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道教文化
武夷山人文文化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在这里为大家演讲关于武夷山人文文化的主题。
武夷山,位于福建省西北部,是一座风光旖旎、人文荟萃的名山。
自古以来,就有“三山六水一分田”的美誉。
今天,我将从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为大家描绘一幅幅武夷山人文文化的画卷。
一、历史底蕴武夷山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活动的踪迹。
秦汉时期,武夷山成为道教圣地,吸引了众多道教徒前来朝拜。
唐宋时期,武夷山佛教兴盛,寺庙林立,僧侣众多。
明清时期,武夷山成为文人墨客的聚集地,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
1. 道教文化武夷山道教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
道教创始人张道陵曾在武夷山修炼,被誉为“武夷仙山”。
武夷山有许多著名的道教宫观,如天心宫、南岳宫、玉皇阁等。
这些宫观不仅体现了道教文化,也反映了古代建筑艺术。
2. 佛教文化武夷山佛教文化同样博大精深。
佛教传入武夷山后,迅速发展壮大。
武夷山有许多著名的佛教寺庙,如天心寺、南岩寺、九曲溪畔的寺庙等。
这些寺庙不仅是佛教文化的传播地,也是古代建筑的典范。
3. 文人墨客武夷山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的聚集地。
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曾游览武夷山,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
宋代文学家苏轼、陆游等也曾在武夷山留下了足迹。
明清时期,许多文人墨客纷纷来到武夷山,创作了大量诗词歌赋,为武夷山人文文化增添了丰富的内涵。
二、文化传承武夷山人文文化传承悠久,独具特色。
以下将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1. 武夷山茶文化武夷山是中国著名的茶叶产地,武夷岩茶被誉为“茶中之王”。
武夷山茶文化源远流长,茶道、茶艺、茶诗、茶画等丰富多彩。
武夷山茶文化不仅是一种饮品文化,更是一种生活艺术。
2. 武夷山民间艺术武夷山民间艺术种类繁多,如木偶戏、采茶戏、剪纸、泥塑等。
这些民间艺术形式生动活泼,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它们反映了武夷山人民的智慧和生活情趣,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 武夷山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山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武夷山武术、武夷山畲族文化、武夷山剪纸等。
武夷山:两岸道教文化交流窗口
武夷山:两岸道教文化交流窗口作者:杨瑞荣来源:《今日中国·中文版》2014年第01期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是著名的侨乡和台胞祖籍地。
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达1200多万人,台胞中80%祖籍福建。
武夷山是福建著名侨乡,又是台胞出入频繁的地区,台湾知名人士谢东闵在畅谈台湾茶叶史时说,台湾冻顶乌龙茶是从武夷山跨海移植到台湾的。
长期以来,两岸茶人对大红袍与冻顶乌龙这两种同宗同源的茶叶有着特殊的情感,并籍此在武夷山展开了频繁的交流活动。
武夷山是一座养生名山,它的真山真水是天然的瑰宝,近千年来有许多名道前来此处修身悟道,孕育了武夷山独一无二的养生文化。
道家在武夷山修真的场所遍布全山,最为有名且影响最大的是一曲溪畔的止止庵,它是中国道教南宗祖庭。
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止止庵清净古雅,背倚大王峰水光石,侧临铁嶂峰,傍水一方,是清修的好去处。
福建省道教协会副会长、武夷山道教协会会长、武夷山桃源洞道观、武夷山天上宫主持林青道长说,武夷山的养生文化就是道教文化,止止庵作为武夷山的道教文化发源地,可以说武夷山的养生文化也是从止止庵开始的。
为加强武夷山道教宫观与台湾的交流往来,几年前,林青道长参加福建省道教考察团赴台考察,拜访了台湾所有的道教宫观,并与高雄和台南道教宫观进行交流。
随着两岸宗教交流的日益频繁,武夷山与台湾的道教文化交流也更加热络。
林青道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要把武夷山建成两岸道教文化交流的窗口。
重振桃源洞道观的辉煌“远寻瑶草到仙家,冲破云间一片霞;道士不知兴废事,又来溪上种桃花。
”这是宋代诗人詹复描写武夷山桃源洞道观的诗。
桃源洞位于武夷山六曲溪畔内,四面环山,碧翠清幽,平阔水面,鱼鸟翻跃,犹如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桃源观始建于唐朝天宝年间(742—756),其武夷山仙灵之说,吸引大批高道前往隐居修炼。
宋代,桃源洞已开发成一方避世隐居的乐土,桃树成林。
明朝,桃源观已远近闻名,是武夷山主要道观之一,扩建了三清殿、三皇元君殿、真武殿、娘娘殿、功德祠等殿堂,占地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修真高道多选此地居之。
武夷山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重要的地位?
