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冲之生平个人简历
中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
![中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https://img.taocdn.com/s3/m/1ed93028a5e9856a561260f0.png)
中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中国南北朝时代南朝杰出的科学家。
字文远。
范阳逎(今河北涞水县北)人。
出生在士大夫家庭,几代研究历法,其祖父掌管土木建筑,也懂科学技术。
祖冲之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少年时代就开始钻研古代的经典,思想机敏。
青年时代起,对各种事物敢于大胆设想,勇于创新,并且勤于实践,搜集和阅读了大量有关天文、数学等方面的书籍,并经常进行精密的测量和仔细的推算,由于他既崇尚抽象的理论,又注重理论的应用,突破了天命论神秘主义的桎梏,取得了不少有价值的科学成果,特别是天文历法和数学方面得成就尤其突出。
当时曾经长期采用19年7闰月的方法作为历法来计算阴历。
他将之改为每391年中有144个闰年,使之更为精确。
祖冲之还在历法上第一个应用了岁差(即指地球围绕太阳运行一周,不可能完全回到上一年的冬至点的现象),算出了岁差为45年11个月后退一度(等于60分),并在他所编的《大明历》中加以应用。
这是天文史上的一个创举。
他还算出了交点月,即月亮连续两次经过黄白交点所需的时间是 27.21223日,这与现代测得的 27.21222日极为相似,为准确地推算出日月食发生的时间创造了条件。
但《大明历》受到了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直到他死后10年在他儿子祖暅再三推荐下,新历法才在510年被正式采用。
祖冲之对圆周率的研究,在数学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
他算出圆周率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并以22/7和355/113作为分数表示圆周率的疏率和密率。
其中,密率是世界上第一个最精确的圆周率,欧洲人奥托和安托尼兹直到1573年才先后求出这个数值。
因此,日本数学家三上义夫主张称密率为“祖率”。
此外,祖冲之在其他科学领域也有很多创造发明。
他从曾经仿制成功一辆“指南车”,研制了用水力冲击的“水锥磨”,还制成了“千里船”,经过试验,日行百余里;他还懂音乐。
祖冲之把数学上的研究成果写成一本名叫《缀术》的著作,内容十分丰富,可惜早已失传。
中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祖冲之简介
![中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祖冲之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618ddd69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ec.png)
中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祖冲之简介祖冲之,字文远,南北朝时期范阳蓟县人,非常杰出的数学家与天文学家。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祖冲之简介,希望大家喜欢!数学家祖冲之简介祖冲之出生在南北朝时期的宋国,出生在一个官宦之家,祖上每代都对天文历法都有所研究,所以这也影响了祖冲之对于天文历法的喜爱。
早在青年时期,祖冲之就对天文、数学等学科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总结前人的经验,潜心研究前人的著作,在他们的基础之上,祖冲之将圆周率算到了小数点后七位数,也因此得到宋孝武帝的提拔。
后来祖冲之又把自己呕心沥血编著而成的额《大明历》献给宋孝武帝,在经过纪念的讨论后,祖冲之终于用自己的研究说明了《大明历》的准确性,而使得宋孝武帝颁布新的历法。
之后祖冲之岁在朝中担任官职,却将大部分的经历都用在研究机械制造商,发明了许多农用机械和计时器。
晚年的祖冲之因为家国环境的败坏而开始研究文学政治,虽有所得但宋国已经摇摇欲坠,祖冲之得抱负也不得施展,最后祖冲之停留在了自己二十七岁的年纪。
祖冲之如何计算圆周率祖冲之计算的圆周率的值精确到了小数点后七位数,是当时最为准确先进的结果,他也是世界上第一位计算到小数点后七位数的数学家。
其实祖冲之并不是孤军奋战,而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才能算出准确的圆周率。
在此之前的数学家刘徽对圆周率有所研究,但却没有精算,后来祖冲之在刘徽的基础之上,去寻求准确的精准的圆周率数值。
祖冲之通过古籍的记载,得出两个数,一个是盈数,数值为3.1415927,另一个是朒数,数值为3.1415926,。
因此祖冲之涂端,圆周率应该是在这个两书之间,圆周率的确定对后世对于天文、数学等诸多学科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进作用。
祖冲之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他善于质疑前人成果,也善于前人成果,不迷信前人,也不全盘否定前人,取其精华自用是所有研究学术的人都用该有的姿态。
而且,祖冲之的成就绝不仅仅是算出了圆周率或者是编撰了《大明历》这么简单,他的成就是推动了相关学科的发展,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祖冲之生平简介
![祖冲之生平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d6a03d1abb68a98271fefa68.png)
祖冲之生平简介整理收集/黎校良祖冲之(公元429年4月20日─公元500年)是我国杰出的数学家,科学家。
南北朝时期人,汉族人,字文远。
生于宋文帝元嘉六年,卒于齐昏侯永元二年。
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水县)。
为避战乱,祖冲之的祖父祖昌由河北迁至江南。
祖昌曾任刘宋的“大匠卿”,掌管土木工程;祖冲之的父亲也在朝中做官。
祖冲之从小接受家传的科学知识。
青年时进入华林学省,从事学术活动。
一生先后任过南徐州(今镇江市)从事史、公府参军、娄县(今昆山市东北)令、谒者仆射、长水校尉等官职。
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三方面。
在数学方面,祖冲之推算出圆周率π的不足近似值(朒数)3.1415926和过剩近似值(盈数)3.1415927,指出π的真值在盈、朒两限之间,即 3.1415926<π<3.1415927,并用以校算新莽嘉量斛的容积。
这个圆周率值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学成就,直到15世纪阿拉伯数学家阿尔·卡西(al-kāshī)和16世纪法国数学家韦达(1540~1603)才得到更精确的结果。
