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解技术说明

合集下载

污水处理中微电解的原理

污水处理中微电解的原理

污水处理中微电解的原理污水处理是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工作,而微电解技术作为一种高效、低能耗的处理方法,在污水处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中微电解的原理。

一、微电解技术概述微电解技术是一种利用电化学原理处理污水的方法。

它通过在电极表面形成微小的电化学反应区域,使污水中的有机物质、无机物质和重金属离子发生氧化、还原等电化学反应,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二、微电解的原理1. 电极反应微电解中使用的电极通常为金属电极,如铁电极或铝电极。

当电流通过电极时,电极表面会发生氧化和还原反应。

以铁电极为例,当电流经过铁电极时,电极表面的铁会发生氧化反应生成Fe2+离子,同时还原反应生成氢气。

这些电极反应能够有效地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和氧化重金属离子。

2. 水电解反应水电解反应是微电解过程中的重要反应之一。

当电流通过水时,水分子会发生电解反应,产生氢气和氧气。

这些气体的产生有助于提高污水中的溶解氧含量,进而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加速有机物质的降解。

3. 氧化还原反应微电解过程中,电极表面的氧化还原反应是关键步骤之一。

通过调节电极的电位,可以使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发生氧化反应,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同时,微电解还可以使重金属离子发生沉淀反应,从而去除水中的重金属污染物。

三、微电解技术的优势1. 高效降解污染物微电解技术能够有效地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和重金属离子,使其转化为无毒或低毒的物质。

相比传统的物理和化学处理方法,微电解技术具有更高的降解效率和处理能力。

2. 能耗低微电解技术在处理污水时能耗较低,主要依靠电流的作用,不需要大量的化学药剂和能源投入。

这不仅降低了处理成本,还减少了对环境的二次污染。

3. 操作简便微电解技术的操作相对简便,只需调节电极的电位和电流即可。

同时,微电解设备体积小,占地面积少,适用于各种规模的污水处理厂。

四、微电解技术的应用领域微电解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类污水处理场景,包括工业废水处理、城市污水处理以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等。

污水处理中微电解的原理

污水处理中微电解的原理

污水处理中微电解的原理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和维护人类健康的重要环节。

微电解是一种常用的污水处理技术,通过电化学反应来去除污水中的有害物质。

下面将详细介绍微电解在污水处理中的原理。

一、微电解的定义和基本原理微电解是一种利用电化学原理处理污水的技术。

它通过在电解槽中施加电流,使电极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从而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

微电解技术通常包括阳极和阴极两种电极。

阳极:阳极是正极,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如铁、铝等。

在微电解过程中,阳极上发生氧化反应,将有机物氧化为二氧化碳、水和无害物质。

阴极:阴极是负极,通常由钢材或钛材料制成。

在微电解过程中,阴极上发生还原反应,将水中的氧气还原为氢气,同时还可以还原金属离子和其他氧化物。

二、微电解的处理过程微电解的处理过程主要包括预处理、电解反应和沉淀过程。

1. 预处理:在进入微电解系统之前,污水需要经过一系列的预处理工艺,如筛网、沉淀池等。

这些预处理工艺可以去除大颗粒物质和悬浮物,减少微电解系统的负担。

2. 电解反应:在微电解槽中,阳极和阴极之间施加电流。

阳极上发生氧化反应,将有机物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阴极上发生还原反应,将水中的氧气还原为氢气。

同时,阳极和阴极之间的电流还可以去除金属离子和其他氧化物。

3. 沉淀过程:经过微电解反应后,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被氧化还原,形成沉淀物。

这些沉淀物可以通过沉淀池或过滤器进行分离和去除。

三、微电解的优势和应用范围微电解作为一种常用的污水处理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 高效去除有机物:微电解技术可以有效地将污水中的有机物氧化为无害物质,达到高效去除的效果。

2. 无需添加化学药剂:微电解过程中,只需施加电流,无需添加化学药剂,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3. 适用范围广:微电解技术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污水处理,包括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废水等。

4. 操作简便:微电解设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维护成本低。

微电解技术在以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1. 工业废水处理:微电解技术可用于处理工业废水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如电镀废水、印染废水等。

微电解

微电解

微电解一、微电解原理:微电解法又称为又称不需消耗电力资源的内电解法。

是基于金属材料的腐蚀电化学原理,是将两种具有不同电极电位的金属铁和炭直接接触在含有酸性电解质的水溶液中,铁和炭之间发生电池效应。

铁和炭的氧化还原电位相差较大, 在废水中的铁碳微电解填料由此组成腐蚀电池,形成无数个微小的原电池, 反应中产生的大量初生态的Fe 2+和新生态[H]具有高化学活性,能改变废水中许多有机物的结构和特性,使有机物发生断链、开环等作用,部分难降解有机物裂解, 从而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为废水的生化处理提供有利条件。

同时反应生成的Fe2+参与溶液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生成Fe3+,反应后期溶液pH 值升高,Fe3+逐渐水解生成聚合度大的Fe(OH)3 胶体絮凝剂, 可以有效地吸附、凝聚水中的污染物, 从而增强对废水的净化效果。

华运牌微电解填料在处理废水的实际应用过程中,集氧化还原、絮凝吸附、催化氧化、络合及电沉积等作用于一体,得到了理想的污水处理效果。

在酸性条件下,将铁碳微电解填料与电解质溶液接触时,两者间会通过原电池效应发生如下的电极反应:电极反应如下:阳极(Fe):Fe-2e→Fe , E =—0.44 V阴极(C) :(1)酸性条件下:2H +2e→2[H]→H2, E = 0V(2)中性碱性条件下:O2+2H2O+4e→4OH , E =0.40V(3)酸性富氧条件下:4H +O +4e→H2O2, E =1.23V可以看出,在酸性富氧条件下(在曝气充氧的情况下),电位差最大,(E =1.23V—E = —0.44 V )腐蚀反应最快,即处理效果最好。

