建筑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建筑名词解释

建筑名词解释

『台基』建筑名词解释台基就是建筑物的底座。

四面以砖石砌成,内多填土,地面铺以砖石。

须弥座xūmízuî原为佛象底座。

由印度传入中国後,被用作尊贵建筑的底座。

它的组成为圭角、下枋、下枭、束腰、上枭、上枋等。

如故宫三大殿的台基就是简约式的须弥座。

踏跺tàduî就是用来登上台基的阶级。

龙尾道在坡道较长的情况下,会用平、坡相间形式建造的阶榜。

慢道较为平缓的阶梯或斜道。

礓碴jiāngchá是将砖石打侧,以其梭角所砌成的斜道,给人和马车登上台基。

形状就像洗衣板。

辇道niǎndào 有斜度的路,方便马车通行。

於唐宋时期,设置於踏跺之间。

後来,辇道被加上水、云、龙等雕刻,渐渐演变成今天的「御路」。

陛石bìshí用作铺设御路的石块。

如故宫保和殿北面御路的大石雕。

角石用于宋式台基的角位,常雕刻有龙、凤、狮子等装饰。

清代台基是不用角石设计。

螭首螭是传说中有角的龙。

突出的螭首雕刻设置在台基外chīshǒu部。

除美观外,它用作为排走雨水的出水口。

如天坛祈年殿的龙、凤、云三种形式的螭首。

『柱』建筑名词解释柱zhù就是建筑物的底座。

四面以砖石砌成,内多填土,地面则铺以砖石。

柱础是垫著木柱的石墩。

鼓镜是指柱础凸出于地面的部份。

覆盆唐宋时期,常用的鼓镜设计,像倒转的碗。

鼓蹬因南方天气潮湿,所以柱础都设计成较高身的鼓状石墩,称之为鼓蹬。

檐柱yánzhù建筑物最外的一列柱子,用来支撑屋檐的重量。

通常建筑物有前後两列檐柱。

中柱位处建筑物中轴线上的柱子,用作支撑屋脊的。

但中柱不包括在山墙之内的柱子。

山柱设在山墙内,顶著屋脊的柱子。

角柱位处山墙两端,建筑物转角的柱子。

金柱除檐柱、中柱、山柱外,其他柱子都称作金柱。

外金柱距离檐柱较近的柱子为外金柱。

里金柱「里」和「外」是相对的,距离檐柱较远的柱子便称作里金柱。

童柱是下端不著地的短柱,立于梁、枋之上,上顶檐脊之用。

建筑类名词解释

建筑类名词解释

中文名称:荷载英文名称:load 定义:施加在结构上的集中力或分布力。

所属学科:水利科技(一级学科);工程力学、工程结构、建筑材料(二级学科);工程结构(水利)(三级学科)中文名称:剪力墙英文名称:shear wall定义:主要承受风荷载或地震作用所产生的水平剪力的墙体。

所属学科:水利科技(一级学科);工程力学、工程结构、建筑材料(二级学科);工程结构(水利)(三级学科)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骨料英文名称:aggregate其他名称:集料定义:用于拌制混凝土或砂浆的砂、碎石或砾石的总称。

所属学科:水利科技(一级学科);工程力学、工程结构、建筑材料(二级学科);建筑材料(水利)(三级学科)骨料,既在混凝土中起骨架或填充作用的粒状松散材料。

分粗骨料和细骨料。

粗骨料包括卵石、碎石、废渣等,细骨料包括中细砂,粉煤灰等它在建筑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拌料时,水泥经水搅拌时,成稀糊状,如果不加骨料的话,它将无法成型,将导致无法使用.所以说骨料是建筑中十分重要的原料。

骨料作为混凝土中的主要原料,在建筑物中起骨架和支撑作用。

高强混凝土定义一般把强度等级为C50及其以上的混凝土称为高强混凝土。

它是用水泥、砂、石原材料外加减水剂或同时外加粉煤灰、F矿粉、矿渣、硅粉等混合料,经常规工艺生产而获得高强的混凝土。

高强混凝土特性高强混凝土作为一种新的建筑材料,以其抗压强度高、抗变形能力强、密度大、孔隙率低的优越性,在高层建筑结构、大跨度桥梁结构以及某些特种结构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高强混凝土最大的特点是抗压强度高,一般为普通强度混疑土的4~6倍,故可减小构件的截面,因此最适宜用于高层建筑。

试验表明,在一定的轴压比和合适的配箍率情况下,高强混凝土框架柱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而且柱截面尺寸减小,减轻自重,避免短柱,对结构抗震也有利,而且提高了经济效益。

高强混凝土材料为预应力技术提供了有利条件,可采用高强度钢材和人为控制应力,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受弯构件的抗弯刚度和抗裂度。

中国古建筑名词解释大全

中国古建筑名词解释大全

中国古建筑名词解释大全一、150个中国古建筑名词解释:1、须弥座:由佛座演变而来,形体复杂。

一般用于高级建筑。

开始形式简单,由数道直线叠涩与较高束腰组成,没有多少装饰,且对称布置。

后来逐渐出现了莲瓣,卷纹饰,力神。

角柱,间柱等,造型日益复杂。

2、阶级踏步:在踏的两旁置垂带石的踏道。

3、如意踏步:是不用垂带石只用踏跺的做法,一般用于住宅或园林,形式自由,有的将踏面自下而上逐渐缩小,或用天然石堆砌成规则形状。

4、礓蹉(慢道):是在斜道上用砖石露棱堆砌,可以防滑,一般用作室外。

5、斜道(辇道或御路):是斜度平缓用以行车的坡度,常与踏跺组合在一起。

6、土戚:阶级形踏跺。

7、勾阑:栏杆,由望柱,寻杖,阑版构成,一层阑版为“单勾阑”二层为“重台勾阑”。

8、寻杖绞角造:木寻杖在转角处不用望板,相互搭交而又伸出这。

9、寻杖合角造:寻杖止在转角处望而不伸出。

10、坐栏:石栏形体往往低而宽,眼沿桥侧或月台布置。

11、鹅颈椅:近水的厅,轩,亭等常在临水方面设置木质曲栏的座椅。

12、开间(面阔):木构建筑正面两檐柱间的水平距离,各开间之和为“通面阔”中间一间为“明间”左右侧为“次间”再外侧为“梢间”,最外的称为“尽间”,九间以上增加次间的间数。

13、步:屋架上的“檩”与檩中心线面的水平距离为步,各步的距离的总和与侧面各开间总和为“通进深”若有斗拱,则按照前后挑檐中心线间水平距离计算。

14、举势:屋面坡度。

15、举架(举折):举,是屋架的高度,常按建筑的进深与屋面材料而定。

折,是计算屋架举高时,由于各檩升高的幅度不一致,求得的屋面横断面的不是一根直线,而是若干折线组成。

举折(宋):先按照房屋进深,定屋面坡度,将脊傅“举”到额定的高度,然后从上而下,逐渐“折”下来,求得各架傅的高度,形成曲线和曲面。

举架(清):从最下一架起,先用比较缓和的坡度,向上逐渐增加斜坡的陡峭度。

因此,最后“举”到多高,仿佛是“偶然”的结果。

16、升起:宋,辽建筑的檐柱由当心间向两端升高,因此檐口呈一条缓和的曲线。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1.中国木构架体系形成于汉代,成熟于唐代,宋代在成熟化的基础上精致化,明清则达到高度成熟阶段。

