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 国 的 社 会 工 作
英国社会阶层分类
英国社会阶层的演变(一)英国的社会阶层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演变。
和其他的国家(比如美国)不同的是,英国的阶层除了钱以外,还和口音、所用词汇,礼仪,服饰类型,以及品味有关。
一般用级别符号代表相应的阶层,比如20世纪的时候,A\B\C1\C2\D\E; 21世纪12345678。
The social structure of Britain has clearly changed with the centuries and it is difficult to adequately discuss the topic in a single article. However, there are specific class names, castes, and categories that are helpful to define.General Social CastesSome basic categories covering most of the population of Britain around the 17th century and arguably well before and after are as follows:British Caste社会地位CharacteristicsCottagers佃农and labourers劳工were a step below husbandmen in that they had to work for others for wages. May also include villein农奴佃农Lowest order of the working castes; perhaps vagabonds流浪者, drifters流浪者, criminals or other outcasts放逐者would be lower.Husbandman农夫;百姓tradesman手艺人or farmer who either rented a home or held very little land. Some sources suggest the landholdings占有土地of a husbandman were about 30 acres.Yeoman小地主The yeoman class generally included small farmers who held a reasonable amount of land and were able to protect themselves from neighboring lords庄园主et cetera. They played a military role as longbowmen长弓兵(红制服高头盔)帝国时代游戏, et cetera.Gentry贵族们/Gentleman缙绅绅士The gentry class generally held enough assets资产to live on rents without working. If they worked it was in law, as priests神父;教士, in politics, or in various other pursuits. The term Esquire绅士was used for gentry who were not knighted骑士,武士;爵士. Sometimes Merchant citizens are placed between Yeoman and Gentry in earlymodern social hierarchy。
第一章社会工作概述
第一章社会工作概述第一章社会工作概述第一节什么是社会工作一、社会工作是一种科学的助人方法二、社会工作是一个专业三、对社会工作的多重理解一、社会工作是一种科学的助人方法(一)社会工作的概念中文的社会上作是英文Social Work的译名。
在英语世界中Social Work指的是专门从事社会服务的职业性的活动。
在有些国家和地区,它被称为社会服务或社会福利服务。
行内人士一般把一百年前的两项活动作为国际专业社会工作的开端:1898年美国纽约慈善学院举办了为期6周的训练班,训练给薪的“友善访问员”;同时,荷兰阿姆斯特丹社会工作学院亦成立,开设两年制的社会工作教育。
(二)社会工作的本质学科归属上:属于应用社会科学,在科学研究上它以社会和一定的社会现象,在实践上它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服务于有困难的社会成员为鲜明特征。
学术取向上:不同于空泛的理论思辨,在实践上则不同于简单的慈善和助人活动。
(三)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活动是在各种复杂的社会条件下帮助受助者、并同其一道达致目标的过程。
二、社会工作是一个专业(一)社会分化与专业韦伯:专业制度问题帕森斯:社会学的专业性问题(二)社会工作是一个专业两个角度:生产部门与学科从生产部门角度来看:专业是指在社会生产部门中根据产品生产的不同过程和技术划分而成的各个部分。
从学科角度来看:是指建立在科学教育和训练之上的、某类人专门拥有的职业领域。
专业组织国际社会工作人员协会(IFSW)国际社会工作学校协会(IASSW)(三)中国社会工作的前专业状态特点:非专业化或前专业状态计划经济时代:行政性、非专业化具体表现:缺乏专业资格制度原因:我国的国情决定趋势:专业化三、对社会工作的多重理解(一)社会工作是一套科学的助人方法学者观点:弗瑞德兰德认为,社会工作是一种以科学的知识和技能协助个人达到社会与个人的满足与自主的专业服务过程。
芬克也认为,社会工作是一种艺术和科学,它通过提供助人服务来增强个人和群体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的功能。
英国社会工作的管理机构
中国社会报/2008年/3月/6日/第004版社工天地英国社会工作的管理机构童小军在英国,社会工作的管理机构主要是全国社会照顾委员会(General Social Care Coun-cil-GSCC)、英国社会工作者协会(British Association ofSocial Workers-BASW)、儿童工作人员开发委员会((2hil-dren’s Workforce DevelopmentCouncil——CWDC)以及照顾技能委员会(Skills for CareBoard)等。
它们在规范社会工作的专业、职业的过程中,在管理社会工作者的实践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承担了不同的责任和义务。
全国社会照顾委员会全国社会照顾委员会是根据《社会照顾法案》于2001年成立、下辖于卫生部的公共机构(non -departmental public body),其使命是守护和实施社会照顾实务标准,建立一支有责任心且具备专业素质的社会照顾人才队伍,以及最大限度地保护社会服务使用者(即服务对象)的权益。
