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板书设计
爱莲说教学设计(精选7篇)

爱莲说教学设计(精选7篇)爱莲说教学设计(精选7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爱莲说教学设计(精选7篇),欢迎大家分享。
爱莲说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熟读课文,疏通文意;2、了解“说”这种文体。
过程与方法目标:1、理解正衬和反衬的手法,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理解作者在文中表现的情操;2、学习莲花的高洁品格,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情操。
教学重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正衬和反衬的手法教学内容一、导课幻灯放映莲花的图片引入导语:同学们,刚才图片中的是什么花——(莲花),它美不美,喜欢不喜欢——(喜欢)。
宋代有一位哲学家叫周敦颐,他不仅喜爱莲花,还写了一篇千古传诵的短文——《爱莲说》,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下他。
二、作者及文体知识介绍:(出示图片)作者简介:周敦颐: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教师补充两点:(1)周敦颐为官清正廉洁,以为百姓洗脱冤屈为己任,甚得百姓爱戴。
(2)周敦颐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对宋、明两代的哲学思想影响很大。
了解文体“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但都是用来阐述作者对各种问题的见解。
《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三、教学内容(一)学生自读课文,解决字词,疏通文意。
出示图片,学习生字,检查预习。
(二)教师范读,进行朗读指导。
(三)学生再读,找出文中描写莲的语句,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描写的?提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生长环境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体态香远益清——香气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风度气质这些描写不仅写出了莲美丽的外表、芬芳的气质,而且对莲高洁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风度,作了惟妙惟肖、尽善尽美的描绘,充分表现了作者对莲的赞美之情。
《爱莲说》教案四篇

《爱莲说》教案《爱莲说》教案四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爱莲说》教案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爱莲说》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文章托物言志的写作特征;体会语言特色及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诵读课文,体味骈散结合的语言之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文中君子的高洁品质,并把其化为自己对崇高道德的追求。
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究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和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难点体会品味托“莲”寄寓的深刻含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欣赏以“荷花”为题材的中国画,创设教学情境。
(可展示实物,也可制作课件配以诗文、音乐。
)2导入语:荷花也称莲花,它一直是中国画家们喜爱的绘画题材,也是历来为文人墨客们所称颂的景物。
李白的“涉江弄秋水,爱此荷花鲜”和白居易的“冷碧新秋水,残红半破莲。
从来寥落意,不似此池边”分别抒发了诗人不同的感情。
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入荷花别样红”则抒写了满湖荷花带给人们的无尽喜悦。
而宋代哲学家周敦颐在南康郡做官时,曾亲自率领属下开挖了一块四十余丈宽的池塘种莲。
他凭栏放目,触景生情,写下了赞美莲花的传世名篇《爱莲说》。
(二)研读课文1板书课题。
(边讲边板书:爱莲说周敦颐dūn yí注意“颐”字的写法,左边中间是个“口”,不能写成“臣”字。
“莲”是上下结构,“艹”应在“连”字之上。
)2题解:“说”是古代一种既可以说明、记述事物,又可以发表议论的文体,偏重于议论。
所以后来人们常把说理辨析的文章统称为论说文。
那么“爱莲说”这个题目该如何理解呢?归纳:谈谈爱莲花的道理,说说爱莲花的道理。
3指导顺畅朗读(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注意语气语调,在自己认为难读难写的字下画上横线。
《爱莲说》教案10篇

《爱莲说》教案10篇《爱莲说》教案篇1一、说教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二)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及__特点,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和技能:理解__赋予莲的高洁品质,体会托物言志的写法及正衬、反衬的作用。
2、过程和方法:理解关键词的含义,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和自学互动能力,达到熟能成诵。
3、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莲的高洁品格体会积极的人生态度,并联系澳门回归的区旗、区徽上的莲花主体图案,进行德育教育。
(三)教学重点、难点__成功地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和写作手法,使119字的小品文婉转曲折、摇曳多姿,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因此,我设计以诵读为主,引领合作为辅,达到当堂成诵,品味__美点,培养学生积累的习惯,体会__的审美情趣为本课的重点。
__衬托手法的运用定为__的难点。
希望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能激发学生阅读文言美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增强学生的成功欲和自信心。
二、说教法本节课重在突破传统文言教学由教师逐字逐句串讲的模式,注意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用多媒体手段突破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具体如下:1、朗读教学法。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朗读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美,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知,在感知中领悟。
2、合作探究教学法。
让学生分组讨论问题,通过“说一说”、“议一议”的形式,促进师生之间,生与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课堂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互动氛围,使教学重点在互动中拓展开来,以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3、电教导课,情景结合的教学方法。
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电脑、投影、录音),增强感性认识,把握教学重点的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当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因此我设计了通过观赏莲花、菊花、牡丹图片,情境导入。
《爱莲说》教学设计(15篇)

