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片类药物药理学特点和临床选择讲义

合集下载

镇痛药—阿片生物碱类镇痛药(药理学课件)

镇痛药—阿片生物碱类镇痛药(药理学课件)
疼痛是继心率、呼吸、血压、体温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 从伦理及人道主义的角度而言,“缓解疼痛是基本人权(pain relief is a basic human right)” WHO : 10月11日为 “世界疼痛日”
疼痛概述
疼痛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话题
疼痛的意义: 二重性——警惕性 和威胁性。
▪ 2004年世界疼痛日主题: “免除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利”
一、吗啡(Morphine)
【不良反应】 1.副作用:恶心、呕吐、便秘、呼吸抑制、尿少、排尿困难、胆绞痛、 直立性低血压等。 2. 耐受性和成瘾性:一旦停药后出现戒断症状 ,如兴奋、失眠、流泪、 流涕、出汗、震颤、呕吐、腹泻、甚至虚脱、意识丧失等,造成很大痛 苦。
一、吗啡(Morphine) 3.急性中毒:
a.延缓肠内容物通过。 b.中枢抑制作用,便意迟钝。 c.抑制胆汁、胰液和肠液的分泌。
道和胆囊内压增加,引起胆绞痛,可用阿托品缓解。
(3)支气管平滑肌:诱发痉挛
Oddi括约肌
一、吗啡(Morphine)
(4)其他: a.排尿困难、尿潴留。 b.哮喘:支气管平滑肌兴奋性↑ 。 c.对抗催产素对子宫肌的兴奋作用:产程延长。
一、吗啡(Morphine)
【临床应用】 1. 心源性哮喘:急性左心衰竭引起肺水肿,导致呼吸困难。需强心、利 尿、扩血管等综合治疗。
机理:⑴镇痛、镇静和欣快,减轻病人的烦躁和恐惧。 ⑵抑制中枢对CO2敏感性,呼吸由浅快变深慢。 ⑶扩血管,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荷。
2. 止泻:阿片酊,复方樟脑酊,苯乙哌啶、盐酸洛哌丁胺(易蒙停)。
镇痛药(analgesics)是一类通过激动中枢神经系统特定部位的阿 片受体而产生镇痛作用,同时又能缓解因疼痛引起的不愉快情绪的药物。

阿片类镇痛药及其拮抗剂课件

阿片类镇痛药及其拮抗剂课件
阿片类镇痛药及 其拮抗剂课件
目录
• 阿片类镇痛药概述
• 阿片类镇痛药的临床应用与案例
阿片类镇痛药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阿片类镇痛药是一类作用于中枢 阿片受体,用于缓解疼痛的药物。
分类
根据作用机制和化学结构,阿片 类镇痛药可分为天然阿片类和合 成阿片类。
药理作用与机制
药理作用
阿片类镇痛药主要通过与中枢阿片受 体结合,抑制疼痛信号的传递,发挥 镇痛作用。
02
案例分析:一位接受腹部手术的 患者,术后出现严重疼痛,使用 阿片类镇痛药后,疼痛得到明显 缓解,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创伤性疼痛治疗
创伤性疼痛是指由于外伤、骨折等因素引起的疼痛,阿片类镇痛药对创伤性疼痛 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案例分析:一位车祸伤患者,多处骨折和软组织损伤,使用阿片类镇痛药后,疼 痛得到有效控制,有利于创伤的恢复。
阿片类镇痛药可能导致患者产生心理 依赖性,表现为强烈的用药欲望和焦 虑、烦躁等戒断症状。
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患者可能需要 不断增加药物剂量才能达到原来的镇 痛效果。
身体依赖性
长期使用阿片类镇痛药会导致身体对 药物的适应性,一旦停药,会出现戒 断症状,如疼痛加剧、失眠、恶心等。
戒断症状与治 疗
戒断症状
机制
阿片受体有多种亚型,其中μ受体是阿 片类镇痛药的主要作用靶点,此外还 包括κ和δ受体等。
临床应用与注意事项
临床应用
阿片类镇痛药主要用于治疗中重度疼痛,如术后疼痛、癌症 疼痛等。
注意事项
使用阿片类镇痛药时应遵循剂量个体化原则,密切关注不良 反应如呼吸抑制、恶心呕吐、成瘾性等,并采取相应措施。
阿片类镇痛药的药理学特 性
纳洛酮通过与阿片受体结合,阻断阿片类药物与受体的结合,从而逆转阿片类药物 的抑制作用。