祖冲之还确定了两个分数形式的圆周率值,约率π=22/7(≈3.14),密率π=355/113(≈3.1415929),其中密率是在分母小于1000条件下圆周率的最佳近似分数。
密率为祖冲之首创,直到16世纪才被德国数学家奥托(1550~1605)和荷兰工程师安托尼兹(1543~1620)重新得到。
在西方数学史上,这个圆周率值常被称为安托尼兹率。
祖冲之和其子祖暅,在刘徽工作的基础上圆满解决了球体积计算问题。
他们得到下列结果:“牟合方盖”(底径相等的两圆柱直交之公共部分)的体积等。
推算过程中提出了“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二立体等高处截面积恒相等,则二立体体积相等)”原理。
这个原理,直到17世纪才为意大利数学家卡瓦列利(1598~1647)重新提出,而被称为卡瓦列利原理,中国现在一般称为祖暅公理。
据《隋书·律历志》记载,祖冲之对于二次方程和三次方程也有所研究。
中国古代伟大的数学家祖冲之
![中国古代伟大的数学家祖冲之](https://img.taocdn.com/s3/m/f1be9a6c10a6f524ccbf85cc.png)
中国古代伟大的数学家祖冲之祖冲之一生钻研自然科学,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三方面。
下面是应届毕业生网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中国古代伟大的数学家祖冲之,供大家参考。
祖冲之(429~500)-中国南北朝时代南朝数学家、天文学家、物理学家,范阳遒(今河北涞水)人。
祖冲之的祖父名叫祖昌,在宋朝做了一个管理朝廷建筑的长官。
祖冲之长在这样的家庭里,从小就读了不少书,人家都称赞他是个博学的青年。
他特别爱好研究数学,也喜欢研究天文历法,经常观测太阳和星球运行的情况,并且做了详细记录。
宋孝武帝听到他的名气,派他到一个专门研究学术的官署“华林学省”工作。
他对做官并没有兴趣,但是在那里,可以更加专心研究数学、天文了。
我国历代都有研究天文的官,并且根据研究天文的结果来制定历法。
到了宋朝的时候,历法已经有很大进步,但是祖冲之认为还不够精确。
他根据他长期观察的结果,创制出一部新的历法,叫做“大明历”(“大明”是宋孝武帝的年号)。
这种历法测定的每一回归年(也就是两年冬至点之间的时间)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的相差只有五十秒;测定月亮环行一周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的相差不到一秒,可见它的精确程度了。
公元462年,祖冲之请求宋孝武帝颁布新历,孝武帝召集大臣商议。
那时候,有一个皇帝宠幸的大臣戴法兴出来反对,认为祖冲之擅自改变古历,是离经叛道的行为。
祖冲之当场用他研究的数据回驳了戴法兴。
戴法兴依仗皇帝宠幸他,蛮横地说:“历法是古人制定的,后代的人不应该改动。
”祖冲之一点也不害怕。
他严肃地说:“你如果有事实根据,就只管拿出来辩论。
不要拿空话吓唬人嘛。
”宋孝武帝想帮助戴法兴,找了一些懂得历法的人跟祖冲之辩论,也一个个被祖冲之驳倒了。
但是宋孝武帝还是不肯颁布新历。
直到祖冲之死了十年之后,他创制的大明历才得到推行。
1尽管当时社会十分动乱不安,但是祖冲之还是孜孜不倦地研究科学。
他更大的成就是在数学方面。
他曾经对古代数学着作《九章算术》作了注释,又编写一本《缀术》。
祖冲之生平个人简历.doc
![祖冲之生平个人简历.doc](https://img.taocdn.com/s3/m/c3f12b12dd3383c4ba4cd255.png)
祖冲之生平个人简历祖冲之是首次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第七位的我国著名数学家。
下面是的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祖冲之生平个人简历”,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祖冲之生平个人简历祖冲之,429年(南朝宋元嘉六年)出生于建康(今南京),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水县)。
西晋末期,北方发生大规模战乱,祖冲之的先辈从河北迁徙到江南,并在江南定居下来。
祖冲之就出生在江南,其祖父祖昌任刘宋朝大匠卿,是朝廷管理土木工程的官吏,父亲祖朔之做“奉朝请”,学识渊博,常被邀请参加皇室的典礼、宴会。
祖冲之从小就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
爷爷给他讲“斗转星移”,父亲领他读经书典籍,家庭的熏陶,耳濡目染,加之自己的勤奋,使他对自然科学和文学、哲学,特别是天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青年时代就有了博学的名声。
早年经历祖冲之曾在著作中自述说,从很小的时候起便“专功数术,搜烁古今”。
他把从上古时起直至他生活的时代止的各种文献、记录、资料,几乎全都搜罗来进行考察。
同时,主张决不“虚推古人”,决不把自己束缚在古人陈腐的错误结论之中,并且亲自进行精密的测量和仔细的推算。
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每每“亲量圭尺,躬察仪漏,目尽毫厘,心穷筹策”。
由于祖冲之博学多才的名声,被南朝宋孝武帝派至当时朝廷的学术研究机关华林学省做研究工作,后来又到总明观任职。
当时的总明观是全国最高的科研学术机构,相当于现在的中国科学院。
总明观内分设文、史、儒、道、阴阳5门学科,实行分科教授制度,请来各地有名望的学者任教,祖冲之就是其一。
在这里,祖冲之接触了大量国家藏书,包括天文、历法、术算方面的书籍,具备了借鉴与拓展的先决条件。
潜心科学461年(南朝宋大明五年),祖冲之担任南徐州(今江苏镇江)刺史府里的从事,先后任南徐州从事吏、公府参军。
祖冲之在这一段期间,虽然生活很不安定,但是仍然继续坚持学术研究,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462年(南朝宋大明六年),祖冲之把精心编成的《大明历》送给宋孝武帝请求公布实行,宋孝武帝命令懂得历法的官员对这部历法的优劣进行讨论,最终,宋孝武帝决定在大明九年(465年)改行新历。
祖冲之
![祖冲之](https://img.taocdn.com/s3/m/761ef9ac960590c69ec37641.png)
祖冲之(429-500),中国南北朝时代南朝数学家、天文学家、物理学家。
祖冲之的祖父名叫祖昌,在宋朝做了一个管理朝廷建筑的长官。
祖冲之长在这样的家庭里,从小就读了不少书,人家都称赞他是个博学的青年。
他特别爱好研究数学,也喜欢研究天文历法,经常观测太阳和星球运行的情况,并且做了详细记录。
宋孝武帝听到他的名气,派他到一个专门研究学术的官署“华林学时工作。
他对做官并没有兴趣,但是在那里,可以更加专心研究数学、天文了。
我国历代都有研究天文的官,并且根据研究天文的结果来制定历法。
到了宋朝的时候,历法已经有很大进步,但是祖冲之认为还不够精确。
他根据他长期观察的结果,创制出一部新的历法,叫做“大明历”(“大明”是宋孝武帝的年号)。
