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智慧乐园一浙教版

合集下载

五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五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五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第一章:数的认识1.1 数字与计数教学目标:1. 理解数字的起源和计数的基本方法。

2. 学会使用阿拉伯数字和中文数字进行计数。

3. 掌握数的读写方法和数的顺序。

教学内容:1. 数字的起源和计数的基本方法。

2. 阿拉伯数字和中文数字的读写方法。

3. 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

教学步骤:1. 引入数字的起源和计数的基本方法。

2. 讲解阿拉伯数字和中文数字的读写方法。

3. 练习数的读写和比较大小。

1.2 数的运算教学目标:1. 掌握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方法。

2. 学会使用计算器进行数的运算。

3. 理解运算顺序和运算律。

教学内容:1. 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方法。

2. 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3. 运算顺序和运算律的概念。

教学步骤:1. 讲解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方法。

2. 练习使用计算器进行数的运算。

3. 引入运算顺序和运算律的概念。

第二章:几何图形2.1 平面图形教学目标:1. 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2. 学会用工具画出简单的平面图形。

3. 理解平面图形的性质和特点。

教学内容:1. 常见平面图形的认识。

2. 使用工具画出简单的平面图形。

3. 平面图形的性质和特点。

教学步骤:1. 介绍常见的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2. 示范使用工具画出简单的平面图形。

3. 探索平面图形的性质和特点。

2.2 立体图形教学目标:1. 认识常见的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球体等。

2. 学会用工具画出简单的立体图形。

3. 理解立体图形的特点和关系。

教学内容:1. 常见立体图形的认识。

2. 使用工具画出简单的立体图形。

3. 立体图形的特点和关系。

教学步骤:1. 介绍常见的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球体等。

2. 示范使用工具画出简单的立体图形。

3. 探索立体图形的特点和关系。

第六章:方程与不等式6.1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目标:1. 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 学会解一元一次方程。

五年级上册趣味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趣味数学教案
有三个盒子,分别装有苹果、香蕉和橙子。盒子上的标签分别写着“苹果”、“香蕉”和“橙子”,但标签与盒 子内的水果并不完全匹配。已知:标签为“苹果”的盒子里装的不是苹果,标签为“香蕉”的盒子里装的是橙子 。请问,标签为“橙子”的盒子里装的是什么水果?
题目2
有四个小朋友,他们的名字分别是小红、小黄、小蓝和小绿。他们分别拿着一个气球,气球的颜色与他们的名字 相对应。现在知道:小红拿的不是红气球,小黄拿的是蓝气球,小蓝拿的不是蓝气球。请问,小绿拿的是什么颜 色的气球?
斐波那契数列
了解斐波那契数列的定义 及性质,如1、1、2、3、
5、8...
数字谜语解析
谜语一
解析“二十四点”谜语的数学原理及求解 方法
谜语二
探讨“数字金字塔”谜语的规律及解题技 巧
谜语三
分析“数字迷阵”谜语的奥秘及破解方法
数字运算技巧
速算与巧算
学习加减法、乘除法的速算与巧算方法, 提高计算效率
分数运算
3
几何图形初步
通过观察和动手实践,学员了解了基本几何图形 的特征,如点、线、面等,并学会了如何描述和 比较这些图形。
学员学习成果展示
学员能够准确判断一个数 是否能被另一个数整除, 并能够运用整除的性质解 决一些实际问题。
通过分数加减法的练习, 学员能够迅速计算出同分 母和异分母分数的加减结 果,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 际问题中。
学会团队协作,分工合作,让每个人发挥自己的长处。
游戏策略分享和讨论
数独解题技巧 先填可能性最少的空格。 学会利用排除法和假设法。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课程重点内容回顾
1 2
数的整除性
通过实例和练习,学员掌握了判断一个数是否能 被另一个数整除的方法,以及整除的性质。

浙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全册 教案

浙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全册  教案

《小数的数位顺序》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分数的倍数关系,来用类比的方法感受小数的数位顺序的概念。

(2)让学生可以对小数的数位顺序有进一步的理解。

(3)培养学生的接受新的知识的能力,并且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1)让学生对小数的引入着重理解。