也就是说,社会照顾委员会在管理全国社会服务事务时,承担了规章制度的建立、人员队伍的管理和实务效果的评估三个方面的责任。
在这种管理的框架下,委员会在管理社会工作者——社会照顾领域的中坚力量时,扮演了服务标准实施的监督者和专业社工队伍质量控制者的角色。
具体表现为:社工服务标准实施的监督者:负责按照社会照顾标准法案(Care Standards Act),制定和监督实施各种社会服务机构和个人的行为守则,对违规者实行相应的处罚;负责制定在岗培训标准和计划,帮助在岗人员提高专业能力,保证服务质量。
专业社工队伍的质量控制者:建立社会工作者注册制度,并负责注册事务;设计和审批社会工作教育和培训课程,并负责对课程进行评估和修改。
需要指出的是,全国社会照顾委员会负责管理的专业人员并非只有社会工作者,而是从事社会照顾领域事务的所有专业人员,包括物理治疗师、心理辅导师、职业看护员,等等。
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
A、英国伊莉莎白济贫法(1601年)
(1)规定每一教区每周应向地方征收 济贫税。 (2)规定贫民救济应由地方分区举办, 每一教区设立若干监察员,中央政府同时 设立监督人员。 (3)规定凡有工作能力的贫民,必须 参加工作,以工作换取救济。教区设贫民 习艺所,供男女儿童习艺,教区义务地代 为介绍工作,或配给原料及工具,强迫生 产。
(四)世界专业社会工作的出现
早在国内战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期、美国就出现了一些 给薪的社会服务工作者,社会服务开始成为 一种职业。随着服务工作的需要,美国纽约 慈善学院于1896年开始对给薪的“友善访问 员”进行培训,同时荷兰的阿姆斯特丹社会 工作学院成立,开始社会工作训练。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一个要求有系统 的服务体系、服务人员需有一定的方法和技 巧、追求服务效果的现代社会工作逐步形成 了。
社会保障制度在全球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中叶,林顿· 约翰逊总统 运用“新政”的意识形态,采取了一系列 扩大福利救济的措施。 在这一期间,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开始 引进和创建社会保障制度,到1979年为 止,已有134个国家在不同程度地建立起 社会保障制度,许多西方国家还以建立 “福利国家”为其最终目标,后来则进一 步提出建立“福利社会”的理想。
二、专业社会工作的出现
(一)西方教会对社会工作的推动
不论基于善良的人性还是同类意识的发现抑 或宗教教义的宣示,对处于困境者和弱者的帮助 是早就存在的。在其中宗教对于西方社会工作的 促进作用是明显的。 西方国家早期的慈善事业主要是由教会推动 的。保护孤儿、照顾寡妇、帮助老弱病残者,这 一些行为不但是教士的义务,而且是教徒们死后 避免天谴而使灵魂得救的方法。这种宗教观念引 导信徒们去从事各种各样的慈善活动。
社会工作的产生与发展
社会工作的产生与发展现代意义上的社会工作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解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对于加深对社会工作发展规律的认识、发展我国的社会工作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以下将介绍西方发达国家社会工作的发展过程及其特点,并对我国的社会工作进行简要分析。
1、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历史背景(1)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不仅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鼎盛时期,而且也是它的矛盾明显暴露的时期。
这个时期始于英国(18世纪60年代)、相继于法国、德国等西欧主要国家(19世纪30年代)的工业革命,一方面促进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日益加速的工业化、城市化也引发了大量社会问题,并对这些国家的社会结构带来了巨大冲击。
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指出的: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创造出巨大的生产力,但同时,资产阶级工业革命也对这些国家的社会关系、社会结构产生了深刻的破坏性的影响。
这表现在:第一,整个社会被划分为两大阶级即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
阶级的两极分化也是财富和贫困、特权和无权向两极的积累,这使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日益尖锐地对立起来。
第二,资本主义经济的高速发展打破了封建时代的封闭的农村经济,也迫使农业劳动力转化为工业生产劳动力的出卖者。
他们走出农村进入城市,大规模的社会流动破坏了农村的社会结构和家庭结构。
第三,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及追求个人利益价值的蔓延冲击着以往的社会关系,它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为赤裸裸的利害关系,利己主义得到充分扩张。
第四,社会问题大量出现,在资本主义发展中,自由竞争使得竞争中的失败者沦为贫困、无助的一群。
贫穷、饥饿、失业、堕落等充斥着社会。
这些不期而遇的社会问题引起了许多思想家、政治家及社会人士的关注,并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以使社会摆脱病态,弱者免于痛苦。
社会工作就是众多尝试中的一种。
(2)宗教改革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张扬。
欧洲历史上的中世纪抬高神而贬低人,狂热的宗教意识使人的尊严受到损害,使人的发展受到压抑。
第一讲社会工作的起源
• (3)专业组织 • 1919年美国社会工作学院 协会。 • 1942年美国社会行政学院 协会。
• 1952年美国社会工作教育委员会取 代前两者,负责社会工作教育的专 业水准和专业资格的授证工作,后 来又分别成立了实务社会工作者组 织。1955年,为协调不同专业组织, 美国成立了全国社会工作者协会。 • 从1974年开始,美国社会工作者协 会更积极参与影响政府政策的制定, 使社会工作专业得到政治力量的充 分支持。
3、制度化
• 1935年美国政府正式建立社会 保障制度。 • 1948年英国颁布制定国民保险 法等五项法规,实践福利国家 理念。
• 社会工作成为社会福利实践的 制度性措施的组成部分。
(五)改革阶段:20世纪80年 代至今
• 社会福利政策变革,向混合福利模 式转型。 • 社会工作在价值理念和工作方法方 面进行反思。
