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优秀教案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
一、教材信息
教材名称:《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
作者:江苏教育出版社
版本:第一版
二、课堂内容
1. 教学目标
1.了解唐代诗人王之涣及其代表作品《登鹳雀楼》;
2.熟悉《无题》这首宋代词作品;
3.分析诗人的创作背景和文化内涵;
4.掌握诗词的朗读技巧和鉴别方法。
2. 教学步骤
步骤一:引入
老师先发放范文,并简单介绍《登鹳雀楼》和《无题》的内容和作者情况。
步骤二:朗读
要求学生跟读范文,让学生感受和体会诗词的音韵和意境。
步骤三:分析诗词
1.分析《登鹳雀楼》中的“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黄云万里动风色,白
波九道流雪山”等词句的含义;
2.分析《无题》中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等词句的含义。
步骤四:讲解
老师讲解诗词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等。
步骤五:总结
让学生总结本课程中所学内容,进一步加深对唐诗宋词的理解。
3. 课后作业
1.写一篇关于唐诗宋词的心得体会;
2.朗读自己喜爱的一首唐诗宋词并附上自己的感受。
三、教学反思
通过对唐诗宋词的学习和分析,学生们进一步认识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在以后的课程中,我们将继续推动此类课程的开展,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受益。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教案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一、重点难点1.重点:爱情诗的千古绝唱“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难点:李商隐无题诗的“寄托”。
二、背景材料1.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
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自祖父起迁居郑州荥阳。
9岁亡父,幼年随堂叔学经书文章,18岁入天平节度使令狐楚幕府,颇受器重。
开成二年(837)登进士第,次年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后又娶王茂元之女。
因其恩师令狐楚属牛党,而岳父则接近李党。
李商隐从此卷入晚唐政坛风云变幻的党争旋涡,致使他仕途多蒙坎坷。
初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县尉等职。
唐宣宗即位后,令狐楚为宰相,李商隐只能随人作幕僚,漂泊于广西桂林、江苏、徐州、四川、梓州等地,心情抑郁,顶礼佛教。
数年后返回长安,任盐铁推官,两年后罢职回郑州闲居,不久病逝,终年45岁。
李商隐的诗歌创作,题材广泛。
感时、咏史、抒怀、咏物、言情之作均有较高的成就。
他的诗大量运用比兴寄托的手法,借助环境描写、景物烘托、象征暗示,将生活中的真情实事转化为一组组扑朔迷离、异彩纷呈的情境和矇眬缥缈、神奇空灵的意象,使读者体会到雾里看花的特殊魅力。
尤其是他创作的大量无题诗,往往令人难以尽解而仍极其爱读,具有异常的魅力。
情调的哀婉,辞采的绮丽,格律的精工,音韵的和谐,都是使他的作品名章锦句迭出,脍炙人口的重要因素。
2.在李商隐的诗歌中,有一部分诗以“无题”命篇,后世称其为无题诗。
李商隐的无题诗和前人的无题诗的不同在于:他不是无意给诗歌命题,而是有意不加题目,这些无题诗或描写男女爱情、或表面写爱情而另有寄托,写得曲折隐晦,历来的研究者对这些无题诗看法不一。
由于年代久远,缺乏资料,而且这类无题诗诗意矇眬,所以很难确证它的所指.一般都把它看作是写男女恋情之作。
这首诗《无题》写于何时已难于考证,写作背景也不得而知。
今天,我们把它当作一首爱情诗来阅读。
三、作品串讲无题[1]相见时难别亦难[2],东风无力百花残[3]。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古诗教案
李商隐的《无题》是一首五言古诗,下面是一份详细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1.了解李商隐与他的代表作品;2.理解《无题》的主旨思想及艺术特色;3.感知古典诗歌中的音韵美与意境美。
二、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展示李商隐的诗集以及介绍李商隐的生平背景,激发学生对李商隐和他的作品的兴趣。
2.讲解与分析:(1)首先,让学生朗读《无题》,并询问学生对这首诗的整体印象,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情感变化。
(2)接着,让学生思考“无题”两字的含义,指导学生理解这首诗探讨的主题。
(3)分析诗的结构和语言表达。
根据学生的水平,可以进行适当深入的讲解,如音韵、修辞手法等。
3.感悟与领会:(1)引导学生自由发挥,谈一谈自己的情感体验以及对诗中情感的理解。
(2)分组讨论,就李商隐的写作手法、意境等方面进行交流和探讨,梳理整首诗歌的结构与内涵。
4.课堂延伸:(1)通过对比其他李商隐的代表作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李商隐的创作思路和艺术特色。
(2)在欣赏古典诗歌中培养学生音韵美与意境美,可以选择一些经典古诗进行朗读及解析。
三、教学方法:1.讲述法2.问答法3.讨论法4.朗读法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对李商隐及其代表作品的认知程度; 2.听取学生对《无题》理解与领会的反馈;3.检查学生对于古典诗歌的欣赏能力和把握能力。
无题教学设计(共8篇)
无题教学设计(共8篇)第1篇:《无题》教学设计《无题》教学设计李商隐沾益县花山中学郭荣禄[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
3、细心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重点难点]1、重点:背诵默写诗歌。
2、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时数]一教时[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在上一节课我们了解到了“大李杜”。
指的是(李白、杜甫),那么大家回忆一下“小李杜”。
指的是谁?(李商隐和杜牧),这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李商隐的一首诗《无题》(板书题目《无题》)2、作家、作品简介: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
李白和杜甫一起合称为“大李杜”。
其中李商隐的诗风与杜甫更为接近,“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唯义山一人”(王安石语),杜牧的诗风则更近似李白。