(2)使学生知道如何用小数来表示分数。

教学难点(1)如何通过分数的倍数关系,引入小数的数位的顺序的概念。

(2)如何让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小数的数位的顺序的变化。

教学过程(一)铺垫。

1、情景引入。

老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小数的概念,同学们还记得吗?学生:记得!老师:恩,那好,现在你们帮我想想百分之十怎么用小数表示呢?学生:是0.1。

老师:恩,很好,回答正确。

那谁可以回答我10分米、1分米、0.1分米怎么用分数来表示呢?学生:10分米是1米,1分米是十分之一米,0.1分米是1厘米是百分之一米。

2、引出课题。

(PPT展示)老师:同学们现在你们把1分米,1厘米,1毫米都分别化成米,都用小数表示。

同学们可以一起先讨论一下。

学生:恩,好的。

一段时间的讨论后。

学生:1分米是0.1米,1厘米是0.01米,1毫米是0.001米。

老师:恩,回答正确,同学们真是越来越厉害了啊!那你们现在一起说一说1,0.1,0.01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讨论一下。

一段时间的讨论后。

学生:1是0.1的10倍,1是0.01的100倍,0.1是0.01的10倍。

老师:恩,回答完全正确,值得表扬!(二)课堂练习。

带领学生一起发现: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十分位,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小数点右边第二位是百分位,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0.01);小数点右边第三位是千分位,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0.001)的结论,使学生知道: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三)全课小结:这节课带领学生学习了小数的数位顺序的概念,让学生对小数的数位有了更好的认识,知道没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使学生对小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小学数学浙教版五年级上册《游乐场里的过山车》学案

小学数学浙教版五年级上册《游乐场里的过山车》学案

小学数学浙教版五年级上册《游乐场里的过山车》学案第一篇:小学数学浙教版五年级上册《游乐场里的过山车》学案浙教数学新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游乐场里的过山车》学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讨论学习,掌握已知两个平均速度,求总平均速度的基本方法和特殊情况下的简便算法。

2.理解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总数÷对应的份数=平均数方法与过程:1.培养抽象、概括的能力。

2.通过合作、交流、比较、归纳等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1.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数学的乐趣,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2.培养学生用图式等方法说明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灵活选用求平均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三、导学问题1.我们已经研究了求平均数的方法,谁能说说怎样求平均数?搜集用到求平均数多的地方的资料和图片,利用“学乐师生”APP记录下来,和同学一起分享。

2.上山为8米/秒,用了3秒,下山为16米/秒,用了2秒求过山车过A山的平均速度3.上山为6米/秒,用了2秒,下山为15米/秒,用了2秒。

求过山车过B山的平均速度用两种方法计算(1)(2)4.小山骑自行车过桥,上桥速度为每小时12千米,下桥速度为每小时24千米,而且上桥与下桥所经过的路程相等,中间也没有停留。

小山骑自行车过这座桥的平均速度为每小时多少千米?5.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题。

第二篇:浙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1课时游乐场里的过山车浙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1课时游乐场里的过山车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_成绩:_______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填空(共7题;共10分)1.(1分)三个数的平均数是30,其中两个数是24和16,第三个数是_______。

2.(1分)甲乙两数的平均数是10,则他们的和是_______。

3.(1分)五位工人师傅在一天时间内加工的零件个数如下表.这一天,他们平均每人加工了_______个零件?4.(2分)兴隆百货上半年电视机销售情况统计图.①上半年平均每月销售_______台.②六月份比五月份多销售_______%.5.(3分)上周小刚每天从家到学校所用的时间如下表:星期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时间/分小军平均每天从家到学校需要_______分钟,这组数据的众数是_______,中位数是_______。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学期“智慧数学”校本课程教学预案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学期“智慧数学”校本课程教学预案
2.一人出题大家猜
四、总结。
“智慧数学”校本课程教学预案
活动内容
编码中的数学
活动周次
6
活动目标
1、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
2、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动主要
流程
6、生活中数字组成的编码介绍。
7、身份证编码
1.实验准备(十个身份证)
2.实验结果猜测
3.实验方法讨论
2、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1)例举法
(2)分解质因数法
(3)短除法
三、尝试体验
求下面各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210和126 437与323
“智慧数学”校本课程教学预案
活动内容
最小公倍数
活动周次
第14周
活动目标
1、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2、会选择正确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动主要
流程
一、回忆倍数因数的概念
(2)如果甲、乙都从A村出发去B村,但乙先行2小时,那么甲几小时能追上乙?
“智慧数学”校本课程教学预案
活动内容
最大公因数
活动周次
第13周
活动目标
1、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2、会选择正确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动主要
流程
一、回忆倍数因数的概念
二、举例介绍公因数,最大公因数
三、阅读思考:
1、最大公因数的性质
实验二:探究“封闭路线上的植树规律”
与在一条直线上植树的哪种情况一致?
四、回顾反思:
我们解决了哪些问题,我们用到了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智慧数学”校本课程教学预案

