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规划设计——规划布局与空间环境
居住区规划设计规划布局与空间环境
成都龙泉驿国际名城
重庆汽车工业园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小区
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形式:围合式布的次局要空住间宅并沿共基同地围外绕围一周个遍主布导置空形间成,一构定成数后量
的空间无方向性,主入口按环境条件可设于任 一方位中央主导空间一般尺度较到,统帅次要 空间,也可以其形态的特异突出其主导地位。 围合式布局可有宽敞的绿地和舒展的空间,日 照,通风和视觉环境相对较好,但要注意控制 适当的建筑层数。
讲义街坊式的布局结构
成街的组合方式是住宅沿街组成带形空间成坊的布置方式是住 宅采用周边式的布置,配置少量的公共建筑
2)居住区-居住小区-住宅组团布局结构
居住小区是被居住区级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 规模(7000——15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 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 聚居地。住宅组团是指一般被小区内部道路分割,并与居住 人口规模(1000——3000人)相对应,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 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邻里单元。
► (4)构思新颖,体现地方特色。
► (5)注重景观和空间的完整性,市政公用站点等宜与住宅或公建结合安 排;供电、电讯、路灯等管线宜地下埋设;
► 居住区的空间与环境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
► (讲义规划布局与建筑应体现地方风格特色、突出个性,群体建筑与 空间层次应在协调中求变化,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 (2)合理设置公共服务设施,避免烟、气(味)、尘及噪声对居住区 的污染和干扰;
2、大气环境,指空气中有害气体以及有害物质的浓度和骚扰 性等
3、声环境,指噪声强度
4、视觉环境,指住宅相互间的实现干扰程度及居住区内对架 空线晒衣架室内空调机位置、阳台等的处理,居住区的建筑空 间质量以及整体色彩
居住区规划原理与设计方法
居住区规划原理与设计方法居住区规划是指对居住区的空间布局、功能分区、交通规划、景观设计等方面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旨在提供一个舒适、安全、便利的生活环境。
本文将介绍居住区规划的原理和设计方法。
一、居住区规划的原理1. 人性化原理人性化原理是居住区规划的核心原则之一。
建立一个符合人们需求和习惯的居住区,可以使居民生活更加舒适和便利。
在规划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不同人群的需求,如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等,合理设置公共设施和服务设施,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2. 社区性原理社区性原理是指将居住区划分为不同的社区,每个社区内部设有公共设施和服务设施,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组织。
社区之间通过道路、交通线路和绿地相连,方便居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社区性原理有助于建立和谐的社区关系,增加居民的互动和参与感。
3. 可持续性原理可持续性原理是指在居住区规划中考虑到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绿色建筑、节能减排等措施,降低环境对居民的影响,并提高居住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同时,居住区规划还应该考虑到社区的社会需求和经济状况,提供适应未来需求的发展空间。
二、居住区规划的设计方法1. 空间布局设计空间布局设计是指居住区各功能区域之间的相对位置和空间组织方式。
首先需要进行土地利用调查和人口普查,了解居民的人口密度和需求。
然后根据居民的需求和规划目标,合理划分不同的功能区域,如住宅区、商业区、公园区等。
在空间布局中考虑到交通路径和便利设施,以确保居民的出行和生活便利。
2. 功能分区设计功能分区设计是指根据不同功能的要求,将居住区划分为多个相互配套的功能区域。
例如,住宅区应该与商业区、教育区、医疗保健区等相连,方便居民的日常活动。
公共设施区应该设置在居住区的核心地带,以方便居民的使用。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绿地和公共空间的布置,以增加居住区的宜居性。
3. 交通规划设计交通规划设计是指为居住区设计合理的交通网络和道路系统。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45072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通知建标[1993]542号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7)250号文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J137-90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一九九四年二月一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一九九三年七月十一、总则1、为确保居民基本的居住生活环境,经济、合理、有效地使用土地和空间,提高居住区的规划设计质量,制定本规范。
2、本规范适用于城市居住区的规划设计。
3、居住区按居住户数或人口规模可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
各级标准控制规模,应符合以下图表中统一安排、灵活使用。
5、住区的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1)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2) 符合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3)综合考虑所在城市的性质、气候、民族、习俗和传统风貌等地方特点和规划用地周围的环境条件,充分利用规划用地内有保留价值的河湖水域、地形地物、植被、道路、建筑物与构筑物等,并将其纳入规划;4)适应居民的活动规律,综合考虑日照、采光、通风、防灾、配建设施及管理要求,创造方便、舒适、安全、优美的居住生活环境;5) 为老年人、残疾人的生活和社会活动提供条件;6) 为工业化生产、机械化施工和建筑群体、空间环境多样化创造条件;7) 为商品化经营、社会化管理及分期实施创造条件;8) 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三方面的综合效益。
