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重点内容
国际贸易法的主要内容
国际贸易法的主要内容国际贸易法是国际经济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国际贸易的各个方面,包括贸易规则、贸易政策、国际贸易争端解决等。
本文将介绍国际贸易法的主要内容,以及其在国际贸易中的意义和影响。
1. 贸易规则国际贸易法的主要内容之一是贸易规则。
贸易规则涉及到国家之间的贸易行为和贸易制度,旨在促进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和公平化。
其中最重要的是《世界贸易组织协定》(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Agreement,简称WTO协定),它规定了各个成员国之间的贸易行为和贸易政策的规则。
WTO协定包括贸易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约束、争端解决机制、贸易救济措施等内容。
成员国必须遵守这些规则,并通过国内立法将其纳入国内法律体系。
2. 贸易政策国际贸易法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贸易政策。
贸易政策涉及到国家对外贸易的各种政策措施,包括关税政策、非关税措施、进出口限制等。
贸易政策的制定旨在保护国内产业、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国家利益。
然而,在国际贸易中,贸易政策必须符合国际贸易法的规定。
例如,WTO协定规定了关税减让和市场准入的原则,成员国之间不得实施歧视性贸易政策。
因此,贸易政策的制定必须遵守国际贸易法的规则和限制。
3. 贸易争端解决国际贸易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贸易争端解决机制。
由于贸易争端不可避免,各个国家之间在贸易方面会出现争议。
为了解决这些争端,国际贸易法规定了各种机构和程序。
最重要的机构是WTO的争端解决机构,它负责处理WTO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争端。
争端解决机构通过听证、调解和仲裁等方式解决争端,并作出具有约束力的裁决。
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的存在和运作对于国际贸易的稳定和可预测性至关重要。
它能够解决贸易争端,促进各国合作和贸易发展。
4. 意义和影响国际贸易法的主要内容对国际贸易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首先,它确保了贸易的自由化和公平化,为各国提供了公平竞争的环境。
其次,它规范了贸易行为,限制了各国对贸易的不当干预和歧视。
国际贸易学考试重点
国际贸易学考试重点1、总贸易与专门贸易:这是由对于进口与出口的统计标准的不同而分成的两种贸易类型。
在前者的体制下,是以国境作为统计对外贸易的标准,认为凡是进入该国国境的商品一律为进口,称为总进口,凡是离开该国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出口,称为总出口。
总进口额加上总出口额就是一国的总贸易额。
在后者的体制下,是以关境作为统计对外贸易的标准,认为外国商品进入关境后才列为进口,称为专门进口;凡是离开关境的商品都要列为出口,称为专门出口。
专门出口额加上专门进口额,即是一个国家的专门贸易额。
2、要素密集度:生产各种商品所需投入的生产要素的组合或比例,根据商品所含有的密集程度大的生产要素种类的不同,可以把商品大致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土地密集型、资源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等不同类型。
3、斯托尔怕-萨缪尔森定理:是美国经济学家沃尔夫冈•斯托尔泊和保罗•萨缪尔森在1941年建立的。
在假设下,认为从没有贸易转到自由贸易,会使在价格上升的行业(出口行业)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土地)的报酬提高,而使在价格下降的行业(进口行业)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劳动)的报酬降低。
其假设是:一国生产两种商品,使用两种生产要素,每一种商品都不是另一种商品的投入物;有竞争;生产要素的供应量是给定的;两种生产要素得到充分运用;一种商品时土地密集型的,一种是劳动密集型的;两种生产要素在各部门流动但在各国间不是;开展贸易提高了其中一种土地密集型商品的价格。
定理:根据以上假设,从没有贸易转到自由贸易,毫无疑问会使在价格上升的行业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报酬提高,而使在价格下跌的行业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报酬降低。
4、比较成本理论: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绝对成本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比较成本理论,第一次以无可比拟的逻辑力量,论证了国际贸易分工的基础不限于绝对成本差异,只要各国之间产品的生产成本存在着相对差异,就可参与国际贸易分工并取得贸易利益。
国际贸易课程各章重点总结
第一章1.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之间进行的商品和劳务的买卖与交换活动。
它既包括本国与他国之间的贸易活动,也包括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活动。
国际贸易是由各国的对外贸易所构成,它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
因此,国际贸易通常也被称作世界贸易。
2.对外贸易对外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进行的商品和劳务的买卖与交换活动。
因为这是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角度来瞧待的贸易活动,因此称其为对外贸易。
3.出口依存度一定时期内国内出口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它反映一国国民经济活动与世界经济活动的联系程度,其越高,讲明该国国民经济对世界经济的依靠程度越高。
4.对外贸易依存度对外贸易依存度也称外贸系数,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对外贸易总额〔进口额与出口额之和〕在该国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
外贸依存度能够细分为出口贸易依存度和进口贸易依存度;还能够细分为对某些国家的贸易依存度。
5.贸易条件贸易条件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比率,又称为“进出口交换比价〞。
人们通常用计算一国贸易条件指数的方法来了解该国贸易条件的变化情况。
计算公式如下:贸易条件指数=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1006.贸易差额贸易差额,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刻〔时刻通常为一年〕,出口贸易总额与进口贸易总额相比的差额。
要是出口额大于进口额,喊做贸易逆差或者贸易盈余,有成出超;要是出口额小于进口额,喊做贸易逆差或者贸易赤字,又称进超。
7.间接贸易间接贸易是指商品生产国和消费国没有直截了当发生贸易关系,而是通过第三国买卖商品的行为。
商品通过第三国销售到消费国,对生产国来讲是间接出口,对消费国来讲是间接进口。
8.贸易额与贸易量贸易额与贸易量,是以货币表示的反响贸易规模的经济指标。
9、转口贸易转口贸易,是间接贸易的要紧表现形式。
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贸易,对第三国来讲,属转口贸易。
国际贸易工作内容
国际贸易工作内容
国际贸易工作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市场调研:了解国际市场的发展趋势和需求,找到适合的贸易机会。
2. 寻找供应商和采购:根据市场需求,寻找合适的供应商或生产厂家,并进行产品选购和谈判。
3. 销售和市场拓展:制定市场开拓策略,扩大产品销售渠道,促进产品的推广和销售。
4. 运输和物流安排:安排货物的运输和物流事宜,包括海、陆、空运输,以及海关手续等。
5. 贸易合同和文件处理:起草和管理贸易合同,处理相关文件和证书,确保合规和合法性。