这种历法测定的每一回归年(也就是两年冬至点之间的时间)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的相差只有五十秒;测定月亮环行一周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的相差不到一秒,可见它的精确程度了。
公元462年,祖冲之请求宋孝武帝颁布新历,孝武帝召集大臣商议。
那时候,有一个皇帝宠幸的大臣戴法兴出来反对,认为祖冲之擅自改变古历,是离经叛道的行为。
祖冲之当场用他研究的数据回驳了戴法兴。
戴法兴依仗皇帝宠幸他,蛮横地说:“历法是古人制定的,后代的人不应该改动。
”祖冲之一点也不害怕。
他严肃地说:“你如果有事实根据,就只管拿出来辩论。
不要拿空话吓唬人嘛。
”宋孝武帝想帮助戴法兴,找了一些懂得历法的人跟祖冲之辩论,也一个个被祖冲之驳倒了。
但是宋孝武帝还是不肯颁布新历。
直到祖冲之死了十年之后,他创制的大明历才得到推行。
尽管当时社会十分动-乱不安,但是祖冲之还是孜孜不倦地研究科学。
他更大的成就是在数学方面。
他曾经对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作了注释,又编写一本《缀术》。
他的最杰出贡献是求得相当精确的圆周率。
经过长期的艰苦研究,他计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 27之间,成为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数值推算到七位数字以上的科学家。
【名人故事】名人成长故事:祖冲之_900字
![【名人故事】名人成长故事:祖冲之_9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58825ffa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63.png)
【名人故事】名人成长故事:祖冲之_900字祖冲之(约公元287年—约公元361年),名景阳,字景色,汉族,原籍陕西神木,东晋时期著名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物理学家。
其最为著名的成就是计算圆周率π值的准确度在中国数学历史上是最高的。
祖冲之出生于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祖父祖弘曾被任命为职方郎中,父亲祖纲曾任泾县主簿;母亲李氏是位有学问的人,她十分注重儿子的教育。
祖冲之自幼聪慧,十分喜爱读书,在母亲的启发下接触了一些数学知识,对几何学甚感兴趣。
于是他开始学习《九章算术》,进而研习《孙子算经》、《周髀算经》等古代数学经典著作,并很快掌握了其中的核心内容,这些知识都为他日后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祖冲之对数学研究的热情不减,他很早就开始在实际问题上运用数学知识,如计算田地面积、设计水利工程等。
在这些实际应用中,他逐渐得到了一些数学结论,如发现一些圆周率的级数公式,和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这些成果都为他后来的学术生涯奠定了打实的理论基础。
祖冲之的学问渊博,尤以数学、天文、物理学著称。
据传,祖冲之曾主持编撰《大明历》,其计算方法逐渐被其他国家所借鉴。
更为厉害的是,祖冲之首次明确地提出仰望星空,从人类的视角来开展天文学研究的思想,进而揭示了我们所知道的许多秘密。
在数学方面,他继承周髀、九章等前人的成果,进一步深化了数学知识,特别是在圆周率的研究方面,他掌握了使用无限级数计算π的方法,并与贺朔人合作计算出了圆周率小数点后第七位,相当于现代数学中近似值的八位左右。
祖冲之一生非常朴素,虽然收到很多官方的邀请,但他都毅然拒绝,坚持自己的研究。
这个时候公元361年,祖冲之逝世,享年74岁。
祖冲之是唯一一位将中国传统数学推向了新的高峰的数学家,他诠释了一种人生精神,即要有志气、要有不屈的意志力,不断地积累知识,并把知识转化为运用实际的生产力。
他在数学研究上的成就也为中国科学史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岁月不居,时光荏苒,但祖冲之留下的遗产却在长久的岁月中不断发挥影响力。
祖冲之简介
![祖冲之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c8ebeb15c5da50e2524d7fcc.png)
祖冲之简介祖冲之(公元429~公元500),是我国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文学家、地质学家、地理学家和科学家。
南北朝时齐人,汉族,字文远,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水县),为避战乱,祖冲之的祖父祖昌由河北迁至江南。
祖昌曾任刘宋的“大匠卿”,掌管土木工程,祖冲之的父亲也在朝中做官。
祖冲之,在世界数学史上第一次将圆周率(π)值计算到小数点后七位,即3.1415926到3.1415927之间。
他提出约率22/7和密率355/113,这一密率值是世界上最早提出的,比欧洲早1100年,所以有人主张叫它“祖率”,也就是圆周率的祖先。
他将自己的数学研究成果汇集成一部著作,名为《缀术》,唐朝国学曾经将此书定为数学课本。
他编制的《大明历》,第一次将“岁差”引进历法。
提出在391年中设置144个闰月。
推算出一回归年的长度为365.24281481日,误差只有50秒左右。
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机械专家。
重新造出早已失传的指南车、千里船、水碓磨等巧妙机械多种。
他还经过多年测算,编制了一部新的历法《大明历》。
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
此外,他对音乐也有研究。
著作有《释论语》、《释孝经》、《易义》、《老子义》、《庄子义》及小说《述异记》等,但早已失传。
公元420年东晋灭亡到589年,隋朝统一全国后的一百七十年中间,中国历史上形成了南北对立的局面,这一时期称作南北朝。
南朝从公元420年东晋大将刘裕夺取帝位,建立宋政权开始,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
同南朝对峙的是北朝,北朝经历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朝代。
祖冲之是南朝人,出生在宋,死的时候已是南齐时期了。
当时由于南朝社会比较安定,农业和手工业都有显著的进步,经济和文化得到了迅速发展,从而也推动了科学的前进。
因此,在这一段时期内,南朝出现了一些很有成就的科学家,祖冲之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人物之一。
祖冲之的原籍是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水县)。
介绍数学家祖冲之
![介绍数学家祖冲之](https://img.taocdn.com/s3/m/8c654c83cc22bcd126ff0c9e.png)
谢谢!
