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钻探野外编录作业指导书
工程地质钻探作业指导书
![工程地质钻探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35dbed26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f3.png)
工程地质钻探作业指导书一、作业前的准备工作1. 确定钻探目的和范围,制定详细的钻探方案。
2. 确定钻探位置和孔位,标明在图纸上。
3. 准备必要的钻探设备和工具,包括钻机、钻杆、钻头、钻具等。
4. 对钻具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完好无损。
5. 准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和防护措施,包括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
二、钻探操作步骤1. 根据钻探方案,确定钻孔的起始位置,并进行标记。
2. 安装钻机,确保其稳定和平衡。
3. 进行钻井操作,包括钻杆的连接、钻头的安装等。
4. 开始钻探,根据地质情况和钻探要求,选择合适的钻头和钻杆。
5. 在钻探过程中,及时记录钻孔的深度、取样情况等重要数据。
6. 钻探至目标层位或者设计深度后,住手钻探操作。
7. 拆卸钻杆和钻头,进行必要的清洗和维护。
8. 对钻孔进行必要的处理,包括清理孔内的杂物、填充水泥等。
9. 记录钻探作业的全过程,包括钻孔位置、深度、地质情况等。
三、安全注意事项1. 在钻探作业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人身安全。
2. 在钻探现场,必须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防止他人误入。
3. 钻探设备和工具必须经过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安全可靠。
4. 钻探作业中,必须配备必要的防护设施,如安全帽、防护眼镜等。
5. 钻探作业中,必须注意地质情况的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6. 钻探作业中,必须遵守环境保护要求,防止污染土壤和水源。
四、作业后的处理1. 对钻孔进行必要的处理,包括填充水泥、封堵孔口等。
2. 对钻探设备和工具进行清洗和维护,确保其正常使用。
3. 对钻探作业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编制钻探报告。
4. 将钻探作业的相关资料进行归档和保存,便于后续的参考和使用。
以上是工程地质钻探作业的普通指导书,具体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在进行钻探作业时,一定要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规程和操作规范,确保作业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地质勘探作业指导书
![地质勘探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7fd4c16a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f2.png)
地质勘探作业指导书一、引言地质勘探作业是为了获取地质信息、评估矿产资源储量以及为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的重要环节。
本指导书旨在提供有关地质勘探作业的必要指导,以确保作业的准确性、高效性和安全性。
二、作业前准备1. 确定目标区域:根据工程需求或研究目的,选定勘探区域,并进行详细的前期调查和资料收集,以了解地质背景和有关信息。
2. 确定勘探方法:根据目标区域的地质特征和勘探目的,选择合适的勘探方法,如地震勘探、电磁勘探、钻探等。
3. 编制作业方案:根据勘探目标、勘探方法和地质条件,编制详细的作业方案,包括勘探线网布置图、观测参数、仪器设备的选择和组合等。
三、作业实施1. 仪器设备检查:在实施勘探前,对所需仪器设备进行检查和校准,确保其良好工作状态。
2. 作业人员培训:为作业人员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指导,确保其熟练掌握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和勘探作业流程。
3. 作业现场布置:按照作业方案要求,合理布置勘探设备和观测点,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数据采集:根据勘探方法和作业方案,进行数据的采集和记录。
在数据采集过程中,要注意观测的时间、地点以及相关的环境因素。
5. 实时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和质量控制,及时发现和解决数据异常或问题。
四、结果分析与整理1. 数据解释与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解释和分析,确保对地下地质情况有准确的认识和理解。
2. 结果整理与报告编写:将分析结果整理成报告,并根据实际需要编制专业技术报告或成果文件。
五、安全注意事项1. 遵守相关规章制度:在勘探作业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规章制度,确保作业的安全和秩序。
2. 注意现场安全:在实施勘探作业时,要严格遵守相关的现场安全操作规程,如佩戴安全帽、防护眼镜等。
3. 应急准备:在作业现场必须配备应急救护设备和药品,并设置相应的应急预案,以应对突发事件和事故。
六、总结地质勘探作业是一项复杂而关键的任务,需要进行详细的规划和准备工作。
钻探地质操作手册
![钻探地质操作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85083193daef5ef7ba0d3cfe.png)
目录(一)坑内深部钻探设计 (1)(二)钻探施工前的地质工作 (1)(三)机场施工管理与指导 (2)(四)钻探地质原始地质编录 (2)(五)室内整合整理 (3)(六)质量检查系统 (5)(七)原始地质资料编录技术要求,标准及技术措施 (5)钻探地质操作手册(一)坑内深部钻探设计1、设计依据与目的深部找矿设计是根据已知矿体向深部廷伸的特点,以就矿找矿原则,进行布署。
目的扩大已知成果,寻找盲矿体,获得基础储量,为矿山向深部开拓提供设计依据。
2、深部找矿勘查工作,主要布置在中段平面上的所设计的穿脉坑道内、钻孔方位与倾角设计是根据矿体形态、产状而定。
锡铁山铅锌矿体产状直立(倾角>700以上),因此,布置在每条穿脉坑道内,布设钻室,用扇形孔控制矿体。
一般以打穿主含矿层(带)为准。
3、所施工钻孔技术要求(1)钻孔全孔岩心采取率必须>65%,矿层及矿层顶底板围岩(3-5米内)采取率必须>80%。
