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求职陷阱案例精选
大学生就业谨防求职陷阱
大学生就业谨防求职陷阱大学生就业谨防求职陷阱篇1实例一:小王是某高校的应届毕业生,一天接到了一家号称法国法马通(东莞)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的电话,说在网上查到了小王的个人资料,觉得不错,给了一个网址,让小王自己了解一下公司的情况。
网址是法马通官方的网站。
接下来小王于骗子进行两次非常正规的电话录音面试,两周后接到通知:7。
18日去东莞培训三个月,之后回青岛黄岛开发区工作,培训期工资1800,包吃住,转正后2500左右,并留下了一位小姐的联系电话,让小王到东莞后电话联系她,她会告诉小王怎样去公司。
后来小王去公司的网站查看具体情况,搜到法马通中国的联系方式,打过去询问。
对方却告诉小王,那家联系他的人是骗子,已经骗了好多人。
知道受骗后,没有过去培训。
7.24日上午又接到东莞的电话,同一个人,同一个电话,换了另一家外企以莱特(东莞)电子有限公司的名义,继续骗人。
据小王称,此类情况,她的同学也遇到过不少,大部分都是借他人公司的名号来进行一些诈骗活动。
而且进入正规公司是需要正规的面试程序,只凭所谓的电话录音面试就被录用,这种方式是值得我们警惕的。
大学生们还需要注意,如果接到某公司的应聘通知,务必要通过正规的渠道多收集一些对方公司的情况,以及联系方式。
主动与对方联系沟通,以防此类招生陷阱。
实例二:皮包公司高职诱惑骗培训费一天,小薛接到太平人寿保险公司的电话,竟然被告知她已被该公司录取为“储备经理人”。
小薛在兴奋之余不免纳闷,自己从未向该公司投送简历过呀?他们怎么会知道自己的电话?但小薛还是兴冲冲地来到该公司,可去过方知,原来是该公司从某招聘网站上的公开资料里“选”中了自己。
而所谓的预先被录取的职位“储备经理人”则被换成了“理财专员”记者采访应届毕业生小刘同学时,他告诉记者,上个月他接到某公司的面试通知,于是高兴地到该公司参加面试。
一番面试后,该公司并没有当时就向他收取培训费,只是说让他先试用一段时间,然后再考虑是否录取他。
大学生刚毕业就业合同陷阱案例
大学生刚毕业就业合同陷阱案例案例一:薪资的文字游戏。
我有个同学叫小李,刚毕业那叫一个意气风发,觉得自己终于要大展宏图了。
他找了一份看起来特别不错的工作,在和公司签合同的时候,合同上写着“薪资3000 5000元”。
小李心想,这最低也有3000呢,自己刚毕业也还不错,而且努努力就能拿到5000,美滋滋。
结果第一个月发工资的时候,他就傻眼了,到手就2000出头。
他去问人事,人事指着合同说:“你看,这写的是3000 5000,这3000是包含了绩效、全勤奖还有各种补贴的,你这个月绩效没达标,还迟到了几次,扣掉这些可不就剩2000多了嘛。
”小李当时就懵了,他一直以为3000是基本工资呢,这才知道掉进了文字陷阱里。
这就好比你去饭店点菜,菜单上写着一道菜20 50元,你以为20元就能吃到,结果人家告诉你20元是包括了菜、米饭、调料、服务费啥的,最后你还得补差价,你说气不气人?案例二:超长试用期。
小张也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找了一家小型的创业公司。
签合同的时候,他看到试用期是6个月,当时心里有点犯嘀咕,因为一般不都是3个月嘛。
但是公司老板跟他说:“咱们公司比较特殊,需要多一点时间来考察员工是否适合岗位,不过试用期工资只比转正后低一点。
”小张想了想,觉得自己也没太多选择,就签了。
这6个月的试用期可真是苦不堪言啊。
他干的活一点不比正式员工少,甚至还更多,因为公司总是以“你还在试用期,要多学习多表现”为理由给他加任务。
好不容易熬到6个月结束了,老板又找他谈话,说觉得他还有些地方需要再锻炼锻炼,要再延长试用期3个月。
小张当时就火了,这不是坑人嘛。
可是他仔细看合同,发现合同里对试用期延长这一块写得很模糊,没有明确说什么情况下可以延长,也没有说延长的上限。
就像你去参加一场马拉松,本来以为跑42公里就结束了,结果跑到42公里的时候,人家告诉你赛程变长了,还得接着跑,你说绝望不绝望?案例三:服务期限与违约金。
小王毕业后进了一家比较有名的企业,签合同的时候,合同里有一条规定“员工需为公司服务满3年,如未满3年离职,需向公司支付违约金3万元”。
大学生刚毕业就业合同陷阱案例
大学生刚毕业就业合同陷阱案例刚毕业的大学生们找工作的时候那可真是充满了希望又有点懵懂啊。
今天就给大家讲讲就业合同里那些隐藏的陷阱,可都是真实发生的事儿呢。
案例一:超长试用期还低薪的“大坑”我有个朋友小李,学计算机的。
毕业后去了一家看起来还挺酷的小科技公司。