Hale Waihona Puke XX 学 院XX专业
XXXX
XX
我 国 古 代 数 学 家 祖 冲 之
--
祖冲之
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
祖冲之(公元429-500年)是我国南 北朝时期,河北省涞源县人.他从小就 阅读了许多天文、数学方面的书籍,勤 奋好学,刻苦实践,终于使他成为我国 古代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
在天文学方面,祖冲之 创制了中国历法史上著名 的新历——《大明历》。 在《大明历》中,他首次 引用了岁差,是我国历法 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他 还采用了391年中设置 144个闰月的新闰周,比 古代发明的19年7闰的闰 周更加精密。 祖冲之推 算的回归年和交点月天数 都与观测值非常接近。
在数学上, 祖 冲之推算出圆周 率的真值应该介 于3.1415926和 3.1415927之间, 比欧洲要早一千 多年。
他在机械制造上,曾制造了铜 铸指南车、利用水力舂米磨面的 水碓磨、能日行百里的“千里船” 和计时仪器漏壶、欹器等。
为了纪念祖冲之的功绩, 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 命名为“祖冲之环形山”, 将小行星1888命名为“祖 冲之小行星”。
祖冲之
![祖冲之](https://img.taocdn.com/s3/m/16393839a300a6c30c229f73.png)
祖冲之家世与生平祖冲之(429—500),是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和机械发明家。
字文远,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源)人,刘宋元嘉六年(429)生于建康(今江苏南京)。
曾祖父祖台之,东晋时曾任侍中、光禄大夫等要职。
祖父祖昌任刘宋大匠卿,是主管土木工程的官员。
父亲祖朔之为奉朝请,学识渊博,很受时人敬重。
祖氏家庭的历代成员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大都对数学和天文历法有所研究。
祖冲之自幼受到科学气氛的薰陶和良好的家庭教育,青年时代曾到华林学省专门从事学术研究。
后来步入仕途,先后在刘宋朝和南齐朝担任南徐州(今江苏镇江)从事史、公府参军、娄县(今江苏昆山)令、谒者仆射、长水校尉等官职。
任职期间,曾写过《安边论》等讨论屯田、垦殖等方面应采取的政策的政论性文章。
晚年,齐明帝曾令他巡行四方,兴造大业,以利百姓,但因发生战争而作罢。
这时他已是风烛残年,老死将至,不久后即于南齐永元二年(500)逝世,享年七十二岁。
祖冲之从很小的时候起便对数学和天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专功数术,搜炼古今”,广泛收集从上古时代起直到6 世纪他生活的时代止的各种文献资料,进行了认真的考察。
他还“亲量圭尺,躬察仪漏,目尽毫厘,心穷筹策”,在公余之暇坚持进行天文观测和数学计算,积累了大量的新资料。
经过深入研究,他终于在数学、天文学和机械制造、交通工具等领域,获得许多极有价值的新成果,攀登上了他生活时代的科学技术高峰。
关于圆周率的计算祖冲之在数学方面的突出贡献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确定了相当精确的圆周率值。
中国古代最初采用的圆周率是“周三径一”,也就是说,π=3。
这个数值与当时文化发达的其他国家所用的圆周率相同。
但这个数值非常粗疏,用它计算会造成很大的误差。
随着生产和科学的发展,π=3 就越来越不能满足精确计算的要求。
因此,中外数学家都开始探索圆周率的算法和推求比较精确的圆周率值。
在中国,据公元1 世纪初制造的新莽嘉量斛(亦称律嘉量斛,王莽铜斛,是一种圆柱形标准量器,现存)推算,它所取的圆周率是。
介绍数学家祖冲之
![介绍数学家祖冲之](https://img.taocdn.com/s3/m/4ca6ba94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32.png)
介绍数学家祖冲之祖冲之(约359年-约429年),字景穆,东晋末年至南朝刘宋时期的数学家、数学思想家、天文学家、力学家、地质学家和水利学家。
祖冲之是中国古代科学史上具有极高声望和影响的杰出数学家,他的成就对推动了中国数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祖冲之出生在东晋的九江(今江西九江)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
年少时,祖冲之读书好学,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祖冲之十分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他认为数学应该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对实际生活和工作有所帮助。
他的研究领域包括算术、代数、几何、概率论、力学、水利等多个方向。
祖冲之的代数学研究成果在当时是领先世界的。
他对高次方程的解法进行了研究,创造了名为“祖冲之算法”的求解方程方法,并提出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公式。
他还研究并发展了分数的运算法则和无理数的概念。
他的研究成果对后来的数学家产生了重要影响,为后世的代数学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几何学方面,祖冲之努力推动了中国古代几何学的发展。
他对圆周率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他首次使用了正多边形的内接和外接逼近圆的方法,并计算出π的近似值为355/113、他还提出了角度的概念,使用圆周角来度量角度大小。
他的几何学理论为后世数学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对中国几何学和欧几里得几何学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影响。
祖冲之对天文学和力学也有深入的研究。
他提出了一种关于月亮运行轨道的理论,认为月亮的轨道并不是完美的圆形,而是椭圆形。
他还研究了重力和物体运动的规律,提出了物体在斜面上滚动的规律。
此外,祖冲之也是一位著名的地质学家和水利学家,他对地球的形状和地壳构造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地质变化的观点。
他还研究了水利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水利工程方法。
祖冲之在数学领域的成就不仅体现在学术研究上,他还广泛推广数学教育,培养了众多的学生和后继者。
