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与淅川城镇建设专题调研报告_secret
南水北调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涉及范围最广的跨流域水资源调配工程,旨在解决我国北方地区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自2002年开工以来,南水北调工程已取得显著成效。
本报告通过对南水北调工程的数据分析,旨在揭示工程实施以来的水资源调配情况、经济效益、社会影响等方面的问题,为我国水资源管理和跨流域调配提供参考。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本报告所使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以下渠道:1. 南水北调工程官方统计数据;2. 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3. 地方政府公开发布的水资源数据;4. 学术期刊和行业报告。
在数据整理过程中,我们对原始数据进行清洗、筛选和整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三、水资源调配情况分析1. 调水规模自2014年东线工程正式通水以来,南水北调工程已累计向北方地区调配水量超过200亿立方米。
其中,东线工程调配水量约180亿立方米,中线工程调配水量约20亿立方米。
2. 调水范围南水北调工程覆盖了我国黄河以南的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受益人口超过1.5亿。
3. 调水效果南水北调工程有效缓解了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
以中线工程为例,沿线地区地表水、地下水资源量分别增长了6.8%和5.5%。
四、经济效益分析1. 直接经济效益南水北调工程直接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增产:南水北调工程有效缓解了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提高了农业灌溉用水效率,使农业产量得到显著提高。
(2)工业节水:南水北调工程为北方地区提供了优质水源,促进了工业节水技术的推广应用,降低了工业用水成本。
(3)生态环境改善:南水北调工程有效改善了北方地区生态环境,提高了土地质量和水资源质量。
2. 间接经济效益南水北调工程间接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南水北调工程为北方地区提供了水资源保障,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2)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南水北调工程有效改善了北方地区供水条件,提高了居民生活质量。
功在青山绿水中——淅川县政协服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纪实

首次搬迁 的有抵触 隋绪 , 再次搬迁的有抗拒心态 , 是淅 等移民最关心 的问题 , 县政协党组成员 、 主席会议组成人员 JI 民中常见的现象和影响搬迁 的思想拦路虎。抓住这一 及机关委室的主任们 , I 移 前后数十次与县委 、 县人大 、 县政府 、
关键 , 县政协起草了《 致移 民中的政协 委员 的公开信》要求 县直部 门负责同志一起赴各安置地察看 , , 同相关人员坦诚交
心 比心地替移民着想 , 千方百计地超前靠前 , 扎实细致地说 委县政府 , 在政策规定的框架范 围内把应办必办 、 涉及移民 服动员 , 维护移 民合法权益 , 不漏掉一个人 、 不疏忽一个环 长远利益 的事情虑周办好。围绕迁移补偿 、 迁入地移民人均
节、 不放过一个苗头和萌芽。
可耕地面积 、 富余劳动力就业 、 子女接受教育 、 老人安享晚年
和实物的调查登记 。 成 了不少移 民后遗症 , 进而带来 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 淅川 20 0 5年 4 月起 , 县政协又把机关各委办人员组成 3 个 县政协认为 , 避免重走过去的移 民工作失败的老路 , 南水北
专题调研组 , 深入全县 1 个涉淹乡镇 和县直有关单 位对移 调 中线工程的 l-万移 民, 0 62 除必要 的投亲靠友外 , 应把外迁 民迁安的筹 备情况进行了拉网式 的密集调研 ,同时还奔赴 人 口安排到 1— 4 3 1 万人。 这样 , 一方面可为淅川今后的发展
稳定库区移 民中现有干部队伍 , 重点培养一批愿 主动、 安排不 周全 、 配合不到位 , 坐失 了许多补偿与发展 的 干部政策 , 意随迁的领导干部。 对现任 的村组干部 , 给他们颁发任职证 机会 ; 只重视 淹没 造成 的直 接损失 , 而对果 园 、 林场 的损
南水北调社会实践活动研究过程情况报告

南水北调社会实践活动研究过程情况报告说起南水北调,大家可能都知道,它可是国家的大事,背后可是一连串的硬核工程。
我们这次的社会实践活动,就是去了解一下这个伟大工程在社会层面的影响,顺便“看看热闹”,也给自己一个不一样的见识。
说实话,刚开始我也是有点不太理解为什么要做这个社会实践,觉得水嘛,就是水,调来调去的,没啥大不了。
但当我亲自参与进去,才发现,这事儿可真不简单。
我们一开始就得去了解南水北调的整个流程,和它背后的意义。
说白了,就是看大家是怎么把水从南方搬到北方的。
哎,这话听着简单,可做起来可不容易。
南水北调工程要跨越数千公里,连接起不同的水系,把长江水源“引”到黄淮海地区。
这不光是一个工程,更是一项“民生工程”,直接关系到北方的用水问题,尤其是面对干旱、缺水等困境,这一工程的意义简直大得无法估量。
你想,北方一些地方,年年缺水,水资源紧张得很,原本只能依赖地下水,但一打井,地下水层就慢慢枯竭了。
所以,南水北调像是一道“及时雨”,为北方带来了新生的希望。
好嘛,讲到这里,我已经觉得自己像个水利专家了。
咱们这次的实践活动就是想更直观地了解这个大工程,看看它到底是怎么影响普通百姓的生活。
于是我们一行人去了一个受益较大的城市,开始了我们的调研之旅。
当地的居民都说,自从南水北调项目实施以来,他们的水质、用水量都得到大幅改善。
你看,这对普通老百姓来说,这可不是个小事。
以前他们水管里的水有时候都是黄的,洗个澡都得提心吊胆,现在水清得像镜子,洗澡洗得心情都好。
不过,事儿哪能只有好的一面呢?这次我们也了解了一些负面影响,虽然这些问题不至于让人感到绝望,但也不容忽视。
比如说,南水北调的施工过程中,很多地方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一定的破坏。
一些原本栖息在水源地的动植物,面临了迁徙的问题。
再说了,调水的工程难免带来了水土流失、污染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难度可想而知。
所以,在我们调研的过程中,很多人也提出了这个问题,觉得“水来了,但其他环境的问题该怎么处理?”这种关切也是很合理的。
南水北调工程调研报告