瑞芬太尼药理学特点临床应用分析

瑞芬太尼药理学特点临床应用分析

瑞芬太尼的药理学特点及临床应用分析【摘要】瑞芬太尼是μ阿片受体激动剂,是新型人工合成阿片类镇痛麻醉药,也是第一个“超短效”阿片类药。

从1996年8月在德国首次上市以来,因其结构中含有酯键易被血浆和组织中酯酶代谢,所以拥有起效快,镇痛作用好,一般无不良反应,控制剂量容易,病人苏醒快,延迟少等独特特点,适用于临床输注给药。

又因为其半衰期短,持续静脉滴注不产生蓄积作用,所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

【关键词】瑞芬太尼;药理学;临床应用瑞芬太尼是一种新型的麻醉性镇痛药,属于μ阿片受体激动剂,因其结构中含有酯键,所以在体内会迅速被组织和血浆中的非特异性酯酶水解。

瑞芬太尼有着独特的药理学特性,起效快,清除快而且不受肝肾功能影响,长期静脉滴注蓄积作用小,在阿片类药物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自从1996年上市以来,现在已经广泛在临床应用,包括心血管、妇产科、神经外科、儿科等专科手术的麻醉中。

本文就其药理学特点及临床应用作如下综述。

1 瑞芬太尼的药理作用及特点1.1药理作用该药的化学结构为3-[4-(甲氧羰基)-4-[(1-氧丙基)-苯氨基]-1-哌啶]-丙酸甲酯单盐酸盐,分子量是412.91。

临床应用一般为盐酸盐制剂,性状为白色或类白色冻干疏松块状物。

因市售制剂中有甘氨酸做辅料,所以硬膜外麻醉不能使用,不于椎管内使用。

临床配制冻干粉需要保持无菌状态,配后尽快使用,若需要保存,放置室温下不能超过24h。

由于瑞芬太尼结构中含有独特的甲酯键,所以容易被血液和组织中的非特异性胆碱酯酶迅速水解 [1]。

代谢物经由肾脏排出,不依赖肝肾功能清除。

无论持续输注时间长短,输注停止后瑞芬太尼血浆浓度3~5min就可减少50%,与血浆蛋白有70%的结合率。

在人体内达到血-脑平衡仅需要1min左右,起效快,维持时间短。

瑞芬太尼容易产生剂量依赖性,也可以引起呼吸抑制、恶心呕吐、骨骼肌强直、低血压等副作用,副作用强度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加强(在一定剂量范围内)。

《阿片类药物》课件

《阿片类药物》课件

02
公共卫生负担
阿片类药物滥用增加了公共卫生系统的负担,包括医疗费用和人力资源的增加。
《阿片类药物》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阿片类药物概述阿片类药物的适应症与使用方法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与风险阿片类药物的合理使用与监管阿片类药物的替代疗法与研究方向阿片类药物的社会影响与公共卫生问题
阿片类药物概述
总结词
阿片类药物是一类具有强镇痛作用的药物,通常从罂粟中提取。根据其作用机制和化学结构,可以分为天然阿片类药物和合成阿片类药物。
详细描述
阿片类药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和印度,当时人们发现罂粟具有镇痛和镇静作用。后来,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开始从罂粟中提取吗啡和可待因等天然阿片类药物。20世纪初,科学家开始合成阿片类药物,如芬太尼和美沙酮等,这些药物在临床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科技的发展,阿片类药物的合成和制备技术也不断进步,新型的阿片类药物不断理上的成瘾。
阿片类药物,如吗啡和美沙酮,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和成瘾性。长期使用这些药物可能导致戒断症状,如焦虑、抑郁、失眠、恶心和疼痛。一旦成瘾,戒断过程可能非常困难,需要专业的医疗支持和治疗。
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需要增加剂量才能获得预期的效果。
长期使用阿片类药物可能导致身体对这些药物的耐受性增加。这意味着为了获得相同的疼痛缓解效果,患者可能需要不断增加药物剂量。这不仅增加了药物过量的风险,还可能导致药物失效,使患者面临更大的疼痛。
详细描述
阿片类药物主要来源于罂粟,通过提取其种子、果壳、花等部位得到。根据其作用机制和化学结构,阿片类药物可以分为天然阿片类药物和合成阿片类药物。天然阿片类药物如吗啡、可待因等,合成阿片类药物如芬太尼、美沙酮等。
总结词
阿片类药物的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和印度。随着科技的发展,阿片类药物的合成和制备技术也不断进步,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