2、德国汉堡制与爱尔伯福制
• 1788年,德国汉堡市采取了一 种名为“汉堡制”的救济制度。
• 全市分为若干区,每区设监察员1人、 救济员若干人。 • 救济的理念为“助人自助”,如帮 助失业者介绍工作,把贫苦儿童送 往职业学校学习技艺,把病患送往 医院诊治,不准向沿街乞食者施舍, 以取缔无业游民且不使贫民养成依 赖心理。
• (1)成立管理联系机构,将伦敦全市划为 若干区,各设立分交机构,组成志愿委 员会领导救济工作。(2)区里统一受理申 请救助案件,进行登记,设立询问部, 提供资料,防止同时向多处救济机构求 助的“职业乞丐”钻空子。(3)各区派亲 善访问员对申请者详细调查,如住房、 健康、教育、工资等情况。(4)提高救济 款物配额,以满足申请人的生活需要。
• 全市每14段为一赈济区,设监察员1人 领导区内济贫员,并由区内各段组成赈 济委员会,每两周开一次会,讨论全区 济贫工作并形成报告、提案,交给全市 各区联合组成的中央委员会。中央委员 会是全市最高的救济机构。
社会工作的产生与发展
挪威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挪威在 1854 年通过了《穷人法》, 1884 年开 始了防治职业受伤保险,1990年颁布了《社会 援 助 法 》 , 1911 年 试 行 《 病 人 权 益 法 》 , 1939 年颁布了《失业权益法》, 1946 年颁布 《儿童权益法》等,这一系列法规使挪威建立 起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
《管子》“入国四旬,五行九惠之教:一曰老老、二曰慈 幼、三曰恤孤、四曰养疾、五曰合独、六曰问疾、七曰通 穷、八曰振困、九曰接绝。”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 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 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 所终,女有所归,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 有所养。货恶其弃于地也, 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 身,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 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 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 礼运篇》
孟子·梁惠王上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下可运于掌。故推 恩足以保四海,不推 恩无以保妻子。”
儒家——“成圣”
立 德 , 立 功 , 立 言 。
孔子
孟子
《 左 传 》
李 清 照
生 当 做 人 杰 , 死 亦 为 鬼 雄 。
——
——
道家——“成仙”
老子
庄子
尽可为 年以善 。保无 身近 ,名 《可, 庄以为 子全恶 生无 ,近 养可刑 生以。 主养缘 》亲督 ,以 可为 以经 ,
亦町彼 与畦且 之,为 为亦婴 无与儿 涯之, 。为亦 无与 町之 《畦为 庄;婴 子彼儿 且; 为彼 人无且 间涯为 世,无 》
—— ·
—— ·
佛家 ——“成佛”
欲欲 知知 来前 世世 果因 《, , 因今 今 果生 生 经作 受 》者 者 是是 。。
中世纪英国行会及其作用
摘 要:英国行会产生于中世纪城市兴起时期,是由从事工商业的市民组成的经济组织。按时间先后顺序,行会出现了商人行会、手工业行会、公会三个发展阶段,对英国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政治制度产生了重大影响。行会是英国经济发展史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研究中世纪英国行会及其作用有利于了解英国甚至是西欧的社会状况。
对于行会起源的问题,史学界争论不休,除了汤普逊的观点外,其他史学家也有不同的看法,尤其是在19世纪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理论,有的史学家提出行会起源于罗马的“公会”和“秘密会社”,有的指出行会起源于古代日耳曼原始会社中的团体,有的则说行会发源于庄园经济,甚至还有原始村民互助兄弟会说、法兰克牧师联合结盟说、纳维亚劫掠同盟说、基督教会说等等,有关行会的起源学者至今仍在研讨[6]。
国外学者对英国行会的研究比我国早,也研究得比较全面细致。詹姆斯·W.汤普逊著的《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一书认为行会是类似于社团间互相联合的组织,是和市民阶级、城市一起出现的。在行会后期,其内部逐渐贵族化,出现了贵族阶级,并对行会制度进行修改,使行会利益向贵族阶级靠拢[4]。关于行会的起源,汤普逊在《中世纪经济社会史》一书中认为市民在城市中生活,搬离了原先的居住地,远离了亲朋好友,而行会在一定程度上给他们提供与原住地的人继续往来的场所;关于行会的作用,该书认为它是解决商业与劳动纠纷的重要途径;行会在发展的初期阶段有民主主义倾向,但在后期由于行会成员的贵族化,行会变为寡头组织,导致中世纪后期出现资本与劳动间的冲突[5]。
二、中世纪英国行会的兴起和背景
行会是中世纪英国以行业为组织的具有封闭性的一种封建经济组织,将零散的同一性质的行业,如呢绒织造业、丝织业、皮革制造业等分别统一组织起来,行会由此形成,行会的规模较大。行会成员在困难面前互相扶持,在产品价格、营业范围等方面有着严格规定,几乎不存在竞争的情况,经营秩序稳定,这就保护了行业的利益,这是行会存在的目的[3]。行会在英国逐渐发展壮大,控制着英国的城市经济活动,对英国经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英国工业革命带来的社 会变革工人运动的兴起
英国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变革工人运动的兴起英国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变革与工人运动的兴起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英国工业革命无疑是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它不仅极大地改变了生产方式和经济结构,还引发了深刻的社会变革,其中工人运动的兴起尤为引人注目。
工业革命之前,英国的经济主要依赖农业,大多数人在农村从事手工劳动。
然而,随着新机器的发明和工厂制度的建立,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成为工厂里的工人。
工厂的出现使得生产规模迅速扩大,生产效率大幅提高,但同时也给工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首先,工作条件极其恶劣。
