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市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三亚市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三亚市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三亚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三亚市概况

三亚地处海南岛最南端,位于北纬18°09′34″——18°37′27″、东经108°56′30″——109°48′28″之间,全市面积1919.6平方公里,是中国唯一的国际性热带滨海旅游度假城市。三亚北靠高山,南临大海,地势自北向南逐渐倾斜,境内海岸线长209.1公里,管辖海域面积6000平方公里,有大小港湾19个,岛屿40多个,年均气温25.4?,汇集了阳光、海水、沙滩、风情、森林、动物、温泉、气候、田园、岩洞等众多旅游资源,是中国热带滨海度假旅游资源最丰富、最密集、最完整、最自然的地区。

自三亚1987年建市以来,社会、经济、文化等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06年末,全市常住人口53.6万人,户籍人口52.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约为25万,乡村人口约为26万。三亚是汉族与黎、苗、回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人口占到总人口的43%。2007年,三亚“美丽之冠”诞生出的“美丽三亚,浪漫天涯”城市名片的确立,标志着三亚文化产业序幕的拉开,同时也向中国,向世界唱响了三亚城市新形象的篇章。

二.三亚市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分析

三亚市在海南省的经济定位

三亚升格为地级市来的二十年发展,经济连续跨越新的台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1993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10亿元,2004年突破50亿元大关,2006年首次突破100亿元,并于2007年达到122.32亿元,比1987年增长15.76倍,年均增长15.1%,显示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 2000-2006年间(图1),三亚市GDP除低于海口市外,均高于其他6市,并以24.36%的增长速度远远领先于省内其他7市;2006年,三亚市人均GDP达21090元,年均增幅22.30%,人均财政收入达1926元,年均增幅23.77%,总量仅次于海口市,居全省第二(图2),但其人均增长率却大大超过海口市,位列全省之首。由此,海南省形成了以三亚、海口为南北中心的双极核环岛发展格局,而三亚市又表现出了赶超一流的发展态势,其增长前景广阔。

◆ 三亚市发展阶段分析

对城市社会经济发展阶段进行分析,有助于从宏观上了解城市发展历程,通过历史阶段的对比,能够清醒的认识当前的发展现状和发展态势,确立城市发展重点,优化产业结构布局,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并为现阶段城市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依据,作出引导,进而为城市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 从GDP产值看城市发展阶段

从1987年的2.35亿到2007年的122.32亿元,二十年间,三亚市GDP生产总值增加了1576.36倍,并以平均每年15.1%的速度递增。然而,三亚市经济发展并不是稳定增长的,期间曾出现多次较大幅度的波动(图3),如1992-1993

年,GDP生产总值增长率曾超过35%,并一度达到73.6%的高峰值,其后便瞬间下降,经过几次调整后,便维持在12%左右;近几年又表现出了加速增长的势头,2007年又再次突破20%的关头。

● 从产业结构看城市发展阶段

长期以来,以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是三亚经济的主导产业(图4),其次是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工业、建筑业组成的第二产业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最低。从1997年开始,第三产业稳定地成为三亚经济的主导产业,其比重逐年上升,第一产业比重逐年下降,第二产业比重虽近年来有上升的趋势,但比重仍然很低,于2006年第一次超过第一产业,位居第二;截止2007年,三亚市三次产业构成分别为22.5:27.3:50.2。

● 从人口从业结构看城市发展阶段

据统计资料显示(图5),三亚市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一直占据大半个江山,是三个产业中最高的,但从2002年开始,呈逐渐下降趋势,并回落到2006年的50%,有被第三产业反超的迹象发生;而自1987年以来,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一直在5.6%-10%之间徘徊,近年来有增长趋势。

● 从恩格尔系数看城市发展阶段

恩格尔系数是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国际上常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和城市发展状况。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表1所示,三亚市无论是城镇居民家庭,还是农村居民家庭,其恩格尔系数虽与海口相比差距不大,但均低于全国水平,

可见其居民生活水平和城市发展状况并不乐观。

从城镇人口比重和人均GDP增长看城市发展阶段

城镇人口比重是均衡一个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是城市化水平的关键指标。图6所示,从1987-2007年,三亚市城镇化水平均超过30%,并以年均2.6%的速度递增,2006-2007年曾一度接近50%的水平,城市化水平较高。

综合分析考虑,将三亚市社会经济分为四个发展阶段:1991年以前为经济发展初级阶段,表现为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格局;1992-1997年经济发展剧烈变动阶段,表现为三次产业格局相互变更,以经济不稳定发展为主要特征;1997-2004年为经济发展过渡阶段,这一时期,新的三次产业格局已基本形成,经济逐渐实现稳步增长,并为三亚市经济起飞准备条件;2004至今为经济发展第四阶段,也是经济实现腾飞的初期阶段,表现为经济快速增长,产业结构不断

优化调整的过程。然而,虽然三亚市经济社会取得了极大的发展,但仍存在许多问题,2005年,三亚人均GDP为14558元,仅相当于深圳的21%,东莞的23%,厦门的32%,大连的52%,青岛的5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深圳的30%,东莞的37%,厦门的51%,大连的70%,青岛的6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仅是深圳的77%,东莞的34%,厦门的54%,大连的57%,青岛的58%。经济增长相对滞后,人民生活亟待提高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解决。

三、三亚市产业构成分析

根据最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标准,2006年三亚市生产总值为109.26亿元,在17个产业门类中工业比重最大,占总量的24.4%,其次为农业占23.4%,建筑业占13.5%,房地产业占8.1%位居第四,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和批发、零售贸易业比重在 6.4%-4.7%之间(图7)。

◆ 农业

农业是三亚市的基础产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三亚早已跳出基本农产品制约“陷阱”,可以按照区域化、专业化和优质化的目标,发展符合本身自然资源特色的热带高效农业。2005年,三亚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总产值比重由2000年的

35.4%下降至28.4%,年均下降1.4%;2006和2007年三亚农业有了更一步的发展,2007年三亚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23亿元,是2005年17.5亿元的1.31倍,年均增长15.7%,比“十五”期间的9.25%高出近6.5个百分点;2007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总产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28.4%下降至22%,年均下降3.3%,比“十五”期间的1.4%高出近2个百分点。“十五”以来,三亚农业发展迅速,农业发展速度均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和海南省水平。随着城市旅游的发展,三亚市大力发展农业旅游,着力打造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美食、科普教育于一体的观光农业园、特种蔬菜种植示范区、名贵花卉种植示范区等农业旅游项目。

◆ 工业

长期以来,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在三亚产值结构中所占比重并不大,远远低于以农业为主体的第一产业和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2006年,由于中海油产值的计入,三亚工业产值增长极为迅速(图8)。作为三亚市经济新增长点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为了配合城市旅游的发展,三亚市将大力发展都市型工业,以无污染、低耗能、环保型、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并重点发展清洁能源产业、海洋药业及高新技术产业等科技产业。

◆ 房地产业

以旅游产业为带动而发展起来的房地产业近年来增势迅猛。1999年三亚市固定资产投资中房地产只占到2.03%,2006年,房地产占总投资比重将近占到41%,是1999年的20.5倍;房地产占第三产业投资比重更是由1999年的2.8%

一跃上升到2006年的84.1%,年均增幅62%;并有不减之势(图9)

