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污口规范化技术要求2015
排放口规范化整治技术要求
排放口规范化整治技术要求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标准及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要求。
排放口规范化整治是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计划的基础性工作之一,目的是为了促进排污单位加强经营管理和污染治理; 环境监理部门加大执法力度,更好地履行"三查、二调、一收费"的职责,逐步实现污染物排放的科学化、定量化管理。
本要求适用于现有排污单位排放口的规范化整治和新建、扩建项目排放口的规范化建设。
排放口规范化整治应遵循便于采集样品,便于计量监测,便于日常现场监督检查的原则。
排放口规范化整治可分步进行,对列入国家和省、市级重点排污单位和排放总量控制12种污染物的排放口应当首先进行整治。
重点排污单位的规范化排放口应安装计量装置和污染治理设施记录仪,并创造条件建立微机监控网络。
暂时没有安装的,在排放口的建设或整治时应预留安装位置。
一般排污单位的规范化排放口可安装简单的计量和记录装置。
一、污水排放口的整治排污单位总排放口、排放一类污染物的车间排放口,要按照《污染源监测技术规范》设置规范的、便于测量流量、流速的测流段和采样点。
二、废气排放口的整治有组织排放的废气。
对其排气筒数量、高度和泄漏情况进行整治。
采样口的设置应符合《污染源监测技术规范》要求并便于采样监测。
采样口位置无法满足规范要求的,其位置由当地环境监测部门确认。
无组织排放有毒有害气体的,应加装引风装置,进行收集、处理,并标明采样点。
三、固体废物贮存、堆放场的整治一般固体废物应设置专用贮存、堆放场地。
易造成二次扬尘的贮存、堆放场地,应采取喷洒等防治措施。
有毒有害固体废物等危险废物,必须设置专用堆放场地,有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等防治措施并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临时性固体废物贮存、堆放场也应根据情况,进行相应整治。
四、固定噪声排放源的整治凡厂界噪声超出功能区环境噪声标准的,其噪声源均应进行整治。
根据不同噪声源情况,可采取减振降噪,吸声处理降噪、隔声处理降噪等措施,使其达到功能区标准要求,并厂界噪声敏感、且对外界影响最大处设置该噪声源的监测点。
排污口规范化整治技术要求(试行)
排污口规范化整治技术要求(试行)一、排污口规范化整治技术要求(试行)的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污染物排放量逐年增加,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空气质量,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我国政府对排污口进行了规范化整治。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排污口规范化整治技术要求进行详细阐述。
二、排污口规范化整治技术要求的理论研究1.1 排污口的分类与设置排污口是指企业或个人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等污染物排放口。
根据污染物性质、排放量和控制方式的不同,排污口可以分为废水排污口、废气排污口和固体废物排污口。
废水排污口主要用于排放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废气排污口主要用于排放工业废气和生活废气;固体废物排污口主要用于排放工业固体废物和生活垃圾。
排污口的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1)合理布局:排污口应尽量集中设置在便于管理和监测的地方,避免分散设置。
要考虑到周边环境和居民区的影响,尽量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干扰。
(2)便于监测:排污口应设置在便于监测的地方,便于采集样品、监测污染物排放情况。
要保证监测设备的质量和稳定性,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性。
(3)便于治理:排污口应设置在便于治理的地方,便于进行污染物处理和排放控制。
要考虑污水处理厂、废气处理设施等基础设施的配套情况,确保污染物能够得到有效处理。
1.2 排污口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污口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是衡量排污口是否符合环保要求的重要依据。
我国现行的排污口污染物排放标准主要包括水质、大气和固体废物三个方面的内容。
(1)水质标准:主要规定了废水中的重金属、有机物、悬浮物、氮磷等污染物的排放限值。
对于不同行业的废水排放,有不同的水质标准要求。
(2)大气标准:主要规定了废气中的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排放限值。
对于不同行业的废气排放,有不同的大气标准要求。
(3)固体废物标准:主要规定了工业固体废物和生活垃圾的排放限值。
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2015年修正)