签合同的时候,他就光想着能进这行开始工作了,也没太仔细看合同细则。
结果,合同上写着试用期6个月,试用期工资是正式工资的60%。
他想着,试用期长点就长点吧,自己能多学点东西。
可谁知道啊,这公司在试用期里就给他安排各种杂活儿,根本没让他接触到核心的项目。
而且,每次到快转正的时候,就挑他的小毛病,然后说再延长一个月试用期。
就这样,小李干了快8个月了还没转正。
他这时候才反应过来,这公司可能就是想一直用低价劳动力呢。
案例二:模糊工作内容和地点的“迷雾弹”小王是学市场营销的,找了个销售的工作。
签合同的时候,上面写着工作地点是“公司业务涉及区域”,工作内容是“完成公司销售相关任务”。
小王刚开始没觉得有啥问题,上班后才发现,这所谓的“公司业务涉及区域”简直就是个大圈套。
公司一会儿让他去这个偏远山区开拓市场,说是那边有潜在客户,一会儿又让他去隔壁城市常驻。
而且这“销售相关任务”也很模糊,今天让他去发传单,明天又让他做电话客服,完全和他想象中的销售工作不一样。
他想反抗,可公司就拿出合同说,这都是合同里规定的啊。
小王这才明白,这种模糊的表述就是公司给自己留的后路,方便他们随意安排员工。
案例三:违约金的“天价骗局”小张是个文科专业的毕业生,进了一家文化公司做编辑。
合同里有个条款写着,如果小张在三年内离职,需要支付公司20万的违约金。
当时小张看到这个条款的时候有点犹豫,但是公司HR说这是为了防止员工学会了公司的业务机密就跑了,一般情况下只要好好工作就不会有这个问题。
小张工作了一年后,发现这个公司发展前景不太好,而且自己的工资一直也没怎么涨。
他想跳槽的时候,才意识到这个20万的违约金就像一座大山一样压着他。
大学生求职陷阱案例分析【4则】
大学生求职陷阱案例分析【4则】近年来,因为求职难,不少大学生“病急乱投医”,在求职时“拉到篮子里就是菜”,不惜降格以求。
特别是许多外地大学毕业生,到沿海大城市找工作,人生地不熟,很容易上当受骗。
下面是由应届毕业生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大学生案例分析,希望能够帮到您!大学生求职陷阱案例分析一中介与医院成“联档模子”“一条龙”骗取“体检费”在广州市中心有不少"辉华贸易公司"张贴的职业介绍和招工广告,招聘的工种包括"经理助理、销售业务员"等,最低月薪1500元,还包吃住。
今年年初,有记者假扮成求职者暗访了这家位于白云区元下田村的辉华公司。
公司的办公条件十分简陋,在约10平米的房间里,只有两张办公桌、一部电话、一台电脑,没有营业执照。
一位自称是廖经理的人要求记者填写表格并开了一张到××医院体检的公函。
当记者提出到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体检时,廖经理一口回绝,说只承认××体检科的检验报告。
记者来到位于天河区的××医院体检科,现场有很多人在排队体检。
他们自称都是看到广告前去应聘的,每人都按要求交了86元的体检费。
三天后,记者拿到了体检结果。
一向身体健康的记者,体检单却显示得了"大三阳"(慢性肝炎)。
记者粗略统计了一下,现场40多名应聘者的体检单上竟有八成患有"大、小三阳"。
在随后的两个星期里,记者多次打电话到该公司询问结果,得到的都是"把身体养好了再上班"的答复。
据知情人士介绍,“体检费”已被中介和医院瓜分,求职者永远无法上岗。
点评:专家指出,这种“黑中介”与医院联手,骗取求职者体检费的手法,确实让人防不胜防。
因为按照现行有关法律、法规,执法部门很难查处以这种手法诈骗钱财的“黑中介”和医院。
求职者一定要提高警惕,加强自身保护能力。
遇到这种情况要多长一个心眼。
大学生求职陷阱案例分享
大学生求职陷阱案例分享大学生求职常常会遇到陷阱,稍有不慎我们就会陷入其中!下面为大家介绍大学生案例,希望能帮到大家!现场一:星级饭店招聘男女公关经理,无需工作,无学历要求;底薪200元,月薪可达数万元,具体根据个人所得小费而定。
要求女身高165cm以上,男身高 180cm以上,长相好。
专家解读:这样的招聘广告往往是骗人或是让人加入色情行业。
所以一定要多加小心,不要盲目前往。
现场二:某企业招聘,把或者地点安排在员工上班可见的醒目位置,或者特设招聘台,或者把笔试和面试时间安排在非员工工作时间。
专家解读:这种招聘的真正目的,很可能并非为了招新人,而是为了给现有员工施压,所以求职者不要对这些招聘抱太大希望。
现场三:某企业常年招聘,但从不透露到底要招多少人,且招聘的信息从不更换或者很少更换。
招聘会上该公司往往发给求职者很多宣传册、介绍公司文化的资料等。
专家解读:这类企业的目的,大多是为了宣传或者为公司积累人才库,他们现在实际上并不缺人,所以求职者一定要查清楚底细,再去应聘。
