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支气管扩张的临床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支气管扩张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部(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临床特点,总结诊断经验。
方法:门诊以听诊“握雪音”为筛查依据,经CT确诊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调取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率14.82%,男女比=2.24:1,平均(56±5)岁,多见囊性、柱状扩张;合并者年龄、COPD、FEV1/FVC水平低于未合并者,吸烟、咳血、黄浓痰比重高于未合并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症吸烟、咳血、黄浓痰比重较高。
结论: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比重较高,患者年纪相对更小、病程较大,但COPD病情更重,支气管扩张可能加重COPD病情。
标签: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扩张;临床研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常见呼吸系统疾病,以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病程长,呈进展性,并发症、合并症较多,COPD所致并发症对全身状况影响往往超过COPD本身,且对COPD进展、预后与患者生存质量影响显著,合并处理合并症、并发症是COPD诊治中必要内容[1]。
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症并不少见,多见于急、慢性呼吸道感染与支气管阻塞后,极易被误漏诊,可致不良后果。
某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收治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55例,现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门诊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COPD参照《慢性阻塞性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版确诊[2]。
支气管扩张:经高分辨CT、HRCT确诊。
纳入标准:①临床确诊;②病历资料完整;③门诊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就诊。
1.2方法
1.2.1 诊断方法
门诊体检,肺部听诊有“握雪音”,医师进行连续查房核对,填写病历,安排螺旋CT扫描,若入院时已有CT诊断,则参照原有CT诊断,对可疑支气管扩张部位进行薄层扫描。
检查前务必告知薄层扫描的意义、方法、费用,签署知情同意数。
CT薄层扫描通常做法为10mm×10mm扫描,若无法确诊,进行2.5mm×1.0mm薄层扫描。
1.2.2 研究方法
调取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3统计学处理
以SPSS18.0软件包处理所获数据资料,以(x±s)表示计量资料,以n(%)表示计数资料,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组患者55例,通气收治COPD患者371例,占14.82%,其中男38例、女17例,年龄44~81岁,平均(56±5)岁。
囊状、柱状支气管扩张15例,14例为柱状支气管扩张合并小囊状支气管扩张,其余26例均表现为柱状支气管扩张。
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与未合并支气管扩张COPD临床资料对比见下表1,合并者年龄、COPD、FEV1/FVC水平低于未合并者,吸烟、咳血、黄浓痰比重高于未合并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率约为20%~50%,不同医院筛查力度、筛查条件存在一定差异[1],该院采用听诊“握雪音”篩查、CT确诊方法作为筛查、诊断COPD 合并支气管扩张路径,检出率90%,漏诊率较低,可基本满足临床需要。
支气管扩张与COPD进展密切相关,本次研究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年龄、病程低于未合并者,但FEV1/FVC低于未合并者,提示支气管扩张可能缩短COPD进程,加速病理改变,加重气流受限,可能与两者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存在相似性,合并患者伴有不良生活行为、环境危险因素更多有关[3]。
合并症吸烟比重高于未合并者,也证实了这一点。
此外,从症状表现分布来看,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者咳血、黄浓痰比重高于未合并者,这与支气管本身性质有关,该病常伴有气道损伤、感染,呼吸道形态变化使排痰、咳嗽变得更加困难,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细菌定植、痰液淤积、气胸等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支气管扩张还直接影响COPD患者呼吸功能复健,特别是伴有支气管反复性感染患者,COPD急性发作期后,无法满足呼吸功能锻炼条件,患者不适感强,呼吸训练受限。
综上所述: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比重较高,患者年纪相对更小、病程较大,但COPD病情更重,支气管扩张可能加重COPD病情;应做好疾病筛查、鉴别、诊断工作,及时合并处置支气管扩张,积极防治慢性支气管炎,以利于改善COPD 患者呼吸道环境,对于COPD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全国COPD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课题组.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呼吸病学术会议暨学习班论文汇编,2010:5-7.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43(1):1-52.
[3]李文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南方医科大学,2010,30(8):2009-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