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会计核算办法-信贷资产减值准备

合集下载

银行会计科目 贷款减值准备

银行会计科目 贷款减值准备

银行会计科目贷款减值准备
贷款减值准备是银行会计科目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它是用来反映银行对贷款和债务证券的信用风险进行评估,并预留相应资金的过程。

以下是与贷款减值准备相关的银行会计科目:
1. 贷款减值准备(Loan Loss Provision):该科目记录了银行为应对贷款和债务证券可能发生的违约风险而提取的预留资金。

2. 呆账准备(Bad Debt Provision):这个科目通常用于记录已经逾期或违约的贷款、债务证券或其他债权的减值准备。

3. 减值损失(Impairment Loss):当银行认为某些贷款或债务证券的价值减少,因为借款人或债务人的违约风险增加时,就会记录减值损失。

4. 债务减值准备(Debt Impairment Provision):这个科目记录了银行对债券投资或其他债权所进行的减值准备。

在银行会计中,贷款减值准备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银行识别和管理信用风险,以保护银行的资产和财务稳定。

银行根据风险评估模型和市场条件,定期进行贷款减值准备的计提,并在财务报表中披露相关信息。

这有助于投资者和监管机构了解银行的信用风险和准备情况。

银行减值准备计提标准

银行减值准备计提标准

银行减值准备计提标准
银行减值准备是指银行为应对可能的信用损失而提取的资金准备。

在银行业务中,由于借款人违约或者违约风险增加,银行可能会面临信用损失的风险。

为了规范银行业务中的减值准备计提行为,保护银行和投资者的利益,监管部门对银行减值准备计提标准进行了规定。

首先,银行减值准备计提标准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银行在计提
减值准备时,应当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确保计提行为合法合规。

其次,银行减值准备计提标准应当符合会计准则的规定。

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银行在计提减值准备时,应当按照借款合同的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进行计提,确保计提金额合理准确。

另外,银行减值准备计提标准应当符合监管部门的规定。

监管部门对银行减值
准备计提标准进行了具体规定,银行应当按照监管部门的规定进行减值准备计提,确保符合监管要求。

此外,银行减值准备计提标准应当符合风险管理的要求。

银行在计提减值准备时,应当结合自身业务风险特点,科学合理地确定减值准备计提标准,加强风险管理,防范信用风险。

最后,银行减值准备计提标准应当符合市场化、国际化的趋势。

随着金融市场
的国际化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银行减值准备计提标准也应当向国际化、市场化方向发展,提高计提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综上所述,银行减值准备计提标准是银行业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银行的风
险管理和资产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银行应当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按照监管部门的规定进行减值准备计提,加强风险管理,适应市场化、国际化的趋势,提高减值准备计提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银行和投资者的利益,确保银行业务稳健健康发展。

银行会计核算办法-信贷资产减值准备

银行会计核算办法-信贷资产减值准备

银⾏会计核算办法-信贷资产减值准备XX银⾏信贷资产减值准备核算办法第⼀章总则第⼀条为提⾼我⾏抵御风险的能⼒,真实核算经营成果,充分体现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规范我⾏贷款减值准备计提⽅法,满⾜财务报告信息披露需求,依据中国⼈民银⾏《银⾏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融⼯具确认与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等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条本办法所指的信贷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范围主要包括由我⾏发放的、提供信⽤⽀持以及承担信⽤风险⽽形成的各项公司类及个⼈类信贷资产,具体包括贷款、贴现、垫款等。

第⼆章主要定义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信贷资产减值损失、信贷资产减值准备、减值迹象分别是指:信贷资产减值损失是指信贷资产预计未来现⾦流量现值低于其账⾯价值的差额。

信贷资产减值准备是指在评估信贷资产减值损失的基础上,按照⼀定标准、⽅法和程序计提的,专门⽤于弥补信贷资产减值损失的准备⾦。

减值迹象是指该笔贷款发放后实际发⽣的、对该笔贷款的预计未来现⾦流量有影响,且能够对该影响进⾏可靠计量的事项。

当发现存在上述事项,应及时评估该信贷资产的减值损失。

第四条信贷资产发⽣减值的客观证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事项:(⼀)债务⼈发⽣严重财务困难;(⼆)债务⼈违反合同条款,如偿付本⾦或利息时违约或逾期;(三)债权⼈因经济或法律等⽅⾯因素的考虑,对发⽣财务困难的债务⼈做出让步;(四)债务⼈很可能倒闭或进⾏其他财务重组;(五)⽆法辨认⼀组信贷资产中的某项资产的现⾦流量是否已经减少,但根据公开的数据对其进⾏总体评价后发现,该组信贷资产⾃初始确认以来的预计未来现⾦流量确已减少且可计量,如该组信贷资产的债务⼈⽀付能⼒逐步恶化,或债务⼈所在国家或地区失业率提⾼、担保物在其所在地区的价格明显下降、所处⾏业不景⽓等;(六)其他表明该笔信贷资产发⽣减值的迹象。

第三章核算办法及账务处理第四条信贷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法我⾏信贷资产减值准备应按照单项评估和资产组合评估两种⽅法进⾏计提。

银行信贷资产损失准备计提管理办法 模版

银行信贷资产损失准备计提管理办法 模版

银行信贷资产损失准备计提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及时、审慎、准确地计提贷款损失准备,根据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管理办法》以及《银行会计制度》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信贷资产损失准备是指对信贷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而提取的用于抵御风险、弥补损失的准备金,不包括在利润分配中计提的一般风险准备。