求职分析:华夏心理教育中心心理咨询师荀炎认为,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求职者往往心情过于迫切,由此便容易掉入企业设计的陷阱。
因此,求职者在求职时不应该只看到某个职位的诱惑,而应该事先意识到,求职本身是有风险的,可能会遇到一些陷阱。
求职者应该保持冷静的心态。
事实上,很多求职陷阱有清楚的破绽可寻。
例如,以某种名义向求职者索取钱财,这是明显的可疑行为。
但是,一些人容易产生一种侥幸心理,认为或许付出100元或者几百元就能获得一个职位。
另外,求职者不要有依赖心理,不要把改变的权利永远放在对方手中。
例如,公司一再拖延实习期,让你陷入无限期等待状态,此时,留或不留应该早做判断。
这是一家新成立的民营贸易公司,寄出应聘信1星期后,接到了面试通知。
一位操北方口音的女士在电话中告诉我:“我是公司行政副总经理尤老师,约你明天下午2点面试,地点在兆丰环球大厦,具体在哪个房间,到时候再打你手机联系。
大学生就业陷阱案例分析
大学生就业陷阱案例分析大学生就业陷阱案例分析走出校园,步入社会,初涉职场的毕业生来说,在求职的时候最容易遭遇就业陷阱。
就业陷阱指的就是用人单位以招聘就业为名义,非法牟利的活动。
就业陷阱可谓五花八门,x下面看看几个就业陷阱案例。
案例一:高职诱惑作为应届毕业生,需要把个人资料公开于各大网站上,以求得用人单位的赏识。
未曾想,这却给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提供了制造陷阱的机会。
据小薛称,此类情况她的同学也遇到不少。
前不久,一家名为“华表服装”的公司给学校发来通知,营销助理若干名,很多同学都去了,结果就是招业务员,工作是销售服装……据了解,目前很多公司业务员都是到各网站搜集应届毕业生的资料,以高职加以诱惑。
对于诸如此类“挂羊头卖狗肉”的伎俩,毕业生一定要警惕,清楚自身实力,从基础做起,逐渐展现自己的才华,不要轻高职诱惑。
案例二:骗费以录取作为诱饵骗取费已是屡见不鲜了,但仍有毕业生求职心切,掉入此类陷阱。
访应届毕业生小刘同学他说,上个月他接到某公司的面试通知,于是高兴地到该公司参加面试。
一番面试后,该公司并没有当时就向他收取费,只是说让他先试用一段时间,然后再考虑是否录取他。
小刘十分高兴,想好好表现一下,争取能留在该公司工作。
于是,他起早贪黑地干了近一个月,结果却被告知:你干得不错,但专业知识不足,公司需要对你进行,请先交300元费。
当小刘对此进行质疑时,该公司却说,不交费可以走人,但此前工作一个月的薪水免谈,令小刘气愤不已。
值得毕业生注意的是,一般正规公司会向求职毕业生说明试用期,即使求职毕业生在试用期没有通过,也会得到相应报酬。
至于费,一般由公司担负。
借之名骗取费揭密骗钱手法案例三:“皮包公司”毕业生小李收到一个房地产公司的电子邮件,被通知去面试。
由于小李并未向该公司投送过简历,他怕遭遇“皮包公司”,为安全起见,决定上网先查一下。
让小李惊讶的是,当他用GOOGLE搜索后发现,该公司居然用同一个、地址注册了4个公司,涉及医药、保险、建材等不同领域。
大学生刚毕业就业合同陷阱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步入职场。
然而,在就业过程中,许多大学生由于缺乏经验和知识,往往容易陷入合同陷阱。
本文将以一起大学生刚毕业就业合同陷阱案例为切入点,分析合同陷阱的类型及应对措施。
二、案例简介小王,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通过校园招聘进入了一家知名企业。
在签订劳动合同前,小王并未仔细阅读合同条款,导致在入职后才发现合同中存在诸多陷阱。
以下是具体案例分析:1. 试用期陷阱合同中规定,小王试用期三个月,试用期工资为2500元。
然而,在试用期内,公司以小王工作能力不足为由,未给予任何培训,导致小王在工作中遇到诸多困难。
试用期结束后,公司以小王未达到公司要求为由,拒绝与其签订正式劳动合同。
2. 竞业限制陷阱合同中规定,小王在职期间及离职后三年内,不得在同类企业从事与原公司业务相关的竞争工作。
这一条款对小王来说过于苛刻,限制了其职业发展。
3. 保密条款陷阱合同中规定,小王需对公司的商业秘密进行保密,包括在职期间和离职后。
然而,在离职后,小王发现公司并未提供相应的保密费用,也未明确保密期限。
4. 福利待遇陷阱合同中规定,小王享有五险一金,但实际上公司并未按照规定缴纳,导致小王在离职后无法享受到应有的社会保险待遇。
三、案例分析1. 试用期陷阱试用期是用人单位考察员工能力的重要阶段,但许多企业利用试用期限制员工权益。
针对此类陷阱,大学生在签订合同时,应明确试用期期限、工资待遇、工作内容等,确保自身权益。
