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课件:单元综合提升第三单元 魏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

合集下载

2021版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阶段三 第2讲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和思想文化 Word版含答案

2021版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阶段三 第2讲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和思想文化 Word版含答案

第2讲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和思想文化一、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1.农业(1)生产工具:唐代出现曲辕犁,将中国的犁耕技术推向成熟。

(2)灌溉工具:隋唐五代北方有立井水车、长江流域发明高转筒车。

(3)土地制度:北魏和唐朝前期推行均田制,实质是封建土地国有制。

2.手工业(1)魏晋南北朝:出现灌钢法的炼钢技术。

(2)唐代①唐代中期以后,官营纺织业具有相当大的规模。

②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3.商业(1)发展历程①魏晋:北方商业一度遭到严重破坏;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商业恢复发展,洛阳成为重要的商业城市。

②唐代:商船中有“俞大娘航船”,陆路商运十分发达,出现客舍、邸店、车坊等辅助性经营场所。

(2)“市”的发展①魏晋南北朝:在离城镇稍远、交通便利的一些地点自然形成民间集市——“草市”;政府对“草市”也实行行政管理。

②唐代:“草市”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夜市”繁荣。

(3)商业都会:唐代除长安、洛阳的商业最为繁荣外,还有扬州、益州;地区经济中心杭州、湖州也成为商业发达的都会。

寺院经济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得到统治者的支持,佛教广为传播,导致寺院经济实力增强。

寺院占有许多劳动力,不在国家户籍。

寺院经济过度发展,广占田宅,侵夺百姓,与官府争夺劳动力和税收,农民负担加重。

寺院经济的发展,也为这一时期佛教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二、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1.思想(1)魏晋南北朝:佛教、道教广为传播,冲击着儒家为核心的正统思想。

(2)唐代中后期:韩愈和李翱提出了复兴儒学的主张,反对佛教和道教,成为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

2.科技(1)造纸术:公元8世纪,阿拉伯人开始使用中国的技术和设备造纸,之后传往欧洲。

(2)印刷术⎩⎪⎨⎪⎧隋唐发明雕版印刷术。

唐代《金刚经》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

(3)火药:唐末开始用于军事。

(4)药学:唐代医学家孙思邈编写《千金方》。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座-ppt课件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座-ppt课件
大一统、世俗王
权依附于教权、 其政体:议 会 君 主 制 封建割据



和等级



君主制
殖民扩张 与 世界市场的发
展 裂与 战 乱 纷 争
成一工与世界市场初步形
近代民 族国 家
立 主 权 国 家(或民族国家)的建
早期资革、代议制确立(君主立宪、民主共和)
代议制发展与完善
法律体系:英 美 法 系和 国际法理论与实践

资本主义的 萌


分散的手工工场







现代企业制度(东



司 1603—1858)


资 本 主义 的 进 一步 发展
资 本 主 义 的 工 业 化时代
集中的手工工场
工厂制度
私人垄断
国家垄断
二工与世界市 场最终形成
新航路与世界市场雏形
政治形势、国家形态、政体形式:长 政治 ; 封君封臣 王 权 制度、教会神权
1.主要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
中枢机构问题上皇帝与丞相之间“总揽与分权”的关系 地方机构问题上的中央与地方之间“统一与分治”的关系 选官机制问题上的“指导思想和评价标准”问题 思想控制与文化专制问题 中华法系的君权与法权关系、礼治与立法关系
10
2. 古代东方大河流域专制政治体制的成因 封闭的地理环境与疆域辽阔的国家现状 ——自然原因 分散的小农经济与兴修农业工程的需要 ——经济基础 儒家的思想影响与皇权主义和忠君观念 ——理论基础
16
抓一对概念
1949——1956
新民主主义社会
传统社会主义社会

2021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单元魏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单元综合提升课件人民版

2021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单元魏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单元综合提升课件人民版
中正制和科举制是对察举制的继承与 继承性
发展
[拓展训练]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科举非恶制也,所恶夫畴昔之科举者,徒以其所试之科,不足致用耳!昔美国 用选举官吏之制,不胜其弊,及 1893 年始改用此种试验,美人颂为“政治上一新纪元”。 而德国、日本行之大效,抑更章章也。世界万国中行此法,最早者莫如我,此法实我先 民千年前之一大发明也。自此法行,而我国贵族寒门之阶级永消灭;自此法行,我国民 不待劝而竞于学。此法之造于我国也,大矣!人方拾吾之唾余,以自夸耀,我乃惩末流 之弊,因噎以废食,其不智抑甚矣。吾故悍然曰:复科举,便!
隋朝统一全国后,为了 扩大封建统治阶级参与 政权和加强中央集权的 需要而逐步形成的一种 通过分科考试的方式进 行选官的制度
主题三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比较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荐举方 推举和考试相辅而行

