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名词解释
建筑名词解释
![建筑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0899361aa300a6c30c229ff2.png)
『台基』建筑名词解释台基就是建筑物的底座。
四面以砖石砌成,内多填土,地面铺以砖石。
须弥座xūmízuî原为佛象底座。
由印度传入中国後,被用作尊贵建筑的底座。
它的组成为圭角、下枋、下枭、束腰、上枭、上枋等。
如故宫三大殿的台基就是简约式的须弥座。
踏跺tàduî就是用来登上台基的阶级。
龙尾道在坡道较长的情况下,会用平、坡相间形式建造的阶榜。
慢道较为平缓的阶梯或斜道。
礓碴jiāngchá是将砖石打侧,以其梭角所砌成的斜道,给人和马车登上台基。
形状就像洗衣板。
辇道niǎndào 有斜度的路,方便马车通行。
於唐宋时期,设置於踏跺之间。
後来,辇道被加上水、云、龙等雕刻,渐渐演变成今天的「御路」。
陛石bìshí用作铺设御路的石块。
如故宫保和殿北面御路的大石雕。
角石用于宋式台基的角位,常雕刻有龙、凤、狮子等装饰。
清代台基是不用角石设计。
螭首螭是传说中有角的龙。
突出的螭首雕刻设置在台基外chīshǒu部。
除美观外,它用作为排走雨水的出水口。
如天坛祈年殿的龙、凤、云三种形式的螭首。
『柱』建筑名词解释柱zhù就是建筑物的底座。
四面以砖石砌成,内多填土,地面则铺以砖石。
柱础是垫著木柱的石墩。
鼓镜是指柱础凸出于地面的部份。
覆盆唐宋时期,常用的鼓镜设计,像倒转的碗。
鼓蹬因南方天气潮湿,所以柱础都设计成较高身的鼓状石墩,称之为鼓蹬。
檐柱yánzhù建筑物最外的一列柱子,用来支撑屋檐的重量。
通常建筑物有前後两列檐柱。
中柱位处建筑物中轴线上的柱子,用作支撑屋脊的。
但中柱不包括在山墙之内的柱子。
山柱设在山墙内,顶著屋脊的柱子。
角柱位处山墙两端,建筑物转角的柱子。
金柱除檐柱、中柱、山柱外,其他柱子都称作金柱。
外金柱距离檐柱较近的柱子为外金柱。
里金柱「里」和「外」是相对的,距离檐柱较远的柱子便称作里金柱。
童柱是下端不著地的短柱,立于梁、枋之上,上顶檐脊之用。
建筑专业术语名词解释
![建筑专业术语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0c8891bec8d376eeafaa3105.png)
建筑专业术语名词及解释1、房地产专业术语1.房地产:房产与地产的合称,是不动产。
2.五证二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国土使用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预售许可证》、《商品房质量保证书》、《商品房使用说明书》3.商品房:专门用以买卖的房屋。
有产权保障,可自由出租抵押。
4.商住房:即可用于住家使用,也可以用于办公的商品房。
5.集资房:由单位统一筹集各需要住房的客户资金,而建造之房屋,通常仅有一整栋的一张产权证,客户没有单独的产权证。
6.安居房:﹙经济实用房=安居房﹚是指以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户为供应对象,并按国家住宅建设标准﹙不含别墅、高级公寓、外销住宅﹚建设的普通住宅。
﹙其实行的是土地无偿划拔,住户只拥有该土地的使用权,如需办理国土证,则要另外出资,并享受政府扶持税费减半征收。
其房价由政府部门核定,利润只能在3%以下。
﹚7.跃层:是一套住宅占两个楼层,有内部楼梯联系上下层。
﹙一般在首层安排起居室、厨房、餐厅、卫生间,二层安排卧室、书房、卫生间。
﹚8.复式:概念上是一层,并不具备完整的两层空间,但层高比普通住宅高,可在局部分出夹层,安排卧室或书房等,用楼梯联系上下。
﹙夹层在底层的投影面积只占底层面积的一部分,夹层和底层之间有视线上的交流和空间上的流通。
﹚9.错层:纵向或横向剖面中,楼层的几部分之间楼地面高低错开。
10.标准层:平面布置相同的住宅楼层。
11.高层:8层以上,带有电梯,钢筋混凝土结构12.多层:7层以下,一般不带电梯,砖混结构13.骑楼:有雨遮之一楼直道部分14.裙楼:指建筑体底部较庞大之建筑体,常用于商业、办公15.承重墙:承受房屋重力的墙,不可任意拆改、破坏16.非承重墙:一般情况下仅承受自重的墙。
17.剪力墙:承受地震力的钢筋混凝土墙18.隔墙:用以隔断空间的墙,一般不承重19.结构墙:主要承受侧向力或地震作用,并保持结构整体稳定的承重墙,又称剪力墙、抗震墙等。
中国古建筑名词解释大全
![中国古建筑名词解释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212bfecf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50.png)
中国古建筑名词解释大全一、150个中国古建筑名词解释:1、须弥座:由佛座演变而来,形体复杂。
一般用于高级建筑。
开始形式简单,由数道直线叠涩与较高束腰组成,没有多少装饰,且对称布置。
后来逐渐出现了莲瓣,卷纹饰,力神。
角柱,间柱等,造型日益复杂。
2、阶级踏步:在踏的两旁置垂带石的踏道。
3、如意踏步:是不用垂带石只用踏跺的做法,一般用于住宅或园林,形式自由,有的将踏面自下而上逐渐缩小,或用天然石堆砌成规则形状。
4、礓蹉(慢道):是在斜道上用砖石露棱堆砌,可以防滑,一般用作室外。
5、斜道(辇道或御路):是斜度平缓用以行车的坡度,常与踏跺组合在一起。
6、土戚:阶级形踏跺。
7、勾阑:栏杆,由望柱,寻杖,阑版构成,一层阑版为“单勾阑”二层为“重台勾阑”。
8、寻杖绞角造:木寻杖在转角处不用望板,相互搭交而又伸出这。
9、寻杖合角造:寻杖止在转角处望而不伸出。
