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射频前端发射接收机.
无线电射频系统综合实验
确性。
(二)设计指标:
中心频率:2.2GHz、2.4GHz、2.6GHz 共3种 1dB带宽:200MHz; 插损:≤ 2 dB; 抑制:≥ 30dB(±400MHz外)
(三)实验设备条件:
无线电射频收发系统、频谱分析仪、矢量网络分
语音 调制器 衰减器 滤波器
关 2.3~2.5GHz 关 放大器
频踪 1.7~2.3GHz
2.1~2.3GHz
二、收信平台实现电路框图
微带滤波器
混频器 波 段
2.5~2.7GHz 波 段
天线
图像 480MHz
AGC
LC
开
开 低噪声
语音 解调器 放大器 滤波器
关 2.3~2.5GHz 关 放大器
频踪 1.7~2.2GHz
无线电射频系统综合实验
实验内容
1、收发系统传输实验(射频发射、接收系统分 析实验)
2、射频模块测量实验 3、射频模块仿真设计实验 4、射频模块制作及替换验证实验
一、收发系统传输实验
了解该无线信息传输射频系统实现图像和语 音信号的信号传输流程,从整体角度了解 和掌握系统的原理和性能,深入理解信号 间的相互作用。
4、将收信平台和发信平台到摄像头或显示器的音 视频线、电源线都连接好(注意:白色接头为音 频线);
5、将收信平台和发信平台上的电源总开关SW1分 别拨到ON状态,几分钟后在收信平台的液晶显示 器上应该显示出发信平台摄像头正在摄取的图像 (注意:此时液晶显示器、收信平台和发信平台 上所有开关(除SW15频率设置开关外)应该处于 ON状态)。
设置端口1输出功率为-20dBm,关闭【耦合】 由于矢网内部衰减器不变,为保证低噪放处于小信 号放大,校准前在端口1加接50~60dBm固定衰减;
接收机的射频前端设计
声明:本文档由山东电建(sddianjian)上传到豆丁网(),若有侵害您的权益,请发站内消息。
接收机的射频前端设计2001-12-3现代民用及军用设施使用电子设备繁多,电磁环境复杂,相互干扰严重。
一般地,车、船和飞机上的通信设备收发机都集成在一起。
以短波通信设备为例,发射机的残余信号在接收机输入端产生的电平达120dBmV(即13dBm)或更高。
而接收机所需接收的微弱信号电平可能仅-6~0dBmV(即-117~-113dBm)。
因此,要求接收机处理的信号动态范围高达120~126dB。
另外,高电平干扰信号与所接收信号频率仅相距数十KHz,所以,高电平干扰信号和它们在接收机中产生的互调分量会严重影响接收机的输出信噪比。
为了降低这种影响,就要求接收机具有以下特性:·高选择性,接收机的动态范围尽可能要大;·高线性,在信道滤波之前,降低带外高电平干扰信号在信道滤波器通带内产生的互调分量;·极低的本振相位噪声,以免邻近的干扰信号将本振噪声转换到接收机信道带宽内。
作为接收机重要组成部分的接收机射频前端是接收机动态性能的关键部件,它工作于中频放大器之前。
诸如动态范围、互调失真、-1dB压缩点和三阶截获点等,都直接影响接收机前端的性能。
接收机前端电路有几种不同的结构。
图1示出了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这种结构没有射频放大器,在带通滤波器之后,只有混频器和本机振荡器。
带通滤波器的输入来自天线,其输出经过混频器到达中频放大器进行后续处理。
这种结构的主要特点是:所需成本比其它结构低;避免由于处理无用能量而消耗混频器的动态范围。
带通滤波器在通频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前向性能和良好的反向隔离性能。
这样可以防止本振信号到达天线,进而避免天线发射这些信号。
带通滤波器有三个主要任务:·限制输入信号的带宽以使互调失真最小;·削弱寄生响应,主要是镜象频率和1/2中频频率问题;·抑制本振能量,以防止其到达天线。
射频接收机前端及其关键模块设计
参数 和 结构 ,并 分析 了低噪 声放 大 器和 混频 器等 射 频接 收机 前 端 的 两个 关键 模 块 ,从 而帮助 设 计 套 射 频接 收机 前 端 系统 ,确保
一
整 个 接 收 机 的 性 能 和 接 收 信 号 的 质 量。
收器 的第一 级 ,当射频信号进入 到接 收机时往 往先要通 过低噪声放大器模块 。它 的噪声、线 益 ,要仔细选择跨 阻放大器上 的反馈 电容 和反 性度 以及增 益等对整个接受机 的性能都具有 一 馈 电阻的数值。一般这类射频器 的热 噪声主要 定 的影响。所 以对 低噪声放大器设计 时 , 要 使 来 源于输入跨导管 、开关管的 的沟道 热噪声 以
中 简 要 介 绍 了射 频 接 收 机 的 主 要
重要特征和整个接 收机 系统的性能 ,因此要对 混频器 和电压模 式的混频器 。电流模 式的无源 射频接收机前端 的核心部 件进 行设计 ,它主要 混频器控 制交流电流流过的开关 ,同时开 关两 包括 低噪声放大器和混频器两大 关键模块 。 端不会 出现 较大 的信号 电压幅度 ,跨导级是它 的第一级 , 将输入的 电压信号转换为 电流信号 , 2 . 1低 噪 声 放 大 器 ( L N A) 然后 电流信号进入开 关级 ,由开关级开关调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其具备尽 可能低的功耗 、足够大 的增益 、尽 可 及 跨 阻放 大 器 的 热 噪声 。 电压 模 式 的无源 混频 器 具有 较 好 的线性 能克服 混频器 的噪声干扰 、特定 的输入 阻抗 和
宽带接收机前端射频电路设计——可重构射频混频器设计的开题报告
宽带接收机前端射频电路设计——可重构射频混频器设计的开题报告一、论文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随着通信技术的日新月异,对高速宽带应用的需求不断提高,宽带通信系统的设计也日益变得复杂。