6、居住区规划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与规范的规定。
二、术语、代号1、城市居住区一般称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被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居住区规划
居住区规划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居住区的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一个优秀的居住区规划不仅可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还能促进社区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深入探讨居住区规划的各个方面,为未来的城市发展提供指导。
二、选址与地理环境自然条件评估:在选址过程中,需对地形、地貌、水文、气候等自然条件进行评估,以确保居住区的安全性与舒适性。
交通便利性:选址时应考虑周边交通状况,确保居住区内外的交通流畅。
基础设施配套:考察当地的水、电、气、通讯等基础设施,确保其能满足未来居住区的需求。
环境保护:对可能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并采取预防措施,确保居住区的生态可持续发展。
历史文化保护:尊重并保护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使居住区规划与地域文化相融合。
三、规划布局与设计功能分区:合理划分住宅区、绿地、道路、服务设施等区域,使其既满足功能需求又互不干扰。
空间布局:依据地形、日照、风向等因素,进行建筑物的布局设计,确保居住环境舒适。
景观设计:利用绿化、水体等元素,创造宜人的居住景观,提高居住环境品质。
建筑设计:注重建筑风格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同时考虑节能、环保等现代设计理念。
公共空间:合理规划公共活动空间,满足居民的日常交流和休闲需求。
四、公共服务设施教育设施:根据居住区的人口规模,合理配置幼儿园、小学等教育资源。
医疗设施: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诊所,为居民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
商业设施:配备超市、便利店等零售商业和服务业,满足居民日常购物需求。
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图书馆、体育馆等文化体育设施,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市政公用设施:合理布置水、电、气、通讯等市政设施,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五、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采用节能建筑设计,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碳排放。
绿色建筑:推广绿色建筑理念,使用环保材料,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水资源利用:合理利用雨水收集和废水处理系统,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垃圾分类与处理:实施垃圾分类制度,提高垃圾处理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新版居住区规划设计导则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新版居住区规划设计导则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日照标准篇一居住区规划居住区规划1.任务:是为居民创造一个满足日常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舒适、方便、安宁和优美的环境。
在居住区内,除了布置住宅外,还须布置居民日常生活所需要的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绿地和活动场所、道路广场、市政工程设施等。
居住区规划必须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近期建设的要求,对居住区内各项建设作出综合的全面安排。
居住区规划还必须考虑一定时期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需要及习惯、物质技术条件以及气候、地形和现状基础等条件,同时应注意远近结合,留有发展余地。
居住区规划属于城市详细规划的范畴。
一、居住区的影响因素及其历史演变不同历史时期城市的居住区形态与居住环境显示出很大的差异性,表现为一个渐进的历史演变过程,从中可折射出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轨迹。
影响居住活动的主要因素有:生产力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自然条件、社会与家庭结构、文化与民俗等。
二、居住区的分级、规模与特点1.居住区是一个城市中住房集中,并设有一定数量及相应规模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公用设施的地区,是一个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为居民提供居住、游憩和日常生活服务的社区。
用地一般在50~100公顷。
特点:规模大、配套设施完备、环境优雅、居住功能与生活服务功能并重。
1个居住区可以划分为4~5个居住小区,也可直接划分为若干个居住组团。
2.居住小区指由城市道路或自然界线(河流等)划分的、具有一定规模并不为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地段,小区内设有整套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基层服务设施和公共绿地。
用地一般为15~35公顷。
特点:规模适中、配套设施齐备、环境标准适度、以居住职能为主以日常生活服务功能为辅。
3.居住组团指由若干栋住宅组合而成的,并不为小区主干路穿越的地块,内设为居民服务的最基本的管理服务设施和庭院,它是构成居住区或居住小区的基本单位。
用地一般为4~6公顷。
特点:规模小、配套设施少、以居住功能为主辅以少量基本生活服务职能。
浅谈住宅区规划布局与空间环境设计
2 0 o1 0 6N .
建筑与规划理论
1 5
浅 谈 住 宅 区 规 划 布 局 与 空 阃 环 境 设 计
粱永雄
( 广州市番禺远征卓胜 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 广东 广州 5 0 4 0) 1 1
摘 要: 文章提 出 “ 规划布局与空间环境设计“ 的概念 , 主要 阐述住 宅区规 划 中在处理平面布局和 空间环境 设计方面 的t 蒌性 以及在 景观设