10、坐栏:石栏形体往往低而宽,眼沿桥侧或月台布置。
11、鹅颈椅:近水的厅,轩,亭等常在临水方面设置木质曲栏的座椅。
12、开间(面阔):木构建筑正面两檐柱间的水平距离,各开间之和为“通面阔”中间一间为“明间”左右侧为“次间”再外侧为“梢间”,最外的称为“尽间”,九间以上增加次间的间数。
13、步:屋架上的“檩”与檩中心线面的水平距离为步,各步的距离的总和与侧面各开间总和为“通进深”若有斗拱,则按照前后挑檐中心线间水平距离计算。
14、举势:屋面坡度。
15、举架(举折):举,是屋架的高度,常按建筑的进深与屋面材料而定。
折,是计算屋架举高时,由于各檩升高的幅度不一致,求得的屋面横断面的不是一根直线,而是若干折线组成。
举折(宋):先按照房屋进深,定屋面坡度,将脊傅“举”到额定的高度,然后从上而下,逐渐“折”下来,求得各架傅的高度,形成曲线和曲面。
举架(清):从最下一架起,先用比较缓和的坡度,向上逐渐增加斜坡的陡峭度。
因此,最后“举”到多高,仿佛是“偶然”的结果。
16、升起:宋,辽建筑的檐柱由当心间向两端升高,因此檐口呈一条缓和的曲线。
建筑工程名词解释
![建筑工程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7639f87c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8e.png)
1、天然地基自然状态下即可满足承担基础全部荷载要求,不需要人工处理的地基. 天然地基土分为四大类:岩石、碎石土、砂土、粘性土。
2、牛腿悬臂梁桥或T 型刚构桥的悬臂断与挂梁能够衔接的构造部分。
它支承来自挂梁的静载与活载的垂直反力和制动力与摩阻力引起的水平力。
由于牛腿的高度通常不到梁高的一半,加之角隅处还有应力集中现象,所以这一部分必须特别配筋,并验算钢筋与混凝土的应力。
3、挂梁在悬臂梁桥桥或T 构中用于连接两悬臂梁或用于连接两T 构的梁段。
因为其两端皆放置在牛腿上,如同悬挂,故称挂梁。
其受力模式为简支梁.4、悬臂梁梁的一端为不产生轴向、垂直位移和转动的固定支座,另一端为自由端(可以产生平行于轴向和垂直于轴向的力)。
5、井架矿井、油井等用来装置天车、支撑钻具等的金属结构架,竖立在井口.井架用于钻井或钻探时也叫“钻塔”。
6、跨度建筑物中,梁、拱券两端的承重结构之间的距离,两支点中心之间的距离。
7、拱券拱券:桥梁、门窗等建筑物上筑成弧形的部分。
8、檐高房屋建筑顶层屋面出外墙面部分叫屋檐.檐高是指设计室外地坪到屋檐底的高度,如果屋檐有檐沟的话就是到檐口底的高度.9、檐沟、檐口檐沟是指屋檐下面横向的槽形排水沟,用于承接屋面的雨水,然后由竖管引到地面。
檐沟分为外檐沟和内檐沟,一般不能计算建筑面积,可根据气象资料,降水强度以及排水速度确定沟的尺寸大小. 檐沟在现代大多用水泥板之类的建筑材料建成,为了让雨水能够很快的很畅通的流到地面排走,一般采取中间高两边低的排水形式,同时在房屋的两边留一个下水管洞口,这样就可以直接通过管道连接后排到地面排走.檐口是指结构外墙体和屋面结构板交界处的屋面结构板顶,檐口高度就是檐口标高处,到室外设计地坪标高的距离.“檐口”又被误叫作“沿口”一般说的屋面的檐口是指大屋面的最外边缘处的屋檐的上边缘,即“上口”,不是突出大屋面的电梯机房、楼梯间的小屋面的檐口. 檐口到地面的高度对于消防来说有重要的意义,消防登高云梯的高度超过了檐口的高度,消防人员就可以直接上屋面去救火、救人。
建筑工程名词解释
![建筑工程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bcd4aa11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1b.png)
建筑工程名词解释1、天然地基自然状态下即可满足承担基础全部荷载要求,不需要人工处理的地基。
天然地基土分为四大类:岩石、碎石土、砂土、粘性土。
2、牛腿3、挂梁4、悬臂梁梁的一端为不产生轴向、垂直位移与转动的固定支座,另一端为自由端(能够产生平行于轴向与垂直于轴向的力)。
5、井架矿井、油井等用来装置天车、支撑钻具等的金属结构架,竖立在井口。
井架用于钻井或者钻探时也叫“钻塔”。
6、跨度建筑物中,梁、拱券两端的承重结构之间的距离,两支点中心之间的距离。
7、拱券拱券:桥梁、门窗等建筑物上筑成弧形的部分。
8、檐高房屋建筑顶层屋面出外墙面部分叫屋檐。
檐高是指设计室外地坪到屋檐底的高度,假如屋檐有檐沟的话就是到檐口底的高度。
9、檐沟、檐口檐沟是指屋檐下面横向的槽形排水沟,用于承接屋面的雨水,然后由竖管引到地面。
檐沟分为外檐沟与内檐沟,通常不能计算建筑面积,可根据气象资料,降水强度与排水速度确定沟的尺寸大小。
檐沟在现代大多用水泥板之类的建筑材料建成,为了让雨水能够很快的很畅通的流到地面排走,通常采取中间高两边低的排水形式,同时在房屋的两边留一个下水管洞口,这样就能够直接通过管道连接后排到地面排走。
10、女儿墙11、屋面12、屋盖屋盖是房屋最上部的围护结构,应满足相应的使用功能要求,为建筑提供适宜的内部空间环境。
屋盖也是房屋顶部的承重结构,受到材料、结构、施工条件等因素的制约。
13、筏板基础筏板基础:由底板、梁等整体构成。
建筑物荷载较大,地基承载力较弱,常使用砼底板,承受建筑物荷载,形成筏基,其整体性好,能很好的抵抗地基不均匀沉降。
筏板14、框剪结构要紧结构是框架,由梁柱构成,小部分是剪力墙。
墙体全部使用填充墙体,由密柱高梁空间框架或者空间剪力墙所构成,在水平荷载作用下起整体空间作用的抗侧力构件。
适用于平面或者竖向布置繁杂、水平荷载大的高层建筑。
15、剪力墙剪力墙(shear wall)又称抗风墙或者抗震墙、结构墙。
中国古建筑名词解释
![中国古建筑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47c7926caf45b307e87197f8.png)
