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真题及答案
2023年计算机专业考研真题讲解
【例1】(2023年全国计算机学科联考专业基础综合卷第12题,2分):一种C语言程序在一台32位机器上运行。
程序中定义了三个变量x、y、z,其中x和z是int型,y为short型。
当x=127,y=-9时,执行赋值语句z=x+y后,x、y、z旳值分别是A.X=0000007FH,y=FFF9H,z=00000076HB.X=0000007FH,y=FFF9H,z=FFFF0076HC.X=0000007FH,y=FFF7H,z=FFFF0076HD.X=0000007FH,y=FFF7H,z=00000076H【解析】D。
本题目波及知识点如下:(1)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十进制转二进制旳措施为整数部分除2取余倒计数,小数部分乘2取整正计数。
(2)转成32位补码[127]补=[1111111B]补=[+1111111B]补=01111111B=0007FH [-9]补=[-1001B]补=[-0001001B]补=11110111B=0FFF7H (3)求x+y旳真值及补码127+(-9)=118[118]补=[1110110B]补=[+1110110B]补=01110110B=00076H或补码直接求和:0007FH+0FFF7H =00076H答案为D。
【例2】(2023年全国计算机学科联考专业基础综合卷第13题,2分):浮点数加减运算过程一般包括对阶、尾数运算、规格化、舍入和判溢出等环节。
设浮点数旳阶码和尾数均采用补码表达,且位数分别为5位和7位(均含2位符号位)。
若有两个数X=27×29/32,Y=25×5/8,则用浮点加法计算X+Y 旳最终止果是A:00111 1100010 B:00111 0100010 C:01000 0010001 D:发生溢出【解析】D。
本题目波及知识点如下:(1)浮点数表达:设X=M x * 2Ex,Y=My * 2Ey[M x ]补=[29/32]补= [+0.11101B]补=00 11101B[M y ]补=[5/8]补= [+0. 101B]补=[+0. 10100B]补=00 10100B[E x ]补= [7]补= [+111B]补=00 111B[E y ]补= [5]补= [+101B]补=00 101BX: 00 111B 00 11101BY: 00 101B 00 10100B(2)对阶E x > E y ,因此Y: 00 111B 00 00101 00B,[M y ]补= 00 00101 00B,[E y ]补=00 111B(3)尾数求和[M x+ M y]补= 01 00010B(4)右规尾数旳和溢出,需要通过右移进行规格化,不过目前阶码已经为最大值00 111B,无法通过右移进行规格化。
考研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3-1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考研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3-1(总分150, 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字长16位的补码定点小数的表示范围是( )。
SSS_SINGLE_SELA0~1-2-15B-(1-2-15)~1-2-15C-1~1-2-15D -1~1该问题分值: 2答案:C表示定点小数时,补码可比原码、反码多表示一个-1,选C。
2.当向一棵m阶的B一树做插入操作时,若一个结点中的关键字个数等于( ),则必须分裂成两个结点,当向一棵m阶的B-树做删除操作时,若一个结点中的关键字个数等于( ),则可能需要同它的左兄弟或右兄弟结点合并成一个结点。
SSS_SINGLE_SELA m,m/2-2B m-1,m/2-1C m+l,m/2D m/2,m/2+1该问题分值: 2答案:A参见B-树基本插入与删除操作。
3.设有13个值,用它们组成一棵哈夫曼树,则该哈夫曼树共有( )个结点。
SSS_SINGLE_SELA 13B 12C 26D 25该问题分值: 2答案:D具有n个叶子结点的哈夫曼树共有2*n-1个结点。
4.数据链路层采用了后退N帧(GBN)协议,发送方已经发送了编号为0~7的帧。
当计时器超时时,若发送方只收到0、2、3号帧的确认,则发送方需要重发的帧数是( )。
SSS_SINGLE_SELA 2B 3C 4D 5该问题分值: 2答案:C根据后退N帧协议,接收方的窗口为“1”,如果发送方收到了3号帧的确认,则说明0、1、2、3号帧都已经发送成功,所以只需要重发4、5、6、7号帧即可。
5.一个C类地址,采用了255.255.255.240作为子网掩码,那么这个C类地址可以划分为( )个子网。
SSS_SINGLE_SELA 16B 32C 64D 128该问题分值: 2答案:A先将子网掩码转换成二进制得到1111 1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000。
C类的主机号是8位的,现在用高4位来表示子网,因此可以得到16个子网。
考研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408)研究生考试试题及解答参考(2024年)
2024年研究生考试考研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408)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1、下列关于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件组成。
B. 指令和数据存放在不同的存储器中。
C. 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的计算机硬件系统分为运算器、显示器和键盘三大部分。
D. 程序指令存储在内存中,但数据不能存储在内存中。
2、在计算机内部,数据通常采用哪种形式表示?A. 十进制B. 八进制C. 十六进制D. 二进制3、CPU可以直接访问的存储器是哪一个?A. 软盘B. 硬盘C. 内存D. 光盘4、在计算机网络中,以下哪项不是TCP/IP模型的层次结构之一?A. 网络接口层B. 网络层C. 应用层D. 物理层5、以下哪个算法是用于查找非平衡二叉搜索树中某个特定节点的最坏情况时间复杂度?A. 二分查找B. 中序遍历C. 平衡二叉搜索树查找D. 二叉树遍历6、以下哪个语言是用于实现编译原理的?A. JavaB. C++C. PythonD. Haskell7、在计算机系统中,地址总线的宽度决定了CPU可以直接寻址的内存空间大小。
如果某计算机系统的地址总线宽度为32位,则该CPU的最大直接寻址空间为:A. 4GBB. 8GBC. 16GBD. 32GB8、在数据结构中,队列是一种特殊的线性表,其特点是先进先出(FIFO)。
