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射频前端发射接收机

合集下载

无线电射频系统综合实验

无线电射频系统综合实验
仿真的方法; 2、掌握用ADS 计算机仿真软件验证电路设计的正
确性。
(二)设计指标:
中心频率:2.2GHz、2.4GHz、2.6GHz 共3种 1dB带宽:200MHz; 插损:≤ 2 dB; 抑制:≥ 30dB(±400MHz外)
(三)实验设备条件:
无线电射频收发系统、频谱分析仪、矢量网络分
语音 调制器 衰减器 滤波器
关 2.3~2.5GHz 关 放大器
频踪 1.7~2.3GHz
2.1~2.3GHz
二、收信平台实现电路框图
微带滤波器
混频器 波 段
2.5~2.7GHz 波 段
天线
图像 480MHz
AGC
LC

开 低噪声
语音 解调器 放大器 滤波器
关 2.3~2.5GHz 关 放大器
频踪 1.7~2.2GHz
无线电射频系统综合实验
实验内容
1、收发系统传输实验(射频发射、接收系统分 析实验)
2、射频模块测量实验 3、射频模块仿真设计实验 4、射频模块制作及替换验证实验
一、收发系统传输实验
了解该无线信息传输射频系统实现图像和语 音信号的信号传输流程,从整体角度了解 和掌握系统的原理和性能,深入理解信号 间的相互作用。
4、将收信平台和发信平台到摄像头或显示器的音 视频线、电源线都连接好(注意:白色接头为音 频线);
5、将收信平台和发信平台上的电源总开关SW1分 别拨到ON状态,几分钟后在收信平台的液晶显示 器上应该显示出发信平台摄像头正在摄取的图像 (注意:此时液晶显示器、收信平台和发信平台 上所有开关(除SW15频率设置开关外)应该处于 ON状态)。
设置端口1输出功率为-20dBm,关闭【耦合】 由于矢网内部衰减器不变,为保证低噪放处于小信 号放大,校准前在端口1加接50~60dBm固定衰减;

接收机的射频前端设计

接收机的射频前端设计

声明:本文档由山东电建(sddianjian)上传到豆丁网(),若有侵害您的权益,请发站内消息。

接收机的射频前端设计2001-12-3现代民用及军用设施使用电子设备繁多,电磁环境复杂,相互干扰严重。

一般地,车、船和飞机上的通信设备收发机都集成在一起。

以短波通信设备为例,发射机的残余信号在接收机输入端产生的电平达120dBmV(即13dBm)或更高。

而接收机所需接收的微弱信号电平可能仅-6~0dBmV(即-117~-113dBm)。

因此,要求接收机处理的信号动态范围高达120~126dB。

另外,高电平干扰信号与所接收信号频率仅相距数十KHz,所以,高电平干扰信号和它们在接收机中产生的互调分量会严重影响接收机的输出信噪比。

为了降低这种影响,就要求接收机具有以下特性:·高选择性,接收机的动态范围尽可能要大;·高线性,在信道滤波之前,降低带外高电平干扰信号在信道滤波器通带内产生的互调分量;·极低的本振相位噪声,以免邻近的干扰信号将本振噪声转换到接收机信道带宽内。

作为接收机重要组成部分的接收机射频前端是接收机动态性能的关键部件,它工作于中频放大器之前。

诸如动态范围、互调失真、-1dB压缩点和三阶截获点等,都直接影响接收机前端的性能。

接收机前端电路有几种不同的结构。

图1示出了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这种结构没有射频放大器,在带通滤波器之后,只有混频器和本机振荡器。

带通滤波器的输入来自天线,其输出经过混频器到达中频放大器进行后续处理。

这种结构的主要特点是:所需成本比其它结构低;避免由于处理无用能量而消耗混频器的动态范围。

带通滤波器在通频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前向性能和良好的反向隔离性能。

这样可以防止本振信号到达天线,进而避免天线发射这些信号。

带通滤波器有三个主要任务:·限制输入信号的带宽以使互调失真最小;·削弱寄生响应,主要是镜象频率和1/2中频频率问题;·抑制本振能量,以防止其到达天线。

2.4ghz接收机射频前端的分析与设计

2.4ghz接收机射频前端的分析与设计

1 绪论1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其意义 近年来,移动通信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无线通信技术及其研究的发展,也使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应用,如无线局域网、蓝牙技术(Bluetooth)等。

同时,无论是电信市场的开放,还是通信与信息产业技术的快速发展,都在促使各种高速率的宽带接入不断涌现。

宽带接入凭借其建设速度快、运营成本低以及投资成本回收快等优点正越来越受电信运营商的青睐。

这也促进了宽带接入技术的迅速发展,如各种微波、无线通信领域的先进技术不断引入,各种宽带固定无线接入技术不断涌现。

宽带固定无线接入技术一方面充分利用过去未被开发或者应用还不广泛的频率资源,另一方面,凭借微波和有限通信领域成功运用的先进技术可以实现更大的频谱利用率等功能。

由于频谱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所以有限的频谱资源是影响现代无线通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为了促进无线局域通信的发展,各国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以保证正常通信并合理利用频谱资源。

