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禽场生物安全体系建立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禽场生物安全体系建立原则
一、生物安全体系的概念
传染病传播流行的三要素: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只有这三个要素交叉重叠在一起时,动物才有可能发病。所以生物安全体系的内涵可以概括为所有在动物体外杀灭病原体,降低机体感染病原体的机会和切断病原体传播途径的组合。
传染源
发病
传播途径易感动物
二、养禽场疫病传播的主要方式
三、养禽场生物安全体系图
四、养禽场生物安全体系建立原则
1 空间阻断屏障
1.1 隔离
1.1.1 养禽场与外界环境的隔离
养禽场要做到与外界环境高度隔离,使场内禽群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养禽场场址应选择在地势高燥、水质良好、排水方便,远离交通干线和居民区500m以上,远离屠宰场、畜产品加工厂、垃圾及污水处理厂2000m以上的地点。要建筑必要的隔离建筑物,将养禽场从外界环境中明确的划分出来,并起到限制场外人员、动物、车辆等自由进出养禽场的作用。养禽场内应划分生产区、管理区和生活区,各区之间也应建筑围墙等隔离性建筑物。严格限制外来人员、车辆等进出场区和生产区。养禽场工作人员也禁止任意离开场区。生产区内使用的车辆禁止离开生产区,运输饲料、动物的车辆应定期消毒。场内做好防鸟、灭鼠工作,场内不得饲养其他动物。
1.1.2 养禽场内各禽群之间的隔离
养禽场内各禽群之间也要做到充分隔离,栋舍之间距离不应少于10m。养禽场应执行“全进全出”制和单向的生产流程,鸡分群、转群和出栏后,栋舍要彻底进行清扫、冲洗和消毒,并空舍5-7天方可调入新的鸡群。对养禽场饲养员、兽医及其他工作人员要明确岗位责任,专人专舍专岗,严禁擅自串舍串岗。
1.2 通道
鸡场内应分设净道和脏道。净道是专门运输饲料、产品及人员出入的通道,脏道是专门
运送鸡粪、死鸡、淘汰鸡及垃圾的通道。除此以外应尽量减少通道。场门口、各场区入口处设长度为4.5m以上、深度20cm以上的消毒池,进入生产区之前,要在装有紫外灯的更衣室更衣。鸡舍入口处设长度为1.5m以上、深度为20cm以上的消毒池。
1.3 消毒
1.3.1 场区环境和鸡舍内部的消毒
养禽场场区内部主要道路要做硬化处理,保持场区卫生清洁,合理绿化。鸡舍内的地面、墙面、天棚等应选择质地坚硬材料建造,并应平整、光滑、便于冲洗、消毒。一般场区每周消毒1-2次,鸡舍应每天清洁,每周至少消毒一次,料糟、水槽和其他用具要定期清洗,保持清洁,每月消毒1-2次。
1.3.2 人员、工具及车辆的消毒
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时应洗手、更换工作服,戴工作帽,穿专用鞋踏消毒池;离开生产区时也应进行必要的消毒。生产工具应先冲洗干燥再熏蒸消毒后备用。进入场区的车辆先用高压水管冲洗车轮,再缓慢通过消毒池。场区内的车辆每次装运后及时清洁消毒。
1.3.3 带鸡消毒
可以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夏季可根据情况适当增加次数,可以起到降温的作用,冬季可加温后再喷雾。消毒药应选择对鸡体无刺激性、无腐蚀性的药物轮换使用,严格按要求的浓度配比,根据鸡舍空间容积决定喷雾使用量,雾粒应控制在80-120μm,过大沉降过快,起不到吸附作用,并造成鸡舍潮湿,但也不应小于50μm,因为沉降速度过慢,易被鸡吸入呼吸道后诱发呼吸道病。
1.4 鸡场废弃物的处理
鸡场废弃物应分类处理:鸡舍内的鸡粪应根据季节、鸡舍环境控制等情况定时清除。鸡粪、垫料等应通过专用脏道运出鸡场500m以外进行出售或无害化处理,不可堆放于鸡舍周围。活疫苗瓶及包装物应先经消毒液浸泡后再和其他垃圾一起装袋运出鸡场集中处理。病死鸡焚化或经消毒液浸泡后发酵处理。厕所及鸡舍污水应设置化粪池,避免污水直接排入环境中。
2 健康机体屏障
2.1鸡苗遗传类型控制
不同类型、品种或品系的动物特定疫病的易感性存在很大的差异。在育种过程中应逐步淘汰对特定疫病易感性强的动物。肉鸡的选育如果过份追求生产性能,就会使肉鸡体质变得敏感脆弱,对各种病原微生物易感,所以肉鸡应选择生产性能和抗病性能达到平衡的品种,例如腿病、猝死症、腹水症等遗传性疾病较少,抗逆性较强的品种。