Life is to live beautifully and walk sonorously.精品模板助您成功!(页眉可删)《爱莲说》教学设计(15篇)《爱莲说》教学设计1一、导入环节(2分钟)(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莲花是友谊的象征和使者,中国古代民间就有春天折梅赠远,秋天采莲怀人的传统。
殊不知,莲花还是高洁的象征呢,这恐怕得归功于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吧,今天我们-起来学习周敦颐的《爱莲说》。
(二)出示学习目标①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②学习托物言志、衬托的表现手法,初步提高同学们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③领悟主旨,提升同学们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先学环节(15分钟)过渡语:让我们带着目标,根据自主学习的要求,开始自学。
(一)出示自学指导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用法,了解课文内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注意语速、语气、停顿、重读。
相关知识链接(1)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先生,谥(shì)号元公,北宋著名哲学家,是我国理学的开山祖。
周敦颐为官清正廉洁,以为百姓洗脱冤屈为己任,甚得百姓爱戴。
(2)“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记叙、议论、抒情,但一般以议论为主,表明作者的见解,说明寄寓的道理,相当于现代的杂文。
(3)衬托: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或反面的事物作陪衬,这种手法叫衬托。
运用衬托,能突出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感受。
衬托可分为正衬与反衬。
(二)自学检测反馈要求:独立完成自学检测,书写要认真、规范,然后一对一用红笔批阅并纠错。
1、《爱莲说》的“说”是一种,通常借某一事物说明道理。
课文的作者,是时著名的家。
2、熟读课文,给下列字注音。
蕃()濯()涟()亵()噫()鲜()3、解释划线的字词:1)可爱者甚蕃()2)濯清涟而不妖()()3)不蔓不枝()4)香远益清()5)亭亭净植()6)可远观而不可亵玩()7)花之隐逸者也()8)花之君子者也()9)陶后鲜有闻()10)宜乎众矣()4、初译课文,并翻译下面的句子。
爱莲说优秀教案8篇

爱莲说优秀教案8篇教案的使用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安排教学进度和内容,为了提高学生的理解力,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和撰写教案,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爱莲说优秀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爱莲说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朗读、背诵《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3、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课时: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见过莲花吗生:没有。
师:不要遗憾,此刻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们一齐来欣赏一组莲花图片:妙笔生花、一枝独秀、独擎烛照红装、世人皆睡我独醒、小荷才露尖尖角、梦、沉鱼落雁。
生:感觉怎样美极了。
师:综观历史,有不少的文人墨客将莲作为描述的对象。
有唐代诗人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宋代杨千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唐代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唐代薛涛――风前一叶压荷蕖。
最喜欢莲花的当数宋代的周敦颐,他写了一篇短文――《爱莲说》,虽然只有119个字,却是千古传诵的名篇板书课题、作者)。
但周敦颐喜欢莲花主要并不是因为它美,他写《爱莲说》的主要目的也不是赞美它的美。
那是为了什么呢请看课文。
二、介绍作者和题目含义。
1、周敦颐(1017—107(3)宋代道洲(此刻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北宋哲学家。
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周敦颐任职南康郡(今江西星子县)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一四十余丈宽的莲池(后被称为爱莲池)池中建赏莲池,南北曲桥连岸。
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
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
2、题目含义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畴,既能够说明,也能够议论,还能够用来记叙、抒情。
含义: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三、朗读课文,理解文意:学习方法指导:文言文学习五步阅读法大声朗读明确字音→仔细阅读理通文意→分析阅读体会形象→讲解阅读品味意境→背诵阅读加深理解1、听读课文录音,注意字音。
《爱莲说》教案模板3篇

《爱莲说》教案模板3篇《爱莲说》教案模板1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了解“说”古文体。
(重点)方法和过程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了解文中的表现手法。
(难点)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洁脱俗的情怀。
(重点)重点难点: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是重点。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是难点。
教具:多媒体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相结合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现在,正是牡丹盛开的季节。
去洛阳赏牡丹的人摩肩接踵。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在《赏牡丹》中也这样说。
可是,在宋代有个人偏偏不爱牡丹,他喜爱莲花!为什么呢?请大家一起走进《爱莲说》。
板书:爱莲说周敦颐二、朗读(一)范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蕃()濯()亵()玩淤()泥清涟()噫()隐逸()鲜()有闻新鲜()(二)再读课文,结合课下注解和资料解决重点词语。
包括一词多义、词类活用、词的古今义等。
1、重点词语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2、一词多义香远益清远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有朋自远方来水陆草木之花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菊之爱友人惭,下车引之。
3、词类活用(1)、不蔓不枝名词作动词:蔓,生枝蔓;枝,长枝节(2)、香远益清形容词作动词:远,远播4、古今义亭亭净植古义:竖立。
今义:植物宜乎众矣古义:应当。
今义:合适(三)三读课文,疏通文义。
理解重点句子的翻译。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我只喜爱莲花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只能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它啊。
(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三、概括分析课文(1)四读课文,了解文体和作者的基础上,思考问题。
题目《爱莲说》,“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用于阐述作者对一事、一物、一种现象的见解或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自由活泼,篇幅一般不长。
爱莲说的教学设计(4篇)

