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资治通鉴》有感并序
《资治通鉴》读书心得随笔
![《资治通鉴》读书心得随笔](https://img.taocdn.com/s3/m/745b8dc2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af.png)
《资治通鉴》读书心得随笔
《资治通鉴》是一部中国古代史书,由司马光编撰,以纪传体
形式记述了自公元前403年至公元959年的历史。
在阅读这部巨著
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有了许多感悟和体会。
首先,我深刻地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深远。
《资治通鉴》以年
代为序,按照时间顺序记载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展现了各个朝代
的兴衰更替,各种政治、军事、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变迁。
通过阅
读这部书,我对中国历史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也更加明白
了历史对于我们的影响和启示。
其次,我深刻地感受到历史的规律和智慧。
在《资治通鉴》中,司马光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对历史事件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评述,揭示了历史的发展规律和人类社会的智慧。
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言行
和决策的分析,我学到了很多处事之道和处世之智,也更加深刻地
认识到了历史的重要性和价值所在。
最后,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阅读《资治通鉴》的意义和价值。
这
部书不仅仅是一部史书,更是一部启迪心智、陶冶情操的经典之作。
通过阅读这部书,我不仅仅了解了历史,更加懂得了如何看待历史,
如何对待现实,如何思考未来。
这对于我个人的成长和提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总之,通过阅读《资治通鉴》,我受益匪浅,受到了很多启发和感悟。
我将继续深入研读这部书,不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努力奋斗。
资治通鉴读后感
![资治通鉴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0d516d26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54.png)
资治通鉴读后感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所著的中国史学巨著,被誉为中国古代史书的典范之一。
全书以编年体的形式,纪录了自唐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至南宋绍兴二十八年(公元1088年)的历史事件,涵盖了长达460余年的历史。
在这部史书中,司马光以客观、公正的态度,详细记录了历代君臣的政治斗争、社会风貌和文化变迁,为后人提供了一部宝贵的历史资料。
读完《资治通鉴》,我深受启发。
首先,司马光的史书以编年体的形式,将历史事件按照时间顺序进行了详细的记录,使得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的演变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其次,司马光在史书中力求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地记录历史事件,尽可能地避免了个人情感和立场的介入,使得史书更加具有权威性和可信度。
最后,司马光在史书中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也十分客观,既有赞美,也有批评,充分展现了历史人物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通过阅读《资治通鉴》,我不仅对中国古代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史学研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历史是一面镜子,能够帮
助我们认识过去、理解现在,更好地面对未来。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阅读《资治通鉴》,从中汲取智慧,感悟历史的厚重和深远。
阅读《资治通鉴》有感(通用10篇)
![阅读《资治通鉴》有感(通用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36637bf9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d9.png)
阅读《资治通鉴》有感(通用10篇)阅读《资治通鉴》有感篇1今天,我一口气读完了一本令我受益匪浅的史书----《治资通鉴》。
之所以说它令我受益匪浅,是因为它给我补充了不少“营养”。
本书的记载是从春秋战国开始,直到唐朝的结束。
这些知识,填补了不少我对历史知识的空缺,增长了不少课外知识。
此外,这些历史知识也使我懂得了不少生活或学习的方法。
每一次朝代的变迁,说明了前朝的腐败、无能。
而新一代的皇帝,总是会总结前朝腐败的原因以及前朝的一些优点,从中吸取教训,加以改革,取长补短。
其实,生活也一样,当看到别人的缺点时,想一下,自己是否也存在此缺点?看到别人的优点时,要及时吸取并加以运用,从而弥补自己的过失。
皇帝的身边总有一些大臣和谋士,他们为皇帝出谋划策,明智的皇帝会听众谋士的建议,而自以为是的皇帝往往听不进别人的劝告,一意孤行,结果往往会导致忘国。
