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复习教案
初中语文总复习教案
初中语文总复习教案
教案一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复习并巩固初中语文知识点;
2.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析文本。
二、教学内容:
1.课文解读;
2.词语解释;
3.阅读理解;
4.写作展示。
三、教学过程:
1.第一阶段:课文解读
1)导入:以课文《背影》为例,询问学生课文的主题是什么?
2)展示课文,学生跟读。
3)让学生回答课文中的重点问题,进行讨论。
4)教师总结归纳课文内容。
2.第二阶段:词语解释
1)教师提供一些课文中的生词,让学生读音,并简单解释词义。
2)进行句子填空,巩固所学词汇。
3.第三阶段:阅读理解
1)教师提供一篇短文,让学生进行阅读。
2)学生回答问题,检测对文章的理解。
4.第四阶段:写作展示
1)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话题,写一篇作文。
2)学生互相交流作文,给出建议和意见。
四、教学反思:
通过此次复习课,学生在课文解读、词语解释、阅读理解和写作展示等方面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但在教学中,需要多给予学生机会进行互动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部编人教七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复习教案
部编人教七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复习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次复习,学生应能够: 1. 复习并掌握《诗经·采薇》这首古诗的内容及意境;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古代文化的独特之处; 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教学准备1.课本《部编人教七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2.多媒体投影仪和计算机。
3.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5分钟)1.引入课程内容,复习上节课的知识点。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与本节课相关的问题。
第二步:复习《诗经·采薇》(20分钟)1.回顾《诗经·采薇》的内容,提问学生对于诗中的一些概念和意象的理解。
2.分析古诗的构成和表达手法,引导学生分析诗人通过句式、词语和修辞手法描绘出的意境和情感。
第三步:理解古代文化(2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古代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了解古代女子的社会地位和角色。
2.分析古代文化对于女性形象的塑造方式和表达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
第四步:写作训练(30分钟)1.给学生提供几个写作题目,要求根据《诗经·采薇》的内容进行创作,可以是复述、续写、翻译等方式。
2.鼓励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互相评价和改进作品。
第五步:回顾复习(10分钟)1.提问学生对于这首古诗和古代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2.本次复习所学知识,强化关键概念和表达方式。
课堂作业1.完成课堂上的写作练习。
2.阅读课本相关的扩展阅读材料,并写一篇读后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复习《诗经·采薇》这首古诗,帮助学生加深对于古代文化的理解。
通过分析诗中的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思考古代女子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地位。
通过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整堂课上,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较高,对于古代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需要注意的是,下节课要对本单元进行一个小结和归纳,确保学生能够对于整个单元的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新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优秀9篇)
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在教师指导下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并最终背诵课文。
2、学习用文言文“九字翻译法”,翻译课文;以“意义”划分句子节奏。
【学习重难点】:以“意义”法划分句子节奏。
【学考考点】:1.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用“意义”法划分句子节奏。
【评价设计】:通过自读、听范读在教师指导下达成让每个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课下注释,“九字翻译法”,达成让每个学生正确翻译课文。
通过小组合作,让80%的学生达成按“意义”划分句子节奏的目标。
【预习导学】:1、朗读课文不少于4遍,力争读熟,(读熟后自己在横线打钩)2、给下列横线字注音:佳肴()()自强()兑命()学学半()3、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解释下列字词。
虽旨至道善困是故自强自反故曰:教学相长《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背景资料】:本文节选自《学记》(《礼记集解》)。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
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2、阅读本课学习目标、重难点。
【学习过程】一、检查预习,课前活动。
(七年级练字、八年级话题演讲、九年级诗词积累)二、学习研讨(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后,听范读。
注意读准字音,体会语调。
学生大声朗读。
2、诵读展示。
(学习小组形式展示)(2)速读课文,根据课下注释,使用文言直译-“九子法“疏通文意。
(不理解的提出来小组交流,最后班内共同解决)。
1、预设问题:解释加点字及翻译句子。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我不能解决字词或句子:2、细读文章,读出节奏,注意停顿。
如;是故∕学∕然后知不足(3)拓展延伸,展示提高。
本文讲授“教与学”的关系,开头“虽有佳肴”一句有什么作用?【小结】(我收获,我快乐)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课教案新人教版
河南省虞城县第一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课教案新人教版第 1 课时:考试范围及要求、一单元基础知识复习目标:了解考试范围及要求、一单元基础知识测查梳理。
复习方式:讲清要点、学生自己总结复习。
复习重点:一单元基础知识。
文言文复习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课前考察字词复习1——1—2 课字词46 个二、默写《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三、展示考试范围及要求“积累与运用”16 分——考察内容、形式及要求:1、注音———书上、书后、目标册中(平时出练习课前考察,占1 课时配题检测)2、形式字——3---4 组,目标、书后(注意成语)3、修改错别字———从一段话中找出并修改。
(教材中)4、词语的运用———(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5、填空题(新加题型)——出自教材,基础积累与运用,侧重词汇。
6、综合能力考察———学科间的渗透,一句话中,画图辨别。
7、文学常识—————请写出你学过的一篇小说标题并写心得体会。
——一句话,考察出处。
“默写”(课前默写)与阅读共14 分———文言文中的精读篇目,5、10、20 课。
文言文阅读——精读课文篇目,5、10、20 课。
——加点词语理解相同的是——翻译课文——对课文的理解现代文阅读——课外 2 篇20 分——理解内容,写了什么人,什么事——概括中心——把握文章思路,伏笔、呼应——概括情节——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文中的作用——领悟作品内涵,自己获得启示)(情境和形象——自己的感悟体会现力的语言——品味文中富有表必须补充完整——写人写事均可50 分——会写记叙文,——半命题,写作知识四、复习一单元基础、文学常识整理1—地位——籍贯等——以书下为主))、出处、作家(时代或国别—要求:(1心得2)、写(6、敛、攒5、机关、确凿2、长吟3、轻捷42、解释词语22 个:第1 课16 个17、、同窗12、消释13、宿儒14、秕谷鉴赏8、人迹罕至910、书塾11、方正15、人声鼎沸、拗1618、木屐3 2 第课17、骊歌第课20、沮丧21、来势汹汹22、简陋、46目标册第页个:19讪笑3、形似字归纳缝逢)蓬瓣辨(1)辩辫(2篷组)惧(冲种钟仲)肿(34狙俱沮阻1.五、文言文阅读《伤仲永》31个1、词语积累日宾客利异书奇个2、词类活用6扳 1 个3、通假字忽啼求之(代词,指书具)之”的用法、“4借旁近与之(代词,指方仲永)邑人奇之(代词,他)或以钱币乞之(代词,指仲永做的诗)也久(代词,指这件事)余闻之5、翻译6、理解(目标)1文言文练习个,每个一遍,文学常识一遍。
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教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教案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教案【篇1】【教学目的】诵读品味,体会写景的精妙和作者的感觉,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