古式建筑的 乡土风味。 1 . 2注重景 观和 空间的完整性 。 合理安排公共配套设施 公共服务设施是为满 足居 民生活基 本所需而配建 的 , 但若 设置不 当 , 将会给居 民带来不便 或不同程 度地影响居 民正常 的 居住与生活 。 现在 的住宅小 区临路 的通 常建成首 层为商业 用房 的商住 1 规划布局与空间环境设计 本来商业 网点对 小 区来说 是需要 的 , 由于售 出后 大多数 但 过去住宅区在规划与环境设计方面给 了我们许多教训 , 千 楼 , 没有作 统一要求 , 于是 , 本来是高 雅的商住 小区变成 小贩成群 人一面 、 南北 不分 、 平淡无味是许多 已建住宅 区的通病 ; 只讲平 小 但 面布局 , 不求 环境质量 和整体面貌 , 也是 相当一部分 已建住宅 的杂市 区 ; 区设公厕 是为 了服 务大众 。 建成后没有 做好管 理, 并且规划 时将公厕 刚好设在 上风位 , 成对住宅 区的不 良 造 区规划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这类住宅区已不能满足人们对 影 响。 生活品质的要求 。 公建 的布置一般应与住 宅独立开来 , 或在 临小区人 口处设 就如何创建特色住宅区和舒适环境 , 结合多年规划设 我们 综合楼 以解 决管理及 使用上的要求 ; 在小 区观景绝佳之处 或 计的经验和教训 , 提出如下 观点 。 设一小 区会所以求配套设施与环境共存 。 1 规划布局和建筑应体现地方特色 . 1 l _ 3注意公共活 动空 间的环境设计 建筑设计和群体布置多样化 , 居住 区规 划设 计中应考虑 是 不注重 户外空 间 , 特别是宅 间庭 院 的完 整性 。 目 居住 是 前 的重要内容 。要达到多样化 的目的 。 首先要重 视地方特色和建
浅论居住小区规划的环境设计
建 筑工程 l l I
浅论居住小 区规划 的环境设 计
焦 寒 冬
( 顺 城 乡规 划设计 研 究 院, 宁 大连 164 ) 旅 辽 10 1
摘 要: 随着我 国国民经济的 不断发展 , 住宅建设 逐步走向商品化的轨道, 人们 对居住 环境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而我 国的居住 小 区几乎都是千 篇一律的长条形住 宅和行列式的排列 , 地方特 色不明显, 没有独创性。只要设计者在规 划设计上不拘泥于教条 , 突破居住 区规划的 小区单一模式, 寻 求多元化发展 , 就不难营造舒适 、 安静和新颖优美的居住环境。
一
28 — 4
关 键 词 : 住 小 区; 划 ; 设 计 居 规 环境
பைடு நூலகம்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 , 人们越来越关心 列 , 使得期 问的绿化也流于单调 , 给居住小区外 花草树木相互区别 , 各具特色 , 使居民从室 内到 自己的生存环境 ,居住小 区作为我们赖 以生存 部空间环境的营造带来一定的难度 。在公共空 外部都能看到绿地 , 提高居住环境质量。 的生活空间 ,其环境设计也逐渐成 为人们关注 间的设计上淡化 了以人为本的设计宗 旨,忽略 32 I为充分利用空间, 把居住环境从室内延 的重点。怎样创造一个优美安静和舒适的居住 了人的精神及感情追求等较高标准的因素 , 将 伸 到室外 , 扩大居住空间, 便居民的活动, 方 创 环境 , 让人们从几十平方米的斗室中走出来 , 这 居住 空 间环 境 的设 计只 局 限 于 能用 、经 济 等 简 造一个整体的住宅组团是适合人们 日益增长的 是每个规划设计者应该认真探索的问题。 单的使用水准上。 生活需要的。整体住宅组团的规划布局就是对 1 居住 区环境设计原则 造成这种局面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政府部 空间的化零为整之典范。这种规划布置的特点 11 住区环境 设计应 以建筑为 主体 : .居 在 门介入住宅建设的技术领域 ,以行政 主导 的方 是对空间给予了充分的重视 , 现了以人为本 体 住宅室外环境设计 中, 所有室外构筑的设计都 式推行某一居住区模式 ,不利于城市规划 中百 的设计原则, 缩短了公共建筑与住宅 的距离, 方 应 围绕主体建筑来考虑。当它们的尺度、 比例 、 花齐放、 充分发挥设计人员 的创新能力 ; 但主要 便了居民; 居住空问得到了更充 分的利用, 土地 色彩、 质感、 形体、 风格等与主体建筑相协调 , 形 还 是 规 划设 计 者主 观上 没 有 活 跃 的思 想 和 创 新 可以重复利用 , 群体景观比较完整 ,给住户安 成有机的统一状态时 ,住宅的室外环境设计才 的精神 ,在规划设计中忽视了人们的更高标准 静 、 安全 、 方便之感 ; 住宅组团内外用绿化来联 能达到环境的整体和谐。 的生 活需求的设计原则 ,同时建筑设计与规划 系, 既有小范围的外部空间, 又有 区域性 的大范 1 . 2环境设计 以满足使用功能为本 :室外 脱节 , 建筑形式单一 , 对总体的环境效果相对来 围的公共空问。居 民围绕公共空间活动或是游 环境设计是一种“ 以人为本” 的设计, 因此 , 首先 说考虑 的比较少 , 对外部空问处理流于粗线 条。 憩 、 打牌下棋、 玩球 和谈 家论政 。 都有一个适合 考虑满足人在物质层面上对于实用 和舒适 程度 2 要促进居住小区规划 的多元化: . 2 在城市 的位置。此规划布局与我 国古代园林的设计手 的要求。所有附属于建筑的设施必须具备相应 多元化的发展背景下 , 居住社 区类型多样化 , 需 法相似, 是适合人们的心理和身 体需要的。 的的齐全的使用功能,环境 的布局要考虑人 的 求与发展 目 标多样化 , 住宅建设成为一种商品 总之 , 优美的居住区环境是 现代化城市景 方便与安全 。 与服务进入市场,显然以不变应万变 的居住 区 观建设的重要内容 , 也是城市文 明的标志。 在居 13艺术 设计是 室外 环境 设计 的重 要课 模式是需要迫切改正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平衡 住 区环境设计中 , . 应始终坚持“ 以人为本 的原 题 :现代住宅环境设计的 目的除了营造一个舒 居 住 小 区规 划 政策 的 同 时 ,充 分 考虑 居 住 小 区 则 ,健全适宜于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 生态 适与方便的居住环境之外 ,必须在环境 中体现 规 划 多 元化 的 可能 , 居 住 区 的个 性 化 发 展 。 居住区,同时给人提供一种 富有生机的 “ 促进 美的旋律与丰富的文化内涵 。 221 . 在人口密度较低的小 城市, . 邻里单元 美 ”这也是中国古人所追求 的“ , 天人合一 的境 1 . 4绿化是 优化室外空 间的重要因素 : 住 可能是恰当的形式; 界。 在人居环境的设计营造过程 中, 要采用不同 宅 环境 绿化是指在居住 区用地上栽植树 木、 花 222在经商气氛浓郁 的南方城市 , . . 街坊式 的美学手段和审美取向, 结合地域文化 、 本土文 化、 社区文化 , 形成 各具 特色、 风格迥异的居住 草 而形 成绿 地 。 住 区 绿地 的功 能 有两 种 : 种 可能是合理的选择; 居 一 是构建户外生活空间 ,满足各种休闲环境的需 223在历 史 文 化名 城 , 统 形 成 的空 间格 区环境 .. 传 以保 护 为基 础 的 、 参 考文 献 要。 另一种是创造 自然环境 , 通过景观小品等手 局 和机 理应 得 到 尊重 和延 续 , 段创造优美 的室外环境的设施 。 