2. 竞业限制陷阱竞业限制条款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企业的商业秘密,但过长的竞业限制期限和过于苛刻的条件会对员工造成不利影响。
大学生在签订合同时,应关注竞业限制期限、范围和补偿标准,合理维护自身权益。
3. 保密条款陷阱保密条款旨在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但过于宽泛的保密范围和期限会对员工造成不必要的困扰。
大学生在签订合同时,应明确保密范围、期限和补偿标准,确保自身权益。
4. 福利待遇陷阱福利待遇是劳动合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在签订合同时,应关注五险一金、带薪年假、加班费等福利待遇,确保自身权益。
十大求职陷阱
单位承诺 3 个月试用,录用后发觉,该单位仍在进行汽车驾驶员聘请工
登记费。
作。吴先生按商定做满 3 个月,却接到了单位的辞退通知。
5.侵权陷阱 以考察为名,无偿占用设计成果
2.培训陷阱 以聘请为名为培训学校拉生源
【经典案例】某软件公司聘请一些程序员,应届毕业生小张初试
【经典案例】张小姐在网上应聘某广告有限公司的档案文员岗位。 合格后进入笔试阶段。笔试内容为上机编写一段程序。八个求职者,
长”是一个空头衔,而是要在规定时间内查找 20 个公司产品代理的下
8.保险陷阱 录用当文员 进来全当保险代理
家,并煽动大家用不菲的价格购置了相当数量产品。
【经典案例】 方小姐于不久前应聘了某保险公司的行政文员岗位,
但面试时公司告知需出资考取保险执业资格证书,原来公司其实并不是
聘请什么行政人员,不过是通过这样的形式让更多的人员来应聘,就算
请的是推销员,并规定其每个月必需完成的业绩数量。
楼保洁人员岗位,单位在聘请信息中写明工作性质为合同制。谁知在
7.名称陷阱 聘请名称迷人,实际工作气
面试的过程中,单位明确表示该岗位只聘请劳务工,不缴纳社会保险
【经典案例】 某互动传媒有限公司于 2021 年 10 月发布“客户
金。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服务专员”岗位,要求不高,待遇相对较好,在很短时间内便有百余位
最终录用,其实质支配的岗位也就是保险业务员和营销员。
9.劳务陷阱 说聘请“合同制”,录用变“劳务工”
【经典案例】 王先生,51 岁,近日应聘了 xx 管理服务公司的大
魏
第2页共2页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十大求职陷阱
大学生就业维权案例
500元;在食堂吃饭,剩饭、剩菜罚款100元。结果,大家一个月工作下
来,扣掉各种罚款,实际发到手里只有可怜的三四百元钱。学生集体反
抗,说要辞职不干了,该企业拿出工作合同,要求每个学生交8000元的
违约金。学生说,在学校谈的时候可不是这么说的,该企业则表示,请
拿出证据来,众学生木然。
9
专家建议
就业协议书是转递毕业生人事关系的依据,如果不签 订该协议,毕业生的人事档案、户籍等人事关系就无法转 入工作单位及所在城市。而这些关系的办理涉及毕业生切 身利益,如办理社会保险、购买经济适用房、评审职称等。
8
陷阱三:不签订就业协议书
• 2005届毕业生小宋通过招聘会进入杭州一家公司,当小宋提出要与公司 签订就业协议书时,公司表示不与小宋签订任何书面协议,甚至不签订 劳动合同。小宋觉得公司给出的薪水不错,就同意了公司的做法。
•
又如2004年,长春市某大学10名学生集体到广西的一家民营企业做
食品检验工作。当时该企业给学生的口头承诺是:月薪4000元,外加年
终分红;工作满一年,分房;工作满三年,配车。所有人都认为这几个
学生遇到了天上掉馅饼的好事,这10人没有和该企业签订任何的书面合
同,就去了广西。
•
到了广西之后,急于求成的学生们草率地与该企业签订了工作合同。
一个月之后,所有人都大呼上当。他们的月薪确实是定在了4000元,但
是在工作中他们经常违反合同上的“霸王条款”。例如,迟到一次罚款
•
小刘很顺利通过了一家公司的面试,并参观了公司,觉得很正规。很快公司
通知其到参加培训,并要缴纳250元的培训费。小刘觉得机会难得,交了钱并参加
了培训。培训后公司又组织进行体检,体检费100元,但却因为视力较低公司拒绝
就业陷阱案例
就业陷阱案例近年来,就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许多毕业生为了找到理想的工作,往往会陷入一些就业陷阱。
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案例来分析一些常见的就业陷阱,希望能够帮助大家避免类似的困境。