2.副阶:宋称,殿阁等个体建筑周围环绕的廊子(形成重檐屋顶),称为副阶。

3.间:四柱之间的空间或两榀梁架之间的空间(一般指第二种), 若两排柱子很近,则其中间部分称之为出廊(周围廊,前后廊,前出廊,不出廊四种)。

4.卷杀:对木构件曲线轮廓的一种加工方法。

5.大木大式建筑和大木小式建筑:在官式建筑的构筑形制上,区分为大木大式建筑和大木小式建筑。

大式建筑主要用于坛庙、宫殿、苑囿、陵墓、城楼、府第、衙署和官修寺庙等组群的主要、次要殿屋,属于高等级建筑。

小式建筑主要用于民宅、店肆等民间建筑和重要组群中的辅助用房,属于低等次建筑.其区别为:①间架:大式建筑开间可到九间,特例用到11间,通进深可到11架,特例到13架。

小式建筑开间只能做到三五间,通进深不多于7架,一般以3,4,5架居多。

②出廊:大式建筑可用各种出廊方式,而小式建筑只能用到前后廊,不许做周围廊。

③屋顶:大式建筑可以用各种屋顶形式和琉璃瓦件.小式建筑只能用硬山,悬山及其卷棚做法,不许用庑殿,歇山,不许做重檐,不许用筒瓦和琉璃瓦件。

④大木构件:大式建筑可以用斗拱,也可以不用。

小式建筑不许用斗拱。

在梁架构件中,大式建筑增添了飞椽,随梁枋,角脊,伏脊木等构件。

6.脊木:被脊固定于脊桁上,截面为六角形,在伏脊木两侧朝下的斜面上开椽窝以插脑椽. 伏脊木仅在明清才出现的(唐宋时期没有),且仅用于大式建筑中。

7.角吻:重檐建筑的下檐槫(音团tuan)脊或屋顶转角处的装饰兽。

8.螭首: ①传说中的怪兽,用于建筑屋顶的装饰,是套兽采用的主要形式。

②古代彝器,碑额,庭柱,殿阶上及印章上的螭龙头像。

9.<<考工记>>(战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一般解释为:都城九里见方,每边辟三门,纵横各九条道路,南北道路宽九条车轨,东面为祖庙,西面为社稷坛,前面是朝廷宫室,后面是市场和居民区。

房屋建筑学常见名词解释

房屋建筑学常见名词解释

`1、大量性建筑:规模不大,但建造量较多的建筑,如住宅、中小学校、小型商店等。

2、袋形走道:只有一个出入口的走道(或单向疏散的走道)。

3、勒脚:外墙外侧与室外地面交界处的竖向保护构件。

4、无梁楼板:等厚的平板直接支承在墙上或柱上。

5、湿法连接:在板材边缘预留钢筋,施工时将这些钢筋相互绑扎或焊接,然后浇灌混凝土而连接成整体的一种做法。

6、封闭式楼梯间:设有能阻挡烟气的双向弹簧门的楼梯间。

7、大厅式组合:以主体大厅为中心穿插布置辅助房间的组合。

大厅式的特点是主要房间突出,主从关系分明且联系紧密,适用于影剧院、体育馆等建筑。

单元式的特点是平面集中、紧凑,易于保持安静,单元之间互不干扰,适用于住宅、幼儿园等建筑。

8、散水:沿建筑物外墙四周地面设置的向外倾斜的排水构件。

9、结构找坡:将屋面板倾斜搁置在下部的墙体或屋面板及屋架上的一种做法。

10、大模板建筑:用工具式大型模板来现浇混凝土楼板和墙体的一种建筑。

11.模数:它是为了使建筑制品,建筑构配件和组合件实现工业化大规模的生产,使不同的材料,不同形式和不同制式的建筑构配件,组合件具有较大的通用性和互换性,而人为制定的统一标准,用M为单位。

12、房间的净高是指楼地面到结构层(梁、板)底面或顶棚下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层高是指该层楼地面到上一层楼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13. 基础是建筑物与土层直接接触的部分,它承受建筑物土部结构传下来的全部荷载,并将这些荷载及本身的重量一并传给地基。

基础下面支撑建筑物重量的土层叫地基 14.耐火极限是指在规定耐火试验条件下,构件从受到火的作用起,到失去支持能力或完整性被破坏或失去隔火作用是为止的这段时间,用小时表示。

15.地震烈度:表示当发生地震时,地面及建筑物遭受破坏的程度,我国规定:地震烈度为6度、 7度、8度、9度的地区要进行抗震设计。

16.风玫瑰:即风向频率玫瑰图,是依据该地区多年来统计的各个方向吹风的平均日数的百分数按比例绘制而成的,一般用16个罗盘方位表示 17.圈梁:砖混结构的建筑中,用于增强建筑水平方向刚度的连续的、封闭的梁,一般位于楼板下方的墙体内。

建筑名词解释大全

建筑名词解释大全

建筑名词解释大全建筑是指由建筑师、工程师和技术人员设计、施工和装饰用来满足人类居住、学习、工作、娱乐等各种需求的建造物。

在建筑领域中,有许多专业术语和名词,下面是一些常用的建筑名词的解释。

1. 基础:建筑物的最底层,用来承担建筑物重量和稳固地面的结构物。

2. 结构:建筑物的骨架,由柱子、梁、墙体等组成,用来支撑建筑物的重量和抵御外力。

3. 门窗:建筑物的开口,用来进出建筑物、通风和采光。

4. 外墙:建筑物外部的墙体,用来保护建筑物免受风雨侵蚀,并起到保温、隔热等作用。

5. 屋顶:建筑物的顶部覆盖物,用来保护建筑物免受风雨侵蚀,并起到保温、防水等作用。

6. 地板:建筑物内部的水平面,用来走动、放置家具等。

7. 设备:建筑物内部的机械装置,如电梯、空调、供暖系统等。

8. 管道:建筑物内部的管线系统,用来供水、排水、燃气等。

9. 活动隔断:建筑物内部的可移动隔断,用来分隔空间或调整空间功能。

10. 平面图:建筑设计师绘制的建筑物俯视图,用来展示建筑物的布局和结构。

11. 立面图:建筑设计师绘制的建筑物正面图,用来展示建筑物的外观和立面造型。

12. 剖面图:建筑设计师绘制的建筑物剖面图,用来展示建筑物内部结构和构造。

13. 扩大比例图:建筑设计师绘制的建筑物局部放大图,用来展示细节和构造。

14. 主持建筑师:负责建筑项目设计和管理的专业人员。

15. 施工队伍:承包建筑项目施工的专业团队,由工人、技术人员等组成。

16. 混凝土:一种由水泥、骨料和水混合制成的人造材料,用于建筑物的基础、结构等部位。

17. 钢筋:一种具有拉压性能的金属材料,用于加固混凝土结构的强度。

18. 砖块:一种由黏土或水泥制成的长方形块状建筑材料,用于砌筑墙体等。

19. 玻璃:一种透明、坚硬的材料,用于建筑物的窗户、幕墙等部位。

20. 石材:一种天然矿物质材料,用于建筑物的地面、墙面等装饰。

这些是一些常见的建筑名词,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建筑行业的专业术语和概念。

建筑概论复习材料-名词解释

建筑概论复习材料-名词解释

建筑概论复习材料一、名词解释1.建筑:建筑是人们为满足生活、生产或其他活动的需要而创造的物质的、有组织的空间环境。

2.建筑物:建筑物是供人们进行生活、生产或其他活动的房屋或场所。

3.构筑物:构筑物是为某种工程目的而建造的、人们一般不直接在其内部进行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建筑。