◆ 旅游产业

“十五”期间以来,三亚国际性热带滨海旅游城市的主骨架及其特色已经显现(图10):旅游收入跨越式增长,旅游人次快速增加,国内外游客上升态势明显,旅游消费水平逐年提高,其中国内游客人均消费水平在2006年达1251.71元,入境游客人均消费水平达3427.60元。2006年三亚市拥有户籍人口52.42万人,全年旅游接待人次454.9万人,平均每天旅游接待人次为3.49万人,人均接待人次为8.7人,在全年旅游接待总人数中,境外游客31.17万人,占6.85%,中国人423.7万人,占93.15%。近些年来,三亚市旅游总收入相当于GDP的比重一直稳定在60%以上。2007年,全市旅游饭店(酒店)接待过夜游客538万人次,同经增长18.4%;旅游收入82亿元,同比增长24.7%;其中旅游外汇收入2.25亿美元,增长31.7%。旅游业已经成为三亚市的支柱产业。

◆ 文化产业

从国际上看,文化资源已成为当今世界最为活跃、最具潜力的新经济要素。文化资源作为“软资源”具有少污染或者无污染、可多次开发、重复开发和不断转换的长处,符合循环经济的要求;文化产业具有知识密集、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和投入少、产出高、增幅大、带动力强的特点。因此,近年来,文化产业在许多发达国家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2001-2005年,三亚市文化呈现较好势头,城市公益性文化基础设施逐步完善、重大节庆活动影响巨大、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多彩、文物管理受到重视、文化市场管理日趋规范。2006-2007年是三亚建设以来文化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城乡文化统筹力度加大,文化事业产业加速发展。从总体上看,三亚市文化发展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但仍处在起步阶段,是地方经济社会中的薄弱环节。据统计,2006年,三亚市文化产业增加值仅3.37亿元,占全市GDP的3.3%,文化产业从业人员9203人,仅占全市从业人员的3.4%;教育、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对主导产业旅游业的贡献弹性还不到1(表2),文化产业总体发展不强,亟需提高。

四.三亚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 三亚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2001-2005年,随着三亚市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文化建设也不断推进,文化发展呈现一片欣欣向荣景象:

● 城市公益性文化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2001年以来,先后建成三亚图书馆、三亚网球中心、三亚高尔夫球练习场、三亚美丽之冠会展中心、三亚市业余体校综合楼、明珠影城、时代海岸影城、海月广场、鹿回头广场、白鹭公园、大东海广场、两河三岸活动场所等。

● 重大节庆活动影响巨大

“十五”期间,三亚市成功举办了首届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第53、54、55届世界小姐总决赛、首届(三亚)国际电视广告艺术金椰子周活动、两届三亚国际铁人三项赛、两届亚洲高尔夫球三亚公开赛(亚巡赛)、八届香港——三亚国际帆船赛、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西岛怀”环海南岛大帆船拉力赛、“TCL 高尔夫精英赛”(欧巡赛)、第14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第6届海南欢乐节、南山大佛开光大典活动及“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三亚中秋欢乐节等活动,协助国际潜联在三亚成功举办第26届国际潜联代表大会等活动。

● 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多彩

组织举办“大东海之夜”和“金南国之夜”广场文化活动;每年组织文化下乡慰问演出和电影下乡不少于30场次;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成立天涯海角歌舞团、南山艺术团、鹿回头歌舞团,“小金鹿”、“小海花”少儿艺术团,三亚爱乐合唱团、音协合唱团、崖州民歌协会,围棋协会、太极拳协会、高尔夫协会、网球协会、跆拳道协会、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等;积极参加各种文化体育赛事。

● 文物管理受到重视

编制了崖城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兴建了三亚博物展览馆,编制出版了三亚文

物专著《三亚史迹叙考》,征集周边文物近30件,努力挖掘历史名人文化遗产,并认真做好文化遗产申报工作。

● 文化市场管理日趋规范

2006年以来,三亚市加大城乡文化统筹发展力度,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充分掌握和利用三亚城乡历史文化资源,增加三亚旅游文化含量,努力促进三亚文化产业加速发展。

● 城乡文化基础设施投入加大

投资兴建三亚体育会展中心,修理恢复崖城学官(孔庙),投资三亚剧院和三亚群众艺术馆,建设区镇宣传文化站;全市5个镇104个行政村共有文化室、图书阅览室118间,图书数量达74500册,报刊达1571份,剧场35个、球场115个。

● 文化下乡活动增多

2006年共组织向农村送戏36场,放映电影85场,送书8600册,仅2007年上半年,就组织文化下乡12场次,送电影下乡27场次,送图书下乡2300册。

● 重大赛事和活动档次高

成功举办“TCL高尔夫精英赛”(欧巡赛)、首届世界先生总决赛、国际沙滩音乐节、中国职业高尔夫联盟怀——皇冠假日高尔夫球三亚公开赛、大众汽车大师(高尔夫)赛、全国学生定向越野锦标赛、“三月三”大型民族风情节活动、崖城学官修复竣工庆典活动,协助举办了环海南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

● 文化产业发展速度快

三亚自然博物馆、鹿回头高尔夫球场、大型音乐梦幻剧《火凤凰》、“美丽之冠”大型演艺、三亚奥林匹克体育公园、南中国影视城、始祖文化园等文化产业项目进展顺利;成功开展“三亚城市名片”征集评选大型主题文化宣传活动等。从总体上看,目前三亚市文化发展“有基础、资源优、条件好、势头猛、空间大、前景阔”,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但由于三亚文化产业发展起步较晚,基础设施不够健全,三亚市文化发展存在着“起步晚、底子薄、规模小”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三亚文化产业的发展。

◆ 三亚文化产业发展总量规模分析

2006年三亚市文化产业增加值为3.37亿元,占全市GDP的3.3%,比深圳市低了3.4个百分点;从国际上看,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文化产业总产值在GDP

中的比重都在10%以上,文化产品国际贸易额呈几何指数增长,美国文化产业总产值已占其GDP的18-25%;从国内看,2006年我国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5123亿元,占GDP比重为2.45%;2006年北京等发达地区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已接近并超过10%;从海南省看,2006年海南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 比重约为2.8%,三亚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3.3%高于全国及海南省的平均水平(表3),但规模不大,发达地区相比,差距仍很大。

从文化产业内部结构看,三亚市文化产业已形成以旅游、休闲娱乐等新兴文化服务业为主的特色鲜明、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其中以旅游文化服务、娱乐文化服务、相关文化产品销售的实力最强,这几大行业均具备较强的旅游服务功能,是三亚市文化产业的主导行业,体现了旅游城市的特色。2006年,文化产业外围层实现增加值27060万元,占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的80.4%;文化产业相关层实现增加值3652万元,占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的10.8%;文化产业核心层实现增加值2959万元,占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的8.8%,但仍落后于长沙等文化产业发达城市(表4)。

◆ 三亚文化产业基础设施分析

基础设施是产业发展的先决条件,它决定了产业发展的原动力,文化基础设施是衡量一个城市文化“硬件”的重要指标。据统计,2006年三亚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加快,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1个,艺术表演团体3个,文化艺术馆1个,档案馆1个;全年出版报纸460万份,比上年增长2.2%;全市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5%,年末有线电视用户达7.5万户,因特网1.67万

户;普通电话普及率达99%,每百户拥有移动电话148部;每万人拥有教师122人,平均每人拥有藏书0.25本,远远小于2004年北京3本、上海4.3本、广州1.3本、深圳0.65本的水平,可见,三亚市文化基础设施还尚不完善。

三亚文化产业市场需求分析

市场需求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市场需求与否直接决定着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其中又以本地市场需求最为重要,它对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这是因为本地市场规模和成长速度决定了文化产业的规模和成长速度,本地企业在成长初期比较容易了解本地市场需求特征,所需成本较少,能较快实现增长;此外,地区需求的质量决定了地区文化产业的质量,决定了地区文化产业拓展国内市场、国际市场的时机和能力。一个城市,如果其本地市场在城市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就会刺激本地文化企业的创新意识,不断改进产品和服务,积极拓展国内市场,从而使企业保持城市竞争的优势。 2004-2006年间,城镇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一直稳定在12-13%之间;而农村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支出比例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呈现出逐年递减的趋势,表明三亚市文化产业市场需求不旺,文化产品刺激力不强。

