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复习
高一地理: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测试
高一地理: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测试一、单项选择题1.在干洁空气中,占大气体积3/4以上的气体是( )A.N2 B.O2 C.CO2 D.O3【解析】干洁空气中,N2的含量占78.08%,O2占20.94%,为主要组成气体。
CO2、O3为微量气体,体积较小。
【答案】 A2.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的气体是( )A.N2 B.CO2 C.O2 D.O3【解析】 O3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多紫外线伤害,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答案】 D3.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是( )A.水汽和二氧化碳B.水汽和氮气C.水汽和固体杂质D.水汽和臭氧【解析】大气中的水汽和固体杂质含量很少,却是天气变化的重要角色,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答案】 C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大气中的氮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对地面还有保温作用B.大气中的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光线中的紫外线,使地面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C.水汽、固体尘埃和氧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D.氧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大气成分的作用。
【答案】 B5.有关对流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集中了大气质量的全部B.集中了大气层中3/4的水汽C.对流运动显著D.各纬度地区对流厚度相等【解析】对流层中集中了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占整个大气质量的3/4。
对流层中对流运动显著,对流层高度因纬度而异,低纬度地区地面受热多,对流旺盛,对流高度大;高纬度地区地面受热少,对流运动弱,对流层高度低。
【答案】 C6.飞机在万米高空高度保持不变,由南极飞往赤道,途中穿越的大气层是()A.始终在对流层B.从对流层进入平流层C.始终在平流层D.从平流层进入对流层【解析】本题考查不同纬度对流层的高度。
低纬度地区空气对流旺盛,对流层厚度可达17千米~18千米,而高纬度地区对流层的厚度仅8千米~9千米。
【答案】D7.对流层增温主要靠( )A.太阳辐射B.地面反射C.大气辐射D.地面辐射【答案】 D8.某地区近地面气温为28℃,这里对流层的厚度为17千米,此时对流层顶的气温是( )A.—102℃B. —74℃C. —130℃D. —158℃【解析】初中地理课中提到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这就是指的对流层气温的变化幅度。
高中地理大气组成和垂直分层
高中地理大气组成和垂直分层是气象学的基础知识,对于理解大气环境、气候变化等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大气的组成是指大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和比例。
根据所学知识,大气主要由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组成。
其中,干洁空气是大气的主要成分,包括氮、氧、二氧化碳、臭氧等气体。
这些气体对于维持地球生命环境和气候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氮气是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气是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则能够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生命免受紫外线伤害。
其次,大气的垂直分层是指大气在垂直方向上根据温度、密度、压力等物理量的变化而分为不同的层次。
根据所学知识,大气的垂直分层主要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外层。
其中,对流层是地球大气的最低层,其厚度随纬度和季节而变化。
对流层的特点是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
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有利于高空飞行。
中间层和外层则位于更高的大气层,其特点和对人类的影响相对较小。
总的来说,高中地理大气组成和垂直分层是气象学的基础知识,对于理解大气环境、气候变化等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在学习过程中,
需要掌握大气组成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和比例,以及大气垂直分层的结构和特点。
同时,还需要了解不同大气层对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影响,以便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
高一地理必修_第一册_《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等级性考试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0分)雾霾天是指空气中因悬浮着大量微粒而形成的混浊现象。
目前中国大气污染比较严重,雾霾天气几乎常态化。
下图甲是我国某地雾霾天气前后对比图,图乙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完成12、13题。
12.雾霾天气对大气的受热过程产生一定的影响,雾霾天气会使图乙中的( )A.①增强B.②增强C.③增强D.④增强13.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 )A.①B.③C.④D.⑤【解析】12选B,13选C。
第12题,读图乙,①是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是大气的削弱作用,图示为云的反射作用;③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④是地面辐射,⑤是大气逆辐射。
雾霾天气对大气的受热过程产生一定的影响,雾霾天气大气削弱作用强,会使图乙中的②增强。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③减弱。
