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笔记

合集下载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笔记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笔记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笔记《义务训练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学习笔记(一)义务训练数学课程的总目标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进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学问、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阅历。

2、体会数学学问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索,增加发觉和提出问题的力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3、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加学好数学的信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

上述三点分别简要地概括为:获得"四基',增加力量,培育科学态度。

1、获得"四基'①获得数学的基础学问和基本技能②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课程标准(20xx年版)》中所说的"数学的基本思想'主要指数学抽象的思想、数学推理的思想、数学建模的思想。

数学思想时常通过数学方法去体现;数学方法又时常反映了某种数学思想。

③获得数学的基本活动阅历数学基本活动阅历是学习主体通过亲身经受数学活动过程所获得的具有共性特征的阅历。

好的数学活动阅历应当有以下几个特征:主体性、实践性、可进展性和多样性。

基本的数学活动阅历可以细化为下面四种:直接的活动阅历、间接的活动阅历、设计的活动阅历和思索的活动阅历。

2、增加力量①在普遍联系中学习数学主要体会三个方面的联系:数学学问之间的联系;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②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索③增加发觉和提出问题的力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力量3、培育科学态度①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兴趣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态度(二)义务训练数学课程的详细目标详细目标的四个方面:1、学问技能方面《课程标准(20xx年版)》在这里分以下4点表述:●经受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把握数与代数的基础学问和基本技能。

●经受图形的抽象、分类、性质探讨、运动、位置确定等过程,把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学问和基本技能。

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笔记

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笔记

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笔记时间:2020年3月14日上午8:00-12:00地点:数学办公室参加人:全体数学组教师第一部分:前言基本理念: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设计思路:1.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将九年的研究时间具体划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1~3年级)、第二学段(4~6年级)、第三学段(7~9年级)。

2.目标:知识技能目标:能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能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或意义);能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出来这一对象。

过程性目标: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

主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对象的某些特征或与其他对象的区别和联系。

研究内容:在各个学段中,《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研究领域。

课程内容的研究,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总体目标: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研究,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研究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学段目标:第一学段(1~3年级):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内的数、小数、简单的分数和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

第二学段(4~6年级):经历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及简单数量关系的过程,学生可以认识亿以内的数,了解分数、百分数、负数的意义,并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包括估算。

2023年《新数学课程标准》读书笔记

2023年《新数学课程标准》读书笔记

(新数学课程标准)〔27-36〕读书笔记图形与几何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领域,在小学阶段包含“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和“图形的位置与运动〞两个主题:图形的认识主要是对图形的抽象;“图形的位置与运动〞包含确定点的位置,认识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

比照两个版本的课程标准,发觉2022版在内容要求上做了一些改变。

1.凸显核心素养。

2022版数学课程标准在核心词上增加了量感,即对可测量事物及大小的感知,所以在图形与几何领域的核心素养要求上增加了量感的要求,尤其是第—学段,教师要重视学生对一些实物的感知,对一些单位长度,单位面积的感知,在脑海里建立量感,为学生经历和学习图形抽象打下根底。

2.关注图形分类课程标准增加了图形分类的相关内容,无论是平面图形的分类,还是立体图形的分类,教师都要重视引导学生借助生活经验,累积不同的分类方法,体会不同分类标准对分类结果的影响,关注学生能力的获得。

3.重视作图能力增加了会用直尺和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的内容,学生对圆规的认识不再停留在六年级,对圆规的运用不再局限于画圆,还能画线段,在作图中,养成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

4.体验不规则物体的测量不规则物体的测量是五年级下册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正方体后的拓展课,记得我是这样上课的,通过挖掘情境,明确问题,制定方案,派小组成员展示并讲解测量不规则物体的过程,同时,我采取实况直播的形式,方便全体学生看清楚实验过程,和实验人员一起读出数据,学生积极性非常高。

当我们讲第—个整理与复习时,安排的作业:请你写一篇数学日记,可以是你印象最深刻的一次作业、一次数学课、一次夸奖等,学生写的最多的便是这次经历。

只有经历了,才有真切的体验,才能印象深刻。

5.重视估测在阅读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时,就感受到课程标准对学生估算能力以及运用估算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视,然而在图形与几何领域,课程标准再次增加了估测的内容:选择适宜的单位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和面积。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学习笔记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学习笔记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学习笔记(一、基本理念)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课程内容既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学科的特征,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论,也应包括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思考与探索。