浙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案

浙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案

浙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案浙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案1一、教学目标:1、掌握截取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2、初步学会在小数除法中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的近似值。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截取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难点:学会看余数不商取商的近似值。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四、教学过程:A、复习准备:8.746保留一位小数约(),保留两位小数约是()。

B、讲授新课:出示例1:我国的原煤产量1981年是6.2亿吨,1991年达到10.9亿吨。

1991年的原煤产量是1981年的多少倍?(得数保留一位小数)1、理解题意,求什么?分析数量关系。

2、列式计算:10.9÷6.2≈1.83、题目要求我们商怎样?保留一位小数我们商应该除到哪一位?(学生独立完成)4、横式1.8前面用什么符号?为什么?答语要注意什么?例2:一台织布机12小时织布62.55米,平均每小时织布多少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1、审题、理解题意,学生试做?2、讨论:竖式商除到哪一位?为什么?C、巩固练习:计算求下面各题商的近似值。

(得数保留三位小数)45÷179.9÷101D、师生归纳:1、学生讨论:计算小数除法,需要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2、学生归纳后,集读P-55最后一段。

E、强化练习:1、P-40试一试教师巡回指导,注意学生是否掌握方法。

2、P-40第一题。

F、课堂小结:1、截取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是怎样的?2、要截取商的近似值还要注意什么?G、布置作业:P-40第二题、第三题和第四题。

课后小结:本课是建立学生已经掌握如何取一个小数的近似值基础上教学的,所以,我在教学中的重点是放在让学生知道列竖式计算时商要除到那一位,我出示例题,列出算式,然后让学生根据题意列竖式计算,有地同学算到了很多位,有的同学只算到了第三位,在学生发表自己观点的基础上,理解除到哪一位,为什么要除到比保留的小数为数多一位,从而归纳出取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浙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套【最新版】

浙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套【最新版】

浙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套一、教学分析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土地面积计算和简易方程。

教材重点是小数的乘除法计算和简易方程,教材难点是小数除法和列方程解应用题。

小数乘法是整数乘法的扩展和延伸。

当第二个因数是整数时,小数乘法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当第二个因数是纯小数时,小数乘法的意义有了扩展,就是求一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类似,只要掌握了积的小数点的定位方法,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应刃而解,为此教材应用积的变化规律,把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进行计算。

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相对于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则较为复杂。

教材安排了两个层次进行教学:一是当除数是整数时,计算方法与整数计算方法相同,只要弄清商里小数点的定位问题即可。

二是当除数是小数时,则根据商不变的性质,把它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进行计算。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通过教学和训练,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和熟练程度,培养学生灵活应用规律,简便合理的进行计算的能力。

本册教材的应用题主要是整、小数的三步计算应用题。

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分析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本方法,学会列综合式解答应用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土地面积计算,教材主要安排了直线的测定、测量和土地面积单位的认识、土地面积的计算等内容。

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测量和的方法。

简易方程是让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代数知识,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运算定律、平面图形的面积和周长计算公式等,理解方程的意义,学会接需两、三不计算的方程,并能列方程解应用题。

通过两种方法的比较,体会到用方程解应用题的优越性,渗透数学思想。

二、教学目标1.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的进行计算。

浙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案

浙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案

浙教课标版五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目标:1、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应用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通过割补、平移、旋转等操作活动,丰富图形变换的经验,体验图形运动思想,逐步发展空间观念,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