电极反应生成的产物具有较高的化学活性。

二、微电解应用领域:适用于化工、制药、医药中间体、染料、染料中间体、农药、造纸、电镀、印染、重金属、洗毛、酒精等行业的高浓度、高含盐量、高色度、难生物降解有机废水处理及处理水回用工程。

三、微电解产品特点:1、技术先进该产品解决了传统微电解污水处理工艺填料板结、钝化及需活化、更换等难题和弊端,并具有持续高活性铁床优点。

污水处理中微电解的原理

污水处理中微电解的原理

污水处理中微电解的原理污水处理中微电解的原理1. 引言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和维护公共卫生的重要工作之一。

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和人口的增加,污水处理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微电解作为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技术,具有高效、低能耗和环保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和城市污水处理领域。

2. 微电解技术概述2.1 微电解的基本原理微电解是利用电解原理处理废水的一种方法。

通过在电解电池中施加电流,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分解为可溶解的离子,并通过电极间的电化学反应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2.2 微电解的工艺流程微电解处理污水的工艺流程一般包括预处理、电解处理和后处理三个步骤。

预处理主要是对污水进行初步的除杂和固液分离处理;电解处理则是通过电流的作用将污水中的污染物分解及去除;后处理则是对电解产物进行处理,以达到再利用或者安全排放的要求。

3. 微电解的操作参数3.1 电流密度电流密度是指单位面积上通过的电流量。

适当设置合适的电流密度可以提高微电解的处理效果,但是过高的电流密度会导致能耗增加和电极寿命缩短。

3.2 电极材料微电解中常用的电极材料有铁、铜、铝等金属材料,以及碳材料如活性炭、陶瓷等。

选择合适的电极材料可以提高电解效果和电极的稳定性。

3.3 电解时间电解时间是指污水在电解电池中停留的时间,通常根据污水的水质和处理要求来确定。

过长或过短的电解时间都可能导致处理效果不佳。

4. 微电解的应用领域4.1 工业废水处理微电解技术可以有效处理工业废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等污染物,达到国家排放标准要求,并能够实现资源的回收利用。

4.2 城市污水处理微电解技术在城市污水处理中可以减少废水的化学需氧量(COD)、氨氮等指标,提高废水的水质,达到环境保护的要求。

5. 附件本文档中涉及的附件详见附件清单。

6. 法律名词及注释6.1 环境保护法律环境保护法律是指国家对环境保护所制定的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

6.2 排放标准排放标准是国家对废水、废气等排放物质所制定的标准,包括COD、氨氮等指标。

污水处理中微电解的原理

污水处理中微电解的原理

污水处理中微电解的原理标题:污水处理中微电解的原理引言概述:污水处理是一项重要的环保工作,而微电解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方法,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污水处理中微电解的原理,希望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微电解技术的基本原理1.1 电解反应:微电解技术是利用电解原理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分解成更简单的物质。

1.2 电极作用:在微电解过程中,阳极和阴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阳极释放氧气,阴极释放氢气。

1.3 电解液:电解液中的电解质对于电解反应的进行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提高电解效率。

二、微电解技术的应用领域2.1 污水处理:微电解技术可以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和重金属离子,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2.2 工业废水处理: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有机物质和重金属离子,微电解技术可以有效地处理这些废水。

2.3 地表水净化:微电解技术也可以应用于地表水净化,去除水中的有机物质和微生物。

三、微电解技术的优势3.1 高效性:微电解技术可以快速、高效地处理污水和废水,降低处理成本。

3.2 环保性:微电解技术不会产生二次污染,对环境友好。

3.3 灵活性:微电解技术可以根据不同的水质和处理需求进行调整,具有较强的灵活性。

四、微电解技术的发展趋势4.1 自动化: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微电解技术将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

4.2 能源节约:未来微电解技术将更加注重节能和减少碳排放。

4.3 应用拓展:微电解技术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为环保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五、微电解技术的研究方向5.1 电极材料:研究更高效的电极材料,提高微电解技术的效率。

5.2 电解液优化:优化电解液的配方,提高微电解技术的处理效果。

5.3 工艺改进:不断改进微电解技术的工艺,提高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操作性和稳定性。

结语:微电解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方法,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

通过不断的研究和改进,相信微电解技术将在环保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改善环境质量做出贡献。

微电解(正文)

微电解(正文)

1微电解简介1.1定义微电解是指低压直流状态下的电解,可以有效除去水中的钙、镁离子从而降低水的硬度,同时电解产生可灭菌消毒的活性氢氧自由基和活性氯,且电极表面的吸附作用也能杀死细菌。

1.2技术概述微电解技术是目前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一种理想工艺,又称内电解法。

它是在不通电的情况下,利用填充在废水中的微电解材料自身产生1.2V电位差对废水进行电解处理,以达到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目的。

当系统通水后,设备内会形成无数的微电池系统,在其作用空间构成一个电场。

在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新生态[H]、Fe2+等能与废水中的许多组分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比如能破坏有色废水中的有色物质的发色基团或助色基团,甚至断链,达到降解脱色的作用;生成的Fe2+进一步氧化成Fe3+,它们的水合物具有较强的吸附-絮凝活性,特别是在加碱调pH值后生成氢氧化亚铁和氢氧化铁胶体絮凝剂,它们的吸附能力远远高于一般药剂水解得到的氢氧化铁胶体,能大量吸附水中分散的微小颗粒,金属粒子及有机大分子。

其工作原理基于电化学、氧化-还原、物理吸附以及絮凝沉淀的共同作用对废水进行处理。

该法具有适用范围广、处理效果好、成本低廉、操作维护方便,不需消耗电力资源等优点。

该工艺用于难降解高浓度废水的处理可大幅度地降低COD和色度,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同时可对氨氮的脱除具有很好的效果。