第三条信贷资产损失准备计提的范围为各类表内外信贷资产,包括:本外币贷款、银行卡透支、贴现、信用垫款(含银行承兑汇票垫款、信用证垫款、担保垫款等)、进出口押汇等表内信贷资产,以及银行承兑汇票、对外担保、信用证、代付等表外信贷资产。

第四条信贷资产损失准备计提按照“统一标准、规范程序、科学谨慎、充分及时”的原则,有效覆盖授信业务可能发生损失而带来的风险,谨慎、客观、合理地估计各类信贷资产减值损失,及时足额计提贷款损失准备。

第五条本行根据监管要求设置贷款拨备率和拨备覆盖率指标监控本行贷款损失准备的充足性。

贷款拨备率为贷款损失准备与各项贷款余额之比。

拨备覆盖率为贷款损失准备与不良贷款余额之比。

第二章职责分工第六条总行风险管理部负责信贷资产损失准备的内控制度建设,确定信贷资产损失准备的标准、方法与模型,组织开展信贷资产损失准备确认、计量、列报与披露工作。

具体工作职责包括:(一)根据本办法完善信贷资产损失准备计提管理的具体制度,报高级管理层批准;(二)负责制定并完善信贷资产损失准备计提方法与模型,定期对方法和模型的合理性、适用性及准确性进行检验及修正;(三)负责定期组织实施全行信贷资产损失准备评估工作;(四)负责减值贷款的识别,按季确定逐笔评估信贷资产范围,并对逐笔评估信贷资产损失准备结果进行初步认定;(五)负责开展组合评估信贷资产损失准备;(六)负责制作各类信贷资产损失准备报告和报表;(七)其它相关的管理职责。

第七条总行资产保全部负责本部门并协助其他部门进行信贷资产损失准备评估工作:(一)负责组织实施对账务核算在本部门范围内的逐笔评估信贷资产损失准备评估工作;(二)负责参与指导各经营机构对账务核算不在本部门范围内的逐笔评估不良信贷资产损失准备评估工作;(三)其它相关的管理职责。

信贷资产减值损失

信贷资产减值损失

信贷资产减值损失近年来,我国金融领域涌现出了许多新兴的金融业务,信贷资产转让业务便是其中一种,各种类型的金融机构包括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在内都在积极探索新的模式和方法来拓展该项业务。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信贷资产减值损失,希望你们喜欢。

信贷资产减值损失贷款减值损失是指商业银行贷款资产发生了预计损失,并在资产负债日确认损失金额后计入损益表。

商业银行应在资产负债表日对贷款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有客观证据表明该贷款发生减值的,应确认减值损失,计提贷款损失准备。

资产负债表日,商业银行通过减值测试估计出贷款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将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低于贷款账面价值(摊余成本)的差额,确认为减值损失,计人当期损益。

信贷资产的会计风险关系(一)会计风险直接产生信贷资产风险首先,如果会计在金融业务核算、经营、管理中出错以至于在提供决策依据时发生严重误导,在存在会计风险的同时,决策上失误也必然带来信贷资产风险;其次,会计信息系统失灵,必然会导致对金融业存在的信贷资产风险心中无"度",没有一套完整的使会计风险与信贷资产风险充分结合的风险监测指标系统、不能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改善,使金融风险日趋严重。

(二)信贷资产风险倒逼会计风险资产质量差、利息回收率低,为追求利润目标和眼前利益,必然存在人为调节各类报表,甚至采取种种手段虚增存款、利润、压缩逾期贷款比例,通过拆出资金、内部往来等科目超规模发放贷款等现象,促使会计风险更为加剧,核算质量难以保证。

(三)二者相互影响加大金融风险会计风险与信贷资产风险二者产生后又互相影响、相互作用,共同增加了金融风险。

所以在银行业务经营中,要充分认识两种风险的互动作用,在管理和控制金融风险时,必须二者并重、不能顾此失彼。

信贷资产的主要模式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分为买断型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和回购型信贷资产转让业务。

买断型信贷资产转让业务是指转让双方根据协议约定转让信贷资产,资产转让后,借款人向受让方承担还本付息的义务。

银行信贷资产减值测试及预计负债操作规程 (2)模版

银行信贷资产减值测试及预计负债操作规程 (2)模版

银行信贷资产减值测试及预计负债操作规程 (2)模版银行信贷资产减值测试及预计负债操作规程一、前言随着互联网金融和网络借贷行业的发展,银行对信贷风险的把控和管理显得异常重要。

其中,信贷资产减值测试成为了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

银行信贷资产减值测试及预计负债操作规程的制定,对于加强银行风险管理,保障金融安全,以及优化银行信贷资产配置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二、背景为了规范银行信贷资产减值测试及预计负债操作,保证金融稳定,中国人民银行等机构已经相继颁布了相关规范和制度,例如贷款损失准备金管理办法等等。

同时,监管部门还要求银行加强自主判断、和贷后风险管理,要求银行必须制定符合本行经营特点和风险管理需要的信贷资产减值测试及预计负债操作规程。

三、主要内容1.信贷资产减值测试基本原则1.1 风险计量:制定的风险计量模型要符合监管部门的要求,对信贷资产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强调风险分层管理。

1.2 风险预算:制定信贷风险资产减值预算制度,建立信贷质量报告制度,定期进行评估和反思,为风险预算调整提供参考数据。

1.3 风险溢价:减值测试应当综合考虑即期和预期的信用风险,并给予适当的风险溢价,对高风险等级的信贷资产进行重点测试。

1.4 风险调整:监测和调整加权平均成本资本回报率(WACC),调整后的WACC 作为信贷资产减值测试的折现率,因此应加以监测。

2.信贷资产减值测试流程2.1 划分风险等级,建立信贷质量评级评估模型。

2.2 评估信贷资产的减值因素,包括对外经济条件、银行行业以及内部自身经营等因素的评估;并结合非接续性损失和借款人还款能力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2.3 根据评出的信贷质量等级对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并对借款人的财务状况等因素进行预测,形成减值测试的预测数据。