与周边建筑环境协调的小 型化改造方案显然是 [1 君 . 住 区规 划 中的 城 市设 计 观 【. 宅 1叶迎 居 J住 】 科技 .008 20 ,. 1 . 5景观小品是居住 区外环境 中不 可缺少 适 宜 的 ; 的点缀 : 在居住区室外环境 中, 绝不能忽视景观 22 .. 4在大城市的边缘地 带 , 集生活 、 工作 、 『1 华 . 类 居 住 健康 与健 康 的人 居 环 境 L. 2张文 人 玎 2 0 ,1 小品的设置 , 如雕塑 、 水景、 灯具 、 桌椅、 、 凳 阶梯 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 居住区会是今 住 宅科 技,0 1l . 扶手 、 花架等 , 它们既给居住生活带来 了便利 , 后 的 发展 方 向 。 f】 先 明. 居 住 区环境 景观 设 计 『1 宅科 技 , 3程 谈 J住 . 又给室外空间增添 了丰富的情趣。 o . 当然 ,没有哪种模式是可以固定应用到各 2 o1 1 . 境 设 计 中应 特 别 注 意 生 态 保 护 工 处的。 6环 类似其他艺术 , 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领 【J 4 白德. 居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 J M. 北京 : 中国 作: 生态保护的实施 , 一方面在遏止有毒有害物 域 , 勇于创新是百花齐放的前提 。 建 筑 工 业 出版 社. 质的使用 ,另一方面也体现在保 护自然资源的 3居住空间环境设计 我国古代建造出的闻名于世的园林 之所 以 工作 中, 环境设计中利用绿色植物来美化环境 , 而其本身就是一种 自然资源 ,居住区绿地种植 能在当今还受现代人取悦 观赏而久居不衰 , 其 正是扩展 了自然资源的范围。 巧妙之处就在于以 自然为背景 , 取之 自然 , 还之 2 居住区规划环境设计存在的问题 自然 , 形成一幅整体美的画卷而意味无穷 , 这种 在过去许多居住小区的规划 中, 只是停 留 技巧对我们今天的居住小 区的规划设计是有很 在解决多少人的居住问题 , 过分强调经济效益 。 好 的 启迪 的 。 住宅按 日照间距排列 , 道路按 出入 需要设置 , 绿 3 为丰富居 注 区空间的外部轮廓 , . 1 小 力求 化按人均指标分布 ,还没有从简单的需要走出 人与 自 然的和谐统一,不宜将单体住宅重复布 来。 大都只是满足于斗室之 中便可 , 而忽略 了居 置 , 应将高 、 低层不 同建筑 形式 的住 宅搭配 中、 住环境 的室外 交往空 问等环境效 益的综 合设 布置精心营造, 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 、 地物和地 计。 貌 ,各住宅组团之间由绿地、低层公共建筑隔 2 要突破居住 区规划的小 区单一模式 : 开 , . 1 使居住小 区成为建筑高低错落 、 绿地相连 、 在 当前我国城市规划的实践中,住宅小区规划 道路便捷的既统 一 又有变化的整体 。在规划I - { 1 的通病是千篇一律的长条形住宅和行列式 的排 密 切 结 合绿 化 布 置 ,住 宅组 团绿 地 根 据 配 置 的
《2024年城市居住区环境整体设计研究——规划·景观·建筑》范文
《城市居住区环境整体设计研究——规划·景观·建筑》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居住区环境整体设计已成为城市规划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优质的居住区环境不仅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也是城市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的体现。
本文旨在探讨城市居住区环境整体设计的规划、景观和建筑三个核心要素,以期为未来的城市居住区设计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规划——整体布局与功能分区1. 整体布局在居住区规划中,整体布局应遵循人性化、生态化、集约化的原则。
通过科学合理的空间布局,实现居住、休闲、交通、绿化等多功能的有机结合。
同时,要充分考虑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以及文化、经济等社会因素,打造宜居的居住环境。
2. 功能分区功能分区是居住区规划的重要环节。
应根据居住需求,合理划分住宅区、商业区、文化区、休闲区、交通区等。
各功能区之间应保持适当的距离和联系,以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同时保证居住区的安静与安全。
三、景观——绿化与公共空间设计1. 绿化设计绿化是居住区环境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种植乔木、灌木、草坪等,形成多层次的绿化空间,提高居住区的生态环境质量。
同时,绿化设计还应考虑景观的多样性,以及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
2. 公共空间设计公共空间是居民交流、休闲、娱乐的场所。
应合理设置广场、公园、步行街等公共空间,满足居民的多样化需求。
公共空间的设计应注重空间的开放性与私密性的平衡,以及与周围环境的融合。
四、建筑——住宅设计与立面风格1. 住宅设计住宅设计应遵循舒适性、实用性、安全性的原则。
在户型设计上,应充分考虑采光、通风、保温等要素,以及不同居民的需求。
在空间布局上,应实现动静分离、干湿分离,提高居住的舒适度。
2. 立面风格立面风格是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居住区的整体形象。
应根据地域文化、建筑风格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立面材料和色彩,形成统一的建筑风格,提升居住区的整体美感。
五、结语城市居住区环境整体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涉及规划、景观和建筑等多个方面。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1993年版)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建标[1993]542号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7)250号文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J137-90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一九九四年二月一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一九九三年七月十六日一、总则1、为确保居民基本的居住生活环境,经济、合理、有效地使用土地和空间,提高居住区的规划设计质量,制定本规范。
2、本规范适用于城市居住区的规划设计。
3、居住区按居住户数或人口规模可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
各级标准控制规模,应符合以下图表中的规定。
其规划组织结构可采用居住区小区组团、居住区组团、小区组团及独立式组团等多种类型。
