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三年级上册经典国学诵读系列练习一(含答案)

合集下载

中华经典古诗词诵读三年级上册答案

中华经典古诗词诵读三年级上册答案

中华经典古诗词诵读三年级上册答案第一篇:中华经典古诗词诵读三年级上册答案中华经典古诗词三年级词卷上册参考答案第一课:《野望》问题导学:1、同学们,诗人与这些过往的人群“相顾无相识”,你能体会到他当时的内心感受吗?(体会到诗人当时的孤独无依寂寞。

)2、当诗人看到这层林浸染秋色,人们牧马放羊,如此悠然自得。

你猜一猜诗人他在向往着一种怎样的生活呢?(向往那种恬静、舒适、安逸的田园生活。

)《早秋》发现大观园:2、“淮南一叶下”有“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的意思,诗人在此是想表达一种怎样的情感呢?(尾联引用典故并加以想象,一片树叶,被荡人心扉的秋波所感招,情不自禁,奋不顾身,展现了一叶追随洞庭波的诗情画意。

藏有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我是小诗人: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红叶、落叶、花开)第二课《江乡故人偶集客舍》问题导学:1、“相留畏晓钟”说诗人与朋友在相互挽留,害怕听见敲响天亮的钟声。

诗人在害怕什么呢?同时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诗人害怕与久别重逢的朋友又要再次的分离。

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不舍与深情厚谊,也加深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终南山》发现大观园:1、我发现诗人用“近天都”、“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写出了终南山的特点。

(高大、壮观、雄伟的特点)我是小诗人:A、冬自夜结束,年后白又长。

B、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

选择:B 第三课《早春南征寄洛中诸友》问题导学:1、同学们,“春入河边草,花开水上槎。

”这两句写出了春天的美景,诗人有没有心情去欣赏这些呢?在“新岁独思家”这句里,你能体会到诗人在向我们诉说自己内心的什么感受吗?(没有,诉说自己在途中孤寂思家的感受)练一练:《春宿左省》发现大观园:2、我发现原来诗人“不寝”是有原因的,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如果你是诗人,你会这样吗?(不寝的原因是:因为明晨上朝有重要的事情上奏)我是小诗人:忽逢使,邀入赤松家。

金灶初开火,正发花。

“青鸟仙桃” 第四课《晚晴》问题导学:1、同学们,你们知道“人间重晚晴”这一句中,“晚晴”为什么值得珍重吗?(它使为雨所苦的万物得以滋荣繁茂,获得温暖与阳光.)2、读完这首诗后,你认为诗人李商隐有着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呢?(积极乐观)《蝉》发现大观园:1、我发现从描写蝉的“高难饱”,鸣“徒劳”,声“欲断”,树“无情”这几个词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情感。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每周一诵测试题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每周一诵测试题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每周一诵测试题
一、阅读小古文,我最棒!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从其所契者。

,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将小古文补充完整。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词语
(1)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2) 是.吾剑之所从坠:
(3) 求剑若.此:
二、国学经典诵读展示,我最棒!
停车坐爱枫林晚江上秋风动客情
荷尽已无擎雨盖霜叶红于二月花
萧萧梧叶送寒声菊残犹有傲霜枝
三万里河东入海一枝红杏出墙来
春色满园关不住五千仞岳上摩天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每周一诵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阅读小古文,我最棒!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将小古文补充完整。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词语
(1)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从
(2) 是.吾剑之所从坠: 这儿,这里
(3) 求剑若.此: 像
二、国学经典诵读展示,我最棒!
停车坐爱枫林晚江上秋风动客情
荷尽已无擎雨盖霜叶红于二月花
萧萧梧叶送寒声菊残犹有傲霜枝
三万里河东入海一枝红杏出墙来
春色满园关不住五千仞岳上摩天。

三年级经典诵读练习题答案

三年级经典诵读练习题答案

三年级经典诵读练习题答案(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三年级经典诵读练习题答案1、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2、《独望》的作者是唐朝诗人司图空。