第一个案例是关于虚假招聘信息的。
小张是一名应届毕业生,他在一家看起来很正规的招聘网站上看到了一份看似很不错的工作机会。
他按照网站上的联系方式投递了简历,并很快收到了面试邀请。
然而,当他到达面试地点后,却发现这是一家小作坊,根本就没有招聘的意向。
这就是典型的虚假招聘信息,让求职者白跑一趟,浪费了时间和精力。
第二个案例是关于低薪骗局的。
小王是一名大学毕业生,他找到了一份看似不错的工作,但公司却以试用期低薪为名义,实际上一直拖延正式转正和涨薪。
小王为了能留住这份工作,一直忍气吞声,直到实在无法忍受才选择离职。
这种低薪骗局让求职者在一开始就陷入了被剥削的境地。
第三个案例是关于劳动合同陷阱的。
小李是一名应届毕业生,他在一家公司找到了一份工作,签订了一纸合同。
然而,当他入职后才发现,公司并不遵守合同上的约定,工作时间长、加班无偿、福利待遇不到位等问题层出不穷。
小李想要维权却发现自己束手无策,因为合同上的条款都是公司占据优势的内容。
以上这些案例都是真实发生的,它们展示了就业市场上一些常见的陷阱和问题。
为了避免陷入类似的困境,我们需要提高警惕,不轻易相信虚假招聘信息,不盲目接受低薪骗局,要仔细阅读劳动合同,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同时,政府和社会也应加强监管,打击虚假招聘和违法用工行为,为求职者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
总之,就业市场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陷阱,我们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性对待就业,不被表面的诱惑所迷惑,要学会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避免陷入就业陷阱。
希望每一位求职者都能够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开启自己的职业生涯。
大学生求职案例经典
大学生求职案例「经典」毕业季也是求职的高峰期,大学生涉世未深很容易上当受骗,下面应届毕业生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大学生求职陷阱案例,警醒大家一定要注意求职的陷阱!案例1:“招而不聘”马上就要从南京大学管理学院毕业的小张最近忙得四脚朝天,在各个招聘会上不断赶场,递出的简历大概就有300多份。
小张也陆续参加了一些面试,不过最终还是没有如愿找到工作。
小张说:“很多参加招聘会的公司根本就不打算招人。
有些是小企业借机来做宣传,还有一些就是走个形式而已。
我参加了好多场招聘会,经常能在招聘的企业中看到一些熟悉的面孔,每场招聘会都有很多人投递简历,他们怎么可能一直招不到人呢?”小张的疑问也反映了当前招聘市场上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学校与招聘会主办方会审查企业的招聘资格,但他们也无法确认企业是否真的招人。
因此,这些问题还需要求职的大学生们自身多加注意。
北京仁能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总监、著名职业咨询师谢伟老师认为,大学生在求职前要做好充分准备,要对企业的情况、招聘职位有全面了解,可以通过网络查询,或去相关服务中心咨询,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以免费时费力,无功而返。
案例2:偷换“试用期”概念小罗是北京师范大学的大四学生,她四处投递简历,寻找工作的时候接到了一家小型出版社的电话,该出版社表示,如果小罗可以在出版社实习三个月并且表现得令人满意的话,双方就可以正式签约。
小罗想,在求职的高峰时期去实习的话,将错过不少其他求职机会。
而且,如何定义“表现得令人满意”也存在很大的问题,于是就没有答应。
小罗的同学小夏听说之后,觉得机会难得,于是就联系了这家出版社。
在三个月的实习中,小夏一直在出版社中忙项目、整理资料,十分认真。
不过,三个月之后,出版社并没有与小夏签约。
后来,小夏听说,出版社只是这段时间的工作比较多,需要她的帮忙,并没有打算正式签她。
针对此案例,谢伟老师告诉同学们,这种口头合约充满了极大的不确定性,求职者们一定要当心,如果因此错过了招聘的黄金时期,接下来再找工作的话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因为很多单位可能都已经招到人了。