3、通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探索精神,感受数学知识的奇妙。

学情分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并能灵活运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理解平行四边形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教学中让学生经历猜想、操作、验证、推理的过程,通过“剪、拼、移”找出平行四边形底和高与长方形长和宽的关系,把握面积始终不变的特点,归纳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运用会为学生学习后面的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的面积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索并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渗透转化的思想。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讲故事导入新课,思考平行四边形面积大还是长方形的面积大?激发学生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求法。

2、回顾长方形面积公式,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从而引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探究。

二、探究新知1、猜一猜,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以怎么算?预设1、相邻的两条边相乘。

预设2、底乘高。

2、根据猜想和提示验证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猜想。

(小组交流讨论)3、小组汇报学:利用数格子的方法验证猜想。

学:利用剪一剪、拼一拼方法验证猜想。

4、重点研究沿着什么剪?拼后的图形面积变了吗?5、转化后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6、得出结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7、验证相邻的两条边相乘的猜想错误。

巩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

8、欣赏剪拼图形。

三、巩固练习1、判断1、高越大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越大。

()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邻边。

()1、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是多少?3、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4、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

五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五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五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第一章:数的认识1.1 数字与数位教学目标:1. 理解数位的概念,掌握数位的顺序和数位的名称。

2. 能够正确地读写整数,理解整数的意义。

教学内容:1. 数位的概念:个位、十位、百位、千位等。

2. 数位的顺序:从右到左,依次是个位、十位、百位、千位等。

3. 数位的名称:个、十、百、千等。

4. 整数的读写:从高位到低位,每个数位上的数字是几就读几,有几个计数单位就读几。

教学步骤:1. 引入数位的概念,展示数位顺序表。

2. 讲解数位的名称和顺序,举例说明。

3. 练习读写整数,让学生自己尝试读写。

4. 总结整数的读写规则,进行巩固练习。

1.2 数的运算教学目标:1. 掌握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2. 能够正确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

教学内容:1. 加法:将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 减法: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的运算。

3. 乘法:将两个数相乘的运算。

4. 除法:将一个数分成几个等份的运算。

5. 四则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组合运算。

教学步骤:1. 讲解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定义和运算方法。

2. 举例说明,进行演示和练习。

3. 引导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顺序和规则。

4. 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章:几何图形2.1 平面图形教学目标:1. 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圆形等。

2. 能够识别和比较不同平面图形的特征。

教学内容:1. 三角形:由三条边组成的图形。

2. 四边形:由四条边组成的图形。

3. 圆形:由一个圆和它的边界组成的图形。

4. 其他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梯形等。

教学步骤:1. 引入平面图形的概念,展示各种平面图形。

2. 讲解三角形的特征,如边的数量和角度。

3. 讲解四边形的特征,如边的数量和角度。

4. 介绍圆形的特点,如直径、半径等。

5. 展示其他平面图形,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比较。

2.2 立体图形教学目标:1. 认识常见的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球体等。

浙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浙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第 1 课时教学内容:小数乘整数教学目标:1.在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的基础上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和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联系,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教学难点: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发:1(1) 先从左往右观察因数、积的变化规律。

(2) 再从右往左观察因数、积的变化规律。

引导学生概括: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或)10倍、100倍、1000倍……积也(或)10倍、100倍、1000倍……2、口答:15×5表示什么?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3、引新: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积的变化规律,小数乘法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规律呢?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这部分知识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小数乘法的知识,首先我们来学习小数乘以整数。

(板书课题:小数乘以整数)二、尝试:1、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⑴出示例1:花布每米6.5元,买5米要用多少元?⑵引导学生思考:可以怎样列式计算?(让学生讨论,只列算式不计算,并板书学生的讨论结果。

)用加法计算:6.5+6.5+6.5+6.5+6.5用乘法计算:6.5×5⑶ 6.5×5表示什么?(5个6.5或6.5的5倍是多少)⑷小数乘以整数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吗?是求什么?引导学生得出: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 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