而在宽带通信系统的设计中,宽带接收机前端射频电路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射频电路的设计对于整个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对宽带接收机前端射频电路的设计研究具有很高的实际意义。
在射频电路的设计中,一个常见的问题是需要对不同频率的信号进行信号处理。
例如,当接收机需要接收多个信号时,需要进行信号的混频处理,将所接收到的信号转换到基带中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此时,混频器成为了关键的组成部分。
然而,不同信号在不同频率下的接收需要不同的混频器,这导致了混频器在设计中具有一定的困难性。
因此,研究可重构射频混频器设计是极为必要的。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外对可重构射频混频器的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进展。
例如,国外学者设计了一种基于宽带集成技术的可重构射频混频器,该混频器能够在10GHz到20GHz频率范围内实现多种混频功能,具有优异的性能指标。
国内也有许多学者对此进行研究,例如利用CMOS工艺制作低电流混频器的研究,以及利用GaAs工艺实现双模混频器的研究等。
然而,当前射频混频器设计中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目前使用的混频器在频段扩展和功率要求方面存在局限性,而且实现复杂且成本较高。
因此,需要在混频器设计中寻求新的技术路线,以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
三、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本文将研究可重构射频混频器的设计技术,对技术进行一定的探讨和应用。
研究内容如下:1. 初步研究射频混频器的基本理论和相关技术知识,了解射频混频器的工作原理和现有的技术路线。
2. 研究可重构射频混频器的设计方法,通过设计具有可重构性质的混频器,使其能够适应不同频率下的信号处理。
3. 利用软件仿真,优化混频器的设计参数,提高混频器的工作性能。
4. 制作混频器原型,并进行实际测试。
实验三:射频前端发射接收机
实验三射频前端发射/接收机1、实验设置的意义由电子元器件可以构成各种功能电路,由这些功能电路按照一定的原理和要求又可以组成各类电子设备,各类电子设备按照入网要求和组成方案可组成网络或系统。
元器件与电路、电路与设备以及设备与系统之间的关系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射频通信系统一般由发送装置、接收装置和传输媒质组成。
发送装置包括换能器、发送机和发送天线三部分。
其中发送机将电信号变换为足够强度的高频电振荡,发送天线则将高频电振荡变换为电磁波,向传输媒质辐射。
本实验就是为了在压控振荡器实验和射频调制器实验的基础上,从整体角度了解和掌握射频发送机的原理和性能,巩固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系统实验和测试技能2、实验目的2.1、了解射频发送/接收机的基本组成;2.2、利用频谱仪测量射频发送/接收机的主要技术指标。
2.3、测量射频接收机前端的灵敏度。
3、实验原理3.1、射频发射机原理射频通信设备一般包括收发信机、天线设备(含馈线)、输入输出设备(如话筒、耳机等)、供电设备(如直流稳压电源)等等。
其中主要组成部分是收发信机,因而射频通信设备的技术指标通常指的就是射频收/发信机的技术指标。
一般来说,收信机与发信机在体制上是相同的,如在频段划分、调制解调方式等要求相应一致,否则便不能达到通信的目的。
在某些情况下,也允许收发信机存在某些不相对应的差异,如收信机的频率范围可以宽于发信机等。
射频发送设备的功能是将所要发送的信息(又称基带信号)经调制,将频谱搬移到射频上,再经过高频放大到额定功率后,馈送到天线发送到空间去。
射频发送机模块由VCO和功率放大器组成,它的模块方框图如图3-1所示。
其功能是将所要发送的信息(又称基带信号)经过调制后,将频谱搬移到射频上,再经过高频放大,达到额定功率之后,馈送到天线,发送到空间去。
发送机的主要技术指标有工作种类、调制方式、频率范围、频率稳定度及准确度、输出功率、效率、杂散辐射等。
下面对相关技术指标予以简介:发送机的工作种类指电话、电报,模拟、数字等。
实验三 光发送机及光接收机实验
实验二 光发送机及光接收机实验一、实验内容1、掌握光发送机及光接收机的结构、原理与使用2、正确连接信号源与光发送模块、光接收模块3、正确使用光功率计测量光接收机输出的光功率4、正确连接信号源与光收发一体模块5、掌握示波器的使用二、工作原理(一)数字信号调制光发送模块输出光功率测试实验框图如下图所示。
具体实验步骤如下:1、用短接线连接信源模块⑦的TP702与光收发模块①的TP101;将模块⑦的地址开关K701-3、 K701-4向上拔,输出方波信号。
2、打开实验箱及模块①、⑦的电源;将按键KS101抬起(LED101灯灭)。
3、取下模块①上光发XS101的保护塑料套,用光纤跳线将XS101与光功率计(或手持式光功率计)连接,此时从光功率计读出的功率就是光端机的平均发送光功率P 。
4、在模块①的RP101上边的左、中两测试点上用万用表测量RP101的电阻及电压,测得的电压值除以电阻值R=R101+RP101, 其中R101是51Ω的固定电阻,求得光发的注入电流I 。
(注:测电阻时必须关掉①号板及实验箱电源)。
5、改变RP101的阻值大小,测量并记录不同阻值条件下的P 、I 值,画出实验的P-I 曲线。
这里需说明的是这里测得的是P-I 曲线的一段(功率调节范围约4个dB ),为了防止烧坏光发送组件,电流I 的调节范围有限,但不妨碍整个P-I 曲线的测量,因为测试方法是一样的,只是多测几组值而已。
