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民俗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什么是民俗,具有哪些特点?你的理解是什么?

民俗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历史上人们对“民俗”概念的狭义理解,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种:

1、文化遗留说。

英国早期文化进化学派的观点,认为,民俗是一个已发展到较高文化阶段的民族中所残存的原始观念与习俗的遗留物

2、精神文化说。

也是英国学者们的观点,国际民俗学界流行了相当长时间。

3、民间文学说

这种观点认为,民俗即民间文学,主要流行于美国和苏联。例如,美国学者厄特利将民俗定义为“口头传承的文学艺术”,将习惯、宗教、语言、工艺等排斥在外。在原苏联时期,民俗仅指劳动人民的口头创造。

4、传统文化说

这是西方普遍流行的观点,即把民俗仅限于传统之中,将生活中不断涌现出来的新民俗排斥在外。

广义地说: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民俗一旦形成,就成为规范人们的行为、语言和心理的一种基本力量,同时也是民众习得、传承和积累文化创造成果的一种重要方式。

民俗虽然是一种历史文化传统,但也是人民现实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特点:1、集体性

民俗是一种群体智慧的结晶。民俗文化不是个人行为,而是集体的心态、语言和行为模式。个人行为构不成民俗,民俗的形成、发展永远是集体参与的结果。如原始自然崇拜、图腾崇拜是全民共同参与创造和传承的。这种传统通过某种变异,一直延续至今。如龙的崇拜。

2、民俗的传承性和扩布性

民俗的传承性,是指民俗文化在时间上传衍的连续性,即历时的纵向延续性;同时也是指民俗文化的一种传递方式。

民俗的扩布性,则指民俗文化在空间伸展上的蔓延性,也是指民俗文化的横向传播过程。

民俗的传承性和扩布性,使民俗文化的传承成为一种时空文化连续体。如过春节的习惯体现了民俗的传承性。如过端午节的民俗体现了民俗的扩布性,从古代南方中原地区慢慢扩展至整个中国。

3、民俗的稳定性与变异性

民俗的稳定性,是指民俗一旦产生,就会伴随着人们的生产及生活方式长期相对地固定下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如婚礼的六个程序: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它主要出自《周礼》和《礼记》并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中一直沿袭至今的主要模式。

民俗文化的稳定性是相对的,稳定中随时包含着可变因素,这就是变异性。变异性也是民俗文化的显著特征,它是指在民俗传承和扩布过程中引起的自发和渐进的变化。如傩俗

民俗变化的变异,除了自发渐进的变化外,有时还表现出一种渐进的和阶段性的状态,这就是它的变革性。如中国的缠足习俗,大约形成于五代时期,经宋、宋、明三代,成为大部分汉族妇女的必习风俗。清代初年,皇帝颁布诏令禁止缠足,但直至清末,此风并未禁绝。民国以后,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

才全面禁止。这说明陋俗的革除并非易事。

4、民俗的类型性

民俗的类型性,也称为民俗模式性,是指民俗文化的表现形式是一种民众共同遵守的标准。这种标准既是一种定型化的思维习惯,也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行为方式。如民间故事中的《牛郎织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等,是中国传统社会的爱情故事。网上流行一种说法,爱情总是一方从耍流氓开始。开个玩笑而已。

5、民俗的规范性和服务性

民俗规范性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民俗规范,同样一个地区和民族也有自身的民俗规范。如,崇拜图腾的氏族中,大家的共同观念,是图腾物与自己的氏族生存和生活的种种联系,由这一观念引申出许多行为忌禁。如畲族中对狗的崇拜。畲族人十分崇拜狗,平时不但不杀狗,不吃狗肉,而且待狗十分友好:从不加以驱赶和打骂,要是谁家里养的狗死了,用银钱纸套其脖子上,然后投入河中,让水把它带走。

以上民俗学的五点特征,并不是民俗的所有特征。在具体的民俗研究中,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归纳出其他一些特征,如地域性、民族性、传统性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