4、居住区的配建设施,必须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
其配建设施的面积总指标,可根据规划组织结构类型统一安排、灵活使用。
5、住区的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1)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2)符合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3)综合考虑所在城市的性质、气候、民族、习俗和传统风貌等地方特点和规划用地周围的环境条件,充分利用规划用地内有保留价值的河湖水域、地形地物、植被、道路、建筑物与构筑物等,并将其纳入规划;4)适应居民的活动规律,综合考虑日照、采光、通风、防灾、配建设施及管理要求,创造方便、舒适、安全、优美的居住生活环境;5)为老年人、残疾人的生活和社会活动提供条件;6)为工业化生产、机械化施工和建筑群体、空间环境多样化创造条件;7)为商品化经营、社会化管理及分期实施创造条件;8)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三方面的综合效益。
6、居住区规划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与规范的规定。
二、术语、代号1、城市居住区一般称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被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版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2016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Code for urban Residential Areas Planning&Design (2016年版)1993-07-16发布 1994-02-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修订说明本次局部修订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请组织开展城市排水相关标准制修订工作的函》(建标标函2013 [46]号)的要求,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对《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12年版)进行修订而成。
本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增补符合低影响开发的建设要求,对地下空间使用、绿地与绿化设计、道路设计、竖向设计等内容进行了调整和补充;进一步完善道路规划和停车场库配置要求。
本规范中下划线表示修改的内容;用黑体字表示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1 总则【条文说明】1.0.5 本条是编制居住区规划设计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一、居住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必须根据城市总体规划要求,从全局出发考虑居住区具体的规划设计。
二、居住区规划设计应坚持《城市规划法》提出的“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
三、居住区规划设计是在一定的规划用地范围内进行,对其各种规划要素的考虑和确定,如日照标准、房屋间距、密度、建筑布局、道路、绿化和空间环境设计及其组成有机整体等,均与所在城市的特点、所处建筑气候分区、规划用地范围内的现状条件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在规划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利用和强化已有特点和条件,为整体提高居住区规划设计水平创造条件。
四、城市居民的一生中,约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是在居住区内度过,因而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必须研究居民的行为轨迹与活动要求,综合考虑居民对物质与文化、生理和心理的需求及确保居民安全的防灾、避灾措施等,以便为居民创造良好的居住生活环境。
居住区规划方案设计方案
居住区规划方案在城市化进程中,居住区的规划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是城市居民生活的基础。
一个完善的居住区规划方案能够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要,提升生活质量,改善居住环境,促进社会发展。
本文将从居住区规划的目标,规划原则,规划流程以及规划实施等方面来探讨居住区规划方案。
居住区规划的目标居住区规划的目标是创造一个宜居、安全、方便、美观的居住环境,使居民的生活能够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
具体包括以下几点:1.合理布局:居住区规划应该以人为本,科学、合理布局,方便居民生活。
同时充分考虑周边道路交通、商业设施、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的需求,地形地势、自然环境、气候条件等限制因素。
2.安全性:居住区应尽可能地提升安全保障,包括防火、防犯、防地震等方面的考虑。
规划方案建议为居住区配备消防设施,安装安保设备等。
3.生态环境:居住区规划应该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通过建设公园、绿化等公共环境,使居民能够接触到自然、舒适的环境。
4.社区感:居住区规划应该注重社区感,考虑到居民的需求以及与周边社区之间的联系,创造一个人与人之间交流和互动的空间,提高城市社区的稳定性和生活质量。
5.可持续性:居住区的规划应该是长期性的,切忌短视行为的影响,要注重环保、节能和可持续性发展等因素。
居住区规划的原则在实际的规划过程中,居住区的规划应该始终遵循以下的原则:1.具有前瞻性:规划方案应该具有前瞻性,考虑到未来城市人口增长和居住需求变化等因素。
2.以人为本:规划应该以居民的需求和生活方式为中心,从人的角度出发,打造一个人性化的居住环境。
3.多重目标:规划方案应该多方面考虑,既要兼顾居民的生活质量,又要兼顾城市的长期发展和环境保护。
4.可行性:规划方案应该具有可行性,并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环境和文化等方面因素的影响。
居住区规划的流程居住区规划的流程通常分为以下几步:1.踏勘考察:首先需要了解该区域的土地利用现状、居民的群体结构以及周围环境等信息。