工厂里充满了噪音、灰尘和高温,工人们每天要长时间地劳动,往往超过 12 个小时,甚至在一些极端情况下达到 16 个小时以上。
他们没有足够的休息时间,身体和精神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而且,工厂中的安全措施严重不足,工伤事故频繁发生,许多工人因此致残甚至失去生命。
其次,工资待遇极低。
尽管工人们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但他们的收入却微薄得难以维持基本的生活。
许多家庭生活在贫困线以下,食不果腹、衣不蔽体。
儿童也被迫进入工厂工作,失去了接受教育和享受童年的机会。
再者,居住环境也极为糟糕。
由于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城市的住房供应严重不足。
工人们只能挤在狭小、肮脏、阴暗的贫民窟里,卫生条件极差,疾病肆虐。
在这种极度不公平和困苦的情况下,工人阶级逐渐觉醒,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处境需要改变,工人运动应运而生。
早期的工人运动形式多样,包括罢工、示威游行和组建工会等。
工人们通过罢工来争取提高工资、缩短工作时间和改善工作条件。
示威游行则是向社会表达他们的不满和诉求。
而工会的组建为工人提供了一个组织平台,使他们能够更有力地与资本家进行谈判和斗争。
其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工人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1836 年至 1848 年的宪章运动,是英国工人阶级第一次独立的全国性政治运动。
宪章派提出了一系列政治要求,包括普选权、秘密投票等,虽然最终没有完全实现目标,但它为后来的工人运动奠定了基础,让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工人阶级的权益。
国外社会工作发展及启示
域外瞭望国外社会工作发展及启示◎李岩现代意义上的社会工作,起源于“工业革命”进程 开启之后,脱胎于民间慈善组织的活动,伴随着回应和 解决不同时期的社会问题而发展起来,并且在福利国家 建设过程中成为落实各项社会福利政策的重要载体和专 业化的推动力量。
起源:从公益慈善到社会工作在人类社会的历史变迁中,公益慈善事业也相应地 发生着流变,19世纪中后期的重大转型,催生了社会工 作的发展。
早期“工业革命”所引发的大规模“羊吃 人”圈地运动、城镇化等进程,滋生了农民破产、工人 失业、贫穷、流浪等问题。
在这一背景下,作为先发国 家,英国社会对上述问题的回应推动了传统慈善事业向 社会工作的转变。
特别是1862年成立的伦敦赈济会,与其他民间慈善力量一起开启了专业社会工作教育体制,把基于传统宗教教育的慈善学校转为社会工作专门学 校,这也标志着专业社会工作的诞生。
这一时期发生了两个具有深远影响和标志性的事 件。
一个是1869年慈善组织会社在英国成立,并且在70 年代扩展到美国,形成了一轮社会运动的风潮。
另一个 是1886年前后美国兴起的社区睦邻运动。
慈善组织会社所追求建立的道德社会,包含两个必 不可少的关键方面,即富有者的利他和贫穷者的自我支 持。
它借助《济贫法》和“友好访问员”制度,着眼于 协助贫民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其达到“自给自足”的状态,从而改善社会的贫穷状况,遏制乞讨。
这种理 念和工作方法传人美国后,进一步衍生出对慈善工作科|中国民政I2021.07学方法的强调,包括精准提供服务、管理与协调资源 等。
与之相较,美国社区睦邻运动不同于慈善组织会社 满足贫民需求的一般性慈善组织的理念和方法,主张培 育居民之间具有包容性和较少排斥的社区,依靠社区中 富有者与贫穷者等不同地位、处境群体之间有意义的沟 通,塑造社区凝聚力与互助精神,进而解决贫穷问题。
进入20世纪之后,美国社会工作逐步放弃了睦邻运动追 求“社会变革”的宏大目标,主要遵循了慈善组织会社 运动的“治疗取向”,并且一直延续至今,成了英、美 等国家主流的社会工作范式。
2-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精)
1912年,伦 敦大学开设 社会行政专 科,训练社 会工作员
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和专业方法的形成
社会工作理论的总结和社会工作专业理论体系的建设
1898年,里士满出版《贫民中的友善 访问》。 1917年,里士满出版《社会诊断》。 1922年,里士满出版《什么是个案工 作》,后来许多学者也做了大量工作 ,提出了“生态模式”、“人在情境 中”、“问题解决模式”、“生活模 式”等概念。
英国的伊丽莎白《济贫法》评价 意义:
英国伊丽莎白《济 贫法》
改变了以往单由教会和个人开办济贫事业的做法,开启了政府主
该法案承认政府对济 贫负有责任,并建立了初 步的救济行政制度与救济 工作方法,成为各国现代 社会救济事业的开端。
持社会救济事业之先河;并建立了初步的救济行政制度和救济工作方
法,成为各国现代社会救济事业的开端。
步骤,也为社区组织工作奠定了基础。
睦邻组织运动(the settlement movement) ——汤因比馆
19世纪末叶,牛津大学经济学讲师汤因比
1884年,伦敦东区牧师巴涅特 汤因比馆的特点: 1.设于贫民区,备有宿舍,所有工作人员与贫民共同生活,其口号 是“工作者与工作对象相亲相爱”; 2.没有既定的工作规划,视居民的实际需要而开展工作; 3.尽量发挥当地人力,培养起自动自发的合作精神,为地方服务; 4.社区睦邻中心成为当地的服务中心之外,还尽力向当地人介绍本 国和外国文化,使之成为当地的文化中心。
3.区为中层组织,每区设一名监察员,领导区内各
段赈济员; 4. 中央委员会是全市济贫工作的最高管理机构, 管理全市的济贫所、医院及院外救济事项,也定期开会。
小结:
英国《伊丽莎白济贫法》与德国的汉堡制、爱尔伯福制开 创了现代社会政府承担社会救助规划行政工作之先河,它 们的一些基本理念和做法为后来许多国家所采纳,也直接 影响了后来的社会工作制度与方法。
社会工作概论章教案
第一章社会工作的领域与内涵第一节社会工作的缘起与发展一、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一)思想背景1.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助人思想,基督教的博爱思想等,是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最早的思想来源之一。
