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音乐与影视艺术》教案

合集下载

《音乐与影视艺术》教案

《音乐与影视艺术》教案

《音乐与影视艺术》教案第一章:音乐艺术概述1.1 音乐艺术的定义与特点1.2 音乐的发展历程1.3 音乐的表现形式与体裁1.4 音乐的价值与功能第二章:音乐作品的分析与欣赏2.1 音乐作品的构成要素2.2 音乐作品的风格与流派2.3 音乐作品的欣赏方法2.4 经典音乐作品的欣赏与解析第三章:声乐艺术3.1 声乐艺术的起源与发展3.2 声乐的分类与演唱技巧3.3 声乐作品的风格与特点3.4 声乐艺术的表演与实践第四章:器乐艺术4.1 器乐艺术的起源与发展4.2 乐器的基本分类与演奏技巧4.3 器乐作品的风格与特点4.4 器乐艺术的表演与实践第五章:影视艺术概述5.1 影视艺术的定义与特点5.2 电影与电视剧的区别5.3 影视艺术的发展历程5.4 影视艺术的表现形式与体裁第六章:电影艺术6.1 电影艺术的基本元素6.2 电影剧本与剧情发展6.3 电影的表现手法与技巧6.4 电影类型与代表作品第七章:电视剧艺术7.1 电视剧的特点与分类7.2 电视剧的剧本与剧情结构7.3 电视剧的表演与导演7.4 电视剧的代表作品与分析第八章: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8.1 影视音乐的功能与类型8.2 影视音乐的创作与运用8.3 影视音乐与画面的配合8.4 经典影视音乐作品的解析第九章:影视作品的欣赏与批评9.1 影视欣赏的基本原则与方法9.2 影视作品的评价标准与criteria9.3 影视批评的写作与分析9.4 代表性影视批评案例解析第十章:音乐与影视艺术的融合与创新10.1 音乐与影视艺术融合的历史与发展10.2 音乐与影视艺术融合的创作方法与实践10.3 音乐与影视艺术融合的代表作品分析10.4 音乐与影视艺术融合的未来趋势与展望第十一章:影视音乐创作与实践11.1 影视音乐的创作流程与方法11.2 影视音乐的编曲与配器11.3 影视音乐的演奏与录制11.4 影视音乐创作的案例分析第十二章:影视导演与表演艺术12.1 导演的艺术理念与创作方法12.2 表演艺术的基本技巧与表现力12.3 导演与演员的合作与沟通12.4 代表性导演与演员的艺术风格分析第十三章:影视摄影与画面艺术13.1 摄影的基本原理与技巧13.2 影视画面的构图与美感13.3 摄影风格与影视语言13.4 经典影视画面的解析与欣赏第十四章:影视后期制作与艺术14.1 影视后期制作的基本流程14.2 剪辑与节奏控制的艺术14.3 视觉效果与特效的制作14.4 影视后期制作的案例分析第十五章:音乐与影视艺术的未来展望15.1 新媒体与音乐影视艺术的发展15.2 跨媒体创作与艺术融合的趋势15.3 音乐与影视艺术教育的现状与展望15.4 音乐与影视艺术家的职业规划与发展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共计15个章节,涵盖了音乐与影视艺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表现形式、风格特点、欣赏与实践方法、影视音乐创作与实践、影视导演与表演艺术、影视摄影与画面艺术、影视后期制作与艺术以及音乐与影视艺术的未来展望等方面的知识。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1.了解音乐和影视艺术对人类文化的贡献;2.了解影视作品中的音乐与艺术的关系;3.把握影视艺术中音乐的基本特征,以及音乐在影视艺术中的基本功能。

2. 教学内容本课主要讲解音乐与影视艺术的关系,内容如下:1.影视艺术中音乐的基本作用;2.影视音乐的类型和形式;3.影视音乐与文化传承的关系;4.影视艺术对我国文化的贡献。

3. 教学方法本课采用讲解、引导思考、课堂演示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积极参与。

4.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引入本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影视作品中是否注意到了音乐元素,引起学生的兴趣。

第二步:课堂讲解对“影视作品中音乐与艺术的关系”展开深入分析讲解,介绍影视作品中音乐的基本作用,影视音乐的类型和形式等内容。

第三步:课堂演示在讲解中穿插影视作品的短片演示,使学生感受到音乐与影像相融合的魅力。

第四步:思维导入通过问题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影视音乐与文化传承的关系,以及影视艺术对我国文化的贡献。

第五步:课后作业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如观看影视作品并分析其中的音乐元素,以及撰写影视作品对音乐的运用方式的观后感等。

5. 教学反思本课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思考、交流中逐步了解音乐与影视艺术的关系。

讲解中穿插短片演示,使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影视作品中音乐的作用和形式。

在布置作业时,要求学生观看影视作品并分析其中的音乐元素,既巩固了学生对本课的理解,又增强了学生对音乐与影像的直观感受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反思本节课选取的是高二历史教材《必修三》中的第24课,主题为音乐与影视艺术。

针对本课,我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引导思考、课堂演示等,使学生全方位了解音乐与影视艺术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我采用了短片演示的方式,让学生直观感受影视作品中音乐的作用和形式。

