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物理8年级上册第6章第1节《质量》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物理8年级上册第6章第1节《质量》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物理8年级上册第6章第1节《质量》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一节《质量》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2、能对质量单位形成感性认识,会粗略估计常见物体的质量。

3、理解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二)过程与方法1、体验一些物体的质量,对常见物体的质量有估测的能力.2、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物态、位置而变化的物理量.(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质量单位及单位间换算,天平的使用方法;难点:正确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教具准备】铁钉、铁锤、木桌、木凳、托盘天平、砝码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问:自行车是用哪些材料制成的?答:钢、铁、橡胶等材料制成的。

教师接着说明:一般我们把自行车称为物体,钢、铁、橡胶等称为物质。

这样我们可以说:自行车这个物体是由钢、铁、橡胶等物质构成的,其它物体如:铁钉、铁锤、桌子、凳子等也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二、自主学习请同学们自学课本P108-111页内容,完成以下问题:1、什么是物质?什么是物体?他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举例说明)2、质量的定义、单位及换算关系?铁锤椅子桌子自行车轮胎汽车轮胎请把下列物体分分类,说出根据什么理由来分类,分为几类?铁钉小组合作学习三、合作释疑1、质量的定义(1)对实物的观察,引入质量的概念铁钉和铁锤含有铁这种物质的多少不同,桌子和凳子含有木材这种物质的多少也不同,物理学中为了表示这种性质就引入了质量这个物理量。

质量是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用符号:“m”表示。

(2)举例说明物体的质量不随它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

由上面的分析得出:汽车轮胎、自行车轮胎含有橡胶的多少不同;桌子、椅子含有木材的多少不同;铁锤、铁钉含铁的多少也不同。

1、质量的定义: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

符号m。

得出结论冰水泥团泥人国旗在太空中作环球旅行。

想一想:这些实例中,发生变化的是什么?没有发生变化的什么?2、质量的单位及换算:(1)国际单位:千克(kg )(2)常用单位:吨(t )、克(g )、毫克(mg )(3)单位换算: 1 t =1 000 kg1 kg=1 000 g1 g =1 000 mg 国际千克原器保存在法国巴黎国际计量局Kg2、质量的单位国际单位:千克(kg )常用单位:吨(t);克(g);毫克(mg);公斤;斤;两等。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物理8年级上册第6章第1节《质量》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物理8年级上册第6章第1节《质量》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一节《质量》教案课题名称§6.1质量课型新授课授课人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质量的初步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会测物体的质量。

3.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归纳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天平的使用实验器材托盘天平,物理天平,橡皮泥等。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引入课题由【动手一】,自己制作大小不同橡皮泥塑作品引出“物质”和“物体”的概念,由【问题1】区分哪些属于物质,哪些属于物体。

讨论、回答。

新课教学一:质量由【问题2】物质和物体是什么关系?小结学生回答问题,引出质量概念。

归纳总结质量的定义。

板书设计:§6.1 质量1、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符号(m)2、质量的单位:千克(kg);克(g);毫克(mg);吨(t)1 t =1000kg 1kg=1000g 1g=1000mg3、质量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4、托盘天平的使用①、注意事项②、使用步骤教学反思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质量的初步概念、单位及其换算和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但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探究,而是演示、观察、制作、探究的混合过程,深化了质量的理解,培养了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利用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源泉,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才能高效的参与物理课堂。

因此物理老师应当利用生活中及课本中的实验,来抓住学生的眼球,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样才能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

大致模式为:创设情境—演示实验—观察、思考—得出结论—反馈练习。

本节课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体现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特色。

