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操作规范
三甲医院穴位贴敷操作规范
三甲医院穴位贴敷操作规范
1.操作前,要选择适合穴位贴敷治疗的病种,安排合适的药物,并根据不同的病情安排好多组穴位以供贴敷时轮换使用。
2.先将选好的药物加工成细末,榨好姜汁,二者以10g︰10ml的比例,混和调成较稠干膏状,置于冰箱内冷藏保存备用或当天调配使用。
3.贴药前,先将调制好的膏状药再做成直径1—1.5mm的药饼,放置在直径约50—60mm大小的胶布中央备贴。
4.贴药时,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相应的配伍好的穴位,患者以坐姿为主,进行贴药。
穴位处有皮损、皮疹、溃疡者禁用。
5.一次贴药选用5—6个穴位,最多不超过10个穴。
贴药时间:14岁以下小儿约贴1—2小时左右,成人约贴2—3小时左右,少数人反应较迟缓者,可贴4小时以上,一般不超过6小时。
6.穴位贴敷疗法常年可以应用,一般多在三伏
天和三九天时,针对一些寒性病、反复发作性疾病、过敏性疾病、疼痛性疾病等,进行群集性贴药,达到预防和治疗的目的。
又称为“三伏天灸”和“三九天灸”。
7.局部有过敏现象(皮肤瘙痒、皮疹、发热过甚、疼痛等),立即停止敷药;若贴药后出现水泡,也无须惊慌,可按烧伤处理。
出现小水泡,外搽龙胆紫药水即可;若水泡较大,可用消毒针刺破水泡,使之瘪后,再外敷无菌敷料即可。
或按烫伤应急预案处理。
8.小儿皮肤娇嫩,故三岁以下婴幼儿不宜贴药;孕妇(尤其是早孕者)不宜使用,防止坠胎或早产。
9.敷药后,要固定好,防止脱落,导致敷药时间不够,影响疗效。
贴药期间不宜参加重体力劳动或体育活动,防止出汗后,使药物脱落,影响疗效。
10.贴药当天禁食海鲜、冷饮、辛辣食物、肥肉等油腻食品。
穴位贴敷疗法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
6
中脘穴
中脘穴位于上腹部,肚脐和胸骨下端连接线的中点 也可以并拢手指放于肚脐上方,肚脐与胸骨下端连接线与手指 相交的地方为中脘穴 此穴的治病疗法有:治疗恶心、治疗慢性肝炎、治疗慢性胃炎、 胃痛,辅助消化等。
最新编辑ppt
7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 3寸。 主治胃肠病证,神志病,外科疾患,虚劳诸证。
贴敷期间,饮食要清淡, 避免烟酒、海味、少食辛 辣刺激食品、冰冻食品、 豆类及豆制品,
避免进食温热易发食物 (如羊肉、狗肉、鸡肉、 鱼虾、螃蟹等),
避免空调直吹,影响治疗 效果。
最新编辑ppt
11
注意事项
皮肤反应的处理:
有的病人外敷部位可能出现水疱、皮肤瘙痒,这属于正常 现象;若水疱较小不必作任何处理,最好让其自然吸收; 若水疱已破,可局部涂碘伏
最新编辑ppt
8
操作流程图
注意事项
➢敷药前评估患者,清 洁皮肤,随调配随敷用, 防蒸发; ➢治疗期间加强巡视, 如有痒热痛感为正常, 局部灼热痛痒难忍,及 时揭去药膏,报告医生。 ➢敷药后注意固定,以 免药物移动或脱落。 ➢室内通风,注意防暑, 适当活动,但不要剧烈 运动。
最新编辑ppt
10
注意事项
3
适应症
➢穴位贴敷法适应范围相当广泛,不但可以治疗体表的病症,
而且可以治疗内脏的病症;既可治疗某些慢性病,又可治疗 一些急性病证。
➢治疗病症主要有:感冒、咳嗽、哮喘、自汗盗汗、胸痛、
胃脘痛、泄泻、呕吐、便秘、食积、黄疸、头痛、眩晕、口 眼斜、消渴、月经不调、痛经、关节肿痛、跌打损伤、小儿 夜啼、厌食、遗尿等。此外,还可用于防病保健。
最新编辑ppt
穴位贴敷疗法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刘小琼)
调整贴敷时间
根据药物性质和病情需要,合理调整贴敷时间。一般成人 每次贴敷时间为4-6小时,儿童酌减。
如出现皮肤瘙痒、红肿等过敏现象,应立即停止贴敷,并 咨询医生意见。
04
注意事项
贴敷时间控制
根据药物性质和患者体质,合理控制贴敷时间,一般成人每次贴敷时间为4-6小 时,儿童酌减。
贴敷时间限制
穴位贴敷疗法需要一定的 贴敷时间,对于某些急性 疾病或需要快速缓解症状 的患者可能不适用。
皮肤反应
部分患者可能对贴敷药物 或胶布过敏,出现皮肤瘙 痒、红肿等反应。
未来发展趋势及研究方向
个性化治疗
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未来穴位贴敷疗法将更加注重个体化治疗方案的设计,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进 行针对性治疗。
05
常见问题解答
贴敷后皮肤出现红疹怎么办?