3、赏析全诗师:请全班同学朗读诗歌一遍师:好,下面同学们告诉老师,这是一首什么诗。
从内容上形式上说都可以。
生:离别诗、律诗。
师:从内容上来看,这是一首离别诗。
师:好。
还有同学能说的更具体么?或者从形式上说说。
生:律诗。
师:刚才同学们从形式上来说是律诗。
那么是几言律诗?(生纷纷:七言。
)既然是律诗,我们就要注意对仗,注意第三四联表现的内容。
师,那么这首诗的写作时间是什么时候?(春末)。
师:你怎么知道?生:第二句:东风无力百花残。
东风无力是指春天,春末的风无力。
百花残,春末百花凋零。
师:有理有据。
好。
其他同学同意他的分析么?生:同意。
师:同学说这是一首写于春末的离别诗(板书),能不能看出来诗人是和什么人分别呢?生5:朋友。
生6:女朋友。
(其他学生笑)师:既然是女朋友,那么这首诗就是一首写男女分别的恋情诗了。
(众生笑)师:再请同学读两遍这首诗,深入分析诗歌。
诗的开头两句,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
首句的“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优秀教案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了解作者李商隐及其代表作品。
(2)理解诗中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过程和方法:在朗读、自由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看课文,使学生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及含义。
【教学重难点】感受李商隐的诗歌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具有朦胧婉曲之美。
通过本诗学习,树立正确爱情观。
【教学过程】一、诗歌导入由李白、杜甫的诗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说出唐朝有“小李杜”之称的是李商隐和杜牧,从而导入本课。
二、作者简介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
其中李商隐的诗风与杜甫更为接近,“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唯义山一人”(王安石语),杜牧的诗风则更近似李白。
三、改写诗歌,初感文义你我的相见是多么的难得,犹如百花盛开须得期遇着春风一度;你我的离别却又那么难舍,好似东风无力想要挽留住百花凋残。
我对你的思念啊,就像那春蚕吐丝,不死则绵延无尽、哪有绝期?我想你的泪流啊,就像那蜡炬燃烧,不灭则长流不止、怎会停息?你早起对镜梳妆时的慵容,是否有着容颜转变的愁虑;我夜晚对月低吟时的孤影,怎经得起清辉遍洒的冷寒。
虽说此去蓬莱仙山的路途并不遥远啊,我却只能烦请殷勤的青鸟去代为探候!四、正课学习,感悟诗歌1.齐读首联,思考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这句诗中的两个“难”的含义。
讨论明确:。
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
表明因为“相见时难”所以“别亦难”——难以割舍、痛苦得难以禁受。
诗人在一句之中两次使用“难”字,第二个“难”字的出现,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因表达方式的低回婉转而显得分外的深沉和缠绵;这样的缠绵情态,在“别易会难得”等平直叙述中是不易体会的。
这位抒情主人公既已伤怀如此,恰又面对着暮春景物,当然更使她悲怀难遣。
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纷谢,美好的春光即将逝去,人力对此是无可奈何的,而自己的境遇之不幸,和心灵的创痛,也同眼前这随着春天的流逝而凋残的花朵一样,因为美的事物受到摧残,岂不令人兴起无穷的怅惘与惋惜!2.“东风”一句是纯写自然之景吗?用了什么样的手法?讨论明确:不是,这句诗歌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
《格律诗赏析〈无题)》教案
《格律诗赏析〈无题)》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了解作者李商隐及其代表作品。
(2) 理解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这句诗中的两个“难”的含义以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
2、过程和方法:在朗读、自由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看课文,使学生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及含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古代女子在悲伤与痛苦的爱情之中仍然富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以及感受到作者李商隐的诗歌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具有朦胧婉曲之美。
教学重点1、理解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这句诗中的两个“难”的含义以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
2、熟练背诵全诗。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正确理解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这句诗中的两个“难”的含义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由格律诗的特点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1、明确学习目标。
2、作家、作品简介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诗风与杜甫更为接近,“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唯义山一人”(王安石语)。
杜牧的诗风则更近似李白。
李商隐与李贺,都是唐室宗亲,但因年代久远,家境已十分贫寒;他从小颖悟,十六岁即以《才论》、《圣论》两篇古文“出诸公间”,并受东都(洛阳)留守令狐楚赏识,令狐楚是当时骈文章奏高手,李商隐得他悉心指点,很快青出于蓝,这一技之长成为他后来谋生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种技能。
二十六岁时,李商隐得令狐父子之援而中进士,次年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后娶其女为妻,琴瑟和谐。
但当时的牛(僧孺)李(德裕)党争激烈,令狐楚属牛党,王茂元则属李党。
李商隐此举被视为投靠王茂元,因此被令狐楚之子令狐绹指责为“忘家恩,放利偷合”而受牛党排挤。