南水北调工程调研报告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国家重点工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
该工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长距离输送水资源,实现中国南方富水区向北方水资源匮乏的地区调水供应,解决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为了了解南水北调工程的具体情况,我进行了实地调研,并综合各方面的信息,编写了以下的调研报告。
南水北调工程自始于2002年,历时多年。
根据规划,该工程由三条主要的供水线路组成:东线、中线和西线。
东线自江苏扬州开始,经过河南、山东和天津,最终抵达北京。
中线从湖北襄阳开始,经过河南、河北,也最终抵达北京。
西线则源自四川,经过陕西和山西,最终抵达北京和天津。
三条线路合起来,全长约1400公里,输水能力达到了惊人的440亿立方米/年。
整个项目投资巨大,但由于供水线路经过的地区不同,具体投入金额各有不同。
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给北方地区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其最显著的效果就是解决了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北方许多地区过去缺水现象严重,特别是在经济社会发展高度依赖水资源的情况下,供水问题成为制约区域发展的关键。
南水北调工程将丰富的南方水资源引入北方地区,有效缓解了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为北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保障。
此外,工程还可以通过灌溉和养殖等方式利用输送的水资源,进一步推动农业和养殖业的发展,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
然而,南水北调工程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工程长期进行,需要巨额的投资和技术支持。
这对于负担能力较弱的地方可能造成一定的困扰。
其次,长距离的输送线路对于环境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挖掘、建设和维护输水渠道可能会对地下水位和土地利用造成一定的影响,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应对。
此外,水源地转移也会对原有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冲击,需要加强保护和治理。
综上所述,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在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和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重要举措。
工程的实施能够有效缓解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紧缺问题,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动力。
南水北调调查报告

南水北调调查报告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项重大水利工程,旨在将长江、汉江和海河流域的水源输送到北方缺水地区,解决北方地区的水问题,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该工程被誉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和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和建设也伴随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些问题,中国水利部于2019年发布了一份名为《南水北调工程调查报告》的文档,对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分析。
据文档显示,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工程的建设面临的物质条件非常恶劣。
由于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地区大都位于西北和中国的黄土高原地区,土地贫瘠、水资源匮乏、降水少,气候寒冷,风沙频繁,工程建设难度极大,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第二,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技术问题。
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施工过程中的土方开挖和垫层压实工作。
此外,大型水利工程建设需要进行大量的水文、地质、生态等方面的调查和研究,以确保工程的安全和稳定性,这也是南水北调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挑战。
第三,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过程还有一些环境问题。
由于大规模的土方开挖和垫层压实工作会对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第四,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也会对当地社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由于南水北调工程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和动迁当地居民,这可能会引起当地社会的不满和反对,需要政府积极采取社会稳定措施,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和谐。
基于以上问题,文档还提出了一些建议。
例如,有必要加强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中的技术研究和战略规划,进一步完善水文、地质、生态等方面的调查和研究,确保工程的安全和稳定性。
同时,也需要强化环保和社会稳定监管,加强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环境和社会影响的评估和管理。
综上所述,南水北调工程是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工程,其实施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
《南水北调工程调查报告》的发布,为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情况和问题提供了重要参考和依据。
南水北调概况调研报告

南水北调概况调研报告南水北调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目的是通过调水方式解决中国南方水资源过剩和北方水资源匮乏的问题。
这一工程始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多年的规划和实施,于2014年正式完成。
南水北调工程主要分为东线、中线和西线三个主要通道。
东线起自江苏扬州,经过华东地区,最终输送至北京。
中线起自湖北襄阳,经过中部地区,最终输送至北方平原。
西线起自四川省宜宾,经过西部地区,最终输送至西北地区。
这三条通道相互衔接,形成了南水北调工程的整体。
南水北调工程是为了解决中国南北方水资源的供需矛盾而展开的一项重大举措。
南方地区水资源丰富,但大量水资源流失进入海洋,造成了浪费;而北方地区水资源匮乏,严重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
南水北调通过水资源的调剂,使水资源在我国境内实现优化配置,满足不同地区的需求。
南水北调工程对于改善水资源状况、推动区域发展和城市建设具有巨大意义。
通过水源的调剂,南水北调保证了北方地区的水资源供应,解决了年均缺水千亿立方米的严重问题。
此外,南水北调工程还改善了北方地区的水环境质量,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同时,南水北调工程也有助于推动区域发展,促进经济结构的升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然而,南水北调工程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是环境影响问题,大规模的调水和工程建设对于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损害,需要采取措施加以补偿。
其次是工程投资和运维费用的问题,南水北调工程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并且需要长期维护和管理,对国家财政构成了一定的压力。
此外,南水北调工程还需要克服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难题,保证水资源调剂的有效性。
总的来说,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政府为了解决南北方水资源矛盾而采取的重大举措,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通过南水北调,南方地区的水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和保护,而北方地区的水资源供应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随着工程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南水北调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南水北调调研分析报告