大学生刚毕业就业合同陷阱案例
大学生刚毕业就业合同陷阱案例刚毕业的大学生们,找工作的时候可得长点心眼儿啊!今天就给你们讲讲我那倒霉朋友小李遭遇的就业合同陷阱。
小李呢,是个挺优秀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
好不容易过五关斩六将,进了一家看着还挺高大上的小公司。
一进去,人事就拿了份合同给他,说啥这是公司的标准合同,赶紧签了就能正式上班了。
这合同乍一看,没啥毛病。
工资、工作内容啥的都写得清清楚楚。
工资呢,写着一个月八千块,小李心里还挺美呢。
可他没注意到一个小细节,合同里工资这一项后面跟着个括号,写着“包含绩效奖金”。
当时他也没细想,就签了字。
结果上班第一个月,到手工资才四千多块。
小李就懵了,找财务问。
财务说:“你看合同啊,八千块包含绩效奖金呢。
这个月你绩效不达标,就只有基本工资四千块。
”小李回去翻合同才发现这个大坑,可是已经晚了,合同都签了,只能认栽。
还有更坑的呢。
合同里有个关于工作时间的条款,写着“按照公司业务需求安排工作时间,员工需积极配合”。
小李以为就是偶尔加加班嘛,正常操作。
谁知道啊,这公司业务量一大,直接让他每天工作十二个小时,一周就休息一天。
小李跟领导抱怨,领导就把合同拿出来说:“你看,这上面写得清楚,要按照公司业务需求,你不配合就是违约。
”小李感觉自己就像掉进了一个无尽的黑洞,被这合同死死地困住了。
再说说小李同事小张的遭遇。
小张的合同里有个竞业限制条款,规定小张离职后两年内不能从事同行业相关工作。
但是呢,合同里可没提到竞业限制期间公司会给小张补偿。
小张当时刚毕业,哪懂这些啊,稀里糊涂就签了。
后来小张因为一些原因想离职,另找一家同行业发展更好的公司。
原公司就拿出合同威胁他,说要是去了就告他违约。
小张真是欲哭无泪啊,这竞业限制没有补偿是不合理的,可他当时没注意,现在想维权都很麻烦。
所以啊,刚毕业的大学生们,签就业合同的时候一定要像侦探一样,逐字逐句地看清楚。
别被那些看似不错的工作机会迷了眼,一不小心就掉进合同陷阱里,那可真是有苦说不出啊!。
大学生求职陷阱及防范
大学生求职陷阱及防范又到毕业生求职季,由于应届生缺乏经验,许多公司会趁机钻空子利用应届生。
下面由店铺为你提供的大学生求职陷阱及防范,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求职陷阱及防范(一)案例1:“招而不聘”马上就要从南京大学管理学院毕业的小张最近忙得四脚朝天,在各个招聘会上不断赶场,递出的简历大概就有300多份。
小张也陆续参加了一些面试,不过最终还是没有如愿找到工作。
小张说:“很多参加招聘会的公司根本就不打算招人。
有些是小企业借机来做宣传,还有一些就是走个形式而已。
我参加了好多场招聘会,经常能在招聘的企业中看到一些熟悉的面孔,每场招聘会都有很多人投递简历,他们怎么可能一直招不到人呢?”小张的疑问也反映了当前招聘市场上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学校与招聘会主办方会审查企业的招聘资格,但他们也无法确认企业是否真的招人。
因此,这些问题还需要求职的大学生们自身多加注意。
北京仁能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总监、著名职业咨询师谢伟老师认为,大学生在求职前要做好充分准备,要对企业的情况、招聘职位有全面了解,可以通过网络查询,或去相关服务中心咨询,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以免费时费力,无功而返案例2:“变相收费”小谢是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某专业大四的一名学生,他在网站上发现了郑州某电子公司的招聘信息,在和同学一起投递了简历之后又一起参加了公司的面试。
出乎小谢的意料,面试进行得十分轻松愉快,小谢和同学都很快通过了面试。
然后,公司的负责人让小谢和他的同学交200元的服装费。
小谢和他的同学商量,觉得钱不是很多,而且工作了之后应该能很快挣回来,于是就交了。
交钱之后,公司负责人与小谢他们约好一周后签订协议。
一周之后,小谢和同学来到这家公司所在的写字楼,发现已经是人去楼空。
这类打着招聘旗号的收费需要警惕,不能因为有些收费不高就接受了。
按照有关规定,招聘单位不得以招聘为由向求职者收取任何费用,因此,不管招聘单位是收取服装费、培训费,还是押金,求职者都应该坚定地说“不”。
最新大学生求职常遇陷阱3篇