武夷山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重要的地位?一、文化传承与交流1. 经典文化的孕育:武夷山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美的环境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孕育提供了绝佳的土壤,如《武夷山志》等经典著作便将武夷山的独特文化定格在历史长河之中。
这些文化珍品不仅为后人了解古代历史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也为后世的文化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
2. 儒释道文化的交汇:武夷山是儒释道三教交汇的地方,自古以来就有“文教圣地”之称。
武夷山既是儒家经典《尚书》中所称的“东南方正”的象征,又是佛教圣地之一,庙宇众多,佛教文化与道教文化交相辉映。
这种宗教文化的融合与交流,不仅丰富了武夷山的历史文化内涵,也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独特的自然景观1. 雄奇的地形地貌:武夷山地处武夷山脉的中心,地势崎岖,山体高耸入云,峰峦叠翠。
其独特的地形地貌以“三绝”闻名:高峰绝、丛林绝、溪水绝。
这些壮丽的景观对于中国的自然地理研究以及文化旅游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2. 丰富的植被资源:武夷山是中国南方植被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大量的动植物资源。
山上树木蓊郁,花草遍布,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也为植物学家研究物种多样性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三、历史地位与价值1. 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武夷山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与进步。
其千年古刹、传统文化和历史遗址等多个方面的人文景观,使得武夷山成为了中国丰富多彩历史文化的重要代表。
2. 国家重点保护对象: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对象,既是保护珍稀生物资源的重要基地,又是维护自然生态平衡的关键所在。
保护好武夷山的自然环境,对于中国甚至全球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武夷山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其丰富的历史文化、独特的自然景观以及国家级保护地位,都使得武夷山成为了一座璀璨的文化明珠。
希望未来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保护武夷山,将其珍贵的历史遗产传承下去,同时也能够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呼吸到更加清新的空气,感受到大自然的独特魅力。
武夷山道教文化
武夷山道教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彭祖,秦汉时起,武夷山已成为道教文化的一个重要传播地,有关的神话传说非常生动。
如唐代陆羽的《武夷山记》里也有一则记载:秦始皇二年,有一位驾紫云、骑白马的神仙飘落在山中,号为“武夷君”,自称奉天帝之命,驻节此山,统领地仙。
在《武夷古记》里也有一则记载:秦时皇太姥母子二人如武夷山修炼,他们结庐于大王峰麓,居住于太姥岩上,后修炼成仙,升真而去。
随后而来的还有魏王子骞等十三人,也都修炼得道,飞升而去。
宋代祝穆《武夷山记》记载:秦始皇二年八月十五日,武夷君与皇太姥、魏王子骞等十三仙在幔亭峰顶大摆宴席,会见乡人——这就是著名的“曼亭招宴”的传说。
武夷山和道教文化密切关联,在正史中也有记载。
最早在司马迁的《史记》里就明确写着汉武帝令祠官“祀武夷君,用干鱼”。
从那以后,历代的帝王都崇祀武夷君,到了宋代乾兴至熙宁年间,皇帝先后20次派使节投送“金龙玉简”。
武夷山最大的道院宫观是“武夷君”。
它坐落在大王峰南麓,紧邻九曲溪水,从创建到现在已经一千多年,历来收到朝廷的重视。
南唐保大二年,元宗李璟为其弟弟李良佐辞荣入道而将屋宇移建今址,改称“会仙观”。
宋代朝廷在观内社“提举”一职,直接派来官员管理宫观事务。
武夷山水奇幻百出,许多景点都深深渗透着道家文化的影响,1962年,郭沫若在雨中泛游九曲溪,欣然命笔题诗,其中“六六三三疑道语,崖崖壑壑竞仙姿”的诗句,形象地描绘了武夷山水与道教文化的关系。
“六六”指武夷山的三十六峰,“三三”指九曲溪,在“六六”、“三三”的峰岩和水域之中,许多景点就是以道教文化的特定词汇命名的,而且,每一景点都有一个魅力的神话传说,如“大王和玉女”、“幔亭招宴”、“铁拐李与天柱峰”、“金鸡洞”、“樵子观弈”等传说故事都体现着到家文化的精神。
晕象武夷山儒、释、道三教茶礼俗文化
LAlYu —yn ig
摘
要 :儒、释 、道茶礼俗 文化是武夷山茶文化的核心 内容 。儒 家以茶修德 ,提倡 中庸、和谐 , 目的是要修
身、齐家、治 国,茶礼俗也融合了儒 家思想的精华。禅 宗重视 “ 坐禅修行 ” ,佛 家茶礼 以茶修性 ,清静寂 灭,通
过 “ 明心见性” ,达到佛 的觉悟。道 家茶礼 以茶修 心 ,追求宁静 淡泊,通过静观 自然 美景 来陶醉 自我 ,升仙成
h us t fhe r i os h a et n n o et e l n v n ce y M u t n e t eec ue tepr io tr lin ,tesm i i fh reri o s aeer hdteWui o n i TaEiut utr u e eg hk g t h eg i h i h a q t l .