(2)深部钻孔所设计孔深>600米以上者,钻孔方位,及钻孔倾斜,在0-300米范围内允许方位角不超过设计方位的2度,钻孔倾角允许漂移在2度内,钻孔见矿中心位置允许偏移勘探线距1/4。
(3)钻孔设计孔深>600米以上的深孔,要求钻孔施工具多口径结构,在见矿层位口径保持75毫米。
(4)钻孔方位R倾角测定斜孔规定,每50米测斜方位,直孔100米测斜一次,仪器ZJL-42罗盘仪,在同一孔深位置,两个仪器方位差不得超过4度,倾角差不得超过2度。
取其平均值,超过误差者,重新测量,直至符合规定要求为止。
(5)孔深验证,规定每100米或见矿位置进行孔深校正,误差大小按1/1000标准执行,超过者进行校正,未超过者不用校正。
(6)严格执行岩心钻探规程(7)及时做好简易水文地质工作记录,记录漏、涌水位置,以及钻进过程中遇到溶洞位置。
4、坑内钻探安全保障措施(1)凡用于深部钻探的穿脉坑道,其断面规格一般为6.309m3,钻室规格6×6×9米(长宽高)。
地勘工程作业指导书
![地勘工程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2c05531d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21.png)
地勘工程作业指导书一、任务背景地勘工程是指对地下地质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的工程活动,是建设工程前期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地勘工程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地下地质信息,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
本文将针对地勘工程作业进行详细的指导,包括作业流程、作业方法和作业注意事项等。
二、作业流程1. 任务准备阶段在开始地勘工程作业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任务准备工作。
包括确定工程范围、采集相关资料、制定作业计划、安排作业人员和设备等。
2. 野外调查阶段野外调查是地勘工程的核心环节,主要包括地质勘探、地球物理勘探和地球化学勘探等。
根据工程需要,选择合适的勘探方法进行调查,并记录和采集相关数据。
3. 数据处理阶段野外调查结束后,需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包括数据整理、数据解释和数据评价等。
根据处理结果,为工程设计提供可靠的地质信息。
4. 报告编写阶段根据数据处理结果,编写地勘工程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地质概况、地质特征、地下水情况、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等。
报告应具备科学性、准确性和可读性,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三、作业方法1. 地质勘探方法地质勘探是地勘工程的基础,常用的地质勘探方法包括钻探、露头观察、地质剖面测绘等。
根据工程需要,选择合适的勘探方法进行调查。
2.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地球物理勘探是通过测量地下物理场的变化来获取地质信息的方法。
常用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包括地震勘探、重力勘探、电磁勘探等。
3. 地球化学勘探方法地球化学勘探是通过采集和分析地下岩石、土壤和水等样品的化学成份来获取地质信息的方法。
常用的地球化学勘探方法包括岩石、土壤和水样采集,以及化学分析等。
四、作业注意事项1. 安全第一地勘工程作业需要在野外环境中进行,要注意安全防护。
作业人员应佩戴合适的防护装备,遵守作业规范,确保人身安全。
2. 仪器设备维护地勘工程作业需要使用各种仪器设备,要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使用过程中要注意操作规范,防止设备损坏。
地勘工程作业指导书
![地勘工程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5358fa13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98.png)
地勘工程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地勘工程是指为了获取地下信息而进行的一系列工作,包括地质勘探、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等。
地勘工程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地下地质构造、岩性分布、矿产资源等信息,为工程建设、矿产开辟等提供科学依据。
为了提高地勘工程的效率和准确性,编制一份地勘工程作业指导书是非常必要的。
正文内容:1. 地质勘探1.1 野外地质调查- 核实地质图资料- 野外地质标本采集- 地质构造测量1.2 钻探工作- 钻孔选择与布置- 钻孔钻进与岩芯采集- 钻孔岩芯的分析与描述1.3 地质勘探报告编写- 地质调查结果整理- 地质图、地质剖面图绘制- 地质勘探报告的撰写2. 地球物理勘探2.1 重力测量- 重力测点的布设- 重力仪器的使用与校准- 重力测量数据的处理与解释2.2 电磁法勘探- 电磁测点的布设- 电磁测量仪器的使用与校准- 电磁测量数据的处理与解释2.3 地震勘探- 地震勘探仪器的使用与校准- 地震勘探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地震剖面图的绘制与解释3. 地球化学勘探3.1 野外地球化学采样- 采样点的选择与布设- 采样工具的使用与消毒- 野外样品的保存与运输3.2 地球化学分析- 地球化学样品的前处理- 地球化学分析方法的选择与实施- 地球化学数据的处理与解释3.3 地球化学勘探报告编写- 地球化学采样结果整理- 地球化学分析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地球化学勘探报告的撰写4. 工程勘察4.1 勘察范围确定- 勘察区域的边界划定- 勘察区域内的重点区域确定- 勘察目标的明确4.2 地质勘察- 地质勘察方法的选择与实施- 岩土勘察与土质分析- 地下水勘察与水文分析4.3 勘察报告编写- 勘察结果整理与分析- 地质勘察图的绘制与解释- 勘察报告的撰写与总结5. 环境勘察5.1 环境调查- 周边环境调查- 污染源调查与评估- 环境影响评价5.2 环境监测- 大气污染监测- 水质监测- 噪声监测5.3 环境勘察报告编写- 环境调查结果整理与分析- 环境监测数据的处理与解释- 环境勘察报告的撰写与总结总结:地勘工程作业指导书是地勘工程人员进行工作时的重要参考资料。
(完整word版)工程地质勘察安全作业指导书
![(完整word版)工程地质勘察安全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0efbf9b8bceb19e8b8f6ba69.png)