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考 是否出身世家大族(血统
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 与姓族是否高贵)
两类)
选才标 主要看重才德
答案:(1)特点:皇权之下的分权;制度设计的程序化和理性化(或答唐代在君主专制政体 下形成了集体决策的局面,君臣关系、中央各部门之间的关系都配合得比较协调,集权、 制衡与监督机制不断完善);但从本质上看,唐朝仍然是君主专制的统治。 (2)相同点:都有分权与制衡(监督)的特点;都起到了科学决策和提高行政效率的作用; 都含有决策行政的程序性的制度设计(都是制度的创新)。 不同点:政事堂,主要是门下省监督决策过程,目的是加强君主专制,通过分权加强了 皇权。责任制内阁,主要是由议会监督责任内阁,责任制内阁逐渐分割国王行政大权, 进而掌握行政实权,最终国王“统而不治”,保证了一定程度上的资本主义民主。

2025届高考总复习一轮历史配通史版(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配套PPT课件 第3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

2025届高考总复习一轮历史配通史版(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配套PPT课件 第3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
——摘编自叶孝信《中国法制史》
【思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特点,并分 析其形成的原因。
答案 特点:中国古代法律自成体系,特色鲜明;从立法上看,皇帝掌握立法权; 从内容上看,律令儒家化,以礼入法,以礼入刑,礼法并行;从司法上看,司法权 不独立。 原因:中国古代实行君主专制制度,皇权至上;儒家思想是主流意识形态,法 律受其伦理纲常思想的影响。
③析概念——募役法 募役法是指废除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州县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自行 出钱雇人应役。雇员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分摊。原来不用负担差役的 女户、寺观,也要缴纳半数的役钱,称为“助役钱”;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 要出钱。这保证了劳动时间,促进了生产发展,也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④探观点——宋代书院兴盛的原因 (1)宋代程朱理学的兴起并向基层渗透,促进了书院的发展。 (2)宋代崇文抑武,大兴科举,推动了书院的发展。 (3)宋代商品经济空前活跃,经济的发展为书院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四、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链接·选择性必修1】 1.社会救济 (1)特点 ①救济主体是政府,宋朝以后,宗族、慈善组织的作用逐渐增大。 ②救济重点在救灾,核心在于 保证粮食供应 ,同时还会疏导和安置流民, 鼓励民间富户救济灾民。 ③社会力量的救济活动侧重于日常生活中的赈济。 (2)意义:为民众提供了一定的生活保障,以保证人口繁衍和正常生产活动 的进行,有利于 维护统治 。
主题一 宋元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主旨精要:为了应对日常事务,宋元司法者开始主动学习律法,形成了官、 吏、民三种法律知识体系,可称之为法学、吏学和讼学,从法律文本结构、 法律运作技术以及法律人知识等方面构造重建宋元时代的法律图谱。程 朱理学逐步确立统治地位,在社会上广泛传播。儒学士人投身基层教化,以 乡约教化乡里。

通史版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单元第1讲魏晋至隋唐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与成熟课时作业含解析

通史版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单元第1讲魏晋至隋唐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与成熟课时作业含解析

魏晋至隋唐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与成熟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19·四川眉山一诊)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的更替如下。

据此可以推知,当时( )A.南北地区交流减少B.北方行政区划变化频繁C.南方秩序相对稳定D.专制政体遭到严重破坏答案 C解析图片内容无法反映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方的交流情况,排除A项;根据图片内容可知,北方地区是政权变化频繁而不是行政区划变化频繁,排除B项;图片中南方地区的政权更迭和区域变化相较北方来说较少,说明南方秩序相对稳定,故选C项;图片内容无法体现专制政体是否遭到破坏,排除D项。

2.(2019·山西省高三考前适应性测试)下表是两晋南朝时期代表皇权的宗室外戚与世家大族在官僚体系中的占比变化情况。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西晋东晋南朝宗室外戚19%-38% 7% 19%-38%世家大族49%-64% 78% 49%-64%B.皇权与门阀势力斗争激烈C.皇权势力逐渐走向衰微D.社会发展出现了严重倒退答案 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西晋到东晋时期,代表皇权的宗室外戚在官僚体系中占比降低,而世家大族占比在增大,说明这一阶段皇权弱于世族;从东晋到南朝时期,宗室外戚比重占比逐步增大,而世家大族占比缩小,说明这一阶段皇权有所增强。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皇权与门阀势力斗争激烈,故选B项。

