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聚谷氨酸高产菌株的选育及发酵条件优化
聚谷氨酸高产菌株筛选及发酵条件优化.
γ中国生物工程杂志China Biotechnology, 2005, 25(12):62~65胡荣章1叶海峰1金丽1吴昌琳2吴自荣1*(1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海2000622 华东师范大学物理系上海200062)摘要γ报道了以11株枯草芽孢杆菌菌株为培养菌株,用3种谷氨酸钠含量不同的培养基进行筛选获得1株γ初始pH、接种量、通气量等发酵条件的优化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为:250ml三角烧瓶装液40ml,接种体积分数5%,麦芽糖50g/L,酵母膏10g/L,谷氨酸钠30g/L, NaCl 10g/L,KH2PO4 5g/L,MgSO4·7H2O 0.5g/L,初始pH6.0,发酵60h,此时γ达到30.26g/L,比国外报道的20g/L的产量有显著提高。
纯化后产物经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检测,鉴定为γ关键词聚谷氨酸芽孢杆菌筛选发酵条件优化收稿日期:20050628修回日期:20051008* 通讯作者,电子信箱:zrwu@γγpolyglutamic acid,γPGA)是由微生物合成的一种细胞外高分子量聚合物,由谷氨酸的α-氨基和γ缩合而成。
Shih等[1]首次发现炭疽芽孢杆菌的荚膜中含有γPGA,随后发现有些芽孢杆菌属细菌能够通过发酵培养积累γPGA。
γPGA分子链上具有较高活性的羧基(-COOH),可与一些药物结合生成较稳定的复合物,在体内可被溶酶体降解为内源性谷氨酸,并释放出药物,是一种理想的药物载体[2,3]。
此外,它还具有水溶性、可生物降解、可食用、吸水性强、对人体和环境无毒害作用等特性,因而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水处理、农业医药等方面[4]。
但由于微生物发酵产量低,生产成本过高,因此还没有实现大规模生产,故筛选高产菌种、降低生产成本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本研究从筛选高产菌种、优化发酵条件、提高产量着手进行了初步探讨。
1材料和方法1.1材料1.1.1菌种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p)共11株,由本实验室保存。
γ-聚谷氨酸生产菌种的ARTP诱变及其发酵条件优化
Ab s t r a c t :As a h i 【 g h mo l e c u l a r a mi n o a c i d f r o m b i o s y n t h e s i s ,^ y — P GA h a s h i g h wa t e r s o l u b i l i t y a n d b i o c o mp a t i b i l — i t y,wh i c h c a n b e wi d e l y u s e d i n f o o d, me d i c i n e ,h o u s e h o l d c h e mi c a l s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p r o t e c t i o n
食
品 与 发
酵 科
技
F o o d a n d F e r me n t a t i o n S c i e n c e s& T e c h n o l o g y
第 5 3卷 ( 第 6期 ) V o 1 . 5 3, No . 6
一
聚谷 氨酸生产 菌种 的 A R T P诱变及其发酵条件优化
2 . S i c h u a n Ac a d e m y o f F o o d a n d F e r m e n t a t i o n I n d st u r i e s , C h e n g d u S i c h u a n 6 1 3 3 3 0 , C h i n a )
Th e Pr o d u c t i o n o f T - Po l y g l u t a mi c Ac i d S t r a i n b y t h e ARTP a n d Op t i mi z a t i o n o f i t ’ S F e r me n t a t i o n Co n d i t i o n s
谷氨酸生产菌培养条件的优化
谷氨酸生产菌培养基条件的优化综述前言谷氨酸的发现为氨基酸的发展与应用奠定了基础。
以谷氨酸为基础生产的各种下游产品广泛的应用于食品、化工、医药等行业,其中味精是第一代食品调味品,其产量以及需求量正逐年递增。
由于微生物学及生物工程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使现如今谷氨酸发酵工业从粗放的、以传统经验为指导的生产正向着以了解发酵代谢机理为指导的新型工业生产发展,这为谷氨酸发酵工业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谷氨酸生产工业与先进的生产技术相结合,对谷氨酸生产菌种的育种、代谢控制发酵和下游产品的开发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1.2 谷氨酸谷氨酸(Glutamic acid)作为一种酸性氨基酸,由里索逊于1856 年发现。
谷氨酸大量存在于谷类蛋白质及动物脑中,在生物体内的蛋白质代谢过程中占重要地位,并参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的许多重要化学反应,是构成蛋白质的20 种常见α-氨基酸之一,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谷氨酸谷氨酸(Glutamic acid)作为一种酸性氨基酸,由里索逊于1856 年发现。
谷氨酸大量存在于谷类蛋白质及动物脑中,在生物体内的蛋白质代谢过程中占重要地位,并参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的许多重要化学反应,是构成蛋白质的20 种常见α-氨基酸之一,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一、谷氨酸的应用1. 应用于食品行业谷氨酸是人类应用的第一个氨基酸,也是世界上应用广,产量及销量最大的一种氨基酸,主要用于食品行业中味精的生产。
L-谷氨酸是制造味精的前体,与适量碱反应可生成谷氨酸钠,即味精。
这是家喻户晓的一种风味增强剂,是重要的鲜味剂,不仅具有增强食品风味的功能,而且对动物性食品还具有保鲜作用,最重要的是这种风味添加剂食用安全,应用性较广。
在食品中浓度为0.2 % ~ 0.5 %,每人每天允许摄入量(ADl)为0 ~ 120 μg/ kg(以谷氨酸计)。
2. 应用于医药行业谷氨酸还可用于医药,虽然它并非人体必需氨基酸,但它可作为碳氮营养参与机体代谢,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谷氨酸的先进生产工艺
谷氨酸的先进生产工艺谷氨酸是一种重要的氨基酸,在食品添加剂、保健品、药物、化妆品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目前,谷氨酸的生产工艺主要有微生物发酵法和化学合成法两种。
微生物发酵法是目前主要的生产方法,下面将重点介绍谷氨酸的先进生产工艺。
微生物发酵法是利用谷氨酸高效产生菌株通过生物代谢反应将低价的有机废弃物转化为谷氨酸。
谷氨酸的先进生产工艺主要包括菌株选育、发酵过程优化和分离纯化技术三个方面。
首先,菌株选育是谷氨酸生产工艺的核心环节。
目前,国内外研究人员已经从多种微生物中筛选出多种高效的谷氨酸产生菌株,如变异株、突变株等。
其中,变态球菌、拟杆菌、乳酸杆菌和乳酸菌是常用的谷氨酸产生菌株。
菌株选育的目标是寻找产量高、菌种稳定、代谢特性好的菌株,并通过遗传工程手段进一步提高菌株的产酸能力和抗性。
其次,发酵过程优化是提高谷氨酸生产效果的关键。
发酵过程优化主要包括培养基优化、发酵条件调控、发酵设备升级等方面。
培养基优化是通过调整培养基组成和添加合适的添加剂来提高菌种的生长速度和产酸能力,如碳源、氮源、有机酸、氨基酸等。
发酵条件调控包括发酵温度、pH值、氧气供给、搅拌速度等,通过合理调节这些因素可以提高菌种的生理代谢活性和谷氨酸的产量。
发酵设备升级是利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开发新的发酵设备和设备控制系统,提高谷氨酸发酵的自动化水平和生产效能。
最后,分离纯化技术是谷氨酸生产工艺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分离纯化技术主要包括过滤、浓缩、离心、脱色、结晶等过程。
在分离纯化过程中,采用适当的工艺条件和操作方法,可以高效地提取和纯化谷氨酸。
目前,常用的分离纯化技术包括膜分离技术、离子交换及吸附技术、凝胶过滤技术等。
这些技术既可以提高产品的纯度,又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谷氨酸的生产效能。
综上所述,谷氨酸的先进生产工艺主要包括菌株选育、发酵过程优化和分离纯化技术三个方面。
通过优化这些环节,可以提高谷氨酸的生产效能和产品质量,推动谷氨酸产业的发展。
L-组氨酸高产菌株的选育及其发酵条件优化
文章 编号 :0 9 0 0 (0 60 - 7 7 0 10 - 0 2 0 )5 0 4 — 3 2
研 究 报 告
L 组氨酸高产菌株的选 育及其发酵条件优化 一
史楠 , 刘辉 , 陈宁
天 津科 技 大 学 生 物 工程 学 院 , 天津 3 0 2 022
[ 要 ] 目的 : 摘 以谷 氨 酸 棒 杆 菌 T 2 2 (h - y-5 M' S V - / I 为 出发 菌 株 , 向选 育 具 有 5 Q 23 P e T r - P G 5  ̄ CN ) / / / 定 -甲基 色 氨 酸 抗 性
( - ' ) 磺胺 胍抗 性 ( G )5 氟 色 氨 酸 抗 性 ( - P) 8 氮 鸟 嘌 呤抗 性 ( - G ) 6 巯 基 嘌 呤 抗 性 ( -  ̄ 、- 唑 丙 氨 酸 抗 5 MP 、 S r、 - 5 F 、- 8 A '、- 6 M1 ) 2 噻
性 (- ) 遗 传 标 记 的 突 变株 ; 2T 等 同时 对 突 变 株 发 酵培 养 基 及 条 件 进 行 研 究 , 获得 最优 条 件 。方 法 : 经硫 酸 二 乙 酯诱 变处 理 , 测 定 了诱 变 时 间 与致 死 率 的 关 系 , 对 发 酵 培 养 基 中不 同氮 源 、 物 素 添 加 量 进 行 了单 因 素 实验 , 接 种 量 、 酵 培 养 温 度 并 生 对 发 等发 酵 条 件 也 进行 了实验 确 定 。 结 果 : 诱 变处 理 后 , 向选 育 出 的菌 株 T 10 (- P S V 一 P 8 A V 一 V2 T 在 经 定 L 15 5 M' G 5 F / 一 G 6 MP 一 A) / 未 经 优 化 的 摇 瓶 发 酵条 件 下 ,_ 氨 酸 的 产量 为 1. / ; 优 化 培 养条 件 后 ,_ 氨酸 的产 量 达 2 — 4 g L L组 20 g L 而 2 L组 3 2 / 。结 论 : 确定 最佳 诱 变 时 间 3mi, 时 致 死 率 为 8 %。 酸 铵 为 发 酵 培 养 基 中最 适 碳 源 , 物 素 添加 量 为 5 p / 采 用 5 0 n此 0 硫 生 0  ̄ L, g %接 种 量 为 宜 , 组 氨 酸发 酵 的最 适 温 度 为 3 ℃ 。 0 [ 键 词 ] 组 氨酸 ; 氨 酸棒 杆 菌 ; 变 ; 化 关 谷 诱 优
γ-聚谷氨酸产生菌的发酵培养基优化