1985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开放了9.02GHz、5.8 GHz及2.4 GHz三个ISM频段,允许在低发射功率下无照使用这些频段。

欧洲无线电委员会也于1991年公布了一组无线局域网建议频段:2.4 GHz、5.8 GHz、17.1 GHz、24 GHz和60.2 GHz ISM频段。

而我国无线电委员会也规定了2.4 GHz~2.5 GHz频段用于未来移动通信和无线接入应用。

这些规定的出台无疑大大地促进了无线通信的发展,如无线局域网、蓝牙、家用射频(Home RF)、通用分组无线业务、各频段的无线接入以及本地多点分配业务(LMDS)等主流无线通信系统正在蓬勃发展并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

而这些频段都处在较高的射频段,因此,对该频段无线通信接收机射频前端电路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要。

接收机作为通信系统的重要部分,正面临着高工作频率、高集成度、低电压、低功耗以及低价格的挑战。

然而要提高接收机的集成度,关键是要提高接收机的模拟射频前端的集成度。

WLAN系统中接收机射频前端的设计的开题报告

WLAN系统中接收机射频前端的设计的开题报告

WLAN系统中接收机射频前端的设计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无线通信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其中,W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技术是一种无线局域网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家庭和企业的网络通信中。

射频前端是WLAN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设计对整个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高性能、低功耗的WLAN接收机射频前端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设计一种高性能、低功耗的WLAN接收机射频前端,实现对WLAN信号的高效、稳定、高质量的接收。

三、研究内容1. 对WLAN系统的接收机射频前端的基本原理进行研究,包括接收机的结构、功率控制、频率选择等原理。

2. 对现有的WLAN接收机射频前端设计方案进行分析,总结其优缺点。

3. 设计高性能、低功耗的WLAN接收机射频前端,包括射频放大器、滤波器、混频器、局部振荡器等模块的设计。

4. 对设计的射频前端进行测试和验证,分析其性能参数如增益、噪声系数、损耗、线性度等,并对其性能进行优化。

四、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对WLAN接收机射频前端的基本原理和现有设计方案进行文献调研和分析,为后续的设计工作提供参考。

2. 理论计算法:利用理论计算方法,对设计的各个模块进行计算和分析,为后续的射频前端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3. 仿真验证法:利用专业仿真软件进行WLAN接收机射频前端的设计和仿真,分析其性能参数,并进行性能优化。

4. 实验验证法:采用实验室测试设备,对设计完成的射频前端进行测试和验证,评估其性能和稳定性。

五、预期结果通过本研究,预期设计出一种高性能、低功耗的WLAN接收机射频前端,能够实现对WLAN信号的高效、稳定、高质量的接收,为WLAN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提供有力的支撑。

GPS接收机的射频前端测试原理和方法

GPS接收机的射频前端测试原理和方法

GPS接收机的射频前端测试原理和方法作为GPS接收机重要组成部分的接收机射频前端电路是接收机动态性能的关键部件。

它的很多指标,诸如噪声系数、动态范围、镜频抑制、1dB 压缩点和相位噪声等,都直接影响接收机的性能。

因此,射频指标的准确测量对GPS 接收机性能的准确评估非常重要。

要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接收机,就必须有一套完整而有效的射频模块指标的测试方法GPS信号测试的基本要求GPS 信号一般使用两个射频波段:一个信号频率为1575.42MHz(L1波段),另一个信号频率1227.6MHz(L2波段)。

一般来说,商用GPS接收机使用的波段为L1波段。

接收机接收到最小信号功耗为-133dBm到-130dBm,此信号非常微弱,淹没在噪声里。

测量 GPS 射频模块所要使用的仪器设备及配件其可用频率要高出五倍卫星信号频率以上,才能满足最基本的谐波失真测量。

对于测量中使用的同轴线、接头、负载等所有的特性阻抗都要是50Ω的特性,才能匹配良好。

同时,其辅助测试工具除了阻抗匹配良好还要具有容易校正、误差小、连接方便、高可靠性及重复性的特点。

定期校正测试仪器也很重要,而且校正时要将连接线、接头、衰减器等所有配件连接后一同测量。

GPS射频各指标测试的方法GPS 射频部分的测试方案很多,其中比较重要的指标有:增益,可控增益范围,输入压缩点,噪声系数,镜频抑制,本振到信号的隔离度,本振相噪等。

