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论文影响农业总产值的因素分析

合集下载

计量经济学模型—中国年度农业总产值的影响因素

计量经济学模型—中国年度农业总产值的影响因素

计量经济学模型—中国年度农业总产值的影响因素一、背景介绍我国是13多亿人口的大国。

如果我国的农作物歉收了,任何国家都没有能力帮助我国解决人民的吃穿问题。

农业稳定发展对我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温家宝总理讲:“家中有粮,心中不慌”。

只有提高作物生产技术,大力发展农业,确保粮、棉、油、肉、蛋、奶等农产品的充足供应,才能避免世界粮荒的不利影响,确保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使我国尽快成为世界一流的经济强国。

二、变量的选取、来源及解释模型分析主要从农业机械总动力,农药使用量,化肥使用量,农作物播种三、模型分析各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间关系如下:由上图可知4个解释变量基本呈线性异方差不存在1.预估出模型y=b1x2+b2x3+b3x4+b4x5+c 用eviews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结果从上回归结果可以看出,R方值很大,F检验通过拟合优度很高。

但有重要变量的p值均过高,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2.接下来进行自相关性检验自相关性检验发现x2 x3 x4之间有很高的相关度。

说明存在共线性问题。

3.逐步回归法分析选取最高的x2作为第一个解释变量接下来选取第二个解释变量选取X5作为第二解释变量在加入第三个变量后,无论x4,x3 p值均高于0.05故舍弃第三解释变量。

以上是x2,x5 作为解释变量的残差图。

所以最终确定的模型为+.0-=x547989xy55.120335667116.02四、结果分析根据最终的模型分析整个中国农业产值的影响因素在于: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农作物播种面积的增加反之化肥农药的在单位面积农田上的使用已经很充分,再增加供应。

也很难达到增产。

计量经济学课程设计农业产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计量经济学课程设计农业产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农业产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摘要: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对影响我国农业产出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从而在此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农业发展的政策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农业产值化肥施用量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实证分析一、问题的提出今年十月底召开的中共十七大也明确表示我国将走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农业道路。

那么无疑增加农业产出,提高农民收入将越来越引起我国国家领导的重视。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的收入问题。

农业的产出增长与否、增长的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农民的收入问题。

同时,这也是我国解决“三农”①问题所必须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旦农业产出得到大幅度的提高,那么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极大地促进了农民问题、农业问题的解决。

这对我国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程而言无疑意义深远。

于是分析农业产出的影响因素就显得意义非凡。

考虑到农业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且农业是支撑整个国家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障。

针对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的事实而言更是如此,因此研究农业产出的影响因素,利用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也显得很有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找出了大家认为对农业产出有较大影响的数据,将其纳入计量经济模型中,然后通过OLS回归分析方法剔除一些不显著的变量,进而在此基础上对回归结果进行细致的解析。

也希望通过此实证分析可以为农业发展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有关农业产出之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1、《农业收入影响因素的计量经济分析》刘进宝、张延军(2004)------农业劳动者人均农业收入和农业生产物质投入、国内人口总量、以及所在地区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正相关性。

------农业技术进步引起农业收入下降。

农业劳动力转移困难使得农业劳动者劳均收入进一步下降。

2、《影响我国农业产出绩效主要因素的实证分析》方明(2005)-------农业的生产要素主要有三个:土地、劳动和资本。

------农业劳动力增长与农业总产值增长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211010684_我国农业总产值影响因素分析

211010684_我国农业总产值影响因素分析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二○二三年第二期收稿日期:2022-11-08基金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L22AJY016)作者简介:刘春芝,女,辽宁沈阳人,沈阳师范大学教授,经济学博士,主要从事产业经济与企业管理研究;邵馨漾,女,辽宁丹东人,沈阳师范大学西方经济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区域经济与东北振兴研究。

我国农业总产值影响因素分析刘春芝,邵馨漾(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辽宁沈阳110034)摘要: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基础地位,支撑着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和协调发展,促进我国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当前政府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有必要以农业机械总动力、耕地灌溉面积、农业化肥施用量、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第一产业就业人员等指标为考量因素,建立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经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影响我国未来农业总产值的重要因素是农业化肥施用量和农作物总播种面积。