①不受影响,A错。
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少,地面温度低,④减弱。
第13题,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结合上题分析,①是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是云的反射作用,③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④是地面辐射,⑤是大气逆辐射。
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很少,⑤表示大气散失热量。
下图为地球大气的垂直分层图(部分),据此回答14、15题。
14.①②③④四条曲线中,正确表示图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分布情况的是( )A.①B.②C.③D.④15.有关图示大气层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有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②有利于高空飞行③上部冷下部热,大气稳定,以平流运动为主④有臭氧层,能吸收大量的紫外线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解析】14选A,15选D。
第14题,根据图示的纵坐标、该大气层的高度位置可判断,该大气层为平流层,平流层的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结合温度范围判断①曲线符合。
第15题,该大气层为平流层,而电离层位于高层大气;由于平流层的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升高,故不利于对流运动,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天气晴朗,利于高空飞行;该层大气上部热下部冷;平流层的气温升高,主要由于该层大气有臭氧层,能强烈吸收太阳紫外线使平流层温度升高。
高一地理必修一大气环境知识点总结(最新)
高一地理必修一大气环境知识点总结一、重点内容分析1、大气的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体杂质等主要成分的作用。
(1)低层大气组成:稳定比例的干洁空气(氧氮为主)、含量不稳定的水汽、固体杂质。
(2)氮是生物体基本成分。
(3)氧是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4)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原料(5)臭氧是地球生命保护伞,吸收紫外线。
(6)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
(7)杂质:凝结核。
2、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大气分层气温随高度变化气流状况其它特征与人类关系对流层越高越低对流占3/4大气质量;水汽和尘埃;各纬度层高不一致天气现象,流层越高越高平流高空飞行;存在臭氧层高层大气存在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太阳活动干扰短波通讯3、大气的受热过程(1)根本能量源:太阳辐射(各类辐射的波长范围及太阳辐射的性质短波辐射)(2)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热力作用)太阳晒热大地,大地烤热大气。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了解地面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保温作用的过程:大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
保温作用的意义:减少气温的日较差;保证地球适宜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4、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各纬度之间;海陆之间)3高一地理的知识点具体的总结(2)大气运动形式:最简单形式:热力环流(图示及说明);举例:城郊风;海陆风;季风主要原因热力环流分解:冷热不均引起大气垂直运动水平气压差水平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大气水平运动(风):形成风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压差(或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风的三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表磨擦力风向的决定:1、力风(理论风)垂直于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2、力风(高空风)平行于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3、力风(实际地表风)斜穿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注意北半球实际地表气压场中的某点风向的画法5、大气环流与水热输送的关系是对大气环流作用的总结(1)全球性的大气环流:促进了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与水汽的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2)几类重要气候的成因: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40之间大陆西岸;冬受西风控制,暖湿;夏受副高控制,干热热带草原气候。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高一地理潘君萍 2017.9.6新课程标准: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基础知识梳理:一、大气的组成二、大气的垂直分层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规律(一)对流层特点:1.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
缘故:是近地面(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
2. 运动显著。
缘故:热空气膨胀上升,冷空气收缩下沉。
对流层的高度因纬度而异:低纬度地域:17~18千米,中纬度地域:10~12千米,高纬度地域:8~9千米。
3.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多阴雨天气)。
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最为紧密。
(二)平流层特点:1.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