2.起源于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的人道主义是一种把人的权力、价值和尊严放在首位来考虑的价值观念,它承认人的一切权力与生俱来,包括人的生存权、发展权等,人道主义强调人的尊严、重视人的价值和平等权力,对社会工作的出现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3.社会福利观念从“个人责任观”向“社会责任观”的转变,对社会工作的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二)时代背景工业化、市场经济等在欧美的推进,导致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巨大变化,出现了各种社会问题,这是社会工作产生的基本的时代背景。
1.工业革命导致的社会转型加速了传统社会福利模式的解体。
2.工业化、市场经济导致了社会收入分配愈益两极分化,激烈的竞争使中小企业破产,使工人、农民变成赤贫者,激起了尖锐的社会矛盾。
3.工业革命、市场经济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社会关系,将以初级关系(血缘、地缘关系等)为主的社会变成了以次级关系(业缘关系)为主的社会。
二、西方社会工作的产生(实践)▲(一)产生:西方的社会工作形成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二)形成:1.1601年,英国伊丽莎白女王颁布“济贫法”(PoorLaw)。
这部济贫法是英国第一部成文的济贫立法。
这部法案的颁布一方面推动了英国社会福利的制度化进程,另一方面则直接推动了社会工作专业的前身——志愿助人活动的发展。
内容:(1)规定每一个教区每周应向地主征收济贫税,明确了政府在救济贫民问题上的责任。
(2)规定贫民救济应由地方教区举办,每一个教区设立监察员若干人,中央政府亦设置监察人员。
首创国家设立机构、建立制度进行救济的先例。
(3)规定凡有工作能力的贫民,必须参加工作,以工作换取救济。
(4)禁止无家可归者及无业游民行乞游荡,设济贫所收容济贫,强迫其在济贫所里工作。
睦邻运动(thesettlementmovement)
睦邻运动(the settlement movement)社会工作者组织发起的社区居民自助互助运动。
该运动发生在19世纪80年代,当时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刚刚经历了大的社会动荡。
虽然危机已暂时度过,但产生危机的根源却远未消除,社会问题仍普遍存在。
贫困问题、失业问题、犯罪问题等等仍很严重,对社会制度造成经常的、潜在的威胁。
当时,许多社会学家都意识到了资本主义社会深刻的危机。
F.滕尼斯的《论村、社联系的破坏》、G.齐美尔的《论文化危机》、法国社会学家E.迪尔凯姆的《论社会反常状态》、维贝尔的《论官僚政治》,都充满了对社会问题的深深忧虑。
而K.马克思、F.恩格斯则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深刻矛盾,预言了它必将寿终正寝的命运。
社会危机的幽灵在欧洲上空游荡,资产阶级的学者们在寻求挽救危机的良策。
以“普渡众生”为己任的宗教界人土更是十分活跃,兴办各种慈善事业,试图挽回由于达尔文进化论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宗教界江河日下的声望。
一、起源与发展英国最早开始工业革命,也最早完成工业革命,靠国内资本的积累,对殖民地国家的掠夺,经济发展水平上远远超过了其他各国。
19世纪中后期,英国被世界各国视为繁荣富强和自由主义的象征。
但英国国内经济的发展,社会政策的调整及向海外的扩张,并未解决城市中的贫困问题。
财富日益积聚于少数人之手,贫富差距加大,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进入19世纪80年代后,从事社会问题研究的人,特别是从事实证社会学研究的人激增。
宗教界人士也积极倡导研究和解决社会问题。
他们成立了专门的慈善事业委员会和英国统计协会,一起进行社会调查,以便掌握和发动社会舆论,以引起官方对社会“阴暗”面的注意,并就“减轻社会弊病”,完善社会制度提出建议。
社区睦邻运动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首先在英国拉开了帷幕。
倡导社会睦邻运动的主将是宗教界人士,还有一些社会科学研究者。
这批早期的社会工作者想通过实地工作研究来为解决社会问题找到出路。
认为让社会上一部分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和贫民共同生活,不但能使贫富打成一片,实现政治上的平等和民主,而且可以使贫民获得接受教育和享受文化生活的机会;同时知识分子深入贫民区与贫民共同生活,可以促进对贫穷问题的深切了解,并会有助于该问题的合理解决。
经济及社会理事会主要职能
经济及社会理事会主要职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听起来有点正式,对吧?就像是那种你在大公司里听到的高级名词,感觉很遥远,其实它离我们的生活并不远。
它是联合国系统里,专门负责处理经济、社会、文化等事务的一个重要组织,简单来说,它负责让全球各国在这些领域里协调合作,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你可能会想,哎呀,这么高级的事情和我有啥关系呢?你的生活和它息息相关呢!你得知道,经济和社会问题其实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
比如说,贫富差距、教育资源的分配、环境污染等等,听起来好像很大,但它们其实都与我们身边的事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或者简称ECOSOC,就像是一个桥梁,连接了各个国家,帮助大家在这些问题上达成共识,大家齐心协力解决问题。
想象一下,如果每个国家都像“孤岛”一样自顾自地发展,结果不言而喻——全球可能会陷入更多的矛盾和冲突,经济发展也会很不平衡,社会问题更是层出不穷。
说到它的职能,简直就像是给世界各国出谋划策的“大管家”。
这个“大管家”有个强大的工作任务清单。
它负责协调各国的经济和社会,大家一起商量,哪些可以帮助贫困地区发展,哪些能保护环境,怎么制定能促进各国合作的规则。
这就像是你和一群朋友一起开会,讨论每个人的困难和需求,大家统一意见,制定一个“公平”的游戏规则。
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赢得这场“全球合作”游戏。
再说了,经济及社会理事会还得负责监督,确保各国在实施这些时不走偏路。
它有点像是家长在看着孩子写作业,时不时地提醒一下,“你是不是做得不够好?你的进度怎么样?”通过这种监督,它能帮助各国发现潜在的社会问题和经济瓶颈,避免一开始看似美好的计划,最后不了了之。
就好像你去做饭前,老妈就开始叨叨,“你是不是放盐放多了?”“火是不是调小点?”这些小提醒,能避免一锅咸汤或者糊锅的悲剧。
除此之外,经济及社会理事会还负责在全球范围内收集和分析各国的经济与社会数据。
它要保证每个国家的情况都能被准确了解,好根据这些数据来制定合适的。
社会工作概论笔记第二章社会的功能
第二章社会的功能第一节、社会工作者及其角色一、社会工作者及其特征(一)什么是社会工作者(1)最初提出“社会工作者”一次的是西蒙•帕顿,在1900年创造了这个词,主要是指那些从事社会救济物品分发的人员,还不能称为专业社会工作者。
