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中国城市发展与西南交通建设

合集下载

专题10 交通易错突破(4大易错)-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考试易错题(全国通用) (原卷版)

专题10 交通易错突破(4大易错)-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考试易错题(全国通用) (原卷版)

专题10 交通提分突破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在近几年的高考中考查频率有所增加,尤其是新高考地区考查频率较高。

在解答此类题目时,交通运输布局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是考生丢分比较多的部分,考生应明确社会经济的需求是决定交通布局的主要因素。

易错点01 交通运输线(网)布局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易错点02 交通运输布局一般原则及其发展方向易错点03 交通运输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易错点04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易错点01 交通运输线(网)布局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2023·广东·高考)进入21世纪,长江下游跨江桥隧建设发展迅速。

有研究统计,2000年长江下游公路跨江桥隧通道仅4条,2008年为9条,2016年增至17条。

图示意这三个年份长江下游两岸部分市县距江岸不同直线距离区间的车辆,到达对岸所需平均时间的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2000—2008年相比,2008—2016年期间长江下游两岸不同直线距离区间车辆平均跨江耗时的缩减量均表现为()A.大幅增加B.保持不变C.略有增加D.有所减少2.由图中信息可判断,长江下游南岸市县比北岸市县()A.公路网更完善B.车流量更大C.人口更为稠密D.河网更密集第1小问考生易因没有看懂图表而导致错误;第2小问考查经济因素对交通运输的影响,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南岸总体直线距离区间车辆平均跨江耗时较北岸较短,结合长江两岸经济发展水平的实际可知南岸地区经济略高于北岸,可推知南岸公路网更为完善,考生如若不能结合实际的经济的发展状况,则容易导致错误。

一、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分析1.自然因素:(1)地形:①平原:平原地形对线路的限制少,选线时尽量少占好地,处理好线路与农田水利设施、城镇发展的关系。

②山地:线路尽量沿等高线修筑,尽量避开地形复杂区,在陡坡上呈“之”字形弯曲或开凿隧道。

(2)水文: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减少桥涵总长度。

(3)地质:注意避开断层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区,特别是在开凿隧道时,要选择背斜构造,避开断层和向斜构造。

2021-2023北京重点校高三(上)期末地理汇编:地球的运动章节综合

2021-2023北京重点校高三(上)期末地理汇编:地球的运动章节综合

2021-2023北京重点校高三(上)期末地理汇编地球的运动章节综合一、单选题1.(2023秋·北京石景山·高三统考期末)2022年10月26日,中国第39次南极考察正式启动。

首批队员搭乘“雪龙2号”科考船从上海出征,经过近一个月的航行后抵达南极中山站,考察船出发驶向南极的近一个月中()A.出发时上海昼短夜长,且昼逐渐变长B.船只沿日本暖流顺水前行,节省燃料C.经过澳大利亚时东北日出,西北日落D.南极周围海域的冰山、海冰面积变小2.(2023秋·北京石景山·高三统考期末)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足球赛开幕式于首都多哈当地时间11月20日18时在海湾球场举行。

下表为由北京经中国香港中转到多哈的国际航班信息,除去转机时间外,两程航班飞行时间共约为()A.12小时B.14小时C.16小时D.18小时3.(2023秋·北京西城·高三统考期末)我国每日迎来第一缕阳光的地点,与晨昏线中晨线的摆动角度密切相关。

当南海岛礁海马滩迎来我国第一缕阳光()A.当日正值夏至B.当地日出东南C.全球大多数地区夜长昼短D.此日后晨线从②向②摆动4.(2022秋·北京大兴·高三统考期末)2022年11月26—27日,主题为“地理学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首届世界地理大会在上海召开。

大会召开期间()A.地球公转速度一年中最快B.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C.上海日出东北、日落西南D.晨昏线与经线大致重合(2022秋·北京昌平·高三统考期末)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将三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在空间站执行180天驻留任务。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神舟十三号升空时,正值我国()A.小满一芒种B.立秋一处暑C.寒露一霜降D.小雪一大雪6.航天员在空间站驻留期间()A.天安门广场旗杆正午时的影子先变短后变长B.开普敦正午太阳高度角先变小后变大C.北半球白昼时间先变长后变短D.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先加快后减慢(2022秋·北京丰台·高三统考期末)我国的四个卫星发射基地分别位于甘肃酒泉、四川西昌、山西太原和海南文昌。

高考地理中国区域地理复习检测试题2

高考地理中国区域地理复习检测试题2

1.【解析】通过图像对比分析,城市数目、规模扩大,并出现集群现象,这些现象背后就是城镇人口比重的上升;而城市发展的区位条件,可以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展开,一般只分析其有利因素。

外来人口增多和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普遍现象。

【答案】(1)城市数目增多,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出现城市群现象;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工业化 (5分)(2)珠江三角洲平原地势较平坦;临海、水陆交通方便;濒临港澳、地处我国南大门;历史上有对外开放的传统,国家对外开放政策的扶持;港澳、欧美、日本等工业产业转移。

(4分)(3)外来人口增多;人口素质不断提高;人口老化日益严重。

(3分)2. 【解析】题目已明确该地区为黄淮海地区,并且图的中心位置为河流、沼泽地,因此低洼易涝、盐碱是其主要问题。

通过图中数据和图例分析,C点海拔较高,靠近耕地,应为建村落的理想地方。

治理低洼易涝、盐碱地的主要措施是,挖鱼塘、筑台田,调节水盐运动规律。

【答案】(1)洪涝(1分)地势低平,河道弯曲;多沼泽,排水不畅(2分)(2)盐碱(1分)地表水丰富,但排水不畅,导致地下水位高;且华北地区受春旱影响,蒸发量大(2分)(3)C(1分)靠近农田和牧场;交通便利,利于生产和生活;地势相对较高,免受洪水威胁(3分)(4)在低洼的沼泽地带发展水产养殖业,推行鱼塘-台田模式;在蔬林地和灌木林地发展经济林木。