2.4 基于减值测试预测数据,进行减值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和贷款风险分类等操作。

四、风险管理要求1.确保风险控制的有效性,不断引入新工具优化风险控制方式,同时不断推进信贷风险管理信息化建设。

资产减值准备

资产减值准备

资产减值准备资产减值准备是会计会计核算中的一种准备,用于应对资产价值下降的风险。

减值准备的设立有助于保护企业的资产财务状况,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资产减值准备的定义、计提方式和会计核算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首先,资产减值准备是指企业根据会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关于资产减值认定的要求,根据资产存续期间所形成的预期收益的未来现金流量,通过对资产账面价值与其预计的可收回金额进行比较,确定是否需要提取减值准备。

资产减值准备的目的是反映资产实际价值的变化,保护企业免受资产价值下降的冲击。

其次,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方式通常有两种,即个别计提和组合计提。

个别计提是指对明显出现减值迹象的单个资产进行减值计提,如产出能力下降、市场价格下跌等。

组合计提是指对一批具有相似风险特征的资产进行减值计提,如同一行业的存货、同一地区的应收账款等。

无论采用何种计提方式,均需进行合理的核销和调整,以确保资产减值准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然后,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核算与以下三个方面密切相关:首先是减值准备的确认,即在企业财务报表中通过减值计提科目来确认减值准备的金额。

其次是减值准备的计提基准,即确定资产减值的触发条件和计提比例等。

最后是减值准备的处理方式,即资产减值准备的调整、核销和转回等。

在会计核算中,资产减值准备属于损益类科目,根据会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在企业财务报表中以“减值准备”的名称列示。

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会影响企业的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减少企业期初利润和资产价值,从而提高企业的风险防控能力和整体盈利能力。

除了会计核算,资产减值准备还涉及到税务核算和合规管理等方面。

在税务核算中,资产减值准备通常可以用于企业的税前利润调整,降低企业的纳税负担。

在合规管理中,企业需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严格管理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使用,确保资产减值准备的合规性和合理性。

综上所述,资产减值准备是企业应对资产价值下降风险的重要措施。

信贷资产减值-易显云

信贷资产减值-易显云
贷款损失准备包括专项准备和特种准备两种。专项准备是按照贷款五 级分类结果及时、足额计提;具体比例由金融企业根据贷款资产的风 险程度和回收的可能性合理确定。特种准备指金融企业对特定国家发 放贷款计提的准备,具体比例由金融企业根据贷款资产的风险程度和 回收的可能性合理确定。
中国农业银行 新会计准则培训
中国农业银行 新会计准则培训
7
中国新企业会计准则(2006年版)/ 国际会计准则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2006年版)第
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43条:
对单项金额重大的金融资产应当单独进行减 值测试,如有客观证据表明其已发生减值,应 当确认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对单项金额 不重大的金融资产,可以单独进行减值测试, 或包括在具有类似信用风险特征的金融资产组 合中进行减值测试。单独测试未发生减值的金 融资产(包括单项金额重大和不重大的金融资 产),应当包括在具有类似信用风险特征的金融 资产组合中再进行减值测试。已单项确认减值 损失的金融资产,不应包括在具有类似信用风 险特征的金融资产组合中进行减值测试。
3
2001年《金融企业会计制度》
贷款损失准备计提范围 依据《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的资产,是指 金融企业承担风险和损失的贷款(含抵押、质押、保证、无担保贷款)、 银行卡透支、贴现、信用垫款(如银行承兑汇票垫款、担保垫款、信用证 垫款等)、进出口押汇等。 对由金融企业转贷并承担对外还款责任的国外贷款,也应当计提贷款 损失准备。 金融企业对不承担风险的委托贷款等,不计提贷款损失准备。
(2) 第59段:客观减值证据主要包括借款人发 生严重的财务困难,合同实际违约即利息 或本金的拖欠等情况 ;
(3) 第63段:如果某笔贷款出现了客观减值证 据,则该笔贷款应计提的拨备金额为该贷 款的本金与相对应的预计未来现金流入现 值的差额。贴现率为该贷款原始合同约定 的贷款利率。

银行减值准备计提标准

银行减值准备计提标准

银行减值准备计提标准一、贷款减值准备贷款减值准备是指银行为了预防贷款风险,按照贷款五级分类标准,对贷款进行减值测试,并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

具体计提标准如下:1. 正常类贷款:不计提减值准备。

2. 关注类贷款:按照账面价值与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之间差额的一定比例计提减值准备,计提比例为2%。

3. 次级类贷款:按照账面价值与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之间差额的一定比例计提减值准备,计提比例为25%。

4. 可疑类贷款:按照账面价值与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之间差额的一定比例计提减值准备,计提比例为50%。

5. 损失类贷款:按照账面价值与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之间差额的一定比例计提减值准备,计提比例为100%。

二、投资减值准备投资减值准备是指银行为了预防投资风险,按照投资分类标准,对投资进行减值测试,并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

具体计提标准如下:1. 交易性金融资产:不计提减值准备。

2.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按照账面价值与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之间差额的一定比例计提减值准备,计提比例为2%。

3. 持有至到期投资:按照账面价值与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之间差额的一定比例计提减值准备,计提比例为25%。

4. 长期股权投资:按照账面价值与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之间差额的一定比例计提减值准备,计提比例为50%。

5. 其他投资:按照账面价值与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之间差额的一定比例计提减值准备,计提比例为50%。