道 。通过列举和阐述三教茶礼俗 文化表现 ,反映 了武夷山儒、释 、道三教 同处一山 ,武夷 山茶与儒 、释 、道有 不 解之 缘 ,茶 中蕴 和 ,茶 中寓 静 ,和 、静 是三 教 所 追 求 的境 界 ,同样 三 教 思 想也 丰 富 了武 夷 山茶 礼俗 文化 的 内涵 。
关键 词 :武 夷 山 ;儒 、释 、道 ;茶礼 俗 文 化 中图 分 类 号 :K 9 .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7 30 (0 1 1— 18— 3 82 3 6 1— 8 X 2 1 )0 00 0
第3 3卷
Hale Waihona Puke 第1 期 宜春学院学报
武夷山:两岸道教文化交流窗口
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是著名的侨乡和台胞祖籍地。
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达1200多万人,台胞中80%祖籍福建。
武夷山是福建著名侨乡,又是台胞出入频繁的地区,台湾知名人士谢东闵在畅谈台湾茶叶史时说,台湾冻顶乌龙茶是从武夷山跨海移植到台湾的。
长期以来,两岸茶人对大红袍与冻顶乌龙这两种同宗同源的茶叶有着特殊的情感,并籍此在武夷山展开了频繁的交流活动。
武夷山是一座养生名山,它的真山真水是天然的瑰宝,近千年来有许多名道前来此处修身悟道,孕育了武夷山独一无二的养生文化。
道家在武夷山修真的场所遍布全山,最为有名且影响最大的是一曲溪畔的止止庵,它是中国道教南宗祖庭。
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止止庵清净古雅,背倚大王峰水光石,侧临铁嶂峰,傍水一方,是清修的好去处。
福建省道教协会副会长、武夷山道教协会会长、武夷山桃源洞道观、武夷山天上宫主持林青道长说,武夷山的养生文化就是道教文化,止止庵作为武夷山的道教文化发源地,可以说武夷山的养生文化也是从止止庵开始的。
为加强武夷山道教宫观与台湾的交流往来,几年前,林青道长参加福建省道教考察团赴台考察,拜访了台湾所有的道教宫观,并与高雄和台南道教宫观进行交流。
随着两岸宗教交流的日益频繁,武夷山与台湾的道教文化交流也更加热络。
林青道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要把武夷山建成两岸道教文化交流的窗口。
重振桃源洞道观的辉煌“远寻瑶草到仙家,冲破云间一片霞;道士不知兴废事,又来溪上种桃花。
”这是宋代诗人詹复描写武夷山桃源洞道观的诗。
桃源洞位于武夷山六曲溪畔内,四面环山,碧翠清幽,平阔水面,鱼鸟翻跃,犹如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桃源观始建于唐朝天宝年间(742—756),其武夷山仙灵之说,吸引大批高道前往隐居修炼。
宋代,桃源洞已开发成一方避世隐居的乐土,桃树成林。
明朝,桃源观已远近闻名,是武夷山主要道观之一,扩建了三清殿、三皇元君殿、真武殿、娘娘殿、功德祠等殿堂,占地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修真高道多选此地居之。
武夷山的茶文化与道家修行之地
武夷山的茶文化与道家修行之地武夷山,位于福建省北部,被誉为中国著名的山水名胜区之一。
这里不仅以其秀美的山水风光吸引着众多游客,还因其悠久的茶文化和与道家修行相结合的独特氛围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探索武夷山的茶文化和其作为道家修行之地的意义。
一、茶文化的渊源与发展在武夷山这片土地上,茶文化可以追溯到公元11世纪的南宋时期,当时便已经有人种植并制作武夷岩茶。
武夷岩茶是武夷山最著名的茶叶之一,它生长在高海拔、气候湿润的独特环境中,因此在口感和香气上都具有独特的特点。
通过世代研制和创新,武夷岩茶逐渐成为了一种独特的茶叶品牌,备受茶客们的喜爱。
二、武夷山的道家修行之地武夷山不仅在茶文化上独树一帜,也是道家修行的理想场所。
道家修行强调与自然共同生活,追求心灵的宁静和平和的生活状态。
武夷山的山间清泉、林间古树以及清新的空气形成了一个非常适合修行的环境。
那么,武夷山是怎样成为道家修行之地的呢?首先,武夷山融合了道家的思想,提倡质朴纯粹的生活方式,并用茶文化作为媒介,营造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氛围。
其次,武夷山的山脉纵横,峰峦叠嶂,山中有许多著名的道观和寺庙,如九曲溪观音寺、天心岩禅寺等,供道家学习修行之用。
最后,武夷山的人文环境也极具吸引力,当地的居民秉持着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与道家的思想相契合。
这一切都使得武夷山成为了追求道家修行的人们的理想之地。
三、茶文化与道家修行的息息相关茶文化与道家修行有着紧密的联系。
首先,喝茶可以袪除杂念,使人心静。
茶具备了一种独特的气质,茶香飘溢的环境和静谧的氛围有助于人们冥想和修行。
其次,泡茶过程本身也有一种禅修的感觉。
从选茶、洗茶、煮水、沏茶,每一步都需要专注和耐心,这与道家修行中注重的“自知”和“定性”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茶水的煮沸、冲泡和品饮都显示了生命流动的变化和感悟,这对修行者来说是一种很好的启示。