三亚文化产业吸引力分析

一个产业是否吸对人们有吸引力,从很程度上反映了该产业的发展前景是否光明,是产业生命力活力象征的重要体现。对文化产业吸引力强弱的判断可以从文化产业从业人数、从业人员比重、从业人员工资、产业价格分类指数来分析。1999-2006年间,三亚市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比重虽逐年增加,但从业人员比重却呈波浪式变化(图11),表明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变动幅度比较大,产业人员工作并不稳定的就业现象;这一变化过程也可以从产业价格指数中得到证实(图12);从海南全省来看,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中,海口市最多,三亚市排第二次,文化产业在全省发展中居上游,吸引力仅次于海口(图14);把三亚市文化产业平均工资与全市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图13),2003年以前文化产业工资在全行业中是高薪层产业,但近年来却逐渐下降到平均工资以下,表明三亚市文化产业并不能对从业人员产业产生较强的吸引,反而有排斥从业人员的迹象发生,换言之,三亚市文化产业吸引力还处在一个相对较弱的阶段。

三亚文化产业资本要素分析

资本是一个产业获得新生,不断成长壮大所需的外界能量源泉。通过文化产业资本要素的分析,可以判断出城市本身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以及城市文化产业对外界的吸引程度。2006年,三亚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686486万元,其中用于教育文化和广播电视业及科研和综合技术服务业的投入分别达19504万元和3250万元,占总投资比重的2.84%和0.47%;财政收入中用于文教卫生科学事业的支出达29405万元,占总支出的23.44%;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由2000年的11.93%增加到2006年的17.53%(表7)。1999-2006年间,除科研和综合技术服务业投资比重与R&D经费支出比重略有增加外,教育、文化和广播电视业与文教卫生科学事业的投资支出都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图15),可以看出三亚市政府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并未引起足够重视,产业发展战略的重点也没有放在振兴文化产业建设事业方面,文化产业发展底气不足,需要引起三亚市政府的广泛关注。

◆ 三亚文化产业生产力效率分析

效率是有限的经济资源所产生出的财富价值大小的比率,产业效率的高低决定着产业发展的经济驱动力的强弱,用投入产出关系来表示就是资源总是从价值利润率低的产业流向利润率高的产业。以文化产业增加值/从业人员数来表征文化产业的价值效率(表8),2006年三亚市文化产业价值效率高于海南省平均值,

但低于海口市,更与其他文化产业发达地区相比,差异很大,表明三亚市文化产业生产力效率不强,价值利润不高,文化产业效率急需调整。

三亚市文化产业关联强度分析

产业关联强度是衡量产业经济链条的强弱的指标,产业关联性较强,则产业牵动力就高,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乘数效应就大,产业就会处在有利的竞争地位。通常用文化产业相关营业收入来测算其相对强度的大小。2006年,三亚市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专门零售主营业务收入达3320万元,营业利润为874万元,占零售业总利润的25%;其中图书零售主营业务收入达1480万元,营业利润为307万元,占文化产业营业利润的35%(表9)。说明三亚市文化产品零售业已经初具规模,文化产品已被部分人所认可,但三亚市文化产业关联强度仍然不强,作为三亚市主导产业的旅游业带动作用不明显,2008年“春节黄金周”调查显示,国内外游客文化娱乐消费占旅游花费比重分别仅为27.1%、27.7%。三亚市文化产业链条需要进一步加强。

◆ 三亚市文化产业资源开发分析

三亚历史悠久,在长期的文明积淀中,形成了丰富灿烂而又特色鲜明的地方文化元素,构建了多样性文化特点主要包括:

● 崖州文化:魅力三亚,古之崖州。

三亚市既是一座新兴的国际性热带滨海旅游城市,又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建臵历史的祖国最南端的历史文化名城。三亚市显现着海南岛历史上“崖州”地名的文化特色。

● 民俗文化:三亚是汉族与黎族、苗族、回族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黎族是海南独有的少数民族,他们能歌善舞,崇尚自由恋爱,每年的农历三月三,是黎苗族人民歌颂爱情,祝愿丰收,聚会狂欢的传统节日。

● 海洋文化:海南岛四周环水,而三亚市位于海岛最南端,北靠高山,南临大海,是中国唯一的热带滨海旅游度假城市。

● 宗教文化:三亚的主要宗教信仰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佛教以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最具影响力;大小洞天旅游区是弘扬道教文化为主的园区;每年的农历“二月二”举行“龙抬头”祭祀活动;伊斯兰教是回族信仰的宗教,在凤凰镇等共有大小清真寺六座。

● 情爱文化:公历十二月,天涯海角国际婚礼节,每年都吸引数百对海内外新婚和纪念婚情侣前来喜结良缘或重叙温情,表达相互之间的挚爱。

● 时尚文化:三亚有品种繁多的土特产,最具代表的是南中国的天然珍珠、热带水果、椰子干果、椰子雕刻艺术品、贝壳工艺品、海干贷及具有民族特色的黎族纺织工艺品、山兰洒等,琳琅满目,难以取舍。

● 沙滩文化:三亚市拥有83.3公里长的沙滩,主要海湾有三亚湾、大东海、小东海、亚龙湾、太阳湾、坎秧湾、崖城湾、红石湾、海棠湾和红塘湾。三亚市的发展同沙滩资源密切相关,沙滩长度可作为城镇未来发展潜力的参考指标。

● 贬官文化:崖州贬官文化在中国古代流放史上地位突出。古崖州地处海南岛南疆,“炎州此去更无城”,为“天下第一偏僻”,因此成了封建朝廷贬谪流放重大“罪臣”之地。

● 神话文化:三亚民间传说众多,如鹿回头传说;南天一柱仙女身;南山仙人足;落笔洞传说;鉴真和尚与晒经坡。

● 椰子文化:三亚盛产椰子食品,如椰子丝,椰子糕,椰子糖,椰子粉。

● 美丽文化:三亚曾多次举办世界小姐大赛。

● 欢乐文化:每年十一月第一个周末开始,至第四个周末结束,以“欢乐海南岛度假天堂”为主题的全民参与的中国海南岛欢乐节活动。

● 运动文化:三亚曾多次举办国际、国内重大体育赛事运动。

● 长寿文化:九九重阳中国南山长寿文化节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如期举行。

● 天涯文化:天涯文化使崖州成为“天涯海角”文化的载体,是三亚的历史文化名片。

● 紫贝文化:海之螺贝虽有多种,但古往今来视为最珍贵者为紫贝。历史上崖州紫贝曾被视为“海外珍物”和“天南贡品”,并一度成为周代前的稀珍古代贝币。秦汉后,崖州便与中国古代紫贝文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五.三亚市文化产业发展优势、劣势及存在问题分析

◆ 三亚市文化产业发展优势分析

● 中国唯一的热带滨海度假旅游城市,为发展海洋文化产业提供基础;

● 区位优势明显,位于东南亚中心;

● 城市知名度较高城市风情优美、环境优雅、空气清新,有助于吸引当代文人墨客的到来;

● 三亚市海滩资源丰富,为发展海滩娱乐文化产业准备条件;

● 海南岛作为中国的经济特区之一,为发展文化产业经济特区提供便利;

● 文化产业不发达,文化产业发展空间前景广阔。

◆ 三亚市文化产业发展劣势及存在问题分析

● 城市空间布局混杂,道路规划不合理,各种垃圾车、货车通行,城市形象受到严重损伤,不利用旅游文化的发展;