爱莲说的教学设计(4篇)《爱莲说》的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了解“说”的特点。
2、能顺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初步培养文言文阅读的语感。
3、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能力目标1、能够利用工具书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义以及用法。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疏通文意,背诵课文。
2、探究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和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三、教学难点理解运用“菊”和“牡丹”的映衬作用。
教学课时:一课时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的教学录音带,与课文有关的图片与资料,辅助教学的小黑板。
2、学生准备:①查找作者的有关资料及写作背景,了解“说”这一文体特点。
②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教学过程:一、指出加点词的意义答案1、可爱者甚蕃蕃:多。
2、濯清涟而不妖。
濯:洗。
妖:美丽而不端庄。
3、不蔓不枝。
蔓:长枝蔓。
枝:长枝节。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亵:亲近而不庄重。
5、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鲜:少。
6、宜乎众矣。
宜:应当。
二、译句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1、我唯独喜爱莲从污泥中长出却没有受到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2、莲,花之君子者也。
2、莲是花中的君子。
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3、对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4、像我一样喜欢莲花的还有什么人呢?5、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喜爱牡丹的人当然就很多了。
三、回答以下问题1、文中最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语句是什么?莲,花之君子者也。
2、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是哪一句?出淤泥而不染。
3、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予他怎样的思想感情?寄寓了他不愿与世同流合污、保持高洁风格的思想感情。
4、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对“莲”的美好形象和高洁品质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以及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2024年《爱莲说》教案范文五篇

2024年《爱莲说》教案范文五篇《爱莲说》教案篇1教学目标:通过学习《爱莲说》,引导学生把握的是“莲”的形象,进而领略其内在的气质,最后知晓其象征意义,配合课文,朗读及相应的文字资料,可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莲”。
知识目标:能背诵课文,了解文言字词的意义。
能力目标:使学生明白托物言志写作手法的特点:抓住特征状物,最后言志。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对正直人格的仰慕。
学习者特征分析:这个学段的学生一般14至16岁,欠缺社会经验和历史知识,因此对作者生命观、人生观、价值观及写作目的尚难理解,结合现实采取品词评句,畅谈体会的方法,指导学生甄别美丑,使学生在情感上得到升华,思想上受到教育,能力上得到发展。
通过朗读他们能很快发现短文的独特之处,进而得到阅读的快感激发学习的乐趣。
教学过程:一、导入生展示关于荷的诗句二、作者简介生先谈,然后看大屏幕三、词句闯关1.解释加点的字可爱者甚蕃濯清涟而不妖亭亭净植不可亵玩焉陶后鲜有闻爱莲说2.翻译下面的句子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莲,花之君子者也。
③菊之爱,陶后鲜有为。
④牡丹之爱,宜乎众矣!3.读出下面句子正确的停顿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四、美点探寻(一)、聆听课文,享受__美1、听读课文。
(教师背诵课文,配乐。
学生闭目聆听。
感受荷之风韵)2、小组合作,疏通词句(二)、读通课文,感受语言美。
1、教师介绍“说”这种文体。
2、读文,感受语言形式的美。
(三)、读懂课文,领悟品格美【小组讨论完成】1、作者用了三个比喻来形容三种花,分别是什么?(菊——隐逸者;牡丹——富贵者:莲——君子)2、菊像隐居者一般,隐士的人格特征是什么?(独善其身,不问世事,接近莲的特质“出淤泥而不染”,也就是洁身自爱)3、“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唐朝以来,牡丹被称为富贵花,是财富、高贵的象征,就如人间帝王一样,被称为花中之王。
那么牡丹代表一种什么追求呢?(追求名利富贵)4、作者是怎样称呼莲的?(花之君子者也)君子和隐士是不一样的,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的特质是有道德理想、兼善天下的。
爱莲说教案8篇

爱莲说教案爱莲说教案8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爱莲说教案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爱莲说教案篇1一、导入新课(上课前按"播放"键播放音乐,上课开始按"停止"键停止音乐,开始导入,语文教案-爱莲说详案。
)莲花,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看作是美丽圣洁的象征。
我们一起先来欣赏一下莲的形象,然后我要请同学说说你觉得莲花美在哪里。
(按"导入新课"键放莲花组图)问题:你觉得莲花美在哪里?(学生回答,一律加以肯定)解说:莲花确实是诗意盎然的。
历来就有许多咏莲的名句,如姜夔的名句"一一风荷举";杨万里的名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些都反映了人们对莲的喜爱。
不过,人们常常欣赏的都还只是莲花外形的美,其实真正值得赞扬的,还是它内在的品质。
我们今天学习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赞美莲的品质,从而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文章。
二、体裁作者在讲课文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本文的体裁和作者。
(按放图像)1、同学读"说"的介绍。
本文的体裁是"说","说"就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偏重于论述道理。
那么我们课文这个标题"爱莲说"就可以怎么解释呢?明确:说说爱好莲花的道理。
作者究竟为什么爱莲呢?作者想通过"爱莲"表达自己怎样的情怀呢?这都是我们等一会将要讨论的问题。
我们再来看一下本文的作者。
2、(放作者图像)指名朗读。
教师补充:周敦颐非常博学,而且人品很高,胸怀磊落,为官清正,深得民心,为百姓所爱戴。
《爱莲说》是他在公元1068年担任南康郡守时写下的。
他曾带领属下在官署的一侧挖池种莲,后人称为"爱莲池"。
每当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玉立。
《爱莲说》教学过程及板书