01
02
03
立即停止贴敷,观察红 疹情况。
如红疹较轻,可涂擦抗 过敏药膏;如症状较重, 应及时就医。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 免抓挠,防止感染。
04
记录贴敷药物及反应情 况,以便日后参考。
如何选择合适的贴敷药物?
根据病情和医生建议选择贴敷药物。
了解药物的成分、功效及适用人群。
02
清洁时应使用温水和软毛巾,避 免使用酒精等刺激性液体,以免 对皮肤造成损伤。
贴敷药物
药物应选用质量可靠、来源正规的产 品,并按照说明书或医嘱正确使用。
贴敷时应避开皮肤破损、炎症等部位, 以免加重皮肤损伤或引起感染。
在贴敷前,应将药物置于选定穴位上, 轻轻按压使其与皮肤充分接触。
固定贴敷部位
贴敷后,应用胶布或绷带等物品将药物固定在穴位上,以免 药物移位或脱落。
17 穴位贴敷技术操作规范
穴位贴敷技术操作规范
1.选取药贴:根据需要选择相关符合规范的药贴,优先使用可促进药物透皮的药贴和溶媒,如透气胶贴和透皮剂等;透气胶贴现用现拆,溶媒现用现抽。
2.制备药粉:选择正规厂家的优质中药材,经粉碎处理制成药粉。
药材要地道,药粉要够细,从而确保疗效。
3.制作溶媒:溶媒用于调和药粉、促进透皮。
多用生姜汁或醋作为溶媒,一般认为寒证使用姜汁,热证使用醋。
目前市场上大部分药贴都自带薄荷之类的溶媒,可按照说明书规范使用。
4.调和药剂:将贴敷药物按照剂量配好放入药碗,加入适量溶媒调和粘稠,注意不要太稀,亦不可太干,以利于湿润皮肤和药物有效成分析出为度。
调完一穴药物后将药碗清洁干净再调其他药物,以免造成不同穴位用药的相互掺杂。
5.清洁皮肤:贴敷前对局部皮肤进行清洁和消毒,晾干后再行贴敷。
一则清除油渍污垢利于药物成分透皮吸收,二则防止皮肤起泡溃破后感染。
6.固定药贴:将调好的药剂放于药贴中央,先固定一端,再适当拉紧另一端,慢慢排净贴下空气,贴敷紧密平整。
天突穴、下颌下等个别不宜固定的位置可以适当剪制药贴以利于固定,皮肤汗多或多动易掉者可加胶布固定。
7.贴敷时间:贴敷时间一般为4-8小时,不易吸收或刺激性较小的药剂可适当延长贴敷时间,药剂中含冰片、细辛、白芥子、木香、元胡、芒硝等对皮肤刺激性较大的药物时,贴敷期间应密切观察皮肤反应或适当缩短贴敷时间。
槐荫时中堂中医诊所。
穴位贴敷操作规范
穴位贴敷操作规范【目的】穴位贴敷疗法,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沦依据,把药物研成细末,用水、醋、酒、蛋清、蜂蜜、植物油、清凉油、药液甚至唾液调成糊状,或用呈凝固状的油脂(如凡士林等)、黄醋、米饭、枣泥制成软膏、丸剂或饼剂,或将中药汤剂熬成膏,或将药末散于膏药上,再直接贴敷穴位、患处(阿是穴),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无创痛穴位疗法。
它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邓分,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中总结出来的一套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它经历了无数次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发展过程,有着极为悠久的发展历史。
【适应症】我科的适应症主要有以下几种:1、老年人各类慢性咳喘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辅助治疗;2、老年人退行性关节病如颈椎病,腰椎病,肩关节周围炎,退行性关节炎,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辅助治疗。
3、各种原因导致的失眠辅助治疗。
4、各种原因导致的眩晕的辅助治疗。
5、高血压病的辅助治疗。
【禁忌症】1、贴敷部位有创伤、溃疡者禁用。
2、对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禁用。
【用物准备】自粘性无菌敷料、75%乙醇、药物(失眠外贴膏、眩晕外贴膏、高血压外贴膏、慢性咳喘外贴膏,均由我院药物研发中心制作。
)【操作程序】1、部位:根据患者病情,按疾病不同选择相应的穴位。
2、体位:以患者舒适、医者便于操作的治疗体位为宜。
3、环境:应选择清洁卫生的环境。
4、消毒:用75%乙醇或0.5%~l%碘伏棉球或棉签在施术部位消毒。
术者:医者双手应用肥皂水清洗干净。
5、方法: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贴压于穴位上,然后外覆医用胶布固定;或先将药物置于医用胶布粘面正中,再对准穴位粘贴。
6、贴敷时间:成人每次贴药时间为1-2天,具体贴敷时间,根据患者皮肤反应而定。
同时考虑患者的个人体质和耐受能力,一般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病人如自觉贴药处有明显不适感,可自行取下。