在课堂中分小组体验式教学,学生通过观察和交流分享,自己找到实验结论,并进行探究形成对质量的感性认识。

课堂采用了体验式,任务驱动,问题导向的模式,而不是讲解式,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6.1质量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6.1质量优秀教学案例
2.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性。
3.通过实验和实际应用,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科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责任感。
4.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教育他们诚实守信、勇于承认错误的品质。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实物展示,如展示不同质量的物体,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质量的存在和差异。
2.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如“你在学习中有没有积极参与?你对自己的理解程度满意吗?”等。
3.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如“你觉得你的小组成员在实验中的表现如何?”等。
4.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强调学生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鼓励学生持续努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实物展示,如展示一个苹果和一个橙子,提问学生:“你能判断哪个物体质量更大吗?为什么?”引发学生对质量的思考和兴趣。
2.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交流观点,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思考和理解。
3.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组织小组展示和分享,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反思,如“你在实验中遇到了什么问题?你是如何解决的?”等。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6.1质量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一节“质量”,质量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对于学生理解物体属性、力的作用等知识点具有重要意义。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质量的定义、单位、测量工具以及质量与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的关系等。
针对这一知识点,我设计了一节以实验探究为主的教学案例。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验,观察、分析、归纳质量的特性,使他们在实践中掌握质量的概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质量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6.1《质量》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6.1《质量》优秀教学案例
1.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验,引导学生认识质量的概念,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物理现象的能力。
2.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
3.运用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掌握质量的测量方法和计量单位。
4.设计合理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质量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6.1《质量》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一节《质量》,质量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对于学生理解物质的属性、掌握基本的物理量有重要意义。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质量的定义、掌握质量的计量单位以及了解质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生活实例为导入,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体会质量的概念。接着,我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质量的测量方法和计量单位。在实验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使他们在实践中掌握质量的知识。
2.小组合作探究: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使他们在实践中掌握质量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技能。
3.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采用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使他们在互动中学习和进步。
4.实践性教学:注重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质量的测量方法和计量单位,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使他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我采用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物理现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我通过设置合理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质量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评价方面,我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既注重学生的课堂表现,也关注他们在课后作业和实践中的应用能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质量的基本知识,提高他们的物理素养。

人教版八上物理6.1《质量》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上物理6.1《质量》优秀教学案例
3.设计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让学生深入理解质量的特性,巩固所学知识。
5.通过课堂小结和课后习题,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五、教学评价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准确地描述质量的概念,掌握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能运用质量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八上物理6.1《质量》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六章第一节《质量》,质量是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质量的概念和特性是学习本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以生活实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设计一系列实验和互动环节,帮助学生建立质量的概念,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质量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为什么汽车超载会影响交通安全?通过问题解决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小组合作
1.设计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交流和解决问题。例如,让学生分组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并比较它们的质量大小。
2.鼓励学生互相提问、质疑,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具备一定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能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质量的特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物理学科充满兴趣,具备探究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能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时称重、运动员体检等,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对质量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生活实例导入,如购物时称重,引导学生关注质量的概念。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物理8年级上册第6章第1节《质量》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物理8年级上册第6章第1节《质量》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一节《质量》教案教学目标:知道质量的概念、单位以及质量测量的方法知道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重点难点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理解质量的概念教学过程老师:大家观察桌子、凳子、铁钉、铁锤,说说这些东西分别是由什么材料构成的?学生:桌子、凳子是由木头构成的,铁钉、铁锤是由铁构成的。

老师:很好。

桌子、凳子、铁钉、铁锤这些有形的东西叫做物体,构成物体的材料叫做物质。

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

从上面的例子还可以看出:组成物体的物质有多有少,物理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

从字面上看,“质量”中的“质”指的是物质,“量”即数量、多少。

质量的英文名字是mass,我们常用第一个字母m表示质量。

学生阅读质量的单位,教师强调: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符号是:kg。

四个国际单位中,从大到小依次为吨、千克、克、毫克,相邻两个单位前面的是后面的103倍,后面的是前面的10-3倍。

进行单位换算时,最好运用科学记数法,但如果数学上这部分学的不好,就不要用了,免得增加犯错误的机会。

老师:日常生活中买粮、买菜、称体重,称出的都是物体的质量。

请你就一些常见物体的质量进行估测。

学生:我的体重是50kg;一只公鸡约2kg;一只苹果约0.2kg或200g、一只鸡蛋约50g等。

老师:很好。

请大家想一想:在商场和农贸市场测量质量的工具有哪些?学生:案秤、台秤、杆秤、电子称还有体重计等。

老师:我们进行物理实验时常用的测量工具是托盘天平,它是更精密的测量质量的工具,当然结构也更复杂。

现在你将实验桌上的托盘天平与课本图6-1对照,然后请一位学生说明托盘天平各主要部件的名称。

(板书:托盘天平的构造:底座、横梁、托盘、平衡螺母、指针、分度盘、游码、标尺)老师:使用有刻度的工具,要先观察:①零刻线在哪里?②最大测量值多大?③最小分度值多大?现在大家观察桌上的托盘天平,然后汇报天平标尺的零刻线、最大测量值、最小分度值。