苏教版高二下册语文《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教案
教案设计:《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深度鉴赏与教学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诵读并背诵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理解诗词中的关键词汇及典故,掌握诗词的基本结构和韵律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诗词朗读、意境分析、小组讨论、情感探讨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诗词鉴赏能力和文学审美素养,提高语言表达和思维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理解并感悟诗人在爱情中的深情厚意和无奈,培养珍惜眼前人、珍惜情感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诗词内容,体会诗人对爱情的执着与无奈,以及诗词中表达的复杂情感。
•难点:分析诗词中的象征、隐喻等艺术手法,以及这些手法如何服务于主题表达,理解诗词深层的意境和情感内涵。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包含诗词原文、注释、背景资料、相关图片及音乐)•学生预习材料(诗词原文、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简介)•小组讨论任务卡•诗词朗诵音频或视频示例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约5分钟)•情境创设:播放一段古典音乐,如古筝或琵琶曲,营造一种古典而深情的氛围。
•教师引言:“爱情,自古以来就是诗人笔下永恒的主题。
今天,我们将走进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心灵世界,感受他在爱情中的深情与无奈,一起品读他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约10分钟)•李商隐简介:简述李商隐的生平、文学成就及其诗歌特点,如朦胧多义、深情细腻等。
•时代背景:介绍晚唐时期的社会状况,特别是文人墨客在仕途上的坎坷和情感上的波折,为理解诗词提供背景支持。
(三)诗词朗读与初步感知(约15分钟)1.集体朗读:教师先示范朗读,注意节奏、停顿和情感表达,然后引导学生集体朗读,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2.个人朗读:鼓励学生自荐或抽签进行个人朗读,教师点评,强调情感投入和语音语调的变化。
3.初步感知:学生自由讨论,分享初次阅读后的感受,教师归纳整理学生的初步印象,引导学生关注诗词中的关键词汇和意境。
《无题》教学设计
《无题》教学设计《无题》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无题》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无题》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了解作者李商隐及其代表作品。
(2)理解“相见时难别亦难”中两个“难”的含义以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
2、过程和方法:在朗读、自由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看课文,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及含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古代女子在悲伤与痛苦的爱情之中仍然富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以及感受到作者李商隐的诗歌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具有朦胧婉曲之美。
二、教学重难点1、能用诗的语言译读全诗。
2、能理解诗中的美句;能理解诗中的难句。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直接导入,朗读作者介绍,诗的创作背景。
作者介绍:李商隐是我国唐代后期最为杰出的诗人,继盛唐“大李杜”(李白和杜甫)后,他和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学生读)李商隐对于诗歌的贡献,特别在于他所独创的“无题诗”。
这些无题诗音调谐美,深情绵邈,含蓄隐涩,且富于象征和暗示色彩,将唐代诗歌的抒情艺术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
(教师介绍)创作背景:在唐时,人们崇尚道教,信奉道术。
李商隐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阳山学道。
其间与玉阳山灵都观女氏宋华阳相识相恋,但两人的感情却不能为外人明知,而作者的心内又奔涌着无法抑制的爱情狂澜,因此他只能以诗记情,并隐其题,从而使诗显得既朦胧婉曲、又深情无限。
(学生读)李商隐所写的以《无题》为题的诗篇,计有二十首,大多是抒写他们两人之间的恋情诗,这首《无题》诗也是如此,并且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
(教师介绍)批注:朦胧婉曲、深情无限(二)一读解其意: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节奏,读出感情学生齐读,点评教师范读,学生再读体会学生个别朗读,点评2、要求:用现代语言说说诗的各句的含义,句式要整齐,最好押韵。
初中语文语文版九上第24-3《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初中语文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4-3课《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
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 诵读诗词,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2.品味诗意,积累经典。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感知文学作品中的爱情,初步树立正确的爱情观;2.让学生进一步懂得春光易逝,好好珍惜的人生哲理。
过程与方法:诵读与品味。
2学情分析
目前本班学生诗词朗读水平较高,但对于诗词内容与意境的理解,光凭注解是难以融会贯通的,需借助写作背景资料、学生合作探究、教师点拨才能准确把握。
《无题》是一首爱情诗,对于他们来说,内容相对以前学习的诗歌要深奥,想让他们理解,得科学设计课堂探究的问题,以利于他们深入浅出把握其人生哲理与政治寓意。
3重点难点
诵读与理解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