四、武夷山的茶文化和道家修行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目前,武夷山的茶文化和道家修行之地的地位依然不可撼动。
穿越福建武夷山领略武夷山的自然风光与文化底蕴
穿越福建武夷山领略武夷山的自然风光与文化底蕴福建武夷山,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被誉为“活的文化遗产”。
它是中国文化名山之一,也是松柏森森的茶乡,并享有“东方第一山”的美誉。
穿越福建武夷山,你将领略到其独特的自然风光与悠久的文化底蕴。
一、风景如画的自然风光穿越福建武夷山,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它宜人的自然风光。
山峦起伏,峰峦叠嶂,山川之间隐现出一幅幅壮丽的画卷。
武夷山的山体绿意盎然,四季如春,有“大山无恙,大山之美”之称。
在武夷山的深处,隐藏着九曲十八弯的奇特峡谷,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九曲溪”了。
溪水清澈见底,河岸两侧耸立着陡峭的山壁,悬崖峭壁上还有各种各样的自然奇观,如“跳水龙门”、“总角楼”等景点,让人流连忘返。
另外,武夷山还以其独特的瀑布群而闻名于世。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天游峡瀑布群”,这里有着数十个不同大小的瀑布,水花飞溅,如诗如画。
一边是飞瀑流淌,一边是袅袅炊烟,让人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与壮丽。
二、丰富的文化底蕴除了自然景观外,穿越福建武夷山还可以领略到其丰富的文化底蕴。
武夷山是道教的发源地之一,这里有众多的道观和文化遗迹,其中最著名的要数武夷宫和船山庙。
武夷宫是福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位于武夷山主峰玉女峰下,是一座集道教、佛教与儒教于一体的宏伟建筑群,以其壮丽和独特的建筑风格而闻名。
在武夷宫内,有着众多的文物和古籍,反映了武夷山区域的历史与文化。
船山庙是武夷山道教建筑群中的又一重要景点,它位于船山东麓,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道教建筑群之一。
庙宇群修建在陡峭的山崖上,形状独特,宏伟壮观。
在庙宇中,供奉着道教的著名神仙张三丰等。
另外,武夷山还有众多的文化节庆活动,如武夷山茶文化节、武夷山红楼文化节等,这些活动充分展现了武夷山的文化底蕴与旅游魅力。
三、美食与特产穿越福建武夷山,还可以品味当地的美食与特产。
武夷山茶是中国著名的名茶之一,在全国茶叶品牌中名列前茅。
它产于高海拔的山区,因为气候条件和土壤的独特性,使得茶叶的品质独具特色,回味无穷。
武夷山人文之美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武夷山的人文之美。
武夷山,这座位于我国福建省西北部的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以其独特的山水风光和深厚的人文底蕴,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游览。
在这里,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向大家介绍武夷山的人文之美。
一、历史悠久的宗教文化武夷山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是道教、佛教、儒家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在武夷山,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古老的寺庙、道观和石碑,它们见证了武夷山悠久的宗教文化。
1. 道教文化武夷山是中国道教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被誉为“道教仙都”。
武夷山的九曲溪是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许多道教名士曾在此修炼。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武夷山的武夷宫,它是道教南宗的发源地,至今仍保留着许多道教文化遗迹。
2. 佛教文化佛教在武夷山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武夷山的佛教文化以寺庙建筑和雕刻艺术为代表。
如著名的天心岩寺、天游峰寺等,这些寺庙不仅建筑精美,而且雕刻工艺精湛,展现了我国古代佛教文化的独特魅力。
3. 儒家文化武夷山也是儒家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在武夷山,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古代儒家学者的遗迹,如朱熹的讲学之地——武夷精舍。
朱熹是宋代著名的儒学大师,他在武夷山讲学多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武夷山的民间文化丰富多彩,独具特色。