工程地质勘探安全作业指导书一、安全行车㈠加强对驾驶人员的管理,强化驾驶技能1.对上岗驾驶员必须是有关部门进行资格审查批准的正式驾驶员,未经批准的人员不准上岗。
根据地域情况,各单位可安排驾驶技术较好的人员到工作最适应的地段工作。
2.加强对驾驶员的法规学习,遵章守纪。
各单位应组织驾驶人员进行交通法规的学习,特别是《道路交通管理条例》中第19、26、30、36、37、49、50条以及《高速公路管理办法》中的有关条款,要熟悉、牢记。
㈡加强对车辆的管理,确保生产、工作用车1.各单位要坚持用车派车单制度,谁管车,谁负责,严禁私自用车或未经领导批准用车;2.坚持出工前、收工后,车辆交接签收制度。
㈢加强车辆维护保养,确保车况达标各单位必须对本单位执行铁路勘探任务的车辆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保养。
车辆技术状况达到以下要求:1.发动机部分保证总体状况良好,油电路畅通,有足够的动力;2.离合器不打滑、不发抖,压板、磨擦片厚度保持在规定范围内:3.传动系统连接螺栓无磨损、无损伤;4.横直拉杆球头、方向盘锁紧螺帽不松动;5.制动总泵、分泵工作可靠,制动鼓尺寸、蹄片厚度在规定范围内,系统无漏油、漏气现象;6.前轮定位符合技术标准,轮胎胎面花纹有足够的深度,气压在规定范围内;7.悬挂系统各部衬套无磨损,紧固可靠。
8.备足应急措施所需的各种物品。
如三角木、防滑链、千斤顶、备胎、铁铲、水桶、灭火器等,以备所需。
二、钻探和原位测试㈠一般规定1.各种勘探设备和机具,应按规定标准安装使用。
所有安全防护装置应齐全有效。
在勘探工作中必须贯彻执行本规则的各项规定。
2.钻机组须按规定配齐人员,确保每班上岗人数。
要使工人及时得到休息。
3.非工作人员未经允许不得进入勘探场地。
4.勘探场地应保持光线充足。
夜间作业时,塔顶、孔口等操作须有足够的照明,确保操作安全需要。
5.所有传动机构(齿轮、皮带轮、链条)均应配有安全防护装置。
6.坚持班前安全教育、安全检查和交接班制度;坚持设备的定期检查和维修保养制度;禁止为任务拼人力,拼设备的做法。
地勘工程作业指导书
![地勘工程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a2f4d06d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48.png)
地勘工程作业指导书一、任务背景地勘工程是指对土地、水文、地质等自然环境进行勘察、调查和评估的工作,主要用于工程建设前期的规划和设计。
为了确保地勘工程的顺利进行,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制定一份详细的作业指导书是非常必要的。
二、任务目的本作业指导书的目的是为了提供给地勘工程人员一个清晰的工作指导,使其能够准确地进行地勘工程的各项任务。
同时,通过标准化的作业流程和规范要求,确保地勘工程的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作业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合于所有地勘工程的调查、勘察和评估工作。
包括但不限于土地利用调查、地质勘察、水文测量、地形测量等。
四、作业流程1. 任务准备阶段1.1 确定任务目标和范围,明确工作内容和要求。
1.2 组织编制调查计划和设计方案,包括勘察方法、测量设备和工作人员的安排。
1.3 准备必要的工作材料和设备,如测量仪器、采样工具等。
2. 野外作业阶段2.1 按照调查计划和设计方案,组织工作人员进入野外进行勘察和测量工作。
2.2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工作计划和方案,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2.3 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3. 数据处理和分析阶段3.1 对野外采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归档,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2 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制作相应的图表、报告和评估结果。
3.3 对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和验证,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可信度。
4. 报告编制和提交阶段4.1 根据任务要求,编制地勘工程报告,包括调查、勘察和评估结果等。
4.2 报告内容应准确、清晰,结构合理,符合规范要求。
4.3 报告提交给相关部门或者委托方,并进行必要的沟通和反馈。
五、作业要求1. 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确保工作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2. 工作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操作测量设备和处理数据。
3. 野外作业时,应注意安全防护,确保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4. 数据处理和分析应准确、科学,采用合理的方法和工具。
工程地质钻探作业指导书
![工程地质钻探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c01721b4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fa.png)
工程地质钻探作业指导书【工程地质钻探作业指导书】一、任务背景和目的工程地质钻探是在建设工程中为了获取地质信息而进行的一种常用技术手段。
本次工程地质钻探作业指导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钻探作业的安全、高效进行,准确获取地质信息,为后续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作业前准备1. 确定钻探目标和区域:根据工程需要,明确钻探的目标和区域,并进行必要的勘察和调研工作。
2. 编制作业方案:根据地质条件和工程需求,制定详细的工程地质钻探作业方案,包括钻孔位置、孔深、孔径等参数。
3. 准备设备和材料:根据作业方案,准备好所需的钻探设备、工具和材料,确保其完好无损。
三、作业流程1. 钻探设备安装:按照作业方案,将钻探设备安装到指定位置,并进行必要的调试和检查。
2. 钻孔定位和标识:根据作业方案,确定钻孔位置,并在地面上进行标识,确保钻孔位置的准确性。
3. 钻孔施工:根据作业方案,进行钻孔施工,包括钻孔进度、钻孔直径、钻孔深度等参数的控制。
4. 取样和记录:根据需要,在钻孔施工过程中进行取样,并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取样位置、深度、取样方式等信息。
5. 岩芯分析:将取得的岩芯样品送往实验室进行岩芯分析,获取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等相关信息。