一、导入:
导入语:“歌咏情,诗言志”,边塞、都城、爱情与时光流逝等在诗人的笔下都有了灵魂,这就是文学的魅力。
今天,我们继续在诗词的世界里徜徉。
1、学生分组背诵、默写《使至塞上》、《泊秦淮》。
《无题》教案
《无题》教案《无题》教案《无题》教案1教学过程师:请大家打开书P167,按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遍李商隐的《无题》诗。
生大声或小声读诗,有人最后一句读错字。
师:听了大家的朗读,有两个字需要注意。
看最后一句:“为”读wei4,替的意思。
“看”读kan1,尝试的意思。
学生在书上注音师:好,下面同学再读一遍诗,然后告诉我,这是一首什么诗。
从内容上形式上说都可以。
学生再读诗。
师:谁能说说,这是一首什么诗?生1:离别诗。
师:生1是从内容上来说的。
你应该把句子说完整。
生1:从内容上来看,这是一首离别诗。
师:好。
还有同学能说的更具体么?或者从形式上说说。
生2:律诗。
生3:写在夜里的离别诗。
师:生2是从形式上来说的。
是几言律诗?(生纷纷:七言。
)既然是律诗,我们就要注意对仗,注意第三四联表现的内容。
生3说了写作这首诗的时间是夜里。
(问生3)你是怎么知道的?生3:这里有一句:“夜吟应觉月光寒”。
所以是夜里。
众生纷纷:不是夜里。
一生小声说:是春末。
师:哦,有一个同学说是春末。
你怎么知道?生4:第二句:东风无力百花残。
东风无力是指春天,春末的风无力。
百花残,春末百花凋零。
师:有理有据。
好。
其他同学同意他的分析么?生:同意。
师:同学说这是一首写于春末的离别诗(板书),能不能看出来诗人是和什么人分别呢?生5:朋友。
生6:女朋友。
(其他学生笑)师:既然是女朋友,那么这首诗就是一首写男女分别的恋情诗了。
(众生笑)师:再请同学读两遍这首诗,揣摩一下,告诉我你哪一句读不懂。
生读书。
生7:第三联我不懂。
师:读一读。
生7:“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我不知道“晓镜”“夜吟”什么意思。
师:其他同学知道么?无人举手。
师:没人举手么?那么我们一起来看。
“夜吟”的“夜”指?(夜里)。
“吟”指?(一生答“呻吟”。
众笑。
)师笑:呻吟?夜里病了呻吟?“吟”在古诗中一般指?(众:吟诗)。
夜里对月吟诗,是多么浪漫风雅的事啊,为什么诗人还觉得“月光寒”呢?生8:因为思念,诗人思念朋友,就觉得夜里吟诗都寒冷了。
李商隐《无题》优秀教学设计
李商隐《无题》优秀教学设计导读:【教材分析】根据《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在诵读古代诗词时,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并结合学生学习现状,我确定了本文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了解作者李商隐及其代表作品。
(2)理解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这句诗中的两个难的含义以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
2、过程和方法:在朗读、自由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看课文,使学生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及含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古代女子在悲伤与痛苦的爱情之中仍然富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以及感受到作者李商隐的诗歌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具有朦胧婉曲之美。
【教学重点】1、理解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这句诗中的两个难的含义以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
2、熟练背诵全诗。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正确理解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这句诗中的两个难的含义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2.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3.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李商隐《无题》)4.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李商隐《韩冬郎既席为诗相送因成二绝》)5.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6.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教案李商隐《无题》这首诗通过虚拟一种死后的情景──鲜血随着雪一起融化,流淌在五月的河里,滋润着大地上的树木和小草,而雪后的平原会出现天青、水绿、鸟飞、鱼游的景象──来表达一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本诗的主题是崇高、悲壮的,这类主题的写作容易流于浮泛、空洞,但这首诗写得坚实有力。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教案一【教材分析】根据《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在诵读古代诗词时,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并结合学生学习现状,我确定了本文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了解作者李商隐及其代表作品。
(2)理解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这句诗中的两个难的含义以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
2、过程和方法:在朗读、自由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看课文,使学生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及含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古代女子在悲伤与痛苦的爱情之中仍然富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以及感受到作者李商隐的诗歌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具有朦胧婉曲之美。
【教学重点】1、理解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这句诗中的两个难的含义以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