γ-聚谷氨酸产生菌的发酵培养基优化李文婧;赵祥颖;田延军;张家祥;韩延雷;刘建军【期刊名称】《食品与发酵工业》【年(卷),期】2010(036)003【摘要】采用响应面试验对1株γ-聚谷氨酸产生菌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得到的产γ-PGA发酵培养基组合为:NaCl 15g/L、豆粕53 g/L、柠檬酸钠16 g/L、谷氨酸钠40 g/L、NH_4Cl 4.6 g/L、K_2HPO_4 0.625 g/L、MgSO_4 1.25g/L、MnSO_4 0.35 g/L、CaCl_2 0.2 g/L,在此条件下,γ-PGA发酵产率为25.81 g/L,比优化前提高了约1.5倍.【总页数】5页(P108-111,116)【作者】李文婧;赵祥颖;田延军;张家祥;韩延雷;刘建军【作者单位】山东轻工业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山东,济南,250353;山东省食品发酵工程重点实验室,山东,济南,250013;山东省食品发酵工程重点实验室,山东,济南,250013;山东省食品发酵工程重点实验室,山东,济南,250013;山东省食品发酵工程重点实验室,山东,济南,250013;山东轻工业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山东,济南,250353;山东省食品发酵工程重点实验室,山东,济南,250013【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γ-聚谷氨酸产生菌发酵培养基的响应面法优化研究 [J], 张海群;张智维;刘婷2.利用响应面法优化γ-聚谷氨酸发酵培养基 [J], 于晓丹;马霞;王可;陈君娜3.解淀粉芽孢杆菌fmbj37产γ-聚谷氨酸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J], 盛洁; 孟凡强; 吕凤霞; 赵海珍; 张充; 陆兆新4.γ-聚谷氨酸生产菌株的鉴定及发酵培养基优化 [J], 张雷;张蕾;王玲莉;魏占波;李杰;周怡;丁芳;高纪超;石元亮5.暹罗芽孢杆菌LW-1产γ-聚谷氨酸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J], 蔡亚慧;王青;王文玉;皇高峰;张继冉;徐淑霞;张世敏;吴坤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L-谷氨酰胺高产菌株选育及发酵过程优化的开题报告
L-谷氨酰胺高产菌株选育及发酵过程优化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谷氨酰胺(L-Glutamine,L-Gln)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医药、保健品、食品和饲料等领域的重要氨基酸,在生物体内具有多种功能,如维持肠
道黏膜屏障、免疫调节、脑神经传递等。
由于其生理功能的多样性和重
要性,谷氨酰胺市场需求量逐年增加,成为一种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生
物活性物质。
谷氨酰胺的生产主要依靠微生物发酵工艺,然而,传统发酵方法生
产谷氨酰胺效率较低,产量有限。
因此,选育高产菌株和优化发酵过程
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
本研究旨在选育高产谷氨酰胺的菌株,并通过发酵过程的优化,提
高谷氨酰胺的生产效率。
具体内容包括:
1. 从具有谷氨酰胺生产潜力的微生物中筛选出高产谷氨酰胺的菌株,并进行鉴定和优化。
2. 采用响应面分析等方法优化谷氨酰胺发酵过程的参数,包括菌种
培养条件、发酵基质成分和发酵条件等。
3. 根据最佳发酵条件进行大规模发酵试验,考察谷氨酰胺的产量和
品质等指标,并与传统发酵工艺进行比较分析。
三、研究意义
本研究的成果可以为谷氨酰胺的生产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解决传
统发酵工艺产量低、生产效率低等问题,提高谷氨酰胺的产量和质量,
为生物活性物质的生产和应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此外,研究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微生物分离、鉴定和优化方法,对于探索和利用其他有潜力的微生物,并提高其代谢产物的产量和质量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γ-聚谷氨酸生产菌的选育及培养条件研究
F N Z ibn,C E G h— i HEN S i i G h— ,MI ig HANG Yuxa g we AO Jn ,Z —in ,
WA G Qnqn Y N a—og Z U Yn—u N i—i, A G Z i n , H igp d
中图 分 类 号 :9 5 Q 3 文 献 标 志 码 : A 文 章编 号 :6 2— 68 2 1 ) 1— 0 0— 5 17 3 7 (0 0 0 04 0
S r e i g a d o t zn u t r o d t n fBa i u t an f r c e n n n p i i g c l e c n i o so cl s sr i o mi u i l
g n ssb e e i y UV n a d NTG,a twa e e i l tb e i 0 g n rto s e me tto dum o o i nd i sg n t al sa l n 1 e e ai n .F r n ai n me i c mp s— c y to o he mu a tsr i s o tmie y a sn l a tr a d p ei n r rh g n le p rme t. Th in fr t tn tan wa p i z d b i ge f co n r lmi a y o t o o a x e i n s e a e a e y ed o - oy l t mi c d r a h d 2 . / o h p i z d me i m. v r g il f p l gu a c a i e c e 8 5 g L n t e o tmie d u Ke r y wo ds: clu u t i Ba il s bi s;o tmiai n; - oy l tmi cd;s r e i g s l p i z to p l gu a c a i ce nn
ARTP诱变选育γG聚谷氨酸高产菌株快速筛选方法的建立
第36卷第1期2021年2月安㊀徽㊀工㊀程㊀大㊀学㊀学㊀报J o u r n a l o fA n h u i P o l y t e c h n i cU n i v e r s i t y V o l .36.N o .1F e b .,2021文章编号:1672G2477(2021)01G0001G07收稿日期:2020G11G21㊀作者简介:刘丹丹(1997G),女,安徽亳州人,硕士研究生.通讯作者:聂光军(1976G),男,安徽含山人,教授,博士.A R T P 诱变选育γG聚谷氨酸高产菌株快速筛选方法的建立刘丹丹,臧毅鹏,王㊀利,王梦梦,岳文瑾,余晨锐,陈俊柳,聂光军∗(安徽工程大学生物与食品学院,安徽芜湖㊀241000)摘要:γG聚谷氨酸是一种由微生物发酵产生的具有较强保健功能的生物高分子,在食品㊁医药㊁化妆品等行业具有广泛的应用.但因筛选方法效率低下,导致其菌株选育效率难以提高.研究筛选出一株高产γGP G A (γG聚谷氨酸)菌株并对其进行形态㊁生化与分子鉴定发现,该菌株为纳豆枯草芽孢杆菌.根据菌株的产物特征,系统分析了酪蛋白板初筛㊁多孔板复筛和摇瓶复筛,结果发现三者筛选结果基本一致,且多孔板复筛与酪蛋白平板形成的纳豆菌的圈径比具有线性关联.在此基础上,应用A R T P 辐照纳豆菌群,并仅用酪蛋白平板法,快速筛选出一株γGP G A 高产菌株,产量较出发菌株提升了22%,且遗传稳定性良好,表明酪蛋白平板透明圈快筛方法有效,大幅压缩了筛选的时间,显著提升了菌株诱变选育的效率.关㊀键㊀词:γG聚谷氨酸;纳豆芽孢杆菌;菌株筛选;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 R T P )中图分类号:Q 815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 γG聚谷氨酸(γGP o l y g l u t a m i c a c i d ,γGP G A )是一种由谷氨酸单体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多聚物[1],具有无毒和可降解性,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行业.如作为益生菌的低温保护剂,提高益生菌在生产过程中的存活率[2G4];在面粉加工过程中,γGP G A 可以减缓淀粉老化,提高面制品的弹性和韧性[5]等.目前,γGP G A 主要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但目前菌株生产效率满足不了市场对γGP G A 的需求,导致γGP G A 的价格居高不下.为提升菌株生产效率,各种诱变方法被使用,其中物理射线诱变相对于化学诱变具有简单㊁环境污染小等特点.常用的物理诱变主要通过紫外线㊁X 射线等射线辐照微生物,以改变D N A [6],但这些方法存在诱变效率低以及可控性差等问题[7].近几年兴起的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 t m o s p h e r i c a n dR o o m T e m pe r Ga t u r eP l a s m a ,A R T P )诱变技术因具有突变率高,对人体和环境无毒害,易操作等优点[8],常被用于微生物菌种诱变[9G10].然而,基于A R T P 诱变选育γGP G A 高产菌株的过程中,阻碍诱变选育效率的可能是其筛选方法的低效.面对大量诱变菌株,使用传统方法逐一测定每个菌株的产量则需要耗费过多的精力与时间[11].γGP G A 产生菌在生长过程中,由于各种蛋白酶的作用,往往在其周围的培养基上形成一个透明圈,透明圈的大小则反映了蛋白酶的活性[12],而γGP G A 在生产过程中又与蛋白酶存在着偶联关系[13].为此,在筛选一株γGP G A 高产菌株并在对其进行鉴定的基础上,分析酪蛋白平板初筛㊁多孔板复筛(24孔板与48孔板)和摇瓶复筛之间的关系,尝试建立透明圈与菌落面积的比例(圈径比)与γGP G A 产量之间的关系,简化筛选流程,通过圈径比大小直观快速筛选γGP G A 高产突变株,快速提升A R T P 诱变选育γGP G A 高产菌的效率.1㊀材料与方法1.1㊀材料与试剂生产γGP G A 的出发菌株(市售纳豆粉中筛选获得,命名为MA 1);L G谷氨酸(国药化学试剂有限公司);γG聚谷氨酸(四川拙诚日化科技有限公司,纯度大于95%);细菌基因组提取试剂盒㊁T a q 酶㊁引物和相关P C R 试剂(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1.2㊀菌株鉴定通过对菌株的形态学研究㊁菌落形态观察㊁菌株的生理生化实验3个方面对菌株进行鉴定.将MA 1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接种到固体培养基(牛肉膏5g/L㊁胰蛋白胨5g/L㊁N a C l5g/L㊁琼脂15g/L㊁p H7 0),37ħ培养24h,观察菌落形态.将MA1接种到种子培养基(牛肉膏3g/L㊁葡萄糖5g/L㊁胰蛋白胨5g/L㊁N a C l5g/L㊁p H 7 0),37ħ培养24h,革兰染色镜检观察菌株形态.将MA1接种到酪蛋白培养基(脱脂奶粉50g/L㊁琼脂15g/L㊁p H7 0),37ħ培养24h,观察菌落形态.将MA1接种到液体发酵培养基(蔗糖28 87g/L㊁胰蛋白胨17 56g/L㊁LG谷氨酸15 26g/L㊁p H7 0),37ħ培养24h后,将发酵液滴入纤维蛋白平板(2%琼脂糖㊁20I U凝血酶溶液㊁0 3m g纤维,总体积为10m L)中,观察发酵液的纤维降解能力.基于S D SG碱裂解法原理[14],应用细菌基因组提取试剂盒提取MA1基因组,应用引物(27F/1492R)扩增16S r D N A,并对其进行测序(合肥通用生物),测序结果通过b l a s t比对,应用M E G A7 0制作进化树,从分子水平鉴定MA1.应用引物N KGF(G G G G T A C C G T A T G A A A A T A G TGT A T T T C G A G T C T C T A C G)和N KGR(A A C T G C A G T C C G G T G C T T G T G A A G A T T T C)P C R扩增a p r N (纳豆激酶编码基因),并测序比对,鉴定MA1与纳豆菌(B a c i l l u sS u b t i l i sN a t t o)的关系.1.3㊀菌株筛选方法的研究(1)初筛方法:选用混浊㊁易被菌种分解利用的酪蛋白平板接种MA1,每4h测量菌体直径及水解圈直径,计算圈径比(水解圈与菌体直径之比),分析圈径比与MA1的γGP G A产量之间的变化关系.