其实,忠言虽然逆耳,可它利于行,能够听从别人的劝告,改正自己身的不足,未尝不是一件快乐的事?前朝已经用血淋淋的例子告诉我们,一意孤行,后果不堪设想。
《资治通鉴》不但给我补充了知识,还给我带来了生活经验,,真可谓“一箭双雕”啊!阅读《资治通鉴》有感篇2历史无时无刻不展此刻我们每个人面前,回顾历史的长河,历史是生活的一面镜子;以史为鉴,可知兴衰;历史上的每一天,都是喜忧参半;能够了解历史的这一天发生的事件,借古能够鉴今,历史是不能忘记的...。
最近我阅读了宋朝司马光用19年的心血主编的一部长达四百多万字的史书——《资治通鉴》,共294卷。
记载的历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纪元前403年)写起,一向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纪元959年)征淮南,计跨16个朝代,共1363年的逐年记载详细历史。
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史书中有极重要的地位。
这本书经过记录一些明君贤臣的事迹,简单明了又不失生动地告诉大家,清廉、正直、刚强、宽厚、忠诚、信义、执着等,这些古人所具有的品质。
这些品质,在今日仍然可贵,仍是我们人生路上所不可缺少的。
资治通鉴读后感
![资治通鉴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ae0ba05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da.png)
资治通鉴读后感资治通鉴读后感1暑假里,妈妈给我买了一些我喜欢的好书来读,《资治通鉴故事》是其中之一。
这本书是根据我国古代有名的《资治通鉴》改编而成。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编年史,作者是我们熟悉的司马光砸缸故事里的主人公司马光,他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司马光编成这本书一共花费了十九年的时间。
这本书记录了上起东周下至五代,一共一千三百六十多年的史事,主要内容是政治和军事,还有经济、文化方面。
它通过记录一些明君贤臣的事迹,简单又生动地告诉人们:清廉,正直,刚强,宽厚,忠诚,信义,执着等,这些古人所具有的品质。
这些品质,在今天仍然可贵,是我们人生路上所不可缺少的。
《资治通鉴故事》里有许多伟大的人物。
司马光通过敏锐的观察,形象地记述了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如荆轲刺秦王、毛遂自荐、鸿门宴、七步诗等。
其中,最让我喜欢的,就是《毛遂自荐》这个故事里的毛遂了。
这个故事讲的是公元前258年,赵国被秦国围困,派平原君到楚国求援,平原君要挑选二十个文武双全的门客一同前往,挑来挑去还差一人,这时,一个叫毛遂的门客勇敢地推选自己,并凭着机智,威胁楚王,使得楚王答应联合抗秦,解了邯郸之围,毛遂也因此被平原君奉为了上宾。
毛遂勇于展现自我,充满自信心的品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觉得自己这一点还比较欠缺,所以我应该向他学习。
读好书不仅能够增长见识,开阔视野,而且能够陶冶我们的情操,启迪我们的智慧。
以后我还要多读好书,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知识、懂事理的孩子。
资治通鉴读后感2公元前317年,齐王国国务官跟苏秦争宠夺权,派刺客刺死了苏秦。
这个时候魏国的宰相是张仪。
当年是苏秦支撑张仪给秦国出的连横方案,对抗苏秦的合纵方案。
现在苏秦死了。
张仪给魏王魏嗣建议:“魏国国土不超过1000里,军队三十万人,地势平坦,没有高山大河的险要关口,这样处处都需要军队防备,力量就分散了。
边防军队主要驻扎在楚、韩、齐、赵四国的国界线。
这样真正能保卫地方的军队也就是十万人。
学生阅读资治通鉴读后感悟五篇
![学生阅读资治通鉴读后感悟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4e125b30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b4.png)
学生阅读资治通鉴读后感悟五篇学生阅读资治通鉴心得4编年体开山祖师,读历史必读资治通鉴。
虽然只是把资治通鉴囫囵吞枣地读了一遍。
却让我感受到什么叫爱不释手。
翻开每一章节,就像是在展开一幅幅千年的历史画卷,色彩艳丽,人物鲜活,让人感受到一波又一波的震撼感及醍醐灌顶般的兴奋。
《资治通鉴》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等历时19年编辑完成的一部300多万字的编年体史书。
从春秋后期战国的三家分晋开篇到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结束。
记载了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五代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年间的历史。
叙述了战国、秦、西汉、东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1362年的历史。
记录了期间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经济、思想、重要人物与重大事件。
对朝代兴衰与更替做了较客观的叙述;对人性的善恶,策略的得失予以了分析和总结,成就了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巨著。
《资治通鉴》叙事条理清晰,语言简洁精练。
如郭嘉十胜十败论,商鞅变法,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刘秀昆阳大捷,谢安东山再起,李靖大破突厥等,叙事真实生动。
萧规曹随、房谋杜断、张巡守城等故事讲得精妙绝伦。