通过影视作品的欣赏,学生不仅可以了解音乐与影视艺术之间的关系,还可以增强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人教版必修三历史: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教案

人教版必修三历史: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教案

[高中历史]绪论: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

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

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

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

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

”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

”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

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

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1) 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 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 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 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

(5) 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 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7) 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8) 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9) 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就比较容易记住。

(10)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

(11)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

文库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音乐与影视艺术》教案

文库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音乐与影视艺术》教案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音乐与影视艺术》教案教案【一】教学准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识记:浪漫主义音乐、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杰作,爵士乐和摇滚乐是二战前后流行音乐的主流。

音乐的大众化、多元化趋势。

*的诞生;电视的出现。

2. 理解:19世纪音乐发展的社会背景;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特点,结合时代的变化理解20 世纪的音乐流派及发展方向。

影视艺术兴起和发展的条件、作用。

3. 运用: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原理认识音乐的发展与时代变迁间的关系。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全面评价摇滚乐。

过程与方法1.介绍有关书目、曲目,请学生在课外阅读、欣赏。

2.通过音乐再现参与音乐作品的赏析,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通过对重要艺术家及其代表作的回顾,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原理认识音乐的发展与时代变迁间的关系。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全面评价摇滚乐。

通过欣赏音乐名作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学习音乐家执著追求、热爱生活的精神和爱国情操。

通过这一回顾,使学生珍惜并努力继承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以提高自身素质。

教学重难点重点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特点。

难点现代主义音乐的发展反映了时代的变化。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卓别林是世界*最杰出的喜剧大师,并享有“保卫和平的战士”的盛誉。

他一生拍摄了80 多部* ,一人身兼制片、编剧、导演、演员、作曲、摄影等,被萧伯纳称为“艺*术中的天才”。

他的*有深刻的社会思想性和战斗力,有力地抨击了资本主义社会和法西斯统治,希特勒曾以死亡来威胁他。

卓别林的主要艺术成就有哪些?*(电视)是如何发展的?讲授新课一、19 世纪的音乐流派与杰作问题:18世纪在欧洲占主要地位的音乐是什么?19世纪欧洲音乐又有哪些发展?发展的背景是什么?1. 时代背景(1) 19 世纪,欧洲各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

(2) 音乐艺术逐渐从封建主义* 和教会压抑下解放出来,开始走向更广阔的社会阶层,更深刻地表现人性,反映更加丰富的社会生活。

人教版必修3 历史:第24课 音乐与影视艺术 教案2

人教版必修3 历史:第24课 音乐与影视艺术  教案2

24 音乐与影视艺术一、课程标准:(1)列举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2)了解影视艺术产生与发展的历程,认识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本课教学针对的是高二年级文科班的学生。

在高一的音乐和历史课中,对十九世纪以来的音乐表现形式及时代背景已有所了解。

可是,音乐与历史的糅合、知识的理解还未上升到理性层面,学科知识之间割裂的,是碎片化的。

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理解能力,采取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方法进行教学。

同时,由于学生比较喜爱音乐及电影电视艺术,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还是较容易被调动起来的。

三、教学目标:(一)识记与能力:1.了解19世纪和20世纪音乐发展的背景和主要流派;2.识记这两个时期音乐发展的背景及其特点;3. 识记电影电视产生及发展的历程(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两个时期音乐的欣赏与比较,归纳其特点,分析当时的时代背景;2、通过讨论分析得出影视作品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注意辩证地客观地看待历史事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以音乐陶冶性情,提高学生对音乐发展的理解能力,学习音乐家执着追求、热爱生活的精神和爱国情操。

认识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家、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看,树立自觉传承祖国和人类思想文化遗产的意识。

理性认识和对待影视作品。

四、重点与难点:重点:19、20世纪主要的音乐派别、主要音乐家及其代表作;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影视艺术发展的历程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难点:19、20世纪的音乐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特点五、教学资源与手段:教学资源:网络、PPT、白板,影音资料、教学手法:教法:讲授法、提问法、点拔法、表格对比法学法:欣赏法、讨论法、提前预习、纠错法六、教学过程:导入:孔子听韶乐,三月不知肉味;孔子曾说过“乐者乐也”。

链接网络,打开搞笑视频-------在音乐中手舞足蹈的幼儿。

24课 音乐与影视艺术 教案 人教版必修三

24课  音乐与影视艺术  教案 人教版必修三

人教版必修③第八单元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教学实录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识记浪漫主义音乐、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爵士乐和摇滚乐是二战前后流行音乐的主流以及影视艺术的产生发展。

②理解19世纪音乐发展的社会背景及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特点,结合时代理解20世纪的音乐流派和发展方向以及影视艺术兴起和发展的条件和作用。

③拓展知识面,提高学生对音乐影视作品的审美情趣。

2、过程与方法:通过音乐欣赏、问题探究法来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影视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音乐名作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学习音乐家执著追求、热爱生活的精神和爱国情操;了解影视艺术是社会进步的产物。

