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病人管理
危重病人管理要点
危重病人管理要点
1、认真落实分级护理制度,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发现病情变化及时通知医师并给予相应处理。
2、责任护士应全面掌握患者的病情、饮食、心理、诊断、治疗、特殊检查结果和阳性体征,做好患者安全风险评估并落实相应预防护理措施。
3、保持患者卧位舒适,有预防跌倒及坠床的安全防护措施。
必要时拉上床栏,实施保护性约束,并有专人监护或家属陪伴。
4、做好皮肤护理,及时清理大小便,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发生压疮、失禁性皮炎。
对压疮高风险患者实施动态评估,落实压疮防治措施,并做好上报工作。
5、做好引流管护理,保持各种引流管位置正确,引流通畅,妥善固定并保持一定的活动度,预防管路滑脱。
对精神异常或躁动的患者应专人守护,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类药物及保护性约束。
加强健康教有,告知患者及家属留置管道的重要性,使其能主动配合。
6、规范膀胱冲洗、肠内营养、腹腔及盆腔冲洗等操作,不得与输液用药同挂于一根输液架上。
特殊治疗应规范使用治疗单,并挂有醒目的标识。
7、鼻饲、吸痰、胃肠减压患者按要求床边备治疗盘,每日更换。
操作规范,不得由家属及助理护士进行鼻饲、吸痰及抽吸胃肠减压等操作。
8、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及安全用药管理制度,以确保患者的治疗安全。
中心静脉导管、PICC、留置针定期维护,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并做好护理记录。
9、保持监护仪、吸引器、氧气装置及呼吸机等抢救仪器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并按要求落实消毒与灭菌工作;责任护士应熟练掌握急救仪器设备的使用,仪器报警时能及时判断处理。
10、落实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做好交接班,预防护理并发症的发生。
危重病例管理制度和报告制度
危重病例管理制度和报告制度一、引言危重病例是指病情危急,危及生命的病情,需要紧急救治和关注的病例。
对于危重病例的管理和报告制度,是医疗机构高质量的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病人的生存率和抢救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制度旨在规范危重病例的管理和报告流程,加强资源调配,提高救治效果,确保病人的安全和权益。
二、管理制度(一)收治和初步评估1. 患者报到时,接诊医生应按照一诊三查的程序进行初步评估,明确病情危重程度,并决定是否入院留观或立即转诊至危重病房。
2. 危重病房医生应及时接收转入病人,并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处理,确定是否需要重症监护,并及时安排相关检查和治疗。
(二)重症监护与团队合作1. 危重病房应配备足够的重症监护设备,并组建由主治医师、护士长、药剂师、临床检验医师、影像科医师等组成的危重病房治疗团队。
2. 治疗团队应按照工作流程进行分工和配合,确保病人得到全面的诊疗服务。
(三)危重病例会诊和病例讨论1. 危重病例会诊制度:对于复杂危重病例,应及时组织会诊,包括内科、外科、心内科、呼吸内科等相关专科的专家。
2. 病例讨论制度:危重病案例应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病例讨论,以提高治疗水平和医疗质量。
三、报告制度(一)临床报告1. 危重病例应及时向上级医疗管理部门报告,包括病人基本情况、治疗措施和效果等。
2. 报告内容应如实、全面、客观,注明病人的诊断、治疗和转归情况。
(二)医疗质量报告1. 定期报告:医疗机构应制定定期的医疗质量报告制度,对危重病例的救治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
2. 遗留问题报告:对于救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应及时向医疗管理部门反馈,提出改进措施。
(三)不良事件报告1. 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发生的对病人造成伤害或可能造成伤害的不良结果。
医疗机构应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对危重病例中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报告和分析,并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2. 报告内容应包括事件的起因、发生过程、结果以及防范措施等。
危重病人的护理措施
危重病人的护理措施
危重病人是指病情危急、生命垂危的患者,需要特别的护理措施。
以下是危重病人的护理措施:
1. 监测生命体征:危重病人的生命体征需要经常监测,包括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
护士需要及时记录这些数据,并及时向医生汇报。
2. 维持呼吸道通畅:危重病人的呼吸道需要保持通畅,避免呼吸困难。
护士需要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3. 给予营养支持:危重病人需要足够的营养支持,以维持身体机能。
护士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合适的饮食计划,并及时观察患者的饮食情况。
4. 防止感染:危重病人的免疫力较弱,容易感染。
护士需要注意手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同时,需要及时更换患者的床单、衣物等,保持环境清洁。
5. 疼痛管理:危重病人常常伴随着疼痛,护士需要及时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并给予相应的镇痛治疗。
6. 心理支持:危重病人常常感到恐惧、焦虑、无助等情绪,护士需要给予心理支持,帮助患者缓解情绪。
7. 安全管理:危重病人需要特别的安全管理措施,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护士需要注意患者的安全,避免跌倒、误吸等意外事件的发生。
危重病人的护理需要细致、周到,护士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同时,护士还需要与医生、家属等多方面合作,共同为患者提供最好的护理服务。
卫生部危重病人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我国危重病人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病人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第三条危重病人是指病情危重,需要紧急抢救和治疗,具有较高死亡风险的病人。