⑸练习:P.4页 1、说出下面各式的意义。

0.9×4 63×6 8.4×15 P.4 页2、列出乘法算式。

⑴ 5个2.05是多少? ⑵ 4.95的7倍是多少?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⑴ 小数乘法可以怎么算?(依照整数乘法用竖式计算)板书: 6.5 × 5⑵ 生试算,指名板演。

⑶ 生算完后,小组讨论计算过程。

五年级上册趣味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趣味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趣味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数的奇偶性教学重点:理解奇数与偶数的定义,掌握奇数与偶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奇数与偶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第二课时:认识分数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比较大小。

教学难点: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第三课时:平面图形的面积教学重点:掌握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4. 第四课时:简单方程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意义,学会解简单方程。

教学难点: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5. 第五课时:数学趣题教学重点:了解数学趣题的特点,学会解答数学趣题。

教学难点:创造性思维在数学趣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受数学知识。

2.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相互协助、共同探究的能力。

3. 采用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四、教学步骤1. 数的奇偶性(1) 引入奇数与偶数的概念。

(2) 讲解奇数与偶数的性质。

(3) 举例说明奇数与偶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认识分数(1) 介绍分数的意义。

(2) 讲解分数的比较大小。

(3) 练习分数的应用题。

3. 平面图形的面积(1) 讲解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 练习面积计算。

(3) 运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简单方程(1) 引入方程的概念。

(2) 讲解解简单方程的方法。

(3) 练习解方程。

5. 数学趣题(1) 介绍数学趣题的特点。

(2) 讲解解答数学趣题的方法。

(3) 练习解答数学趣题。

五、课后作业1. 数的奇偶性:举例说明奇数与偶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认识分数:运用分数比较大小解决实际问题。

【精品】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21 循环小数丨浙教版 (2)

【精品】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21 循环小数丨浙教版 (2)

循环小数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循环小数的意义,使学生初步认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掌握循环小数的写法。

2、让学生经历探索循环小数的意义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意识,进一步培养数感。

3、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和掌握循环小数的意义。

难点:理解掌握循环小数的特征。

教学准备:关于自然界循环现象的资料。

教法、学法:谈话法,探索发现法教学过程:一、游戏活动,引出课题(让学生认识什么现象是循环,了解生活中的一些循环现象,初步感知循环的意义。

)师:今天同学们的精神真不错,老师就和大家一起玩个接力赛,你们必须按顺序说出下面的数。

听好,星期一。

生:星期二。

师和生继续往下说。

(同学们的反应真快,真棒。

)发现数的人越来越少,师:同学们,你认为我们能数完吗?(生:不能。

)师:根据刚才的接力游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生可能会说:因这它不断重复,因为它不断循环..... 从星期一开始到星期日,下周又从星期一开始到星期日永远数不完)师:重复的是什么?(从星期一到星期日依次不断,重复出现)板书:依次不断、重复(循环,若有生提出)手写师: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的现象,同学们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生:一天有24个小时,从1时,2时……24时,然后第二天又从1时开始,到24时结束。

第三天、第四天、周而复始,重复出现。

我们还知道一周有7天,从星期一到星期日,然后第二周又是从星期一到星期日;一年的春夏秋冬季节变化,月亮的盈亏圆缺,早晚潮汐的涨落,白天黑夜的循环往复,人们白天觉醒夜晚睡觉……等等都是自然界的循环现象。

……)请两个学生说说,举两个例子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在自然界中许多现象都是有周期性的,周而复始,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循环现象。

其实在我们的数学王国中也有这种问题。

这一节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数学中的循环问题,同学们想不想了解数学中的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循环问题。

今天老师要看看谁最聪明,能够发现数学中的规律。

浙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浙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浙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集浙江教育版小学数学第一册教案全集单元1十进制乘法班1教学内容:十进制乘法整数教学目标:1。

在理解十进制乘法整数含义的基础上,掌握十进制乘法整数的含义和十进制乘法整数的计算方法2。

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比能力3。

引导学生探索知识与渗透之间的关系,转化思想教学重点:十进制整数的含义教学难点:十进制整数的小数点位置确定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1,激发:1,填表(投影演示)填写完阶乘积后,引导学生观察:(1)首先观察因子和积从左到右的变化规律(2)再次观察因素和产品从右向左的变化规律指导学生总结:一个因素保持不变,另一个因素(或)10倍、100倍、1000倍...产品也(或)10倍、100倍、1000倍...2,口头回答:15×5是什么意思?整数乘法是什么意思?3,引用新: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整数乘法的含义和积的变化规律。