南水北调调研报告————————————————————————————————作者:————————————————————————————————日期:南水北调对汉江汉川段的影响及建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缓解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优化水资源结构的国家级战略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随着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工程逐步竣工,极大解决了沿线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
然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行后,对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造成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从最新的国内外研究成果以及从水资源日渐稀缺带来的水资源价格的不断上涨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给汉江中下游地区带来生态价值损失和与之密切联系的经济价值被明显低估。
继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收官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东风,我们组织专班人员对南水北调工程对汉川市的发展及影响进行专题调研。
一、研究背景汉江流域在孝感市包括安陆、云梦、应城、孝南和汉川五个县市区,汉川市处于“一圈一带”的核心地位。
省委、省政府已将汉江流域开放开发建设纳入到省级战略层面,赋予和“两圈一带”同等重要的地位,形成“两圈两带”的发展格局,汉江生态经济带逐步成为湖北新的经济增长级,汉川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黄金机遇。
汉川汉江段位于汉江下游,境内长度93.1公里,占全长的5.9%,流域面积1662.936平方公里,自古以来,汉江沿岸便是商贸集散之地,全市有17个乡镇场、办事处、开发区依托汉江发展,工农业生产总值约占汉川经济总量的90%,由此形成的沿江经济带成为汉川市最重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走廊。
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竣工通水,沿线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活逐步发生转变。
根据专家分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后汉川汉江段水位相比以前同期正常值将下降1米、年平均流量将减少26%左右。
这势必给汉川市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及生态环境等多方面带来巨大影响。
基于此情况,为确保汉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及时缓解、消除因调水带来的不利影响,保持汉江汉川段生态环境在调水后相对稳定,按各级领导要求,对汉川市调水后辖区内生态环境变化及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进行详细调研分析显得异常必要。
南水北调工程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一项重大的跨流域水资源调配工程,旨在解决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南水北调工程的相关知识,我于2023年9月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南水北调工程实习。
二、实习目的1. 了解南水北调工程的背景、意义和实施情况;2. 掌握南水北调工程的相关技术和管理知识;3. 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实习内容1. 工程概况南水北调工程规划分东、中、西三条线路,分别从长江下游、中游、上游向我国北方地区调水。
本次实习主要关注西线一期工程,该工程以解决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为主。
2. 工程技术实习期间,我参观了南水北调工程的相关技术设施,包括大坝、隧洞、泵站等。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南水北调工程采用了许多先进的技术,如大坝抗滑、隧洞开挖、泵站自动化等。
3. 工程管理实习期间,我还了解了南水北调工程的管理体系。
该工程采用了项目法人责任制,由南水北调集团公司负责工程的建设和管理。
此外,我还学习了工程的质量、安全、环保等方面的管理制度。
4. 实践操作在实习过程中,我有机会参与了一些实际操作,如测量、监测、数据分析等。
这些实践操作使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南水北调工程的具体实施过程。
四、实习收获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习,我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相结合,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2. 团队协作: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与团队成员沟通交流,共同完成任务。
3. 深入了解南水北调工程:通过实习,我对南水北调工程的背景、意义、技术和管理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五、总结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一项重大的水利工程,对于解决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次实习,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还对南水北调工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关注南水北调工程的发展,为我国的水资源调配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城市建设调研

对我县城市发展的几点想法淅川区位特殊、地位特殊、功能特殊,怎样建设城市?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城市?不仅关系到淅川广大居民的生活质量,更关系到淅川的对外形象和长远发展。
为此,提出一些想法,供领导参阅。
一、淅川城市发展正处于黄金机遇期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在全力推进移民迁安这一“国字号”工程的同时,始终坚持把城市建设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予以强力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原有基础上,县城规划控制区扩大到7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发展到2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突破20万人,新建了鹳河二桥、X011线城区段,开建了南环路、鹳河三桥、富强路等一大批基础设施工程,人民路、丹江大道、南阳路、新建路等城区主干道路升级上档,初步形成了“七纵五横”的城市格局,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城市品位不断提升。
但是,我县城市发展与周边县市相比差距较大,城市规划先天不足,城市建设档次较低,城市建筑千篇一律,城市面貌陈旧落后,城市布局狭小拥挤,与南水北调中线渠首城市形象极不相称。
加快城市发展、提升城市品位已成为我县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一个艰巨紧迫的任务。
随着我县大移民的胜利完成,全县工作重心转移到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上来,城市发展也步入黄金期:一是城市转型升级的机遇。
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超前谋划,立足破解水质保护和经济发展“两难”问题,明确提出建设渠首生态经济示范区的构想,得到了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尹晋华,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李克,副省长刘满仓等省市领导的肯定和支持。
我县聘请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高标准编制了生态经济示范区规划。
经过大力争取,渠首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已列入省“十二五”发展规划,国家发改委也将渠首生态经济示范区纳入“中原经济区规划”,国务院正在审批。
渠首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已上升为河南省乃至全国的重大发展战略。
与此同时,撤县设市工作拉开序幕。
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尹晋华莅淅调研时明确指出,淅川应力争尽快撤县设市并更名为“丹阳湖市”。
淅川县南水北调工程运行保障中心(淅川县移民服务中心)_企业报告(业主版)