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2015年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水利部•【公布日期】2015.12.16•【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令第47号•【施行日期】2015.12.16•【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污染防治正文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2004年11月30日水利部令第22号发布,根据2015年12月16日《水利部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规章的决定》修正)第一条为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保护水资源,保障防洪和工程设施安全,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江河、湖泊(含运河、渠道、水库等水域,下同)新建、改建或者扩大排污口,以及对排污口使用的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前款所称排污口,包括直接或者通过沟、渠、管道等设施向江河、湖泊排放污水的排污口,以下统称入河排污口;新建,是指入河排污口的首次建造或者使用,以及对原来不具有排污功能或者已废弃的排污口的使用;改建,是指已有入河排污口的排放位置、排放方式等事项的重大改变;扩大,是指已有入河排污口排污能力的提高。
入河排污口的新建、改建和扩大,以下统称入河排污口设置。
第三条入河排污口的设置应当符合水功能区划、水资源保护规划和防洪规划的要求。
第四条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的组织和指导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管理机构按照本办法规定的权限负责入河排污口设置和使用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管理机构可以委托下级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所属管理单位对其管理权限内的入河排污口实施日常监督管理。
第五条依法应当办理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审查手续的,其入河排污口设置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管理机构按照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的管理权限审批;依法不需要办理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审查手续的,除下列情况外,其入河排污口设置由入河排污口所在地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一)在流域管理机构直接管理的河道(河段)、湖泊上设置入河排污口的,由该流域管理机构负责审批;(二)设置入河排污口需要同时办理取水许可手续的,其入河排污口设置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管理机构按照取水许可管理权限审批;(三)设置入河排污口不需要办理取水许可手续,但是按规定需要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其入河排污口设置由与负责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环境保护部门同级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污(废)水排放口规范化
附件2污(废)水排放口规范化整治技术要求1 、范围适用于本省现有排污单位污(废)水排放口的规范化整治和新建、扩建及改建项目污(废)水排放口的规范化建设。
2、引用标准以下标准和规范所含条文,在本要求中被引用即构成本要求的条文,与本要求同效。
GB15562.1—1995 环境保护图形标志——排放口(源)GB8978—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HJ/T96-2003 pH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HJ/T15-1996 超声波明渠污水流量计JJG711-90 明渠堰槽流量计CJ/T3008.1~5—93 城市排水流量堰槽测量标准HJ/T191-2005 紫外(UV)吸收水质自动在线监测仪技术要求HBC6-2001 环境保护产品认定技术要求化学需氧量(CODc r)水质在线自动监测仪当上述标准和规范被修订时,应使用其最新版本3、定义污(废)水排放口规范化指对污(废)水排放口排放的污染物种类、数量、浓度及排放方式进行规范化管理,使其达到便于采集样品、便于自动监控、便于日常监督检查的目的。
4、污(废)水排放口规范化的原则4.1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排污单位,优先对排放口进行规范化整治或规范化建设,并安装流量计测量流量,同时做好在线监测的基础工作:4.1.1 国家环保总局确定的重点污染源4.1.2 省环保总局确定的重点污染源4.1.3 城市(镇)污水处理厂,工业园区(包括工业集中地)的污水处理厂4.2 列入总量控制指标的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等)的排放口,应当首先进行规范化整治或规范化建设4.3 污水排放中含第一类污染物的,应在车间或车间废水处理设施排放口设置规范的采样点位。
5 、污(废)水排放口规范化的步骤和内容5.1 污染源排放口的现状调查排污单位对其每一个污(废)水排放口(点)进行污染源调查,了解排放口的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排放主要污染物的种类、浓度、数量、排放方式、排放去向、对周围的环境影响等。