增益测量GPS 射频前端的增益是指输入到 ADC 的信号与GPS 天线接收到的信号相比的放大程度。

GPS 接收机射频前端的增益一般都在 110dB 左右。

增益可以使用频谱分析仪来测量。

低噪声放大器、混频器等器件的增益可以用向量网络分析仪来测量S21得到,注意埠的50Ω匹配。

连接如图 2。

有两个系统性能参数体现了接收机的线性度,三阶交调点和 1dB 压缩点。

三阶交调特性会将邻道信号的交调项混到有用信号中,造成信号质量的退化。

但是,对于 GPS 来说,在带内只有一个通道,没有强的邻道干扰信号,因此,主要从1dB压缩性能来考虑系统的线性度。

实验三 光发送机及光接收机实验

实验三 光发送机及光接收机实验

实验二 光发送机及光接收机实验一、实验内容1、掌握光发送机及光接收机的结构、原理与使用2、正确连接信号源与光发送模块、光接收模块3、正确使用光功率计测量光接收机输出的光功率4、正确连接信号源与光收发一体模块5、掌握示波器的使用二、工作原理(一)数字信号调制光发送模块输出光功率测试实验框图如下图所示。

具体实验步骤如下:1、用短接线连接信源模块⑦的TP702与光收发模块①的TP101;将模块⑦的地址开关K701-3、 K701-4向上拔,输出方波信号。

2、打开实验箱及模块①、⑦的电源;将按键KS101抬起(LED101灯灭)。

3、取下模块①上光发XS101的保护塑料套,用光纤跳线将XS101与光功率计(或手持式光功率计)连接,此时从光功率计读出的功率就是光端机的平均发送光功率P 。

4、在模块①的RP101上边的左、中两测试点上用万用表测量RP101的电阻及电压,测得的电压值除以电阻值R=R101+RP101, 其中R101是51Ω的固定电阻,求得光发的注入电流I 。

(注:测电阻时必须关掉①号板及实验箱电源)。

5、改变RP101的阻值大小,测量并记录不同阻值条件下的P 、I 值,画出实验的P-I 曲线。

这里需说明的是这里测得的是P-I 曲线的一段(功率调节范围约4个dB ),为了防止烧坏光发送组件,电流I 的调节范围有限,但不妨碍整个P-I 曲线的测量,因为测试方法是一样的,只是多测几组值而已。

注:小心连接光纤跳线与光功率计;细心调节电位器,以免损坏仪器、器件。

若连接信号源与光收发一体模块,用短接线连接信源模块⑦的TP702与光收发模块②的TP201;(二)模拟信号调制光发送模块输出光功率测试实验框图如下图所示。

具体实验步骤参照(一)执行,注意用短接线连接信图1 数字信号调制光发送模块输出光功率测试框图 模数信号源源模块⑦的TP705与光收发模块①的TP102。

(三)光接收模块的输出范围分别输入正弦、方波信号,改变实验箱中RP103的阻值,测量不失真最小和最大信号的幅值,即为光接收模块的输出范围。

发射机接收机实习报告

发射机接收机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为了更好地了解发射机与接收机的工作原理,提高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我在XX 大学的无线电技术实验室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发射机与接收机实习。

通过实习,我对发射机与接收机的基本原理、操作流程以及调试方法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二、实习内容1. 发射机原理与操作实习期间,我首先学习了发射机的基本原理。

发射机主要由振荡器、调制器、功率放大器、天线等组成。

在实习过程中,我了解了不同类型振荡器的工作原理,如LC振荡器、晶体振荡器等。

同时,我还学习了调制器的作用和种类,如调幅(AM)、调频(FM)等。

在操作环节,我亲自组装了一个简单的发射机。

首先,我搭建了LC振荡器电路,然后连接调制器和功率放大器。

最后,将天线接入电路。

通过调试,我成功地实现了信号的发射。

2. 接收机原理与操作接收机是无线电通信系统中不可或缺的设备。

实习期间,我学习了接收机的基本原理,包括选频、放大、解调等功能。

接收机主要由天线、调谐电路、放大器、解调器等组成。

在操作环节,我搭建了一个简单的接收机。

首先,我搭建了调谐电路,通过调整电容和电感,使电路在特定频率下谐振。

然后,将调谐电路与放大器相连,对信号进行放大。

最后,将解调器接入电路,实现信号的解调。

3. 发射机与接收机调试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习了如何调试发射机和接收机。

调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调整振荡器频率,使其与接收机调谐电路的频率一致;(2)调整放大器增益,确保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得到足够的放大;(3)调整调制器参数,使发射信号符合要求;(4)调整接收机调谐电路,使其与发射信号频率一致。

三、实习收获通过本次实习,我收获颇丰:1. 深入了解了发射机与接收机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2. 提高了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学会了如何搭建和调试发射机与接收机;3. 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与实验室同学共同完成了实习任务。

四、实习总结本次实习让我对发射机与接收机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为我国无线电通信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无线通信原理与应用-实验四 接收机AGC射频前端

无线通信原理与应用-实验四 接收机AGC射频前端

实验五、接收机AGC射频前端一、实验目的了解DS-CDMA接收机射频前端电路的下变频及AGC(自动增益控制)特性。

二、实验内容用示波器测量实验系统MS接收机射频前端电路输出/输入信号频率及幅度,了解其下变频及AGC特性。

三、基本原理接收机射频前端(高频头)及相关电路如图3-5-1所示。

输入射频信号f C-RX(10.7MHz)首先由高频放大器放大,再送入乘法器与本地振荡信号f LC(10.245MHz)混频,由其后的BPF取出f C图3-5-1接收机射频前端及相关电路差频455KHz中频信号,实现下变频,然后送中放进行放大,输出中频信号f IF-RX。