【注意事项】1、久病、体弱、消瘦以及有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慎用。
2、颜面部慎用。
中药穴位贴敷操作规范
中药穴位贴敷操作规程一、简介穴位贴敷是指在夏季三伏天,通过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穴位,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故又称“三伏灸”、“三伏贴”。
属于中药外治法。
二、适应症主要用于在秋冬春之际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肺系疾病。
重点推荐:1、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2、变应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3、小儿体虚易感冒者,反复呼吸道感染者;三、禁忌症1、贴敷部位有创伤、溃疡者禁用。
2、对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禁用。
四、用物准备治疗盘、消毒液、药物、胶贴、胶布;若需临时配制药物,备治疗碗、药物、调和剂等。
常用药物: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等。
五、操作步骤(一)施术前准备1、药物:①药物组成: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作为基本处方,可结合既往的临床经验和地域特点等进行加减。
②药材炮制:白芥子、延胡索、甘遂和细辛采用道地药材,白芥子可以通过炒制或者调整其配伍比例控制对皮肤的刺激程度,其余药物均采用生药。
③药物制备:药物制备过程要求在无菌、清洁、常温环境下进行,或者在当地医疗机构的专用制剂室完成。
药物的制备方法:采用洁净药材,将药物烘干,粉碎,过80~120目筛,备用。
姜汁的制备方法:采用生姜,洗净,粉碎,三层无菌纱布挤压取汁而成。
姜汁的浓度各地医院可以根据原有的经验和地域的特点在50%~100%之间适当调整,浓度调整可以通过加适量蒸馏水调配而成。
生药粉和生姜汁的比例为10克:10毫升,可以根据各地气候因素和经验予以适当调整。
贴敷时取生药粉用姜汁调成较干稠膏状,药物应在使用的当日制备,或者置冰箱冷藏室备用。
2、部位:根据患者病情,按规定选择相应的穴位。
3、体位:以患者舒适、医者便于操作的治疗体位为宜。
4、环境:应选择清洁卫生的环境。
5、消毒:①部位:用75%乙醇或0.5%~l%碘伏棉球或棉签在施术部位消毒。
②术者:医者双手应用肥皂水清洗干净。
(二)施术方法1、贴法: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贴压于穴位上,然后外覆医用胶布固定;或先将药物置于医用胶布粘面正中,再对准穴位粘贝占。
中医穴位贴敷操作规范
中医穴位贴敷技术操作规范1范围本规范的内容包含中医穴位贴敷的术语与定义、贴敷前的准备、操作方法、禁忌症、注意事项、儿童贴敷特殊注意事项、贴敷期间的异常反应及处理措施。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T12346-2006 腧穴名称与定位GB/T21709.9-2008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9部分:穴位贴敷GB/T33414-2016 穴位贴敷用药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穴位贴敷:在穴位上贴敷某种药物的治疗方法。
3.2助透剂:能够增加药物透皮速度或增加药物透皮量的物质。
3.3赋形剂:赋予药物适当形态和体积的物质。
4贴敷前准备4.1贴敷药物的选择贴敷药物的选择应根据中医辨病、辨证的原则,按照GB/T33414-2016 《穴位贴敷用药规范》之规定,药物的剂量应按照202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药物的外用剂量之规定,每个穴位贴敷的药物一般为1-3种。
由于儿童皮肤娇嫩,应慎用刺激性强的药物;对于孕妇,禁用影响胚胎发育及容易导致流产的药物;对于哺乳期的妇女,禁用影响哺乳的药物。
基层常见病症贴敷药物推荐,见资料性附录A。
4.2贴敷药剂的制备4.2.1制备过程应在清洁、常温的环境中进行,或在专用制剂室完成;制备药剂的中药材应注重质量。
4.2.2将药物研末成细粉(建议80目以上),密封储存备用。
4.2.3将药粉与助透剂或赋形剂(水、姜汁、醋、黄酒、药液等)充分混合。
当使用姜汁作为助透剂时,姜汁与水的调配比例:成人为1:1,儿童为1:2。
4.2.4将混合好的药剂放在纱布上或胶贴上备用。
4.2.5贴敷药剂宜在药物使用的当日制备,如需要提前制备,制备好的药剂需密封放冰箱冷藏储存,储存时间一般不超过3天,使用时应提前取出并放置常温备用。
药剂宜尽快使用,若其外观或气味发生改变应弃用。