缘故:平流层中的臭氧大量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使大气温度升高。
2.气流以运动为主。
大气稳固,天气晴朗,能见度高,利于高空飞行。
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为人类生存环境提供天然屏障;大气稳固利于高空飞行(三)高空大气特点:1.气压很低,密度很小。
2.80—500KM处含有假设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短波。
缘故:大气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处于高度电离状态,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三、逆温1.含义:在必然条件下,对流层中会显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称为逆温现象。
2.特点:(1)天气稳固(上热下冷,没有空气的对流运动)(2)无益于污染物的扩散。
3.最易发生逆温的时刻:冬季日出前后最易发生逆温的地形:盆地、河谷4.阻碍:(1)显现多雾天气。
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有紧密关系,它使能见度降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乃至显现交通事故。
(2)加重大气污染。
由于逆温现象的存在,空气垂直对流受阻,会造成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3)对航空造成阻碍。
逆温多出此刻低空,多雾天气给飞机起降带来不便。
若是出此刻高空,对飞机的飞行极为有利。
随堂练习:1.读大气垂直散布图,回答以下问题:(1)A层要紧的直接热源是____________,该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_________。
高一地理大气部分知识点
高一地理大气部分知识点大气部分知识点地理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其中的大气部分是我们了解地球气候、天气和环境变化的关键知识点之一。
在高一地理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掌握以下几个重要的大气知识点。
一、大气的组成和结构大气是地球与外层空间相接触的部分,由氧气、氮气、水汽和其他气体组成。
根据气体的分子质量不同,大气垂直结构可分为四个层次:对流层、平流层、跳跃层和外层。
1. 对流层:这是最靠近地球的一层,高度约为0-12公里。
这一层中,温度随着高度的升高而逐渐下降,气压也随之减小。
大部分天气现象和空气活动都发生在对流层中。
2. 平流层:对流层上方的一层,高度约为12-50公里。
在平流层中,温度随着高度的升高而逐渐上升,气压也随之减小。
这一层的空气非常稳定,几乎没有天气活动。
3. 跳跃层:平流层上方的一层,高度约为50-85公里。
在跳跃层中,温度随着高度的升高而再次下降,同时气压也再次减小。
这一层的主要特征是光线的折射现象。
4. 外层:跳跃层上方,直到外层空间的区域。
在这一层中,温度逐渐上升,气压非常低,接近于真空状态。
二、大气的运动大气中的运动是地球上天气和气候变化的重要动力。
其中,有三种基本的大气运动:热对流、地转流和垂直循环。
1. 热对流:由于太阳辐射能量的不均匀加热,地球表面的空气会产生温度差异,引起空气的垂直运动。
当地面上的空气被加热后变得热胀,会上升形成气流,而高空的冷空气则下沉填补空缺。
这种热对流运动在对流层中非常常见,形成了气象现象如云、风、降水等。
2. 地转流: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大气会形成水平运动,即地转流。
在赤道附近,由于地球周围空气的流向从赤道向两极趋势,形成了东风带、赤道低压带和西风带;而在两极附近,地球上的空气流向相反,形成了南北极低压带和南北极高压带。
3. 垂直循环:在跳跃层和平流层之间,存在着由太阳辐射引起的垂直循环。
简单来说,太阳辐射引起平流层中空气的上升和跳跃层中空气的下沉,形成了垂直的环流系统。
人教版高一地理第一册必修一重难点知识复习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1.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是运动、发展和变化着的物质世界。
2.天体:(1)概念: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
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2)常见的天体及其特征。
宇宙物质组成(举例) 特点恒星炽热气体质量庞大,自身能发出光和热星云气体和尘埃云雾状,密度小,体积和质量都很大行星金星、地球等绕恒星公转,质量小,不发光卫星月球绕行星公转,本身不发光流星体尘粒、固体块与大气摩擦生热而燃烧发光,形成流星现象彗星冰物质体积大,密度很小,具有云雾状的外表;背向太阳的一面有扫帚状的彗尾特别提醒:天体可分为自然天体(如恒星、行星等)和人造天体(如在太空中运行的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
3.天体系统(1)概念: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构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2)层次:常见天体系统分为四级:(3)天体系统及层次结构天体系统组成特别说明地月系地球和月球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太阳系太阳、地球及其他围绕太阳公转的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地球是距离太阳较近的一颗行星,日地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银河系太阳和其他恒星以及各种各样的天体太阳系与银河系中心的距离大约为3万光年河外星系银河系之外与银河系相类似的天体系统数以亿计总星系银河系与河外星系目前所认识的最高级别的天体系统结构特征:运动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5.地球的特殊性:(1)地球是目前能探测到的宇宙中唯一有生命的天体;(2)存在生命的条件:外部条件:①稳定的太阳光照;②安全的宇宙环境。
内部条件:①适宜的温度;②存在液态水;③适合生物呼吸的大。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1)能量来源:太阳核心物质的核聚变反应。
(2)影响:①直接为地表提供光能和热能;②维持地表温度,为生物繁衍生长、大气和水体运动等提供能量;③人类生产、生活的能量。
(3)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2.太阳活动(1)概念:太阳大气层时常发生变化,有时较为剧烈,这些变化统称为太阳活动。
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的笔记
一、大气的构成地球大气是由气体组成的有机物,是显著的物理和化学系统,大气由78%的氮气,21%的氧气和其它人工制造或自然天然形成的气体组成,其中六氟化硫、二氧化碳和水蒸汽占据了主要比例,以及其它价值小、量少但具有重要作用的放射性气体、氟气、氯气、氨气、氮气等物质。