硬山顶:是两坡顶的一种,屋面不悬出山墙之外。
悬山顶:也是两坡顶的一种,特点是屋檐两端悬伸在山墙之外(又称挑山或出山)庑殿顶:有单檐和重檐,单檐的有正中的正脊和四角的垂脊,共五脊,所以又称五脊殿。
重檐的另有下檐围绕殿身的四条博脊和位于角部的四条角脊。
歇山顶:是由两坡顶加周围廊形成的屋面式样,它由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组成,故称九脊殿。
有单檐和重檐。
重檐顶:槛墙:前檐或其它部位木装修榻板下的墙体,两端的里外皮砌成八字柱门。
版筑墙:以厚木板为模板,立于拟建墙的两侧,中间填土,用木夯夯实。
一般土要分层填夯,板也随之上移,这样筑出来的墙叫板筑墙。
山墙:沿建筑物短轴方向布置的墙叫横墙,建筑物两端的横向外墙为山墙,主要与邻居的建筑隔开和防火。
封火墙:山墙超出屋面很多,起封火作用。
墀头:山墙的侧面在连檐与拔檐砖之间嵌放一块雕刻花纹或人物的戗脊砖,称墀头。
影壁(照壁):正对着大门作屏障及装饰的墙壁,有的座下有座子,可以移动,上面像屋脊。
如意蹋跺:两边不用垂带,踏跺逐层缩短,在两侧也形成阶级的踏跺,称如意踏跺龙尾道:唐代含元殿前的甬道。
自上望下,宛如龙尾下垂须弥座:由佛座演变来的,形体与装饰比较复杂,一般用于高级建筑的基座(宫殿、坛庙的主殿等)金柱:建筑物的屋顶梁架以立柱支撑,立于最外一层屋檐下的柱子称檐柱,在檐柱以里,位于内侧的柱子称“金柱”。
瓜柱(蜀柱、脊瓜柱):梁柱中两层梁间的短柱和支承脊檩的短柱。
梭柱:柱子上下两端(或仅上端)收小,如梭形减柱造:在不影响整座殿宇屋顶负重、安全的前提下,减去一些立柱。
移柱造:在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中,将若干内柱移位,增加或减少柱距,以达到所需要空间和功能的做法。
靠背栏杆(美人靠、吴王靠):美人靠,就是给坐凳栏杆加一个靠背,它也是栏杆的一种形式,主要用于人们在游园疲累时临时在这里坐坐,稍稍休息一会儿。
美人靠的靠背不是直立的,而是略向后仰,人们坐在之上可以向后仰、向后靠。
美人靠的靠背有曲线,靠在那里会觉得十分舒服。
建筑概论复习材料-名词解释
![建筑概论复习材料-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5d0ce3e9af1ffc4ffe47acb2.png)
建筑概论复习材料一、名词解释1.建筑:建筑是人们为满足生活、生产或其他活动的需要而创造的物质的、有组织的空间环境。
2.建筑物:建筑物是供人们进行生活、生产或其他活动的房屋或场所。
3.构筑物:构筑物是为某种工程目的而建造的、人们一般不直接在其内部进行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建筑。
4.耐火极限:任意建筑构件按时间——温度标准曲线进行耐火实验,从受到火灾作用起到失去支持能力或完整性被破坏或失去隔火作用为止的这段时间,用小时表示。
5.大量性建筑:量大面广6.大型性建筑:规模大,数量少7.房屋建筑图:用正投影方法,详细准确地画出的图样8.施工图:用以知道施工的一套图纸9.建筑模数:建筑模数是选定的标准尺度单位,作为建筑物、建筑构配件、建筑制品以及有关设备尺寸相互间协调的基础10.基本模数:我国采用100mm为基本模数,用M表示11.模数数列:是以基本模数、扩大模数、分模数为基础扩展成的一系列尺寸12.两阶段设计:初步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13.三阶段设计:初步设计阶段、技术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14.层高:层高是指该层楼地面到上一层楼面之间的距离15.净高:净高是指楼地面到结构层(梁、板)底面或顶棚下表面之间的距离16.建筑构造:建筑构造是一门专门研究建筑物各组成部分的构造原理和构造方法的学科,是建筑设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7.内墙:凡位于建筑物内部的墙成为内墙18.外墙:凡位于建筑物四周的墙成为外墙19.山墙:位于建筑物两端的外墙称为山墙20.横墙:沿建筑物短轴方向布置的墙称为横墙21.纵墙:沿建筑物长轴方向布置的墙称为纵墙22.承重墙:直接承受上部传来荷载的墙称为承重墙23.非承重墙:不承受外来荷载的墙称为非承重墙24.隔墙:不承受外来荷载,且自身重量由梁或楼板承受,并仅起分隔房间作用的墙称为隔墙25.墙脚:通常指基础以上,室内地面以下的那部分墙身26.勒脚:建筑物四周与室外地面接近的那部分墙体27.散水:为了防止雨水对墙基的侵蚀,在外墙四周将地面做成向外倾斜的坡面,这一坡面称散水28.明沟:是靠近勒脚下部设置的排水沟29.过梁:过梁是用来支承门窗洞口上部砖砌体和楼板层荷载的构件30.圈梁:圈梁是在房屋外墙和部分内墙中设置的连续而封闭的梁31.附加圈梁:当圈梁被门窗洞口切断而不能交圈时,应在洞口上部砌体中设置一道截面不小于圈梁的附加圈梁32.基础:建筑物与土层直接接触的部分称为基础33.地基:支承建筑物重量的土层称为地基34.基础的埋置深度:室外设计地面至基础底面的垂直距离称为基础的埋置深度35.条形基础:指基础长度远远大于宽度的一种基础形式36.刚性基础:指用抗压强度较高,而抗弯和抗拉强度较低的材料建造的基础37.柔性基础:用抗拉和抗弯强度都很高的材料建造的基础称为柔性基础38.刚性角:基础在传力时只能在材料的允许范围内控制,这个控制范围的夹角称为刚性角39.独立基础:是整个或局部结构物下的无筋或配筋基础40.满堂基础:将整个建筑物的下部做成整块钢筋混凝土基础,称为满堂基础41.桩基础:由基桩和联接于桩顶的承台共同组成。
建筑之名词解释