这里有许多独特的民间艺术、民俗活动和传统手工艺。
1. 民间艺术武夷山的民间艺术包括剪纸、木雕、竹编、泥塑等。
这些艺术作品题材广泛,技艺精湛,充分展示了武夷山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2. 民俗活动武夷山的民俗活动种类繁多,如迎神赛会、舞龙舞狮、采茶戏等。
这些活动既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又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3. 传统手工艺武夷山的传统手工艺品种类繁多,如建盏、竹编、木雕等。
这些手工艺品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三、独特的山水文化武夷山的山水文化是其人文之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里山水相依,风景如画,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前来游览、创作。
1. 山水景观武夷山的山水景观以奇峰、异石、幽谷、清溪为特色。
洞天福地武夷山道家文化影响至深
洞天福地武夷山道家文化影响至深北宋著名文学家范仲淹有一首《武夷茶歌》,诗中写道: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
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
这首七言绝句,赞美了武夷山最富盛名的道茶,并借此抒发了诗人对武夷山历史悠久的仙道文化的向往之情。
武夷山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双重遗产地、地处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市,位于福建与江西的交界处。
总面积999.75平方公里,是我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区和避暑胜地。
武夷山九曲溪洞天福地武夷山道教尊奉武夷山为三十六洞天之第十六洞天“武夷山洞”,号称“周回一百二十里,名曰真升化玄天。
在建州建阳县,真人刘少公治之。
”道教在武夷山有深厚的传承基础,《武夷山志》中记载,武夷自开辟以来,天造地设,其山之嵌崎险峻,水之曲折潆洄,若鬼斧神工,莫可窥测。
海内山水之灵异,于斯为最,秦汉以来,历为方士羽客隐遁之所。
相传秦时有神仙降山中,自称武夷君,受玉帝命,统率诸地仙,于是以“武夷”为山之名。
武夷也成为地仙之宅,为各路地仙会聚之所。
武夷山名观——止止庵武夷山与道教文化武夷山中心景区内,各个峰、岩、景点,都融入了道教文化不同程度的印记。
如古代帝宫、王城建筑要求体现日、月、星照临,而九曲溪附近分别有星村,半月山,升日峰,正符合此要求;在景区御茶园内有口通仙井(井壁呈圆形),附近武夷宫有口龙井(井壁呈方形),这两口井分别坐落在武夷山九曲溪的溪左与溪右,按“天为阳,地为阴;天为圆,地为方”之理念,配合上九曲溪的“S”路线,构成了一幅天然的太极图,通仙井以及龙井正是太极图的阴阳两极。
此外,武夷宫、止止庵等现存之宫观也是道教在该地的重要传播之处。
?武夷山茶园武夷道茶精品——大红袍武夷山的茶文化武夷山的茶文化与道教也有着深厚的渊源。
自古以来,道门中人就把茶视为某种含有“生力”的食物,为求“长生久视”,在修炼外丹时,茶往往是道教徒必备之物之一,茶文化正是从这一点上与道教有了初次的结合。
因此,道人种茶、饮茶成为修道途中的一种重要方式。
武夷山有哪些特色的文化遗产?
武夷山有哪些特色的文化遗产?一、古老的儒释道文化武夷山作为中国儒释道文化的摇篮,拥有丰富的古老文化遗产。
首先,儒家文化在武夷山久负盛名,培育了许多杰出的学者和思想家。
武夷山是古代儒家学者欧阳修的故里,他在这里留下了许多重要著作,并对后来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武夷山也是道教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许多道教庙宇和修行场所遍布山林。
最后,佛教文化也在武夷山上扎根发展,有许多佛寺和佛塔保存至今。
这些丰富多样的古老文化遗产,为武夷山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让人们能够亲身感受到传统的文化底蕴。
二、独特的茶文化武夷山是中国重要的茶叶产区之一,也是武夷岩茶的发源地。
武夷岩茶以其独特的品质和口感享誉全球,备受茶叶爱好者的追捧。
武夷岩茶的制作过程繁琐且精细,需要严格的工艺和技术,这使得茶叶成品具有浓郁的香气和独特的口感。
同时,武夷山还有丰富的茶文化历史,具有悠久的茶文化传统。
茶叶种植和制作技艺代代相传,形成独特而丰富的茶文化。
三、瑰丽的岩石文化武夷山的山峦峭壁、奇石众多,岩石文化是其特色之一。
在武夷山的山间峡谷和溪流中,可以欣赏到形状各异的瑰丽岩石。
有的岩石形似人物、动物,有的则充满神奇的纹理和颜色。
这些瑰丽的岩石构成了独特的山水画卷,给人们带来无穷的想象空间。
同时,武夷山的岩石还具有重要的地质学和考古学价值,记录了地壳运动和古代人类活动的痕迹。
四、神秘的古建筑遗迹武夷山保存着众多的古建筑遗迹,包括古代的庙宇、宫殿、碑刻等。