6. 钻孔完井:钻孔达到设计深度后,进行钻孔完井工作,包括钻孔套管、封堵等工作,确保钻孔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四、作业安全措施1. 安全教育培训:在作业前,对参与钻探作业的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2. 作业现场防护:在钻探作业现场设置必要的安全警示标志,确保周围人员的安全,防止事故的发生。
3. 设备维护保养:定期对钻探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减少事故的发生概率。
4. 作业人员防护:作业人员必须佩戴符合要求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安全帽、防护鞋、防护眼镜等,确保其人身安全。
五、作业质量控制1. 施工记录:在钻探作业过程中,进行详细的施工记录,包括钻孔进度、取样位置、岩芯分析结果等信息,确保施工过程的可追溯性。
采矿工程地质钻探岗位作业指导书
![采矿工程地质钻探岗位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5483946ba8956bec0975e3a1.png)
采矿工程地质钻探岗位作业指导书1 基本情况:1.1作业名称:地质钻探作业。
1.2作业区范围:生产计划指定作业点。
1.3目的:为地质取制样提供岩芯。
1.4使用设备:SGZ-ⅢA型地质钻机。
1.5岗位职责和权限:1.5.1负责地质钻机的日常点检、保养和维护。
1.5.2负责按设计实施钻探取样。
1.5.3有权要求组织持续改进作业环境并提供良好的个体防护。
1.5.4有权拒绝违章指挥,有权制止、指正进入区域人员的违章行为。
1.6人员素质: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无职业禁忌症,安全培训合格并获得设备操作证。
2 作业程序、质量要求:2.1接班:了解掌握上一班次交班情况,接受车间布置的工作任务。
2.2班前会:按照场班前会管理制度,由当班安全责任人按照接受任务、分配任务、危害辨识、安全预防四个步骤组织召开班前会。
当班职工在班前会记录本上签字确认后,持证上岗。
2.3作业准备:2.3.1 工器具及材料准备:撬毛棍、钻具、紧固工具、绝缘手套、电笔、油漆、铁丝等物资。
2.3.2场地准备:2.3.2.1对作业巷道按《松石岗位作业指导书》相应方面的要求进行撬查。
2.3.2.2规范悬挂电缆,安装照明,保证照明充分。
2.3.2.3清理现场杂物、大块,无跑冒,积水定点排放,严禁下溜井。
2.3.2.4将“凿岩作业区域,无关人员禁止进入”警示牌放置于作业区域入口处。
2.3.2.5逐项确认填写“岗位安全检查表”并签字。
2.3.2.6孔位准备:新孔位按地测车间及相关部门施工通知,确认开孔方位和倾角;老孔位确认孔深与钻具是否相符。
2.3.2.7对于竖直钻孔,要确保孔上方有起吊锚杆3个,成倒“八”型布置,φ18螺纹钢,胶结长度不小于1.2米,焊接注浆牢固,确保钻孔基础浇注完毕,且有予埋件固定钻机。
2.3.3设备准备:2.3.3.1将设备就位,确保定位准确牢固。
2.3.3.2确认380v电缆无破损,包扎完好。
2.3.3.3按钻机维护保养规程,点检、紧固和润滑钻机;水泵就位;钻具、工具确认摆放到位。
9野外钻探和原位测试作业指导书
![9野外钻探和原位测试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ae57d28b49649b6649d74728.png)
9野外钻探和原位测试作业指导书版次/修改码xx/0 野外钻探和原位测试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 YBG-KCX09-xx 野外钻探和原位测试作业指导书1.总则1.1 为确保岩土工程勘察的野外钻探和原位测试质量和安全,保护环境,制定本规定。
1.2 野外勘探和原位测试是岩土工程勘察的重要基础工作。
野外勘察主要为地质钻探.原位测试.物探等。
原位测试常用手段为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动力触探试验.字板剪切试验.旁压试验.波速测试.载荷试验等。
1.3 本规定由项目负责人及现场工程师监督执行。
2. 野外勘探要求2.1 未经培训和考核的新工人,不得上岗作业。
2.2 进入工作场地应穿戴好安全帽和劳保鞋,不准赤背.赤脚或穿拖鞋工作。
2.3 禁止在上班前和工作时间内喝酒。
2.4 不准在工作时间嘻戏打闹。
2.5 应集中精力.坚守岗位,不得随意离岗。
2.6注意场地周围环境及时采取安全措施。
2.7 钻塔架的竖立或放倒必须在统一指挥下有序进行,严禁人员从塔架底下停留或通过。
2.8 严禁在机械运转中调整任何转动机构和进行钻机移位。
2.9 安全.质量工作必须坚持班前指导.班后总结。
2.10 物探及测试仪器要随身携带,专人负责保管和操作。
3. 开工前准备3.1 接到钻探任务后,应及时组织业务骨干详细研究钻探任务书,确定施工方案.进行岗位分工,明确安全.质量责任。
3.2 现场踏勘,选择设备进退场路线,搞清钻探用水来源,掌握场地环境,落实场地保护措施。
在绿化带上施工时,应铺设保护层(编织布),钻探器材.岩芯箱.遗弃废土等都应放置在保护层上,钻机移位后立即清理。
在现有道路及建筑场地上施工,应妥善保护,施工结束后应立即用水泥砂浆封堵钻孔,恢复现场原样。
3.3 检查钻探设备是否完好,备好钻具.工具.材料及记录表格.校准量具。
3.4 配合测量人员做好现场钻孔坐标测定,并做好标记,及时反映钻孔测量情况。
查清或探明地下管线情况,情况不明时不得开工。
野外地质勘查工作作业指导书
![野外地质勘查工作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1038d216700abb68a882fb20.png)
野外地质勘查工作作业指导书第一部分野外地质工作观察描述总贝y本细则参照以往地质工作经验及实测剖面、地质填图、工程编录工作对地质观察描述的基本要求,参考《含煤岩系、沉积岩标准鉴定手册》、《区域地质调查野外工作方法(第二分册)》及相关书籍中岩石描述的有关内容而制定,其宗旨在于掌握正确、规范的地质观察与描述方法、程序及内容,统一记录格式,从而提高地质编录质量及工作效率,同时也是考核工作人员编录工作质量的依据。
地质观察与描述的总体要求:1要求编录人员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对煤田地质学、岩石学、矿物学、矿床学、构造地质学理论有所钻研,有一定的理论业务基础,对某一地区在开展工作之前,对该区岩石应有系统的认识,这是提高野外地质观察描述质量的基础。
2、描述内容应有主次之分。
在煤炭地质勘查工作中,对含煤地层的沉积模式,煤层的结构、构造,煤层的顶底板等应详细描述;在其它固体矿产勘查工作中,对具有特殊意义的地质现象,如构造形迹、矿石结构构造、矿物共生组合关系、特殊的蚀变现象,必须重点观察描述。
3、对各种地质特征的描述,应抓住主要特征,把握住事物共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加强观察,提高对特殊现象的认识能力,记录时文字要简练、精确、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4、正确处理肉眼观察与镜鉴的关系、宏观观察与微观研究的关系。