二、教学重点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现代主义音乐的发展反映了时代的变化。

四、课形与课时安排新授知识课,1课时五、教学媒体本节课采用POWERPOINT软件为主,内容包括:板书、课文资料和问题等。

六、教学方法展示资料、情境再现的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

教学过程师:我们今天要学习第八单元最后一课,题目是什么呢?生:《音乐与影视艺术》。

师: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欣赏一首曲子。

(曲子播完毕后,教师提问)师:你们知道这首曲子的名字吗?生:《命运交响曲》。

师:对!同学们的音乐知识很不错。

《命运交响曲》是贝多芬在恋爱失败、耳聋病加剧和经济贫困的情况下创作的。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他用无坚不摧的意志和毅力同不公平的命运作了不屈的抗争,谱写了辉煌的篇章!作品中的“命运”是活生生的,它会“敲门”、会蹒跚、会欢呼,表现了作者向封建势力挑战的坚强意志和对幸福生活的希望与憧憬。

我们常说:“从一滴水里看世界,一部作品看人生。

”那么通过《命运交响曲》看出贝多芬怎样的人生呢?生:议论起来。

师:好。

同学们对贝多芬都有一些了解。

那么,贝多芬的人生是怎样的人生呢?我这里有一篇关于贝多芬的文章(陈伟国:《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札记》(二)——《音乐与影视艺术》2008年第9期),现请同学们推荐一位代表上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人教版必修三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三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教学设计
本章节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在掌握音乐与影视艺术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审美素养和创造力,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与影视艺术。
二、学情分析
本章节的教学对象为高中学生,他们对音乐与影视艺术已有一定的了解和兴趣,具备基本的审美能力。但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学生们的音乐与影视艺术知识仍较为有限,对作品的深度解读和鉴赏能力有待提高。此外,学生在创作能力方面存在个体差异,部分学生对艺术创作表现出较高的热情和潜能,而另一部分学生则相对保守,缺乏自信。
-提交作品时,附上创作思路、分工和制作过程等相关说明。
3.深度阅读:
-阅读一本关于音乐与影视艺术方面的书籍,可以是理论著作、艺术家传记等;
-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读书笔记,概括书中的主要观点,并结合实际作品进行分析。
4.研究性学习:
-选择一个音乐与影视艺术领域的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如“电影音乐的发展历程”、“影视作品中的民族音乐元素”等;
人教版必修三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音乐与影视艺术的发展历程,掌握音乐与影视艺术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特点。
2.培养学生鉴赏音乐与影视艺术的能力,学会从音乐、画面、剧情等角度分析作品,提高审美素养。
3.引导学生了解音乐与影视艺术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关注国内外优秀音乐与影视作品,拓宽文化视野。
-选择一部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与影视艺术作品进行观看;
-观赏过程中关注作品的音乐、画面、剧情等方面的特点;
-撰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观后感,内容需包括作品的基本信息、鉴赏分析和个人感悟。
2.创作练习:
-以小组为单位,创作一部短剧或微电影,要求包含原创音乐或音效;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案:必修三第24课 音乐与影视艺术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案:必修三第24课 音乐与影视艺术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案:必修三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教学目标】⑴知识与能力:①识记浪漫主义音乐、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爵士乐和摇滚乐是二战前后流行音乐的主流以及影视艺术的产生发展。

②理解19世纪音乐发展的社会背景及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特点,结合时代来理解20世纪的音乐流派和发展方向以及影视艺术兴起和发展的条件和作用。

③拓展知识面,提高学生对音乐影视作品的审美情趣。

⑵过程与方法:通过音乐欣赏、问题探究法来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影视鉴赏能力。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音乐名作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学习音乐家执著追求、热爱生活的精神和爱国情操;了解影视艺术是社会进步的产物。

【教学重难点】重点: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

难点:现代主义音乐的发展反映了时代的变化。

时间比较长,到19世纪中叶走向鼎盛时期。

⑵ 19世纪歌剧的辉煌成就师:代表人物及作品是什么?生:意大利:威尔第《茶花女》等,法国:比才《卡门》师:这个时期歌剧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生:既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意识,又充分地展现出浪漫主义色彩⑶民族乐派的兴起师:代表人物及作品是什么?生: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剧《天鹅湖》师:主要特点是什么?生:弘扬本民族特性师:19世纪世界音乐变化与发展的主要原因和条件是什么?生:⑴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并出现了工业革命。

⑵革命和战争频繁,开辟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时期。

⑶革命后确立的资本主义社会秩序引起了人们的失望和强烈不满,欧美各国社会矛盾日趋尖锐,但各国面临的社会问题不同,导致音乐的民族性更强。

⑷人们对启蒙思想的“理想王国”幻灭,要求进一步解脱束缚,更加追求世俗化、人性化;师:这个时期音乐的主要特点有哪些?生:多样性,民族性更明显【过渡】浪漫主义音乐在19世纪兴起,19世纪中叶走向鼎盛。

其艺术风格:注重抒情性、自传性和心理刻画,弘扬民族特性。

流派中心在奥地利和德意志,伴随工业化,出现交响乐团和大型歌剧㈡20世纪世界音乐的发展变化师:到20世纪世界音乐是如何变化的?生:现代主义音乐的兴起①美国爵士乐在一战后受到空前欢迎②二战后,以摇滚、蓝调和爵士等为代表的音乐更加通俗化,吸引了无数听众,摇滚乐成为流行音乐的主流。