注:小心连接光纤跳线与光功率计;细心调节电位器,以免损坏仪器、器件。
若连接信号源与光收发一体模块,用短接线连接信源模块⑦的TP702与光收发模块②的TP201;(二)模拟信号调制光发送模块输出光功率测试实验框图如下图所示。
具体实验步骤参照(一)执行,注意用短接线连接信图1 数字信号调制光发送模块输出光功率测试框图 模数信号源源模块⑦的TP705与光收发模块①的TP102。
(三)光接收模块的输出范围分别输入正弦、方波信号,改变实验箱中RP103的阻值,测量不失真最小和最大信号的幅值,即为光接收模块的输出范围。
发射机接收机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为了更好地了解发射机与接收机的工作原理,提高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我在XX 大学的无线电技术实验室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发射机与接收机实习。
通过实习,我对发射机与接收机的基本原理、操作流程以及调试方法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二、实习内容1. 发射机原理与操作实习期间,我首先学习了发射机的基本原理。
发射机主要由振荡器、调制器、功率放大器、天线等组成。
在实习过程中,我了解了不同类型振荡器的工作原理,如LC振荡器、晶体振荡器等。
同时,我还学习了调制器的作用和种类,如调幅(AM)、调频(FM)等。
在操作环节,我亲自组装了一个简单的发射机。
首先,我搭建了LC振荡器电路,然后连接调制器和功率放大器。
最后,将天线接入电路。
通过调试,我成功地实现了信号的发射。
2. 接收机原理与操作接收机是无线电通信系统中不可或缺的设备。
实习期间,我学习了接收机的基本原理,包括选频、放大、解调等功能。
接收机主要由天线、调谐电路、放大器、解调器等组成。
在操作环节,我搭建了一个简单的接收机。
首先,我搭建了调谐电路,通过调整电容和电感,使电路在特定频率下谐振。
然后,将调谐电路与放大器相连,对信号进行放大。
最后,将解调器接入电路,实现信号的解调。
3. 发射机与接收机调试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习了如何调试发射机和接收机。
调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调整振荡器频率,使其与接收机调谐电路的频率一致;(2)调整放大器增益,确保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得到足够的放大;(3)调整调制器参数,使发射信号符合要求;(4)调整接收机调谐电路,使其与发射信号频率一致。
三、实习收获通过本次实习,我收获颇丰:1. 深入了解了发射机与接收机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2. 提高了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学会了如何搭建和调试发射机与接收机;3. 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与实验室同学共同完成了实习任务。
四、实习总结本次实习让我对发射机与接收机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为我国无线电通信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射频接收机前端AGC系统的电路设计
射频接收机前端AGC系统的电路设计提纲:一、射频接收机前端AGC系统的基本原理及设计要点二、传统射频接收机前端AGC系统挑战及优化设计技术三、现代射频接收机前端AGC系统设计方法研究四、射频接收机AGC系统的性能评估与实验测量五、未来射频接收机前端AGC系统的发展趋势和展望一、射频接收机前端AGC系统的基本原理及设计要点AGC(Automatic Gain Control)系统是射频接收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道不稳定的环境下可以实现信号输入电平的自动控制。
其主要功能是控制单位电平内射频前端放大器的信息增益,以确保信号在最佳的动态范围内运行。
射频接收机前端AGC系统的设计要点主要包括信号放大段、包络检波环节、比较环节和控制回路。
其中,信号放大段的设计为AGC系统的核心,关系到整个系统性能的优劣。
当前,射频接收机前端AGC系统的设计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传统模拟AGC系统,它采用经典的线性控制回路,具有结构简单,功耗低,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另一类是数字AGC系统,它基于DSP的现代控制理论,具有精度高,响应速度快等优点。
二、传统射频接收机前端AGC系统挑战及优化设计技术目前,传统AGC系统仍然是射频接收机中最常用的设计方案之一。
然而,传统AGC系统在设计中还存在一些挑战,主要包括信号失真、抗干扰能力不足和高功耗等问题。
为克服这些问题,优化设计技术主要包括:1、引入自适应控制器,利用反馈控制环节提高控制精度和系统鲁棒性,增强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2、优化模拟电路设计,提高系统带宽、增益平坦度和延时响应特性,并减少失真和噪声干扰。
3、使用低功耗模拟电路设计,降低系统功耗并提高信号处理速度。
三、现代射频接收机前端AGC系统设计方法研究现代射频接收机前端AGC系统采用数字控制理论,利用高速AD/DA转换器实现对系统的数字控制。