3、白鹭忽飞来,点破秧针绿。

4、自羲浓,至黄帝。

号三皇,居上世。

三皇是指、和。

5、,。

五霸强,七雄出。

6、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7、近乡情更怯,。

8、“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出自朝诗人的《》。

9、东汉之后,、、三国争夺汉朝的天下。

10、“唐高祖,起义师。

”中的唐高祖是指。

11、,。

至孝平,王莽篡。

12、“,。

,称三王。

”其中的三王是指、、。

13、,国号商。

六百载。

14、,。

为南朝,都金陵。

15、北元魏,分东西。

,。

16、辽与金,。

,宋犹存。

17、,。

四百年,终于献。

18、嬴秦氏,始兼并。

,。

19、周武王,始诛纣。

,。

20、王朝的每一代帝王都把王位直接传给儿子1、昔去雪如花,。

雪如花指花似雪指。

2、此地别燕丹,。

昔时人已没,。

这是一首著名的3、山中相送罢,,这首诗的题目是4、至元兴,。

有宋世,。

并中国,5、明太祖,。

传建文,。

迁北京6、读史者,。

通古今,。

口而诵,朝于斯,。

朝指,夕指。

7、,师项橐。

,尚勤学。

,读鲁论。

,学且勤。

8、牧竖持蓑笠,。

9、牧童见客拜,。

昼日驱牛归,10、牧童归去横牛背,。

这首诗的作者是11、披蒲编,。

彼无书,。

12、如囊萤,。

家虽贫,。

13、如负薪,如挂角。

,。

14、苏老泉,二十七。

,。

15、彼既成,。

尔小生,。

告诉我们应该16、莹八岁,。

泌七岁,。

17、彼颖悟,人称奇。

,。

18、我们应该学习孙敬和苏秦的和19、《牧童》的作者是代的诗人。

20、北宋文学家,二十七岁才开始下定决心,努力读书。

选择题1、《绝句二首》中“今春看又过”中“看”的意思是()A、看见B、眼看着C、看一看2、《独望》的作者是唐朝的()A、李白B、杜甫C、司空图3、《独望》中“黄花入麦稀”中“黄花”的指的是()A、菜花B、黄色的花C、小黄花4、《出郊》的作者杨慎是()朝的。

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经典国学诵读练习附答案

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经典国学诵读练习附答案

小学生学习出品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经典国学诵读练习附答案(一)国学片段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我是小助手1.玄:黑色。

2.洪:大。

3.荒:远。

4.盈:月圆。

5.昃(zè):太阳偏西。

6.辰宿(xiù):星宿。

7.列张:陈列,散布。

8.闰余成岁:我国古代历法拿月亮做参照定月份,一个周期近地点时是30天,远地点时是29天,平均每小学生学习出品个月是29天多一点,一年就是354天,但是年又是参照太阳定的,是365天,中间差了11天,这就是闰余。

一年相差11天,每三年就多出一个月。

于是每三年,就增加一个月。

增加的这个月叫闰月,增加闰月的这一年就叫闰年。

后来人们发现19年闰7次最合适。

9.律吕:我国古代用来协调阴阳、校定音律的一种设备,一般用竹管制成,现代音乐上叫定音管。

律吕从低到高共十二管,分为阴阳两类,奇数六律为阳律,叫做六律;偶数六律为阴律,称为六吕。

我是小翻译天是黑色的,地是黄色的,宇宙广阔无边。

太阳有正有斜,月亮有圆有缺;数不清的星星散布在无边的太空中。

寒暑循环变换,来了又去,去了又来;秋天收割庄稼,冬天储藏粮食。

积累数年的闰余并成一个月,放在闰年里;古时候的人们用六律六吕来调节阴阳。

小学生学习出品考考你的智慧1.照样子写词语。

例:寒来暑往()来()往()来()往2.给下列词语中带点的字选择合适的解释(填序号)。

A.大;B.洪水;C.姓。

宇宙洪.荒()声如洪.钟()防洪.抢险()3.下列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讲述了宇宙起源的是()A.精卫填海;B.夸父逐日;C.盘古开天。