4.耐火极限:任意建筑构件按时间——温度标准曲线进行耐火实验,从受到火灾作用起到失去支持能力或完整性被破坏或失去隔火作用为止的这段时间,用小时表示。

5.大量性建筑:量大面广6.大型性建筑:规模大,数量少7.房屋建筑图:用正投影方法,详细准确地画出的图样8.施工图:用以知道施工的一套图纸9.建筑模数:建筑模数是选定的标准尺度单位,作为建筑物、建筑构配件、建筑制品以及有关设备尺寸相互间协调的基础10.基本模数:我国采用100mm为基本模数,用M表示11.模数数列:是以基本模数、扩大模数、分模数为基础扩展成的一系列尺寸12.两阶段设计:初步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13.三阶段设计:初步设计阶段、技术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14.层高:层高是指该层楼地面到上一层楼面之间的距离15.净高:净高是指楼地面到结构层(梁、板)底面或顶棚下表面之间的距离16.建筑构造:建筑构造是一门专门研究建筑物各组成部分的构造原理和构造方法的学科,是建筑设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7.内墙:凡位于建筑物内部的墙成为内墙18.外墙:凡位于建筑物四周的墙成为外墙19.山墙:位于建筑物两端的外墙称为山墙20.横墙:沿建筑物短轴方向布置的墙称为横墙21.纵墙:沿建筑物长轴方向布置的墙称为纵墙22.承重墙:直接承受上部传来荷载的墙称为承重墙23.非承重墙:不承受外来荷载的墙称为非承重墙24.隔墙:不承受外来荷载,且自身重量由梁或楼板承受,并仅起分隔房间作用的墙称为隔墙25.墙脚:通常指基础以上,室内地面以下的那部分墙身26.勒脚:建筑物四周与室外地面接近的那部分墙体27.散水:为了防止雨水对墙基的侵蚀,在外墙四周将地面做成向外倾斜的坡面,这一坡面称散水28.明沟:是靠近勒脚下部设置的排水沟29.过梁:过梁是用来支承门窗洞口上部砖砌体和楼板层荷载的构件30.圈梁:圈梁是在房屋外墙和部分内墙中设置的连续而封闭的梁31.附加圈梁:当圈梁被门窗洞口切断而不能交圈时,应在洞口上部砌体中设置一道截面不小于圈梁的附加圈梁32.基础:建筑物与土层直接接触的部分称为基础33.地基:支承建筑物重量的土层称为地基34.基础的埋置深度:室外设计地面至基础底面的垂直距离称为基础的埋置深度35.条形基础:指基础长度远远大于宽度的一种基础形式36.刚性基础:指用抗压强度较高,而抗弯和抗拉强度较低的材料建造的基础37.柔性基础:用抗拉和抗弯强度都很高的材料建造的基础称为柔性基础38.刚性角:基础在传力时只能在材料的允许范围内控制,这个控制范围的夹角称为刚性角39.独立基础:是整个或局部结构物下的无筋或配筋基础40.满堂基础:将整个建筑物的下部做成整块钢筋混凝土基础,称为满堂基础41.桩基础:由基桩和联接于桩顶的承台共同组成。

房屋建筑学名词解释

房屋建筑学名词解释

房屋建筑学名词解释1、散水——指房屋周围墙角部位设置的分散雨水远离墙脚,起保护墙基作用的护坡,一般宽度在600~1000mm.泛水——屋面防水层与垂直屋面突出物交接处的防水处理。

2、平台净高——指平台面或楼地面到顶部平台梁底的垂直距离。

梯段净高——指踏步前缘到顶棚(即顶部梯段地面)的垂直距离。

3、圈梁——沿建筑物外墙、内纵墙和部分内横墙设置的连续闭合的梁,又称腰箍。

过梁——用来支撑墙体洞口上部砌体和楼板层所传来的各种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给窗间墙而在在门窗洞口上设置的横梁。

4、刚性基础——由砖石、毛石、素混凝土、灰土等刚性材料制作的基础,受刚性角的限制。

柔性基础——不受刚性角限制的基础,一般是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的基础。

5、耐火极限——任一建筑构件在规定的耐火实验条件下,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支持能力、或完整性被破坏、或失去隔火作用时为止的这段时间,用小时表示。

耐火等级——是根据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来确定的,共分为四级。

6、变形缝——为防止建筑物由于温度变化、地基不均匀沉降以及地震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发生裂缝或破坏设置的缝。

包括: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

沉降缝——为防止建筑物各部分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房屋破坏所设置的从基础到屋顶全部贯通的垂直缝。

1结构支承系统——建筑物的结构受力系统以及保证结构稳定的系统2围护、分隔系统——建筑物中起围合和分隔空间的界面作用的系统3建筑物的平、立、剖图是这幢建筑物在不同方向的外形及剖切面的正投影。

4平面图:建筑物各层的水平剖切图,是从各层标高以上大约直立的人眼的高度将建筑物水平剖切后朝下看所得的该层的水平投影图5剖面图:在适当的部位将建筑物从上至下垂直剖切开来,令其内部的结构得以暴露,得到该剖切面的正投影图5墙体承重结构体系——以部分或全部建筑外墙以及若干固定不变的建筑内墙作为垂直支承系统的一种体系5基地红线——工程项目立项时,规划部门在下发的基地蓝图上所圈定的建筑用地范围6圈梁—在屋盖及楼盖处,沿着全部外墙和部分内墙设置的连续、封闭的梁7过梁:为了支承洞口上部砌体所传来的各种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给窗间墙,常在门、窗洞孔上设置的横梁8散水或护坡:为保护墙基不受雨水的侵蚀,常在外墙四周将地面做成向外倾斜的坡面,9正平台:与楼层标高相一致的平台半平台:介于两个楼层之间的平台9基础——建筑物与土壤直接接触的部分,是建筑物的组成部分。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升起:宋、辽建筑的檐柱由当心间向两端升高,因此檐口呈一条缓和的曲线。

2、侧角:宋代建筑规定外檐柱在前后檐向内倾斜柱高的千分之十,在两山向内倾斜柱高的千分之八。

3、计心造:跳头上置横拱的。

4、偷心造:跳头上不置横拱的。

5、推山:是庑殿顶(宋称四阿顶)建筑的处理屋顶的一种特殊手法。

由于立面的需要将正脊向两端推出,从而四条垂脊有45斜直线变为柔和曲线,并使屋顶正面和山面的坡度与布架距离都不一致。

6、收山:收山是歇山(宋称九脊殿)屋顶两侧山花自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的做法。