三九贴三伏贴穴位敷贴服务规范
三九贴三伏贴穴位敷贴服务规范三九贴和三伏贴是中医传统疗法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常用来治疗寒邪侵袭或是湿气滞留引起的疾病。
这两种贴敷的方法在临床上都非常常见,但是在进行三九贴和三伏贴穴位敷贴服务时,也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注意事项。
一、准备工作:1.选择合适的穴位: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贴敷。
三九贴穴位常选在胸腹等大面积穴位,如中脘、关元等;三伏贴穴位则常选在手阳明经和足阳明经的经络上,如合谷、足三里等。
2.贴敷材料准备:准备好三九贴或三伏贴所需的材料,如贴敷布、药粉等。
贴敷布应选用透气性好、柔软舒适的材料,药粉应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选用有效的中药成分。
3.洁净环境:进行贴敷服务前,要确保贴敷的环境整洁、卫生,避免交叉感染和二次感染的发生。
需要做好手部和工具的消毒工作。
二、操作流程:1.了解患者情况:在贴敷前,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体质和身体状况等,确保安全可行。
2.清洁穴位:将贴敷部位清洁干净,使用无菌酒精或适当的清洁液擦拭,清除污物和皮脂。
3.施敷药物:根据医生的指导或药方,将合适的药粉均匀地撒于贴敷布上,药量适中,不宜过多。
4.敷贴穴位:将装有药粉的贴敷布轻轻贴在经络穴位上,要确保贴敷布与皮肤完全接触密封,避免空气进入。
5.固定贴敷:使用透气性好的胶布或绷带固定贴敷布,保证贴敷的稳定持久。
6.监测病情:进行贴敷后,要时刻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和身体反应,如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7.拆除贴敷:一般贴敷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为30分钟至1小时左右,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调整。
拆除贴敷时要轻柔,避免对皮肤造成过多的刺激。
三、注意事项:1.患者适应症:三九贴和三伏贴是针对特定病症而设计的疗法,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老年人等需要特别注意,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2.禁忌症:对于有器质性疾病或患有严重疾病的患者,如恶性肿瘤、器官功能衰竭等,禁止使用三九贴和三伏贴。
3.质量保证: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药品和贴敷材料,确保贴敷材料的质量和安全性。
穴位贴敷疗法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
贴敷期间如出现 皮肤破损、感染 等情况,应立即 停止贴敷并就医 。
05
常见问题与处理
贴敷后皮肤反应的处理
轻微反应:贴敷后皮肤出现轻微的红肿、瘙痒等症状,属于正常现象,无需特殊处理,可 自行缓解。
严重反应:贴敷后皮肤出现严重的红肿、瘙痒、疼痛等症状,可能是过敏反应或皮肤炎症, 应立即停止贴敷,并及时就医。
局限性总结: - 对某些疾病的治疗效果有限 - 操作 过程中需要注意细节,避免误操作 - 个体差异可能导 致疗效差异 - 需要结合其他治疗方法综合治疗 - 对某些疾病的治疗效果有限 - 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细节,避免误操作 - 个体差异可能导致疗效差异 - 需要结合其他治疗方法综合治疗
未来发展前景与研究方向展望
贴敷疗法与其他疗法的配合使用建议
贴敷疗法与针灸、推拿等中医治疗方法相互配合,以提高疗效 贴敷疗法与西医治疗相互补充,可减轻副作用 贴敷疗法与药物治疗相互配合,可提高药物吸收率 贴敷疗法与物理治疗相互配合,可增强治疗效果
07
总结与展望
穴位贴敷疗法的优势与局限性总结
优势总结: - 操作简便,易于掌握 - 适应症广泛,疗效 显著 - 副作用小,安全性高 - 费用相对较低,经济实用 - 操作简便,易于掌握 - 适应症广泛,疗效显著 - 副作用小,安全性高 - 费用相对较低,经济实用
穴位的定位与选择
定位方法:根据经穴图谱或相关书籍进行定位 选择原则:根据病情和穴位功效选择合适的穴位 注意事项:避免选择危险或禁用的穴位 特殊情况:对于特殊体质或病情,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贴敷前的皮肤准备
清洁皮肤:贴敷前需清洁皮肤,保持干燥、清洁,避免污垢、油脂等 影响贴敷效果。
评估皮肤状况:贴敷前需评估患者的皮肤状况,如是否有破损、炎 症、过敏等,以避免贴敷对皮肤造成刺激或损伤。