(2)复筛方法:分别采用24孔板㊁48孔板接种对数期的种子液,孔板接种量和装液量比例同100m L 摇瓶发酵(7 5%接种量/30m L发酵培养基),37ħ㊁200r p m发酵培养,每4h取样检测γGP G A产量,以研究孔板体积对γGP G A产量的影响,确定多孔板类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应用24孔板发酵(37ħ㊁200r p m),每4h取样检测γGP G A产量,考察其与相同条件下摇瓶发酵之间的相关性,确定最佳复筛方法.1.4㊀A R T P诱变选育(1)诱变菌悬液的制备:种子液37ħ㊁200r p m培养至对数期,取l m L菌液4500r p m离心去上清液,加入等量生理盐水重悬菌体,O D600在0 8~1 0之间待用.(2)生长及发酵曲线的测定:将对数期的种子液以7 5%的接种量接入装液量为30m L的发酵培养基中(100m L锥形瓶),37ħ㊁200r p m震荡培养,每4h取样测菌浓和γGP G A产量.(3)A R T P诱变:将8个装有990μL生理盐水的E P管依次置于A R T P诱变仪(无锡源清天木生物科技公司)相应凹槽的底部,紫外灭菌20m i n,将8个铺满10μL菌液的A R T P载片依次置于A R T P诱变仪相应凹槽中,诱变时间依次为0s㊁15s㊁30s㊁45s㊁60s㊁90s㊁120s和160s(诱变条件:99 99%的高纯氦气,电源功率120W㊁气体流量10S L M㊁照射距离2mm㊁温度<30ħ).诱变结束后,震荡洗脱E P管2m i n,使载片上的菌体完全混于生理盐水中,再将E P管置于4ħ冰箱中,保存2h,避免自省对突变损伤进行修复.最后将诱变液稀释一定倍数(原液菌浓度约为1 08ˑ108c f u/m L),取100μL分别涂布于固体培养基和酪蛋白平板,每组3个平行,37ħ培养,记录固体培养基平板上的菌落数量,根据下式计算致死率,并绘制致死率曲线.测量酪蛋白板上的圈径,并计算圈径比.致死率=N-MNˑ100%,式中,N为诱变固体平板上的菌落数;M为诱变处理后平板上的菌落数.(4)遗传稳定性研究:将筛选的突变株传代培养5次,检测γGP G A的产量以考察其遗传稳定性.1.5㊀γGP G A产量测定参照Z e n g[15]等报道的方法.10000r p m离心发酵液10m i n,取上清液;加入4倍体积冰乙醇,置于4ħ冰箱中过夜,10000r p m离心10m i n取沉淀;将沉淀55ħ下烘干至恒重,加入与发酵液等体积的蒸馏水复溶;溶解完全后,10000r p m离心10m i n去除不溶物,将上清适当稀释后测定O D216(T UG1810P C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根据γGP G A标准曲线计算γGP G A产量.2㊀结果与分析2.1㊀菌株的鉴定对菌株MA1进行形态学鉴定如图1所示.图1a显示菌株MA1是一种类圆形,边缘呈锯齿状,表面 2 安㊀徽㊀工㊀程㊀大㊀学㊀学㊀报第36卷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褶皱不透明,在菌体中央有粘液并且可产孢子的菌种;对菌株MA 1的菌落形态进行革兰氏染色显微观察.图1b 为杆状紫色,证明菌株MA 1为革兰氏阳性细菌;对菌株MA 1进行生理生化实验的鉴定.图1c 显示在酪蛋白板上出现水解圈,说明该菌株含有蛋白酶,对酪蛋白有降解能力.图1d 显示在纤维蛋白平板上有明显的水解圈形成,说明该菌株产生了纤溶蛋白酶可降解纤维蛋白原以及纤维蛋白.观察结果与枯草芽孢杆菌168(模式菌)生理生化特性基本相同[16],因而,初步推断菌株MA 1属于可生产蛋白酶的芽孢杆菌.图1㊀菌株鉴定对菌株MA 1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如图2所示.由图2可见,在约1500b p 处有一条明显的条带,与预期16S r D N A 的大小相符.经测序后得到菌株MA 1的16Sr D N A 序列,通过与G e n B a n k 已报道的序列比对,利用MA G E7 0软件绘制菌株MA 1系统发育树(见图3),菌株MA 1与枯草芽孢杆菌(B a c i l l u s s u b t i l i s )的同源性高达99%,由此确定菌株MA 1为枯草芽孢杆菌.进一步P C R 扩增该菌株的a pr N 基因,图2b 显示该扩增片段与已报道a p r N 基因序列(1473b p )基本一致.测序结果显示,所得N K 基因与N a k a m u r a 报道的a p r N 基因序列(G I :262756)相同[17].因为a p r N 基因序列具有高度的特异性,主要产生菌为纳豆枯草芽孢杆菌(B a c i l l u sS u b t i l i sN a t t o ,简称纳豆菌)[18].因此,可以确定菌株MA 1属于纳豆菌.图2㊀MA 116S r D N A 和a pr N 基因P C R 产物电泳图谱 3 第1期刘丹丹,等:A R T P 诱变选育γG聚谷氨酸高产菌株快速筛选方法的建立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4 安㊀徽㊀工㊀程㊀大㊀学㊀学㊀报第36卷图3㊀菌株MA116S r D N A的系统发育树2.2㊀筛选方法确定对数生长期的纳豆菌代谢旺盛,菌体比生长速率最大,细胞的数量呈指数上升,且抗不利环境的能力最强.因此,微生物发酵和诱变选择对数生长期的菌株.发酵液与种子液中的培养基成分㊁接种量及菌龄都不相同,菌株在发酵液中的生长曲线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通过测定菌体生长与γGP G A产量,可以更直接地观察两者间的关系,对菌株筛选与分析发酵液中γGP G A生产过程有重要的意义.种子液菌株MA1的生长及发酵曲线如图4所示.由图4可知,菌株前4h增殖缓慢,处于延滞期;4~12h菌体急剧增殖,比生长速率最大,处于对数期;14~36h菌体数量处于动态平衡,此时为稳定期;36h后菌体数量开始下降,进入衰亡期.为了满足足够的接种量㊁旺盛的菌种生长活力及实验的统一性,后期诱变和发酵选择10~12h的菌种液.相对于菌体生长,γGP G A生产进程明显滞后.细胞生长处于延滞期时无γGP G A产生,细胞对数期γGP G A产量增加缓慢,稳定期γGP G A生产明显加速.说明γGP G A生产与菌体增殖存在一定关联,这种次级代谢产物与初级产物联系更为紧密.之前的研究结果显示,随菌体的生长纳豆激酶的含量增加,菌体细胞处于对数期,纳豆激酶含量达到最大,菌体生长进程与纳豆激酶等蛋白酶的生产偶联[13],γGP G A生产由蛋白酶水解底物产生的代谢物质,由此推断γGP G A生产与蛋白酶的生产也可能存在一定关联.孔板对菌株γGP G A产量的影响㊁24孔板与摇瓶发酵的相关性以及摇瓶发酵γGP G A产量与菌株酪蛋白平板上的菌圏比之间的变化趋势如图5所示.由图5a显示,24和48孔板中γGP G A产量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其中,24孔板中的γGP G A产量明显较高,这是由于纳豆菌是好氧菌,48孔板内菌液的表面接触氧气较24孔板小,从而影响菌株生长代谢过程中的溶氧量,因此,24孔板更有利于菌株MA1的生长代谢[19],相对于孔板溶氧,摇瓶溶氧效果更好.由图5b显示,24孔板和同期摇瓶的γGP G A产量相近(R2=0 9788),说明24孔板具有较好的溶氧量[20],满足γGP G A生产对溶氧的需求.因此,为提升诱变复筛效率,可用24孔板培养替代摇瓶培养.图4㊀种子液菌株MA1的生长及发酵曲线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面对诱变出现的大量菌株,使用快速有效的筛选方法是提高诱变选育效率的关键[21].纳豆菌发酵过程中会产生蛋白酶,在其水解酪蛋白后会在菌落周围形成一个酪蛋白水解圈,水解圈与菌落大小的比值可以间接表示蛋白酶活力的大小,这一方法被广泛用于产酶菌种的初筛[22G23].为了验证前文关于蛋白酶与γGP G A 生长之间存在关联的推断,菌液涂布于酪蛋白平板后,观察圈径比与γGP G A 产量之间的变化关系,由图5c 显示,圈径比随着菌体的生长在16~24h 迅速增加,与酪蛋白的生长高度偶联,因为次级代谢产物的生产一般滞后于初级代谢产物,因此γGP G A 生产曲线相对于酪蛋白生产同步后移,且生长趋势基本相同,间接证明了菌株MA 1蛋白酶的生产与γGP G A 产量可能存在关联.图5㊀孔板对菌株γGP G A 产量的影响、24孔板与摇瓶发酵的相关性以及摇瓶发酵γGP G A 产量与菌株酪蛋白平板上的菌圏比之间的变化趋势2.3㊀A R T P 诱变选育致死率是获得优良突变株的关键参数.A R T P 辐照MA 1的致死曲线如图6a 所示.由图6a 可知,诱变致死率随诱变时间的增加在不断升高,诱变时间为90s 时,致死率达到88 16%.诱变300s 时,致死率为100%.由于突变具有随机性,正负突变与诱变时间无明确的规律可循,但因为诱变时间越长,会使D N A 链和氢键断裂的程度㊁胸腺嘧啶二聚体形成的程度及宿主修复后造成的差错程度加大,从而造成菌株损伤加重[24],与出发菌株相比变化更大.因此,为提高突变株筛选效率,诱变时间选为270s.经过5轮诱变(出发菌株为实验室前期筛选菌株MA 1),在23株菌株中筛选获得8株相对高产的突变株(见图6b ).其中,3株为正突变株,m 3的γGP G A 产量最高,达到9 22g /L ,较出发菌株提高了22 03%.诱变菌的产量提高率相较于张浩[25]诱变菌产量提高的42 11%偏低,但其出发菌株的γGP G A 产量仅为本实验出发菌株产量的十分之一.对突变株m 3进行连续5次发酵后,其产量在9 2g /L 左右(见图6c ),说明突变体遗传稳定性较好[26].分析23株突变体的圈径比与其γGP G A 产量之间的关系,如图6d 所示,样本量为24个(包括出发菌株),圈径比和γGP G A 产量之间R 2值为0 64.一般而言,当样本量超过9个,R 2值达到0 7,或当样本量超过25个,R 2值达到0 4,都可认为两变量间存在相关性[27].据此,我们认为菌株圈径比和γGP G A 产量存在相关性,为基于酪蛋白透明圈筛选γGP G A 高产菌株提供了依据.3㊀结论研究在筛选到一株高产γGP G A 纳豆菌的基础上,系统分析酪蛋白板初筛㊁多孔板复筛和摇瓶复筛,发 5 第1期刘丹丹,等:A R T P 诱变选育γG聚谷氨酸高产菌株快速筛选方法的建立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6 安㊀徽㊀工㊀程㊀大㊀学㊀学㊀报第36卷图6㊀A R T P辐照MA1的致死曲线㊁诱变菌株的γGP G A产量㊁突变菌株的遗传稳定性以及菌株γGP G A 产量与其在酪蛋白平板上的圈径比之间的关系现多孔板复筛与摇瓶复筛结果一致.其中,多孔板复筛与酪蛋白平板形成的纳豆菌的圈径比具有线性关联,这为直接应用酪蛋白平板初筛代替原用的平板初筛加多孔板复筛提供了依据.基于酪蛋白平板的透明圈快筛方法,从A R T P辐照的菌群中筛选出一株γGP G A高产株,产量较出发菌株提升了22%,且遗传稳定性良好,表明酪蛋白平板的透明圈快筛方法有效,这大幅压缩了筛选的时间,显著提升了菌株诱变选育的效率.参考文献:[1]㊀F O P P E R MA N NGS A N I O,A S T E I N BÜC H E L.O c c u r r e n c e,f u n c t i o n sa n db i o s y n t h e s i so f p o l y a m i d e s i n m i c r o o r g a nGi s m s a n db i o 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 p r o d u c t i o n[J].N a t u r w i s s e n s c h a f t e n,2002,89(1):11G22.[2]㊀M M I T S U I K I,A M I Z U N O,H T A N I MO T O,e ta l.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t h ea n t i f r e e z ea c t i v i t i e sa n dt h ec h e m i c a l s t r u c t u r e s o f o l i g oGa n d p o l y(g l u t a m i c a c i d)s[J].J.a g r i c.f o o dC h e m.,1998,46(3):891G895.