对把握不准的岩石、矿物,要积极采集光、薄片进行镜下鉴定,鉴定结果报出后,要及时与肉眼观察资料进行对比,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观察、描述水平。
一、岩石观察描述(一)岩性描述岩性的观察描述是野外地质观察描述工作的基础,只有在详细观察岩性特征、正确确定岩石名称后,才能进一步研究其在空间上的变化及其与其他地质体的关系。
岩性描述内容:1、岩石颜色为岩石的新鲜面整体颜色(风化面颜色加括号写于新鲜面颜色之后)。
2、结构、构造侵入岩结构如粗粒、中粒、细粒、微粒、斑状、似斑状等,构造如块状、斑杂、流动、条带状等;火山岩结构如辉绿、粗玄、球粒、斑状、集块、火山角砾、凝灰等,构造如熔渣状、枕状、石泡、流纹、流线、流面、饼状、豆状等;碎屑岩结构如粗、中、细粒砂状、粉砂状、泥质结构等,并描述胶结类型、胶结成分、层理等特征;变质岩如变余结构、粒状变晶结构、鳞片变晶结构等,变余构造、片麻状、片状、千枚状、板状、条带状构造等。
地勘工程作业指导书
![地勘工程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1f591a43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30.png)
地勘工程作业指导书一、任务概述地勘工程是指对地质构造、地下水、地质灾害等地质条件进行调查和研究的工作。
本作业指导书旨在提供地勘工程作业的详细指导,确保作业过程规范、高效、安全。
二、作业准备1. 资料准备:采集相关地质勘探资料,包括地质图、地质报告、地下水位、地质构造等。
2. 人员准备:组建合适的地勘团队,包括地质工程师、勘探技术人员、测量人员等。
3. 设备准备:确保地质勘探所需的仪器设备、工具、样品容器等齐全,并进行检查和保养。
三、作业流程1. 方案制定:根据任务要求和地质条件,制定详细的地勘工程方案,包括勘探方法、勘探点位、勘探深度等。
2. 勘探点位布置:根据方案,在勘探区域内合理布置勘探点位,确保点位分布均匀、代表性。
3. 地质勘探:根据方案,进行地质勘探工作,包括地下水位测定、土壤取样、岩芯钻取、地下水采样等。
勘探过程中,应注意安全,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4. 数据处理:对勘探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处理,包括地质剖面图的绘制、地下水位的分析、岩芯样品的测试等。
5. 结果评价:根据数据处理结果,对地质条件进行评价,包括地下水资源量、地质构造特征、地质灾害风险等的评估。
6. 报告编写:根据评价结果,编写详细的地勘工程报告,包括勘探概况、数据分析、评价结论等。
四、作业要求1. 安全第一:在作业过程中,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2. 规范作业:按照规范的作业流程进行工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保护环境:在作业过程中,注意环境保护,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4. 合理布点:在勘探点位布置时,根据地质条件合理选择点位,确保点位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5. 数据处理准确:对勘探获得的数据进行准确的整理、分析和处理,确保评价结果的可靠性。
6. 报告规范:编写地勘工程报告时,要规范、详细地叙述作业过程、数据处理和评价结果,确保报告内容全面、准确。
五、作业总结地勘工程作业是地质勘探的重要环节,对于地质资源开辟和灾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工程地质钻探野外编录作业指导书
![工程地质钻探野外编录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f2ce5ad5d15abe23482f4d5e.png)
工程地质钻探野外编录作业指导书1、工程地质钻孔的野外记录和编录作业人员资格——应由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员承担。
2、现场编录人员应学习领会勘察纲要及有关技术要求。
以便顺利进行野外编录工作。
3、编录人员在现场应对钻探班长讲述钻探任务书要求,钻孔位置、孔深、开孔终孔直径、原位测试、取样、钻探过程中异常情况等要求。
在钻探工作进行中,需调整工作量时,应由项目负责人决定。
必要时编制单孔设计。
4、岩心管钻进、粘性土层中钻进,每回次不得大于1m,并且由硬层进入软层是要立即停钻;由软层进入硬层时,进入硬层不超过0.5m时即停钻。
砂类土、碎石类土中钻进每回次进尺不得大于1m。
5、岩心采取率,一般情况下,土层不低于90%,完整岩石不低于80%,破碎岩石不低于60%,特殊情况由项目负责人决定。
但若连续两个回次未取上岩心,又无法补救时,则应另行打孔(重复钻进的部分不计工作量)。
6、现场描述可采用肉眼鉴别、手触方法,或采用标准化、定量化的方法,按钻进进程逐段真实、及时地填写记录。
对岩土体的描述定名以及岩土体划分要准确合理。
不得誊录转抄,误写之处可以划去,严禁事后追记。
7、土的分类和鉴定7.1晚更新世Q3及其以前沉积的土,应定为老沉积土;第四纪全新世沉积的土,应定为新近沉积土。
根据地质成因,可划分为残积土、坡积土、洪积土、沼泽相土、湖积土、冰积土和风积土等。
7.2土根据有机质含量分类,见下表7.4砂土规定为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的50%,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的土。
按下表进一步分类。
7.5粉土规定为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的50%,且塑性指数等于或小于10的土。
7.6粘性土规定为塑性指数大于10的土。
塑性指数大于10,且小于或等于17的土,定名为粉质粘土;塑性指数大于17的土定名为粘土。
7.7除按颗粒级配或塑性指数定名外,土的综合定名应符合下列规定:7.7.1对特殊成因和年代的土类应结合其成因和年代特征定名;7.7.2对特殊性土,应结合粗粒级配或塑性指数定名;7.7.3对混合土,应冠以主要含有的土类定名;7.7.4对同一土层中相间呈韵律沉积,当薄层与厚层的比大于1/3时,宜定为“互层”;厚度比为1/10~1/3时,宜定为“夹层”;厚度比小于1/10的土层,且多次出现时,宜定为“夹薄层”;7.7.5当土层厚度大于0.5m时,宜单独分层。
野外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作业指导书
![野外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75e34bdb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87.png)