最新大学生求职常遇陷阱3篇高校生求职常遇陷阱第1篇【案例】6月15日,高校毕业生小刘在郑州北环一家电器贸易公司面试通过后,被要求交360元服装费,然后才能签合同、培训,再起先工作。
交费后,她同该公司签了劳动合同,上面还特殊注明:如因个人缘由辞职或自动离职,公司不予退还,服装费由自己担当。
上班后,小刘因始终未被支配工作就要求辞职并退还服装费,被对方以签有协议为由拒绝。
【特征】向涉世不深的高校生收取所谓的服装费、资料费、手续费、培训费等费用后,却迟迟不给支配工作,迫使求职者自动辞职。
【对策】郑州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工作人员表示,凡应聘时,聘请单位提出收取服装费、押金,或以其他方式变相收钱的,都是非法的,很可能是个骗局,求职者可向劳动监察部门举报。
另外,遭受诈骗后要刚好报案,否则不仅本人的损失难以挽回,还会让更多人上当。
陷阱二试用为名,运用廉价劳动力【案例】那是一家皮包公司,专骗高校生暑期给他们免费工作。
来自南阳的大二学生小邓投诉称,自6月18日起先,他在郑州一汽车用品公司推销汽车用品,结果试用期7天做满后,和他一起应聘的8名同学全部被辞退,缘由是未完成任务。
而且,聘请时口头承诺的底薪800元,也没有按实际工作天数发放,只给了100元。
【特征】这些不良企业利用高校生求职心切,以试工、试用为理由,试用期没完没了。
试用期工资设置极低,录用后待遇迷人,不过绝不会正式录用,让高校生有苦说不出。
【对策】河南国基律师事务所主任李晴川表示,依据《劳动法》及其相关法规规定,员工在试用期内享有酬劳权,月薪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此外,对于用人单位的口头承诺,任何试用期的要求和考核应当落在书面上。
陷阱三名为招工,变相销售化妆品【案例】6月初,郑州某高校的女毕业生小陈到一家化妆品代理公司应聘业务主管。
经初试、复试后,公司负责人称要试用3个月,叫小陈先学会推销公司代理的化妆品,并收了她200元信誉保证金,但未给收据。
一周后,小陈发觉产品根本卖不掉,而她从一家大型商场得知该产品销售价格不超过100元。
大学生刚毕业就业合同陷阱案例
大学生刚毕业就业合同陷阱案例一、超长试用期,工资还超低——小李的悲催经历。
小李大学刚毕业,找工作的时候可兴奋了。
他看到一家小公司在招聘文案策划,感觉和自己的专业挺对口的。
去面试的时候,老板可热情了,说他们公司前景无限,就缺像小李这样的新鲜血液。
谈合同的时候,小李也没什么经验。
合同上写着试用期六个月,他就觉得有点长,但老板说:“这是为了好好考察你,我们这儿要求比较高。
而且试用期工资是正式工资的60%。
”小李心想,自己刚毕业,先积累经验也不错,就签了。
结果呢,这六个月可把小李折磨坏了。
他干的活一点不比正式员工少,天天加班写文案,做策划。
有一次,他忍不住问同事为啥试用期这么长,同事偷偷告诉他:“公司就想找个便宜劳动力,好多人试用期没过就走了,然后又招新的。
”小李这才恍然大悟,自己掉进了试用期陷阱。
二、竞业限制条款不明——小张的迷茫遭遇。
小张学的是计算机专业,毕业后进了一家软件开发公司。
签合同的时候,合同里有竞业限制条款,说离职后两年内不能从事同行业相关工作。
小张觉得自己刚毕业,也没多想,就签了。
过了两年,小张因为一些个人原因想换工作。
他找了一家新的软件公司,待遇各方面都不错。
结果刚入职没几天,原来的公司就给他发律师函,说他违反了竞业限制条款。
小张懵了,他回去仔细看合同才发现,合同里只写了不能从事同行业工作,但是没写竞业限制期间公司会给他补偿。
他去和原来的公司理论,原来的公司就耍赖说:“我们当时没写补偿就是默认没有,你不能去新公司。
”小张这才知道自己当初没看清合同就签字,真是吃了大亏。
三、培训协议暗藏玄机——小王的无奈故事。
小王毕业于一所艺术院校,学的是设计。
他应聘到一家设计公司。
入职的时候,公司说为了提高员工的业务能力,会提供专业培训,但是需要签一份培训协议。
小王觉得公司还挺重视员工发展的,就签了。
培训协议里写着,如果员工在培训后一年内离职,需要赔偿公司培训费用的80%。
培训的时候,小王确实学到了一些东西,但是公司的工作氛围很压抑,他实在干不下去了。
应届毕业生求职陷阱案例分析
应届毕业生求职陷阱案例分析求职者:毕业一个月前,我与一家私企签订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
毕业后,那家单位一直没有和我签劳动合同。
因为对签订劳动合同的重要性不了解,就没当回事。
在辛苦工作了4个月后,公司突然把我裁员了,最后我什么赔偿都没得到。
随着毕业季的来临,找工作成为了热门话题。