6. 货款和支付管理:跟踪货款的支付和收款情况,确保交易的金融安全和可靠性。
7. 贸易风险管理:评估和管理贸易风险,采取必要的措施以降低风险,如投保信用保险等。
8. 贸易政策和法规遵从:了解国际贸易政策和法规,确保贸易活动的合规性和符合相关要求。
9. 国际市场信息更新和交流:关注国际市场信息的更新,参加相关的贸易展览和活动,与海外客户和合作伙伴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
10. 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跟踪产品的质量情况,处理客户投诉和售后服务等问题,维护客户关系,提高客户满意度。
以上是国际贸易工作的一般内容,具体工作内容还会根据不同公司和行业的需要有所差异。
国际贸易内容
国际贸易内容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之间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
它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贸易的内容包括贸易商品、贸易方式、贸易规则等方面。
首先,贸易商品是国际贸易的核心内容。
贸易商品包括原材料、加工品、消费品等各种商品。
在国际贸易中,贸易商品的种类和数量非常丰富,涉及到各个领域和行业。
例如,中国的出口商品主要包括电子产品、纺织品、机械设备等,而进口商品则包括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
贸易商品的种类和数量的变化,反映了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变化。
其次,贸易方式是国际贸易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贸易方式包括直接贸易和间接贸易两种方式。
直接贸易是指两国之间直接进行商品交换,而间接贸易则是通过第三方进行商品交换。
在现代国际贸易中,间接贸易的比重越来越大,这主要是由于国际贸易的规模和复杂度不断增加,需要更加灵活和高效的贸易方式来满足市场需求。
最后,贸易规则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贸易规则包括国际贸易法律、国际贸易协定、国际贸易惯例等。
这些规则的制定和执行,对于维护国际贸易的公平、公正和有序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世界贸易组织(WTO)就是一个重要的国际贸易组织,它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和执行国际贸易规则,促进全球贸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
总之,国际贸易的内容非常丰富和复杂,涉及到贸易商品、贸易方式、贸易规则等方面。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变化,国际贸易的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
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了解国际贸易的最新动态,以便更好地适应和应对国际贸易的挑战和机遇。
国际贸易复习知识点
国际贸易复习知识点《国际贸易》第一章绪论1、对外贸易依存度:它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进出口贸易值与该国同时期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对比关系。
解析:是衡量一国国民经济对进出口贸易的依赖程度和衡量一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对外贸易依存度=进出口额/GNP*100%;出口依存度=出口总额/GNP*100%;进口依存度=进口总额/GNP*100%2、贸易条件:被定义为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对比关系,反映了该国当年的对外贸易状况和商品的国际竞争力状况,一般以贸易条件系数表示。
其经济学的含义是,随着出口商品相对于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化,出口每单位商品所能换回的进口商品的数量。
解析:(TOT=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100)如果该系数大于1,则说明该国的当年贸易条件得到了改善;如果该系数小于1,则说明该国的当年贸易条件恶化了。
3、贸易差额: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如一年)内,出口额与进口额的相差数。
BT=总出口—总进口=∑ex-∑im(一年或半年)>0顺差,<0逆差评价:是衡量一国对外贸易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解析:顺差:(利)表明竞争能力强、对外支付能力强、有利于吸收外资、币值稳定、对外谈判地位高(不利)本币升值导致出口价格竞争力下降、资金积压、外汇占款增加易导致通货膨胀、外贸关系紧张。
因此,顺差应适度,不同国家区别看待。
4、转口贸易、过境贸易的区别P7转口贸易(价值增长角度):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不直接买卖商品,而是通过第三国参与进行的商品买卖。
第三国对此类商品的买进,时专门为销往商品消费国的。
第三国参与了这笔买卖的商品价值转移活动,但不一定参与商品的实体活动,即这批货物可以运往第三国的口岸,但不能入境,也可以直接运往商品消费国。
过境贸易(运输角度):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之间进行的商品买卖活动,其实物运输过程必须穿过第三国的国境。
第三国要对此批货物进行海关监管,并把此类货物作为过境贸易额加以统计。
国际经济与贸易重点知识总结轻松应对考研国际经济与贸易
国际经济与贸易重点知识总结轻松应对考研国际经济与贸易在考研国际经济与贸易中,掌握重点知识是顺利通过考试的关键。
本文将对国际经济与贸易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并提供一些应对考试的轻松方法。
一、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国际贸易基本理论是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基石,理解并掌握这些理论对于考研是非常重要的。
其中包括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国际收支平衡等内容。
比较优势理论是由亚当·斯密提出的,指出各国应专业生产具备相对成本优势的产品,从而实现贸易的互利。
绝对优势理论则是由大卫·李嘉图发展而来,强调各国在生产某种产品上具备的绝对优势。
国际收支平衡理论则着眼于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收支状况,包括贸易顺差和贸易逆差。
二、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政策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中的另一个重要知识点。
了解和掌握相关政策对于理解贸易的运行机制以及分析贸易政策的影响至关重要。
国际贸易政策包括保护主义政策和自由贸易政策。
保护主义政策主张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国产业;自由贸易政策则主张开放市场,实现自由贸易。
此外,还有关税、非关税壁垒、关税配额等政策工具。
三、国际投资与跨国公司国际投资与跨国公司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涉及外国直接投资、跨国公司运作以及国际投资的风险和收益等知识点。
外国直接投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通过在其他国家购买股权、设立子公司等方式,参与到其他国家的企业中。
跨国公司则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开展经营活动的企业,具备海外直接投资的能力。
四、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国际经济与贸易领域的热门话题,也是考研中的重要知识点。