野外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作业指导书1000字一、前言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首先需要重视实地作业,在野外实地进行测绘与调查是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的重点。
而这时候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的作业指导把握则显得格外重要。
下面本人针对野外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的作业指导进行简要阐述。
二、作业前准备1.对野外作业区域先做基础探测调查,尽可能搜集第一手资料。
2.详细了解野外作业区域地质情况,特别是地层岩性、构造等情况,有利于后期实地测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充分了解实地测绘设备的类型、测量精度、使用方法以及可以使用的测量通道等,有利于后期指导实地测绘作业。
三、实地测绘与调查野外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是常常需要正反复复的测量与调查的,这就要求我们开始前做好规划与准备,保持足够的耐心和周密的思考,使得工作高效、准确、可靠。
1.选择合适的天气条件进行作业,尽量选择阳光明媚、风力较小的天气条件。
2.各项设备的调试操作:设备调试操作包括设备的拆卸、组装、校准和荧光盘等相关参数的配置等。
3.各项数据记录:测量数据记录需包括日期、时刻、地点以及各个数据参数信息如坐标、距离、角度、高程等等,可以采用纸质记录或者制定合适的电子记录表格。
4.野外测绘与野外调查的实施:不同的地质条件设定了野外测绘与野外调查的不同流程,比如在地质构造欠缺的破碎岩层中,实地测量可通过尺度、钻孔测量等方式实施,而在地质构造复杂的地层中,应采用相应的对应技术、测量仪器与设备,如现场平面定位测量等等。
5.完成数据收集与整理:测绘完成后,相关的数据需要整理收集,按照标准规范输出出来,这样有助于我们对工程的理解和分析,使得结果更加清晰和精确。
四、安全操作注意事项在实施野外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时,需特别注意考虑到安全操作上的问题,下面是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1.要在合法或者已经获得相关许可的情况下进行工作。
2.在实地测绘和调查时时刻保持警惕,注意自身安全,防止意外发生,预防意外事故要从小处入手,警示自己不要踩到伤柿子。
野外编录作业指导书
![野外编录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4069ae19a216147917112867.png)
野外编录作业指导书1 目的为了推行和适应我队的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工作,统一规范野外编录的程序和内容,指导岩土工程勘察基础工作,保证取得第一手资料的详实、准确、可靠。
2 范围本指导书适用于工程勘察产品的现场原始数据的收集,地质调查评价产品现场原始数据的收集可参照使用。
3 职责野外编录员,负责勘察产品原始数据的收集,保证原始数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4 程序4.1 接受任务1 勘察室主任下达的任务书;2 所承担工程勘察纲要、符合要求的有关图件和记录表格;4.2 勘察产品原始数据的收集本规程由一般规定、岩石描述、碎石土描述、粘性土及粉土描述、特殊土描述、编录员的安全注意事项和附录等章节组成。
野外编录工作开展之前,技术负责人应向包括地质编录员在内的相关人员进行技术交底,说明该工程技术要点,施工条件和注意事项,预计的勘探点深度和数量,取样和测试要求等,并将收集了解到的场地地层、地质环境、水文地质条件等情况作必要的介绍。
1.1 野外描述是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基础内容之一,应客观反映所揭露的地层属性和层位的分布,正确记录描述岩土对象的形状、特征及包含物等,为内业资料分析整理提供准确完整的第一手资料。
1.2 从事现场描述的人员为编录员,应持证上岗。
一般由具有工程地质专业技术员及以上职称的人员担任(包括在职和退休技术人员),其他人员从事此项工作,应通过本院统一组织的学习和培训,经过考核合格后,颁发岗位证书,持证上岗。
1.3从事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编录员,必须使用勘察院统一的记录纸和相应的表格标签。
描述记录一律使用铅笔,不得用橡皮擦拭,需要改正时,可将更改内容划一横杠,把正确内容在旁边写出。
1.4记录应在钻探或井探的施工过程中同时完成,记录内容应包括岩土描述、地下水观测及钻进过程记录。
记录表应符合附录表格的要求。
1.5 钻探地质现场编录表的各栏均应按钻进回次逐项填写。
在每个回次中发现变层时,应分行填写,不得将若干回次,或若干层合并一行记录。
工程地质勘察安全作业指导书
![工程地质勘察安全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766a8a27aaea998fcc220ebe.png)
工程地质勘探安全作业指导书一、安全行车㈠加强对驾驶人员的管理,强化驾驶技能1.对上岗驾驶员必须是有关部门进行资格审查批准的正式驾驶员,未经批准的人员不准上岗。
根据地域情况,各单位可安排驾驶技术较好的人员到工作最适应的地段工作。
2.加强对驾驶员的法规学习,遵章守纪。
各单位应组织驾驶人员进行交通法规的学习,特别是《道路交通管理条例》中第19、26、30、36、37、49、50条以及《高速公路管理办法》中的有关条款,要熟悉、牢记。
㈡加强对车辆的管理,确保生产、工作用车1.各单位要坚持用车派车单制度,谁管车,谁负责,严禁私自用车或未经领导批准用车;2.坚持出工前、收工后,车辆交接签收制度。
㈢加强车辆维护保养,确保车况达标各单位必须对本单位执行铁路勘探任务的车辆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保养。
车辆技术状况达到以下要求:1.发动机部分保证总体状况良好,油电路畅通,有足够的动力;2.离合器不打滑、不发抖,压板、磨擦片厚度保持在规定范围内:3.传动系统连接螺栓无磨损、无损伤;4.横直拉杆球头、方向盘锁紧螺帽不松动;5.制动总泵、分泵工作可靠,制动鼓尺寸、蹄片厚度在规定范围内,系统无漏油、漏气现象;6.前轮定位符合技术标准,轮胎胎面花纹有足够的深度,气压在规定范围内;7.悬挂系统各部衬套无磨损,紧固可靠。
8.备足应急措施所需的各种物品。
如三角木、防滑链、千斤顶、备胎、铁铲、水桶、灭火器等,以备所需。
二、钻探和原位测试㈠一般规定1.各种勘探设备和机具,应按规定标准安装使用。
所有安全防护装置应齐全有效。
在勘探工作中必须贯彻执行本规则的各项规定。
2.钻机组须按规定配齐人员,确保每班上岗人数。
要使工人及时得到休息。
3.非工作人员未经允许不得进入勘探场地。
4.勘探场地应保持光线充足。
夜间作业时,塔顶、孔口等操作须有足够的照明,确保操作安全需要。