● 交通网络不发达,机场规模较小,不利于人员之间的交往;

● 文化资源众多,但挖掘深度不够,规模较小;

● 文化产业结构不合理,基层文化建设薄弱;

哈尔滨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哈尔滨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2009-12-7 一、哈尔滨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十五”时期哈尔滨文化发展的主要成就 “十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经济发展的强有力推动下,哈尔滨的文化事业持续稳定发展,文化发展滞后于经济的状况有所改善。文化精品不断涌现,群众文化基础扎实,文物博物取得重大突破,文化市场丰富多彩,文化产业初具规模,文化设施建设投资增大,市民的文化消费明显增加,文化中心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增强。 1、专业艺术 实施精品战略成就显着。创作排演了一批具有较高艺术水准的优秀剧目。话剧《秋天的二人转》、《脊梁》,歌剧《八女投江》,儿童剧《小萝卜头的故事》等剧目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和好评。话剧院被国家人事部、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市直剧院(团)连续数年每年演出1,500场以上,名列文化部统计的前列。儿童艺术剧院木偶剧团、儿童剧团曾赴法国和新加坡商演,哈市民族艺术团成功出访拉脱维亚、芬兰和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市,对外文化交流日趋活跃。 2、群众文化

哈市有艺术馆2个,区、县(市)文化馆20个, 83个街道文化站,232个乡镇文化站。初步形成了市、区(县)、街道(乡镇)群众文化网络。拥有业余文艺骨干数千人,业余文艺创作群体20多个。阿城版画、宾县农民画、方正县、巴彦县剪纸、双城市书法、五常市国画等创作群体屡获国家奖励。 群众文化活动向着经常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如合唱艺术歌会、农民文艺汇演、“哈夏”群众文艺专场、冰雪节文艺演出等。群众文艺节目获得国家政府最高奖“群星奖”金牌2块、银牌6块、铜牌11块。宾县、阿城市、方正县、巴彦县、五常市、通河县、双城市被文化部授予民间艺术之乡称号。 3、文博图 哈市有文博单位23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60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85处;各类遗址、碑刻、纪念性建筑950多处。阿城金上京历史博物馆被评为全国十大精品展。 市图书馆馆藏文献234余万册(件),基本实现了采访、编目、检索、查询、流通、管理自动化,成为全市文献信息、目录、业务辅导和图书馆学研究交流中心。 4、文化市场 哈市有音像制品零售、出租单位736家,录像放映单位29家;非博彩电子游戏经营场所177家,歌舞厅、卡拉OK厅等歌舞娱乐场所702家;美术品经营

泉州市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泉州市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文化产业是21世纪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产业,被称为“朝阳产业”。文化产业能产生多重效益,启迪人的心智,提高人的素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新的增长点,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已成为支柱产业之一。 一、文化产业的内涵和外延 文化产业是一个较新的、宏观的概念,它的内涵和外延目前还没有一个权威的公认的界定。普遍的观点认为,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流通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活动的行业总称。其包括的行业主要有: 1、文化艺术业:包括艺术创作与表演、文艺表演场馆、图书馆(档案馆)、文物和博物馆(纪念馆)、群众文化活动(包括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站、文化中心、文化俱乐部)、文化艺术经纪代理及艺术品市场等。 2、新闻出版业:包括新闻业,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各类图片的出版、印刷(复制)业等。 3、广播电影电视业:包括广播、电视、电影的制作、发行、播映等。

4、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业:包括卫星传输、互联网等各种文化传播。 5、文化娱乐业:包括歌舞厅、录像厅、游戏厅、游乐园等。 6、文化旅游业:包括以文化艺术和文物为对象的旅游参观、旅游纪念品生产经营等。 7、体育业:包括竞技体育和休闲健身服务。 8、博彩业:包括体育彩票、福利彩票等。 9、广告业:包括广告制作、宣传等。 二、发展文化产业是与时俱进的要求 1、发展文化产业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中,文化与其他产品一样,由政府组 织生产、流通和消费。改革开放以后,由于文化产品具有意识形态的特征,因此文化产品的市场化比其他物质产品滞后,从而制约了文化行业的生机和活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发展文化产业,加快文化产品市场化进程,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已成为十分迫切的任务。 2、发展文化产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大重点文化产业调研报告

六大重点文化产业调研报告按照市委宣传部关于开展全市六大重点文化产业调研的通知要求,我县组织相关单位对六大重点文化产业进行了调研活动,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六大重点文化产业基本现状 1、演艺接影视业(动漫产业)。目前只有3家,分别是影城有限公司、县娱乐有限公司和县娱乐有限公司。影城有限公司为xx年新增企业,1-9月主营收入300万元。娱乐有限公司1-9月主营收入4200万元,县娱乐有限公司1-9月主营收入4500万元。演艺接影视业总的主营收入为9000万元。 2、传媒业。传媒业共有企业12家。基本是经营文化传媒、广告装饰的企业。xx年主营收入为39200万元,xx年1-9月主营收入为31664万元。 3、文化旅游业。文化旅游业只有1家企业。即实业有限公司,xx年主营收入为5331万元,xx年1-9月主营收入为4310万元。 4、印刷复制业。印刷复制业共有企业11家,其中县印刷有限公司为规上企业,xx年主营收入为145197万元,xx年1-9月主营收入为117282万元。印刷复制业xx年总的主营收入为221000,xx年1-9月主营收入为178512万元。 5、文化制造业。文化制造业共有9家企业,基本上是文体用品制造和铅笔制造企业。其中,规上企业1家,为省县文化用品有限分司,xx年主营收入为193770万元,xx年1-9月主营收入为149058

万元。文化制造业xx年总的主营收入为260179万元,xx年1-9月主营收入为xx43万元。 6、工艺美术业。工艺美术业企业共有10家,基本上是工艺品制造和经营企业。工艺美术业xx年主营收入为32289万元,xx年1-9月主营收入为24839万元。 总体来看,全县文化产业在我县第三产业结构中所占比重仍然偏低,六大重点文化产业的总量规模仍然偏小,技术含量仍然不高,全县文化产业总体发展还比较滞后。 二、主要问题与薄弱环节 1、文化产业发展意识还不够强。目前,在发展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尚处于自发探索、各自为战的状况,缺乏一个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构进行统一协调、统一指导。全县文化产业发展尚没有上升到一定的战略高度,产业发展定位不够明确,文化产业公共服务体系和平台还未形成,配套政策不够完善。全县有相当一部分文化遗产、文化资源或被拆除、被破坏,或遭遗弃,或处于待保护、开发利用状态,分散在各地单个的文化旅游景点没有连成线,形成片,串成链,导致了文化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2、集约化、产业化程度不高。县的文化企业大多为个体私营企业,文化产业总体规模小,档次低,全县文化产业总值占GDP的比例过小,大型骨干龙头文化企业缺乏,没有形成鲜明特色的产业集群。文化产品创新能力不强,文化产品质量档次、技术水平较低,经济效益不明显,缺乏市场竞争力。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十大趋势