十进制乘法有相同的规则吗?你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这部分知识吗?今天我们将学习十进制乘法的知识。

首先,我们将研究整数的十进制乘法(板书题目:十进制乘以整数)计算1几个相同加数之和)(5)练习:p 4第1页,说出下列各种含义0.9× 4 63× 6 8.4× 15 p 4第2页,列表乘法公式什么是(1)和5 2.05?(2)什么是7乘以4.95?2、十进制整数倍计算方法如何计算(1)十进制乘法?(根据整数乘法以垂直形式计算)板书:6.5× 5(2)原始试算,命名为棋盘游戏经过(3)的计算,小组讨论了计算过程。

(4)演示:6.5扩大10倍,65×5×3 2.5×3 25缩小10倍,5]刚才复习了如何计算6.5×5?使学生得出这样的结论:被乘数6.5增加10倍至65,被乘数6.5增加10倍,乘积也增加10倍。

当需要原始乘积时,乘积325进一步减少10倍。

[6]做一件事:什么是14 9.76?(7)通过示例1和“执行一个”,您发现了什么,让学生明白被乘数是小数,乘积是小数,被乘数是两位小数,乘积也是两位小数。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案)-2024-2025学年浙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案)-2024-2025学年浙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案)-2024-2025学年浙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浙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二、核心素养目标1.数学抽象:通过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抽象出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2.逻辑推理:在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验证、归纳等过程。

3.数学运算: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4.直观想象:通过图形的剪拼,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之间的关系。

5.数据分析: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

6.数学建模:建立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运用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四、教学策略1.创设情境策略:通过创设生活中的实际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自主探究策略: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3.合作交流策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4.直观演示策略: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直观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平行四边形纸片、剪刀、方格纸等。

2.学生准备:平行四边形纸片、剪刀、直尺等。

七、板书设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板书1.数方格法2.割补法: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底→长高→宽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S = ah八、教学反思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课时,我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经历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运用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和数学建模等核心素养,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智慧乐园一浙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智慧乐园一浙教版

浙教版新思维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智慧乐园》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课本第85页《智慧乐园一》教学目标:1. 使学生认识格点图形,能将格点图形转分割成可以计算出面积的基本图形,然后求和算出格点图形面积;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理解计算格点图形面积的分割方法;通过比较、归纳,选择求格点图形的最优方法。

2.在自主探索、解决问题中感受解题策略、方法的多样性,渗透转化、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3.在探究同一格点图形的面积的规律中,感受皮克定理的神奇性,培养对数学的热爱和数学家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掌握格点图形面积计算的分割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面积一定的格点图形的格点规律。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同学们,我们都学过哪些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要计算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分别需要哪些条件?2.观察认识格点图形。

观察下面的图形,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小结:一个多边形的顶点如果全是格点,这个多边形就叫做格点多边形。

二、探究新知:(一)探究格点图形的面积1.画出格点图形。

学生独立画出一个格点多边形。

2.出示格点多边形,共同探究它的面积。

师:你有什么办法可以算出这个格点图形的面积?生1:分割成若干块,求出各部分面积,再求和;生2:用整个面积减去格点图形外的面积;……3.学生分小组探究分割求和,或求差。

4.小组交流汇报。

相互评价。

5.小结:分割成基本图形时,要注意分成可以计算出面积的图形,图形的底和高都必须是整格数。

6.知识拓展:认识奥地利数学家皮克(Pick),初步感知皮克定理。

7.运用皮克定理,求出自己所画的格点图形的面积。

(二)探究面积为2的格点多边形1.说出下列图形的面积。

你是怎样知道的?2.这些面积为2的格点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你还能画出多少个面积为2的格点多边形?3.学生小组合作共同画出这些图形。

4.分小组交流展示评价。

三、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

5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5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5班级上册数学教案5班级上册数学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观赏与设计图案,使同学进一步生疏已学过的对称、平移、旋转等现象。