许多名言警句都出自《资治通鉴》,如,“得财失行,吾所不取”,“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将”;“物极则反,器满则倾”;“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资治通鉴》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书。
帮助理清了这段历史脉络,能放大读者的人生格局。
毛泽东主席这样点评《资治通鉴》:“尽管立场观点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但叙事有法,历代兴衰本末毕俱,我们可以从中吸取教训”。
钱穆称之为“帝王之书、权谋之书、生存之书”。
《资治通鉴》不仅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也是全人类共同的瑰宝。
《资治通鉴》讲述了一段千年历史,这段历史是中华历史长河中的一个重要缩影。
七雄争霸,云谲波诡;秦统六国,纵横捭阖;大汉立国,金戈铁马;三国风云,天下归晋;八王之乱,祸害四起;隋亡唐兴,中华盛世;五代十国,狼奔豕突;陈桥兵变,宋代后周。
纵观中华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
《资治通鉴》阅读有感(精选8篇)
![《资治通鉴》阅读有感(精选8篇)](https://img.taocdn.com/s3/m/565622ea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93.png)
《资治通鉴》阅读有感(精选8篇)《资治通鉴》阅读有感篇1《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的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共294卷,历时19年告成。
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26年的历史。
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
司马光从幼年时期就好史学,为官后,将战国跟秦代的史事编写成八卷,进给宋英宗,很受英宗夸奖,命他连续编撰。
为此特设一个史局,由他自我选用助手,他选定了刘恕、范祖禹跟刘作为主要助手。
当时北宋的局势比较牢固,政府收藏的书籍很多,他们能够任意参考。
《资治通鉴》中唐朝中后期的历史很详尽,有六十多章,能够看到一个大帝国怎样缓缓地变成了分崩离析的藩镇割据的局面。
从代宗的放任开始,到唐德宗的无奈,有宪宗、武宗的振作,到昭宗的任人使唤。
即使宰相有像陆贽、李德裕,也只能抖擞一时,而不能改变历史变迁的常态。
在割据势力强盛时,不得不缓缓而动。
唐德宗开端武力削藩,导致李希烈、田悦、王武俊、李纳等人叛乱。
之后转变态度,对藩镇一味姑息。
唐德宗即位之初,雄心壮志,图强振兴,履行改造。
但一遇挫折,这些措施便消失殆尽。
所以子曰:“三年无改父之道,堪称孝矣。
”为政也是这样,一开始不熟悉情景,需要一段时光的观察,之后办法才华有所兴。
这是一部可能媲美《史记》的史学鸿著。
千百年来,多少帝王贤臣、鸿儒大家都频频为其作注,足见其在史学界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大家都来看看吧!《资治通鉴》阅读有感篇2《资治通鉴》是多么伟大的著作!我在读他时仿佛自我亲眼看到一个个历史事件。
在历史故事中,我了解了古代人民是怎样学习,劳动,生活的,它们有许多困难是现代人感受不到,也克服不了的,“囊萤映雪”的故事让我们无法想象,古人在黑暗的夜晚是借助萤火虫的光亮和月光下的白雪反射出的光亮读书的。
在书中还有许多战争中历史人物的记载,这其中的每个故事都让我深有感触。
资治通鉴读后感
![资治通鉴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0dc33688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02.png)
资治通鉴读后感
《资治通鉴》是一部中国古代史书,由司马光撰写,被誉为中国古代史学的巅峰之作。
在阅读完《资治通鉴》后,我深受启发,对中国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历史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通过《资治通鉴》,我了解到了中国历史上许多重要的事件和人物,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和影响。
这让我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让我明白了历史对于现实的影响和启示。
在阅读《资治通鉴》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历史的重要性。
历史是人类经验的积累,是我们前人智慧的结晶,也是我们未来发展的借鉴。
通过了解历史,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文化传统,也能够更好地理解世界的发展和变化。
同时,《资治通鉴》也让我认识到了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历史上的事件往往是由许多因素和个人的选择所决定的,而这些选择又会影响到后续的发展。
因此,我们在面对历史时,需要以更加客观和全面的视角来看待,不能简单地用黑白来评判历史上的人和事。
总的来说,阅读《资治通鉴》让我对中国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历史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继续保持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不断地学习和探索历史的奥秘。
资治通鉴读后感
![资治通鉴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6aae334a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b4.png)