三、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是指银行为了预防固定资产风险,按照固定资产分类标准,对固定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并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

具体计提标准如下:1. 房屋及建筑物:按照账面价值与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之间差额的一定比例计提减值准备,计提比例为5%。

2. 机器设备:按照账面价值与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之间差额的一定比例计提减值准备,计提比例为3%。

3. 电子设备及其他设备:按照账面价值与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之间差额的一定比例计提减值准备,计提比例为2%。

银行信贷资产损失准备计提管理办法

银行信贷资产损失准备计提管理办法

银行信贷资产损失准备计提管理办法一、前言银行信贷资产损失准备是指为可能发生的信贷损失而提取的一种准备金。

银行作为金融机构,信贷业务是其主要经营业务之一,因此信贷风险也是银行面临的重要风险之一。

为了规范银行提取信贷资产损失准备的管理,保障银行信贷业务的安全性,我国银行业在2013年颁布了《银行信贷资产损失准备计提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

本文将从《管理办法》的适用范围、准备计提标准及比例、准备金使用、后续处理及监督管理等方面对该管理办法进行详细阐述。

二、适用范围《管理办法》适用于我国境内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外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

三、准备计提标准及比例《管理办法》中规定了银行提取信贷资产损失准备的计提标准及比例,具体如下:1. 根据信贷资产的分类,按照不同风险类别计提准备金。

2. 对于坏账和可疑账户,应当按照账户余额的一定比例计提信贷资产损失准备。

3. 对于关注和次级类账户,根据相关风险参数进行计提。

关注类账户的信贷资产损失准备不得低于0.5%,次级类账户的信贷资产损失准备不得低于1%。

4. 针对不良贷款,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计提。

5. 对于同业业务、担保业务、委托代理业务等其他信贷资产,应当按照相应的标准进行计提。

四、准备金使用提取信贷资产损失准备的目的在于抵御可能发生的信贷损失,因此准备金的使用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 准备金应当用于抵消实际发生的信贷损失。

2. 准备金不得用于抵消非信贷损失。

3. 准备金不得用于分配利润或决定派发股利的范围。

五、后续处理《管理办法》规定了银行在提取信贷资产损失准备后的后续处理程序。

1. 对于纳入准备金范围的信贷资产,应当进行分类、识别和计量。

2. 在信贷资产损失准备使用之前,应当进行内部审计,了解信贷损失的情况,以及已经建立的信贷资产损失准备是否足以抵御信贷损失。

3. 准备金使用应当按照实际发生的信贷损失进行核算,好处应当及时记入损益表。

贷款减值准备会计核算制度

贷款减值准备会计核算制度

贷款减值准备会计核算制度概述贷款减值准备是会计核算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也称为坏账准备,指银行根据贷款资产的实际情况,通过风险评估等手段进行预期信用损失的计提,以保护银行的安全性和稳健度。

银行开展贷款业务,风险是不可避免的。

如果借款人发生违约或者收入下降导致无法按时还款,就会造成银行的利润减少,甚至有可能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

为了防范风险,银行会在账面上提前做出减值准备,以便在风险出现时立即赔付。

计提减值准备的对象根据《公司会计准则》,银行的贷款资产应该按照信用风险进行分类,分别是正常类、关注类、次级类和可疑类。

正常类和关注类的贷款不需要计提减值准备,次级类和可疑类的贷款需要计提相应的准备金。

具体来说,次级类贷款应该计提25%的准备金,可疑类贷款应该计提100%的准备金。

如果出现不良资产,需要立即计提100%的准备金。

计提减值准备的方法个别计提法个别计提法是最常见的计提减值准备方法,按照单个借款人或单个贷款项目进行计提。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计算简单明确,能够体现出单个贷款项目的真实风险。

集中计提法集中计提法指的是按照整个贷款组合的风险水平,集中计提减值准备。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反映出贷款组合整体的风险状况,计提更加稳妥,但是计算复杂。

混合计提法混合计提法是对个别计提法和集中计提法的综合运用。

具体来说,可以先按照个别贷款项目进行计提,然后再按照整个贷款组合的风险水平,对计提的准备金进行调整。

贷款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计提减值准备的贷方科目是“贷款减值准备”,而表现减值的借方科目是“损失准备”。

如果减值发生了逆转,应该将“贷款减值准备”转回到“损失准备”中。

减值损失的实现应该计入银行的当期损益,而减值准备的转回应该相应地计入当期的损益。

如果已经完成了债务重组,应该取消相应的减值准备。

如果贷款已经被转让给其他机构,转让价款应该根据已计提的减值准备进行调节。

结论贷款减值准备是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正确计提和处理减值准备能够维护银行的稳健性和生存性,同时也是银行公信力建设的重要一环。

银行减值准备管理制度

银行减值准备管理制度

银行减值准备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银行贷款减值准备管理,加强风险管理和资产质量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国人民银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银行减值准备管理制度适用于全行各部门、各分支机构的贷款业务和风险管理工作。

第三条银行减值准备管理应当坚持审慎性、合规性的原则,健全和规范地进行风险识别、评估、管理和控制。

第四条银行减值准备管理制度应当与银行的风险管理制度、信息披露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等相关制度相衔接,相互配套。

第二章风险定性和分类第五条银行应当根据贷款风险特点和客户行业、经营状况等情况,对贷款笔额进行风险定性和分类。

第六条风险定性应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判断:(一)信用风险:借款人及担保方的信用等级、信用记录、交易行为等情况;(二)市场风险:贷款项目所在地区、行业健康状况、市场供求情况等;(三)操作风险:与贷款项目相关的操作风险、管理风险等;(四)法律风险:与贷款项目相关的法律法规风险、法律诉讼风险等。