若在一个初始为空的队列中按照顺序插入元素A、B、C、D,然后执行两次删除操作,再插入元素E、F,接着再次执行两次删除操作,此时队列的队首元素是:A. AB. BC. CD. F9、在关系数据库中,两个表之间的连接是一种生成新表的操作,它将第一个表中的行与第二个表中的行匹配。
如果连接操作没有找到匹配项,则返回NULL。
假设我们有两个表:Table1(A, B),Table2(C, D),其中A与C是连接字段。
年考研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真题及答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联考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试题要求。
1.设n是描述问题规模的非负整数,下列程序段的时间复杂度是x=0;while(n>=(x+l)*(x+l))x=x+l;A. O(log n)B. O(n1/2)C. O(n)D. O(n2)2.若将一棵树T转化为对应的二又树BT,则下列对BT的遍历中,其遍历序列与T的后根遍历序列相同的是A. 先序遍历B. 中序遍历C. 后序遍历D. 按层遍历3.对n个互不相同的符号进行哈夫曼编码。
若生成的哈夫曼树共有115个结点,则n的值是A. 56B. 57C. 58D. 604.在任意一棵非空平衡二又树(AVL树)T1中,删除某结点v之后形成平衡二又树T2,再将w插入T2形成平衡二又树T3。
下列关于T1与T3的叙述中,正确的是I.若v是T1的叶结点,则T1与T3可能不相同Ⅱ.若v不是T1的叶结点,则T1与T3一定不相同Ⅲ.若v不是T1的叶结点,则T1与T3一定相同A. 仅IB. 仅IIC. 仅I、ⅡD. 仅I、Ⅲ5.下图所示的AOE网表示一项包含8个活动的工程。
活动d的最早开始时间和最迟开始时间分别是A. 3和7B. 12和12C. 12和14D. 15和156.用有向无环图描述表达式(x+y)*((x+y)/x),需要的顶点个数至少是A. 5B. 6C. 8D. 97.选择一个排序算法时,除算法的时空效率外,下列因素中,还需要考虑的是I.数据的规模Ⅱ.数据的存储方式Ⅲ.算法的稳定性 V.数据的初始状态A. 仅ⅢB. 仅I、ⅡC. 仅Ⅱ、Ⅲ、IVD. I、Ⅱ、Ⅲ、Ⅳ8.现有长度为11且初始为空的散列表HT,散列函数是H(key)=key%7,采用线性探查(线性探测再散列)法解决冲突将关键字序列87,40,30,6,11,22,98,20依次插入到HT后,HT查找失败的平均查找长度是A. 4B.C. 6D.9.设主串T=“abaabaabcabaabc”,模式串S=“abaab c”,采用KMP算法进行模式匹配,到匹配成功时为止,在匹配过程中进行的单个字符间的比较次数是A. 9B. 10C. 12D. 1510. 排序过程中,对尚未确定最终位置的所有元素进行一遍处理称为一“趟”。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组成原理-17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组成原理-17(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2,分数:40.00)1.某计算机主存容量为64KB,其中ROM区为4KB,其余为RAM区,按字节编址。
现要用2K×8位的ROM芯片和4K×4位的RAM芯片来设计该存储器,则需要上述规格的ROM芯片数和RAM芯片数分别是______。
(分数:1.00)A.1、15B.2、15C.1、30D.2、30 √解析:[解析] 首先确定ROM的个数,ROM区为4KB,选用2K×8位的ROM芯片,需要(4K×8)/(2K×8)=2片,采用字扩展方式;60KB的RAM区,选用4K×4位的RAM芯片,需要(60K×S)/(4K×4)=30片,采用字和位同时扩展方式。
2.假定用若干个2K×4位的芯片组成一个8K×8位的存储器,则地址081FH所在芯片的最小地址是______。
(分数:1.00)A.0000HB.0600HC.0700HD.0800H √解析:[解析] 用2K×4位的芯片组成一个8K×8位存储器,每行中所需芯片数为2,每列中所需芯片数为4,各行芯片的地址分配如下:第一行(2个芯片并联)0000H~07FFH第二行(2个芯片并联)0800H~0FFFH第三行(2个芯片并联)1000H~17FFH第四行(2个芯片并联)1800H~1FFFH可知,地址081FH在第二行,且所在芯片的最小地址为0800H。
3.某存储器容量为64KB,按字节编址,地址4000H~5FFFH位ROM区,其余为RAM区。
若采用8K×4位的SRAM芯片进行设计,则需要该芯片的数量是______。
(分数:1.00)A.7B.8C.14 √D.16解析:[解析] 5FFF-4000+1=2000H,即ROM区容量为:2 13 B=8KB(2000H=2*16 3 =2 13 ),RAM区容量为56KB(64KB-8KB=56KB)。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网络-应用层(一)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网络-应用层(一)(总分:28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5,分数:50.00)1.在计算机网络中,C.D.E、F采用对等连接方式,则 ____ 。
(分数:2.00)A.C只能充当主机B.D只能充当主机C.C和D都可能是服务器,也可能是主机√D.C只能是服务器,D只能是服务器解析:是中央台用于收发电子邮件的计算机的域名。
它的端口号是 ____ 。
(分数:2.00)A.80 √B.81C.79D.78解析:3.在域名解析过程中,本地域名服务器可以采用的查询方式是 ____ 。
(分数:2.00)A.迭代查询B.递归查询C.迭代查询或递归查询√D.顺序查询解析:4.FTP只提供文件传送的一些基本的服务,它使用 ____ 。
(分数:2.00)A.TCP可靠的运输服务√B.UDP运输服务C.SMTP传输D.POP传输解析:5.一个邮件服务器( )。
(分数:2.00)A.既可以作为客户,也可以作为服务器√B.只能做服务器C.只能收邮件D.只能向用户发送邮件解析:6.下面说法,哪个是正确的( )。
(分数:2.00)A.万维网WWW使用统一资源定位符URI,来标志万维网上的各种文档B.在万维网WWW中,客户程序与服务器程序之间交互使用的是HTTP协议C.只要使用:HTTP协议,就能够在自己的计算机屏幕上显示任何万维网页面√D.为了在万维网上方便地查找信息,用户可使用各种的搜索工具(即搜索引擎)解析:7.下面哪些协议不是面向连接的’FCP协议 ____ 。
(分数:2.00)A.SMTPB.HTTPC.DNS √D.TELNET解析:8.TCP/IP参考模型中,下面不属于应用层的协议是 ____ 。
(分数:2.00)A.SMTPB.IP √C.SNMPD.TELNET解析:9.Internet上的3个传统的基本应用是 ____ 。
(分数:2.00)A.Telnet、FTP、EmailB.Telnet、FTP、WWWC.FTP、WWW、Email √D.WWW、BBS、SNMP解析:10.以下软件中 ____ 不是浏览器。