南水北调中段调研报告

南水北调中段调研报告南水北调中段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南水北调中段是我国目前最大规模的水利工程,为了解该段的建设情况和效益,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南水北调中段的工程进展和对当地经济社会的影响,从而为制定合理的水利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二、调研内容1. 工程建设情况:调研南水北调中段的工程建设进展、投入资金和实施计划,了解工程质量和进度,考察工程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2. 水资源利用情况:调研水源地的保护状况、调水通道的水质情况,了解水资源的供应情况和利用率,分析南水北调可持续发展的前景;3. 生态环境保护情况:调研南水北调中段工程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了解工程建设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防控措施;4. 经济社会效益评估:调研南水北调对沿线城市农田灌溉、城市供水和生态环境恢复的效果,分析对农业、工业和生态经济的影响。
三、调研方法1. 实地考察:组织专业调研团队深入南水北调中段工程建设地和水源地,进行实地调研和现场观察,了解工程的具体情况;2. 面访调研对象:与相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负责人进行座谈,了解南水北调工程在当地的进展情况以及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3. 数据分析:对相关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通过比较和对比,得出具体的结论。
四、调研结果及建议1. 工程建设情况:南水北调中段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工程质量较高,进度也得到了有效控制。
调研中发现,项目的投资正逐步得到回收,为保证工程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后期运行和维护;2. 水资源利用情况:调研结果显示,南水北调中段调水通道的水质良好,供水情况稳定。
然而,仍需关注水资源的可持续供应问题,在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同时,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3. 生态环境保护情况:南水北调中段工程建设中采取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对保护源头水质、恢复湿地生态等起到积极的作用。
然而,还需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和管理,为保护生态环境提供有力保障;4. 经济社会效益评估:南水北调中段工程的建设对农田灌溉、城市供水和生态环境恢复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有着明显的带动作用。
中国南水北调研究报告总结

中国南水北调研究报告总结
中国南水北调是中央政府提出的一个重大水利工程项目,旨在解决我国南方地区水资源丰富而北方地区缺水的问题。
南水北调的研究报告通过对工程的可行性、经济效益、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估。
首先,南水北调工程在技术可行性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通过调水的方式,南方地区的水源可以进行有效的调配,解决南方地区的水资源过剩和水灾问题。
同时,北方地区缺水的问题可以得到缓解,确保供水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其次,在经济效益方面,南水北调工程具有巨大的潜力。
首先,该工程可以稳定北方地区的用水需求,提高当地农田灌溉的效率,增加农作物产量。
其次,工程还可以为北方地区的城市供水提供保障,支持城市的发展和经济增长。
此外,工程的建设和运营对于推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第三,南水北调工程的环境影响需要引起重视。
一方面,调水过程可能对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冲击,包括水源地的水质变化、洪水风险等。
另一方面,在北方地区,大规模引水可能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壳沉降等问题,对生态环境和地质安全产生影响。
因此,在工程的实施和运营过程中,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减轻工程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南水北调工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巨大的潜力,对于解决我国南方地区水资源过剩和北方地区缺水的问题具有重要
的作用。
然而,工程的实施过程中需要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保证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工程的管理和运营体系,确保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与淅川城镇建设专题调研报告_secret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与xx城镇建设专题调研报告根据中央关于“及早研究和部署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问题”,尽快开展丹江口水库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编制的指示精神,县政府于12月13日召开专题会议,要求各单位结合工作实际,分析我县发展中存在的矛盾、问题及库区环境保护对我县发展的影响,找问题、提建议、理思路,尽可能多争取国家、省的支持和受水区的支援,形成专题报告,供县政府决策参考。
会后,我局非常重视,迅速召开班子会议,安排部署组织村镇、规划等相关业务股室专业骨干人员,针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我县城镇建议的影响,进行全面调研分析,并形成如下报告。
一、县域概况xx县位于xx省xx边陲,鄂、豫、陕三省结合部,界于东径110°58′~111°53′,北纬32°55′~33°23′之间,全县总面积2820平方公里,中部横宽46公里,西北至东南斜长107公里。
南临湖北省丹江口市,北靠西峡县,东接内乡县,东南临邓州市,西南傍湖北省郧县,西北临陕西省商南县,处于秦岭山系东南余脉的延伸地段。
县域西部、北部包括荆紫关、西簧、毛堂、寺湾北部及盛湾、仓房西部,属低山区,高程500~1000米;县域中部大部分区域高程200~500米,相对高差一般小于200米,属丘陵区,其他属河谷阶地,河滩和库区。
xx县属亚热带季风性大陆气候,四季分明。
县内除东南部香花、九重、厚坡三镇属岗地及冲积平原区外,其余均属山区。
从区位条件上看,xx县位于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结合部,介于东风汽车工业走廊与新欧亚大桥之间,与周边城市群经济来往频繁,2004年度被xx省政府确定为全省首批30个扩权县之一,享有国家经济政策的特惠条件。
全县辖4乡10镇2个街道办事处,516个村(居)委会,总人口73万人。
按非农业人口统计口径,城镇化率仅为11.8%,按驻镇人口统计,城镇化率为35.5%,高于全省30.7%的平均水平,低于全国40.1%的平均水平。
南水北调调研报告