经济全球化指的是全球范围内经济活动的扩展、融合和互动,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联系与影响。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一个区域内不同国家或地区在经济领域的合作与整合,如欧盟、亚太经合组织等。
五、国际收支与国际货币体系国际收支和国际货币体系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中的重要内容,也是考研的重点。
国际贸易实务期末重点复习资料
国际贸易实务期末重点复习资料一、国际贸易基本概念国际贸易是指各个国家之间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流和交易活动。
它是国家之间经济联系的重要形式,也是国际经济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际贸易活动的特点包括货物流动性、国际支付、国际贸易政策和国际贸易竞争等。
二、国际贸易主体国际贸易主体包括进口商、出口商和中间商。
进口商是指从其他国家购买产品的企业或个人,出口商是指销售给其他国家的产品的企业或个人,中间商是指在国际贸易中充当中介的企业或个人。
三、国际贸易方式国际贸易方式包括直接贸易和间接贸易。
直接贸易是指买卖双方直接进行产品交换,没有中间商参与;间接贸易是指通过中间商进行买卖双方之间的产品交换。
四、国际贸易支付方式国际贸易支付方式包括现金支付、信用支付和电子支付。
现金支付是指买方在收到货物后直接支付货款;信用支付是指买方和卖方之间通过信用证等付款方式进行支付;电子支付是指通过在线支付平台进行支付。
五、国际贸易制度国际贸易制度包括世贸组织(WTO)和自由贸易区等。
世贸组织是推动国际贸易自由化的重要组织,通过制定贸易规则和解决贸易争端来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六、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是指国家采取各种手段限制进口,保护本国产业的行为。
常见的贸易保护措施包括关税、配额和非关税壁垒等。
七、国际贸易政策工具国际贸易政策工具包括关税、进口配额、反倾销措施和贸易救济等。
关税是国家向进口商品征收的税款,进口配额是指限制特定商品进口数量,反倾销措施是指对倾销产品进行制裁,贸易救济是指采取临时性保护措施保护本国产业。
八、国际贸易条款国际贸易条款是买卖双方在国际贸易合同中约定的关于交货方式、付款方式、质量要求等方面的规定。
常见的国际贸易条款有FOB、CIF 和EXW等。
九、国际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国际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包括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和双边谈判等。
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是通过争端解决机构对贸易争端进行调查和裁决,实现对争端的解决。
国际贸易学各章的知识点
第一章导论,主讲范爱军教授(博导)重点难点:1、国际贸易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国际贸易的各种基本槪念。
3、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相比有何特点?4、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
知识点:1.出口依存度: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出口贸易额占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2.间接贸易: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没有直接发生贸易关系,而是通过第三国买卖商品的行为。
3.转口贸易:是间接贸易的主要表现形式。
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方进行贸易,对第三国来讲,属转口贸易。
即使有些商品是直接从生产国运到消费国去的,但只要两国之间并未直接发生贸易关系,而是由第三国商人分别与生产国和消费国发生的贸易关系,这种活动仍然属于转口贸易.4.贸易条件指数: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比率。
第二章国际贸易的历史与现状,主讲范爱军教授(博导)讲授重点难点:1、国际贸易发展的历史。
2、当代国际贸易的新特点。
知识点:1.国际贸易产生必须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第一是经济条件,即社会生产力水平有了较大发展,能提供交换用的剩余产品;第二是政治条件,即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人类发展到奴隶社会之后,才同时具备了这两个条件。
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的国际贸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是指16世纪至18世纪中叶的资本原始积累和工场手工业大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的国际贸易既表现出了开拓性,也表现岀了掠夺性。
3.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的国际贸易:这一时期欧洲主要国家先后发生了产业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大机器工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到确立。
大机器工业的建立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迅猛提髙,社会产品快速增加,为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4.当代国际贸易的新特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朿以来的半个多世纪中,虽然还不断爆发地区性的局部战争,但总体上看,世界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左的和平与发展时期。
国际贸易实务复习重点
国际贸易实务复习重点第⼀章⼀、商品品质的概念亦称商品的质量,是指商品的内在素质和外观形态的综合,是商品适合⼀定⽤途、满⾜⼀定客户需要的各种特性。
是指商品适合⼀定的⽤途,满⾜⽤户需要的各种特性,是商品内在本质特征和外观形态的综合反映。
内在本质:指商品的物理性能、机械性能、化学成分、⽣物特性等⾃然性。
(⽓味、滋味、成分、性能、组织结构等)外观形态:指商品的外型。
(颜⾊、光泽、透明度、款⾊、花⾊、造型等)。
国际贸易商品的品质应该还包括商品的包装和售后服务等。
⼆、商品品质的重要性品质关系到商品的使⽤效能,影响着商品售价的⾼低、销售数量和市场份额的增减,买卖双⽅经济利益的实现程度,⽽且还关系到商品信誉、企业信誉、国家形象和消费者的利益。
有如下表⽰品质的⽅法:1.⽤实物表⽰:看货买卖:根据现有商品的实质品质进⾏交易。
(珠宝、⾸饰、字画等),可⽤于拍卖、寄售、展卖等⾏业。
凭样品买卖:样品是⽤以反映和代表整批货物质量的少量实物。
⼀般有两种形式,⼀个是参考样品,仅供对⽅参考;⼀种是标准样品,卖⽅要保证其所交的货物和样品完全⼀致。
若没有标明样品的的类别,⼀般以标准样品看待。
凭卖⽅样品买卖要样品要有⾜够的代表性,并妥善保管;要留有复样,编号,⽇期,作为将来组织⽣产、交货或处理品质纠纷时⽤;在订⽴合同时,为了留有余地,可在合同中规定“卖⽅交货与所提供样品的品质⼤致相同,或基本相同”以防买⽅因卖⽅所交货物与样品有微⼩差异⽽拒收或索赔;严格区分参考样品和标准样品。
凭买⽅样品买卖:卖⽅应注意对⽅的来样是否是反动的、黄⾊的、丑陋的式样和图案;需注意原材料供应、加⼯⽣产技术和⽣产安排的可能性;防⽌侵犯第三者的⼯业产权。
凭对等样品买卖:指卖⽅根据买⽅提供的样品,加⼯复制出⼀个类似的样品提供买⽅确认,经确认后的样品,就是对等样品。
“对等样品”(Counter Sample)或“确认样品”(Confirming Sample)或“回样”(Return Sample )《公约》第42条规定:若卖⽅按照买⽅的提供的技术图纸、规格等进⾏⽣产和交货,⽽第三⽅根据⼯业产权或其他知识产权要求任何权利或其他要求时,卖⽅可不负责任。
2024年国际贸易重点总结
2024年国际贸易重点总结
2024年国际贸易的重点可以总结如下:
1.贸易战持续:尽管2024年看到全球经济复苏,但一些国家之间仍存在贸易争端。
特别是美中之间的贸易战可能会继续影响全球贸易格局。
