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8、建设绿洲型田园城市敦煌城乡一体化规划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4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服务均等
强化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乡公共服务保障体系。加快推进城乡文化教育、医疗卫 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及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乡住房、就业、医疗等保障机 制,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4 构建城乡融合的绿洲田园人居环境模式
4.1 田园城市的理念解读[6][7] 4.1.1 理念内涵
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需高品质的田园城市环境

煌 现状规模较低,空间拓展动力有限,需强化发展的

规模效益和功能支撑
案 沙水城田生态本底脆弱,需避免城乡建设造成生态破坏 综

聚落、农田与灌渠相生相伴,绿洲农业生态恢复

难度大,村庄搬迁及归并力度不宜过大

敦煌经济水平较低,需节约市政配套等建设成本
图 11 中心城区空间组织模式比选分析图
略举措,也是强化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图 1 敦煌在全国及甘肃省的区位
2 敦煌地域场地特征
2.1 沙漠戈壁
从宏观自然地理条件来看,敦煌地处群山环抱的天然盆地,东枕祁连山,西接塔克拉玛 干大沙漠,北靠天山,南峙阿尔金山;戈壁沙漠广布,生态环境脆弱,山地、戈壁、沙漠占 全市总面积的 86.8%,其中戈壁和沙漠占 74%(图 2)。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沙岭晴鸣”(鸣 沙山)、“千佛灵岩”(莫高窟)、雅丹地貌等世界级的大漠自然奇观,尤其是鸣沙山•月牙泉 沙水共生的景观格局,具有强烈的地域特征。
集聚模式 轴向拓展模式 适度分散模式
分散模式
图 12 敦煌空间组织模式示意图
5.3 中心城区空间结构形态 5.3.1. 一城三区
以沙州主城区为核心,通过一条城市空间发展主轴线串接东西两翼的七里组团和莫高组 团,形成一城三区组合布局、一体两翼协同发展的整体格局(图 13)。
5.3.3. 城乡融合
以城带乡,城市与乡村高度融合发展。在延续原有村庄空间特色与农田风貌的基础上, 植入新型文化旅游功能,建设特色村庄综合体,营造城乡一体、和谐共生的田园人居环境。
天山山脉 塔克拉玛干沙漠
图 2 敦煌市典型地域场地特征——沙漠戈壁
2.2 绿洲田园
独具特色的绿洲区,是敦煌文化的生命摇篮。仅占市域面积 4.5%的绿洲区(1400 平方 公里),承载了市域全部城乡居民点体系,孕育了灿烂的敦煌文化。整个绿洲区依存在完善 的农田水利灌渠系统上,形成因水兴农,农田与灌渠互相依存的格局(图 3)。灌渠水系形 态独特,呈树枝状分布。田林肌理清晰,乔木林沿田埂呈线性分布,绿洲边缘营造有防风固 沙林,形成林田共生的独特景观。绿洲区内农业发达,素有“葡萄万顷”、“绣壤春耕”之美
图 7 敦煌市规划区城乡空间结构规划图
图 8 敦煌市规划区城乡职能结构规划图
绿洲 农田 基底
乡镇
村庄 综合体
乡镇 乡镇