高放及中放都具有优良的AGC(自动增益控制)特性,整个接收机射频前端的AGC特性如图3-5-2所示。

一般的通信接收机也具有AGC功能,但对DS-CDMA接收机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接收的多路信号具有相同频率,仅基站地址码/信道地址码不同,信号路数随实际通话用户数而变化,起伏很大,因而接收信号功率起伏变化很大。

引起接收信号起伏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移动信道的慢衰落及快衰落。

为保证大信号不失真,小信号有足够大的增益,必须采用性能优良的AGC放大器。

对基站接收机及移动台接收机[10]的要求都是如此。

通常输入信号总幅度都超过AGC门限,则输出信号总幅度基本稳定不变。

接收机射频前端的输入及输出信号分别为f C-RX及f IF-RX,然而输入信号f C-RX的幅度太小(微伏级),不便用示波器观测,而与其成正比的发端信号TX1幅度大,可用示波器观测,故本实验釆用TX1代替f C-RX测量接收机射频前端的特性,即测量TX1→f IF-RX的特性作为接6263收机射频前端的特性。

四、实验步骤1.在BS1及MS 模块中插上拉杆天线,天线不要拉出(除实验二十外,其它所有实验的天线一律不要拉出),接通实验箱电源。

实验箱有关可设置模块的设置:在实验箱下方“通信系统制式”模块中设置系统为‘同步CDMA ’工作方式;在实验箱下方“D 1信道编码设置”模块中设置‘D 1无人为误码’及‘D 1无交织/去交织’。

GPS接收机射频前端电路原理与设计

GPS接收机射频前端电路原理与设计

GPS接收机射频前端电路原理与设计摘要:在天线单元设计中采用了高频、低噪声放大器,以减弱天线热噪声及前面几级单元电路对接收机性能的影响;基于超外差式电路结构、镜频抑制和信道选择原理,选用GP2010芯片实现了射频单元的三级变频方案,并介绍了高稳定度本振荡信号的合成和采样量化器的工作原理,得到了导航电文相关提取所需要的二进制数字中频卫星信号。

关键词:GPS接收机灵敏度超外差锁相环频率合成利用GPS卫星实现导航定位时,用户接收机的主要任务是提取卫星信号中的伪随机噪声码和数据码,以进一步解算得到接收机载体的位置、速度和时间(PVT)等导航信息。

因此,GPS接收机是至关重要的用户设备。

目前实际应用的GPS接收机电路一般由天线单元、射频单元、通信单元和解算单元等四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本文在分析GPS卫星信号组成的基础上,给出了射频前端GP2010的原理及应用。

1 GPS卫星信号的组成GPS卫星信号采用典型的码分多址(CDMA)调制技术进行合成(如图2所示),其完整信号主要包括载波、伪随机码和数据码等三种分量。

信号载波处于L波段,两载波的中心频率分别记作L1和L2。

卫星信号参考时钟频率f0为10.23MHz,信号载波L1的中心频率为f0的154倍频,即:fL1=154×f0=1575.42MHz (1)其波长λ1=19.03cm;信号载波L2的中心频率为f0的120倍频,即:fL2=120×f0=1227.60MHz (2)其波长λ2=24.42cm。

两载波的频率差为347.82MHz,大约是L2的28.3%,这样选择载波频率便于测得或消除导航信号从GPS卫星传播至接收机时由于电离层效应而引起的传播延迟误差。

伪随机噪声码(PRN)即测距码主要有精测距码(P码)和粗测距码(C/A码)两种。

其中P 码的码率为10.23MHz、C/A码的码率为1.023MHz。

数据码是GPS卫星以二进制形式发送给用户接收机的导航定位数据,又叫导航电文或D 码,它主要包括卫星历、卫星钟校正、电离层延迟校正、工作状态信息、C/A码转换到捕获P码的信息和全部卫星的概略星历;总电文由1500位组成,分为5个子帧,每个子帧在6s内发射10个字,每个字30位,共计300位,因此数据码的波特率为50bps。