高二历史教案-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教案(人教版必修3)

高二历史教案-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教案(人教版必修3)

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教案(人教版必修3)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教案(人教版必修3)【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理解19世纪音乐发展的社会背景;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特点;结合时代的变化理解20世纪的音乐流派及发展方向;(2)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原理认识音乐的发展与时代变迁间的关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全面评价摇滚乐;影视艺术兴起和发展的条件、作用;理解影视艺术是当时政治经济的反映;(3)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鉴赏影视作品的水平和审美情趣。

影视艺术兴起和发展的条件、作用;理解影视艺术是当时政治经济的反映;提高学生鉴赏影视作品的水平和审美情趣。

2.过程与方法:(1)分析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的音乐产生的背景;(2)进行音乐欣赏,进入音乐情境,加深对音乐意境的理解并形成对不同类型音乐的进一步认识;(3)主要通过一系列生动的影视素材,以情景再现的形式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欣赏音乐名作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学习音乐家执着追求、热爱生活的精神和爱国情操;(2)影视艺术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反映了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进步;杰出的影视艺术家创造了优秀的作品,丰富了人类的文化宝库。

【教学重难点】1.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特点。

电影、电视艺术起源与发展进程;2.影视艺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1.系统讲解与多媒体相结合,构建知识体系;2.探究问题,课堂讨论,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1.“19世纪的音乐流派与杰作”:(1)19世纪音乐发展的社会背景。

①欧洲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促使文艺格局的面貌发生了变化。

19世纪上半期欧洲一些国家如英、法、德意志、意大利、奥地利等国都在不同程度地进行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推动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力量日益壮大。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使音乐艺术逐渐从封建主义的束缚和教会的压抑下解放出来,开始走向更广阔的社会阶层,更深刻地表现人性,反映更加丰富的社会生活。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八单元24《音乐与影视艺术》优秀教学案例(共1课时)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八单元24《音乐与影视艺术》优秀教学案例(共1课时)
2.学生归纳:引导学生从个人和小组讨论的角度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认识和观点。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设计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和拓展学习。
2.作业要求:明确作业的完成标准和时间要求,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并进行自我检查和修改。
3.课后反思:鼓励学生在课后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和总结,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提高学习效果。
针对高二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本节课将采用案例教学法、问题驱动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探讨音乐与影视艺术的发展历程、艺术特点及其在历史中的价值。通过小组讨论、个人展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综合素质。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音乐与影视艺术的发展历程,掌握不同时期的音乐与影视艺术特点及其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和影响。
2.运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音乐与影视艺术的发展历程及其在历史中的作用。
3.采用小组讨论、个人展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4.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音乐与影视艺术的创作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音乐与影视艺术的热爱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2.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使学生认识到音乐与影视艺术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3.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念,使学生能够从音乐与影视艺术的角度看待历史,增强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4.培养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通过音乐与影视艺术的学习,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人生观。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将以此教学目标为指导,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努力提高本节课的教学质量,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24课 音乐与影视艺术

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24课 音乐与影视艺术

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考纲要求】电视的发明与发展;影视艺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知识体系】一、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1.电影的出现:条件:(1)19世纪晚期,人类社会进入,科学技术和迅猛发展(提供技术和物质基础)(2)社会大变化,人类新的精神需求和的驱动(动力)历程:①19世纪末,法国人制成活动的电影机。

1895年,电影诞生,到1927年之前都是电影,被称为电影史上的“默片时代”。

美国的格里菲斯《》;苏联的《》。

②1927年从无声走向有声,1935从黑白转向彩色《》。

③二战后发展的日新月异,宽银幕立体声。

2.电视的发明与发展:①20世纪20年代中期,科学家们发明了电视机;1929年,英国伦敦首次播送了,宣告了电视艺术的诞生。

②20世纪30~40年代,电视艺术在英国和美国发展,40年代美国开始主试播节目。

③电视真正进入大规模的普及运用阶段。

④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电视事业发展神速。

3.影视艺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电影电视是社会的产物,它反映着人类在的进步,直接而敏感地回应、引领着文明的发展趋势和,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审美需要和,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广泛而深刻。

【知识链接】1.影视艺术有哪些功能特点?①直观性强,信息量丰富,传播资讯(天气预报);②有很强的娱乐性和艺术鉴赏性③快速发展,普及率高,覆盖面广;④雅俗共赏,艺术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2.影视艺术对人类生活有哪些影响?积极影响①社会进步的产物②引领文明的发展趋势和社会风尚,满足精神追求③娱乐性强、艺术鉴赏性强。

通过特有的技术手段,使人感到视觉的冲击和心灵启迪。

④对人类影响无处不在。

以独特的魅力,丰富和充实人们的精神生活。

⑤成为生活一部分,改变生活方式,艺术走进千家万户。

迅速反映生活,具有艺术欣赏的便利性。

扩大了人们的视野,提高了人的素质。

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及时跟踪世界各个角落发生的重大事件;接受空中课堂教育,欣赏影视节目。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音乐与影视艺术》教案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音乐与影视艺术》教案