材料无法体现官僚体系遭到破坏,排除A项;图表主要反映的是皇权势力与门阀势力斗争的反复性,并非皇权一直走向衰落,排除C项;D项材料无法得出,排除。

3.(2019·昆明市高三摸底调研)成书于三国时期的《人物志》介绍了如何从形貌神态、言谈举止、为人处事等方面鉴别人才,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人才评定理论体系。

《人物志》的出现( )A.与政治制度密切相关B.促使科举制形成并发展C.标志着门阀士族制度的形成D.为三国争雄奠定了人才基础答案 A解析三国时期刘劭的《人物志》,是唯一流传至今的中国古代人才学理论著作,该书详细介绍了如何从形貌神态、言谈举止、为人处事等方面鉴别人才。

2021届人民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模块3 专题12 专题整合提升 Word版含答案

2021届人民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模块3 专题12 专题整合提升 Word版含答案

一、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及地位1.萧公权指出,《明夷待访录》“之最高原理出于《孟子》之‘贵民’与《礼运》之‘天下为公’……(黄宗羲论君臣关系)其立言亦悉依《孟子》”。

据此推断,明清的思想批判( )A .延续了“君为臣纲”的传统B .继承了传统的民本思想C .凸显了经世致用的学风D .维护了理学的主体地位B [从材料信息看,萧公权指出,黄宗羲的思想源自《孟子》的“贵民”和《礼运》的“天下为公”,也就是说,明清的思想批判继承了传统的民本思想,故选B 项。

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延续了“君为臣纲”的传统,故A 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经世致用,故C 项错误;材料信息强调黄宗羲对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继承,无法体现对理学主体地位的维护,故D 项错误。

]二、古代中国科技与文学艺术的发展历程2.“在人物塑造上,宋代话本小说以平凡人物为主,不再将非凡人物作为主要的塑造对象。

”宋代话本在人物塑造上的变化实际上反映了( ) A.知识分子社会地位的提高B.儒学世俗化的发展趋向C.“英雄造史”观念的形成D.社会价值观的时代特征D[材料表明人物塑造以平凡人物为主,并非是歌颂知识分子,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儒学世俗化的信息,排除B项;既然“不再将非凡人物作为主要的塑造对象”,说明材料并非“英雄造史”,排除C项;材料中“小说以平凡人物为主”体现了市民价值取向,故选D项。

]中国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和法国启蒙思想的异同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黄宗羲在明亡之际,不能不思考亡国亡天下的道理。

他提出了相当接近民主制度的设计,以为君民之间,不是主从尊卑,政府是为民而设。

地方发展,犹如诸侯,有相当的自主权。

——许倬云《历史大脉络》材料二私有财产出现后情况会变得更糟糕,因为有财产的人会联合起来保护财产,并且剥夺、压迫和欺负没有财产的人,国家因此而出现了……为了改变这种状态,人应该回到自然状态的出发点去,设计出一种制度,让每一个人的平等权利和自由权利都受到保护……卢梭的理论对法国大革命造成最直接的影响,为社会底层包括最底层提供了行动的依据。

江苏省扬州市2021年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教案:选修1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江苏省扬州市2021年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教案:选修1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考点阐讲】1、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1)、历史条件A.民族大融合趋势的消灭:北魏统一北方,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加速进展,西晋与十六国时期那样猛烈的民族冲突已渐渐随着民族融合而消退(北方民族学会农耕,走向农业定居生活,消灭封建化趋势;汉人学习少数民族的畜牧业阅历,丰富了生产学问;在共同反对各族统治者的压迫中亲密了联系。

B.北魏内部的问题——阶级和民族冲突的加深北魏强大与统一北方是孝文帝改革的基础。

北魏政权面临的问题。

如吏治败坏,赋税混乱,政府财政困难,北方草原的柔然对北魏的威逼很大,鲜卑贵族中保守势力还很强,皇权与旧贵族的冲突加剧。

这些都表明,北魏仍用原有方法很难再统治下去了,必需实施改革;C.北方长期以来兵革不息,土地大量抛荒,这使均田制的推行既有必要又具可能;鲜卑族原是游牧民族,文化较低,社会进展落后,进入文明程度较高的中原地区以后,他们接受先进文化也是历史的必定。

随着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与原有的落后国家制度产生冲突。

于是,在一些有为、有志的统治者中产生了进行政治和社会改革的要求。

(2)、目的:面对民族融合的大趋势,为加强对各族的统治,接受汉族地主的建议进行汉化改革。

(3)、性质:把奴隶制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变革为封建制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2、如何评价北魏孝文帝北魏孝文帝看清了历史进展的潮流,顺应历史进展的趋势,冲破保守势力、习惯势力的阻挠,放弃本民族的旧俗,接受先进文化,大力推行改革,他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改革者。

