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品资料(3.3)植物的激素调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
第32讲植物的激素调节
对应训练
1.下图表示燕麦胚芽鞘进行的向光性实验(锡箔套不透光,云母片不透水)。
请说明:图(1)~8)各胚芽鞘的生长情况。
答案(1)直立生长(2)向光(右)弯曲生长
(3)向光(右)弯曲生长(4)直立生长
(5)不生长,也不弯曲(6)向右弯曲生长
(7)直立生长(8)向右弯曲生长
对应训练
2.下图是表示有关生长素的一项实验。
经过一段时间后,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中弯曲程度最大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A
3.(2008年广东生物,11)水平放置在地面的植株,一段时间后,会发生的现象是 ( )
A.靠近地面一侧较远离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高,根向下弯曲生长
B.靠近地面一侧较远离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低,根向下弯曲生长
C.远离地面一侧较靠近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高,茎向上弯曲生长
D.远离地面一侧较靠近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高,茎向下弯曲生长
答案 A
对应训练
4.下列不.能解除植物顶端优势的措施是 ( )
A.去掉顶芽
B.在去掉顶芽的断口处放一块含有生长素的羊毛脂
C.在去掉顶芽的断口处放一块含有细胞分裂素的羊毛脂
D.在去掉顶芽的断口处放一琼脂小块
答案 B
5.如图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芽生长的影响。
当植物表现出顶端优势时,顶芽和最靠近顶芽的侧芽所含生长素的浓度依次分别为 ( )
A.a和b
B.b和a
C.b和c
D.c和b
答案 C
对应训练
6.(2007年上海理综,19)某学生开展了“NAA溶液对草莓发育影响”的研究,如图是
实验结果示意图,图中箭头所示是草莓的瘦果,瘦果内包含着种子。
根据有关信息可知,
NAA溶液()
A.导致了多倍体草莓的产生
B.在本实验中帮助草莓完成了授粉
C.主要起到了驱虫的作用
D.作用类似于草莓种子发育时产生的生长素
答案 D
7.(2008年广东理基,2)关于植物激素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生长素可用于果实催熟
B.脱落酸能够促进种子萌发
C.赤霉素能够促进茎的伸长
D.乙烯可用于诱导产生无子果实
答案 C
胚芽鞘生长方式的判断
例1(2009年滨州检测)如下图所示,用燕麦胚芽鞘做实验,可使其发生向右弯曲生长的是( )
答案 B
变式训练
如图所示,甲、乙分别用不透光的锡箔纸套在燕麦胚芽鞘的不同部位,丙、丁、戊则分别用不透水的云母片插入燕麦胚芽鞘的不同部位,从不同方向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 )
A.甲不生长也不弯曲;乙直立生长;丙向左生长;丁直立生长;戊向右生长
B.甲直立生长;乙向右生长;丙向左生长;丁不生长也不弯曲;戊向左生长
C.甲向左生长;乙向右生长;丙直立生长;丁向右生长;戊向左生长
D.甲直立生长;乙向右生长;丙直立生长;丁不生长也不弯曲;戊向右生长
答案 D
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
例2同一植株的不同器官或同一器官不同部位的生长素浓度往往不同。
甲图是一株盆栽植物,乙图表示该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要求:用乙图根、茎、芽三条曲线上相应字母所对应的浓度来表示甲图相应各点的生长素浓度):
(1)乙图点浓度可表示甲图①处生长素浓度, 点表示②处生长素浓度。
②处结构长不出来的原因是,解决的办法是,此后②处生长素浓度将会低于 mol·L-1
(2)将该植物较长时间置于右侧光照下,乙图点浓度可表示③侧生长素浓度;点表示④侧生长素浓度。
此时,植物茎将生长。
(3)将该植物向左侧放倒水平放置一段时间,可表示⑦侧浓度的是乙图中点浓度,表示⑧侧生长素浓度的是乙图中点浓度,因此根将生长。
表示⑤侧浓度的是点浓度,表示⑥侧浓度的是点浓度,所以侧生长快,茎将生长。
(4)能够促进茎生长的浓度范围是 mol·L-1,能够同时促进根、茎、芽生长的浓度范围是mol·L-1。
答案(1)b或d f ①处(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积累在②处(侧芽)抑制②生长去除顶芽 10-6(2)g或k c 向右(向光)弯曲
(3)e a 向重力弯曲 g或k c ⑤向上(背重力)弯曲
(4)10-10~10-2 10-10~10-8
1.(2008年上海综合,18)某学生在实验室中将培养在全营养培养基上的蚕豆幼苗分别放入4个暗箱中,B 和D两个暗箱分别在顶部和右侧开孔,使光线射入,如下图所示。
一周后,下列蚕豆幼苗最不可能发生弯曲的是 ( )
答案 A
2.(2008年山东理综,8)拟南芥P基因的突变体表现为花发育异常。
用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处理正常拟南芥,也会造成相似的花异常。
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 )
A.生长素与花的发育有关
B.生长素极性运输与花的发育有关
C.P基因可能与生长素极性运输有关
D.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诱发了P基因突变
答案 D
3.(2008年江苏生物,15)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顶芽生长占优势时侧芽生长素的合成受到抑制