资治通鉴读后感
《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史书中的经典之作,它以全面、系统
地记载了自公元前403年至公元959年的历史事件为特点,被誉为
中国史学史上的奇迹。
读完《资治通鉴》,我深受启发,感慨万千。
首先,《资治通鉴》的价值在于它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它不仅
记录了政治、军事事件,还包括了社会、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的
内容,使读者能够全面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风貌。
同时,它
以年代为序,将历史事件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历史体系,
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
其次,《资治通鉴》的价值在于它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作者司
马光在编写《资治通鉴》时,力求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地记录了历
史事件,不为个人情感和政治立场所左右。
这种客观公正的态度,
使得《资治通鉴》成为了中国古代史书中的典范,也成为了后人研
究历史的重要参考。
最后,《资治通鉴》的价值在于它的启迪性和警示性。
通过阅
读《资治通鉴》,我们能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了解历史的规律和
教训,从而更好地指导我们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
同时,它也警
示我们,历史是可以重演的,我们应该从历史中吸取教训,避免重
蹈覆辙。
总之,《资治通鉴》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历史巨著,它以其全面、系统、客观、公正的特点,成为了中国史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通过
阅读《资治通鉴》,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历史,从而更好地指导我
们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阅读《资治通鉴》,
从中受益,汲取智慧。
资治通鉴读后感
![资治通鉴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afe8e03a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b9.png)
资治通鉴读后感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所撰的一部中国史书,记录了从周朝末年到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是中国史书中最有影响力和权威性的一部。
读完《资治通鉴》,我深受启发和感悟。
首先,《资治通鉴》以纪事本末为主,注重史实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不偏袒任何一方,这种史书的写作风格深受我喜爱。
在读书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历史的丰富多彩,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曲折和复杂。
同时,也让我对历史人物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他们的举世功业和不朽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次,《资治通鉴》所蕴含的历史智慧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书中,司马光不仅仅是简单地叙述历史事件,更是对历史发展规律和人类社会的演变有了深刻的思考和总结。
这种历史智慧不仅可以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历史,也可以启迪我对当下社会的思考和认识。
最后,《资治通鉴》也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作为中国古代史书的经典之作,《资治通鉴》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无处不在,这种传统文化对我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通
过阅读《资治通鉴》,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总的来说,读完《资治通鉴》给了我很多启发和感悟,不仅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希望能够通过不断地学习和阅读,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历史的发展规律,为自己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资治通鉴》读后感作文范文10篇
![《资治通鉴》读后感作文范文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aaaeb8e6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8d.png)
《资治通鉴》读后感作文范文10篇司马光发愤写了《资治通鉴》完整记述了战国至五代时期的种种时间,并且英雄人物辈出。
里面更加给后人给予经验。