考研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5-1
考研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5-1(总分:149.97,做题时间:90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40,分数:80.00)1.关于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的描述正确的是______。
Ⅰ.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优于其链式存储结构Ⅱ.链式存储结构比顺序存储结构可更方便地表示各种逻辑结构Ⅲ.如频繁使用插入和删除结点操作,顺序存储结构更优于链式存储结构Ⅳ.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都可以进行顺序存储∙ A.仅Ⅰ、Ⅱ、Ⅲ∙ B.仅Ⅱ、Ⅳ∙ C.仅Ⅱ、Ⅲ∙ D.仅Ⅲ、Ⅳ(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Ⅰ:线性表的两种存储结构各有优缺点,顺序存储结构支持随机存储,对于表内任意元素的存取具有较高的效率,这一点优于链式存储结构;链式存储结构不需要一次性分配所有空间给线性表,即支持动态存储,这一点优于顺序存储结构,故Ⅰ错误。
Ⅱ:比如树和图等逻辑结构一般都是使用链式存储结构更为方便,故Ⅱ正确。
Ⅲ:链式存储应该更适合频繁使用插入和删除操作的线性表,因为不需要移动元素,仅需要修改指针即可;而线性存储可能需要大量移动元素,故Ⅲ错误。
Ⅳ:顺序存储结构既可以随机存储也能顺序存储;链式存储结构只能顺序存储。
综上所述,Ⅱ、Ⅳ正确。
补充:随机存储和顺序储存的差别是什么? 随机存储:意思是用户想找第几个结点都可以直接使用下标找到,比如数组。
顺序存储:意思是用户想找任何一个结点都必须从第一个结点按顺序数过去。
2.相对于单向链表,使用双向链表存储线性表,其优点是______。
Ⅰ.提高查找速度Ⅱ.节约存储空间Ⅲ.数据的插入和删除更快速∙ A.仅Ⅰ∙ B.仅Ⅰ、Ⅲ∙ C.仅Ⅲ∙ D.仅Ⅱ、Ⅲ(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在双向链表中的查找仍然是顺序查找,故查找速度并没有提高;双向链表中有两个指针域,所以不但不能节约存储空间,相比单链表,还增加了空间;既然增加了空间,那必须是以空间来换取时间,导致的结果就是数据的插入和删除将会更快速。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组成原理-9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组成原理-9(总分:91.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2,分数:44.00)1.在统一编址方式下,就I/O设备而言,其I/O对应的地址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分数:2.00)A.要求固定在地址高端B.要求固定在地址低端C.要求相对固定在地址某部分D.可随意在地址任何地方√解析:[解析] 通常,在统一编址方式下,内存与I/O各占用一定的地址资源,但它们的指令操作码是相同的,仅地址码不同,如果随意地占用,将给编程带来极大的麻烦。
2.中断地址是______。
(分数:2.00)A.子程序入口地址B.中断服务程序入口地址C.中断服务程序入口地址表D.中断返回地址√解析:[解析] 中断地址就是断点地址,即程序返回的地址。
3.通道程序是由______组成,通道对CPU的请求通过______形式,CPU对通道的访问通过______形式。
(分数:2.00)A.I/O指令,自陷,中断B.通道指令(通道控制字),中断,I/O指令√C.通道状态字,通道命令,自陷D.通道状态字,跳转指令,通道命令解析:[解析] 通道程序是主处理机为它准备的一些通道指令,外设有DMA请求时,通过DMAC向CPU以发中断的形式申请总线使用权,而当CPU与DMAC传送信息时如同一个I/O接口,所以通过I/O指令访问。
4.显示器的主要参数之一是分辨率,其含义是______。
(分数:2.00)A.显示屏幕的水平和垂直扫描频率B.显示屏幕上光栅的列数和行数√C.可显示不同颜色的总数D.同一幅画面运行显示不同颜色的最大数目解析:[解析] 显示器是以扫描方式工作的,水平方向扫描实际上是将屏幕分成光栅的行,垂直方向扫描是再将行分成点,即像素。
5.某CPU访问存储器与访问I/O端口的指令相同,则存储器与I/O端口______。
(分数:2.00)A.它们的地址编码可能重叠B.它们的地址编码一定互斥√C.它们的地址空间一定重叠D.寻址它们的地址线数目通常不同解析:[解析] 访问存储器与访问I/O端口的指令相同,即为统一寻址方式,它们共同执行指令时启用的地址线所对应的整个地址空间,但存储器地址编码与I/O地址编码互斥,它们的地址编码的位数通常相同。
408真题及答案
精品文档2015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联考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试题一、单项选择题:第1~40 小题,每小题2 分,共80 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试题要求。
1.已知程序如下:int S(int n){ return (n<=0)?0:s(n-1)+n;}void main(){ cout<< S(1);}程序运行时使用栈来保存调用过程的信息,自栈底到栈顶保存的信息依次对应的是。
A.main()→S(1)→S(0) B.S(0)→S(1)→main()B.main()→S(0)→S(1) D.S(1)→S(0)→main()2.先序序列为a,b,c,d 的不同二叉树的个数是。
A.13 B.14 C.15 D.163.下列选项给出的是从根分别到达两个叶结点路径上的权值序列,能属于同一棵哈夫曼树的是。
A.24,10,5 和24,10,7 B.24,10,5 和24,12,7C.24,10,10 和24,14,11 D.24,10,5 和24,14,64.现有一棵无重复关键字的平衡二叉树(A VL树),对其进行中序遍历可得到一个降序序列。
下列关于该平衡二叉树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根结点的度一定为2 B.树中最小元素一定是叶结点C.最后插入的元素一定是叶结点D.树中最大元素一定是无左子树5.设有向图G=(V,E),顶点集V={V0,V1,V2,V3},边集E={<v0,v1>,<v0,v2>,<v0,v3>,<v1,v3>}。
若从顶点V0 开始对图进行深度优先遍历,则可能得到的不同遍历序列个数是。
A.2 B.3 C.4 D.5 6.求下面带权图的最小(代价)生成树时,可能是克鲁斯卡(Kruskal)算法第2次选中但不是普里姆(Prim)算法(从V4 开始)第2 次选中的边是。