南水北调调研报告南水北调调研报告南水北调是中国政府实施的一项重大工程,旨在解决中国北方地区缺水问题。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进展和对当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调研范围包括南水北调中线和东线两个主要通道。
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自然资源枯竭、人口密集的北方地区缓解水资源紧缺的一项重要措施。
通过调水输送,实现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
南水北调中线于2002年开工建设,全长约1300公里,其中穿越开发的节点城市将近10个。
东线工程于2013年开工,全长约1400公里,跨越5个省份。
这两条主线工程共可以供应约360亿立方米的水资源,为北方地区提供了巨大的水量支持。
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对当地社会经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工程的建设为当地带来了大批的就业机会,促进了当地居民的就业和收入水平的提高。
其次,水资源的供应改善了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民的收益和农产品的产量。
此外,水资源的供应也为北方地区的工业生产提供了保障,促进了工业的发展。
最后,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带动了当地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的投资,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撑。
然而,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工程的建设会对工程沿线的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例如,需要水源地调水,可能对原本生态系统平衡造成破坏。
其次,工程的建设需要大量的水资源,可能会对用水区域和水资源地区产生冲突。
此外,长期调水可能会导致一些水资源短缺地区的干旱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
为了缓解这些问题,政府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应加强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工作,采取措施减少生态系统的破坏。
其次,政府需要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调配,确保合理利用水资源的目的能够得到达成。
此外,政府应加强对干旱地区和水资源短缺地区的支持,通过其他途径解决水资源紧缺问题。
综上所述,南水北调工程为我国解决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紧缺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
它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中国南水北调研究报告

中国南水北调研究报告中国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国家重点基础设施项目之一,旨在解决我国南水资源丰富而北方水资源匮乏的问题。
为了深入了解该工程的建设情况以及对当地环境、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一次研究。
以下是该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
中国南水北调工程于2002年启动,分为西线、中线和东线三个部分。
本次研究主要聚焦于中线工程,该工程全长约1284千米,起自湖南长沙,止于北京。
研究共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两种方法,以全面了解工程的效益和问题。
首先,研究发现,南水北调工程为北方缺水区域输送了大量水资源,明显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和居民的生活条件。
尤其是缓解了北京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实现了城市供水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工程的投资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就业和农村经济转型。
然而,研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是水资源污染问题。
随着工程推进,水质污染问题逐渐显现,主要是由于水源地污染、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污染等。
其次是生态环境问题。
部分地区的生态系统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一些湿地和水生生态系统受到影响。
此外,工程建设也给当地居民带来了一定程度的生活不便,包括搬迁和土地利用权问题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首先,应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高水质监测和治理能力。
其次,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立湿地保护区和水生态修复工程,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此外,还建议加强与当地居民的沟通与协商,确保搬迁和土地利用权的合理安排,保障他们的权益。
综上所述,中国南水北调工程在解决水资源不平衡问题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通过加强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生态环境保护以及与当地居民的沟通与协商,可以进一步推进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更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小学生调研报告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小学生调研报告调研目的和背景为了了解中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当地居民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我们小学生组成了一个调研团队,深入研究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我们所在城市的实施情况。
调研过程我们调研团队先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进行了初步了解,并收集了相关资料和信息。
然后,我们采取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影响进行了详细调研。
我们准备了一份问卷调查表,向当地居民询问他们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看法和感受。
我们还邀请了一位专家来给我们讲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以及对当地居民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实地考察中,我们参观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施工现场和工程设施,了解到这个庞大工程的实际情况。
我们还去了当地的水源地和水库,考察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水资源的调整和分配。
调研结果通过我们的调研,我们得出了以下几个结论:1.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可靠的饮水来源。
在过去,由于水资源不足,居民经常面临水源紧张的问题。
然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解决了这一问题,居民们现在可以安心饮用水。
2.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改善了农田灌溉条件。
在过去,农田缺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导致农作物产量低下。
而现在,通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引水,农田的灌溉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也提高了。
3.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当地生态环境有一定的影响。
虽然工程设计了生态补偿措施,但是一些湿地的水源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导致湿地生态系统受到了一定的损害。
调研感想和建议通过这次调研,我们认识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当地居民和农田产出的积极影响。
但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了一些生态环境所承受的压力。
基于我们的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的同时,应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工作,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2. 加强对农田灌溉的管理,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3. 进一步普及与居民的环保意识,引导居民积极参与水资源的保护工作。
中国南水北调研究报告范文

中国南水北调研究报告范文
中国南水北调研究报告
一、研究目的和背景
中国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最大的水资源调配工程,旨在解决中国北方地区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南水北调工程的调研,探讨其实施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以推动该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二、研究方法和过程
1. 文献梳理:通过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南水北调工程的背景、目标和实施情况。
2. 调研实地考察:选择南水北调工程的典型工程点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工程的实际情况和影响。
3. 数据分析:收集和整理相关数据,对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效果进行定量分析,并结合实地考察的情况进行定性分析。
三、研究结果和发现
1. 实施效果: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初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解决了部分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提高了农业生产和城市供水能力。
2. 问题和挑战:南水北调工程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例如水资源调度不均衡、水环境问题等。
3. 解决方案和建议:为了推动南水北调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应加强水资源调度管理,完善水环境保护措施,加大科研投入,以提高工程的效率和环境友好性。
四、结论和建议
1. 结论:南水北调工程是解决中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举措,实施效果初步显现。
但仍需要进一步解决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2. 建议:加强水资源调度管理,完善水环境保护措施,加大科研投入,以推动南水北调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以上是对中国南水北调工程进行研究的报告范文,通过对该工程的调研和分析,旨在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推动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南水北调研究报告