大力推进农业绿色转型,确保农业化肥科学施用;扩大农作物播种面积,推广智慧农机应用。

关键词:农业总产值;农业化肥;农作物播种面积;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图分类号:F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450(2023)02-0040-07我国是一个耕地面积辽阔、土壤肥沃、农村人口众多、农作物种类繁多的国家,自古以来被誉为农业大国。

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基础性地位,支撑着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和协调发展。

作为三大产业的基础产业,农业具有其他行业无可比拟的重要性,农业的发展程度与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的长治久安息息相关。

因此,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1]。

在未来的几年中,如何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当前政府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问题描述任何生产过程都是生产要素不断配合实现最终产出的过程。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影响我国农业总产值因素的实证分析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影响我国农业总产值因素的实证分析

班级 姓名 学号一模型的设定我们将“农村居民消费水平”设为被解释变量,“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农村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农村居民人均储蓄存款年末余额”设为解释变量,设立了以下经济学模型:i X X X X C Y μββββ+++++=44332211Y=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元)1X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元) 2X =农村商品零售价格指数3X =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 4X =农村居民人均储蓄存款年末余额(元)数据如下:obs Y X1 X2 X3 X4 1978 137.0000 114.0600 100.0000 9.560000 9.940000 1979 153.0000 136.1100 101.1000 11.32000 15.47000 1980 164.0000 175.7700 104.8000 17.56000 18.85000 1981 187.0000 204.4100 106.3000 22.58000 32.18000 1982 198.0000 238.7000 108.1000 36.91000 57.53000 1983 221.0000 298.0700 109.3000 30.55000 78.75000 1984 261.0000 345.0000 113.2000 33.82000 86.23000 1985 319.0000 385.2300 119.4000 43.51000 106.0200 1986 356.0000 407.6100 125.1000 49.25000 177.8100 1987 423.0000 444.4000 135.4000 59.04000 231.0600 1988 557.0000 546.6200 159.1000 87.48000 274.3200 1989 583.0000 589.4000 192.2000 81.92000 306.4200 1990 609.0000 621.6700 192.2000 58.30000 357.3500 1991 675.0000 657.3800 194.7000 101.7900 481.6300 1992 729.0000 682.4800 201.1000 117.8500 560.4100 1993 831.0000 803.8000 220.2000 179.8900 687.2400 1994 1001.000 1107.250 263.8000 247.3200 887.9200 1995 1281.000 1668.730 307.6000 350.9200 1055.720 19961522.0002054.950327.0000469.9700648.33001997 1641.000 2286.010 333.9000 589.3400 803.0600 1998 1642.000 2405.320 324.9000 609.7200 962.4300 1999 1803.000 2441.500 317.4000 613.6100 1231.410 2000 1848.000 2478.860 313.9000 635.4400 1499.620 2001 1912.000 2603.600 314.5000 659.3700 1770.520 2002 1987.000 2685.160 313.2000 673.0000 2135.140 2003 2042.000 2853.290 314.5000 705.1800 2806.230 2004 2167.000 3171.060 327.1000 776.7800 3524.830 20052449.0003481.640331.0000831.93003960.430资料来源:《河北经济年鉴2006》,《河北农村统计年鉴》二参数估计模型为i X X X X C Y μββββ+++++=44332211Y=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元)1X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元) 2X =农村商品零售价格指数3X =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4X =农村居民人均储蓄存款前期年末余额(元) 用Eviews 估计结果为:Dependent Variable: Y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12/18/08 Time: 13:21 Sample: 1978 2005 Included observations: 28C -119.2490 42.29552 -2.819424 0.0097 X1 0.312012 0.166321 1.875962 0.0734 X2 2.398765 0.402314 5.962415 0.0000 X3 0.371205 0.502295 0.739019 0.4674 X40.0915880.0291243.1447900.0045 R-squared0.995968 Mean dependent var 989.2143 Adjusted R-squared 0.995267 S.D. dependent var 756.4193 S.E. of regression 52.04132 Akaike info criterion 10.90239 Sum squared resid 62290.88 Schwarz criterion 11.14028 Log likelihood -147.6334 F-statistic 1420.292 Durbin-Watson stat1.158600 Prob(F-statistic)0.000000Y=119.249+0.3120121X +2.3987652X +0.3712053X +0.0915884XT: (-2.819424) (1.875962) (5.962415) (0.739019) (3.144790)20.995968R = 20.995267R = F=1420.292三 检验及修正1.经济意义检验从上表中可以看出,2X 符号为正,但由经验得知,“农村居民消费指数”与“农村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关系紧密,故不应剔除.而6X 虽然在理论上说不通,但却符合中国现实的国情,应保留,其意义将在第四部分加以阐述。