2.观赏秀丽的对称图形,并能自身设计图案。

3.同学感受图形的美,进而培育同学的空间想象力量和审美意识。

重点难点:1.能利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绘制精致的图案。

2.感受图形的内在美,培育同学的审美情趣。

教学预备:幻灯片、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利用课件显示课本第7页四幅秀丽的图案,配音乐,让同学观赏。

二、学习新课(一)图案观赏:1、伴着动听的音乐,我们观赏了这四幅秀丽的图案,你有什么感受2、让同学尽情发表自身的感受。

(二)说一说:1、上面每幅图的图案是由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2.上面哪幅图是对称的先让同学边观看争辩,再进行沟通。

三、稳固练习(一)反应练习:完成第8页3题。

1、这个图案我们应当怎样画2、认真观看这几个图案是由哪个图形经过什么变换得到的(二)拓展练习:1、分别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创作一个图案。

2、沟通并观赏。

说一说好在哪里四、全课总结对称、平移和旋转学问广泛地应用于平面、立体的建筑艺术和几何图像上,而且还涉和到其它领域,期望同学们平常留意观看,都成为杰出的设计师。

五、支配作业:教材第9页第5题。

板书设计:观赏和设计图案1 图案2图案3 图案4对称、平移和旋转学问有广泛的应用。

#5038925班级上册数学教案2教学分析:在生活中,有各种秀丽的图案,其中有很多图案是由简洁的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得到的。

本活动所呈现的正是简洁图形经过旋转形成简单图案的过程。

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事例,使同学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

并能正确推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

结合同学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2、通过动手操作,使同学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洁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重点难点:能正确区分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洁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浙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浙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设计:朱永坤教学内容: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

教学目的:使学生知道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够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

教学重点: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数量和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启迪思维教师板书:字母问:看到这两个字你想到什么?生:我想到A、B、C、D。

教师板书:α b c d问:你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见到字母?生:略师:好“字母”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音乐简谱中,字母可以表示音调。

汽车、摩托车牌照上,字母可以表示一个地区。

字母在我们学习的数学知识里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探究概括、揭示课题1、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猜一猜,这盒里面装了什么:师:能一下子猜出来吗?(不能)师:告诉大家里面装的是围棋子,谁能猜出里面装了几粒围棋子,大胆猜,猜猜看,里面到底装了几粒,看谁能猜得准。

生:20、40、50……师:谁有本事用一个办法来表示盒子里的围棋子的粒数,可以用什么来表示。

X师:很好。

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内容、用字母表示数(板书课题)三、自学讨论,探究新知师:请看屏幕、哥哥和妹妹在赛跑哥哥比妹妹大5岁。

问:根据哥哥比妹妹大5岁,你能想到哪些数学问题生:哥哥的年龄- 妹妹的年龄 = 5 或妹妹的年龄+5=哥哥的年龄师:假如妹妹2岁的时候哥哥是几岁?(7岁),怎样计算的:2+5假如妹妹8岁的时候哥哥是几岁?(13岁)怎样计算的:8+5假如妹妹20岁的时候哥哥是几岁?(25岁)怎样计算的:20+5假如妹妹C 岁的时候哥哥是几岁?(b)怎样计算:C + 5这个b还可以用哪个式子来表示。

c + 5师:很好。

字母在数学里不仅可以表示数量、还可以表示数量间的关系。

(数量关系)四、练习扩展、巩固新知练习一 1 一本练习本的价钱是0.90元,2 买8本应付元。

买X本应付元。

②一本练习本的价钱是α元,买b本应付元。

练习二①一天早晨的温度是X摄氏度,中午比早晨高8摄氏度。

小学数学浙教版五年级上4.1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案

小学数学浙教版五年级上4.1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案

浙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浙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64~65页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讨论思考,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以应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讨论、分析、比较、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体会“等积变形”的思想方法,培养空间观念,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2)使学生在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形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重点: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正确应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关键: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中引导学生从不同的途径和方法去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剪刀、平行四边行纸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复习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提问:同学们,我们学习了那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除了正方形和长方形,我们还学过别的图形呢,比如平行四边形,它的面积如何计算呢?2、出示例题:下面是一块平行四边形的木板,它的面积是多少?我们一起来探究吧!(底边是2021,领边长10分米,高7分米)(通过复习学过的正方形长方形面积公式及应用,引出平行四边形,让学生带着问题探究。