大气下层是最稠密的,垂直分布总能由下到上可分为间歇层和连续层,如温度、湿度和气压等,因此可以将大气结构分成气候带和垂直分层。
二、大气垂直分层1.大气表层它是地球大气的最外层,距离地面的高度从0到10km,称为大气表层,气温从地面开始升高,升高至约6 km 后便减少,到达11 km 后又再次升高至约20 km,称为背景温度。
这一层气体的水分主要来自海洋,湿度较高,温度降低时可形成降水;而对于空气释放出的热量和由地面升气所带走的热,大部分在此层辐射回太空。
2.对流层它位于大气表层和平流层之间,它是大气稳定性最弱的层,高度在5~15在米,大气在垂直上呈弱稳定状态,主要表现为空气从地面扩散抬升,以及空气因不同温度的对流而形成的气旋和移动。
对流层是大气在温度、湿度、瞬时风变化等方面的关键分层,因此表现为大气的局部性弱动力运动,存在许多天气系统,如暖性与冷性气流、秋季连续性热带气旋、秋冷空气、春季暖性气旋、冬季持续性暖性气旋以及局地性天气现象。
3.平流层它位于对流层之上,约位于大气层的高度范围是15-50千米,是大气最平稳的一部分,气压和温度的变化不大,高速空气在经过较低的大气层累积都是分布在这一层;平流层也可被分层,可以分为热带层、次热带层、临界层和极地层。
4.成分层它位于大气整体最高层,一般高度为50~80km,因其内含有由气体和尘沙等不同成分组成,所以叫成分层。
此层是大气能量和各种物质的贮存所在,一般仅有少量的臭氧层和水蒸气,因其高度,温度也比表层低,在大气的热量输送和大气物质变换中也有重要的作用。
三、大气的垂直分层对地球气候的影响大气的垂直分层对地球上的气候有重要的作用,它是地球上气温、风力、降水、水汽、湿度等方面的分层,各层以不同温度、湿度和气压等分配出不同的传输形式,而这些又能够影响气候。
地理大气层知识点总结高一
地理大气层知识点总结高一大气层是地球大气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和人类的生存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地理大气层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大气层的组成大气层由多个不同层次组成,包括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中间层和热层等。
其中对流层是最贴近地球表面的一层,约占大气厚度的75%。
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它的特点是气流的水平运动;臭氧层位于平流层之上,主要含有密集的臭氧气体。
二、大气层的功能1. 大气层对地球的保温起着重要作用。
大气层能够吸收太阳辐射中的部分短波辐射,并反射部分短波辐射和地球表面向大气层辐射的长波辐射,从而使地球温度适宜。
2. 大气层能够保护地球生物免受太阳辐射的伤害。
臭氧层对紫外线有很强的吸收作用,能够减少紫外线对生物体的危害。
3. 大气层对流体循环和气候变化起着调节作用。
大气层能够影响气温、湿度、风等气象要素的分布,从而影响地球上的气候变化。
三、大气层的结构1. 对流层:它是大气层中最接近地球表面的一层,高度约8-15公里。
在这一层中,温度逐渐下降,随高度增加而减小。
2. 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高度约15-50公里。
在这一层中,温度基本上保持恒定。
3. 臭氧层:位于平流层之上,高度约20-50公里。
这一层大气中含有较高浓度的臭氧(O3),它有助于吸收大部分紫外线辐射。
4. 中间层:位于臭氧层之上,高度约50-80公里。
在这一层中,气温逐渐上升。
5. 热层:位于中间层之上,高度约80公里以上。
在这一层中,气温迅速上升,并且存在稀薄的大气物质。
四、大气循环大气循环可以分为水平和垂直两种形式。
水平大气循环包括风、气压、气流等现象,其主要原因是地球不同地区的辐射差异和地球自转带来的科氏力。
垂直大气循环主要有对流、垂直气流和下沉等过程。
五、大气层中的气候带和气候类型根据地球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人们将地球表面划分为不同的气候带和气候类型。
气候带指的是根据地球维度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划分的带状区域,如寒带、温带和热带等。
高一地理《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一、大气的组成大气=干洁空气+水汽+杂质干洁空气:低层大气中除去水汽和杂质以外的混合气体。
干洁空气主要成分:氮气(含量78%,N元素是生物体基本元素)氧气(含量21%,是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须的物质)二氧化碳(①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②是温室气体,具有保温作用)臭氧(吸收紫外线,地球生物的保护伞)。
水汽:水的相变,产生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同时伴随着热量的吸收和释放,直接影响地面和大气的温度。
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大气中水汽和杂质的含量因时因地而异)。
非洲运动员田径项目成绩优异原因: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海拔高,大气稀薄,大气中含氧量低,有利于激发运动员的潜能。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对流层】对流层高度因纬度而异,低纬度地区较高纬度地区更高---原因:低纬度地区受热多,对流旺盛,对流层所达高度就高。
对流层特点:①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递减(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0.6℃)---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直接热源②空气对流运动显著---该层大气上冷下热(上冷下热是对流运动的前提)③天气现象复杂多变---集中了整个大气圈质量的四分之三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对流运动易成云致雨逆温:在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的一般情况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但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称为逆温。
逆温的影响(先只做了解即可,在其他部分都记住的基础上再识记该部分):积极:①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因为沙尘暴发生的条件是大风、沙尘、强对流运动;②逆温出现在高空,对飞机的飞行极为有利。
因为飞机在飞行中不会有大的颠簸,飞行平稳。
同时,万里晴空提高了能见度,使飞行更加安全;③逆温是一种气候资源,可应用于谷物种植,提高产量及质量。
逆温层的出现有利于保持温暖湿润的局地气候,而冬季逆温层有利于生物越冬。
消极:①出现多雾天气。