生疏:(这是规律性的生疏需要同学们会应用)(1)、先进必定战胜落后;(2)、民族融合与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3)、改革必需符合历史进展的潮流、符合历史进展的潮流,顺应民意;(4)、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具有曲折性。

3.关于民族融合的基本理论民族融合是指不同民族之间在民族迁徙、杂居相处、长期交往、冲突斗争的过程中,不同生产方式、风俗习惯、文化心理特征等方面的相互影响和渗透,是民族之间的自然融合,它是民族间经济、文化以及生活习惯亲密联系的结果。

(通史版)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部分第3单元中华文明的繁荣与成熟单元高效整合教学案

(通史版)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部分第3单元中华文明的繁荣与成熟单元高效整合教学案

第3单元中华文明的繁荣与成熟一、隋唐时期的制度创新1.政治制度(1)三省六部制完善了封建官僚机构,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

(2)科举制抑制了门阀势力,扩大了官吏来源,提高了官员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稳定了政局。

(3)唐代道制改革是一种以中央集权、分级管理为制度取向的综合性地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唐中后期的地方行政管理在改革过程中发生变化,逐渐由州、府—县两级制向道—州、府—县三级制的地方行政管理体制转变。

2.经济制度(1)均田制保证农民得到土地,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生产的恢复。

(2)租庸调制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有利于荒地的开垦,政府的赋税收入有了保障,巩固了府兵制。

(3)两税法使唐朝中期以来极端混乱的税制得到统一,在一定时期内,保证了国家财政税收;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和进步。

3.军事制度(1)府兵制有利于巩固边防和加强中央集权。

(2)募兵制减轻了农民的兵役负担,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封建国家得以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军队。

[针对训练]1.(2019·湖南长郡中学模拟)下表为唐代过所与公验制度的比较。

据此可知,唐代( )凭证文书格式勘发机构行用范围发展趋势过所民众出行的凭证,内含申请人及随从的姓名、身份、年龄、籍贯、随身物品和牲畜、保人等内容在中央和地方分别隶属刑部与各州府的户曹勘发按规定路线前往目的地公验与过所在唐代并行使用,到五代时期过所制度逐渐被废止,公验成为路证文书的主要形式公验勘发权只属于地方各级官府最多抵达相邻辖区,一般不可跨境A.工商业的兴旺繁荣B.路证勘查权责不明C.人身控制较为严格D.藩镇割据愈演愈烈C [材料中过所与公验制度是民众出行的凭证,与工商业是否兴旺繁荣无关,故A项错误;由材料中勘发机构信息来看,过所由在中央和地方分别隶属刑部与各州府的户曹勘发,公验勘发权只属于地方各级官府,说明路证勘察权责明确,故B项错误;材料中过所与公验制度是民众出行的凭证,说明政府对人身控制较为严格,故C项正确;材料中政府发放过所与公验与藩镇割据无关,故D项错误。

2021版 高三一轮复习备选课件《历史》(专题版)

2021版 高三一轮复习备选课件《历史》(专题版)
第18讲 新航路开辟与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第19讲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第八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近代经济及社会生活变迁
第20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21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22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第23讲 新时期的改革开放
总目录
目录
CONTENTS
5
第五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14讲 两极世界的形成 第15讲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6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第17讲 古代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总目录
目录
CONTENTS
6
第七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第34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35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十五单元 古今中外的科技与文艺成就
第36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37讲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第38讲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第39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教育
总目录
2021版
高三一轮总复习实用课件
历史
1
目录
CONTENTS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第五单元 第六单元 第七单元 第八单元 第九单元 第八单元 第十一单元 第十二单元 第十三单元 第十四单元 第十五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西方的政治文明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古今中外的科技与文艺成就

2021版历史新高考一轮复习(新...

2021版历史新高考一轮复习(新...

课题三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汉代政治——汉承秦制1.君主专制的演进(1)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

(2)汉武帝重用身边侍从、秘书等人,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

2.中央集权的发展:郡国并行制(1)背景:郡县、封国并存,封国有时与朝廷对抗。

(2)措施:汉武帝在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的基础上,颁布“推恩令”。

(3)结果: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3.选官制度:察举制(1)概况:汉武帝令郡国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建立起人才选拔制度。

(2)选官标准:孝廉。

(3)特点: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

4.政治特点布衣将相是指西汉开国诸臣中,绝大多数“起自布衣”,这些人大都没有贵族头衔,称之为“布衣将相”。

这既是对秦末农民起义结果的承认,也是削弱贵族势力的必然产物重视母族亲属关系汉代皇室的母族势力受到了充分的重视,西汉出现了吕后专政和窦太后专权,东汉出现了外戚干政的局面,这些都是母族势力强大的表现儒士受到重用汉初,重视“黄老之学”,但并不排挤儒学。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士受到了重用,几乎垄断了汉代官僚体系地方势力强大汉初,王国是中央集权的主要威胁。