(2分)3. 【解析】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流,是沟通我国东西经济联系的“黄金水道”;干流上的三峡电站是世界最大的水电站(其下游紧邻葛洲坝水电站),其巨大的库容及其产生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防洪效益等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答案】(1)京沪线京九线京广线焦柳线(4分)(2)三峡葛洲坝(2分)(3)长江南北向的主要支流和南北向的主要铁路干线(2分)(4)荆江(1分)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正好位于上游山区向中下游平原的转换处,通过三峡水库巨大的库容来调节洪峰,拦蓄洪水,即可有效控制长江上游暴雨形成的洪水,从而使荆江的防洪标准提高到100年一遇。

高二区域地理+中国地理交通

高二区域地理+中国地理交通

交通网络布局
交通网络布局
是指各种交通线路和设施的空间分布和相互关系,包括铁路、公路、航空、水路等线路和车站、港口、机场等设施。
交通网络布局的原则
在规划交通网络布局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包括适应经济发展需求、满足人民出行需要、提高运输效率、保护生 态环境等。
交通网络布局的形式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交通网络布局分为不同的形式。按照运输方式可以分为铁路网、公路网、 航空网、水路网等;按照行政级别可以分为国家级交通网络、省级交通网络、市级交通网络等。
02
中国地理交通方式
公路交通
公路交通是中国最主要的交通方式之 一,覆盖了全国各个角落,包括高速 公路、国道、省道和乡村道路等。
中国政府一直在加大公路交通的投资 和建设力度,以提高交通效率和便利 性。
公路交通具有灵活性和便利性,适合 短途和长途旅行,以及货物运输。
铁路交通
铁路交通在中国也是非常重要的交通方式之一,具有大容量、高速度和安全可靠等 优点。
04
中国地理交通影响 与挑战
交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01
02
03
促进资源流动
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 善,使得地区间的资源流 动更加便捷,有助于推动 区域经济发展。
提升区位优势
交通条件的改善可以提升 地区的区位优势,吸引更 多的投资和产业集聚。
促进旅游业发展
发达的交通网络为旅游业 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有助于提升旅游目的地的 吸引力和竞争力。
交通枢纽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交通枢纽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经济状况、 政策支持等。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交通枢纽城市在区域经济 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分析: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分析: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分析: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一、考试内容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1)聚落的概念和分类(2)地形条件对聚落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的影响(3)地形条件对交通线路密度、布局、形态和走向的影响二、考查方式常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主要通过等高线图或区域图考查地形对聚落、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三、考点分析1.聚落的概念和分类(1)概念:指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聚居的场所,包括房屋建筑的集合体,以及与人们生产生活相关的各种设施。

(2)分类:按照性质和规模可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型。

2.地形条件对聚落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的影响3.地形条件对交通线路密度、布局、形态和走向的影响术、生态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选择有利地形,避开不利地形(如断层、沼泽等),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设法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四、考点训练下图表示我国某乡村聚落地理环境示意图。

据此回答下题。

1.根据图中信息,该聚落与自然环境关系叙述错误的是A.该聚落建在丘陵北坡地带,多地形雨,坡状尖顶利于排水B.聚落顺应地势特点修建,便于排水C.位置临近河流,便于取、排水和出行D.多植被覆盖,利于保持水土、调节气候1.A【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示地区有河流且民居屋顶较斜,应为多雨的南方地区。

该聚落面向太阳,夏季风影响明显,应是建在丘陵南坡地带,多地形雨,降水丰富,为了有利于雨水下泄,其聚落建筑坡状尖顶;为了便于出行,其聚落位置临近交通便利的河流附近;从图中看出,该聚落多植被覆盖,这有利于保持水土、调节气候。

读我国台湾岛铁路分布图,回答2~3题。

2.台湾岛修建的铁路是环岛铁路,没有直接联系东西部的横向铁路。

据图思考,这样选择线路主要是考虑了哪种因素对铁路建设的影响( )A.地形因素B.河流因素C.气候因素D.矿产因素3.台湾岛铁路呈环状分布于沿海平原地带的主要原因是( )A.客货运量大B.地势相对和缓,工程造价低,难度小C.水源充足D.地势低、热量条件好解析:台湾岛中部为山地,沿海为平原,环岛修建铁路难度小,节省投资。

高三地理南方地区教案5篇

高三地理南方地区教案5篇

高三地理南方地区教案5篇积极探索地理快乐课堂,中学阶段地理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学习地理的自信心,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高三地理南方地区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三地理南方地区教案1【教学目标设计】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概括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演变历史。

2.熟悉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和原则。

3.解释可持续发展战略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

4.结合实例,阐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途径。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根据图表和习题分析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的演变的规律。

2.通过案例分析,掌握综合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科学资源观,树立环境意识。

【教学重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和原则。

【教学难点】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树立。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计算机。

【教学过程设计】承转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要解决环境问题,又要继续发展经济,我们应该怎么办这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可持续发展。

一、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学生阅读教材。

多媒体展示图表。

学生填写表格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谋求人地协调生产力水平生产力低下,发展缓慢生产力断提高科技突飞猛进,生产力迅速提高生产力继续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人类活动处于采猎文明时期,以动、植物为取食对象步入农业文明,开发利用土地、水、气候等资源进入工业文明时期,人类试图主宰自然界,牺牲自然,积累财富人类被迫重新审视自己的经济行为,国际社会旁边关注环境和发展问题人地关系恐惧和依赖依附性大大减弱,对抗性增强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谋求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相协调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威胁不严重生态系统变得简单和脆弱,地理环境趋于恶化环境污染演变成社会公害,生态破坏,危及人类生存人类开始认识环境问题,逐步解决环境问题读图8.9,教师提问:从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的关系来看,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讨论:物种灭绝、人类被动地适应环境,环境对人类制约作用强;人口增加,使自然资源遭到破坏,地理环境趋于恶化、人类与环境对抗性增强;环境污染、人地关系全面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高中地理 铁路建设的意义汇总

