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语文03 不懂就要问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不懂就要问》优质教案
3不懂就要问教学目标:1.会认11个生字,掌握多音字“背、圈”。
2.能根据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学习他勤奋好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孙中山回答同学的那句话,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的时代背景,理解为什么孙中山宁可冒着挨打的危险,也要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整体感知1.(板书课题)看到这个题目,同学们心中会产生哪些疑问?(课文里是讲谁不懂?哪儿不懂?要问谁?“不懂就要问”是谁说的?他为什么要这样说?……)2.带着问题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不明白的字词可查字典,查字典解决不了的问题可先做上标记。
读完课文还可跟周围的同学小声议论议论。
3.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记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而大胆向先生提出问题的故事。
)4.同学们交流有关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
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樵。
他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创立《五权宪法》。
他首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
二、深入学习,质疑解疑细读课文,围绕重点展开质疑、讨论研究,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什么叫“私塾”?“私塾”的教学与现在的学校教学有什么不同?(这一问题的提出,要让学生懂得,正因为先生只教读和背,从来不讲意思,所以才发生了孙中山提出问题,要先生讲意思的故事,这也是故事发生的原因。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质疑、解疑。
“照例”“流利”“连连点头”在课文里是要说明什么的?课文前面写了先生对孙中山的学习背诵是“连连点头”,而后面孙中山自己却认为这样糊里糊涂地读书没有什么用。
孙中山是怎样对待学习的?对先生的提问为什么要“壮着胆子”?对先生请求时用了礼貌用语说明了什么?(通过两次问题的讨论,让学生从“照例”“流利”“连连点头”“壮着胆子”等词语中领悟到孙中山读书认真,学业完成得极为出色,表达了他不满足已有的成绩,有进一步要求理解课文意思的愿望。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3.不懂就要问【创新教案】
人物简介:孙中山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被后人称为国父。
辛亥革命后被十七省代表推举为中国民国临时大总统。
谈话过渡: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了解孙中山先生小时候的一件事。
提示,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读书,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提高阅读能力。
】3.独立学习,提出质疑。
(1)这篇课文同学们都预习过了,现在请大家放开声音读一遍课文,读完之后,想一想有没有不懂的问题。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3)根据学生交流,教师梳理主要问题:①“照例”是什么意思?②“先生”是谁?③“戒尺”是什么?④什么是“私塾”?⑤为什么孙中山问问题要壮着胆子?⑥为什么孙中山问问题其他同学都吓呆了?……同学们有这么多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争取把这些问题都弄明白。
【设计意图:通过自读自悟,自学课文,找到自己学习中的的困难,互相交流,共同探究解决。
锻炼了学生自学和质疑问难的能力。
】4.检查初读情况(1)认读生字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背诵照例圈出一段练习糊涂吓呆戒尺厉声挨打清楚(重点指导生字“诵”为平舌音,“楚”为翘舌音;前鼻音“圈、段、练”,后鼻音“诵”等。
)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指导读有关动作的词语:背诵圈出练习(2)学习多音字:挨(āi ái)背(bēi bèi)圈(quān juàn)练读句子,找发现: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①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挨(āi ái)āi 1>依次,顺次:挨门逐户;2>靠近:挨近、肩挨着肩。
ái 1>遭受:挨打、挨骂;2>拖延:挨时间、挨延。
②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
背(bèi bēi)Bèi1>身体后面从肩到腰的部分:背脊、背包、背影;2>物体的后面或反面:背面、刀背、背后、背景;3>用背部对着,与“向”相对:背光;4>向相反的方向:背道而驰;5>避开,离开:背地、背井离乡;6>凭记忆读出:背书、背诵;7>违反:违背。
三年级语文《不懂就要问》
三年级语文《不懂就要问》
《不懂就要问》是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3课的课文,课文讲述了少年孙中山在私塾学习时,因为不明白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壮着胆子向先生提问的故事。
赞扬了孙中山勤学好问的精神,引导学生养成不懂就要问的学习习惯。
《不懂就要问》是一篇三年级的语文课文,主要讲述了孙中山先生小时候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勇敢地寻求解答的故事。
在这篇课文中,孙中山先生描述了自己小时候在学校中遇到的问题。
当他遇到不理解的问题时,他没有选择放弃或逃避,而是勇敢地向老师寻求帮助。
通过这个故事,孙中山先生告诉我们要勇敢地面对问题,并且要积极寻求解答。
这个故事对我们今天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启示。
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我们应该勇敢地提问,不要害怕被别人嘲笑或批评。
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我们才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
总之,《不懂就要问》这篇课文是一篇非常有意义的文章,它告诉我们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应该如何处理。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了解到孙中山先生的学习态度和人生观,这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成长也有很大的帮助。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第3课 不懂就要问 教学课件
从来不讲说明私塾的先生一直都是这样做的 ,也为下文做了铺垫。
第十一页,共二十五页。
品析
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
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先生听了,连连点头。接着,先生在 孙中山的书上又圈了一段。他念一句,叫孙中山念一句。
划线部分和第一段那句话有联系 ?
