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小区环境空间构成共135页

合集下载

居住区的规划结构与形态课件

居住区的规划结构与形态课件

小学规划布置
❖ 是居住小区公建中占地与建筑面积最大的项目。 ❖ 入学人数占居住区人口比例:小学10%
小学选址
❖ 为便于就近上学 ,服务半径小学 500米。
❖ 不宜紧靠住宅, 以减少对居住的 干扰。
❖ 良好的日照与通 风,并远离铁路 、城市交通干道 。
小学设计要求
❖ 教学用房底层满窗日照不小于2小时。 ❖ 学校主要出入口不宜开向城镇干道。如无法避免,门前应留缓冲地带。 ❖ 主要教学用房的外墙面与铁路距离不应小于300米。如不能满足,应采取隔
构图(最好用有颜色的笔),并以文字形式试对 小区规划进行简要说明
2、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及结构等级
1)居住区-居住小区(二级结构) 2)居住区-居住组团(二级结构) 3)居住小区-居住组团(二级结构) 4)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三级结构)
3、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布局形态
3、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布局形态
住宅用地及构成
❖ 包括住宅建筑基底占地及其四周合理间距内的用地(含宅间绿地 和宅间小路等)的总称
宅间小路:住宅 建筑之间连接各 住宅入口的道路
住宅类别
住宅层数 1-3层 4-6层 7-9层 10层以上
❖ 容积率 ❖ 建筑密度
分类 低层 多层 中高层 高层
公建用地及构成
❖ 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的、为居民服务和使用的各类设施的用 地,包括公建建筑基底占地及其所属场院、绿地和配建停车场等
中学设置100米直跑道。 ❖ 球场、田径场长轴以南北向为宜。
幼儿园、托儿所规模
❖ 幼托是居住组团级公建占地最大的项目 ❖ 班级人数
小班20-25人;中班26-30人;大班31-35人。 ❖ 班级数 小型规模3-6班;中型规模6-12班;大型规模12-15班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ppt课件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ppt课件
居住小区 一般称小区,是指被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 人口规模(7000--15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 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 居地。
居住组团 一般称组团,指一般被小区道路分隔,并与居住人口规模 (1000~3000人)相对应,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 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2020330城市居住区一般称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被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居住小区一般称小区是指被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700015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住组团一般称组团指一般被小区道路分隔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3000人相对应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16
六.隐喻式布局
将某种事物概括提炼,抽象成建筑与环境的形态语言,使人产生视觉和心理上 的某种联想与领悟.实例见教材.
实际设计中往往不是单纯一种布局形式,而常常以一种形式为主兼容其 他多种形式而形成组合式或自由式布局.
22.05.2021
17
3. 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分析
一.道路系统 道路网布置基本形式:贯通式、环通式、尽端式.
其他用地
规划用地范围内,除居住区用地以外的各种用地.
5
居住区内各项用地所占比例的平衡控制指标,应符合下 表规定
22.05.2021
6
22.05.2021
三.居住区的规划结构与布局
1.居住区的规划结构与布局概述
居住区按居住户数或人口规模可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其规划 组织结构可采用居住区-小区-组团、居住区-组团、小区-组团及独立式 组团等多种类型。