文化产业发展十大趋势在最近的一次演讲中,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副主任陈少峰深入地分析了中国文化产业的走势。陈少峰教授指出,基于过去十年中国文化产业的积累和最近政府对文化产业的重视,未来5年中,中国文化产业将呈现以下10大趋势。 第1个趋势,中国文化体制改革整体完成,文化市场成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平台,包括电视台和体育事业的转企改制全面完成,文化产业逐渐成为各地的支柱产业之一,也将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 第2个趋势,与此相对应,中国将出现120家左右的文化上市企业,这些企业将在境内外上市,并在上市之后开展各种形式的企业并购和资源整合。文化产业将逐步成为资本市场和股权投资的重点领域之一。 第3个趋势,数字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它将持续成为主流的文化产业,并且在青少年成为文化产业的主流消费者的推动下,从上市企业的市场价值来衡量,数字文化产业将在未来五年内成为占领文化产业半壁江山的核心产业门类。电信企业成为媒体企业,文化娱乐内容增值服务将占据电信企业(含移动)70%以上的利润,IT企业必须成为文化产业企业才能摆脱制造业的低端形态。 第4个趋势,与此相对应,传统文化产业将受到数字文化产业的严重冲击。对应这种格局,一些传统媒体企业和娱乐企业将逐步转型,

形成一种全媒体、跨地域经营的新格局。 第5个趋势,活动经济将成为文化旅游产业的新的增长点。特别是一些经济发展快速和传统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活动经济的各种形态,包括会议、展览、展示、选秀、培训、商务交流、体育赛事、庙会、节庆等活动将持续繁荣与活跃,并将带动休闲旅游和城市经济的其它消费。 第6个趋势,文化内容产业将出现大繁荣,并且与传媒和分销渠道相结合,形成单一企业同时经营内容和渠道的格局。由此内容产业驱动的产业链的经营,也将打造出一批市值过亿元的文化上市企业的龙头企业集团。 第7个趋势,打造和深化文化产业集聚园将成为城市发展文化产业的主流形态,其中将出现一批优秀的文化产业集聚园,这些优秀的文化产业集聚园将是全产业链形态的产业集聚园,并且与艺术家园区、创意产品展示区和文化街区等区别开来,实现集约化规模化的经营效益。在打造文化产业集聚园的过程中,各地也将出现一些利用文化产业名义的圈地运动,各级政府都需要及时规范文化产业集聚园的拿地和用地标准。 第8个趋势,中国文化走出去将取得积极效果,特别是有些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将开展境外媒体、企业和文化娱乐项目的并购,文化内容产品的出口将逐渐加大。不过,短期内的文化内容贸易逆差还难以全面改观。 第9个趋势,文化产业的经营人才将受到普遍重视,特别是具有

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大会筹备情况汇报材料学习资料

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和第五届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大会筹备情况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为切实做好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和旅发大会(以下简称“旅发大会”)各项工作,***市根据旅发大会工作要求,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旅发大会***市筹备情况汇报如下: 一、筹备工作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面统筹协调。 一是成立了***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推进和第五届***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大会工作组,工作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并下设综合协调组、宣传工作组、会务接待组、项目产业组、旅游产品及公共服务组、后勤保障及环境秩序组、交通安保维稳组等七个工作专项组,具体负责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推进和旅发大会筹备工作;二是细化工作方案,制定了总体方案和工作组方案,并对应各组职责细化了综合协调组工作方案、宣传工作组工作方案、项目产业组工作方案、旅游产品及公共服务组工作方案、后勤保障工作方案、医疗保障方案、环境秩序工作方案、安保方案、安全保畅方案、外事工作组方案等10个子方

案;三是建立调度、协调、督查机制,确保各项筹备工作有序进行。根据省、市领导对项目点建设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市细化任务分解,下发责任清单,明确责任人及完成时限,工作进展情况调度到人,确保筹备工作不留死角。同时加强项目建设督查工作,由督查室牵头,定期对各项目点工作进行督查指导,形成督查报告后报市牵头领导及相关部门,形成部署、落实、督导、反馈、整改的模式,有效加强了市直部门、项目点、乡镇的联动机制,推动项目建设力度。 (二)精心准备,充分展示办会特色。 本次旅发大会参会人员分为3个组沿3条观摩线路,前往*****5个观摩点开展现场观摩。一是举办摄影展。以“风光旖旎的***、多姿多彩的***、记住乡愁、三线建设中崛起的***”等主题摄影作品,在观摩点全方位展示***各景点自然风光;以“旅发大会”相关活动为中心,全力打造“世界古银杏之乡—金彩***”旅游品牌,着力提高***市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市旅游市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推动***市旅游跨越式发展。二是文化氛围营造。以“三线文化”为主线,将木叶、毕摩号角,绣娘、模特展,碧云剑茶艺、古筝,留客歌、八音坐唱歌曲《三月三》、养生太极拳表演等融入到迎宾环节,展示***文化活力。四是 (三)注重会务细节,提升服务质量。 一是志愿服务方面,选拔优秀志愿者76人,围绕会务引导、

关于加快湖北文化系统文化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通用范本_2

内部编号:AN-QP-HT131 版本/ 修改状态:01 / 00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Let All Personnel Enhance The Executive Power, Avoid Self- Development And Collective Work Planning Violation, According To The Fixed Mode To Form Daily Report To Hand In, Finally Realize The Effect Of Timely Update Progress, Quickly Grasp The Required Situation.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加快湖北文化系统文化产业发展 的调研报告通用范本

关于加快湖北文化系统文化产业发展的 调研报告通用范本 使用指引:本报告文件可用于为规范管理,让所有人员增强自身的执行力,避免自身发展与集体的工作规划相违背,按固定模式形成日常报告进行上交最终实现及时更新进度,快速掌握所需了解情况的效果。资料下载后可以进行自定义修改,可按照所需进行删减和使用。 关于加快湖北文化系统文化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联合调研组 省文化厅 为落实《湖北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科学谋划“十一五”期间文化产业的发展,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与省文化厅组成联合调研组,于6月中旬至7月上旬分别对武汉、黄石、鄂州、黄冈、襄樊、荆门、荆州、宜昌等市文化系统的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实地学习考察了湖南省长沙、岳阳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摘要:文化作为第三产业,对一个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的作用越来越大。中国作为拥有上千年历史文化底蕴的大国,其文化产业的发展对国家各领域的发展更有巨大的意义。这种“以点带面、以面推动整体”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是未来的主流,如何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怎样突破困难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进入大数据时代,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也面临巨大的挑战,本文将通过分析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解决策略,保证文化产业朝着正确方向更好、更快发展。 关键词:文化产业;现状;趋势分析 “2016年江苏文化产业领域引进海外高端人才暨跨境项目合作洽谈会”近日在意大利罗马开幕。参加此次洽谈会的意大利文化领域高端人才纷纷表示,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改革突破,第三产业取得飞速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但中国的文化产品在数量上和质量上与欧美等大国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文化创新作为文化产业的核心,发展文化产业实际就是不断创新。中国作为经济大国、人口大国,发展好文化产业,不仅可以带动经济增长、提高就业、促进政治经济发展,还可以提升普通民众的思想境界,丰富

业余生活。 1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结构系统不够完善,产量和质量相对较低 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的文化产业正在迅速发展,其问题也日益体现。中国文化产业作为第三产业,发展模式没有突破传统,结构系统不完善,缺失一些相应的法律条文和管理机构,不仅结构不完善,还受到传统思想的束缚[1]。一些落后的理念在文化创造过程、生产过程、宣传过程等处处体现,导致中国文化产品产量低,其中高质量的产品更是少之又少,老百姓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 (二)文化产业发展技术和人才缺失,依靠国外 对于高科技的文化产业技术,制作和后续操作等阶段,中国这方面在技术上和人才上都相对缺失。比如一些影视作品场景合成、特技制作,还有一些道具和拍摄手段,国内也有这方面的技术和人才,但相对落后,人员也不专业,制作效果不尽人意,还是要花大价钱聘请国外团队。还有中国的一些综艺节目,制作团队全部使用外国人,给文化创新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三)文化产品“吃旧”现象严重,浪费资源,且创新度不高 文化产业发展成果是全民共享的,无论是国外的创造还是国内的成果,但近些年报纸网络等媒体上到处出现“抄袭”