他撰写了多部数学著作,如《缉古闲书》、《乘矩阵》等,这些著作对后世的数学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祖冲之以其卓越的科学成就和对数学发展的贡献被后人称为“大丘”。
祖冲之的事迹材料
![祖冲之的事迹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29a38467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61.png)
祖冲之的事迹材料祖冲之(约公元278年-约公元333年),字元方,东晋(249年-420年)时期的一位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和微积分奠基人。
他是中国古代科学史上的杰出人物之一,被誉为“古代数学之宗师”。
祖冲之生于今河南省陕县人,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家庭。
他自小聪明好学,有一颗对于数学的执着追求。
年轻的祖冲之经过自学,独立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祖冲之的最重要的贡献是在数学领域,他的主要成就体现在几何学和无穷分析上。
他首先系统地研究了计算π的方法,发现并应用了一种现在被称为“祖冲之公式”的算法。
此公式通过将正多边形内切于圆,逐渐增加正多边形的边数来逼近圆周,从而计算出圆周与直径的比值。
这一方法被后来的数学家广泛应用,并在计算π的方法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祖冲之对于微积分也有重要的贡献。
他利用切线的概念,成功地解决了一个著名的问题:如何确定抛物线与长方形的面积之间的关系。
他将问题转化为一系列与几何相似的问题,最终得出了微积分定理的一种特殊形式。
这一定理在欧洲数学家发展微积分的过程中也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祖冲之还对天文学方面有深入的研究。
他提出了一种与毕达哥拉斯定理相关的算法,用于计算太阳、地球和月球的相对距离。
这一算法被后来的中国和西方科学家广泛使用,并对高精度的天文观测和航海导航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除了数学和天文学,祖冲之还对于其他科学领域有广泛的兴趣和研究。
他对水力学、地理学、物理学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研究,并且给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和理论。
祖冲之的事迹自古流传至今,被后人广泛传颂和赞扬。
他不仅是中国科学史上的一位巨擘,在世界科学史上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他的研究对于后世的数学和天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来的数学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他的成就不仅体现了他个人的才华和智慧,也代表了中国古代数学和科学的辉煌成就。
数学名人故事精选
![数学名人故事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2f9fcbc6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3b.png)
数学名⼈故事精选数学是⼈类对事物的抽象结构与模式进⾏严格描述的⼀种通⽤⼿段,数学名⼈有哪些呢?今天⼩编在这给⼤家整理了数学名⼈故事,接下来随着⼩编⼀起来看看吧!数学名⼈故事(⼀)祖冲之⽣平个⼈简历祖冲之,429年(南朝宋元嘉六年)出⽣于建康(今南京),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县)。
西晋末期,北⽅发⽣⼤规模战乱,祖冲之的先辈从河北迁徙到江南,并在江南定居下来。
祖冲之就出⽣在江南,其祖⽗祖昌任刘宋朝⼤匠卿,是朝廷管理⼟⽊⼯程的官吏,⽗亲祖朔之做“奉朝请”,学识渊博,常被邀请参加皇室的典礼、宴会。
祖冲之从⼩就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
爷爷给他讲“⽃转星移”,⽗亲领他读经书典籍,家庭的熏陶,⽿濡⽬染,加之⾃⼰的勤奋,使他对⾃然科学和⽂学、哲学,特别是天⽂学产⽣了浓厚的兴趣,在青年时代就有了博学的名声。
早年经历祖冲之曾在著作中⾃述说,从很⼩的时候起便“专功数术,搜烁古今”。
他把从上古时起直⾄他⽣活的时代⽌的各种⽂献、记录、资料,⼏乎全都搜罗来进⾏考察。
同时,主张决不“虚推古⼈”,决不把⾃⼰束缚在古⼈陈腐的错误结论之中,并且亲⾃进⾏精密的测量和仔细的推算。
像他⾃⼰所说的那样,每每“亲量圭尺,躬察仪漏,⽬尽毫厘,⼼穷筹策”。
由于祖冲之博学多才的名声,被南朝宋孝武帝派⾄当时朝廷的学术研究机关华林学省做研究⼯作,后来⼜到总明观任职。
当时的总明观是全国最⾼的科研学术机构,相当于现在的中国科学院。
总明观内分设⽂、史、儒、道、阴阳5门学科,实⾏分科教授制度,请来各地有名望的学者任教,祖冲之就是其⼀。
在这⾥,祖冲之接触了⼤量国家藏书,包括天⽂、历法、术算⽅⾯的书籍,具备了借鉴与拓展的先决条件。
潜⼼科学461年(南朝宋⼤明五年),祖冲之担任南徐州(今江苏镇江)刺史府⾥的从事,先后任南徐州从事吏、公府参军。
祖冲之在这⼀段期间,虽然⽣活很不安定,但是仍然继续坚持学术研究,并且取得了很⼤的成就。
462年(南朝宋⼤明六年),祖冲之把精⼼编成的《⼤明历》送给宋孝武帝请求公布实⾏,宋孝武帝命令懂得历法的官员对这部历法的优劣进⾏讨论,最终,宋孝武帝决定在⼤明九年(465年)改⾏新历。
祖冲之介绍100字
![祖冲之介绍1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6611d732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13.png)
祖冲之介绍100字
祖冲之(公元429年—公元500年)是我国杰出的数学家,科学家。
南北朝时期人,汉族人,字文远。
生于宋文帝元嘉六年,卒于齐昏侯永元二年。
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水县)。
在数学方面,他写了《缀术》一书,被收入著名的《算经十书》中,作为唐代国子监算学课本,可惜后来失传了。
《隋书·律历志》留下一小段关于圆周率(π)的记载,祖冲之算出π的真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相当于精确到小数第7位,简化成3.1415926,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成就。