B.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光照方向无关
C.草莓果实的自然生长过程与生长素无关而与乙烯有关
D.温特的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答案 B
4.(2007年广东理综,48)有人在清除果园虫害的时候误喷了一种除草剂,使果园中某些灌木叶片枯死、脱落。
你认为这种除草剂最可能含有()
A.生长素
B.细胞分裂素
C.赤霉素
D.乙烯
答案 A
5.(2006年广东高考,17)番茄果实成熟过程中,乙烯释放量、果实色素积累及细胞壁松弛酶活性变化规律
如图。
从该图可得出乙烯能促进()
①细胞壁松弛酶活性升高②果实色素积累③番茄果实发育④番茄果实成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 B
植物向性运动及生长素极性运输的实验设计思路
样题细研
请根据所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重力影响生长素的重新分配”。
实验材料和用具:若干相同的燕麦胚芽鞘尖端、若干相同的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一个实验支架(支架的材
料托中,放置了6块已编号的相同琼脂块,相邻两个琼脂块之间用不透水的云母片完全分隔开)。
实验支架示意图
(1)写出主要实验步骤:。
(2)预期实验结果:
放置a 1琼脂块的胚芽鞘比放置a2琼脂块的胚芽鞘;
放置a 3琼脂块的胚芽鞘比放置a2琼脂块的胚芽鞘;
放置A3琼脂块的胚芽鞘。
答案(1)主要实验步骤:
第一步:将三个胚芽鞘尖端分别放置在实验支架材料托的琼脂块正中央(一半在A上,另一半在a上);
第二步:将实验支架在黑暗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
第三步:移走胚芽鞘尖端,然后将材料托中的琼脂块取出,分别放在6个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
第四步:分别测量和比较不同处理的胚芽鞘弯曲程度
(2)弯曲度大弯曲度小弯曲度最大
变式训练
关于植物生长素,达尔文、温特等科学家相继进行了长期的具体研究。
某同学对植物生长素非常有研究兴趣,设计了如下的两个实验:
(1)实验一
实验假设:如果胚芽鞘的尖端能产生生长素,则能影响胚芽鞘下端的生长。
实验材料:小麦胚芽鞘、刀片、琼脂薄片若干。
实验设计:见实验设计示意图(一)。
实验设计示意图(一)
实验结论:实验假设成立。
有同学认为实验设计示意图(一)不完整,缺少的是,你的具体改进是。
(2)实验二
实验假设:如果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在小麦胚芽鞘的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多,则小麦胚芽鞘向光弯曲。
实验材料:同实验一。
实验设计:在上述示意图(一)改进[未在示意图(二)中画出改进]后的基础上进行单侧光照射,实验设计及其实验预测结果见图(二)。
实验设计示意图(二)
实验结论:实验假设成立。
有同学认为实验设计示意图(二)中的实验结果预测是错误的,你认为正确的现象应该是,理由是。
还有同学认为实验设计示意图(二)并不能得出实验结论,他画了实验设计示意图(三)中的一部分,请你将示意图(三)补充完整:在甲方框中画出与胚鞘尖端有关的图,在乙方框中画出实验结果预测图。
实验设计示意图(三)
(3)科学探究通常包括:①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③制定计划,④实施计划,⑤得出结论,⑥表达交流等过程。
某同学及其他同学对生长素进行的上述探究过程,与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相比,缺少的是和⑥。
答案(1)对照组把没有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小块放在去尖端的胚芽鞘的切面上
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
实验设计示意图(三)
去尖端的胚芽鞘向左弯曲,放A(B)块的比放B(A)块的弯一些)
(3)①、④
1.(2007年江苏,5)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作用及其应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成熟细胞比幼嫩细胞对生长素更为敏感
B.顶端优势能够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C.适宜茎生长的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往往抑制根的生长
D.可利用生长素类似物防止落花落果
答案 A
2.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在植物体内含量极少②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多③产生部位也是作用部位④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有显
著的调节作用⑤化学本质是蛋白质⑥化学本质是有机物
A.①④⑥
B.①③④⑤
C.②④⑤
D.②③④⑥
答案 A
3.(2009年泰安模拟)目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蔬菜、水果等的种植中已有较多应用,下列说法肯定错误的是
( )
A.用高浓度的α-萘乙酸在适当的时期处理桃可提高产量
B.一定浓度的2,4-D可促进插条生根
C.在芦苇生长期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可使其纤维长度明显增加
D.用乙烯利催熟香蕉不会明显影响香蕉品质
答案 A