第四条危重病人管理制度遵循以下原则:(一)以人为本,尊重病人权益;(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三)科学合理,规范诊疗;(四)严格监控,确保安全。
第二章组织与管理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危重病人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本制度。
第六条危重病人管理领导小组由医疗机构负责人、医务科、护理部、急诊科、重症医学科等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
第七条危重病人管理领导小组职责:(一)制定和修订危重病人管理制度;(二)组织培训医务人员,提高危重病人管理水平;(三)监督和检查危重病人诊疗过程,确保医疗安全;(四)协调解决危重病人诊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危重病人管理办公室,负责危重病人管理的日常工作。
第九条危重病人管理办公室职责:(一)负责危重病人信息收集、整理和上报;(二)协调相关科室开展危重病人救治工作;(三)组织危重病人诊疗方案讨论和会诊;(四)开展危重病人管理工作调研和评估。
第三章诊疗与救治第十条危重病人一经确诊,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抢救。
第十一条危重病人救治过程中,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快速评估病情,制定救治方案;(二)优先抢救生命体征不稳定病人;(三)合理应用先进诊疗技术,提高救治成功率;(四)加强病情监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危重病人救治小组,由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主治医师、护士、医技人员等组成。
第十三条危重病人救治小组职责:(一)参与危重病人救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二)负责危重病人病情观察和救治措施执行;(三)开展危重病人救治技能培训和交流;(四)协助家属做好沟通工作。
第四章监督与评估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危重病人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危重病人的管理思路及措施
危重病人的管理思路及措施
危重病人的管理思路主要集中在提供全面、高效且持续的医疗护理,以及优化跨学科团队的合作。
具体的管理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制定全面的护理计划,确保危重病人得到及时、准确的医疗干预。
这包括定期评估病人的病情,以及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其次,建立跨学科团队,包括医生、护士、药师、营养师等,他们共同为病人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护理。
这种团队合作模式能够确保病人得到全面的关注,以及最佳的治疗效果。
再次,注重病人的心理护理。
危重病人往往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提供心理支持和情绪疏导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也是危重病人管理的重要环节。
这包括定期为病人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最后,危重病人的管理还需要注重家属的沟通和参与。
及时向家属通报病人的病情和治疗方案,以及解答他们的疑问,能够增强家属的信任,也有助于病人的康复。
总的来说,危重病人的管理需要综合运用医疗、护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的资源,为病人提供全面、高效且人性化的医疗服务。
同时,也需要注重病人的个体差异,根据
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管理方案。
危重病人的护理要点
危重病人的护理要点1.监测:危重病人的生命体征必须得到密切的监测。
这包括监测心率、呼吸、体温、血压、血氧饱和度等。
护理人员需要定期记录这些数据,并对异常结果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2.呼吸道管理:呼吸是维持生命的重要功能。
危重病人的呼吸可能受到严重影响,需要特别关注。
护理人员应确保病人的呼吸道通畅,定期清洁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喉镜插管或气管插管的通畅,并定期更换导管。
3.心脏监测:危重病人通常需要进行心电监护。
护理人员应确保心电监测设备的准确性,注意观察病人的心律是否稳定,有无异常波形出现。
并随时观察和抢救病人出现的心律失常或心跳停止等紧急情况。
4.病人安全:危重病人往往处于昏迷、衰弱等状态,容易发生跌倒、滑倒等意外。
护理人员应确保床边有合适的扶手和护理设备,并时刻注意病人的安全情况,防止病人意外坠床。
5.血液管理:危重病人可能需要进行输血,护理人员需要严格按照医嘱执行输血过程,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同时,也要密切观察病人的血液反应,如过敏反应、输血相关感染等,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6.营养支持:危重病人由于病情严重,常常无法正常进食。
护理人员应根据病人的病情和需要,制定合理的营养支持计划,如经胃管或经静脉途径给予营养支持,并定期检查病人的营养状况,做出相应的调整。
7.皮肤护理:病人长时间卧床不动,容易出现压疮或其他皮肤问题。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病人皮肤的状况,定期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并给予适当的皮肤护理措施。
8.疼痛管理:危重病人可能会出现各种程度的疼痛,护理人员应给予病人及时有效的镇痛治疗,减轻病人的疼痛感,并注意观察治疗的效果和病人的反应。
9.精神护理:危重病人往往处于焦虑、恐惧等情绪不稳定状态。
护理人员应通过温暖亲切的态度,安抚和支持病人,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帮助病人缓解焦虑和恐惧。
10.团队合作:危重病人的护理需要护理人员之间的紧密合作和有效沟通。
工作中护士要与医生和其他护理人员密切配合,及时交流相关信息,共同制定护理计划和进行抢救工作,确保病人得到最佳的护理。
医院危重病人的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提高医院危重病人的救治水平,保障患者生命安全,规范医院医护人员的工作行为,特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目标1. 提高危重病人的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死率。
2. 规范医护人员对危重病人的救治流程,确保救治质量。