穴位贴敷操作步骤及评分标准
穴位贴敷操作步骤及评分标准一、操作步骤1.准备工作:确认贴敷穴位:根据患者的症状和诊断结果,确定需要贴敷的穴位。
清洁皮肤:使用适当的清洁剂清洁贴敷区域的皮肤,确保皮肤表面干净。
准备贴敷材料:选择合适的贴敷材料,如医用胶布、穴位贴等。
2.贴敷操作:找准穴位:使用解剖知识和准确的位置描述找到目标穴位。
轻轻按压:用手指轻轻按压穴位,以帮助放松组织和增加敏感度。
进行贴敷:将贴敷材料贴在穴位上,确保贴敷牢固但不过紧。
固定贴敷:使用适当的方法固定贴敷材料,以防止脱落或移动。
检查舒适度:询问患者是否感觉舒适,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3.贴敷完成:注意观察:在贴敷过程中和之后,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和不适情况。
记录信息:记录贴敷穴位、贴敷材料、贴敷时间等相关信息。
给予指导:向患者说明贴敷之后的注意事项和可能的不适反应。
二、评分标准在穴位贴敷操作中,可根据以下评分标准对操作的质量进行评估:1.穴位定位准确性:根据解剖知识和位置描述,准确找到目标穴位。
2.贴敷技巧熟练度:操作过程中的熟练程度和技巧水平。
3.贴敷牢固性:贴敷材料固定程度,确保贴敷牢固但不过紧。
4.卫生操作规范性:操作过程中的卫生规范和清洁程度。
5.患者舒适度:根据患者感觉和反馈,评估贴敷过程是否舒适。
评分标准根据具体情况可采用五分制或十分制来进行评估,并记录评分结果。
评估结果可以作为贴敷操作的参考,以提高操作的质量和效果。
以上是关于穴位贴敷操作步骤及评分标准的文档内容。
如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辅助,请随时告知。
穴位贴敷诊疗操作规范
08、穴位贴敷治疗的操作规范穴位贴敷是指在夏季三伏天,通过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穴位,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故又称“三伏灸”、“三伏贴”。
一、适应症主要用于在秋冬春之际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肺系疾病。
主要有:1.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2.变应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3.小儿体虚易感冒者,反复呼吸道感染者。
二、操作规范1施术前准备1)药物:①药物组成: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作为基本处方,可结合既往的临床经验和地域特点等进行加减。
②药材炮制:白芥子、延胡索、甘遂和细辛采用道地药材,白芥子可以通过炒制或者调整其配伍比例控制对皮肤的刺激程度,其余药物均采用生药。
③药物制备:药物制备过程要求在无菌、清洁、常温环境下进行,或者在当地医疗机构的专用制剂室完成。
药物的制备方法:采用洁净药材,将药物烘干,粉碎,过80~120目筛,备用。
姜汁的制备方法:采用生姜,洗净,粉碎,三层无菌纱布挤压取汁而成。
姜汁的浓度各地医院可以根据原有的经验和地域的特点在50%~100%之间适当调整,浓度调整可以通过加适量蒸馏水调配而成。
生药粉和生姜汁的比例为10克:10毫升,可以根据各地气候因素和经验予以适当调整。
贴敷时取生药粉用姜汁调成较干稠膏状,药物应在使用的当日制备,或者置冰箱冷藏室备用。
2)部位:根据患者病情,按规定选择相应的穴位。
3)体位:以患者舒适、医者便于操作的治疗体位为宜。
4)环境:应选择清洁卫生的环境。
5)消毒:①部位:用75%乙醇或0.5%~l%碘伏棉球或棉签在施术部位消毒。
②术者:医者双手应用肥皂水清洗干净。
2、施术方法1)贴法: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贴压于穴位上,然后外覆医用胶布固定;或先将药物置于医用胶布粘面正中,再对准穴位粘贴。
硬膏剂可直接或温化后将硬膏剂中心对准穴位贴牢。
2)敷法: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涂搽于穴位上,外覆医用防渗水敷料贴,再以医用胶布固定。
(完整)穴位贴敷操作规范
穴位贴敷疗法【概述】穴位贴敷疗法,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沦依据,把药物研成细末,用水、醋、酒、蛋清、蜂蜜、植物油、清凉油、药液甚至唾液调成糊状,或用呈凝固状的油脂(如凡士林等)、黄醋、米饭、枣泥制成软膏、丸剂或饼剂,或将中药汤剂熬成膏,或将药末散于膏药上,再直接贴敷穴位、患处(阿是穴),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无创痛穴位疗法。
