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规划设计——规划布局与空间环境

合集下载

居住区环境景观规划设计导则

居住区环境景观规划设计导则
形体──住区建筑的立面设计提倡简洁的线条和 现代风格,并反映出个性特点。
色彩──居住建筑宜以淡雅、明快为主。在景观单 调处,可通过建筑外墙面的色彩变化或适 宜的壁画来丰富外部环境。
室外管线及建材设施──住宅建筑外立面设计应考虑并 预留室外风机、管线等室外设施的位置,保持住区景观 的整体效果。应严格控制和引导居民入住后对建筑外立 面的“二次施工”。
底层架空式建筑──
底层架空式建筑适于我国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的南方 城市,北方城市需慎用。建筑物架空处理时,应对住区气候 环境条件(如湿度、通风等)进行可行性分析,尽可能地保 护原有基地上的良好植被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或利用架空 底层种植耐阴性植物。架空底层还应作为居民在户外气候条 件恶劣时的半公共活动空间,并配置适量的活动设施。 (如南宁新兴苑、深圳百仕达小区、昆明金康园、上海泰德 苑、台湾“乡城汉唐”等)
3.2.4 建筑屋顶:平顶、坡顶 根据地方气候、地理条件、周边环境及居民 喜好等选择合适的屋顶形式,在美化建筑第五立 面的同时丰富城市的天际轮廓线。 3.2.5 建筑造型及风格,与住区内外环境的联系 (沿街立面的处理) 建筑设计不拘一格,鼓励高水平的建筑设计, 鼓励尊重并改进住区景观环境及周边城市公共空 间整体性的建筑形态,建筑高度、体量和密度等 应满足该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有关控制要求。
地方性建筑形式──
建筑设计时,宜与外界的山、水环境等相结合, 通过建筑自身形体加以高低组合变化等,突出地方 特色,强化住区景观的可识别性,如下沉建筑、覆 土建筑、阶式建筑、山地建筑、临水建筑等。

居住区规划设计规划布局与空间环境

居住区规划设计规划布局与空间环境

► 从城市空间的角度来讲居住区是城市空间的重要层次与结 点,上通城市下达小区、组团直到住宅内外空间,各空间层 次有不同尺度与形态居住区规划布局形式可以和上述行政体 制结构区划一致,也可不一致,相一致的情况较普遍,尤其 在我国有着严密组织的社会,居住区规划及有关法规与各级 行政区划的关联十分紧密。根据居住区规划布局的实态可以 概括以下主要形式:
讲义街坊式的布局结构
成街的组合方式是住宅沿街组成带形空间成坊的布置方式是住 宅采用周边式的布置,配置少量的公共建筑
2)居住区-居住小区-住宅组团布局结构
居住小区是被居住区级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 规模(7000——15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 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 聚居地。住宅组团是指一般被小区内部道路分割,并与居住 人口规模(1000——3000人)相对应,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 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邻里单元。
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 规划布局与空间环境
► 由居住区的组织构成可知居住区是一个多元多层次结构的的物质和精神 生活的载体居住区以居住功能为主兼容服务、工作、休憩等多种功能, 各功能间既相对独立自成系统,又相互联系成一个有机整体。
► 居住区作为城市用地的组成部分,从体制上来讲,居住区是城市管 辖区内一个行政区划;从空间上来讲,居住区是城市空间的一个层次或 结点。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体制会改变,空间布局也会不断 变化

居住区空间规划现状、特点、发展趋势

居住区空间规划现状、特点、发展趋势

居住区空间规划现状、特点、发展趋势

1.⽬前房地产发展影响下的居住区空间规划现状及特点

居住区作为城市的⼀⼤组成部分,是⼈们在城市中的归宿,其规划设计成为房地产开发商⼗分重要重视的对象之⼀。随着⼈们追求⽅向的转变,居住区规划设计也开始从单⼀的满⾜⼈们室内居住⽣活的室内空间设计转向为对室内外空间环境的综合塑造。在这⼗年来,居住区空间规划成了各⼤地产在居住区规划建设中主要的研究对象。

⽬前,我国房地产市场已有多个地产,以其在居住区空间规划设计的独特理论和品牌屹⽴不倒,成为⾏业的领军⼈物,如万科地产、杭州绿城地产、⼴州星河湾地产、龙湖地产、恒⼤地产等。我国房地产影响下的居住区空间规划现状可体现在以下⼏个⽅⾯:

1.1.建筑布局划分的空间

现代住区中,以建筑布局划分的空间是居住区中空间规划的基本形式,主要分为⾏列式、周边式、混合式、点群式、和⾃由式五种基本形式。

⾏列式——是指单元住宅成联排式,按⼀定的朝向和合理间距成⾏布置的形式。这是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常⽤的空间布局形式,形成线性或者规则式⼏何空间,并可以通过单元的错落变化来丰富空间形态。

周边式——是指建筑沿道路周边或以建筑群围合成庭院的布置形式,常形成⼩区游园空间或者是组团空间,成规则式、⾃由式等多种形式。

混合式——是指采⽤以上两种基本形式的结合或变形的组合形式,集合⼏种空间的优点,达到空间层次的丰富变化。

点群式——是指点式建筑⾃成组团或围绕建筑组团中⼼的形式,这种布局⽐较⾃由,形成的空间形态也⽐较⾃然。

⾃由式——是指布局受地形地貌等⾃然条件影响,灵活布置的形式,空间尺度会根据地形的变化⽽不同,形成完全融于⾃然之中的空间形态。

2002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条文说明

2002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条文说明

国标规范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条文说明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0.1建国以来,我国未专门制订过居住区规划设计的统一的技术性规范。50年代基本套用原苏联的有关模式,1964年原国家经委、1980年原国家建委,虽先后在颁布有关的城市规划的文件中,对居住区规划的部分定额指标作了规定,但由于这些技术法规不完善,且原有规定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使城市规划、设计、管理部门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应有的依据及必要的法制管理准则,致使相当一部分已建居住区出现配套设施不全,或布局不合理,或密度过高,居住生活环境质量下降等问题。既不能满足居民居住生活需要,更难达到社会、经济、环境三个效益的统一。同时,由于国家对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内容、有关词解和指标的计算口径无统一的标准和规定,认识比较混乱,既影响规划工作质量,又缺乏可比性。

编制本规范的目的,是在总结建国以来已建居住区规划与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吸取国外经验,在居住区规划范围的有限空间里,确保居民基本的居住条件与生活环境,经济、合理、有效地使用土地和空间;统一规划内容、统一词解涵义与计算口径等,以提高居住区规划设计的科学性、适用性、先进性与可比性。体现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个方面的综合效益。

1.0.2本规范的适用范围,是城市的居住区规划设计工作,并主要适用于新建区。理由是,城市新建区的规划具有基本统一的规划前提条件,可按统一的口径与要求进行本规范的编制工作,可制定适用性强、覆盖面大的规划原则和基本要求,定性及定量的有关标准,可比、可行又易于掌握,而城市旧城区的居住街坊改造规划与新建区的居住区规划相比,就城市居民对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的要求而言是一致的,对道路及工程管线的敷设的基本要求也有许多共同点,但由于旧城区因所在城市性质、所负职能和复杂的现状条件各异,致使改造规划的前提条件悬殊,要制定全面的有关规定,难度很大。本规范限于人力和具体条件,仅在个别章节里制定了城市旧城区具有共性的若干规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1993年版)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1993年版)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建标[1993]542号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7)250号文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J137-90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一九九四年二月一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一九九三年七月十六日

一、总则

1、为确保居民基本的居住生活环境,经济、合理、有效地使用土地和空间,提高居住区的规划设计质量,制定本规范。

2、本规范适用于城市居住区的规划设计。

3、居住区按居住户数或人口规模可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各级标准控制规模,应符合以下图表中的规定。其规划组织结构可采用居住区小区组团、居住区组团、小区组团及独立式组团等多种类型。

4、居住区的配建设施,必须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其配建设施的面积总指标,可根据规划组织结构类型统一安排、灵活使用。

5、住区的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1)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

2)符合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

3)综合考虑所在城市的性质、气候、民族、习俗和传统风貌等地方特点和规划用地周围的环境条件,充分利用规划用地内有保留价值的河湖水域、地形地物、植被、道路、建筑物与构筑物等,并将其纳入规划;

4)适应居民的活动规律,综合考虑日照、采光、通风、防灾、配建设施及管理要求,创造方便、舒适、安全、优美的居住生活环境;

5)为老年人、残疾人的生活和社会活动提供条件;