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直观与抽象的关系,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xiaochen2]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3.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4.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读书笔记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读书笔记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读书笔记(20小学阶段应学的内容:1.设置了“空间与图形”领域,将几何学习的视野拓宽到学生生活的空间,强调空间和图形知识的现实背景,从第一学段开始使学生接触丰富的几何世界。

2.通过观察、描述、制作、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和图形设计与推理的能力。

3.突出用观察、操作、变换、坐标、推理等多方式了解现实空间和处理几何问题,体会更多的刻划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4、通过统计图形,让学生明白有很多种类型。

小学阶段需改进的内容:1、可能性有可能到五年级才学。

2、一年级钱的认识可能不学。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太难了。

自己的想法:(一)把根留住——追溯数学本源:⒈弄清教材、教法。

2. 抓住数学知识本源与数学思想方法的意义与价值。

(二)凸显本色——还数学教学本色(1)通过数学史的学习了解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和发展的过程,知道来龙去脉,也就把握了知识本源和数学思想方法。

(例如:向学生介绍十进制计数法的由来)(2)深入挖掘教材,教材的编排蕴含了知识的本源和思想方法。

(例如圆面积推导里无限分割的极限思想的渗透。

)(3).在实践中怎样以数学知识本源与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展开教学设计。

如:(以《1000以内数的认识》一课为例,来阐述是怎样抓住数学知识本源进行教学设计的。

这部分知识的本质是位值制、进位法、符号化思想。

)(4)在法则归纳、公式推导、结论的发现过程中以思想方法为主线,凸显思考过程。

①围绕一种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展开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转化)②围绕多种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展开教学(三角形内角和的推导——猜想、验证、转化等)③结合某个点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与环保教育。

总之,知识是基础,方法是中介,思想才是本源。

有了思想,知识与方法才能上升为智慧。

数学是能够增长学生智慧的学科,我们只要抓住数学本质,与新课程理念有效结合,才能发挥数学教育的最大价值,凸显数学本色!这样做本身就是使数学课回归数学味,找回数学教学的灵魂!总之,一个学生就是一个独特的“资源点”。

教师读书心得《2022版数学新课程标准》读书笔记

教师读书心得《2022版数学新课程标准》读书笔记

教师读书心得《2022版数学新课程标准》读书笔记读完《2022版数学新课程标准》,我深受启发,对于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研究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的变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会。

新课标要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并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开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特征在于“根底性”,即让未来公民获得所需的基本数学素养。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真正认识到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选用恰当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有益于全面发展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数学源于生活,广泛应用于生活,我们应该以生活中的数学事实为基石,从中归纳出数学模型,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美感。

《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开展的过程。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研究的主体,教师是研究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我们应该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研究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研究方法。

在小学数学课外作业方面,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外作业的主要功能有以下几点:1.能够有效落实“双基”;新课标强调小学数学课外作业在落实“双基”上的有效性、可行性;强调以“遵循学生年龄和生理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开展”为前提。

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教学,虽不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抓“双基”,但也绝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点,虚化或放弃。

因此,必要的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的训练仍应是当前数学作业的重要组成局部,是学生继续研究和持续开展的重要根底。

新课程小学数学教材选取了自然、社会与其他学科中的素材,表达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运用的过程,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

教材强调知识之间的联系和综合,重点介绍了相关数学背景知识,旨在提升数学素养。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读书笔记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读书笔记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读书笔记新课程下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教师应营造一种民主、开放、平等、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活动,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下面就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谈一谈教学经验。

一、注重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数学中概念的建立、结论、公式、定理的总结过程,蕴藏着深刻的数学思维过程。

进行这些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数学的新教材也注重了知识的引入和生成过程的编写,这也正是为了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

二、创设情境,提供主动探究的空间青少年学生天性好奇,求知欲望强,这正是问题意识的表现。

教师的教学活动应当顺应这一规律,充分保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尽量创设问题情境,使青少年的天性得以舒展。

教学实践证明: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情境,组织丰富而有趣的教学活动,给学生新异刺激,巧设悬念,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并能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望,引导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想探究”、“想尝试”的过程中。