王国问题解决后,豪强地主逐渐成为威胁中央集权的主要力量,最终导致了东汉的灭亡和魏晋南北朝的分裂局面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承上启下1.中央官制:出现三省体制握有实权的先是尚书省,后有中书省和门下省,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2.门阀政治的形成(1)原因历史根源东汉以来的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政治原因魏晋政权统治基础是士族,皇帝依赖于士族的支持政治保障九品中正制是士族制度的政治保障(2)特点政治上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士族享有特权,把持政权,世代担任重要官职经济上士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建立起自给自足、实力雄厚的庄园经济社会生活不与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文化上崇尚清谈,占据高级文官职位(3)衰落:东晋末至南朝,庶族兴起,逐步执掌军政大权;唐朝中期,科举制兴起,从而导致门阀政治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2021届人民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模块1 专题3 专题整合提升

2021届人民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模块1 专题3 专题整合提升

一、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历程时间表现原因初步形成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北平新政协召开,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团结建国构建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20世纪60年代初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严重破坏“文化大革命”期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国家法律形同虚设,党内政治生活无法正常进行毛泽东错误地认为中央出了修正主义,林彪、江青一伙别有用心,乘机兴风作浪发展完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冤假错案;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依法治国”写入宪法;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改革开放的进行;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民主法制日益完善认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经济发展,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建设是崭新的事业,需要在探索中发展完善;坚持党的正确领导,警惕右,更要防“左”;要想保护人民民主,避免社会动乱,就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1.(2019·潍坊一模)1954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当天交付全国人民讨论并征求意见。

全国参加讨论的约有1.5亿人,提出118万多条修改、补充意见。

宪法起草委员会采纳吸收其中的100多条。

这一过程( )A.初步建立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B.满足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愿望C.奠定了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D.建立了社会主义民主制度B[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建立于解放战争时期,故A项错误;根据“交付全国人民讨论并征求意见。

全国参加讨论的约有1.5亿人”可知,这一过程满足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愿望,故B项正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奠定了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此时宪法尚未颁布,还处在征求意见阶段,故C项错误;这一过程是讨论征求宪法意见的过程,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尚未确立,故D项错误。

2021高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复习讲义:第3单元第2讲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含解析)

2021高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复习讲义:第3单元第2讲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含解析)

第2讲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主干梳理巧点妙拨一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1.农业(1)生产工具: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的01曲辕犁,安装了犁评,以调节犁耕的深浅,标志着中国古代犁耕技术的成熟。

⑵耕作技术: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旱田实行耕耙耱技术,南方水田采用耕耙技术。

⑶灌溉工具:曹魏时出现02翻车、唐朝时发明03|筒车。

(4)土地制度:魏晋南北朝和唐朝前期实行均田制,实质是封建土地国有制,主张均田、限田,保证了国家的赋税收入,促进农业的发展。

(5)经济重心:唐代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2.手工业(1)魏晋南北朝:出现_04灌钢法;北朝烧制出成熟的白瓷。

⑵隋唐①制瓷等手工业技术发展,形成“□ 05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②陶制品唐三彩”风靡一时。

(3)纺织业①唐朝丝织技术高,以轻盈精湛著称,同时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②唐末以后,伴随经济重心南移,南方丝织业发展迅速。

3.商业①魏晋南北钢『北方商业一度週到严険破坏』匕題蹩文帝故箪后. 商业恢篡发展.洛阳成为蛋耍的商业城市.门》发展②附样:邯市商业和宾村策市贸易发展起来+區勉和飞钱相绅历程j问世*3桝閒时:广州脏为匝陵的外贸港设冇一市厲使“进仃专门管理・①南北切[在离城預稍远、交通褪利的-代地点n然形成民间⑴严市"的集市——“蛍|草市S政府对•■卓市”也实仃行政城展"②宙代广貳市”演进为帼对集中的堆方商业中心严夜市”第荣.対市场交易严格管理•按时开市和用市"实讦市切分开.(3)商业都会:唐代除长安、洛阳的商业最为繁荣外,还有扬州;地区经济中心杭州、湖州也成为商业发达的都会。

二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1.思想(1)魏晋南北朝:佛教盛行,道教也广为传播,儒学独尊地位动摇。

(2)隋唐时期:佛道盛行,形成“ 01三教合一”的局面。

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2.科技⑴雕版印刷术:隋唐之际,中国出现雕版印刷术。

2025届高考总复习一轮复习历史(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配套PPT课件 第3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