俗话说“读史明志”,所以,读历史可以让人志存高远。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资治通鉴》读后感作文范文10篇,欢迎大家阅读和采纳!《资治通鉴》读后感范文一今年寒假,我读了一本名叫《资治通鉴》的书。
这本书是宋朝的司马光编写的。
简单地说,《资治通鉴》是一部历史书,它所记载的历史,从公元前403年起,到公元959年止,时间跨大达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之久,还包括了战国时代、秦朝、两汉、三国、魏晋、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
它是按时间先后记录历史,所以称为编年史。
其中我感觉最有趣的是《孟母三迁》。
这个故事讲述了:孟子小时候住在墓地旁边,他天天学别人装神弄鬼。
孟母觉得很不好。
于是就把家搬到了集市里。
可是孟子又学小贩们吆喝叫卖。
孟母就又把家搬到了一所学校的旁边,孟子也跟着学生们学习知识和礼节。
孟母很高兴,便不再搬迁了。
通过这个故事,我得到启示,一个人想要成大器,和他的家庭环境以及理想有着很大的关系,就像《三字经》说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人刚出生本性都差不多,但是生活环境的不同,人长大后性格就相差很大。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要去对我们身心健康有帮助的地方,例如图书馆、科技馆、运动场等等。
不要去网吧、游戏厅等不良场所。
这样才能健康成长。
《资治通鉴》这本书里的故事很好看,并能让我们增长历史知识,建议大家去看这本书。
《资治通鉴》读后感范文二今天,我一口气读完了一本令我受益匪浅的史书——《治资通鉴》。
之所以说它令我受益匪浅,是因为它给我补充了不少“营养”。
本书的记载是从春秋战国开始,直到唐朝的结束。
这些知识,填补了不少我对历史知识的空缺,增长了不少课外知识。
此外,这些历史知识也使我懂得了不少生活或学习的方法。
每一次朝代的变迁,说明了前朝的腐败、无能。
而新一代的皇帝,总是会总结前朝腐败的原因以及前朝的一些优点,从中吸取教训,加以改革,取长补短。
资治通鉴读后感
![资治通鉴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2daf77aa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d2.png)
资治通鉴读后感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所撰的一部中国历史通鉴著作,以其严谨的史料考证和全面的历史记载而闻名于世。
在阅读这部著作后,我深受启发,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首先,通过《资治通鉴》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
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镜子,通过对历史的了解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从而更好地指导当下和未来。
历史的重要性不仅在于记载过去的事件和人物,更在于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指导我们的行为和决策。
其次,通过《资治通鉴》我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历史是由无数个体和事件交织而成的,其中蕴含着各种各样的因果关系和规律。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对历史事件的描述和分析,展现了他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洞察力。
这也提醒我们在研究历史时要保持谦逊和客观,不断学习和探索,以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视角去理解历史。
最后,通过《资治通鉴》我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历史的连续性和延续性。
历史是一部长卷,每一个时代都是前人努力和奋斗的结
果,也是后人继承和发展的基础。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以丰富的史料和详尽的记载展现了中国历史的延续性和发展脉络,这也提醒我们要珍惜历史、继承历史、发展历史,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通过阅读《资治通鉴》,我对历史有了更为深刻和全面的认识和理解,也更加坚定了我对历史的热爱和研究的决心。
我相信,《资治通鉴》这部伟大的著作将继续激励着无数读者,为推动历史的研究和传承做出更为重要的贡献。
《资治通鉴》阅读有感(精品8篇)
![《资治通鉴》阅读有感(精品8篇)](https://img.taocdn.com/s3/m/b1821323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43.png)
《资治通鉴》阅读有感(精品8篇)《资治通鉴》阅读有感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资治通鉴》阅读有感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资治通鉴》阅读有感(精品8篇)】,供你选择借鉴。
《资治通鉴》阅读有感篇1《资治通鉴》是我国历史巨著,讲述了我们古代国与国之间的故事,其中有很多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我一向不喜欢看历史,但当我翻看《资治通鉴》的时候,里面的内容却深深的吸引了我。
我耐着性子看了下去,我读它的目的是:首先对我国古代历史有一定的了解,其次主要学习《资治通鉴》中人物的谋略,我们处在现代社会,虽然没有战争,但也十分有必要的去学习。