计量经济学课题论文---农业商品产值影响因素分析

计量经济学课题论文---农业商品产值影响因素分析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题目农业商品产值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学院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目录一、引言 (1)二、理论分析与研究思路 (2)(一)理论分析 (2)(二)概念界定 (2)(三)研究思路 (4)1、计量分析的假设条件 (4)2、基本思路 (4)三、计量经济模型与估计 (5)(一)模型设定 (5)(二)数据处理 (5)1、数据收集 (5)2、数据分析 (9)四、模型的检验与修正 (10)(一)解释变量的多重共线性 (10)1、多重共线性检验 (10)2、多重共线性的修正 (11)(二)随机干扰项的异方差性 (15)1、异方差性的检验 (15)(三)随机干扰项的序列相关性 (16)1、序列相关性的检验 (16)2、序列相关性的修正 (18)(四)模型检验 (20)1、拟合优度检验 (20)2、F检验 (21)3、变量的显著性检验(T检验) (21)4、经济意义检验 (21)五、研究结果及建议 (22)(一)结果分析 (22)1、总论说明 (22)2、政策解析 (23)(二)建议 (23)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随之而来的是各种矛盾的不断加剧,比如城市发展占用农业耕地面积、工业的发展抢占农业用地,使我市的农业用地不断减少。

农业总产值是否会因此而下降,我市粮食危机是否会凸现,这逐渐成为了一些极受关注的问题。

另一方面,随着农民工大量进城,务农人员大量减少,导致农村的劳动力不足。

此时政府提出了确保亩耕地的红线和提倡农业高科技的运用,才让我市免于严重的粮食危机的困境。

重庆市近几年来粮食连续丰收,农业总产值从1999年132671万元增长到2012年的8700536万元,几乎增长了600倍,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农业产值上重大的进步。

农业生产上的成就不仅与我国政府重视农业生产相关,而且还与我市经济的不断发展有关,工业的发展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农用机械的增加、各种水利设施的建设、化肥的用量控制等都影响着农业的发展。

农业总产值的相关因素分析

农业总产值的相关因素分析

模型的建立在研究农业总产值的影响因素时,提取国家财政对农业的将基础性建设投资,农业从业人员人数,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户生产型固定投资,化肥施用量,农业机械总动力这五个对农业总产值有较大影响的因素的时间序列数据来进行分析,希望通过建立一个合适的模型唉从理论上找出影响农业总产值的因素。

将“农业总产值y(亿元)”设为因变量,“村居民家庭平均每户生产型固定资产x1(元)”,“化肥施用量x2(万吨)”,“农业机械总动力x3(万千瓦)”,“政府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x4(亿元)”,及“农业从业人员人数x5(万人)”设为自变量。

建立经济模型 y=55443322110x x x x x ββββββ++++++U 据《中国统计年鉴》获得1991—2005共15个年份的统计数据,见spss.xls. 回归方程的统计检验:由spss 软件分析结果如下:由上表中R=0.996及R 方为0.988知,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较好。

由上方差分析表,F=230.477,p 值=0.000,表明回归方程高度显著。

由上表可以看出,只有化肥施用量x3对农业总产值y有显著影响。

回归方程y=31153.886+1.731x1+10.786x2-0.402x3+4.999x4-1.359x5其中x3的回归系数是负的,x3是农业机械总动力,负的回归系数显然是不合理的,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自变量之间的共线性。

解释变量的筛选利用逐步筛选策略,得出的结果如下:由上所有表知,删除了x1,x3和x4三个变量过后,复相关系数R=0.994,决定系数R2=0.989,说明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较好,说明回归方程高度显著,化肥施用量x2的p值=0.000,农业从业人人员x5的p值=0.000,说明自变量x2和x5对y有显著影响,回归方程y=64535.424+10.553x2-2.552x5。