2025届高考总复习一轮复习历史(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配套PPT课件 第3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

(3)重视箭头的含义:流程图中的箭头一般表达因果联系或者前后相继的时 空顺序,是表达历史逻辑关系的关键标示,所以,分析流程图需要高度重视 这些箭头的含义。通过箭头的方向和层级可以有效地判断答案的结构和 层次。 (4)重视对流程图结构的分析:流程图的结构与答案的结构密切相关。流程 图的上下结构一般表示答案的层次,流程图的左右结构一般表示同一历史 层次的因果逻辑,正确分析这些关系对于解答试题至关重要。
2025
高考总复习一轮复习
GAO KAO ZONG FU XI YI LUN FU XI
单元培优主题课3 区域经济的开发与经济重心的南移
高考价值引领
我国古代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重心经历了由北向南、由内地向沿海 的逐渐转移。经济区域开发和经济重心南移对我国古代乃至现代经济的 发展、经济结构的变化、经济格局的确立具有重要影响,对我国现代发展 区域经济构想,如西部大开发、重振东北经济等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①民族接触 信息 提取
②民族意识
民族接触是民族交往、交融和形成民族共同体的基础 所在。民族接触包括战争、贸易、移民等形式
民族意识是民族交融、文化交流的结晶,在中国古代最 终形成中华民族意识共同体
第三步:精确提炼,确定答案
答案 论题:中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形成中华民族意识共同体的主要途径。 阐释:民族交往是从民族接触开始的,是民族交流交融的基础。比如,魏晋 南北朝时期、宋元时期大批少数民族迁入中原,加速了民族交往交融。
主题线索整合
一、中国古代主要经济区域发展
1.汉代四大经济区
经济区
分布及特点
龙门、碣石以北经济区 气候寒冷,流域,传统农业区,开发早,实力强,长期居于 全国经济重心地位
江南经济区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精练习题高效作业:第三单元 第2讲 魏晋、隋唐时期的经济和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精练习题高效作业:第三单元 第2讲 魏晋、隋唐时期的经济和

(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抱朴子·吴失篇》说,东吴大姓“僮仆成军,闭门成市,牛羊掩原隰,田池布千里”。

这说明当时东吴()A.地主田庄自给自足B.不注重保护环境C.士族制度十分腐朽D.农业商品化加强解析:选A。

地主田庄的内部,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田庄占有大片土地和山林川泽,种植粮食和各种经济作物,还经营手工业、渔牧业,材料论述东吴大姓的经济状况,可以“闭门成市”,结合东汉以来田庄经济的发展状况,故A项正确。

2.北朝奴婢和牛只亦得受田,隋则奴婢受田已有限制,至于丁牛受田至隋代已取消,唐代则奴婢及牛固不得授田,妇女亦无授田之例,只有寡妻妾可得口分田三十亩。

由此可知()A.隋唐时期人口逐渐增加B.均田制日益遭到破坏C.政府注重维护弱势群体D.自耕农经济逐渐恢复解析:选A。

根据“隋则奴婢受田已有限制……只有寡妻妾可得口分田三十亩”等可知,政府对受田者的限制逐渐增加,这反映了受土地有限和人口增多的影响,隋唐政府进一步发展了均田制的内容,A项正确;均田制授田标准由北朝到隋唐的变化,不能说明均田制遭到破坏,B项错误;“寡妻妾可得口分田三十亩”只是部分信息,不能充分说明政府注重维护弱势群体,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说明自耕农经济的恢复,D项错误。

3.《齐民要术·序》中说:“今采捃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直自农耕,终于醯醢(酿造、腌制之法),资生之业,靡不毕书,号曰《齐民要术》。

”这段话体现了() A.农业技术的重要性B.统治阶级对农业的重视C.农书与农业的关系D.古代重视农业经验总结解析:选D。

根据材料“今采捃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直自农耕,终于醯醢(酿造、腌制之法),资生之业,靡不毕书,号曰《齐民要术》”可知,作者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生产的技术经验,这体现了古代重视农业经验总结,故选D项。