3. 建立健全危重病人管理制度,提高医院整体管理水平。
三、管理制度1. 危重病人分类与救治(1)根据病人病情严重程度,将危重病人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三个等级,分别对应濒危、危重、急症。
(2)一级、二级危重病人,由专科医师负责救治;三级危重病人,由急诊科医师负责救治。
2. 危重病人救治流程(1)接诊:医护人员接到危重病人后,应立即进行评估,并按照救治等级采取相应措施。
(2)救治:根据病情,采取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生命支持等救治措施。
(3)转诊:危重病人病情稳定后,需转诊至相应科室继续治疗。
3. 院内会诊制度(1)危重病人救治过程中,如遇疑难问题,应及时向上级医师或相关专科医师请教。
(2)上级医师或相关专科医师接到会诊请求后,应在规定时间内到达现场,参与救治。
4. 交接班制度(1)危重病人交接班时,医护人员应详细记录病人病情、治疗情况、观察重点等。
(2)值班医师接班后,应立即查看危重病人,了解病情变化,并做好救治工作。
5. 家属沟通制度(1)医护人员应随时向患者家属交代病情,取得患方理解。
(2)对病情变化较大的危重病人,应及时通知家属,并做好病情告知。
6. 质量监控与考核(1)医院应定期对危重病人的救治工作进行质量监控,确保救治质量。
(2)对医护人员进行考核,对表现优秀的给予表彰,对表现不佳的进行批评教育。
四、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医院医务科负责解释。
3. 各科室应认真贯彻执行本制度,确保危重病人救治工作顺利进行。
危重病人管理规范
危重病人管理规范一、背景介绍危重病人是指病情严重、生命体征不稳定或有生命危险的患者。
对危重病人进行规范管理,能够提高抢救效果,降低病死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危重病人管理的规范。
二、危重病人管理的原则1. 早期识别和干预:通过监测生命体征、评估病情,及时发现危重病人,采取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
2. 综合评估和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3. 多学科合作:建立多学科协作的团队,包括医生、护士、药师、营养师等,共同制定和执行治疗计划。
4. 持续监测和评估:对危重病人的生命体征、病情进行持续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 病情交流和信息共享:及时将危重病人的病情信息与家属沟通,并与其他医疗机构进行信息共享。
三、危重病人管理的流程1. 早期识别和干预a. 建立危重病人筛查制度,包括对入院患者进行初步评估,以及对病情变化的监测。
b. 设立危重病人评估表,包括常见的生命体征指标、症状评估等内容。
c. 通过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危重病人的识别能力,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d. 对危重病人进行早期干预,包括给予氧气、建立静脉通道、监测生命体征等。
2. 综合评估和个体化治疗a. 对危重病人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
b.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等。
c. 进行风险评估,制定并执行预防措施,如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压疮等。
3. 多学科合作a. 建立危重病人管理团队,包括医生、护士、药师、营养师等。
b. 定期召开团队会议,讨论危重病人的治疗方案,协调各学科之间的工作。
c. 加强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合作,提高治疗效果。
4. 持续监测和评估a. 对危重病人的生命体征进行持续监测,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
b. 定期评估危重病人的病情变化,如疼痛评估、神经系统评估等。
c. 根据监测和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治疗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危重病人的安全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保障危重病人的生命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危重病人的护理、治疗、转运等环节。
三、组织管理1. 医院成立危重病人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监督和指导危重病人安全管理工作。
2. 各科室设立危重病人安全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危重病人安全管理工作。
四、制度内容1. 报告制度(1)对危重病人进行抢救治疗时,护士长应及时向护理部报告,以便护理部掌握情况并协调协助各方面的工作。
(2)危重病人病情发生变化时,应及时向主管医师报告,并由医师通知相关部门。
2. 监护制度(1)所有危重病人均实行24小时连续床边监护,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各种化验结果的动态变化。
(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对危重病人进行动态评估,确保及时发现并处理病情变化。
3. 交接班制度(1)医师下班前除做好病历记录外,必须将危重患者病情及治疗、观察重点记录在交班本上,向值班医师以书面及床头两种形式交班。
(2)护士长对危重病人进行交接班,确保接班护士了解病人病情、治疗、护理措施等。
4. 转运制度(1)危重病人入院、转科由所在科室护士先电话通知接收科室,并护送病人至病房。
(2)接收科室护士接到电话后立即通知医生、准备好病床及抢救用物,并做好病情及药品交接。
5. 救治措施(1)认真落实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会诊制度等核心制度。
(2)对危重病人积极抢治,随时向患者家属交代病情,根据病情需要,及时下达重病通知。
6. 责任制度(1)各科室要强化对急危重症病人管理的责任意识,提高积极主动为急危重症病人服务的紧迫性和自觉性。
(2)医师、护士、医技人员等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医疗安全。
五、监督与考核1. 医院定期对危重病人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记过、降职等处分。
3. 对在危重病人安全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给予表彰和奖励。
危重病人管理制度与措施
危重病人管理制度与措施引言: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危重病人的数量也逐渐增加。
危重病人的管理对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来说具有重要而紧迫的意义。