高中地理 铁路建设的意义汇总

修建交通运输线的意义汇总1、兰成铁路建设的意义是①有利于西南地区资源开发和物资输出,促进经济发展;②有利于发挥铁路对沿线地区经济辐射的作用,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③有利于开发旅游资源,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④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促进西南区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⑤改善西南地区的交通条件,加强西南地区与外界的联系与交流,并可为灾后重建提供服务;④促进民族团结等。

2、阐述舟山跨海大桥的建成通车对舟山的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交通更为便利;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港口发展;加快建设成为现代化海洋产业基地,构建宜居城市。

3、厦门港口发展的不利的自然因素有哪些?海底地质条件复杂;海水运动性、腐蚀性强;海上风浪大,尤其是夏秋季节台风和冬春季寒潮的侵袭。

4、简述厦门港的区位优势纬度较低,港湾终年不冻;海湾内风浪小;港口经济腹地宽广;港口配套的铁路、公路和其他基础设施完善。

5、简要说明南昆铁路建设对西南区发展的重大意义。

经济意义:有利于资源开发和物资输出,促使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有利于发挥铁路对经济辐射的作用,促进西南地区与沿海地区的经济交往和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带动西南地区经济发展;有利于开发旅游资源,带动第三产业发展。

政治意义:有利于巩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加快西南地区的脱贫步伐;战略意义:有利于加快西南地区的对外开放,促进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巩固国防,保卫边疆。

(区位分析:①合理布局交通网,为我国西南通往沿海地区开辟一条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②促进沿线经济的发展,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③巩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加快西南地区的脱贫步伐;④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保证。

)6、试分析南昆铁路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充分发挥大西南的优势,有利于物产运1往世界市场,促进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解决贫困问题;自然因素:通过喀斯特地区和强地震区,水文、地质条件极为复杂;科技因素:沿线地区水文、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必须以高科技为支撑。

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4章第2节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pptx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4章第2节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pptx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A.葡萄酒、服装
B.纺织品、水产品
C.蔬菜、水果
D.灯具、煤炭
(2)成都—卢森堡中欧班列开通的意义在于
(D)
A.激励我国远洋航运蓬勃发展
B.加快中欧各地区人力资源的流动
C.加快沿线各国家或地区的人口迁移
D.加强沿线各国经贸文化交流
[解析] 第1题,中欧班列沿线地区,尤其是德国的葡萄酒产业世界 闻名,而我国的服装产业在国际上也具有竞争优势,所以往返于成都— 卢森堡的中欧班列装载的货物最可能有葡萄酒和服装。水产品、水果以 及蔬菜不宜长距离运输,B、C错。德国和我国煤炭资源均较丰富,不需 要通过中欧班列运输,D错。故选A。第2题,中欧班列属于陆地运输, 与远洋航运无关,A错。中欧班列的开通可以带动沿线经济发展,加强 沿线各国经济贸易和文化的交流,D对。中欧班列为集装箱运输,运输 的主要为货物,所以不会促进中欧各地区人力资源的流动,也不会加快 沿线各国家或地区间的人口迁移,B、C错。故选D。
(1)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南昆铁路沿线有哪些资源优势? (2)探讨南昆铁路建设对资源开发及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提示:(1)①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东段靠近广西的铝矿、煤矿以及石 油开发区;中段靠近贵州西南部煤矿。②有丰富的农林资源。③沿途有 著名的喀斯特地貌风景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2)南昆铁路的建设将促进沿线地区资源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 济优势,促进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
D.促进亚欧经济走廊的形成
[解析] 第(1)题,图中显示“渝新欧”国际铁路大通道,横跨欧 亚,可长距离运输大宗货物,且受气象灾害影响较小,但建设成本较 高。第(2)题,“渝新欧”国际铁路大通道建成后,会形成新的亚欧经济 走廊,可促进沿线国家的经贸发展,缩小亚欧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通 过此大通道,中国与欧洲的经济联系以贸易往来为主,而不是促使欧洲 污染工业向中国转移。故选B。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新教材湘教版):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新教材湘教版):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课程标准] 1.结合实例,说明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2.以国家某项重大发展战略[体系架构]为例,运用不同类型的专题地图,说明其地理背景。

3.结合实例,说明国家海洋权益、海洋发展战略及其重要意义。

4.运用资料,说明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对其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基本概念]交通运输;区域发展战略;海洋权益、海洋强国。

[基本原理]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交通工程建设的区位条件评价;交通工程建设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课时53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1.交通运输(1)概念:交通运输是指利用各种运输工具,使旅客、货物沿着特定路线实现空间位移的过程。

(2)作用:交通运输是连接生产与消费、城市与乡村、各地区和各部门的重要纽带。

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1)交通运输方式的演化古代:我国北方以陆路交通为主;南方以水运为主。

现代: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现代运输方式,形成了高速度、网络化的交通运输综合体系。

(2)交通运输布局的意义①大幅度提高了运量,降低了运输成本,缩短了交通时间,增强了原材料、产品和人口的流动性。

②交通运输效率的不断提高,导致区域之间、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强化,人际交往日趋密切。