《爱莲说》教案一、教学目标:(三维目标的整合)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能深入体会作者对莲花的喜爱之情,对菊花、牡丹也有自己的感悟。
2.通过分析课文、比较阅读,学生能基本上掌握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二、教学重点: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三、教学难点:对于牡丹、菊花、莲花价值取向的理解与评价。
四、教学方法:综合运用演示法、自学法、朗读法(齐读、个读、自由读)、讲授法、问答法、探究法、讨论法、启发法。
五、教具:图片、多媒体六、课时安排:第二课时七、教学过程:(一)赏花谈情,导入新课:(1)欣赏图片: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大自然中的花,往往能撩拨人们的情思,勾起无限情感,请同学们欣赏图片,概括图中各花的特点。
(引导:牡丹一一浓艳,华贵;菊花一一清静,隐逸;莲花一一高洁,脱俗)(2)畅所欲言:花有万千,各有姿色,请同学们说出自己最喜欢的花,为什么喜欢。
【教师引导:大自然中的花各具其美,同学们也会各有所爱。
每位同学在喜爱的花儿身上,都藏有属于自己的情怀或故事。
我国传统文人观念中也有“君子四爱”之说:林逋爱梅、陶渊明爱菊、黄庭坚爱兰、周敦颐爱莲。
这堂课,老师将带领同学们进一步走近周敦颐的《爱莲说》,看看莲花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与志向】(二)探究课文,对话作者:齐读课文,思考讨论:讨论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表达了对莲花的喜爱?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方式总结。
【教师引导:同学们可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梳理总结:譬如,文字、列表格、画莲花图锻炼概括力和表达力,分享成果】例:表格式:讨论2:作者仅仅是为了表达对莲花的喜爱吗,“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莲花寄托了作者怎样的志向?【教师点拨:介绍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以便于学生探讨莲花的深层意义:寄托了作者在污浊社会中仍洁身自好,追求正直坚贞的情操】讨论3:作者在表述自己的志向和情操时,不采用直白的方式,而以物为喻,托莲花来表达,写得比较含蓄,这叫做什么手法?(明确:托物言志一一托“莲花”这个“物”,言“洁身自好”之志)【教师点拨】(1)尽量让学生自己理解并组织答案(2)同组互助,讨论解决。
爱莲说教学设计(精选11篇)

爱莲说教学设计(精选11篇)爱莲说教学设计(精选11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爱莲说》教学设计(精选11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爱莲说教学设计篇1一、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文言知识,能借助一定的文言知识初步读懂课文。
理性分析能力弱,但感性认识及模仿能力强。
因此教学中注意因材施教,由浅入深,以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用多媒体手段突破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熟读课文,疏通文意。
2、了解“说”这种文体。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习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2、理解正衬和反衬的手法,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3、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现的情操。
4、学习莲花的高洁品格,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情操。
教学重点:学习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对正衬和反衬手法的理解是本课学习的难点。
教学设想:以读为主、读、析、讲、背方法综合运用,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学习托物言志、衬托的写法,学习莲花的高贵品质。
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课文播放歌曲《荷花颂》将学生带入情境。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周敦颐曾写过一篇《爱莲说》,他笔下的莲花又是怎样的?他是怎样描绘莲花,抒发自己的心志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散文。
二、介绍“说”的文体知识“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三、简介作者周敦颐,又名敦实,宋朝道州营道(现今湖南道县)人,著名哲学家,谥号元公(谥号,死后所给的称号),号“濂溪”,世称“濂溪先生”。
理学派开山鼻祖。
周敦颐著有《周子全书》行世。
《爱莲说》教学设计15篇