A.(V1,V3) B.(V1,V4) C.(V2,V3) D.(V3,V4)7.下列选项中,不能构成折半查找中关键字比较序列的是。
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考研真题及详解
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考研真题及详解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考研真题及详解一、题型及分值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考研试卷包含七个部分,分别是选择题、填空题、程序填空题、简答题、设计题和应用题。
其中,选择题和填空题各占40分,程序填空题占30分,简答题占60分,设计题占40分,应用题占50分。
总分为170分。
二、题目内容1、选择题选择题部分主要涉及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等方面的知识点,其中有一道题目为英文选择题,选项中包含英文单词或短语。
2、填空题填空题部分同样涉及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等方面的知识点,主要是对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进行考察。
3、程序填空题该部分给出一段程序代码,其中有一到两个语句缺失,需要根据上下文和程序逻辑推理出缺失的语句,并进行填充。
4、简答题简答题部分通常会给出一些问题,需要考生根据所学的知识点对问题进行简要的回答。
问题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广泛,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等。
5、设计题设计题部分通常会给出一些算法或数据结构的题目,要求考生根据题目要求设计出相应的算法或数据结构,并给出相应的实现代码。
6、应用题应用题部分通常会给出一些实际问题或应用场景,要求考生根据所学的知识点对问题进行求解和分析。
问题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等。
三、解题技巧1、选择题和填空题部分这部分题目主要是对基本概念和原理进行考察,因此需要考生对知识点掌握牢固,并对相关的概念和原理有深入的理解。
同时,还需要考生具备较好的阅读理解和逻辑推理能力。
2、程序填空题部分该部分题目需要考生对程序代码的逻辑有一定的理解,并根据上下文和程序逻辑推理出缺失的语句。
因此,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编程能力和程序阅读理解能力。
3、简答题部分该部分题目需要对问题进行简要的回答,因此需要考生对知识点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并能够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述。
2024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409)卷子
2024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408)卷子引言概述:2024年的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408)卷子是考察学生对计算机学科基本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重要考试。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分别阐述该考试的考点和相关知识点,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正文内容:一、计算机组成原理1.1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1.2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1.3 计算机的存储结构1.4 计算机的指令系统1.5 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二、数据结构与算法2.1 常见数据结构的特点和应用2.2 算法的基本概念与分类2.3 常见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与空间复杂度分析2.4 排序算法的原理与实现2.5 图算法的基本思想与应用三、操作系统3.1 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和特点3.2 进程管理与线程管理3.3 内存管理与文件管理3.4 操作系统的调度算法3.5 操作系统的安全性与保护机制四、数据库原理与应用4.1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与特点4.2 关系数据库的设计与规范化4.3 SQL语言的基本操作4.4 数据库的事务管理与并发控制4.5 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策略五、计算机网络5.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与分类5.2 OSI参考模型与TCP/IP协议族5.3 网络传输层的协议与机制5.4 网络应用层的常见协议与应用5.5 网络安全与防护措施总结:综合考试是对考生综合应用计算机学科基础知识的一次全面考察。
通过对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与算法、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与应用以及计算机网络等五个大点的详细阐述,本文希望能够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为2024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408)卷子的备考提供参考和指导。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应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同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练习和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试技巧。