2.数字贸易: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数字贸易将成为2024年的重点。
电子商务平台和跨境在线购物的增长将为全球贸易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3.区域贸易协定:区域贸易协定在2024年将继续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议题。
例如,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实施将进一步促进东亚地区的贸易合作。
4.气候变化与贸易:气候变化问题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逐渐增加。
2024年可能会看到更多的国家采取贸易政策来应对气候变化,例如增加对可再生能源的贸易支持。
5.新兴市场的发展:新兴市场的经济增长将继续推动全球贸易。
特别是亚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将成为贸易的关键参与者。
6.供应链重组:2024年将继续看到全球供应链的重组和变革。
一些国家可能会寻求减少对某些地区的依赖性,以减少贸易中的风险。
总之,2024年国际贸易的重点将围绕贸易战、数字贸易、区域贸易协定、气候变化与贸易、新兴市场的发展和供应链重组等议题展开。
这些因素将对全球贸易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第 1 页共 1 页。
国际贸易实务重点
FOB含义:指卖方必须在合同规定的装运期内,在指定装运港,将货物交至买方指定的船上并及时通知买方,并负担货物在指定装运港装上船为止的一切费用和货物灭失或损坏的风险;卖方义务:①在合同规定的装运港和日期或期间内,将货物装上买方指定的船只并通知买方;②负责货物在装运港装上船为止的一切费用和风险;③负责办理出口手续,提供出口许可证,支付出口关税和费用;④负责提供商业发票、清洁已装船单据以及合同规定的其他单据;买方义务:①负责租船或订舱,支付运费并将船名、装船地点和装运时间通知卖方;②负担货物在装运港装上船后的一切费用和风险;③按照合同规定支付货款,并收取符合合同规定的货物和单据;④取得进口许可证或其他官方证件,办理进口报关手续,以及必要时经另一国的过境海关手续,并支付上述有关费用;变形:①FOB Liner TermsFOB班轮条件买方②FOB Under TackleFOB吊钩下交货买方③FOB StowedFOB理舱费在内卖方④FOB TrimmedFOB平舱费在内卖方⑤FOB Stowed and TrimmedFOBST 卖方注:FOB的上述变形,只为表明装船费用由谁负担,并不改变FOB的交货地点以及风险划分的界限CIF含义:卖方在船上交货,货物灭失或损坏的风险在货物交到船上时转移;卖方还应签订合同,并支付必要的成本和运费,以将货物运至指定的目的港;还应为货物在运输途中灭失或损坏的买方风险办理海上保险;卖方义务:①负责办理货物出口手续,取得出口许可证或其他核准书,支付出口税;②负责租船订舱,支付运输费用;③负责办理货物运输保险,支付保险费;④负责在合同规定的日期或期限内,按港口习惯在指定装运港将符合合同规定的货物装到船上,并给买方充分的通知;⑤负担货物在装运港装上船为止的一切费用和风险;⑥负责提供合同规定的商业发票或相等的电子单证,以及合同要求的其他有关证件;买方义务:①自负风险和费用取得进口许可证或其他核准书,并办理货物的进口手续;②负担货物在装运港装上船后的一切费用和风险;③接受卖方提供的各种约定单证,并按合同规定支付货款;变形:①CIF班轮条件,指卸货费用按班轮条件处理,由支付运费的一方卖方负担;②CIF舱底交货,指买方负担将货物从舱底起吊卸到码头的费用③CIF吊钩交货,指卖方负担将货物从舱底吊至船边卸离吊钩为止的费用;④CIF卸至码头,指卖方负担将货物卸到目的港码头上的各项费用,包括驳船费和码头费;CFR含义:是指卖方必须在合同规定的日期或期间内在指定装运港将货物交至运往指定目的港的船上,并负担货物交到船上前的一切货物灭失或损坏的风险;卖方义务:①提供合同规定的货物,负责租船和支付运费,按时在装运港装船,并于装船后及时通知买方;②办理出口清关手术,并承担货物在装运港装上船为止的一切费用和风险;③按合同规定提供正式有效的提单、发票及其他有关凭证;买方义务:①承担货物在装上船时起的货物灭失或损坏的风险以及由于货物装船后发生事件所引起的额外费用;②在合同规定的目的港受领货物,并办理进口清关手续和交纳进口税;③受领卖方提供的各种约定的单证,并按合同规定支付货款;变形:卸货费用的负担;①班轮条件,卖方负责卸货费用②舱底交货,买方自行启舱,并负担货物从舱底卸到码头上的费用③卸到岸上,卖方负担卸货,包括因船不能靠岸,需将货物用驳船卸到岸上支出的驳运费在内的运费④吊钩下交货,卖方负担将货物从船舶吊起卸到吊钩所及之处码头或驳船上的费用;FCA含义:指卖方只要将货物在指定的地点交给由买方指定的承运人或其他人,并办理出口清关手续,即完成交货;CPT 含义:指卖方支付货物至指定目的地的运费;CIP含义:指卖方向其指定的承运人或其他人交货,并须支付将货物运至目的地的运费,办理买方货物在运输途中丢失或损坏风险的保险和支付保险费,而买方承担卖方交货之后的一切风险和额外费用;发盘是指交易的一方向另一方提出购买或出售某种商品的各项交易条件,并愿意按这些条件达成交易,签订合同的一种意思表达,发盘既是一种商业行为,又是一种法律行为,法律上称为要约;有效发盘即实盘具备的条件:①发盘应向一个或一个以上特定的人提出②发盘的内容必须十分确定;③表明订立合同的意指;④发盘必须送达受盘人才能生效;接受在法律上称为“承诺”,是指交易的受盘人无条件地同意发盘人在发盘或还盘中所提出的交易条件,并愿按这些条件与对方达成交易、订立合同的一种意思表示;构成接受的四个条件:①接受必须由特定的受盘人作出;②接受必须与发盘相符;③接受必须明确表示;④必须在发盘的有效期内接受;公量 ;适合于经济价值高、含水量又极不稳定的商品,如生丝、羊毛和棉花等;公量=商品的干净重×1+公定回潮率= 实际重量1+公定回潮率1+实际回潮率公量的计算:某厂出口生丝10公吨,双方约定标准回潮率是11%,用科学仪器抽出水分后,生丝净剩8公吨;某厂出口生丝的公量是公量 =商品的干净重×1+公定回潮率=8+811%=公吨溢短装条款:是合同中规定的有关交货数量机动幅度的条款,即规定交货数量允许多装或少装若干,但以不超过规定数量的百分之几为限;规定溢短装条款时的注意要点包括:①数量机动幅度的大小要适当;②机动幅度选择权的规定要合理;③溢短装数量的计价方法要公平合理;运输包装的标志:是指为了方便货物运输、装卸及储存保管,便于识别货物和防止货物损坏而在商品外包装上刷写的标志等;运输标志:其作用是在运输过程中使有关人员易于辨认货物,便于核对单证,避免货物在运输中发生混乱或延误,使货物顺利和安全地运抵目的地;指示性标志:是以简单、醒目的图形和文字在包装上标出,提示人们在装卸、运输和保管的过程中注意的事项;是一种操作注意标志;警告性标志:指在装有易燃易爆品、有毒品、腐蚀性物品、放射性物品等危险品的包装上,清楚而明显地刷制上一些提醒人们注意的图案、文字等,以示警告;班轮运费:是指船舶按照预定的时间在固定的航线上和既定的港口,依照顺序来往运输并按相应固定的运费率,收取运费的运输方式;计算公式为:运费=运输吨重量或者尺码吨X 等级运费率 X1+附加费率Eg:从我国上海港到欧洲汉堡港运送罐头一批一共10尺码吨,查运费表得知,罐头为M8级,欧洲航线每尺码吨的基本运费为人民币100元,燃油附加费率为15%,请计算运费;解:运费=运输吨重量或者尺码吨X 等级运费率 X1+附加费率=10X100X1+15%=1150元海运提单:是指证明海上运输合同和货物由承运人接管或装船,以及承运人据以保证交付货物的凭证;海运单:是承运人或代理人向托运人签发的表明他已经收到托运人的货物并拟将该货物运往指定目的港,直接交给指定收货人的凭证;海上损失:被保险货物因遭受海洋运输中的风险所导致的损失,被称为海损或海上损失;1.全部损失:是指在海洋运输中被保险货物整批遭受灭失或视同全部灭失的损害;①实际全损,是指保险标的物在运输过程中全部灭失或等同于全部灭失,如货物完全变质或货物实际上已不可能归还被保险人;②推定全损,是指货物发生保险事故后,实际全损已经不可避免,或者为了避免发生实际全损所需支付的费用与继续将货物运抵目的港的费用之和超过保险价值;委付,是指在保险标的处于推定全损状态时,被保险人向保险人声明愿意将保险标的的一切权益转让给保险人,而要求保险人按全损给予赔偿的一种行为;2.