在现代社会,我们不妨用古人的谋略来分析当代社会的局势,这对我们认识事物有很大的帮助。
古今中外,好多人的谋略,为人处世之道不得不让人佩服,它可以扭转乾坤、化腐朽为神奇,只有一个字可以形容,那就是一个“妙”字,这就是我对《资治通鉴》的评价。
有人善于摸透人们的心理特征,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有人善于用兵……这些都是我们值得学习的。
古代历史留给我们不仅仅是历史,而是给我们留下了处事的经验和方法……《资治通鉴》阅读有感篇2最近闲来无事,打开书柜,找到一本老公以前读过的书—《资治通鉴》,慢慢读来,竟然读出了兴趣。
《资治通鉴》是北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著作。
此书给当时的人的影响力十分大,更给后人予警示。
《资治通鉴》此书详解了九世纪在战国纪的沧桑风云中,我了解了六合一统,在汉纪的泱泱文风当中,我明白两汉(西汉和东汉)的兴衰,在三国纪当中,我清楚了乱世中的演进,在晋、宋、齐、梁与陈纪当中,我了解了当时浑乱的场面,在唐纪当中,我明白了封建社会的鼎盛,在五代纪中,我明白了五代十国的演进。
此书里面也写了许多名人,如贤明帝王有:“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开辟汉风的汉高祖刘邦、开疆拓土的汉武帝国刘彻、渡江称制的司马睿;如贤明臣子有:变法的商鞅、纵横的苏秦、“仲父”吕不韦、开辟“丝绸之路”的张骞、外交家班超;如贤明的武将:乐毅、平定七国之乱的周亚父、“飞将军”李广、秦叔宝。
读《资治通鉴》有感(通用35篇)
![读《资治通鉴》有感(通用3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97285fd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99.png)
读《资治通鉴》有感(通用35篇)读《资治通鉴》有感(通用35篇)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
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资治通鉴》有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读《资治通鉴》有感篇1《资治通鉴》是我国非常经典且著名的一部长篇历史书。
由宋代的司马光编写而成,上至文明起源,下至宋末元初,乃一本集百家(史书)精华之大成作。
不但文笔流畅,且内容简洁非常适合人们阅读钻研。
上古三皇五帝治理、建设社会。
论古代的伟人,谁如大禹勤奋、能干,若无本领怎能治理全国水流,河道;谁如蔡伦机智,将更多的人拥有写字读书的机会,让人的书写成本降低;谁如岳飞关羽一类精忠报国,为国捐躯;谁如秦始皇,齐桓公懂得治国,把一块巨大的国土瓜分大半,称霸一方。
念韩信一代英杰,治国能臣,却落了个被主公杀死的悲惨结局;念杨玉环倾城国色,却只能做土里冤死鬼;念王安石身怀经天纬地之才,却无法一展宏图。
为什么自古能人、美人皆难以活完一生,不能有个好结局。
李白、苏轼挥散笔墨成千古名作;关、岳二人马上冲锋,杀人无数;张良、孔明饱读经书只为建国大业。
华夏如此多人才,江山如此多娇,中国不愧是东方的一颗明珠。
我为我的祖国感到骄傲!万里长城绵延不绝,五岳壮观雄伟,长江黄河。
养育我们。
龙的传人无时不刻都在为祖国而奋斗。
愿祖国的明天更美丽!读《资治通鉴》有感篇2古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是人类智慧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从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起源,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
中间多少撼人心魄的文章、字字珠玑的名句,在古典文学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资治通鉴》便是其中不朽的作品之一。
我深知手头的这本《资治通鉴》并不是完整意义上的《资治通鉴》,但正是它使我明白为人要如李白般“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陶渊明般“不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做事要像班超那样“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要像周处那样敢于“朝闻夕改”,勇于承认并改正错误,学习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学习宗悫“乘长风破万里浪”的崇高志向;正是它使我明白交友要交“良师益友”,拒交口蜜腹剑的狐朋狗友;正是它使我明白“贫贱之交不可忘”、“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酒肉亲”;正是它使我明白在处事方面切记“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正是它使我明白做事贵在坚持“不积硅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正是它使我明白在学习上不仅要怀揣“非学无以成广才”的理想,还要有“治乱民犹治乱蝇”的方法再加上“锲而不舍”的执着,成功自然是“手到擒来” ;正是它使我明白在遇到困难时要怀有“不遇盘根错节,无以别利器”的信念,还要形成“孤则易折,众则难摧”的团结意识。
资治通鉴优秀读后感(通用8篇)
![资治通鉴优秀读后感(通用8篇)](https://img.taocdn.com/s3/m/313402ec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4b.png)
资治通鉴优秀读后感资治通鉴优秀读后感(通用8篇)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