4.端午节是中国三大传统节日之一。

2009年出现了两个端午节,这是怎么回事?弘扬传统文化后羿射日小学生学习出品远古时代,天上有十个太阳,它们同时出现在天空,强烈的阳光照射着大地,河流干枯了,土地烤焦了,庄稼颗粒无收,人们热得喘不过气来,很多人又渴又饿,倒在地上昏迷不醒,甚至死去。

(完整word版)三年级上册国学试题带答案

(完整word版)三年级上册国学试题带答案

三年级国学测试题班级姓名一、填空:(28分)1、吾日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2、临之以庄则,孝慈则,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3、信近于,言可复也;恭近于,远耻辱也。

4、因不失其亲,亦可也。

,不知其可也。

5、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反是。

6、居上,为礼。

7、可夺帅也,不可夺志也。

8、岁寒,然后知之后凋也。

骥不称其力,称其也。

9、子曰:“坦荡荡,长戚戚。

”10、之内,皆也。

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11、切切偲偲,怡怡。

12、子曰:“君子而不同,小人而不和。

”13、君子敬而,与人恭而。

14、孔子曰:“三乐,三乐。

二、选择题。

(14分)1.“精忠报国”这一故事赞颂了哪位历史人物?()A 岳飞B 秦桧2.《课信》中的“信”字是什么意思?( )A诚信 B 书信3.“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这句话是谁说的?()A 孟子B 孔子4.“花中四君子”中象征坚贞刚毅品格的是()A 梅花 B菊花5、《论语》中道德高尚,学问深、地位高的人是指()A 君子 B小人6、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语义相同的一项是()A四海之内皆兄弟 B君子与小人7、益者三友是指()A友直,友谅,友多闻 B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8、名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是哪位圣人提出的?()A曾子 B孙子9、《鸡黍之约》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应该讲()A诚信 B 忠义10、《负荆请罪》中的两个人物是谁?()A廉颇、蔺相如 B伯夷、叔齐11、“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中的“骥”是指()A千里马 B牛12、子曰:“君子喻于(),小人喻于利。

”A智 B义1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古诗《》 A《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B《登飞来峰》14、《高山流水》讲的是关于()的故事。

B 修身 B交友三、连线题。

(21分)为人谋而不忠乎言可复也三军可夺帅也不成人之恶信近于义匹夫不可夺志也君子成人之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君子坦荡荡富贵在天死生有命损者三友益者三友小人长戚戚君子喻于义我独亡人皆有兄弟小人喻于利益者三乐损者三乐爱之,能勿劳乎?可以寄百里之命人而无信忠焉,能勿诲乎?居上不宽不知其可也可以托六尺之孤为礼不敬四、看甲骨文图片,写出相应的字形。

三年级上册国学练习题

三年级上册国学练习题

三年级上册国学练习题国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传统文化素养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三年级上册国学练习题,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学习国学知识。

一、经典故事题1.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孔子回答:“师也过,商也不及。

”请问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为什么孔子这样回答?2. 国学经典《论语》中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有类似的经历吗?请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回答。

3. 请用自己的话解释《孙子兵法》中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话。

二、国学常识题1. 中国古代有四大传统美德,你知道是哪四种吗?请简要介绍一下每种美德的含义。

2. 中国古代的“四书五经”是什么?你知道其中的《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和《诗经》吗?请简要介绍一下其中一本书的内容和作用。

3. 你知道中国古代经典的“十三经”吗?请列举其中的几种并简要介绍一下。

三、填空题1. 《弟子规》中有一句“夜不闭戶,__不密室。

”请你填写正确的字。

2. 《论语》的作者是__。

3. “孔子”是__国人。

四、配对题将以下经典作品与其作者进行配对。

1. 《红楼梦》 A. 曹操2. 《西游记》 B. 施耐庵3. 《水浒传》 C. 吴承恩4. 《三国演义》 D. 曹雪芹请在题号后填写对应的字母。

五、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空格内填写“√”,错误的填写“×”。

1. 孔子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伟大思想家。

______2. 孔子说过“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位置而众星共之”。

______3. 《论语》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______4. 《论语》中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是孟子的名言。