实验一 射频前端发射和接收器

实验一 射频前端发射和接收器
3.上变频频混频器(Up-Mixer; Up Converter)
4.射频滤波器(RFBandpass Filter)
5.射频驱动放大器(RF Driver Amplifier)
6.射频功率放大器(RF Power Amplifier)
7.载波振荡器(Carrier Oscillator; Local Oscillator)
3、熟悉带通滤波器、变频器、信号发生器、低噪声放大器、中频放大器的理论知识。
4、熟悉带通滤波器、变频器、信号发生器、低噪声放大器、中频放大器的设计的理论备注
1
网络分析仪
1套
2
频谱仪
1套
3
发射器模块
1套
4
微带天线
1组
HFRF-ANT
5
50Ω SMA连接线
2条
CA-1、CA-2
发射器的载波频率需要符合系统指标,以避免在通道与其他信道的干扰,尤其在窄频带系统中更形重要。可利用锁相回路技术(Phase Locked Loop)及增加载波频率的稳定性。
(5) 邻近信道功率(Adjacent Channel Power):
此参数是因于系统的调制方法或是由于发射器快速的开关所造成。在窄频带系统中,一般指标设定在低于载波信号功率50dB。而在宽频带系统中,则会要求到80dB。
这类只经一个混频器上变频(或下变频)的电路构造称为单变频结构(Single Conversion configuration)。而在实际应用中也有双变频结构(Dual Conversion Configuration),甚至多变频结构(Multi-conversion Configuration),使用的时机视系统指标而定。因为BPU的处理频率有所限制(一般在500MHz以下),所以需要利用变频器(Mixer)及频道振荡器(Channel Oscillator)将射频信号由射频前端接收器下变频为中频段(Intermidate Frequency Band、IF)信号后再送入BPU,或是将BPU送出的IF信号用射频前端发射器上变频至射频段(Radio Frequency Band、RF)信号经放大后再发射。

卫星通信接收机前端射频部分的设计与实现

 卫星通信接收机前端射频部分的设计与实现

卫星通信接收机前端射频部分的设计与实现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以及通信领域的快速发展,卫星通信已经成为了现代通信领域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卫星通信接收机作为卫星通信领域中重要的基础设施,快速的发展和完善,为现代通信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而接收机的射频部分则是接收机的核心部分,它直接决定了接收机在卫星通信中的性能优劣。

因此,射频部分在接收机的设计与实现中显得至关重要。

二、卫星通信接收机前端射频部分的概述卫星通信接收机前端射频部分主要包括射频前置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以及混频器等部件。

其中,射频前置放大器主要用于提高信号的信噪比、增强信号的强度,同时降低噪声的干扰。

低噪声放大器主要用于放大信号的弱信号以及降低信号的噪声和杂波。

混频器则是用于将高频信号转换成中频信号,方便后续的信号处理和分析。

三、卫星通信接收机前端射频部分的设计与实现在卫星通信接收机前端射频部分的设计与实现中,需要考虑到很多因素。

其中,包括频率选择特性、带宽、灵敏度、线性度、滤波特性、产生的噪声、抗干扰能力、稳定性等方面。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设计者需要针对具体的应用场景和要求来进行局部设计和调整。

1、射频前置放大器的设计与实现射频前置放大器主要用于提高信号的信噪比、增强信号的强度,同时降低噪声的干扰。

在设计之前,需要首先确定所需的工作频带和增益。

然后,选择合适的放大器类型和工作模式,并进行元器件的选型与电路参数的计算。

考虑到在卫星通信中,信号的强度相对较弱,因此需要选择高增益、低噪声的放大器器件,如增益高于20dB,噪声系数小于1dB的低噪声放大器。

同时,为了降低输入信号的噪声和干扰,需要加入低通滤波电路,如RC滤波器等。

2、低噪声放大器的设计与实现低噪声放大器主要用于放大信号的弱信号以及降低信号的噪声和杂波。

在设计之前,需要首先确定所需的增益和工作频率。

然后,选择合适的低噪声放大器类型和工作模式,并进行元器件的选型与电路参数的计算。

《射频电路与天线》实验指导书.docx

《射频电路与天线》实验指导书.docx

《射频电路与天线》实验指导书目录实验一射频滤波器测量实验 (1)1、实验设置的意义 (1)2、实验目的 (1)3、实验原理 (1)4、实验设备 (2)5、实验内容 (2)6、实验步骤 (3)7、实验要求 (3)实验二功率分配器实验 (4)1、实验设置的意义 (4)2、实验目的 (4)3、实验原理 (4)4、实验设备 (5)5、实验内容 (5)6、实验步骤 (5)7、实验要求 (5)实验三定向耦合器实验 (6)1、实验设置的意义 (6)2、实验目的 (6)3、实验原理 (6)4、实验设备 (8)7、实验要求 (8)实验四放大器实验 (9)1、实验设置的意义 (9)2、实验目的 (9)3、实验原理 (9)4、实验设备 (11)5、实验内容 (11)6、实验步骤 (11)7、实验要求 (11)实验五微带天线实验 (12)1、实验设置的意义 (12)2、实验目的 (13)3、实验原理 (13)4、实验设备 (21)5、实验内容 (21)6、实验步骤 (22)7、实验要求 (22)实验六压控振荡器(VCO)实验 (23)1、实验设置的意义 (23)2、实验目的 (23)3、实验原理 (23)4、实验设备 (24)5、测量内容 (25)6、实验步骤 (25)7、实验要求 (25)实验七混频器实验 (26)1、实验设置的意义 (26)3.1、概述 (26)3.2、双平衡混频器 (27)4、实验设备 (29)5、实验内容 (29)6、实验步骤 (29)7、实验要求 (30)实验八射频前端发射/接收机 (31)1、实验设置的意义 (31)2、实验目的 (31)3、实验原理 (31)3.1、射频发射机原理 (31)3.2、射频接收机原理 (32)4、实验设备 (35)5、实验内容 (35)6、实验步骤 (35)7、实验要求 (36)实验一射频滤波器测量实验K实验设置的意义本实验通过对射频滤波器的测量,熟悉频谱滤波器的使用方法和射频器件的测量方法, 巩固射频滤波器的相关知识。