线

乡镇
特色 组团
特色组团
城市 核心区 特色组团
特色
组Hale Waihona Puke Baidu 城郊 田园
村庄 综合体
乡镇
图 9 敦煌市城乡空间一体化布局模式
遵循“大集聚、小分散”的总体思路,在绿洲区层面适度集聚,提高城镇化水平和质量; 城区层面进行适度分散,构建开敞结构,营造城乡高度融合、和谐共生的田园人居环境。构 筑有机分散、功能复合的组团式城乡空间布局(图 9)。城市核心区适度集聚、外部组团有 机分散,沿交通干线轴向外拓,塑造舒展开敞的空间格局。
建设绿洲型田园城市 ——敦煌城乡一体化规划策略
欧阳鹏 董晓莉 钟来天
摘要:“沙漠戈壁、绿洲田园、乡土聚落、丝路文脉”是敦煌鲜明的地域场地特征,为建设城乡融合的沙 漠绿洲型田园城市提供了优越的本底条件。本文基于对田园城市的理念解读,规划提出城乡一体化的城乡 居民点体系、田园城市空间模式和特色村庄综合体。在此基础上,提出城乡功能布局、生态景观格局、历 史文化保护与传承、特色游览体系、综合交通、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等七大城乡一体化规划策略, 统筹推进绿洲型田园城市发展。本文提出的规划技术路线旨在为同类地区城乡统筹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 参考。
敦煌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最西端,地处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交汇处(图 1)。 市域总面积 3.12 万平方公里,下辖七镇二乡,2012 年底市域总人口为 19.2 万人,城镇化 水平为 60%左右。2012 年,敦煌市实现地区国内生产总值 78.3 亿元,人均 GDP 达到 55127 元,三次产业结构位 17.8%:32.4%:49.8%。敦煌作为国际著名的旅游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 名城,又面临脆弱敏感的沙漠绿洲生态环境,迫切需要走出一条“生态固本、文旅融合、城 乡一体”的特色化发展道路。《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发展规划纲要》(2013 年)明确 提出建设绿洲型田园城市的目标,作为新时期敦煌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战
田园城市人居环境营造的宗旨: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和高度融合。 自然之美:保护城市的自然特色和景观风貌,实现自然与城市的有机融合; 城乡一体:城乡高度融合,统筹空间、产业、功能、设施等布局; 社会公正:公众参与城市管理,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居民安居乐业。
4.1.2 不同尺度的布局要点
区域层面:多中心结构,组团式布局,高效便捷交通,田园化环境(城在田中)(图 6); 城市层面:组团内强调规模控制和紧凑型建设,复合化功能(充足的就业岗位,完善的 配套设施),人性尺度,绿化开敞空间体系(园在城中),控制开发强度与建筑风貌; 乡村层面:产业延伸与提升,环境景观化改造,设施标准化配置,市场运作,农民参与。
5.3.2. 沙水城田共生
大漠与绿洲交相辉映,城市与自然有机共生。构筑开敞的生态景观格局,三个城区组团 之间保留大面积的农业生产空间和生态恢复区,利用现状灌渠水系建设生态景观廊道,并渗 透到城区里面,营造沙、水、城、田共生的特色景观风貌。
5.3.4. 组团式布局
因地制宜,特色发展,形成轴向拓展、开敞有机的组团布局结构(图 14)。改变传统圈 层外延拓展模式,控制组团发展规模,以“小”“巧”“精”“高”“静”为标准,形成既有田 园式的自然恬静,又有浓厚文化氛围的特色田园城市。
5.2 综合比选与推荐方案
立足敦煌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高端定位要求,同时考虑城市现状经济发展水平和空 间发展动力,以及相对脆弱的自然生态本底条件和独特的乡土聚落系统,经过多次研讨和综 合比选论证,确定轴向拓展模式是最适合敦煌特色的空间组织模式(图 11)。
这种模式的特征是:城市依托现有基础,沿交通干线适度向外拓展;城市与自然之间形 成互相渗透融合的格局;城郊和近郊打造特色村庄综合体,营造城乡交融的田园城市。城市 核心区适度集聚,控制规模,紧凑发展;外部组团有机分散,功能复合,特色发展(图 12)。
图 13 中心城区空间结构图
图 14 沙州主城区用地规划图
6 建设“为文而农、为游而农、为城而农”的特色村庄综合体
立足“为文而农、为游而农、为城而农”的理念,针对不同圈层的农村地区,因地制宜 注入新型城市功能内涵,建设特色村庄综合体(图 15,图 16)。村庄综合体是依托现状农村 居民点,延续田园乡土聚落肌理,植入文化休闲、观光旅游、公共服务等新兴职能,整合村 庄空间布局所形成的具有一定规模且功能复合、环境优美、服务完善的农村新型社区。根据 各村庄的交通区位、资源禀赋、发展基础等现状条件,采取差异化发展模式和策略,从职能 引导、建设控制、居民生产生活保障及政策支撑等方面对村庄进行分类引导(图 17)。
敦煌农村聚落肌理提取
图 4 敦煌市典型地域场地特征——乡土聚落
2.4 丝路文脉
敦煌是丝绸之路的“咽喉锁钥”、佛教东渐进入中原的第一站、世界三大宗教的融汇之