③高速铁路不仅影响我们的出行方式,更改变了我们的时空观念,使区域间的同城效应逐渐显著。

1.交通运输方式的评价及合理选择(1)五种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方式优点缺点运输对象发展铁路运量大,运速快,运价较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造价高,占地面积广,短途运输成本高大宗、笨重、长途货运(如矿石、牲畜、金属等)及客运当代最重要的运输方式,高速化公路机动灵活,周转快,装卸方便,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运量小,能耗大,长途运输成本高,运费高短途货运和客运,承担集散转运任务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地位日趋重要水路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运价低(尤其是海运)速度慢,灵活性、连续性差,受航道水文状况和气象等自然条件影响大大宗、远程、对时间要求不高的货物(如粮食、矿产等)及客运历史最悠久,目前国际间大宗货物运输的主要方式航空速度快,效率高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远程,以客运为主,货运多轻型、贵重、急需的物品大型化、高速化管道运具与线路合二为一的新型运输方式,运量大,损耗小,连续性强,平稳安全,管理方便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且只能单向运输长时间向一个方向大量运送气体、液体或粉末状固体用新材料替代钢管铺设管道(2)交通运输方式选择的一般原则——多、快、好、省在选择交通运输方式时往往要考虑时间、物品价值、重量、运输距离和价格等因素。

2024年重庆市高三二模地理试题及答案

2024年重庆市高三二模地理试题及答案

2024年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高考模拟调研卷地理(二)地理测试卷共 4页,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潜蚀是一种独特的土壤侵蚀方式,是水流沿土层的垂直节理、劈理、裂隙或洞穴进入地下,复向沟谷流出,形成地下流水通道所发生的机械侵蚀和溶蚀作用,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潜蚀地貌较为常见。

图1示意我国西南元谋干热河谷地区潜蚀形成的“竖井”地貌。

据此完成1~2题。

1. 下列最可能有潜蚀地貌发育的是A. 海岸带B. 天坑C. 黄土塬D. 丹霞山2. “竖井”大规模连片发展,会导致当地A. 土壤肥力增强B. 易发地质灾害C. 耕地面积增加D. 地表水流有序热带气旋“弗雷迪”2023年2月6日形成于澳大利亚西北部印度洋海域,向西横宇印度洋,先后登陆马达加斯加、莫桑比克和马拉维。

在良好的环境下,“弗雷迪”成为目前唯一一个在生命史中经历6次快速增强过程( 24小时内风力增强15米/秒) 的热带气旋,也是气象观测史上最“长寿” 的热带气旋。

监测显示, “弗雷迪”轨迹长度达到1.2 万公里,成为21世纪以来第一个完整穿越整个印度洋的热带风暴。

“弗雷迪”在莫桑比克和马拉维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使得成千上万的人流离失所。

读图2,完成3~5题。

3. “弗雷迪”形成和发展的“良好环境”是A.夏季温暖广阔的印度洋面B. 人类活动干扰小C. 热带气旋移动的路径较长D. 地转偏向力较小4. 导致“弗雷迪”在莫桑比克和马拉维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的次生灾害是A. 雷电冰雪B. 暴雨山洪C. 强风海啸D. 反复登陆5. “弗雷迪”在中途得以不断加速,延缓其“生命”,主要是基于A. 摩擦力小B. 狭管效应C. 温暖海洋D. 温差增大东北冷涡,是春夏季节活动于我国东北地区或其附近的高空大型冷涡,是能够维持3-4天或更长时间的深厚系统,其中心温度比四周同高度低,强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强。

【优化方案】2012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三单元第46讲交通运输的建设、海岛和海域的开发课件

【优化方案】2012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三单元第46讲交通运输的建设、海岛和海域的开发课件

方法突破 地形地势对交通建设的影响
本区不仅地跨我国的三大阶梯, 本区不仅地跨我国的三大阶梯 , 而且位于印 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 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 。 地壳构造运 动活跃, 地震 、 滑坡 、 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 动活跃 , 地震、 滑坡、 繁多发, 繁多发 , 也给本区交通线路的建设和维护带 来很大困难。 来很大困难。
二、海岛和海域的开发——以海南岛为例 海岛和海域的开发 以海南岛为例 1.开发意义:资源利用、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 .开发意义:资源利用、维护国家________, 保护国家安全。 保护国家安全。 2.地理背景 . (1)地理区位优势:陆海结合部、连接亚洲、大 地理区位优势: 地理区位优势 陆海结合部、连接亚洲、 洋洲和太平洋、印度洋的交通要道。 洋洲和太平洋、印度洋的交通要道。 (2)热带资源优势:______________使海南岛成 热带资源优势: 热带资源优势 丰富的光热资源 使海南岛成 为我国最大的热带物种基因库; 为我国最大的热带物种基因库;农作物可以一 年三熟。 年三熟。 (3)海洋资源优势:生物、____、油气、____、 海洋资源优势: 海洋资源优势 生物、 渔业、油气、 旅游、 空间资源。 空间资源。
②如何认识某海岛开发的必要性 从海岛的区位条件出发, 从海岛的区位条件出发,比较海岛与其他条件相 似的地区的发展差距,看海岛开发的必要性; 似的地区的发展差距,看海岛开发的必要性;从 国家政策对海岛经济发展及环境保护的支持程度, 国家政策对海岛经济发展及环境保护的支持程度, 看海岛开发的必要性和潜力。 看海岛开发的必要性和潜力。 ③如何分析某海岛资源优势 海洋资源开发的优势是海岛资源的最突出的特色 优势。如渔业资源、海盐资源、航运资源、 优势。如渔业资源、海盐资源、航运资源、油气 资源等。水热、土地、陆地生物及旅游资源优势, 资源等。水热、土地、陆地生物及旅游资源优势, 是海岛上值得关注和评价的优势。 是海岛上值得关注和评价的优势。如海南岛是一 个地处热带、水热丰富的岛屿, 个地处热带、水热丰富的岛屿,也是我国热带物 产的重要基地。 产的重要基地。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不同发展阶段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规律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不同发展阶段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规律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不同发展阶段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规律一、知识讲解不同发展阶段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规律区域的发展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