其目的是为了使屋顶不过于庞大,但引起了结构上的某些变化。

7、举折(举架):举是屋架的高度,按建筑进深与屋面材料而定。

折是计算屋架举高时,由于各檩升高的幅度不一致,组成屋面横断面坡度的若干折线。

宋称举折,先按照房屋进深,将脊檩“举”到额定的高度,然后从上而下,逐渐“折”下来,求得个脊檩的高度,形成曲线和曲面。

8、举架,从最下一架起,先用比较缓和的坡度,从下逐架增加斜坡的陡峭度,最后脊的高度不是预定的,是由下向上连加得到的。

举架与举折——定屋架坡度的方法。

清式为举架,由檐部逐步架加大坡度。

宋式先定脊的高度,逐步架减小坡度9、叉手:支撑在侏儒柱两侧的木构件。

10、托脚:支撑平檩的构件。

11、平闇(暗):在梁下用天花枋组成木框,框内放置密且小的木方格(见佛光寺大殿和辽独乐寺观音阁)。

12、平棊(棋):在木框间放较大的木板,板下施彩绘或贴以有彩色图案的纸这种形式。

13、砌上露明造:屋内不用平棊、平闇,梁架斗拱结构全部可以显露可见。

14、抱厦:由两个九脊殿丁字相交,插入部分叫抱厦,十字相交的叫十字脊。

15、阙:是我国古代在城门、宫殿、祠庙、陵墓前用以记官爵、功绩的建筑物,用木或者石雕刻而成。

一般是两旁各一,称为“双阙”,也有在一大阙旁建一个小阙,称为“子母阙。

16、垂花门:又称二门,开在内外院之间的隔墙上,位于院落的中轴线上。

垂花门的外檐柱不是从地上立起的,而是悬在中柱的横木上,称为垂柱,垂柱下面有一个垂珠,通常彩绘为花瓣的形式,因此称为垂花门。

中国建筑名词解释

中国建筑名词解释

十三天构成佛塔顶端相轮的层状结构。

三角尖顶两弧间形成的突起,特别指石造的哥德式窗花。

大乘佛教相对于小乘佛教,得道度化层面较宽广的佛教。

女儿墙矮墙,通常用于防御。

小乘佛教在得道度化层面较狭隘的佛教。

与大乘佛教相对。

山墙斜屋顶的倾斜平面端构成的垂直三角部分。

升小方块,多为木造,用在栱上来支撑梁。

反回文波浪状装饰线条,上凸下凹。

天花天花板或穹窿顶的装饰,为凹下的方格或多边形木片构成。

支柱木制构件,通常用于支撑椽。

支架突出的建筑构件,用于支撑。

支提佛龛或是其他圣地、圣物。

支提窟一种佛教佛龛,从会议厅演变而来。

斗通常为木造方块,于柱子顶端,支撑上部构件。

斗栱柱子顶端的斗与栱合称,支撑主梁。

火焰纹由两个反回文线条顶端相接所构成的形状。

半圆壁龛半圆或穹窿状空间,特别指位于庙宇一端的部分。

古典柱式结构建筑部分正面直接位于柱头上,通常由支撑的阑额、装饰的壁缘以及突出的檐口构成。

台基建筑下突出的平台。

平坐;廊台出于建筑主空间(通常为内部)的上层构造。

光塔清真寺中的塔楼,用于呼唤回教徒做礼拜。

列柱一整排间隔规律的柱子。

多柱式建筑由多根间隔约略均等的柱子支撑屋顶的厅堂。

寺佛教庙宇。

尖顶饰山墙或是屋顶顶端的饰物。

曲面屋顶由尾端弯曲的平面接合成的斜截头屋顶。

考工记中国古代城市规划著述。

佛塔(STUPA) 佛教纪念物,原意为坟冢。

佛塔(PAGODA) 楼阁形的塔,各层大小由下而上递减,每层都有装饰精美的屋檐。

材依斗的宽度而定的测量单位。

陶土一种用于塑像的建筑或装饰用陶土。

里长度单位,一里约500米。

昂斜出的梁桁。

枋水平构件,位于如窗户或走道之上,或是连接两柱或两框架的构件。

泥笆墙以竹或木条编墙,然后涂以草泥。

门厅房屋入门前的院落;通往建筑的门廊;大堂邻接的空间。

亭构造简单的建筑,通常形似帐篷,位于园林中。

城墙土造防御工事,通常见于碉堡及要塞四周,多半附有石造女儿墙。

屋脊斜面屋顶两面相接所形成的角度。

屋檐屋顶的一部分,突出于外墙之外。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建筑:是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总称建筑物:为了满足社会需要、利用技术手段,在科学规律与美学法则的支配下人为创造的生活环境构筑物:指人一般不直接在其内部进行生产和生活的建筑建筑功能:建筑是供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娱乐的场所,不同的建筑具有不同的使用要求建筑技术:建筑技术是建造房屋的手段,包括建筑材料与制品技术、建筑形象:建筑形象是建筑体型、立面形式、建筑色彩、材料质感、西部装修等细部反应。

生产性建筑:工业建筑、农业建筑非生产性建筑:即民用建筑大量性建筑:大量性建筑指量大面广大型性建筑:大型性建筑指规模宏大的建筑耐火等级:耐火等级是按耐火极限和燃烧性能这两个因素确定的耐火极限: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是指在标准耐火试验条件下,建筑构件,配件或结构从受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稳定性、完整性或隔热性时止的这段时间,用小时表示耐火稳定性:在标准耐火试验条件下,承重或非承重建筑构件在一定时间内抵抗坍塌的能力。

耐火完整性:在标准耐火试验条件下,建筑分隔构件当其一面受火时,能在一定时间内防止火焰和热气穿透或在背火面出现火焰的能力耐火隔热性:在标准耐火试验条件下,建筑分隔构件当其一面受火时,能在一定时间内其背火面的温度不超过规定值的能力燃烧性能:燃烧性能分为三类不燃烧体燃烧体难燃烧体不燃烧体:用不燃烧材料做成的建筑构件难燃烧体:用不燃烧材料做成的建筑构件建筑模数:是选定的尺寸单位,作为尺寸协调中的增值单位基本模数:基本模数数值规定为100mm扩大模数:基本模数的倍数分模数:指整数除基本模数的数值,分模数的基数为M/10、M/5、M/2共三个,其相应尺寸为10、20、50(mm)风玫瑰图:风向频率玫瑰图,玫瑰图上的风向是指由外吹向地区中心,比如由北吹向中心的风称为北风地震烈度:表示当发生地震时,地面及建筑物遭受破坏的程度(一个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地震烈度越远越小)水文条件:指地下水位的高低及地下水的性质,直接影响到建筑物基础及地下室房间尺寸:指房间的面宽和进深开间:住宅的开间是指相邻两个横向定位墙体中心线间的距离P23图示进深:建筑物纵深各间的长度P23图示朝向:一般是指建筑物、房屋或门窗坐落的方向日照间距:前后两排南向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冬至日(或大寒日)底层获得不低于二小时的满窗日照(日照)而保持的最小间隔距离。