居住区规划第一讲规划结构演示课件

居住区规划第一讲规划结构演示课件
9
二、居住区规模分级及用地分类构成
10
一、基本概念
(一)居住区规模分级 住宅区按照人口规模可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
户数(户)
居住区 10000-16000
小区 3000-5000
人口(人) 30000-50000 10000-15000
组团 300-1000
1000-3000
11
二、居住区用地分类构成
32
三、居住区规划布局结构
33
三、居住区规划布局结构
5)集约式布局 将住宅与公共配套设施 集中紧凑布置,并开发 地下空间,依靠科技进 步,使地上地下空间垂 直贯通,室内室外空间 渗透延伸,形成居住生 活功能完善,水平—— 垂直空间流通的集约式 整体空间。
24
三、居住区规划布局结构
25
三、居住区规划布局结构
2)轴线式布局 空间轴线:道路、绿带、水体 ■具有强烈的聚集性和导向性。一定的空间要素沿轴布置, 或对称或均衡,形成具有节奏的空间序列,起着支配全局的 作用。
26
轴线式布局——水轴
27
轴线式布局——路轴
28
轴线式布局——建筑空间对称轴
29
15
二、居住区用地分类构成
4) 公共绿地(R04) 指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适于安排游憩活动场地的居民共享集中 绿地(包括居住区公园、居住小区小游园、组团绿地以及其他具 有一定规模块状、带状公共绿地)。
16
二、居住区用地分类构成
居住区用地平衡控制指标(%)
用地构成
居住区
1.住宅用地(R01) 50~60 2.公建用地(R02) 15~25
轴线式布局——多轴线
30
三、居住区规划布局结构

居住空间讲义

居住空间讲义

第三节
梯间式住宅设计
一、一梯两户梯间式住宅设计 这是目前多层住宅的绝大多数户型,主要原因是它在满足住宅的功 能要求方面具有明显的优点。由于一梯仅服务两户,户内干扰少;两户 全是双朝向户,便于满足朝向、通风等要求;每户的户门在户的中部, 便于组织紧凑的户内交通。 二、一梯两户梯间式住宅设计特点 深进大、纵向多为三进深、南北两进深布置居室、起居室、厨房、餐 厅,中间进深为卫生间、贮藏间等。 强调主卧室,开间一般为3300-3900。设计大户型时主卧室多附有卫 生间,也有附更衣间的。 公共卫生间面积较大(洗衣机预留位置)。
选择合理的朝向 ——是保证住宅居住条件的重要因素 日照与风向是主要因素 提高居室的南向率,除南方地区。 起居室、主卧室——日照充分 控制户内噪声——环境噪声控制,提高围护结构隔声能力,避免不 良组合。 厨、卫——邻近噪声源 除注意房间的组合来控制噪声干扰外,也可以在户的设计中适当 布置一些能起到“声闸”作用的小空间,如走道、门斗等,“不宜开 门见山”。
洗衣房的设计:卫生间兼做洗衣房、厨房兼做洗衣房,设置服务 阳台上,单独做家务室的时候,应与厨房等服务性空间联系紧密。
第四节
交通部分的布置与分析
户内交通与户外交通
户内交通——走道、过厅、户内楼梯
公共交通——门厅、公共楼梯、公共走道、电梯 楼梯——2.4m×4.8m 2.7m×4.8m
2.8m层高——250×175mm
· 壁柜门设在房间门后 · 阳台门靠一边或开在开间中部
· 套间门宜靠近外间门,减少室内交通面积
居室空间划分也可采用比较灵活的空间组合 · 帷幕
· 家俱
· 玻璃
第三节
一、厨房
辅助部分的布置与分析
功能:炊事(兼有进餐或洗涤)是家务劳动的中心所在,家庭主妇在厨 房内的本要求:

居住小区环境空间构成

居住小区环境空间构成

02
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
03
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
04
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
05

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
46
目录 Content
01
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
02
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
03
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
04
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
05
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
06
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
47
01
请在此输入您的标题
请在此输入您的副标题
3)半私密空间 私密空间渗入公共空间的部分,是室内空间的延续。包括宅间庭
院、宅间小道。
6
4)私密空间 属于住户或私人所有的空间。空间的封闭性、领域感极强。
江苏深深深住宅
7
8
9
10
按空间形式分
1)边界空间 边界空间是指两种性质不同的空间交接的边界区域。边界具有行为的诱导性
和景观的变异性,以及行为的扩散性。 包括居住小区边界——庭院边界——单元入口
第二章 居住小区环境空间构成
1
2.1.1按空间的层次划分
1)公共空间 包括道路广场、社区公园、文化活动中心、商业中心等。
2
上海仁恒东郊花园景观 3
2)半公共空间 具有一地限度的公共空间,多幢住宅居民共同拥有的空间,具有
一定范围的公共性。是邻里交往、游憩的主要场所。
4
公共空间 半公共空间
5
您的 标题
您的 标题
您的 标题
您的 标题
您的 标题
您的 标题
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 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
您的标题
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 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