教案【一】教學準備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識記:浪漫主義音樂、民族樂派的代表人物及其傑作,爵士樂和搖滾樂是二戰前後流行音樂的主流。

音樂的大眾化、多元化趨勢。

*的誕生;電視的出現。

2.理解:19世紀音樂發展的社會背景;浪漫主義音樂的主要特點,結合時代的變化理解20世紀的音樂流派及發展方向。

影視藝術興起和發展的條件、作用。

3.運用:運用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係原理認識音樂的發展與時代變遷間的關係。

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原理全面評價搖滾樂。

過程與方法1.介紹有關書目、曲目,請學生在課外閱讀、欣賞。

2.通過音樂再現參與音樂作品的賞析,加深對作品的理解。

通過對重要藝術家及其代表作的回顧,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運用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係原理認識音樂的發展與時代變遷間的關係。

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原理全面評價搖滾樂。

通過欣賞音樂名作提高對音樂的鑒賞能力;學習音樂家執著追求、熱愛生活的精神和愛國情操。

通過這一回顧,使學生珍惜並努力繼承這些優秀的文化遺產以提高自身素質。

教學重難點重點浪漫主義音樂的主要特點。

難點現代主義音樂的發展反映了時代的變化。

教學過程導入新課卓別林是世界*最傑出的喜劇大師,並享有“保衛和平的戰士”的盛譽。

他一生拍攝了80多部*,一人身兼製片、編劇、導演、演員、作曲、攝影等,被蕭伯納稱為“*藝術中的天才”。

他的*有深刻的社會思想性和戰鬥力,有力地抨擊了資本主義社會和法西斯統治,希特勒曾以死亡來威脅他。

卓別林的主要藝術成就有哪些?*(電視)是如何發展的?講授新課一、19世紀的音樂流派與傑作問題:18世紀在歐洲占主要地位的音樂是什麼?19世紀歐洲音樂又有哪些發展?發展的背景是什麼?1.時代背景(1)19世紀,歐洲各國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資產階級力量日益壯大。

(2)音樂藝術逐漸從封建主義*和教會壓抑下解放出來,開始走向更廣闊的社會階層,更深刻地表現人性,反映更加豐富的社會生活。

(3)由於各國面臨的社會問題不同,音樂呈現出的多樣性、民族性表現得更為明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教学设计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教学设计1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3.教师公布答案,并对学生进行讲解,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音乐与影视艺术的发展历程、风格特点以及创作方法。
2.教师强调音乐与影视艺术在人类文明中ຫໍສະໝຸດ 重要地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音乐与影视艺术的认识和感悟的文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直接输出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创作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课堂所学,选择一个你喜欢的音乐与影视艺术作品,分析其风格、形式、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特点,并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分析报告。
2.以小组为单位,创作一部音乐与影视艺术作品,可以是微电影、MV、音乐剧等形式。要求作品主题积极向上,体现音乐与影视艺术的结合,时长不超过10分钟。
4.借助音乐与影视艺术作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创新意识,为未来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直接输出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对象是高中阶段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音乐与影视艺术有基本的了解和兴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本节课的内容有着较高的期待,希望能通过学习,深入理解音乐与影视艺术的发展历程,提升自己的审美素养和创作能力。
4.掌握一定的音乐与影视艺术创作方法,提高创作能力,为未来相关领域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创作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音乐与影视艺术的发展规律。
2.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了解中外音乐与影视艺术的异同,拓宽视野,提高跨文化素养。
3.组织课堂内外实践活动,如音乐会、电影欣赏、创作比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音乐与影视艺术的魅力。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八单元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教案1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八单元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教案1

第24课音乐和影视艺术【课标要求】1.列举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

2.了解影视艺术产生与发展的历程,认识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

理解19世纪音乐发展的社会背景;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特点;结合时代的变化理解20世纪的音乐流派及发展方向。

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原理认识音乐的发展与时代变迁间的关系。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全面评价摇滚乐。

影视艺术兴起和发展的条件、作用;理解影视艺术是当时政治经济的反映;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鉴赏影视作品的水平和审美情趣。

影视艺术兴起和发展的条件、作用;理解影视艺术是当时政治经济的反映;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鉴赏影视作品的水平和审美情趣。

(2)过程与方法:分析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的音乐产生的背景;进行音乐欣赏,进入音乐情境,加深对音乐意境的理解并形成对不同类型音乐的进一步认识。

主要通过一系列生动的影视素材,以情景再现的形式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音乐名作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学习音乐家执着追求、热爱生活的精神和爱国情操。

影视艺术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反映了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进步;杰出的影视艺术家创造了优秀的作品,丰富了人类的文化宝库。

[来源:学科网]【教学课时】1课时。

【重点难点】重点: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特点。

电影、电视艺术起源与发展进程;影视艺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来源:学科网]难点:现代主义音乐的发展反映了时代的变化。

影视艺术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条件。

[来源:学科网ZXXK]【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本课引言由照片与文字两部分组成,介绍了乐圣贝多芬和他的故事。