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结合图完成1~3题。

1.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B.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C.工业化的起步源于本阶段科技的创新D.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2.在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第二产业始终占绝对支配地位,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B.第一产业产值不断下降,第三产业产值不断上升C.成长阶段后期,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从而导致区域走向衰落D.人地关系越来越不协调3.图中a、b、c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

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是()A.a-b-c B.b-c-aC.c-a-b D.b-a-c答案 1.B 2.D 3.C解析第1题,设问是“初期阶段”,从图中找到初期阶段,观察三条曲线变化,运用排除法即可判断第三产业处于下降趋势;工业化起步多为资源型产业,科技含量不高;初期阶段,环境问题及人地矛盾不突出。

第2题,成长阶段初期,第一产业比重高于第二产业;第一产业比重整体下降,但是其产值是不断上升的;第三产业比重高于第二产业,是区域发展的最终趋势,并不是导致区域走向衰落的原因;在成长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资源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因此导致人地关系越来越不协调。

第3题,结合三角坐标图,区域发展初期阶段第一产业比重最大(图中c点),成长阶段第二产业比重最大(图中a点),衰落阶段第三产业比重最大(图中b点)。

三、跟踪训练中国邮政曾发行“中国民居”特种邮票一套,邮票上的民居建筑不仅反映了各地风俗,还反映了当地地理环境的重要特征。

2024-2025(上)期中质量监测高三地理试题

2024-2025(上)期中质量监测高三地理试题

秘密★启用前2024-2025(上)期中质量监测高三地理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单选题(共16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2022年11月8日傍晚上演了罕见的天文现象一月全食+月掩天王星(天王星从红月亮背后穿过),宁波地区可见全过程。

读月全食部分过程图,回答1~2题。

1.关于食甚时出现红月亮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大气的反射作用B.地球大气的散射作用C.月球表面的反射作用D.月球表面的吸收作用2.图2所示时刻,天王星位于月球的A.东侧B.南侧C.西侧D.北侧下左图为一摄影爱好者在行驶的汽车中朝向正前方拍摄的悬日景观图,下右图为街道平面图(拍摄地点是a或b中的一处),读图,完成3~4题。

3.汽车前进的方向为A.东北B.西南C.西北D.东南4.观测者所在城市和拍摄时间(北京时间)最可能是A.伦敦(52°N,0°)19时B.旧金山(37°N,122°W)10时C.悉尼(34°S,151°E)17时D.开普敦(34°S,18°E)20时黄河石林风景区位于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东南部,占地约10 平方千米。

景区将黄河、石林、戈壁等资源结合在了一起,山水相依,颇具神韵。

黄河石林是 200 多万年前在地壳运动与侵蚀作用的影响下形成的砂砾岩石林,其内部造型峰回路转,千姿百态,堪称中华自然奇观,让人叹为观止。

下图为黄河石林风景区和石林景观图。

据此完成5~6题。

5.黄河石林的形成过程最可能是A.地壳抬升—流水堆积—地壳下沉—流水侵蚀B.地壳下沉—流水堆积—地壳抬升—流水侵蚀C.地壳下沉—风力堆积—地壳抬升—风力侵蚀D.地壳抬升—风力堆积—地壳下沉—风力侵蚀6.推测未来黄河石林A.峰林密度增大B.沟谷深度加大C.峰林高度减小D.沟谷宽度不变干线是指一条将干燥气团和较湿气团分开的界线,多出现于美国落基山脉东部,也被称为干锋或露点锋(露点是空气因冷却而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其数值越大,反映空气中水汽含量越大),下图示意某月15日22时美国落基山脉东部某干线及其周边地区天气状况。

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 微专题14 交通线路建设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 微专题14 交通线路建设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微专题14:交通线路建设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高考母题再现】【2015•新课标全国2】36.(2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尼日利亚人口超过1亿,经济以农矿业为主。

2014年11月20日,尼日利亚与我国正式签署了沿海铁路项目商务合同。

该项目总金额达119.7亿美元,全线采用中国铁路技术标准,是截至当时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史上单体合同金额最大的项目。

下图示意尼日利亚铁路的分布。

(1)归纳尼日利亚现有铁路路网特点及作用。

(6分)(2)指出尼日利亚拟建沿海铁路的布局特点。

(6分)(3)简述尼日利亚沿海地区的气候特点,以及针对此气候特点,我国相关人员在建设该铁路时,为保障身体某某,需要防X的问题。

(6分)(4)指出因尼日利亚沿海铁路项目而可能获益的我国主要工业部门。

(4分)【答案】(22分)(1)路网特点:线路较少(密度较低);(2分)连接内陆和沿海港口。

(2分)作用:方便农产品出口和进口商品的运输。

(2分)(2)横贯沿海地区(或几乎与海岸线平行);(3分)连接东、西两条(通向内陆地区的纵向)铁路,构成铁路网。

(3分)(3)气候特点:(纬度低,属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3分)需要防X的问题:中暑;晒伤;食物中毒;毒虫叮咬;野生动物侵袭;疫病;瘴气等。

(3分)(答对1项得1分。

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评分。

本部分满分不得超过3分。

)(4)钢铁、机械、机车制造、电子通信、管线、建材等与铁路建设和列车制造有关的部门。

(4分)(答对1项得1分,答对4项即可得4分。

本小题满分不得超过4分。

)【解析】试题分析:(1)读图可以看出尼日利亚现有铁路路网主要联系沿海和内地,线路少,密度较小,缺少沿海地区的横向联系;其作用主要是将内地初级农产品运到港口,供出口,同时方便进口商品运往内地。