______5. 《三国演义》是明代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______六、问答题1. 简要解释“仁者爱人”这句话的意思,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举一个例子。

2. 列举两个你认为与国学有关的传统节日,并介绍一下这两个节日的来源和庆祝方式。

部编本三年级上册经典阅读国学经典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本三年级上册经典阅读国学经典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本三年级上册经典阅读国学经典练习题及答案
经典阅读:国学经典
观书有感(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
艨艟(méng chōng)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其一: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荡漾。

如果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那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其二:昨天夜里江边涨起了阵阵春潮,巨舰大船轻盈得如同一片羽毛。

向来行驶要白费很多推拉力气,今天却能在江水中央自在顺漂。

1.这两首七言绝句《观书有感》都出自______(朝代)大学问家______。

两首诗写的是描绘其“()”的生动感受。

2.《观书有感》(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

3.《观书有感》(其二)借助______无人能推动却能自由航行在水中,比喻艺术创作需要灵感的道理。

参考答案:
博闻强记
1.南宋朱熹观书
2.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3.巨舰。

国学经典诵读资料(三年级上册)

国学经典诵读资料(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上册经典诵读目录1 赋得古草原送别……………………白居易(唐) 【总叙】2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唐) 【入则孝】—诚敬篇3 望天门山…………………………李白(唐) 【入则孝】-- 孝养篇4 夜书所见…………………………叶绍翁(南宋) 【入则孝】-- 慎独篇5 游山西村……………………………陆游(南宋) 【入则孝】-- 体贴篇6 小儿垂钓……………………………胡令能(唐) 【入则孝】-- 尊重篇7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宋)【入则孝】-- 敬老篇8 绝句…………………………杜甫(唐) 【入则孝】–尽孝篇9 庆申正月游齐安…………………王安石(北宋)10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南宋)11 三月晦日偶题……………………秦观(北宋)12 登快阁…………………………黄庭坚(宋)春天里的秋天(序) 空山鸟语蜂巢鸟岛永远的校园雨荷花赋得古草原送别(唐) 白居易lílíyuán shàng cǎo离离原上草,yísuìyìkūróng一岁一枯荣。

yěhuǒshāobújìn 野火烧不尽,chūn fēng chuīyòushēng春风吹又生。

平原上繁茂的野草,每年枯萎、繁盛一次。

野火烧不尽它,遇到春风吹拂它又生长起来。

清新,通过对荒原野草的赞颂,反映了作者积极进取的精神。

【总叙】dizǐ guīshèng rén xùn弟子规, 圣人训, shǒuxiàotì cì jǐn xìn首孝悌,次谨信.fàn ài zhòng ér qīn rén泛爱众 , 而亲仁.yǒu yú lì zé xué wén有余力 , 则学文。