异方差分析由spss软件可求出残差,即原数据中新增加的一列。

然后以因变量y为横轴,以残差e为i纵轴画散点图,下图为spss画出的散点图由上图可以看出,15个点散布是随机的,无任何规律。

计量经济学论文(影响农业总产值的因素分析)

计量经济学论文(影响农业总产值的因素分析)

计量经济学期末论文学院:金融学院班级: 14金融3班学号: ******** *名:**题目:影响农业总产值的因素分析[总评成绩: ]影响农业总产值的因素分析14金融3班陶锐 20143183内容摘要:随著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口的增加,我国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

与此同时,随著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用于农业生产的耕地资源和淡水资源逐步减少。

但是中国政府出台了一些列保护农业的措施才不会让危机真正到来,近年来中国粮食丰收持续好几年,农业产值也不断增加。

这与加大农业的投入密切相关,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与农用机械的增加,各种水利设施的建设,化肥的用量都有很大的关系。

关键词:农业,模型,多重共线性,异方差前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正逐渐变成制造大国,随之各种矛盾接踵而来,用地矛盾不断凸显,工业抢占农业用地,城市抢占农村用地,我国耕地正在面临逐渐减少的局面,加上近年来各种自然灾害频发,比如西南地区的缺水危机和长江中下游的缺水危机,致使粮食危机也可能将要显现出来。

中国已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在整个国民经济结构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的农业发展也深受人口和经济发展的压力。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1989年生产年鉴,我国全年谷物总产3.65亿吨,位居世界第一,但是若按人口平均,则我国平均每人谷物产量327公斤,低于年度世界人均的358公斤水平,更是远远低于美国1146公斤的人均水平。

如果我国的农业不发展,则会使我国的农民和农村人口无法摆脱贫困,也将会严重的妨碍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那么,在如今我国农业落后的情况下,该如何才能更好的发展农业?怎样发展才能更好的满足我国人口对于粮食的需求?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收集了从1995年至2009年中国农业生产总值,及各种农业投入,并加以数据分析及比较数据分析,讨论影响农业总产出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及这些因素的发展变化。

一、问题的提出(一)总论20世纪即将过去,在20世纪的后50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农业产值影响因素分析

农业产值影响因素分析

农业产值影响因素分析【摘要L本文通过对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分析,旨在得出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探讨我国农业生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农业产值影响因素模型检验在西方经济学理论中,很大一部分内容涉及农业发展问题,重农学派把农业的发展作为其理论研究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

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法国著名经济学家魁奈曾把农业看作是唯一具有生产价值的部门,并以著名的《经济表》分析作为纯产品的农产品在社会各生产部门间的流动和交换。

古典学派的伟大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其不朽的经典著作《国富论》中以相当的篇幅论述了农业的发展问题。

发展经济学家之所以重视农业发展问题,一是因为如果农业本身不发展,农民和农村人口便无法摆脱贫困;二是因为农业的不发展将严重的妨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换言之,在经济发展屮,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农业的发展将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库兹涅茨把农业对发展屮国家经济发展的贡献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 农业的增长依赖于农业的发展;2.在经济发展的初期,农业和农业人口作为工业品的市场的作用举足轻重;3.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在经济构成屮的比例下降,农业部门构成其他部门的投资的主要来源;4.通过出口农产品和进行替代进口农产品的生产,国内农业可以为平衡国际收支起到重要作用;5.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还将提高农民的收入,改善乡村居民的福利我国作为传统农业大国,农业产值对社会经济生活各方面有着重要影响。

对于农业产值的分析有着现实的意义,我们选取了以下因素进行分析:a农作物播种面积。

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农业生产力落后,大部分地区仍采用传统的耕作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农业产值很大程度上受到农作物播种面积的影响。

b农业机械总动力。

农业的发展贯穿着农业技术的创新和进步,农业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土地通常对一定数量的资本和劳动的报酬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量经济学期末论文学院:金融学院班级:14金融3班学号:姓名:陶锐题目:影响农业总产值的因素分析[总评成绩: ]影响农业总产值的因素分析内容摘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口的增加,我国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