在天文历法方面,祖冲之创制了《大明历》,为纪念这位伟大的古代科学家,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环形山”,把小行星1888命名为“祖冲之小行星”。
32、祖冲之
![32、祖冲之](https://img.taocdn.com/s3/m/9dd9f7272af90242a895e5e4.png)
3.人物生平
我国历代都有研究天文的官,并且根据研究天文 的结果来制定历法。到了宋朝的时候,历法已经有很大进 步,但是祖冲之认为还不够精确。他根据他长期观察的结 果,创制出一部新的历法,叫做“大明历”(“大明”是 宋孝武帝的年号)。这种历法测定的每一回归年(也就是 两年冬至点之间的时间)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的相差 只有五十秒;测定月亮环行一周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 的相差不到一秒,可见它的精确程度了。
祖冲之在数学上的杰出成就,除了圆周率的计算 以外,另一重要贡献就是创立了求球体体积的正确公式: 球体积=4/3π×(半径)立方。这也是在刘徽工作的基础 上,祖冲之与他的儿子祖• 也是中国著名的数学家)共同 ( • 研究而取得的。在研究过程中,祖氏父子应变用了“等高 处截面积相等的两个立体,其体积必相等”的公理。这一 公理在欧洲直到17世纪才被意大利数学家卡瓦列里所引用。 祖冲之还曾著有《缀术》一书,在唐代被列为10部算经之 一,可惜由于其内容太高深,被学官废置而亡失。为了纪 念祖冲之的杰出贡献,有些外国数学史家建议把π=叫做" 祖率"。
在天文学方面,祖冲之大胆地指出了前人所 制历法的不足,提出了历法改革,于刘宋大明六年 (公元462年),完成了新历法“大明历”的制定工 作。大明历把岁差首次引入历法,把19年七闰法改 为391年144闰,从而使历法更加精密。
数学家
![数学家](https://img.taocdn.com/s3/m/9f14d024482fb4daa58d4b50.png)
Hale Waihona Puke 祖冲之 小资料• 祖冲之( 公元429年─公元500年)是我国 杰出的数学家,科学家。南北朝时期人, 汉族人,字文远。生于宋文帝元嘉六年, 卒于齐昏侯永元二年。祖籍范阳郡遒县 (今河北涞水县)。为避战乱,祖冲之的 祖父祖昌由河北迁至江南。祖昌曾任刘宋 的“大匠卿”,掌管土木工程;祖冲之的 父亲也在朝中做官。祖冲之从小接受家传 的科学知识。青年时进入华林学省,从事 学术活动。一生先后任过南徐州(今镇江 市)从事史、公府参军、娄县(今昆山市 东北)令、谒者仆射、长水校尉等官职。 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三方
祖冲之 小故事
• 祖冲之对父亲说:“我们计算得很仔细,一定没 错,可能是刘徽错了。”祖冲之却摇摇头说: “要推翻他一定要有科学根据。”于是,父子俩 又花了十几天的时间重新计算了一遍,证明刘徽 是对的。 祖冲之为避免再出误差,以后每一步都 至少重复计算两遍,直到结果完全相同才罢休。 祖冲之从12288边形,算到24567边形,两者相差 仅0 . 0000001。祖冲之知道从理论上讲,还可以 继续算下去,但实际上无法计算了,只好就此停 止,从而得出圆周率必然大于3 . 1415926,而小 于3 . 1415927。
祖冲之 小故事
• 祖冲之非常佩服刘徽这个科学方法,但刘徽的圆 周率只得到96边,得出3 . 14的结果后就没有再 算下去,祖冲之决心按刘徽开创的路子继续走下 去,一步一步地计算出192边形、384边形 ⋯⋯ 以 求得更精确的结果。 当时,数字运算还没利用纸、 笔和数码进行演算,而是通过纵横相间地罗列小 竹棍,然后按类似珠算的方法进行计算。 祖冲之 在房间地板上画了个直径为1丈的大圆,又在里边 做了个正6边形,然后摆开他自己做的许多小木棍 开始计算起来。 此时,祖冲之的儿子祖 ������ 已 13岁了,他也帮着父亲一起工作,两人废寝忘食 地计算了十几天才算到96边,结果比刘徽的少0 . 000002丈。
祖冲之简介
![祖冲之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fd0d8ba502d276a200292e67.png)
祖冲之简介篇一:祖冲之简介祖冲之简介祖冲之(公元429~公元500),是我国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文学家、地质学家、地理学家和科学家。
南北朝时齐人,汉族,字文远,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水县),为避战乱,祖冲之的祖父祖昌由河北迁至江南。
祖昌曾任刘宋的“大匠卿”,掌管土木工程,祖冲之的父亲也在朝中做官。
祖冲之,在世界数学史上第一次将圆周率(π)值计算到小数点后七位,即3.1415926到3.1415927之间。
他提出约率22/7和密率355/113,这一密率值是世界上最早提出的,比欧洲早1100年,所以有人主张叫它“祖率”,也就是圆周率的祖先。
他将自己的数学研究成果汇集成一部著作,名为《缀术》,唐朝国学曾经将此书定为数学课本。
他编制的《大明历》,第一次将“岁差”引进历法。
提出在391年中设置144个闰月。
推算出一回归年的长度为365.24281481日,误差只有50秒左右。
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机械专家。
重新造出早已失传的指南车、千里船、水碓磨等巧妙机械多种。
他还经过多年测算,编制了一部新的历法《大明历》。
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
此外,他对音乐也有研究。
著作有《释论语》、《释孝经》、《易义》、《老子义》、《庄子义》及小说《述异记》等,但早已失传。
公元420年东晋灭亡到589年,隋朝统一全国后的一百七十年中间,中国历史上形成了南北对立的局面,这一时期称作南北朝。
南朝从公元420年东晋大将刘裕夺取帝位,建立宋政权开始,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
同南朝对峙的是北朝,北朝经历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朝代。
祖冲之是南朝人,出生在宋,死的时候已是南齐时期了。
当时由于南朝社会比较安定,农业和手工业都有显著的进步,经济和文化得到了迅速发展,从而也推动了科学的前进。
因此,在这一段时期内,南朝出现了一些很有成就的科学家,祖冲之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人物之一。
祖冲之的原籍是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水县)。
著名数学家祖冲之简介
![著名数学家祖冲之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a44a052e67ec102de2bd8934.png)
• ‚祖冲之在数学方面的主要贡献是关于圆周率的 计算. ……而且祖氏父子……明确提出了‘幂势既 同,则积不容异’的公理.‛ ──摘自《中国大百科全书》数学卷