学生汇报,老师指出:由于标尺上零刻线在左边,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线处时,是游码的左边与“0”对齐,因此游码读数时以左边的线为准;天平最大测量值就是这台天平配套砝码盒内砝码的总数加上游码所示的最大质量;最小刻度值就是标尺上每小格表示的质量数。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一节质量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一节质量优秀教学案例
3.讲解质量的国际单位是千克,以及其他质量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质量的国际单位是千克,符号为kg。此外,还有克(g)、毫克(mg)和吨(t)等质量单位。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kg=1000g,1g=1000mg,1t=1000kg。”
(三)学生小组讨论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质量与物体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
2.强调质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醒学生关注质量问题。
“质量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购物时称重、制造业中的质量控制等。我们应该关注质量问题,提高质量意识。”
(五)作业小结
1.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请同学们完成课后作业,包括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并总结质量的测量方法。”
2.问题导向: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系列问题,如“质量是什么?质量的单位有哪些?”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总结质量的测量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4.反思与评价:在课堂的最后,我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
2.组织小组实验,如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让学生动手操作,总结质量的测量方法。
3.小组成员互评、组间互评,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质量的定义、测量方法和应用,巩固所学知识。
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参与程度、合作态度等,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态度,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勤于动手、善于合作的精神风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物理8年级上册第6章第1节《质量》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物理8年级上册第6章第1节《质量》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物理8年级上册第6章第1节《质量》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第一节《质量》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

2.在天平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总结规律,熟悉使用方法。

3.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1.知道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且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物态和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2.了解常见的测量质量的工具,通过实际操作,初步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二、教学难点了解常见的测量质量的工具,通过实际操作,初步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小明通过电视直播看到航天员们乘着神舟飞船飞往太空,在“天宫一号”里面自由自在地飘来飘去的时候,小明兴奋极了,不禁感叹道:“原来太空生活这么神奇,任何物体到了太空都没了质量,都可以自由自在地飘来飘去,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成为一名伟大的航天员。

”听了小明的话,爸爸笑道:“你能有这样的愿望真是了不起,可是你犯了个错误,你知道吗?”同学们,你们知道小明错在哪里吗?学习了本节知识,相信你们就知道了。

教学活动本节分为两个教学板块:(1)认识质量;(2)测量质量。

一、认识质量在教师引导下形成以下认识:(1)铁钉和铁锤为一类,它们都是铁制成的;木板和米尺为一类,它们都是木材加工成的。

(2)一把铁锤和一颗铁钉都是由铁这一种物质构成的,但两者所含铁这种物质的多少不同,一把铁锤比一颗铁钉所含的铁多;一块木板和一把教学用木制米尺都是由木材这一种物质构成的,但两者所含木材这种物质的多少不同,一块木板比一把教学用木制米尺所含的木材多。

归纳总结(1)铁钉和铁锤、木板和米尺,我们都把它们称为物体。

构成这些物体的铁、木材,我们都把它们称为物质。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

(2)在物理上为了描述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引入质量概念,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

质量通常用字母m表示。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物理8年级上册第6章第1节《质量》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物理8年级上册第6章第1节《质量》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一节《质量》教案课题第六章第1节质量课型新授课课时 1教法讨论法、问答法学法阅读法、讨论法主备人主备时间集备成员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内容为三个模块,分别是:质量的概念及单位、质量是物体本身属性以及质量的测量。

教材要求学生自己阅读托盘天平的说明书,寻找天平使用中的常见错误,通过师生的交流协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以及单位。

2.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的变化而变化的物理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使用天平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我们周围的世界五彩缤纷,在这个精彩的世界里的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