《阿片类药物》课件

《阿片类药物》课件

结论与总结
阿片类药物是一类重要的药物,在医学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滥用和成瘾的风险,采取措施确保合理使用。 通过加强宣传和教育,我们可以改善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和管理。
《阿片类药物》PPT课件
本课件将全面介绍阿片类药物,从概述与介绍开始,逐步深入讨论分类、作 用机制、副作用、滥用与成瘾、治疗应用、注意事项与禁忌,并最终总结结 论。
概述与介绍
阿片类药物是一类强效镇痛药物,源自于罂粟植物。 其药物效应与神经系统中的阿片肽受体相互作用,通过镇痛、镇静和抗咳嗽 等方式发挥作用。 这些药物具有悠久的历史并在医学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 戒断症状缓解
在毒品成瘾者戒断过程中,阿片类药物可以减轻戒断症状,帮助他们更好地康复。
注意事项与禁忌
1
特定人群风险
儿童、怀孕和哺乳期妇女、老年人等特定人群应该避免阿片类药物的使用。
2
药物相互作用
阿片类药物可能与其他药物产生相互作用,导致不良反应或效果降低。
3
过度使用
阿片类药物的滥用和过度使用可能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甚至危及生命。
滥用与成瘾
阿片类药物滥用和成瘾是一个严重的全球性问题。 长期使用会导致对药物的耐受性和依赖性,使个体难以戒断。 了解滥用和成瘾的风险,对有效预防和治疗非常重要。
阿片类药物的治疗应用
1 疼痛管活质量。
2 麻醉
在手术和相关医疗程序中,阿片类药物可以提供有效的镇痛和麻醉效果。
分类与常见阿片类药物
天然阿片类药物
来自罂粟植物,如吗啡和 可待因。
全合成阿片类药物
由人工合成,如芬太尼和 美沙酮。
半合成阿片类药物
通过对天然阿片类药物的 化学修饰,如羟考酮和海 洛因。

阿片类药物药理学 ppt

阿片类药物药理学 ppt
蠕动性无效运动导致小肠推进时间明显延长 ❖ 提高总胆管压力,延迟胆囊排空时间
-
18
激素效应
❖ 降低疼痛和手术应激反应(下丘脑引起) ❖ 促性腺激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抑制作用导
致内源性肾上腺皮质激素降低
-
19
总结
❖ 阿片类药物分类 ❖ 阿片类药物药代动力学 ❖ 阿片类药物作用机理 ❖ 阿片类药物使用 ❖ 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
-
13
呼吸效应
❖ 呼吸频率降低导致每分钟通气量(潮气量相反) ❖ 直接抑制脑干延髓呼吸中枢导致其对CO2反应性降
低,表现曲线右移和斜率降低(见后图) ❖ 阿片类药物剂量增加导致对PaCO2无呼吸效应阈值
增加 ❖ 阿片类药物降低缺氧对呼吸刺激作用
-
14
-
15
心血管效应
❖ 无明显心肌抑制 ❖ 引起明显心动过缓,心输出量降低
惊厥发生
接受长期哌替啶药物治疗 短时间使用大剂量哌替啶 肾功能不全导致代谢产物排泄速度明显降低
-
12
中枢神经系统效应
❖ 降低脑代谢率导致脑血流下降,呼吸状况不 变则颅内压降低
❖ 瞳孔缩小与刺激Edinger-Westphal动眼神经 核有关
❖ 病人呼吸抑制引起低氧血症,导致瞳孔扩张 ❖ 脑干背盖化学受体触发区,有恶心呕吐作用
-
2
-
3
阿片类药物药代动力学
-
4
-
5
阿片药物临床作用机理
❖ 不同中枢系统存在不同受体亚基有关系
疼痛上行传导径路
❖外周神经系统感觉神经元 ❖脊髓背角,抑制上行性伤害性信息传导包括P物质
下行性抑制径路调节上行性疼痛信号
❖脑干背盖
脑灰质,降低疼痛伤害和情绪反应