【教学重点】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理解十多年前紫藤萝的遭遇。
【教学程序】教学方法1.自读点拨法。
2.诵读法。
3.作卡片,摘抄优美语句。
媒体设计配乐朗读磁带;幻灯片投影字词、作者简介、配文插图、语句揣摩练习。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同学们,生活中的花鸟虫鱼,你最喜欢哪一种呢?哪一种曾触发你的联想,牵动你的情思?(同学们发言。
)的确,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像作家那样用"第三只眼睛"--发现美的眼睛细心观察,并认真体会,那么,山水花木、鸟兽虫鱼等平常之物都会带给我们丰富的联想和深刻的启迪。
今天,让我们到一条紫色的瀑布边走走,去感受生命的色彩、倾听生命的歌唱吧。
二、解题《紫藤萝瀑布》是一篇让人在绚丽的色彩、奔腾的激流中感悟生命意义的作品。
作者宗璞(1927~),原名冯宗璞,其小说《弦上的梦》1978年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三生石》获1977~1978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另创作了大量游记、散文,《西湖漫笔》、《紫藤萝瀑布》、《丁香结》、《水仙辞》、《三松堂断忆》等,清雅脱俗,温馨自然,充满了情趣、理趣和文化气息。
三、研习课文1.速读,整体感知①自由散读,根据语境理解字词。
②紫藤萝瀑布有什么特点?从字面上看,作者把它与什么联系起来?明确:让学生在通读的基础上,抓住紫藤萝瀑布的特征,勾出紫藤萝联想到的“生命”、“精神的喜悦和生的宁静”、“生死谜”、“手足情”等字眼,为下文理解作者抒发的感情作准备。
(解说:旨在让学生根据语境识记字词,初步感受“写了什么景”、“抒发了什么情”。
)2.具体研习,突出重点,突破难点①前一部分描写盛开的紫藤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明确: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写了紫藤萝盛开的景象。
紫藤萝成片成片地盛开时,居然能"像一条瀑布......在流动,在欢笑",那"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的"点点银光",多像"迸溅的水花",那是阳光下跳动着的紫色的音符,正谱写着生命的欢歌啊!再看那每一条盛开的花,都是鼓满了帆的船,漾满了笑意的脸,何其蓬勃、何其"辉煌"!作者用贴切的比喻、拟人,绘声绘色地把紫藤萝开放的盛景展现在读者面前。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复习教案(常见病句)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初中常见病句的13个标志(复习教案)初中常见病句的13个标志温馨提示:是“常见”的病句标志,不是“所有的”病句标志。
一、出现了并列的短语,可能是搭配不当、分类不当、语序不当或语意不明1.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尊重环卫工人劳动、无理取闹、甚至殴打侮辱环卫工人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
(搭配不当,“事件”不可以“批评教育”)2.我们家乡美丽而富饶,这里土地肥沃,特别适宜种果树、棉花、甘庶,此外,还适宜栽种梨树和枣树。
(分类不当,“梨树和枣树”都是“果树”)3.全厂职工讨论和听取了厂长关于改善经营管理的报告。
(语序不当,应为“听取和讨论”,有时间上的先后关系)4.近日新区法院审结了这起案件,违约经营的小张被判令赔偿原告好路缘商贸公司经济损失和诉讼费三千余元。
(语意不明,是“经济损失和诉讼费”计“三千余元”还是单“诉讼费”“三千余元”)二、出现了多重定语和多重状语,可能是语序不当1.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有效的改正错误提高思想水平的方法。
(应将“有效的”调至“方法”前)2.昨天,许多代表热情地在休息室里同他交谈。
(应将“热情地”调至“同他交谈”前)3.这期培训班是全国职工教育委员会和国家经委联合于今年五月底举办的,来自全国各地的二百多名职工代表参加了这次培训。
(“联合”应调至“举办”前,让位于时间状语)三、出现了数量短语,可能是语意不明、重复、语序不当、用词不当1.三个学校的学生会干部在教导处开会,研究本学期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问题。
(表意不明,是“三个学校”还是“三个学生会干部”)2.国产轿车的价格低,适于百姓接受,像“都市贝贝”市场统一售价才6.08万元,“英格尔”是6.88万元,新款“桑塔纳”也不过十几万元左右。
(重复,“十几万元”本为约数,不可以再用“左右”)3.华能集团三电厂今年对锅炉设备进行了改造,吨煤发电量增加了1.5倍,煤消耗量域少了1.2倍。
(用词不当,“减少”不可以用倍数)4.中国第一个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建成后,国内外同行对其先进的功能大加赞赏,先后有二万三千多人次前来参观。
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辅导教案2022年人教版五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辅导教案2022年人教版五篇教案是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依据,是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
课件,也称课时计划,教师经过备课,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由于学科和教材的性质﹑教学目的和课的类型不同,教案不必有固定的形式。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1《春》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领会作者赞美春天,积极进取的思想感情,激励学生珍惜春光,奋发向上。
3、学习作者全面而细致地观察景物,抓住特点,有条理地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景物,表现景物特点的方法。
4、了解文章寓情于景,表达对春天赞美之情的特点,体会精确的词语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表达作用。
教学重点:1、领会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1、培养“细致观察事物,抓住特点描述”的能力。
2、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表达作用。
教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春天在朱自清的笔下。
二、作者简介: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
原籍浙江绍兴。
1922年和俞平伯等人创办《诗》月刊,是早期文学研究会会员。
代表作《背影》《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
其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三、检查预习:蓑suō 黄晕yùn 应和hè 抖dǒu擞sǒu 呼朋引伴笠lì 嘹亮liáo 胳ɡē膊bo 酝yùn酿niànɡ 花枝招展撑盼望润湿清脆欣欣然卖弄朗润软绵绵四、整体感知:1、听课文朗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体会语言美。
3、划分层次,概括段落大意。
(围绕一个“春”字,写了“盼春”、“绘春”、“颂春”三部分。
)五、分析文章结构:(一)第一部分(第1段):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到来?是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的?明确:急切——盼望着,盼望着2、此时春天来了没有?哪个词可以看出来?明确:没有——近3、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明确:用反复、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突出作者盼春的急切心情。
初一语文下册教案
初一语文下册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描述景物,培养学生厘清思路、连贯表达的能力。
2、通过交流、修改文章,培养学生推敲字句的习惯和能力,提升文从字顺的能力。
写作指导“文从字顺”是人们对书面表达的基本要求,即要做到:用词恰当,表意明确;句子连贯,思路清楚。
更高一点的要求是连贯得体、繁简有度、前后照应、结构完整、行文通畅。
这些要求都属于文从字顺的范畴。
第一,用词恰当,表意明确。
要注意辨析同义词,准确把握词义,做到用词妥帖,搭配恰当;要注意合理安排词序,根据词义范围和轻重,做到表达清晰,轻重合宜;要注意词语的情感色彩,恰当选用褒贬词,做到情感鲜明,语言得体;要注意添加修饰性或限制性词语,消除词语的歧义,做到准确表达。
如“一百多年前,英法联军烧毁并洗劫圆明园,对这段惨痛的历史,我们怎么不忘记?”这一句子,语言就不准确。
“烧毁并洗劫”不符合表意特点,应为“洗劫并烧毁”;“怎么不忘记?”这是反问句,意思刚好相反,是“要忘记”的意思。
这就犯了表意不准确的毛病,需要在平时的语言训练中引起重视,养成准确运用语言的习惯。
第二,句子连贯,思路清楚。
连贯也是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之一、所谓连贯,指的是句与句之间,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接得上,扣得紧,表意合乎逻辑事理,表达脉络清晰,能准确、完整地表达一个中心意思。
要做到语言连贯,需要做到:(1)话题要保持统一,不要轻易改变主语;(2)句序要保持合理,按照一定顺序,使表达紧密妥帖;(3)表述要保持同一角度,注意前后衔接与呼应,语气通达,文气流畅。
如:“门前是一条河,一片很大的打谷场在河边。
山门里是一个穿堂,迎迎门供奉着弥勒佛。
三面都栽着高大的柳树。