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有密切的关系,它使能见度降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甚至造成交通事故;②加剧大气污染。
高中地理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
高中地理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
1.大气的概念:大气是指地球周围聚集的一层很厚的大气分子,称之为大气圈。
是由多种气体、固体杂质和水汽混合而成。
2.低层大气的组成以及作用
补充:水汽与固体杂质的特点:因时因地而异,时空分布不均。
3.人类活动与大气含量的关系
1)二氧化碳含量变化与人类关系:1740年至今,二氧化碳含量呈上升趋势,增加速度加快。
其原因是由于化石燃料的燃烧,释放CO2,土地使用和植被变化减少CO2的吸收。
2)含氧量减少对人类影响:适当的缺氧环境会利于激发运动员的运动潜力,但含氧量太低会危害人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3)人类活动排放污染物与大气含量关系:影响大气成分和含量,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造成不利影响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1.划分条件:温度、运动状况和密度
2.分层:。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1)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2.大气的垂直分层高度温度大气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高层大气2000-3000千米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平流层50-55千米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平流运动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有利于高空飞行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对流运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二、大气的受热过程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①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由于大气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差,但是对于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所以地面辐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气吸收②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三、大气的热力状况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从图中可以看出,近地面等压线向低压方向(向下)弯曲,高空等压线向高压方向(向上)凸起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影响因素: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则风力越大在单一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风向垂直等压线,指向低压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在三个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方向.四、全球性的大气环流 1、三圈环流①在地表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南北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夏季向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
高中高一地理知识点大气
高中高一地理知识点大气高中高一地理知识点大气高考复习正在紧张进行中,小编整理了关于高一地理知识点大气,供考生参考!!大气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2):大气的垂直分层(课本29页图2.1)高度温度大气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高层大气2019-3000千米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平流层50-55千米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平流运动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有利于高空飞行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对流运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二:大气热力作用(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三:全球性的大气环流1)三圈环流(课本37页图2.14)①在地表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南北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夏季向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图2.15)②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3)季风环流(图2.18)地区东亚南亚,东南亚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风向冬季西北风(亚洲大陆)东北风(亚洲大陆)夏季东南风(太平洋)西南风(印度洋)四:常见的天气系统1)锋面系统冷锋和暖锋(图2.19,2.20)冷锋暖锋概念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天气特征过境前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单一气团控制,低温晴朗过境时阴天、雨雪、刮风、降温连续性降水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下降,天气晴朗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好降水的分布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后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前大气举例北方夏季暴雨,冬春季大风,寒潮,沙尘暴2)低压、高压系统气旋和反气旋(以北半球为例,图2.21) 