5.2 排放口规范化的工程设计与施工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编制排放口工程设计方案、绘制工程图纸,编制各排放口整治的预计费用、施工期、竣工日期。
污染物排放口规范化
四、安装注意事项——排放口规范化1.堰式流量计①堰板上游水路要设置整流段、整流装置段和导流段。
若不设置整流装置,则整流段的长度应为渠宽10倍以上。
②导流段的储水容量应尽可能大,导流段的宽度和深度可以比整流段大些,导流段的侧壁高度应比整流段侧壁高些,以防止水位上涨溢出。
整流装置段的宽度和整流段相等,侧壁高度则与导流段相等。
③整流段底部水平面要求与侧面垂直,充满水后不变形;轴线应为直线,宽度要大体一致。
④为防止下游侧水面影响,堰板下游水位应低于零水位(即堰缺口)150mm。
若下游水位上升要影响自然落下的水流,就不能准确测量流量。
因此要事先调查下游侧水位。
⑤须为清除堰板上游堆积物提供条件。
用于下水道或污水排放时,液体中沉积物堆积改变尺寸,从而影响流量系数,且堵塞整流装置,破坏正常流速分布,因此须为清除堆积物提供条件2.巴歇尔槽流量计流入侧水路的流速分布会影响测量精度,因此要注意以下各点:①要有一段截面积不变的直渠道。
在急弯道或与支路汇合产生局部混合流动时,至少要有5~10倍喉宽长度的直渠道,尽可能更长些。
②渠道与槽本体连接部位底平面要有1:4斜率,侧壁要有曲率半径为2倍以上最大流量水位高度的曲面,或与中心线成45°倾斜的平面。
③如渠道某处产生水力学水跃现象时,槽体应远离该处,至少应装在有30倍最大流量水位高度距离的下游。
④为改善流动条件,可在水位测量点上游10倍最大流量水位高度的距离设置整流板。
⑤设置槽体后渠道上游水位升高,注意防止水溢出渠道,必要时按现场条件挖深渠道或加高渠侧壁。
流出侧水路要注意勿使其产生淹没流或逆向流,注意清除堆积物。
槽本体内流动状态要注意以下两点:①喉道处的流动必须是临界流。
为满足吼道段水位hb 和收缩部水位ha的比值(即淹没比)符合规定值,槽顶要有一定高度。
并且停止流动时流出端水位不超过槽顶。
②要检查和确认安装后状态和尺寸;收缩部底面(即槽顶)的水平;喉道两侧平行度和垂直度;渠道中心线和槽本体流动方向中心的一致性。
排污口规范化整治技术要求
排污口规范化整治技术要求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排污口规范化整治技术要求(试行)(1996年5月20日,国家环保局环监[1996]470号)第一章总则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关于开展排污口规范化整治试点工作的通知》精神,制定本。
排污口规范化整治是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计划的基础性工作之一,目的是为了促进排污单位加强经营管理和污染治理,加大环境监理执法力度,更好地履行“三查、二调、一收费”的职责,逐步实现污染物排放的科学化,定量化管理。
排污口规范化整治应遵循便于采集样品,便于计量监测,便于日常现场监督检查的原则。
本适用于一切排污单位排污口的规范化整治。
第二章排污口规范化整治范围一切向环境排放污染物(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噪声)的排污单位的排放口(点、源),均需进行规范化整治。
排污口规范化整治可分步进行。
试点期间的整治范围应不少于辖区内已开征排污费单位的50%,并应遵循以下四项原则—。
以整治污水排污口为主,兼顾整治废气、固体废物、噪声排放口(点、源)。
以整治重点污染源为主。
对列入国家和省、市级重点排污单位的排污口首先进行整治。
以整治列入的12种污染物(烟尘、工业粉尘、二氧化硫、、石油类、氰化物、砷、汞、铅、六价铬和工业固体废物)的排污口为主。
为体现试点的原则,要分别选择不同类型、不同行业、不同规范、不同隶属关系的排污单位的排污口进行整治。
第三章排污口规范化整治技术要求污水排放口的整治3.1.1 合理确定污水排放口位置。
按照设置采样点。
如:工厂总排放口、排放一类污染物的车间排放口,污水处理设施的进水和出水口等。
应设置规范的、便于测量流量、流速的测流段。
列入重点整治的污水排放口应安装流量计。
一般污水排污口可安装三角堰、矩形堰、测流槽等测流装置或其他计量装置。
废气排放口的整治有组织排放的废气。
对其排气筒数量、高度和泄漏情况进行整治。
排气筒应设置便于采样、监测的采样口。
排污口规范化标准
排污口规范化标准
排污口是指用于排放废水、废气、废渣等工业废物的出口,是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然而,由于一些企业的不规范操作,排污口管理混乱、标准不统一的情况时有发生。
为了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有必要对排污口进行规范化标准管理。
首先,排污口的位置应当合理。
排污口的位置应当考虑到周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避免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同时,排污口的位置也应方便管理和监测,以便于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其次,排污口的设计应当科学合理。
排污口的设计应当符合相关的技术标准和环保要求,确保排放的废物能够得到有效处理,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排污口的设计也应当考虑到日常维护和清洁的便利性,以确保排污口的畅通和正常使用。
再次,排污口的管理应当严格规范。
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的排污口管理制度,明确责任部门和人员,加强对排污口的监测和检查,确保排污口的正常运行和合规排放。
同时,对于排污口的使用和维护也应当进行规范化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环保意识和技能水平。