5.所有传动机构(齿轮、皮带轮、链条)均应配有安全防护装置。
6.坚持班前安全教育、安全检查和交接班制度;坚持设备的定期检查和维修保养制度;禁止为任务拼人力,拼设备的做法。
野外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作业指导书
![野外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f4585a11a21614791711286c.png)
野外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作业指导书1.1岩土工程勘察中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的基本要求岩土工程勘察中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宜在可行性研究勘察阶段或初步勘察阶段进行。
并符合下列要求:A、对岩石出露或地貌、地质条件较复杂的场地应进行工程地质测绘。
对地质条件简单的场地,可采用调查代替工程地质测绘。
B、在可行性研究勘察阶段搜集资料,宜包括航空相片、卫星相片的解释结果。
C、在详细勘察阶段可对某些专门地质问题作补充调查。
D、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的范围以能解决实际问题为前提,一般包括场地及附近地段。
E、测绘的比例尺和精度应符合下列要求:a、测绘所用地形图的比例尺,可行性研究勘察阶段可选用1:5000~1:50000;初步勘察阶段可选用1:2000~1:10000;详细勘察阶段可选用1:500~1:2000。
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时,比例尺可适当放大。
b、对工程有重要影响的地质单元体(滑坡、断层、软弱夹层、洞穴等),必要时可采用扩大比例尺表示。
c、建筑地段的地质界线、地质点测绘精度在图上的误差不应超过3mm,其他地段不应超过5mm。
1.2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的工作方法1.2.1观察点、线的布置地质观测点的布置、密度和定位应满足下列要求:A、在地质构造线、地层接触线、岩性分界线、标准层位和每个地质单元体应有地质观测点。
B、地质观测点的密度应根据场地的地貌、地质条件、成图比例尺及工程特点等确定,并应具代表性。
C、地质观测点应充分利用天然和人工露头,当露头少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布置一定数量的勘探工作。
D、地质观测点的定位应根据精度要求和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选用目测法、半仪器法和仪器法。
地质构造线、地层接触线、岩性分界线、软弱夹层、地下水露头、有重要影响的不良地质现象等特殊地质观测点,宜用仪器法定位。
1.2.2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的内容A、查明地形、地貌特征,地貌单元形成过程及共与地层、构造不良地质现象的关系,划分地貌单元。
B、岩土的年代、成因、性质、厚度和分布。
工程地质钻探作业指导书
![工程地质钻探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e8af7b1a866fb84ae45c8ded.png)
工程地质钻探作业指导书二〇一三年二月二十三日批准:审查:编写:总工室目录1 目的 (1)2 范围 (1)3 职责 (1)4 工程地质钻探操作及质量技术要求 (1)5 相关文件 (7)6 记录 (7)工程地质钻探作业指导书1目的为提高我院工程地质钻探的质量和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确保安全生产及地质勘察原始资料的准确性,充分查明地表以下工程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特编制本作业指导书。
2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我院承担的各类水利水电工程地质钻探及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地质钻探。
3职责3.1钻探作业人员负责对班报表的填写,并由值班班长作好交班签字认定。
3.2钻探技术负责人作钻孔岩芯编录。
3.3专业技术项目负责人对作业过程进行检查,对岩芯编录成果进行检查、复核。
并对所检查的成果质量负责。
3.4地质勘察队负责人或主任工程师负责对钻探成果进行全面审查,对成果的技术质量负责。
4工程地质钻探操作及质量技术要求4.1基本要求4.1.1钻探工作应以勘测大纲或钻孔任务书为依据进行准备和施工。
钻探操作人员必须是经过培训和考核合格的技术工人,凡未经培训和考核的新工人不得顶岗作业。
学习操作时,必须有技术工人在旁监护。
4.1.3钻探及试验过程中,必须如实准确记录,并对资料及时进行整理分析,以便指导钻探工作的顺利进展,根据存在的不同地质条件确定行之有效的钻探工艺及试验方法。
4.2钻探技术要求4.2.1 钻孔质量要求工程地质钻探,通常需要全孔连续采取岩芯,还需要在孔内做各种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试验和测试。
所以要求尽可能地提高岩芯采取率,并尽量使所采岩土样品不受扰动。
在软岩层及软弱夹层中钻进时必须采取一些特殊技术措施,甚至用干钻来提高软弱岩芯的采取率,必要时采用降低转速、减小孔底压力、缩短钻程等有效措施。
具体应满足:4.2.1.1钻探口径和钻具规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成孔口径应满足取样、测试和钻进工艺的要求;4.2.1.2钻进深度、岩土层面深度、地下水位的测量误差应不底于±5cm;4.2.1.3确保钻孔的垂直度,每25m测量一次垂直度,每深100m允许偏差为±2°,钻孔斜度偏差超过规定时,应及时采取纠斜措施;4.2.1.4 应严格控制非连续取芯钻进的回次进尺,使分层精度符合要求;4.2.1.5钻孔时应注意观察地下水位,量测地下水初见水位与静止(稳定)水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地质钻探野外编录作业指导书
1、工程地质钻孔的野外记录和编录作业人员资格——应由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员承担。
2、现场编录人员应学习领会勘察纲要及有关技术要求。
以便顺利进行野外编录工作。
3、编录人员在现场应对钻探班长讲述钻探任务书要求,钻孔位置、孔深、开孔终孔直径、原位测试、取样、钻探过程中异常情况等要求。
在钻探工作进行中,需调整工作量时,应由项目负责人决定。
必要时编制单孔设计。
4、岩心管钻进、粘性土层中钻进,每回次不得大于1m,并且由硬层进入软层是要立即停钻;由软层进入硬层时,进入硬层不超过0.5m时即停钻。
砂类土、碎石类土中钻进每回次进尺不得大于1m。
5、岩心采取率,一般情况下,土层不低于90%,完整岩石不低于80%,破碎岩石不低于60%,特殊情况由项目负责人决定。