(2)读图可以看出尼日利亚拟建沿海铁路整体上东西方向延伸,大致与海岸线平行,连接东、西两条通向内地地区的纵向铁路,构成铁路网。

(3)尼日利亚沿海地区的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其特点是终年高温多雨,气候湿热;湿热的气候有利于蚊虫繁殖,毒虫肆虐,病菌滋生,野生动植物数量多,体型较大,因而我国相关人员在建设该铁路时,为了保障身体某某,需要防X中暑、嗮伤、受潮、食物中毒、毒虫叮咬、野生动物侵袭、疫病、瘴气等,同时还应注意预防建设地区的自然灾害,如暴雨洪涝,山区还要预防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所带来的伤害。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区域发展战略第一节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课时作业)(解析版)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区域发展战略第一节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课时作业)(解析版)

4.1.1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课时作业(2022·全国·高一单元测试)中欧班列是指按照固定车次、线路等条件开行,往来于中国与欧洲及“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集装箱国际铁路联运班列。

2019年4月4日,卢森堡至成都中欧班列首趟列车开通。

下图为卢森堡至成都中欧班列路线示意图。

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往返于成都—卢森堡的中欧班列所装载的货物最可能有()A.葡萄酒、服装B.纺织品、水产品C.蔬菜、水果D.灯具、煤炭2.成都—卢森堡中欧班列开通的意义在于()A.激励我国远洋航运蓬勃发展B.加快中欧各地区人力资源的流动C.加快沿线各国家或地区的人口迁移D.加强沿线各国经贸文化交流【答案】1.A 2.D【解析】1.中欧班列沿线地区,尤其是德国的葡萄酒产业世界闻名,而我国的服装产业在国际上也具有竞争优势,所以往返于成都—卢森堡的中欧班列装载的货物最可能有葡萄酒和服装。

水产品、水果以及蔬菜不宜长距离运输,B、C错误。

德国和我国煤炭资源均较丰富,不需要通过中欧班列运输,D错误。

故选A。

2.中欧班列属于陆地运输,与远洋航运无关,A错误。

中欧班列的开通可以带动沿线经济发展,加强沿线各国经济贸易和文化的交流,D正确。

中欧班列为集装箱运输,运输的主要为货物,所以不会促进中欧各地区人力资源的流动,也不会加快沿线各国家或地区间的人口迁移,B、C错误。

故选D。

(2022·全国·高一单元测试)下图为“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三种货运方式占全国的比重示意图”。

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甲地区铁路运输的大宗货物最主要是()A.木材B.粮食C.煤炭D.铁矿石4.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都位于我国东部平原地区,但交通网络的建设成本远高于环渤海地区,其主要原因是()A.土地价格昂贵B.劳动力工资水平高C.河网密集,多洼地D.降水丰富,洪涝灾害频繁【答案】3.C 4.C【解析】3.由于长江被称为我国黄金水道,江阔水深,终年不冻,内河航运条件优越,内河运输占比是最大的,因此可以确定乙是长江中下游地区。

地理中国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的使用方位和地理位置

地理中国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的使用方位和地理位置

地理中国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的使用方位和地理位置地理中国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使用方位和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东亚,是一个拥有广阔领土和丰富地理资源的国家。

它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使用方位及地理位置对于国家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就中国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使用方位和地理位置展开论述。

一、自然地理的使用方位和地理位置中国自然地理的使用方位和地理位置对于国家的农业、工业、交通和能源等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1. 农业利用方位和地理位置中国自然地理的使用方位和地理位置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中国的土地广阔,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适宜的气候条件。

北方大部分地区适宜种植小麦、玉米等,南方则适宜种植水稻、茶叶等。

西南地区的高原气候适宜发展畜牧业。

此外,中国地处亚洲大陆中心,有利于国内外农产品的运输和贸易。

2. 工业利用方位和地理位置中国自然地理的使用方位和地理位置对工业发展同样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国东部地理位置靠近沿海,便于海上贸易和资源运输。

长江流域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水路和铁路交通发达,有利于原材料的供应和成品的运输。

3. 交通利用方位和地理位置中国的自然地理的使用方位和地理位置影响了交通运输的发展。

中国的地理位置使得其成为了连接亚洲和欧洲的重要交通枢纽。

陆地上,中国通过铁路和公路网络连接东南亚、中亚和蒙古等国家。

水上,中国的河流和运河系统为内河和海上交通提供了便利。

4. 能源利用方位和地理位置中国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自然地理的使用方位和地理位置直接影响了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中国南方拥有丰富的水电资源,北方则有丰富的煤炭和石油资源。

同时,中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地热带和火山带,为地热和地热能的开发提供了条件。

二、人文地理的使用方位和地理位置中国的人文地理的使用方位和地理位置对于人们的生活、文化和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居住和生活方位和地理位置中国的人文地理的使用方位和地理位置决定了人们的居住和生活方式。

高三地理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地理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地理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试题答案及解析1.现代高速铁路公路的修建过程中常常会采用“以桥代路”的做法。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①京沪高铁陆桥②杭州湾大桥③贵州清水河大桥④青藏北部清水河大桥【1】图中四地“以挢代路”的作用是()A.①-减小铁路的坡度起伏B.②-缩短宁波到上海的行程C.③-避免山崩滑坡的危害D.④-减少对耕地资源的占用【答案】B【解析】①为京沪高铁,北京至上海段地势起伏小,地形平坦,但人地关系紧张,以桥代路可以减少对耕地资源的占用;②杭州湾大桥,宁波至上海段修建跨海大桥减少路程,缩短行车距离,节省时间;③贵州清水河大桥,位于云贵高原地区,地势起伏大,地形崎岖,修建大桥减少坡度起伏对铁路的影响;④青藏北部清水河大桥,青藏北部地区地势起伏,多山地,冻土广布,生态环境脆弱,易发生地质灾害,以桥代路可以较少地质灾害对铁路的危害,故B正确。