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资治通鉴优秀读后感(通用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资治通鉴优秀读后感1汉安帝元初三年(公元116年)至汉献帝建安十年(公元205年),跨度89年。
此时,汉王朝传到汉献帝手里,国运已走了400年时间。
熟悉三国的人都知道,来到汉献帝这里,就已经离汉王朝的完全灭亡不远。
而对于普通民众而言,三国乱世不是什么英雄豪情指点江山,而是人间地狱般的灾难要到来了。
但汉王朝最后的灭亡又其前任王朝不一样,并非是因为帝王的暴虐。
要说像,倒是和前前任王朝——周朝更像一点。
所以即便是在最后几任执政者之下,还是出了很多名士隐士,且也得到了善终。
东汉末年的隐士:公元137年的冬天,汉顺帝巡视长安,有个叫田弱的人向顺帝举荐法真这个人,称法真精通儒家学说,但隐居乡里,不肯出来做官,应该认命他为三公。
于是顺帝非常虚心地邀请他,前后四次征召,但法真始终不愿意出来。
公元159年,尚书令陈藩向汉桓帝上书,推荐五位隐居不肯出来做官的士人:徐稚,姜肱,袁闳,韦著以及李昙。
汉桓帝对这些人都用非常周全的礼仪去征聘他们,但他们最后无一肯去应聘。
这里说说其中一人姜肱。
此人在乡里以孝敬父母、慈爱兄弟而著称。
一次,姜和他的弟弟在夜晚碰到一伙强盗抢了东西准备杀了他们。
姜就说,请你杀了我,保全我弟弟,他还小,没有定亲娶妻。
弟弟却说,请杀了我,我哥哥品德比我高,是国家的英才,我愿代哥哥一死。
强盗听后受到感动,最后只抢了东西而放了他们。
读后感·等他们回到来,别人都看到这两兄弟什么都被抢光衣服都没有时觉得很奇怪,姜肱则用其他原因推脱不说,不肯指控有强盗。
强盗听闻后,感到非常惭愧和后悔,立刻到姜的家拜访他,叩头谢罪,并归还了所有物品。
姜不肯接受,还用酒照顾他们。
汉桓帝听说姜肱的事迹,就派画工去画出姜的画像(可能是想用来宣传正能量典型?)。
资治通鉴读后感
![资治通鉴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5fc201bf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e4.png)
资治通鉴读后感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撰写的一部中国古代史书,被誉为中国
古代史书的典范之作。
在阅读《资治通鉴》后,我深刻感受到了作
者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对史料的严谨考证。
在这部巨著中,司马光以“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为宗旨,
将中国历史从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开始,一直记录到五代时期,涵盖
了近400年的历史。
他以年代为序,按照君臣相继、事业兴衰的顺序,深入分析了各个朝代的兴衰原因,揭示了历史发展的规律和道理。
在阅读《资治通鉴》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历史的重要性
和深远影响。
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让我们看到过去的教训和启示,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当下,指导我们更好地面对未来。
同时,司马光在书中所展现的严谨治学态度也让我深受启发。
他不仅广泛
搜集史料,还进行了深入的考证和分析,力求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这种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对我也是一种极大的鼓舞和激励。
总的来说,阅读《资治通鉴》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对历史的深
入了解,我更加坚定了对历史的重视和对知识的追求。
同时,我也
深刻体会到了严谨治学的重要性,希望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能够像司马光一样,保持严谨求实的态度,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为实现个人的价值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资治通鉴的读书心得(通用6篇).doc
![资治通鉴的读书心得(通用6篇).doc](https://img.taocdn.com/s3/m/1f281a63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83.png)
资治通鉴的读书心得(通用6篇)资治通鉴的读书心得篇1当历史的烟云被时间带走,风尘中依稀有缕缕壮士的哀叹、孀妇的遗憾、忠臣的决心……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是了,司马光微微挥袖,提笔写道……兔死狗烹夜凉如水,月光如华,值此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的眼皮依然跳动着。
往事如云烟,挥之不去地回荡在他脑海里。
幼时,他忍胯下之辱。
彼时,心中的壮志开始燃烧,立誓要有所成就,小不忍则乱大谋。
他投奔刘邦,协助他打下如画江山。
他是乱世之中的英雄,只有腥风血雨的战场,才是他一展宏图之地!奈何江山稳固,帝王多疑善变,他再也坐不住安宁。
他看破君心,大感:“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或许没有那一腔热血,就不会是今天的结局!韩信用兵——多多益善,只因帝王龙威下,容不得他驰骋沙场。
若不是重情义,他也可以平分天下。
即使是最后的`造反,他也只能无奈地叹息……窗外寒风凛冽,提着他最后一口气息。
谁,看到了壮士的哀叹?吕后专治不论她是否倾国倾城,只是从风华正茂之时,被项羽掳获起,就是错的开始。
她是刘邦的妻子,最好的人质。
她与刘邦并肩奔行在动摇的江山中。