射频实验实验报告

射频实验实验报告

射频实验实验报告射频实验实验报告引言:射频技术是现代通信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无线通信、雷达、导航等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射频技术,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射频实验。

本实验报告将对我们进行的射频实验进行总结和分析。

实验一:射频信号的产生与调制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信号发生器产生射频信号,并通过调制电路将其调制成所需的信号波形。

我们首先了解了射频信号的特点和产生方式,然后学习了调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的调制方式。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成功地生成了调幅、调频和调相信号,并观察了它们在频谱上的特点。

实验二:射频信号的传输与接收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射频信号的传输和接收原理。

我们使用了射频发射器和接收器,通过天线将射频信号传输到远处,并通过示波器观察到接收到的信号波形。

我们还学习了射频信号的传输损耗和传输距离的关系,并进行了一些实验验证。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射频信号的传输过程。

实验三:射频信号的放大与滤波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射频信号的放大和滤波技术。

我们使用了射频放大器和滤波器,对射频信号进行放大和滤波处理。

我们了解了射频放大器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的放大电路结构,以及滤波器的种类和工作原理。

通过实验,我们观察到了射频信号经过放大和滤波后的波形和频谱特点,并对不同放大倍数和滤波器参数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实验四:射频信号的解调与检测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射频信号的解调和检测技术。

我们使用了解调器和检波器,将调制后的射频信号还原成原始的基带信号。

我们了解了解调和检测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的解调方式,以及检波器的种类和工作原理。

通过实验,我们观察到了解调后的信号波形和频谱特点,并对不同解调方式和检波器性能进行了比较和评估。

实验五:射频信号的测量与分析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射频信号的测量和分析技术。

我们使用了频谱分析仪和网络分析仪,对射频信号的频谱和传输特性进行了测量和分析。

我们了解了频谱分析的原理和常见的测量参数,以及网络分析的原理和常见的测量参数。

发射机接收机实习报告

发射机接收机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实习时间:XX年XX月XX日实习单位:XXX科技有限公司实习内容:发射机与接收机一、实习背景及目的在我国无线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了解无线通信原理及其应用,提高自己在通信领域的实际操作能力,我选择了发射机与接收机实习项目。

本次实习旨在掌握发射机与接收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以及调试方法,为今后从事无线通信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实习前的准备在实习开始前,我认真学习了发射机与接收机的相关理论知识,包括无线通信原理、模拟与数字信号处理、射频技术等。

同时,了解了实习单位的企业文化、发展历程及产品线,为实习过程中的实际操作做好充分准备。

2. 实习过程中的学习与实践(1)发射机实习发射机是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关键设备,负责将信息信号转换为射频信号并进行放大、调制等处理。

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发射机的组装、调试及性能测试。

首先,我了解了发射机的结构,包括功率放大器、调制器、振荡器、滤波器等组成部分。

然后,在导师的指导下,学会了使用测试仪器对发射机进行调试,确保各参数符合设计要求。

最后,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发射机的性能测试方法,分析了发射机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的性能表现。

(2)接收机实习接收机是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另一关键设备,负责接收并解调射频信号,恢复出原始信息信号。

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接收机的组装、调试及性能测试。

首先,我了解了接收机的结构,包括滤波器、放大器、解调器、检波器等组成部分。

然后,在导师的指导下,学会了使用测试仪器对接收机进行调试,确保各参数符合设计要求。

最后,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接收机的性能测试方法,分析了接收机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的性能表现。

3. 实习中的困难与解决办法在实习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困难,如发射机功率不稳定、接收机信号干扰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调整发射机参数、优化接收机电路设计等方法,成功解决了问题,确保了实习的顺利进行。

三、实习收获与反思通过本次实习,我深刻理解了发射机与接收机的工作原理及其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实验三 射频前端下变频器的测试

实验三  射频前端下变频器的测试

实验三射频前端下变频器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射频前端接收器的基本电路结构与主要设计参数的计算.2.用实验模块的实际测量得以了解射频前端接收器的基本特性.二、预习内容:1.熟悉带通滤波器、变频器、锁相本振源、中频滤波器的理论知识。

2.熟悉带通滤波器、变频器、锁相本振源、中频滤波器的设计的理论知识。

三、实验设备:四、理论分析基本结构说明:BPU图8-1单变频结构射频前端接收器基本电路结构如图可见,射频前端接收器可分为天线(Antenna)、射频低噪声放大器(RF Low Noise Amplifier , LNA)、下变频器(Down-Mixer , Down Converter)、中频滤波器(Intermidate Frequency Bandpass Filter , IF BPF)、本地振荡器(Local Oscillator , LO)。