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 咿呀呀,像唱歌一样。
第十六页,共二十五页。
品析
后来,有个同学问孙中山:“你向先生提出问题,不怕挨 打吗?”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 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通过孙中山和同学之间的问答,表现了孙中山“不懂就要问”的
认真学习的态度。
第十七页,共二十五页。
思考:先生为什么后来为同学们讲解书中的道理?
第五页,共二十五页。
加一加:
讠+ 甬 = 诵
诵读 背诵
第六页,共二十五页。
字源识字
第七页,共二十五页。
词语理解
私塾:私塾是中国古代社会一种开设于家庭、宗族或乡村内部的 民间幼儿教育机构。 照例:按照惯例,按照常情。 糊里糊涂:形容认识模糊,不明事理。 摇头晃脑:形容自得其乐或自以为是的样子。 鸦雀无声:形容非常的寂静。 戒尺:旧时私塾先生对学生施行体罚所用的木板。
厉历
历)又翻过了一页。
2.没想到,他会这么( 厉)害。
提题
3.他( 提 )出的这些意见都是正确的。
4.这篇课文的( 题 )目是《不懂就要问》。
第二十三页,共二十五页。
2.给下面一段话加上标点符号。
孙中山想 ,这样糊里糊涂地背 ,有什么用呢 ?于是
他壮,着胆子站起来 问 , 先:生“ 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
部编版《不懂就要问》教案完整版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 不懂就要问3 不懂就要问一、教材分析《不懂就要问》是三年级上册的第一篇略读课文。
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它记叙了少年孙中山求学时,敢于提出问题向先生请教的事。
本课通过运用人物的语言和当时的环境来表现少年孙中山的优秀品质。
课文以少年孙中山请教问题的经历为主要内容,按照事情发展变化,先写“先生教书,学生背书”,再写“少年孙中山认真学习,敢于提问”,然后写“先生从厉声质问到耐心讲解的转变”,最后总结“不懂就要问的学习精神”。
课文的语言简约朴实,但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教育性。
本篇课文的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运用精读课文学到的方法,在阅读时关注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二、教学目标1.认识“背、诵”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背、圈”。
2.通过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孙中山宁可冒着挨打的危险,也要提出自己不懂问题的做法,培养学习中不懂就问的精神3.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关注并积累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三、教学准备(一)学生:借助资料了解孙中山。
(二)教师:了解当时时代背景。
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过程3* 不懂就要问(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出示孙中山先生的画像)交流伟人孙中山先生资料。
2.教师简介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引出少年孙中山求学故事。
3.板书课题:不懂就要问。
齐读课题。
(二)明确要求,自主学习1.出示词语:学生自由拼读、小老师领读、指名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进行词语的自主学习。
背诵..照例.圆圈.一段.练.习糊涂..戒.尺吓呆.厉.声挨.打清楚.教师指导注意多音字“背、圈”并组词,读准“糊涂”的轻声读法。
2.出示生字:去拼音自读、同桌读、男女生读等方式练习。
3.字词闯关:小组检查、同桌检查、字卡检查、识字游戏、小组比赛等方式。
(三)合作交流,促进发展1.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准字音和读通句子。
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里相机正音,尤其是几个难读的词语:私塾糊里糊涂霎时挨打等。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3 不懂就要问. 第一课时|人教(部编版) (共12张PPT)
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重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孙中山对待学问的态度,学习 他的勤学好问的精神。(难点)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的13个生字,理解用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
新题导入
• 课文里是讲谁不懂? • 哪儿不懂? • 要问谁? • “不懂就要问”是谁说的? • 他为什么要这样说? ……
背诵例圈段糊涂呆戒厉挨楚
(1)左右结构:诵 例 段 糊 涂 挨
(2)上下结构:呆 楚 背________________
(4)全包围结构:圈___________________
初读课文
• 自由读课文,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 交流:听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自主识字
bèi
sòng
lì
背诵例
quān
duàn
liàn
圈段练
自主识字
hú
tú
dāi
jiè
糊涂呆戒
lì
ái
chǔ
厉挨楚
朗读课文
• 引导学生读准生字字音:“诵”是平舌音和后鼻音, “着、要、背”是多音字,“着”是轻声。
课堂延展
• 跟好朋友一起,分角色朗读课文。 • 想一想:孙中山提问的时候畏惧吗?那他为什么还要问?