居住区规划设计_规划布局与空间环境(PPT30页)

居住区规划设计_规划布局与空间环境(PPT30页)
► (3)精心设置建筑小品,丰富与美化环境;
► (4)便于寻访、识别和街道命名。
► (5)公共活动空间的环境设计,应处理好建筑、道路、广场、院落、绿 地和建筑小品之间及其与人的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 (6)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范围内进行住宅设计 ,起规划设计必须遵循保护规划的指导;居住区内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 和古树文物保护单位和古树名木必须依法予以保护;在文物保护单位的 建设控制地带内的新建建筑和构筑物,不得破坏文物保护单位的环境风 貌。
优点;形成有效的社区边界,创造良好私密 的生活空间。社区规模小,易封闭,利于小孩 安全,老人可以随意走动,符合传统习惯
缺点;通风日照不如开敞式,楼房之间绿化 得不到充足日照通风 适用范围‘占地较小,追求品质的客群的产品
将住宅和公共配套设施集中紧凑布置,
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形式:集约式布局并开发地下空间,依靠科技进步,使地上
► (4)构思新颖,体现地方特色。
► (5)注重景观和空间的完整性,市政公用站点等宜与住宅或公建结合安 排;供电、电讯、路灯等管线宜地下埋设;
► 居住区的空间与环境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
► (1)规划布局与建筑应体现地方风格特色、突出个性,群体建筑与空 间层次应在协调中求变化,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 (2)合理设置公共服务设施,避免烟、气(味)、尘及噪声对居住区 的污染和干扰;
特点:构图强烈,规律性强,但空间容 易呆板、单调
居住区组团形式:合院式
这种布置形式形成近乎封闭的空间,其 有一定的空地面积,便于组织公共绿化休 息园地,形成的院落比较完整,对于寒冷 及多风沙地区,可以阻挡风沙入侵及减少 院内积雪口同时,院落的形成也有利于居 民交往,空间领域感强,对院落的安全防 卫也特别有利。周边布置的形式还有利于 节约土地,提高居住建筑密度,但这种布 置方式将出现一部分朝向较差的居室,转 角单元空间较差,对地形的适应性差,夏 季通风也会出现遮挡和死角,故而炎热地 区要慎用。

住宅区的构成-PPT课件

住宅区的构成-PPT课件
的生活居住用地的统称。
4-1-2住宅区演进历程
•我国最早的居住环境组织形式: 周代,出现一些规模较小的单一 的组织形式,被称为“里”。
•里坊制:秦汉时期出现了面积约为1平方里(约17公顷)的“闾 里”;三国时期,曹魏邺城的居住单元称为“里”,面积约30公 顷左右,发展到唐代的“坊”,面积有了进一步的扩大。里坊制 的居住组织形式与早期运用井田制路网的规划理念是分不开的。
4 住宅区的构成
4-1 认识住宅区 4-2 住宅区的类型与规模 4-3 关于社区
3-1 认识住宅区
3-1-2 住宅区的构成 住宅区包括住宅、道路、绿地,以及与居民日常生活相关的商业、体育、 服务、教育、管理等内容。
4-1 认识住宅区
4-1-1 住宅区 住宅区是城市中在空间上相对独立的各种类型和各种规模
4-3 关于社区
4-3-2 住宅区规划与社区规划
地域界定 工作方法 居民参与度 工作核心 规划目标
住宅区规划 以城市道路或自然界限界定
自上而下 参与度很小或不参与
物质环境设施 物质环境的完善
社区规划 与行政管理范围相关
自下而上 以居民参与为重点 成员的互动和社区意识 社区与人的健康发展
3-2 住宅区的类型与规模
4-2 住宅区的类型与规模
4-2 住宅区的类型与规模
■居住组团: 一般称组团,指被小区道路分隔,并与居住人口规模
(1000-3000人)相对应,配建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 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3-2 住宅区的类型与规模
4-2 住宅区的类型与规模
4-2-2 住宅区的分级与构成
居民日常生活所需基本可以在居住区内得到解决,居住区实际已具 备小型城市的功能。
3-2 住宅区的类型与规模