最后,排污口的监测应当及时有效。
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的排污口监测系统,对排污口的排放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同时,应当建立相关的数据报送和信息公开制度,加强对外部监督和公众参与,确保排污口的排放情况公开透明。
总之,排污口是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其管理和标准化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为了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有必要对排污口进行规范化标准管理,确保排污口的合规排放和环境保护。
希望相关部门和企业能够高度重视,加强排污口管理,共同建设美丽的环境。
排污口规范化整治技术要求
排污口规范化整治技术要求(试行)(1996年5月20日,国家环保局环监[1996]470号)第一章总则1.1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国家《环境保护图形标志》标准、国家环境保护局《关于开展排污口规范化整治试点工作的通知》精神,制定本《要求》。
1.2 排污口规范化整治是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计划的基础性工作之一,目的是为了促进排污单位加强经营管理和污染治理,加大环境监理执法力度,更好地履行“三查、二调、一收费”的职责,逐步实现污染物排放的科学化,定量化管理。
1.3 排污口规范化整治应遵循便于采集样品,便于计量监测,便于日常现场监督检查的原则。
1.4 本《要求》适用于一切排污单位排污口的规范化整治。
第二章排污口规范化整治范围2.1 一切向环境排放污染物(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噪声)的排污单位的排放口(点、源),均需进行规范化整治。
2.2 排污口规范化整治可分步进行。
试点期间的整治范围应不少于辖区内已开征排污费单位的50%,并应遵循以下四项原则(2.3—2.6)。
2.3 以整治污水排污口为主,兼顾整治废气、固体废物、噪声排放口(点、源)。
2.4 以整治重点污染源为主。
对列入国家和省、市级重点排污单位的排污口首先进行整治。
2.5 以整治列入总量控制指标的12种污染物(烟尘、工业粉尘、二氧化硫、化学耗氧量、石油类、氰化物、砷、汞、铅、六价铬和工业固体废物)的排污口为主。
2.6 为体现试点的原则,要分别选择不同类型、不同行业、不同规范、不同隶属关系的排污单位的排污口进行整治。
第三章排污口规范化整治技术要求3.1 污水排放口的整治3.1.1 合理确定污水排放口位置。
3.1.2 按照《污染源监测技术规范》设置采样点。
如:工厂总排放口、排放一类污染物的车间排放口,污水处理设施的进水和出水口等。
3.1.3 应设置规范的、便于测量流量、流速的测流段。
3.1.4 列入重点整治的污水排放口应安装流量计。
3.1.5 一般污水排污口可安装三角堰、矩形堰、测流槽等测流装置或其他计量装置。
排污口规范化整治技术规范
排污口规范化整治技术规范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排污口规范化整治技术规范第一条为规范排放口管理,根据环境标准及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现有排污单位排放口的规范化整治和新建、扩建项目排放口的规范化建设。
第三条排放口规范化整治应遵循便于采集样品,便于计量监测,便于日常现场监督检查的原则。
第四条重点污染源规范化排放口应安装计量装置和污染治理设施记录仪及监控装置,应并入市环保局微机监控网络。
暂时没有安装的,在排放口的建设或整治时应预留安装位置。
一般工业污染源排污单位的规范化排放口可安装简单的计量和记录装置。
第五条污水排放口的整治及规范1、排污单位总排放口、排放一类污染物的车间排放口,要按照《污染源监测技术规范》设置规范的、便于测量流量、流速的测流段和采样点;2、禁止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新建废水排放口。
现有排放口应按水体功能要求,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以保证受纳水体符合规定用途的水质标准。
第六条废气排放口的整治及规范1、有组织排放废气的,对其排气筒数量、高度和泄漏情况进行整治;2、采样口的设置应符合相关要求并便于采样监测。
采样口位置无法满足规范要求的,其位置由当地环境监测部门确认;3、无组织排放有毒有害气体的,应加装引风装置,进行收集处理,并标明采样点;第七条固体废物贮存、堆放场所的整治及规范1、一般固体废物应设置专用贮存、堆放场地。
易造成二次扬尘的贮存、堆放场地,应采取水喷洒等防治措施;2、有毒有害固体废物等危险废物,必须设置专用堆放场地,有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等防治措施;3、临时性固体废物贮存、堆放场所也应根据情况,进行相应整治和规范化。
第八条固定噪声排放源的整治及规范凡厂界噪声超出所在环境功能区环境噪声标准的,其噪声源均应采取整治措施,使其达到功能区标准要求。
第九条排放口立标要求1、排污单位进行规范化整治和建设排放口(源)和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所,必须设置符合国家标准《环境保护图形标志》(GB15562.l1995)(GB15562.21995)规定的排放口标志牌;2、标志牌应设置在污染物排放口(源)及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所或采样、监测点附近的醒目处,并能长久保留。
排污口规范化整治技术要求.