部分损失:是指货物的损失没有达到上述全部损失的程度;①共同海损是指当船舶、货物及其他利益方处于共同危险时,为了共同的安全而由船长人为地采取合理的措施所引起的特殊牺牲和额外的费用,这种损失由受益各方按其财产价值进行分摊;构成共同海损必须具备以下条件:第一,共同海损的危险必须是实际存在的,或者是不可避免的,而非主观臆测的;第二,共同海损必须是自愿地和有意识地采取合理措施所造成的损失或发生的费用;第三,共同海损必须是为船、货共同安全采取谨慎行为或措施时所做的牺牲或引起的特殊费用;第四,共同海损必须是属于非常性质的牺牲或发生的费用,并且是以脱险为目的;②单独海损,是指保险标的物在海上遭受承保范围内的风险所造成的部分灭失或损害,即指除共同海损以外的部分损失;这种损失只能由标的物所有人单独负担;共同海损和单独海损的区别:①替造成损失的原因不同;共同海损是为了解除船货共同危险而人为造成的,单独海损则是承保风险所直接造成的船、货损失;②损失的责任承担方不同;共同海损应由受益各方按照获救价值的比例分摊,单独海损一般应由受损方自己承担;③损失的构成不同;共同海损的损失包括共同海损牺牲和费用,单独海损只包括货物本身损失,不包括费用损失;保险金额的确定与保险费的计算:保险金额:保险人赔偿的最高金额,一般为CIF或CIP发票额的110%;保险金额=CIF/CIP 价×1+投保加成率保险费 = 保险金额×保险费率按CIF/CIP价加成投保,则保险费=CIF/CIP价×1+投保加成率×保险费率含佣价与净价的换算:①净价 = 含佣价 - 佣金②佣金 = 含佣价 x 佣金率③净价 = 含佣价 - 含佣价 x 佣金率=含佣价x1-佣金率④含佣价=净价/1-佣金率例题:如果报含佣价CFRC5%每公吨100美元,那么每公吨付佣金多少每公吨CFR净价多少解:佣金=含佣价×佣金率=100×5%=5美元净价=含佣价-佣金=100-5=95美元答:每公吨付佣金5美元,每公吨CFR净价95美元;电汇的含义:是汇出行应汇款人的申请,由汇出行电子划账给在另一个国家的分行或代理行,指示解付一定金额给收款人的一种汇款方式;托收是债权人出口人出具汇票委托银行向债务人进口人收取货款的一种支付方式;托收的一般程序:托收的基本做法是出口人根据买卖合同先行发运货物,然后开出汇票连同商业单据交出口地银行托收行,委托托收行通过其在进口地的分行或代理行向进口人收取货款;信用证:是一种银行向出口方开立的有条件承诺付款的书面文件;信用证的特点:1.信用证是一种银行信用2.信用证是一种独立于贸易合同之外的自足文件3.信用证是一种单据的交易;作用:保证作用和融资作用;信用证的基本流程:不可抗力条款:不可抗力条款是一种免责条款,即免除由于不可抗力事件而违约的一方的违约责任;范围:自然灾难力量和社会战争,罢工,政府禁令,政变力量引起的不可抗力事件不可抗力的法律后果:①解除合同②解除部分合同③延期履行合同视情况而定不可抗力事件的通知:当发生不可抗力影响合同履行时,当事人要取得免责的权利,必须及时通知另一方,并在通知中提出处理的意见;证明:国际贸易中,当一方援引不可抗力要求免责时,必须向对方提交证明文件,作为发生不可抗力的证据;一般由当地的商会或合法的公证机构出具;我国由国际商会在各地的分会出具;援引不可抗力条款和处理不可抗力事件应注意的事项:1.①发生事故的一方当事人应按约定期限和方式将事件情况通知对方,对方也应及时答复;②双方当事人都要认真分析事件的性质,看其是否属于不可抗力事件的范围;③发生事件的一方当事人应出具有效的证明文件,以作为发生事件的依据;④双方当事人应就不可抗力的后果,按约定的处理原则和办法进行协商处理;⑤在信用证项下,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第36条规定,银行对由于天灾、暴动、骚乱、叛乱、战争、恐怖主义行为或任何罢工、停工或其无法控制的任何其他原因导致的营业中断的后果,概不负责;索赔案例分析答案参考:我方公司可以拒绝,超过了索赔期限;双方在合同中规定货到目的港后30天内检验;尽管这是一个买方复验的期限,但实质上是索赔的期限;而德国客户却在半年后方向我公司提出索赔,显然其索赔是超过索赔的期限的,因此,按照有关法律,德国客户也就丧失了向我方公司索赔权利;仲裁答案参考;只要双方订立了仲裁条款或其他形式的仲裁协议,就不能把有关争议案件提交法院审理,如果任何一方违反协议,自行向法院提起诉讼,对方可根据仲裁协议要求法院停止司法诉讼程序,把有关争议案发还仲裁庭审理;在本案中,由于买卖双方在合同中已经明确规定了仲裁条款,因此,外商在其所在地法院起诉我公司是不成立的;落实信用证:1催开信用证:催证是纸卖方通知或催促国外买方按照合同规定迅速通过开证行开出信用证,以便卖方能及时交货;①如规定我方收到信用证后一定期限内装运,应及时通知对方预计装船时间并催促开证;②如我方可以提前装运,可商请对方提前开证;③如发现对方资信不好或行情有变,应催促开证;2审核信用证:1银行着重审核有关开证行的资信、所承担的责任以及索汇路线等方面的条款和规定;2出口企业着重审核信用证的条款是否与买卖合同的规定相一致;出口方依据合同条款审核信用证:①信用证受益人和开证人的名称和地址是否完整和准确;②信用证的数量、金额、币制是否符合合同规定;③商品的描述、规格及相关的规定与合同是否一致;④装期的规定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允许分批出运和转运;⑤能否在信用证规定的交单期交单核对单据的要求以及信用证到期地点审核;⑥付款期限是否与合同规定的期限相符;⑦信用证的内容是否完整、通知方式是否安全可靠;⑧特殊条款⑨信用证有关出票条款的规定是否合理;信用证项下汇票的受票人一般是开证行;有关银行费用条款的规定是否接受;信用证项下银行费用一般应由开证人负担;⑩信用证是否受国际商会600号出版物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约束;三改证①是否修改信用证应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处理;②不可撤销信用证的修改,必须经开证行、保兑行及受益人同意,否则既不能修改也不能撤销,只有所有当事人同意后方能生效;③开证行提出修改信用证,自发出修改之日起,开证行即须受该修改内容的约束,而且对已发出的修改不得撤销;直至受益人将修改的意见告知通知修改银行为止,原信用证的条款对受益人依然有效;受益人对修改拒绝接受的表态,也可推迟至交单时;④如果信用证经另一银行保兑,保兑行可对修改内容扩展保兑,并自通知修改之时起受到其约束;也可以不对修改保兑,但它必须毫不延误地将该情况通知开证行和受益人;⑤同一信用证中的多处修改,必须一次性提出;修改的内容必须全部接受或全部拒绝,不能接受其中的一部分而拒绝其余部分;⑥受益人可以用实际行动表示是否接受;⑦受益人提出修改信用证,应用电报或电传通知开证申请人或开证行,同时规定一个修改书到达的时限;修改信用证的程序:受益人→开证人→开证银行→通知银行→受益人信用证案例分析答案参考:①“不符点”没有大小之分在本案中,A公司事先知道单据存在“不符点”的情况下还是出单,存在潜在的风险;A公司认为十分微小的“不符点”却恰恰成了银行拒付的正当理由;因此,在已知“不符点”的情况下,最好要将其修改;②FOB的运费的上涨,与A公司并无关系,因此客户主要是借“不符点”进行讨价还价;。
国际贸易考试重点
国际贸易考试重点第一章:1.对外贸易量:对外贸易量是为了剔除价格变动的影响,并准确反映一国或地区对外贸易的实际数量变化而制定的一个数量指标。
2.对外贸易依存度:对外贸易依存度是衡量一国国民经济对进出口贸易的依赖程度和衡量一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它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进出口贸易值与该国同时期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对比关系。
3.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是指各种类别的商品在整个国际贸易额中所占的比重,通常以他们在世界出口总额或进口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
4.转口贸易:转口贸易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不直接买卖商品,而是通过第三国参与进行的商品买卖。
5.总贸易:总贸易是指以国境为标准划分的进出口贸易凡进入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进口,主要指劳务、技术、旅游、运输、金融、保险等。
6.专门贸易:专门贸易是指以关境作为划分进口和出口标准的统计方法。
当外国商品进入国境后,暂时存入保税仓库,不进入关境,一律不列入进口。
只有从外国进入关境的商品以及从保税仓库提出进入关境的商品,才列为进口,称为专门进口。
国境贸易不属于专门贸易。
对于从国内运出关境的本国产品以及进口后未经加工又运出关境的商品,则列为出口,称为专门出口。
第二章:1.亚当·斯密的绝对利益学说;大卫·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李斯特的贸易保护学说(保护幼稚工业论);凯恩斯的超保护贸易学说;赫-俄的生产要素禀赋理论。
2.李斯特的贸易保护的手段,目的和对象李斯特贸易保护的手段主要是禁止输入和保护关税。
保护的目的是发展本国生产力。
保护的对象是国内优质工业。
原因:①只有幼稚工业才需要保护,但并非保护所有幼稚工业,而是要保护有发展前途的幼稚工业。
②即使一国的工业幼稚,但在没有遇到强有力的国际竞争时也无需保护。
③被保护的工业生产的产品能与国外产品竞争时,就必须要继续保护。
被保护时的幼稚工业一段时间扶植不起来的,就放弃保护。
④农业不需要保护。
⑤时间为30年。
国际贸易重点知识