国家文化产业政策解读

2017年国家文化产业新政解读 国务院:力争“十三五”时期数字创意产业产值达8亿元 2016年12月19日,《“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发展规划》)正式印发。《发展规划》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十三五”时期,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规划期为2016—2020年。 据了解,《发展规划》为信息技术、高端制造、生物、绿色低碳、数字创意等五个新兴产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要求,并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制造、生物、绿色低碳、数字创意等5个产值规模10万亿元级的新支柱,并在更广领域形成大批跨界融合的新增长点,平均每年带动新增就业100万人以上”的发展目标。 《发展规划》提出,以数字技术和先进理念推动文化创意与创新设计等产业加快发展,促进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相关产业相互渗透。到2020年,形成文化引领、技术先进、链条完整的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格局,相关行业产值规模达到8万亿元。此外,《发展规划》还从创新数字文化创意技术和装备、丰富数字文化创意内容和形式、提升创新设计水平、推进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等四个方面说明了“十三五”时期我国数字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方向。 两部委发文:发展工业文化产业 近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联合下发《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关于推进工业文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出,将凝聚发展工业文化的社会共识,整合工业文化各类资源,加强与相关部门协同,培育和发展工业文化产业,建设各类主体共同参与工业文化发展的良好环境;聚焦突出问题,重点抓好工业设计、工业遗产、工业旅游、企业征信以及质量品牌、企业文化建设等领域工作,形成竞争新优势。 《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发展工业文化产业,让工业文化产业成为经济增长新亮点。具体来说,将推动工业设计创新发展,促进工艺美术特色化和品牌化发展,推动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大力发展工业旅游,支持工业文化新生态发展。 “一带一路”彰显文化自信 文化部:推动“一带一路”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文化部“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于日前正式公布。该行动计划经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为“一带一路”文化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绘制了路线图。 据悉,《文化部“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以“政府主导,开放包容;交融互鉴,创新发展;市场引导,互利共赢”为基本原则,重点任务是健全“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合作机制、完善“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合作平台、打造“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品牌、推动“一带一路”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促进“一带一路”文化贸易合作。具体包括“一带一路”国际交流机制建设计划、“一带一路”国内合作机制建设计划、“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国文化中心建设计划、“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合作平台建设计划、“丝绸之路文化之旅”计划、“丝绸之路文化使者”计划、“一带一路”艺术创作扶持计划、“一带一路”文化遗产长廊建设计划、“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建设计划、动漫游戏产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行动计划、“一带一路”文博产业繁荣计划和“一带一路”文化贸易拓展计划共12项子计划。 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文化部“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提出,建立和完善文化产业国际合作机制,加快国内“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建设。以文化旅游、演艺娱乐、工艺美术、创意设计、数字文化为重点领域,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根据地域特色和民族特点实施特色文化产业项目,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在文化资源数字化保护与开发中的合作,积极利用“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合作平台推介文化创意产品,推动动漫游戏产业面向“一带一路”国家发展。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推进互联网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建设。 文化部:2017年将积极推进扩大文化消费试点 来自文化部的报告显示,2016年,扩大文化消费试点工作逐步推进,第一批第一次26个试点城市因地施策,有效拓展了居民文化消费空间。国办转发文化部等部门的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试点单位积极开发文创产品。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186个产业项目获得亿元中央财政资金扶持。

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6264-78 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 报告(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完整 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市政协“发展现代服务业”于今年五、六月份就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采取听取情况通报、召开座谈会、实地察看本地文化企业及赴芜湖市学习考察等多种形式,初步了解了我市文化产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概况 近年来,随着加快实施“文化强市”战略,我市文化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和带动力逐年提高,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文化产业规模初具 我市现拥有安美文化艺术中心、合肥国家动漫产

业基地等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2个,省级文化产业基地4个,1个市级文化娱乐试点街区,产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产业分布行业广泛,新闻传媒、出版物流、演艺娱乐、文化旅游、创意设计和体育产业等初具规模,多种所有制文化产业竞相发展。文化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显著增强,据统计,我市文化产业拥有固定资产92.5亿元,比上年净增10.15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4.2%,比上年上升0.3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全省、全国1.9个和1.7个百分点,分别高于郑州、南京0.1个和0.9个百分点,增速达29%,快于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11.5个百分点,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1.7%。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55.23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达4.34%。 2、产业结构逐步改善 从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三个层次看,我市文化产业结构渐趋合理,文化产业核心层的分量明显突出。据普查,合肥市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增加值之比为60.5:9.0:30.5,直接

未来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及模式创新分析(精)

未来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及模式创新分析 技术革命对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变革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爆发性增长期,新技术推动社会生产力由量变到生产方式出现质变;第二个阶段是协调期,慢慢形成适应新技术的新的经济社会形态。目前,“互联网+”这一轮技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变革仍然处于爆发性增长期,这个时期传统文化产业的转变,不仅仅体现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也包括了产业自身的适应性调整,“互联网+”生产经营方式、文化产品内容多样化、文化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是新兴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与特征。 一、“互联网+”生产经营方式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迭代,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企业决策关注的重心转向非物质生产效率和经营绩效的提升,客户价值、私人订制、粉丝经济、共享经济等概念得到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既是新兴商业生态系统的真实写照,也描摹了现代生产经营方式变革的图景。从发展趋势来看,互联网已经成为文化产业的核心资源要素,文化产业领域最具成长性的企业大都跻身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行业。2004年,我国与互联网相关的文化信息服务的增加值是51.05亿元,2008年增加到192.66亿元,截止2013年末已经达到1941.12亿元,增长超过10倍。互联网技术对文化产业的影响日益明显,贡献也逐渐增加,同时也揭示了新兴文化产业所具有的鲜明的互联网特征。 “互联网+”对于文化产业的意义不仅限于将传统产业的内容搬到互联网平台上,更多的作用在于将从业者的思维引入互联网世界,以进行相关的生产经营管理决策。文化产品是精神和物质生产高度融合的结果,互联网技术作为一种生产载体和工具,可以在不改变文化资源原貌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完整甚至更优化的呈现,将资源转化为更加多样的产品形态。比如,2010年上海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上展出了经过高新技术动态化处理的《清明上河图》,将原本静态的古画生动并完整地呈现在观者眼前。另外,需要重点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转化为具有高附加值的文化产品,使文化遗产获得一种现代发展方式,能够巧妙的融入现代人的意