房屋建筑名词解释

房屋建筑名词解释

房屋建筑学名词解释(一)横向:指建筑物的宽度方向。

纵向:指建筑物的长度方向.横向轴线:沿建筑物宽度方向设置的轴线。

用以确定墙体、柱、梁、基础的位置。

其编号方法采用阿拉伯数字注写在轴线圆内。

纵向轴线:沿建筑物长度方向设置的轴线。

用以确定墙体、柱、梁、基础的位置。

其编号方法采用汉语拼音字母注写在轴线圆内。

但I、O、Z不用作轴线编号。

开间:两条横向定位轴线之间距。

进深:两条纵向定位轴线之间距.层高:指层间高度。

即地面-—楼面或楼面——楼面的高度。

净高:指房间的净空高度。

即地面至吊顶下皮的高度。

它等于层高减去楼地面厚度、楼板厚度和吊顶棚高度。

总高度:指室外地坪至檐口顶部的总高度。

建筑面积:单位为m2。

指建筑物外包尺寸的乘积再乘以层数。

它由使用面积、交通面积和结构面积组成.使用面积:指主要使用房间和辅助使用房间的净面积.交通面积:指走道、楼梯间等交通联系设施的净面积.结构面积:指墙体、柱子所占的面积.施工缝【construction joint】指的是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因设计要求或施工需要分段浇筑而在先、后浇筑的混凝土之间所形成的接缝。

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缝”,它只是因后浇筑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而与先浇筑的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个结合面,该结合面就称之为施工缝.因混凝土先后浇注形成的结合面容易出现各种隐患及质量问题,因此,不同的结构工程对施工缝的处理都需要慎之又慎。

关于施工缝的知识1、什么叫施工缝?施工缝:因施工组织需要而在各施工单元分区间留设的缝。

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缝”,它只是因后浇注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而与先浇注的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个结合面,该结合面就称之为施工缝。

2、施工缝留设方法?施工缝的位置应设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和便于施工的部位,且应符合下列规定:柱应留水平缝,梁、板、墙应留垂直缝。

( 1)施工缝应留置在基础的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

( 2)和楼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施工缝应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mm~30 mm 处。

中国民居建筑名词解释

中国民居建筑名词解释

中国民居建筑是指在中国大地上,各地区、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的居住建筑。

这些民居形式多样,构造各异,体现了不同地域环境、气候条件、生活方式、文化习俗以及建筑材料的影响。

1. 四合院:起源于周代,是中国北方传统住宅的主要形式,以北京四合院最为典型。

它由四面环合的房屋构成一个封闭式的庭院,通常正房居北,东西厢房,南向为倒座房或门房,中轴对称,讲究风水布局和家庭伦理秩序。

2. 窑洞:主要分布在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利用黄土直立性强的特点挖凿而成,冬暖夏凉,节能效果显著,有靠山窑、地坑窑等多种形式。

3. 土楼:流行于福建及广东等地,以客家土楼最为著名。

土楼多为圆形或多边形,外部用泥土夯筑而成,内部结构复杂,集居住、防御于一体,体现出团结互助和集体安全的理念。

4. 吊脚楼:主要分布在西南山区,如苗族、侗族等少
数民族聚居区。

吊脚楼建于山坡上,部分楼层悬空而建,采用木质结构,下部支撑柱子深深插入山体或水面,适应了湿热气候和地形地貌。

5. 江南水乡民居:江南地区的民居以粉墙黛瓦、小桥流水为特点,注重园林与居室的融合,常见有临水而建的“水阁”和“廊棚”,室内布局紧凑实用,精致细腻。

6. 蒙古包:草原游牧民族传统的可移动式住所,便于拆卸和迁移,顶部圆拱,框架由木杆组成,覆盖毛毡或皮革,适应四季变化和游牧生活。

以上只是中国民居建筑中的几种代表类型,实际上各地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民居,它们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民居文化景观。

房屋建筑学 -名词解释

房屋建筑学 -名词解释

1.建筑空间,是指供人们使用的场所,它的大小,形态,组合及流通关系与使用功能密切相关,同时往往还反映了一种精神上的需求。

2.建筑实体,是指建筑实体的结构构造,包括屋盖,楼盖,梁,柱,支撑,墙体,连接点和基础等。

3.楼地层,包括楼板层和地坪层,是水平方向分隔房屋空间的承重构件。

楼板层分隔上下楼层空间,地坪层分隔大地与底层空间。

楼板层通常由面层,楼板和顶棚三部分组成:(1)面层:又称楼面或地面,(2)楼板:它是楼面层的结构层,(3)顶棚:它是楼板层以下的构造组成部分。

4.墙和柱,在不同结构体系的建筑中,屋盖,楼层等部分所承受的活动荷载以及它们的自重,分别通过支撑它们的墙和柱传递到基础上,再传递给地基。

5.基础,是指人为建造的建筑物的垂直承重构件与支撑建筑物的地基直接接触的部分。

6.楼电梯,是解决建筑物上下楼层之间联系的交通枢纽。

7.屋盖,是房屋最上部的围护结构,满足相应的使用功能要求,为建筑提供适宜的内部空间环境。

屋盖也是房屋顶部的承重结构,受材料,结构,施工条件等因素的制约。

屋盖通常包括防水层,屋面板,梁,设备管道,顶棚等,屋面板不仅是承重构件,而且是分割顶层空间与外部空间的界面。

8.建筑物的结构支承系统,是指建筑物的结构受力系统以及保证结构稳定的系统。

9.建筑物的围护,分隔系统,是指建筑物中起围合和分隔空间的界面作用的系统。

10.门厅,是在建筑物主要出入口处起内外过渡,集散人流作用的交通枢纽。

11.过厅,一般位于体型较复杂的建筑物各分段的连接处或建筑物内部某些人流或物流的集中交汇处,起缓冲作用。

12.层高,建筑物某一层楼(地)面到其上一层楼面之间的垂直高度。

13.净高,是建筑物内某一层楼(地)面到其上部构件或吊顶底面的垂直距离。

14.基地红线,是工程项目立项时,规划部门在下发的基地蓝图上所圈定的建筑用地范围。

15.墙体承重结构支承系统,是以部分或全部建筑外墙以及若干固定不变的建筑内墙作为垂直支承系统的一种体系。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名词解释1副阶周匝:建筑主体从外到内另外加一圈回廊的,在宋《营造法式》中称为“副阶周匝”,这在早商建筑中已经出现,一般应用于比较隆重的建筑。

3.生起:宋,辽建筑的檐柱由当心间向两端升高,因此檐口呈一条缓和的曲线,这在宋《营造法式》中称为“生起”。

4.侧脚:宋代建筑规定外檐柱在前后檐向内倾斜住高的千分之十,在两山向内倾斜柱高的千分之八,而角柱在两个方向都倾斜。

5.雀替:是置于梁枋下与柱子相交的短木,可以缩短梁枋的净跨距离。

可以用于柱间的挂落下,称为花牙子雀替,在建筑末端,由于开间较窄自两侧柱挑出的雀替常联为一体叫骑马雀替。

6. 抱厦:由两个九脊殿丁字相交,插入部分叫抱厦。

十字相交的叫十字脊。

(正定隆兴寺)7.小木作: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小木作指的是建筑中的装饰构件的处理。