本文将从制度和措施两个方面探讨危重病人的管理,旨在提高对危重病人的救治效果和患者的安全保障。
一、危重病人管理制度1. 设立危重病人专项管理部门为了更好地管理危重病人,医疗机构应设立专门的危重病人管理部门,负责协调各个科室之间的合作与沟通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危重病人专项管理部门应具备严格的组织架构和工作流程,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并设立定期例会和交流活动,以保证各方合作的顺利进行。
2. 建立危重病人管理规范为了统一管理危重病人,医疗机构应建立危重病人管理规范。
这包括了危重病人的识别标准、抢救流程、监护措施等方面的规定。
通过建立规范,可以保证危重病人得到及时而准确的救治,最大限度地降低抢救风险和提高抢救效果。
3. 建立完善的危重病人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危重病人信息管理系统是危重病人管理的关键一环,它可以记录和查询危重病人的病历信息、治疗方案、医疗操作过程等,方便医护人员随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及治疗进展。
此外,该系统还可以与其他科室和医疗机构的信息系统进行联网,实现多科室、多机构的协同管理,提高救治效果。
二、危重病人管理措施1. 整合专业团队,提高救治水平为了有效应对危重病人的救治需求,医疗机构应整合相关专业团队,包括但不限于重症医学科、麻醉科、外科等。
这些专业团队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并通过定期培训和学术交流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水平,以提供高质量的抢救服务。
2. 制定科学的急诊分诊机制危重病人的救治需要快速、准确地判断其病情严重程度和抢救优先级。
因此,医疗机构应建立科学的急诊分诊机制,设立专业的急诊分诊科室,由具备相关经验和技能的医生进行分诊,确保危重病人尽快得到合适的抢救和治疗。
3. 优化抢救流程,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医疗机构应优化危重病人的抢救流程,确保抢救措施能够迅速启动并得到有效执行。
危重患者管理制度
危重患者管理制度一、危重患者的识别与评估1、危重患者的定义:危重患者是指病情严重,可能随时出现生命危险的患者。
这类患者需要立即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2、危重患者的识别:医护人员应具备对危重患者的识别能力,密切患者的病情变化,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判断为危重患者:a.意识障碍或昏迷;b.呼吸、心跳骤停;c.严重创伤或大出血;d.严重感染或器官功能衰竭;e.其他可能随时出现生命危险的病情。
3、危重患者的评估:对于疑似危重患者,应立即进行评估,包括生命体征的监测、病史询问、体格检查等。
评估结果应迅速反馈给主治医生,以便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二、危重患者的治疗与护理1、治疗措施: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评估结果,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治疗方案应综合考虑患者的生理状况、病因、并发症等因素,以最大程度地改善患者的预后。
2、护理措施:护理工作是保障危重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环节。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做好基础护理工作,如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等。
同时,根据患者的需要,提供专科护理服务,如呼吸机辅助呼吸、心电监护等。
3、心理护理:危重患者往往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护理人员应患者的心理状况,提供心理支持。
通过与患者的沟通,帮助他们建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三、危重患者的转运与交接1、危重患者的转运:对于需要转运的危重患者,应提前通知接收部门,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转运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全程陪同,确保患者的安全。
2、危重患者的交接:到达接收部门后,应将患者的情况详细交接给新的医护人员。
交接内容包括患者的病情、治疗方案、用药情况等。
确保患者治疗的连续性和准确性。
四、危重患者的家属管理1、通知家属:在处理危重患者的过程中,应及时通知患者家属。
通知方式应迅速、准确,如、短信等。
同时,应告知家属患者的基本情况和治疗方案。
2、家属探视:为保障患者和家属的权益,应合理安排家属的探视时间。
探视过程中,应确保家属不干扰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工作。
危重患者安全管理制度
危重患者安全管理制度
一、危重病人的范围:危重病人主要指心、肺、脑、肾、肝等人体生命器官出现功能衰竭者,其中最常见的为心功能衰竭、呼吸衰竭,也可见于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以及各种休克(最常见的为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心源性休克、过敏性休克)、昏迷(脑性和代谢性昏迷等)。
二、病人分级:见《急诊分诊分级标准》
三、门急诊候诊病人:见《预检、分诊制度》
四、病人接诊:
(一)门急诊医师接诊危重病人时,应立即接待和处置病人。
从患者进院到开始处置时间<5分钟。
(二)急诊值班医师在处置危重病人时,对于病情疑难严重者,及时请示上级医生查房,执行危重病人三级查房制度。
(三)重大抢救立即报告科主任。
医疗风险大、救治困难者报医务部,以便协调全院进行抢救。
就地抢救生命体征改善适合转运的情况下收治相应科室,有护送医务人员,并有书面交接记录。
(四)加强急诊科技术质量的管理。
医务部每年一次定期组织医务人员急诊知识、急诊技术操作和急诊科应急能力的培训和检查。
(五)医技科室为危重病人开辟“绿色通道”,B超、心电图现场出报告;三大常规30分钟出报告;常规生化检查2小时出报告,X线30分钟出报告;CT2小时出报告。
(六)科主任加强科室的管理和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收危重患者管理制度
收危重患者管理制度危重患者管理制度包括危重患者的识别、评估、分类、监测、护理、治疗等方面,具体内容如下:一、危重患者的识别1.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危重患者识别机制,明确危重患者的定义标准和识别流程。
2.医疗机构应对接诊的患者进行全面的初步评估,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生命体征监测等,及时发现病情恶化的患者。