居住区布局分析

居住区布局分析

道路转折带来的空间、路径 以及活动的节点
同主街相切的绿地广场 为居住区带来了活力
居住区布局分析
居住区
பைடு நூலகம்
居 住
所在城市网

格密集,为
周 边
杨浦区主要

的居住地带。
境 黑
居住区的房
白 关
屋排布、形

状等同周边

地区相近,
保留了原先
规划的痕迹。
居住区周边环境、重要建筑物分布图
居住区周边主要为同类型居住区,各种服务设施 (学校、交通站点等)分布较为集中,社区活动类型、 交通状况较为复杂。
另:居住区有两处加建,用途 不明,特加以标注。
居住区主次“树状”鱼骨分布示意 图
以主街为轴,形成第一 层“鱼骨”;以左右两翼 街道为轴,形成第二层 “鱼骨”。简洁的“树状” 布局方式虽然管理方便, 但也造成了空间的单调。
居住区在大的布局环境 下,局部以组团围合、道路 转折形成灰空间、沿主街布 置绿地广场等手段增加空间 的丰富性,为居住区带来了 活力。
绿地分布在各幢房屋两侧及沿主 街的三个节点,以吸引人流,活 跃氛围。
商铺主要分布在南北两侧沿街、 入口处,内部偶有分布。这与其 消费需求密切相关。
垃圾回收站等基础设施多在 角落分散设置,且分布在主 要的街道上,以方便居民使 用。
社区管理等房屋呈两翼布置,各司 其职,共同维护居住区秩序。
便民设施根据需要自由、分散布 置,似无系统组织。
居住区周边环境交通分析图
居住区周边道路繁忙、僻静均有,各种活动穿插其间, 形成了世俗化的生活环境。
居住区黑白关系图
居住区三面邻路,一侧 为小学,呈“岛”式嵌入 地域中。房屋排布体现着 上世纪苏联式的做法,加 之功能需要及历史演变, 形成今日之格局。