![建筑之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094ca2a96bec0975f465e24f.png)
建筑之名词解释明间建筑物居中的开间。
梢间建筑物两端头的开间。
次间建筑物明间和开间之间的开间。
如有多次间可分为一次间、二次间、三次间等。
面阔又称面宽,建筑物面宽方向相邻两柱间的轴线距离。
通面阔建筑物两尽端柱间轴线距离。
进深垂直于建筑物面宽方向的平面尺寸称为进深。
通进深建筑物侧面(进深方向)两尽端柱间的轴线尺寸。
柱高木柱从台明上皮至柱头的高度。
明清建筑中所指柱高通常指檐柱高。
在带斗栱的清式建筑中,柱高包含斗栱及平板枋之高。
步架相邻两檩间轴线的水平距离。
举高相邻两檩轴心的垂直距离。
举架坡屋顶屋面的相邻两檩,上面一檩比下面一檩抬起的高度。
上出建筑物檐口自檐柱轴线相外挑出的水平长度。
带斗栱的建筑,上出是由斗栱出踩和檐椽飞椽挑出两部分组成。
下出台明(台基露出的地面部分)由檐柱中线向外延展出的部分称台明出沿,又称下出。
出水建筑物的上檐出又称出水。
回水建筑物的上出大于下出,上出与下出之差称为回水。
收分中国清代建筑柱子直径下大上小,以柱根部分直径为基数,按柱高的1/100或一定比例减小柱径,称为收分。
侧脚柱头位置不动,柱脚按一定尺度向外侧移出,造成柱头略向内侧斜,称为侧脚。
清代建筑仅檐柱有侧脚,明代以前建筑里圈柱也有侧脚。
柱侧脚有利于建筑物稳定。
斗口斗栱最下层的坐斗(大斗)面宽方向的刻口称斗口。
在清式建筑体系中,斗口是最基本的建筑模数之一,凡带斗栱的建筑,所有的构件、部位均与斗口有倍分关系。
硬山建筑屋面既有前后两坡,两侧山墙与屋面相交,并与檩木梁架全部封砌在山墙内的建筑,称为硬山建筑。
悬山建筑屋面有前后两坡,屋面两端悬挑于山墙或山面梁架之间的建筑,称为悬山式建筑。
悬山又称挑山。
庑殿建筑屋面有四坡并有正脊的建筑称庑殿建筑,庑殿又称四阿殿、五脊殿,是古建筑屋顶的最高型制。
歇山建筑由悬山屋顶和庑殿屋顶组合形成的一种屋顶形式。
歇山建筑又称九脊殿,型制等级仅次于庑殿建筑。
攒尖建筑建筑物的若干坡屋面在顶部交汇成一点形成尖顶,称为攒尖建筑。
中国建筑名词解释
![中国建筑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0f6ea6c7ba0d4a7302763ab7.png)
十三天构成佛塔顶端相轮的层状结构。
三角尖顶两弧间形成的突起,特别指石造的哥德式窗花。
大乘佛教相对于小乘佛教,得道度化层面较宽广的佛教。
女儿墙矮墙,通常用于防御。
小乘佛教在得道度化层面较狭隘的佛教。
与大乘佛教相对。
山墙斜屋顶的倾斜平面端构成的垂直三角部分。
升小方块,多为木造,用在栱上来支撑梁。
反回文波浪状装饰线条,上凸下凹。
天花天花板或穹窿顶的装饰,为凹下的方格或多边形木片构成。
支柱木制构件,通常用于支撑椽。
支架突出的建筑构件,用于支撑。
支提佛龛或是其他圣地、圣物。
支提窟一种佛教佛龛,从会议厅演变而来。
斗通常为木造方块,于柱子顶端,支撑上部构件。
斗栱柱子顶端的斗与栱合称,支撑主梁。
火焰纹由两个反回文线条顶端相接所构成的形状。
半圆壁龛半圆或穹窿状空间,特别指位于庙宇一端的部分。
古典柱式结构建筑部分正面直接位于柱头上,通常由支撑的阑额、装饰的壁缘以及突出的檐口构成。
台基建筑下突出的平台。
平坐;廊台出于建筑主空间(通常为内部)的上层构造。
光塔清真寺中的塔楼,用于呼唤回教徒做礼拜。
列柱一整排间隔规律的柱子。
多柱式建筑由多根间隔约略均等的柱子支撑屋顶的厅堂。
寺佛教庙宇。
尖顶饰山墙或是屋顶顶端的饰物。
曲面屋顶由尾端弯曲的平面接合成的斜截头屋顶。
考工记中国古代城市规划著述。
佛塔(STUPA) 佛教纪念物,原意为坟冢。
佛塔(PAGODA) 楼阁形的塔,各层大小由下而上递减,每层都有装饰精美的屋檐。
材依斗的宽度而定的测量单位。
陶土一种用于塑像的建筑或装饰用陶土。
里长度单位,一里约500米。
昂斜出的梁桁。
枋水平构件,位于如窗户或走道之上,或是连接两柱或两框架的构件。
泥笆墙以竹或木条编墙,然后涂以草泥。
门厅房屋入门前的院落;通往建筑的门廊;大堂邻接的空间。
亭构造简单的建筑,通常形似帐篷,位于园林中。
城墙土造防御工事,通常见于碉堡及要塞四周,多半附有石造女儿墙。
屋脊斜面屋顶两面相接所形成的角度。
屋檐屋顶的一部分,突出于外墙之外。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82745598e53a580216fcfe86.png)
建筑:是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总称建筑物:为了满足社会需要、利用技术手段,在科学规律与美学法则的支配下人为创造的生活环境构筑物:指人一般不直接在其内部进行生产和生活的建筑建筑功能:建筑是供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娱乐的场所,不同的建筑具有不同的使用要求建筑技术:建筑技术是建造房屋的手段,包括建筑材料与制品技术、建筑形象:建筑形象是建筑体型、立面形式、建筑色彩、材料质感、西部装修等细部反应。
生产性建筑:工业建筑、农业建筑非生产性建筑:即民用建筑大量性建筑:大量性建筑指量大面广大型性建筑:大型性建筑指规模宏大的建筑耐火等级:耐火等级是按耐火极限和燃烧性能这两个因素确定的耐火极限: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是指在标准耐火试验条件下,建筑构件,配件或结构从受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稳定性、完整性或隔热性时止的这段时间,用小时表示耐火稳定性:在标准耐火试验条件下,承重或非承重建筑构件在一定时间内抵抗坍塌的能力。