”很显然,这是一段按照空间顺序组织起来的文字,介绍河边的景象。
但无论是从内容的连贯、叙述的角度,还是句式、句序,都不协调。
因此根据空间转移的连贯性,应改为“门前是一条河,河边是一片很大的打谷场。
三面都是高大的柳树。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全套教案(精编版)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全套教案教学案例简称教案,是教师在教学之后再回过头来对当时的教学情境回顾、反思而写成的文字。
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
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全套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全套教案1教学目标1.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教学重点:(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时间:两课时课前预习阅读课文,查字典,看注释试翻译课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三分钟(课外阅读读后感)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开卷有益这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
本文讲了一个有关读书的故事。
三国时,孙权手下的名将吕蒙大字不识几个。
孙权劝他,你现在当权,不可以不读书。
吕蒙听了孙权的劝告,开始学习,后来果然大有长进。
教师或请学生进行作家作品简介本文选自《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来政治家,史学家。
三、正课1.朗读课文(老师范读或听录音后,学生朗读)2.请学生翻译。
(一人译一句)3.课文注释补充。
谓……曰:对……说。
掌事:掌管国家大事。
但:只不过。
多务:事情多。
孰若:与……相比如何。
遂:于是4.再次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完成目标1)(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邓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目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
)(3)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条的理由。
要重读强调。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要选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一、内容简述首先我们将从基础知识入手,包括生字词的学习、语法知识的普及等。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我会设计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如识字游戏、语境对话等,让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接着我们将一起探讨课本中的经典文学作品,这些作品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佳作,不仅语言优美,而且思想深邃。
我会引导同学们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情感和语言特点,让同学们在欣赏美文的同时,提高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此外本教案还将注重培养同学们的语文实践能力,通过写作、口语表达、阅读理解等方面的训练,让同学们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语文技能,提高语文水平。
1. 介绍本学期语文教学的总体目标亲爱的同学们,新学期伊始,我们即将开始七年级语文下册的学习之旅。
首先我想和大家聊聊本学期语文教学的总体目标。
大家都知道,语文学习不仅关乎我们读懂课文、理解故事,更是对我们语言运用、思维逻辑和情感表达能力的全方位培养。
那么本学期我们的语文学习要达成哪些目标呢?第一我们要夯实基础,这包括字词的学习、语法知识的积累,以及基本的阅读理解能力。
毕竟只有基础扎实,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第二我们要提升阅读素养,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我们要学会从中汲取智慧,理解人生哲理,拓宽视野。
同时我们也要学习如何从文本中获取关键信息,提高阅读效率。
第三我们要加强写作训练,写作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写作我们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逻辑,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本学期我们将进行多种形式的写作训练,包括记叙文、议论文等,让大家更好地掌握写作技巧。
第四我们要注重口语表达,学习语文不仅要会写,更要会说。
本学期我们将加强口语表达的训练,通过演讲、讨论等形式,提高大家的口语表达能力。
2. 简述本学期教材的特点和重点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本学期七年级语文下册的世界,简要了解一下这本教材的特点和重点。
这本教材真的是我们学习路上的好伙伴,内容那可是既有趣又有深度。
初一语文下册期末复习教案(部编人教版)
初一语文下册期末复习教案(部编人教版)初一语文下册期末复教案(部编人教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复,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初一语文下册的重点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语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课本内容- 回顾本册书中的重点课文,包括小说、散文、诗歌等不同体裁的文章。
-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阅读技巧。
2. 语文知识点- 词汇、成语、俗语的记忆和运用。
- 语法、修辞、文学常识等基础知识。
- 阅读理解、作文写作的技巧和方法。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练-反馈”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教学步骤1. 预指导- 要求学生预课文,做好生字词的标注。
- 引导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作者背景、文章背景等。
2. 课堂讲解- 针对每篇课文,讲解重点知识点,分析文章结构、写作手法等。
- 举例讲解语文知识点,如词汇、成语、语法等。
3. 练巩固- 安排课堂练,如阅读理解、作文写作等。
-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研究心得。
4. 反馈调整- 及时批改学生的练,给予反馈。
- 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期末考试的成绩,全面评价学生的研究效果。
六、教学资源- 课本、教师用书、参考资料等。
- 教学课件、视频、音频等辅助教学材料。
七、教学时间本教案适用于期末复阶段,共需4课时。
---以上为初一语文下册期末复教案(部编人教版),希望能帮助您进行有效的教学。
如有需要,请随时提问。
初中语文复习教案
初中语文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所学的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复习方法,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
二、教学内容:1. 复习所学的语文知识点,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修辞、文学常识等。
2. 复习所学的阅读理解、写作、口语交际等技能。
3. 复习所学的古诗文、现代文等文学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巩固所学的语文知识点,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2. 难点:掌握古诗文的阅读和鉴赏方法,提高文学素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示范、练习、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复习过程。
2.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提高复习效果。
3.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回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明确复习的目的和内容。
2. 讲解与示范:对重点知识点进行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练习与讨论:布置相应的练习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合作:分组进行合作学习,共同完成复习任务。
5. 总结与反馈:对复习情况进行总结,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提高复习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 结果评价:通过测试、作业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复习成果。
3.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学习态度、过程和成果,进行全面评价。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