气旋反气旋气压低气压(中心低,四周高)高气压(中心高,四周低)水平运动四周向中心辐合(北逆南顺)中心向四周辐散(北顺南逆)垂直运动上升下沉天气多阴雨天气多晴朗、干燥天气举例台风长江流域的伏旱,北方秋高气爽天气五;气候的形成和变化1)气候的形成因子(太阳辐射、地面状况、大气环流、人类活动)①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特点l气温的分布,一般是低纬温度高,高纬温度低;山上的气温比山下低;暖流经过地区的气温比寒流经过地区高l同一纬度地带内,由于下垫面不同,不同地点的气温状况不同,其中影响比较的大是海洋和陆地l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比较(北半球)气候类型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最高气温月最低气温月大陆性大大7月1月海洋性小小8月2月②不同气候类型的降水状况l赤道地区气流以辐合上升为主,全年雨量充沛l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o之间,在副热带高压和信风带控制下,常年干旱l大陆的西岸有两种情况,以亚欧为例,地中海地区(亚热带),夏季处于副热带高压中心的边缘,气流下沉,干燥少雨,冬季由于副热带高压向南移,此地受西风带的控制,多气旋活动,湿润多雨。
高一地理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复习
第二单元 大气2.1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学案导学学习要求1.了解低层大气的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臭氧、水汽、固体杂质等主要成分的作用。
2.了解大气污染导致大气成分比例的变化及其影响。
3.利用大气垂直分层图分析对流层和平流层气温垂直变化的特点、大气运动方向、天气变化状况及三者的内在联系,并分析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课内直播知识点拨方法导引大气的垂直分布是本课的重点。
对流层和平流层的气温垂直变化,大气运动方向,天气变化状况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因果联系:空气的温度结构(上冷下热或上热下冷)−−→−引起大气的运动(垂直运动或水平运动)−−→−导致天气的变化(云雨复杂多变或晴朗) 。
故在学习本部分内容时重点从温度的垂直变化特点入手,由因导果,层层深入,大气各层 的特点就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了。
疑难解析为什么对流层的高度因纬度而异?它是否存在季节差异?[解析]这个问题要从对流运动的原因分析:大气温度高低不同就会造成密度上的差异。
气温高,密度小;气温低,密度就大。
密度分布不均是造成大气运动的最本质的原因。
在对流层里,一方面在垂直方向上温度分布不均,上冷下暖;另一方面,由于太阳能量在各纬度分布不均匀,加上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地形等地表状况不同而造成大气温度水平分布也不均匀,有的地方热,有的地方冷。
综合这两方面的影响,在地球表面,热的地方气温高,空气密度小,容易产生空气的上升运动,冷地方的空气就会流来补充;冷的地方因有空气流向热的地方,从而产生下沉运动,这样便形成了大气的对流运动。
在垂直方向上影响空气密度的因素不仅仅是温度,地球的引力作用对高低空大气密度分布也有着重要影响,越靠近地面,引力越大,空气密度也就越大,相反就越小。
在对流层里上冷下暖的温度结构,可以减小由于引力作用所造成高低空大气密度的差异,因而有利于对流运动发展,特别是在上冷下暖差异特别大时最为有利。
这里说对流层里上冷下暖有利于空气对流,意思是它并不一定形成大气对流运动,还需要在水平方向上冷热分布不均,才能产生对流运动。
高一地理第二单元复习教案提纲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
高一地理第二单元复习教案提纲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一 、大气的组成1、由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三部分组成问题:大气中二氧化碳、臭氧含量少,但作用不可低估,其作用是什么?2、大气成分的变化A 大气中的水汽和固体杂质的含量因时因地而异B 人类活动对干洁空气成分比例的影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氟氯烃含量增多的原因、影响及保护措施2 大气的热力状况一、大气的热力作用(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问题:1 解释下列现象 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依然是明亮的;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等2 大气对太阳辐射中的哪部分削弱很少?为什么?太阳辐射中的这部分最终被谁吸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多少与太阳高度的关系怎样? (二)大气的保温效应问题:大气中保温效应的关键成分是?为什么?晚秋或寒冬,多云的夜晚不易出现霜冻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人造烟幕能防御霜冻?(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产生的影响密度高度 特 点 原因与人类活动关系 对 流 层高低纬:17~18km 中纬:10~12km高纬:8~9km气温随高度增加 而递减。
2、对流运动显著。
3、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地面是主要的直 接热源。
上热下冷, 有利于对流运动。
近地面水汽和固 体杂质随气流上 升气温下降, 易成云致雨。
大气中与人类关系最 密切的一层。
我们生 活在对流层的底层, 各种天气现象都发生 在该层,与人类生产 生活密切相关。
平 流 层 由对流层顶 至50~55km 高度①下层气温随高度变化很小;30km 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 而迅速上升。
②气流以水平运动 为主。
气温不受地面影响,来自臭氧吸收紫外 线增温。
上部热下部冷,不 易形成对流大气 稳定以水平运动 为主。
臭氧层(22~27km ) 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 天然屏障。
能见度好,大气平稳, 有利于高空飞行高 层 大 气 低 由平流层顶 至 2000~3000km 气压低,密度小,有 空气质点散逸到宇宙 空间。
高一地理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3(2019年11月整理)
①顶(大气上界)—2000~3000千米 高空
②80~500千米高空有电离层——反 射无线电波
3、人类活动与大气层
①燃烧矿物燃料砍伐森林使CO2含量 不断增加
②制冷工业发展——使大气中臭 氧总量减少
危害人体健 康影响人类 生存环境
③全球合作保护大气环境。
能力·思维·方法
【例1】下列有关大气组成成分的组合正确的是( )