1.3适用废水种类本技术特别针对有机物浓度大、高毒性、高色度、难生化废水的处理,可大幅度地降低废水的色度和COD,提高B/C比值即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可广泛应用于印染、化工、电镀、制浆造纸、制药、洗毛、农药、酒精等各类工业废水的处理及处理水回用工程。

(1)染料、印染废水;焦化废水;石油化工废水;------上述废水在脱色的同时,处理水中的BOD/COD值显著提高。

(2)石油废水;皮革废水;造纸废水、木材加工废水;------上述废水处理水后的BOD/COD值大幅度提高。

(3)电镀废水;印刷废水;采矿废水;其他含有重金属的废水;------可以从上述废水中去除重金属。

污水处理中微电解的原理

污水处理中微电解的原理

污水处理中微电解的原理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工作之一。

微电解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污水处理方法,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中微电解的原理。

一、微电解技术概述微电解技术是一种利用电解原理进行污水处理的方法。

它通过在电解槽中施加电流,使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微电解技术相对于传统的化学法和生物法,具有反应速度快、处理效果好、操作简便等特点。

二、微电解的原理微电解技术的原理主要包括电解反应、电极反应和电解槽结构。

1. 电解反应微电解技术通过在电解槽中施加电流,使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在电解过程中,阳极和阴极之间形成电场,使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有机物在阳极上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无机物在阴极上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和水。

2. 电极反应微电解技术使用特殊的电极材料,如钛钽复合材料、铂钛复合材料等。

这些电极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导电性能,能够在电解过程中稳定地释放电子和接受电子。

3. 电解槽结构微电解技术的电解槽结构通常包括阳极室、阴极室和电解质。

阳极室和阴极室之间通过电解质隔膜分隔开来,以防止阳极和阴极直接接触。

电解质可以是盐水、酸碱溶液等,用于提供离子导电通道。

三、微电解技术的应用微电解技术在污水处理中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处理各种类型的污水,包括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业污水等。

微电解技术可以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无机物、重金属离子等,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1. 生活污水处理微电解技术可以用于生活污水的处理。

通过微电解技术,可以将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悬浮物、细菌等去除,使其达到国家排放标准,达到回用要求。

2. 工业废水处理微电解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工业废水中通常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无机物和重金属离子等。

微电解技术可以高效地去除这些污染物,净化废水,降低环境污染。

几种微电解技术介绍

几种微电解技术介绍

几种微电解技术介绍一、微电解作用原理微电解法,又称内电解法、铁还原法、铁炭法、零价铁法等。

该方法处理废水的原理是:利用铁屑中的铁和碳组分构成微小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以充入的废水为电解质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形成原电池。

新生态的电极产物活性极高,能与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其结构、形态发生变化,完成难处理到易处理、由有色到无色的转变。

还原作用铁屑内电解法处理废水过程中,发生如下反应:阳极(Fe):Fe-2e→Fe2+ E0(Fe2+/Fe)=-0.44V阴极(C):在酸性条件下:2H++2e→H2↑E0(H+/H2)=0.0V在碱性或中性条件下:O2+2H2O+4e→4OH- E0(O2/OH-)=+0.4V电极反应生成的产物具有很高的化学还原活性。

在偏酸性废水中,电极反应产生的新生态H能与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组分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能使废水中的发色基团破坏甚至使高分子断链,从而达到脱色的目的。

同时,铁是活泼金属,在酸性条件下可把某些硝基化合物还原成可生物降解的胺基合物,提高BOD5/COD比值,即增强可生化性。

反应式如下:R—NO2+2Fe+4H+ R—NH2+2H2O+2Fe2+电解生成的铁离子、亚铁离子经水解、聚合而形成的氢氧化铁、氢氧化亚铁聚合体,以胶体形式存在,具有沉淀、絮凝和吸附作用,与污染物一起絮凝产生沉淀,可以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

同时在原电池周围的电场作用下,废水中带电胶粒和杂质通过静电引力和表面能的作用附集、凝聚,也可以使废水得到净化。

总之,铁炭内电解法处理废水是絮凝、吸附、架桥、卷扫、电沉积、电化学还原等综合效应的结果。

庆化公司综合污水处理项目拟采用微电解技术对硫酸浓缩过程中产生的含硝基化合物废水进行预处理,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再利用生化技术、活性炭吸附技术达标排放。

经过前一阶段的调研,我们对几家单位的微电解技术做如下介绍:二、工艺介绍(一)辽宁省环境科学院微电解技术1.小试去年下半年,省环科院技术人员采集我厂硫酸浓缩减压水进行实验室实验。

微电解原理

微电解原理

微电解原理
微电解是一种利用微小电流进行电解的技术,通常用于微小尺寸的电子器件中。

微电解技术可以实现微小尺寸器件的精密加工和表面处理,具有高精度、高效率和低能耗的特点,因此在微纳加工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微电解的原理是利用电解液中的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向阳极或阴极迁移,从而在
电极表面发生化学反应,实现材料的加工或表面处理。

在微电解过程中,电解液中的离子受到外加电场的作用,向电极表面迁移,与电极发生反应,从而在电极表面形成新的物质或改变表面形貌。

微电解的关键是控制电解液中的离子迁移方向和速度,以实现精密加工和表面
处理。

通常采用微小电流和微小电压进行微电解加工,通过精密的电极设计和电解液配方,可以实现对微小器件的精密加工和表面处理,如微孔加工、微凹槽加工、微纳米级表面处理等。

微电解技术在微纳加工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制备微小尺寸的传感器、微流控芯片、微机械器件等。