中国南水北调研究报告中国南水北调是一个规模庞大的跨流域水资源调配工程,旨在解决中国北方地区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实现南方水资源向北方输送。
下面是中国南水北调研究报告的内容。
一、背景中国南北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南方水资源丰富,北方水资源稀缺。
北方地区人口众多,工农业生产对水的需求量大,严重限制了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因此,中国政府决定实施南水北调工程,以改善北方水资源紧缺的状况。
二、南水北调的目标和内容南水北调的目标是通过引水工程,将南方的丰富水资源输送到北方。
具体工程内容包括三大线路,分别是西线、中线和东线。
其中,东线、中线已经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西线工程正在紧张施工中。
三、南水北调的意义和影响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解决了北方地区长期以来的水资源紧缺问题,改善了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环境,保障了北方地区的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南水北调工程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相关地区的互利合作。
同时,它还提高了中国对水资源的整体配置能力,对未来应对水资源安全挑战具有积极意义。
四、南水北调工程的问题和挑战南水北调工程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工程施工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财政压力较大。
其次,由于水资源的跨流域调配,可能会引发一些生态环境问题,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补偿措施。
此外,工程的长期运行和维护也需要持续的资金和人力投入。
五、前景和建议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改变了中国北方的水资源形势,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未来,随着工程的逐步完善和优化,将进一步提高北方地区的水资源配置能力,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同时,应加强工程的科学管理和环境保护,确保工程的可持续运行和生态安全。
综上所述,中国南水北调工程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跨流域水资源调配工程,为解决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
然而,工程实施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南水北调工程施工现状(3篇)

第1篇一、工程进展1. 东线工程东线工程是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解决黄淮海平原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截至2023年底,东线工程已累计完成投资3000多亿元,主要建筑物已基本完工,部分已投入使用。
东线工程总长1432公里,其中干渠长648公里,已基本建成。
2. 中线工程中线工程是南水北调工程的核心部分,主要解决北京、天津、河北等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截至2023年底,中线工程已累计完成投资3000多亿元,主要建筑物已基本完工,部分已投入使用。
中线工程总长1432公里,其中干渠长1432公里,已基本建成。
3. 西线工程西线工程是南水北调工程的补充部分,主要解决西北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目前,西线工程已开展前期工作,规划总长1100公里,预计总投资超过3000亿元。
二、施工特点1. 长距离输水:南水北调工程涉及长江、淮河、黄河、海河流域,输水线路总长超过1万公里,是世界上输水线路最长的大型水利工程。
2. 大型建筑物:南水北调工程包括水库、泵站、渠道、隧洞等大型建筑物,其中隧洞总长度超过1000公里。
3. 高度复杂性:南水北调工程涉及地质、水文、生态、环境等多个领域,施工难度较大。
4. 高标准质量:南水北调工程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规范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三、施工保障1. 政策保障:国家高度重视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2. 技术保障:南水北调工程采用了一系列先进技术,如盾构技术、深基坑支护技术等,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
3. 人才保障:南水北调工程吸引了大量专业技术人才,为工程提供了有力保障。
4. 环境保障:南水北调工程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确保工程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
总之,南水北调工程施工现状良好,工程进展顺利。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南水北调工程将为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提供有力解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第2篇一、工程进展1. 引江补汉工程:该工程是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首个重大项目,目前已进入全面施工阶段。
关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工作学习考察报告【可编辑版】