2.2 鸡苗质量控制
优种优质鸡苗是获得理想饲养效益的前提。购买鸡雏时要选择有一定规模、饲养环境好、种鸡品种纯正、健康无病、具有《种畜种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和引种证明、并可提供技术服务的种鸡场。选择生长发育好、品种特征显著、生产性能优良、精神饱满、健康无病的适龄种鸡群生产的鸡苗;选择出壳时间正常、集中、整齐的雏鸡;出壳过早或过迟是因种蛋质量差或孵化温度不当所致,饲养难度大。健康雏鸡活泼爱动、眼大有神、反应灵敏,抓在手中挣扎有力,腹部大小适中、柔软脐部吸收良好,无毛区小并被周围绒毛覆盖,肛门区干净,绒毛干燥而稠密。弱雏、病雏或残雏表现呆立、低头、闭眼、反应迟钝抓在手中挣扎无力,脐部吸收不良,有血迹,无毛区大,腹部膨大,颜色不正常,肛门区沾有粪便,绒毛潮湿、稀少,腿爪异常、跛行,有眼疾等。对先天有病的鸡苗坚决不能接,不能相信后期用药可改善。
3饲养管理屏障
3.1 水质控制
鸡的饮用水应该清洁无毒,无病原菌,外观清澈无异味,符合畜禽饮用水卫生标准,即每毫升水中细菌总数小于100个和每升水中大肠菌群少于3个。对于卫生指标不合格的水应采取沉淀、过滤及使用消毒剂消毒。常用的消毒剂有氯制剂、碘制剂、复合季铵盐制剂等。注意饮水消毒剂的使用一定要严格按规定的浓度添加,切不可过量,一般以饮水线末端达到有效浓度即可。饮用水消毒是预防性的而非治疗性的,并且是切断水质污染前所采取的不得已措施,根本的解决之道是净化水源,控制污染。
3.2饲料卫生控制
饲料在符合正常营养指标的前提下,也需符合卫生指标,防止在运输使用过程中被污染。一般种鸡饲料原料尽可能避免使用动物源性饲料,如确需使用,须对动物源性饲料中大肠杆
菌、沙门氏菌进行检测,严禁使用不合格原料,同时还需对植物源性饲料中的霉菌进行检测,最终使成品料中各项卫生指标符合标准。成品料在未添加防腐剂或抗氧化剂时,一般贮存不超过7天。因此应做好饲料存放时间记录,制定好饲料使用计划。
3.3鸡舍小环境控制
在搞好养禽场环境绿化的同时,加强鸡舍的通风,落实夏季防暑降温和冬季防寒保暖措施,为家禽生长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同时保持环境安静减少应激。合适的环境温度是保证家禽健康生长的第一要素,尤其是雏鸡阶段,低于正常生长所需的温度,不仅影响生长发育,更会诱发多种疾病,造成很高的死亡率。一般进雏前的1-2天,应该把鸡舍内部的温度升高到33-35℃,雏鸡进舍后,每2-3天降低1℃,降低到21℃时维持。鸡舍内部温度偏高需要降温时,要缓慢进行,防止降温过快引起应激。
3.4应激控制
生产中尽量减少鸡群应激,特别是分群、断喙、免疫、生人进入鸡舍、突然换料、气温骤变等情况下,都会使鸡群处于应激状态。通常可将V A、V B、V C的用量增加到平时的1-2倍,保持相对固定的饲养程序,不随意改变料型、饲料的质量,不同生长阶段需要更换饲料时要逐渐进行,不可一次换完。
4 疫病控制屏障
4.1 明确病原
首先要确定禽群中存在哪些地方性病原,接着确定这些病原的优先级。确定优先级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病原体的致病机理、感染几率、禽种对病原的易感性、感染造成的经济损失等。比如在生物安全水平较低的肉鸡场,因呼吸道病和腹泻病引起的死淘率占全部死淘鸡的70%,呼吸道病的主要病原体包括H9亚型禽流感病毒与大肠杆菌,败血型霉形体与大肠杆菌,新城疫中强毒与大肠杆菌两两协同作用,同时还常有葡萄球菌、粪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参与,因此控制呼吸道病的优先级病原应该是H9亚型禽流感病毒、败血型霉形体和新城疫中强毒。腹泻病的主要致病原因是新城疫与大肠杆菌协同作用,大肠杆菌单纯感染或合并其他细菌的多重感染,沙门氏菌感染、奇异变形杆菌合并其他细菌的多重感染,因此控制腹泻病的优先级病原同时包括细菌和病毒。对于不同养殖场来说,优先级病原不同,顺序不同。确定优先级病原后,有针对性地选择疫苗对禽群进行免疫,分离致病菌,通过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