2.确定规划目标:根据踏勘考察的结果,确定规划目标,制定规划目标和任务。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方案》GB50180_93[2016版]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36879 50180-93(2016 年版)目录1 总则2 术语、代号3 用地与建筑4 规划布局与空间环境5 住宅6 公共服务设施7 绿地8 道路9 竖向10 管线综合11 综合技术经济指标附录A 附图及附表附录B 本规范用词说明附加说明附录A 附图及附表1 总则1总则1.0.1 为确保居民基本的居住生活环境,经济、合理、有效地使用土地和空间,提高居住区的规划设计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城市居住区的规划设计。
1.0.3 居住区按居住户数或人口规模可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
各级标准控制规模,应符合表 1.0.3 的规定。
1.0.4a 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形式可采用居住区- 小区- 组团、居住区- 组团、小区-组团及独立式组团等多种类型。
1.0.5 居住区的配建设施,必须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
其配建设施的面积总指标,可根据规划布局形式统一安排、灵活使用。
1.0.6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1.0.5.1 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1.0.5.2 符合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1.0.5.3 符合所在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民族习俗和传统风貌,气候特点与环境条件;1.0.5.3a 符合低影响开发的建设要求,充分利用河湖水域,促进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1.0.5.4 适应居民的活动规律,综合考虑日照、采光、通风、防灾、配建设施及管理要求,创造安全、卫生、方便、舒适和优美的居住生活环境;1.0.5.5 为老年人、残疾人的生活和社会活动提供条件;1.0.5.6 为工业化生产、机械化施工和建筑群体、空间环境多样化创造条件;1.0.5.7 为商品化经营、社会化管理及分期实施创造条件;1.0.5.8 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三方面的综合效益。
1.0.7 居住区规划设计除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2002 年版)第31号目录目录 (2)1 总则 (3)2 术语、代号 (3)3 用地与建筑 (5)4规划布局与空间环境 (6)5 住宅 (7)6 公共服务设施 (9)7 绿地 (10)8道路 (12)9竖向 (14)10 管线综合 (14)11综合技术经济指标 (18)2 术语、代号 (31)3 用地与建筑 (32)4 规划布局与空间环境 (34)5 住宅 (35)6 公共服务设施 (38)7 绿地 (40)8 道路 (43)9 竖向 (48)10 管线综合 (49)11 综合技术经济指标 (50)1总则1.0.1为确保居民基本的居住生活环境,经济、合理、有效地使用土地和空间,提高居住区的规划设计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城市居住区的规划设计。
1.0.3居住区按居住户数或人口规模可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
各级标准控制规模,应符合表1.0.3的规定。
表1.0.3 居住区分级控制规模1.0. 3a 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形式可采用居住区-小区-组团、居住区-组团、小区-组团及独立式组团等多种类型。
1.0.4居住区的配建设施,必须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
其配建设施的面积总指标,可根据规划布局形式统一安排、灵活使用。
1.0.5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1.0.5.1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1.0.5.2符合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1.0.5.3综合考虑所在城市的性质、社会经济、气候、民族、习俗和传统风貌等地方特点和规划用地周围的环境条件,充分利用规划用地内有保留价值的河湖水域、地形地物、植被、道路、建筑物与构筑物等,并将其纳入规划;1.0.5.4适应居民的活动规律,综合考虑日照、采光、通风、防灾、配建设施及管理要求,创造安全、卫生、方便、舒适和优美的居住生活环境;1.0.5.5为老年人、残疾人的生活和社会活动提供条件;1.0.5.6为工业化生产、机械化施工和建筑群体、空间环境多样化创造条件;1.0.5.7为商品化经营、社会化管理及分期实施创造条件;1.0.5.8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三方面的综合效益。
居住区设计规范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一、总则1、为确保居民基本的居住生活环境,经济、合理、有效地使用土地和空间,提高居住区的规划设计质量,制定本规范。
2、本规范适用于城市居住区的规划设计。
3、居住区按居住户数或人口规模可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
各级标准控制规模,应符合以下图表中的规定。
其规划组织结构可采用居住区小区组团、居住区组团、小区组团及独立式组团等多种类型。
4、居住区的配建设施,必须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
其配建设施的面积总指标,可根据规划组织结构类型统一安排、灵活使用。
5、住区的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1)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2)符合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3)综合考虑所在城市的性质、气候、民族、习俗和传统风貌等地方特点和规划用地周围的环境条件,充分利用规划用地内有保留价值的河湖水域、地形地物、植被、道路、建筑物与构筑物等,并将其纳入规划;4)适应居民的活动规律,综合考虑日照、采光、通风、防灾、配建设施及管理要求,创造方便、舒适、安全、优美的居住生活环境;5)为老年人、残疾人的生活和社会活动提供条件;6)为工业化生产、机械化施工和建筑群体、空间环境多样化创造条件;7)为商品化经营、社会化管理及分期实施创造条件;8)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三方面的综合效益。
6、居住区规划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与规范的规定。