地。敦煌还是中国历史遗产最富集的城市,也是世界上古城遗址保存数量最多、类型最丰富、 时代序列最齐全的地区之一。莫高窟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历史延续最悠久、保存最 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古代关口(汉玉门关、阳关等)、烽火遂、驿亭以及陇右文化与西域 文化也是享誉世界。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城区传统城市肌理犹存,部分街巷格局骨架基 本完整。城区有敦煌郡城(沙州故城)(“古城晚眺”)、白马塔等历史遗存,城市风貌较有特 色(图 5)。传统公共建筑多为木构架体系的合院式建筑,建筑风格特色鲜明。
3.2.3 坚持文化传承,塑造特色风貌
尊重文化遗产,严格遵守各类保护要求,妥善处理好城市发展与遗产保护之间的矛盾。 保护和弘扬敦煌传统文化,挖掘文化资源,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打造传承历史文化、彰显地 域内涵的特色风貌空间。以“小”“巧”“精”“高”“静”为标准,强化城市文化内涵,建设 特色文化空间,打造传承历史文化、彰显地域内涵的特色风貌空间。
3.2 城乡一体化规划原则 3.2.1 坚持全域统筹,优化空间布局
立足沙漠绿洲特征,对敦煌绿洲区城乡空间进行全域统筹。规划在强调对外围沙漠戈壁 地区整体保护的基础上,重点对绿洲区城乡空间和居民点体系进行统筹规划和全域管控。
落实新型城镇化总体要求,构建独具敦煌沙漠绿洲特色的城乡人居环境模式。加强城乡 融合发展,将农村、农业、农民发展与城市建设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融为一体,促进城乡功 能协调与联动发展,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互惠的新型城乡关系。
5 构建轴向拓展、组团布局的田园城市空间模式
5.1 空间组织模式比选论证
针对敦煌城市现状特征,规划提出“集聚”、“轴向拓展”和“适度分散”和“大分散” 四种可能的城市空间组织的基本模式,在此基础上进行用地方案比选论证(图 10)。
集聚模式
轴向拓展模式
适度分散模式
大分散模式
图 10 空间组织模式比选示意图
3.2.2 坚持生态文明,提升环境质量
严守生态底线,加强对原生态地形地貌的保护,维护自然生态环境平衡。优化绿洲区城 乡生态环境,协调好城市建设与绿洲、水系和农田等生态要素的关系。构建区域生态景观格 局。梳理绿洲灌渠水系和农田林网,营建舒适宜人的休闲游憩网络空间。加强城乡绿地系统 建设,建设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誉的特色风光。
绿洲农林系统
党河灌渠系统
图 3 敦煌市典型地域场地特征——绿洲田园
2.3 乡土聚落
敦煌虽然行政辖区范围宽广,但城乡居民点集中分布在 1400 平方公里的敦煌绿洲和南 湖绿洲上,城乡居民点之间的空间距离仅为 0.5-1 小时车程,为城乡一体化发展创造了绝佳 的现实条件。敦煌市城镇化率已经达到 60%,本地城镇化现象已经初露端倪。
图 6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模式图
4.2 构建点轴带动、网络辐射的城乡居民点体系
坚持优化布局,建立一体化的城乡空间结构、层级化的城乡规模结构和差异化的城乡职 能结构,形成“城乡一体、点轴带动、网络辐射”的城乡空间布局结构(图 7,图 8)。以中 心城区为增长极核,以外围镇及组团为重要节点,呈扇形向外辐射带动整个城乡的发展。健 全城乡一体化机制,推动人口及经济重心向中心城区及镇区适度集中,稳步推进人口城镇化。
城敦煌现状乡居民点体系呈现明显的均质分布特征,乡镇政府驻地规模偏小,城区和村 庄两级更多直接联系。其中,敦煌市区(即沙州镇)人口为 6 万多,而其余建制镇镇区及建 制乡集镇人口多为 1000-3000 人,现状敦煌行政村为 56 个,平均人口规模达到 1765 人,呈 现出明显的农业经济特征。
敦煌绿洲区的城乡聚落与灌渠共生,敦煌民居自古便是以渠为纲、临渠布点,主要围绕 党河及其渠道而分布扩散。特色乡土聚落集田、林、宅、渠、路五要素于一体,呈条带状组 合的空间组织模式(图 4)。
图 5 敦煌市典型地域场地特征——丝路文脉
3 敦煌模式:建设城乡融合的绿洲型田园城市
3.1 规划目标
“沙漠戈壁、绿洲田园、乡土聚落、丝路文脉”的鲜明地域特性为建设敦煌国际文化旅 游名城和城乡融合的沙漠绿洲田园城市提供了优越的基础条件。规划立足敦煌有限环境容量 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目标,在保护好大漠绿洲的原生态自然风貌基础上,积极推进城乡 一体化发展,突出“沙水城田共生、城乡融合、文化传承”的绿洲特征,使敦煌既有田园式 的自然恬静,又有浓厚的文化氛围和现代生活气息,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城乡融合发展 的绿洲型田园城市。
关键词:沙漠绿洲 田园城市 敦煌 城乡一体化
1 引言
伴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 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党的十八大报 告明确提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扎扎实实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应有之义。国内学者对 城乡一体化规划的理论研究进行了初步探讨(朱磊 2000[1],赵燕菁 2001[2],邹兵 2003[3], 冯婧等 2006[4],杨保军 2012)[5],规划实践主要分布在社会经济较为发达的大中城市地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