2. 多媒体教学资源:课件、视频、音频等。
3. 参考资料:相关语文复习资料。
八、教学时间: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复习时间,确保教学效果。
九、教学建议:1.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复习效果。
2.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 加强课堂管理,确保教学秩序。
4. 定期进行教学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021年七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教案5篇
2021年七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教案5篇七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听读,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这样,才能更好体味和推敲作品语言的意义和作用.(2)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突出中心思想的写法.2情感目标: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到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我们通过这课两个主人公的分析,不失时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样非常自然地把培养学生的情感目标贯穿整个教学过程.3能力目标:在学习本文出色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的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引导他们创新写作.教学重点:1.小弗朗士在最后一课前后的变化,韩麦尔先生的服饰.语言.神情.动作所表现出来的爱国感情.2.《最后一课》的情形与平时上课不一样的具体表现教学难点:文章中重要语句含义的分析和文章中处处照应是本文的难点,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加以启发和点拨.教法.学法第一,文献法.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课文的背景和作者的资料,充分预习,掌握生字词,熟读课文理清层次.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自学能力.第二,主要采用讨论式和对话式,让学生学会与老师对话与文本对话.教学时数:三教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参见课后注释①)都德:法国十九世纪的小说家,毕生事创作,写过一百多篇小说._70年普鲁士入侵法国,爆发了普法战争,但由于当时法国政府执行了一条卖国主义路线,战争失败后,签订和约,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州割让给了普鲁土.普鲁土政府占领后,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自己好永远统治这个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让两个州的学生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最后一课》这篇短篇小说反映了当时这一时代背景.二.生字.词捂(wǔ)戒(jiè)凳(dèng)郝(hǎo)叟(sǒu)膝(_ī)诧(chà)惩(chéng)赚(zhuàn)钥(yào)匙(shi)藤(téng)祈(qí)祷(dǎo)哽(gěng)挟(_ié)懊(ào)皱(zhòu)征发:旧时指政府向人民征调人力或者财物.祈祷:求神降福免祸的活动.思量:心里想.诧异:觉得十分奇怪.喧闹:喧哗热闹.懊悔: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心里自恨不该这样.惨白:(面容)苍白.三.课文分析1.请学生粗读课文.问:作者为何以最后一课为题?--这是亡了国的阿尔萨斯人最后的一堂法语课.文章用我 --小弗郎土的所见.所闻.所感来串联故事情节.按情节发展把文章分为:第一部分(1-6)上学路上.第二部分(7-_)上课之前.第三部分(_-23)上课经过.第四部分(24-29)宣布放学.2.讲读课文第l一6节,请学生朗读,要求注意, 我在途中的所见所闻.问1: 我为什么想别上学了? 小弗郎士是怎么想的?-- 连……也…… 怕想①小弗郎士这天迟到,怕老师骂,特别是怕检查功课,因此很自然地想到了逃学.②野外的景色是那么吸引人.问2:沿途有哪些景象吸引了他?--天气是那么晴朗,那么暖和;画眉在树林边宛转的唱歌;普鲁土兵正在操练.对于普鲁士兵的操练我是如何看的?作用?--认为比学习有趣.幼稚.无知.是非不清,为下文做了铺垫.问3: 可是我还是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有哪些地方能说明他能管住自己?①尽管周围的自然环境和普鲁士兵的操练吸引了他,但他还是向学校逃去.②看见许多人在看布告,他只是边走路边猜测,没有停步, 一表示思想的跳跃,经过一番斗争还是不停步 .③听到华希特跟他玩笑,还是继续跑,跑得上气不接下气 .小结:这一段写上学途中的情景,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告诉我们小弗郎士有贪玩的一面,他没有学好功课,但还能重视纪律,管住自己,急忙赶到学校.问4:在上学路上,小弗郎士看到的情景(操练.布告牌)对全文内容起什么作用?--暗示了故事发生的背景,表现出一个孩子的性格特征,为他后来的心理变化作了辅垫.那么,布告牌前为什么围了那么多人?到底又发生了什么事?3.讲读课文第7-_节,请学生朗读课文.问1:到了学校.小弗郎土发现哪些情况不同往日?--平常喧闹的教室,现在一切偏安安静静;平时对学生要求十分严格的老师,今天却温和;老师穿上了只有遇到重大事情才穿的漂亮礼服,教室后排还坐着好些镇上的人.问2:这不同之处说明了什么?--强调今天不同于往日,引起读者的疑问;同时也告诉读者,人们对最后一课是多么重视,为下文作了必要的准备.四.布置作业:本课生字.词,预习课后练习一.二.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通过韩麦尔先生语言.动作.神情以及小弗郎士的后悔.悲愤的心情,深刻体会他们的爱国精神.2.一些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和某些学生不易理解的环节.3.注意省略号.破折号以及某些感叹号所表示的意思.[教学过程]一.检查复习1.听写生字.拼音.2.从课文第一部分的内容看,你觉得小弗郎士是怎样一个人?幼稚.天真.无知.3.教室里有哪些地方不同往日?说明什么?(1)教室气氛.(2)老师对学生的态度.(3)老师的衣着.(4)教室里来了镇上的人.这一切引起读者的疑问,体现了人们对最后一课的重视.二.讲析课文第_-23节1.讲析第_节.问1:究竟发生了什么事?(用书上的话回答)-- 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了 .问2:这问题严重吗?为什么?--很严重,说明国土沦丧,国已失去主权.问3:韩麦尔先生怀着什么心情来宣布这一消息?-- 又柔和又严肃 .柔和:对孩子充满了爱;严肃,怀着沉重的心情宣布这一消息.问4:这沉痛而又复杂的心情还表现在哪儿?--讲话中用了两个最后 :第一个最后表现他沉痛及愤慨的心情.第二个最后提出希望用心学习的原因,表现他对祖国的热爱.2.讲析第_-_节.问1:听到这消息,小弗郎士思想上有了哪些变化?(用书上的原文回答)-- 万分难过,坏家伙 . 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 . 可怜的人,忘了他给我的惩罚 . 现在我明白了 .问2:第_节为什么说韩麦尔先生是可怜的人?--韩麦尔先生身为法国人,却不能教法语,辛勤工作四十多年,却要被无辜赶走,实在是令人痛心的事.这当中有小弗郎士对老师的敬爱之情,还掺杂着对老师的理解和同情.小结:小弗郎士原来是个幼稚.无知的孩子.当他听到要永远失去学习祖国语言的权利时,他的感情起了极大的变化,他感到了亡国的痛苦-- 坏家伙对祖国语言的眷恋-- 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称先生是可怜的人 .现在,小弗郎士好像一下子成熟了.懂事了.他明白了布告牌前为何围了那么多人,今天教室气氛为何与往日不同,过去讨厌的东西一下子变得那么可爱了.小弗郎士的爱国心在他思想上强烈地表现出来.3.讲析第_._节.轮到小弗郎士背书了,他是怎么想的?韩麦尔先生都说了什么?请学生朗读第_._节.问1:小弗郎士想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他的这一想法表现了什么?(1)他懊悔当初未努力学习,想回答好老师提出的问题.(2)表现他要学好祖国语言的决心.问2:小弗郎士未能回答出老师提出的问题,韩麦尔先生并末责怪他,而是对阿尔萨斯人进行了直率的批评,表现了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 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的不幸 . 算了吧,时间有的是,明天再学也不迟 .先生批评阿尔萨斯人不珍惜时光学习,结果连自己的语言也不会说.不会写,而今又失去了学习自己祖国语言的权利,表现先生的民族责任感和爱国热情.4.讲析第_-23节.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 .这是先生对祖国语言的高度评价和赞颂,这是他热爱祖国语言.强烈爱国心的表现,并不一定意味着法国语言真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问1:先生为什么把语言比作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表现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一个民族的语言是这个民族的象征,代表着民族的尊严,是联系本民族人民思想感情的纽带.牢记住祖国的语言就不会忘记自己的祖国,就会激发爱国热情,团结起来为收复国土争取自由解放而斗争.所以作者把语言比作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是先生强烈爱国心的表现.问2:今天听讲小弗郎士的感受如何?为什么?--全都懂,觉得挺容易.