二、术语、代号1、城市居住区一般称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被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2、居住小区一般称小区,是被居住区级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7000~15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3、居住组团一般称组团,指一般被小区道路分隔,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3000人)相对应,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解读》解读-精品文档
术语、代号
(4)公共绿地 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适合于安排游憩活动设施的、供居民共享的集中绿地, 包括居住区公园、小游园和组团绿地及其它块状带状绿地等。 (5)道路红线 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 (6)建筑线 一般称建筑控制线,是建筑物基底位置的控制线。 (7)建筑密度 居住区用地内,各类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居住区用地的比率(%)。 (8)绿地率
1、使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城市居住区的规划设计。
2、Hale Waihona Puke 住区规模居住区分级控制规模
居住区 户数(户) 人口(人) 10000~16000 30000~50000 小区 3000~5000 10000~15000 组团 300~1000 1000~3000
注:1、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形式可采用居住区-小区-组团、居住区-组团、 小区-组团及独立式组团等多种类型。
2、居住小区
一般称小区,是指被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 (10000~15000人)相对应, 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 生 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3、居住组团
术语、代号
3、居住区用地(R) 住宅用地、公建用地、道路用地和公共绿地等四项用地的总称。
居住区 15~25
小区 55~65
组团 70~80
10~18
7.5~18 100 50~60
12~22
9~17 5~15 100
6~12
7~15 3~6 100
用地与建筑
2、人均居住区用地控制指标,应符合下表规定。
人均居住区用地控制指标 (m2/人)
注:本表各项指标按每户3.2人计算。
规划布局与空间环境
居住区的规划布局
一、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应综合考虑路网结构、公建与住宅布局、群体组合、绿地系统及空间环境等的内在联系, 构成一个完善的、相对独立的有机整体, 并应遵循下列原则:1. 方便居民生活, 有利组织管理;2. 组织与居住人口规模相相应的公共活动中心, 方便经营、使用和社会化服务;3. 合理组织人流、车流, 有利安全防卫;4. 布置合理, 空间丰富, 环境美, 体现地方特色。
居住区的空间与环境设计应遵守下列原则: 1). 合理布置公共服务设施, 避免烟、气、味、尘及噪声对居民的污染和干扰;2). 建筑应体现地方风格、突出个性, 群体建筑与空间层次应在协调中求变化;3). 精心设立建筑小品, 丰富与美化环境;4). 注重景观与空间的完整性, 市政公用站点、停车库等小建筑宜与住宅或公建结合安排;供电、电讯、路灯等管线宜地下埋设;5). 公共活动空间的环境设计, 应解决好建筑、道路、广场、院落、绿地和建筑小品之间及其与人活动之间的互相关系。
居住区住宅建筑和规划设计, 应综合考虑用地条件、选型、朝向、间距、绿地、层数与密度、布置方式、群体组合和空间环境等因素拟定。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涉及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市政公用、行政管理等设施。
公共服务设施项目指标应按有关规范规定拟定。
居住区内绿地应涉及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建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等。
绿地率新区建设不应低于30%;旧区改造不宜低于25%。
居住区道路可分为居住区道路、社区路、组团路和宅间小路四级, 其道路规划设计应符合有关规范规定。
二、建筑基地也可以称为建筑用地。
它是有关土地管理部门批准划定为建筑使用的土地。
建筑基地应给定四周范围尺寸或坐标。
基地应与道路红线相连接, 否则应设通路与道路红线相连接。
基地与道路红线相连接时, 一般以道路红线为建筑控制线。
如城市规划需要, 主管部门可在道路红线以外另订建筑控制线。
建筑基地地面宜高出城市道路的路面, 否则应有排除地面水的措施。
国标规范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条文说明
国标规范《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条文说明目录总则术语、代号用地与建筑规划布局与空间环境住宅公共服务设施绿地道路竖向管线综合综合技术经济指标第一章总则建国以来,我国未专门制订过居住区规划设计的统一的技术性规范。
50年代基本套用原苏联的有关模式,1964年原国家经委、1980年原国家建委,虽先后在颁布有关的城市规划的文件中,对居住区规划的部分定额指标作了规定,但由于这些技术法规不完善,且原有规定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使城市规划、设计、管理部门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应有的依据及必要的法制管理准则,致使相当一部分已建居住区出现配套设施不全,或布局不合理,或密度过高,居住生活环境质量下降等问题。
既不能满足居民居住生活需要,更难达到社会、经济、环境三个效益的统一。
同时,由于国家对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内容、有关词解和指标的计算口径无统一的标准和规定,认识比较混乱,既影响规划工作质量,又缺乏可比性。
编制本规范的目的,是在总结建国以来已建居住区规划与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吸取国外经验,在居住区规划范围的有限空间里,确保居民基本的居住条件与生活环境,经济、合理、有效地使用土地和空间;统一规划内容、统一词解涵义与计算口径等,以提高居住区规划设计的科学性、适用性、先进性与可比性。
体现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个方面的综合效益。
本规范的适用范围,是城市的居住区规划设计工作,并主要适用于新建区。