其工作原理是将发射端所发射的射频信号由天线接收后,经LNA将功率放大,再送入下变频器与LO混频后由中频滤波器将设计所要的部分(Baseband Processing Unit、BPU)解调(Demodulation)出所需要的信号(Message Signals).这类只经一个混频器上变频(或下变频)的电路构造称为单变频结构(Single Conversion configuration)。

而在实际应用中也有双变频结构(Dual Conversion Configuration),甚至多变频结构(Multi-conversion Configuration),使用的时机视系统指标而定。

因为BPU的处理频率有所限制(一般在500MHz以下),所以需要利用变频器(Mixer)及频道振荡器(Channel Oscillator)将射频信号由射频前端接收器下变频为中频段(Intermidate Frequency Band、IF)信号后再送入BPU ,或是将BPU送出的IF信号用射频前端发射器上变频至射频段(Radio Frequency Band、RF)信号经放大后再发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三射频前端发射/接收机
1、实验设置的意义
由电子元器件可以构成各种功能电路,由这些功能电路按照一定的原理和要求又可以组成各类电子设备,各类电子设备按照入网要求和组成方案可组成网络或系统。

元器件与电路、电路与设备以及设备与系统之间的关系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射频通信系统一般由发送装置、接收装置和传输媒质组成。

发送装置包括换能器、发送机和发送天线三部分。

其中发送机将电信号变换为足够强度的高频电振荡,发送天线则将高频电振荡变换为电磁波,向传输媒质辐射。

本实验就是为了在压控振荡器实验和射频调制器实验的基础上,从整体角度了解和掌握射频发送机的原理和性能,巩固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系统实验和测试技能
2、实验目的
2.1、了解射频发送/接收机的基本组成;
2.2、利用频谱仪测量射频发送/接收机的主要技术指标。

2.3、测量射频接收机前端的灵敏度。

3、实验原理
3.1、射频发射机原理
射频通信设备一般包括收发信机、天线设备(含馈线)、输入输出设备(如话筒、耳机等)、供电设备(如直流稳压电源)等等。

其中主要组成部分是收发信机,因而射频通信设备的技术指标通常指的就是射频收/发信机的技术指标。

一般来说,收信机与发信机在体制上是相同的,如在频段划分、调制解调方式等要求相应一致,否则便不能达到通信的目的。

在某些情况下,也允许收发信机存在某些不相对应的差异,如收信机的频率范围可以宽于发信机等。

射频发送设备的功能是将所要发送的信息(又称基带信号)经调制,将频谱搬移到射频上,再经过高频放大到额定功率后,馈送到天线发送到空间去。

射频发送机模块由VCO和功率放大器组成,它的模块方框图如图3-1所示。

其功能是将所要发送的信息(又称基带信号)经过调制后,将频谱搬移到射频上,再经过高频放大,达到额定功率之后,馈送到天线,发送到空间去。

发送机的主要技术指标有工作种类、调制方式、频率范围、频率稳定度及准确度、输出功率、效率、杂散辐射等。

下面对相关技术指标予以简介:发送机的工作种类指电话、电报,模拟、数字等。

调制方式主要分调幅、调频和脉冲(数字)调制等。

发射机的工作频率是指发射机的射频载波频率。

发射机的频率准确度与频率稳定度也是相对于射频载波而言的。

频率准确度是指实际工作频率对于标称工作频率的准确程度。

频率准确度越高、建立通信就越快,以至于不寻找对方就可实现通信,提高通信的快速性。

频率稳定度是指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发射机频率稳定的程度。

如果频率稳定度很高,建立通信后接收机不需要因频率变化而进行微调,从而提高了通信的可靠性。

射频通信的有效距离及通信的可靠性均与发射天线的辐射功率有密切的关系。

因而发射机必须保证输出足够大的功率。

发射机的总效率是指发射机传送到天线馈线上的功率与整机输入功率的比值。

在大功率发射机中,提高效率可以减小电源消耗,具有较大的经济意义。

发射机的带外辐射统称为杂散辐射,如果发射机设计不当或使用不当,会使杂散辐射电平过高,干扰其他通信链路。

当发射机使用宽带天线且带宽覆盖这些杂散频率时,干扰会更严重。

为了尽量避免发生这种干扰,有关的规程和标准对发射机的杂散辐射都给出了一定的限制
3.2、射频接收机原理
射频接收机前端是射频接收机的关键部分,这里对此进行简单介绍。

(a)、最简单的射频前端结构
接收机前端电路有几种不同的结构。

图3-2给出了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这种结构无射频放大器,在带通滤波器之后,只有混频器和本机振荡器。

带通滤波器的输入来自天线,其
输出经过混频器到达中频放大器进行后续处理。

这种结构的主要特点是:第一,在实现中所需成本比其它结构少;第二,避免由于处理无用的能量而消耗混频器的动态范围。

带通滤波器具有良好的前向性能(在通频带范围内)和良好的反向隔离性能。

这样可以防止本振信号能量辐射到天线,进而避免天线辐射这些信号能量。

带通滤波器有三个主要任务:
● 限制输入信号的带宽以使互调失真最小;
● 削弱乱真响应,主要是镜象频率和1/2-中频频率问题;
● 抑制本机振荡器辐射到天线的能量。