通过微电解技术,可以实现对微小器件的精密加工和表面处理,提高器件的性能和可靠性,推动微纳加工技术的发展。

总的来说,微电解是一种利用微小电流进行电解的技术,通过控制电解液中的
离子迁移来实现精密加工和表面处理。

微电解技术在微纳加工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为微小器件的制备和加工提供新的解决方案,推动微纳加工技术的发展。

几种微电解技术介绍

几种微电解技术介绍

几种微电解技术介绍一、微电解作用原理微电解法,又称内电解法、铁还原法、铁炭法、零价铁法等。

该方法处理废水的原理是:利用铁屑中的铁和碳组分构成微小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以充入的废水为电解质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形成原电池。

新生态的电极产物活性极高,能与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其结构、形态发生变化,完成难处理到易处理、由有色到无色的转变。

还原作用铁屑内电解法处理废水过程中,发生如下反应:阳极(Fe) :Fe-2e-Fe2+ E0(Fe2+/Fe)=-0.44V阴极(C):在酸性条件下:2H++2e-H2 t E0 (H+/H2) =0.0V在碱性或中性条件下:O2+2H2O+4e-4OH- E0 (O2/OH-) =+0.4V电极反应生成的产物具有很高的化学还原活性。

在偏酸性废水中,电极反应产生的新生态H能与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组分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能使废水中的发色基团破坏甚至使高分子断链,从而达到脱色的目的。

同时,铁是活泼金属,在酸性条件下可把某些硝基化合物还原成可生物降解的胺基合物,提高BOD5/COD比值,即增强可生化性。

反应式如下:R—NO2+2Fe+4H+ ―> R—NH2+2H2O+2Fe2+电解生成的铁离子、亚铁离子经水解、聚合而形成的氢氧化铁、氢氧化亚铁聚合体,以胶体形式存在,具有沉淀、絮凝和吸附作用,与污染物一起絮凝产生沉淀,可以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

同时在原电池周围的电场作用下,废水中带电胶粒和杂质通过静电引力和表面能的作用附集、凝聚,也可以使废水得到净化。

总之,铁炭内电解法处理废水是絮凝、吸附、架桥、卷扫、电沉积、电化学还原等综合效应的结果。

庆化公司综合污水处理项目拟采用微电解技术对硫酸浓缩过程中产生的含硝基化合物废水进行预处理,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再利用生化技术、活性炭吸附技术达标排放。

经过前一阶段的调研,我们对几家单位的微电解技术做如下介绍:二、工艺介绍(一)辽宁省环境科学院微电解技术1.小试去年下半年,省环科院技术人员采集我厂硫酸浓缩减压水进行实验室实验。

催化微电解处理技术

催化微电解处理技术

催化微电解处理技术一、微电解原理微电解技术是一种基于电化学的污水处理方法,通过铁、碳或其他合金构成的微电解填料产生微电池效应,对水中的污染物进行电化学反应,从而达到去除或降低污染物浓度的目的。

微电解技术主要适用于处理高盐度、高色度、高COD的有机废水。

二、催化剂种类1. 铁碳催化剂:以铁和碳为原料的简单组合,铁是有效的反应催化剂,而碳可以提供电子传递的介质。

2. 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如氧化铜、氧化锰等,可以加速氧化还原反应。

3. 复合催化剂:由多种金属氧化物组成的复合催化剂,可以提供更广泛的反应条件和更高效的反应速度。

三、反应条件优化微电解反应的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pH值、温度、催化剂种类和浓度、反应时间等。

因此,需要根据实际的应用情况,通过实验和优化来确定最佳的反应条件。

四、污染物去除效率微电解技术对于许多种类的污染物都有较高的去除效率,特别是对于难以降解的有机物如染料、农药、酚类等有很好的去除效果。

此外,微电解技术还可以有效地降低废水的色度、COD和BOD等指标。

五、能源消耗与成本微电解技术的能源消耗较低,主要是由于其利用了废水中自身的化学能进行反应。

然而,其成本主要来自于催化剂的消耗和设备的维护。

因此,选择合适的催化剂和优化设备设计是降低处理成本的关键。

六、设备设计与制造微电解设备的核心是填料床,其中装填了微电解填料。

设备的构型和尺寸会影响到处理效率、能耗以及操作的便利性。

因此,设备的优化设计和制造是至关重要的。

此外,设备的材料选择也需考虑耐腐蚀、防爆等因素。

七、工业应用实例在工业应用中,微电解技术广泛应用于染料废水、农药废水、医药废水等领域。

例如,某染料生产企业的废水处理中采用了微电解技术,有效地降低了废水的色度和COD,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为后续的生物处理创造了有利条件。

此外,在某些农药废水的处理中,微电解技术也被证明能够有效地降解有毒有害物质,达到排放标准。

总之,催化微电解处理技术以其高效、环保和经济的优点在废水处理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污水处理中微电解的原理

污水处理中微电解的原理

污水处理中微电解的原理微电解技术是一种常用于污水处理的高效处理方法。

它利用电解原理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分解为可溶解的物质,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微电解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原理。

1. 微电解技术的基本原理微电解技术是利用电解过程中产生的电流和电压,使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微电解技术主要包括阳极和阴极两个电极,通过施加电压使阳极产生氧化反应,阴极产生还原反应,从而将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分解为可溶解的物质。

2. 微电解技术的工作原理微电解技术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氧化反应:在阳极处,施加电压后,水中的氧分子会发生氧化反应,产生氧气和氢离子。

氧气会从阳极释放出来,而氢离子则会在污水中与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发生反应。

(2) 还原反应:在阴极处,施加电压后,水中的氢离子会发生还原反应,产生氢气和氢氧离子。

氢气会从阴极释放出来,而氢氧离子则会在污水中与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发生反应。