In the days of fame, there are more failures than pride.精品模板助您成功!(页眉可删)《爱莲说》教学设计15篇《爱莲说》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理解体会__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2、学习__衬托的手法。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文言知识,能借助一定的文言知识初步读懂课文。
理性分析能力弱,但感性认识及模仿能力强。
因此教学中注意因材施教,由浅入深,以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用多媒体手段突破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重点、难点】1、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是__重点。
2、衬托的手法是本课难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古往今来,无数的文人墨客将梅兰竹菊视为笔下的宠儿,但在宋代却有一位大哲学家偏偏爱莲,并以一篇《爱莲说》在文坛名流千古,周敦颐为什么如此爱莲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在课文中寻找答案。
二、讨论点拨1、周敦颐为什么如此爱莲,你从他的文本中找到答案了吗?请用文中语句回答(课件演示)明确: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分别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课件演示)“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从生长环境来写的;“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是从体态香气方面来写的;“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是从风度气质方面来写的。
三、引导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1、我们不难发现作者爱莲花是因为莲花自身的高洁美丽,但仅此而已吗?更重要的是因为它是一种人的化身,联系第二段来看,它是哪种人的化身?说依据。
“莲,花之君子者也”2、读第一段中描写莲花的语句,概括一下它具有君子的哪些美德?完成两幅莲花拼图,第一幅写上了莲花的一种特点。
另外一幅,填上与莲花相对应的君子的品德。
明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高洁、质朴);“中通外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正直);,“不蔓不枝”──不攀附权贵;“香远益清”──美名远扬;“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仪态端正,令人敬重。
《爱莲说》教学设计15篇

《爱莲说》教学设计15篇《爱莲说》教学设计1【学习目的】1、背诵默写,理解提升。
2、合作探究,托物言志。
3、联系生活,提高情趣。
【学习准备】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教学设计】一、陋室图景,交流引读1、陋室展示:出示一幅陋室,让同学们观看思考。
2、交流引读:同学们,我们看了这幅陋室图景后,你有什么感受呢?你想说些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看看刘禹锡是怎样看待陋室的。
(板书课题及作者) 刘禹锡(772~840),唐代文学家。
字梦得,洛阳人。
曾参加王叔文的政治改革,反对宦官和藩镇势力,多次被贬。
有《刘梦得文集》。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陋室,意思是简陋的房子。
“陋室铭”的意思就是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议论表达屋主人的心境和生活情趣。
二、熟读背诵,积累理解1、读一读:⑴教师示范诵读铭文,学生按要求在书中画出难读的字词来。
⑵学生多种形式朗读,并找出韵脚,体会__的音韵美。
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⑶学生根据自己情况即时背诵,可采用游戏接龙式背诵。
2、译一译:学生圈点勾画,试译短文。
3、理一理:全文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前6句):运用类比立论。
第二层(中8句):写室内生活情趣的高雅、室主人超尘绝俗的胸襟。
第三层(后4句):用例证、名言来证明“陋室”不陋。
三、合作探究,诗句品析谁能找出能概括全文主旨的一句话。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__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作者的“惟吾德馨”的。
讨论明确:周围景色:“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
”写环境清幽宁静;往来人物:“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写与人交往高雅脱俗;生活内容:“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写室内活动欢畅无虞。
铭文第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有仙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讨论明确:采用比喻和类比的方法,一方面引出__的中心,一方面表明即使陋室也有名,也有灵。
关于《爱莲说》教案四篇

关于《爱莲说》教案四篇《爱莲说》教案篇1一、引入新课1、彩屏展示优美的风景画,配钢琴曲《多美好的世界》。
2、导语:同学们,刚才我们从画面上看到了美丽的风景,还听到了优美的音乐,使我们赏心悦目,真是一种享受。
这种美是通过我们的视觉和听觉感受到的,在生活中有的美是要我们用心灵去感受,那就是文学之美。
今天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欣赏一篇美文《爱莲说》,享受一下文学之美吧。
二、出示课题:(彩屏画面——荷花画面)美中生趣文中蕴情——美文欣赏爱莲说(周敦颐)引语:《爱莲说》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篇,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诵、所喜爱,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今天我们通过欣赏来感受一下它的艺术美。
三、朗读课文:1、老师范读课文。
要求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朗读的语调、语速、语气。
(彩屏出示荷花背静、__字幕、配古筝曲《出水莲》)。
2、学生齐读课文。
要求有表情,注意按老师朗读的语调语气朗读。
四、赏析课文(一)分小组讨论:这篇__美在哪里?(二)综合意见,各组发表意见。
(班上发言)(三)老师综合归纳:根据同学们的发言,这篇__美在四个方面:“莲”貌美品美、__的语言优美、表现手法巧妙、结构精巧。
(四)从四个方面进行赏析。
1.貌美品美讨论:读到这里我们可以联想到什么?(人)可以想到与莲的特质相似的人,如亭亭玉立的少女,风度翩翩的雅士,洁身自好的君子。
引入品美:作者爱莲,仅仅是爱她的貌美吗?不是,更主要的是赞美她的精神和品质。
分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高洁、质朴),比喻君子既不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正直)“香远溢清”(美名远扬)比喻君子的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清高),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端庄的仪态,受人尊重。
作者分别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来描绘莲的美,把莲的特质与君子的品格结成一体,名曰写物,实是写人。
从中可看到作者的情节和节操。
2.语言优美。
《爱莲说》优秀教学设计