8.大木作: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大木作指的是建筑中的主要结构承重构件的处理。

9.推山:廡殿(四阿)建筑屋顶处理的一种特殊方法。

由于立面需要将正脊向两端推出,从而四条垂脊由45度斜直线变为柔和的曲线,并使屋顶正面和山面的坡度步架距离都不一致。

10.收山:是指歇山屋顶两侧山花自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的处理。

其目的是为了使屋顶不过于庞大,但引起结构上的变化11. 偷心造与计心造:跳头上不置横栱的称为偷心造,常用于唐宋建筑。

跳头上置横栱的称为计心造,金、元以后常用。

12移柱法、减柱法:宋辽元金,常将若干内柱移位,或减少部分内柱的处理,以获取较大的室内空间。

13.草袱:是在天花板(平棊)以上,未经艺术加工或处理比较粗糙的,实际负荷屋盖重量的梁。

14.明袱指天花以下的梁,露在外面,由下面可以看见的梁袱,与草袱相对。

15.藻井:是一种高级的天花,一般用在殿堂明间的正中,如帝王御座之上,神佛像座之上,形式有方,矩形,八角,圆形等。

一.名词解释1工官制度:中国封建社会中,把建筑管理工作集中在国家手里,由封建统治集中掌握的制度。

2僭越:西周时期,在城市规模上,诸侯的城大的不超过王都的1/3,中等的1/5,小的1/9,城墙的高度、道路的宽度以及各种重要建筑物都必须按照等级制造,否则就是“僭越”。

古建筑名词解释

古建筑名词解释

古建筑名词解释1、升:古建筑墙面向内或向外倾斜的做法,或柱子向室内方向倾斜的做法。

2、掰升:为使柱倾斜而将柱顶石连同基础向轴线外移动的做法。

3、收分:古建筑墙体下宽上窄,或柱子下粗上细,逐渐收进的做法。

4、丈杆:木构架制作和安装的传统度量工具,用木材制成。

分总丈杆和分丈杆两种。

总丈杆用于制作、验核分丈杆,分丈杆用于制作和安装各种或各类构件。

5、侧脚:古建筑的柱脚向外移动,使柱子向内倾斜的做法。

6、槛框:古建木装修中横槛与立框的总称。

7、飞椽:飞椽即飞檐椽。

在大式建筑中,每根圆断面的檐椽之上,还要加钉方形断面的飞椽,以增加挑出的深度,挑出的部份叫椽头,头长为檐总平出的1/3乘举架系数(通常按三五举)。

后尾钉附在檐椽之上,成楔形,头、尾之比为1:2.5。

8、金盘:金盘又称脊面。

在桁檩的底面或背面,凡与其它构件如:垫板、檩枋、扶脊木、按枋等相叠,都须砍刨出一个平面,这个平面叫“金盘”。

金盘的目的在于使叠置构件稳定。

若檩子的上面或下面无构件相叠,则可不做金盘。

但对金檩,可做出下金盘,脊檩则必须同时做出上下金盘。

9、腰枋:腰枋是在门框与抱框之间,时常安装的两根短横槛。

腰枋的作用在于稳定门框。

10、门栊:门栊亦称门笼,也是安在中槛上用于开关门扇的构件。

11、门簪:安放在街门的中槛上,将连楹系于槛上之材称门簪。

门簪有用两个或四个的。

其形式有圆形、六角形等多种形式,但一般多用六角形。

12、地脚枋:地脚枋是门窗枋框构件之一。

门窗枋框下的横柱脚枋称地脚枋,地脚枋又称下落檐、下槛。

13、照面枋:照面枋是门窗枋框构件之一。

门窗枋框上的横枋称照面枋,照面枋又称上落檐,上槛。

14、镜面:镜面是门窗板壁加工方法。

屏门板壁等装修在其平面上刨平如镜看不出缝纹痕迹的细加工作法称镜面。

房建技术部2013年10月8日。

建筑名词解释

建筑名词解释

建筑名词解释1、圈梁:砌体结构房屋中,在砌体内沿水平方向设置封闭的钢筋砼梁,以提高房屋空间刚度、增加建筑物的整体性、提高砖石砌体的抗剪、抗拉强度,防止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地震或其他较大振动荷载对房屋的破坏。

在房屋的基础上部的连续的钢筋混凝土梁叫基础圈梁,也叫地圈梁(DQL);而在墙体上部,紧挨楼板的钢筋混凝土梁叫上圈梁。

因为圈梁是连续围合的梁所以叫做圈梁。

圈梁是在房屋的檐口、窗顶、楼层、吊车梁顶或基础顶面标高处,沿砌体墙水平方向设置封闭状的按构造配筋的混凝土梁式构件。

按要求圈梁应该在同一水平面上连续、封闭,但当圈梁被门窗洞口(如楼梯间窗口洞)隔断时,应在洞口上部设置附加圈梁进行搭接补强。

附加圈梁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两梁高差的两倍,亦不小于1000mm。

圈梁通常设置在基础墙、檐口和楼板处,其数量和位置与建筑物的高度、层数、地基状况和地震强度有关。

2、挑梁:土木工程中,指从主体结构延伸出来、一端主体端部没有支承的水平受力构件。

分类:⑴、在砌体结构房屋中,为了支承挑廊、阳台、雨篷等,常设有埋入砌体墙内的钢筋混凝土悬臂构件,此为挑梁的一种形式。

当埋入墙内的长度较大且梁相对于砌体的刚度较小时,梁发生明显的挠曲变形,将这种挑梁称为弹性挑梁,如阳台挑梁,外廊挑梁等;当埋入墙内的长度较短,埋入墙内的梁相对于砌体刚度较大,挠曲变形很小,主要发生刚体转动变形,将这种挑梁称为刚性挑梁。

嵌入砖墙内的悬臂雨篷梁属于刚性挑梁。

⑵、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中,从连续梁端支座延伸出来一定长度的梁段或者直接从柱子连接出来,端部是没有支承的梁也属于挑梁,前者称外伸梁,或者称悬臂梁。

3、过梁:当墙体上开设门窗洞口时,为了支撑洞口上部砌体所传来的各种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给窗间墙,常在门窗洞口上设置横梁,该梁称为过梁。

过梁的形式有钢筋砖过梁、砌砖平拱、砖砌弧拱和钢筋混凝土过梁四种。

4、空斗墙:用砖立砌(即侧砌)或平、立交替砌筑而成的空心墙。

可节省砖料和减轻自重。

建筑名词解释大全

建筑名词解释大全

建筑名词解释1、分布筋:出现在板中,布置在受力钢筋的内侧,与受力钢筋垂直。

当受力筋在垂直方向无钢筋固定时,加设的钢筋。

作用是固定受力钢筋的位置并将板上的荷载分散到受力钢筋上,同时也能防止因混凝土的收缩和温度变化等原因,在垂直于受力钢筋方向产生的裂缝。

2、架立钢筋:设置在梁的受压区外边缘两侧,用来固定箍筋和形成钢筋骨架。

当箍筋角部无纵向钢筋固定时,加设的钢筋。

如受压区配有纵向受压钢筋时,则可不再配置架立钢筋。

架立钢筋的直径与梁的跨度有关。

3、箍筋:用来满足斜截面抗剪强度,并联结受拉主钢筋和受压区混凝土使其共同工作,此外,用来固定主钢筋的位置而使梁内各种钢筋构成钢筋骨架的钢筋。

4、梁吊筋:是提高主梁承受集中荷载抗剪能力的一种钢筋梁吊筋的作用是由于梁的某部受到大的集中荷载作用,为了使梁体不产生局部严重破坏,同时使梁体的材料发挥各自的作用而设置的,主要布置在剪力有大幅突变部位,防止该部位产生过大的裂缝,引起结构的破坏,总而言之,吊筋作用对抗剪有利。