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是指根据城市的发展需求和居民的居住需求,对居住区进行规划设计的一系列要求和标准。下面是一份1000字的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一、规划范围

1. 居住区规划设计应根据城市整体规划,确定规划范围,明确区域边界。

2. 根据城市土地利用状况和未来发展需求,合理确定居住区的面积和户数。

3. 参考周边设施和交通条件,确定居住区的位置和主要道路布局。

二、规划原则

1. 人性化原则:设计以人为本,满足不同人群的居住需求,注重居住环境的舒适性和便利性。

2. 综合性原则:综合考虑居住区的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形成合理的居住区布局和功能配套。

3. 可持续性原则: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合理利用资源,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三、居住区布局

1. 基础设施布局:合理布置供水、供电、供热、供气等基础设施,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2. 道路交通布局:设计合理的道路网络,方便居民出行,提高交通效率。同时,设置步行和非机动车道,鼓励居民步行和骑行。

3. 公共空间布局:合理布置公园、广场、游憩设施等公共空间,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增加居住的舒适性。

4. 社区设施布局:合理设置学校、医院、超市、银行等社区设施,方便居民生活和工作。

四、建筑设计

1. 统一风格:居住区建筑风格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保持一定的统一性,形成整体的城市形象。

2. 绿化设计:注重居住区的绿化,增加植被覆盖率,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设置宜人的休闲空间,提供户外活动场所。

3. 阳光照明设计:合理设计建筑立面、采光窗,保证每个住户都能享受到足够的自然光照。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2016年版)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2016年版)
2.0.12公共绿地(R04)
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适合于安排游憩活动设施的、供居民共享的集中绿地,应包括居住区公园、小游园和组团绿地及其它块状带状绿地等。
2.0.13配建设施
与人口规模或与住宅规模相对应配套建设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公共绿地的总称。
2.0.14其它用地(E)
规划范围内除居住区用地以外的各种用地,应包括非直接为本区居民配建的道路用地、其它单位用地、保留的自然村或不可建设用地等。
2.0.20住宅平均层数
住宅总建筑面积与住宅基底总面积的比值(层)。
2.0.21高层住宅(大于等于10层)比例
高层住宅总建筑面积与住宅总建筑面积的比率(%)。
2.0.22中高层住宅(7~9层)比例
中高层住宅总建筑面积与住宅总建筑面积的比率(%)。
2.0.23人口毛密度
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容纳的规划人口数量(人/hm2)。
2.0.4居住区用地(R)
住宅用地、公建用地、道路用地和公共绿地等四项用地的总称。
2.0.5住宅用地(R01)
住宅建筑基底占地及其四周合理间距内的用地(含宅间绿地和宅间小路等)的总称。
2.0.6公共服务设施用地(R02)
一般称公建用地,是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的、为居民服务和使用的各类设施的用地,应包括建筑基底占地及其所属场院、绿地和配建停车场等。
2.0.24人口净密度

最新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最新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最新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一、引言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是指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为居民提供良好生活环境和便利的公共设施,合理规划和设计城市居住区的布局、道路、绿化、建筑等方面的要求。本文旨在制定最新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以确保城市居住区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二、总则

1.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应符合国家、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2.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应注重人文关怀,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提供多样化的公共服务设施。

3.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应注重社区的功能性和可持续性,提供便利的交通、商业、医疗、教育等基础设施。

4.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合理规划和设计绿地、水体、景观等,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生活品质。

5.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应注重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保留和发展历史文化特色,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

三、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1. 人性化原则:注重人的需求和福祉,提供便利的交通、教育、医疗、商业等公共服务设施,创造宜居的环境。

2. 综合性原则:注重城市居住区内各项设施和功能的综合规划,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便利。

3. 可持续性原则: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推动城市居住区的可

持续发展。

4. 开放性原则:注重城市居住区与周边环境的联系,打破封闭性,提供良好的

城市交流和互动空间。

5. 安全性原则:注重城市居住区的安全性和防灾减灾能力,规划和设计合理的

应急通道和避难场所。

四、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内容要求

1. 布局规划要求:

a. 合理划分功能区域,包括住宅区、商业区、公共服务区、绿地区等,确保

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

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
间。实空间、虚空间和柔空间。
居住区景观设计
实空间:视线全遮挡不能透过的为实空间。 虚空间:视线完全不受阻挡的为虚空间。 柔空间:视线被半遮挡的为柔空间。 三者巧妙结合可形成居住区丰富多彩的景观空间。
居住区景观设计
居住区景观设计
五、光环境
光环境与居民的户外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影响着居民的身心健 康。为了促进居民的户外活动居住区景观空间应尽可能营造良好 的光环境。
居住区景观设计
(10)主要建构筑物的平立剖面图(常用比例l:100) 对于居住区中心广场或是主要景观节点的重要建构筑物应画 出平、立、剖面图包括材料和尺寸以表达其特色。
居住区景观设计
(11)水、电设计图 主要表达景观用水和景观照明的设计意图。包括雨水和 中水的利用,灯具的选择和景观照明方案的设计等。
色彩等。 (6)园林景观建筑小品设计图(如亭、廊、桥、门、墙、树池、 标志、座椅等,常用比例l:l0、1:20、1:50、1:100)
包括平面图、立面图和剖面图重点表示建筑及小品的形状尺寸 、高度、构造示意及材料等;同时标出建筑及小品的照明位置。
居住区景观设计
(7)景观配套设施初步选型表 根据甲方需要,可初步列表表示包括座椅、垃圾桶、盛花器
居住区景观设计
(3)总平面图(常用比例1:500~1:1000) 包括居住区范围内的整体景观的布局及与周边环境关系 的示意,如植物配置,场地内道路系统,地上停车场位 置,各景观组成元素的位置名称(如水景、铺装、景观建 筑小品及种植范围等)主要地形设计标高或等高线的表达 等。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课件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课件

景观建筑设计的要素
包括地形、水体、植物、小品等要素 ,合理配置景观要素,创造优美的居 住环境。
建筑风格与文化
建筑风格与文化的关联
建筑风格是文化的重要体现,反映了一个地区的文化特色和发展 历程。
不同地区的建筑风格
世界各地有着不同的建筑风格,如欧洲的古典主义、中国的传统建 筑等。
建筑风格的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风格也在不断演变和创新,未来的建筑风格 将更加注重环保、节能和可持续发展。
规划原则与要求
规划原则
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 因地制宜。
规划要求
合理布局住宅建筑、公共设施、道路 交通、绿化景观等,确保居住区的功 能完善、空间布局合理、环境优美。
规划流程与内容
规划流程
前期调研与分析、方案构思与设计、深化设计、施工图设计 。
规划内容
住宅建筑设计、公共设施规划、道路交通组织、绿化景观设 计等。
05 居住区规划设计实践案例
案例一:某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
总结词
以人为本,注重功能与美观的统一
详细描述
该案例强调居住区的整体规划与城市发展相协调,注重居民的生活需求和舒适度 ,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和绿化设计,创造宜居、宜游、宜业的城市居住环境。
案例二:某别墅区规划设计
总结词
追求自然与人文的融合
详细描述
住宅组团布局

居住区的规划布局

居住区的规划布局

一、居住区的规划布局

应综合考虑路网结构、公建与住宅布局、群体组合、绿地系统及空间环境等的内在联系,构成一个完善的、相对独立的有机整体,并应遵循下列原则:

1.方便居民生活,有利组织管理;

2.组织与居住人口规模相相应的公共活动中心,方便经营、使用和社会化服务;

3.合理组织人流、车流,有利安全防卫;

4.布置合理,空间丰富,环境美,体现地方特色。居住区的空间与环境设计应遵守下列原则:

1).合理布置公共服务设施,避免烟、气、味、尘及噪声对居民的污染和干扰;

2).建筑应体现地方风格、突出个性,群体建筑与空间层次应在协调中求变化;

3).精心设立建筑小品,丰富与美化环境;

4).注重景观与空间的完整性,市政公用站点、停车库等小建筑宜与住宅或公建结合安排;供电、电讯、路灯等管线宜地下埋设;

5).公共活动空间的环境设计,应解决好建筑、道路、广场、院落、绿地和建筑小品之间及其与人活动之间的互相关系。

居住区住宅建筑和规划设计,应综合考虑用地条件、选型、朝向、间距、绿地、层数与密度、布置方式、群体组合和空间环境等因素拟定。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涉及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市政公用、行政管理等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项目指标应按有关规范规定拟定。

居住区内绿地应涉及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建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等。绿地率新区建设不应低于30%;旧区改造不宜低于25%。