其优点在于精度高,控制方便和响应速度快等。
目前,现代AGC系统主要分为三类:1、基于改进的遗传算法和FPGA的AGC系统,该设计主要以FPGA为核心控制器,利用改进的遗传算法实现AGC控制回路,并通过DSP进行算法协调。
GPS接收机的射频前端测试原理和方法
GPS接收机的射频前端测试原理和方法作为GPS接收机重要组成部分的接收机射频前端电路是接收机动态性能的关键部件。
它的很多指标,诸如噪声系数、动态范围、镜频抑制、1dB 压缩点和相位噪声等,都直接影响接收机的性能。
因此,射频指标的准确测量对GPS 接收机性能的准确评估非常重要。
要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接收机,就必须有一套完整而有效的射频模块指标的测试方法GPS信号测试的基本要求GPS 信号一般使用两个射频波段:一个信号频率为1575.42MHz(L1波段),另一个信号频率1227.6MHz(L2波段)。
一般来说,商用GPS接收机使用的波段为L1波段。
接收机接收到最小信号功耗为-133dBm到-130dBm,此信号非常微弱,淹没在噪声里。
测量 GPS 射频模块所要使用的仪器设备及配件其可用频率要高出五倍卫星信号频率以上,才能满足最基本的谐波失真测量。
对于测量中使用的同轴线、接头、负载等所有的特性阻抗都要是50Ω的特性,才能匹配良好。
同时,其辅助测试工具除了阻抗匹配良好还要具有容易校正、误差小、连接方便、高可靠性及重复性的特点。
定期校正测试仪器也很重要,而且校正时要将连接线、接头、衰减器等所有配件连接后一同测量。
GPS射频各指标测试的方法GPS 射频部分的测试方案很多,其中比较重要的指标有:增益,可控增益范围,输入压缩点,噪声系数,镜频抑制,本振到信号的隔离度,本振相噪等。
增益测量GPS 射频前端的增益是指输入到 ADC 的信号与GPS 天线接收到的信号相比的放大程度。
GPS 接收机射频前端的增益一般都在 110dB 左右。
增益可以使用频谱分析仪来测量。
低噪声放大器、混频器等器件的增益可以用向量网络分析仪来测量S21得到,注意埠的50Ω匹配。
连接如图 2。
有两个系统性能参数体现了接收机的线性度,三阶交调点和 1dB 压缩点。
三阶交调特性会将邻道信号的交调项混到有用信号中,造成信号质量的退化。
但是,对于 GPS 来说,在带内只有一个通道,没有强的邻道干扰信号,因此,主要从1dB压缩性能来考虑系统的线性度。
无线通信原理与应用-实验四 接收机AGC射频前端
实验五、接收机AGC射频前端一、实验目的了解DS-CDMA接收机射频前端电路的下变频及AGC(自动增益控制)特性。
二、实验内容用示波器测量实验系统MS接收机射频前端电路输出/输入信号频率及幅度,了解其下变频及AGC特性。
三、基本原理接收机射频前端(高频头)及相关电路如图3-5-1所示。
输入射频信号f C-RX(10.7MHz)首先由高频放大器放大,再送入乘法器与本地振荡信号f LC(10.245MHz)混频,由其后的BPF取出f C图3-5-1接收机射频前端及相关电路差频455KHz中频信号,实现下变频,然后送中放进行放大,输出中频信号f IF-RX。
高放及中放都具有优良的AGC(自动增益控制)特性,整个接收机射频前端的AGC特性如图3-5-2所示。
一般的通信接收机也具有AGC功能,但对DS-CDMA接收机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接收的多路信号具有相同频率,仅基站地址码/信道地址码不同,信号路数随实际通话用户数而变化,起伏很大,因而接收信号功率起伏变化很大。
引起接收信号起伏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移动信道的慢衰落及快衰落。
为保证大信号不失真,小信号有足够大的增益,必须采用性能优良的AGC放大器。
对基站接收机及移动台接收机[10]的要求都是如此。
通常输入信号总幅度都超过AGC门限,则输出信号总幅度基本稳定不变。
接收机射频前端的输入及输出信号分别为f C-RX及f IF-RX,然而输入信号f C-RX的幅度太小(微伏级),不便用示波器观测,而与其成正比的发端信号TX1幅度大,可用示波器观测,故本实验釆用TX1代替f C-RX测量接收机射频前端的特性,即测量TX1→f IF-RX的特性作为接6263收机射频前端的特性。
四、实验步骤1.在BS1及MS 模块中插上拉杆天线,天线不要拉出(除实验二十外,其它所有实验的天线一律不要拉出),接通实验箱电源。
实验箱有关可设置模块的设置:在实验箱下方“通信系统制式”模块中设置系统为‘同步CDMA ’工作方式;在实验箱下方“D 1信道编码设置”模块中设置‘D 1无人为误码’及‘D 1无交织/去交织’。
GPS接收机射频前端电路原理与设计
GPS接收机射频前端电路原理与设计摘要:在天线单元设计中采用了高频、低噪声放大器,以减弱天线热噪声及前面几级单元电路对接收机性能的影响;基于超外差式电路结构、镜频抑制和信道选择原理,选用GP2010芯片实现了射频单元的三级变频方案,并介绍了高稳定度本振荡信号的合成和采样量化器的工作原理,得到了导航电文相关提取所需要的二进制数字中频卫星信号。
关键词:GPS接收机灵敏度超外差锁相环频率合成利用GPS卫星实现导航定位时,用户接收机的主要任务是提取卫星信号中的伪随机噪声码和数据码,以进一步解算得到接收机载体的位置、速度和时间(PVT)等导航信息。
因此,GPS接收机是至关重要的用户设备。
目前实际应用的GPS接收机电路一般由天线单元、射频单元、通信单元和解算单元等四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本文在分析GPS卫星信号组成的基础上,给出了射频前端GP2010的原理及应用。
1 GPS卫星信号的组成GPS卫星信号采用典型的码分多址(CDMA)调制技术进行合成(如图2所示),其完整信号主要包括载波、伪随机码和数据码等三种分量。
信号载波处于L波段,两载波的中心频率分别记作L1和L2。