(3) 氧化和还原反应的综合作用:在微电解技术中,阳极和阴极的氧化和还原反应相互作用,从而使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这些反应可以将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分解为可溶解的物质,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3. 微电解技术的优势微电解技术在污水处理中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 高效处理:微电解技术可以快速将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分解为可溶解的物质,从而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

(2) 无需添加化学药剂:微电解技术不需要添加额外的化学药剂,只需施加电压即可完成污水处理过程,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3) 低能耗:微电解技术的能耗相对较低,可以降低污水处理的运行成本。

(4) 适用范围广:微电解技术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污水处理,包括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

4. 微电解技术的应用案例微电解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污水处理工程中。

以下是一个应用案例:某工业园区的废水处理厂使用微电解技术进行废水处理。

微电解原理技术、难题等

微电解原理技术、难题等

微电解技术是目前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一种理想工艺,又称内电解法。

它是在不通电的情况下,利用填充在废水中的微电解材料自身产生1.2V电位差对废水进行电解处理,以达到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目的。

当系统通水后,设备内会形成无数的微电池系统,在其作用空间构成一个电场。

在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新生态[H] 、Fe2 + 等能与废水中的许多组分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比如能破坏有色废水中的有色物质的发色基团或助色基团,甚至断链,达到降解脱色的作用;生成的Fe2 + 进一步氧化成Fe3 +,它们的水合物具有较强的吸附- 絮凝活性,特别是在加碱调pH 值后生成氢氧化亚铁和氢氧化铁胶体絮凝剂,它们的吸附能力远远高于一般药剂水解得到的氢氧化铁胶体,能大量吸附水中分散的微小颗粒,金属粒子及有机大分子。

其工作原理基于电化学、氧化- 还原、物理吸附以及絮凝沉淀的共同作用对废水进行处理。

该法具有适用范围广、处理效果好、成本低廉、操作维护方便,不需消耗电力资源等优点。

该工艺用于难降解高浓度废水的处理可大幅度地降低COD和色度,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同时可对氨氮的脱除具有很好的效果。

微电解定义微电解是指低压直流状态下的电解,可以有效除去水中的钙、镁离子从而降低水的硬度,同时电解产生可灭菌消毒的活性氢氧自由基和活性氯,且电极表面的吸附作用也能杀死细菌。

微电解技术原理铁碳微电解是当将铁屑和碳颗粒浸没在酸性废水中时,由于铁和碳之间的电极电位差,废水中会形成无数个微原电池。

这些细微电池是以电位低的铁成为阴极,电位高的碳做阳极,在含有酸性电解质的水溶液中发生电化学反应的。

反应的结果是铁受到腐蚀变成二价的铁离子进入溶液。

对内电解反应器的出水调节PH 值到9左右,由于铁离子有混凝作用,它与污染物中带微弱负电荷的微粒异性相吸,形成比较稳定的絮凝物(也叫铁泥)而去除,为了增加电位差,促进铁离子的释放,在铁-碳床中加入一定比例铜粉或铅粉。

经微电解后,BOD/COD升高了,那是因为一些难降解的大分子被碳粒所吸附或经铁离子的絮凝而减少。

微电解工艺原理

微电解工艺原理

微电解工艺原理一、微电解工艺的概述微电解工艺是一种新型的微加工技术,通过在微尺度下进行电化学反应,实现对材料表面的微观加工。

该技术具有高精度、高效率、低成本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微机电系统(MEMS)、纳米技术、生物医学等领域。

二、微电解工艺的基本原理微电解工艺基于电化学反应原理,利用外加电场驱动离子在溶液中迁移,使得金属材料表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根据不同的反应类型和条件,可以实现不同形状和尺寸的微结构制备。

三、微电解工艺的主要反应类型1. 金属离子还原反应:将金属离子还原为金属元素,在金属表面形成纳米颗粒或薄膜。

2. 金属氧化物还原反应:将金属氧化物还原为金属元素,在金属表面形成孔洞或凸台结构。

3. 金属离子氧化反应:将金属表面氧化形成氧化物,并在氧化物上形成孔洞或凸台结构。

4. 金属表面合金化反应:将两种或多种金属元素在表面合成为合金,形成纳米颗粒或薄膜。

四、微电解工艺的关键参数1. 电解液组成:不同的电解液可以实现不同的反应类型和效果,需要根据具体需求选择。

2. 电压和电流密度:控制反应速率和产物形态的重要参数,需要根据具体需求进行调节。

3. 温度和pH值:影响反应速率和产物性质的重要参数,需要根据具体需求进行调节。

4. 反应时间:影响产物尺寸和形态的重要参数,需要根据具体需求进行调节。

五、微电解工艺的优点1. 高精度:微电解工艺可以实现亚微米甚至纳米级别的加工精度。

2. 高效率:微电解工艺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结构制备,提高生产效率。

3. 低成本:微电解工艺不需要昂贵的设备和材料,降低了制备成本。

4. 灵活性强:微电解工艺可以实现多种反应类型和结构形态,适用于不同领域的应用需求。

六、微电解工艺的应用1. 微机电系统(MEMS):微电解工艺可以制备微机械结构、传感器和执行器等元件。

2. 纳米技术:微电解工艺可以制备纳米颗粒、薄膜和纳米孔等结构,用于纳米材料的制备和表征。

3. 生物医学:微电解工艺可以制备生物芯片、药物输送系统和人工器官等医疗器械。

微电解—fenton工艺

微电解—fenton工艺

微电解-Fenton工艺一、微电解技术微电解技术,又称为内电解、铁还原、铁碳法、零价铁法等技术,是广泛研究与应用的一项废水处理技术。

微电解的电解材料一般选用两种及以上电位相差较大的颗粒物,在无外加电场情况下,阴、阳极之间因电位差形成微电池效应而对污染物产生物理化学作用。

微电解处理重金属废水是电化学絮凝吸附、电极反应、置换反应、中和及共沉淀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1、作用机理1)电极反应阴极(Fe):Fe-2e-→Fe2+阳极(C):O2+4[H]+4e-+→2H2O(酸性充氧条件下)2)置换反应主要利用金属的电极电位,用高电位的金属置换低电位金属。

