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总复习 种群和群落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群和群落

适用学科生物适用年级

适用区域人教版课时时长(分钟)120

知识点

种群的特征

种群的数量变化

群落的结构特征和演替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种群的概念和特征

2.使学生掌握群落的结构特征和演替

教学重点

1.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

2.群落演替的类型及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

1.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2.群落结构种类的判断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备考时要结合增长曲线及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等图形,在图文转化方面多下工夫;另外,要注意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动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等实验的方法、原理、操作步骤等基本技能的储备。二、复习预习

答案:①年龄②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③迁入率和迁出率④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⑤“S”型曲线⑥波动⑦物种组成⑧垂直结构(分层) ⑨初生⑩次生

三、知识讲解

考点1 种群特征及数量的变化及应用

种群的特征及种群数量的变化

1.种群特征关系图解

2.“S”型曲线与“J”型曲线的比较

“S”型曲线“J”型曲线前提条件环境资源有限环境资源无限

曲线

综合分析

(1)图解三种存活曲线的特点

类型Ⅰ:大多数个体都能活到平均生理年龄,但达到这一年龄后,短期内几乎都死亡,为凸型。

类型Ⅱ:各年龄组死亡率相同,为对角线形;

类型Ⅲ:低龄死亡率极高,但活到一定年龄,死亡率就变得很低且稳定,为凹形。

(2)对“S”型曲线及其种群增长率曲线的辨析

①“S”型增长曲线的开始部分不是“J”型增长曲线

a.“S”型增长曲线的前段种群增长率是一直上升的,而“J”型增长曲线的种群增长率始终保持不变。b.“J”型增长曲线是一种理想条件下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如有些种群迁入一个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的理想环境,迁入后种群数量马上就会呈指数形式增长,不存在适应过程;而“S”型增长曲线的前段是种群对新环境的一个适应阶段,始终存在环境阻力。

②“S”型曲线的种群增长速率变化

a.当种群数量小于K/2时,种群增长速率逐渐增加;b.当种群数量大于K/2时,种群增长速率逐渐减小;

c.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速率为0。

3.把握种群增长曲线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1)有害动物的防治实例: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采取的措施是通过勤打扫卫生,降低其环境容纳量(K值)。

(2)濒危动物种群的拯救和恢复实例:大熊猫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食物减少和活动范围缩小,其K值变小,采取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栖息地环境,提高K值,是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

(3)生产上的应用:生产上捕获后的种群数量为K

2

最好,而杀虫效果最好的时期是潜伏期(即

K

2

以前个体

数量少,增长速率很慢的时期)。

易错点分析:

“S”型曲线与“J”型曲线之间的差别根本原因是环境阻力的有无,“J”型曲线体现出了达尔文进

化理论中所提到的“过度繁殖”,但是由于没有环境阻力,而不会发生进化;“S”型曲线体现出了“生存斗争”,存在环境阻力,所以会发生生物进化。

考点2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1.群落的空间结构

1群落的空间结构

⎩⎪⎨

⎪⎧

垂直结构——

分层现象原因⎩⎪

⎨⎪

植物分布取决于光照动物分布往往取决于食

物或栖息条件

水平结构——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种群, 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有差异

(2)意义: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2.比较下表中的群落演替类型

内容

初生演替次生演替

起点

原先从没有过植被的环境或曾经有过但被彻底

消灭了的环境虽失去了原有植被,但仍保留了原有土壤条件及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

时间经历的时间长经历的时间短

速率缓慢较快

影响因素自然因素人类活动较为关键

实例裸岩上的演替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易错点分析:

1.群落中的种间关系一定是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同种生物之间不存在种间关系;

2.群落的水平结构不一定在同一海拔,例如池塘沿岸进入底部属于水平结构;

3.在内陆胡泊中的演替的方向也是森林阶段,属于初生演替。

四、例题精析

【例题1】

【题干】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稻田中秧苗的均匀分布有利于产量提高

B.池塘养鱼过程中为保持鲫鱼种群持续增长需定期投放饵料等

C.在海拔高度不同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D.自然条件下种群增长曲线一般呈“S”型,且K值往往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

【答案】C

【解析】稻田秧苗的合理密植,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可提高水稻的产量;池塘自身不能保证鲫鱼种群持续增长的营养供应,因此需定期投放饵料;海拔高度不同的山坡上分布的植物类群不同,体现的是群落的水平结构;自然条件下的生态系统内各种生活资源都是有限的,种群数量增长一般呈“S”型曲线,且K

值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

【例题2】

【题干】关于图中种群数量变化说法错误的是( )

A.种群“J”型曲线只有在理想条件下才能出现

B.种群“S”型曲线增长过程中,在达到K值之前就是“J”型增长

C.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达到600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

D.环境条件变化时,种群的K值也会发生相应变化

【答案】B

【解析】“J”型增长只有在理想条件下才能出现,在“S”型增长达到K值之前也存在生存斗争。达到K 值之后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而K值的大小与环境有关。

【例题3】

【题干】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

..的是( )

A.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

B.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

C.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D.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答案】C

【解析】种群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集合,A正确;标志重捕法是用来估算动物种群密度的方法,可用来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洪泽湖不同区域的生物分布不同,是群落的水平结构;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只是说明群落内的物种和数量达到相对平衡,群落内物种组成仍可变化。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准确理解生物学的重要概念,日常学习中要搞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课程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