卫星信号参考时钟频率f0为10.23MHz,信号载波L1的中心频率为f0的154倍频,即:fL1=154×f0=1575.42MHz (1)其波长λ1=19.03cm;信号载波L2的中心频率为f0的120倍频,即:fL2=120×f0=1227.60MHz (2)其波长λ2=24.42cm。
两载波的频率差为347.82MHz,大约是L2的28.3%,这样选择载波频率便于测得或消除导航信号从GPS卫星传播至接收机时由于电离层效应而引起的传播延迟误差。
伪随机噪声码(PRN)即测距码主要有精测距码(P码)和粗测距码(C/A码)两种。
其中P 码的码率为10.23MHz、C/A码的码率为1.023MHz。
数据码是GPS卫星以二进制形式发送给用户接收机的导航定位数据,又叫导航电文或D 码,它主要包括卫星历、卫星钟校正、电离层延迟校正、工作状态信息、C/A码转换到捕获P码的信息和全部卫星的概略星历;总电文由1500位组成,分为5个子帧,每个子帧在6s内发射10个字,每个字30位,共计300位,因此数据码的波特率为50bps。
多射频前端卫星接收机实验平台研究
这 个 模 块 用 于 同 时 处理 多 个 星座 的 卫 星 信 号 ,其 中 包 括 G S 信 号 , 中 心 频 率 在 17 . 2Ⅱ ,G O A S 的 频 率 段 在 P 55 4  ̄ z L N S {
图 2 射频前端 M X 79硬件设计 简图 A26 2 射频前端 滤波 电路及信号串扰 的防护 . 射 频 前 端 是 卫 星 信 号 进 入接 收 机 的 通道 ,三 个 星 座 的 卫
本 实验平 台主要有 X ix公司的 X 3 IOA 订 n C S 4 O N型 F G P A和 T I公司的 T S 2c 73 l 3 o 6 1B型 D P结合搭建而成。实验 平 台主 M S 要 有 多 个 射 频 前 端 、 相 关 器 、 导 航 解 算 器 、 电 源 系 统 和
( )引言 一
目前 , 全 球 已投 入 运 行 的 卫 星 导航 定 位 系 统 主 要 有美 国
频率成份 。但是 由于该滤波器工作在高频频段 ,其滤波效果 取决于镜频频率与信号频率之间的距 离,或者说取决于中频 频率的高低 ,因此 ,中频频率的适 当选择是解决 问题的关键 。 ( ) 像抑 制 问题 , 低 中频 则采 用 典 型 的 限颏 鉴 频 器从 调 制 2 镜
21 0 1年 第 5期
大 众 科 技
DA Z HONG J KE
No. 2011 5。
( 总第 1 1期 J 4
B o1 1 l N .4 ) y
多射 频 前 端 卫 星接 收机 实验 平 台研 究
郭俊 杰 杨 新 民
( 南京理 工大学瞬 态物理 国家重点 实验 室,江 苏 南京 2 0 9 ) 10 4
GPS接收机射频前端设计制作与测试的开题报告
GPS接收机射频前端设计制作与测试的开题报告摘要:全球定位系统(GPS)是一种使用卫星信号以确定物体或人员的位置的技术。
GPS接收机是将卫星信号收集、处理、解码以确定位置的设备。
射频前端是GPS接收机中最重要的部分,其主要功能是收集、放大和过滤来自卫星的微弱信号。
本文将介绍GPS接收机射频前端的设计、制作和测试。
关键词:GPS接收机;射频前端;设计;制作;测试一、研究背景GPS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GPS接收机成为了现代导航的重要工具。
GPS接收机的性能关键在于其射频前端的设计,只有在射频前端被正确设计的情况下才能保证GPS接收机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正确接收卫星信号并解码出正确的位置信息。
因此,对于GPS接收机射频前端的设计、制作和测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研究价值。
二、研究内容本文将重点研究GPS接收机射频前端设计、制作和测试的关键技术和方法,包括以下方面:1. GPS卫星信号和射频前端介绍GPS卫星信号的基本原理和射频前端在其中的作用。
2. 射频前端设计介绍GPS接收机射频前端的基本设计原理和实现过程,包括电路图设计、元器件选型和布局等。
3. 射频前端制作介绍GPS接收机射频前端的制作过程,包括PCB设计和制作、元器件焊接和调试等。
4. 射频前端测试介绍GPS接收机射频前端的测试方法和步骤,包括信号源测试、带通滤波器测试、放大器增益测试等。
三、研究意义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GPS接收机射频前端的关键技术和方法,为实现高性能、低功耗、小尺寸的GPS接收机提供技术支持。
此外,还可以为GPS接收机射频前端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开发提供基础和参考。
四、研究进度本文已经完成了对GPS卫星信号和射频前端的基础学习和了解,并已经开始射频前端设计的工作。
下一步将重点完成射频前端的制作和测试工作,并整理成文献综述。
五、预期成果本文预期的成果为:正式撰写一篇关于GPS接收机射频前端设计、制作和测试的论文,并设计制作出一套GPS接收机射频前端的样机,对其性能进行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卫星通信接收机前端射频部分的设计与实现
卫星通信接收机前端射频部分的设计与实现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以及通信领域的快速发展,卫星通信已经成为了现代通信领域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卫星通信接收机作为卫星通信领域中重要的基础设施,快速的发展和完善,为现代通信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而接收机的射频部分则是接收机的核心部分,它直接决定了接收机在卫星通信中的性能优劣。