第七条风险分类应分为正常类、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

具体分类标准由银行自行制定,但应符合相关监管规定。

第八条银行应当通过风险定性和分类的结果,合理评估贷款质量,做出相应的减值准备计提决定。

第三章减值准备计提第九条银行应当根据贷款风险的定性和分类结果,按照相关监管规定和内部管理规定,及时、适当、合理地计提减值准备。

第十条减值准备计提根据贷款风险的不同,分别采用一般减值准备和特别减值准备。

第十一条一般减值准备应当根据各种贷款风险分类情况,按照风险分类金额的一定比例计提。

第十二条特别减值准备应当根据具体贷款项目的风险特征,进行个案评估,逐项确定减值准备计提比例。

第十三条减值准备计提应当经银行董事会或者董事会授权的部门负责人批准,并报中国银监会备案。

第十四条银行应当建立减值准备计提的内部制度和程序,规范计提流程和相关记录。

第四章减值准备冲回和调整第十五条银行应当根据贷款风险的变化情况,及时进行减值准备的冲回和调整。

浅谈上市公司信贷业务中的资产减值准备计提问题

浅谈上市公司信贷业务中的资产减值准备计提问题

银川 7 5 0 0 0 1 )
期投资和委托贷款共八项 资产应计提减值准备 。当前 , 资产
减值准备八项资产 中经 常被部分公 司 当作调节 企业利 润的 资产主要有坏账准备 、 存货 跌价准备 、 短期投 资跌价准 备这
因而难免带有一定的主观人 为因素 , 并且 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几 项 。
高于其市价可变现 的净值 , 即成本高于 了市价 , 就是资 产发
生 了减值 。资产减值在会计 核算 中表现为资 产的减少 和费
用或损失 的增加 , 在资产负债表与损益表上均要列示 。 所谓 资产减值准备 , 就是 其资产发 生了减值 , 那么 预计 它所能带来 的未来经济利益就 比原来记账时所估计 的要低 ,
着操纵利润的可能性。 因此 , 一些上市公 司管理 当局在预计 资产损失计提 减值 准备时 , 就具有极 强的 目的性 , 调 紧时谓 之遵循会计的谨 慎性 原则 , 调松 时也 有 自圆其说 的各种 理 由, 这为企业在一定范围内利用资产减值 准备 操纵会计利润 状及 问题分析 , 得 出一些 共性 问题 , 并提 出了一些相 关的建
议 的计提 方法有 帐龄分析法 、 个别认定法和余额百分 比法等 , 具体使 用那种计 提方法 由企
业 自行选用 , 而计提坏帐比例则是由企业 根据 债务人的实有 资产负债状况 、 现金 流量 和 以往 清收 经验等 信息 来 自行 决
留下 了空间。文章通过 对一些上 市公 司资产减值 准备 的现 定 。这样 , 计提 坏账 准备成 为部 分企业 调整 财务状 况 的工 具, 因为增加拨备会增加 当前企业成 本减少利 润 , 同时减少
真实经济实力作出正确判断 。

( 三 )短期投资减值准备 。短期投资的期末计价根 据成 投资总体 、 单项投资或投 资类别等 , 具体 使用那种 计提方法

银行信贷资产减值测试及预计负债操作规程模版

银行信贷资产减值测试及预计负债操作规程模版

x银行信贷资产减值测试及预计负债操作规程(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x银行信贷资产减值测试及预计负债工作,准确反映信贷资产价值及经营绩效,提高信用风险管理水平,根据《x银行资产减值确认与计量办法》等,制定本操作规程。

第二条各级经营机构办理的全部贷款(含贴现、银行卡透支及其他表内信贷资产)均需按规定进行减值测试,表外不良信贷资产需进行预计负债。

第三条法人客户不良贷款减值测试及表外不良信贷资产预计负债适用现金流折现模型;法人客户正常、关注类贷款及个人客户贷款(不含银行卡透支贷款)减值测试适用迁移模型;银行卡透支贷款减值测试适用滚动率模型。

第四条信贷资产减值测试及预计负债按月进行,以每月21日为测试基准日,测试结果当月在核算管理行(各县级支行)进账反映。

第五条信贷资产减值测试及预计负债由客户部门、风险管理部门、银行卡管理部门、财务会计部门及科技部门等分工配合,共同完成,各级行、各部门应按照规定的标准,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关工作。

第二章现金流折现模型测试第六条现金流折现模型(以下简称DCF测试)是基于对未来现金流入的预测确定单笔贷款减值结果或表外不良信贷资产预计负债的方法。

第七条对五级分类形态发生变动(正常与关注之间的变动和贷款风险分类批处理程序自动进行的形态调整除外)的法人客户贷款,以及测试基准日的全部法人客户不良信贷资产,各行应按规定进行DCF测试相关工作。

第八条因贷款形态发生变动而进行的DCF测试,通过总行下发的DCF测试模版完成,客户经理需录入预计的未来各期现金流并确定折现率。

第九条对测试基准日法人客户不良信贷资产进行的DCF测试,有关工作应在信贷管理系统(以下简称CMS)中完成。

客户经理在系统中需录入客户、保证人和担保物(包括抵质押物和查封物)信息,填列未来各期现金流并确定折现率。

第十条对单笔贷款进行DCF测试时,应在测试时点预计与该笔贷款相关的未来各期现金流入,并按照一定的折现率折现后加总,获得贷款未来现金流入的现值,贷款账面余额与现值之间的差额,即为该笔贷款应计提的减值准备。

贷款减值准备

贷款减值准备

贷款减值准备2篇贷款减值准备(上)贷款是银行业务中的一项重要活动,在金融市场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人们无法偿还贷款的情况时有发生。