附件2:排污口规范化整治技术要求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污染源的废水、废气、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所等各种排污口的规范化管理,根据国家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国家环境保护部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要求。
第二条本要求适用于现有排污单位排污口的规范化整治和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排污口的规范化建设。
排污口规范化整治应遵循便于采集样品,便于计量监测,便于日常现场监督检查、维护管理的原则。
对列入国家和省、市、县级重点排污单位、污染减排单位和排放总量控制12种污染物的排污口应当首先进行整治。
第三条重点排污单位的规范化排污口应安装计量装置,并创造条件建立在线监测设备。
暂时没有安装的,在排污口的建设或整治时应预留安装位置。
一般排污单位的规范化排污口可安装简单的计量装置。
第二章污水排放口的整治要求第四条凡生产经营场所集中在一个地点的单位,原则上只允许设污水和“清下水”排污口各一个。
确因特殊原因需要增加排污口,须报经环保部门审核同意。
排污者已有多个排污口的,必须按照清污分流、雨污分流的原则,进行管网、排污口归并整治。
第五条污水排放口位置应根据实际地形和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情况确定,原则应设置一段长度不小于1米长的明渠(长、宽、高要规则,便于测量)。
凡排放含《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一类污染物的单位,还应在产生该污染物的车间或车间污水处理设施出水口专门增设规范的排污口。
第六条凡排放一类污染物或日排放污水100吨以上的排污单位,必须在一类污染物的排污口和总排污口设置一段与排放污水有明显色差的测流渠(管),以满足测量流量及监控的要求:(一)利用排污渠道排放污水,污水流量宜采用堰槽法进行测量,测量方法应符合《堰槽测流规范》(SL24-1991)。
使用其它方法测流时,可按测流仪器说明进行测量,测流仪器前应设置调节池和平稳过水段,确保水流为稳定流状态,以保证测量精度。
(二)利用封闭管道排放污水,污水流量宜采用电磁流量计进行测量。
排污口规范化整治技术要求(试行)
排污口规范化整治技术要求(试行) 排污口规范化整治技术要求(试行):让我们一起迈向绿色环保的新时代!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排污口规范化整治技术要求(试行)。
我们要明确一点,这个话题可不是闹着玩儿的,它关系到我们的生活环境、生态环境,甚至人类的生存。
所以,我们要认真对待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迈向绿色环保的新时代!一、为什么要进行排污口规范化整治?现在,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各种污染物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政府出台了排污口规范化整治技术要求(试行),目的就是让我们的生产活动更加环保、更加绿色。
二、排污口规范化整治有哪些要求?1. 排污口的数量和位置要合理布局。
这意味着我们不能随意设置排污口,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这样才能既保证生产的需要,又能有效防止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
2. 排污口要符合国家标准。
排污口的设置和运行要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确保排污过程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3. 排污口要有监测设施。
对排污口的排放情况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整改。
这样才能确保排污过程的安全可控。
4. 排污口要有标志标识。
对排污口的位置、类型、排放量等信息进行明确标识,方便管理和监督。
5. 排污口要有应急预案。
针对可能出现的突发环境事件,要制定应急预案,确保在发生事故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
三、如何实施排污口规范化整治?1. 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排污口规范化整治工作,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2. 严格执法监管。
环保部门要加强对排污口的监管,对不符合要求的企业依法进行处罚,确保整治工作的有效推进。
3. 强化科技支撑。
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环保技术和设备,提高排污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
4.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通过各种途径加强环保宣传,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形成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排污口规范化整治技术要求