铁炭微电解就是利用铁屑去除废水中电位低于铁离子的污染物的过程。

3)配位络合反应在微电解反应过程中酸性废水的pH值不断上升,达到 5 左右,这时溶解的Fe 3+ 发生一系列反应而形成络离子,从而除去部分污染物。

4)物理-化学吸附铁炭微电解在处理含重金属酸性废水时,铁炭颗粒物表面具有活性,能吸附污染物,过程中产生的沉淀物也有吸附水中游离污染物的作用。

5)共沉淀在微电解反应过程中Fe 3+除了形成络离子外,还会生成Fe(OH)3沉淀,因此,水中砷离子等与Fe 3+通过共沉淀去除。

2、影响因素1)进水pH的影响进水pH越低,电极反应进行得越陕,越有利于微电解各种作用的实现。

但pH越低,铁耗量将加大,水中溶解铁含量增高、出水色度偏大;若原水需加酸调整pH时,要求过低的pH实际上会增大加酸量、增加运行成本。

2)停留时间的影响为使氧化还原等作用进行得完全,微电解反应需要一定的停留时间以提高污染物去除率。

但停留时间过长,出水中含铁量增加、色度偏高。

事实上,不同废水所需的停留时间差异较大,短则10-15 min,长则达7-8 h,因此,最佳停留时间应通过试验确定。

3)曝气的影响曝气可提高微电解的COD去除率。

4)铁碳比和铁屑粒径的影响铁屑中外加碳粒,既可加剧电化学反应、提高处理效果,还能维持填料层一定的空隙率、防止铁屑结、保持良好的水力条件、延长填料的再生周期;铁碳体积比一般为(2-1):1,铁屑粒径一般为1-2mm。

微电解原理

微电解原理

微电解原理
微电解原理是一种基于微电解电池的技术,利用电解发生的化学反应产生电流,从而实现能量转换和储存。

该原理与传统的电解过程类似,都是利用电流通过电解液中的化学物质,使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从而在电解液中产生新的物质。

微电解原理可以应用于各种领域,如环境治理、能源转换、化学合成等。

在环境治理中,微电解原理可以用来处理废水、废气,通过电解将污染物氧化,降解为无害的物质。

在能源转换中,微电解原理可以将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转化为电能,实现能源的储存和利用。

在化学合成中,微电解原理可以用来实现电化学反应,替代传统的化学合成方法,实现更高效、环保的化学反应。

微电解原理的关键在于电解液的选择和电解材料的设计。

电解液应具有良好的电导性和化学稳定性,以保证反应的进行和电解装置的长期稳定运行。

而电解材料的设计则需要考虑其电化学活性和耐久性,以提高反应效率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微电解原理的应用前景广阔,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能源环境的紧迫问题,微电解原理将成为解决能源、环境等领域问题的重要技术之一。

微电解填料及技术详细介绍

微电解填料及技术详细介绍

微电解法用于废水的处理1、技术概述:微电解技术是目前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一种理想工艺,又称内电解法。

它是在不通电的情况下,利用填充在废水中的微电解材料自身产生 1.2V电位差对废水进行电解处理,以达到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目的。

当系统通水后,设备内会形成无数的微电池系统,在其作用空间构成一个电场。

在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新生态[H] 、Fe2 + 等能与废水中的许多组分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比如能破坏有色废水中的有色物质的发色基团或助色基团,甚至断链,达到降解脱色的作用;生成的Fe2 + 进一步氧化成Fe3+,它们的水合物具有较强的吸附- 絮凝活性,特别是在加碱调pH 值后生成氢氧化亚铁和氢氧化铁胶体絮凝剂,它们的吸附能力远远高于一般药剂水解得到的氢氧化铁胶体,能大量吸附水中分散的微小颗粒,金属粒子及有机大分子。

其工作原理基于电化学、氧化- 还原、物理吸附以及絮凝沉淀的共同作用对废水进行处理。

该法具有适用范围广、处理效果好、成本低廉、操作维护方便,不需消耗电力资源等优点。

该工艺用于难降解高浓度废水的处理可大幅度地降低COD和色度,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同时可对氨氮的脱除具有很好的效果。

传统上微电解工艺所采用的微电解材料一般为铁屑和木炭,使用前要加酸碱活化,使用的过程中很容易钝化板结,又因为铁与炭是物理接触,之间很容易形成隔离层使微电解不能继续进行而失去作用,这导致了频繁地更换微电解材料,不但工作量大成本高还影响废水的处理效果和效率。

另外,传统微电解材料表面积太小也使得废水处理需要很长的时间,增加了吨水投资成本,这都严重影响了微电解工艺的利用和推广。

2、技术特点:(1) 反应速率快,一般工业废水只需要半小时至数小时;(2) 作用有机污染物质范围广,如:含有偶氟、碳双键、硝基、卤代基结构的难除降解有机物质等都有很好的降解效果;(3) 工艺流程简单、使用寿命长、投资费用少、操作维护方便、运行成本低、处理效果稳定。

处理过程中只消耗少量的微电解反应剂。

污水处理中微电解的原理

污水处理中微电解的原理

污水处理中微电解的原理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工作,而微电解是一种常用的污水处理技术。

本文将详细介绍微电解在污水处理中的原理及其工作过程。

一、微电解的基本原理微电解是利用电化学原理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进行氧化还原反应,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微电解污水处理系统由电解槽、电极和电源组成。