3.医疗机构应建立危重患者的快速通道,确保危重患者能够及时得到诊治。
4.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危重患者识别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医护人员对危重患者的警觉性和识别能力。
二、危重患者的评估1.医疗机构应对危重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方面的评估。
2.医疗机构应建立危重患者评估标准,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和病情变化,及时对患者进行评估,调整治疗方案。
3.医疗机构应建立危重患者评估记录,记录患者的评估结果、治疗方案和病情变化,便于医护人员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4.医疗机构应建立危重患者评估的质量控制机制,定期对评估结果进行审核和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
三、危重患者的分类1.医疗机构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生命体征进行分类,明确危重患者的级别和处理原则。
2.医疗机构应建立危重患者分类的标准和流程,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而准确的分类。
3.医疗机构应对不同级别的危重患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及时升级或降级治疗方案。
四、危重患者的监测1.医疗机构应对危重患者进行定期的生命体征监测,包括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指标的监测。
2.医疗机构应建立危重患者监测记录,确保监测数据的及时、准确和完整。
3.医疗机构应建立危重患者监测的告警机制,对生命体征异常的患者及时发出警报,保证患者能够得到紧急处理。
五、危重患者的护理1.医疗机构应建立专门的危重患者护理团队,包括医生、护士、营养师、心理医生等专业人员。
2.医疗机构应对危重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评估,包括危重患者的营养状态、精神状态、家庭支持等方面。
3.医疗机构应建立危重患者的护理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危重病人的护理措施
危重病人的护理措施1.病情监测:危重病人需要经常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包括测量体温、血压、心率和呼吸频率。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护士迅速评估病人的病情,并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
2.密切观察:护士应密切观察病人的症状和体征变化。
他们应关注病人的呼吸、皮肤颜色、神志状态和疼痛水平等方面的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
3.高效呼吸支持:危重病人可能需要保持呼吸道通畅。
护士应检查病人的气道并保证其通畅性,使用必要的氧气辅助呼吸,如氧气面罩或插管。
4.点滴给药和输血:危重病人经常需要接受静脉给药和输血治疗。
护士应注意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速度,并监测输血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5.病情评估和计划:护士应定期评估危重病人的病情,并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这包括定期监测病人的体温、出血情况、尿量等,并及时调整计划以满足病人的需求。
6.皮肤护理:危重病人可能长时间卧床不起,容易出现压疮。
护士应定期翻身,保持病人的皮肤干燥清洁,并使用合适的压力减轻垫和床垫。
7.疼痛管理:危重病人常常面临疼痛的问题,护士应及时评估疼痛程度,并给予适当的药物和非药物疼痛管理措施,如使用热敷或按摩等。
8.情绪支持:危重病人和他们的家人可能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
护士应提供情绪上的支持和安慰,并与他们建立亲密的关系,以减轻他们的焦虑和恐惧。
9.液体管理:危重病人的液体平衡可能受损,护士应监测病人的尿量和液体摄入情况,并调整输液速率和种类,以维持正常的液体平衡。
10.重症监护:对于严重病情的病人,如心脏骤停或多器官功能衰竭,可能需要转入重症监护室。
在那里,护士将更加密切地监测病人的病情,并提供积极的治疗和护理。
总之,危重病人的护理关乎他们的生命安全和康复。
护士应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有效地实施上述护理措施,并与医生和其他医务人员密切合作,以为病人提供最佳的护理。
危重患者管理制度(精选10篇)
危重患者管理制度一、编写规章制度的目的和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危重患者的管理,确保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和护理,减轻患者和家属的负担,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
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内危重患者的管理。
二、制度制定程序1.明确制度的制定目的和范围;2.调研现有的管理制度,吸取经验,总结不足;3.制定预备草案,邀请有关部门和专家的意见;4.敲定草案,经过审核、批准后发布;5.实施后进行检查、考核,不断完善和更新。
三、法律法规及公司内部政策规定的收集和整理根据危重患者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内部政策规定,需要收集和整理以下文件:1.《卫生部危重病诊治管理办法》;2.《国家工伤保险条例》;3.《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4.《行政管理法》;5.《劳动合同法》;6.《劳动法》;7.《劳动保障监察条例》;8.《企业管理制度》;9.《医疗服务行为规范》;10.《医疗机构安全管理规定》。
四、各项制度的名称、范围、目的、内容、责任主体、执行程序、责任追究等方面的内容1.危重患者管理制度名称:《危重患者管理制度》;2.范围:本企业内危重患者的管理;3.目的:规范危重患者的管理,确保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和护理,减轻患者和家属的负担,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4.内容:危重患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的指导原则,包括急救措施、手术操作、药品选择和使用、病房环境、心理护理等内容;5.责任主体:医院管理部门、医疗团队、护理人员、患者及家属等;6.执行程序:医疗团队根据危重患者的病情和治疗计划进行治疗和护理,上级主管部门对医疗团队的治疗和护理进行监督;7.责任追究:对不遵守危重患者管理制度的行为进行纪律处分。