文化产业发展目标完成情况自查汇报材料.pdf

一、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一)抓好项目建设,打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硬件基础。 1、积极开展项目争取。全年共争取文化体育建设项目5项,落实到位资金139万元,达到县定下达任务70万元的198%。其中到位农家书屋“以奖代补”专项资金24万元;到位乡镇文化站设备购置专项资金25万元;到位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补助经费54万元;到位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经费30万元;到位县体育馆专项维修资金6万元。 2、认真组织项目实施。一是新完成鸣凤镇文化站、洋坪镇文化站改扩建工程,圆满实现了在“十二五”期间对全部乡镇文化站进行新一轮改扩建的预定目标;二是新建成农家书屋36家;三是新完成凤山村等12个新农村建体育场地及设施建设项目,共配备篮球架12套、乒乓球桌17套;四是完成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建设,乡镇及村两级基层点建设也已基本完成,县图书馆顺利通过一级馆验收;五是对体育馆进行了地面整修,改善了体育馆的服务条件,使体校的办公场所和办公设施有了较大的改观。 (二)抓活动开展,丰富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设内容。 一是举办大型文体活动7场次。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县委宣传部的直接指导和协调下,全县共举办“嫘祖情怀”春节团拜会、正月十五元宵焰火晚会暨灯谜游艺活动、第二十七届嫘祖庙会节暨全县第六届民间文艺调演、“劳动者之歌”庆五一职工文艺汇演等四项大型文艺活动,共举办“园林城市杯”元旦职工环城长跑、“庆五一、迎世博”职工运动会、“供电杯”远安县第二届企业职工运动会等三项大型体育活动。 二是组织小型文艺展演和文体竞赛活动54场次。其中;年2月组织远安民间呜音班子参加宜昌春节联欢晚会、年9月组织远安画家钟远龙参加宜昌市“边走边画·十人油画风景展”、年11月在北京798艺术馆举办马洪戈“我有一个梦想”油画展、年12月组织文化馆美术干部参加省书法家协会举办的“省乡镇书法篆刻展”等活动;以及协助宜昌市农信社举办“福卡杯”篮球联赛、协助举办省“财商杯”乒乓球比赛、协助县人保局举办首届职工运动会,与县妇联共同举办庆三八“交通杯”女子运动会等活动均取得较好的社会影响。 三是积极参加省市两级重要文体赛事3场次。其中,组织参加“天冠陶瓷杯”宜昌市第三届运动会,共获奖牌5金14银12铜,综合总分和奖牌总数均排列全市第八位,与参加市二运会的成绩相比,分别进位前四名和前三名,圆满完成了县领导预定的“争牌进位、保九争八”的目标。组织参加省第十三届运动会上,运动员周冀冀获得青少年男铁饼金牌、谭楚君获得青少年女子四项全能银牌、王琦获得青少年男子跳高铜牌,超额完成了市政府给远安下达的得分任务。组织县花鼓剧团参加宜昌市第六届专业剧团调演。选送远安花鼓戏《瓜园会》、《吴大拜年》在宜昌展演受到专家和观众一致好评,7名演职人员分获最佳编导、最佳作曲和最佳表演奖,其他10名演员获得表演奖。 四是专业剧团送戏下乡203场。组织县花鼓剧团新创作花鼓戏3个,小品4个,编排歌舞类节目8个,在全县范围内常年开展以“文明新村行”为主题的送戏下乡活动,受到基层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县花鼓剧团被评为宜昌市十佳文化单位。 五是利用县图书馆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图书借阅和信息服务活动。新增持证读者230名,完成《领导参阅件》6期204册,开展图书管理专业辅导30次。 六是组织开展文体培训活动。其中,利用嫘祖文化广场阵地常年开办书法、绘画、舞蹈、声乐、器乐培训班,培训学员1000人(次);利用县体育馆阵地开办田径、乒乓、篮球、羽毛球等培训项目,分别对80名学生进行常年专业化训练,对200名中小学生进行了暑期短期培训。 (三)培育新型民风示范户,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设载体。 一是建立选评机制。本着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年两年评出新型民风文化示范户17户。二是建立重点扶持机制。各乡镇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均出台了《新型民风文化示范户扶持培育方案》,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了扶持对象,制定了各项优惠政策和具体的帮扶措施,为促进新型民风文化示范户的健康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全县在选定的文化示范户中推行“一个省市级文明单位包扶一个户,一个乡镇明确一个领导联系一个户,县直文艺团体指导一个户”的帮扶政策,大力支持新型民风文化示范户的快速发展。三是建立激励机制。对示范户进行典型宣传。跟踪宣传示范户的发展状况,树立了吕元生兄弟、陈德望、邓泽松等一批影响力较大的文化带头人典型,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对创新发展的优秀文化示范户,由县委、县政府命名表彰,每户给予1000元的奖励,赠送一份《三峡商报》;一年一届的全县民间文艺调演,对优秀参演节目,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四是完善培训机制。对文化示范户的骨干和新人由文化部门组织专业文艺人才对其进行分类培训和跟踪指导,建立一套完整的科学培育机制,使其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水平不断提高,作用日趋明显。五是努力建设生态文化走廊。全县确定20公里生态文化走廊和嫘祖生态文化走廊。在硬件建设上以强化村容整治,建设生态小区,突出山川秀美,建设绿色通道为抓手,以培育新型农民,倡导文明风尚,繁荣基层文化为内容,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文明意识、养成文明习惯、提高文化素养,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良好民风。 二、关于文化产业发展 (一)加强依法监管工作,为文化产业发展创造公平、公正环境。 针对网吧管理,全年不定期检查210余次,处罚违规网吧4家,取缔黑网吧1家。一年来全县正规网吧因违规受到举

当今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及未来规划展望

当今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及未来规划展望 文化产业是生产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产业,它的发展是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进入21 世纪以来,我国政府日益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但是我国文化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依然很低。虽然早在党的十七大上就已经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回顾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也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绩是可喜的。其中2011年电影业产量达到世界第三,赢得“故事大国”美誉。最典型的就是《喜羊羊与灰太狼》。 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挑战。如何审时度势,把现实的挑战变成潜在的机遇,使我国文化产业跃上一个新台阶,这既是适应世界潮流的迫切需要,也是增强文化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更是应 对“文化霸权主义”、“信息殖民主义”挑战,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的重要保证。 就国际机遇而言:首先,最大的机遇是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历史潮流下经济与文化一体化趋势强劲,构成了“经济文化”或“文化经济”的新经济形态。再次,经济全球化尤其是文化全球化也已经对我国的文化和文化产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随着加入WTO,这种影响将更加强烈。在日常生活和文化生活层面,全球化进程使我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日益国际化,直接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以国内机遇而论:首先,党中央关于文化及文化产业的理念及政策十分明确,对发展我国文化产业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有清醒的认识。其次,我国文化产业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在“九五”期间已得到充分的发展,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其次,我国发展文化产业已经具备许多有利因素:一是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二是我国发展文化产业也已具备坚实的经济基础;三是我国人均占有自然资源相对较少,而人力资源极为丰富,充分发挥智力优势,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也是符合我国国情、扬长避短的一种战略选择。 与此同时也应当看到我国文化产业面临的挑战。首先,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产业十分强大,相比较我国文化产业仍十分弱小,“弱势文化”面临着“强势文化”的扩散渗透。 其次,中外文化产业存在强弱势差距,不仅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利益,而且涉及到文化安全,即我国面临着“文化霸权主义”、“信息殖民主义”、“网络文化殖民”、“文化交流逆差”、“数码鸿沟”的挑战。 如何解决以上问题,就个人看法而言应从以下方面步步解决: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现状调研报告

---------------------------------------------------------------范文最新推荐------------------------------------------------------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现状调研报告 市政协“发展现代服务业”第四调研组在倪建华副主席带领下,于今年五、六月份就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采取听取情况通报、召开座谈会、实地察看本地文化企业及赴芜湖市学习考察等多种形式,初步了解了我市文化产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概况近年来,随着加快实施“文化强市”战略,我市文化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和带动力逐年提高,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文化产业规模初具我市现拥有安美文化艺术中心、合肥国家动漫产业基地等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2个,省级文化产业基地4个,1个市级文化娱乐试点街区,产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产业分布行业广泛,新闻传媒、出版物流、演艺娱乐、文化旅游、创意设计和体育产业等初具规模,多种所有制文化产业竞相发展。文化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显著增强,据统计,2019年我市文化产业拥有固定资产92.5亿元,比上年净增10.15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4.2%,比上年上升0.3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全省、全国1.9个和1.7个百分点,分别高于郑州、南京0.1个和0.9个百分点,增速达29%,快于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11.5个百分点,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1.7%。2007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55.23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达4.34%。 2、产业结构逐步改善从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三个层次看,我市文化产业结构 1 / 10