其中最有名的是武夷山景区内的天心观、云窝宫等古建筑群。
这些建筑采用了传统的建筑手法和材料,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髓。
这些古建筑遗迹不仅具有历史价值,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武夷山作为中国的文化遗产之一,拥有独特而丰富的文化内涵。
古老的儒释道文化、独特的茶文化、瑰丽的岩石文化以及神秘的古建筑遗迹,都为武夷山增添了浓厚的人文气息。
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我们能够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辉煌。
武夷山的历史故事
武夷山的历史故事
武夷山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著名的道教圣地。
古时候,武夷山多为野人所居,后来随着道教的兴起,渐渐形成了道教真元宗的道场。
在宋代,武夷山出现了一位著名的道士──张三丰。
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武术家,还是一位有大智慧的道教家。
据传,张三丰在武夷山修炼多年,最终悟道成仙,成为了道家的真仙。
他所发明的太极拳一脉,被誉为中国武术中最为精深的拳术之一。
张三丰创办道教真元宗,追求的是获取真正的精气神,达到长生不老、不死不灭的境地。
武夷山的历史古迹丰富多彩。
道教玄门观、真元宗道场、大红袍茶园等都是非常有名的。
旅游者可以来到武夷山体验一下太极拳的乐趣,或者品尝香味浓郁的武夷岩茶。
二十一世纪,武夷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成为了一处著名的旅游胜地。
人们常说到,武夷山真乃“一山半水一分田,云雾绕山景如仙”。
它既是我国道教传统文化的根据地,也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
武夷山古代道教文化探略
第21卷 第1期 2001年2月福州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FUZHOU T EACHERS COLL EGE(Social Science Edition )Vol.21 No.1Feb. 2001收稿日期:2000-09-10武夷山古代道教文化探略何敦铧(福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历史系,福建福州350011)摘要: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原始宗教,其历史渊源与中华民族文化紧密相联。
武夷山是福建道教主要的活动地区,其丰富的历史宫观及历史人物对福建文化具有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武夷山;道教;宫观;方士;道士中图分类号:B9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721(2001)01-0073-06On Taoist Cu lture of Ancient Wuyi MountainHE Dun hua(H istory D ep ar tment of Fuz hou T eacher s Colle ge,Fuz hou Fuj ian,350011)Abstract:T he T aoist is an o riginal relig ion w hich only develops in China.It has close relation to Chinese cul ture.Wuyi mountain is a main area of T ao ist s actions in Fujian.Its temples and figur es have deeply affected Fu jian s cultur e.Key words:Wuy i mountain;T ao ist;T aoist temple;N ecromancer;T aoist priest绵亘于福建武夷山市南面的武夷山,山奇水秀,是一座文化历史悠久的道教名山,驰名中外。
方圆60公里,四周都是溪谷,与别的山脉没有连接,其外围的小山,像众多卫士一样,环绕守卫。
道教和武夷茶文化
道教和武夷茶文化道教和武夷茶文化“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从从古载”①。
茶在道教末正式形成之前,便已和伸仙结了缘。
如茶的发现,相传为“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毒,遇茶而解之”。
道家发现武夷茶云:“武夷真是神仙地,又产灵芝又产茶”②茶被视为仙人所发现的神物仙品,他们称茶为“灵芽”或“仙草”。
《云笈七签洞天福地》列武夷为道教第十六真升元化玄洞天。
据《神仙传》载:“昔有神仙降此曰:予武夷君也,统录地仙,受绾于此”。
《武夷茶》开宗明义地指出:“相传老人初献茶,死为山神享庙祀”。
这位神人便是“飘然自号武夷君”的山伸③。
《武夷真君仙茶道秘笈》云:“伟哉宗师(指武夷君),其君大法,实出乃家。