以上制度设计的范围、目的、内容、执行程序等都要充分考虑符合中国法律要求。
危重患者管理制度一、目的该制度旨在规范危重患者的管理,保障危重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
二、范围适用于本企业内所有医务人员和危重患者。
危重患者安全管理制度
危重患者安全管理制度危重患者安全管理制度(精选7篇)在发展不断提速的社会中,人们运用到制度的场合不断增多,制度是一种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规章或准则。
相信很多朋友都对拟定制度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危重患者安全管理制度(精选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危重患者安全管理制度1为了科学准确识别患者信息,杜绝安全隐患的发生,对住院患者实行双重身份识别,即实行腕带标识和床头牌识别管理。
具体如下:1、医务人员在进行各种诊疗操作时,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的方法,如:姓名、性别、住院号等,不得单独使用患者床位号或病房号核对患者。
2、实施有创(包括介入)诊疗活动前,实施者要亲自告知病人或家属,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以确保对正确的病人实施正确的操作。
3、ICU、新生儿科/室、手术病人、意识不清、无自主能力的患者、不同语种语言交流障碍的病人入院即使用“腕带”,作为实施抢救、输血、输液等各项诊疗、护理活动时辨识病人的有效手段。
腕带内容包括病人科别、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
新生儿腕带内容包括床号、母亲姓名、新生儿性别等。
腕带由病房护士双人填写并亲视病人佩戴。
4、手术前一天,各病区分管护士根据医嘱查对手术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无误后,进行术前准备。
手术当天,手术室工作人员在病房接病人时核对病历及腕带的内容,并与患者或家属核对,无误后方能接走。
进入手术室与巡回护士再次核对,无误后方能进入手术间。
手术开始前,由麻醉师、手术医师、巡回护士再次核对,术后手术室仍应持手术病人接送卡及病历与病区做好病情、药品及物品的交接,无误后填写手术患者交接记录本离开。
5、急诊科、ICU、手术室、产房等与病区交接时,由医务人员携带病历及“患者转出交接记录本”护送病人至转入科室。
两科室医护人员交接病历,同时在床边交接病人的病情及护理情况,交接完毕,双方分别在“患者转出交接记录本”及“患者转入交接记录本”签字后方可离开。
危重病人的管理制度
危重病人的管理制度一、引言危重病人的管理是医院的一个重要的工作环节。
危重病人是指重症监护病房(NICU)、特别护理病房(SICU)、急诊病房、手术室、透析室、疼痛管理中心等医疗单位中病情严重,生命威胁,需要立即治疗或监护的患者。
危重病人的管理制度是指医院为了规范、严格管理危重病人,提高医疗质量、保证病患安全而建立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
本文将从危重病人的管理流程、危重病人的诊疗过程以及危重病人的护理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
二、危重病人的管理流程1、入院流程:危重病人一般是由急诊科、班前急救车送到医院,由急诊科的医生先行评估病情,然后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分派到相应的ICU(重症监护病房)、SICU(特别护理病房)或其他病房。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做好病人的隔离工作,防止交叉感染。
2、诊断治疗过程:危重病人的诊疗过程需要多学科的协作,包括由重症医生、急诊医生、外科医生、内科医生等多个医疗团队成员组成的医疗团队对病人进行全方位的检查、诊断,依据病情制定治疗方案。
3、护理措施流程:在危重病人的护理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根据病人的病情进行定期的病人评估,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同时,要进行病人的营养支持、康复护理等工作,以促进病人的康复。
三、危重病人的诊疗过程1、病情评估:危重病人的病情评估是诊疗的第一步,需要依据病人的主观症状、客观体征、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分析病情,确定病情的严重程度,然后制定治疗方案。
2、病史采集:对危重病人采集病史资料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医护人员尽快了解病人的病情及病情发展的过程,有助于医疗团队更好地分析病情。
3、病人监测:对危重病人的监测是非常重要的,包括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心电图等生命体征的监测,以及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4、治疗方案:根据病人的病情进行治疗方案的制定,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器械治疗等,以及相关的护理措施。
5、病人康复:危重病人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进行病人的康复护理工作,包括病人的体位调整、呼吸道护理、营养支持等工作,以促进病人的康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you liming 2004.6.1
13
2.瞳孔对光反应检查方法:
用拇指和示指把上下眼睑分开,露出眼 球,用手电筒直接照射瞳孔,以观察瞳孔 对光线的反应。正常情况下,双侧瞳孔经 光线照射立即缩小,移去光源后又迅速复 原,称为对光反应灵敏。如瞳孔经光线照 射后,其大小不随光线的刺激而变化,称 为对光反应消失,常见于深昏迷或危重病 人。
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抢救准备 2 .保持呼吸道通畅 3 .确保安全 4 .加强基础护理 5 .肢体被动锻炼 6 .补充营养和水分 7 .维持排泄功能 8 .保持各类导管通畅 9 .心理护理
you liming 2004.6.1 20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抢救准备
护士须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意 识、瞳孔及其它情况,随时了解心、肺、 脑、肝、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及治疗反应 与效果,及时、正确地采取有效的救治措 施。
35
you liming 2004.6.1
36
在今后工作的日子里: 时刻保持高昂的斗志,用娴熟的技能、 缜密的思维、敏锐的观察力、优质的护 理服务,为自己的病人保驾护航,做一 名优秀的白衣天使!