与此同时,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用于农业生产的耕地资源和淡水资源逐步减少。

但是中国政府出台了一些列保护农业的措施才不会让危机真正到来,近年来中国粮食丰收持续好几年,农业产值也不断增加。

这与加大农业的投入密切相关,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与农用机械的增加,各种水利设施的建设,化肥的用量都有很大的关系。

关键词:农业,模型,多重共线性,异方差前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正逐渐变成制造大国,随之各种矛盾接踵而来,用地矛盾不断凸显,工业抢占农业用地,城市抢占农村用地,我国耕地正在面临逐渐减少的局面,加上近年来各种自然灾害频发,比如西南地区的缺水危机和长江中下游的缺水危机,致使粮食危机也可能将要显现出来。

中国已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在整个国民经济结构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的农业发展也深受人口和经济发展的压力。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1989年生产年鉴,我国全年谷物总产3.65亿吨,位居世界第一,但是若按人口平均,则我国平均每人谷物产量327公斤,低于年度世界人均的358公斤水平,更是远远低于美国1146公斤的人均水平。

如果我国的农业不发展,则会使我国的农民和农村人口无法摆脱贫困,也将会严重的妨碍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那么,在如今我国农业落后的情况下,该如何才能更好的发展农业?怎样发展才能更好的满足我国人口对于粮食的需求??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收集了从1995年至2009年中国农业生产总值,及各种农业投入,并加以数据分析及比较数据分析,讨论影响农业总产出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及这些因素的发展变化。

一、问题的提出(一)总论20世纪即将过去,在20世纪的后50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随之而来的各种矛盾也不断加剧,比如用地矛盾不断显现出来,工业抢占农业用地,城市发展不断占用耕地,从而使我国的农业用地不断减少,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渐渐凸显。

但是好在政府提出了确保十八亿亩耕地的红线,才不至于让中国真正面临粮食危机。

而且近年来我国粮食连续几年丰收,农业年产值也不断增加,从1995年11884.6亿元到2009的30661.1亿元,几乎增长了近三倍左右,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重大的进步。

农业生产上的成就与我国政府重视农业生产有关,而且还与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有关,工业的发展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农用机械的增加,各种水利设施的建设,与化肥的用量都有很大的关系。

但是这些因素中那些是主要因素,哪些是次要因素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因为只有了解哪些是主要影响因素,就把大部分生产成本投入到这个方面上,才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二)问题以下我将就哪些是影响农业产值的主要因素,哪些是影响产值的次要因素用Eviews 软件作出相关分析。

二、模型设定(一)数据的收集以下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搜集的1995年至2014年中国农业生产总值,及各种农业投入的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我们令: Y: 农业总产值/亿元X1:农机动力/万马力X2:工业产值/亿元X3:农村用电量/亿千瓦时X4:化肥用量/万吨X5:固定资产/元(二)建立模型研究影响农业产值的因素,主要从农业的投入成本方面分析,如:农业机械的投入,灌溉面积,用电量,化肥用量,固定资产等等。

1、利用以上数据做散点图分析,如下图:由上图可以看出,农业产值的增长一般是随着各种要素投入的增长而增长。

2、建立以下计量经济模型:Y=β0+β1∗X1+β2∗X2+β3∗X3+β4∗X4+β5∗X5(三)模型的估计与调整1、多重共线性的检验用Eviews对以上数据做回归分析,并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如下表:Dependent Variable: YMethod: Least SquaresDate: 06/26/16 Time: 21:26Sample: 1995 2009C -12152.73 4943.742 -2.458205 0.0363X1 -0.229900 0.113115 -2.032448 0.0726X2 0.037017 0.003256 11.36770 0.0000X3 -1.996034 0.579711 -3.443153 0.0074X4 8.984639 1.940031 4.631184 0.0012R-squared 0.997388 Mean dependent var 17890.03Adjusted R-squared 0.995938 S.D. dependent var 5804.141S.E. of regression 369.9422 Akaike info criterion 14.95375Sum squared resid 1231715. Schwarz criterion 15.23697Log likelihood -106.1531 F-statistic 687.4330由上图可见,该模型R-squared =0.997388, Adjusted R-squared =0.995938表明可决系数很高,F检验值为687.4330明显显着。