理由是,城市新建区的规划具有基本统一的规划前提条件,可按统一的口径与要求进行本规范的编制工作,可制定适用性强、覆盖面大的规划原则和基本要求,定性及定量的有关标准,可比、可行又易于掌握,而城市旧城区的居住街坊改造规划与新建区的居住区规划相比,就城市居民对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的要求而言是一致的,对道路及工程管线的敷设的基本要求也有许多共同点,但由于旧城区因所在城市性质、所负职能和复杂的现状条件各异,致使改造规划的前提条件悬殊,要制定全面的有关规定,难度很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道路为轴线布置建筑
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形式:向心式布局
将一定空间要素围绕占主导地位 的要素组合排列,表现出强烈的 向心性,易于形成中心。这种布 局形式山地用得较多,顺应自然 地形布置的环状路网造就了向心 的空间布局。如深圳东方花园 (如图3-8),地处深圳湾山地, 建筑依山就势筑台布置,形成向 心空间,具有良好的日照通风条 件和开阔的视野。
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 规划布局与空间环境
由居住区的组织构成可知,居住区是一个多元多层次结构的的物质和精 神生活的载体。居住区以居住功能为主兼容服务、工作、休憩等多种功 能,各功能间既相对独立自成系统,又相互联系成一个有机整体。
居住区作为城市用地的组成部分,从体制上来讲,居住区是城市管 辖区内一个行政区划;从空间上来讲,居住区是城市空间的一个层次或 结点。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体制会改变,空间布局也会不断 变化
(4)构思新颖,体现地方特色。
(5合 安排;供电、电讯、路灯等管线宜地下埋设;
居住区的空间与环境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
(1)规划布局与建筑应体现地方风格特色、突出个性,群体建筑与 空间层次应在协调中求变化,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2)合理设置公共服务设施,避免烟、气(味)、尘及噪声对居住 区的污染和干扰;
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应综合考虑路网结构、公建与住宅布局、群体组合 、绿地系统及空间环境等的内在联系,构成一个完善的、相对独立的有 机整体,并遵循下列原则:
(1)方便居民生活,有利组织管理;
(2)组织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的公共活动中心,方便经营、使用和 社会化服务;
(3)合理组织人流、车流和车辆的停放,有利安全防卫;
从城市空间的角度来讲,居住区是城市空间的重要层次与结 点,上通城市下达小区、组团直到住宅内外空间,各空间层 次有不同尺度与形态。居住区规划布局形式可以和上述行政 体制结构区划一致,也可不一致,相一致的情况较普遍,尤 其在我国有着严密组织的社会,居住区规划及有关法规与各 级行政区划的关联十分紧密。根据居住区规划布局的实态可 以概括以下主要形式:
团都雕琢成私密和半私密空间,其间 由绿地连接,不但保证了空间私密性 ,还使得商务、休闲娱乐、运动、住 宅相互各自独立,分区明确,缔造一 个多元共生的都市私密花园
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形式:轴线式布局
空间轴线或可见或不可见,可见 者常为线性的道路、绿带、水体等 构成,但不论轴线的虚实,都具有 强烈的聚集性和导向性。一定的空 间要素沿轴布置,或对称或均衡, 形成具有节奏的空间序列,起着支 配全局的作用。
优点;形成有效的社区边界,创造良好私密
的生活空间。社区规模小,易封闭,利于小孩 安全,老人可以随意走动,符合传统习惯
缺点;通风日照不如开敞式,楼房之间绿化 得不到充足日照通风 适用范围‘占地较小,追求品质的客群的产品
的次要空间并共同围绕一个主导空间,构成后 的空间无方向性,主入口按环境条件可设于任 一方位。中央主导空间一般尺度较到,统帅次 要空间,也可以其形态的特异突出其主导地位。 围合式布局可有宽敞的绿地和舒展的空间,日 照,通风和视觉环境相对较好,但要注意控制 适当的建筑层数。
广州锦城花园小区(如图3-10),由15 栋12层点式住宅拼接,并随地形自然围合,宅 旁绿地小空间和中央集中绿地组成一个整体, 将住宅底层架空,形成室内外绿化的渗透,使 穿堂风贯通调节小气候,为住户提供户内外的 活动和交往场所。停车场设于地下。深圳滨河 小区由四种点式住宅群沿周边按一定间距布置, 并用连廊将个幢住宅二层入口连接起来,廊底 层布置公共设施,廊面步行通达每个单元;连 廊设通通长的花池,形成中心庭院和二层连廊 的立体绿化系统,环境宜人。
优点;各居住分区围绕中心分布, 可用同样住宅组合方式形成统一 格局,也可以不同组织形态控制 各个部分,强化可识性 缺点;资源分配存在不均
适用范围;往往以水体、山脉为 构图中心,结合布置公共服务设 施,形成居住中心
成都龙泉驿国际名城
重庆汽车工业园配套小区
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形式:围合式布局 住宅沿基地外围周遍布置,形成一定数量
如北京五路居住区(如图3-1整地将基 地划分了四个居住小区片块,分别在个地 块内配以小区中心,四个小区又配置一个 共同的居住中心,形成“居住区—居住小 区”二级体制结构的片块式布局。
优点;各片块组团相对独立,施工及管 理
缺点;无主次空间之分,缺乏层次感 适用范围;居住区规划最常用的一种形式
住宅区居住地被相对开放的道路网分 为七 个相对独立的居住组团,每个组
(3)精心设置建筑小品,丰富与美化环境;
(4)便于寻访、识别和街道命名。
(5)公共活动空间的环境设计,应处理好建筑、道路、广场、院落、 绿地和建筑小品之间及其与人的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6)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范围内进行住宅设 计,起规划设计必须遵循保护规划的指导;居住区内的各级文物保护单 位和古树文物保护单位和古树名木必须依法予以保护;在文物保护单位 的建设控制地带内的新建建筑和构筑物,不得破坏文物保护单位的环境 风貌。
如上海三林苑小区(如图3-4), 以一步行水街为中心构成“水”轴 线布局形式。百米长形水池,配以 不锈钢群鱼雕塑、小天使喷泉、天 然巨石、植草砖、架空层、弧形长 廊,并以大片草坪(7500平方米) 衬托,具有鲜明的欧陆风格。
优点;居住区呈现层次递进、起 落有致的均衡性
缺点;轴线长度较长时,如果处 理不好易出现单调感 适用范围;可高低起落
片块式布局 轴线式布局 向心式布局 围合式布局
集约式布局
隐喻式布局
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形式:片块式布局
住宅建筑在尺度、形体、朝向等方面 具有较多相同的因素,并以日照间距为主 要依据建立起来的紧密联系所构成的群体, 它们不强调主次等级,成片成块,成组成 团地布置,形成片块式布局形式。一些居 住区常采取与体制结构的行政区划相一致 的布局形式,按体制规模划分地块,各地 块配以相应的公共设施,并遵循日照间距 布置建筑,因而自然地形成片块式布局形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