那么如何避开当下的社会上求职陷阱呢?这对于缺乏经验的应届毕业生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因此在求职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多长一个心眼。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几个有关大学生求职陷阱的案例,希望大家可以从中获取一点经验。
在校期间我获得了校级技术大赛密闭式技术操作第三名,获得礼仪之星赈灾爱新天使的荣誉称号。
在实习期间多次被院评比为月优秀实习生。
案例一:巧设名目要交钱没找到工作反蚀本“网络兼职,日赚百元”“会上网,就赚钱”……看着这样的说辞就会觉得心动。
可当心了,这可能是陷阱!在校领导和老师的引导下,我努力学好专业知识,训练专业技能,专业水平每一年都有明显提高,并将于今年7月份获得英语专业的学士学位。
同时,我已经以良好的成绩通过了教师资格证考试、全国英语公共六级考试,全国普通话考试和国家计算机二级、省计算机一级考试。
我能够熟练运用相关的英语教学法进行英语教学,并能运用英语自如的进行听、说、读、写。
我擅长演讲,是系辩论队的成员之一,学习之余积极参加院系的演讲比赛并且获得过系中文演讲赛三等奖。
毕业于我市某高校的蒋玉涵和她的两个同学近来就遇到了这样的闹心事。
她在网上找工作的时候,看到一个网站上的广告很诱人,说是只要会上网就能赚钱,并且每天收入上百元,非常轻松。
于是,蒋玉涵和同学便在网站上注册了,但却被告知,如果要做这个工作,首先要交500元的“保证金”。
当时想到500元也没有多少钱,只要工作几天就能赚回来了,她们也没多想,就支付了,就这样等候工作通知,结果几天过去了,依然没有消息,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记者在走访中还发现,一些类似的小广告不仅只是出现在网络上,还有一些甚至贴到了大街上,而骗人的伎俩通常是巧立名目通过交纳保证金、伙食费、押金等多种借口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求职陷阱案例「精选」
大学生求职上当受骗的案例有很多,下面为大家介绍两个关
于大学生求职陷阱案例吧!!希望能够警醒大家!
1、以招聘之名盗取个人信息
案例:小王是某大学的应届毕业生。
她想通过网络求职,于
是将个人资料在互联网上公开,并将手机、寝室电话同时公布。
一段时间后,小王接到一个自称是上海一家公司的电话,称为了
核实其大学生身份和家庭情况,要求小王告知其家庭电话号码。
小王觉得用人单位想核实她的真实情况也是正常的,于是将家庭
电话告诉了对方。
就在这段时间里,远在郑州家中的王父接到了
一自称是武汉市某医院急救中心主任的电话,称胡女因交通事故
在医院抢救,需汇款30000元到院方指定的账户,否则将影响抢救。
胡父在与校方、女儿同室同学多方联系未果的情况下,救女
心切,当日先后分三次共汇款25000元到指定账号。
几个小时后,王父通过电话联系上女儿,才得知这一切竟是个骗局。
现在这种骗术十分流行,有的人无意间被骗子探听到家中的
电话号码,就出现了类似的骗局。
有的人在手机丢失后,没来得
急挂失,骗子就利用手机里存储的电话号码,一一打过去。
由于
亲友众多,难免有上当受骗的,提醒大家都要对这种骗术提高警
惕
2、以招聘之名非法敛财
案例一:大学毕业后,小吴在一家职业中介交了10元注册费,成为会员又交了150元的信息费后,中介将为他联系5个用
人单位进行面试。
没想到,小吴5次面试均碰壁,对方要么称
“已招到人”,要么称“不合适”。
小吴发现,其他在该中介注
册的大学生也遇到了和他一样的情况,他明白自己碰上了“黑职介”。
“黑职介”利用大学生缺少社会经验,同时又挣钱心切的心理,收取信息费后提供虚假信息,找几家用人单位来回“忽悠”
学生。
甚至有些中介在收费后便人间蒸发,让学生投诉无门。
案例二:大学毕业生小刘在郑州北环一家电器贸易公司面试
通过后,被要求交360元服装费,然后才能签合同、培训,再开
始工作。
交费后,她同该公司签了劳动合同,上面还特别注明:
如因个人原因辞职或自动离职,公司不予退还,服装费由自己承担。
上班后,小刘因一直未被安排工作就要求辞职并退还服装费,被对方以签有协议为由拒绝。
向涉世不深的大学生收取所谓的服装费、资料费、手续费、
培训费等费用后,却迟迟不给安排工作,迫使求职者自动辞职。
温馨提示:凡应聘时,招聘单位提出收取服装费、押金,或
以其他方式变相收钱的,都是非法的,很可能是个骗局,求职者
可向劳动监察部门举报。
另外,遭遇诈骗后要及时报案,否则不仅本人的损失难以挽回,还会让更多人上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