[3]㊀CJ I A,W HU A N G,XT A N G,e t a l.A n t i f r e e z e a c t i v i t y o fγGP o l yg l u t a m i c a c i da n d i t s i m p a c t o n f r e e z i n g r e s i s t a n c eo f y e a s t a n d f r o z e n s w e e t d o u g h[J].C e r e a l c h e m i s t r y,2016,93(3):306G313.[4]㊀K Y O K O I G AWA,M S A T O,KS O D A.S i m p l e i m p r o v e m e n t i n f r e e z eGt o l e r a n c e o f b a k e r s'y e a s tw i t h p o l yGg a mm aGg l uGt a m a t e[J].J o u r n a l o f b i o e n c e&b i o e n g i n e e r i n g,2006,102(3):215G219.[5]㊀赵凯亚,姬晓月,沈亚鹏,等.聚谷氨酸对油条特性与品质的影响[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2017,38(4):79G84.[6]㊀徐欢欢,张红兵,李会宣,等.常压室温等离子体技术在微生物诱变中的应用进展[J].生物技术进展,2020,10(4):358G362.[7]㊀张雪,张晓菲,王立言,等.常压室温等离子体生物诱变育种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化工学报,2014,65(7):2676G2684.[8]㊀RSZ O U,SL I,LLZ HA N G,e t a l.M u t a g e n e s i so f r h o d o b a c t e r s p h a e r o i d e su s i n g a t m o s p h e r i c a n dr o o mt e m p e r a t u r e p l a s m a t r e a t m e n t f o r e f f i c i e n t p r o d u c t i o no f c o e n z y m e q10[J].J o u r n a l o f b i o e n c e&b i o e n g i n e e r i n g,2019,127(6):698G702.[9]㊀杨佩斯,李祝,唐婧红.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选育高产微生物絮凝剂黑曲霉菌株[J].中国酿造,2020,39(1):61G65.[10]殷娜,严小玉,马珊.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选育高产酸植物乳杆菌[J].中国酿造,2020,39(1):77G81.[11]方佳丽,牛安娜,常尊学,等.腈水解酶高通量筛选方法的研究进展[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20,37(8):742G749.[12]陈玲,涂国全.透明圈法筛选柚苷酶高产菌株[J].江西科学,2007(1):27G29.[13]G N I E,ZZ HU,FL I U,e t a l.C oGp r o d u c t i o no f n a t t o k i n a s e a n d p o l y(γGg l u t a m i c a c i d)u n d e r s o l i dGs t a t e f e r m e n t a t i o nuG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s i n g s o y b e a na n d r i c eh u s k [J ].B r a z i l i a na r c h i v e s o f b i o l o g y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2015,58:718G724.[14]庞建,刘占英,郝敏.革兰氏阳性细菌基因组D N A 提取方法的比较及优化[J ].微生物学通报,2015,42(12):2482G2486.[15]W Z E N G ,G GC H E N ,Y KZ HA N G ,e t a l .S t u d i e so n t h eU Vs p e c t r u mo f p o l y (γGg l u t a m i ca c i d )b a s e do nd e v e l o pGm e n t o f a s i m p l e q u a n t i t a t i v em e t h o d [J ].I n t .J .B i o l .M a c r o m o l .,2012,51(1):83G90.[16]葛芸,汤斌,李松.纳豆芽孢杆菌产纳豆激酶发酵工艺控制及纤溶酶分析[J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45(16):176G180,186.[17]T N A K AMU R A ,Y Y AMA G A T A ,EI C H I S H I MA.N u c l e o t i d e s e q u e n c eo f t h e s u b t i l i s i nN A T g e n e ,a pr n ,o fb a c i l l u s s u b t i l i s (n a t t o )[J ].B i o s c i b i o t e c h n o l b i o c h e m ,2014,56(11):1869G1871.[18]T W K U ,R L T S A I ,T M P A N.As i m p l ea n dc o s t Gs a v i n g a p p r o a c ht oo p t i m i z e t h e p r o d u c t i o no f s u b t i l i s i nN A Tb ys u b m e r g e d c u l t i v a t i o no f b a c i l l u s s u b t i l i sn a t t o [J ].J o u r n a l o f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a n d f o o d c h e m i s t r y ,2009,57(1):292G296.[19]N K O N G K L OM ,ZPS H I ,Y C H I S T I ,e t a l .E n h a n c e d p r o d u c t i o no f p o l y Gg a mm a Gg l u t a m i c a c i db y ba c i l l u s l i c h e n i f o r Gm i s t i s t r 1010w i t h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c o n t r o l s [J ].A p p l i e db i oc h e m i s t r y a n db i o t e c h n o l o g y ,2017,182(3):990G999.[20]芦慧,赵淑娥,张云伟.24孔板发酵法测定地表水和废水中粪大肠菌群的研究[J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4,39(5):122G124.[21]贾啸静,马静,胡紫薇,等.原生质体诱变及高通量筛选选育链霉素高产菌株[J ].中国抗生素杂志,2020(9):878G882.[22]BK A V I T HA ,V T HA N K AMA N I .I s o l a t i o na n dc h a r a c t e r i z a t i o no f an o v e l p r o t e a s e e n z ym e f r o m b a c i l l u s c e r e u s [J ].R e s e a r c h j o u r n a l o f b i o t e c h n o l o g y ,2010,5(4):39G45.[23]李善仁,蔡海松,林新坚.豆粕发酵制备大豆肽菌株的筛选[J ].微生物学杂志,2009,29(1):86G89.[24]高春芳,姜红,武国梁.紫外照射对血液中D N A 的影响研究[J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7,34(1):57G58,61.[25]张浩,杜万根,舒旭晨.解淀粉芽孢杆菌P I 142产γγ聚谷氨酸发酵条件优化[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8,20(2):142G148.[26]陈婷婷.产L G异亮氨酸突变株的生化特性鉴定及发酵条件研究[D ].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6.[27]彭娟.六西格玛管理[M ].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8.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 aM e t h o d f o rR a p i dS c r e e n i n g o f γGP o l y g l u t a m i cA c i d Gp r o d u c i n g St r a i n sB a s e d o nA R T P L I U D a n d a n ,Z A N G Y i p e n g ,WA N GL i ,WA N G M e n g m e n g ,Y U E W e n j i n ,Y U C h e n r u i ,C H E NJ u n l i u ,N I EG u a n g ju n ∗(S c h o o l o fB i o l o g i c a l a n dF o o dE n g i n e e r i n g ,A n h u i P o l y t e c h n i cU n i v e r s i t y ,W u h u241000,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γGp o l y g l u t a m i ca c i d (γGP G A )i sab i o p o l y m e r p r o d u c e db y m i c r o b i a l f e r m e n t a t i o n ,w h i c hi s w i d e l y u s e d i n f o o d i n d u s t r y d u e t o i t s s t r o n g h e a l t h c a r e f u n c t i o n .H o w e v e r ,i t i s d i f f i c u l t t o s c r e e no u t a d e s i r e dm u t a n t f o r e f f i c i e n t p r o d u c t i o no f γGP G Ad u e t o l o we f f i c i e n c y o f s c r e e n i n g m e t h o d s .I n t h i s p a Gp e r ,a s t r a i nw i t hh i g h y i e l do f γGP G A w a s s c r e e n e do u t a n d i d e n t i f i e db y m o r p h o l o g y ,b i o c h e m i s t r y an d m o l e c u l a r 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 s .T h er e s u l t s i n d i c a t e t h a t t h es t r a i n i sB a c i l l u ss u b t i l i sn a t t o .A c c o r d i n g t ot h e p r o d u c t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t h e