• ‚……专功数术. 搜练古今,博采沈奥,莫不 揆量.‛ ──祖冲之
•
•
•
祖冲之在这一段期间,虽然生活很不安定,但是仍然继续坚持学术研究, 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研究学术的态度非常严谨。他十分重视古人研究 的成果,但又决不迷信,完全听从于古人。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决不 ‚虚推(盲目崇拜)古人‛,而要‚搜炼古今(从大量的古今著作中吸取精 华)‛。一方面,他对于古代科学家刘歆“xin欣”、张衡、阚[kan看]泽、刘 徽、刘洪等人的著述都作了深入的研究,充分吸取其中一切有用的东西。另 一方面,他又敢于大胆怀疑前人在科学研究方面的结论,并通过实际观察和 研究,加以修正补充,从而取得许多极有价值的科学成果。在天文历法方面, 他所编制的《大明历》,是当时最精密的历法。在数学方面,他推算出准确 到六位小数的圆周率,取得了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的成绩。 宋朝末年,祖冲之回到建康(今南京),担任谒者仆射的官职。从这时起, 一直到齐朝初年,他花了较大的精力来研究机械制造,重造指南车,发明千 里船、水碓磨等等,作出了出色的贡献。 当祖冲之晚年的时候,齐朝统 治集团发生了内乱,政治腐败黑暗,人民生活非常痛苦。北朝的魏乘机发大 兵向南进攻。 从公元494年到500年间,江南一带又陷入战火。对于这种内忧外患重重逼 迫的政治局面,祖冲之非常关心。大约在公元494年到498年之间,他担任长 水校尉的官职。当时他写了一篇《安边论》,建议政府开垦荒地,发展农业, 增强国力,安定民生,巩固国防。齐明帝看到了这篇文章,打算派祖冲之巡 行四方,兴办一些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事业。但是由于连年战争,他的建议始 终没有能够实现。过不多久,这位卓越的大科学家活到七十二岁,就在公元 500年的时候去世了。
祖冲之简介_祖冲之的资料介绍故事传奇
![祖冲之简介_祖冲之的资料介绍故事传奇](https://img.taocdn.com/s3/m/26b0c3d3580216fc710afd1e.png)
祖冲之简介_祖冲之的资料介绍、故事传奇祖冲之简介_祖冲之的资料介绍、故事传奇(429~500)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
字文远。
祖籍范阳逎县(今河北涞水),先世迁居江南。
父祖皆谙熟天算,学识渊博,为时人所敬重。
冲之少传家业,青年时代入华林学省,从事学术研究。
此后,历仕刘宋、南齐,官至长水校尉。
他在数学、天文历法、机械制造等方面都有重大成就。
在数学方面,祖冲之推算出圆周率π的不足近似值(朒数)3.1415926和过剩近似值(盈数)3.1415927,指出π的真值在盈、朒两限之间,即3.1415926<π<3.1415927,并用以校算新莽嘉量斛的容积。
这个圆周率值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学成就,直到15世纪阿拉伯数学家阿尔·卡西(alkāshī)和16世纪法国数学家韦达(1540~1603)才得到更精确的结果。
祖冲之还确定了两个分数形式的圆周率值,约率π=22/7(≈3.14),密率π=355/113(≈3.1415929),其中密率是在分母小于1000条件下圆周率的最佳近似分数。
密率为祖冲之首创,直到16世纪才被德国数学家奥托(1550~1605)和荷兰工程师安托尼兹(1543~1620)重新得到。
在西方数学史上,这个圆周率值常被称为安托尼兹率。
祖冲之和其子祖暅,在刘徽工作的基础上圆满解决了球体积计算问题。
他们得到下列结果:“牟合方盖”(底径相等的两圆柱直交之公共部分)的体积等推算过程中提出了“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二立体等高处截面积恒相等,则二立体体积相等)”原理。
这个原理,直到17世纪才为意大利数学家卡瓦列利(1598~1647)重新提出,而被称为卡瓦列利原理,中国现在一般称为祖暅公理。
据《隋书·律历志》记载,祖冲之对于二次方程和三次方程也有所研究。
所著《缀术》一书,是著名的《算经十书》之一,曾被唐代国子监和朝鲜、日本用做算学课本,惜已失传。
在天文历法方面,祖冲之在长期观测、精确计算和对历史文献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创制了《大明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祖冲之生平个人简历祖冲之,429年(南朝宋元嘉六年)出生于建康(今南京),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水县)。
西晋末期,北方发生大规模战乱,祖冲之的先辈从河北迁徙到江南,并在江南定居下来。
祖冲之就出生在江南,其祖父祖昌任刘宋朝大匠卿,是朝廷管理土木工程的官吏,父亲祖朔之做“奉朝请”,学识渊博,常被邀请参加皇室的典礼、宴会。
祖冲之从小就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
爷爷给他讲“斗转星移”,父亲领他读经书典籍,家庭的熏陶,耳濡目染,加之自己的勤奋,使他对自然科学和文学、哲学,特别是天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青年时代就有了博学的名声。
早年经历祖冲之曾在著作中自述说,从很小的时候起便“专功数术,搜烁古今”。
他把从上古时起直至他生活的时代止的各种文献、记录、资料,几乎全都搜罗来进行考察。
同时,主张决不“虚推古人”,决不把自己束缚在古人陈腐的错误结论之中,并且亲自进行精密的测量和仔细的推算。
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每每“亲量圭尺,躬察仪漏,目尽毫厘,心穷筹策”。
由于祖冲之博学多才的名声,被南朝宋孝武帝派至当时朝廷的学术研究机关华林学省做研究工作,后来又到总明观任职。
当时的总明观是全国最高的科研学术机构,相当于现在的中国科学院。
总明观内分设文、史、儒、道、阴阳5门学科,实行分科教授制度,请来各地有名望的学者任教,祖冲之就是其一。
在这里,祖冲之接触了大量国家藏书,包括天文、历法、术算方面的书籍,具备了借鉴与拓展的先决条件。
潜心科学461年(南朝宋大明五年),祖冲之担任南徐州(今江苏镇江)刺史府里的从事,先后任南徐州从事吏、公府参军。
祖冲之在这一段期间,虽然生活很不安定,但是仍然继续坚持学术研究,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462年(南朝宋大明六年),祖冲之把精心编成的《大明历》送给宋孝武帝请求公布实行,宋孝武帝命令懂得历法的官员对这部历法的优劣进行讨论,最终,宋孝武帝决定在大明九年(465年)改行新历。
464年(南朝宋大明六年),祖冲之被调到娄县(今江苏昆山县东北)作县令。
之后又到建康(今江苏南京),担任谒者仆射的官职。