耐火完整性:在标准耐火试验条件下,建筑分隔构件当其一面受火时,能在一定时间内防止火焰和热气穿透或在背火面出现火焰的能力耐火隔热性:在标准耐火试验条件下,建筑分隔构件当其一面受火时,能在一定时间内其背火面的温度不超过规定值的能力燃烧性能:燃烧性能分为三类不燃烧体燃烧体难燃烧体不燃烧体:用不燃烧材料做成的建筑构件难燃烧体:用不燃烧材料做成的建筑构件建筑模数:是选定的尺寸单位,作为尺寸协调中的增值单位基本模数:基本模数数值规定为100mm扩大模数:基本模数的倍数分模数:指整数除基本模数的数值,分模数的基数为M/10、M/5、M/2共三个,其相应尺寸为10、20、50(mm)风玫瑰图:风向频率玫瑰图,玫瑰图上的风向是指由外吹向地区中心,比如由北吹向中心的风称为北风地震烈度:表示当发生地震时,地面及建筑物遭受破坏的程度(一个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地震烈度越远越小)水文条件:指地下水位的高低及地下水的性质,直接影响到建筑物基础及地下室房间尺寸:指房间的面宽和进深开间:住宅的开间是指相邻两个横向定位墙体中心线间的距离P23图示进深:建筑物纵深各间的长度P23图示朝向:一般是指建筑物、房屋或门窗坐落的方向日照间距:前后两排南向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冬至日(或大寒日)底层获得不低于二小时的满窗日照(日照)而保持的最小间隔距离。
中国古建筑名词解释
![中国古建筑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5599b639de80d4d8d05a4f01.png)
硬山顶:是两坡顶的一种,屋面不悬出山墙之外。
悬山顶:也是两坡顶的一种,特点是屋檐两端悬伸在山墙之外(又称挑山或出山)庑殿顶:有单檐和重檐,单檐的有正中的正脊和四角的垂脊,共五脊,所以又称五脊殿。
重檐的另有下檐围绕殿身的四条博脊和位于角部的四条角脊。
歇山顶:是由两坡顶加周围廊形成的屋面式样,它由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组成,故称九脊殿。
有单檐和重檐。
重檐顶:槛墙:前檐或其它部位木装修榻板下的墙体,两端的里外皮砌成八字柱门。
版筑墙:以厚木板为模板,立于拟建墙的两侧,中间填土,用木夯夯实。
一般土要分层填夯,板也随之上移,这样筑出来的墙叫板筑墙。
山墙:沿建筑物短轴方向布置的墙叫横墙,建筑物两端的横向外墙为山墙,主要与邻居的建筑隔开和防火。
封火墙:山墙超出屋面很多,起封火作用。
墀头:山墙的侧面在连檐与拔檐砖之间嵌放一块雕刻花纹或人物的戗脊砖,称墀头。
影壁(照壁):正对着大门作屏障及装饰的墙壁,有的座下有座子,可以移动,上面像屋脊。
如意蹋跺:两边不用垂带,踏跺逐层缩短,在两侧也形成阶级的踏跺,称如意踏跺龙尾道:唐代含元殿前的甬道。
自上望下,宛如龙尾下垂须弥座:由佛座演变来的,形体与装饰比较复杂,一般用于高级建筑的基座(宫殿、坛庙的主殿等)金柱:建筑物的屋顶梁架以立柱支撑,立于最外一层屋檐下的柱子称檐柱,在檐柱以里,位于内侧的柱子称“金柱”。
瓜柱(蜀柱、脊瓜柱):梁柱中两层梁间的短柱和支承脊檩的短柱。
梭柱:柱子上下两端(或仅上端)收小,如梭形减柱造:在不影响整座殿宇屋顶负重、安全的前提下,减去一些立柱。
移柱造:在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中,将若干内柱移位,增加或减少柱距,以达到所需要空间和功能的做法。
靠背栏杆(美人靠、吴王靠):美人靠,就是给坐凳栏杆加一个靠背,它也是栏杆的一种形式,主要用于人们在游园疲累时临时在这里坐坐,稍稍休息一会儿。
美人靠的靠背不是直立的,而是略向后仰,人们坐在之上可以向后仰、向后靠。
美人靠的靠背有曲线,靠在那里会觉得十分舒服。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459f642c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d8.png)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名词解释1副阶周匝:建筑主体从外到内另外加一圈回廊的,在宋《营造法式》中称为“副阶周匝”,这在早商建筑中已经出现,一般应用于比较隆重的建筑。
3.生起:宋,辽建筑的檐柱由当心间向两端升高,因此檐口呈一条缓和的曲线,这在宋《营造法式》中称为“生起”。
4.侧脚:宋代建筑规定外檐柱在前后檐向内倾斜住高的千分之十,在两山向内倾斜柱高的千分之八,而角柱在两个方向都倾斜。
5.雀替:是置于梁枋下与柱子相交的短木,可以缩短梁枋的净跨距离。
可以用于柱间的挂落下,称为花牙子雀替,在建筑末端,由于开间较窄自两侧柱挑出的雀替常联为一体叫骑马雀替。
6. 抱厦:由两个九脊殿丁字相交,插入部分叫抱厦。
十字相交的叫十字脊。
(正定隆兴寺)7.小木作: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小木作指的是建筑中的装饰构件的处理。
8.大木作: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大木作指的是建筑中的主要结构承重构件的处理。
9.推山:廡殿(四阿)建筑屋顶处理的一种特殊方法。
由于立面需要将正脊向两端推出,从而四条垂脊由45度斜直线变为柔和的曲线,并使屋顶正面和山面的坡度步架距离都不一致。
10.收山:是指歇山屋顶两侧山花自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的处理。
其目的是为了使屋顶不过于庞大,但引起结构上的变化11. 偷心造与计心造:跳头上不置横栱的称为偷心造,常用于唐宋建筑。