①氮②氧③二氧化碳④臭氧⑤水汽⑥固体杂质⑦尘埃⑧ 干洁空气
A ①⑥⑤③④⑤⑥
C ⑤⑦⑧D ⑤⑥⑧ 【解题思路】在低层大气成分中,除水汽和固体杂质以外的 整个混合体,称为干洁空气,而氮、氧、二氧化碳、臭氧是 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其中的一两种不能代表全部的干洁空 气。尘埃属固体杂质的重要成分,但也不是全部,因此,尘 埃不能等同于固体杂质。
对流层热量源于地面上冷下热不稳定对流运动显 著天气现象复杂
①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迅速上升
(2)平流 层特点
②以水平运动为主,利于高空飞行
③22~27千米高度处有臭氧层——人类生存 环境的天然屏障
平流层热量源于O3吸收紫外线上热下冷稳定平流 运动天气晴朗利于高空飞行
(3)高层 大气
(2)按“城市——主要污染物——主要污染源”排列,与 图示情况相符的有:( ) A 上海——可吸入颗粒物——燃煤取暖 B 太原——可吸入颗粒物——扬尘及燃煤取暖 C 珠海——可吸入颗粒物——沙尘暴 D 重庆——SO 2——燃煤 (3)冬季兰州空气污染较严重的原因有( ) A 地处黄河谷地,污染物不易扩散 B 工业废气及居民取暖的烟尘数量较大 C 偏北风从西伯利亚带来大量工业废气 D 长时期受低压系统控制,污染物难以扩散
【例2】以下是2001年3月6日我国部分城市空气质量 状况图。读图后回答下列各题。(双项选择,2001年 广东及河南高考题27~30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 大气2.1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学案导学学习要求1.了解低层大气的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臭氧、水汽、固体杂质等主要成分的作用。
2.了解大气污染导致大气成分比例的变化及其影响。
3.利用大气垂直分层图分析对流层和平流层气温垂直变化的特点、大气运动方向、天气变化状况及三者的内在联系,并分析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课内直播知识点拨方法导引大气的垂直分布是本课的重点。
对流层和平流层的气温垂直变化,大气运动方向,天气变化状况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因果联系:空气的温度结构(上冷下热或上热下冷)−−→−引起大气的运动(垂直运动或水平运动)−−→−导致天气的变化(云雨复杂多变或晴朗) 。
故在学习本部分内容时重点从温度的垂直变化特点入手,由因导果,层层深入,大气各层 的特点就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了。
疑难解析为什么对流层的高度因纬度而异?它是否存在季节差异?[解析]这个问题要从对流运动的原因分析:大气温度高低不同就会造成密度上的差异。
气温高,密度小;气温低,密度就大。
密度分布不均是造成大气运动的最本质的原因。
在对流层里,一方面在垂直方向上温度分布不均,上冷下暖;另一方面,由于太阳能量在各纬度分布不均匀,加上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地形等地表状况不同而造成大气温度水平分布也不均匀,有的地方热,有的地方冷。
综合这两方面的影响,在地球表面,热的地方气温高,空气密度小,容易产生空气的上升运动,冷地方的空气就会流来补充;冷的地方因有空气流向热的地方,从而产生下沉运动,这样便形成了大气的对流运动。
在垂直方向上影响空气密度的因素不仅仅是温度,地球的引力作用对高低空大气密度分布也有着重要影响,越靠近地面,引力越大,空气密度也就越大,相反就越小。
在对流层里上冷下暖的温度结构,可以减小由于引力作用所造成高低空大气密度的差异,因而有利于对流运动发展,特别是在上冷下暖差异特别大时最为有利。
这里说对流层里上冷下暖有利于空气对流,意思是它并不一定形成大气对流运动,还需要在水平方向上冷热分布不均,才能产生对流运动。
因此,对流层里大气的对流运动,是由于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递减和水平方向上冷热不均所造成的。
因此,在地球上,由于太阳能量在各纬度分布不均,温度存在差异,低纬地区受热多,温度高,上冷下暖差异特别大,对流运动特别显著,对流运动所达高度就最高,对流层的高度就最大,高纬地区相反。
同样道理,同一地区由于季节的不同,温度状况也存在差异——夏高冬低,因此对流运动的程度也不相同,因而对流层的高度也有差异。
典例精评读大气垂直分导层图,回答:①A层主要的直接热源是。
②B层部冷部热,气流以运动为主。
③在A、B、C三层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层;现代飞机多在层飞行,因为该层;层中有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层的电离层对无线电通讯有重要作用。
[解题指导]:首先根据高度位置判断所属层次,然后依据层次确定其温度结构,大气运动方向,天气特别及与人类的关系。
[参考答案]:①地面②下上水平③A B 天气晴朗、能见度好,大气平稳 B C能力演练知识强化填空题1.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电冰箱、冰柜等的广泛使用,释放出大量的,它能破坏大气中的。
2.到千米的高空,大气密度已与星际空间的密度非常接近,这个高度可看作地球大气的。
3.在千米的高空,有若干层,它能反射,对作用重大。
素质优化单选题1.地球低层大气的三部分组成是( )A.氮气、氧气、空气B.一氧化碳、水汽、氧气C.氧气、氮气、灰尘D.干洁空气、水汽、固体杂质2.干洁空气中比例最大的两种气体是( )A.氮气和氧气B.氧气和一氧化碳C.氮气和一氧化碳D.氧气和臭氧3.被誉为“地球生命保护伞”的是( )A.氧气B.氮气C.一氧化碳D.臭氧4.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大气污染,已导致大气中一些成分比例变化明显,表现在( )A.臭氧增多B.二氧化碳含量增加C.水汽增多D.氧气增多5.大气层由近地面到高空分为三层,按序排列正确的是( )A.平流层、对流层、高层大气B.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C.对流层、臭氧层、电离层D.电离层、臭氧层、对流层6.某地区近地面气温是32℃,这里对流层的厚度为16.8千米,按一般规律,此时该地对流层顶的气温应是( )A.-100.8℃B.-68.8℃C.-132.8℃D.-42.8℃不定项选择题7.整个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都集中在对流层的原因及影响有 ( )A.跟地球引力的作用有关B.跟水汽固体杂质来自地面有关C.使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D.导致这层大气的温度随高度上升而上升8.对流层的高度因纬度而异,下列地区对流层高度值正确的是( )A.低纬地区17~18千米B.高纬地区8~9千米C.中纬地区50~55千米D.平均高度约为30千米9.有关对流层厚度叙述正确的是( )A.低纬地区比高纬地区薄B.夏季比冬季厚C.平原上空比高原上空厚D.厚度大小与纬度的高低无关10.关于大气中水汽和固体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含量很少且因时因地变化小B.固体杂质对成云致雨没有影响C.水在自然界中三态变化的进行是成云致雨的基础条件D.含量很多且因时因地变化大11.之所以平流层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其理由是( )A.该层大气上部热下部冷,大气稳定,不易形成对流,而以平流运动为主B.该层水汽、固体杂质极少,天气晴朗,能见度很好,大气平稳,有利于高空飞行C.该层大气中的臭层能大量吸收紫外线D.该层大气中的密度比较大创新深化1.利用大气垂直分层图分析下列问题:(1)A层气温随高度上升而,这是因为。