(2)美国社会工作协会对社会工作者的界定为:“毕业于社会工作学院,运用他们的知识和技巧为个人、家庭、社区、组织和社会提供社会服务的人员”(3)英国社会工作者协会对社会工作者的定义是社会工作者是“受雇于社会服务机构或相关组织,再起雇佣契约中明确规定其社会工作者身份,在社会工作实务领域内履行义务的专业工作者”(4)我国的《中国社会工作百科全书》将社会工作者界定为“从事社会工作的专业人员”(5)1991年7月,中国社会工作者协会成立,社会工作者这个概念开始在民政等部门使用,指那些实际从事社会工作的人。
比较缺乏专业性。
(6)2004年,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公布了《社会工作国家职业标准》,2006年开始人事部、民政部开始组织全国性的“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特别是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发展社会工作的战略部署,社工人才大量增加,社工服务机构不断建立,社会工作者逐渐成为一个社会性的概念。
根据我国具体情况并借鉴国际经验,总结出:社会工作者是秉持社会工作价值观,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从事职业性社会服务的人员。
(二)社会工作者的一般特征▲第一,认同并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有全心全意为受助者服务的理念,不以助人过程谋取私利。
第二,他们是以从事社会福利服务为职业的人员,不是行政官员。
第三,他们掌握一定的社会工作专业方法,这些方法可能是国际通则所确定的,也可能是根据本地经验发展起来的。
第四,获得专业认可。
社工经过专业教育和培训,或经过专门考试、注册制度而得到权威机构的承认。
第五,综合运用社会工作知识、理论和方法,有效得提供社会服务。
(三)国际社会工作界认可的社会工作者应符合以下几点:第一,持有社会工作职业执照。
【社会工作】第二章-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
二、德国汉堡制与爱尔伯福制
• 汉堡制 背景
汉堡制是以社区为单位管理济贫事务的制 度,因创立于德国的汉堡市而得名。 工业革命后,汉堡市的人口骤增,贫富差 距加大,由失业等原因导致的乞丐与贫民的 人数渐增,甚至出现过乞丐列队街市、沿门 乞讨的现象。
汉堡制 具体措施
• 1788年,根据布什教授草拟的方案,汉堡市为使 议会推选出的志愿委员会能顺利开展工作,对个 别贫民进行调查和救济,遂采用了分区域管理济 贫事务的制度,将全市划分为60个区,每区设1名 监督员,并设一中央办事机构,综理全市的济贫 业务。即社会工作界所称的汉堡制。
本章小结
5. 继慈善组织会社后,英美又兴起了睦邻组织运动。 1884年英国首创汤因比馆,美国于1886年创立了 第一个睦邻组织霍尔馆(赫尔馆)。 6. 我国社会工作体现为:行政性、半专业化的社会工 作模式。 7. 社会工作在我国的专业化需要: ①加快发展经济 ,增加社会福利投入;②政府与社会的责任共担; ③提高社会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④大力发展社会 工作教育;⑤促进社会工作实践与理论研究的结合 ;⑥实干加宣传。
意义
• 爱尔伯福制在济贫事务管理方面为后来的社会工作者积 累了宝贵的经验。它通过建立有效的三级工作组织,上 下配合,使济贫工作既深入细致又灵活有效; • 它通过定期召开会议,使上下得以沟通,能及时解决问 题,及时计划、检讨与改善工作;赈济员由本地区志愿 者义务担任,熟悉情况,且负责区域较小,易于开展工 作,又可倡导服务精神,事半而功倍。 • 该制度对受助者状况进行深入细致调查并予记录的做法 ,为现代社会个案工作方法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 爱尔伯福制后因城市人口增加,赈济员无法处理太多的 案件而渐渐不再适用,1892年为新汉堡制所代替。
• 报告分析了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现状、问题, 对以往提供的各种福利进行了反思,并系统 勾画了战后社会保障计划的宏伟蓝图。报告 共分六个部分。 • 第一部分概要介绍了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部 际协调委员会的工作过程和整个报告的主要 内容。 • 第二部分审视了英国当时保障制度所存在的 诸多问题,详细论述了报告所建议的二十三 项改革的理由及具体建议。
英国的10小时工作日法案
英国的10小时工作日法案英国的工人遭到了严重的失败,而且他们的失败是在他们最料想不到的方面。
英国4个最高法庭之一的财务法庭几个礼拜以前宣读的判决书,实际上废除了1847年颁布的10小时工作制法案中的主要东西。
10小时工作制法案的历史提供了一个明显的例子,说明英国阶级矛盾发展的特殊形式,因此值得仔细加以研究。
大家都知道,随着大工业的产生,就开始了厂主对工人阶级的前所未闻的、毫无限制的和肆无忌惮的剥削。
新机器使成年男人的劳动成为多余的;看管机器所需要的是妇女和儿童,因为他们更适合这个工作,同时比男人的工资少。
于是工业剥削立即殃及工人的整个家庭,把他们监禁在工厂里;妇女和儿童只要还没有累倒,就必须日以继夜地工作而不得休息。
在日益需要儿童的情况下,习艺所里穷人的孩子就成了十足的交易对象。
他们从4岁起,甚至从3岁起,就成批地以签订学徒契约的形式卖给出价最高的厂主。
从前对儿童和妇女进行了无耻的和残酷的剥削,这种剥削对自己的牺牲者是从不放松的,一直到吸尽他们最后一滴血,耗尽他们肌肉和血管的最后一点力气,才肯罢休;英国老一代的工人对于这种剥削至今还记忆犹新;许多人都还记得那弯曲的脊背或残废的四肢,都还记得健康坏得根本无法恢复的身体。
最坏的美国种植场里的奴隶的命运比起当时英国工人的命运也还是幸福的。
国家很早就已经不得不采取措施来制止蔑视文明社会一切要求的厂主们进行毫无限制的肆无忌惮的剥削。
但是,这些第一次规定的立法限制是极端不够的,并且很快就无人实行了。
只有经过了半个世纪,在建立大工业以后,当蓬勃的工业发展有了固定的途径时,只有在1833年,才可能实行一项有积极作用的法律,这一法律至少总算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令人发指的行为。
早在这一世纪之初,在一些慈善家的领导下,建立了一个政党,提出的要求是从立法上限制工厂每日的工作时间为10小时。
这个政党于20年代在萨德勒的领导下,他死后在艾释黎勋爵和理·奥斯特勒领导下进行了宣传工作,并且把宣传工作一直进行到确实施行10小时工作制法案的时候为止,它逐渐除了工人以外也把贵族和一切仇视厂主的资产阶级派别都团结在自己的旗帜下面。
社会工作的起源
社会工作起源于贫民救济或慈善事业。
社会工作是伴随工业化引发的社会问题而产生的,工业化先行国家解决社会问题的理念和方法为社会工作的产生奠定了实践基础。
这种多半由教会或私人举办的、无组织的个人施舍或慈善,成了此后有组织的社会救济和社会服务乃至全国性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