板书设计
不懂就要问
背诵例 圈段 练糊 涂呆戒厉挨楚
课时作业
一、用“√”给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段(tuàn duàn)
诵(shòng sòng)
挨(āi ái)
厉(lì wàn)
二、把生字按结构分类。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不懂就要问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不懂就要问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不懂就要问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材分析这篇课文讲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敢于独立思考,敢于质疑,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不怕先生的惩罚,大胆地向先生提出问题的事情,赞扬了孙中山认真读书、勤学好问的精神。
学情分析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也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篇略读课文。
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介绍什么样的课文是略读课文和怎样学习略读课文,使学生明确这一类课文的学习要求,并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和策略。
教学建议略读课文的教学,教师要尽量放手,多给学生朗读、思考、质疑、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
无论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是对语言的体会和品味,都应该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究,尽量由学生自己得出答案和结论。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11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
2、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把有新鲜感的词句画下来和同学交流。
【过程与方法】独立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孙中山小时候勤学好问的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1、会认11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
2、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难点理解孙中山回答同学的那句话,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准备教师:关于孙中山的相关资料及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了解孙中山的生平经历,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切入课文1、同学们,在学习上你们有哪些好习惯?(学生畅所欲言)2、我国有许多科学家、伟人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孙中山就是其中的一个(出示孙中山的照片,交流资料)。
孙中山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跟他从小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是分不开的,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板书课题,指出“*”,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个标识吗?带有这个标识的课文叫略读课文。
略读课文,我们应该怎样学呢?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略读课文可以读得粗略一些,了解课文大意即可。
2020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不懂就要问》知识点+图文解读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不懂就要问》知识点+图文解读知识点01我会认背bèi(背诵、背书、背课文)诵sòng(朗诵、诵读、吟诵)例lì(例子、例如、举例)圈quān(圆圈、圈数、一圈)段duàn(段落、分段、自然段)练liàn(练习、练笔、熟练)糊hú(糊涂、糊口、含糊)涂tú(涂料、涂写、涂抹)呆dāi(发呆、呆住、吓呆)戒jiè(戒备、戒烟、戒掉)厉lì(厉害、严厉、厉声)挨ái(挨骂、挨打、挨饿)楚chǔ(楚国、清楚、苦楚)02多音字挨āi(挨着)ái(挨打)背bèi(背诵)bēi(背包)圈quān(圆圈)juàn(圈养)03近义词照例——照常流利——流畅霎时——瞬间清楚——明白糊里糊涂——稀里糊涂04反义词流利——结巴详细——简略05理解词语私塾:是我国古代社会一种开设于家庭、宗族或乡村内部的民间幼儿教育机构。
霎时:极短时间。
照例:依照惯例或常情。
戒尺:旧时教师对学生体罚时所用的木板。
稀里糊涂:认识模糊,不明事理,形容对事物一点儿也不明白。
摇头晃脑:形容自得其乐或自以为是的样子。
鸦雀无声: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
“一……不……”形式的词语一声不响一毛不拔一字不落一尘不染一窍不通一声不吭一丝不挂一言不发一文不值06句子解析1.孙中山小时侯在私塾读书。
那时侯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
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学生读书比作唱歌,形象地写出了学生读书的状态。
2.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
“照例”写出了“流利地背出前一天学的功课”对于孙中山来说不是偶然的。
3.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壮着胆子说明当时的教学方法不允许学生提问,孙中山这一问可要冒着被戒尺打的风险呢!4.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说:“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3课《不懂就要问》阅读理解题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3课《不懂就要问》阅读理解题1.阅读理解。