电解槽内部装有阳极和阴极,通过外部电源施加电流,使阳极氧化,阴极还原,产生一系列电化学反应。

二、微电解的工作过程1. 污水进入电解槽:污水通过管道进入电解槽,经过预处理后,进入电解槽的底部。

2. 电解槽的电极:电解槽内部设有阳极和阴极,阳极通常由钛基材料制成,阴极通常由不锈钢制成。

阳极和阴极之间的距离通常为5-10厘米。

3. 外部电源的施加:通过外部电源施加直流电流,使阳极产生氧化反应,阴极产生还原反应。

阳极上的氧化反应主要包括氧化有机物和无机物,生成二氧化碳、水和其他氧化产物;阴极上的还原反应主要包括还原金属离子和水,生成金属沉积和氢气。

4. 污水的净化过程:在电解槽中,有机物和无机物在阳极上被氧化分解,同时金属离子在阴极上被还原沉积。

这些反应使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得到有效去除,同时还可以去除污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和悬浮物。

5. 净化后的水质处理:经过微电解处理后,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得到有效去除,水质得到净化。

净化后的水质可以进一步进行二次处理,以达到符合排放标准的要求。

三、微电解的优势1. 高效净化:微电解技术可以同时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无机物、重金属离子和悬浮物,净化效果显著。

2. 能耗低:与传统的污水处理技术相比,微电解技术的能耗更低,节约能源。

3. 操作简便:微电解系统的操作和维护相对简单,不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

4. 适应性强:微电解技术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污水处理,包括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四、微电解的应用领域微电解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污水处理,包括工业废水处理、生活污水处理、农业废水处理等。

污水处理中微电解的原理

污水处理中微电解的原理

污水处理中微电解的原理标题:污水处理中微电解的原理引言概述:污水处理是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工作,而微电解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方法,正在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中微电解的原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一、微电解技术的基本原理1.1 电解池结构:微电解池通常由阳极、阴极和电解质组成。

1.2 电解过程:在电解池中,阳极和阴极之间施加电压,使得水分子发生电解反应。

1.3 产生氧化还原反应:电解过程中,阳极上发生氧化反应,阴极上发生还原反应,产生氧化还原反应。

二、微电解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2.1 水质净化:微电解技术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离子和微生物等。

2.2 能耗低:相比传统的污水处理方法,微电解技术具有较低的能耗。

2.3 操作简便:微电解技术操作简单,维护成本低,适合在小型污水处理厂中应用。

三、微电解技术的优势3.1 高效性:微电解技术具有高效的水质净化效果,能够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有害物质。

3.2 环保性:微电解技术不需要添加化学药剂,对环境友好,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3.3 可持续性:微电解技术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可以持续稳定地运行。

四、微电解技术的局限性4.1 能耗较高:虽然微电解技术相比传统方法能耗较低,但仍然存在一定的能耗问题。

4.2 技术成熟度低:目前微电解技术在污水处理领域的应用还比较新颖,技术成熟度相对较低。

4.3 适用范围有限:微电解技术在处理特定类型的污水时效果较好,但对于复杂的污水处理问题可能存在局限性。

五、微电解技术的发展前景5.1 技术改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微电解技术的效率和稳定性将不断提高。

5.2 应用拓展:微电解技术在污水处理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有望成为未来污水处理的重要技术手段。

5.3 环境保护:微电解技术的发展将有助于改善水质,减少污染物排放,促进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结论:微电解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方法,具有许多优势和潜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电解填料
在难降解工业废水的处理技术中,微电解技术正日益受到重视,并已在工程实际中。

[1]
废水的铁内电解法的原理非常简单,就是利用铁-碳颗粒之间存在着电位差而形成了无数个细微原电池。

这些细微电池是以电位低的铁成为阳极而腐蚀,电位高的碳做阴极,在含有酸性电解质的水溶液中发生电化学反应的。

反应的结果是铁受到腐蚀变成二价的铁离子进入溶液。

对内电解反应器的出水调节PH值到9左右,由于铁离子与氢氧根作用形成了具有混凝作用的氢氧化亚铁,它与污染物中带微弱负电荷的微粒异性相吸,形成比较稳定的絮凝物(也叫铁泥)而去除。

如果要让铁碳床有分解有机大分子能力,一般需要加入过氧化氢,酸性废水与铁反应生成亚铁离子,亚铁离子与过氧化氢形成Fenton试剂,生成羟基自由基具有极强的氧化性能,将大部分的难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降解形成小分子有机物等。

同样,反应要在酸性的条件下才能进行。

根据工程试验,铁碳床微电解刚开始的效果很理想,特别是处理酸性的有机废水。

传统上微电解工艺所采用的微电解材料一般为铁屑和木炭,使用前要加酸碱活化,使用的过程中很容易钝化板结,又因为铁与炭是物理接触,之间很容易形成隔离层使微电解不能继续进行而失去作用,这导致了频繁地更换微电解材料,不但工作量大成本高还影响废水的处理效果和效率。

另外,传统微电解材料表面积太小也使得废水处理需要很长的时间,增加了吨水投资成本,这都严重影响了微电解工艺的利用和推广。

新型催化活性微电解填料有具有高电位差的金属合金融合催化剂并采用高温微孔活化技术冶炼生产而成,具有铁炭一体化、熔合催化剂、微孔架构式合金结构、比表面积大、比重轻、活性强、电流密度大、作用水效率高等特点。

作用于废水,可高效去除COD、降低色度、提高可生化性,处理效果稳定,可避免运行过程中的填料钝化、板结等现象。

新型填料技术特点:
(1)阴阳极及催化剂通过高温冶炼形成铁炭一体化,保证“原电池”效应持
续作用。

不会像铁炭物理混合组配那样容易出现阴阳极分离,影响原电池反应。

(2)填料通过高温冶炼形成架构式微孔合金结构,比表面积大,活性强,不
钝化、不板结,阴阳极针对不同废水进行配比,对废水处理提供了更大的电流密度和更好的微电解反应效果,反应速率快,一般工业废水只需要30-60分钟,长期运行稳定有效。