面对这种情况,银行必须进行贷款减值准备,以防止因不良贷款而导致的损失。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贷款减值准备的概念、原因和计算方法。

首先,我们来谈谈什么是贷款减值准备。

贷款减值准备是指银行为了抵御不良资产带来的风险,而提前预留的风险准备金。

这个准备金的目的是在感知可能发生的亏损时提供一层保障,以抵消可能产生的损失。

那么,为什么需要进行贷款减值准备呢?原因可以有很多,最主要的原因是借款人无法按时偿还贷款。

这可能是由于个人经济状况的恶化、企业经营不善或者其他不可预见的因素引起的。

当银行发现贷款变成不良贷款的风险增加时,就需要进行贷款减值准备,以抵消潜在的损失。

那么如何计算贷款减值准备呢?其实,计算贷款减值准备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一般情况下,银行会根据经验和数据来评估不良贷款的可能亏损程度。

银行会根据不同的贷款种类、借款人的信用状况、担保物的价值以及宏观经济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并将可能的亏损金额计提为准备金。

在计算贷款减值准备时,银行通常会采取两种方法:个别拨备法和整体拨备法。

个别拨备法是根据贷款的具体情况进行计提,每个贷款都会独立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

而整体拨备法是根据整个贷款组合的整体风险进行计提,根据历史数据和统计模型来评估整个贷款组合的亏损概率和可能的亏损金额,并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

总的来说,贷款减值准备是银行业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银行的健康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妥善计提贷款减值准备,银行可以有效应对不良贷款的风险,保障自身的持续盈利能力。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贷款减值准备的计提并非一成不变,需要根据市场环境、经济形势和风险评估的变化进行不断调整。

只有做好风险的控制和防范,银行才能更好地履行其职责,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加稳定和可靠的金融服务。

商业银行信贷资产准备金管理办法

商业银行信贷资产准备金管理办法

商业银行信贷资产准备金管理办法(X.0版,20XX年)目录第一章总则 (2)第二章贷款损失准备 (3)第三章一般风险准备 (6)第四章会计处理 (7)修订记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客观反映商业银行(以下简称“本行”)信贷资产价值,增强风险抵御能力,准确核算损益,促进本行稳健经营和健康发展,根据财政部《金融企业准备金计提管理办法》(财金〔2012〕20号)和中国银监会《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管理办法》(银监会令〔2011〕4号)和《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办法》(银监会[2007]7号)的管理要求,结合本行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信贷资产包括本行承担风险和损失的各类贷款、信用垫款和表外业务(不包括委托贷款),其中贷款业务包括公司贷款、个人贷款、贴现、贸易融资等;表外业务包括承兑、保函、信用证、贷款承诺等。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坏账准备金,是指本行对承担风险和损失的信贷资产计提的准备金,包括贷款损失准备和一般风险准备。

贷款损失准备,是指本行对信贷资产进行合理评估和判断,对其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低于账面价值部分计提并在成本中列支的,用于弥补信贷资产损失,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准备金。

一般风险准备,是指本行运用动态拨备原理,采用标准法计算信贷资产的潜在风险评估值后,扣减已计提的信贷资产减值准备,从净利润中计提的、用于部分弥补尚未识别的可能性损失的准备金。

第二章贷款损失准备第四条本行对单项公司贷款本金超过人民币500万元(含),个人贷款本金超过100万元(含)的认定为单项贷款本金金额重大的贷款。

第五条对单项贷款本金金额超过重大标准的贷款,如果有客观证据表明贷款已发生减值损失,则其减值损失将按照该贷款的账面金额与以其原始实际利率贴现的预计未来现金流(不包括尚未发生的未来信用损失)的现值之间的差额进行计量。

发生的减值损失通过使用备抵账户减少该资产的账面金额,减值损失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

如果贷款的合同利率为浮动利率,用于确定减值损失的贴现率为按合同确定的当前实际利率。

银行表外信贷业务核算办法

银行表外信贷业务核算办法

银行表外信贷业务核算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高我行抵御风险能力,真实核算经营成果,保持稳健经营和持续发展,规范我行表外信贷业务核算方法和管理流程,满足财务报告信息披露需要,明确各级机构的工作职责,保证表外信贷业务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要求进行披露,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表外信贷业务系指我行发出的存在一定信贷风险、可能会引起资产总额的变化进而改变资产负债表的各类承诺业务。

包括保函、贷款承诺和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等。

第三条本办法依据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等有关规定制定,具体包括《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应用指南等。

第二章主要定义第四条表外信贷业务的减值损失,是指预计银行的表外信贷业务,未来将引起银行损失,即经济利益流出,大于经济利益的流入的差额。

第五条或有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潜在义务,其存在须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或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不是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或该义务的金额不能可靠计量。

于本行是指我行因为发出的承诺,在发生特定的事件下,包括客户的兑现要求或法院的裁决等,我行因而承担支付资金或经济利益流出银行的义务。

因为相关事件仍未发生,负债的义务仍未确认,只能在表外以或有负债确认。

第六条预计负债,是指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且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于本行是指银行的或有负债,有很大的机率会发生,在谨慎原则下,将或有负债在表内确认。

第三章核算办法及账务处理第七条表外业务的初始确认(一)表外信贷业务的确认原则我行应客户要求,发出承诺,该承诺在受益人要求兑现时,预期将会导致我行承担义务(或有负债)。