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经典国学诵读系列练习

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经典国学诵读系列练习

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经典国学诵读系列练习(一)国学片段知过必改,得能莫忘。

罔谈彼短,靡恃己长。

信使可覆,器欲难量。

我是小助手1.能:知识技能。

2.罔(wǎng):不。

3.靡(mǐ):不。

4.恃(shì):依赖,以……自负。

5.覆:验证,考验。

6.器:气度,胸怀。

7.量:估量,度量。

我是小翻译知道自己有过错,一定要改正;学到了知识技能,一定不要忘记。

不要随便谈论别人的短处,也不要以自己的长处而骄傲自负。

信守诺言要经得起考验,胸怀宽广得要难以估量。

考考你的智慧1.下列词语中,()告诉我们为人要讲信用。

A.信使可覆B.器欲难量C.得莫能忘2.下列词语中,()告诉我们为人要心胸宽广。

A.信使可覆B.器欲难量C.得莫能忘3.下列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Χ”。

A.“靡恃己长”的意思是为人要谦逊,不能仗恃长处而骄傲自负。

()B.“知过必改”告诉我们,有错就要及时改正。

()4.如果你的小伙伴有随便议论他人、瞧不起人的情况,你可以引用这段话中的哪一句来劝他?弘扬传统文化六尺巷清朝康熙年间,安徽桐城县发生了一件当朝宰相张英与邻居叶秀才为争地界而打官司的奇闻。

张家要盖房子,地界紧靠叶家。

叶秀才要张家留出中间一条路以便出入。

但张家提出,他家的地契上写明“至叶姓墙”,现在按地契打墙没有什么不对,即使要留条路,也应该两家都后退几尺才行。

当时张英的儿子张廷玉也在朝为官,老家具体事务由老管家操办。

老管家觉得自己是堂堂宰相家总管,况且这样修墙也有理有据,叶秀才的意见不值得答理。

于是沿着叶家墙根砌起了新墙。

这个叶秀才是个倔脾气,咽不下这口气,一纸状文把张家告到了县衙。

一个小秀才与当朝宰相打官司,而且理由也不十分充分,亲朋好友都为叶秀才担心,劝他早点撤诉,但叶秀才坚持要把官司打下去。

张家管家连忙写信把这事禀告了张英,不久就接到了张英的回信。

信中只有四句诗:“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三年级诵读测试答案

三年级诵读测试答案

三年级经典诵读(总分:25分)
班级:姓名:分数:
一、将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

(10分)
1.中国者,(中国也)。

亲披王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义),故谓之中华。

2.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秦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二、将下面的韵文连线。

(10分)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勿施于人
烁金以为刃,凝土以为器有所期约,时刻不易
自古驱民在信诚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有所许诺,纤毫必偿行车以行陆,作舟以行水
已所不欲一言为重百金轻
三、请默写古诗《示儿》。

(5分)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VIP专享】中华经典古诗词诵读三年级上册答案

【VIP专享】中华经典古诗词诵读三年级上册答案

中华经典古诗词三年级词卷上册参考答案第一课:《野望》问题导学:1、同学们,诗人与这些过往的人群“相顾无相识”,你能体会到他当时的内心感受吗?(体会到诗人当时的孤独无依寂寞。

)2、当诗人看到这层林浸染秋色,人们牧马放羊,如此悠然自得。

你猜一猜诗人他在向往着一种怎样的生活呢?(向往那种恬静、舒适、安逸的田园生活。

)《早秋》发现大观园:2、“淮南一叶下”有“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的意思,诗人在此是想表达一种怎样的情感呢?(尾联引用典故并加以想象,一片树叶,被荡人心扉的秋波所感招,情不自禁,奋不顾身,展现了一叶追随洞庭波的诗情画意。

藏有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我是小诗人: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红叶、落叶、花开)第二课《江乡故人偶集客舍》问题导学:1、“相留畏晓钟”说诗人与朋友在相互挽留,害怕听见敲响天亮的钟声。

诗人在害怕什么呢?同时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诗人害怕与久别重逢的朋友又要再次的分离。

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不舍与深情厚谊,也加深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终南山》发现大观园:1、我发现诗人用“近天都”、“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写出了终南山的特点。

(高大、壮观、雄伟的特点)我是小诗人:A、冬自夜结束,年后白又长。

B、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

选择:B第三课《早春南征寄洛中诸友》问题导学:1、同学们,“春入河边草,花开水上槎。

”这两句写出了春天的美景,诗人有没有心情去欣赏这些呢?在“新岁独思家”这句里,你能体会到诗人在向我们诉说自己内心的什么感受吗?(没有,诉说自己在途中孤寂思家的感受)练一练:《春宿左省》发现大观园:2、我发现原来诗人“不寝”是有原因的,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如果你是诗人,你会这样吗?(不寝的原因是:因为明晨上朝有重要的事情上奏)我是小诗人:忽逢使,邀入赤松家。