4.科学家做过如下的试验:(1)把不含生长素的两琼脂小块放在燕麦胚芽鞘下端;(2)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放在一段去掉尖端的燕麦胚芽鞘形态学上端,把另两小块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小块作为接受块放在形态学下端;(3)把一段去掉尖端的燕麦胚芽鞘倒转过来,让形态学上端朝下,做与(2)同样的试验(如下图),三个试验都以单侧光照射。
经过一段时间后,对接受块成分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③④⑤⑥中,⑤含生长素最多
B.①含生长素比②少,⑤含生长素比⑥多
C.③④中生长素含量之和比⑤⑥中生长素含量之和多
D.①含生长素比②多,③含生长素比④多
答案 C
5.对胚芽鞘A作如图所示的处理,形成胚芽鞘B,光照后它的弯曲情况是()
A.Q处向左
B.Q处向右
C.P处向右
D.不弯曲
答案 D
6.下列实例中能体现植物生长素作用两重性的是()
A.胚芽鞘的向光性
B.茎的负向重力性
C.无子番茄的培育
D.顶端优势
答案 D
7.如图所示,如果根a侧的生长素浓度在曲线A点(为10-10mol·L-1),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在FC的范围内均能促进生长
B.AD属于生长抑制范围
C.a侧的生长素浓度为最适宜浓度,细胞伸长生长快,b侧的生长素浓度低于a侧,相当于曲线FE段浓度,因而细胞伸长生长慢
D.在太空中(重力为0),根的生长状况将不同于上图的生长状况,坐标图中生长素的曲线也不适用于根的生长
答案 A
8.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一名技术员用几种不同浓度的
α-萘乙酸(一种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插条基部,然后在沙床中
培养,观察生根情况。
图1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对根的促进作用的示意图,
图2为α-萘乙酸促进枝条生根的情况。
请据图1和图2判断,在下列各项浓度
值中,最好选用 ( )
图1
图2
A.3 mg·mL-1
B.6 mg·mL-1
C.9 mg·mL-1
D.4.5 mg·mL-1
答案 D
9.下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此图没有提供的信息是()
A.生长素对3种器官的作用都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B.A、B、C点对应的浓度分别是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
C.D点对应的浓度促进芽、茎的生长,抑制根的生长
D.幼嫩细胞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反应不敏感
答案 D
10.(2008年邢台检测)某同学用青菜的幼苗进行了四项实验,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②③对照可以证明植物生长具有向光性
B.实验③进行一段时间后,青菜叶片发黄的原因是无光条件下叶绿素不能合成
C.实验④的生长结果只能证明根具有向地性
D.实验①的目的是起对照作用
答案 C
11.(2009年南通联考)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研究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对根和芽生长的影响,拟用小麦种子、温箱、培养皿、移液管、滤纸、尺、蒸馏水、10 mg/L 2,4-D(一种生长素类似物)以及0.1%升汞(表面消毒剂)等完成相关研究。
(1)该实验的原理是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生长有调节作用,其调节效应与
等有关;用不同浓度的2,4-D处理萌发的种子,对根、芽的生长有不同的影响。
(2)请补全下面的方法步骤:
①取小麦种子,用0.1%升汞消毒适宜时间,再用蒸馏水冲洗若干次,置于22℃温箱中催芽2 d。
②取培养器若干套,并编号。
向1号皿中移入10 mg/L2,4-D溶液10 mL,然后移出1 mL到2号皿中,加
9 mL蒸馏水并混匀,如此稀释至6号皿(浓度为0.0001 mg/L)。
最后。
③在各皿中放置一滤纸圆片,选取萌动的种子10粒,合理排放于皿中,盖上皿盖,放在22℃温箱中黑暗培养3 d。
④测量并记录。
(3)2,4-D的调节效应一般用一定时间内器官长度的增长百分率(%)来表示。
计算增长百分率(%)需要获得的参数除了处理组长度以外,还应该包括。
请将本实验最可能的结果用曲线图表示其走势。
(假设对根、茎的最适促进浓度分别是0.001 mg/L和1 mg/L)。
答案(1)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和植物器官种类
(2)②从6号皿中取出1 mL弃去,在7号皿中加入9 mL蒸馏水④幼芽的长度,幼根的长度和数目
(3)对照组长度和初始长度曲线图(如下)
12.植物的根具有向重力生长的特性,下列是研究根向重力生长机理的两个实验。
实验一:将空白琼脂和含EDTA的琼脂做成帽状,分别套在甲、乙两组玉米胚根的根冠外(示意图如下)。
提示:EDTA的作用是去除与其临接部位的Ca2+
将胚根水平放置培养一定时间后,观察到甲组胚根向重力(下)生长,乙组胚根水平生长。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二:水平放置的胚根弯曲向下生长,与根冠近地侧的Ca2+浓度明显高于远地侧有关。
研究表明,根总是朝着Ca2+浓度高的方向弯曲生长。
为验证这一结论,有人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
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