走避秦政,其先两湖。
止于建南,其境仙遐。
养气延年,其功在茶。
啜饮枕浴,其理太和。
石泉瀹茗,其力除魔。
修仙炼丹,其门最夸......”④。
传说仙祖钱铿是夏商周三代重臣,受封于彭。
入道之后,以茶驯气,以茶养生:喝岩泉,契山花,食野果,活了八百岁,世称彭祖。
中国人尊称为长寿的象征。
彭祖有一儿子(一传为二子,曰武曰夷),自号武夷君,不愿为秦始皇渡仙入道,避秦害遁隐南蛮,栖止武夷山。
教化百姓,栽种五谷,采制仙药,济世救民,隐居武夷一百八十余年,飞升之日,在修炼地架起布幔为亭。
会同皇太姥、魏王子骞十三真人等,以茶开设仙宴,宴请乡人,告别“曾孙”而去。
百姓尊称武夷君,立庙祀之,这就是武夷之得名和幔亭宴之由来。
对于神话的传说,我们不能一概斥之为虚妄不经的东西。
事实上,神话传说的背后,有历史的影子。
正如保尔拉法格所指出:神话既不是骗子的谎言,也不是无谓的幻想的`产物,它们不如说是人类朴素和自发的思维形式⑤。
道教,乃是汉民族固有的宗教,形成于东汉。
道教传入福建时间很早。
据《后汉书徐登传》载:泉州道士徐登,精医善巫,贵尚清俭。
曾以茶济世,据传曾在莲花山摩崖石刻“莲花茶襟”,提出保护这一片的茶园。
吴晋时,道士介琰曾住建安方山(今闽候县境),从白羊公杜泌学“玄一无为”之道,遗种“方山露芽”。
武夷山的道教文化
武夷山的道教文化
杨文
【期刊名称】《统一论坛》
【年(卷),期】1997(000)004
【摘要】前不久,台湾道教协会一行专程赴武夷山观光考察,并与武夷山桃源洞道观道长及有关人士详细座谈,提出武夷山的道教文化与台湾道教一脉相通,愿意在台广筹资金,扩建武夷桃源洞道观,使之成为东南地区道教协会活动中心。
武夷山道教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彭祖。
《列仙传》中说彭祖姓篯名铿,是上古颛顼的玄孙,善于导引行气。
尧时,他献雉羹于尧,尧封他于大彭,故称为彭祖。
殷末,彭祖已七百六十多岁,一说八百多岁,容颜不见衰老。
殷王封他官,他托病不理政事,此后不知所终。
根据董天二编撰的《武
【总页数】2页(P62-63)
【作者】杨文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957
【相关文献】
1.基于生态视角的道教文化旅游——以武夷山胡麻涧摩崖石刻群为例 [J], 郭伟锋;郜俊利
2.武夷山道教文化及其旅游价值 [J], 郭伟锋;许亦善
3.武夷山道教文化旅游开发初探 [J], 郭伟锋;郜俊利
4.武夷山古代道教文化探略 [J], 何敦铧
5.武夷山是两岸道教文化交流的窗口——访武夷山道教协会会长林青 [J], 杨瑞荣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武夷山-道教南宗祖庭
武夷山-道教南宗祖庭大王峰与玉女峰是武夷山具有代表性的景点,用道教来解释大王玉女可以称其是一阴一阳,丹山碧水、▶山水环绕的武夷山还是中国名山秀水中极具代表的一个,它是山水兼具完美融合的旅游胜地,还是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有“中国最美丽的溪流”之称的九曲溪更是为武夷山增添了几分灵气和神韵。
阴阳五行俱全,风水灵气俱佳,成为道教推崇养生文化、打造休闲养生名山的最好解释。
▶武夷山不仅山水秀美,人文底蕴丰厚,而且空气质量特好,空气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达12万个,旅游交通便捷,适合不同年龄段的游客来此休闲旅游、度假养生。
武夷岩茶修身养性彭祖是武夷山的开山鼻祖,是养生大家、烹饪始祖,中国最长寿的寿星,相传活了八百多岁,他研制的彭祖药膳成为武夷山非常著名的养生补品。
除了彭祖药膳,武夷山首屈一指的武夷岩茶更是享誉中外,至今已有1500年的岩茶历史。
武夷岩茶是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之一,被国际友人赞为“万物之甘露,神奇之药物”。
▶武夷宫武夷山目前留下的道教遗迹还有:武夷宫遗址、三清殿、投龙洞、凝云道院等,而武夷宫三清殿内立有一块碑刻:洞天仙府,即武夷山是道教传说中神仙所居的地方。
“千载儒释道,万古山水茶”,止止庵作为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的瑰宝,为武夷山的养生之道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林清道长认为,武夷山是一座养生名山,它的真山真水是天然的瑰宝,近千年来有许多名道前来此处修身悟道,孕育了武夷山独一无二的养生文化。
道教起源止止庵武夷山是中国道教活动的名山之一,道家在武夷山修真的场所遍布全山,最为有名影响最大的是一曲溪畔的止止庵。
所谓“止止”,取自“当行则行,当止则止”的道教教义,也是道教崇尚的自然无为。
中国道教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之说,止止庵道观位居三十六洞天中的第十六洞天——真升化玄天,七十二福地中名列第十三福地。
▶中国道教南宗祖庭、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道教名庵——武夷山止止庵清净古雅,背倚大王峰水光石,侧临铁嶂峰,傍水一方,是道士们清修的好去处。
世界遗产之武夷山:道教第十六洞天,历史悠久的三教名山!