居住区道路可分为居住区道路、社区路、组团路和宅间小路四级,其道路规划设计应符合有关规范规定。

二、建筑基地

也可以称为建筑用地。它是有关土地管理部门批准划定为建筑使用的土地。建筑基地应给定四周范围尺寸或坐标。基地应与道路红线相连接,否则应设通路与道路红线相连接。

居住区规划要点范文

居住区规划要点范文

居住区规划要点范文

1.功能划分:居住区规划首先需要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划分,包括住

宅区、商业区、文化教育区、休闲娱乐区、公共服务区等,合理布局各项

功能区域,以满足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需要。

2.交通规划:居住区的交通规划是关键的一环,应该合理布局道路、

步行道、自行车道、公交车站等交通设施,确保居民出行方便快捷。此外,应该注重绿化和景观的规划,提供舒适的步行环境和休闲场所。

3.住宅规划:住宅是居住区的核心,应该根据不同人口结构和需求,

规划多样化的住宅类型和户型,如高层公寓、别墅、联排别墅等,以满足

不同家庭的需求。此外,还需要考虑居住区的容积率、绿化率、建筑密度

等指标,确保居住环境舒适美观。

4.公共设施规划:居住区应该规划配备各种公共设施,如学校、医院、超市、社区中心等,以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此外,还需要规划公园、运动场、健身设施等休闲设施,提供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

5.社区规划:居住区规划要注重社区的规划,强调社区化的管理,建

立完善的社区服务机制,提供便捷的社区服务,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社区规划应该考虑到社区安全、环境卫生、公共秩序等方面的问题。

6.环境保护:居住区规划要注重环境保护,应该规划合理的绿化带和

生态景观,提高居住区的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同时,要合理规划垃圾处

理设施、污水处理设施等,确保居住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得到有效实施。

7.灾害防范:居住区规划要考虑到自然灾害的风险,并进行相应的防

范措施,如防洪措施、防地震建筑设计、防火设施等,确保居住区的安全

性和可持续发展。

8.社会管理:居住区规划要注重社会管理,建立健全居民自治组织,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同时,要规划便捷的公共安全设施,如监控系统、报警设备等,保障居民的安全。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方案》GB50180_93[2016版]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方案》GB50180_93[2016版]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36879 50180-93(2016 年版)

目录

1 总则

2 术语、代号

3 用地与建筑

4 规划布局与空间环境

5 住宅

6 公共服务设施

7 绿地

8 道路

9 竖向

10 管线综合

11 综合技术经济指标

附录A 附图及附表附

录B 本规范用词说明

附加说明

附录A 附图及附表

1 总则

1总则

1.0.1 为确保居民基本的居住生活环境,经济、合理、有效地使用土地和空间,提

高居住区的规划设计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城市居住区的规划设计。

1.0.3 居住区按居住户数或人口规模可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各级标准控制

规模,应符合表 1.0.3 的规定。

1.0.4a 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形式可采用居住区- 小区- 组团、居住区- 组团、小区-

组团及独立式组团等多种类型。

1.0.5 居住区的配建设施,必须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其配建设施的面积总指标,

可根据规划布局形式统一安排、灵活使用。

1.0.6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1.0.5.1 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

1.0.5.2 符合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

1.0.5.3 符合所在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民族习俗和传统风貌,气候特点与环境条

件;

1.0.5.3a 符合低影响开发的建设要求,充分利用河湖水域,促进雨水的自然积存、

自然渗透、自然净化;

1.0.5.4 适应居民的活动规律,综合考虑日照、采光、通风、防灾、配建设施

及管理要求,创造安全、卫生、方便、舒适和优美的居住生活环境;

1.0.5.5 为老年人、残疾人的生活和社会活动提供条件;