关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工作学习考察报告关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工作学习考察报告为学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工作先进经验,经请示省领导同意,今年7月7—11日,由省扶贫移民局党组书记、局长张谷带队,率XX市、XX市、甘孜州、阿坝州、凉山州等五市(州)政府分管领导、扶贫移民局负责人,以及省扶贫移民局有关处室负责人共16人组成的考察团,赴河南、湖北2省4市进行了历时5天的学习考察。
考察团先后参观了4个移民安置点和移民新村,考察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陶岔渠首工程和丹江口水库,并分别与两省移民部门、长江设计院、有关市县和乡镇政府、村两委以及部分移民进行了座谈。
5天来,考察团一路看、一路听、一路议、一路比,在学习考察中思考问题,在座谈交流中研讨工作,开阔了眼界,学到了真经,受到了震撼,收获颇丰。
一、概况与成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包括丹江口水库工程和水渠工程两部分。
丹江口水库1973年建成,坝高162米,正常蓄水位157米,总库容174.50亿立方米。
201X年大坝加高到176.60米,正常蓄水位提高到170米,总库容达290.50亿立方米。
水渠工程从河南省XX市XX县陶岔渠首引水,一路北上至XX市团城湖,全长1277公里。
丹江口水库淹没影响涉及河南、湖北2省6个县(市、区)、40个乡镇、441个村、2372个村民小组,淹没影响区土地面积307.70平方公里、城集镇15座、企事业单位585家、工矿企业161家以及若干专业项目。
至规划设计水平年(201X年),丹江口水库生产安置人口28.30万人,总搬迁安置人口34.50万人(河南省16.30万人、湖北省18.20万人),迁建城(集)镇16座,移民安置补偿总投资473.53亿元。
面对艰巨繁重的搬迁安置任务,河南、湖北两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仅用两年左右的时间(201X—201X年)就全面完成了丹江口水库移民迁安任务,其中201X年完成搬迁安置19万人,年度搬迁安置强度在国内和世界上均创历史纪录;共配置生产用地45.70万亩,高标准建设移民集中安置点或移民新村649个,建设房屋9万余户1200多万平方米,同步完成规划迁建的城集镇、工矿企业、专业项目、文物保护等项目,圆满实现了“不漏一人、不伤一人、不亡一人”的移民搬迁目标,做到了有序搬迁、平安搬迁、和谐搬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与xx城镇建设专题调研报告根据中央关于“及早研究和部署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问题”,尽快开展丹江口水库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编制的指示精神,县政府于12月13日召开专题会议,要求各单位结合工作实际,分析我县发展中存在的矛盾、问题及库区环境保护对我县发展的影响,找问题、提建议、理思路,尽可能多争取国家、省的支持和受水区的支援,形成专题报告,供县政府决策参考。
会后,我局非常重视,迅速召开班子会议,安排部署组织村镇、规划等相关业务股室专业骨干人员,针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我县城镇建议的影响,进行全面调研分析,并形成如下报告。
一、县域概况xx县位于xx省xx边陲,鄂、豫、陕三省结合部,界于东径110°58′~111°53′,北纬32°55′~33°23′之间,全县总面积2820平方公里,中部横宽46公里,西北至东南斜长107公里。
南临湖北省丹江口市,北靠西峡县,东接内乡县,东南临邓州市,西南傍湖北省郧县,西北临陕西省商南县,处于秦岭山系东南余脉的延伸地段。
县域西部、北部包括荆紫关、西簧、毛堂、寺湾北部及盛湾、仓房西部,属低山区,高程500~1000米;县域中部大部分区域高程200~500米,相对高差一般小于200米,属丘陵区,其他属河谷阶地,河滩和库区。
xx县属亚热带季风性大陆气候,四季分明。
县内除东南部香花、九重、厚坡三镇属岗地及冲积平原区外,其余均属山区。
从区位条件上看,xx县位于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结合部,介于东风汽车工业走廊与新欧亚大桥之间,与周边城市群经济来往频繁,2004年度被xx省政府确定为全省首批30个扩权县之一,享有国家经济政策的特惠条件。
全县辖4乡10镇2个街道办事处,516个村(居)委会,总人口73万人。
按非农业人口统计口径,城镇化率仅为11.8%,按驻镇人口统计,城镇化率为35.5%,高于全省30.7%的平均水平,低于全国40.1%的平均水平。
据统计,2004年国民生产总值实现50.17亿元,三次产业比重为29.3:53.1:17.6,县域经济发展尚未进入工业化的第一阶段,仍处于第一产业主导的阶段,但县域经济发展正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以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为主。
工业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53.1%,在南阳市域13个县市区中排名第4位(2003年底),初步形成了以机械、冶金、制药、电力、化工、农副产品加工等为主要工业支撑体系。
二、城镇建设布局现状特点1、城镇体系现状布局:①从城镇等级规模结构上,分为四个等级:县城(商圣、龙城办事处、上集、金河两镇)为第一级;荆紫关、香花、九重为二级重点建制镇;三级为一般镇,包括厚坡、盛湾、寺湾、马蹬、老城、仓房镇;乡政府所在地的滔河、大石桥、西簧、毛堂乡为第四级。
各级城镇数量比为1:3:6:4。
县域内还分布有水田、陶岔、蛮子营、韦集、齐岗、凤凰镇、白亭7个小集镇。
城镇密度约为每百平方公里0.46个建制镇,依水建镇特点明显,占80%以上。
②从城镇空间结构上看,重点镇的城镇职能比较明朗。
如荆紫关镇是综合发展型,九重镇是旅游开发型,香花镇是市场带动型、县城(商圣、龙城办事处、上集、金河镇)是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初具小城市规模,其他城镇职能相对单一,主要是依托农业资源的农贸型城镇。
③从生产力布局现状上看:“十五”以来,我县按照“一体两翼”生产力布局思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了三大工业园区的战略格局,即:㈠以县城为中心的县城工业园区和渠首、荆紫关工业小区;㈡南部依托水库,岗坡地,以香、九、厚为中心的粮、烟、椒、水产生产区;㈢西部依托山区资源,以荆、寺、西为中心的林果、中药材生产区。
2、城镇建设现状①截止2003年底,全县小城镇驻镇人口26.2万人,其中县城15.7万人,占驻镇总人口的59.9%,其它各乡镇驻镇人口10.5万人,城镇化率为35.5%。