跳头上置横栱的称为计心造,金、元以后常用。
12移柱法、减柱法:宋辽元金,常将若干内柱移位,或减少部分内柱的处理,以获取较大的室内空间。
13.草袱:是在天花板(平棊)以上,未经艺术加工或处理比较粗糙的,实际负荷屋盖重量的梁。
14.明袱指天花以下的梁,露在外面,由下面可以看见的梁袱,与草袱相对。
15.藻井:是一种高级的天花,一般用在殿堂明间的正中,如帝王御座之上,神佛像座之上,形式有方,矩形,八角,圆形等。
一.名词解释1工官制度:中国封建社会中,把建筑管理工作集中在国家手里,由封建统治集中掌握的制度。
2僭越:西周时期,在城市规模上,诸侯的城大的不超过王都的1/3,中等的1/5,小的1/9,城墙的高度、道路的宽度以及各种重要建筑物都必须按照等级制造,否则就是“僭越”。
建筑名词解释一
![建筑名词解释一](https://img.taocdn.com/s3/m/5c658fd0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90.png)
建筑名词解释一建筑结构狭义的建筑指各种房屋及其附属的构筑物。
建筑结构是在建筑中,由若干构件,即组成结构的单元如梁、板、柱等,连接而构成的能承受作用(或称荷载)的平面或空间体系。
建筑结构因所用的建筑材料不同,可分为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轻型钢结构、木结构和组合结构等。
《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84)》该标准是为了合理地统一各类材料的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制定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荷载规范、钢结构、薄壁型钢结构、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木结构等设计规范以及地基基础和建筑抗震等设计规范应遵守的准则,这些规范均应按本标准的要求制定相应的具体规定。
制定其它土木工程结构设计规范时,可参照此标准规定的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建筑物(包括一般构筑物)的整个结构,以及组成结构的构件和基础;适用于结构的使用阶段,以及结构构件的制作、运输与安装等施工阶段。
本标准引进了现代结构可靠性设计理论,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分析确定,即将各种影响结构可靠性的因素都视为随机变量,使设计的概念和方法都建立在统计数学的基础上,并以主要根据统计分析确定的失效概率来度量结构的可靠性,属于“概率设计法”,这是设计思想上的重要演进。
这也是当代国际上工程结构设计方法发展的总趋势,而我国在设计规范(或标准)中采用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是迄今为止采用最广泛的国家。
结构可靠度建筑结构的可靠性包括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三项要求。
结构可靠度是结构可靠性的概率度量,其定义是: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称为结构可靠度。
其“规定的时间”是指设计基准期50年,这个基准期只是在计算可靠度时,考虑各项基本变量与时间关系所用的基准时间,并非指建筑结构的寿命;“规定的条件”是指正常设计、正常施工和正常的使用条件,不包括人为的过失影响;“预定的功能”则是能承受在正常施工和正常使用时可能出现的各种作用的能力(即安全性);在正常使用时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即适用性);在正常维护下具有足够的耐久性能(耐久性)。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8092599d6529647d272852b4.png)
中建史名词解释台基、踏道、栏杆、铺地P2632.叠涩:以砖石层层向外出跳之法,用于砖石建筑的出檐,或须弥座束腰上下枋的出跳,多用于塔身、台基、出桅等。
P18217.寻杖绞角造:宋以前多为通长,仅转角处或结束处立望柱。
寻杖在转角望柱上相互搭交而又伸出的作法,称为寻杖绞角造。
18.寻杖合角造:宋以前多为通长,仅转角处或结束处立望柱。
寻杖止于转角望柱而不伸出的作法,称为寻杖合角造。
◆大木式P2661.大木作:是我国木构架建筑的主要结构部分,主要包括柱、梁、枋、檩等。
同时又是木建筑比例尺度和形体外观的重要决定因素。
清式大木作分大木大式、大木小式两类。
小木作:宋代对室内装修的称法。
2.开间:我国木构架建筑正面相邻两檐柱间的水平距离,又称面阔。
各开间宽度的总和称通面阔。
建筑中各开间的名称又因位置不同而异,正中一间称明间(宋称当心间)、左右侧的称次间、再外的称梢间、最外的称尽间,九间以上的建筑增加次间数。
3.间:中国古代木架建筑把相邻两榀屋架之间的空间称为“间”,房屋的进深则以“架”数或椽数来表示。
宋《营造法式》则以椽数计进深。
4.步架:古建筑木构架中,相邻两檩中心线的水平投影距离,也简称步(进深);清代建筑木构架中,相邻两条桁(檩)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歩”。
宋《营造法式》称架,或椽架。
根据檩的布置和数量,常将木构架划分为若干个步架。
其中,正脊两侧的步架称脊步,檐檩内侧的步架称檐步,脊步与檐步之间的步架称金步。
木构架如有金柱,则檐柱与金柱之间的檐步,有时也称步。