因此,射频部分在接收机的设计与实现中显得至关重要。
二、卫星通信接收机前端射频部分的概述卫星通信接收机前端射频部分主要包括射频前置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以及混频器等部件。
其中,射频前置放大器主要用于提高信号的信噪比、增强信号的强度,同时降低噪声的干扰。
低噪声放大器主要用于放大信号的弱信号以及降低信号的噪声和杂波。
混频器则是用于将高频信号转换成中频信号,方便后续的信号处理和分析。
三、卫星通信接收机前端射频部分的设计与实现在卫星通信接收机前端射频部分的设计与实现中,需要考虑到很多因素。
其中,包括频率选择特性、带宽、灵敏度、线性度、滤波特性、产生的噪声、抗干扰能力、稳定性等方面。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设计者需要针对具体的应用场景和要求来进行局部设计和调整。
1、射频前置放大器的设计与实现射频前置放大器主要用于提高信号的信噪比、增强信号的强度,同时降低噪声的干扰。
在设计之前,需要首先确定所需的工作频带和增益。
然后,选择合适的放大器类型和工作模式,并进行元器件的选型与电路参数的计算。
考虑到在卫星通信中,信号的强度相对较弱,因此需要选择高增益、低噪声的放大器器件,如增益高于20dB,噪声系数小于1dB的低噪声放大器。
同时,为了降低输入信号的噪声和干扰,需要加入低通滤波电路,如RC滤波器等。
2、低噪声放大器的设计与实现低噪声放大器主要用于放大信号的弱信号以及降低信号的噪声和杂波。
在设计之前,需要首先确定所需的增益和工作频率。
然后,选择合适的低噪声放大器类型和工作模式,并进行元器件的选型与电路参数的计算。
射频实验实验报告
射频实验实验报告射频实验实验报告引言:射频技术是现代通信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无线通信、雷达、导航等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射频技术,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射频实验。
本实验报告将对我们进行的射频实验进行总结和分析。
实验一:射频信号的产生与调制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信号发生器产生射频信号,并通过调制电路将其调制成所需的信号波形。
我们首先了解了射频信号的特点和产生方式,然后学习了调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的调制方式。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成功地生成了调幅、调频和调相信号,并观察了它们在频谱上的特点。
实验二:射频信号的传输与接收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射频信号的传输和接收原理。
我们使用了射频发射器和接收器,通过天线将射频信号传输到远处,并通过示波器观察到接收到的信号波形。
我们还学习了射频信号的传输损耗和传输距离的关系,并进行了一些实验验证。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射频信号的传输过程。
实验三:射频信号的放大与滤波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射频信号的放大和滤波技术。
我们使用了射频放大器和滤波器,对射频信号进行放大和滤波处理。
我们了解了射频放大器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的放大电路结构,以及滤波器的种类和工作原理。
通过实验,我们观察到了射频信号经过放大和滤波后的波形和频谱特点,并对不同放大倍数和滤波器参数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实验四:射频信号的解调与检测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射频信号的解调和检测技术。
我们使用了解调器和检波器,将调制后的射频信号还原成原始的基带信号。
我们了解了解调和检测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的解调方式,以及检波器的种类和工作原理。
通过实验,我们观察到了解调后的信号波形和频谱特点,并对不同解调方式和检波器性能进行了比较和评估。
实验五:射频信号的测量与分析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射频信号的测量和分析技术。
我们使用了频谱分析仪和网络分析仪,对射频信号的频谱和传输特性进行了测量和分析。
我们了解了频谱分析的原理和常见的测量参数,以及网络分析的原理和常见的测量参数。
《射频收发系统》实验报告完成
《射频收发系统》实验报告(一)实验设备:(1)实验箱各单元电路板插放在实验箱的底板上时,电源将自动供电;各单元电路板拔下实验时,需通过排线单独供电。