但若连续两个回次未取上岩心,又无法补救时,则应另行打孔(重复钻进的部分不计工作量)。
6、现场描述可采用肉眼鉴别、手触方法,或采用标准化、定量化的方法,按钻进进程逐段真实、及时地填写记录。
对岩土体的描述定名以及岩土体划分要准确合理。
不得誊录转抄,误写之处可以划去,严禁事后追记。
7、土的分类和鉴定
7.1晚更新世Q3及其以前沉积的土,应定为老沉积土;第四纪全新世沉积的土,应定为新近沉积土。
根据地质成因,可划分为残积土、坡积土、洪积土、沼泽相土、湖积土、冰积土和风积土等。
7.2土根据有机质含量分类,见下表
7.4砂土规定为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的50%,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的土。
按下表进一步分类。
7.5粉土规定为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的50%,且塑性指数等于或小于10的土。
7.6粘性土规定为塑性指数大于10的土。
塑性指数大于10,且小于或等于17的土,定名为粉质粘土;塑性指数大于17的土定名为粘土。
7.7除按颗粒级配或塑性指数定名外,土的综合定名应符合下列规定:
7.7.1对特殊成因和年代的土类应结合其成因和年代特征定名;
7.7.2对特殊性土,应结合粗粒级配或塑性指数定名;
7.7.3对混合土,应冠以主要含有的土类定名;
7.7.4对同一土层中相间呈韵律沉积,当薄层与厚层的比大于1/3时,宜定为“互层”;厚度比为1/10~1/3时,宜定为“夹层”;厚度比小于1/10的土层,且多次出现时,宜定为“夹薄层”;
7.7.5当土层厚度大于0.5m时,宜单独分层。
7.8土的现场描述应符合下列规定:
7.8.1碎石土应描述颗粒级配、颗粒形状、颗粒排列、成岩成分、风化程度、充填物的性质和充填程度、密实度等;
7.8.2砂土应描述颜色、矿物组成、颗粒级配、颗粒形状、粘粒含量、湿度、密实度等。
7.8.3粉土应描述颜色、包含物、湿度、密实度、摇震反应、光泽反应、干强度、韧性、土层结构等;
7.8.4粘性土应描述名称、颜色、稠度状态、包含物、光泽反映、干强度、韧性、土层结构等。
7.8.5特殊性土除应描述上述相应土类规定的内容外,尚应描述其特殊成分和特殊性质;如对淤泥尚需描述嗅味,对填土尚需描述物质成分、堆积年代、密实度和厚度的均匀程度等;7.8.6对具有互层、夹层、夹薄层特征的土,尚应描述各层的厚度和层理特征。
7.9碎石土的密实度可根据圆锥动力触探锤击数按表7.9—1或表7.9—2确定,表中的N63.5和N120应按规范规定修正。
径大于50mm,或最大粒长大于100mm的碎石土,可用超重型动力触探或用野外观察鉴别。
7.10砂土的密实度应根据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实测值N划分为密实、中密、稍密和松散,并应符合表7.10的规定。
7.11粉土的密实度应根据孔隙比e划分为密实、中密和稍密;其湿度应根据含水量ω(%)划分为稍湿、湿、很湿。
密实度和强度和划分应分别符合表7.11—1和表7.11—2的规定。
7.12粘性土的状态应根据液性指数I L划分为坚硬、硬塑、可塑、软塑和流塑。
并应符合表7.12的规定。
规定进行。
8.1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应鉴定岩石的地质名称和风化程度,并进行岩石坚硬程度、岩体完整程度和岩体基本质量等级的划分。
8.2岩石坚硬程度、岩体完整程度和岩体基本质量等级的划分,分别按表8.2—1、表8.2—2、表8.2—3执行。
家标准《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执行。
2、当岩体完整程度为极破碎时,可不进行坚硬程度分类。
速时,应注意其代表性。
8.3当缺乏有关试验数据时,可按表8.3—1和表8.3—2划分岩石的坚硬程度和完整程度。
岩石风化程度的划分可按表8.3—3执行。
2、风化系数Kf为风化岩石与新鲜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之比;
3、岩石风化程度,除按表列野外特征和定量指标划分外,也可根据当地经验划分;
4、花岗岩类岩石,可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划分,N≥50为强风化;50<N≥30为全风化;N<30为残积土;
5、泥岩和半成岩,可不进行风化程度划分。
8.4当软化系数等于或小于0.75时,应定为软化岩石;当岩石具有特殊成分、特殊结构或特殊性质时,应定为特殊性岩石。
如易溶性岩石、膨胀性岩石、崩解性岩石、盐渍化岩石等。
8.5岩石描述的基本内容
8.5.1对岩石描述应包括成因、年代、名称、颜色、主要矿物、结构、构造、风化程度。
岩层厚度及岩石质量指标RQD。
8.5.2对沉积岩还应着重描述沉积物的颗粒大小、形状、胶结物成分和胶结程度。
8.5.3对岩浆岩和变质岩还应着重描述矿物结晶大小和结晶程度。
根据岩石质量指标RQD,可分为好的(RQD>90%)、较好的(RQD=75~90%)、较差的(RQD=50~75%)、差的(RQD=25~50%)和极差的(RQD<25%)。
8.6岩层厚度分类按表8.6—1执行。
8.6.1结构面的描述包括类型、性质、产状、组合形式、发育程度、延展情况、闭合程度、粗糙程度、充填情况和充填物性质以及充水性质等;
8.6.2结构体的描述包括类型、形状、大小和结构体在围岩中的受力情况等;
8.7对地下洞室和边坡工程,尚应确定岩体的结构类型。
岩体结构类型的划分应按表8.7—1执行。
8.8对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和Ⅴ级的岩体,鉴定和描述除按本规定8.5~8.7条执行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8.8.1对软岩和极软岩,应注意是否具有可软化性、膨胀性、崩解性等特殊性质;
8.8.2对极破碎岩体,应说明破碎的原因,如断层、全风化等;
8.8.3开挖后是否有进一步风化的特性。
9、编录人员应现场督促钻探人员按纲要规定在各层位、深度位置取好、取够数量的各类别土样。
取样位置要合理,取土样品选择要及时;样品的包装、储存、搬运应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样品采集标签上取样深度、样品编录、定名、样品类别、取样人、化验分析要求、日期等都应记录清楚。
10、编录人员应现场督促钻探人员按规范、规程、勘察纲要(设计)之要求做好原位测试,并应认真、仔细观察记录填写在有关表格中。
11、及时记录初见水位,稳定水位应统一测量后,及时填入记录表中。
若勘察纲要(设计)要求进行抽水试验,则应观测记录相关的静止水位、降深、流量、出水情况、恢复水位、抽水前后孔深、含水层情况、地下水类型、抽水过程中临近孔水位变幅等。
12、编录人员应督促钻探人员及时记录钻进过程中出现落钻、掉钻、胶结层、垮孔、缩径、套管下至情况、孔内异常等现象。
13、野外记录所有表格应认真、及时、准确填写,字迹应工整、清楚,不允许乱涂、乱画,修改处要表示清楚,并保持清洁。
14、工程孔结束,应将编录所有记录、测试、试验等资料交项目负责人检查、检验、核实、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