它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邓分,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中总结出来的一套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它经历了无数次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发展过程,有着极为悠久的发展历史。
穴位贴敷作用于人体主要表现是一种综合作用,既有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作用,又有药物本身的作用,而且在一般情况下往往是几种治疗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补充,共同发挥的整体叠加治疗作用、首先是药物的温热刺激对局部气血的调整,而温热刺激配合药物外敷必然增加了药物的功效,多具辛味的中药在温热环境中特别易于吸收,由此增强了药物的作用、药物外敷于穴位上则刺激了穴位本身,激发了经气,调动了经脉的功能,使之更好地发挥了行气血、营阴阳的整体作用.【适应症】痛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闭经、不孕症、妊娠恶阻、妊娠高血压综合症、胎位不正、习惯性流产、产后尿潴留、乳汁不通、回乳、慢性盆腔炎、子宫脱垂、子宫肌瘤、乳腺增生、卵巢囊肿等。
【禁忌症】1 孕妇,多数外贴药物对孕期妇女可能不安全.2 对药物过敏者不宜贴敷;对橡皮膏过敏者应提前告诉医生,换用其他方式固定.3 严重皮肤病,如皮肤长疱、疖以及皮肤有破损或有皮疹者。
4 严重的荨麻疹患者.5 疾病发作期的患者,如急性咽喉炎、发烧、黄疸、咯血、糖尿病血糖控制不良患者、慢性咳喘病的急性发作期等。
6 热性疾病、阴虚火旺者以及严重心肺功能疾病患者不能采用.注意事项1 敷药前应洗澡,衣着宜凉爽,避免过多出汗;治疗期间如有不适需及时请教医生,外敷时感到局部灼热痛痒难忍,可以随时揭去药膏。
如出现痒、热、微痛等感觉或皮肤有色素沉着,此为正常反应,不必过多担心。
医院中医科穴位贴敷技术操作规范
医院中医科穴位贴敷技术操作规范一、适应症外科的相、痈、疽、疔疮、流注、跌打损伤、肠痈等病。
内科的哮喘、肺痈、高血压等病也适用此法。
二、禁忌症皮肤过敏者三、准备工作治疗盘、盐水棉球、药物、油膏刀、无菌棉垫或纱布、棉纸、胶布或绷带;若需临时配制药物,备治疗碗、药物、调和剂(如麻油或饴糖、水、蜜、凡士林)等。
常用药物: 青敷膏、金黄膏、伤科消炎膏等。
四、操作方法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
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协助取合适体位,暴露患处,注意保暖,必要时屏风遮挡。
3、需临时调制药物时,将药末倒入碗内,将调和剂调制成糊状。
4、取下原敷料,以盐水棉球擦洗皮肤上的药迹,观察创面情况及敷药效果。
5、根据敷药面积,取大小合适的棉纸或薄胶纸,用油膏刀将所需药物均匀地平摊于棉纸上,厚薄适中。
6、将摊好药物的棉纸四周反折后敷于患处,以免药物受热溢出污染衣被,加盖敷料或棉垫,以胶布或绷带固定。
7、若为肿疡,敷药面积应超过肿势范围,一是防止毒邪扩散,起箍毒作用;二是通过药物作用以束毒邪,提脓拔毒。
8、敷药后,注意观察局部情况,若出现红疹、瘙痒、水泡等过敏现象,应暂停使用,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9、协助衣着,整理床单位。
10、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五、注意事项1、皮肤过敏者禁用。
2、敷药的摊制厚薄要均匀,太薄药力不够,效果差;太厚则浪费药物,且受热后易溢出,污染衣被。
3、对初起有头或成脓阶段的肿疡,以中间留空隙,围敷四周为宜,不宜完全涂布,以免阻止脓毒外泄。
特殊部位如乳痈敷药时,可在敷料上剪孔或剪一缺口,使乳头露出,以免乳汁溢出污染敷料。
4、夏天以蜂蜜、饴糖作赋型剂时,宜现配现用或冷藏保存。
穴位贴敷操作规范
-----WORD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
穴位贴敷操作规范
操作方法:
贴敷前,用酒精棉球将局部擦净。
确认包装无破损后,打开包装,取出穴位贴敷治疗贴,将贴剂的隔离膜撕去,以钢珠对准相应穴位敏感点贴压,1片/穴、天。
适应症:
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背肌筋膜炎、膝骨性关节炎、肩周炎。
禁忌症:
1、孕妇,皮肤溃烂处禁用。
2、糖尿病、高热患者慎用。
注意事项:
1、仅限一次使用,用后销毁。
2、叮嘱患者定时按压,按压不能过度用力,以不损伤皮肤为宜。
3、无粘性、包装破损或过有效期禁止使用。
4、夏季多汗,宜勤换。
5、敷贴后如有过敏等不适,应停止敷贴。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