看桌子上的三个烧杯是由什么材料组成的?哪个烧杯含有这种材料多(如图甲)?再看钢尺、钢钉是由什么材料组成的?哪个物体含有这种材料多(如图乙)?又如书和练习本都是由纸组成的,它们所含有的纸的多少一样吗?可见,组成物体的物质有多有少,在物理学上如何表示这种区别呢?能精确测量吗?知识板块一质量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自主阅读教材P108~1091.观察:仔细观察图中的铁锅和铁钉,思考并回答问题。

问题1:铁锅和铁钉所含的铁一样多吗?怎样表述这种差异?答:铁锅比铁钉所含的铁多,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

铁锅比铁钉所含的铁多,可以表述为铁锅比铁钉的质量大。

处;(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3)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使横梁平衡;(4)读取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指示的刻度值,即为被测物体质量。

3.图中的①、②、③分别是天平的什么组成部分呢?分度盘、平衡螺母、游码。

(第3题图))(第4题图))4.小明利用天平测量一个小石块的质量。

(1)他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当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将游码移至横梁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停在分度盘的右侧,他应将平衡螺母向左(选填“左”或“右”)调动,使天平平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6章第1节质量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6章第1节质量优秀教学案例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质量的定义,理解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本身的固有属性。
2.让学生掌握质量的测量工具——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学会如何准确测量物体的质量。
3.让学生了解质量与物体运动状态的关系,能够运用质量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4.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质量在实验中的作用,学会运用质量来分析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
(二)问题导向
1.设置启发性问题:教师提出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如“质量是什么?”,“质量与物体运动状态有什么关系?”等,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鼓励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式,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分层次提问: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使所有学生都能在思考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1.自我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质量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提高自我认知。
2.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给出建设性意见,促进彼此的学习进步。
3.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性评价,表扬优点,指出不足,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生活实例导入:教师通过讲解购物时称重、制作美食时计量等生活中的质量应用实例,引发学生对质量的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教师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巩固质量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学生完成作业: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认真完成作业,检验自己对质量知识的学习效果。
3.教师批改作业:教师及时批改学生作业,了பைடு நூலகம்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提高。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物理8年级上册第6章第1节《质量》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物理8年级上册第6章第1节《质量》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一节《质量》教案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质量及其单位及测量是我们生活中经常接触的,质量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是后续学习密度、重力、压强、浮力等一些关键力学知识的重要基础。

因此说这节课是第六章基础性的一节,也是力学知识学习的关键点。

2、学情分析本节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容易接受,同时学生的一些直接的经验或“道听途说”的一些知识会对本节知识的学习产生不利的影响。

比如,学生会把“质量”与“重量”完全等同,甚至根深蒂固。

3、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1)知道质量的概念和单位。

知道质量是物质的基本属性,能对质量的单位形成感性的认识,会粗略估计常见物体的质量。

(2)学会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质量。

2)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教材,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

(2)在天平的操作中总结规律,熟悉使用方法。

(3)经历实验探究过程,领悟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通过探究形成对质量概念的认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究中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发现”成功的喜悦。

(2)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4、重点和难点:•重点:质量的概念以及用天平测量质量。

•难点:正确使用天平测质量二、教法和学法:阅读法、讨论法、探究法、实验法、观察法。

三、教学设计思路1、从学生熟知的“重量”引入物理学中的“质量”教学。

对于“质量的概念和质量的单位”采用学生阅读教材后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问答解疑,以课堂练习的方式加以训练。