国际贸易重点知识一、重点概念1、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之间货物和服务交换的活动,是各国之间分工的表现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相互共存。
2、复出口:是指输入本国的外国货物未经加工再输出。
3、转口贸易:是指货物生产国和消费国之间,或货物供给国与需求国之间,经由第三国贸易商分别签订进口合同和出口合同所进行的交易。
从第三国的角度来看,即时转口贸易。
4、总贸易体系;是以国境作为统计货物进出口的方法。
5、专门贸易体系;是以关境作为统计进出口货物的方法。
6、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交换产品、服务、技术的场所,是由世界范围内通过国际分工联系起来的各个国家内部以及各国之间的市场综合组成。
7、单纯的购销方式:是指交易双方不通过固定市场而进行的商品买卖活动。
8、包销:是指卖方在指定的地区范围和期限,把指定的商品出售给指定的买方。
9、代理:是指货主在进口当地市场指定代理人,在一定的地区范围和一定期限内,积极推销货主制定的商品。
10、寄售:是指货主为开拓市场,先把货物运往国外市场,委托指定商号代销其货物,在货物出售后才收回货款,并支付代销商代垫费用和佣金。
11、拍卖:是指由经营拍卖业务的拍卖行接受货主的委托,在规定的时间和场所,按照一定的章程和规则以公开交易的方式,把货物卖给出价最高的买主的一种交易方式。
12、招标:是指招标人在规定时间、地点发出招标公告,指出准备买进商品的品种、数量和有关买卖条件,邀请卖方投标的行为。
13、投标:是指投标人应招标人的邀请,根据招标公告或招标单的条件,在所规定的招标时间内向招标人递盘的行为。
14、商品期货交易:是指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在期货市场上买卖期货合同的交易行为。
15、对销贸易:包括易货、记账贸易、互购、产品回购、转手贸易等属于货物买卖范畴,以进出结合、出口抵补进口为共同特征的各种贸易方式的总称。
16、补偿贸易:是指在信贷基础上进口设备,然后以回销产品或劳务所得价款,分期偿还进口设备的价款以及利息。
国际贸易理论
际贸易理论复习重点内容第一章一、对外贸易依存度/系数:含义:又称“外贸系数”、“外贸率”、“外贸贡献度”、“经济开放度”,它是用一国对外贸易额在其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来表示一国国民经济对进出口的依赖程度,或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
计算:R= (X+M)/GDP(GNP)——R值越大,经济越开放。
二、服务贸易(无形贸易)的四种方式:过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自然人移动。
三、总贸易与专门贸易:总贸易:也称“一般贸易”,以国境为标准统计进出口贸易专门贸易:也称“特殊贸易”,以关境为标准统计进出口贸易第二章一、早期重商主义(15-16世纪中叶)代表人物:威廉•斯坦福代表著作:《对我国同胞某些控诉的论述》“一个关于货币的神话”“重金主义”、“货币差额论”衡量一国财富的唯一标准就是金银,防止货币外流成为对外贸易的指导原则。
二、晚期重商主义(16世纪中叶-17世纪)代表人物:托马斯•孟代表著作:《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1644年)“贸易差额论”、“重工主义”货物也是衡量一国财富的代表,对外贸易顺差是获取财富的唯一手段三、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成本理论斯密把他对国内经济分工的观点运用在进行国与国之间的专业化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情况中,他得出结论,认为各国应当专业化生产并出口那些本国具有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的商品,同时进口那些其贸易伙伴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
具体内容:1.阐明了分工的意义:分工劳动生产率提高财富增加2.分工与交换思想:每个国家都应分工生产本国具有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以该产品参与国际交换。
3.理论核心:强调国际分工与自由贸易分工的原则:绝对优势绝对成本:L/Q (低)绝对生产率:Q/L (高)分工的基础:先天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有利的生产技术条件分工的好处:互通有无,增加社会物质财富四、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成本理论提出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相对成本的差异:一个国家应出口那些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而进口本国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国际贸易实务复习重点汇总
1.分批装运:(partial shipment)又称分期装运(shipment by installments):一个合同项下的货物分若干期或若干批装运.规定分批装运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只是原则规定允许分批装运,对分批的具体时间、批次和数量均不作规定;具体订明每批的装运时间、批次或数量。
2.转运:卖方必须分别装在不同航次的船舶或不同班次的其他运输工具上.3。
交货时间: 交货时间是指卖方按买卖合同规定将合同货物交付给买方或承运人的期限,又称“交货期”(或“装运期”)。
4.目的港或目的地选择一般由买方提出,卖方同意后确定.目的港选择应注意事项:我国政策和安全问题;规定具体明确的港口,避免笼统规定方法,如E.M。
P。
(European Main Port);内陆国家采用CFR或CIF条件的出口交易;目的港重名问题“路货”交易和“选择港"问题5。
“选择港”(optional ports)问题接受外国客户选择港要求时,应注意:合同规定的“选择港"数目一般不超过三个;备选的港口必须在同一条班轮航线上,且为班轮停靠的港口应按备选港口中最高费率和附加费计算,并在合同中说明费用的负担方。
CIF London , optional Hamburg / Rotterdam。
Optional additionals for buyer’s account.最终港口选择的期限和权利6. 班轮运输(regular shipping liner,简称liner)也叫定期船运输.具有以下主要特点:“四固定”:航线、停靠港口、船期、运费率;一般在货种货量上不作限制;承运人负责配载装卸并负担装卸费用,承运人和托运人之间不计速遣费和滞期费;无须签定租船合同,承运人签发的班轮提单作为承托双方权利、义务和责任豁免的依据。
7. 班轮运费- 基本运费按货物的毛重计收:在运价表内用字母“W”表示。
按货物的体积(称为尺码吨)计收:在运价表内用字母“M" 表示。
国际贸易重点归纳
一1贸易条件指数:指一国在对外贸易中,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之比。
净贸易条件指数:是出口单位价格指数与进口单位价格指数之比。
出口购买力指数:是出口额指数与进口单位价格指数之比。
2总贸易体系:是以国境作为统计货物进出口的方法。
专门贸易体系:指以关境作为统计进出口货物的方法。
总对外贸易额:指以金额表示的一国对外货物贸易值与服务贸易值相加之和。
总对外贸易差额:是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之间的差额,用来表明一国对外贸易的收支状况。
贸易顺差:当出口贸易总额超过进口贸易总额时,称贸易顺差。
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依存度:指一国对外贸易额或国际贸易额占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
3商品倾销:是出口厂商以低于该商品国内市场出售的价格,在国外市场上出售商品,其目的是打开市场,战胜竞争对手,扩大销售或垄断市场。
偶然性倾销:多因为销售旺季已过,或因公司改营其他业务,在国内市场上出现不能售出的剩余货物,而低于成本或较低的价格在国外市场上抛售。
间歇性或掠夺性倾销:是以低于国内价格甚至以低于成本价格,在某一国外市场上出售商品,把该国的生产者挤出该商品的生产领域,形成垄断局面。
持续性倾销:是在较长时期内以低于国内市场价格在国外市场出售产品,以打击竞争对手,占领并垄断市场。
外汇倾销:是利用本国货币对外贬值以扩大出口的措施。
4名义汇率:是银行所公布的一种货币对另外一种货币的比价。
实际汇率是调整物价变动因素以后的汇率。
成交价格:是贸易厂商在日常交易中所达成的合同价格。
交易所价格:在商品交易所成交的大宗初级产品的价格。