(b) 有射频放大器的前端结构
第二种前端结构如图3-3所示。

这种结构使用了一个射频放大器。

该射频放大器的增益较低,一般低于20dB 。

高于
20dB 的增益可能会使系统稳定性受到损害,并且不能达到互调截获点。

射频放大器的目的是隔离混频器,同时在混频之前将信号放大。

这种放大可以补偿混频器和带通滤波器中的损耗。

射频放大器的主要特点是改进了混频器/本机振荡器电路与天线电路之间的隔离。

影响接收机射频前端性能的因素:
(a)、混频器/本机振荡器性能
第一个混频器的性能对于接收机的性能至关重要。

它是一个非线性设备,而且,还要使用本机振荡器系统中最高电平的射频信号。

因此,它需要有非常高的互调截获点。

单设备有源混频器价格便宜,但是它们性能最差。

一般来说,无源、双均衡混频器的性能最好。

它们通常有最高的互调截获点,而且相对其它某些混频器设计来讲,有更好的噪声均衡特性有时,在混频器和本机振荡器之间的接口上还有第三个带通滤波器。

这个本振滤波器用于削弱宽带噪声和本振频率附近的谐波,而这些谐波会降低混频器的二阶互调截获点。

在接收机内所使用的混频器电路类型都需要仔细权衡。

无源混频器比有源混频器有更好的互调失真性能。

然而它们不能提供任何转换增益,事实上是有损耗的设备。

有源混频器对本振功率的要求较低,但其噪声性能不如无源混频器。

在混频器中频输入和中频放大器之间通常放置一个双工器网络。

这个双工器网络会吸收一些频率,同时让其它频率通过。

双工器网络必须是非反射性的,且为本振频率的若干倍。

否则,那些频率会被反射回混频器,导致性能降低。

对于接收机临近信道的选择,本机振荡器的噪声性能是很重要的。

宽带噪声经常影响接收机的灵敏度。

本振信号是混频器中启动变换的大信号,能够产生自身的谐波。

因此,本振信号应该尽可能纯净以防止接收机中的乱真响应。

本机振荡器必须能正常工作,而不受温度和电源电压变化的影响。

如果接收机遭受机械震动或碰撞,其输出也应保持稳定。

(b)噪声性能
所有的射频接收机都必需保证对系统的信噪比(SNR),因此混频器、本机振荡器、带通滤波器和射频放大器产生的噪声应该降至最小。

对于无源、有损耗的器件,例如滤波器或某些混频器,噪声因数由下式给出:
其中,F是器件的噪声因数,L是器件的损耗(1/G),T是器件的绝对温度,单位是K。

某些双均衡混频器可以有稍高一点的噪声因数。

决定系统的噪声因数的Friis方程是:
其中,F是等效的噪声因数,F1、F2、F3是第1、2、3分级的噪声因数,FN是第n分级的增益,G1、G2、G3是第1、2、3分级的增益,GN-1是第N-1分级的增益。

接收机的整体噪声因数由系统内各分级的噪声性能共同决定,但接收机的灵敏度主要取决于高放的噪声。

然而高放增益大,混频级的电平也会高,由非线性引起的干扰就严重。

相反,高放增益小,后级电平就低,但干扰电平也相应降低,非线性失真减小。

一般高放增益约10dB左右。

灵敏度:指用标准测试音调制时,在接收机的输出端得到的规定的信噪比(S+N+D)/N,且输出功率不小于音频额定功率的50%情况下,接收机输入端所需的最小信号电平
4、实验设备
压控振荡器、功率分配器、PIN调制器、定向耦合器、带通滤波器((2个)、射频放大器(2个)、天线((2块)、混频器、低通滤波器、检波器、示波器
5、实验内容
5.1、测量射频发送机的载波频率、功率电平、发射功率、接收功率
5.2、测量射频接收机前端的灵敏度。

5.3、进行射频发送接收系统综合试验
5.4、测量天线增益、方向性
6、实验步骤
6.1、用频谱仪测量压控振荡器的频率,功率,并记录。

6.2、将接收端的天线接到频谱分析仪的输入端,此时我们可以得出接收功率。

6.3、按图3-4连接,我们用示波器来监视信号的波形。

6.4、我们将检波器和示波器去掉换接频谱仪,这时我们可以用频谱仪来监视发射频率、功率电平,记录测得的数据。

根据定向耦合器的特性我们就可以得出发送机的载波频率、功
率电平。

定向耦合在此时的衰减为20dB, 定向耦合器具有方向性(我们在实验四中已有介绍),我们接终端和检波器的时候应该接在正确的接口。

6.5、保持两三线的距离不变,我们通过示波器可以看到还原的调制信号。

改变天线方向再观察示波器的还原和调制信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