2021年《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版

2021年《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版

2021年《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版

城市居住区的规划设计。

2.0.2小区

居住区的一级划分,一般为几十至几百户,由若干个楼栋或住宅组成,配备必要的公共服务设施。

2.0.3组团

居住区的二级划分,由若干个小区或楼栋组成,配备更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

2.0.4居住户数

指某一居住区内的住户数量。

2.0.5人口规模

指某一居住区内的常住人口数量。

2.0.6绿地率

指居住区内绿地面积与总用地面积的比值。

2.0.7建筑密度

指居住区内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值。

2.0.8容积率

指居住区内建筑总体积与用地面积的比值。

2.0.9建筑高度限制

指居住区内建筑物的最高高度限制。

2.0.10公共服务设施配建比例

指居住区内公共服务设施面积与居住户数或人口规模的比值。

2.0.11居住区规划设计代号

指居住区规划设计的代号或编号。

用地与建筑

3用地与建筑

3.0.1居住区的用地性质应为住宅用地,建筑物应为住宅建筑。

其中可配建有公共服务设施和商业、办公等建筑。

3.0.2居住区的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建筑高度限制等指标。

应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形式,综合考虑居住户数或人口规模、居住区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环境质量、公共服务设施配建比例等因素确定。

3.0.3居住区内的建筑物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并应按照安全、经济、美观、舒适的原则设计和建造。

3.0.4居住区内的建筑物应充分考虑防火、防盗、防震、

防水、防潮等安全防护措施。

3.0.5居住区内的建筑物应符合节能、环保、绿色建筑的

要求,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解读》解读-精品文档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解读》解读-精品文档