路路的脸红了这天下午,不到半个小时,路路的脸红了三次。
教室里挂黑板报的钉子掉了,同学们想自己钉上,可是没有钉锤,路路想起了传达室的陈爷爷那里有,就跑去借。
路路猛地推开传达室的门,大喊:“喂,钉锤呢?”陈爷爷正在看报纸,透过老花眼镜看了她一眼,雪白的胡子动了动,没理她。
路路的脸憋得通红,慢慢地走回教室,低着头对同学们说:“没借来,陈爷爷不理我。
”维维拉着路路的手,说:“走,咱们再去借一次。
”走到传达室门口,维维敲敲门,听见陈爷爷回答,才走进传达室,说:“陈爷爷,您把钉锤借给我们用用,行吗?用完就给您送回来。
”陈爷爷点点头,打开工具(相箱),把钉锤(第递)给维维。
维维说:“谢谢您!”这时路路躲在维维身后,陈爷爷看了她一眼,她羞愧地(底低)下了头,脸红得像块红布似的。
后来,路路去传达室还钉锤,也学着维维的样子,有礼貌地把钉锤还给了陈爷爷,陈爷爷高兴地捋捋胡子,说:“这才是好孩子嘛!”路路仰起小脸高兴地笑了,脸红得像一朵美丽的花。
(1)用“√”选出文中括号内恰当的字。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天下午,不到半个小时,路路的脸红了四次。
B.传达室的陈爷爷不喜欢路路。
C.维维说话做事有礼貌。
D.路路和维维一起去还钉锤。
(3)用“”画出描写路路借钉锤时的动作和语言的句子。
仔细体会有关词语,这个句子表现了( )。
A.路路性格很直爽。
B.路路做事风风火火,说干就干。
C.路路和陈爷爷非常熟悉。
D.路路做事不文明,没有礼貌。
(4)维维能从陈爷爷那儿借到钉锤是因为( )。
A.维维是陈爷爷的孙女。
B.维维的爷爷和陈爷爷是好朋友。
C.维维做事讲文明,有礼貌。
D.维维和陈爷爷是好朋友。
(5)路路还钉锤时,陈爷爷夸她是个好孩子,原因是( )。
A.路路和陈爷爷之间的误会消除了。
B.路路的爸爸和陈爷爷成了朋友。
C.看维维的面子。
D.路路知错就改,还钉锤时很有礼貌。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 《不懂就要问》教案及反思5篇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不懂就要问》教案及反思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不懂就要问》教案及反思精选5篇(一)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本课文,让学生认识到“不懂就要问”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勇于提问的能力和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
2. 学练通过阅读理解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3.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他们在学习中获得知识和信息。
教学过程:引入:1. 导入新课,通过观察课文标题、插图等,引发学生对“不懂就要问”的思考和讨论。
2.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标题和插图,猜测课文内容。
展示与感知:1. 师生共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感受课文的意境。
2. 分角色朗读课文,读懂每个问题都有答案和解释的含义。
讲解与练习:1. 让学生按照课文的顺序,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2. 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问题,找到正确答案。
3. 进行课文的阅读理解练习,包括选择、单词填空、判断等,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拓展与运用:1. 分组讨论,选择一个自己不懂的问题,用自己的话解释给小组成员听。
2. 随堂小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问题,并和同学讨论。
3. 师生共同总结课文中学到的知识和体会,并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反思:1. 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学生是否达到了理解“不懂就要问”的重要性,有没有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2.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3. 教材选择是否合理:该课文与学生的年龄和实际生活是否切合,是否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4. 是否需要在教学中加入更多的实际活动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不懂就要问》教案及反思精选5篇(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综合运用所学词汇,能够用简短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暑假生活。
2. 学习运用简单的过去式来叙述过去的事情。
3. 培养学生爱好读书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1. 掌握运用过去式描述过去的事情。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不懂就要问》教案2篇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不懂就要问》教案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不懂就要问》教案精选2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到在遇到问题时要主动提问,不懂就要问,并掌握正确的提问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课堂演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鼓励他们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勇于提问,互相帮助。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勇于提问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正确的提问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材《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多媒体设备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纸。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到的内容。