s t r a i n ,c a s e i n p l a t e p r i m a r y s c r e e n i n g ,p o r o u s p l a t e r e Gs c r e e n i n g a n ds h a k e f l a s k r e Gs c r e e n i n g w e r e c a r r i e do u t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I tw a s f o u n d t h a t t h e s c r e e n i n g r e s u l t sw e r e c o n s i s t e n t ,a n d t h e r ew a s a l i n e a r c o r r e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 t h e c i r c l e Gd i a m e t e r r a t i oo f c a s e i n p l a t e i n p r i m a r y s c r e e n i n g a n dγGP G A y i e l d o f p o r o u s p l a t e r e Gs c r e e n i n g .B a s e d o n t h i s ,A R T Pw a s u s e d t o i r r a d i a t eB a c i l l u s s u b t i l i s n a t t o ,a n dc a s e i n p l a t em e t h o dw a so n l y u s e dt o q u i c k l y s c r e e nas t r a i nw i t hh i g h y i e l do fγGP G A ,t h e y i e l dw a s 22%h i g h e r t h a nt h a to f t h eo r i g i n a l s t r a i n ,a n dt h e i n h e r e n t y i e l dw a ss t a b l e ,i n d i c a t i n g t h e t r a n s p a r e n t c i r c l e f a s t s c r e e n i n g m e t h o d o f c a s e i n p l a t ew a s e f f e c t i v e ,g r e a t l y r e d u c e d t h e s c r e e n i n gt i m e ,a n d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i m p r o v e d t h e e f f i c i e n c y i n t h em u t a g e n e s i s o fm i c r o b i a l s t r a i n .K e y wo r d s :γGp o l y g l u t a m i c a c i d (γGP G A );b a c i l l u s s u b t i l i sn a t t o ;s t r a i ns c r e e n i n g ;a t m o s p h e r i c a n d r o o m t e m p e r a t u r e p l a s m a (A R T P )7 第1期刘丹丹,等:A R T P 诱变选育γG聚谷氨酸高产菌株快速筛选方法的建立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γ-聚谷氨酸高产菌株的诱变选育研究
关键词 : 一 聚谷氨酸 ; 紫外 诱 变 ; 硫 酸二 乙酯诱 变 ; 亚硝 基胍 诱 变 中图分类号: T Q 9 2 2 .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4 — 5 0 6 X( 2 0 1 3 ) 0 2 — 0 0 1 3 — 0 0 0 4
2 . C h e n g d u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 C h e n g d u S i c h u n a 6 1 1 1 3 7 , C h i n a )
t i o n,UV— Di e t h y l s u l f a t e ( n i d i n e ( UV- NT G)C o mp o u n d mu t a t i o n s c r e e n i n g a n d s h a k e l f a s k
( J . S i c h u a n A c a d e m y o f F o o d a n d F e r me n t a t i o n I n d st u r i e s , C h e n g d u S i c h u a n 6 1 1 1 3 0 , C h i n a ;
食
品 与 友 西擎科 技
F o o d a n d F e r me n t a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y
第4 9卷 ( 第 2期 ) V o 1 . 4 9 , No . 2
γ-聚谷氨酸高产菌的选育
1 材 料与 方法
11菌种 .
好 、可生物降解并具有 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 在工 农业、食品与医药等领域极具应用潜力犯】 。。
Y. 谷 氨 酸 (v. o y g u a ca i , 聚 P l lt mi c d
本研究利用实验室保存的菌 ̄L 3进行紫外、硫酸 56
, 生 Y. G P A)是 由L 谷氨 酸 ( . l )、D 谷 氨 酸 - 7酯复合诱变 ,以期获得生产 I状稳定 的高产菌 . LGu . ( Gl )单体 通过 Y 羧 基与 a. D. u . 氨基 间 的 y. 株 ,并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 。
但是 ,由于发酵产量和生产成本因素的制约,
解淀粉芽孢杆菌L 3(ai s m li e c n 56 c u y luf i s B U a oq a e L 3),由山东省食 品发酵工程重点实验室分离并 56
保存。 1 . 2培养基 斜面培养基 (/):蛋 白胨 1 , 酵母膏 5 g L 0 ,
确 定 了培 养基 的最佳碳 源、 氮源及其 前体 的添加量 ,在最优 条件下 , y一聚谷 氨酸的平 均产量可达 ̄4 g L 0/ ,同诱 变前产
量 2 .g L 比 ,提 高 了约5 % 。 _ 8/ 相 5 5
关键词 : Y一聚谷氨酸 ;诱 变;发酵 ;优化
S r e ig o r d cn ta nf r y- l lt m i i c e nn fP o u ig S r i o PoyG ua cAcd
L-谷氨酰胺高产菌的选育和发酵条件
Absr c Th rgn lsr i t a t: e o i a tan LG一 s mu a e y u ta i ltr da in a d d eh ls lae,a c e n d i 3 wa t td b lrv o e a ito n it y u f t nd s r e e
件 进 行 优 化 , 7 瓶 发 酵产 量 可 达 4 4 L 7L发 酵罐 补 料 分 批 发 酵 4 经 2h摇 7~ 8 , 0h可 达 5 L 5 。
关 键 词 : 种 ; 酵 ; 一 氨 酰 胺 ; 变 育 发 L 谷 诱
中 图分 类 号 :8 5 Q 1
文献标志码 : A
品, 有着 巨大 的市场 。 目前 , 全球 的 L—Gn年 产 量 已达1 0 右 , l 00 0t 左
到 2 / 。汪 世华 等 以谷 氨酸 棒杆 菌 ¥ 14为 出 5g L 9 1 发菌 株 , 经 线 和硫酸 二 乙酯 ( E ) 变 处理 , 向 D S诱 定 选 育 出 1株 生 产 菌 S 4 L—G n产 量 可 积 累 达 H 4, l 4 . / 。李 爽等 。 黄 色 短 杆 菌 S D N 抗 14 g L 。以 G和 O 性 菌株 作 为 生 产 菌 株 , 6 L罐 中发 酵 4 1 4 h后 可 产
C HAI i k i HANG W eg o n a ,Z J iu
( e a oa r o I d s i i eh o g f h ns f d c t n J n n n U i ri , x 2 4 2 ,C ia K y L b rt y f n u t a B o c n l y o teMii r o u a o , i g a n es y Wu i 1 1 2 hn ) o rl t o t y E i a v t
L_谷氨酰胺高产菌株的选育和发酵条件优化
第23卷第2期2004年3月无锡轻工大学学报Journal of Wuxi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Vol.23 No.2M ar. 2004文章编号:1009-038X(2004)02-0082-04 收稿日期:2003-06-05; 修回日期:2003-08-15.作者简介:杨梅(1979-),女,安徽铜陵人,发酵工程硕士研究生.L -谷氨酰胺高产菌株的选育和发酵条件优化杨梅, 张伟国(江南大学工业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物工程学院,江苏无锡214036)摘 要:采用嗜乙酰乙酸棒杆菌(Cory nebacter ium acetoacidop hilum )ATCC13870为出发菌株,经亚硝基胍、硫酸二乙脂和60Co 诱变处理,定向选育出一株L -谷氨酰胺产生菌G21-8.在适宜的条件下积累L -谷氨酰胺,平均质量浓度为32.5g /L,最大时可达36.7g/L,谷氨酸产量较少.关键词:谷氨酰胺;诱变;育种;发酵中图分类号:Q 933文献标识码:ABreeding of L -Glutamine Hyper -Producer andOptimization of Its FermentationYANG Mei, ZHANG We-i g uo(T he Key L aboratory of Industrial Biotechnolog y,M inistr y of Educatio n,School o f Biotechnolog y,Sout hern Y angtze U-niversity,Wux i 214036,China)Abstract:Orig inal strain Cory nebacterium acetoacidop hilum ATCC13870was mutated by NET,DES and 60Co.As a result of a strain named G21-8,producing Glutamine w as obtained.Under optim um condition ,G21-8w as able to accumulate an average of 32.5g /L,and the highest of 36.7g /L of L -Glutamine.Key words:L -glutamine;mutation;breeding;fermentationL -谷氨酰胺(L -Glutamine,L -Gln )是L -谷氨酸的C -羧基酰胺化的一种氨基酸,其结构式为NH 2OC -CH 2-CH 2-CH (NH 2)COOH,相对分子质量146.15,分解温度185e ,等电点5.65,属中性氨基酸.作为20种构成蛋白质的基本氨基酸之一,L -谷氨酰胺占人体全身游离氨基酸一半以上,是机体含量最丰富的氨基酸,在生物体代谢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一种/条件性必需0氨基酸.自1952年用X 光衍射确定了其分子结构后,对它的应用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被认为是目前所知道的最重要的氨基酸之一,也是一种极有发展前途的新药[1].谷氨酰胺的广泛用途促使其生产得以迅速发展.目前主要的生产方法有化学酰化法和直接发酵法,我国多采用发酵法制得的L -谷氨酸来酰化制取,此法成本较高,从而限制了L -谷氨酰胺的使用,因此直接发酵法是L -谷氨酰胺生产的发展趋势[2,3].