阿片类药物药理学(行业精制)

阿片类药物药理学(行业精制)

专业分享
2
专业分享
3
阿片类药物片药物临床作用机理
❖ 不同中枢系统存在不同受体亚基有关系
疼痛上行传导径路
❖外周神经系统感觉神经元 ❖脊髓背角,抑制上行性伤害性信息传导包括P物质
下行性抑制径路调节上行性疼痛信号
❖脑干背盖
脑灰质,降低疼痛伤害和情绪反应
专业分享
6
阿片类药物特定效应
低,表现曲线右移和斜率降低(见后图) ❖ 阿片类药物剂量增加导致对PaCO2无呼吸效应阈值
增加 ❖ 阿片类药物降低缺氧对呼吸刺激作用
专业分享
14
专业分享
15
心血管效应
❖ 无明显心肌抑制 ❖ 引起明显心动过缓,心输出量降低
抑制延髓心血管活性中枢降低交感神经活性 刺激迷走神经提高副交感神经活性
❖ 哌替啶结构与阿托品结构相似,很少引起心 动过缓,可引起心肌收缩力降低
阿片类药物 药理学
专业分享
1
阿片类药物分类
❖ 一类结构相关均具有阿片样特点药物
自然药物包括内源性阿片肽 合成药物包括生物碱衍生物
❖ 根据药理特性可分为三类:
纯激动剂(吗啡、哌替啶、芬太尼、苏芬太尼、阿芬太 尼和瑞芬太尼等)
纯拮抗剂(纳洛酮等) 激动和拮抗混合剂
❖ 激动为主(纳布非、布托诺非和丁丙诺非等) ❖ 拮抗为主(烯丙吗啡等)
❖ 主要取决于结合受体种类,根据不同亲和力、解剖结构和 功能反应性划分五种受体亚型种类:
μ1:脊髓以上镇痛和镇静效应 μ2:呼吸抑制、欣快感、心动过缓、生理依赖性和瘙痒 κ:脊髓镇痛、镇静、呼吸抑制和致幻 δ:脊髓镇痛、呼吸抑制和瞳孔缩小 σ:高血压、心动过速、谵妄、躁动不安和瞳孔散大
专业分享
专业分享

阿片类镇痛药2讲课文档

阿片类镇痛药2讲课文档
物神经成分受激动的结果。瞳孔呈针尖样 是吗啡急性中毒的特征性体征。吗啡作用 于延髓孤束核的阿片受体,抑制咳嗽;作 用于极后区化学感受区,可引起恶心、呕 吐。
药理作用
吗啡
2.对呼吸的作用
• 有显著的呼吸抑制作用 • 表现为呼吸频率减慢。潮气量变化依给
药途径而异。呼吸抑制程度与剂量相关, 大剂量可导致呼吸停止,这 是吗啡急 中毒的主要致死原 因。
芬太尼
(四)不良反应
芬太尼
• 可引起胸壁和腹壁肌肉僵硬而致影响通气,
可用肌松药或阿片受体拮抗药处理。
• 延迟性呼吸抑制 在用药后3~4h出现,
临床上极应引起警惕。
• 产生依赖性,但较吗啡和哌替啶轻。
第四节 阿片受体拮抗药
• 该类药本身对阿片受体并无激动效应,但
对μ受体有很强的亲和力,对κ受体和δ受 体也有一定的亲和力,可移除与这些受体 结合的麻醉性镇痛药,从而产生拮抗效应。
• 当前临床上应用的阿片受体拮抗药,主要
是纳洛酮,还有纳曲酮和纳美芬。
纳洛酮
• 该药拮抗麻醉性镇痛药的强度大,拮抗谱广
静脉注射后 2~3min即产生最大效应,作用 持续时间约 45min;肌内注射10min产生最大 效应,作用持续时间约2.5~3h。
• 此药的亲脂性很强,约为吗啡的30倍,易于
透过血-脑脊液屏障,静脉注射后脑内药物 浓度可达血浆中浓度的 4.6倍,而吗啡脑内 浓度仅为血浆中浓度的 1/10。
6.其他作用 皮肤血管扩张。血糖升高。 体温可下降。
吗啡
(三)临床应用
1、 镇痛:主要用于急性疼痛病人。 2、治疗急性左心衰竭所致急性肺水肿; 3、术前用药.
吗啡
吗啡禁用于下列情况:
• ①支气管哮喘; • ②上呼吸道梗阻; • ③严重肝功能障碍; • ④伴颅内高压的颅内占位性病变; • ⑤诊断未明确的急腹症; • ⑥待产妇和哺乳妇; • ⑦二岁以内婴儿。