(1)实验材料和用具:胚根等长的萌发玉米种子、含EDTA的琼脂帽、含Ca2+的琼脂块、空白琼脂块、培养
(2)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若干个培养皿,在每个培养皿中放置适量萌发的玉米种子,按实验一中乙组的方法处理胚根一定时间后,移去根冠外的琼脂帽。
第二步:。
第三步:
(3)实验结果:。
(4)科学进一步证实,根冠中生长素的分布受Ca2+浓度影响。
当胚根水平放置时,重力诱导Ca2+向根冠下侧。
答案实验一
结论:胚根向重力(下)生长与(根冠部位的)Ca2+
实验二
(2)实验步骤:
第二步:将培养皿均分为两组,编号为A组、B组
第三步:在A组的胚根上方放一个空白琼脂块,在B组的胚根上方放一个含Ca2+的琼脂块(如图)
第四步:将胚根水平放置培养一定时间后,观察胚根的生长方向
(3)实验结果:A组胚根仍水平生长,B组胚根弯曲向上生长
(4)生长素对根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生长素可促进生长,高浓度则抑制生长。
对根来说,生长素的最适浓度低,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过高,生长慢;远地侧的生长素浓度较低,生长快,因而胚根弯曲向下生长
13.(2008年南京模拟)某研究性课题小组的同学对植物生长素非常有研究兴趣,设计了如下实验:以探究单侧光使胚芽尖端的生长素转移了,还是将生长素分解了。
(1)某同学研究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时,进行了图1所示的实验,你从实验中获得的结论是。
你获得这一结论的理由是。
(2)另一同学做了图2所示的实验设计,将经过图2甲处理后的琼脂块分别放在切去胚芽鞘尖端的切面上(见图2中乙),一段时间后,观察胚芽鞘的生长情况。
①若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说明单侧光使胚芽尖端的生长素转移了。
②若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说明单侧光将生长素分解了。
答案(1)单侧光引起生长素从向光侧更多地移向背光侧图1中乙向光侧的生长素若被光分解,则植物将弯向光源生长(2)①c<a=b<d ②c<a=b=d
过关检测
1.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用一定量的盐酸滴定等量的人体血浆与0.9%的NaCl溶液,两者的pH变化相同
B.内环境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由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的
C.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
D.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经常处于变动之中的,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答案 D
2.我们体内钾离子的转移方向正确的是()
A.血钾→组织液中的钾
B.血钾
C.血钾钾
D.血钾→组织液中的钾→细胞内液中的钾
答案 C
3.下列对人体某些生理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若某人摄入了较多的碱性食品后会使血浆的pH明显上升
B.如果某人的下丘脑严重受损,则其不能维持自身的体温恒定
C.只要是病毒侵染人体后引起的免疫反应全部属于细胞免疫
D.当血糖含量升高时,体内的胰岛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量增加
答案 B
4.(2009年南京模拟)下列关于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发生障碍可导致血糖升高
B.糖尿病是由于摄入过量的糖所引起的
C.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过多引起的
D.胰岛细胞产生的激素均能升高血糖浓度
答案 A
5.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产生浆细胞
B.记忆T细胞经相同抗原刺激,可迅速增殖分化,并产生大量的抗体
C.人体的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都能发挥作用
D.细胞免疫主要通过效应T细胞和淋巴因子发挥免疫效应
答案 B
6.(2009年常州模拟)卫生部2006年8月14日通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确诊一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这种流感病毒是H5N1的变种。
预防流感的有效方法是接种流感疫苗。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①当向人体注入流感灭活疫苗后,机体发生体液免疫,而非细胞免疫②接种过流感疫苗的健康人也可能在短期内不止一次地患流感③从免疫学角度考虑,流感患者可以通过输入淋巴因子进行治疗④从免疫学角度考虑,流感患者可以通过输入流感病毒抗体进行治疗
A.①②③
B.②③
C.④
D.①②④
答案 A
7.(2008年唐山模拟)下列关于顶端优势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顶芽生长衰弱,促进侧芽生长
B.除去顶芽,侧芽生长被抑制
C.顶芽优先生长时,侧芽生长受抑制
D.切除顶芽,切口涂以高浓度生长素,侧芽生长受抑制
答案 B
8.下列有关神经系统内突触以及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a处末端可特化为感受器,b处末端可为肌肉细胞
B.在c处给予适当刺激,在a、b处都能测到电位变化,即膜外变为负电位