直接发酵法最关键的问题是要有优良的生产菌株,选育高产的L -谷氨酰胺生产菌非常重要,本实验就此问题作了初步的探讨.1 材料与方法1.1 菌种嗜乙酰乙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acetoaci -dop hilum )AT CC13870,本实验室保藏.1.2 培养基1.2.1 基本培养基 组分(g /L):葡萄糖20,(NH 4)2SO 41.5,KH 2PO 41,K 2HPO 43,M gSO 4#7H 2O 0.1,M nSO 4#4H 2O 0.01,FeSO 4#7H 2O 0.01,尿素1.5,琼脂粉20,生物素30L g/L,硫胺素#H Cl 100L g /L,pH 7.0.1.2.2 完全培养基 组分(g/L):葡萄糖5,蛋白胨10,牛肉膏10,NaCl 5,琼脂25,pH 7.0.1.2.3 摇瓶种子培养基 组分(g/L):葡萄糖25,(NH 4)2SO 45,玉米浆40,KH 2PO 41,MgSO 4#7H 2O 0.5,CaCO 310,pH 7.0.1.2.4 摇瓶发酵培养基 组分(g/L):葡萄糖120,(NH 4)2SO 450,玉米浆4,KH 2PO 41,MgSO 4#7H 2O 0.5,M nSO 4#4H 2O 0.01,FeSO 4#7H 2O 0.02,ZnSO 4#7H 2O 0.01,碳酸钙30,pH 7.5.1.3 培养方法1.3.1 种子培养 接一环斜面种子于装有40mL 种子培养基的250mL 三角瓶中,于往复式摇床上30e 振荡培养10h,频率85次/min,振幅90mm.1.3.2 发酵培养 接0.5mL 种子液于装有15mL 发酵培养基的250mL 三角瓶中,于往复式摇床上30e 振荡培养72h,频率100次/min,振幅90mm.1.4 诱变筛选方法采用常规化学诱变[4].亚硝基胍(NTG)诱变质量浓度为500L g/mL,用琥珀酸平板筛选;硫酸二乙酯(DES)的诱变体积分数为0.02%,用磺胺胍(SG)平板筛选;两者诱变处理时间均为20min.C -射线的照射源为60Co,诱变剂量为1000Gy ,处理时间为30min,用磺胺胍(SG)平板筛选.30e 恒温培养3~6d,挑选出单菌落于完全培养基上,待用.1.5 分析方法1.5.1 pH 值测定 国产精密pH 试纸.1.5.2 菌体生长测定 取0.2m L 待测液,加入5mL 0.25mol/L 盐酸溶液中,摇匀,用721型分光光度计,1cm 光程562nm 测OD 值.1.5.3 发酵液中还原糖的测定 菲林试剂滴定法[5].1.5.4 谷氨酰胺测定 采用新华3号滤纸在室温下用不饱和法展开,展开剂用V (正丙醇)B V (浓氨水)=5B 2上行法展开.称取一定量的谷氨酰胺标准样品,配成1%,1.5%,2%,2.5%,3%等几种不同质量浓度的溶液,每种溶液点样1L L.发酵液经离心后,取其上清液点样1L L.展析完毕用热风吹干滤纸,用0.5g /dL 茚三酮丙酮溶液显色,105e 烘干5min,滤纸上立即出现紫红色的氨基酸斑点.剪下氨基酸斑点,用洗脱液为V (0.1g /dL CuSO 4#5H 2O)B V (体积分数75%乙醇)=2B 38),洗脱30min,然后在520nm 处测定光密度,从标准曲线上可求得发酵液中L -谷氨酰胺的含量.1.6 主要试剂亚硝基胍(NTG):瑞士Fluka 公司产品;磺胺胍(SG):美国Sigma 公司产品;硫酸二乙酯(DES)和琥珀酸(Succinic acid,Suc):上海试剂厂产品.2 结果与讨论2.1 L -谷氨酰胺诱变过程从一株嗜乙酰乙酸棒杆菌(Corynebacter ium acetoacidop hilum )ATCC13870为出发菌株,采用NT G 、DES 和C -射线诱变处理,使之获得Suc gSG r等遗传特性,得到一株L -Gln 产生菌G21-8,在适宜工艺条件下发酵液中可积累Gln 32.5g /L,最大时可达36.7g/L.选育过程见图1.图1 L -谷氨酰胺产生菌诱变过程Fig.1 Process of L -Gln producing m utants2.2 G21-8摇瓶发酵2.2.1 硫酸铵和氯化铵对产酸的影响 实验中选用不同质量浓度(NH 4)2SO 4和NH 4Cl 做氮源,结果表明,用(NH 4)2SO 4发酵周期为72h,NH 4Cl 发酵周期为84h,当(NH 4)2SO 4质量浓度在50g/L 时产酸最高(见图2).2.2.2 玉米浆对产酸的影响 玉米浆是影响谷氨酰胺发酵的一个重要因素[6],考虑玉米浆质量浓度对产酸的影响,结果为玉米浆质量浓度在3g/L 时产酸最高,多于或少于此量时产酸均下降(见图3).2.2.3 不同起始pH 值对产酸的影响 pH 值对菌体生长和产物形成具有特殊意义.本实验研究了83第2期杨梅等:L -谷氨酰胺高产菌株的选育和发酵条件优化不同的起始pH 值对产酸的影响,结果见图4.当pH 值在酸性时,谷氨酰胺和谷氨酸的比例相对小,随着pH 值的增大,谷氨酰胺的产量下降.实验结果表明,谷氨酰胺适合在中性偏碱性的环境中积累,最适起始pH 值为7.5.图2 (NH 4)2SO 4和NH 4Cl 对L -Gln 发酵的影响Fig.2 Effect of (NH 4)2SO 4and NH 4Cl on the f ermen -tation of L-Gln图3 玉米浆对发酵的影响Fig.3 Eff ect of corn steep liquor on the fermentation ofL-Gln图4 不同起始pH 值对产酸的影响Fig.4 Eff ect of Initial pH on L -Gln production2.2.4 正交试验 玉米浆对产酸影响很大,所以考虑到接种时带入的玉米浆,同时选取葡萄糖和硫酸铵作为4个影响因素,取3个水平,采用L 9(34)正交表进行试验,结果见表1.表1 谷氨酰胺发酵培养基L 9(34)正交试验Tab.1 The result of orthogonal test实验号A 葡萄糖质量浓度/(g/L )B (NH 4)2SO 4质量浓度/(g /L )C 玉米浆质量浓度/(g /L )D接种量体积分数/%L -Gln 产量质量浓度/(g/L )1100402221.62100503334.131********.64110403430.65110504223.56110602325.17120404328.28120502427.39120603230.8K 178.380.47475.9K 279.284.995.587.4K 386.378.574.380.5R8.06.421.511.5注:其他成分同摇瓶发酵培养基.根据正交实验结果,各因素对产物的影响顺序依次为玉米浆(C )、接种量(D )、葡萄糖(A )、(NH 4)2SO 4(B ),最佳配方为A 3B 2C 2D 2.2.2.5 发酵过程曲线 应用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综合考察了培养基成分,采用最适条件,得到发酵过程曲线(见图5).发酵72h,L -Gln 的产量达到了36.7g/L,Glu 不超过5g/L.图5 发酵过程曲线Fig.5 The fermentation time course84无 锡 轻 工 大 学 学 报 第23卷2.3 遗传稳定性为检验G21-8菌种产L -Gln 的稳定性,将变异株进行连续10次传代实验,摇瓶产L -Gln(见表2).结果表明,变异株具有良好的产酸稳定性.表2 变异株传代结果Tab.2 Stability study on L -Gln reproduction 菌株代 数P 2P 4P 6P 8P 10L -Gln 质量浓度/(g/L)G21-836.235.836.136.236G21-453433.43334.233.8G21-1133332.433.132.232.53 结 论通过NT G 、DES 和60Co 诱变选育出的G21-8菌株最高产酸达36.7g/L,产量稳定,且Glu 产量较少,是一株优良的Gln 产生菌.应用正交实验和单因子实验综合考察了培养基成分中葡萄糖、玉米浆、(NH 4)2SO 4等成分对G21-8菌株产胺的影响,初步得到的最佳培养基(g/L)为:葡萄糖120,(NH 4)2SO 450,玉米浆3,KH 2PO 41,M gSO 4#7H 2O 0.5,M nSO 4#4H 2O 0.01,FeSO 4#7H 2O 0.02,ZnSO 4#7H 2O 0.01,碳酸钙30,pH 7.5.参考文献:[1]汪世华,康旭,吴思方,等.NH 4+和Cl -)))对谷氨酰胺发酵影响的研究[J].发酵科技通讯,2001,30(3):11-14.[2]蒋立锐.谷氨酰胺在代谢中的作用[J].氨基酸杂志,1988,(4):17-22.[3]Isao K usumo to.Industrial pr oduction of L -glutamine[J].American Society for Nutritional Sciences,2001,131:2552s-2555s.[4]章名春.工业微生物诱变育种[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5]无锡轻工业学院,天津轻工业学院,大连轻工业学院,等.工业发酵分析[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2.[6]梁新梅,孙吉臻,张跃庆,等.d -生物素代替玉米浆发酵生产Glu 的研究[J].生物技术,1996,(2):30-34.(责任编辑:杨勇)85第2期杨梅等:L -谷氨酰胺高产菌株的选育和发酵条件优化。
聚谷氨酸生产菌种
聚谷氨酸生产菌种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聚谷氨酸是一种重要的氨基酸,它在生物体内起着重要的作用,参与蛋白质合成、神经传导及氮代谢等生理过程。
聚谷氨酸通常由微生物菌种进行生产,其中可以利用大肠杆菌、曲霉等菌株。
本文将介绍聚谷氨酸生产菌种的选取、培养条件以及生产工艺等方面。
一、菌种选取在聚谷氨酸生产中,选择合适的菌种是至关重要的。
一般来说,对于大肠杆菌、曲霉这样的微生物菌种,其菌株的选择主要根据其产氨基酸的效率、抗污染性以及工程性等因素进行考虑。
还需要考虑到工程菌在实际生产中的稳定性和可调控性。
目前,大肠杆菌和曲霉被广泛应用于聚谷氨酸的生产中,它们分别具有较高的产氨基酸能力和生长速度,同时也具有较高的生物安全性和可控性。
二、培养条件对于聚谷氨酸生产菌种的培养条件,包括温度、pH值、氧气含量、培养基成分等因素都会对菌种的生长和产氨基酸能力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大肠杆菌适宜的生长温度为37℃,pH值在6.5-7.0之间,培养基中一定要含有足够的氮源和碳源,以提供菌株生长和氨基酸合成所需的营养物质。
还需要控制好培养液的氧气含量,以保障菌种的正常呼吸代谢和氨基酸产生过程。
三、生产工艺在聚谷氨酸的生产中,通常采用发酵工艺进行。
首先是通过预处理培养基、接种优良的工程菌,使其迅速增殖,形成较高密度的菌体。
然后,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进行发酵反应,控制好温度、pH值等参数,促使菌株高效合成聚谷氨酸。
随着发酵的进行,还需要对培养液进行监测和调控,确保菌种的正常生长及产氨基酸过程。
通过提取和纯化等工艺步骤,得到高纯度的聚谷氨酸产品。
四、总结聚谷氨酸是一种重要的氨基酸,其在医药、食品、养殖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选择合适的生产菌种、优化培养条件以及精细设计的生产工艺,是保证聚谷氨酸生产质量和产量的关键。
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相信聚谷氨酸的生产技术将更加成熟和高效,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
愿我们的努力和创新不断推动聚谷氨酸生产技术的发展,为人类健康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产γ聚谷氨酸的地衣芽孢杆菌菌株选育及其发酵条件优化和产物分离
L—glutamic equaled to that of pure
acid.The concentration of L—glutamic acid of the
hyrolysate was determined by tJPLC,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pure 7-PGA in the
maximum biomass and concentration of 7-PGA were bigger than the uncontrolled course,and at fermentation time 80h Y.PGA concentration reached 23.49 g.L一.