5.进深/通进深:各步距离的总和或侧面各开间宽度的总和称为“通进深”,有时则用建筑侧面间数或以屋架上的椽数来表示“通进深”的,简称为“进深”。
6.缝:凡中心线均称缝,如柱列的中心线称为柱缝,槫(檩条)断面的垂直方向中心线称为槫缝,转角铺作上的斜栱斜昂称之为“斜出跳一缝”等。
7.馒头榫:柱子上端与梁结合之榫,位于柱头中线位置,榫呈方形,宽高均为柱直径的1/4~3/10,其榫根部略大,头部略小,呈方形馒头状,多见于小式做法。
建筑名词解释大全
![建筑名词解释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88bc9e9f0740be1e640e9a5e.png)
建筑名词解释1、分布筋:出现在板中,布置在受力钢筋的内侧,与受力钢筋垂直。
当受力筋在垂直方向无钢筋固定时,加设的钢筋。
作用是固定受力钢筋的位置并将板上的荷载分散到受力钢筋上,同时也能防止因混凝土的收缩和温度变化等原因,在垂直于受力钢筋方向产生的裂缝。
2、架立钢筋:设置在梁的受压区外边缘两侧,用来固定箍筋和形成钢筋骨架。
当箍筋角部无纵向钢筋固定时,加设的钢筋。
如受压区配有纵向受压钢筋时,则可不再配置架立钢筋。
架立钢筋的直径与梁的跨度有关。
3、箍筋:用来满足斜截面抗剪强度,并联结受拉主钢筋和受压区混凝土使其共同工作,此外,用来固定主钢筋的位置而使梁内各种钢筋构成钢筋骨架的钢筋。
4、梁吊筋:是提高主梁承受集中荷载抗剪能力的一种钢筋梁吊筋的作用是由于梁的某部受到大的集中荷载作用,为了使梁体不产生局部严重破坏,同时使梁体的材料发挥各自的作用而设置的,主要布置在剪力有大幅突变部位,防止该部位产生过大的裂缝,引起结构的破坏,总而言之,吊筋作用对抗剪有利。
5、弯起钢筋与吊筋的区别:弯起钢筋是沿梁纵向走向的,是从梁下的主筋上弯的。
就是主筋。
吊筋是在有梁交叉时设置的。
如次梁和主梁之间,次梁是搭在主梁上的,吊筋就是设置在主梁上的,好像是兜住次梁的,即在次梁下方,沿主梁方向设置的,目的是抵抗次梁对主梁产生的集中力。
6、正筋:就是正弯矩筋,简单的说,就是对于受弯构件来说,如梁板等,下部受拉的部位的钢筋,对于连续梁板,一般就在跨中,同理,负筋一般在支座处(上部受拉)。
7、负筋:是承受负弯矩的钢筋,一般在梁的上部靠近支座的部位或板的上部靠近支座部位;架立筋是梁的上部非受力筋,主要是使梁成为一个骨架。
8、冷底子油:是用稀释剂(汽油、柴油、煤油、苯等)对沥青进行稀释的产物。
它多在常温下用于防水工程的底层,故称冷底子油。
冷底子油粘度小,具有良好的流动性。
涂刷在混凝土、砂浆或木材等基面上,能很快渗入基层孔隙中,待溶剂挥发后,便与基面牢固结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名词解释
建设工期:
一般指建设项目中构成固定资产的单项工程、单位工程从正式破土动工到按设计文件全部建成到竣工验收交付使用所需的全部时间。
建设工期同工程造价、工程质量一起被视为建设项目管理的三大目标,作为考核建设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指标。
建设周期:
指建设总规模与年度建设规模的比值。
它反映国家、一个地区或行业完成建设总规模平均需要的时间,同时也反映建设速度与建设过程中人力、物力和财力集中的程序。
作为考查投资效益的重要指标,可用总投资额与年度投资额表示。
即:
建设周期(年)=总投资格/年度投资额
也可用项目总个数与年度竣工项目个数表示,即:建设周期(年)=项目总个数/年建成项目个数。
合理建设工期:
是建设项目在正常的建设条件、合理的施工工艺和管理,建设过程中对人力、财务、物务资源合理有效地利用,使项目的投资方和各参建单位均获得满意的经济效益的工期。
合理建设工期受在建项目的资源勘探、厂址选择、设备选型与供应、工程质量协作配合、生产准备等阶段性工作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
定额工期:
是在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条件下,在一定时间内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订并发布项目建设所消耗的时间标准。
定额工期具有一定的法规性。
对具体建设项目的建设工期确定具有指导意义,体现了合理建设工期,反映了一定时期国家、地区或部门不同建设项目的建设和管理水平。
合同工期:
是在定额工期的指导下,由工程建设的承发包双方根据项目建设的具体情况,经招标投标或协商一致后在承包合同书中确认的建设工期。
合同工期一经鉴定,对合同双方都具有强制性约束作用,受到国家经济合同法的保护和制约。
建设工期定额:
是指建设项目或单项工程从破土至设计文件全部建成交付使用所需的定额时间。
建设工期定额是加强建设工程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定额具有的法规性、普遍性和科学性。
法规性系指建设工期定额是考核工程项目工期的客观标准和对工期实施宏观控制的必要手段,建设工期定额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授权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制订、发布。
作为确定建设项目工期和工程承发包合同工期的规范性文件,未经主管部门同,任何单位或个人无权修改或解释,建设工期的执行与监督工作也由发布部门或授权部门进行日常管理。
普遍性系指建设工期定额的编制是依据正常的建设条件和施工程序,综合大多数企业施工技术的管理水平,因而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科学性系指建设工期定额的制订、审查等工作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统计、测定和计算等。