4.(2020·江淮十校联考)下图为考古发现的两幅北朝壁画和砖画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时间表达:时、刻、日、月、纪年(王公、干支、公元、年号、民国)、年代、朝代、 世纪、公元前(后)等。世纪与年代只是“时间段”概念,不特指某一具体时间点,其使用 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不需记住具体时间点时使用;另一种是某历史现象或事件出现 在一个或长或短的时间段内,不适宜用一个时间点来表达。 (2)阶段分期:史前、古代、近代、现代;先秦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 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地理大发 现时期、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一战时期、二战时期、战后、冷战时期等。
3.思想文化方面,佛教的传入及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儒家思想。自魏晋以来,儒学 不断吸收佛教、道教思想的精华,有了新的发展。佛教对中国的文学艺术等方面也有重 大影响,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佛教盛行,宗教画也十分流行,我国著名的石窟和佛 像也大都集中于此时开凿。
[拓展训练]
2.唐代初年的统治者在文化上颁布《五经定本》和新的五礼来垄断儒家经典话语的解释
[拓展训练]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故唐制遇下诏敕,便先由门下省和中书省举行联席会议,会议场所称为“政事 堂”。会议时,中书门下两省长官及侍郎皆出席。……政府的最高机构,则在政事堂。 凡属皇帝命令,在敕字之下,须加盖“中书、门下之印”,即须政事堂会议正式通过, 然后再送尚书省执行。若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 时是认为违法的,不能为下面各级机关所承认。……在唐代,也并无皇帝不经中书、门 下而径自颁下诏书之规定,事实上,唐代也确有不经中书、门下而皇帝随便下命令的。 这是中国传统政治制度下一种通融性。因此中国皇帝不致如英国国王般被逼上断头台。
权,推定“三教”次序以提升政治权力在思想界的权威。该历史现象主要表明 ( )
A.三教合流趋势开始出现
B.政治需求影响文化政策
C.儒学主流地位空前强化
D.儒学危机推动儒学复兴
解析:选 B。三教合流趋势出现是在魏晋时期,故 A 项错误;材料“推定‘三教’次序
以提升政治权力在思想界的权威”说明统治者通过政治手段加强思想影响,故 B 项正确;
1.时间观念 历史的时间观念,可使学生掌握史事发生、发展的具体时间,按照历史时间顺序,建构 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之间的时序性及史事变迁、延续、发展、进步等的意义, 并对史事作出合理的解释。一般是按照历史发展的纵向规律梳理,也就是所谓的“时间 概念”,即以时间为线索,遵循历史发展的“时序性”特征,对处在不同发展时段的历史 现象做垂直联系比较。时间知识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隋朝统一全国后,为了 扩大封建统治阶级参与 政权和加强中央集权的 需要而逐步形成的一种 通过分科考试的方式进 行选官的制度
主题三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比较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荐举方 推举和考试相辅而行