2、熟练背诵全诗。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正确理解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这句诗中的两个难的含义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教案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教案李商隐《无题》这首诗通过虚拟一种死后的情景──鲜血随着雪一起融化,流淌在五月的河里,滋润着大地上的树木和小草,而雪后的平原会出现天青、水绿、鸟飞、鱼游的景象──来表达一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本诗的主题是崇高、悲壮的,这类主题的写作容易流于浮泛、空洞,但这首诗写得坚实有力。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教案一【教材分析】根据《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在诵读古代诗词时,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并结合学生学习现状,我确定了本文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了解作者李商隐及其代表作品。
(2)理解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这句诗中的两个难的含义以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
2、过程和方法:在朗读、自由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看课文,使学生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及含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古代女子在悲伤与痛苦的爱情之中仍然富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以及感受到作者李商隐的诗歌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具有朦胧婉曲之美。
【教学重点】1、理解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这句诗中的两个难的含义以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
2、熟练背诵全诗。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正确理解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这句诗中的两个难的含义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2.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无题》教学设计(精选5篇)
《无题》教学设计(精选5篇)《无题》篇1一、教材分析:《无题》是七年级上半学期的一篇古诗,根据《课程标准》中要求初中学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的要求,以及“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我确定了本文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难点。
二、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了解作者李商隐及其代表作品。
(2) 理解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这句诗中的两个“难”的含义以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
2、过程和方法:在朗读、自由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看课文,使学生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及含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古代女子在悲伤与痛苦的爱情之中仍然富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以及感受到作者李商隐的诗歌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具有朦胧婉曲之美。
三、教学重点:1、理解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这句诗中的两个“难”的含义以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
2、熟练背诵全诗。
四、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正确理解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这句诗中的两个“难”的含义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
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1、导入:由李白、杜甫的诗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说出唐朝有“小李杜”之称的是李商隐和杜牧,从而导入本课。
2、作家、作品简介: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
其中李商隐的诗风与杜甫更为接近,“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唯义山一人”(王安石语),杜牧的诗风则更近似李白。
无题 获奖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
理解 “相见时难别亦难”中两个“难”的含义以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
难点
三、具体讲解:
学生自由朗读。读完课文后,独立思考理解。试用诗歌鉴赏方法。
四、检查初步感知和独立思考效果
1、学生讨论、核对,检查自读习惯,反思学习方法。
2、选生讲,教师补充。
五、请大家分组讨论:
1、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这句诗中的两个“难”的含义。
2、如何“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末两句表明诗人并未放弃。尽管蓬莱仙山,凡人进不去,但毕竟不遥远,我可以请求青鸟使者替我传递消息。虽然青鸟使。不屈的意志,爱情的哀歌!