各种阿片类药物的药理学特征

各种阿片类药物的药理学特征
因此中枢性镇痛作用持续时间更长。 主要的副作用为恶心、呕吐、便秘、疲乏等。
羟考酮
特征
羟考酮可以口服、静脉内给药、皮下给药。
静脉内给药的情况下,吗啡和羟考酮的镇痛效价比 约为2:3。
口服给药时,吗啡和羟考酮的镇痛效价比变成了3: 2。
主要的副作用为恶心、呕吐、便秘和易困,跟吗啡 的副作用相同。
作用机制
各种阿片类药物的药理学特征
演讲人
×××
目录
CONTENTS
壹 麻药性止痛药
贰 麻药拮抗性止痛药
第壹部分
麻药性止痛药
可待因
01 作用机制
可待因对阿片类受体亲和性低, 可待因的一部分(约15%)在 体内脱甲基转化为吗啡而产生 了镇痛效果。
吸收、代谢、排
02 泄
口服制剂的初次肝通过效果低, 约0.8小时内在血液中达到了最 高浓度。 可待因经肝脏代谢,有10%由 细胞色素P450 CYP2D6代谢成 吗啡,从而带来镇痛效果。 人群中可待因的镇痛效果差异 大。
羟考酮是半合成的纯阿片受 体激动药,9小时内达到血液 中最高浓度。
缓释口服制剂在4小时内达到 血液中最高浓度。
口服羟考酮的生物体内利用 率约为60%(50%~87%)。
芬太尼
作用机制
芬太尼是苯基哌啶关联的合成阿片类药物。 常用作麻醉辅助药。对μ阿片受体的选择性非常高,发挥完全激动药的作
用。 芬太尼的镇痛效果与吗啡类似,通过静脉内给药时,芬太尼的镇痛效果为
感谢聆听
02 泄
口服制剂大约两小时内在血液 中达到最高浓度。经由肾排出 的戊唑辛未变化体为5%~8%。 戊唑辛几乎是被肝脏代谢,主 要的代谢途径是和葡萄糖醛酸,使 用戊唑辛可能会因为μ受体拮抗 作用而引起戒断症状和镇痛效 果低下。 呕吐症状比吗啡稍轻,但会出 现不安、幻觉等精神状况。

瑞芬太尼的药理学特点及临床应用

瑞芬太尼的药理学特点及临床应用

瑞芬太尼的药理学特点及临床应用瑞芬太尼的药理学特点及临床应用摘要:瑞芬太尼(Remifentanil,REM)正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新型超短型阿片受体激动药,主要优点就是作用效果迅速,时量半衰期较短,停药后5-10min就可以苏醒,容易控制止痛剂量,效果的可预见性强,安全可靠。

我国于1999年开始用于国内患者。

通过临床验证以来,REM被证实有着作用效果快、作用时间短、镇痛作用强、剂量容易控制等优点。

主要用于全身麻醉诱导及维持、心脏手术麻醉、神经外科麻醉、产科麻醉等,是一种非常理想的阿片类镇痛药。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已经将该药正式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瑞芬太尼麻醉药理学临床应用由于瑞芬太尼结构中含有独特的甲酯键,所以容易被血液和组织中的非特异性胆碱酯酶迅速水解。