居住区规划设计规划布局与空间环境

居住区规划设计规划布局与空间环境
► (4)构思新颖,体现地方特色。
► (5)注重景观和空间的完整性,市政公用站点等宜与住宅或公建结合安 排;供电、电讯、路灯等管线宜地下埋设;
► 居住区的空间与环境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
► (1)规划布局与建筑应体现地方风格特色、突出个性,群体建筑与空 间层次应在协调中求变化,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 (2)合理设置公共服务设施,避免烟、气(味)、尘及噪声对居住区 的污染和干扰;
特点:院落内便于邻里交往和布置老年和 儿童活动场所,有利于安全防卫和物业管理 ,并能提高容积率。
居住区组团形式:点裙式
指低层独立式、多层点式、高层塔式住宅自 成相对独立的群体的布置形式。一般可围绕某一 公共建筑、活动场地或绿地来布置。有利于获得 良好的自然通风和日照,易适应地形,可利用边 角余地;缺点是外墙面积较大,经济造价高、对 建筑节能不利。
广州锦城花园小区(如图3-10),由15 栋12层点式住宅拼接,并随地形自然围合,宅 旁绿地小空间和中央集中绿地组成一个整体, 将住宅底层架空,形成室内外绿化的渗透,使 穿堂风贯通调节小气候,为住户提供户内外的 活动和交往场所。停车场设于地下。深圳滨河 小区由四种点式住宅群沿周边按一定间距布置, 并用连廊将个幢住宅二层入口连接起来,廊底 层布置公共设施,廊面步行通达每个单元;连 廊设通通长的花池,形成中心庭院和二层连廊 的立体绿化系统,环境宜人。
2、大气环境,指空气中有害气体以及有害物质的浓度和骚扰 性等
地下空间垂直贯通,室内室外渗透延伸, 形成居住生活功能完善,水平---垂直空间 流通的集约式整体空间。这种布局形式节 地节能,在有限的空间里可很好的满足现 代城市居民的各种要求,对一些旧城改建 和用地紧张的地区尤为适用。
如香港南丰新村(如图3-12),用地 仅3.2公顷,居住人口达12700人。其布局 特点是:12幢28层-32层的塔式住宅沿矩 形用地三面设置,北面开口朝向海湾,可 眺望维多利亚港全景。用地的中央部分为 地下汽车库,可容800车位,库内有梯道 直通屋顶平台花园,花园内设有儿童游戏 场、球场等活动设施场地。车行道围绕平 台四周布置。由于用地东西两面的高差, 平台分别以两个步行地道和两个天桥与各 住宅楼连接,居民到中心平台花园不必横 穿车道。

居住区规划设计规划布局和空间环境

居住区规划设计规划布局和空间环境

1)街坊式旳布局构造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成街旳组合方式是住宅沿街构成带形空间,成坊旳布置方式是 住宅采用周围式旳布置,配置少许旳公共建筑。
2)居住区-居住小区-住宅组团布局构造
居住小区是被居住区级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 规模(7000——15000人)相相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 居民基本旳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旳公共服务设施旳居住生活 聚居地。住宅组团是指一般被小区内部道路分割,并与居住 人口规模(1000——3000人)相相应,配建有居民所需旳基 层公共服务设施旳居住邻里单元。
特点:院落内便于邻里交往和布置老年和小 朋友活动场合,有利于安全防卫和物业管理,并 能提升容积率。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居住区组团形式:点裙式
指低层独立式、多层点式、高层塔式住宅自成 相对独立旳群体旳布置形式。一般可围绕某一公共 建筑、活动场地或绿地来布置。有利于取得良好旳 自然通风和日照,易适应地形,可利用边角余地; 缺陷是外墙面积较大,经济造价高、对建筑节能不 利。
► (2)合理设置公共服务设施,防止烟、气(味)、尘及噪声对居住区 旳污染和干扰;
► (3)精心设置建筑小品,丰富与美化环境; ► (4)便于寻访、辨认和街道命名。 ► (5)公共活动空间旳环境设计,应处理好建筑、道路、广场、院落、绿
地和建筑小品之间及其与人旳活动之间旳相互关系。
► (6)要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范围内进行住宅设计 ,起规划设计必须遵照保护规划旳指导;居住区内旳各级文物保护单位 和古树文物保护单位和古树名木必须依法予以保护;在文物保护单位旳 建设控制地带内旳新建建筑和构筑物,不得破坏文物保护单位旳环境风 貌。
广州锦城花园小区(如图3-10),由15 栋12层点式住宅拼接,并随处形自然围合,宅 旁绿地小空间和中央集中绿地构成一种整体, 将住宅底层架空,形成室内外绿化旳渗透,使 穿堂风贯穿调整小气候,为住户提供户内外旳 活动和交往场合。停车场设于地下。深圳滨河 小区由四种点式住宅群沿周围按一定间距布置, 并用连廊将个幢住宅二层入口连接起来,廊底 层布置公共设施,廊面步行通达每个单元;连 廊设通通长旳花池,形成中心庭院和二层连廊 旳立体绿化系统,环境宜人。