(二)表外信贷业务的范畴1、保函:我行因应客户要求,向第三方发出提供担保的函件,当该客户违约时,并在保函有效期内,第三方可以凭我行发出的保函,要求我行代替该客户清偿不高于保函的金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银行信贷资产减值准备核算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高我行抵御风险的能力,真实核算经营成果,充分体现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规范我行贷款减值准备计提方法,满足财务报告信息披露需求,依据中国人民银行《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等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的信贷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范围主要包括由我行发放的、提供信用支持以及承担信用风险而形成的各项公司类及个人类信贷资产,具体包括贷款、贴现、垫款等。

第二章主要定义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信贷资产减值损失、信贷资产减值准备、减值迹象分别是指:信贷资产减值损失是指信贷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

信贷资产减值准备是指在评估信贷资产减值损失的基础上,按照一定标准、方法和程序计提的,专门用于弥补信贷资产减值损失的准备金。

减值迹象是指该笔贷款发放后实际发生的、对该笔贷款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有影响,且能够对该影响进行可靠计量的事项。

当发现存在上述事项,应及时评估该信贷资产的减值损失。

第四条信贷资产发生减值的客观证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事项:(一)债务人发生严重财务困难;(二)债务人违反合同条款,如偿付本金或利息时违约或逾期;(三)债权人因经济或法律等方面因素的考虑,对发生财务困难的债务人做出让步;(四)债务人很可能倒闭或进行其他财务重组;(五)无法辨认一组信贷资产中的某项资产的现金流量是否已经减少,但根据公开的数据对其进行总体评价后发现,该组信贷资产自初始确认以来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确已减少且可计量,如该组信贷资产的债务人支付能力逐步恶化,或债务人所在国家或地区失业率提高、担保物在其所在地区的价格明显下降、所处行业不景气等;(六)其他表明该笔信贷资产发生减值的迹象。

第三章核算办法及账务处理第四条信贷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方法我行信贷资产减值准备应按照单项评估和资产组合评估两种方法进行计提。

对单项金额重大的信贷资产,应当单项进行减值测试,如有客观证据表明其已发生减值,应当确认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对单项金额不重大的信贷资产,可以单项进行减值测试,或包括在具有类似信用风险特征的信贷资产组合中进行减值测试。

单项测试未发生减值的信贷资产(包括单项金额重大和不重大的信贷资产),应当包括在具有类似信用风险特征的信贷资产组合中再进行减值测试。

已单项确认减值损失的信贷资产,不应包括在具有类似信用风险特征的信贷资产组合中进行减值测试。

第五条我行按信贷资产五级分类的结果分别采用以下方法计提减值准备:五级分类结果为次级、可疑和损失的公司类信贷资产(不包括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以及商业承兑汇票贴现,应采用单项评估方法计提减值准备;五级分类结果为正常和关注的公司类信贷资产(不包括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商业承兑汇票贴现以及个人类信贷资产,应采用资产组合评估方法计提减值准备。

五级分类结果为损失类的公司类信贷资产按100%认定减值准备。

第六条五级分类结果为次级、可疑和损失的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应采用单项评估方法计提减值准备;对于正常和关注类(即单项评估不存在减值的)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原则上需要根据其风险特征按照组合评估方法计提减值准备,但考虑到正常和关注类银行承兑汇票贴现的对手方主要针对同业,组合信用风险较低,所以对正常和关注类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目前暂不计提减值准备。

第七条单项信贷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方法和程序:一、对于采用单项评估方式计提减值准备的信贷资产,需首先评估信贷资产预计可回收现金流量:预计可收回现金流量包括以下几方面:(1)预计变现抵(质)押品所可能收回的金额;(2)预计可从借款人处收回的金额;(3)预计可从保证人处收回的金额;(4)预计可从其他代偿人处收回的金额;(5)预计可从其他渠道获得用于偿还债务的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流量。

二、计算变现抵(质)押品所可能收回的金额应按照以下步骤和要求进行:(一)如果抵(质)押品在估算公允价值前已被出售,其公允价值即为该抵(质)押品的实际出售后收回的价值。

(二)判断抵(质)押的合法性和可执行性,并且按实际情况评价在实践中是否能够执行。

(三)估算抵(质)押品的公允价值。

具体要求如下:1、对于有明确市场价格的质押品,如国债、上市公司流通股票、存款单、银行承兑汇票等,其公允价值即为该质押品的市场价格(扣减预计处置费用)。

2、对于没有明确市场价格的质押品,如非上市公司股权等,则应当在以下价格中选择较低者为质押品的公允价值(并在该基础上扣减预计处置费用):(1)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的财务报告或税务机关认可的财务报告中所写明的质押品的净资产价格;(2)以公司最近的财务报告为基础,估算公司未来现金流入量的现值,所估算的质押品的价值。

(3)如果公司正处于重组、并购等股权变动过程中,可以交易双方最新的谈判价格作为确定质押品公允价值的参考。

3、对于抵押品,按照以下方法确定其公允价值:(1)如果该抵押品已经经过我行认可的评估机构评估,客户经理及其负责人对评估报告表示认可,且评估报告出具时间在一年之内的,同时客户经理认为评估报告中的抵押品评估价值仍可据实反映目前市场价值的,可将评估报告中确认的抵押品评估价值确定为该抵押品的公允价值;(2)如抵押品不符合前款情况,客户经理应对抵押品的目前实际价值进行分析判断,并根据以下因素确定该抵押品的公允价值:•借款合同签定时对抵押品的评估价格;•最近一次外部评估价格;•当前该抵押品的投标价格;•同类物品的市场价格(如以房屋及土地使用权作为抵押的,可考虑同地段、类似档次房屋及土地使用权的成交价格);•对于以车辆、机器设备等作为抵押的,必须考虑抵押品的折旧情况和实际损耗程度、技术功能等;•抵押品的适用性及实现变现的可能性;•抵押品价值的变动趋势。