代谢物经由肾脏排出,不依赖肝肾功能清除。

无论持续输注时间长短,输注停止后瑞芬太尼血浆浓度3-5min就可减少50%,与血浆蛋白有70%的结合率。

在人体内达到血-脑平衡仅需要1min左右,起效快,维持时间短。

瑞芬太尼容易产生剂量依赖性,也可以引起呼吸抑制、恶心呕吐、骨骼肌强直、低血压等副作用,副作用强度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加强(在一定剂量范围内)。

纳洛酮可以拮抗瑞芬太尼。

由于瑞芬太尼的独特药代动力学,所以瑞芬太尼更适合静脉滴注。

一、瑞芬太尼药理学特点(一)瑞芬太尼的理化性质瑞芬太尼的分子结构如下图1,属于短效苯基哌啶衍生物芬太尼族,哌啶衍生物,结构与其他六氢吡啶衍生物类似,化学结构中有特殊的酯键,容易被血和组织中的非特异酯酶代谢。

市面上的兜售的REM制剂为盐酸盐,白色冻干粉剂,内含甘氨酸,每支剂量为lmg,使用前需稀释成25mg/L或50mg/L,稀释后的溶液pH值为7.07,可以保存24h。

临床应用一般为盐酸盐制剂,性状为白色或类白色冻干疏松块状物。

因市售制剂中有甘氨酸做辅料,所以硬膜外麻醉不能使用,不于椎管内使用。

临床配制冻干粉需要保持无菌状态,配后尽快使用,若需要保存,放置室温下不能超过24h。

阿片类镇痛药及其拮抗剂课件

阿片类镇痛药及其拮抗剂课件
在紧急情况下使用。
05
阿片类镇痛药的临床应用与注意事项
急性疼痛治疗
手术疼痛
阿片类镇痛药常用于手术后的 疼痛治疗,以缓解术后疼痛和 不适感。
创伤疼痛
对于急性创伤引起的疼痛,阿 片类镇痛药具有较好的镇痛效 果。
急性疼痛发作
如头痛、牙痛等,阿片类镇痛 药可以作为缓解急性疼痛的药 物。
慢性疼痛治疗
80%
阿片类药物与其他药物的联合应用
联合用药
阿片类药物可与其他镇痛药、抗炎药 、抗惊厥药等联合应用,以提高镇痛 效果,减少药物剂量和副作用。
药物相互作用
联合用药需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避免产生不良反应和药物过量的风 险。
阿片类药物的替代疗法与非药物治疗
替代疗法
对于阿片类药物的依赖和成瘾问题,可采用替代疗法,如使用非阿片类镇痛药、认知行为疗法等。
纳洛酮通过与阿片受体结合,阻断阿片类药物与受体的结合,从而逆转阿片类药物 的镇痛和呼吸抑制作用。
纳洛酮可以通过注射或鼻喷雾给药,起效迅速,是阿片类药物过量的标准治疗药物 之一。
纳美芬
纳美芬是一种长效的阿片受体拮抗剂 ,主要用于逆转阿片类药物的镇痛作 用。
纳美芬可以口服或注射给药,作用时 间长,可用于治疗阿片类药物过量或 成瘾。
合成阿片类镇痛药
盐酸芬太尼
一种强效镇痛药,起效快,持续时间短,常用于手术麻醉和 短时间疼痛治疗。
盐酸瑞芬太尼
一种超短效镇痛药,起效迅速,持续时间短,适用于手术麻 醉和短时间疼痛治疗。
03
阿片类镇痛药的副作用与风险
呼吸抑制
呼吸抑制是阿片类镇痛药最常见且危险的副作用之 一,可能导致呼吸困难、窒息甚至死亡。
注意药物剂量和给药方式