(2)频率计NFC-1000C-1计数器:测试频率(3)函数发生器EE1641C:可输出低频正弦、三角、方波信号(4)专用调试设备DR200R1 :可输出各频道射频信号和相应本振信号(5)专用调试设备DR200T2:可测量各频道射频信号指标(载波频率及功率,调制频率,调制频偏)(6)矢量网络分析仪EE5100:可测电路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7)频谱分析仪EE4052:测量信号频谱(8)数字示波器:测量信号波形、幅度及参考频率(9)综合测试仪EE5113:可作为RF合成信号发生器、音频信号发生器,射频频率计、射频功率计、音频和直流数字电压表、音频频率计、调制度表、失真度表、信噪比计、数字存储示波器等(10)其他:测试线、稳压源,万用表,改锥,说明书(11)仿真软件multisim10.0(三)系统简析3.1无线射频收发系统组成及电路原理无线射频收发系统包括调频通信收发系统和调幅通信收发系统两大部分,其中调频通信系统工作于百兆赫频段,频道数8个,支持标准正弦波、语音和数据信号输入,可做整机实验,也可分解拆卸成子系统模块独立实验;调幅通信系统包含AM、DSB、SSB调制及相应的解调,工作于百千赫中波广播频段,分成幅度调制与解调二个子系统模块,二个模块也可以连成一个调幅通信系统,支持标准正弦波、实验音频信号输入。
无线射频收发系统整机电路包含发射单元电路和接收单元电路,各单元电路按功能分成子系统电路模块。
发射单元电路包括:(1)调频发射系统中的模拟语音输入电路、锁相振荡电路(可做VCO调频、锁相环、振荡器实验)、发射功放电路(可做功放实验,测试增益,分析谐波)、FSK调制解调电路(FSK调制与解调实验)、微机控制电路等5个子系统电路;(2)调幅发送系统中的幅度调制电路(可做AM、DSB、SSB调制实验)。
实验三 射频前端下变频器的测试
实验三射频前端下变频器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射频前端接收器的基本电路结构与主要设计参数的计算.2.用实验模块的实际测量得以了解射频前端接收器的基本特性.二、预习内容:1.熟悉带通滤波器、变频器、锁相本振源、中频滤波器的理论知识。
2.熟悉带通滤波器、变频器、锁相本振源、中频滤波器的设计的理论知识。
三、实验设备:四、理论分析基本结构说明:BPU图8-1单变频结构射频前端接收器基本电路结构如图可见,射频前端接收器可分为天线(Antenna)、射频低噪声放大器(RF Low Noise Amplifier , LNA)、下变频器(Down-Mixer , Down Converter)、中频滤波器(Intermidate Frequency Bandpass Filter , IF BPF)、本地振荡器(Local Oscillator , LO)。
其工作原理是将发射端所发射的射频信号由天线接收后,经LNA将功率放大,再送入下变频器与LO混频后由中频滤波器将设计所要的部分(Baseband Processing Unit、BPU)解调(Demodulation)出所需要的信号(Message Signals).这类只经一个混频器上变频(或下变频)的电路构造称为单变频结构(Single Conversion configuration)。
而在实际应用中也有双变频结构(Dual Conversion Configuration),甚至多变频结构(Multi-conversion Configuration),使用的时机视系统指标而定。
因为BPU的处理频率有所限制(一般在500MHz以下),所以需要利用变频器(Mixer)及频道振荡器(Channel Oscillator)将射频信号由射频前端接收器下变频为中频段(Intermidate Frequency Band、IF)信号后再送入BPU ,或是将BPU送出的IF信号用射频前端发射器上变频至射频段(Radio Frequency Band、RF)信号经放大后再发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三射频前端发射/接收机
1、实验设置的意义
由电子元器件可以构成各种功能电路,由这些功能电路按照一定的原理和要求又可以组成各类电子设备,各类电子设备按照入网要求和组成方案可组成网络或系统。
元器件与电路、电路与设备以及设备与系统之间的关系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射频通信系统一般由发送装置、接收装置和传输媒质组成。
发送装置包括换能器、发送机和发送天线三部分。
其中发送机将电信号变换为足够强度的高频电振荡,发送天线则将高频电振荡变换为电磁波,向传输媒质辐射。
本实验就是为了在压控振荡器实验和射频调制器实验的基础上,从整体角度了解和掌握射频发送机的原理和性能,巩固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系统实验和测试技能
2、实验目的
2.1、了解射频发送/接收机的基本组成;
2.2、利用频谱仪测量射频发送/接收机的主要技术指标。
2.3、测量射频接收机前端的灵敏度。
3、实验原理
3.1、射频发射机原理
射频通信设备一般包括收发信机、天线设备(含馈线)、输入输出设备(如话筒、耳机等)、供电设备(如直流稳压电源)等等。
其中主要组成部分是收发信机,因而射频通信设备的技术指标通常指的就是射频收/发信机的技术指标。
一般来说,收信机与发信机在体制上是相同的,如在频段划分、调制解调方式等要求相应一致,否则便不能达到通信的目的。
在某些情况下,也允许收发信机存在某些不相对应的差异,如收信机的频率范围可以宽于发信机等。
射频发送设备的功能是将所要发送的信息(又称基带信号)经调制,将频谱搬移到射频上,再经过高频放大到额定功率后,馈送到天线发送到空间去。
射频发送机模块由VCO和功率放大器组成,它的模块方框图如图3-1所示。
其功能是将所要发送的信息(又称基带信号)经过调制后,将频谱搬移到射频上,再经过高频放大,达到额定功率之后,馈送到天线,发送到空间去。
发送机的主要技术指标有工作种类、调制方式、频率范围、频率稳定度及准确度、输出功率、效率、杂散辐射等。
下面对相关技术指标予以简介:发送机的工作种类指电话、电报,模拟、数字等。
调制方式主要分调幅、调频和脉冲(数字)调制等。
发射机的工作频率是指发射机的射频载波频率。
发射机的频率准确度与频率稳定度也是相对于射频载波而言的。
频率准确度是指实际工作频率对于标称工作频率的准确程度。
频率准确度越高、建立通信就越快,以至于不寻找对方就可实现通信,提高通信的快速性。