七、欣赏歌曲《相见时难别亦难》,感受意境。背诵全诗并要求会默写。
补充调整
教学后记
3、学过这首诗后,你对诗中的爱情是怎样看的?也可以谈谈你心目中的爱情是什么样子的。 请每组的学生代表到讲台前发言。
六、赏析参考资料:
这首诗,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开头两句,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不堪忍受。首句的“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表明因为“相见时难”所以“别亦难”——难以割舍、痛苦得难以禁受。诗人在一句之中两次使用“难”字,第二个“难”字的出现,因重复而给人以轻微的突兀感,造成了诗句的绵联纤曲之势,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因表达方式的低回婉转而显得分外的深沉和缠绵;这样的缠绵情态,在“别易会难得”等平直叙述中是不易体会的。
【优化教案】高中语文《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教案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优化教案】高中语文《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教案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教案一、教学目标:1、初步体会李商隐的诗歌风格。
2、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二、教学重点:理解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这句诗中的两个“难”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理解和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四、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播放《别亦难》别亦难,别亦难,歌声悠悠,情意绵绵,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唐代李商隐的《无题》。
2、作者简介(详细介绍见学案)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
其中李商隐的诗风与杜甫更为接近,“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唯义山一人”(王安石语),杜牧的诗风则更近似李白。
3、朗读诗歌二、品读诗歌(一)首联1、从诗的形式上来说。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从内容上看呢?内容上:离别诗“相见时难别亦难”。
2、分析“相见时难别亦难”一句,句中两个“难”字怎样理解?相见难:困难,写出情人相见艰苦。
别亦难:痛苦、舍不得。
写出难以割舍,痛苦得难以禁受的离别之苦。
3、既然是离别,那是在什么季节呢?----春末。
分析:东风无力百花残东风:春风4、理解“东风无力百花残”的意境。
点明分离的季节(暮春)及环境(百花凋谢),用“东风无力”和“百花残”营造了离别的悲伤凄凉的意境,以暮春衰残景物映衬别离之情,倍增哀怨。
融情于景,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5、板书:相见难别亦难离别之难6、这是一首写春末的离别时,那么是谁与谁离别呢?恋人(二)颔联7、恋人相别肯定是舍不得的,因为相见困难所以肯定是要思念着对方的,那么思念到了什么程度呢?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8、作者写到了“春蚕”、“蜡炬”,如何理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用了什么手法?比喻:相思好像蚕丝一样至死才尽,思念之泪好像蜡炬一样烧完才干。
双关:“丝”谐音“思”“烛泪”亦是“相思泪”原意:比喻对意中人至死不渝的爱情和无尽的思念新意:比喻人们为某种理想而执着追求(歌颂无私奉献的精神)(三)颈联9、刚才我们分析了首联、颔联,感受到了离别之难、相思之苦,下面我们分析“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优化教案】高中语文《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教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教案一、教学目标:1、初步体会李商隐的诗歌风格。
2、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二、教学重点:理解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这句诗中的两个“难”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理解和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四、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播放《别亦难》别亦难,别亦难,歌声悠悠,情意绵绵,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唐代李商隐的《无题》。
2、作者简介(详细介绍见学案)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
其中李商隐的诗风与杜甫更为接近,“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唯义山一人”(王安石语),杜牧的诗风则更近似李白。
3、朗读诗歌二、品读诗歌(一)首联1、从诗的形式上来说。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从内容上看呢?内容上:离别诗“相见时难别亦难”。
2、分析“相见时难别亦难”一句,句中两个“难”字怎样理解?相见难:困难,写出情人相见艰苦。
别亦难:痛苦、舍不得。
写出难以割舍,痛苦得难以禁受的离别之苦。
3、既然是离别,那是在什么季节呢?----春末。
分析:东风无力百花残东风:春风4、理解“东风无力百花残”的意境。
点明分离的季节(暮春)及环境(百花凋谢),用“东风无力”和“百花残”营造了离别的悲伤凄凉的意境,以暮春衰残景物映衬别离之情,倍增哀怨。