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考 是否出身世家大族(血统
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 与姓族是否高贵)
两类)
选才标 主要看重才德
3.土地制度的变化:唐朝初期,均田制保证农民得到土地,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生产的 恢复。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均田制逐渐崩溃,地主土地所有制得到空前发展,土地 兼并愈演愈烈。 4.赋税制度的发展:唐初的租庸调制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 担,有利于荒地的开垦,政府的赋税收入有了保障,巩固了府兵制。唐朝中期以来的两 税法使极度混乱的税制得到统一,在一定时期内保证了国家财政税收,改变了自战国以 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和进步。 5.军事制度的改革:唐初的府兵制有利于巩固边防、加强中央集权。唐玄宗以来的募兵 制减轻了农民的兵役负担,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封建国家得以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军队。
2.空间观念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简单说是史事或现象的发生和发展的地点或地理范围,它是对历 史事件、历史人物有正确的认识的必备基础,也就是历史横向规律,所谓的“空间概念”, 从内容上看,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按照国别或者区域确定空间:从国别看,如中国、美国、英国、日本等;从区域看, 亚洲、欧洲、美洲等,或者北美、东亚、西欧等。 (2)某一朝代或历史现象的活动地点或区域:如朝代的更替、都城的变迁,如古代中国西 周都城镐京(今陕西西安)、宋代东京(今河南开封)等;地理方位图如东南沿海地区等。
同为中国古代的人才选拔制度,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是对察举制的继承与 继承性
发展
[拓展训练]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科举非恶制也,所恶夫畴昔之科举者,徒以其所试之科,不足致用耳!昔美国 用选举官吏之制,不胜其弊,及 1893 年始改用此种试验,美人颂为“政治上一新纪元”。 而德国、日本行之大效,抑更章章也。世界万国中行此法,最早者莫如我,此法实我先 民千年前之一大发明也。自此法行,而我国贵族寒门之阶级永消灭;自此法行,我国民 不待劝而竞于学。此法之造于我国也,大矣!人方拾吾之唾余,以自夸耀,我乃惩末流 之弊,因噎以废食,其不智抑甚矣。吾故悍然曰:复科举,便!
答案:(1)特点:皇权之下的分权;制度设计的程序化和理性化(或答唐代在君主专制政体 下形成了集体决策的局面,君臣关系、中央各部门之间的关系都配合得比较协调,集权、 制衡与监督机制不断完善);但从本质上看,唐朝仍然是君主专制的统治。 (2)相同点:都有分权与制衡(监督)的特点;都起到了科学决策和提高行政效率的作用; 都含有决策行政的程序性的制度设计(都是制度的创新)。 不同点:政事堂,主要是门下省监督决策过程,目的是加强君主专制,通过分权加强了 皇权。责任制内阁,主要是由议会监督责任内阁,责任制内阁逐渐分割国王行政大权, 进而掌握行政实权,最终国王“统而不治”,保证了一定程度上的资本主义民主。
此时,儒学地位受到冲击,故 C 项错误;“儒学危机推动儒学复兴”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故 D 项错误。
主题三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比较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出现条 件
在西汉国家统一的前提 下,为适应专制主义中 央集权统治的需要而形 成的一种荐举人才的制 度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 曹魏政权为更好地统治 和平衡所辖区的各种力 量而逐步形成的选官制 度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英国“光荣革命”后,内阁会议由英王主持,全部行政权是由国王及其任命的 政府大臣来掌握的,这些大臣完全对国王负责。1701 年议会通过法案,规定:凡是国王 的诏令必须由同意这一诏令的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1717 年之后,英王不再主持并逐 渐不参加内阁会议,开始形成由下院多数党领袖任首相、主持内阁会议的惯例,1721 年, 沃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任内阁首相,英国的责任制内阁开始逐渐形成。
第三单元 魏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第一部分 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
单元综合提升
历史
01
热考主题纵横热点
02
学科素养培优提能ຫໍສະໝຸດ 03史学争鸣拓展视野
04
单元质量检测(三)
主题一 隋唐时期政治、经济和军事制度的五大变化 1.中央机构的变化:三省六部制取代了秦汉以来的三公九卿制,完善了封建王朝的中央 官僚机构,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 2.选官制度的改革:科举制终结了九品中正制等选官制度,既扩大了统治基础,稳定了 政局,又抑制了门阀势力,扩大了官吏来源,提高了官员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
答案:(1)有利之处:削弱士族势力;读书风气盛行;选官相对公平;提供底层上升的渠 道;扩大统治基础;成为整合民族国家的有力工具。 弊端:考试内容不切实际;八股取士束缚了思想。 (2)影响:国家和精英的关系出现疏离,削弱了清朝统治基础;丧失了民族国家一体化的 整合方式;吏治败坏,任人唯亲、派系政治等泛滥成灾;冲击儒家学说,促进了思想解 放;促进了新型知识分子队伍壮大和社会变革;促进了近代教育和科技文化的发展。
——2005 年许纪霖在“科举废除百年”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的利弊。 【思路点拨】 积极方面从对旧的士族势力的冲击,推动社会阶层的流动,有利于加强 中央集权等方面分析;局限性从考试内容、八股取士的形式等方面分析。
【尝试作答】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的废除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思路点拨】 根据材料二从国家精英的多元化、“清政府是毁在废科举上”得出冲击 了清朝统治基础;“结果吏治大坏,任人唯亲、派系政治等泛滥成灾”说明其导致社会 出现混乱;积极方面从思想解放,促进中国的近代化发展方面说明。 【尝试作答】
主题二 佛教的传播对魏晋到隋唐时期社会的影响 1.政治上,它被封建统治者用来腐蚀人民,维护封建统治。南北朝时,佛教在中国得到 很大发展,南方和北方相同的宗教信仰成为隋朝统一中国的条件之一。唐朝时,佛教与 道教、儒学并存,玄奘西游、鉴真东渡密切了对外关系。但同时,佛教的盛行也导致了 人口减少、军队战斗力减弱、官吏不问政事,导致了僧侣贵族与世俗地主的矛盾。 2.经济上,佛教的盛行催生了一种畸形的社会经济——寺院经济。它占用了大量的土地 和劳动力;同时,僧尼众多,却没有纳入国家的户籍,成为免除赋役的特权阶层,使国 家税收减少,国库空虚,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摘编自潘润涵《简明世界近代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思路点拨】 注意抓住材料一中的两个省略号分层,据第一层内容可知其特点是皇权 之下的分权,从本质上看,唐朝仍然是君主专制的统治;据第二层内容可知其特点有制 度设计的程序化和理性化。 【尝试作答】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比较唐代政事堂和近代英国责任制内阁制度的 异同。 【思路点拨】 相同点,根据材料中唐代政事堂三省相互牵制与“凡是国王的诏令必须 由同意这一诏令的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可知,唐代政事堂与近代英国责任制内阁都 有分权与制衡(监督)的特点,都起到了科学决策和提高行政效率的作用,在制度建设方面 都具有创新性;不同点,从社会性质、权力制衡的机构和根本目的等方面分析。 【尝试作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