但是当(n-k)==2.262, X1,X3,X5不显着,而且X1的符号还与预期的相反,这表明该模型很可能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由相关系数矩阵可以看出,个解释变量相互之间的相关系数较高,证实确实存在严重多重共线性。

2、修正多重共线性利用逐步回归的办法,去验证和解决多重共线性问题。

分别做Y对X1,X2,X3,X4,X5的一元回归,结果如下表:其中,加入X2最大,现在以X2为基础,顺次加入其他变量进行回归,结果经过比较,加入X1、X3、X4、X5后,参数与预期相反,所以应该剔除X1、X3、X4、X5。

3、异方差的检验使用Goldfeld-Quanadt法检验:将样本按解释变量(SORT LNX2)分成两部分,1995到2000年的一部分和2004到2009年的另一部分。

利用第一部分建立建立回归模型,其残差平方和为2625173。

再利用第二部分建立建立回归模型,其残差平方和为947293。

由此可以计算出F统计量:在α=0.05下,上式中分子、分母的自由度均为4,查F 分布表,得临界值(4,4)=6.39,因为F=<(4,4)=6.39,所以不能拒绝原假设,即说明该模型不存在异方差性。

4、自相关性检验采用Y与X2回归如下:Dependent Variable: YMethod: Least SquaresDate: 06/26/16 Time: 21:35Sample: 1995 2009C 11246.25 258.9678 43.42724 0.0000R-squared 0.988543 Mean dependent var 17890.03Adjusted R-squared 0.987661 S.D. dependent var 5804.141S.E. of regression 644.7238 Akaike info criterion 15.89909Sum squared resid 5403695. Schwarz criterion 15.99349Log likelihood -117.2432 F-statistic 1121.636建立模型为:Y=11246.25+0.033709(43.42724) (33.49083)R2=0.988543,F=1121.636,df=15,DW=1.435970该方程的可决系数很高,回归系数均显着。

对样本容量为15、一个解释变量的模型,5%显着水平,查DW统计表可知,D L=1.077,D U=1.361,模型中D U<DW=1.43597<2,说明该模型中没有存在自相关性。

三、结论(一)总论说明通过对1995年到2009年中国农业产值的尽量经济实证分析,可以看出影响农业产值的因素主要有工业的产值有密切关系,虽然通过多重共线性检验与修正,把农用机械,农村用电量,化肥的施用量,农民固有资产等因素剔除,但是并不意味着农业的产值就与以上几个因素无半点关系,事实却并非如此,农机动力(X1),农村用电量(X3),化肥的施用量(X4),固定资产(X5)等通过单独影响农业产值的回归分析却是有显着性的。

通过多重共线性的检验与修正,异方差性和自相关性的检验,均通过,说明此模型已经拟合得很好,即为Y=11246.25+0.033709其经济意义为,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当工业产值每增加一亿元,农业产值就会增加0.033709亿元。

(二)政策解析我国农村改革已经走过了二十年光辉历程,已经形成了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行之有效的农业和农村经济政策,包括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制,废除人民公社,突破计划经济模式,初步构筑了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新经济体制框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确立了农户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地位,农民面向市场发展商品生产;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发挥市场对资源口决策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实行农林牧渔并举;实施科教兴农,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减轻农民负担,加强农业保护、加强农业的宏观调控等等。

以上这些都是我国农村多年改革探索出来的成功经验,它们也都将继续指导21世纪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其中,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应长期稳定不变。

从现阶段来看,我国农村改革已取得了巨大成就,为21世纪的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同时也应正视的是,我国农业还面临着不少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在即将来临的新世纪还可能出现种种难以预料的新情况、新问题,农村改革与发展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但是,无论遇到什么艰难险阻,在今后的农村改革和发展中,都要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方针政策。

同时,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三个有利于”为根本标准,破除陈旧过时、不切实际的理论观念和各种条条框框的束缚,不断把农村改革引向深入。

(三)建议首先,在短期内,为缓解粮食供应紧张,应通过相应的政策,比如在稳定中提高粮食价格,或控制非农业用地,建立农田保护区等措施,进而影响播种面积,是土地得到充分利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