【2】各桥梁所在地区自然条件对交通建设的不利影响是()A.①-干旱与洪涝B.②-海潮与海冰C.③-冻雨与风沙D.④-冻士与生态脆弱【答案】D【解析】京沪高铁所在地区受河湖众多影响;杭州湾大桥所在地区海潮、海冰对桥梁具有一定的侵蚀;贵州清水河大桥所在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多样,地形崎岖;青藏地区则是脆弱的生态环境、高寒缺氧以及冻土广布,故D正确。

【考点】区域地形,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2.甲、乙两图为世界著名海峡的地理简图,读图回答:(10分)(1)甲图是海峡,其东端有世界著名海港。

乙图是海峡,其最狭处建有世界著名的隧道。

(2)图所示海峡往往风浪较小,因为该海峡位于带(气压带风带全称);图所示海峡往往风大浪高,因为该海峡位于带(气压带风带全称)。

(3)在图中海峡范围内用箭头方向线标出:①甲图标出来自世界最大石油产地的原油运输方向;②乙图标出来自附近著名油田的原油运输方向。

【答案】(1)马六甲,新加坡,英吉利,英法海底。

(2)甲,赤道低气压带,乙,盛行西风带。

(3)【解析】(1)读图,根据经纬度位置及海陆轮廓可以判断,甲图是马六甲海峡,其东端有世界著名海港是新加坡。

2023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学案——学案25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2023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学案——学案25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学案25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考点呈现】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素养目标】 1.通过对货物的性质、数量、运输距离、价值、时效以及各种运输方式特点的分析,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能够从多个维度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分析。

(综合思维)2.通过对交通运输点、线区位的分析,建立人地协调观,能够正确认识地理环境对交通运输的影响,以及交通运输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人地协调观)知识梳理一、交通运输方式1.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及特点主要方式主要特点铁路运输运量大、①速度快、②运费较低、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小、连续性好;但造价高、占地面积大,短途运输成本高公路运输③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对④自然条件的适应性强;但运量小、耗能多、运费较贵水路运输⑤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但速度慢、灵活性和⑥连续性差航空运输速度快、运输效率高;但运量小、能耗大、⑦运费高管道运输运具和线路合二为一,运量大、耗能少、连续性强;但投资大、灵活性差2.交通运输的发展方向:⑧高速化、大型化、⑨专业化。

[点拨] 经济性、迅速性、安全性和通达性是运输方式的四大评价指标。

货物运输要根据货物的性质、数量、运距、价格、时效等情况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客运的选择要根据价格、安全、时效、目的等进行,都要本着“多、快、好、省”的原则。

二、交通运输布局1.交通运输网(1)构成要素{交通运输线:如⑩铁路、公路、航道交通运输点:如⑪港口、⑫车站、航空港等(2)主要类型{按形式:单一运输网和综合运输网按层次:省级、大区级、国家级综合运输网2.影响因素:⑬经济、社会、⑭技术、自然等因素。