利用60Co v射线对出发菌株进行诱变育种,并对诱变剂量进行了优化。当诱 变剂量200Gy时,致死率大于90%,正突变率高达13.3%,200Gy为适宜的诱变剂 量。诱变后经连续两次筛选复筛,并结合遗传稳定性分析,筛选出高产突变株 Bacillus licheniformis S16,7-PGA产量16.99tL~,比出发菌株产量提高72.4%。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液中的L一谷氨酸钠含量,最终计算得到T—PGA样品的纯度为95.7%。纯化的Y—PGA 样品在228nm处有吸收峰,J==L由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其峰面积占95.46%,与利用 水解法计算得到的Y—PGA含量吻合。 关键词:Y一聚谷氨酸,地农芽孢杆菌,诱变,60Co y射线,筛选,优化,
f11抗有机溶剂腐蚀、耐热、抗逆行性好; (21聚氨基酸衍生物有明碌的压电效应,天然型聚三一氨基酸和聚D一氨基酸的
立体结构分别为右旋螺旋体和左旋螺旋体,它们对于相同的剪切力来说 电极化方向相反: (31聚氨基酸呈多价态离子,与组织和细胞有良好的相容性,可以代替非致 病性病毒作为基因治疗的载体; f41聚氨基酸作为一种生物大分子具有良好的组织亲和性、消化吸收性,能 促进组织修复和细胞生长。例如Y一聚谷氨酸和聚赖氨酸为水溶性聚氨基 酸,抗原性小,可以在聚氨基酸膜上进行纤维芽细胞粘接和增殖。 由于聚氨基酸具有生物可降解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丰富的侧链活性基
_聚谷氨酸产生菌的发酵培养基优化
FOOD AND FERMENTATION INDUSTR IES
γ2聚谷氨酸产生菌的发酵培养基优化
李文婧 ,赵祥颖 ,田延军 ,张家祥 ,韩延雷 ,刘建军
1 (山东轻工业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 山东 济南 , 250353 ) 2 (山东省食品发酵工程重点实验室 , 山东 济南 , 250013)
11412 最陡爬坡实验设计
斜面培养基 ( g /L ) : 蛋白胨 10, 酵母膏 5, NaC l
10,琼脂 20, pH 值 710 - 712。
最陡爬坡实验以 Plackett2 B ur m an 实验实验值的 变化方向为爬坡方向 , 根据 Plackett2 B urman 实验结 果各因素效应值的大小确定变化步长 ,最快的逼近最 佳值区域 。正效应的因素选取较高值 ,负效应的因素 选取较低值 。γ2 聚谷氨酸产率最高的处理 ,即为下一 步响应面分析的中心点 。
因素 编码水平
- 1 0 1
X 1 (豆粕 ) X 2 (MnSO 4 ・H 2 O ) X 3 (NH4 Cl)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由表 3 可看出 , 豆粕 、 谷氨酸钠 、 K2 HPO4 、 M g2
SO4 、 M nSO4 表现为正效应 , NaC l、 柠檬酸钠 、 NH4 Cl、 CaC l2 表现为负效应 。可信度大于 90%的因素为豆
表 2 N = 9 的 Plackett2Burman 实验设计与结果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A -1 B 1 C 1 1 D -1 -1 E 1 1 F G H I γ2PG A / ( g・L - 1 ) 1 1 1 1 1 1 7170 6121 5166 7105 16170 20113 10102 6180 6183 19108 13191 1214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γ-聚谷氨酸发酵关键技术的研究
γ-聚谷氨酸发酵关键技术的研究γ-聚谷氨酸(γ-PGA)是微生物合成由谷氨酸单体缩合形成的高聚物,单体间以酰胺键相互连接,具有多种优良特性,如无毒、生物可降解、生物相容、强溶于水等,广泛用于食品、环保、农业等领域。
本文从γ-PGA生产菌的诱变选育和发酵过程优化展开研究,以期提高γ-PGA产率。
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采用ARTP 技术对出发菌株L13进行诱变处理,诱变条件为:处理距离2 mm、最佳处理时间300 s、样品加量10μL、通气量10 SLM。
以不产生脂肽和γ-PGA高产作为筛选标准,从突变库中筛选获得一株性能优良的突变株ZF5。
通过摇瓶发酵与5 L罐分批发酵验证,该菌株发酵过程仅产生少量泡沫,不产生脂肽副产物,在5 L罐中发酵18hγ-PGA产率达到26.1 g/L。
(2)在对枯草芽孢杆菌ZF5发酵特性研究基础上,通过添加适量的金属离子、氨基酸对γ-PGA发酵进行调控,以提高γ-PGA产率。
结果发现:Ca2+、Mo6+能够促进菌体的生长和γ-PGA的生物合成,最适浓度分别为0.1 g/L和0.06 g/L;Zn2+对菌体生长和产物合成都无显著影响;Cu2+和Mn2+对菌体的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但是Mn2+对γ-PGA产物积累促进作用最强,添加0.3 g/L的Mn2+发酵24 hγ-PGA产率最高为28.5 g/L,较对照提高了11.8%。
谷氨酸、缬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酰胺、脯氨酸对γ-PGA的合成具有促进作用,其中谷氨酸、天冬氨酸效果更为显著。
在发酵初始添加3 g/L的L-谷氨酸可使γ-PGA产率提高23%,最高达到31.5 g/L;在稳定期添加5 g/L的L-天冬氨酸可使γ-PGA产率提高17.6%,达到30.7 g/L。
(3)通过单一pH控制发酵策略研究发现,菌株ZF5最适生长pH为6.5,产物γ-PGA积累的最适pH为7.0。
通过两阶段pH控制策略有效地实现了菌体快速生长和γ-PGA合成最大化。
产γ-聚谷氨酸纳豆芽孢杆菌的选育及其发酵条件的优化的开题报告
产γ-聚谷氨酸纳豆芽孢杆菌的选育及其发酵条件的优化的
开题报告
题目:产γ-聚谷氨酸纳豆芽孢杆菌的选育及其发酵条件的优化
研究背景:
纳豆芽孢杆菌是一种优良的发酵菌,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产γ-聚谷氨酸(γ-PGA)的能力。
γ-PGA是一种天然的高分子物质,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应用价值,在医药、
食品、化妆品、农业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纳豆芽孢杆菌的选育和γ-PGA的高效生产已成为研究的热点。
目前,一些研究已经在纳豆芽孢杆菌的选育和γ-PGA的生产方面取得了一定
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究。
研究内容:
本研究的目的是选育高产γ-PGA的纳豆芽孢杆菌,并优化其发酵条件,以提高γ-PGA的产量。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纳豆芽孢杆菌的筛选和选育:首先,通过文献调研和实验测试,确定一些合适的筛选指标,如菌株的生长速度和γ-PGA的产量等。
然后,利用自然筛选或基因工程
技术进行筛选和选育,并对所得菌株进行鉴定和评价。
2. 发酵条件的优化:在确定γ-PGA高产菌株的基础上,通过单因素实验或正交实验等方法,优化发酵条件,包括菌种培养基的成分、培养条件(温度、pH值、气体供应等),以及流程控制等因素。
3. γ-PGA的提取和分离纯化:对发酵液进行适当处理和分离,获取γ-PGA纯化产物,并对其进行性质分析和应用评价。
研究意义:
本研究将有助于优化纳豆芽孢杆菌的选育和γ-PGA的生产工艺,提高γ-PGA的产量和质量,并为纳豆芽孢杆菌的应用和开发提供有力支持。
同时,该研究还将为纳豆
芽孢杆菌的微生物学、代谢调控和分子改良等方面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聚谷氨酸的工艺
聚谷氨酸的工艺
聚谷氨酸(poly(glutamic acid)或PGA)的工艺通常有以下几个步骤:
1. 原料准备:选择适当的养殖原料,例如谷氨酸菌(Bacillus subtilis)等菌株。
准备发酵培养基,包括碳源(如糖类)、氮源(如酵母粉)、矿质盐等。
2. 种子培养:将选定的菌株接种到培养基中进行种子培养。
通过优化培养条件,如pH、温度、氧气供给等,使菌株达到适宜生长状态。
3. 发酵:将种子培养物转移到大型发酵罐中进行主发酵。
控制温度、搅拌速度、通气量等,促进菌株生长和产酸。
发酵时间根据需求可持续几十小时至数天不等。
4. 分离和提纯:通过离心等方法将发酵液中的菌体和废液分离。
随后,可以采用酸碱调节、酒精沉淀、膜过滤等方式进行粗提纯。
5. 结晶和干燥:将提纯的聚谷氨酸溶液进行结晶处理,得到聚谷氨酸固体。
固体还可以经过进一步的干燥处理,以去除水分,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和质量。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步骤仅为一般性的聚谷氨酸工艺流程,实际每个生产厂家可能会有不同的工艺细节和优化措施。
基于聚谷氨酸的具体应用需求,可能还需要额外的后处理步骤,如药物包衣、纳米粒子制备、载体制备等。
γ-聚谷氨酸产生菌S004-50-01的筛选和优化培养
γ-聚谷氨酸产生菌S004-50-01的筛选和优化培养李楠;金燕;邹巧云;黄登禹;李飞;林旭辉;张坤生;刘丽娟;王佳玮;李娜;郭琳琳【期刊名称】《食品与发酵工业》【年(卷),期】2006(032)006【摘要】以纳豆芽孢杆菌(Bacillus natto)S004为出发菌,经诱变选育后得到S004-50-01菌株,聚谷氨酸产量由原菌株的4.25 g/L提高到10.0 g/L,对谷氨酸的利用率由18.2%提高到42.83%.通过正交实验,获得该菌株的优化培养条件为:葡萄糖40 g/L,谷氨酸钠30 g/L,MgSO4 0.5 g/L,FeCl3 0.5 g/L,MnSO4 0.02g/L,K2HPO43.0 g/L,经72 h发酵培养,聚谷氨酸的平均产量为13.6 g/L,谷氨酸的利用率为45.33%.【总页数】4页(P1-4)【作者】李楠;金燕;邹巧云;黄登禹;李飞;林旭辉;张坤生;刘丽娟;王佳玮;李娜;郭琳琳【作者单位】天津商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天津,300134;天津商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天津,300134;天津商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天津,300134;天津市百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天津,300221;天津科技大学生物技术学院,天津,300222;天津商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天津,300134;天津商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天津,300134;天津商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天津,300134;天津商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天津,300134;天津商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天津,300134;天津商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天津,30013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相关文献】1.γ-聚谷氨酸产生菌发酵培养基的响应面法优化研究 [J], 张海群;张智维;刘婷2.γ-聚谷氨酸产生菌的发酵培养基优化 [J], 李文婧;赵祥颖;田延军;张家祥;韩延雷;刘建军3.γ-聚谷氨酸合成菌株的筛选与优化培养 [J], 阮文辉;杨家志;姚俊;曹新;魏钦俊;鲁雅洁;孙东平4.产γ-聚谷氨酸菌株的筛选与培养基优化 [J], 车顺松;安蕊;冉光雨;乔宗伟;邱俊杰;吴杰;杨雷军;毕长富;王风青5.产γ-聚谷氨酸菌株的筛选与培养基优化 [J], 车顺松;安蕊;冉光雨;乔宗伟;邱俊杰;吴杰;杨雷军;毕长富;王风青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 D F1 H D F2 H D F3 H D F4
7. 51 ! 0. 34 7. 84 ! 0. 40 7. 98 ! 0. 51 8. 51 ! 0. 37
H D F6 H D F7 H D F8 H D F9
9. 86! 0. 47 9. 94! 0. 50 10. 01 ! 0. 33 10. 72 ! 0. 41
聚谷氨酸( po lyg lut amic acid, PGA) , 是由 L 谷氨酸和 D 谷氨酸单体之间通过 氨基和 羧基形 成肽键之后生成的同聚酰胺, 分子质量一般在 10 万~ 100 万 u[ 1] , 具有增稠、乳化、凝胶、成膜、保湿和粘接等 功能特性, 可广泛用于医药制造、食品加工、重金属吸附、化妆品生产、植物种子保护等许多领域, 是一种有极 大开发价值和前景的高分子生物制品[ 2 4] .