5、弯起钢筋与吊筋的区别:弯起钢筋是沿梁纵向走向的,是从梁下的主筋上弯的。

就是主筋。

吊筋是在有梁交叉时设置的。

如次梁和主梁之间,次梁是搭在主梁上的,吊筋就是设置在主梁上的,好像是兜住次梁的,即在次梁下方,沿主梁方向设置的,目的是抵抗次梁对主梁产生的集中力。

6、正筋:就是正弯矩筋,简单的说,就是对于受弯构件来说,如梁板等,下部受拉的部位的钢筋,对于连续梁板,一般就在跨中,同理,负筋一般在支座处(上部受拉)。

7、负筋:是承受负弯矩的钢筋,一般在梁的上部靠近支座的部位或板的上部靠近支座部位;架立筋是梁的上部非受力筋,主要是使梁成为一个骨架。

8、冷底子油:是用稀释剂(汽油、柴油、煤油、苯等)对沥青进行稀释的产物。

它多在常温下用于防水工程的底层,故称冷底子油。

冷底子油粘度小,具有良好的流动性。

涂刷在混凝土、砂浆或木材等基面上,能很快渗入基层孔隙中,待溶剂挥发后,便与基面牢固结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什么是容积率?答:容积率是项目总建筑面积与总用地面积的比值。

一般用小数表示。

2、什么是建筑密度?答:建筑密度是项目总占地基地面积与总用地面积的比值。

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3、什么是绿地率(绿化率)?答:绿地率是项目绿地总面积与总用地面积的比值。

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4、什么是日照间距?答:日照间距,就是前后两栋建筑之间,根据日照时间要求所确定的距离。

日照间距的计算,一般以冬至这一天正午正南方向房屋底层窗台以上墙面,能被太阳照到的高度为依据。

5、建筑物与构筑物有何区别?答:凡供人们在其中生产、生活或其他活动的房屋或场所都叫做建筑物,如公寓、厂房、学校等;而人们不在其中生产或生活的建筑,则叫做构筑物,如烟囱、水塔、桥梁等。

6、什么是建筑"三大材"?答:建筑"三大材"指的是钢材、水泥、木材。

7、建筑安装工程费由哪三部分组成?答:建筑安装工程费由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三部分组成。

8、什么是统一模数制?什么是基本模数、扩大模数、分模数?答:(1)、所谓统一模数制,就是为了实现设计的标准化而制定的一套基本规则,使不同的建筑物及各分部之间的尺寸统一协调,使之具有通用性和互换性,以加快设计速度,提高施工效率、降低造价。

(2)、基本模数是模数协调中选用的基本尺寸单位,用M表示,1M=100mm。

(3)、扩大模数是导出模数的一种,其数值为基本模数的倍数。

扩大模数共六种,分别是3M(300mm)、6M(600mm)、12M(1200mm)、15M(1500mm)、30M(3000mm)、60M(6000mm)。

建筑中较大的尺寸,如开间、进深、跨度、柱距等,应为某一扩大模数的倍数。

(4)、分模数是导出模数的另一种,其数值为基本模数的分倍数。

分模数共三种,分别是1/10M(10mm)、1/5M(20mm)、1/2M(50mm)。

建筑中较小的尺寸,如缝隙、墙厚、构造节点等,应为某一分模数的倍数。

9、什么是标志尺寸、构造尺寸、实际尺寸?答:(1)、标志尺寸是用以标注建筑物定位轴线之间(开间、进深)的距离大小,以及建筑制品、建筑构配件、有关设备位置的界限之间的尺寸。

标志尺寸应符合模数制的规定。

(2)、构造尺寸是建筑制品、建筑构配件的设计尺寸。

构造尺寸小于或大于标志尺寸。

一般情况下,构造尺寸加上预留的缝隙尺寸或减去必要的支撑尺寸等于标志尺寸。

(3)、实际尺寸是建筑制品、建筑构配件的实有尺寸。

实际尺寸与构造尺寸的差值,应为允许的建筑公差数值。

10、什么是定位轴线?答:定位轴线是用来确定建筑物主要结构或构件的位置及其标志尺寸的线。

11、什么是横向、纵向?什么是横向轴线、纵向轴线?答:(1)、横向,指建筑物的宽度方向。

(2)、纵向,指建筑物的长度方向。

(3)、沿建筑物宽度方向设置的轴线叫横向轴线。

其编号方法采用阿拉伯数字从左至右编写在轴线圆内。

(4)、沿建筑物长度方向设置的轴线叫纵向轴线。

其编号方法采用大写字母从上至下编写在轴线圆内(其中字母I、O、Z不用)。

12、什么是房屋的开间、进深?答:开间指一间房屋的面宽,及两条横向轴线之间的距离;进深指一间房屋的深度,及两条纵向轴线之间的距离。

13、什么是层高?什么是净高?答:层高指建筑物的层间高度,及本层楼面或地面至上一层楼面或地面的高度;净高指房间的净空高度,及地面至天花板下皮的高度14、什么是建筑总高度?答:建筑总高度指室外地坪至檐口顶部的总高度。