融情于景,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5、板书:相见难别亦难离别之难6、这是一首写春末的离别时,那么是谁与谁离别呢?恋人(二)颔联7、恋人相别肯定是舍不得的,因为相见困难所以肯定是要思念着对方的,那么思念到了什么程度呢?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8、作者写到了“春蚕”、“蜡炬”,如何理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用了什么手法?比喻:相思好像蚕丝一样至死才尽,思念之泪好像蜡炬一样烧完才干。
双关:“丝”谐音“思”“烛泪”亦是“相思泪”原意:比喻对意中人至死不渝的爱情和无尽的思念新意:比喻人们为某种理想而执着追求(歌颂无私奉献的精神)(三)颈联9、刚才我们分析了首联、颔联,感受到了离别之难、相思之苦,下面我们分析“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优化教案】高中语文《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教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教案一、教学目标:1、初步体会李商隐的诗歌风格。
2、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二、教学重点:理解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这句诗中的两个“难”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理解和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四、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播放《别亦难》别亦难,别亦难,歌声悠悠,情意绵绵,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唐代李商隐的《无题》。
2、作者简介(详细介绍见学案)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
其中李商隐的诗风与杜甫更为接近,“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唯义山一人”(王安石语),杜牧的诗风则更近似李白。
3、朗读诗歌二、品读诗歌(一)首联1、从诗的形式上来说。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从内容上看呢?内容上:离别诗“相见时难别亦难”。
2、分析“相见时难别亦难”一句,句中两个“难”字怎样理解?相见难:困难,写出情人相见艰苦。
别亦难:痛苦、舍不得。
写出难以割舍,痛苦得难以禁受的离别之苦。
3、既然是离别,那是在什么季节呢?----春末。
分析:东风无力百花残东风:春风4、理解“东风无力百花残”的意境。
点明分离的季节(暮春)及环境(百花凋谢),用“东风无力”和“百花残”营造了离别的悲伤凄凉的意境,以暮春衰残景物映衬别离之情,倍增哀怨。
融情于景,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5、板书:相见难别亦难离别之难6、这是一首写春末的离别时,那么是谁与谁离别呢?恋人(二)颔联7、恋人相别肯定是舍不得的,因为相见困难所以肯定是要思念着对方的,那么思念到了什么程度呢?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8、作者写到了“春蚕”、“蜡炬”,如何理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用了什么手法?比喻:相思好像蚕丝一样至死才尽,思念之泪好像蜡炬一样烧完才干。
双关:“丝”谐音“思”“烛泪”亦是“相思泪”原意:比喻对意中人至死不渝的爱情和无尽的思念新意:比喻人们为某种理想而执着追求(歌颂无私奉献的精神)(三)颈联9、刚才我们分析了首联、颔联,感受到了离别之难、相思之苦,下面我们分析“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教学设计
《无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了解作者李商隐及其代表作品。
(2) 理解“相见时难别亦难”中两个“难”的含义以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
2、过程和方法:在朗读、自由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看课文,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及含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古代女子在悲伤与痛苦的爱情之中仍然富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以及感受到作者李商隐的诗歌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具有朦胧婉曲之美。
教学过程:1、导入:由李白、杜甫的诗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说出唐朝有“小李杜”之称的是李商隐和杜牧,从而导入本课。
2、作家、作品简介: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诗风与杜甫更为接近,“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唯义山一人”(王安石语)。
杜牧的诗风则更近似李白。
李商隐与李贺,都是唐室宗亲,但因年代久远,家境已十分贫寒;他从小颖悟,十六岁即以《才论》、《圣论》两篇古文“出诸公间”,并受东都(洛阳)留守令狐楚赏识,令狐楚是当时骈文章奏高手,李商隐得他悉心指点,很快青出于蓝,这一技之长成为他后来谋生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种技能。
二十六岁时,李商隐得令狐父子之援而中进士,次年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后娶其女为妻,琴瑟和谐。
但当时的牛(僧孺)李(德裕)党争激烈,令狐楚属牛党,王茂元则属李党。
李商隐此举被视为投靠王茂元,因此被令狐楚之子令狐绹指责为“忘家恩,放利偷合”而受牛党排挤。
此后一生在牛、李两党的倾轧中度过,困顿凄凉,终年四十六岁。