频率稳定度是指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发射机频率稳定的程度。
如果频率稳定度很高,建立通信后接收机不需要因频率变化而进行微调,从而提高了通信的可靠性。
射频通信的有效距离及通信的可靠性均与发射天线的辐射功率有密切的关系。
因而发射机必须保证输出足够大的功率。
发射机的总效率是指发射机传送到天线馈线上的功率与整机输入功率的比值。
在大功率发射机中,提高效率可以减小电源消耗,具有较大的经济意义。
发射机的带外辐射统称为杂散辐射,如果发射机设计不当或使用不当,会使杂散辐射电平过高,干扰其他通信链路。
当发射机使用宽带天线且带宽覆盖这些杂散频率时,干扰会更严重。
为了尽量避免发生这种干扰,有关的规程和标准对发射机的杂散辐射都给出了一定的限制
3.2、射频接收机原理
射频接收机前端是射频接收机的关键部分,这里对此进行简单介绍。
(a)、最简单的射频前端结构
接收机前端电路有几种不同的结构。
图3-2给出了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这种结构无射频放大器,在带通滤波器之后,只有混频器和本机振荡器。
带通滤波器的输入来自天线,其
输出经过混频器到达中频放大器进行后续处理。
这种结构的主要特点是:第一,在实现中所需成本比其它结构少;第二,避免由于处理无用的能量而消耗混频器的动态范围。
带通滤波器具有良好的前向性能(在通频带范围内)和良好的反向隔离性能。
这样可以防止本振信号能量辐射到天线,进而避免天线辐射这些信号能量。
带通滤波器有三个主要任务:
● 限制输入信号的带宽以使互调失真最小;
● 削弱乱真响应,主要是镜象频率和1/2-中频频率问题;
● 抑制本机振荡器辐射到天线的能量。
(b) 有射频放大器的前端结构
第二种前端结构如图3-3所示。
这种结构使用了一个射频放大器。
该射频放大器的增益较低,一般低于20dB 。
高于
20dB 的增益可能会使系统稳定性受到损害,并且不能达到互调截获点。
射频放大器的目的是隔离混频器,同时在混频之前将信号放大。
这种放大可以补偿混频器和带通滤波器中的损耗。
射频放大器的主要特点是改进了混频器/本机振荡器电路与天线电路之间的隔离。
影响接收机射频前端性能的因素:
(a)、混频器/本机振荡器性能
第一个混频器的性能对于接收机的性能至关重要。
它是一个非线性设备,而且,还要使用本机振荡器系统中最高电平的射频信号。
因此,它需要有非常高的互调截获点。
单设备有源混频器价格便宜,但是它们性能最差。
一般来说,无源、双均衡混频器的性能最好。
它们通常有最高的互调截获点,而且相对其它某些混频器设计来讲,有更好的噪声均衡特性有时,在混频器和本机振荡器之间的接口上还有第三个带通滤波器。
这个本振滤波器用于削弱宽带噪声和本振频率附近的谐波,而这些谐波会降低混频器的二阶互调截获点。
在接收机内所使用的混频器电路类型都需要仔细权衡。
无源混频器比有源混频器有更好的互调失真性能。
然而它们不能提供任何转换增益,事实上是有损耗的设备。
有源混频器对本振功率的要求较低,但其噪声性能不如无源混频器。
在混频器中频输入和中频放大器之间通常放置一个双工器网络。
这个双工器网络会吸收一些频率,同时让其它频率通过。
双工器网络必须是非反射性的,且为本振频率的若干倍。
否则,那些频率会被反射回混频器,导致性能降低。
对于接收机临近信道的选择,本机振荡器的噪声性能是很重要的。
宽带噪声经常影响接收机的灵敏度。
本振信号是混频器中启动变换的大信号,能够产生自身的谐波。
因此,本振信号应该尽可能纯净以防止接收机中的乱真响应。
本机振荡器必须能正常工作,而不受温度和电源电压变化的影响。
如果接收机遭受机械震动或碰撞,其输出也应保持稳定。
(b)噪声性能
所有的射频接收机都必需保证对系统的信噪比(SNR),因此混频器、本机振荡器、带通滤波器和射频放大器产生的噪声应该降至最小。
对于无源、有损耗的器件,例如滤波器或某些混频器,噪声因数由下式给出:
其中,F是器件的噪声因数,L是器件的损耗(1/G),T是器件的绝对温度,单位是K。
某些双均衡混频器可以有稍高一点的噪声因数。
决定系统的噪声因数的Friis方程是:
其中,F是等效的噪声因数,F1、F2、F3是第1、2、3分级的噪声因数,FN是第n分级的增益,G1、G2、G3是第1、2、3分级的增益,GN-1是第N-1分级的增益。
接收机的整体噪声因数由系统内各分级的噪声性能共同决定,但接收机的灵敏度主要取决于高放的噪声。
然而高放增益大,混频级的电平也会高,由非线性引起的干扰就严重。
相反,高放增益小,后级电平就低,但干扰电平也相应降低,非线性失真减小。
一般高放增益约10dB左右。
灵敏度:指用标准测试音调制时,在接收机的输出端得到的规定的信噪比(S+N+D)/N,且输出功率不小于音频额定功率的50%情况下,接收机输入端所需的最小信号电平
4、实验设备
压控振荡器、功率分配器、PIN调制器、定向耦合器、带通滤波器((2个)、射频放大器(2个)、天线((2块)、混频器、低通滤波器、检波器、示波器
5、实验内容
5.1、测量射频发送机的载波频率、功率电平、发射功率、接收功率
5.2、测量射频接收机前端的灵敏度。
5.3、进行射频发送接收系统综合试验
5.4、测量天线增益、方向性
6、实验步骤
6.1、用频谱仪测量压控振荡器的频率,功率,并记录。
6.2、将接收端的天线接到频谱分析仪的输入端,此时我们可以得出接收功率。
6.3、按图3-4连接,我们用示波器来监视信号的波形。
6.4、我们将检波器和示波器去掉换接频谱仪,这时我们可以用频谱仪来监视发射频率、功率电平,记录测得的数据。
根据定向耦合器的特性我们就可以得出发送机的载波频率、功
率电平。
定向耦合在此时的衰减为20dB, 定向耦合器具有方向性(我们在实验四中已有介绍),我们接终端和检波器的时候应该接在正确的接口。
6.5、保持两三线的距离不变,我们通过示波器可以看到还原的调制信号。
改变天线方向再观察示波器的还原和调制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