他受到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知道了学习祖国语言的重要,自觉要求学好语言,听得特别细心,所以全懂.请学生朗读第_节.韩麦尔先生的教育,激发了大家的爱国热情,大家决心要认真学好和牢记法兰西阿尔萨斯 ,他们把这看成是祖国的象征,因此把字帖比成小国旗.习字的时候也特别专心.问3:作者是通过哪些方面描写专心写字的?--抓住声音和最容易分心的人和事来写.(1)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2)大家平常最感兴趣的金甲虫飞进来也谁都不在意(3)孩子们越小越容易分心,可现在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 .问4:此时,从教室屋顶传来鸽子咕咕的叫声, 我心里怎么想?表现小弗郎士怎样的思想感情?-- 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小弗郎士嘲笑普鲁士侵略者强迫人民学德语,也表现出一个天真的孩子对侵略者无所不至的暴行的愤慨.请学生朗读第_.23节,讨论此时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小弗郎土设身处地的想到老师将离开生活.工作四十年的地方多么伤心,他心疼老师.爱老师,又发出了可怜的人的慨叹.由此可见,小弗郎士同情并理解即将被侵略者赶走的韩麦尔先生.听到郝叟那古怪的拼读字母的声音,他想笑,但没有笑,因为他感到难过.他听出这声音中包含着悲愤与痛苦.他永远忘不了这最后一课 ,忘不了自己祖国的语言.三.总结:从第_-23节是《最后一课》中心部分,着重写韩麦尔先生以自己对祖国无限热爱的心情上好最后一课,以及小弗郎士激发了爱国热情,从一个天真.贪玩的孩子转变成为一个懂事的学生,专心上好最后一课的情景.四.布置作业:完成《配练》练习二.六.第三课时[教学要点]1.讲读第24-25节,归纳本文的中心.2.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平凡的材料表现重大主题的.3.理解本文标题的含义和作用.[教学过程]一.请学生朗读24-29节钟声和号声说明放学时间到了,它无情地宣告了最后一课的结束.问1: 忽然一词在这里又说明什么?--大家学得专心,不知不觉时间已经到了.问2:听到钟声.号声,为什么韩麦尔先生脸色惨白?--钟声.号声无情地宣布了阿尔萨斯人民从此将和自己祖国的语言告别了.先生脸色惨白,说明他内心极度痛苦.在这个小镇上,他已教了四十年多年的法语,而今他即将离开这里,他想跟学生和镇上的人再讲些什么,只开了个头却怎么也说不下去了,声音哽住了.问3: 我--我-- 这里两个破折号表示什么意思?--表示声音哽住说不下去了.先生内心非常激动,一张嘴,仿佛有好多话要说却又不知从何说起,他无法抑制自己的感情, 使出全身的力量写出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这里,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表现韩麦尔先生对祖国深挚的爱,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境界.问4:书写法兰西万岁这两个大字.含义是什么?--表示韩麦尔先生坚信法兰西必胜,它也激励人们要永远不忘记祖国法兰西,这里韩麦尔先生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他写完这几个字,痛苦得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 .既不转身也不回头,他没有勇气宣布散学了因为这就意味着跟祖国语言的永别,他也没有勇气再看一下孩子们和听课的镇上的人,眼前的这个刺激和打击太大了,他悲痛已极,只能无力地做了一个手势,示意这最后一课的结束.先生的心都碎了请学生朗读第24-29节后小结:通过这最后一课,小弗郎士对韩麦尔先生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看到了先生热爱祖国的高大形象,更加敬仰先生的崇高人格,因而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这是最后一课的结束,也是整篇小说的结束.在这一段里小说情节发展到高潮,十分感人!二.讨论主题通过最后一课的生动描述,反映了以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为代表的法国人民在遭到普鲁士侵略以后所表现的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和对侵略者的仇恨.思想教育:这篇小说告诉我们:热爱祖国就应该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认真学好祖国语言正是热爱祖国的一种具体表现.不要把热爱祖国只停留在口头上,应脚踏实地积极主动地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同时也要分秒必争地认真学好一切科学知识.三.总结写作特点1.选材.(1)作品表现法兰西人民的爱国激情,没有选择血腥的战斗场面来写,而是写了沧陷区的一个农村小镇上的一个小学.作者为何如此安排?--农村小镇的学校.老师.学生--普通.平常.他们最能代表法国的广大人民群众,他们的情感是全体法国人民乃至全世界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共同情感.因此,文章所反映出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显得更加真实.深厚,文章也更富感染力.(2)(结合单元提示)小说第一部分上学路上是由主人公路上的见.闻以及感受等材料构成,它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政治背景,表现孩子的心理状态,为后来小弗郎士的变化作了铺垫.显然,这些材料是为下文表现中心服务的.另外, 上课前表现气氛的不平常也是由材料构成,表现人们对这最后一课的重视,说明人们对祖国语言的热爱,即对祖国的爱.总之材料为表现中心服务.2.标题的含义和作用.--亡了国的阿尔萨斯人最后一堂法语课.这标题不但指出文章的内容,而且蕴含着他的气氛和悲愤的情绪,一定程度上暗示了中心.3.人物描写(结合课后练习).韩麦尔先生--服装.表情.动作.语言.服装:穿礼服上课表示对最后一课的重视.表情:柔和.严肃.惨白.呆语言:宣布这是最后一堂法语课. 最后……最后…… 评论法国语言动作:用尽全身力气书写法兰西万岁总结:韩麦尔先生漂亮的礼服,温和而又严肃的表情,富有哲理.发人深思的教诲,用尽全身力量写下的法兰西万岁! 给人以极深刻的印象.这一切都说明二个普普通通的语言教师的职业是和祖国的命运紧密连在一起的.因此由他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更典型,更有代表性.小弗郎士:他的心理活动贯穿全篇,主要段落有1.3.4._-_.2l一23,他的思想感情的变化归纳为:贪玩,不爱学习,看到教室里种种不寻常情景后感到吃惊--知道这是最后一堂法语课后万分难过--对自己过去的行为深深懊悔--明白学好祖国语言的深刻含义,憎恨普鲁士侵略者--被先生深挚的爱国激情所打动,由衷地敬佩老师.这些心理活动的描写写出了祖国被侵赂者践踏,人民失去自由实的残酷现实震动了小弗郎土幼稚的心,激发了他朴素的爱国感情,韩麦尔先生的谆谆教导使他朴素的感情走向成熟.另外,文章还写了郝叟等镇上的人们,不同身份的人以不同方式表达了亡国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更加深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四.布置作业:完成《配练》练习五及练习八.七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教案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过程和方法目标1.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2.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情感目标学生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教学重点】品味鲁肃.吕蒙对话并说出其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教学难点】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教法学法】朗读法,揣摩探究法,点拨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老师有几个问题请教同学们:1.孙权是三国中哪一个国的开国君主()A.魏国B.蜀国C.吴国2.在孙权心目中胆识.学问.才能.谋略仅次于周瑜的大将是()A.关羽B.吕蒙C.鲁肃二.介绍故事出处和文中人物《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_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书名〝资治〞,说明本书编撰的目的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孙权(_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人,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三.朗读感知课文1.听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吕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3)〝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务的理由.要重读强调(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要显出惊讶不解的语气(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2.疏通文意.要求:同学们间互相翻译句子,把有疑问或不懂的词.句作符号.3.检查自学情况.词:(1)卿今当涂掌事;掌管国家大事(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难道(3)但当涉猎只粗略地阅读句:(1)蒙辞以军中多务推托(2)卿言多务,孰若孤?比得上4.解释划线词语的意思(见PPT)5.