建设工期定额在建设前期主要作为项目评估、决策、设计时按合理工期组织建设的依据,还可作为编审设计任务书和初步设计文件时确定建设工期的依据。
对于编制施工组织设计、进行项目投资包干和工程招标投标及鉴定合同工期具有指导作用。
此外也可作为提前或延误工期进行奖罚、工程结算、竣工期调价的依据。
工程造价:
系通称、泛指,在不同场合,含义不同,可以指建设工程造价和建安工程造价,也可以指其他相应含义。
单位造价:
按工程建成后所实现的生产能力或使用功能的数量核算每单位数量的工程造价。
如每公里铁路造价,每千瓦发电能力造价。
静态投资:
系指编制预期造价时以某一基准年、月的建设要素单位价为依据所计算出的造价时值。
包括了因工程量误差而可能引起的造价增加。
不包括以后年月因价格上涨等风险因素而增加的投资,以及因时间迁移而发生的投资利息支出。
动态投资:
指完成了一个建设项目预计所需投资的总和,包括静态投资、价格上涨等因素而需要的投资以及预计所需的投资利息支出。
工程造价管理:
运用科学、技术原理和方法,在统一目标、各负其责的原则下,为确保建设
工程的经济效益和有关各方面的经济权益而对建设工程造价及建安工程价格所进行的全过程、全方位的符合政策和客观规律的全部业务行为和组织活动。
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
为确保建设工程的投资效益,对工程建设从可行性研究开始经补步设计、扩大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承发包、施工、调试、竣工、投产、决算、后评估等的整个过程,围绕工程造价所进行的全部业务行为和组织活动。
工程造价合理计定:
采用科学的计算方法和切合实际的计价依据,通过造价的分析比较,促进设计优化,确保建设项目的预期造价核定在合理的水平上,包括能控制住实际造价在预期价允许的误差范围内。
工程造价有效控制:
在对工程造价进行全过程管理中,从各个环节着手采取措施,合理使用资源,管好造价,保证建设工程在合理确定预期造价的基础上,实际造价能控制在预期造价允许的误差范围内。
工程造价动态管理:
估、概、预算所采用的计价依据,以及工程造价的计定的控制,是建立在时间变迁上,市场变化基础上,能适应客观实际走势,从而驾驶住工程的实际造价在预期造价的允许误差范围内,并确保建安工程价格的公平合理。
劳动定额:
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组织条件下,为生产一定数量的合格产品或完成一定量的工作所必需的劳动消耗标准。
按表达方式不同,劳动定额为分时间定额和产量定额,其关系是:时间定额x 产量定额=1
概算指标:
指以某一通用设计的标准预算为基础,按100平方米等为计量单位的人工、材料和机械消耗数量的标准。
概算指标较概算定额更综合扩大,它是编制初步设计概算的依据。
估算指标:
是在项目建议书可行性和编制设计任务书阶段编制投资估算,计算投资需要的使用一种定额。
万元指标:
是以万元建筑安装工作量为单位,制定人工、材料和机械消耗量的标准。
其他直接费定额:
是指与建筑安装施工生产的个别产品无关,而为企业生产全部产品所必需,为维护企业的经营管理所必需发生的各项费用开支达到标准。
单位估价表:
它是用表格形式确定定额计量单位建筑安装分项工程直接费用的文件。
例如确定生产每10m3钢筋混凝土或安装一台某型号铣床设备,所需要的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和其它直接费。
投资估算:
它是指整个投资决策过程中,依据现有资料和一定的方法,对建设项目的投资数额进行估计。
设计概算:
它是指在初步设计或扩大设计阶段,根据设计要求对工程造价进行概略计算。
施工图预算:
它是确定建筑安装工程预算造价的文件,这是在施工图设计完成后,以施工图为依据,根据预算定额、费用标准,以及地区工人、材料、机械台班的预算价格进行编制的。
工程结算:
指施工企业向发包单位交付竣工工程或点交完工工程取得工程价款收入的结算业务。
竣工决算:
它是反映竣工项目建设成果的文件,是考核其投资效果的依据,是办理交付、动用、验收的依据,是竣工验收报告的重要部分。
建设工程造价:
一般是指进行某项工程建设花费的全部费用,即该建设项目(工程项目)有计划地进行固定资产再生产和形成最低量流动基金的一次性费用总和。
它主要由建筑安装工程费用、设备工器具的购置费、工程建设其它费用组成。
建安工程造价:
在工程建设中,设备工器具购置并不创造价值,但建筑安装工程则是创造价值的生产活动。
因此,在项目投资构成中,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具有相对性。
它作为建筑安装工程价值的货币表现,亦称为建安工程造价。
定额:
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根据一定的技术条件和组织条件,规定为完成一定的合格产品(或工作)所需消耗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数量标准。
它是经济管理一种工具,是科学管理的基础,定额具有科学性、法令性和群众性。
定额水平:
系指在一定时期(比如修编间隔期)内,定额的劳动力、材料、机械台班消耗量的变化程序。
工日:
一种表示工作时间的计算单位。
通常以八小时为一个标准工日,一个职工的一个劳动日,习惯上称为一个工日,不论职工在一个劳动日内实际工作时间的长短,都按一个工日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