180
河南大学学 报( 自然科学版) , 2010 年, 第 40 卷第 2 期
1. 2 主要培养基 固体分离培养基: 蛋白胨 1 % , 酵母膏 0. 5 % , NaCl 1 % , 琼脂 2 % , pH 7. 0, 121 灭菌 20 min. 种子培养基: 葡萄糖 2 % , 酵母膏 0. 5 % , 谷氨酸钠 1 % , K H 2P O4 0. 2 % , M gSO4 0. 025 % , pH 7. 0,
杜 沛, 等: 聚谷氨酸高产菌株的选育及发酵条件优化
1 81
2. 2 菌株稳定性实验结果 筛选产量较高的突变株 H D F6、H D F7、H D F8、H D F9 在斜
面培养基中转接 10 代, 每代再 进行摇瓶 实验, 测定 每代摇 瓶的 PGA产量, 其中 H D F 9 比较稳定, 结果见图 1.
对 PGA 产量的影响, 结果见图 5, 酵母膏最佳浓度选 8 g/ L .
图 4 氮源对 PG A 产量的影响 Fig. 4 Effect of nitr og en sour ces on pro duction of P GA
将发酵液 10 000 r/ min 离心收集菌体, 加入等体积的 0. 85 % 无菌生理盐水洗脱菌体, 制成浓度为 10- 8 个/ m L 左右 的单 细胞 菌悬 液. 分 别做 硫酸 二乙 酯 ( diethy l sulfat e, DES) 、亚硝 基 胍( nit roso guanidine, NT G) 和紫外诱变, 处理条件分别为 0. 9 % DES, 0. 4 m g/ m L NT G, 15 W、30 cm、120 s 的紫外照射. 将处理 后的菌液混合, 冷藏 2 h, 转接于液体培养基, 37 、200 r/ m in 振荡培养 6 h, 取少量菌液做甘油管保藏, 其余 菌液做下一步诱变, 共重复诱变 3 次. 将 3 次诱变后的菌液混合, 稀释, 涂布平板, 挑选湿润、粘稠的菌落做摇 瓶复筛[ 10] . 1. 5 分析方g. 3 Effect of carbon so ur ces concentr atio n
on product ion of PG A
2. 3. 2 氮源种类筛选及浓度优化结果
发酵培养基中分别添加 6 g / L 的蛋白胨、牛肉膏、酵母膏、玉米浆、( N H 4 ) 2SO 4 作为氮源, 其他条件相 同, 结果见图 4. 酵母膏作为氮源时, PGA 产量最高. 以发酵培养基为基础, 选择不同浓度酵母膏来考察其
Abstract: Bacillus s ubtilis H D 23 was used as or ig inal str ain fo r PG A pr oduction, w hich w as treated w ith multi mutag enicity method of ultrav iolet, diethyl sulfate and nitr osog uanidine. Bacillus subtilis HD F 9 w as isolated, and the PG A yield attained 10. 72 g/ L increasing by 56. 3 % , and the mutant show ed genetic stability during 10 generatio ns. T he fermentatio n medium optimized by or thogo na l ex periment was glucose 50 g / L , yeast extr act 8 g/ L , mo no so dium g lutamate 40 g/ L . In 250 mL shake flask, the o ptimal medium v olume, temper ature, o riginal pH , r otation speed wer e 40 mL, 37 , pH 7. 5 and 200 r / min. T he f inal PG A y ield att ained 14. 88 g/ L incr easing by 38. 8 % . Key words: polyg lutamic acid; mult i mut agenicity ; fermentation; or thog onal ex per iment
第 40 卷 第 2 期 2010 年 3 月
河 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H enan U niver sity ( N atur al Science)
V ol. 40 N o. 2 M ar. 2010
聚谷氨酸高产菌株的选育及发酵条件优化
杜 沛, 宴 正, 陈双喜*
( 河南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工 程研究所, 河南 开封 475004)
将发酵液 10 000 r/ m in 离心去除菌体, 取上清液测谷氨酸单体含量; 另取部分上清液与 6 mo l/ L 的盐酸 按 1 1 体积比加入试管中混匀, 封口后于 121 水解 2 h, 然后测水解液中谷氨酸总量, 两次测得谷氨酸含 量之差为 P GA 的含量[ 12] .
2 结果与分析
PGA 的化学结构独特, 很难通过化学方法合成, 目前获取 P GA 的最有效的途径是通过微生物发 酵[ 5, 6] . 目前国内 P GA 产生菌产量都比较低, 难以实现大规模生产, 因此筛选高产菌种、降低生产成本是解 决问题的关键. 本文以实验室筛选出的 P GA 产生菌 Bacil l us subti li s H D 23 作为原始出发菌株, 进行紫外 线- 硫酸二乙酯- 亚硝基胍多组复合诱变, 选育出一株遗传稳定性良好的高产突变株并对其摇瓶发酵条件 进行了研究.
115 灭菌 20 min. 发酵培养基: 葡萄糖 4 % , 酵母膏 0. 8 % , 谷氨酸钠 3 % , K H 2P O4 0. 2 % , M gSO4 0. 025 % , pH 7. 5,
115 灭菌 20 min[ 7 9] . 1. 3 培养方法 1. 3. 1 菌种活化
取 H D 23 菌种一环, 接入新鲜斜面培养基中, 37 培养 18 h. 1. 3. 2 种子培养
DU Pei, Y A N Zheng , CH EN Shuang x i*
( I nstitute of Bioengineering , Col lege of L if e S cience, H enan Univers ity , H enan K aif eng 475004 , China)
2. 1 多组复合诱变的结果 从筛选平板上分离纯化了 45 株形态大、表面光滑且粘稠的单菌落, 将每个单菌落斜面保藏, 液体发酵后
测定 P GA 产量, 有 9 株产量较高( 表 1) , 其中 H D F 6、H D F 7、H D F8、H D F9 产量比出发菌株分别提高 了 43. 7 % 、44. 9 % 、45. 9 % 、56. 3 % , 可见复合诱变的效果比较明显.
中图分类号: Q 815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1003- 4978( 2010) 02- 0179- 06
High Production Strain Breeding for Polyglutamic Acid and Its Fermentation Conditions Optimization
250 mL 三角瓶内装 20 mL 种子培养基, 接种活化后的斜面培养物一环, 37 , 200 r/ min 振荡培养 10 h. 1. 3. 3 发酵培养
250 mL 三角瓶中装发酵培养基 40 mL , 接种量 3 % , 37 , 200 r/ m in, 振荡培养 48 h. 1. 4 多组复合诱变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1. 1 出发菌种 枯草芽胞杆菌( Baci l lus subti li s ) H D 23, 河南大学生物工程实验室筛选保藏.
收稿日期: 2009 12 03 作者简介: 杜 沛( 1983- ) , 女, 河南南阳人, 在读硕士, 研究方向为微生物发酵工程. * 通讯作者, E mail: csx 1231@ 126. co m
表 1 复合诱变菌株 PG A 产量
T ab. 1 T he P GA yield of strains by mult i mut agenicity
菌株
PG A 质量浓度/ ( g/ L)
菌株
P GA 质量浓度/ ( g / L )
原始菌株
6. 86 ! 0. 29
H D F5
8. 96! 0. 19
采用 721 分光光度计测定 600 nm 下菌悬液的光密度. 1. 5. 2 pH 的测定
采用数字式 pH 计测定. 1. 5. 3 谷氨酸含量测定
用纸层析法[ 11] 测定, 谷氨酸含量与 OD 520 之间的关系为: y = 0. 1937 x - 0. 0409 , R2 = 0. 997 5. 1. 5. 4 P GA 含量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