祝愿所有考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组成原理-12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组成原理-12(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5,分数:50.00)1.当前设计高性能计算机的重要技术途径是______。
(分数:2.00)A.提高CPU主频B.扩大主存容量C.采用非冯·诺依曼体系、结构D.采用并行处理技术√解析:[解析] 提高CPU主频、扩大主存容量对性能的提升是有限度的。
采用并行技术是实现高性能计算的重要途径,现今超级计算机均采用多处理器来增强并行处理能力。
2.下列关于“兼容”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分数:2.00)A.指计算机软件与硬件之间的通用性,通常在同一系列不同型号的计算机间存在B.指计算机软件或硬件的通用性,即它们在任何计算机间可以通用C.指计算机软件或硬件的通用性,通常在同一系列不同型号的计算机间通用√D.指软件在不同系列计算机中可以通用,而硬件不能通用解析:[解析] 兼容指计算机软件或硬件的通用性,故A、D错。
B中,它们在任何计算机间可以通用,错误。
C中,兼容通常在同一系列不同型号的计算机,正确。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Ⅰ.在微型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中,会计电算化属于科学计算方面的应用Ⅱ.决定计算机计算精度的主要技术是计算机的字长Ⅲ.计算机“运算速度”指标的含义是每秒钟能执行多少条操作系统的命令Ⅳ.利用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把计算机的运算部件和控制部件做在一块集成电路芯片上,这样的一块芯片叫单片机(分数:2.00)A.Ⅰ、ⅢB.Ⅱ、ⅣC.Ⅱ√D.Ⅰ、Ⅲ、Ⅳ解析:[解析] 会计电算化属于计算机数据处理方面的应用,Ⅰ错误。
Ⅱ显然正确。
计算机“运算速度”指标的含义是每秒钟能执行多少条指令,Ⅲ错误。
这样集成的芯片称为CPU,Ⅳ错误。
4.某计算机主频为1.2GHz,其指令分为4类,它们在基准程序中所占比例及CPI如下表所示。
指令类型所占比例CPIA 50% 2B 20% 3C 10% 4D 20% 5该机的MIPS数是______。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操作系统-12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操作系统-12(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5,分数:50.00)1.逻辑文件的组织形式是由______决定的。
(分数:2.00)A.存储介质特性B.操作系统的管理方式C.主存容量D.用户√解析:[解析] 文件结构包括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两种。
逻辑结构是用户组织数据的结构形式,数据组织形式来自于需求,而物理结构是操作系统组织物理(存储)块的结构形式。
逻辑结构可以直接使用物理结构进行实现,效率较高;但是使用物理结构也可以产生更丰富的逻辑结构。
逻辑结构的产生直接来源于计算机用户长期的需求积累,对共同需求的支持产生一种特殊的逻辑结构,比如操作日志的记录是产生顺序文件的需求;结构化数据(数据库的早期形式)的存取催生的是随机访问文件。
因此说,逻辑文件的组织形式取决于用户,物理结构的选择取决于文件系统设计者针对硬件结构(如磁带介质很难实现链接结构和索引结构)所采取的策略(即题目中的选项A和B)。
注:文件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都有索引的概念,引入逻辑索引和物理索引的目的是截然不同的。
逻辑索引的目的是加快文件数据的定位,而物理索引的主要目的是管理不连续的物理块。
2.对磁盘进行磁头调度的目的是为了缩短______时间。
(分数:2.00)A.寻道√B.旋转C.传送D.启动解析:3.在文件系统中引入“当前目录”的主要目的是______。
(分数:2.00)A.方便用户B.提高系统性能√C.增强系统安全性D.支持共享访问解析:[解析] 引入“当前目录”的目的是为了避免搜索文件时从根目录开始,从而减少了搜索文件的时间,因此它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系统性能。
但是在使用“当前目录”过程中,用户感觉到了使用上更加方便。
4.有关文件系统层次结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
(分数:2.00)A.逻辑文件系统必须建立在访问控制模块之上,利用其安全机制保证用户数据的安全B.物理文件系统必须建立在文件信息缓冲区之上,利用缓冲提高系统性能C.文件目录系统必须建立在访问控制模块之上,利用其安全机制保证用户数据的安全√D.物理文件系统必须与文件信息缓冲区管理集成在一层,在提高系统性能的同时减少跨层访问的次数解析:[解析] 逻辑文件系统的工作主要是根据文件的逻辑结构将用户欲读/写的逻辑记录/字节转换成文件逻辑结构内的相应块号,因此不需要访问控制;物理文件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把逻辑记录所在的相对块号转换成实际的物理地址,因此不需要文件信息缓冲;而逻辑文件系统必须与文件信息缓冲区管理集成在一层,在对同一物理块多次访问时,可以通过内存访问代替磁盘访问,减少磁盘访问次数。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网络-4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网络-4(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综合应用题(总题数:25,分数:100.00)1.一个电缆公司决定在一个有5000户的社区中提供因特网服务。
该公司使用一条同轴电缆和一种频谱分配方案,允许每条电缆有100Mbps的下行带宽。
为了吸引客户,公司决定在任何时间都保证每户至少有2Mbps 的下行带宽。
该电缆公司需要怎样做才能提供这一保证?(分数:4.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解析:每户2Mbps的下行带宽保证意味着每条同轴电缆最多穿行50户。
因此,电缆公司将需要把现有的电缆分裂成100条同轴电缆,并且把它们中的每一条都直接连接到一个光纤结点。
2.T1线路的开销比例有多大?即1.544Mbps中有多少比例没有投递给端点用户?(分数:4.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解析:T1载波处理复用在一起的24条话音信道。
24条信道轮流将其采样的8位数字插入输出串,其中7位是用户数据,1位是控制信号。
1帧包含24×8比特和一个附加的帧位(用于帧同步),这样每125μs 193比特,总的数据率是1.544Mbps。