常用阿片类药物ppt

常用阿片类药物ppt

2
它们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可缓解疼痛、 改善情绪,并具有一定的镇静作用。
3
阿片类药物主要通过与中枢神经系统的阿片受 体结合产生药理作用。
阿片类药物的作用机制
01
阿片受体的分布和功能受到机体多种内环境和外环境因素的影 响。
02
阿片类药物与阿片受体结合后,可激动μ、κ、δ三种类型的阿
片受体,产生镇痛、呼吸抑制、欣快感等作用。
联合用药
根据疼痛程度和患者情况,阿片类药物可与其他镇痛药联合使用,提高疗效。
阿片类药物在特殊人群非癌痛治疗中的应用
特殊人群
阿片类药物可用于特殊人群的非癌痛治疗,如老年人、孕妇 、哺乳期妇女等。
注意事项
在使用阿片类药物时,需注意药物对特殊人群的影响,如对 胎儿的生长发育、哺乳期的奶量等影响。
06
阿片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建议 及展望
02
适用于各种疼痛,包括术后疼痛、癌症疼痛等,口服和注射两
种给药方式。
羟考酮的镇痛作用与吗啡相当,但使用时剂量相对较小,成瘾
03
性较低。
芬太尼
1
芬太尼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阿片类药物,具有强 效镇痛作用。
2
主要用于手术麻醉和术后镇痛,也可用于癌症 患者的镇痛治疗。
3
芬太尼的镇痛作用是吗啡的数十倍,但使用时 需注意药物依赖性和呼吸抑制等副作用的产生 。
如果出现呼吸抑制、意识障碍、血压下降等 阿片类药物中毒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或前往医院就诊。
催吐及洗胃
如果患者还有意识,可以催吐,喝温水或生 理盐水,然后用手或勺子刺激咽喉部催吐, 或到医院洗胃。
保持呼吸道通畅
支持治疗
如果患者出现呼吸抑制,应立即进行人工呼 吸,保持呼吸道通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D → RD
100
50
0
药物浓度
激动药 部分激动药
下调
(down regulation)
R
弱的部分激动药 激动-拮抗药
拮抗药
上调
(up regulation)
D: Drug or endogenous ligand R: Receptor DR: Drug-Receptor Complex
(七)阿片受体激动剂、拮抗剂和激动拮抗剂
阿片类药物 药理学特点 和临床选择
阿片类药物药理学特点及临床选择
•金 毅
南京总医院疼痛医学中心
• 2018年1月13日 中国.郑州
目录
1 阿片类药物的特性概述 2 阿片受体与阿片类药物 3 阿片类药物的体内代谢 4 阿片类药物的临床选择
一、影响阿片类药物特性的主要因素
1. 受体的选择和亲和力 2. 药物代谢
丁丙诺啡 Buprenorphine
μ受体 +++ +++(μ1R) ++ +++ ++++ ++ ++++
κ受体
+/+/+++ + + + +
δ受体 + +
+ +++
OFQ受体 -
NMDAR
(九)阿片类药物的药理作用
药物
吗啡 morphine
氢吗啡酮 HydromorMethadone
(一)阿片类药物的分布
2. 常用阿片类药物的分布特性
(癌症病人AAG浓度差3倍)
药物
吗啡 羟考酮 氢吗啡酮 美沙酮 芬太尼(TDS) 芬太尼 舒芬太尼
蛋白结合力
生物利用度(%)
脂溶性
血浆白蛋白 结合率(%)
a1-酸性蛋白 结合率(%)
(辛醇/水比率,%)
表观分布容积 (L/Kg)
<40
30~40
-
κ 受体激动剂可能对内脏痛有较好作用, 也可能有较好的抗惊厥效应,同时能有效 缓解瘙痒
δ 受体激动剂与μ 受体形成复杂的二聚体 等多种形式,在镇痛中发挥作用
孤啡肽在机体痛反应、针刺镇痛和机体对 吗啡产生耐受等方面起重要作用,但作用 机制尚不明确,需进一步研究。
(六)药物-受体的生物学效应
生物学效应(% )
(κ
κ受体 1、κ 2、κ
3)
脊髓镇痛,呼吸抑制,镇静,致幻
δ 受体 (δ 1、δ 2)
OFQ受体 (ORL1)
脊髓镇痛,平滑肌效应,缩瞳,调控 μ受体活性