口译全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您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多为借口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事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好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谈论天下大事,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地的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离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分别了.第二课时四.精读课文(一).这篇课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情?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可以分为几层?可分两层.1.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2.写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二).朗读并理解:1.第一部分主要采用什么描写?对话2.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劝学3.孙权给吕蒙提的读书目标是:____涉猎,见往事耳4.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亲近.关心和期望的一句话是_____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_(三).朗读第二层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即吃惊,又情不自禁的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并非对鲁肃不满,而是表现出吕蒙对自己才略长进后感到很自豪.自得,和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3.〝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说明了什么?与吕蒙主动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4.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5.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通过鲁肃所见所语来写.(侧面描写)6.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7.评价孙权.吕蒙.鲁肃?孙权:天下英雄谁敌手?生子当如孙仲谋.(善劝)吕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好学)鲁肃: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德高.(敬才.爱才)五.总结.归纳:孙权:关心下属.平易近人.谆谆善诱劝吕蒙:前:才疏学浅(吴下阿蒙)后:好学.自信(刮目相待)8.请解释〝吴下阿蒙〞并造句.〝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泛指缺少学识才干的人,比喻人学识尚浅.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例句)你还不知道吗?小黄已贵为经理,可不再是吴下阿蒙了.9.请解释〝刮目相待〞并造句.〝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例句)听了少管所的〝现身说法〞报告后,小明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你对他可要刮目相待._.谈谈你学了这篇课文后有何感受.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六.比较阅读试分析《孙权劝学》与《伤仲永》两篇课文在创作风格以及人物形象吕蒙和方仲永的不同?《孙权劝学》:对话为主,言简意赅;《伤仲永》:叙议结合,借事说理.吕蒙:年长好学,学有所成;方仲永:年幼不学,毫无所成.七.揣摩语气朗读课文,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所表示的语气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吗〞.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乎: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啊〞.八.讨论.质疑.还有不懂的问题吗?说出来,大家来帮帮你.九.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2.改写课文.板书设计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吴下阿蒙——刮目相待劝学(就学.议论.结友)十.课后反思七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教案3【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知识,包括重要的实词.虚词和句式;了解古诗修辞用语的特点;从整体上把握诗歌内容,准确.完整地复述课文,提高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过程与方法:结合语境理解诗中意象,体会诗中心理描写结人物塑造的作用;学习本文叙事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木兰这一形象的审美趣味,理解诗中所表现出来的北方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追求和平劳动生活的美好愿望与高尚情操.【重点难点】1.针对单元重点和教材内容,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重点是:朗读课文,疏通文意;分析人物形象2.针对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心理层次,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难点是:培养主动探究的精神,享受探究问题的乐趣.【教学方法】教法:情境教学法.诵读法.对话教学法【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素材.【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PPT展示〝巾帼不让须眉〞,让学生解释.。
2024年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2024年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学会分析文本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鼓励他们利用多种途径获取和整理信息。
提升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促进交流与合作。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批判性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阅读的习惯。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他们对社会、自然和人生的认识。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策略和文学分析方法。
教学难点较为复杂的修辞手法和文学表现手法的理解与应用。
学生个体阅读差异导致的理解深度和广度的不同。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利用相关背景知识或现实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新课呈现展示课文中的生字词,指导学生正确朗读。
通过多媒体等手段,呈现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主旨。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美。
学生活动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就课文内容展开深入交流。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教师及时给予解答和引导。
设计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进行创作。
课堂总结回顾本课的教学重点,总结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强调文学作品鉴赏的方法和策略,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应用。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复习本课内容,准备下节课的讨论。
阅读相关文学作品,扩展阅读视野,提升文学素养。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
注重情境教学,将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和教学软件辅助教学。
初中语文下册复习教案
初中语文下册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巩固和掌握本册书中的重点字词、语法、修辞手法等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复习的习惯,提高复习效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字词复习:回顾本册书中的重点字词,掌握字词的正确书写和用法。
2. 语法复习:复习句子成分、句子类型、修辞手法等语法知识。