排污口规范化整治技术要求(试行)(1996年5月20日,国家环保局环监[1996]470号)第一章总则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国家《环境保护图形标志》标准、国家环境保护局《关于开展排污口规范化整治试点工作的通知》精神,制定本《要求》。
排污口规范化整治是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计划的基础性工作之一,目的是为了促进排污单位加强经营管理和污染治理,加大环境监理执法力度,更好地履行“三查、二调、一收费”的职责,逐步实现污染物排放的科学化,定量化管理。
排污口规范化整治应遵循便于采集样品,便于计量监测,便于日常现场监督检查的原则。
本《要求》适用于一切排污单位排污口的规范化整治。
第二章排污口规范化整治范围一切向环境排放污染物(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噪声)的排污单位的排放口(点、源),均需进行规范化整治。
排污口规范化整治可分步进行。
试点期间的整治范围应不少于辖区内已开征排污费单位的50%,并应遵循以下四项原则-。
以整治污水排污口为主,兼顾整治废气、固体废物、噪声排放口(点、源)。
以整治重点污染源为主。
对列入国家和省、市级重点排污单位的排污口首先进行整治。
以整治列入总量控制指标的12种污染物(烟尘、工业粉尘、二氧化硫、化学耗氧量、石油类、氰化物、砷、汞、铅、六价铬和工业固体废物)的排污口为主。
为体现试点的原则,要分别选择不同类型、不同行业、不同规范、不同隶属关系的排污单位的排污口进行整治。
第三章排污口规范化整治技术要求污水排放口的整治合理确定污水排放口位置。
按照《污染源监测技术规范》设置采样点。
如:工厂总排放口、排放一类污染物的车间排放口,污水处理设施的进水和出水口等。
应设置规范的、便于测量流量、流速的测流段。
列入重点整治的污水排放口应安装流量计。
一般污水排污口可安装三角堰、矩形堰、测流槽等测流装置或其他计量装置。
废气排放口的整治有组织排放的废气。
对其排气筒数量、高度和泄漏情况进行整治。
排气筒应设置便于采样、监测的采样口。
排污口规范化整治技术要求
排污口规范化整治技术要求(试行)(环监[1996]470号)第一章总则1.1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国家《环境保护图形标志》标准、国家环境保护局《关于开展排污口规范化整治试点工作的通知》精神,制定本《要求》。
1.2排污口规范化整治是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计划的基础性工作之一,目的是为了促进排污单位加强经营管理和污染治理,加大环境监理执法力度,更好地履行“三查、二调、一收费”的职责,逐步实现污染物排放的科学化,定量化管理。
1.3排污口规范化整治应遵循便于采集样品,便于计量监测,便于日常现场监督检查的原则。
1.4本《要求》适用于一切排污单位排污口的规范化整治。
第二章排污口规范化整治范围2.1一切向环境排放污染物(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噪声)的排污单位的排放口(点、源),均需进行规范化整治。
2.2排污口规范化整治可分步进行。
试点期间的整治范围应不少于辖区内已开征排污费单位的50%,并应遵循以下四项原则(2.3-2.6)。
2.3以整治污水排污口为主,兼顾整治废气、固体废物、噪声排放口(点、源)。
2.4以整治重点污染源为主。
对列入国家和省、市级重点排污单位的排污口首先进行整治。
2.5以整治列入总量控制指标的12种污染物(烟尘、工业粉尘、二氧化硫、化学耗氧量、石油类、氰化物、砷、汞、铅、六价铬和工业固体废物)的排污口为主。
2.6 为体现试点的原则,要分别选择不同类型、不同行业、不同规范、不同隶属关系的排污单位的排污口进行整治。
第三章排污口规范化整治技术要求3.1 污水排放口的整治合理确定污水排放口位置。
按照《污染源监测技术规范》设置采样点。
如:工厂总排放口、排放一类污染物的车间排放口,污水处理设施的进水和出水口等。
应设置规范的、便于测量流量、流速的测流段。
列入重点整治的污水排放口应安装流量计。
一般污水排污口可安装三角堰、矩形堰、测流槽等测流装置或其他计量装置。
3.2 废气排放口的整治有组织排放的废气。
对其排气筒数量、高度和泄漏情况进行整治。
排污口规范化技术要求2015
排污口规范化技术要求2015附件2工业企业排污口规范化整治技术要求一、废水排放口的整治(一)凡厂区作为一个独立单元的排污单位,原则上只能设置一个排污口(不包括雨水分流排水口)。
(二)凡排放一类污染物的单位(废水中含有汞、镉、铬、砷、铅、镍)除总排污口必须进行规范化整治外,排放一类污染物的车间排放口也必须同时进行规范化整治。
(三)根据实际地形和排放污染物种类情况,通过改线、并网等措施合理确定污水排放口位置,排放口必须具备采样和流量测定条件,且应在厂内或厂围墙(界)外不超过10米外。
(四)排污口一般采用矩形渠道,且要设置平直的、便于测量流量、流速的测流段。
测流段的污水水深不得低于0.1米,流速不小于0.05米/秒。
测流段直线长度应有5-10米。
(五)规范化整治排污口一般使用砖混结构或混凝土浇铸结构,内侧表面光滑平整,酸性废水还应考虑防腐问题。
(六)污水面在地下或距地面超过1米的,要配套建设取样台阶或梯架,测流段明渠四周应设置不低于1.5米高的护栏和不低于100毫米的脚步挡板。
(七)排污单位根据自身情况和条件选择以下计量装置,但必须满足排污流量要求,不得溢流。
1.安装废水流量计;2.设置巴歇尔量水槽;3.设置三角堰(横切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4.设置矩形堰(横切面为矩形)。
5.巴歇尔槽、矩形堰、三角堰等各种计量验槽的设计与安装须符合《明渠堰槽流量计检定规程(JJG711-1990)》的要求;6.设置明渠,明渠内部三面需统一贴瓷砖;7.采样探头需安装在明渠计量堰前端取水口头部水流中央,不可设置在水箱或集水池中,杜绝二次取样。
8.采样管路应采用优质的PVC或PPR管材,严禁使用软管做采样管。
二、废气排污口的整治(一)有组织排放的废气。