三、注重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都是以已有的知识技能、生活经验为基础。

但是,学生自己一时无法把已有的知识经验与学习材料联系起来。

这样就产生困惑,增大学习难度。

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设法在新旧知识之间搭桥铺路,使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经验与要学习的内容产生自然的联系,相互沟通。

这样,学生就能“以旧识新”。

四、引导学生探索,培养创新能力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必须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以及大量演练习题的数学教学模式。

教师必须转变角色,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探索性的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机会。

五、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新教材的实施中,教师应积极参与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数学新课标读书笔记

数学新课标读书笔记

数学新课标读书笔记【篇一: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笔记】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笔记一、基本理念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

3、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规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5、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6、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二、总体目标●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笔记

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笔记

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笔记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注意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即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基本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 处理好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注重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发扬教学民主,当好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条件的地区,要尽可能合理、有效地使用计算机和有关软件,提高教学效益。

1. 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 2. 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

(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教师的“组织”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教师应当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数学实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方案;第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因势利导、适时调控、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形成有效的学习活动。

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恰当的问题,或者准确、清晰、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求知求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恰当的归纳和示范,使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积累经验、感悟思想;能关注学生的差异,用不同层次的问题或教学手段,引导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学习笔记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学习笔记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学习笔记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研究笔记引言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是为了提高小学生数学能力和培养数学兴趣而制定的教学指南。

本文将概述新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和研究要点。

课程目标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研究数学,学生将发展逻辑思维、推理能力和创造力,提高数学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

研究内容新课程标准的研究内容包括数字与运算、代数与函数、几何与观察、统计与概率四个方面。

具体内容如下:1. 数字与运算:包括整数、分数、小数等数的认识与比较,以及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

2. 代数与函数:研究代数式的表示与计算,理解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3. 几何与观察:研究几何图形的性质与分类,培养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能力。

4. 统计与概率:研究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了解统计分析与概率推断的基本原理。

研究方法为了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学生可以采用以下研究方法:1. 注重基础:数学是一个逐步深入的学科,学生应注重打好基础知识,扎实掌握基本概念和运算技巧。

2. 多实践:数学需要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来理解和应用,学生应多进行数学实践,进行数学建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

3. 合作研究:数学研究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相互讨论和交流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4. 多样评价:评价方式应多样化,既注重对学生基本能力的考查,也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评价。

结论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旨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注重基础、多实践、合作研究和多样评价等方法,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巧,为将来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笔记.doc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笔记.doc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笔记夏桃红一、数学课程改革的背景(一)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1.现代教育观念。

──迈向学习化社会,提倡终身学习;──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会与人共事;──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手段现代化;──建立有助于终身发展的评价体系等。

2.对公民素质的新要求。

──创新精神和创造力。

──实践能力。

──收集和处理信息。

──合作交流。

──学会学习。

──终身发展。

(二)国际数学课程改革与发展数学课程发展的主要趋势:──大众数学的兴起。

面向全体学生,建立大众数学。

注意提高人的素质,更多地考虑满足日常生活和就业的需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

注意学生个性、兴趣、能力的差异,实行区别化的课程与教学,包括实行水平区别化与分流区别化;──注意数学的应用。

问题解决成为数学教学的核心,注意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提倡计算器和计算机的应用。

它既为数学应用提供了广泛的可能性,同时也带来数学教学内容的变化。

注重算法、估算和近似计算;──关注学生的参与活动,尤其是探究活动。

更多地注重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灵活性和统一性。

西方国家从原先过渡的“自由化”逐步走向统一,建立国家统一的课程框架;前苏联(俄)、日本、中国等国家则由以往统得过死开始注意一定的灵活性,如采用“一纲多本”、“必修加选修”等形式;──评价的多元化与多样性。

二、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提出六个方面的基本理念,这些基本理念主要体现数学教育关注学生发展这样一个总体目标,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两个基本的策略。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着眼于人的发展的数学课程目标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教育目标在发生变化,由原来过多地关注基础知识和技能转变为在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学生的一般发展。