由于在一个帧中,端点用户使用193位中的168(=7×24)位,开销占25(=193-168)位,因此开销比例等于25÷193≈13%。
3.如果一个T1传输系统一旦失去了同步,它就会尝试使用每一帧中的第一位重新同步。
问平均要查看多少帧才能重新取得同步且保证误判率不超过0.001?(分数:4.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解析:10个帧。
2020年计算机考研统考408真题答案解析
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联考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试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C 2. D 3. A 4. C 5. B 6. B 7. A8. B9. C 10. B 11. A 12. B 13.A14. D 15. D 16. A17. B 18. A 19. C 20. C 21.B22. C 23.B24.A25. D 26. D 27. B 28. D 29.B30. D 31. B 32. C33. C 34. B 35. C 36. D 37.A38. D 39.C40. D1.【参考答案】C【解析】按上三角存储,m7,2对应的是m2,7,在它之前有:第1列:1第2列:2……第6列:6第7列:1前面一共1+2+3+4+5+6+1个元素,共22个元素,数组下标从0开始,故下标为m2,7的数组下标为22。
2.【参考答案】D【解析】第一个Pop栈中状态为a,b,Pop出栈元素为b,第二个Pop栈中状态为a,c,Pop出栈元素为c,第三个Pop栈中状态为a,d,e,Pop出栈元素为e,把序列连起来就是b,c,e。
3.【参考答案】A【解析】由于题目明确说明只存储结点数据信息,所以采用顺序存储时要用数组的下标保存结点的父子关系,所以对于这棵二叉树存储的结果就是存储了一棵五层的满二叉树,五层的满二叉树结点个数为1+2+4+8+16=31,所以至少需要31个存储单元。
4.【参考答案】C【解析】森林的先根遍历对应它自己转化后二叉树的先序遍历,森林的后根遍历对应它自己转化后二叉树的中序遍历,所以先根和后根可以唯一确定森林转化后的二叉树,如下:后序遍历为:b,f,e,d,c,a5.【参考答案】B【解析】在4,5,1,2,3中由于1先插入,所以1会成为4的左孩子,2会成为1的右孩子,不能生成图中二叉树,故选B。
6.【参考答案】B【解析】题目已经限定有向无环图图,假设从a结点出发开始深度遍历,那么这一次递归到最大深度,必然终止于某结点(记为h结点),h结点必然没有出度。
研究生考试考研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408)2024年自测试卷及解答
2024年研究生考试考研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408)自测试卷及解答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1、在计算机网络中,如果所有的计算机都连接到一个中心节点上,当一个网络节点需要传输数据时,首先发送数据到中心节点,然后由中心节点转发到目的节点,这种连接被称为( )。
A. 星型拓扑B. 环形拓扑C. 总线拓扑D. 网状拓扑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的理解。
•星型拓扑:所有节点都直接连接到中心节点,中心节点控制全网的通信,任何两节点之间的通信都要通过中心节点。
这符合题目描述,故A正确。
•环形拓扑:节点通过点到点通信线路连接成闭合环,每个节点接收从一条链路传来的数据,然后以同样的速度传到下一个节点,故B错误。
•总线拓扑:所有节点都连接到一条共享的通信介质上,任何时刻只有一个节点发送数据,其他节点接收数据,故C错误。
•网状拓扑:任意两个节点之间都有直接的链路连接,这种结构可靠性高,但成本也高,且当节点数较多时,通信线路复杂,网络管理困难,故D错误。
2、在操作系统的进程管理中,如果系统中有n个进程,则进程间可能出现的状态转换总数为( )。
(不考虑进程的终止状态)A. n(n-1)B. n^2C. 2n(n-1)D. n(n-1)/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进程状态转换的理解。
在操作系统中,进程的状态转换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就绪状态→ 运行状态•运行状态→ 就绪状态•运行状态→ 阻塞状态•阻塞状态→ 就绪状态对于n个进程,每个进程都可以从就绪状态转变为运行状态,也可以从运行状态转变为就绪状态或阻塞状态,反之亦然。
但是,由于进程间的状态转换是单向的(例如,一个进程不能直接从一个阻塞状态转移到另一个进程的阻塞状态),我们需要考虑的是每个进程与其他进程之间可能的状态转换。
对于每个进程,它都可以与剩下的n-1个进程进行状态转换(不考虑自身),且每个进程都有4种可能的状态转换(上述列出的四种)。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组成原理-5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组成原理-5(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综合应用题(总题数:12,分数:100.00)1.设存储器容量为32字,字长64(即W)位,模块数m=4,分别用顺序方式和交叉方式进行组织。
若存储周期T=200ns,数据总线宽度为64位,总线传送周期τ=50ns,求顺序存储器(即高位地址交叉)和交叉存储器带宽各是多少?(分数:4.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解析:因为信息是顺序访问的,所以它用低位地址顺序选择各存储单元,用高位地址选择不同的存储体。
因为顺序存储器和交叉存储器连续读出m=4个字的信息总量都是:W=64b×4=256b又因为它们连续读出4个字所需的时间分别是:T 1=mT=4×200ns=800ns=8×10 -7 sT 2 =T+(m-1)τ=200ns+3×50ns=350ns=3.5×10 -7 s所以顺序存储器带宽:Bm 1 =W/t 1=256/(8×10 -7)=32×10 7 (b/s)交叉存储器带宽:Bm 2 =W/t 2=256/(3.5×10 -7)=73×10 7 (b/s)显然后者的吞吐量要大得多。
显示适配器中,用于存放显示信息的存储器称刷新存储器,它的重要性能指标是带宽。
具体工作中,显示适配器的多个功能部分要争用刷新存储器的带宽。
假设总带宽50%用于刷新屏幕,保留50%带宽用于其他非刷新功能,且设显示采用分辨率为1024×768,颜色深度为3B,刷新频率为72Hz的工作方式。
(分数:8.00)(1).试计算刷新存储器总带宽。