拍卖价格:以拍卖方式进行交易时形成的价格,它是一种实际成交价,并且是现货成交价。
开标价格:是通过招标投标方式进行交易时达成的价格。
协议价格:是大公司之间通过协商达成的价格。
调拨价格:是跨国公司成员之间的交易所进行的定价。
倾销价格:为了打开国外市场,企业以低于国内市场正常价值把产品销往国外市场的价格。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自考重点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自考重点一、国际贸易理论1. 绝对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的绝对优势理论。
•解释了国际贸易的原因和利益。
•国家应该专门生产其拥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通过贸易获得其他国家产品。
2. 比较优势理论•由大卫·里卡多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
•对绝对优势理论进行了扩展和深化。
•强调国际贸易的收益来自于国家之间的比较优势。
3. 比较成本理论•将生产成本的比较考虑进来的比较优势理论。
•强调了国际贸易的效率和盈利。
•当两个国家之间的生产成本差异较大时,国际贸易收益较大。
4. 国际商品需求方与供给方的比较优势•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性和消费能力较强,将使其作为出口国。
•生产商对商品的供给性和生产能力较强,将使其作为进口国。
二、国际贸易实务1. 贸易政策与措施•贸易政策的类型:自由贸易政策、保护贸易政策和干预型贸易政策。
•贸易措施的种类:关税、非关税壁垒、贸易配额和进出口许可证等。
2. 国际贸易组织•世界贸易组织(WTO):解决贸易争端和制定贸易规则的国际机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监督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的协调组织。
•世界银行:提供国际金融、投资和贷款的国际机构。
3. 国际贸易方式和方式选择•直接贸易:直接买卖商品和服务。
•冒充贸易:通过交换第三方货物实现贸易。
•不平等交换:有利于一个国家而不利于另一个国家的贸易关系。
4. 国际投资和跨国公司•国际直接投资:通过跨国公司在其他国家建立子公司或合资企业等方式进行投资。
•跨国公司:在多个国家开展业务的公司。
•跨国公司的优势:规模经济、技术创新和资源整合等。
5. 贸易合同和支付方式•贸易合同:买卖双方之间达成的协议,规定了交货、价格、付款方式等细节。
•支付方式:信用证、托收和电汇等。
6. 国际贸易风险管理•汇率风险:由于货币汇率的波动导致的风险。
•往来账户和国内外期权定价风险:由于利率的变动导致的风险。
7. 跨境电子商务•通过互联网和电子技术进行的跨国贸易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绝对优势的主要观点有哪些?如何评价绝对优势理论。
主要观点:①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斯密非常重视分工,强调分工的利益。
他认为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增加国家财富。
②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条件。
斯密认为,自然禀赋和后天条件因国家而不同,这就为国际分工提供了基础。
③分工的原则是在绝对优势的产业进行专业化生产。
斯密认为,分工既然可以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那么每个人都专门从事他最有优势的产品的生产,然后彼此进行交换,则对每个人都有利。
评价:绝对优势理论是科学成分与非科学成分的混合,其正确的方面,是深刻指出了分工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巨大意义。
各国之间根据各自的优势进行分工,通过国际贸易使各国都能得利。
其错误主要表现在,认为交换引起分工,而交换又是人类本性所决定的。
事实上,交换以分工为前提,在历史上分工早于交换。
同时,交换也不是人类本性的产物,而是社会生产方式和分工发展的结果。
绝对优势理论解决了具有不同优势的国家之间的分工和交换的合理性。
但是,这只是国际贸易中的一种特例。
如果一个国家在各方面都处于绝对的优势,而另一个国家在各方面则都处于劣势,那么,它们应该怎么办?对此,斯密的理论无法回答,这个问题的解决是大卫·李嘉图的功劳。
2.谈谈比较优势理论及其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应用。
比较优势理论可以表述为:在两国间,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商品上都是相等。
对于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应集中力量生产优势较大的商品,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应集中力量生产劣势较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互相交换,彼此都节省了劳动,都得到了益处。
其核心内容为“两利取重,两害取轻”。
应用:①外资和国内富裕劳动力的结合。
大力引进外资和国内富裕劳动力资源相结合,是充分发挥我国比较优势的一条重要途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共实际利用外资累计4000多亿美元,外商投资企业雇佣人员2300多万,各项外经贸业务的从业人员达7000多万。
我国吸收的外资80%集中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塘地区这三地带,我国的制造业主要集中在三个地带,来自内地的巨大“民工潮”也主要流向这三个地带。
最近的调研表明,不仅我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将继续成为外商投资相对集中的领域,而且一些高新技术产业(如电子及通讯设备)的劳动密集型加工环节对外商最具吸引力。
不可轻视“三来一补”之类加工贸易方式,我国沿海地区当初就是从“三来一补”起步,至今加工贸易占到我国出口总额的55%,加工费较低廉,但扩大了就业。
尽管最近有人担心,“中国越成功,对劳动力的争夺就越会推动工资成本上涨”,而“中国可能会失去作为制造业基地的光彩”。
其实,这个担心大可不必,因为中国腹地广阔,地区经济差别大,可供制造业基地伸展的空间还很大,等到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工资水平也上升到目前沿海水平,中国也早就进入了小康社会。
②以技术创新,应对新的挑战。
高技术是一个动态、相对的概念,对于传统产业,应该利用现代适用技术。
技术创新是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和试金石的,它不仅是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特征,也是传统产业增强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欲将我国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的比较优势转化为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有两条途径。
其一,通过技术创新,将高新技术,包括从国外引进后消化、吸收的技术与我国劳动力相结合,生产在市场上有竞争力的产品。
这时的比较优势就在于同是高技术产品,但是我国生产的成本更低,因而具有价格竞争优势。
其二,通过技术创新,对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进行深加工、细加工,提高其附加值,形成易被市场接受的产品差异特性。
这时的比较优势就在于同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但我国企业生产的更具特色,因而具有非价格竞争优势。
目前,中国的初级制成品出口下降,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产品科技含量低,完全依靠劳动力价格优势。
我国的工业制成品,虽然出口增速加快但产品的技术含量并不高,所以必须要进行技术创新。
通过技术引进和高科技投入等途径,有重点地培植一批技术含量高、出口前景好的产业部门,增强其国际竞争力。
同时对进入中国的外商投资企业要逐步提高进入壁垒(主要是技术含量门槛),鼓励高技术产业进入中国。