金灶初开火,正发花。

“青鸟仙桃”第四课《晚晴》问题导学:1、同学们,你们知道“人间重晚晴”这一句中,“晚晴”为什么值得珍重吗?(它使为雨所苦的万物得以滋荣繁茂,获得温暖与阳光.)2、读完这首诗后,你认为诗人李商隐有着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呢?(积极乐观)《蝉》发现大观园:1、我发现从描写蝉的“高难饱”,鸣“徒劳”,声“欲断”,树“无情”这几个词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情感。

三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十_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十_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十_人教新课标(一)国学片段治本于农,务兹稼穑。

俶载南亩,我艺黍稷。

税熟贡新,劝赏黜陟。

我是小助手1. 本:根本。

2. 务兹:致力于此。

3. 稼穑(jiàsè):播种、收割。

泛指农业生产。

4. 俶(chù):开始。

5.载:从事。

6. 南亩:向阳的土地。

7. 艺:种植。

8. 黍稷(shǔjì):小米、高粱。

9. 劝:勉励。

10. 黜陟(chùzhì):贬职、晋升。

我是小翻译治国的根本在于发展农业,一定要搞好农业生产。

一年的农活开始了,我在向阳的土地种上小米和高粱。

庄稼一成熟就要纳税,把新粮献给国家;官府要按照贡献大小对农户予以奖惩,对有关官吏予以贬职或晋升。

考考你的智慧1. 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相应的序号填在()里。

A. 劝告,劝说B. 勉励,奖励劝.赏黜陟()听从规劝.()2. 作者认为,治理国家的根本是()A. 训练军队B. 发展农业C. 征收赋税3. “税熟贡新”告诉我们,当时的老百姓是用()纳税的。

A. 钱财B. 粮食弘扬传统文化苛政猛于虎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他常常乘着马车,带着学生到各地游历求学。

有一天,他们经过泰山附近的荒郊,看见一个妇女正坐在一座才堆起来的坟墓旁边哭泣,哭得非常伤心。

孔子看到这样的情景,在车上坐不住了,他关切地站起来,叫他的学生子路去打听情况,顺便安慰一下那个妇女。

子路走过去,问那位妇女:“听您哭得这样的悲伤,您一定有十分伤心的事,能说给我们听听吗?”这个妇女一边哭一边回答:“我们是从别处逃到这里来的,住在这里好多年了。

先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

去年,我丈夫也死在老虎口里。

如今,我儿子又被老虎吃了。

你说,还有什么比这更痛心的事呢?”说完又大哭起来。

孔子听到这里,忍不住问:“那你为什么不离开这个地方呢?”这个妇女忍住哭声,说:“我们无路可走啊。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经典国学诵读系列练习十二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经典国学诵读系列练习十二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经典国学诵读系列练习十二三年级上册经典国学诵读十二(一)国学片段渠荷的历,园莽抽条。