3. 阅读理解:复习文章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写作复习:回顾本册书中的写作要求,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5. 口语交际:复习口语交际的基本技巧,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让学生提前准备好本册书,整理出自己的复习计划。
2. 课堂导入:教师简要回顾本册书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自主学习:学生按照自己的复习计划,进行自主学习,解决自己存在的问题。
4.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互相解答疑问,共同提高。
5. 探究学习:教师引导学生针对重点问题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6.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复习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7.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3. 考试成绩:通过考试检验学生的复习效果,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五、教学策略:1. 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提高。
3. 创设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
4. 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5. 及时反馈,引导学生调整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巩固和提高初中语文下册的知识点,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教学评价从多方面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策略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之《黔之驴》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之《黔之驴》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黔之驴》的基本内容,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认识到谦虚谨慎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教学难点: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理解课文中的寓意。
教学准备:课文《黔之驴》的文本,相关参考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对新学期的学习进行简单的总结。
2.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将要学习的课文《黔之驴》。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黔之驴》,注意生字词的书写和理解。
2.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对课文《黔之驴》进行详细讲解,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讲解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四、课堂讨论(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 各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五、课后作业(5分钟)1. 要求学生回家后,对课文《黔之驴》进行阅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讲解和课堂讨论,使学生对课文《黔之驴》的内容有了深入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要通过课后作业的布置,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六、课堂练习(10分钟)1. 针对课文《黔之驴》的内容,设计一些练习题目,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目,教师及时批改并给予反馈。
七、分组讨论(1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角度,对课文《黔之驴》进行深入讨论。
2. 学生通过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寓意。
八、分享讨论成果(5分钟)1. 各小组代表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精选5篇)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精选5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1】【导学目标】1.体会文本伏笔手法运用的精妙。
2.分析人物形象,感悟人性伟大。
3.找出文中的伏笔和照应之处。
4.感受小姑娘崇高的品质,进而体会人性之伟大。
【课时计划】1课时教法指导: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骤三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不管如何,时刻让你的眼睛探索到这个世界的美好才是选择,我们就应该时刻带好自己的眼睛用它们去捕捉每一个美的瞬间。
不要让它们消沉下去,失去对美好世界的探索。
回眸20XX,中国科幻小说界最吸引眼球的作品就是这部《三体》,说到《三体》,就一定要提到作者--刘慈欣,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这篇有关“眼睛”的*。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生难字词(1)字音点缀(zhuì)漫步(màn)迟钝(dùn)闲暇(xiá)凸现(tū)拍摄(shè)蔚蓝(wèi)合拢(lǒnɡ)(2)词义迟钝:指反应迟缓;脑子不灵敏。
闲暇:泛指闲空没有事的时候。
不期而遇:没有约定而遇见。
指意外碰见。
心有灵犀:现多比喻双方对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领神会。
天涯海角:形容极远的地方,或相隔极远。
2.作者名片刘慈欣,大陆新生代科幻的主要代表作家,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发表科幻作品,曾于1999年至2003年连续五年获得科幻小说银河奖,至今发表中短篇科幻小说20余部,他的作品因宏伟大气、想象绚丽而获得广泛赞誉。
语文七年级下复习教案
一、教材分析《语文七年级下》是根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的一套初中语文教材,主要内容包括:课文、技能训练、写作与表达和修辞追求四个部分。
本册教材的特点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情感态度和语言运用能力。
通过学习《语文七年级下》这一教材,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教材中的课文知识点,理解文本的意义和结构,提取和整理相关信息;(2)掌握不同文体的文学常识,对文本进行分析和评价;(3)掌握不同文体的表达方法,培养写作能力,提高语言运用能力;(4)掌握修辞手法的基本概念和表达方法,能够在写作中运用修辞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独立学习能力;(2)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3)通过课外阅读和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3)培养学生爱好阅读和写作,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2)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
2.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分析和评价,培养批判性思维;(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帮助他们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四、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1.教学内容(1)课文学习和分析;(2)课文阅读和理解;(3)写作训练和表达活动;(4)修辞手法的学习和运用。
2.教学步骤(1)导入活动:通过观看影片或进行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发学生对课文主题的思考。
(3)课文阅读和理解:运用各种阅读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引导学生掌握文本的重点和难点,做好笔记和思维导图的整理。
(4)写作训练和表达活动:通过小组合作和个人写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5)修辞手法的学习和运用:讲解修辞手法的基本概念和表达方法,通过文本分析和写作练习,培养学生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复习教案1
第四单元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复习并巩固本单元的知识要点。
2.促进学生了解并认识我国传统的民间文化和艺术。
3.通过朗读教学,深入领会文章的思想情感。
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
4.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热爱和鉴赏能力。
教学要点:1.复习并巩固本单元的重点知识。