2、居住小区
一般称小区,是指被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 (10000~15000人)相对应, 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 生 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3、居住组团
术语、代号
3、居住区用地(R) 住宅用地、公建用地、道路用地和公共绿地等四项用地的总称。
居住区 15~25
小区 55~65
组团 70~80
10~18
7.5~18 100 50~60
12~22
9~17 5~15 100
6~12
7~15 3~6 100
用地与建筑
2、人均居住区用地控制指标,应符合下表规定。
人均居住区用地控制指标 (m2/人)
注:本表各项指标按每户3.2人计算。
规划布局与空间环境
术语、代号
(8)绿地率 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的总和占居住区用地的比率(%)
绿地应包括: 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 (即道路红线内的绿地),其中包括满足当地植树绿化覆土要求、方便居 民出入的地下或半地下建筑的屋顶绿地,不应包括屋顶、晒台的人工绿 地。
用地与建筑
1、居住区用地平衡表相关规定
1、 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应综合考虑周边环境、路网结构、公 建 与住宅布局、群体组合、绿地系统及空间环境等的内在联系, 构成一个完善的、相对独立的有机整体,并应遵循下列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点;形成有效的社区边界,创造良好私密
的生活空间。社区规模小,易封闭,利于小孩 安全,老人可以随意走动,符合传统习惯
缺点;通风日照不如开敞式,楼房之间绿化 得不到充足日照通风 适用范围‘占地较小,追求品质的客群的产品
的次要空间并共同围绕一个主导空间,构成后 的空间无方向性,主入口按环境条件可设于任 一方位。中央主导空间一般尺度较到,统帅次 要空间,也可以其形态的特异突出其主导地位。 围合式布局可有宽敞的绿地和舒展的空间,日 照,通风和视觉环境相对较好,但要注意控制 适当的建筑层数。
广州锦城花园小区(如图3-10),由15 栋12层点式住宅拼接,并随地形自然围合,宅 旁绿地小空间和中央集中绿地组成一个整体, 将住宅底层架空,形成室内外绿化的渗透,使 穿堂风贯通调节小气候,为住户提供户内外的 活动和交往场所。停车场设于地下。深圳滨河 小区由四种点式住宅群沿周边按一定间距布置, 并用连廊将个幢住宅二层入口连接起来,廊底 层布置公共设施,廊面步行通达每个单元;连 廊设通通长的花池,形成中心庭院和二层连廊 的立体绿化系统,环境宜人。
如北京五路居住区(如图3-1整地将基 地划分了四个居住小区片块,分别在个地 块内配以小区中心,四个小区又配置一个 共同的居住中心,形成“居住区—居住小 区”二级体制结构的片块式布局。
优点;各片块组团相对独立,施工及管 理
缺点;无主次空间之分,缺乏层次感 适用范围;居住区规划最常用的一种形式
住宅区居住地被相对开放的道路网分 为七 个相对独立的居住组团,每个组
(3)精心设置建筑小品,丰富与美化环境;
(4)便于寻访、识别和街道命名。
(5)公共活动空间的环境设计,应处理好建筑、道路、广场、院落、 绿地和建筑小品之间及其与人的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6)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范围内进行住宅设 计,起规划设计必须遵循保护规划的指导;居住区内的各级文物保护单 位和古树文物保护单位和古树名木必须依法予以保护;在文物保护单位 的建设控制地带内的新建建筑和构筑物,不得破坏文物保护单位的环境 风貌。
片块式布局 轴线式布局 向心式布局 围合式布局
集约式布局
隐喻式布局
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形式:片块式布局
住宅建筑在尺度、形体、朝向等方面 具有较多相同的因素,并以日照间距为主 要依据建立起来的紧密联系所构成的群体, 它们不强调主次等级,成片成块,成组成 团地布置,形成片块式布局形式。一些居 住区常采取与体制结构的行政区划相一致 的布局形式,按体制规模划分地块,各地 块配以相应的公共设施,并遵循日照间距 布置建筑,因而自然地形成片块式布局形 式。
团都雕琢成私密和半私密空间,其间 由绿地连接,不但保证了空间私密性 ,还使得商务、休闲娱乐、运动、住 宅相互各自独立,分区明确,缔造一 个多元共生的都市私密花园
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形式:轴线式布局
空间轴线或可见或不可见,可见 者常为线性的道路、绿带、水体等 构成,但不论轴线的虚实,都具有 强烈的聚集性和导向性。一定的空 间要素沿轴布置,或对称或均衡, 形成具有节奏的空间序列,起着支 配全局的作用。
以道路为轴线布置建筑
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形式:向心式布局
将一定空间要素围绕占主导地位 的要素组合排列,表现出强烈的 向心性,易于形成中心。这种布 局形式山地用得较多,顺应自然 地形布置的环状路网造就了向心 的空间布局。如深圳东方花园 (如图3-8),地处深圳湾山地, 建筑依山就势筑台布置,形成向 心空间,具有良好的日照通风条 件和开阔的视野。
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应综合考虑路网结构、公建与住宅布局、群体组合 、绿地系统及空间环境等的内在联系,构成一个完善的、相对独立的有 机整体,并遵循下列原则:
(1)方便居民生活,有利组织管理;
(2)组织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的公共活动中心,方便经营、使用和 社会化服务;
(3)合理组织人流、车流和车辆的停放,有利安全防卫;
(4)构思新颖,体现地方特色。
(5)注重景观和空间的完整性,市政公用站点等宜与住宅或公建结合 安排;供电、电讯、路灯等管线宜地下埋设;
居住区的空间与环境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
(1)规划布局与建筑应体现地方风格特色、突出个性,群体建筑与 空间层次应在协调中求变化,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2)合理设置公共服务设施,避免烟、气(味)、尘及噪声对居住 区的污染和干扰;
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 规划布局与空间环境
由居住区的组织构成可知,居住区是一个多元多层次结构的的物质和精 神生活的载体。居住区以居住功能为主兼容服务、工作、休憩等多种功 能,各功能间既相对独立自成系统,又相互联系成一个有机整体。
居住区作为城市用地的组成部分,从体制上来讲,居住区是城市管 辖区内一个行政区划;从空间上来讲,居住区是城市空间的一个层次或 结点。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体制会改变,空间布局也会不断 变化
从城市空间的角度来讲,居住区是城市空间的重要层次与结 点,上通城市下达小区、组团直到住宅内外空间,各空间层 次有不同尺度与形态。居住区规划布局形式可以和上述行政 体制结构区划一致,也可不一致,相一致的情况较普遍,尤 其在我国有着严密组织的社会,居住区规划及有关法规与各 级行政区划的关联十分紧密。根据居住区规划布局的实态可 以概括以下主要形式:
如上海三林苑小区(如图3-4), 以一步行水街为中心构成“水”轴 线布局形式。百米长形水池,配以 不锈钢群鱼雕塑、小天使喷泉、天 然巨石、植草砖、架空层、弧形长 廊,并以大片草坪(7500平方米) 衬托,具有鲜明的欧陆风格。
优点;居住区呈现层次递进、起 落有致的均衡性
缺点;轴线长度较长时,如果处 理不好易出现单调感 适用范围;可高低起落
优点;各居住分区围绕中心分布, 可用同样住宅组合方式形成统一 格局,也可以不同组织形态控制 各个部分,强化可识性 缺点;资源分配存在不均
适用范围;往往以水体、山脉为 构图中心,结合布置公共服务设 施,形成居住中心
成都龙泉驿国际名城
重庆汽车工业园配套小区
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形式:围合式布局 住宅沿基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围周遍布置,形成一定数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