参与运动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系 统、听觉系统、生殖内分泌系统等多 系统及痛觉的调节
μ受体激动药大量应用时呼吸抑制常在止 痛的天花板效应以前即达到,故临床上常 认为“μ受体激动剂无天花板效应”
4. 可逆性:配体和受体结合物可以解离,解离后得到原配体而非代谢产物 5. 多样性:同一受体可有多种亚型 6. 区域分布性:受体结构与功能处于动态变化中,同一受体可广泛分布于不同组织细
胞而产生不同效应
(三)受体的分类
离子通道受体
G蛋白偶联受体
酶联受体
胞内受体
如:GABA受体、 如:阿片受体、肾上腺素能受体、 如:胰岛素受体、 如:甾体样受体
丁丙诺啡 Buprenorphine
镇痛 ++ ++ ++ ++ ++ ++
镇静 ++ ++ ++ ++ + +
镇咳 +++ ++ +++ + ++ +
便秘 ++ ++ ++ + ++ ++
呼吸抑制 呕吐
++
++
+
+
++
++
++
++
++
+
+
+
躯体依赖 ++ ++ ++ + + +
三、阿片类药物的代谢
(一)阿片类药物的分布
1. 概述:药物理化性质决定
• 非离子化百分比 • 阿片类药物呈弱碱性,溶于溶液时解离为质子化和游离碱(非离子)成分,其 相对比例取决于pH和pKa,游离碱的脂溶性较高
• 脂溶性 • 高脂溶性有利于阿片类药物转运
• 蛋白结合力 • 非离子化、未结合的药物易向组织弥散
脂溶性和蛋白结合力影响阿片类药物起效速度
拮抗剂
与受体亲和力高,对四种阿片受体均有拮抗作用, 对μ受体的拮抗作用是δ 受体的2倍,是κ受体的15 纳洛酮,纳曲酮,甲基纳曲酮 倍
(八)阿片类药物的受体亲和力
药物
吗啡 morphine
氢吗啡酮 Hydromorphone 羟考酮 Oxycodone 芬太尼 fentanyl 舒芬太尼 Sufentanil 美沙酮 Methadone
二、阿片受体与阿片类药物
(一)受体的定义
• 在药理学中“受体”(Receptor)被用来表示一类细胞大分子,它们与细胞内 和细胞之间的化学信号直接相关。
•可以位于突触前膜,也可以位于突触后膜,甚至线粒体中。
• 配体(Ligard):是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生物活性物质
•内源性配体是指体内自有的神经递质、激素,或自体活性物 •外源性配体是指可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化学物质(药物)
5-HT受体
多巴胺受体,毒蕈碱样受体
细胞因子受体
雌二醇受体
(四)阿片受体为G蛋白偶联受体
S. G. F. Rasmussen, et al. Nature, 2011, (477): 549.
(五)阿片受体(亚型受体)的功能
受体
作用
备注
μ受体
μ1 脊髓上镇痛、镇静、催乳素分泌
μ2
呼吸抑制、欣快,瘙痒,缩瞳,抑制 肠蠕动,恶心呕吐,依赖性
1
4
60~87
40~45
-
1.4
2.6
口服:51.3 皮下:静脉=78%
• 分布(distribution)
• 分布取决于心排出量,血浆蛋白结合力,药物的脂溶性
• 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
• 生物转化取决于肝、血液、肾、肠、脑等功能,包括Ⅰ相反应(氧化反应)和 Ⅱ相反应(结合反应)等
• 排泄(excretion)
• 排泄取决于药物的分子量、水溶性和肾脏功能
(二)受体的特性
1. 特异性:受体与配体的识别与分子大小、形状、电荷、空间构型、光学构象等均有 关系
2. 高亲和力: 配体与受体结合的特异性常常用亲和力的高低来表示。一般来说,特异 性越高,则亲和力也越高,反之亦然。
3. 饱和性:受体数目是一定的,因而受体与配体结合的剂量曲线理论上有饱和性,作 用于同一受体的配体间有竞争现象
受体 激动剂 μ受体激动
作用
代表药物
吗啡、氢吗啡酮、羟考酮、芬 太尼、舒芬太尼
部分激动剂
对μ受体有部分激动和部分拮抗作用(高的受体亲 和力),对κ受体的作用较弱,常表现为抑制作用
丁丙诺啡
激动拮抗剂
小剂量时激动μ受体,大剂量时拮抗μ受体,同时 布托啡诺、地佐辛、喷他佐辛
兴奋κ受体(不适合癌痛的治疗)
纳尔布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