关于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调研 一、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和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我市文化产业得到迅猛的发展,截止到XX 年3月我市文化经营单位达609家。其中:印刷行业经营单位307家(包装装潢印刷173家,其他印刷品37家,打字复印96家,出版物印刷1家),电子游戏经营单位7家,艺术培训经营单位2家,歌舞演出场所经营单位12家,歌舞娱乐经营单位59家,音像制品经营单位72家,网吧63家;书报刊经营单位90家。从文化市场结构分析,我市印刷业十分发达,已成为我市文化产业中的主导产业,XX年产值达17.1亿元,比XX年递增19%,职工达8783人,发展势头和规模都在浙江省印刷行业中名列前茅。 但是必须看到,文化产业作为一项新型产业,在我市第三产业结构中,所占比重不高,无论是产业的总量规模还是技术层次都还停留在小规模、低层次上,我市文化产业的总体发展还比较滞后,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 1、对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发展文化产业的思路不够开阔,办法不多。 2、文化体制改革进展缓慢,改革步履艰难,缺乏竞争力,文化产业发展缺乏良好的外部环境。

3、现行投融资体制不利于产业资本扩张,特别是社会性投资渠道不畅,缺少吸引外资、民资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 4、文化产业及其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技术品级不高,新产品开发明显较弱。 5、市场对文化资源的调配能力不强,导致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低下。 6、对我市的特色文化资源---“潮文化”、“灯文化”、“名人文化”还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 7、文化产业人才紧缺,成为直接影响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 二、解决办法 ⒈切实提高对发展文化产业的认识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领导必须把思想统一到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上来,深刻认识文化产业在城市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文化产业发展列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任务一起部署、一起实施、一起督查。 ⒉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发展政策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加强和改进文化产业工作精神以及文化产业政策,完善文化产业政策;规范和拓宽投资、融资渠道,为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制定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降低准入门槛,引导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十大趋势

文化产业发展十大趋势在最近的一次演讲中,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副主任陈少峰深入地分析了中国文化产业的走势。陈少峰教授指出,基于过去十年中国文化产业的积累和最近政府对文化产业的重视,未来5年中,中国文化产业将呈现以下10大趋势。 第1个趋势,中国文化体制改革整体完成,文化市场成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平台,包括电视台和体育事业的转企改制全面完成,文化产业逐渐成为各地的支柱产业之一,也将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 第2个趋势,与此相对应,中国将出现120家左右的文化上市企业,这些企业将在境内外上市,并在上市之后开展各种形式的企业并购和资源整合。文化产业将逐步成为资本市场和股权投资的重点领域之一。 第3个趋势,数字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它将持续成为主流的文化产业,并且在青少年成为文化产业的主流消费者的推动下,从上市企业的市场价值来衡量,数字文化产业将在未来五年内成为占领文化产业半壁江山的核心产业门类。电信企业成为媒体企业,文化娱乐内容增值服务将占据电信企业(含移动)70%以上的利润,IT企业必须成为文化产业企业才能摆脱制造业的低端形态。 第4个趋势,与此相对应,传统文化产业将受到数字文化产业的严重冲击。对应这种格局,一些传统媒体企业和娱乐企业将逐步转型,形成一种全媒体、跨地域经营的新格局。 第5个趋势,活动经济将成为文化旅游产业的新的增长点。特别是一些经济发展快速和传统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活动经济的各种形态,包括

会议、展览、展示、选秀、培训、商务交流、体育赛事、庙会、节庆等活动将持续繁荣与活跃,并将带动休闲旅游和城市经济的其它消费。 第6个趋势,文化内容产业将出现大繁荣,并且与传媒和分销渠道相结合,形成单一企业同时经营内容和渠道的格局。由此内容产业驱动的产业链的经营,也将打造出一批市值过亿元的文化上市企业的龙头企业集团。 第7个趋势,打造和深化文化产业集聚园将成为城市发展文化产业的主流形态,其中将出现一批优秀的文化产业集聚园,这些优秀的文化产业集聚园将是全产业链形态的产业集聚园,并且与艺术家园区、创意产品展示区和文化街区等区别开来,实现集约化规模化的经营效益。在打造文化产业集聚园的过程中,各地也将出现一些利用文化产业名义的圈地运动,各级政府都需要及时规范文化产业集聚园的拿地和用地标准。 第8个趋势,中国文化走出去将取得积极效果,特别是有些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将开展境外媒体、企业和文化娱乐项目的并购,文化内容产品的出口将逐渐加大。不过,短期内的文化内容贸易逆差还难以全面改观。 第9个趋势,文化产业的经营人才将受到普遍重视,特别是具有商业能力又精通文化产业商业模式的复合型人才,以及精通全媒体和全产业链经营的人才将存在较大的缺口,人才的培养和继续教育将成为文化产业市场竞争的核心要素。 第10个趋势,随着生活审美化和应用美学的需求,商业模式将替代创意或者产品。一方面将出现设计产业的大商机,特别是结合提升制造业的需求,设计产业和时尚产业的结合将对各地文化产业带动本地产业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做出重要贡献。另一方面,技术+文化+品牌+时尚潮流,以及由此

大店镇特色文化产业情况汇报20180824

大店镇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 近年来,大店镇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和帮助下,充分利用大店镇丰富的文化资源,以文化产业促发展,以发展带动文化产业,全镇特色文化产业呈现出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大店镇基本情况 大店镇是山东省政府诞生地、全国文明镇、全国重点镇、山东省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镇、是“山东省旅游强镇”、“山东省历史文化名镇”、“山东省特色产业镇”,有“中国磨具第一镇”、“山东草莓第一镇”、“山东省花卉百强镇”之美誉。镇域面积131平方公里,现辖16个社区、2个特色村,8.7万人。 历史上,大店镇就是鲁东南三大古镇之一,人文古迹遗存众多,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政府旧址、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薛家窑遗址、史家坡子遗址),古遗址12处,是中原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二、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情况 一是红色文化产业发展已成规模。大店镇是山东省政府的诞生地,红色文化底蕴深厚。依托山东省政府和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和庄氏文化,将现代旅游与红色革命精神相结合,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目前,山东省政府和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年接待游客80.1万人次,其

中,接待党性教育学习班487批次,4.5万人次。 二是特色文化产业五彩缤纷。第一,黑陶文化产业焕发活力。黑陶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是龙山文化首屈一指的瑰宝。大店镇薛家窑黑陶是龙山文化遗址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3月,“薛家窑泥陶烧制技艺”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正积极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我们在莒阿路两侧规划建设西部黑陶产业园和东部黑陶创意园,建设了德君陶艺、莒国黑陶等3家骨干企业,力争打造集生产、研发、制作、体验、展示、传承为一体的黑陶文化园。同时,创新烧制工艺。建设了全省第一条黑陶天然气隧道窑生产线,彻底解决了制约黑陶产业发展的烧制工艺问题。注重文化传承。投资600万元建设了1200平方米的薛家窑黑陶博物馆,展示中国黑陶发展历程,陈列黑陶精品佳作,扩大大店黑陶产业的社会影响力。 第二,庄园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明清时期,大店庄氏势冠鲁苏豫皖,庄氏文化是齐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店庄氏家族先后考取8名进士,23名举人,出国留学生8名,在朝为官者300余人。“读好书、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的家训以及“治学、治业、治学”的宗族文化至今影响大店人民。庄园内的明清建筑规模宏大,典雅精美,是宝贵的传统建筑遗产。我们参照大店的历史元素,投资4500万元实施了古镇改貌工程,对镇驻地文昌路、镇西路、镇东路等沿街建筑进行改貌,对一些民房、特色民居进行了保护与修缮,形成以青砖、灰瓦、朱色廊柱为外貌特点的古建筑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