1.英国伊丽莎白济贫法(1601)英国女王伊丽莎白由于工业化及城市化的影响,英国当时的城市贫困问题较为严重。
为了解决贫困问题,最先由教会开办济贫事业,后来政府逐渐接手上述工作。
伊丽莎白执政以来,颁布了一些济贫法案,其中以1601年的济贫法最著名。
济贫法规定:(1)每教区应向地主征收济贫税(2)贫民救济应由地方分区主办,每教区设立监察员若干人,中央政府设立监督人员。
(3)有工作能力的贫民须参加工作,以工作换取救济。
教区设有贫民习艺所供男女儿童习艺,教区也义务代为介绍工作,或配给原料与工具,强制生产。
(4)禁止无家可归者及无业游民行乞游荡,设救贫所收容救济,强迫其在所工作。
有家者人予家庭补助,使其仍在家居住。
(5)人民有救济其贫穷家人或亲属的义务,贫民不能由家人或亲戚处获得抚养时才由教区救助;且救助对象也限于在该区出生者或最近在该区住满三年者。
(6)把贫民分为三类:体力健全者须强迫入“感化所”或“习艺所”工作;不能工作者包括患病者、老年人、残废者、精神病患者及需抚育幼小子女的母亲们,令其入“救济院”或施以“院外救济”;失依儿童包括孤儿、弃婴等则设法领养或寄养。
济贫法表明了政府对无力自供者的救济义务,奠定了政府主持社会救济的方式,成为各国社会救助的依据。
由政府参与、专人负责、院外救济等也隐含了社会工作的观念与方法。
2.德国汉堡制与爱尔伯福制(1)德国汉堡制:该制度由布希教授起草,规定该市设一中央办事处,综合管理全市救济业务,全市分若干区,每区设监察员一个和赈济员若干人。
救济方法为助人自助;向失业者介绍工作;将贫苦儿童送往职业学校习艺;将患病者送往医院诊治;不准对沿街乞食者施舍,以取缔无业游民并使贫民改掉依赖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国的社会工作British social work英国简介英国全称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是由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组成的联合王国,一统于一个中央政府和国家元首。
英国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其本土位于大不列颠群岛,被北海、英吉利海峡、凯尔特海、爱尔兰海和大西洋包围。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亦为一个具有多元文化和开放思想的社会。
它在19世纪和20世纪早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但是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和20世纪下半叶大英帝国的崩溃,早已失去昔日荣光。
不过,英国仍是一个在世界范围内拥有巨大影响力的举足轻重的强国。
首都伦敦是欧洲最大和最具国际特色的城市人口:5883万(2000年7月),其中英格兰人4930万,苏格兰人510万,威尔士人2 9 0万,北爱尔兰人170万。
官方和通用语均为英语。
威尔士北部还使用威尔士语,苏格兰西北高地及北爱尔兰通用盖尔语。
宗教:居民多信奉基督教新教,主要分英格兰教会(也称英国国教圣公会,其成员约占英成人的60%)和苏格兰教会(也称长老会,有成年教徒66万)。
另有天主教会和印度教、犹太教及伊斯兰教等较大的宗教社团。
英国有两个“官方的”教堂:即英格兰教堂[英国圣公教会]和苏格兰教堂[长老教派]。
维度范围:北纬50°~58°东经2度到西经7度面积244,820平方公里[世界国家和地区第79名]。
其中水域面积占1.34%。
语言官方语言为英语[English][非法定]。
此外,还有威尔士语[Welsh]、爱尔兰盖尔语[Irish Gaelic]、阿尔斯特苏格兰语[Ulster Scots]、苏格兰盖尔语[Scottish Gaelic]、康沃尔语[Kolnish]为英国各地区的官方语言。
交通:英国的出租车十分宽敞,并有着世界上最老的地铁。
人口62,041,708(2010年统计),人口密度246人/平方公里(世界国家和地区第6名)。
男女比例为0.98:1。
种族:英国人口中有85.53%为英国白人,6.47%为其他地区白人,4.00%为南亚人,2.00%为黑人,1.20%为混血人,0.80%为东亚人及其他种族[2001年]。
格言Dieu et mon droit[法语:我权天授]国歌《天佑女王》(God Save the Queen),一般只唱第一段。
如在位的是男性君主,国歌改为"God Save theKing"。
《天佑国王》是英联邦国家的国歌和皇室颂歌。
词作者佚名,作曲者为亨利·卡累。
首都伦敦(London)。
英国第一大城市及第一大港,欧洲最大的都会区之一兼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
人口751.24万,面积1,577.3平方公里。
是世界十大都市之一。
作为欧洲最大和最具国际特色的城市,伦敦是英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是不折不扣的国际大都市,也是众多国际组织和企业的总部所在地。
伦敦的主要景点有:白金汉宫、唐宁街10号、大英博物馆、威斯敏斯特宫、伦敦塔、海德公园、格林尼治天文台、福尔摩斯博物馆、大本钟、伦敦塔桥、伦敦眼、特拉法尔加广场。
伦敦与奥运会1908年伦敦奥运会,第四届奥运会于1908年7月13日在英国伦敦举行1948年伦敦奥运会是第十四届夏季奥运会,于1948年7月29日至8月14日在英国伦敦举办。
2012年奥运会,即201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正式名称为第三十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也将在伦敦举行。
主要城市伦敦曼彻斯特利物浦一、政治1、政治体制政体为君主立宪制。
国王是国家元首、最高司法长官、武装部队总司令和英国圣公会的“最高领袖”,形式上有权任免首相、各部大臣、高级法官、军官、各属地的总督、外交官、主教及英国圣公会的高级神职人员等,并有召集、停止和解散议会,批准法律,宣战媾和等权力,但实权在内阁。
议会是最高司法和立法机构,由国王、上院和下院组成。
上院(贵族院)包括王室后裔、世袭贵族、新封贵族、上诉法院法官和教会大主教及主教组成。
1999年11月,上院改革法案通过,除92名留任外,600多名世袭贵族失去上院议员资格,非政治任命的上院议员将由专门的皇家委员会推荐。
下院也叫平民院,议员由普选产生,采取最多票当选的小选区选举制度,任期5年。
但政府可决定提前大选。
政府实行内阁制,由女王任命在议会选举中获多数席位的政党领袖出任首相并组阁,向议会负责。
2、政党(1)保守党(Conservative Party): 执政党。
前身为1679年成立的托利党,1833年改称现名。
(2)工党(Labour Party):主要反对党。
1900年成立,原名劳工代表委员会,1906年改用现名。
该党曾于1924,1929~1931,1945~1951年,1964~1970年,1974~1979年上台执政。