枇杷晚翠,梧桐蚤凋。

陈根委翳,落叶飘摇。

游d独运,凌摩绛霄。

我就是小助手1.的(dì)历:光鲜亮丽的样子。

2.莽:草木。

3.抽条:短出来新枝嫩芽。

4.蚤(zǎo):同“晚”。

5.陈根:旧树根。

6.委翳:同“逶迤”,蜿蜒曲折。

7.d(kūn):古书上指紫带像是鹤的一种鸟。

8.运:飞翔。

9.凌:向上增高。

10.摩:吻合、逼近。

11.绛霄:紫色的云霄。

绛,紫红色。

我是小翻译池中的荷花上开得那么光鲜亮丽,园内的草木取出了新枝嫩芽。

枇杷树到了冬天,叶子还是那么苍翠欲滴;梧桐树一到秋天,叶子就早早地凋落了。

旧树根绵延坎坷,落叶在秋风里四处荡漾。

只有远游的鲲鹏在空中独自飞翔,直冲布满彩霞的云霄。

考考你的智慧1.“枇杷”的恰当读音就是()。

a.pípáb.píbā2.给下列词语中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在()里。

陈:a.安放,摆设;b.叙述;c.时间久的,旧的。

陈根委翳()陈述事实()..推陈出新()陈列商品()..3.想一想,下面四句话分别对应的就是哪个季节?填上在()。

渠荷的历――()园莽抽条――()枇杷晚翠――()梧桐蚤凋――()弘扬传统文化周敦颐和《爱莲说》周敦颐,我国北宋时期知名的哲学家。

他在庐山创立濂溪书院,程颢、程颐兄弟俩跟著他自学,最后都变成了知名的儒学大家。

周敦颐不但有学问,而且品行高洁,淡泊名利。

他一生做官三十年,不但清廉正直,而且敢于仗义执言,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

他在南安做官时,有个囚犯根据法律不应当判处死刑,可上司王逵却想重判。

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人,别的人都不敢和他争论,只有周敦颐一个人和他争辩。

王逵不听,周敦颐气得要辞官。

他对王奎说:“用杀人的做法来取悦上级,这样的官我不做!”王逵明白过来了,这个囚犯才幸免于死。

后来,他调到广东做官,总是以造福百姓为己任,常常不辞辛苦到各地调查民情,即使是有瘴气的险峻边远之地,他也前往视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上册经典国学诵读一
(一)
国学片段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我是小助手
1.玄:黑色。

2.洪:大。

3.荒:远。

4.盈:月圆。

5.昃(zè):太阳偏西。

6.辰宿(xiù):星宿。

7.列张:陈列,散布。

8.闰余成岁:我国古代历法拿月亮做参照定月份,一个周期近地点时是30天,远地点时是29天,平均每个月是29天多一点,一年就是354天,但是年又是参照太阳定的,是365天,中间差了11天,这就是闰余。

一年相差11天,每三年就多出一个月。

于是每三年,就增加一个月。

增加的这个月叫闰月,增加闰月的这一年就叫闰年。

后来人们发现19年闰7次最合适。

9.律吕:我国古代用来协调阴阳、校定音律的一种设备,一般用竹管制成,现代音乐上叫定音管。

律吕从低到高共十二管,分为阴阳两类,奇数六律为阳律,叫做六律;偶数六律为阴律,称为六吕。

我是小翻译
天是黑色的,地是黄色的,宇宙广阔无边。

太阳有正有斜,月亮有圆有缺;数不清的星星散布在无边的太空中。

寒暑循环变换,来了又去,去了又来;秋天收割庄稼,冬天储藏粮食。

积累数年的闰余并成一个月,放在闰年里;古时候的人们用六律六吕来调节阴阳。

考考你的智慧
1.照样子写词语。

例:寒来暑往
()来()往()来()往
2.给下列词语中带点的字选择合适的解释(填序号)。

A.大;
B.洪水;
C.姓。

宇宙洪.荒()声如洪.钟()防洪.抢险()
3.下列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讲述了宇宙起源的是()
A.精卫填海;
B.夸父逐日;
C.盘古开天。

4.端午节是中国三大传统节日之一。

2009年出现了两个端午节,这是怎么回事?
弘扬传统文化
后羿射日
远古时代,天上有十个太阳,它们同时出现在天空,强烈的阳光照射着大地,河流干枯了,土地烤焦了,庄稼颗粒无收,人们热得喘不过气来,很多人又渴又饿,倒在地上昏迷不醒,甚至死去。