从这时起,一直到南朝齐初年,他花了较大的精力来研究机械制造,重造出了用铜制机件传动的指南车,发明了一天能走百里的“千里船”和“木牛流马”、水碓磨(利用水力加工粮食的工具),还设计制造过漏壶(古代计时器)和巧妙的欹器。
晚年生活祖冲之的晚年,正值南齐后期,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不安。
在这种情况下,祖冲之的研究方向有了很大的变化。
他着重研究文学和社会科学,同时也比较关心政治。
494年(南朝齐隆昌元年)到498年(南朝齐建武五年)之间,他担任长水校尉的官职。
当时他写了一篇《安边论》,建议政府开垦荒地,发展农业,增强国力,安定民生,巩固国防。
齐明帝看到后想令他“巡行四方,兴造大业,可以利百姓者”,后因南齐的统治已经无法再维持下去。
国家政权摇摇欲坠,再加上南北朝之间的连年战争,祖冲之良好的政治主张无法在国家内部施行,更无法实现了。
500年(南朝齐永元二年),这位卓越的大科学家去世,享年七十二岁。
他的天文历法心血之作《大明历》在510年(梁武帝天监九年)才以《甲子元历》之名颁行。
数学史上的创举——“祖率”祖冲之算出圆周率(π)的真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相当于精确到小数第7位,简化成3.1415926,祖冲之因此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世界第一位将圆周率值计算到小数第7位的科学家。
祖冲之还给出圆周率(π)的两个分数形式:22/7(约率)和355/113(密率),其中密率精确到小数第7位。
祖冲之对圆周率数值的精确推算值,对于中国乃至世界是一个重大贡献,后人将“约率”用他的名字命名为“祖冲之圆周率”,简称“祖率”。
圆周率的应用很广泛,尤其是在天文、历法方面,凡牵涉到圆的一切问题,都要使用圆周率来推算。
如何正确地推求圆周率的数值,是世界数学史上的一个重要课题。
中国古代数学家们对这个问题十分重视,研究也很早。
在《周髀算经》和《九章算术》中就提出径一周三的古率,定圆周率为三,即圆周长是直径长的三倍。
此后,经过历代数学家的相继探索,推算出的圆周率数值日益精确。
东汉张衡推算出的圆周率值为3.162。
三国时王蕃推算出的圆周率数值为3.155。
魏晋的著名数学家刘徽在为《九章算术》作注时创立了新的推算圆周率的方法——割圆术,将圆周率的值为边长除以2,其近似值为3.14;并且说明这个数值比圆周率实际数值要小一些。
刘徽以后,探求圆周率有成就的学者,先后有南朝时代的何承天,皮延宗等人。
何承天求得的圆周率数值为3.1428,皮延宗求出圆周率值为22/7≈3.14。
祖冲之认为自秦汉以至魏晋的数百年中研究圆周率成绩最大的学者是刘徽,但并未达到精确的程度,于是他进一步精益钻研,去探求更精确的数值。
根据《隋书·律历志》关于圆周率(π)的记载:“宋末,南徐州从事史祖冲之,更开密法,以圆径一亿为一丈,圆周盈数三丈一尺四寸一分五厘九毫二秒七忽,朒数三丈一尺四寸一分五厘九毫二秒六忽,正数在盈朒二限之间。
密率,圆径一百一十三,圆周三百五十五。
约率,圆径七,周二十二。
”祖冲之把一丈化为一亿忽,以此为直径求圆周率。
他计算的结果共得到两个数:一个是盈数(即过剩的近似值),为3.1415927;一个是朒数(即不足的近似值),为3.1415926。
盈朒两数可以列成不等式,如:3.1415926(*)<π(真实的圆周率)<3.1415927(盈),这表明圆周率应在盈朒两数之间。
按照当时计算都用分数的习惯,祖冲之还采用了两个分数值的圆周率。
一个是355/113(约等于3.1415927),这一个数比较精密,所以祖冲之称它为“密率”。
另一个是22/7(约等于3.14),这一个数比较粗疏,所以祖冲之称它为“约率”。
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的研究,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他的研究适应了当时生产实践的需要。
他亲自研究度量衡,并用最新的圆周率成果修正古代的量器容积的计算。
古代有一种量器叫做“釜”,一般的是一尺深,外形呈圆柱状,祖冲之利用他的圆周率研究,求出了精确的数值。
他还重新计算了汉朝刘歆所造的“律嘉量”,利用“祖率”校正了数值。
以后,人们制造量器时就采用了祖冲之的“祖率”数值。
数学杰作《缀术》祖冲之写过《缀术》五卷,被收入著名的《算经十书》中。
《隋书》评论“学官莫能究其深奥,故废而不理”,认为《缀术》理论十分深奥,计算相当精密,学问很高的学者也不易理解它的内容,在当时是数学理论书籍中最难的一本。
在《缀术》中,祖冲之提出了“开差幂”和“开差立”的问题。
“差幂”一词在刘徽为《九章算术》所作的注中就有了,指的是面积之差。
“开差幂”即是已知长方形的面积和长宽的差,用开平方的方法求它的长和宽,它的具体解法已经是用二次代数方程求解正根的问题。
而“开差立”就是已知长方体的体积和长、宽、高的差,用开立方的办法来求它的边长;同时也包括已知圆柱体、球体的体积来求它们的直径的问题。
所用到的计算方法已是用三次方程求解正根的问题了,三次方程的解法以前没有过,祖冲之的解法是一项创举。
《缀术》还曾流传至朝鲜和日本,在朝鲜、日本古代教育制度、书目等资料中,都曾提到《缀术》。
《宋史·楚衍传》中说“于《九章》《缉古》《缀术》《海岛》诸算经尤得其妙。
天圣(1023-1031)初造新历”。
历法之争462年(南朝宋大明六年),祖冲之把精心编成的《大明历》送给宋孝武帝请求公布实行。
宋孝武帝命令懂得历法的官员对这部历法的优劣进行讨论。
在讨论过程中,祖冲之遭到了以戴法兴为代表的反对,祖冲之著《历议》一文予以驳斥。
在“历议”中,他写下了两句名言:“愿闻显据,以核理实”,“浮辞虚贬,窃非所惧”。
为了明辨是非,他愿意彼此拿出明显的证据来相互讨论,至于那些捕风捉影无根据的贬斥,他丝毫也不惧怕。
戴法兴认为,历法中的传统持续下来的方法是“古人制章”、“万世不易”的;他责骂祖冲之是什么“诬天背经”,认为天文和历法是“非凡夫所测”、“非冲之浅虑,妄可穿凿”的。
祖冲之却大不以为然。
他反驳说,不应该“信古而疑今”,假如“古法虽疏,永当循用”,那还成什么道理!日月五星的运行“非出神怪,有形可检,有数可推”,只要进行精密的观测和研究,孟子所说的“千岁之日至可坐而致也”,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
刻苦求精在祖冲之那个时代,算盘还未出现,人们普遍使用的计算工具叫算筹,它是一根根几寸长的方形或扁形的小棍子,有竹、木、铁、玉等各种材料制成。
通过对算筹的不同摆法,来表示各种数目,叫做筹算法。
如果计算数字的位数越多,所需要摆放的面积就越大。
用算筹来计算不象用笔,笔算可以留在纸上,而筹算每计算完一次就得重新摆动以进行新的计算;只能用笔记下计算结果,而无法得到较为直观的图形与算式。
因此只要一有差错,比如算筹被碰偏了或者计算中出现了错误,就只能从头开始。
祖冲之为求得圆周率的精准数值,就需要对九位有效数字的小数进行加、减、乘、除和开方运算等十多个步骤的计算,而每个步骤都要反复进行十几次,开方运算有50次,最后计算出的数字达到小数点后十六、七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