利用这层气温变化的特点在野外活动中可以简单测量山体的高度,经验数据为6℃/1000 米,若山脚下温度为T1,山顶上温度为T2,则山高H= 。
(2)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是哪层?答层。
(3)现代大型飞机多在里面飞行的是哪层?答层。
(4)流星现象多发生在里面的哪层?答层。
(5)极光在发生在哪层?答层。
(6)人造地球卫星的分布高度多在几百公里,从大气状况来说这样有什么好处? 。
2.臭氧是如何吸收紫外线的?其实臭氧层的形成和紫外线的减弱是一个统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即在作用下,氧气分子分解为,然后再与其他氧分子结合,形成臭氧层。
氟氯烃又是怎样破坏臭氧层的呢?首先是氟氯烃化合物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分解出,然后又不断“吞噬”臭氧分子,导致臭氧层被破坏,这种反应叫光化学反应。
3.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大气污染,已导致大气成分比例发生变化,影响到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生存环境,而且对社会经济各个方面都产生潜在重大影响,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有关人类活动造成的大气污染,导致大气成分比例发生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CO2含量与日俱增B.SO2含量增加C.氯氟烃含量增加D.太阳紫外线辐射减少(2)有关大气成分比例变化对社会经济带来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高纬度地区会因变暖适宜温带作物生长。
B.中纬度温带地区因变暖变得干旱,现在农业发生地区退化成草原。
C.酸雨增多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
D.太阳辐射增强,光合作用强,全球粮食总产比现在有较大幅度增长。
(3)人类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控制大气成分比例继续发生变化?考点预测1.人类的哪些活动对大气产生污染,导致大气成分发生怎样的变化。
危害是什么。
2.对流层和平流层的特点及与人类的关系。
主要题型有选择题,读图分析题,材料(包括图表)分析题等。
自主探究综合实践主题班会《减少大气污染,保护人类家园》提示:组织学生到本地的气象局,环保局等单位搜集,查阅大气成分的相关资料,了解大气中各种成分的组成及其变化,尤其是二氧化碳、氯氟烃、臭氧的数据及变化,分析这种变化对本地区乃至全球环境的影响,并找出原因。
以主题班会的形式,发表各自的观点,并可办一期相关的墙报。
探究学习对流层与平流层气温垂直变化特点分析与研究?提示:大气层各层气温垂直变化的特点,主要取决于其热量的直接来源方式。
因为太阳辐射是地球上的能量源泉,如果本层物质对太阳辐射直接吸收的能力不强,其热量主要来自本层的下层,则其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如果本层物质对太阳辐射直接吸收的能力较强,其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则其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
对流层中组成物质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很差,其热量主要来自地面长波辐射,因而距地面越远,气温越低。
而平流层中有大量的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故其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上升。
互动渗透情感态度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我们认识自然,了解自然,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情感,并培养我们自觉的环保意识。
科内渗透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1)一飞机位于C点上空,飞行高度10千米,现沿着其所在经线圈作环球飞行,在飞行过程中,飞机将飞越(大洲),最有利于飞机飞行的是在洲上空。
(2)经过20小时,飞机位于在A点属同一经线圈的另一条经线的赤道上空,此时当地时间为月日时。
(3)此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 (近或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 (快或慢);地中海地区气候特点是。
(4)在此次环球飞行过程中,飞机将飞越两极上空,当飞越北极上空时出现 (极昼或极夜)。
此时是否有利于南极考察 (是或否)。
科间渗透读教材中大气的垂直分层图回答为什么流星现象多发生在高层大气的下部?资料集锦大气——地球的“外衣”——天有多高天有多高(地有多厚,在第4章讲)有两种说法:(1)真正的“天”,那是无边无际的宇宙,也就是在第一章中讲的宇宙。
(2)一般所说的“天”,往往指的是我们头顶上风云雨雪变化多端的低空以及更高的外层空间。
据人造地球卫星探测,大气高度在2000千米~3000千米高空。
可以形象地说,包在我们地球周围的一层大气,是地球“身上”穿的一件“外衣”。
调查研究结果:离地面越高,空气越稀薄,离地面1000千米的空中,每立方厘米空气中的分子只有10万个左右,大约只有地面空气密度的260亿分之一。
靠近地面每立立厘米空气有2550亿亿个分子。
离地面5千米每立方厘米空气中有1530亿亿个分子。
离地面50千米每立方厘米空气中有2.4亿亿个分子。
离地面100千米每立方厘米空气中有1.8×10-3亿亿个分子。
离地面1000千米每立方厘米空气中有1×10-11亿亿个分子。
如果你进入大气外层,连呼吸所需要的氧气都没有,即使在你的耳边开炮,你也听不到一点声音。
学后笔记参考答案2.1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知识强化 1.氯氟烃化合物臭氧 2.2000~3000 上界 3.80—500 电离无线电波无线电通讯素质优化 1.D 2.A 3.D 4.B 5.B 6.B 7.ABC 8.AB 9.BC 10.C 11.C创新深化 1.(1)递减地面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直接热源 H=621TT×1000 (2)对流层(3)平流层 (4)高层大气 (5)高层大气 (6)空气稀薄,不易摩擦产生热量烧毁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