《爱莲说》优秀教学设计《爱莲说》优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及重点][教学课型及课时]1、教读课2、一课时[教学设想及教学方法]1、教学设想安塞腰鼓是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上的—种民间艺术,充满原始的意味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对于生活在南方或现代都市中的青少年,大都对其缺乏形象的直接的感受。
因此,采用多媒体教学,效果会好些。
教这样的文章,尤其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一旦学生进入角色,教起来就轻松多了。
2、教学方法教师范读——扫清文字障碍——学生诵读——教师、学生质疑释疑——学生感悟。
(解说:文章的自读是教学本课的关键。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提出疑问。
质疑可能会是多方面的,或是字词上的,或是句子上的,或是关于安塞腰鼓背景等方面的,均要让学生畅所欲言。
对提出来的疑问,教师不必一一作答,先发动全班同学来讨论解决,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存疑,或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在课外作深入探讨。
然后让同学说说或写一点各自感悟到的东西。
)[媒体设计]1、多媒体:选取材料制作成课件2、录音机:伴奏带。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知道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徽是以哪种花来构成的?生答:莲花。
澳门同胞为什么要以莲的形象作为自己的区徽呢?不仅因为澳门莲多、莲美,更是因为莲花象征了澳门人渴望回归祖国大家庭的纯洁、高尚的心。
莲花是一种姿态优美品性高洁的花,因此深得人们喜爱。
古往今来,人们在它身上倾注了多少深情,寄托了多少厚意。
它很早就出现在我国文人的笔下。
如杨万里有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李商隐的“留得残荷听雨声”;苏轼还以“荷尽已无遮雨盖”;屈原自表心性芳洁“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等。
在写荷花的诸多作品之中,最脍炙人口的,莫如宋代哲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了。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一描写荷花的名篇《爱莲说》,看他是怎样赞美莲花并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的。
(板书课题及作者)二、解题用课件打出周敦颐的介绍。
周敦颐(1017~1073),宋代著名哲学家,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
爱莲说教案两课时 爱莲说教案板书设计

爱莲说教案两课时课时一:爱莲说教案概述与背景介绍教学目标1.了解《爱莲说》这首诗的背景与作者。
2.理解诗中的意象与意义。
3.掌握朗读与抒情的技巧。
教学重点1.理解诗中的意象与意义。
2.掌握朗读与抒情的技巧。
教学准备1.PowerPoint幻灯片。
2.教材:《爱莲说》原文。
3.主题海报与图片。
教学流程1.自我介绍与课程背景介绍(5分钟)–介绍自己的姓名与专业背景。
–提出《爱莲说》的课程概述。
2.诗歌背景介绍(15分钟)–使用幻灯片展示《爱莲说》的作者与背景。
–解释诗中的意象与主题。
3.诗歌朗读(10分钟)–学生逐行朗读诗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与感受。
–分享个人体会与感受。
4.诗歌分析与讨论(25分钟)–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象与意义。
–打开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的观点与理解。
5.抒情练习(15分钟)–分组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句诗,进行朗读与抒情练习。
–每个组选出代表进行小组表演。
6.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诗歌的意义与传达的情感。
–布置下节课的朗读与抒情作业。
课时二:爱莲说教案板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设计与制作《爱莲说》的板书。
2.学会使用适当的美术表现形式来展示诗歌的意象。
教学重点1.设计与制作《爱莲说》的板书。
2.使用适当的美术表现形式来展示诗歌的意象。
教学准备1.白板和彩色白板笔。
2.教材:《爱莲说》原文。
3.笔记本电脑或投影仪。
教学流程1.复习上节课内容(5分钟)–简要回顾上节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表现。
2.板书设计理念介绍(10分钟)–分享设计板书的重要性与技巧。
–强调展示诗歌意象的重点。
3.《爱莲说》板书设计(20分钟)–使用彩色白板笔,绘制诗中的关键词与意象。
–比如莲花、荷叶、池塘等。
–补充适当的插图与配色。
4.板书讲解与导读(15分钟)–为每个绘制的关键词进行解读与讲解。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
5.设计扩展练习(25分钟)–分组让学生设计自己对《爱莲说》的板书。
《爱莲说》的教学设计(最新10篇)