刀枪干戈,冷冷的兵器,残酷的战争成就了他的帝王业,也悄然在她美艳的容貌下埋下____之籽。
她吃尽妃嫔的醋,用尽心机,甚至想一改江山。
狠毒利用了她的利欲熏心,她将戚夫人做成“人彘”,把儿子变作傀儡,囚死孙子,只为她的专治,她吕家的天下!谁怜漫漫长夜,梦回之时,想起一个个挚亲的人离开自己,一个个对手相继倒下,高处不胜寒,流尽多少美人泪?未央,沉浮……人至暮年,还有多少心智?从一开始便是个错,结局,更是个无法扭转的错!若是野心少一些,又怎会让天下吕姓为她陪葬?谁,看到了孀妇的遗憾?西域之行沉郁的驼铃声在漫漫黄沙中悦耳动听。
张骞和他的随从们行走在无边的丝绸之路上,年轻的壮士眉眼中透出凌气,只要能为皇帝平定匈奴,即使是杳无人烟的黄沙路,他都无怨无悔。
当他得知大月氏人早已忘了昔日之辱时,心中可有一丝动摇?当他被囚匈奴时,心中可想过放弃?可是我看到他想方设法逃了出去,我明白,这十几年的黄沙路穿梭不断,也走不灭这颗“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忠诚,一世荣华富贵绸缎罗衣也留不住他的决心!一次次地行走在丝绸之路上,他把青春献给了君王,把忠诚留给了丹青。
资治通鉴读后感
![资治通鉴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a805687a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41.png)
资治通鉴读后感
《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史书中的一部重要著作,它以纪事本末为主线,全面系统地记录了自公元前403年至公元959年的历史事件,是中国古代最负盛名的通史之一。
在阅读完《资治通鉴》之后,我深受启发和感悟。
首先,《资治通鉴》以其严谨的史料和丰富的历史事件展现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变化,使我对中国古代历史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述和分析,我深刻感受到了历史的悲欢离合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曲折蜿蜒,也更加珍惜今天的和平与稳定。
其次,《资治通鉴》以其客观公正的态度和深刻的分析,让我对历史人物和事件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在书中,作者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评价,既有对功臣的赞扬,也有对奸臣的谴责,这种客观公正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同时,书中对历史事件的深刻分析也让我受益匪浅,让我明白了历史的发展规律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
最后,《资治通鉴》以其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深刻的历史思考,
让我对历史有了更加浓厚的兴趣。
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描述,
我感受到了历史的魅力和厚重,也更加珍惜历史给我们留下的宝贵
财富。
总之,《资治通鉴》是一部具有丰富历史价值和深刻人文内涵
的历史巨著,它不仅是中国古代史书中的瑰宝,也是我们了解历史、认识历史、珍惜历史的重要读本。
希望我们能够通过阅读《资治通鉴》,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珍惜和传承历史的宝贵文化遗产。
资治通鉴读书心得
![资治通鉴读书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b50d8039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69.png)
资治通鉴读书心得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
下面是本店铺整理的资治通鉴读书心得,欢迎阅读。
资治通鉴读书心得篇1司马光与周威烈王论礼,司马光认为:所谓礼教,在于分辨贵贱,排比亲疏,裁决万物,处理日常事务。
礼教的根本所在是用名位来分别称呼,用器物来分别标志。
礼教中最重要的是低位高下的区分。
由此以智家、韩家、赵家、魏家为例,智家之王智瑶有才而无德,最终遭到其他三家联合灭族,由此得出治国治家者的确立,需审核德与才,以德为主,才为辅,由此方得长治久安。
魏文侯作为一国之君,尊重游士,善用人才,谦于受谏,于是国泰民安,各方游士前来归顺,国立日益强盛,然至此,并未生野心,不接受韩、赵两国任一方的请求联合攻打他国,由此得到两国尊重,成为三国之首。
我认为秦国的统一、前期有两大贡献者,一为商鞅,二为张仪。
商鞅所实行的变法等等一系列措施,为秦国的统一提供了经济和军事基础,而张仪,四处游说,不惧死独自进入楚国。
张仪以之智谋瓦解了各国联合抗秦的联盟,并四处游说,以逐个击破,为秦国的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期也有两大能将,一为魏冉,二为白起。
魏冉拥立秦昭王,为他除去隐患威胁;举荐白起为大将,向南攻取鄢、郢两城,向东开拓地界到齐国,使各国向秦国俯首称臣。
秦国能够更加强大,都是魏冉的功劳。
然而秦昭王听信范雎添油加醋的谗言,使得秦国失去一员大将。
白起自被启用以来,屡立战功,为秦国打下了半壁江山,可谓是秦国不可或缺的一员大将。
而范雎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诱导秦昭王,使得白起不得已白死与外,令人惋惜。
周朝之灭亡,归结于其软弱,安于现状以及其自负感。
周王室从建立以来一直保持着统率诸侯,号令诸侯的权利,于是,周王室认为无论诸侯再怎么互相吞并,征战,兼并,也不会去威胁他自身的地位。
于是,使得各国的能力日益强盛,而周王室日益衰微。
正是因为周王室的放任自如,才使得秦国有机可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