世界遗产之武夷山:道教第十六洞天,历史悠久的三教名山!位于江西与福建西北部两省交界处的武夷山,不仅是我们著名风景旅游区和避暑胜地,更是自然和文化双重的世界遗产。
说起武夷山,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呢?从文化角度上来看,自古以来武夷山都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山。
史料记载,早在新石器时期,古越人就已在此繁衍生息。
如今悬崖绝壁上遗留的“架壑船”和“虹桥板”,就是古越人特有的葬俗。
到来唐末五代初期,杜光庭在《洞天福地记》里,把武夷山列为天下三十六洞天之一,称之为“第十六升真元化洞天”。
对于土生土长的道教文化来说,武夷山的地位相当重要。
关于武夷山名字的由来,有着这样的传说:相传在上古的尧帝时期,彭祖率领族人移居到闽北一带。
当时此地洪水泛滥,到处汪洋一片。
彭祖的两个儿子彭武和彭夷带领族人堆山挖河,疏浚洪水。
后人为了纪念武、夷两兄弟,就把堆山的山脉叫做“武夷”。
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武夷山。
中国向来不缺少名山,但武夷山是为数不多的三教名山。
自秦汉以来,武夷山就为羽流禅家栖息之地,留下了不少宫观、道院和庵堂故址。
武夷山还曾是儒家学者倡道讲学之地。
由此可见,武夷山在历史上的开放态度,使得佛教、儒家和到家得以相得益彰的存在。
我们再从历史和科学的角度看,武夷山具有突出、普遍价值,不仅能为已消逝的古文明和文化传统提供独特的见证,而且与理学思想文明有着直接的、实质性的联系,这些都是武夷山能够入选世界遗产的主要原因。
武夷山的自然生态也非常厉害,作为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我们看到大自然赐予了武夷山独特和优越的自然环境,吸引了历代高人雅士、文臣武将在山中或游览、或隐居、或著述、或授徒等等等等,这一切又把武夷山推向来一个新的高度。
在1999年的12月,武夷山保护区与武夷山风景区联合申报世界双遗产名录获得成功,本区成为我国仅有的一个既是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又是世界双遗产保留地的保护区,这标志着武夷山的发展保护,进入到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道教第十六 洞天武夷山
作者: 贠信常
出版物刊名: 中国道教
页码: 50-52页
主题词: 黄龙溪 道教史 武夷宫 万壑争流 溪壑 南至 摩崖石刻 文人雅士 山连 旅游事业
摘要: 道教第十六洞天——武夷山,在福建崇安县南三十里,是我国重点旅游区之一。
武夷山发脉于西南白塔山,由笔架山一带迤逦百里,周围凡百二十里,东抵崇溪,北为黄龙溪,西至将村里,南至南原,四面皆溪壑,不与外山连属,向有“奇秀甲于东南”之称。
早在六朝时,顾野王于陈天嘉年间(560—565)奉使到武夷,叹为“千蜂竟秀,万壑争流,真人世之所罕见”。
秦汉以来,就为文人雅士所栖息,诗人墨客所吟咏。
至今还保存着许多著名的文物古迹、诗文词赋和摩崖石刻,流传着许多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夷山道教文化源远流长。
先秦时期,原始的道家信仰和传说已在武夷山盛行。
武夷山神话传云:受尧帝封为彭城侯的长寿之神?铿率子彭武、彭夷来山中垦荒浚河、驱兽植茗,山遂以两子之名"武夷"称之。
又据古代《武夷山志》记载:相传秦时有神仙降山中,自称武夷君,受玉帝
命,统录诸地仙,于是以"武夷"名山。
并传云:武夷是地仙之宅,各路地仙会聚武夷山。
西汉元封元年(前110),汉武帝平定闽越王馀善叛乱后,摧毁武夷山闽越王城,并听从越巫勇之奏言,在朝廷的郊祀盛典中,把山民奉之为神的武夷君列在黄帝、天乙、地乙、泰乙……诸神之后。
于是,"武夷君"第一次出现在《史记》中。
武夷君享受朝廷郊祀的殊荣延续79年之久,至汉成帝二年(前31)才停祀。
此后,汉朝廷还派遣使者在武夷山幔亭峰腰的巨石上祭祀武夷君,留下汉祀坛遗址。
汉朝之后,历代朝廷对武夷君也屡祀不辍。
随着道家信仰和神仙传说的盛行,秦时刘少公和魏王子骞等十三道人及潘遇等相继在武夷山选择崖壁洞穴修炼。
东汉时期,中国道教初建,进山修炼的道士渐多。
唐宋时,由于官府倡导,道教盛行,宫观、道士活动增多。
北宋道教名篇《云笈七谶》记载:武夷山荣列道教三十六洞天之一,称"第十六洞天",名曰"升真元化之洞"。
武夷山目前有留下的道教遗迹有:
止止庵
建于晋代,位于大王峰下水光石后。
晋、唐、宋都有名道在此修炼。
南宋名道白玉蟾曾任止止庵住持。
名相李纲曾到此访道。
宋明清代多有修葺、扩建,并屡有道众驻足。
民国3 0年曾改庵为“墨三(顾祝同)图书馆”。
现保存完整的石砌墙基和石刻“止止壶天”。
为研究武夷山道教文化兴衰史提供资料。
三清殿
三清殿,建于唐代,位于大王峰下,原属万年宫古建筑群体中之组成部分。
民国时将其改为他用,称“中山堂”。
景区开发后重修并恢复旧观。
为研究武夷山道教文化兴衰史提供资料。
投龙洞
建于宋代,位于大王峰顶,实为峰顶约1m宽的石罅,深不可测。
宋时,朝廷确定武夷山为全国10个投送金龙玉简洞天之一,遣使在此投送金龙玉简,祈求武夷山神灵护国济民,自北宋乾兴至熙宁末(1022~1031)的50多年中,共遣使投送金龙玉简20余次。
为研究武夷山道教文化兴衰史提供资料
凝云道院
凝云道院建于明代,位于山北马头岩,明隆庆初建, 原称凝云庵或凝庵,清代改为凝云道院,内有凝云阁、息机窝、呜球亭、涌翠台、莲池、橘隐石等,占地10亩。
林则徐曾
为题匾。
解放后,一度被占为民居,80年代居民迁出。
1993年复为道观。
为研究武夷山道教文化兴衰史提供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