2.指导学生了解各种艺术形式的魅力,使语文教学更加鲜活。
课前准备:学生以列表格的形式总结本单元的内容,写一篇以“我与京剧”为内容的作文。
教学设想:本单元所选课文以民间文化为主题。
注意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本单元作品独特的艺术风味,力求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和语文的综合素质。
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一项:学生讨论后展示单元知识总结。
师生一起总结。
第二项:内容拓展1. 鲁迅作品《朝花夕拾》鲁迅1926年所作的回忆散文集。
朝花夕拾》共10篇文章。
按照思想内容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狗·猫·鼠》《二十四孝图》这两篇都以议论为中心,将散文和杂文笔法揉合在了一起,穿插童年时代的生活经历和感受,主要目的却是讽刺丑恶和批判旧道德。
第二类:《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范爱农》文章回忆往事,主要挖掘普通人身上的朴实、善良、高尚的情操。
第二类:《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范爱农》文章回忆往事,主要挖掘普通人身上的朴实、善良、高尚的情操。
2. 关于舞蹈艺术民间舞【民间舞】(folk dance)泛指产生并流传于民间、受民俗文化制约、即兴表演但风格相对稳定、以自娱为主要功能的舞蹈形式。
不同地区、国家、民族的民间舞蹈,由于受生存环境、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民族性格、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因素影响,以及受表演者的年龄性别等生理条件所限,在表演技巧和风格上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异。
民间舞不乏朴实无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等特点,历来都是各国古典舞、宫廷舞和专业舞蹈创作不可或缺的素材来源。
古典舞【古典舞】(classical dance)泛指以各地区、国家或民族的政治、文化为背景,历史久远、风格独特并且有明显创作痕迹的传统舞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时复习目标:第一单元基础知识测查梳理。
复习方式:讲清要点、学生自己总结复习。
复习重点:第一单元基础知识、文言文。
教学过程:一、课前考察字词复习二、默写《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三、复习第一单元基础知识1、文学常识整理要求:(1)、出处、作家(时代或国别——地位——籍贯等——以书下为主)(2)、写心得2、解释词语1、确凿2、长吟3、轻捷4、攒5、机关6、敛7、鉴赏8、人迹罕至9、秕谷10、书塾11、方正12、消释13、宿儒14、同窗15、人声鼎沸16、拗17、骊歌18、木屐19、讪笑20、沮丧21、简陋22、来势汹汹3、形似字归纳(1)辩辨辫瓣(2)蓬篷逢缝(3)肿仲钟种冲(4)惧沮俱狙阻组四、文言文阅读《伤仲永》1、词语积累31个2、词类活用6个异书奇宾客利日3、通假字1个扳4、“之”的用法忽啼求之(代词,指书具)借旁近与之(代词,指方仲永)邑人奇之(代词,他)或以钱币乞之(代词,指仲永做的诗)余闻之也久(代词,指这件事)5、翻译6、理解(目标)文言文练习1家庭作业:解释词语22个,每个一遍,文学常识一遍。
文言文解词30个,词类活用6个,通假字1个。
第二课时复习目标:复习第二单元基础知识,阅读背诵《木兰诗》复习方式:讲清要点、学生整理。
复习重点:第二单元基础知识,文言文基础。
一、常规字词复习二、默写《木兰诗》1---3段三、复习第二单元基础知识1、文学常识整理2、解释词语:1、征发2、哽3、炽痛4、标直5、嗥鸣6、谰语7、亘古8、污秽9、崎岖10、阻抑11、回环曲折12、亦复如是3、同步导练中每课重点四、《木兰诗》1、词语解释22个2、通假字2个1、帖2、火3、翻译、理解4、默写五、家庭作业:注音40个,解释词语12,每个一遍,文学常识一遍。
文言文解释词语22个,通假字2个第三课时复习目标:复习第三单元基础知识,阅读现代文复习方式:讲清要点、学生整理,理解。
复习重点:第三单元基础知识,现代文概括、理解。
一、常规字词复习二、默写《木兰诗》4---7段三、复习三单元基础知识1、文学常识整理2、解释词语:1、马革裹尸2、弥高3、锲而不舍4、兀兀穷年5、沥6、群蚁排衙7、迥乎不同8、气冲斗牛9、杂乱无章10、含蓄11、踌躇12、巴望13、磐石14、义愤填膺3、形似字归纳:(1)筹踌畴稠惆绸(2)慕墓暮幕募(3)愧魂魄魁傀(4)锲契楔揳(5)迭选跌(6)炯迥(7)籍藉四、现代文阅读:完成练习,进行概括训练,理解文意。
五、作业:注音53个解词15个,文学常识5个,各一遍。
第四课时复习目标:复习第四单元基础知识,阅读文言文《口技》复习方式:讲清要点、学生整理,理解。
复习重点:第四单元基础知识,文言文词语积累、翻译、理解。
一、常规字词复习二、默写《口技》1--3段三、复习第四单元基础知识1、文学常识整理2、解释词语36个:1、归省2、乐土3、行辈4、犯上5、惮6、絮叨7、礼数8、撺掇9、委实10、凫水11、依稀12、宛转,悠扬13、自失14、弥散15、漂渺(缥缈)16、旺相17、渴睡18、向午19、棹20、楫21、亢奋22、晦暗23、羁绊24、蓦然25、冗杂26、叹为观止27、戛然而止28、本色当行29、颦蹙30、粲然31、嗔视32、叱咤风云33、尽态极妍34、惊鸿35、纠葛36、怠慢4、形似字归纳:躁燥噪澡藻四、《口技》词语积累39个一词多义5个乳妙绝呼指通假1个坐翻译课文理解文意作业:解词36个,文学常识5个,各一遍。
文言文词语第五课时复习目标:复习第五单元基础知识,阅读现代文复习方式:讲清要点、学生整理,理解。
复习重点:第五单元基础知识,现代文理解,依文答题。
一、常规字词复习二、默写《口技》4--5段三、复习第五单元基础知识1、文学常识整理2、解释词语20个:1、拽2、毛骨悚然3、怏怏不乐4、毋宁5、吞噬6、语无伦次7、羸弱8、告罄9、虞10、斫11、泅12、砭骨13、履践14、崔巍15、阴霾16、闻所未闻17、海市蜃楼18、踉踉跄跄19、声情并茂20、孜孜不倦四、现代文阅读完成练习,首先进行概括训练,理清思路。
本节课训练重点:理解文意,依文答题。
作业:解词21个,文学常识5个,各一遍。
第六课时复习目标:复习第六单元基础知识,阅读现代文。
复习方式:讲清要点、学生整理,理解。
复习重点:第六单元基础知识,现代文理解,依文答题,自己体会、收获。
一、常规字词复习二、默写未过关段落三、复习第六单元基础知识1、文学常识整理2、解释词语四、现代文阅读完成练习,首先进行概括训练,理清思路本节课训练重点:理解文意,依文答题。
作业:解词22个,文学常识5个,各一遍。
第七课时复习目标:复习文言文《伤仲永》,文学常识、注音、解释词义、翻译、理解文意复习方式:做练习、师生讲评。
复习重点:解释词义、翻译、理解文意复习具体步骤:一、常规字词复习二、默写未过关《木兰诗》《口技》段落二、做《伤仲永》检测20分钟同学交换试卷,师生共同讲解,互相评判三、自己记忆有问题,未掌握好的地方。
四、家庭作业继续熟记,请家长协助考察,签字。
第八课时复习目标:复习文学常识复习方式:学生做练习,师生讲评。
复习重点:熟练掌握每课出处、作家、评价、代表作品等。
一、常规字词复习二、默写未过关段落或词条三、文学常识复习利用自习课做文学常识练习2页,课内师生共同订正答案,边订正,边复习记忆。
自己记忆有问题,未掌握好的地方。
四、家庭作业继续熟记,请家长协助考察,签字。
第九课时复习目标:阅读现代文2篇复习方式:利用自习课做练习,课内重点从思路方面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进行文本对话。
复习重点:现代文理解,根据训练要点、让学生把握文章思路,层次结构,然后完成练习。
依文答题,谈自己体会、收获要思想态度端正。
一、常规字词复习二、默写未过关段落三、课内阅读学生阅读20分钟,要求:1、把握作者思路2、把握内容和层次学生阅读后教师重点从思路方面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进行文本对话。
理清文章思路、划分层次结构。
然后完成练习。
四、家庭作业:复习《口技》,翻译课文。
第十课时复习目标:复习文言文《口技》,文学常识、注音、解释词义、翻译、理解文意复习方式:做练习、师生讲评。
复习重点:解释词义、翻译、理解文意复习具体步骤:一、常规字词复习二、默写未过关字词二、利用自习课,做《口技》检测一节课同学交换试卷,师生共同讲解,互相评判25分钟三、利用自习课,做文言文专项训练20分钟学生讲评为主15分钟四、自己记忆有问题,未掌握好的地方。
五、家庭作业继续熟记,请家长协助考察,签字。
作文复习第十一课时复习目标:讲评开头和结尾,学生练习写开头和结尾。
复习方式:教师讲评,学生练习。
复习重点:明确开头结尾的写法,会修改,能围绕中心写开头结尾。
复习具体步骤:一、教师讲评开头和结尾1、多媒体展示学生作文2、同学评议优点,总结开头结尾常见的方式及特色。
3、评议不足之处,加以修改。
二、作文开头结尾常见的方式及特色开头方式归纳:1、开门见山式2、引用名言式3、使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式4、对比等写法重点提示:无论是用何种方式开头,最重要的是点题。
写事的文章要写出事件的意义或影响,写人的文章要写出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结尾方式归纳:1、画龙点睛式2、引用名言式3、使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式4、对比等写法重点提示:无论是用何种方式结尾,最重要的是扣题。
在开头的基础上,要有所延伸和升华。
写事的文章要写出事件的意义或影响,写人的文章要写出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三、朗读范文四、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开头和结尾根据要求修改开头和结尾五、家庭作业:练习写人和写事的开头和结尾作文复习第十二课时复习目标:讲评开头和结尾,学生修改开头和结尾。
复习方式:教师讲评,学生练习。
复习重点:修改开头结尾,能围绕中心写开头结尾。
复习具体步骤:一、复习作文开头结尾常见的方式及特色二、教师讲评开头和结尾1、多媒体展示优秀的开头和结尾,强化范例的作用2、同学评议优点,找出自己开头结尾的不足三、范例展示,强调首尾及过渡语段四、学生“根据中心”修改自己作文的开头和结尾根据要求修改开头和结尾五、多媒体展示学生作文的开头和结尾,评议、修改。
家庭作业:练习写人和写事的开头和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