“上课时,老师讲了什么?我们学到了什么?”2. 提问:“当你们在学习时遇到了困难,你们怎么办?”学生回答。
3. 引出本课的主题:“在学习中,我们遇到问题时不懂就要问。
”步骤二:学习新课(1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本课的标题《不懂就要问》。
2. 朗读课文,并用多媒体或者板书展示课文内容。
3. 联系课文内容进行讨论,“小明遇到问题时选择了提问,这样有什么好处呢?”学生回答。
4. 教师总结:“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要主动提问,不懂就要问,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步骤三:合作探究(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3-4人。
2. 发放提问卡片,组内学生相互提问。
3. 各小组书写提问问题并互相交流讨论。
4. 请学生选择几个问题进行演练,以便于全班共同学习。
步骤四:课堂展示(10分钟)1. 随机选取几组进行提问问题的演练。
2. 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点评和讨论,帮助学生改进和完善提问问题的能力。
步骤五:反思总结(5分钟)1. 教师提问:“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学生回答。
2. 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强调“不懂就要问”的重要性。
3. 布置作业:请学生回家后进一步练习如何正确提问。
教学方式:情境导入、小组合作、互动探究、课堂展示、反思总结。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不懂就要问》教案及反思2篇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不懂就要问》教案及反思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不懂就要问》教案及反思精选2篇(一)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本课文,让学生认识到“不懂就要问”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勇于提问的能力和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
2. 学练通过阅读理解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3.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他们在学习中获得知识和信息。
教学过程:引入:1. 导入新课,通过观察课文标题、插图等,引发学生对“不懂就要问”的思考和讨论。
2.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标题和插图,猜测课文内容。
展示与感知:1. 师生共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感受课文的意境。
2. 分角色朗读课文,读懂每个问题都有答案和解释的含义。
讲解与练习:1. 让学生按照课文的顺序,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2. 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问题,找到正确答案。
3. 进行课文的阅读理解练习,包括选择、单词填空、判断等,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拓展与运用:1. 分组讨论,选择一个自己不懂的问题,用自己的话解释给小组成员听。
2. 随堂小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问题,并和同学讨论。
3. 师生共同总结课文中学到的知识和体会,并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反思:1. 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学生是否达到了理解“不懂就要问”的重要性,有没有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2.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3. 教材选择是否合理:该课文与学生的年龄和实际生活是否切合,是否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4. 是否需要在教学中加入更多的实际活动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不懂就要问》教案及反思精选2篇(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综合运用所学词汇,能够用简短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暑假生活。
2. 学习运用简单的过去式来叙述过去的事情。
3. 培养学生爱好读书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1. 掌握运用过去式描述过去的事情。
最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不懂就要问》词语解释
《不懂就要问》词语解释
【私塾】
旧时家庭、宗族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一般只有一个教师,采用个别教学法,没有一定的教材和学习年限。
【咿咿呀呀】
①指物体转动、摇动或摩擦时的声音,多用于形容桨声与胡琴声。
②指小孩子学话的声音、低哭声;有时也指鸟叫声。
【糊里糊涂】
认识模糊,不明事理。
也形容思想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
【霎时】
极短的时间,片刻。
【鸦雀无声】
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
形容非常静。
【戒尺】
旧时教师对学生施行体罚时所用的木板。