对其排气筒数量、高度和泄漏情况进行整治。
(二)排气筒要设置便于采样、监测,安全可靠的采样口。
(三)采集尘粒、气溶胶样和测定烟气流量,采样位置应设在管道气流平稳段,并优先考虑位于地面的管道。
排污口设置及规范化整治管理办法
排污口设置及规范化整治管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对污(废)水排放口、废气排气筒、固定噪声污染源扰民处和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所实行规范化管理,根据国家和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环境保护图形标志》(GB15562.1-1995,GB15562.2-1995)等标准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上述所述污(废)水排放口、废气排气筒、固定噪声污染源扰民处和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所,以下简称“排污口”。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对我省辖内一切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企事业单位(含新建、扩建和改建项目的建设单位)和个体工商户(以下简称排污单位)排污口的管理。
第三条排污单位必须按《江苏省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管理办法》的规定,如实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环保部门)申报登记排污口数量、位置以及所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或产生的公害的种类、数量、浓度、排放去向等情况。
第四条排污口应符合“一明显,二合理,三便于”的要求,即环保标志明显;排污口设置合理,排污去向合理;便于采集样品、便于监测计算、便于公众参与监督管理。
第五条经规范化整治的排污口,必须按照国家环保局制定的《〈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实施细则》(国家环境保护局环监[1996]463号)的规定,设置与排污口相应的环境保护图形标志牌。
第六条对于不符合本办法规定的排污口,视同污染防治设施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由环保部门按照管理权限下达限期整治通知。
逾期未完成的,按环保法律、法规中关于污染防治设施监督管理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七条建设项目需设置排污口,必须经负责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环保部门审查批准。
凡需在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内设置废水排污口的建设单位,还应当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办理报批手续。
环保部门在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审批时,必须明确允许设置排污口的数量、位置和规范化建设要求,并作为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的重要内容之一。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2015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最新版2015(一〕污水排放标准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通常被称为污水排放标准,它是根据受纳水体的水质要求,结合环境特点和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对排入环境的废水中的水污染物和产生的有害因子所作的控制标准,或者说是水污染物或有害因子的允许排放量(浓度)或限值。
它是判定排污活动是否违法的依据。
污水排放标准可以分为:国家排放标准、地方排放标准和行业标准。
1、国家排放标准国家排放标准是国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在全国范围内或特定区域内适用的标准,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适用于全国范围。
2、地方排放标准地方排放标准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颁布的,在特定行政区适用。
如《上海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31/199-1997),适用于上海市范围。
3、行业标准目前我国允许造纸工业、船舶工业、海洋石油开发工业、纺织染整工业、肉类加工工业、钢铁工业、合成氨工业、航天推进剂、兵器工业、磷肥工业、烧碱、聚氯乙烯工业等12个工业门类,不执行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可执行相应的行业标准。
4.国家标准与地方标准的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10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没做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已做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两种标准并存的情况下,执行地方标准。