本课引言的目的一方面是通过介绍贝多芬,介绍19世纪欧洲音乐由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的发展,和文学美术等艺术一样,具有同样的时代背景。

同时,借此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建议教师播放一段贝多芬的音乐片段后以谈话法和提问方式引导学生阅读引言内容。

高中历史必修3《音乐与影视艺术》教案

高中历史必修3《音乐与影视艺术》教案

高中历史必修3《音乐与影视艺术》教案一、教材分析本章主要介绍了音乐与影视艺术的发展与特点,以及多种音乐和影视艺术形式的基本知识。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音乐与影视艺术的演变过程,认识音乐和影视艺术的基本特征,理解和欣赏多种音乐和影视艺术形式。

二、教学目标1.了解音乐与影视艺术的发展历程以及基本特征;2.理解广告、MV、电影等音乐和影视艺术形式的基本知识;3.培养学生的音乐和影视艺术欣赏能力;4.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第一课:音乐与影视艺术的发展历程(1课时)1.音乐与影视艺术的发展历程;2.音乐与影视艺术的基本特征;3.音乐和影视艺术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第二课:广告音乐和MV艺术(2课时)1.广告音乐的作用和特点;2.MV艺术的介绍和发展历程;3.MV制作的流程与技术。

第三课:电影音乐艺术(2课时)1.电影音乐对电影的作用;2.电影音乐的类型;3.电影音乐的创作和表现手法。

第四课:电影与电视剧艺术(2课时)1.电影艺术的类型和特点;2.电视剧艺术的历史和发展;3.电影和电视剧的制作过程和团队合作。

第五课:音乐与影视作品欣赏(2课时)1.著名音乐和影视作品的欣赏;2.分析和评价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意义;3.课堂展示和讨论。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介绍音乐和影视艺术的历史、形式、类型等基本知识;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的音乐和影视作品来深入理解艺术的表现手法和意义;3.互动式教学法:组织课堂讨论、展示等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到学习和评价的过程中。

五、教学评估1.小组或个人课堂展示作品的分析和评价;2.单项选择题和解答题测试;3.综合评估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音乐与影视艺术》教案

《音乐与影视艺术》教案

《音乐与影视艺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音乐和影视艺术的基本概念、特点和表现形式。

2. 培养学生对音乐和影视艺术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理解音乐和影视艺术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音乐艺术:音乐的基本概念、音乐的表现手法、音乐作品的风格与流派。

2. 影视艺术:影视的基本概念、影视作品的类型、影视艺术的表现手法及其发展趋势。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音乐和影视艺术的基本概念、特点、表现形式及其发展趋势。

2. 教学难点:音乐和影视作品的鉴赏方法,以及如何理解音乐和影视艺术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音乐和影视艺术的基本概念、特点、表现形式及其发展趋势。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音乐和影视作品,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艺术魅力。

3. 互动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提高学生对音乐和影视艺术的鉴赏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材:《音乐与影视艺术》教材。

2.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3. 教学素材:经典音乐和影视作品片段。

教案一、音乐艺术概述1. 讲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包括音乐的定义、音乐的表现手法等。

2. 介绍音乐作品的风格与流派,如古典音乐、爵士乐、摇滚乐等。

二、影视艺术概述1. 讲解影视的基本概念,包括影视的定义、影视作品的类型等。

2. 介绍影视艺术的表现手法及其发展趋势,如特效技术、数字化制作等。

三、音乐与影视艺术的交融1. 分析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如背景音乐、主题音乐等。

2. 讲解影视作品中的音乐创作方法,如原创音乐、改编音乐等。

四、音乐与影视作品的鉴赏方法1.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音乐作品,如关注作品的旋律、节奏、和声等。

2. 教授学生如何欣赏影视作品,如关注作品的剧情、导演手法、演员表演等。

五、生活中的音乐与影视艺术1. 讨论音乐和影视艺术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如娱乐、教育、传播文化等。