既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

2、通过如何测物体质量的提问,引出托盘天平。

对于“质量的测量”采用学生对照课本和托盘天平放大后的实物图,认识托盘天平的主要部件。

通过观察讨论学习天平的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对于“天平的使用”采用学生阅读课文中“实验”后教师通过多媒体进行操作并讨论是否正确的学习的方法,最后让学生亲自动手使用天平称量身边的小物品。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6.1《质量》优秀教学案例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6.1《质量》优秀教学案例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质量知识,让学生总结质量的定义、计量单位和测量方法等。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实验操作和问题解决过程中的表现,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3.鼓励学生相互评价,让学生关注他人的优点和不足,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同理心。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3.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强调质量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激发学生对质量知识的兴趣和关注。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个生活中的物体,测量其质量,并记录下来。
2.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作业过程中的问题和困惑,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鼓励学生在下一节课上分享自己的作业成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1.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时称重、烹饪时称量食材等,引导学生关注质量的存在和重要性。
2.提出问题:“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质量相关的问题吗?”,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激发学生对质量的兴趣。
3.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质量”,并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二)讲授新知
1.讲解质量的定义,即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2.让学生熟悉质量的计量单位,如克(g)、千克(kg)、吨(t)等,并学会在不同情境下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
3.让学生了解质量与物体属性之间的关系,如质量与物体的体积、密度等因素有关。
4.让学生学会使用天平、秤等工具进行质量的测量,并掌握测量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验,引导学生感受质量的存在,激发学生对质量的兴趣。
2.介绍质量的计量单位,如克(g)、千克(kg)、吨(t)等,并讲解不同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3.讲解质量与物体属性之间的关系,如质量与物体的体积、密度等因素有关。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6.1质量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6.1质量优秀教学案例
1.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质量的概念,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物理模型的能力。
2.让学生亲自动手使用天平,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
3.设计有趣的实验,如“称量空气的质量”、“比较不同物体的质量”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质量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4.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思考和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在讲解质量的测量工具——天平时,我不仅介绍了天平的结构、原理,还让学生亲自动手使用天平,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从而加深对质量概念的理解。此外,我还通过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如“称量空气的质量”、“比较不同物体的质量”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质量的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同时,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理解并掌握质量的概念。
4.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作业成果,互相学习和交流。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实例导入:通过以生活实例导入新课,使学生能够快速地联系到实际生活中的质量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动力。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评价,让组员之间相互评价,共同提高。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实践操作能力、思考问题能力等方面的发展,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4.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开场白:以一个生活实例导入新课,如“你们有没有去过超市购物?在购物时,我们常常需要知道商品的质量,那么如何准确地称重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质量。”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物理知识,如长度、面积、体积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1节质量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1节质量优秀教学案例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如质量的概念、测量方法及其应用等。
2.学生分享讨论成果,使全班同学共同收获知识,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肯定学生的进步,指出不足之处,指导学生提高学习质量。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如测量日常生活中的物体质量、计算质量的变化等。
3.讲解质量在科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质量控制的意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布置讨论任务,如探讨质量的测量方法、分析质量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等。
2.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讨论情况,解答学生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问题导向
1.提出与质量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如“什么是质量?”“质量的单位有哪些?”“如何测量物体的质量?”等。
2.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式,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掌握质量知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小组合作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质量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质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设计一系列具有层次性的实验,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入理解质量的本质,掌握质量的测量方法。
3.采用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注重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学生的学习需求,我采用了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同时,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化辅导,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6.1质量优秀教学案例