(分数:4.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解析:因为刷新带宽W 1 =分辨率×像素点颜色深度×刷新速率=1024×768×72/s=165888KBps=162MBps所以刷新总带宽W 0 =W 1·(W 0 /W 1 ) (W 0 /W 1即倍数)W 0=162MBps×100/50=324MBps(2).为达到这样高的刷新存储器带宽,应采取何种技术措施?(分数:4.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解析:为了提高刷新存储器带宽,可采取如下技术措施:采用高速DRAM芯片组成刷新存储器;采用多体交叉结构;刷新存储器至显示控制器的内部总线宽度由32位提高到64位,甚至128位;采用双端口存储器,将刷新端口与更新端口分开。
2024年研究生考试考研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408)复习试题及解答
2024年研究生考试考研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408)复习试题及解答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1、在计算机网络中,路由器的主要作用是()。
A. 资源共享B. 数据转发C. 分布式处理D. 负载均衡答案:B解析:路由器是连接两个或多个网络的硬件设备,在网络间起网关的作用。
路由器的主要功能就是进行路由选择和数据包的转发,即选择最佳的路径,将数据包从一个网络转发到另一个网络。
因此,选项B“数据转发”是路由器的主要作用。
选项A“资源共享”是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之一,但不是路由器的主要作用;选项C“分布式处理”是计算机网络中分布式系统的一个特点,与路由器的主要功能不符;选项D“负载均衡”是路由器可能具备的一种功能,但不是其主要作用。
2、在关系数据库中,若关系R和S具有相同的属性个数,且对应的属性取自同一个域,则R与S的并集是由属于R或属于S的元组组成的集合,其结果关系()。
A. 仍属于RB. 仍属于SC. 既属于R又属于SD. 既不属于R也不属于S答案:D解析:在关系数据库中,若两个关系R和S具有相同的属性个数,且对应的属性取自同一个域,则它们可以进行并集操作。
R与S的并集是由属于R或属于S(或两者都属于)的元组组成的集合。
然而,这个并集的结果关系并不直接属于R或S,因为并集操作会生成一个新的关系,它可能包含R和S中所有的元组,也可能只包含部分元组(如果R和S有共同的元组,则这些元组在并集中只会出现一次)。
因此,选项D“既不属于R也不属于S”是正确的。
3、在C语言中,若有以下定义和语句:int a[10]={1,2,3,4},p=a;p++;则p的值是()。
A. 1B. 2C. 3D. 4答案:B解析:在C语言中,数组名代表数组首元素的地址。
因此,int a[10]={1,2,3,4},p=a; 这行代码定义了一个整型数组a,并初始化了前四个元素为1、2、3、4,然后定义了一个整型指针p,并将它初始化为指向数组a的首元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联考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试题要求。
1.设n是描述问题规模的非负整数,下列程序段的时间复杂度是x=0;while(n>=(x+l)*(x+l))x=x+l;A. O(log n)B. O(n1/2)C. O(n)D. O(n2)2.若将一棵树T转化为对应的二又树BT,则下列对BT的遍历中,其遍历序列与T的后根遍历序列相同的是A. 先序遍历B. 中序遍历C. 后序遍历D. 按层遍历3.对n个互不相同的符号进行哈夫曼编码。
若生成的哈夫曼树共有115个结点,则n的值是A. 56B. 57C. 58D. 604.在任意一棵非空平衡二又树(AVL树)T1中,删除某结点v之后形成平衡二又树T2,再将w插入T2形成平衡二又树T3。
下列关于T1与T3的叙述中,正确的是I.若v是T1的叶结点,则T1与T3可能不相同Ⅱ.若v不是T1的叶结点,则T1与T3一定不相同Ⅲ.若v不是T1的叶结点,则T1与T3一定相同A. 仅IB. 仅IIC. 仅I、ⅡD. 仅I、Ⅲ5.下图所示的AOE网表示一项包含8个活动的工程。
活动d的最早开始时间和最迟开始时间分别是A. 3和7B. 12和12C. 12和14D. 15和156.用有向无环图描述表达式(x+y)*((x+y)/x),需要的顶点个数至少是A. 5B. 6C. 8D. 97.选择一个排序算法时,除算法的时空效率外,下列因素中,还需要考虑的是I.数据的规模Ⅱ.数据的存储方式Ⅲ.算法的稳定性V.数据的初始状态A. 仅ⅢB. 仅I、ⅡC. 仅Ⅱ、Ⅲ、IVD. I、Ⅱ、Ⅲ、Ⅳ8.现有长度为11且初始为空的散列表HT,散列函数是H(key)=key%7,采用线性探查(线性探测再散列)法解决冲突将关键字序列87,40,30,6,11,22,98,20依次插入到HT后,HT查找失败的平均查找长度是A. 4B. 5.25C. 6D. 6.299.设主串T=“abaabaabcabaabc”,模式串S=“abaab c”,采用KMP算法进行模式匹配,到匹配成功时为止,在匹配过程中进行的单个字符间的比较次数是A. 9B. 10C. 12D. 1510. 排序过程中,对尚未确定最终位置的所有元素进行一遍处理称为一“趟”。
下列序列中,不可能是快速排序第二趟结果的是A. 5,2,16,12,28,60,32,72B. 2,16,5,28,12,60,32,72C. 2,12,16,5,28,32,72,60D. 5,2,12,28,16,32,72,6011. 设外存上有120个初始归并段,进行12路归并时,为实现最佳归并,需要补充的虚段个数是A. 1B. 2C. 3D. 412. 下列关于冯·诺依曼结构计算机基本思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程序的功能都通过中央处理器执行指令实现B. 指令和数据都用二进制表示,形式上无差别C. 指令按地址访问,数据都在指令中直接给出D. 程序执行前,指令和数据需预先存放在存储器中13. 考虑以下C语言代码:unsigned short usi=65535;short si=usi;执行上述程序段后,si的值是A. -1B. -32767C. -32768D. -6553514. 下列关于缺页处理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缺页是在地址转换时CPU检测到的一种异常B. 缺页处理由操作系统提供的缺页处理程序来完成C. 缺页处理程序根据页故障地址从外存读入所缺失的页D. 缺页处理完成后回到发生缺页的指令的下一条指令执行15. 某计算机采用大端方式,按字节编址。
某指令中操作数的机器数为1234 FF00H,该操作数采用基址寻址方式,形式地址(用补码表示)为FF12H,基址寄存器内容为F000 0000H,则该操作数的LSB(最低有效字节)所在的地址是A. F000 FF12HB. F000 FF15HC. EFFF FF12HD. EFFF FF15H16. 下列有关处理器时钟脉冲信号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时钟脉冲信号由机器脉冲源发出的脉冲信号经整形和分频后形成B. 时钟脉冲信号的宽度称为时钟周期,时钟周期的倒数为机器主频C. 时钟周期以相邻状态单元间组合逻辑电路的最大延迟为基准确定D. 处理器总是在每来一个时钟脉冲信号时就开始执行一条新的指令17. 某指令功能为R[r2]←R[r1]+M[R[r0]],其两个源操作数分别采用寄存器、寄存器间接寻址方式。