2. 引导学生思考音乐和影视艺术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如培养审美能力、情感表达能力等。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八单元24《音乐与影视艺术》教学设计(共1课时)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八单元24《音乐与影视艺术》教学设计(共1课时)
4.态度层面:部分学生对音乐与影视艺术的价值认识不足,可能将其视为娱乐消遣,需要引导他们认识到艺术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素养和情感态度。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使他们在音乐与影视艺术欣赏中形成积极的人生观。
-分析题:要求学生结合实际作品,分析其艺术特点及社会影响。
要求:认真完成练习题,及时查漏补缺,巩固所学知识。
4.观看一部经典音乐剧或电影,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观后感。
要求:观后感要真实反映你的观影体验,可以从剧情、表演、音乐、摄影等方面进行评价,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5.拓展阅读:推荐阅读一本与音乐或影视艺术相关的书籍,如《音乐的故事》、《电影艺术》等。
-小组讨论所选作品的历史背景、艺术风格、导演及演员表现等。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音乐与影视艺术知识的掌握。
-练习题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分析题等,涵盖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教学内容:
-选择题:考查学生对音乐与影视艺术发展历程、代表人物及其作品的认识。
3.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在音乐与影视艺术欣赏中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对音乐与影视艺术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节等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
-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与影视艺术作品中的社会现象,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发展的责任感。
二、学情分析
针对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历史学科学习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对音乐与影视艺术也有初步的了解和兴趣。但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学生可能存在以下特点与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作探究]
影视艺术对社会生活有哪些影响?
积极影响:①社会进步的产物。
②引领文明的发展趋势和社会风尚,满足精神追求。
③娱乐性强、艺术鉴赏性强。通过特有的技术手段,使人感到视觉的冲击和心灵启迪。
④对人类影响无处不在。以独特的魅力,丰富和充实人们的精神生活。
⑤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改变生活方式,艺术走进千家万户。迅速反映生活,具有艺术欣赏的便利性。扩大了人们的视野,提高了人们的素质。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及时跟踪世界各个角落发生的重大事件;接受空中课堂教育,欣赏影视节目,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难以割舍的重要部分。
特点:注重抒情性、自传性和个人心理刻画的形式,以突出个人感受。
(3)主要表现形式及代表
①乐(交响)曲:德意志的贝多芬是连接古典主义音乐和浪漫主义音乐的桥梁,被称为“乐圣”,他的《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合唱交响曲》历久弥新;奥地利的舒伯特创作出《小夜曲》,被称为“歌曲”。小约翰o施特劳斯被称为“圆舞曲”,以《蓝色的多瑙河》最为;②演奏艺术: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被誉为“钢琴”;③歌剧:威尔第是意大利歌剧的代表人物,威尔第创作了《茶花女》等作品。法国歌剧家比才的作品是《卡门》;④芭蕾舞剧:*最为的音乐家柴可夫斯基创作的《天鹅湖》《胡桃夹子》等,表现了俄罗斯音乐的幽深沉静。
2.通过音乐再现参与音乐作品的赏析,加深对作品的理解。通过对重要艺术家及其代表作的回顾,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原理认识音乐的发展与时代变迁间的关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全面评价摇滚乐。通过欣赏音乐名作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学习音乐家执著追求、热爱生活的精神和爱国情操。通过这一回顾,使学生珍惜并努力继承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以提高自身素质。
(1)经典精华与大众化、多元化并存。
(2)民族特色与跨国交流、共同繁荣。
三、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1.*的起源与发展
(1)条件
①19世纪晚期,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科学技术和生产力迅猛发展(提供技术和物质基础)。
②社会大变化,人类新的精神需求和商业利润的驱动(动力)。
(2)发展过程
①发明诞生(19世纪末):
(3)由于各国面临的社会问题不同,音乐呈现出的多样性、民族性表现得更为明显。
2.音乐成就
(1)欧洲浪漫主义
多媒体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和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学生欣赏。
问题:以上音乐作品有什么特点?
特点:注重抒情性、自传性和个人心理刻画的形式,以突出个人感受。
(3)主要表现形式及代表
①乐(交响)曲:德意志的贝多芬是连接古典主义音乐和浪漫主义音乐的桥梁,被称为“乐圣”,他的《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合唱交响曲》历久弥新;奥地利的舒伯特创作出《小夜曲》,被称为“歌曲”。小约翰o施特劳斯被称为“圆舞曲”,以《蓝色的多瑙河》最为;②演奏艺术: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被誉为“钢琴”;③歌剧:威尔第是意大利歌剧的代表人物,威尔第创作了《茶花女》等作品。法国歌剧家比才的作品是《卡门》;④芭蕾舞剧:*最为的音乐家柴可夫斯基创作的《天鹅湖》《胡桃夹子》等,表现了俄罗斯音乐的幽深沉静。
消极影响:
①导致肥胖症、视力障碍、抑郁症等心理疾病。
②电视中来自传统的价值观、暴力渲染和消费主义产生负面影响。
③电视视听影响人的左脑发展,特别对在读书时所必需的分析性思维过程起了消极的作用,电视会降低读书能力,少数青少堂小结]
19世纪欧洲兴起的各种音乐流派,反映了资本主义的时代精神和日益增强的民族性。20世纪,现代主义音乐兴起。它日益通俗化、大众化,轻松活泼,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影视艺术有很强的娱乐性和艺术鉴赏性,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无处不在。