数学课程目标的核心是促进学生的发展。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改变长期以来过分强调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而忽视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学习笔记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学习笔记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学习笔记《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笔记1. 前言1.1 课程性质《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课程的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课程理念新课程标准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1.3 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课程内容2.1 数与代数数与代数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简单的代数式、方程和不等式等内容,培养学生对数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2 空间与图形空间与图形包括平面图形、立体图形、几何图形等内容,使学生掌握图形的性质和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2.3 统计与概率统计与概率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以及概率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对数据的处理和概率的理解能力。

2.4 综合与应用综合与应用内容涉及数学科目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以及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课程实施3.1 教学建议教师应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探究和发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评价建议对学生的评价应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3.3 教材编写建议教材应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注重数学知识的结构性和逻辑性,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便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

4. 课程标准解读4.1 课程标准的意义《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新的指导思想和方法,对提高我国小学数学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4.2 课程标准的特点新课程标准具有时代性、科学性、实践性和创新性,反映了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和要求。

4.3 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师应深入理解课程标准,将其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学习笔记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学习笔记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学习笔记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学习笔记引言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是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旨在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思维能力。

本文将对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进行学习笔记总结。

学科目标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学科目标主要包括:- 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数学基本概念和运算技能;-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学科内容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学科内容主要包括:- 数与代数:包括数的认识与运算、代数初步等内容;- 空间与图形:包括几何初步、立体图形等内容;- 数据与统计:包括数据处理、统计初步等内容;- 运筹与控制:包括有向图、数的位置等内容。

学习要求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要求主要包括:- 知识技能:掌握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数据与统计、运筹与控制的基本概念和技能;- 问题解决:善于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和交流能力;- 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思维。

教学建议针对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学建议如下:- 兴趣导入:通过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运用实例: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多元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 创新教学:鼓励教师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总结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和遵循该标准,可以有效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

教师应结合学科目标和学科要求,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数学新课标读书笔记

小学数学新课标读书笔记

小学数学新课标读书笔记小学数学新课标读书笔记篇目一: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将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第一位,着眼于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发展,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对此我有着以下几点看法:首先要充分理解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改变教学方法适应新时代教育的需求。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基本特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理解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进步和发展。

因此教师要深入、全面地学习学科新课程标准,理解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掌,握新课程标准的思想内涵,明确教学目标,透彻地去分析和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深层次的教学思想,具体、准确地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创设有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突破重点、破解难点,通过高效合理地利用教材来丰富课堂,让学生学有所得,增进学习积极性。

其次,在教学中教师要给自已定好位,扮演好正确的角色。

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因此数学的教育教学活动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也可以说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作为一个配角的角色,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性和主体性。

从学生的实际生活阅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途径来获得知识,形成有效的知识和动作技能,发展积极的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快乐主动地去追求真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翱翔于知识的天空中。

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在学习中对学生提供合适的经验和帮助,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同时应当关注学生个体的表现,并给予学生学习适当的建议,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有效地进行学习,分析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如何根据自我的能力或协同他人的合力去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

新数学课标培训笔记摘抄(3篇)

新数学课标培训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的颁布实施,为我国数学教育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

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实施新课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参加了为期一周的新数学课标培训。

以下是我对培训内容的摘抄和总结。

二、新课标概述1. 指导思想:新课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 课程目标:新课标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强调学生全面发展。

3. 课程内容:新课标对课程内容进行了优化和调整,更加注重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融合。

三、课程内容解读1. 数与代数:- 小学阶段:注重学生数的概念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初步的代数思维能力。

- 初中阶段:深化数与代数的概念,引入函数思想,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2. 图形与几何:- 小学阶段: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图形的特征,培养空间观念。

- 初中阶段:进一步研究图形的性质,引入坐标系,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

3. 统计与概率:- 小学阶段:通过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让学生初步了解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思想。

- 初中阶段:深入探讨统计与概率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4. 综合与实践:- 注重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实施建议1. 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2.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结合生活实际,创设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注重过程与方法: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发展,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4. 评价方式多样化: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案例分析1. 案例一:小学数学课《分数的认识》- 教师通过创设“分蛋糕”的情境,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分数的概念,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分数的加减法。

初中数学新课标教研笔记(3篇)

初中数学新课标教研笔记(3篇)

第1篇一、教研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课程改革也在稳步推进。

新课程标准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贯彻新课程标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我们组织了本次初中数学新课标教研活动。