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6.1质量优秀教学案例
在教学评价方面,我将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课堂问答、实验报告、课后作业等,全面了解学生对质量知识的掌握程度,并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质量的概念,理解质量的特性,能够描述质量的本质。
2.使学生掌握质量的单位,如克、千克、吨等,能够进行质量的换算。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交流中,学会倾听、尊重他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4.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为社会发展作贡献的愿望。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教学策略,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我将注重教学评价,通过多种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对质量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有力依据。
2.提醒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注意观察、思考,培养细致、耐心的学习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教学策略,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我将注重教学评价,通过多种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对质量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有力依据。
2.设计小组活动,如共同完成质量的测量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分享自己的观点,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学习质量知识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明确下一步的学习目标。
2.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课堂问答、实验报告、课后作业等,全面了解学生对质量知识的掌握程度。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质量的相关实例,如购物时关注商品质量、航天事业中的质量控制等,让学生感受到质量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第6章第1节质量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第6章第1节质量优秀教学案例
1.以生活中的实例为切入点,如购物时的称重、物体的惯性现象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创设具有趣味性、挑战性的物理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习积极性。
3.利用多媒体、实验等手段,丰富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视觉、听觉体验,提高教学效果。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质量的概念,掌握质量的计量单位及换算关系,能正确表述质量与物体惯性的关系。
2.学会使用天平、电子秤等测量工具,进行质量的测量实验,掌握基本测量方法和技巧。
3.能够运用质量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思考、实验等环节,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团队合作的能力。
3.小组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本案例注重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共同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使他们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氛围。
4.实践操作,强化技能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演示了天平、电子秤等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并让学生动手实践。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亲身体验质量的测量过程,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技能。
2.以问题为驱动,鼓励学生主动探究、质疑、解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注重问题链的设计,引导学生逐步深入,达到知识的深度理解和掌握。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设计具有合作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3.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观点,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氛围。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6.1质量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6.1质量优秀教学案例
2.同伴评价:组织学生进行同伴评价,让同学之间相互评价对方的测量方法和结果,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测量方法和结果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通过设置生活情境,如购物时使用电子秤称重、烹饪时称量食材等,引导学生关注质量问题,激发学生对质量的兴趣和好奇心。
2.问题导向:本节课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提出与质量相关的问题,并组织学生进行分析、实验和讨论。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能够主动思考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本节课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实验和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测量心得和方法。这种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分享精神,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培养学生合作共享的价值观,让他们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学会与人合作、分享收获。
4.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服务社会的意识,让他们明白学习物理知识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为社会做出贡献。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生活情境:通过设置生活情境,如购物时使用电子秤称重、烹饪时称量食材等,引导学生关注质量问题,激发学生对质量的兴趣和好奇心。
2.小结反馈:学生对本次节课的学习进行小结,反馈自己的学习收获和存在的问题,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3.教师批改作业:教师认真批改学生作业,了解学生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五、案例亮点
1.情境导入:本节课通过设置生活情境,如购物时使用电子秤称重、烹饪时称量食材等,引导学生关注质量问题,激发学生对质量的兴趣和好奇心。这种情境导入的方式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贴近实际生活中的质量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6、1《质量》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6、1《质量》优秀教学案例
3.教师讲解质量的测量工具及方法,如天平、电子秤等,并演示如何使用这些工具进行质量的测量。
4.教师通过示例,讲解如何运用质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的密度、速度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问题:“质量是如何测量的?质量与其他物理量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2.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质量的测量方法、质量与体积、密度之间的关系。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4.利用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质量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5.教师定期对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跟踪和评估,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质量的概念,如:“你们在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质量这个词?质量是什么意思?”
3.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质量的知识。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质量的定义、测量工具及方法、质量的应用等。
2.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加深对质量知识的理解。
3.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强调质量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质量的兴趣。
3.以故事形式引入质量的概念,如“质量守恒定律”,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质量知识。
4.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质量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应用,如地球的质量保持引力,使学生感受到质量的重要性。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物体为什么有质量?质量是如何测量的?质量与其他物理量有什么关系?”
5.通过对质量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质量》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包括四部分知识,即质量的概念,质量的单位、用天平测质量和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质量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质量又能与能量相联系,这些知识将在高中物理中学习。

在初中对质量的概念讲得很浅显,只简单地使学生认识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但这并不是质量的定义,教学中不必过分强调。

对于物体的质量不随位置、状态、形状而变,也是让学生知道即可。

·天平的调节和使用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好奇心较强,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研究问题的能力,但思维方式还是比较形象,欠缺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及理性的思维过程。

对于托盘天平的使用,动手操作学生基本可以完成,但对于为什么要这样使用还会感到一些疑惑。

【教学目标】
·通过分析一些实例了解质量的初步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学会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物态、空间位置而变化的物理量。

·通过使用天平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教法学法】
·采用教师指导和学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铁钉若干、铁锤1把;大小琉璃杯各一个,托盘天平和砝码若干套、金属块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多媒体引入新课
讲述孔融让梨的故事,并提出问题:大梨小梨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创设一个物理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讲授新课
一、质量的概念
展示:铁钉和铁锤、课桌椅子
提问1:铁钉、铁锤、玻璃杯, 教室中的桌子、椅子等。

这些东西我们都把它叫做什么?
生答:物体。

提问2:铁钉、铁锤、桌子、椅子等物体是由哪些材料制成的呢?
生答:铁钉和铁锤由铁制成的,桌子椅子是由木材制成的。

从而得出:我们身边的一切物体都是由各种不同的物质组成的……
质量的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