you liming 2004.6.1
37
谢谢 !
you liming 2004.6.1
38
you liming 2004.6.1
4
病情观察的意义
病情观察,即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积 极启动视、听、嗅、触等感觉器官及辅 助工具来获得有关病人及其情境的信息 的过程。病情观察必须是审慎且有意识 的,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并非临时或 偶发的活动。通过观察,及时发现病人 的病情变化,并提供相应的治疗和护理 措施,促进病人尽快康复。
you liming 2004.6.1
31
生命体征的监测
意识——丧失及清楚的程度 瞳孔——瞳孔散大及不等大 有无对光反射 呼吸——频率、节律、幅度 脉搏——频率、节律、强弱 血压——平均压、音调强弱 体温:体温过高:烦躁、谵望、幻觉、惊厥 体温过低:寒战、心律失常(AVB房室 传导阻滞、室颤) 降温时——平稳、严防骤降
you liming 2004.6.1 32
密切观察循环功能 呼吸功能监测 脑功能监测——颅内压
you liming 2004.6.1
33
观察是一项系统工程,从症状到体征,从 生理到精神、心理,将病人作为一个整体进 行全面细致的观察,并且贯穿于整个疾病过 程的始终。因此,护士应熟悉病情观察的内 容,并在护理工作中不断努力培养自身有目 的、有意识地主动观察病情的能力。
危重病人的管理
呼吸内科 陈永梅 2013.7
you liming 2004.6.1
1
you liming 2004.6.1
2
值得思考的问题
1.两名护士的价值体现是否相同? 2.怎样去照看好一位危重病人?
you liming 2004.6.1
3
主要内容
病情观察的意义及护理人员应具 备的条件 病情观察的内容 危重病人的支持性护理 判断指标及意义
you liming 2004.6.1
25
补充营养和水分
危重病人机体分解代谢增强,消耗大 病人多胃纳不佳,消化功能减退
you liming 2004.6.1
26
维持排泄功能
you liming 2004.6.1
27
保持各类导管通畅
危重病人身上有时会有多根引流管, 应注意妥善固定、安全放置,防止扭曲 、受压、堵塞、脱落,保持其通畅,发 挥其应有的作用。同时注意严格执行无 菌操作技术,防止逆行感染。
you liming 2004.6.1
9
1. 2. 3. 4.