二、教研内容1. 新课程标准解读(1)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新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课程内容设置更加注重基础性、应用性和发展性,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课程目标新课程标准明确了初中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和学段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四个方面。

2. 教学方法改革(1)探究式教学新课程标准倡导探究式教学,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师应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等方法,探究数学知识。

(2)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融合新课程标准强调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学评价改革(1)多元化评价新课程标准提倡多元化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知识掌握、能力发展、情感态度等方面。

教师应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2)过程性评价新课程标准强调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和进步。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表现,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三、教研讨论1. 如何实现探究式教学(1)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等方法,自主探究数学知识。

(3)鼓励合作交流教师应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 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融合(1)合理运用多媒体资源教师应合理运用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读书笔记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读书笔记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读书笔记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读书笔记如下: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教育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教育部制定了新的《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

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引领我们重新审视和理解初中数学教育。

二、内容概述1、课程目标新标准明确提出了初中数学的课程目标,即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强调了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

2、课程内容新标准对初中数学课程内容进行了重新规划和设计,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概率与统计、综合与实践四个部分。

其中,综合与实践部分强调了数学与实际问题的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3、课程实施新标准在课程实施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理念和方法。

例如,提倡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提倡合作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倡个性化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4、课程评价新标准提出了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考试、作品评定、口头表达、自我评价等。

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发现其潜能和不足。

三、感悟与思考通过阅读《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我深刻认识到数学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也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需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以适应新的教育形势。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和探索。

我也会积极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

我也将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努力为他们提供更加个性化、多元化的教育服务。

四、总结与展望《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教育视角,为初中数学教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我相信,在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初中数学教学将会取得更加显著的进步和发展。

我也希望未来的教育改革能够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讲义搞
(第1-4学时)
时间:2013年3月14日(上午8:00-12:00)
地点:数学办公室
主讲:
主持:
参加人:全体数学组教师
学习内容:
第一部分前言
一、基本理念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设计思路
(一)关于学段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具体划分为三个学段。

第一学段(1~3年级)、第二学段(4~6年级)、第三学段(7~9年级)。

(二)关于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能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能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或意义);能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出来这一对象。

过程性目标: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

主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对象的某些特征或与其他对象的区别和联系。

(三)关于学习内容
在各个学段中,《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

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

(四)关于实施建议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
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二、学段目标
第一学段(1~3年级):
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内的数、小数、简单的分数和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

第二学段(4~6年级)
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及简单数量关系的过程,认识亿以内的数,了解分数、百分数、负数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探索给定事物中隐含的规律,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会解简单的方程。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本部分分别阐述各个学段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的内容标准。

第5-8学时
时间:2013年3月14日(下午14:00-18:00)
地点:数学办公室
主讲:
主持:
参加人:全体数学组教师
第四部分课程实施建议
第一学段(1-3)年级
一、教学建议
(一)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三)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四)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评价建议
(一)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二)恰当评价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三)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四)评价方式要多样化
(五)评价结果以定性描述的方式呈现
三、教材编写建议
(一)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
(二)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
(三)呈现方式要丰富多彩
(四)重要的教学概念与教学思想宜逐步深入
(五)介绍有关的数学背景知识
第二学段(4~6年级)
一、教学建议
(一)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三)加强估算,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四)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二、评价建议
(一)注重对学生教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二)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三)重视评价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评价主体和方式要多样化
(五)评价结果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呈现,以定性描述为主。

三、教材编写建议
(一)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

(二)给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空间。

(三)呈现方式要丰富多彩。

(四)内容设计要有一定的弹性。

(五)重要的教学概念与教学思想宜体现螺旋上升的原则。

(六)关注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与综合
(七)介绍有关的数学背景知识。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数学课程资源是指依据数学课程标准所开发的各种教学材料以及数学课程可以利
用的各种教学资源、工具和场所,主要包括各种实践活动材料、录像带、多媒体光盘、计算机软件及网络、图书馆,以及报刊杂志、电视广播、少年宫、博物馆等。

教材编写者、学校管理者、教师和有关人员应因地制宜,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

以下分别就有关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出一些建议。

(一)实践活动材料。

(二)音像资料与信息技术。

(三)其他学科的资源。

(四)课外活动小组
(五)图书馆资源。

(六)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等媒体
(七)社区、少年宫、博物馆等活动场所。

(八)智力资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