《爱莲说》的教学设计(最新10篇)《爱莲说》教案篇一教学设计示例第一课时(-)明确目标要求学生勾画阅读提示的要点,明确学习《陋室铭》的素质教育目标。
师生讨论,逐条板书或投影显示本节课素质教育目标。
(二)整体感知1.教师引导:要准确地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就要对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家的身世、处境作一些了解。
让我们先复习有关刘禹锡的生平,了解他为什么要写这篇“铭文”。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人,自幼好学,21岁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调整仕途得失的一条基本心理原则。
刘禹锡是中唐时期政治上的激进派,主张改革,但是遭到保守派的排挤,一再被贬,因而作此铭文,自剖肝胆,表达了自己处陋居穷而不改人格与德操的信念。
2.结合注释学习“铭”,让学生当堂记忆。
教师当堂抽查。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3.指名学生朗读,教师订正读音及节奏,全班学生齐读。
[复习旧课知识点:引入新课的学习,当堂记忆并检查,个别读与集体读相给合都是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
](三)教学过程1.学生对照注释自读,疏通文字,时间为四分钟,教师巡视,个别解答学生的疑问。
2.教师结合课后练习及预习提示的问题向学生提问,检查自学情况。
(1)这篇文章中的哪句话能提奖全篇大意?是什么意思?“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德馨”指的是品德高尚,说明“陋室”值得铭颂,不在其陋,而在身居“陋室”的人品德高尚。
(2)文章头两句有何作用?写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是设喻引题,颂扬陋室。
(3)文中怎样描写陋室环境的?请用文中原话回答,再谈自己的理解。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作者的陋室之景是清幽的,苔薛青草,登阶入室,并无荒芜之感,倒有一股生气。
(4)要求学生背诵并默写这两句。
(5)文中是怎样描写居室主人的生活情景的?先找出文中原话,再谈自己的理解。
教师与学生边讨论边明确:“谈笑有鸿儒……无案牍之劳形。
关于《爱莲说》教案模板五篇

关于《爱莲说》教案模板五篇《爱莲说》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朗读、背诵《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学习课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增强语感、加强朗读能力及说写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培养高尚良好的道德情操,提高生活情趣。
4、创新目标培养主动质疑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培养从不同角度提出观点的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整合材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加强朗读,学习__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__的主旨。
【教学用具】: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积累卡片【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主导教法】:诵读、品析、说写【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及步骤】:一.赏图评花,设境启疑1.教师启发质疑对于美好的事物,人们总喜欢用花来形容、赞誉,可见花是非常圣洁、华贵的。
正因为有花,这个世界才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人们不只是用花来装点世界,美化生活,还赋予花以一定的性格品质。
所以,每一种花都有自己的语言。
比如:红玫瑰的花语是爱/美,是送给爱人或者情人最好的礼物;康乃馨的花语是温馨/慈祥,最适合用来送给母亲。
你还知道哪些花的语言呢?(如勿忘草:不要忘记我等)2.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各自所了解的花语,然后同位交流,说说自己最喜爱的花和它所蕴涵的意义。
一、导入课题1、两副图画相同点,答案就是谜底。
埃及、印度国花;介绍荷花知识及动人传说。
【典故】荷花相传是王母娘娘身边的一个美貌侍女——玉姬的化身。
当初玉姬看见人间双双对对,男耕女织,十分羡慕,因此动了凡心,在河神女儿的陪伴下偷出天宫,来到杭州的西子湖畔。
西湖秀丽的风光是玉姬流连忘返,忘情的在湖中嬉戏,到天亮也舍不得离开。
王母娘娘知道后用用莲花宝座将玉姬打入湖中,并让她“打入淤泥,永世不得再登南天”。
从此,天宫中少了一位美貌的侍女,而人间多了一种玉肌水灵的鲜花。
美丽的鲜花对人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世界上不喜爱花的人恐怕很少。
但是,不同的人往往喜爱不同的花,而同一个人对不同的花看法也往往不同。
爱莲说教案板书设计