学习只是一种习惯,一种状态。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不懂就要问》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不懂就要问》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不懂就要问》课文原文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
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样。
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
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
先生听了,连连点头。
接着,先生在孙中山的书上又圈了一段,他念一句,叫孙中山念一句。
孙中山会读了,就回到座位上练习背诵。
孙中山读了几遍,就背下来了。
可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
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问道:“你会背了吗?”“会背了。
”孙中山说着,就把那段书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
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说:“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
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先生讲得很详细,大家听得很认真。
后来,有个同学问孙中山:“你向先生提出问题,不怕挨打吗?”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篇二】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不懂就要问》教案1教学要求:1.会认“诵、例”等11个字,掌握“背、圈”这两个多音字,理解“私塾、霎时、戒尺、鸦雀无声”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及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课文。
3.体会遇到问题要积极面对,不懂就要问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学习孙中山刻苦读书,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具准备: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
1.(出示孙中山先生的画像)这位伟人,大家认识吗?他就是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3、不懂就要问课件a、六上故宫博物院
珍妃井
在介绍建筑群时,分清主次,采用有详 有略的写法,这样才能突出重点,把最 有特色的地方写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 印象。重点与详略的安排,却要根据建 筑物的特征而定。
填上方位词:
立足点是:
上大__面_殿_安_正_放_中_是着一金个漆约雕两龙米宝高座的,背朱__后_漆_是方雕台,朱漆方台 龙屏。方台两__旁__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
西华门
北 神武门
御花园 坤宁宫 交泰殿 乾清宫
乾清门
保和殿 中和殿 太和殿
太和门
金水桥
午门
南
请你来尝试: 默读课文,按
文章的说明顺序 填写下面的故宫 示意图
故宫的说明顺序是 空间顺序
从南到北进行说明
东华门
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1-2)总:位置:历史、建筑地位、总体布局、
外观概貌、建筑总特点。
外形 太和殿
(二)总说和分说相结合。 在逐一介绍各个宫殿之前,全文先概括介绍故
宫的总体布局以及它的外观概貌和建筑特点,然 后以保和殿后面的小广场为界,把故宫分为前朝 和内廷两部分,分别加以介绍。最后一段,借登 临景山俯瞰故宫全景,对上文的具体分说作综合 总括,再次突出这个建筑群布局的和谐统一,使 读者对这个建筑群总体和局部的特点,获得明确、 完整的印象。
故宫中的每个宫殿也有它的总体构造和组成部分, 课文一般也是按先总后分、先外后内的顺序加以 介绍,即先写它的外观,再写它的内部装饰、陈 设,有的接着还介绍它的用途,说明它的象征意 义。
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说说故宫的特点。 2、本文对什么建筑详写?对哪些 建筑略写?
故宫的特点:
❖规模宏大壮丽 ❖建筑精美 ❖布局统一 ❖风格独特
流利-结巴 详细-简略 清楚-模糊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3.不懂就要问-课件
字词乐园
词语运用
刚刚同学们还在班里( 咿咿呀呀 ) 地说话,上课铃一响,教室里( 霎时 ) 变得(鸦雀无声 )。
字词乐园
词语积累 表示安静的成语
鸦雀无声 悄然无声
万籁俱寂 夜深人静
无声无息 噤若寒蝉
字词乐园
近义词 照例--- 照旧 霎时--- 瞬间
流利--- 流畅 详细--- 具体
反义词 认真--- 马虎 清楚--- 糊涂
运用:反问句,把答案藏在句子中,并且思想 更鲜明、强烈,结尾用问号。
板书设计
流利地背书 不求甚解
不
懂 就
死板地背书 有什么用呢? 勤学好问
要
问 勇敢地提问 先生讲解
拓展延伸
和“不懂就问”有关的名言
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
问。
——(俄)普列汉
诺夫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 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 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第三部分(第7-8自然段):孙中山不懂就问,不 怕挨打。
重难点解析
重难点1
孙中山小时候是怎么上课的?
私塾 不求甚解
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 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学生读熟了, 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至于书 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重难点解析
重难点解析
重难点2 “不懂就要问”,孙中山是怎么问的?
—— 陶行知
课堂演练
1.给下面的句子换种说法。 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 这样糊里糊涂的背,没有什么用。
课堂演练
2.我们要向孙中山学习些什么?