(四)按照抵押/质押品的不同类型,在前一步计算的公允价值前提下,对不同抵押/质押品分别进行折扣计算。

(五)折扣计算后的抵(质)押品公允价值,并在该基础上扣减预计处置费用后,即为变现抵(质)押品可收回金额。

三、估算预计可从借款人处收回的金额可按以下方法进行:从借款人处收回金额包括:(一)根据借款人财务报表和经营情况判断得出的借款人可用于偿还贷款的现金流量;(二)如借款人已经与我行签订债务重组协议,根据借款人自债务重组后的还款情况,重新判断债务重组协议的还款条款(包括偿还期限和偿还方式)与实际执行情况的差异,然后认定可从借款人处收回的现金流量;(三)如借款人尚未与我行签定债务重组协议,则按照借款人与我行已经达成或准备达成的还款计划,以及估计借款人履行还款计划的可能性等因素确定可从借款人处收回的现金流量;(四)如不能执行债务重组协议或借款人没有可供执行的还款计划,则需考虑处置借款人的自有财产等还款渠道。

四、估算预计可从保证人处收回金额的现金流量可按以下方法进行:(一)判断保证合同的合法性和可执行性。

(二)根据保证人当初提供保证的原因、代偿计划的实际执行情况等因素来判断保证人的代偿意愿。

(三)根据保证人财务报表和经营情况判断得出的保证人可用于偿还贷款的现金流量。

五、估算预计可从其他代偿人处收回金额的现金流量可按以下方法:(一)其他代偿人主要包括保证人之外愿意为借款人清偿我行债务的第三方,包括借款人或保证人的股东、出具承诺函的第三方、借款人的上级主管部门等。

(二)愿意为借款人偿还全部贷款或部分偿还的,应判断代偿人的偿还意愿及原因,代为偿还能力及可行性后确定代偿人可用于偿还的具体金额。

六、估算预计可从其他渠道获得用于偿还债务的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流量:(一)其他渠道可用于偿还债务的资产主要是除抵质押品之外,借款人、保证人或第三方可用于偿还债务的资产,包括我行已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而已经查封或即将查封的资产,以及法院判决属于我行所有但尚未进行账务处理的资产。

(二)采用单项评估方式的信贷资产在判断可回收现金流量的同时,还要评判其可回收金额的发生时间。

(三)单项评估方式的信贷资产摊余成本与其预计可回收金额的现值之差额,计为单项评估方式的信贷资产减值准备。

单项评估的信贷资产减值准备=本期贷款余额-预计可回收现金流折现值。

预计可回收现金流折现值=c1/(1+r)^y1+c2/(1+r)^y2+c3/(1+r)^y3+……。

其中:r为折现率,折现率按实际利率确定。

c1、c2、c3…表示未来各期预计现金流。

y1、y2、y3…表示未来各期现金流实现日与本期基准日期的时间距离(以年为单位)。

第八条资产组合减值准备计提的方法和程序:一、按资产组合方式计提减值准备的信贷资产包括五级分类结果为正常和关注公司类信贷资产(不包括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商业承兑汇票贴现及所有个人类信贷资产。

二、资产组合条件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列明变更原因和合理性,经总行风险管理委员会认定后执行。

变更原因必须书面记录并存档,以备后续审查。

三、按资产组合计提减值准备的计算方法为迁徙模型法,即根据单项评估方式信贷资产减值准备的实际情况,结合损失识别期间五级分类迁徙情况,计算出资产组合的预计损失比率,并考虑组合调整系数后,按照每一级贷款余额和预计损失比率计算资产组合应计提的贷款减值准备。

四、损失识别期间是指从出现减值情况到该减值情况被识别的时间,我行目前暂以两年作为信贷资产的损失识别期间测算贷款迁徙情况。

五、调整系数是由总行风险管理委员会根据国家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结合我行的信贷资产结构、分布情况、资产质量以及面临的信用风险等因素,在考虑了内部风险防范措施后,对于按照资产组合方式评估减值准备所采用的调整因子。

第九条考虑到我行个人贷款笔数较多、单笔金额小、整体上规模仍较小等实际情况,目前将个人贷款减值准备计提方法暂比照公司类贷款组合评估方式实施。

随着我行个人贷款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在未来也会考虑引入“滚动模型法”计算个人贷款减值准备。

每个年度末,总行会计部应会同风险管理和个人业务管理部门对上述临时采用的个人贷款减值准备组合计提方法进行评估,并决定下一个年度是否对其进行调整。

第十条按照新会计准则和上市银行信息披露要求,我行需计算贷款减值准备及贷款减值准备的变动情况,并按照单项和组合分别对上期减值准备总额、本期计提减值准备、本期转回减值准备、本年收回已核销、本期减值准备折现回拨、本期核销减值准备、本期减值准备总额等进行披露。

减值准备变动情况需形成以下报表:第十一条贷款减值准备的相关账务处理如下:一、在资产负债表日,对贷款和应收款项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有客观证据表明该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计提减值准备:借:资产减值损失—贷款减值损失贷:贷款减值准备二、计算减值贷款的利息收入,即折现回拨:借:贷款减值准备贷:利息收入收:表外应收未收利息三、如已减值贷款全部或部分收回:借:活期存款或相关科目贷款减值准备贷:贷款资产减值损失—贷款减值损失四、已减值贷款核销时:借:贷款减值准备贷:贷款付:表外应收未收利息五、已减值贷款核销后又收回的:借:贷款贷:贷款减值准备借:活期存款或相关科目贷:贷款借:贷款减值准备贷:资产减值损失—贷款减值损失第四章附则第十二条本办法由XX银行会计部制定并负责解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