对于下列给定部件,该指令在取数及执行过程中需要用到的是I.通用寄存器组(GPRs)Ⅱ.算术逻辑单元(ALU)Ⅲ.存储器(Memory)Ⅳ.指令译码器(ID)A. 仅I、ⅡB. 仅I、Ⅱ、ⅢC. 仅Ⅱ、Ⅲ、IVD. 仅I、Ⅲ、Ⅳ18. 在采用“取指、译码/取数、执行、访存、写回”5段流水线的处理器中,执行如下指令序列,其中s0、s1、s2、s3和t2表示寄存器编号。
I1:add s2,s1,s0 //R[s2]←R[s1]+R[s0]I2:load s3,0(t2)//R[s3]←M[R[t2]+0]I3:add s2,s2 s3 //R[s2]←R[s2]+R[s3]I4:store s2,0(t2)//M[R[t2]+0]←R[s2]下列指令对中,不存在数据冒险的是A. I1和I3B. I2和I3C. I2和I4D. I3和I419. 假定一台计算机采用3通道存储器总线,配套的内存条型号为DDR3-1333,即内存条所接插的存储器总线的工作频率为1333 MHz、总线宽度为64位,则存储器总线的总带宽大约是A. 10. 66 GB/sB. 32 GB/sC. 64 GB/sD. 96 GB/s20. 下列关于磁盘存储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磁盘的格式化容量比非格式化容量小B. 扇区中包含数据、地址和校验等信息C. 磁盘存储器的最小读写单位为一个字节D. 磁盘存储器由磁盘控制器、磁盘驱动器和盘片组成21. 某设备以中断方式与CPU进行数据交换,CPU主频为1 GHz,设备接口中的数据缓冲寄存器为32位,设备的数据传输率为50kB/s。
若每次中断开销(包括中断响应和中断处理)为1000个时钟周期,则CPU 用于该设备输入/输出的时间占整个CPU时间的百分比最多是A. 1.25%B. 2.5%C. 5%D. 12. 5%22. 下列关于DMA方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I. DMA传送前由设备驱动程序设置传送参数II.数据传送前由DMA控制器请求总线使用权Ⅲ.数据传送由DMA控制器直接控制总线完成IV.DMA传送结束后的处理由中断服务程序完成A. 仅I、ⅡB. 仅Ⅰ、Ⅲ、ⅣC. 仅Ⅱ、Ⅲ、IVD. I、Ⅱ、Ⅲ、IV23. 下列关于线程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 内核级线程的调度由操作系统完成B. 操作系统为每个用户级线程建立一个线程控制块C. 用户级线程间的切换比内核级线程间的切换效率高D. 用户级线程可以在不支持内核级线程的操作系统上实现24. 下列选项中,可能将进程唤醒的事件是I. I/O结束Ⅱ. 某进程退出临界区Ⅲ. 当前进程的时间片用完A. 仅IB. 仅ⅢC. 仅I、ⅡD. I、Ⅱ、Ⅲ25. 下列关于系统调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I.在执行系统调用服务程序的过程中,CPU处于内核态Ⅱ.操作系统通过提供系统调用避免用户程序直接访问外设Ⅲ.不同的操作系统为应用程序提供了统一的系统调用接口IV.系统调用是操作系统内核为应用程序提供服务的接口A. 仅I、IVB. 仅II、IIIC. 仅I、Ⅱ、IVD. 仅I、Ⅲ、Ⅳ26. 下列选项中,可用于文件系统管理空闲磁盘块的数据结构是I.位图Ⅱ.索引节点Ⅲ.空闲磁盘块链Ⅳ.文件分配表(FAT)A. 仅I、ⅡB. 仅Ⅰ、Ⅲ、ⅣC. 仅l、ⅢD. 仅Ⅱ、Ⅲ、Ⅳ27. 系统采用二级反馈队列调度算法进行进程调度。
就绪队列Q1采用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时间片为10ms;就绪队列Q2采用短进程优先调度算法;系统优先调度Q1队列中的进程,当Q1为空时系统才会调度Q2中的进程;新创建的进程首先进入Q1;Q1中的进程执行一个时间片后,若未结束,则转入Q2。
若当前Q1、Q2为空,系统依次创建进程Pl、P2后即开始进程调度Pl、P2需要的CPU时间分别为30ms和20ms,则进程P1、P2在系统中的平均等待时间为A. 25 msB. 20 msC. 15 msD. 10 ms28. 在分段存储管理系统中,用共享段表描述所有被共享的段。
若进程P1和P2共享段S,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 在物理内存中仅保存一份段S的内容B. 段S在P1和P2中应该具有相同的段号C. P1和P2共享段S在共享段表中的段表项D. P1和P2都不再使用段S时才回收段S所占的内存空间29. 某系统采用LRU页置换算法和局部置换策略,若系统为进程P预分配了4个页框,进程P访问页号的序列为0,1,2,7,0,5,3,5,0,2,7,6,则进程访问上述页的过程中,产生页置换的总次数是A. 3B. 4C. 5D. 630. 下列关于死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I. 可以通过剥夺进程资源解除死锁II. 死锁的预防方法能确保系统不发生死锁III. 银行家算法可以判断系统是否处于死锁状态Ⅳ. 当系统出现死锁时,必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进程处于阻塞态A. 仅II、ⅢB. 仅I、Ⅱ、ⅣC. 仅I、Ⅱ、ⅢD. 仅I、Ⅲ、Ⅳ31. 某计算机主存按字节编址,采用二级分页存储管理,地址结构如下所示页目录号(10位)页号(10位)页内偏移(12位)虚拟地址2050 1225H对应的页目录号、页号分别是A. 081H、101HB. 081H、401HC. 201H、101HD. 201H、401H32. 在下列动态分区分配算法中,最容易产生内存碎片的是A. 首次适应算法B. 最坏适应算法C. 最佳适应算法D. 循环首次适应算法33. OSI参考模型的第5层(自下而上)完成的主要功能是A. 差错控制B. 路由选择C. 会话管理D. 数据表示转换34. 100BaseT快速以太网使用的导向传输介质是A. 双绞线B. 单模光纤C. 多模光纤D. 同轴电缆35. 对于滑动窗口协议,如果分组序号采用3比特编号,发送窗口大小为5,则接收窗口最大是A. 2B. 3C. 4D. 536. 假设一个采用CSMA/CD协议的100Mbps局域网,最小帧长是128 B,则在一个冲突域内两个站点之间的单向传播延时最多是A. 2.56 μsB. 5.12 μsC. 10.24 μsD. 20.48 μs37. 若将101. 200. 16. 0/20划分为5个子网,则可能的最小子网的可分配IP地址数是A. 126B. 254C. 510D. 102238. 某客户通过一个TCP连接向服务器发送数据的部分过程如题38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