善于思考
敢于发问
课下作业
1.学完本课,请你列出三条问题。 2.再搜集一个和“勤学好问”有关的 名人小故事。
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3.不懂就要问
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
结构清晰
文章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叙述,从 孙中山小时候的学习经历开始, 到他长大后成为革命领袖结束,
整体结构清晰明了。
语言简练
文章语言简练,用词准确,符合三 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易于理解。
描写生动
文章通过具体的事例和生动的描写 ,展现了孙中山勤学好问、追求真 理的精神风貌。
关键句段解读及赏析
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 册3.不懂就要问
汇报人:
2023-12-24
目录 Contents
• 课程背景与目标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知识拓展与延伸 • 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 • 学生自主学习与能力提升 • 评价反馈与持续改进
01
课程背景与目标
教材版本及内容概述
教材版本
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与要求
01
02
03
04
学习孙中山善于思考、敢于提 问的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勤学好问、善于思考 的习惯。
鼓励学生敢于向权威挑战,勇 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年龄及认知特点
三年级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对事物的理解需要借助具 体形象的事物。同时,他们的好奇心强,喜欢提问和探究 。
和审美能力。
06
评价反馈与持续改进
课堂教学效果评价方式改革
传统评价与现代技术相结合
在保留传统纸质测试、作业评价的基础上,引入多媒体教学资源和技术手段,如在线测评、互动教学平台等,丰富评 价方式,提高评价效率。
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并重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参与度、合作能力等进行全面评价,同时结合期末考试成绩等结 果性评价方式,给出更客观、全面的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懂就要问》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13个生字,理解由这些生字组成的生词和熟字组成的新词语。
2.能按要求完成课后练习第2、3题,能正确回答练习第1题中的两个问题。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孙中山对待学问的态度,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孙中山思考的问题和他回答同学的那两句话,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2.重点理解“学问”“照例”“私塾”等词语。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13个生字,掌握它们的音、形、义,并能正确书写。
(二)掌握由生字组成的新词并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三)能借助拼音,较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一)讲读课文,理解内容,能回答课后练习第1题的两个问题。
(二)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认识到孙中山小时候在学习中做到勤学好问,是不容易的,教育学生学习这种精神。
(一)练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巩固复习生字新词,会听写字词。
(三)做课后作业练习第3题,看拼音写句子。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学会并掌握13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字义、词义。
(二)初读课文后,认识到孙中山小时候在学习中做到勤学好问,是不容易的。
(一)理解孙中山思考的问题和他回答同学的两句话,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二)理解“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的道理,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做到勤学好问。
(三)能正确流利地读好这篇较长的课文。
看拼音写句子,完成课后练习3,提高拼读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不懂就要问
2.谈话导入:简介孙中山(可挂画像)。
同学们听说过孙中山这个名字吗?他是广东人,生于1866年,于1925年因病去世。
他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
早年就有志反清。
曾任中国同盟会总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遗嘱主张,“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写孙中山先生小时候的一件事。
(二)让学生默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
1.借助拼音默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2. 孙中山向老师提出了什么问题?(在文中划出有关句子。
)
3.指名二人读课文,回答问题。
(共9个自然段。
本课书讲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大胆地向先生提出问题的事。
)
4.指名读本课由生字组的词,全班对对。
(三)自学生字,记住字音、字形,了解字义、词义,不懂的词语查字典。
(四)检查自学效果。
三、教学过程
讲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提问:
(1)孙中山小时候读的什么书?那时候怎么上课?
2.理解词语“私塾”、“至于”。
3.小结第1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先生只让背诵,从来不讲。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默读本段,思考问题,并在文中标出有关语句。
(1)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先做什么,接着做什么,后来又做什么?
(2)理解词语“照例”、“流利”。
这两个词说明了什么?板书这两个词并讨论。
(“照例”就是按照平常的做法。
“流利”就是读得很通顺、熟练。
说明了孙中山每天到校都是这么做的;他学习认真、成绩好。
)
2.提问:孙中山向老师提出了什么问题?是在什么情况下提问的?