)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二、初步探究,转化图形。

1、提出问题老师这里也有同样小棒围成的平行四边形,但是它们的形状不相同,那么它们围成的面积会不会相等呢?2、课件出示将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逐渐变形的过程。

大家想象一下,如果一直拉下去,最后会有什么结果?通过观察与想象,你发现什么?学生汇报后小结:用同样的木棒围成的图形形状发生了变化,面积也发生了变化。

【精选】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21 循环小数丨浙教版

【精选】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21 循环小数丨浙教版

循环小数教学目标:1. 认识循环小数的特征,知道循环小数的意义2. 掌握循环小数的两种表示方法。

3. 会正确的比较两个或几个循环小数的大小4.培养观察与比较、分析与概括能力,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5.积极引导学生探索知识,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掌握循环小数的概念,并用简便方法表示循环小数。

教学难点: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理解“不断重复”“讲不完”)1.师:故事引入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小和尚,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讲了什么呢?从前有座山…(板:依次不断重复出现)2、举例自然现象或生活中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3、师:像这样“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我们把它叫做“循环”。

(板:循环)4、师:在我们数学中是不是也存在这样“循环”的现象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去看看吧!)二. 探究阶段:(一)探究一:1、出示:请计算出最后的结果。

(分小组计算)1÷3= 11.56÷6= 13.7÷11=1÷3=0.333… 11.56÷6=1.9266… 13.7÷11=1.24545…0.3 3 3 1.9 2 6 6 1.245453)1.0 6)1 1.5 6 11)13.79 6 111 0 5 52 79 5 4 2 21 0 1 6 509 1 2 441 4 0603 6 554 0 502、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1)通过刚才的题目,我们发现数学中也有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

揭示课题(板:循环小数)2)说说这三个循环小数是从哪一位起的哪些数字在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0.333…从小数部分十分位起(3)依次不断重复出现1.9266…从()起()依次不断重复出现1.24545…从()起()依次不断重复出现学生尝试得出循环小数的概念。

教师板书3)举例4)辨别循环小数。

(27页的第2题)(二)探究二1.出示自学提纲:自学课本P27回答问题:1)什么叫循环节?2)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是怎样的?3)怎样读循环小数?2、理解循环节概念3、结合题目得到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及读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教版新思维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智慧乐园》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课本第85页《智慧乐园一》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认识格点图形,能将格点图形转分割成可以计算出面积的基本图形,然后求和算出格点图形面积;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理解计算格点图形面积的分割方法;通过比较、归纳,选择求格点图形的最优方法。

2.在自主探索、解决问题中感受解题策略、方法的多样性,渗透转化、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3.在探究同一格点图形的面积的规律中,感受皮克定理的神奇性,培养对数学的热爱和数学家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掌握格点图形面积计算的分割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面积一定的格点图形的格点规律。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同学们,我们都学过哪些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要计算长方形、
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分别需要哪些条件?
2.观察认识格点图形。

观察下面的图形,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小结:一个多边形的顶点如果全是格点,这个多边形就叫做格点多边
形。

二、探究新知:
(一)探究格点图形的面积
1.画出格点图形。

学生独立画出一个格点多边形。

2.出示格点多边形,共同探究它的面积。

师:你有什么办法可以算出这个格点图形的面积?
生1:分割成若干块,求出各部分面积,再求和;
生2:用整个面积减去格点图形外的面积;
……
3.学生分小组探究分割求和,或求差。

4.小组交流汇报。

相互评价。

5.小结:分割成基本图形时,要注意分成可以计算出面积的图形,
图形的底和高都必须是整格数。

6.知识拓展:
认识奥地利数学家皮克(Pick),初步感知皮克定理。

7.运用皮克定理,求出自己所画的格点图形的面积。

(二)探究面积为2的格点多边形
1.说出下列图形的面积。

你是怎样知道的?
2.这些面积为2的格点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你还能画出多少个
面积为2的格点多边形?
3.学生小组合作共同画出这些图形。

4.分小组交流展示评价。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