最可怕的是,因为天气酷热,一些怪禽猛兽,比如蛟龙、鳄鱼、狮子、老虎,纷纷从干涸的江湖和火焰似的森林里跑出来,到处残害百姓。

人间的灾难惊动了天上的神。

慈悲的天帝命令神箭手后羿下凡帮助凡间的人们脱离苦海。

于是,后羿带着天帝赐给他的一张红色的弓、一袋白色的箭来到了人间。

最初,后羿想劝说天上的十个太阳,让它们每天轮流出来,但太阳并不听从他的劝告,还是天天一起出现在天空中。

见劝说无效,后羿决心射掉那多余的九个太阳。

他爬过了九十九座高山,迈过了九十九条大河,穿过了九十九个峡谷,最后来到了浩瀚无际的东海边。

他登上了一座大山,从肩上取下那张红色的弓,搭上一支白色的箭,瞄准天上火辣辣的太阳,嗖地一箭射去,第一个太阳被射落了下来。

后羿继续弯弓搭箭,箭无虚发,一连射下了九个太阳。

中了箭的九个太阳无法生存下去,一个接着一个死去。

从此以后,天上就只有一个太阳了,大地也不再那么炎热了。

万物复苏,怪禽猛兽纷纷回到湖泊森林,人们又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二)
国学片段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

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剑号巨阙,珠称夜光。

果珍李柰,菜重芥姜。

海咸河淡,鳞潜羽翔。

我是小助手
1.致:导致,形成。

2.丽水:即丽江,又名金沙江,出产黄金。

3.昆冈:昆仑山,出产玉石。

4.巨阙(què):古代名剑之一,相传为春秋战国时期铸剑大师欧冶子所铸造,锋利无比。

5.夜光:夜光珠,又叫夜明珠。

6.柰(nài):水果名,俗称花红、沙果。

7.芥姜:芥菜和生姜。

8.鳞:鱼鳞,这里指鱼。

9.羽:羽毛,这里指鸟。

我是小翻译
云气上升遇冷就形成了雨,夜里露水遇冷就凝结成霜。

黄金产在金沙江,玉石出在昆仑山。

最锋利的宝剑叫“巨阙”,最贵重的珍珠叫“夜光”。

水果里最珍贵的是李子和柰子,蔬菜中最重要的是芥菜和生姜。

海水是咸的,河水是淡的,鱼儿在水中潜游,鸟儿在空中飞翔。

考考你的智慧
1.这段话写到了下列哪些自然现象?请在相应选项后面划“√”。

A.云
B.雨
C.露
D.雾
E.霜
F.雪
2.这段话提到了一条著名的河流,它是()。

A.黄河
B.金沙江
C.黑龙江
3.在本段话中找出一对反义词:
()——()
4.关于姜,谚语有“四季吃生姜,百病一扫光”这样的说法,你怎么理解?
弘扬传统文化
买椟还珠
楚国有个珠宝商到郑国卖珍珠。

他想:“有了漂亮的包装,珍珠一定可以卖个高价钱。

”于是,他找来名贵的木材,又请来手艺高超的匠人,为珍珠做了一个盒子。

盒子的外面不但精雕细刻了许多好看的花纹,还镶上了宝石和翡翠,看起来十分华贵。

不仅如此,他还用香料把盒子熏了又熏,使得整个盒子香气扑鼻。

一切准备停当,珠宝商将珍珠小心翼翼地放进盒子里,拿到市场上去卖。

到市场上不久,很多人都围上来欣赏他的盒子。

一个郑国人将盒子拿在手里看了半天,爱不释手,最后出高价将它买了下来。

那个郑国人交过钱后,便拿着盒子往回走,可是没走几步又回来了。

楚国珠宝商以为那个郑国人后悔了要退货,没想到那个郑国人走到跟前,从打开的盒子里取出珍珠交给他,说:“先生,您将一颗珍珠遗忘在盒子里了,我特意回来还给你。

”这个郑国人将珍珠交给了楚国珠宝商,然后低着头一边欣赏着木盒子,一边往回走去。

楚国珠宝商拿着退回来的珍珠,简直哭笑不得。

他原本以为别人会欣赏他的珍珠,可是没想到别人欣赏的不是珍珠,而是装珍珠的盒子。

更多优质资料加清茶老师微信33079738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