爱莲说教案板书设计知识目标:1、了解“说”这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2、了解本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3、累积一些文言词汇能力目标:1、学会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2、增强古文阅读能力情感目标:1、了解作者对菊花、莲花的赞美之情2、学习莲“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3、体会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保持贞气节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态度教学重点:1、理解作者爱莲的理由及其托物言志的写法2、朗读、翻译并背诵课文教学难点:写牡丹、菊花对表达中心的作用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导入课文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二、了解文体,熟悉作者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说” 在这里指什么?明确:“说”是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说”这种文体可以灵活地运用说明、记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偏重于议论那么题目的意思是什么呢?可以理解为“谈谈爱莲花的道理”或“说说喜爱莲花的道理” 他爱莲花有什么道理呢?大家在学习课文中一定要开动小脑筋本文作者周敦颐,,宋代道洲人,字茂叔,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三、感知课文听录音朗读课文,教师做如下指导:1、文言文的读法与现代文有点不同,文言文要读出韵味来,因此要读得慢些读得舒缓些: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字,既使上下语气贯通,又使全句语气舒缓,富有节奏相同的还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体会一下2、还要读出抑扬顿挫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读起来,要一顿一挫,一抑一扬,读出节奏和韵味来“出……不染,濯……不妖”,“染”和“妖”一扬一抑,体会一下3、文中还有些排比句,读的时候语气应逐渐加强,层层推进,读出气势来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第二段的排比句我们掌握了朗读的方法之后,再齐读一遍课文,这一遍要读出韵味来教师朗读小结:①注意听准字音,朗读的节奏,语气,语调②本文前一段介绍,介绍当用陈述语调读,后一段议论,其中有判断,有感叹,要注意前后语调使用的区别)四、自读课文,疏通文意这一遍读得有点味儿了,但要更好地读,还有待于我们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感情的基础上来读下面大家自由小声读或默看注释,理解句意,读懂课文,前后左右可讨论一下疑难问题时间为五分钟教师补充字词:给下列字词注音蕃淤泥濯清涟蔓净植亵玩焉圈点勾画,翻译下列词语蕃濯谓隐逸噫鲜宜乎大家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好我们理解了课文内容,大家应知道作者为什么这样爱莲花了吧请大家把文中具体描写莲的语句找出来五、研读课文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又赋予莲花哪些品格?描写角度语句赋予的品格明确:生长环境高洁、质朴体态、香气正直、芳香风度清高2、总结:这些描写,句句写莲,而又句句喻人不但写出了莲花美丽的外表、芬芳的气质,而且对她那高洁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风度,作了惟妙惟肖、尽善尽美的描绘,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这也正是作者爱莲的原因3、请同学们把这些语句齐读一遍,注意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的作用过渡:作者主要描写和赞美莲花,开头却为什么写了菊花和牡丹?这有什么作用?这是一种衬托的写法,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莲花1、分析“菊”的衬托作用谁爱菊花?陶渊明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学过他的《桃花源记》,了解了他是一位“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愿意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的品德高尚的人师:作者写陶渊明独爱菊,正是赞颂他不苟同于世俗的高洁品质用菊花来衬托莲花,也是用陶渊明来衬托他自己2、分析“牡丹”反衬的作用然而能洁身自好的封建士大夫,从晋朝以来极少,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为什么?因为牡丹色彩艳丽,妩媚动人,象征富贵也就是说世人都追求富贵,作者愿不愿意像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呢?文中有一个字能体现作者的这种感情师:作者写世人盛爱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高洁品质,从而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理解作者如何以物喻人,抒情言志过渡:以上是写莲也就是托物部分,但是托物言志的文章描写事物并非根本目的,而是要通过对所托之物的描写来歌颂人同样,《爱莲说》一文作者写莲不是根本目的,而是要借莲颂人请同学们看第二段1、就表达方式来说,第一段侧重于记叙、描写,那么第二段呢?议论,文中哪一个字能集中体现出来?“谓” 抒情,文中有哪一个字作了提示?“噫”2、作者以物喻人,抒情言志把菊花比作什么?作者对陶渊明的这种隐逸的生活态度是不是完全赞赏呢?作者赞赏的只是陶渊明这种不苟同于世俗的人格,而对于他的隐逸,作者更多的则流露出什么情感?牡丹,作者把它比作什么?对于世人都贪慕富贵,作者流露出的又是什么情感?而莲,作者则把它比作君子,流露出的是对莲的什么情感?3、同学们注意体会作者对这三种花的不同看法和不同情感,有感情的齐读第二段读的时候注意:a、文中有一个叹词“噫”,朗读时声音应该延长b、最后三句运用了三种不同的句式来表达作者内心复杂的情感“菊之爱,陶后鲜有闻”是什么句式?陈述句在朗读时应读平调,这一句重音应放在“鲜”字上,应读出“惋惜”的语气“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是什么句式?疑问句朗读时应读升调“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是什么句式?感叹句朗读时应读降调,要读出“鄙视”的语气4、根据刚才的讲解,让学生读课文,尝试揣摩语气,齐读课文5、小结:这一部分是作者所言之志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屑于向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在当时浑浊的世间,他以莲自喻,志在坚贞不渝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实在难能可贵,难怪他能写出这样经世不衰的佳作六、指导学生按照板书脉络快速背诵现在,大家把书合上,能不能根据黑板上的提示背出这篇课文来?试一下,齐背《爱莲说》七、总结课文1、学生总结至此我们学完了周敦颐的这篇千古传诵之作从内容上或写法上、学法上,大家有哪些收获呢?从中我们懂得了莲花高洁脱俗、正直纯真的品格写作上明白了作者托莲花抒情言志的写法此外,这篇文章比喻、拟人、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衬托、对比手法的运用,陈述、疑问、感叹句式的变化,记叙、议论、抒情的有机结合,文字的洗练而又一字不可易等,都值得我们借鉴学法上:应注意多读及朗读的方法2、教师总结同学们,周敦颐盛赞莲花为君子,当然有独家的见解和他所处时代的特点,但他表现出的对贪慕富贵的鄙弃,对高洁志行的推崇,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八、布置作业1、仿例句,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造句:我爱蜡烛,因为它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恰如默默无闻,甘为孺子牛的老师2、熟练背诵并默写课文附:板书设计爱莲说陶渊明独爱菊隐逸者惋惜世人甚爱牡丹富贵者鄙视予独爱莲君子者赞美托物言志《爱莲说》教学设计枣庄市第二十三中学刘洋一、学习目标:1.了解“说”这一古代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