穴位贴敷疗法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刘小琼)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 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主治胃肠病证,下肢痿痹,神志病,外科疾患,虚劳诸证。
注意事项
敷药前评估患者,清 洁皮肤,随调配随敷用, 防蒸发; 治疗期间加强巡视, 如有痒热痛感为正常, 局部灼热痛痒难忍,及 时揭去药膏; 敷药后注意固定,以 免药物移动或脱落。 室内通风,注意防暑, 适当活动,但不要剧烈 运动。
穴位贴敷疗法的操作 及注意事项
重庆三峡中心医院胸外科
刘小琼
01 概念
02 穴位贴敷适应症
学习目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3 穴位贴敷禁忌症
04 穴位贴敷疗法操作流程
05 穴位位置评估
06 穴位贴敷疗法注意事项
概念
穴位贴敷法是指在一定的穴位上贴敷药物,通过药物和穴位的 共同作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
适应症
穴位贴敷法适应范围相当广泛,不但可以治疗体表的病症, 而且可以治疗内脏的病症;既可治疗某些慢性病,又可治疗 一些急性病证。
治疗病症主要有:感冒、咳嗽、哮喘、自汗盗汗、胸痛、
胃脘痛、泄泻、呕吐、便秘、食积、黄疸、头痛、眩晕、口 眼斜、消渴、月经不调、痛经、关节肿痛、跌打损伤、小儿 夜啼、厌食、遗尿等。此外,还可用于防病保健。
禁忌症
贴敷时间
成人每次贴药时间为2~6小时,不超过8小时,小儿贴药时间为0.5~2小时。 具体贴敷时间,根据患者皮肤反应而定,考虑患者的个人体质和耐受能力,全 麻术后病人特别注意观察,病人如自觉贴药处有明显不适感,可自行取下。 妥善处理过敏皮肤。
注意事项
贴敷期间,饮食要清淡, 避免烟酒、海味、少食辛 辣刺激食品、冰冻食品、 豆类及豆制品, 避免进食温热易发食物 (如羊肉、狗肉、鸡肉、 鱼虾、螃蟹等), 避免空调直吹,影响治疗 效果。
穴位贴敷疗法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课件
目录
CONTENTS
• 穴位贴敷疗法简介 • 穴位贴敷疗法操作步骤 • 穴位贴敷疗法临床应用 • 穴位贴敷疗法安全规范 • 穴位贴敷疗法研究与发展趋势
01 穴位贴敷疗法简介
定义与历史
定义
穴位贴敷疗法是一种将药物敷于 人体穴位,通过药物刺激和穴位 刺激相结合的方法,达到治疗疾 病的目的。
过敏反应
如出现过敏反应,应立 即停止贴敷,并就医处
理。
皮肤破损
皮肤破损或感染的部位 不宜进行贴敷。
饮食禁忌
贴敷期间应避免食用辛 辣、刺激性食物,以免
影响疗效。
03 穴位贴敷疗法临床应用
常见病症与适应症
01
02
03
04
感冒、咳嗽、哮喘等呼吸系统 疾病
腹痛、腹泻、消化不良等消化 系统疾病
痛经、月经不调、乳腺增生等 妇科疾病
探讨了穴位贴敷疗法对患者自我保健的意义,包括提高患者自我保健意识、促进健康等方 面的作用。
对应病症选穴
根据病症选择相应的穴位 ,如感冒可选取大椎、风 门等穴位。
远近配穴
选取离病变部位较远或较 近的穴位进行配伍,以达 到更好的疗效。
局部取穴
针对病变部位附近的穴位 进行贴敷,以缓解症状。
贴敷方法
调制药物
调整药物厚度
将中药材研磨成粉,加入适量的姜汁 、蜂蜜等调制。
根据需要调整药物厚度,以保持药效 持久。
医。
05 穴位贴敷疗法研究与发展 趋势
研究进展与成果
穴位贴敷疗法的历史渊源
梳理了穴位贴敷疗法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在国内外的研究概况 。
穴位贴敷疗法的现代研究
总结了近年来穴位贴敷疗法在基础和临床研究方面的新进展,包括 药理作用、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穴位贴敷诊疗操作规范
穴位贴敷诊疗操作规范穴位贴敷穴位贴敷是指在夏季三伏天,通过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穴位,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故又称“三伏灸”、“三伏贴”。
一、适应病症主要用于在秋冬春之际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肺系疾病。
重点推荐:1.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2.变应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3.小儿体虚易感冒者,反复呼吸道感染者;近年也有专家探索将其用于骨关节炎等疾病。
二、操作规范1施术前准备1)药物:药物组成①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作为基本处方,可结合既往的临床经验和地域特点等进行加减。