(2)发展:30年代播出世界上第一部电视剧040年代初,美国开始试播彩色电视节目。
(3)普及:二次大战后,电视进入大规模的普及运用阶段。
3.影视与人类生活
影视艺术既反映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进步,又直接敏锐地回应、影响文明的发展和社会风尚的变化,满足人们各式各样的审美需要和精神追求,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深刻和广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特点。
难点
现代主义音乐的发展反映了时代的变化。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卓别林是世界*最杰出的喜剧大师,并享有“保卫和平的战士”的盛誉。他一生拍摄了80多部*,一人身兼制片、编剧、导演、演员、作曲、摄影等,被萧伯纳称为“*艺术中的天才”。他的*有深刻的社会思想性和战斗力,有力地抨击了资本主义社会和法西斯统治,希特勒曾以死亡来威胁他。
19世纪末,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制成兼有拍摄和放映功能的活动*机,1895年在巴黎首次向公众放映自己拍摄的短片,标志着*诞生。
②无声片(又称“默片”)——20世纪初至1927年。
③*艺术的成熟期——20世纪20至40年代。
④二战后,*艺术发展更为迅速(1945年后)。
2.电视的起源与发展
(1)产生:20世纪20年代中期,电视机出现。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与难点
重点
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特点。
难点
现代主义音乐的发展反映了时代的变化。
教学过程
讲授新课
一、19世纪的音乐流派与杰作
问题:18世纪在欧洲占主要地位的音乐是什么?19世纪欧洲音乐又有哪些发展?发展的背景是什么?
1.时代背景
(1)19世纪,欧洲各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
卓别林的主要艺术成就有哪些?*(电视)是如何发展的?
讲授新课
一、19世纪的音乐流派与杰作
问题:18世纪在欧洲占主要地位的音乐是什么?19世纪欧洲音乐又有哪些发展?发展的背景是什么?
1.时代背景
(1)19世纪,欧洲各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
(2)音乐艺术逐渐从封建主义*和教会压抑下解放出来,开始走向更广阔的社会阶层,更深刻地表现人性,反映更加丰富的社会生活。
(1)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贝多芬具有怎样的思想特点?
(2)他最重要的代表作是什么?试举三例。
答案:(1)向往*,追求自由、平等,反对*的革命精神。(2)《第三(英雄)交响曲>《第五(命运)交响曲》和《第九(合唱)交响曲》。
二、20世纪世界音乐的发展变化
问题:什么是现代主义音乐?现代主义音乐兴起的原因是什么?流行音乐的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感受贝多芬]
课件展示
贝多芬(1770~1827),诞生于德意志波恩市一个音乐世家,是西方世界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作曲家(“乐圣”),1802年以后,他的耳疾日益严重,以致1809年以后最终失聪,他非常痛苦,一度想*,但他以惊人的毅力,战胜了耳聋带来的巨大困难,创作了大量不朽的音乐作品,以此来同命运抗争。
1.现代主义音乐
(1)原因:20世纪世界经济的迅速增长;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2.理解:19世纪音乐发展的社会背景;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特点,结合时代的变化理解20世纪的音乐流派及发展方向。影视艺术兴起和发展的条件、作用。
3.运用: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原理认识音乐的发展与时代变迁间的关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全面评价摇滚乐。
过程与方法
1.介绍有关书目、曲目,请学生在课外阅读、欣赏。
3.运用: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原理认识音乐的发展与时代变迁间的关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全面评价摇滚乐。
过程与方法
1.介绍有关书目、曲目,请学生在课外阅读、欣赏。
2.通过音乐再现参与音乐作品的赏析,加深对作品的理解。通过对重要艺术家及其代表作的回顾,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原理认识音乐的发展与时代变迁间的关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全面评价摇滚乐。通过欣赏音乐名作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学习音乐家执著追求、热爱生活的精神和爱国情操。通过这一回顾,使学生珍惜并努力继承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以提高自身素质。
第三交响曲《英雄》:此曲完成于1804年春,本欲献给拿破仑,但当得知拿破仑将于五月十八日即位皇帝时,贝多芬立刻将总谱写有题词的封面撕下,并愤怒地高喊:“这是一个*者!”后来出版时他将标题改为“为纪念一位死去的英雄而作”。
这部作品是第一部打破维也纳交响乐模式,完全体现英雄性格的作品。作品贯穿着严肃和欢乐的情绪,始终保持着深沉、真挚的感情,呈现出强烈的浪漫主义气氛。贝多芬本人曾声称他最喜欢的交响乐就是这部第三交响曲。
第三交响曲《英雄》:此曲完成于1804年春,本欲献给拿破仑,但当得知拿破仑将于五月十八日即位皇帝时,贝多芬立刻将总谱写有题词的封面撕下,并愤怒地高喊:“这是一个*者!”后来出版时他将标题改为“为纪念一位死去的英雄而作”。
这部作品是第一部打破维也纳交响乐模式,完全体现英雄性格的作品。作品贯穿着严肃和欢乐的情绪,始终保持着深沉、真挚的感情,呈现出强烈的浪漫主义气氛。贝多芬本人曾声称他最喜欢的交响乐就是这部第三交响曲。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音乐与影视艺术》教案教案【一】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记:浪漫主义音乐、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杰作,爵士乐和摇滚乐是二战前后流行音乐的主流。音乐的大众化、多元化趋势。*的诞生;电视的出现。
2.理解:19世纪音乐发展的社会背景;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特点,结合时代的变化理解20世纪的音乐流派及发展方向。影视艺术兴起和发展的条件、作用。
③20世纪70年代以后,音乐风格更加多样,表现在具有即兴性,强调借助和运用电子手段,注重话筒的操纵技术,商业化倾向日趋明显。
[合作探究]
课件展示下列材料:
摇滚乐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的世界刚刚经历了二战。战争给人类的心灵带来了严重的摧残;同时,冷战的梦魇和核战争的阴影让世界忍受着极限的煎熬与折磨。而摇滚乐正是对紧张战争状态的模拟与揭示,以此来对心灵的紧张状态进行舒解和缓冲,进而表达对战争和残酷政治的反抗与颠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