居住区规划组织结构和布局

居住区规划组织结构和布局

居住区的组织结构和布局
1.居住区的基本要素、规模和用地分类构成
居住区的组织结构和布局
1.居住区的基本要素、规模和用地分类构成 根据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3月 人均居住区用地控制指标 (m2/人)
建筑气候区划 居住规模 低层 居住区 多层 多层、高层 低层 多层 小区 中高层 高层 低层 多层 组团 中高层 高层 层数 I、II、VI、VII 33~47 20~28 17~26 30~43 20~28 17~24 10~15 25~35 16~23 14~20 8~11 III、V 30~43 19~27 17~26 28~40 19~26 15~22 10~15 23~32 15~22 13~18 8~11 IV 28~40 18~25 17~26 26~37 18~25 14~20 10~15 21~30 14~20 12~16 8~11
居住区的组织结构和布局
1.居住区的基本要素、规模和用地分类构成 2.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3.居住区常见的规划布局形式 4.住宅群体空间布置 5.经济技术指标
居住区的组织结构和布局
1.居住区的基本要素、规模和用地分类构成 基本要素: 自然因素:区位、地质、地形、水文、气象、植物等 人工因素:各类建筑和工程设施,包括住宅、公建、辅助建筑、 道路、绿化、工程管网等 精神要素:社会要素如社会制度、政策法规、地域文化、经济技 术、社区生活、物业管理等,人的因素如人口结构、人口素质、居民行为、 生理心理等
居住区的组织结构和布局
1.居住区的基本要素、规模和用地分类构成 根据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3月 居住区分级控制规模,根据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的配套关系,将居住区 划分为:

居住区环境设计专题

居住区环境设计专题
一、生理需求: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新鲜的空气、充足的阳光、良好的通风、没有噪声干扰、要求冬暖夏凉等是求得生存的保证,乃是生理上优先的需要
二、安全需要:包括个人私生活不受侵犯,避免人身和财产遭受伤害和损失等也是一种求生存的基本需求,自远古至今从来如此。
三、社交需求:人与人的接触、邻里关系、互助互爱等社会交往的需求是文明社会中必不可少的人类活动。离开社会交往城市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居民需求的社会调查是居住区规划设计的重要依据,我们不能仅仅在构图上追求形状变化,要切身的以一个居民的想法来进行规划,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居住”的以人为本的目的。 调查分析法.
居住区规划结构
影响居住区规划结构的主要因素: 居住区的规划结构主要取决于居住区的功能要求,而功能要求必须满足和符合居民的生活需要,因此居民在居住区内活动的规律和特点是影响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决定因素。
居住区用地
三个基本概念
居住区按居住户数或人口规模可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 1、城市居住区 一般称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被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2、居住小区 一般称小区,是被居住区级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7000~15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3、居住组团 一般称组团,指一般被小区道路分隔,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3000人)相对应,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通常所说的吸附作用是指固体的吸附作用。固体吸附作用的原因是因为固体内部的微粒与它周围的微粒之间的引力在各方向可相互抵消(如图9-2A粒子所示);可是表面层的微粒(如图9-2 B粒子所示)受各方向的引力并不相同,因此它能吸引住与它接触的气相或液相中的某些微粒。相同质量的同一物质,其表面积愈大,则吸引能力更强。所以粉碎得很细的固体由于总表面积很大,吸附能力也就增大。如木碳是多孔物质,由于总表面积很大,便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活性碳的总表面积更大,吸附能力更强。所以,在体系中分散质粒子大小的不同,把分散体系分为下列几类: (1)溶液分散质被分散成单个的分子或离子,其粒子直径在1×10-7cm以下。 (2)溶胶又称为胶体溶液,它的分散质是由许多分子聚集而成的颗粒,粒子直径在10-7——10-5之间。 (3)悬浊液分散质也是由许多分子聚集而成的颗粒,粒子直径在10-5——10-3cm之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