1997年大选获胜,2001年6月大选后蝉联执政。
2010年5月工党在英大选中失利。
工党近年来更多倾向于中产阶级的利益,与工会关系有所疏远。
现有党员近40万名,领袖爱德华·米利班德。
(3)自由民主党(The Liberal Democrat Party):1988年3月由原自由党和社会民主党内支持同自由党合并的多数派组成。
2010年5月自由民主党与保守党联合组阁,上台执政。
主张继续维持与工党的合作关系,推动工党在地方选举及下院选举中实行比例代表制,在公共服务、社会公正、环境保护等问题上采取比工党更“进步”的政策。
现有党员约10万名,领袖尼克·克莱格。
此外,英国其他政党还有:苏格兰民族党(Scottish National Party)、威尔士民族党(Plaid Cymru) 以及北爱尔兰一些政党如:北爱尔兰统一党(Ulster Unionist Party)、民主统一党(Democratic Unionist Party) 、社会民主工党(Social Democratic and Labour Party)、新芬党(Sinn Fein) 等。
3、议会议会是英国政治的中心舞台,是英国的最高立法机关。
政府从议会中产生,并对其负责。
国会为两院制,由上院和下院组成。
下院拥有最终立法权。
自有议会以来,通常在伦敦的一座古老的建筑--威斯敏斯特宫(议会大厦)举行会议。
每年开会两次,第一会期从3月末开始,到8月初结束,第二会期从10月底开始,到12月圣诞节前结束。
二、经济英国是世界经济强国之一,其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位居世界第5。
工业英国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欧洲最大的军火、石油产品、电脑、电视和手机的制造地。
英主要工业有:采矿、冶金、化工、机械、电子、电子仪器、汽车、航空、食品、烟草、纺织、造纸、印刷、建筑等。
生物制药、航空和国防是英工业研发的重点,也是英最具创新力和竞争力的行业。
2009年英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3.8%;其中能源产业占有突出地位,英国的主要能源生产大约占总GDP的10%,且所占比重不断增加。
英国主要出口机械、汽车、航空设备、电器和电子产品、化工产品和石油,主要进口原材料和食品。
农牧渔业英农牧渔业主要包括畜牧、粮食、园艺、渔业,可满足国内食品需求总量的近2/3。
目前,英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到1%,从业人数约45万,不到总就业人数的2%,低于欧盟国家5%的平均水平,低于其它主要工业国家。
农用土地占国土面积的77%,其中多数为草场和牧场,仅1/4用于耕种。
农业人口人均拥有70公顷土地,是欧盟平均水平的4倍。
近年来除由于农产品价格下降及英镑坚挺导致英农业收入减少外,疯牛病、口蹄疫和农药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也使农业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旅游业英国旅游业收入占世界第五位,仅次于美国、西班牙、法国和意大利,旅游业是英最重要的经济部门之一,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从业人员约210万。
受2001年爆发的口蹄疫和“9·11”事件的影响,来英外国游客从1999年高峰时期的2570万锐减到2001年的2280万,同期旅游收入也从202亿美元下降到163亿美元。
2002年数字开始回升。
2010年来英游客达2959万人次,收入达167亿英镑,约合270亿美元。
服务业2009年英服务贸易总额4820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位。
其中金融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4%。
伦敦是世界著名金融中心,拥有现代化金融服务体系,从事跨国银行借贷、国际债券发行、基金投资等业务,同时也是世界最大外汇交易市场、最大保险市场、最大黄金现货交易市场、最大衍生品交易市场、重要船贷市场和非贵重金属交易中心,并拥有数量最多的外国银行分支机构或办事处。
三、文体教育制度英国实行5-16岁义务教育制度。
第一阶段是3岁到5岁的幼儿园教育;第二阶段是5-11岁的小学教育;第三阶段是11岁-16岁的中学教育。
5岁-16岁为法律规定的强制教育阶段。
适龄儿童必须入学,由国家负责必须的学费、书籍和必要的供应。
16岁-18岁是中学高级班(或大学预备班),为中学至大学的过渡期;第四阶5年;第五阶段为16岁以后的继续教育。
包括青年和成人的职业教育[正规大学不算在内],方式有全日、半日和业余时间。
学制的长短在各地、各部门、各专业均不相同。
1998/1999财政年度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9%。
公立学校学生免交学费。
私立学校师资条件与教学设备都较好,但收费高,学生多为富家子弟。
英国是世界上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国家,拥有世界最顶尖的高等教育水平,是近现代高等教育体制的发源地。
英国著名的学府有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杜伦大学、伦敦大学学院、帝国理工学院、谢菲尔德大学、爱丁堡大学、布里斯托大学、伯明翰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曼彻斯特大学、利兹大学、约克大学、巴斯大学、纽卡斯尔大学、诺丁汉大学、利物浦大学等。
英国教育一般分为五个阶段。
文化莎士比亚:英国文化的象征与骄傲在英国,时时处处都可以感受到英国文化界弥漫着的浓郁的莎士比亚氛围,莎士比亚已经像养料一样融入了英国文化的血脉,不仅成为英国人的骄傲,也成为了英国文化的象征。
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是英国文坛的巨星,在世界文化史上地位崇高,影响巨大,是公认的欧洲三大诗人(莎士比亚、歌德和但丁)之一,他的戏剧生动地描绘了欧洲17世纪的社会生活、思想政治和民族风情,受到世界各国各时代人民的普遍喜爱,是全世界出版最多,流行最广,演出也最多的戏剧。
同时,莎士比亚也是被各国专家学者研究得最多的戏剧家,这使得“莎学”成为了世界上一门广有影响的“显学”。
英国对莎士比亚的尊崇:首先体现在从未间断地上演莎氏的经典剧作。
其次,英国对莎士比亚的尊崇还体现在积极挖掘、保护和修建与莎氏有关的文物和建筑。
文学大师:最著名的是莎士比亚,代表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等托马斯哈代,代表作品---苔丝还乡查尔斯狄更斯,代表作品---雾都孤儿影视娱乐明星:查尔斯·斯宾塞·卓别林奥黛丽·赫本大卫·贝克汉姆饮食文化英国人的饮食习惯亦式样简单,注重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