(孙中山不满足于只会背,不理解意思的现状,他认为糊里糊涂地死记硬背而不懂得意思是没有用的。
由于这个原因,孙中山“壮着胆子”,向老师提出讲解有关教材意思的要求,渴望老师帮助,态度非常诚恳。
3.小结段意:
孙中山读书认真,功课完成得很好。
有一天,他因为不懂书里的意思就站起来请求先生讲解。
过渡:孙中山这一问引起了什么?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三)学习第3~7自然段。
1.默读第4~7自然段,理清思路。
思考:每一自然段讲的是谁?怎么做的?用简单的一句话概括。
2.指名5人读,每人读一段后回答问题。
(第3段讲同学们吓呆了;第4段讲
先生厉声责问孙中山会不会背;第5段讲孙中山背出了这段书;第6段讲先生答应讲解;第7段讲先生详细讲解,学生认真听。
3.从这几段课文中找出反映当时课堂气氛和先生态度的词语,讨论理解回答。
板书:吓呆、鸦雀无声、拿着、厉声。
4.提问:先生的态度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变了呢?
(孙中山“一字不漏”地背诵,说明他确实已经完成了先生留的功课,他写得很认真。
他要求先生讲文章的意思,是想进一步理解所背的文章内容,而不是无理取闹。
所以先生才改变了态度,破例给孙中山讲解书中的内容。
)板书:收起,讲得详细。
5.把3~7自然段连起来读一遍,要读出文中先生态度的前后变化的语气来。
过渡:孙中山为什么要提这样的问题?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最后两段。
(四)学习第8、9自然段。
1.指名读第8、9段,思考回答:
(1)什么叫“学问”?孙中山是怎么理解学问的?
(2)孙中山为什么敢向先生提问?为什么认为“为了弄清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呢?
2.讨论回答问题。
(然后老师补充总结)(“学问”在这里指的是知识、学识。
孙中山认为要想求得真正的知识,就是“不懂就要问”,要问个明白,才能得到真正的知识。
为了弄清书里的道理,为了学到知识,他当时宁愿挨打,这种精神是可贵的。
在当时情况下,孙中山敢于提出问题是一件不寻常的事,是需要有胆量,有魄力的,是求知的强烈欲望促使他这样做的。
孙中山这种认真读书、不懂就问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
3.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五)流利、有语气地朗读全文,讨论: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孙中山小时候勤学好问?(让学生在文中圈画出反映孙中山勤学好问的词句,再用自己的话有顺序地说一说。
)
(六)作业。
1.写本课生字词和“读读写写”的词各三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练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巩固复习生字新词,会听写字词。
(三)做课后作业练习第3题,看拼音写句子。
二、教学重点、难点
看拼音写句子,完成课后练习3,提高拼读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练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老师进行朗读指导。
(1)课文中的问句和感叹句,要根据句子所表达的意思读出不同的语气。
如“这样胡里胡涂地背,有什么用呢?”这句话反映了孙中山认为胡里胡涂背没有用这一看法,要用反问表示肯定的语气;“……不怕挨打吗?”这句话是那个
同学不明白孙中山怎么敢问的,要读出疑问的语气;“你会背了吗?”是先生厉声问的,要读出严肃、生气的语气;又如“请您给我讲讲吧!”应读得稍重些,表示出恳求、期待的语气。
(2)第三段是一个长句,要读出课堂上当时紧张的气氛。
可按下面的停顿和重音来读。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二)巩固复习生字新词。
(出示小黑板)
1.比一比,组词语。
列()孙()通()例()孔()诵()提()厉()堂()题()历()党()2.给下面的字加部首组成生字,再组词语。
董()________ 昭()________ 卷()________ 木()________ 3.填空组词语。
弄清()摇头()胡里()连连()壮着()()无声
4.从下面的词语中各找出两组近义词和反义词填空。
照样认真糊涂详细马虎仔细明白照例
近义词:()——()()——()反义词:()——()()——()5.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看拼音写句子。
(1)心里拼读,对齐拼音写汉字,默读句子。
(2)指名读拼音写出两句话,纠正错的,再齐读。
(三)听写本课生字词。
(四)作业。
1.把听写中的错词各改三遍。
2.写课堂练习题。
3.熟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