②小城镇建成区总面积平方公里,其中县城建成区面积15平方公里。
③基础设施情况:县城:现有城市主干道路27条,道路总长55km,道路面积127万m2,道路硬化率%,广场个,桥梁11座,排水管渠道28km,自来水厂2座,日供水能力3万吨,供水管网总长度17km,拥有环卫车辆9辆,公厕9个,环卫职工140人。
现有消防队一个,消防队员14名,消防车辆3辆,消防栓51个。
县城绿地面积122公顷,人均公共绿在面积7.8m2,绿地率27%,绿化覆盖率32 %。
县城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已上报获批。
其他小城镇:现有城镇道路km,道路面积万m2,桥梁座,排水管渠km。
供水有集中供水工程220处(取地表水76处,取地下水144处),受益人口12.5万人,其余采用分散式供水。
集镇内有自来水厂处,供水主管网总长度km,有环卫队(站)的乡镇个,拥有环卫车辆辆,环卫工人人,乡镇总绿地面积公顷,人均公共绿地m2,绿地率%,绿化覆盖率%。
三、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城镇规划修编滞后。
截止目前,全县17个乡镇、办事处,除县城(包括金河、上集两镇及龙城、商圣两个办事处)总体规划修编待上报审批外,其他13个乡镇总体规划已到修编期限,现仅有荆关、马蹬2个镇修编了总体规划,其他11个乡镇都没有完成城镇总体规划修编。
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城镇建设发展的需要,村庄规划修编工作处于起步阶段。
水源地规划应由国家规划编制。
主要原因:①城镇规划修编涉及各类建设布局,城镇定位定性,乡镇唯恐盲目修编规划,与国家关于水源地保护规划冲突,不能衔接,只有等着、看着。
②乡镇财力困难,高资质高水平的规划设计单位不愿承担小城镇规划,并且收费比较高,乡镇根本无力聘请高水平设计单位,而水源地小城镇规划应由高资质、高水平规划设计单位编制。
2、城镇基础设施量化指标偏低。
原因:⑴全县建设用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18.66%,建设用地中农村居民点用地占较大比例,城镇建设用地仅占0.96%,所占比重偏小,城镇建设各项用地紧张。
2003年全县城镇建成区总面积平方公里,建成区常住人口万人,人均建设用地不足100平方米,居住用地比例较低。
⑵全县城镇公园绿地总面积过小,广场用地不足,根本不能满足人们的游憩、休闲需要。
目前仅县城、荆关、寺湾、九重建立综合广场,其他小城镇都是空白,绿地率县城较高为27%,其余小城镇均不足20%。
⑶企业与居住用地混杂,居住环境较差,既不利于发挥工业经济的规模效益,同时也严重影响居民生活。
⑷城镇集中式供水不足,供水矛盾突出。
除县城外,全县乡镇集中供水7处,仅占乡镇总数一半,其他小城镇居民分别利用水压井、筒井、大口井等自备井供水,平均自来水普及率仅为56%。
全县虽然水质总体良好,但局部有天然的劣质水,仓房、盛湾、金河等部分水中含氟较高,九重、厚坡等地下水中含固体溶解物超标。
主要是因为:①地形地貌;②县域内降水大部分集中在汛期6—9月,占全年降水58%,受区位条件制约,山区乡镇境内山高坡陡,地面降水滞留时间短。
非汛期则降水量缺乏,且80%以上径流成为客水下泄。
③地下水资源分布不平衡。
在丹江和鹳河流域属于富水区,东南部垄岗地带乡镇属于贫水区,地下水储量较少,开采利用困难。
④供水矛盾越来越突出,由于供水工程水量小,管道老化,改造维护资金不足,加之人口增加,畜牲业发展,致使供水矛盾凸现。
⑸地方配套建设资金困难,设计施工水平不高,全县小城镇道路未完全形成网络。
县城规划区已建成主次干道27条,基本形成东西、南北贯通的道路骨架网络,但是13个小城镇镇区道路功能不明确,内外环路系统未形成,道路设计不规范,断头路、错位交叉口现象较多,部分路段线形不畅,路面质量欠佳。
⑹生活服务设施亟待配套。
xx县城区共有金凯玛、万客来、金利源、百货大楼等大型零售业网点6处,营业面积超过1万m2,城区大型市场12处,占地面积149236m2,13个乡镇镇区内综合市场共有42个,占地面积m2,但是绝大多数市场属占道经营,其中综合类市场占80%以上,专业性规范化市场不到20%。
市场内水、电、绿化、道路、通讯服务设施落后,管理混乱,地方乡镇自筹建设资金,后期因财力困难,配套资金不能落实。
⑺城镇建成区排水体制落后,排水管道老化,除县城外,乡镇镇区排水不畅现象司空见惯。
全县城镇雨水、污水未能分流,虽然县城正建设污水处理厂,但尚未投入运行,所有城镇生产、生活废水全部直接就近排入河道。
环卫设施严重不足,县城内有公厕9座,仅有3座水冲式公厕,乡镇镇区平均每乡镇不足2个公厕,均为旱厕,远低于人均m2的标准。
垃圾、粪便中转设施不足,目前除县城垃圾集中简单收集堆放外,其他小城镇生产生活垃圾全部倾倒在小城镇镇区附近,距镇区、河道太近,极易形成污染。
⑻城镇能源结构。
我县城镇能源结构比较落后,非再生能源、不干净能源仍占有很大比重,企业、居民生产生活燃料中,总体上县城以煤为主,乡镇居民兼用煤、柴草,煤和柴草使用均会造成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⑼城镇电力照明。
城镇道路路灯普及率仅40%,大部分乡镇次干道未安装路灯。
⑽消防设施。
全县仅县城1个消防队,消防队员14人,中型车辆3辆,城区51个消火栓,其他乡镇均无专职消防队,缺乏必要的消防装备,县消防队对周边几个较远的消防区力不从心,不能及时扑救初期火灾,遇到数起火灾同时发生时难以应付。
3、小城镇管理水平较低。
全县除县城管理有环卫、绿化、城管等专职执法队伍外,其他15个乡镇由于乡镇机构改革人员编制缩减,地方财政困难,无力支付专项支出,城镇管理均有乡镇村镇建设服务中心招聘临时工作人员,应付应急较多,未形成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
四、中线工程对xx城镇建设影响作为渠首和水源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虽然为xx发展带来了机遇,但同时给xx城镇建设带来一些不利影响。
1、城镇化水平名义提高,城镇化质量实际降低。
由于搬迁移民,xx总人口基数减少,致使城镇化水平提高,按照二期工程2009年底需动迁14.3万人计算,到2010年我县城镇化水平预计为45%,超过全省35%~38%城镇化水平,但由于国家对水源地生态环境严格控制,投资政策限制较多,经济发展受其影响,增长速度将低于其他地区,城镇基础设施投资短期内不可能高速增长,加之原材料价格上涨,城镇化质量实际降低。
2、沿库发生地质灾害频率提高,城镇建设投入加大,安全系数降低。
丹江口水库地处缓坡丘陵区,随着中线工程实施,水库大坝将加高14.6米,水库水位抬升至170米,水位抬升,水面扩大,将引起库岸再造问题,尤其170m附近的部分崩塌,滑坡、不稳定斜坡其地质灾害隐患点,由于水位涨落及坡脚浸泡、冲刷等因素,坡体稳定性降低,另外由于库容增大,将会在库区及周围引起新的地震问题,同等条件下,城镇各类建设项目对选址、勘察、设计、施工过程中要求更细更严格,城镇新建、复建的投资成本明显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