3.典型案例:南昆铁路的建设(1)影响因素:国民经济的发展、人口和城市分布、⑮科学技术的进步等。

(2)重要意义:带动、繁荣沿线地区的经济,促进西南地区经济发展。

[拓展] 各种交通运输线、点的建设和发展虽然都受到自然、社会、经济和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但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自然因素的障碍逐步被打破,社会经济因素已成为决定性因素。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精品课件 第四章 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精品课件 第四章 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方法突破
一、交通运输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二、交通运输建设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应用体验
【例1】 (2022·湖南娄底一中月考)2022年1月1日是由中国中铁、中土集 团承建并运营维护的亚吉铁路正式开通商业运营4周年。亚吉铁路连接埃 塞俄比亚和吉布提,是非洲第一条跨国电气化铁路。该铁路是中国企业首 次在海外采用全套中国标准和中国 装备建造的第一条现代化铁路,真正 实现了全产业链“走出去”,是共建“一 带一路”的标志性成果。读图,完成下 列各题。
便捷的交通运输缩短了不同区域之间的 时空距离 ,使一个区域的经济 活动可以辐射其他区域,甚至世界各地,从而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提升经济 发展水平。
3.经济拉动效应明显 (1)交通运输不只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其本身也是重要的产业,而且还 是经济拉动效应明显的产业。 (2)发展交通运输,可以直接拉动原材料、能源、建筑、旅游等行业的发展, 增加 就业 。 4.共建“一带一路”对于加强区域间联系的作用 (1)共建“一带一路”致力于相关国家的互联互通,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 合型的 互联互通 网络,实现相关国家 多元 、自主、平衡、_可__持__续_ 的发展。 (2)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中国扩大和深化 对外开放 的需要,也是加 强与相关国家 互利合作 的需要。
旁栏边角 练一练 读教材图4.13“小村镇种植的大蒜”及相关文字材料,思考: 1.为什么武功县发展交通可以脱贫致富?
提示 自然条件优越,环境污染少,适宜优质农产品的生长;自然环境优美,交 通便利后促进了当地的对外交流,带动了当地种植业、旅游业等产业的兴 盛发展,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国家交通政策的大力支持,交通运输为其 发展创造了机遇。
结合材料探究: (1)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南昆铁路沿线的资源优势。(综合思维) (2)探讨南昆铁路建设对资源开发及经济发展的影响。(人地协调观) 提示 (1)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有丰富的农林资源;沿途有著名的喀斯特地貌 风景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2)南昆铁路的建设将促进沿线地区资源的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 益,促进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地理中国城市发展与西南交通建设
⑤大西南区位优势:
对外开放,西部大开发给大西南的经
济发展及交通建设带来新的契机:
沿边的开放+三峡工程建设+重庆直 辖市成立+西部大开发战略。
2、西南交通建设的地理背景:
⑴对交通建设有限制性的自然条件:
高三地理中国城市发展与西南交通建设
①地形地势: 对自然条件和交通建设的影响最为深刻。本区地
三个功能区和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三个行政区,
以及海河下游工业区。常住人口135万,建成区面积
183平方公里。
高三地海新区地处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活跃 的东北亚地区的中心地带和欧亚大陆桥的东起点,是 中国与蒙古共和国签约的出海口岸,也是哈萨克斯坦 等内陆国家可利用的出海口,拥有“三北”(华北、西北、 东北)辽阔的辐射空间。紧紧依托北京、天津两大直 辖市,拥有中国最大的人工港、最具潜力的消费市场 和最完善的城市配套设施。以新区为中心,方圆500公 里范围内还分布着11座1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对外, 滨海新区雄踞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位置,与日本和朝 鲜半岛隔海相望,直接面向东北亚和迅速崛起的亚太 经济圈,置身于世界经济的整体之中,拥有无限的发 展机遇。
2010届中国地理高考复习 课件系列
高三地理中国城市发展与西南交通建设
29《中国城市发展 与西南交通建设》
高三地理中国城市发展与西南交通建设
一、我国城市化特点:
1、城市化发展迅速,大城市人口合用地 规模急剧膨胀。
2、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城市基础设施 相对滞后,经济发展水平与就业需求之间矛盾 很大,产生了一系列城市问题。建设城市新区 是解决城市问题的可行之路。
高三地理中国城市发展与西南交通建设
二、上海浦东新区的建设:
1、上海市的发展:
(1)优越的区位条件: ①便捷的交通:上海位于长江航线的出海处,沿 海航线的中间位置,京沪、沪杭铁路联系全国。 ②广阔的经济腹地:上海位于我国沿海、沿江两 个经济最发达地带的交叉点上,是中国最大城市 带——沪宁杭城市带的核心城市,有广阔的经济 腹地。
高三地理中国城市发展与西南交通建设
③高素质的劳动力:劳动力资源丰富,有较高 的文化素质、技术水平和商品经济意识。 ④充足的农副产品供应: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最 发达农业基地之一。
高三地理中国城市发展与西南交通建设
(2)城市规模的扩大: 上海城市特点:中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商业贸易中心和重要出口基地,最大交通枢纽。 还是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信息、人才培养 基地。 ·上海城市规模的扩大包括:经济规模的扩大、 人口规模扩大、用地规模扩大。上海市区范围 依托黄浦江西岸,向北、西、南三方延伸,还 在郊区兴建了一大批卫星城。
(浦东新区位上海黄浦江东侧,东临东海,北 临长江。)
⑴浦东新区的开发作用: ①解决上海城市发展所面临的城市问题,尽快 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 ②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带动长江三角洲和 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
高三地理中国城市发展与西南交通建设
⑵开发条件:
①浦东新区位于贯穿上海市区的黄浦江东侧, 东临东海,北临长江。由于没有桥梁和隧道沟 通,经济发展落后于上海市区。 ②浦东地形平坦,河渠纵横,能够满足城市新 区建设对大规模、低成本土地开发的需要,浦 东与上海繁华的闹市邻近,只要解决越江交通 问题,就能使新区与老城区连为一体,相互促 进共同发展。
高三地理中国城市发展与西南交通建设
四、西南地区的交通建设:
1、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区位条件:
(1)范围: 大西南五省区和一市的经济协作区。即: 川、滇、黔、渝+藏+桂。(∵南昆铁路的建设 使广西沿海港口成为西南区对外联系最近便的 出海门户,∴本单元的西南区还包括广西。面 积全国的1/4,人口占全国1/5。)
高三地理中国城市发展与西南交通建设
(3)上海市面临的城市问题:
①道路狭窄、交通阻塞; ②居住拥挤; ③绿化面积小、环境质量差; ④用地紧张。用地趋于饱和,上海市的发展 目标是成为国际性经济、金融、贸易中心, ∴建设新区,成为上海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高三地理中国城市发展与西南交通建设
2、浦东新区的开发:
高三地理中国城市发展与西南交通建设
⑶浦东新区的城市规划:
总特点——多功能、外向型、国际化、现代化。
①浦东新区分为城市化地区和非城市化地区(注:开发 后修改成绿化块区与灰色块区相间并存); ②城区轴向发展与综合组团相结合的布局形态。即: 沿黄浦江南北发展轴,在现状基础上,向纵深组团发 展,形成多核心、开敞式模式。 ③形成五纵五横10条快速干道,四纵四横8条骨干河道, 通过内环线、外环线、桥梁、隧道把浦东和浦西联系 起来。 ④绿化覆盖率达35%,使浦东成为花园式新城。
位于天津东部临海地区,地处于华北平原北
部,位于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交汇点上、海河流域
下游、天津市中心区的东面,渤海湾顶端,濒临渤
海,北与河北省丰南县为邻,南与河北省黄骅市为
界,地理座标位于北纬38°40′至39°00′,东经117°20′
至118°00′。面积2270平方公里,拥有海岸线153公里。
包括天津港、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
高三地理中国城市发展与西南交通建设
(2)地理位置:
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看: ①边疆地区:有漫长国境线(与越.老.缅.尼.印相邻),广 西南部濒临北部湾(对外开放区)。 ②内陆地区:∵地域广、腹地深,加之地形复杂、沟 通不便,∴大部分为我国内陆腹地。 ③少数民族聚居区:远离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开放程 度低,邻国的经济落后等条件较为不利。 ④战略区位:是战略大后方,有国防优势。非常时期 常有发展契机。如:其国防区位优势,使之成为“三线” 建设重点区,重要铁路干线是此时修建的。
高三地理中国城市发展与西南交通建设
⑷浦东新区的发展: ①兴建了大批基础设施骨干工程; ②现代化城市新区的格局基本形成; ③浦东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工业是浦东新 区的主要支柱。已成为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和现 代工业基地,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
高三地理中国城市发展与西南交通建设
三、天津滨海新区。
⑴天津滨海新区地理位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