(3) 技术参数:
比重:1.0吨/立方米,比表面积:1.2 平方米/克,空隙率: 65% ,物理强度:≧1000KG/CM
化学成分:铁75-85%,碳10-20%,催化剂5%
(4) 规格:1cm×3cm (大小可定制)
新型活性催化微电解填料与传统型微电解填料对比:
新型微电解填料传统填料
物理结构多孔架构式结构,(微观结构
见上图),粒度10-30mm,比
表面积1.2M2/g,比重1.0g/cm
3,提供更大的电流密度和接
触面积,效率更高,反应时间
缩短
无规则,实心颗粒或粉末状,单
位空间处理能力较低,比重约
4.0左右,需更长的反应时间,
易形成沟流
阴阳极结合合金结构,阴阳极形成合金一
体化,“原电池“持续高效,
填料表面伴随着电荷的转移
更新快,避免填料的钝化
铁屑木碳物理混合,阴阳极很容
易被反应生成物或水体夹杂物
隔离分开导使电池效率下降,直
至失去作用,最终导致填料钝化
板结
引入催化剂针对不同废水水体引入不同
催化剂,会降低废水有机污染
物的降解能,可使微电解对有
机物的降解效率更高,本填料
针对不同废水引入了不同的
及适量的催化剂
——
处理效果一般反应只需30-60分钟,CO
D去除率30%-80%,稳定运行
反应需1小时以上甚至数小时,
反就效果不稳定,容易钝化失效
使用成本比重约1.0吨/立方,每方水
处理成本约0.4—0.6元。

比重约3.5~4.0吨/立方,不含
催化剂,约3000元/吨,约1.0~
1.2万元/立方,这还不包括筛
分出来的废渣,如果加上筛分出
的废渣成本,成本至少1.2万
元/每立方以上
铁碳微电解填料
概述:铁碳微电解填料
微电解技术是目前处理印染、电镀、造纸、医药、硝基苯、苯胺、有机硅、印刷线路板、焦化、畜牧、双氧水化工、石油化工、橡胶助剂化工以及含苯环化工废水的一种理想工艺。

微电解技术在去除高浓度废水的色度和降低COD方面有其独到之处。

对于难降解可生化性差的废水,由我公司生产的新型微电解填料可以将难降解化合物破环断链,并且,将其转化为容易降解的物质,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

因此利用微电解技术配合催化氧化法,是处理高浓度废水的有效途径。

对于高浓度有机废水,可以利用微电解+芬顿技术,高效降低废水的COD。

最重要的一点,由我公司研发的新型微电解填料,突破了传统填料板结钝化的瓶颈,使得铁碳微电解技术被冰封之后重新得以推广。

该填料通过1050摄氏度的严格控温技术将铁及金属催化剂与炭烧结在一起形成架构式铁炭结构。

①此结构铁与炭永远是一体,不会像铁炭组配组合容易出现铁与炭分离,影响原电池反应。

②铁炭一体可降低原电池反应的电阻,从而提高电子的传递效率,提高处理效率。

③铁炭一体可以避免钝化的产生,架构式的铁炭结构可以避免钝化。

包容架构式微电解技术是铁炭微电解技术的一次技术革命。

广泛应用将为化工等行业的发展带来新的生机。

铁炭包容式微电解技术采用固定流化床运行方式,其操作维护方便,运行安全可靠。

二、工作原理:铁碳微电解填料厂家技术
● 一般原理:铁炭微电解是基于电化学中的原电池反应。

当铁和炭浸入电解质溶液中时,由于Fe和C之间存在1.2V的电极电位差,因而会形成无数的微电池系统,在其作用空间构成一个电场。

阳极反应产生的新生态二价铁离子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可使某些有机物还原,也可使某些不饱和基团(如羧基—COOH、
偶氮基-N=N-)的双键打开,使部分难降解环状和长链有机物分解成易生物降解的小分子有机物而提高可生化性。

此外,二价和三价铁离子是良好的絮凝剂,特别是新生的二价铁离子具有更高的吸附-絮凝活性,调节废水的pH可使铁离子变成氢氧化物的絮状沉淀,吸附污水中的悬浮或胶体态的微小颗粒及有机高分子,可进一步降低废水的色度,同时去除部分有机污染物质使废水得到净化。

阴极反应产生大量新生态的[H]和[O],在偏酸性的条件下,这些活性成分均能与废水中的许多组分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有机大分子发生断链降解,从而消除了有机废水的色度,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

铁炭原电池反应:
阳极:Fe - 2e → Fe2+ E (Fe/Fe2+) = 0.44V
阴极:2H++ 2e → H2 E (H+/H2) = 0.00V
当有氧存在时,阴极反应如下:
O2+ 4H++ 4e → 2H2O E (O2) = 1.23V
O2+ 2H2O + 4e → 4OH- E (O2/OH-) = 0.41V
● 一般微电解反应为:铁原子与炭原子是紧挨着或分开而形成原电池反应。

这种铁炭接触不利于电子的转移,电荷效率较低,因此废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率一般也较低。

同时当铁炭一旦分层将更不利于有机物的去除。

● 铁炭包容式微电解反应为:铁原子与炭原子是相互包容组成架构而形成的原电池反应。

这种铁炭接触不存在铁与炭的分层问题,因此更有利于电子的转移,电荷效率较高,废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率也较高。

三、产品形状:铁碳微电解填料厂家技术
项目外观粒径有效成分含铁量强度
微电解填料扁圆1×3(cm)铁+碳+贵金属
催化剂
≥75%1000kg/cm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