(多媒体展现)(这样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通过观察、比较、到建立概念,不但使学生很容易理解,而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在观察中既掌握了知识,又形成了分析、概括的能力。

)(二)质量的单位(多媒体展现)
1、国际单位
2、生活中常用单位
3、换算关系。

质量单位符号:吨(t)千克(kg)克(g)毫克(mg)
质量单位换算: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
(三)质量的测量
(1)托盘天平的主要结构和作用
观察每人面前托盘天平
提问:托盘天平和我们生活中那个物体很相似?
学生有可能的回答:跷跷板。

托盘天平与跷跷板对照,围绕以下三个问题讨论分析,将跷跷板改造成托盘天平需要哪些步骤?
问题一:放被测物体和砝码之前,跷跷板不平衡,该怎么办?托盘天平是如何解决的?
介绍平衡螺母:它的作用就是调横量平衡。

强调:在放被测物体和砝码前,一定要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问题二:看不清跷跷板是否准确平衡,该怎么办?托盘天平是如何解决的?
介绍:指针和分度盘
问题三:如果要测量比砝码小的质量,该怎么办?托盘天平的哪一个部件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介绍:游码和标尺的作用和游码如何读数
提问:我们设计的天平能测一头大象或者一只蚂蚁的质量吗?
强调:量程。

使用测量仪器前要先观察它的量程,被测物体质量不要超过它的量程。

(这样在“明其理”的基础上,再通过动手操作,更加深了对知识的掌握,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养成使用测量仪器的良好习惯。


(2)学生动手操作:使用托盘天平测铁块的质量
A、师生总结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1、水平放置
2、调节平衡:①游码归零;②调节平衡螺母。

3、测量:①左物右码;②从大到小增减砝码;③物体质量=砝码+游码。

4、整理器材
B、多媒体模拟规范操作过程
C、分组实验
强调四个问题:
①调节平衡螺母的方法②判断天平平衡的方法
③游码正确读数④看清量程
(四)想想议议(多媒体展示问题)
A. 一个牙膏皮,将它卷起来,形状变了,它的质量变不变?将它从深圳带到北京,
位置变了,它的质量变不变?
B. 称量一小杯水与一小匙白糖的总质量,然后把白糖溶于水,再称糖水的质量。

比较两次称量的结果。

两结果一样吗?
C:一盒罐头被宇航员带到月坏上,它的质量会变吗?
总结得出: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物体的质量不随它的形态、状态和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多媒体展示)
强调: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

三、课堂小结(多媒体展示)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
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及空间位置而改变。

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克(g);毫克(mg);吨(t)。

单位的换算:
1 kg = 1000g
1 mg=0.001g =0.000001kg
1 t = 1000kg
质量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
托盘天平的构造,使用方法,注意事项。

四、布置作业
课本“动手动脑学物理"
板书设计:
§6.1 质量
1、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符号(m)
2、质量的单位:
千克(kg);克(g);毫克(mg);吨(t)
1 t =1000kg 1kg=1000g 1g=1000mg
3、质量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
4、托盘天平的使用
①、注意事项
②、使用步骤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着重质量的概念、含义,但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探究,而是演示、观察、制作、探究的混合过程,深化了质量的理解,培养了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利用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源泉,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才能高效的参与物理课堂。

因此物理老师应当利用生活中及课本中的实验,来抓住学生的眼球,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样才能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

大致模式为:创设情境—演示实验—观察、思考—得出结论—反馈练习。

本节课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体现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特色。

在课堂中分小组体验式教学,学生通过观察和交流分享,自己找到实验结论,并进行探究形成对质量的感性认识。

课堂采用了体验式,任务驱动,问题导向的模式,而不是讲解式,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本节课看似简单但实际很难,要为下节课做好铺垫又不能说明,因此任务的设置,活动的安排尤为重要。

学生的行动力取决于教师的引导力。

在本节课中,大量器材的使用,任务逐级设置,教师巧妙引导,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知和体验,做到了有目的,有计划在“做中学,玩中学”,看似轻松的课堂环境,学生一直在观察,操作,对比,思考。

体验式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激发学生内在主动学习力。

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收获达到最大化,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