李商隐的爱情诗成就极高,他的《无题》诗十余首,取前两字为题而实质是无题的诗又有十余首,如《锦瑟》、《碧城》、《为有》等,其他似有题而实无题的诗若干首,写缠绵悱恻的爱情,写幻想,写伤感:“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他的《锦瑟》文字锦绣华美,字面意义易于理解而内容极深,历来有“一篇锦瑟解人难”之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题 李商隐 离愁 忠贞思念 祝愿
3/3
结束语:这节语文课马上就要结束了,但是同学们的精彩表现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 象,真到了离别的时候,还真有点难分难舍,印证了那句话“相见时难别亦难”,不过好在 “蓬山此去无多路,网络殷勤为探看。”当你想我的时候,就请用以上两种方式与我联系, 愿这一方小小的网络能延续你我的缘分
【作业布置】
1.背诵古诗 2.课下阅读李商隐的诗歌
是表示他在作诗时别有寄托,有所顾虑,不愿意让诗的主旨明白地显示在题目上,也就是 说,当诗中之意不便明言或意绪复杂无法明言的时候,统名为“无题”。这类诗尤以写相 思、失意的作品最为凄婉迷离、优美动人。
过渡语:刚才,大家欣赏的那首《别亦难》只是由《无题》诗的前四句改编而成的。这 节课,我们就来完整地欣赏这首诗。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教学目标】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能说出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3.通过小组合作,能运用寻向入境法描写诗歌意境。
【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学过不少古代诗词,对古诗词的格式、朗读方法有一 定的认识。对本诗的作者李商隐并不陌生,前面已经学过了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对其人 其诗已有了一定的了解。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安排学生合作探究,只要教师 引导得法,学生通过品读入境法体会诗歌中的情感的目的是可以实现的。
【教学重难点】
能运用寻向入境法描写诗歌意境,从而理解诗歌感情。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简介作者 1.课前大家欣赏的是由香港著名歌星演唱的《别亦难》,听完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2.这首歌是根据李商隐的《无题》诗改编而成的,对于李商隐大家并不陌生,在七年级
的时候我们曾经学习过他的《夜雨寄北》,那么你对李商隐有哪些了解呢? 3.他的诗歌以含蓄隐晦,精美典雅而著称。他的一些诗歌都是以《无题》来命名的,这
1.教师范读诗歌:强调“为”“看”的读音 2.指名读诗歌
1/3
3.小组合作学习: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呢?现在就让我们借助注解来了解诗歌大意。 4.整体感知: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感情?(明确:表达了两个有情人离别后的相思、痛苦 之情。) 5.指导朗读: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语调来读呢?(明确:深沉、舒缓、哀愁) 6.指名读、齐读 三、品读入境理解诗歌 1.朗读过后,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回忆一下我们曾学过的赏析诗歌的方法 知人论世——即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明了情感根源。 寻象入境——抓住意象,形成意境,理解诗歌。 抓住妙词——抓住诗歌中的重点词语,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用寻象入境法来学习这首诗歌。 2.指导学习首联: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1)你能找出这句诗中所用的意象吗?你知道东风指的是什么季节?那这两个意象蕴含 了什么情感呢?(板书:离愁) (2)根据东风、百花这两个意象,结合其中的离愁情感,老师运用联想和想象描述这样 一幅画面: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凋谢,美好的春光即将逝去,我们两个人相见本属不 易,现在却要匆匆分别,怎么能不伤感呢?这个画面就是首联的意境。 (3)指导学法: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学习首联的? (意象---借助联想、想象----描述画面) 3.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4.小组汇报:板书(忠贞、思念、祝愿) 过渡语: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所以我们说这首诗它美就美在诗人以低回 往复的手法层层深入地开拓了别离难的境界,营造了一种曲折深婉的意境,如同一支动人的 歌久久留在我们的心上。接下来就请同学们用优美的语言来描述这首诗歌的意境。 5.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组合作学习:描述整首诗歌的意境。 6.学生汇报,教师评价 7.教师展示自己描述的意境: 东风徐徐吹来,百花纷纷落下,你我见面本已不易,如今又匆匆分别,怎能不让人伤感 呢?想那春蚕到死也不忘吐尽最后一根丝,蜡烛化成了灰烬,泪水才终止。它们连生命都在 所不惜,何况是人呢?岁月无情人有情,纵然我的青春风华不再,也丝毫改变不了我对你的 一往情深。孤独的你一定在月下吟咏,没有我在身边是否会觉得寒冷呢?或许从此一别再难
刚刚我们用寻象入境法学习了李商隐的《无题》,学以致用,现在就让我们根据本节课 学习的内容来做一个练习,看看同学们掌握的情况如何。出示王维的《山居秋暝》,任选一 联,描写意境。 六、再读诗歌余音绕梁
自古以来,爱情就是一个永不褪色的话题,它是美好的,虽然有时他的结局并不圆满, 但歌颂爱情的诗是美丽的,就让我们把诗人带给我们的美妙境界牢牢记住吧!请同学们再次 朗读这首《无题》吧!
2/3
相见,犹如蓬山相隔,一个天上,一个人间。即便如此,也隔不断我们刻骨铭心的爱恋。那 只爱情的精灵------青鸟愿为我们飞雁传书。青鸟能被感动,上苍也能被感动。愿奇迹会在 我们身上发生,愿我们不再相见难,分别难!
8.你能不能用一个最恰当的图形把这四个词语连接起来? 四、赏读升华体会诗情
这份真挚的爱情让人为之动容,就让我们带着真诚的祝福再次体会诗中的感情吧! 五、课外延伸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