5、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与水污染物排放的行业标准的关系污水排放标准按适用范围不同,可以分为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和水污染物行业排放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上海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31/199-1997)是综合排放标准。
《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3544--1992)是国家行业排放标准。
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与国家行业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
此外,为了保证合流管道、泵站、预处理设施的安全、正常运行,发挥设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有关部门制定了纳管标准,即排水户向城市下水道或合流管道排放污水的水质控制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2
工业企业排污口规范化整治技术要求
一、废水排放口的整治
(一)凡厂区作为一个独立单元的排污单位,原则上只能设置一个排污口(不包括雨水分流排水口)。
(二)凡排放一类污染物的单位(废水中含有汞、镉、铬、砷、铅、镍)除总排污口必须进行规范化整治外,排放一类污染物的车间排放口也必须同时进行规范化整治。
(三)根据实际地形和排放污染物种类情况,通过改线、并网等措施合理确定污水排放口位置,排放口必须具备采样和流量测定条件,且应在厂内或厂围墙(界)外不超过10米外。
(四)排污口一般采用矩形渠道,且要设置平直的、便于测量流量、流速的测流段。
测流段的污水水深不得低于0.1米,流速不小于0.05米/秒。
测流段直线长度应有5-10米。
(五)规范化整治排污口一般使用砖混结构或混凝土浇铸结构,内侧表面光滑平整,酸性废水还应考虑防腐问题。
(六)污水面在地下或距地面超过1米的,要配套建设取样台阶或梯架,测流段明渠四周应设置不低于1.5米高的护栏和不低于100毫米的脚步挡板。
(七)排污单位根据自身情况和条件选择以下计量装置,但必须满足排污流量要求,不得溢流。
1.安装废水流量计;
2.设置巴歇尔量水槽;
3.设置三角堰(横切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4.设置矩形堰(横切面为矩形)。
5.巴歇尔槽、矩形堰、三角堰等各种计量验槽的设计与安装须符合《明渠堰槽流量计检定规程(JJG711-1990)》的要求;
6.设置明渠,明渠内部三面需统一贴瓷砖;
7.采样探头需安装在明渠计量堰前端取水口头部水流中央,不可设置在水箱或集水池中,杜绝二次取样。
8.采样管路应采用优质的PVC或PPR管材,严禁使用软管做采样管。
二、废气排污口的整治
(一)有组织排放的废气。
对其排气筒数量、高度和泄漏情况进行整治。
(二)排气筒要设置便于采样、监测,安全可靠的采样口。
(三)采集尘粒、气溶胶样和测定烟气流量,采样位置应设在管道气流平稳段,并优先考虑位于地面的管道。
(四)采样口位置原则上设在距弯头、阀门和其他变径管道下游方向大于6倍直径处,上游方向3倍处,最低不少于1.5倍直径处。
(五)采样口直径一般不小于80毫米,并配套设置法
兰,法兰长度约为200毫米。
当采取有毒或高温气体,且采样点所在的烟道处于正压状态时,要加设防喷装置。
(六)烟道采样口的布设应按照《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HJ/T397-2007)第5.2点来进行设置。
(七)无组织排放有毒有害气体的,要加装引风装置,进行收集、处理,并设置采样点。
(八)距离地面三米以上的采样口处必须设置永久坚固的采样平台,采样口应距离采样平台高度为1.5米左右,采样平台有效面积不得小于3平方米,采样平台四周须设置不低于1.5米高的护栏和不低于100毫米的脚步挡板,爬梯的角度不得大于60°,当采样平台高于5米时,必须设置永久的斜梯、S型旋梯或Z字型梯,梯子悬空侧设置不低于1.5米高的护栏。
(九)若一个固定污染源排气先通过多个烟道后进入该固定污染源的总排气管时,采样点位应设置在该固定污染源的总排气管上。
(十)采样点位应优先选择在垂直管段和烟道负压区域。
(十一)在线监测烟气采样探头的安装必须满足《污染源监控现场端建设规范(暂行)》(环发〔2008〕25号)及《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试行)》(HJ/T75-2007)的要求。
在线监测采样点位应避开烟道弯头和断面急剧变化的部位,对于颗粒物CEMS,应设置在距弯
头、阀门、变径管下游方向不小于4倍烟道直径,以及距上述部件上游方向不小于2倍烟道直径处;对于气态污染物CEMS,应设置在距弯头、阀门、变径管下游方向不小于2倍烟道直径,以及距上述部件上游方向不小于0.5倍烟道直径处。
如不在以上位置时,应尽可能选择在气流稳定的断面,且采样点位前直管段的长度应大于后直管段的长度。
三、排污口立标要求
排污口规范化整治后要按照国家标准GB15562.1-1995、B15562.2-1995设置排污标志牌。
标志牌设置位置应距污染物排放口(源)或采样点较近且醒目处,并能长久保留。
设置高度一般为:标志牌上缘距离地面2米,标志规格为:60cm*40cm。
四、排污口建档和管理要求
排污单位要建立排污口档案,把排污口规范化资料、监测资料、污染物排放资料等收集、立卷、建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