15、什么是标高?什么是绝对标高、相对标高?答:(1)、建筑物的某一部位与确定的水基准点的高差,称为该部位的标高。

(2)、绝对标高亦称海拔高度,我国把青岛附近黄海的平均海平面定为绝对标高的零点,全国各地的标高均以此为基准。

(3)、相对标高是以建筑物的首层室内主要房间的地面为零点(+ 0.00),表示某处距首层地面的高度。

16、什么是建筑面积、使用面积、使用率?什么是交通面积、结构面积?答:(1)、建筑面积指建筑物长度、宽度的外包尺寸的乘积再乘以层数。

它由使用面积、交通面积和结构面积组成。

(2)、使用面积指主要使用房间和辅助使用房间的净面积(净面积为轴线尺寸减去墙厚所得的净尺寸的乘积)。

(3)、使用率亦称得房率,指使用面积占建筑面积的百分数。

(4)、交通面积指走道、楼梯间、电梯间等交通联系设施的净面积。

(5)、结构面积指墙体、柱所占的面积。

17、什么是红线?答:红线指规划部门批给建设单位的占地面积,一般用红笔圈在图纸上,具有法律效力。

18、建筑物如何划分等级?答:建筑物的等级是依据耐久等级(使用年限)和耐火等级(耐火年限)进行划分的。

(1)、按耐久等级划分,共分为四级:一级,耐久年限100年以上;二级,耐久年限50~100年;三级,耐久年限25~50年;四级,耐久年限15年以下。

(2)、按耐火等级划分,共分为四级:从一级到四级,建筑物的耐火能力逐步降低。

19、什么是砖混结构?答:房屋的竖向承重构件采用砖墙或砖柱,水平承重构件采用钢筋混凝土楼板、屋顶板,此类结构形式叫砖混结构。

20、什么是框架结构?答:框架结构指由柱子、纵向梁、横向梁、楼板等构成的骨架作为承重结构,墙体是围护结构。

21、什么是剪力墙?答:剪力墙指在框架结构内增设的抵抗水平剪切力的墙体。

因高层建筑所要抵抗的水平剪力主要是地震引起,故剪力墙又称抗震墙。

22、什么是框架?剪力墙结构?答:框架?剪力墙结构指竖向荷载由框架和剪力墙共同承担;水平荷载由框架承受20%~30%,剪力墙承受70%~80%的结构。

剪力墙长度按每建筑平方米50mm的标准设计。

23、什么是全剪力墙结构?答:全剪力墙结构是利用建筑物的内墙(或内外墙)作为承重骨架,来承受建筑物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的结构。

24、什么是筒体结构?答:筒体结构由框架-剪力墙结构与全剪力墙结构综合演变和发展而来。

筒体结构是将剪力墙或密柱框架集中到房屋的内部和外围而形成的空间封闭式的筒体。

其特点是剪力墙集中而获得较大的自由分割空间,多用于写字楼建筑。

25、什么是钢结构?答:钢结构是建筑物的主要承重构件由钢材构成的结构。

具有自重轻、强度高、延性好、施工快、抗震性好的特点。

钢结构多用于超高层建筑,造价较高。

26、与砖混结构相比,框架结构有何优、缺点?答:优点:(1)、自重轻:砖混结构自重为1500公斤/平方米;框架结构如采用轻板(加气混凝土隔墙、轻钢龙骨隔墙等)的自重为400公斤~600公斤/平方米,仅为砖混结构的1/3。

(2)、房间布置灵活:框架结构的承重结构为框架本身,墙板只起围护和分隔作用,因而布置比较灵活。

(3)、增加了有效面积:框架结构墙体较砖混结构薄,相对的增加了房屋的使用面积。

缺点:(1)、用钢量比砖混结构高出约30%,与砖混结构相比,造价偏高。

(2)、部分柱子截面尺寸过大,会凸出墙外,影响美观。

27、地基和基础有什么区别?答:(1)、地基是基础下面的土层,它的作用是承受基础传来的全部荷载。

(2)、基础是建筑物埋在地面以下的承重构件,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是承受建筑物传下来的全部荷载,并将这些荷载连同自重传给下面的土层。

28、什么是基础埋深?什么是深基础、浅基础?答:(1)、基础埋深是指从室外设计地坪至基础底面的垂直距离。

(2)、埋深大于等于5米的基础称为深基础;埋深在0.5米~5米之间的基础称为浅基础。

基础埋深不得浅于0.5米。

29、建筑物的基础可按哪三种不同的方法分类?答:(1)、按使用材料分:可分为砖基础、毛石基础、混凝土基础、钢筋混凝土基础等。

(2)、按构造形式分:可分为独立基础、条形基础、井格基础、板式基础、筏形基础、箱形基础、桩基础等。

(3)、按使用材料受力特点分:可分为刚性基础和柔性基础。

30、什么是防潮层?答:为了防止地下潮气沿墙体上升和地表水对墙面的侵蚀,采用防水材料将下部墙体与上部墙体隔开,这个阻断层就是防潮层。

防潮层的位置一般在首层室内地面(+0.00)下60mm~70mm处,及标高-0.06m~-0.07m处。

31、什么是勒脚?什么是踢脚?其作用各是什么?答:(1)、外墙墙身下部靠近室外地坪的部分叫勒脚。

勒脚的作用是防止地面水、屋檐滴下的雨水的侵蚀,从而保护墙面,保证室内干燥,提高建筑物的耐久性。

勒脚的高度一般为室内地坪与室外地坪的高差。

(2)、踢脚是外墙内侧和内墙两侧与室内地坪交接处的构造。

踢脚的作用是防止扫地时污染墙面。

踢脚的高度一般在120mm~150mm。

32、什么是散水?什么是明沟?其作用是什么?答:散水是靠近勒脚下部的排水坡;明沟是靠近勒脚下部设置的排水沟。

它们的作用都是为了迅速排除从屋檐滴下的雨水,防止因积水渗入地基而造成建筑物的下沉。

33、什么是横墙?什么是纵墙?答:(1)、横墙是沿建筑物宽度方向布置的墙。

(2)、纵墙是沿建筑物长度方向布置的墙。

34、什么是横墙承重、纵墙承重、纵横墙混合承重?各有什么优、缺点?答:(1)、横墙承重就是把梁或板搁置在横墙上。

优点是横墙较密使横向刚度大,抗震性高,外墙开窗灵活性大,容易组织穿堂风;缺点是用材量较多,开间尺寸不够灵活。

(2)、纵墙承重就是把梁或板搁置在纵墙上。

优点是建筑物分间灵活,材料用量少;缺点是刚度较差,外墙开窗局限性大。

(3)、纵横墙混合承重就是把梁或板同时搁置在纵墙和横墙上。

优点是房间布置灵活,整体刚度好;缺点是所用梁、板类型较多,施工较为麻烦35、普通粘土砖的标准规格是多少?答:一块普通粘土砖的标准规格是长240mm、宽115mm、厚53mm。

灰缝宽度按10mm考虑,这样标准砖的长、宽、厚度之比为(240+10)∶(115+10)∶(53+10)=4∶2∶1的比例关系。

1立方米体量砖砌体的标准砖用量为512块(含灰缝)。

36、什么是顺砖、丁砖?什么是眠砖、斗砖?答:(1)、顺砖,指砖的长度沿墙面;丁砖,指砖的宽度沿墙面。

(2)、砖平砌叫眠砖;砖侧立砌筑叫斗砖。

37、什么是过梁?其作用是什么?答:过梁是门窗洞口上方的横梁,其作用是承受门窗洞口上部的荷载,并把它传到门窗两侧的墙上,以免门窗框被压坏或变形。

过梁的长度一般为门窗洞口的跨度加500mm。

38、什么是圈梁?其作用是什么?答:圈梁又称"腰箍",是在墙身上设置的处于同一水平面的连续封闭梁。

其作用是加强整个建筑物的整体性和空间刚度,抵抗房屋的不均匀沉降,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39、什么是构造柱?其作用是什么?答:构造柱是在墙身的主要转角部位设置的竖直构件,其作用是与圈梁一起组成空间骨架,以提高建筑物的整体刚度和整体的延展性,约束墙体裂缝的开展,从而增加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40、什么是变形缝?答:当房屋受到温度变化及相邻部位的不均匀沉降和地震引起的相互碰撞等不利的外界因素影响时,会导致整个建筑的变形、开裂等破坏,为避免房屋遭到这样的破坏,常把房屋人为地分成几个独立单元,保证它们各自变形时互不干扰,这些单元之间的缝隙就是变形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