3.要素禀赋理论(赫克歇尔·俄林理论)的基本假设和主要内容基本假设:①2*2*2假设:两个国家,两种商品,两种生产要素②技术相同假定:两国在生产中适用相同的技术③要素密集假定:X商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Y商品是资本密集型商品④规模收益不变假定:在两个国家中,两种商品的生产都是规模报酬不变的⑤不完全分工假设:两国在生产中均为什么不完全分工⑥消费者偏好相同假设:两国需求偏好相同⑦要素流动性假定:在一国内,要素可以自由流动,但要素不能在国际间自由流动⑧自由贸易假定:没有运输成本,关税或影响国际贸易自由流动的其他壁垒⑨资源充分利用假定:两国资源都得到了充分利用主要内容:一国的比较优势产品是应出口的产品,是它需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充裕而便宜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而进口的产品是它需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稀缺而昂贵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
简言之,劳动丰富的国家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而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相反,资本丰富的国家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进口劳动密集型商品。
4.用国际贸易理论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①规模经济。
由于工业产品的多样性,任何一国都不可能囊括一个行业的全部产品,从而使国际分工和贸易成为必然。
这种发达国家之间工业产品“双向贸易”的基础是规模经济,而不是技术不同或资源配置不同所产生的比较优势。
规模经济理论解释了大部分贸易为什么会发生在工业化国家之间,这些国家很可能有着非常相似的资源禀赋。
这一理论认为规模经济是获取产业内贸易利益的来源。
各国用比以往更有效的规模来专业化生产有限类别的产品;同时相互间的贸易又使消费者消费所有产品成为可能。
②垄断竞争。
垄断方面引起产品的产异化。
在形式上相同的产品实际上是不同的产品。
这个理论解释了为什么会产生产业内贸易。
③偏好相似理论。
如果两个国家人均收入水平越是接近,彼此需求结构的重叠部分就越大,因而两国的贸易关系就越密切,国际贸易往往会在收入水平相当的国家间展开。
④产品周期理论。
介绍期:创新国拥有技术垄断优势,主要满足国内高收入阶层的特殊需要。
成长期:出口扩大生产阶段,满足国内外需求。
成熟期:国外标准化生产阶段。
模仿国家自己开始生产该产品以满足其国内需求,因此进口量缩小直至为零。
在第三个市场的国外模仿者的抛售:创新国的销量下降,产量下降,出口量也逐渐缩小为零。
模仿国以其低价格的生产将创新国产品逐步排挤出第三国。
衰退期:在创新型国家外国人的抛售。
创新型国家开始成为该创新产品的进口国,而模仿国凭借其成本及价格优势,在创新国抛售。
⑤运输成本、季节。
当运输费用占据了总成本中的很大一部分,而有时国内区域间的运输费用会大于从领国进口的费用,最终消费会从最近的原料供应地购买这些商品,所以国境相邻的国家会发生既出口又进口的情况。
有些产品的生产和市场需求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因此国家为了满足国内需求矛盾也会形成产业内贸易。
5.试述关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①征收关税对世界贸易的发展具有大影响。
当世界上主要国家普遍提高关税和加强非关税壁垒时,不仅这些国家的进出口商品的数量要减少,而且由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将进一步使进口商品的数量减少,影响国际贸易的发展。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世界主要国家关税税率的增减程度或非关税壁垒的加强程度与国际贸易的发展速度成反比关系。
②征收关税影响进出口的结构和地理方向。
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和地理方向的变化。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制成品进口关税下降幅度超过农产品,工业制成品受非关税壁垒的影响程度小于农产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税下降幅度超过对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税下降幅度;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对外贸易受发达国家非关税壁垒的影响程度超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本身。
这种差异是使战后制成品贸易的增长快于农产品贸易的增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间贸易的增长超过他们与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贸易的增长的重要原因。
③影响进出口商品的价格,生产和销售。
(1)引起商品价格上涨,使消费者蒙受损失。
征收关税以后,进口商品的价格提高;而非关税措施限制进口,使进口商品的数量减少,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也会引起进口商品的价格上涨。
国内相同产品的价格也会随之提高。
使消费者支出增加。
(2)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不论是财政关税还是保护关税,都有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的作用。
关税收入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比重虽已大为降低,但它仍然是发展中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3)保护国内的产业和市场。
对进口商品征收关税后,加大了进口商品的成本,削弱了它与国内同类商品的竞争能力,影响了进口商品的销售,从而起到了保护国内产业和市场的作用。
进口商品价格上涨,会带动国内同类产品价格的提高,给有关厂商带来更多的利润。
对出口国来说,进口国征收进口税,都会影响到出口商品、出口数量的减少和价格的下跌,使出口国遭受损失。
税率高→进出口商品价格高→进口数量少→促进本国国内生产税率低→进出口商品价格低→进口数量多→减少国内市场生产④影响一国的国际收支和贸易差额当一国出现严重的贸易入超和国际收支逆差时,如果广泛采取提高进口关税等限制进口措施,可能会暂时抑制进口,缩小贸易逆差和改善国际收支.关税高→抑制进口→缩小贸易逆差→改善国际收支关税低→鼓励进口→扩大贸易逆差→恶化国际收支6.非关税壁垒的种类有哪些?作为我国出口企业如何应对非关税壁垒。
主要类型有:进口配额制、自动出口限制、进口许可制、外汇管制、进口押金制、最低限价、歧视性国内税、歧视性政府采购政策。
应对非关税壁垒:①企业应当改变原有的发展思路,坚持以智取胜和加大科技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同样,创新也是决定一个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
加大技术创新投入,除了使得我国企业在国家市场上获得较大话语权外,而在某一领域的技术处于明显的领先优势并拥有独立的知识产权,获得的将是长远的利益,势必提高我国企业的综合效益和技术水平。
②全方面开拓国际市场,实行多元化的出口战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适应国际市场的要求。
为了摆脱对欧美市场的依赖,我们必须全方面开拓国际市场,打开其他尚未得到充分开发的国家市场,诸如,拉美和东欧等国家。
这些国家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其轻工业不发达,适合我国的出口行情,我国可以借扩大与这些国家的经贸合作之机,全方面升级双方的外交关系。
此外,我国企业还需要提高企业自身管理水平,企业的组织结构、战略管理及经营理念等,来适应科技时代和环保时代的要求。
企业要加快培养出具有良好国际贸易知识,熟悉国际经济法,了解世贸组织的协定、协议、争端解决机制和世贸组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人才及具有计量、标准、质量管理和质量认证的知识和经验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