②药材炮制白芥子、延胡索、甘遂和细辛采用道地药材,白芥子可以通过炒制或者调整其配伍比例控制对皮肤的刺激程度,其余药物均采用生药。
③药物制备药物制备进程请求在无菌、清洁、常温环境下进行,大概在本地医疗机构的专用制剂室完成。
药物的制备方法:采用洁净药材,将药物烘干,粉碎,过80~120目筛,备用。
姜汁的制备方法:接纳生姜,洗净,粉碎,三层无菌纱布挤压取汁而成。
姜汁的浓度各地医院可以根据原有的经历和地域的特性在50%~100%之间适当调整,浓度调整可以通过加适量蒸馏水分配而成。
生药粉和生姜汁的比例为10克:10毫升,可以根据各地气候因素和经验予以适当调整。
贴敷时取生药粉用姜汁调成较干稠膏状,药物应在使用的当日制备,或者置冰箱冷藏室备用。
2)部位:根据患者病情,按规定选择相应的穴位。
3)体位:以患者舒适、医者便于操纵的治疗体位为好。
4)环境:应挑选清洁卫生的环境。
5)消毒:①部位:用75%乙醇或0.5%~l%碘伏棉球或棉签在施术部位消毒。
②术者:医者双手应用肥皂水洗濯干净。
2、施术方法1)贴法: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贴压于穴位上,然后外覆医用胶布固定;或先将药物置于医用胶布粘面正中,再对准穴位粘贝占。
硬膏剂可直接或温化后将硬膏剂中心对准穴位贴牢。
2)敷法: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涂搽于穴位上,外覆医用防渗水敷料贴,再以医用胶布固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穴位贴敷操作规范
一、概述
穴位贴敷法是指在一定的穴位上贴敷药物,通过药物和穴位的共同作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
穴位贴敷法既有穴位刺激作用,又通过皮肤组织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发挥明显的药理效应,因而具有双重治疗作用。
经皮肤吸收的药物极少通过肝脏,也不经过消化道,一方面可避免肝脏及各种消化酶、消化液对药物成分的分解破坏,从而使药物保持更多的有效成分,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因药物对胃肠的刺激而产生的一些不良反应。
所以,此法可以弥补药物内治的不足。
除极少有毒药物外,穴位贴敷法一般无危险性和毒副作用,是一种较安全、简便易行的疗法。
对于衰老稚弱者、病药格拒、药入即吐者尤宜。
二、适应证
颈椎病,腰椎病,肩关节周围炎,退行性关节炎,肱骨外上髁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足底痛,阳痿,痛经等。
三、操作流程
1、药物制备及准备:
(1)药物制备过程要求在无菌、清洁、常温环境下进行完成。
(2)药物的制备方法:采用洁净药材,将药物烘干,粉碎,过80~120目筛,备用。
(3)将上诉的药粉与等份的酒精、蜂蜜、甘油充分的混合,备用。
(4)部位:根据患者病情,按规定选择相应的穴位。
(5)体位:以患者舒适、医者便于操作的治疗体位为宜。
(6)环境:应选择清洁卫生的环境。
(7)消毒:①部位:用75%乙醇或0.5%—l%碘伏棉球或棉签在施术部位消毒。
②术者:医者双手应用肥皂水清洗干净。
2、施术方法
(1)贴法:
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贴压于穴位上,然后外覆医用胶布固定;或先将药物置于医用胶布粘面正中,再对准穴位粘贴。
(2)敷法:
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涂搽于穴位上,外覆医用防渗水敷料贴,再以医用胶布固定。
使用膜剂者可将膜剂固定于穴
位上或直接涂于穴位上成膜
(3)填法:
将药膏或药粉填于脐中。
外覆纱布,再以医用胶布固定。
(4)熨贴法:
将熨贴剂加热,趁热外敷于穴位。
或先将贴剂贴敷穴位上,再用艾火或其他热源在药物上温熨。
3、贴敷时间
(1)成人每次贴药时间为1-2天,儿科患者贴药时间为12-24小时。
(2)具体贴敷时间,根据患者皮肤反应而定。
同时考虑患者的个人体质和耐受能力,一般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病人如自觉贴药处有明显不适感,可自行取下。
4、疗程
连续贴敷5次为一疗程。
连续治疗三个疗程为一个周期,疗程结束后,患者可以继续进行贴敷,以巩固或提高疗效。
四、注意事项
1、选准穴位,注意体位
穴位敷贴疗法是以穴位作为治疗区域,选好、选准穴位十分重要。
敷贴穴位在选择时,除了和其他刺灸疗法一样,据症情予以最佳处方外,还应注意,穴位不可选得过多以及少选关节或其他活动度较大的部位的穴位,以避免贴时容易脱落。
其次,穴区要选准,尽量采用体表标志。
在敷贴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