C.d处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一定引起后一神经元兴奋
D.在b和d上,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
9.(2009年海淀模拟)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验证甲状腺激素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的作用时,最佳实验材料是小蝌蚪
B.验证生长激素促进骨的生长的作用时用成年狗做实验动物最合适
C.在植物花开后用吲哚乙酸处理雌蕊可获得无子果实
D.验证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功能时,取实验鼠的尿液加入斐林试剂并沸水浴加热
答案 D
10.人体受到寒冷或过度紧张刺激时,在神经系统影响下,机体内相应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也会有所变化。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寒冷或过度紧张时,下丘脑可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B.当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会抑制垂体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
C.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降低时,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加强
D.甲状腺活动的调节过程属于反馈调节,这种调节可使血液中的激素维持相对稳定
答案 D
11.关于高等动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由无导管的腺体分泌②直接进入血液③激素的化学成分都是蛋白质④血液里含量极少,但对动物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A.①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答案 B
12.右图为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刺激a 点,检测各位点电位变化。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检测到c 、d 点有神经冲动,说明神经冲动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双向传导的
B.神经冲动由d 传导到e 时,需要组织液为传导媒介
C.b 处检测不到神经冲动,是由于上个神经元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处于抑制状态
D.如果de 距离等于cd ,在刺激d 点时,c 处先测到电位变化,这与神经元之间的传
递耗时较长有关 答案 C
13.兴奋的传导在体内只能是单向的,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突触小体中有突触小泡,小泡中有递质
B.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里,使另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C.突触后膜中的突触小泡内没有递质存在
D.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向另一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答案 C
14.(2009年雷州模拟)人类认识病毒的时间不是很长,但在与病毒的战斗却是成绩斐然。
阅读资料,回答
问题:
材料一 2006年11月以来,日本、新加坡、意大利等地相继发生了诺瓦克病毒集体感染事件,另外广州也出现诺瓦克病毒感染者,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关人士说,今年广州诺瓦克病毒性胃肠炎疫情以散发病例为主,不必恐慌。
资料二 据研究表明,SARS 病毒(如右图所示)是一种单链RNA 病毒,其自身RNA 可发挥
翻译模板的作用。
临床选用抗SARS 病毒药物主要是抗RNA 病毒或广谱抗病毒药物。
目前 预防SARS 可以有多条途径,如:注射球蛋白像每年秋末冬初预防流感一样来预防;重组干 扰素(淋巴因子中的一种)用于临床预防、治疗SARS 等。
最新研究结果是以SARS 康复病 人血液为基础而构建的基因工程单克隆抗体基因库已在上海建成,单克隆抗体可用于SARS 的预防与治疗,免除直接用SARS 康复病人的血清治疗SARS 所带来的隐患。
(1)在免疫学上,诺瓦克病毒、干扰素分别属于 、 。
(2)诺瓦克或SARS 病毒首次进入人体后,人体会产生免疫反应,以对抗病毒对人体的破坏作用,参与上述人体反应的细胞有。
(3)当SARS 再次流行时,康复的SARS 患者可能不再患病,即使被传染上,症状也比较轻,康复得比较快,其原因最可能是。
(4)SARS 的外壳是在 上合成的,试写出这一过程包含的信息流图解: 。
答案 (1)抗原 免疫活性物质 (2)吞噬细胞、T 细胞、B 细胞、效应T 细胞、浆细胞
(3)康复的SARS 患者的血清中有可以杀死SARS 病毒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4)人体细胞的核糖体 RNA
−−→−翻译蛋白质
15.图甲为反射弧的结构示意图,图乙、图丙为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据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