生命体征
体温的变化: 脉搏的变化: 呼吸的变化: 血压的变化:
you liming 2004.6.1
10
意识状态
意识是大脑高级神经中枢功能活动的综合 表现,是人对环境的知觉状态。意识正常的 病人,其反应精确、语言清楚、思维合理、 情感正常,对时间、地点、人物的判断力及 定向力正常。意识障碍是指个体对外界环境 的刺激缺乏正常反应的精神状态。根据其轻 重程度可分为:嗜睡、意识模糊、昏睡、昏 迷,也可出现谵妄。
you liming 2004.6.1 11
瞳孔
1.瞳孔的形状及大小 2.瞳孔对光反应的检查方法:
you liming 2004.6.1
12
1.瞳孔的形状及大小
(1)正常瞳孔:在自然光线下,瞳孔直径为 2.5~5mm,圆形,两侧等大、等圆,边缘整 齐。 (2)异常瞳孔:判断标准:瞳孔直径小于 2mm称为瞳孔缩小;瞳孔直径大于5mm为瞳 孔扩大。常见异常:①双侧瞳孔缩小:常见 于有机磷农药、吗啡、氯丙嗪等药物中毒; ②双侧瞳孔扩大:常见于颅内压增高、颅脑 损伤、阿托品药物中毒等; ③瞳孔不等大:双侧瞳孔大小不一。
you liming 2004.6.1
8
1.面容与表情:
急性病容,病人表现为面色潮红、呼吸 急促、兴奋不安、口唇干裂、表情痛苦等, 见于疟疾、肺炎病人;慢性病容,病人表 现为面色苍白或灰暗、面容憔悴、精神萎 靡、双目无神等,见于肺结核、恶性肿瘤 等慢性消耗性疾病的病人。破伤风病人由 于牙关紧闭显示出苦笑面容;甲亢病人为 恐惧面容等等。
you liming 2004.6.1
14
留置管道的观察
you liming 2004.6.1
15
治疗后反应的观察
患者病情变化时,遵医嘱用药后,一定 要评估患者的病用药后效果,有无不良反 应的发生。
you liming 2004.6.1
16
目前,常提到检测病人的八大体征, 指:T、P、R、BP、 C(意识)、A(瞳孔) U(尿量)、S(皮肤黏膜)
(1)
(2) (3)
加强基础护理
眼睛护理: 口腔护理: 皮肤护理:预防发生压疮,做到“六勤一 注意”,即:勤观察、勤翻身、勤擦洗、 勤按摩、勤更换、勤整理,注意交接班。
you liming 2004.6.1
24
肢体被动锻炼
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肌肉张力 ,帮助恢复功能,预防肌腱、韧带 退化、肌肉萎缩、关节僵直、静脉 血栓形成和足下垂的发生。
you liming 2004.6.1
28
心理护理
危重病人常常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如突发的意外事件或急性起病的病人常表现 为恐惧、焦虑、悲伤、过分敏感等;慢性病 加重的病人,常表现为消极、多疑、绝望等。 因此,在抢救危重病人生命的同时,护理人 员还须努力做好心理护理。
you liming 2004.6.1
you liming 2004.6.1
34
要求护士应具备的能力
1.快速判断病情轻重缓急的能力 2.与病人及家属沟通的能力 3.与医师交流的能力 4.过得硬的各项护理技术 –不用别人说 —胸外心脏按压 –开放气道 —昏迷病人插胃管 –静脉穿刺一针见血 —识别心电图 5.眼睛尖 6.手脚快 7.有同情心 8.能独挡一面 you liming 2004.6.1
you liming 2004.6.1
21
保持呼吸道通畅
清醒病人应鼓励定时做深呼吸或轻拍背部, 以助分泌物咳出;昏迷病人常因咳嗽、吞咽反 射减弱或消失,呼吸道分泌物及唾液等积聚喉 头,而引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故应使病人头 偏向一侧,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 道通畅。并通过呼吸、咳嗽训练、翻身拍背、 吸痰等,预防分泌物淤积、坠积性肺炎及肺不 张等。
you liming 2004.6.1 5
护理人员应具备的条件
一位有技巧、有能力的护理人员,必须随时 都在观察,且能机警、敏锐地以适当的方式 反应。这就要求护士必须具备广博的医学知 识、严谨的工作作风,一丝不苟、高度的责 任心及训练有素的观察能力,做到“五勤” ,即:勤巡视、勤视察、勤询问、勤思考、 勤记录。通过有目的、有计划认真细致的观 察,及时、准确地掌握或预见病情变化,为 危重病人的抢救赢得时间。
you liming 2004.6.1 6
病情观察的内容
病情观察是护理危重病人的前提 。 一般情况 生命体征 意识状态 瞳孔 留置管道 自理能力 心理状态 治疗后反应的观察
you liming 2004.6.1
7
1. 2. 3. 4. 5. 6. 7.
一般情况:
面容与表情: 姿势与体位: 饮食与营养: 皮肤与黏膜: 休息与睡眠: 呕吐: 排泄物:
you liming 2004.6.1
17
观察病人的顺序:从上往下
判断意识→生命体征→留置管道→几根引 流管→如有肠内营养→静脉用药→刀口敷料 →皮肤 疾病不同,观察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y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u liming 2004.6.1
18
举例
you liming 2004.6.1
19
危重病人的支持性护理
you liming 2004.6.1
22
确保安全 对谵妄、躁动不安、意识丧失的病人,应
合理使用保护器具,以防坠床或自行拔管,
确保病人安全。对牙关紧闭或抽搐的病人,
可用牙垫或压舌板(裹上数层纱布)放于上、
下臼齿之间,以防舌咬伤;准确执行医嘱, 确保病人的医疗安全。
you liming 2004.6.1 23
29
判断指标及意义
判断危重病情的症状 生命体征的监测 密切观察循环功能 呼吸功能监测 脑功能监测——颅内压
you liming 2004.6.1
30
判断危重病情的症状
危重症状:昏迷、呼吸困难、休克、抽搐、 紫绀、苍白、大汗淋漓 频死症状:瞳孔散大或不先等大、频死呼吸、 血压低或零、室性自博心率 处理原则:先救命后治病 遵守危、重、轻的原则 危而不显——随时观察及时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