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

合集下载

德国工业4.0战略对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借鉴

德国工业4.0战略对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借鉴

德国工业4.0战略对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借鉴杜传忠;杨志坤【摘要】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国工业4.0战略通过构建信息物理系统,以“智能工厂”和“智能生产”实现制造业设计、生产、运营及服务的全方位系统整合,力求使德国占据新一轮国际产业竞争的制高点。

德国工业4.0战略的智能化、数字化和服务化的制造业发展基本方向,系统、关联、集成、协同与融合的制造业产业体系,充分发挥中小制造业企业的有效机制,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化的制造业生产方式,完善的技术创新平台和统一的工业制造业标准以及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潜力等值得中国借鉴。

%As the important part of the Third Industrial Revolution,German Industry 4.0 Strategy establishes the cyber-physical system,to achieve the comprehensive integration ofdesign,production,operation and service with “Smart Factory”and “intelligence production”.Germany strives to occup y the top ground of the world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the future competition of global industries with Industry 4.0 Strategy.There are many aspects worthy of learning from Industry 4.0 Strategy,such as intelligent,digital and service developing trend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system based on systems,correlation,integration,coordination and integration,effective mechanism of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new large-scale and personalized and customized production mode,perfect technical innovationplatform,unified industrial manufacturing standards,practice of realizingthe full potential of human resource.【期刊名称】《经济与管理研究》【年(卷),期】2015(000)007【总页数】6页(P82-87)【关键词】工业 4.0 战略;制造业;转型升级;借鉴分析【作者】杜传忠;杨志坤【作者单位】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天津市,300071;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414内容提要: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国工业4.0战略通过构建信息物理系统,以“智能工厂”和“智能生产”实现制造业设计、生产、运营及服务的全方位系统整合,力求使德国占据新一轮国际产业竞争的制高点。

第四次工业革命对教育的影响的反思

第四次工业革命对教育的影响的反思

像历史上任何一次工业革命一样,正向我们走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将给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带来深刻的变化与影响,对我们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对职业教育而言,厘清第四次工业革命可能带来的影响,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并利用好工业革命的优势,将职业教育推向新的高度,这种理念尤显重要。

其中透析第四次工业革命对职业教育的需求与影响是一个先导性的“奠基工程”。

本文在简析第四次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生产与治理的影响的基础上,着重探讨第四次工业革命对职业教育的深刻影响。

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内涵第四次工业革命作为正式概念的提出是在2011 年4 月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即“工业4.0”。

世界经济论坛最近两届会议都将第四次工业革命作为主题。

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人类产业变迁史的继续与最新阶段。

一般认为,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创了“蒸汽时代”(1760—1840 年),是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第二次工业革命将人类代入“电气时代”(1840—1950 年),其间形成了以电力、铁路、汽车、钢铁、化工等为标志的工业体系,以及石油成为新能源,交通迅速发展,并形成了一个全球化的经济体系与国际政治;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了“信息时代”(1950—),催生这场革命的是半导体技术、大型计算机(20世纪60 年代)、个人计算机(始于20世纪70 年代)和互联网(20世纪90 年代)的发展,这场工业革命使全球信息和资源交流更为迅捷,世界政治经济格局进一步全球化,通过电子和信息技术,实现了生产的自动化。

第三次工业革命进程在世界范围方兴未艾,继续扩散和传播。

当前,世界正处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开端或称发动期,其速度、广度、深度与系统性变化超过以往的任何一次工业革命。

二、第四次工业革命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影响一般认为,职业教育是与社会经济、产业、企业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的存在与发展又对社会经济产生一定的反作用。

因此,毋庸置疑的是社会经济等的变化会对职业教育产生影响。

德国工业4.0

德国工业4.0

2、工业4.0对我国的启示
德国工业4.0战略为我 们展现了一幅全新的工业 蓝图,在新的发展背景下, 将信息化的时代特征与我 国工业化历史进程紧密结 合起来,把两化深度融合 作为主线,为推动工业转 型升级注入新的动力,从 而在向工业化迈进的过程 中占得先机,这是4.0战略 对我国推进工业转型升级 的重要启示。
工业4.0对我国的启示
1、把两化深度融合作为主要着力点。 2、超前部署建设国家信息物理系统网络平台。 3、启动国家智能制造重大专项工程。 4、用标准引领信息网络技术与工业融合。 5、构建有利于工业转型升级的制度保障体系。 6、产学研用联合推动制造业创新发展。
3、结合本专业谈发展方向
现状: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建设的快
1.2 概述
对德国工业4.0的核心内容进行概括的话,可以总结为:建 设一个网络(Cyber-Physical System,信息物理系统)、研究两大 主题(智能工厂、智能生产)、实现三大集成(横向集成、纵向集 成与端对端集成)、推进三大转变。
工业4.0的定义
工业1.0。18世纪60年代至19 世纪中期,通过水力和蒸汽机 实现的工厂机械化可称为工业 1.0。这次工业革命的结果是机 械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经济 社会从以农业、手工业为基础 转型到了以工业以及机械制造
三个转变
1、实现生产由集中向分散的 转变,规模效应不再是工业生产的 关键因素,工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将 由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增强型控制 转变。
2、实现产品 由大规模趋同性 生产向规模化定 制生产转变,未 来产品都将完全 按照个人意愿进 行生产,极端情 况下,将成为自 动化、个性化的 单件制造。
3、实现由 客户导向向客 户全程参与的 转变,客户不 仅出现在生产 流程的两端, 而是广泛、实 时参与生产和 价值创造的全 过程。

“工业4.0”综述

“工业4.0”综述

“工业4.0”综述本文首先介绍“工业4.0”概念、起源和现状;分析了“工业4.0”关键技术:RFID 技术、无线传感网络技术、AI技术、云计算技术;介绍了“工业4.0”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及其对于中国制造业的影响;最后展望了“工业4.0”的美好未来。

标签:“工业4.0”;工业革命;德国制造;智能工厂1 引言“工业4.0”是德国在《高技术战略2020》提出的十大未来项目之一。

它是基于传统制造业,互联网及物联网的虚实融合系统,目的在于实现工厂生产智能化,令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同生产环节无缝对接。

德国总理默克尔指出,未来智能工厂将能够自行运转,机器与元器件将能够自行交流,这就使跨行业的合作成为必须。

她建议,信息业、通信业、制造业等相关行业需要长远规划、增进合作,对彼此抱有好奇心。

2 “工业4.0”发展现状在过去,科学技术经历了三次革命。

而即将到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则以工业智能化为代表。

2011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开幕式致辞中,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的Wolf-gang Wahlster教授首次提出“工业4.0”概念。

2013年“工业4.0”被列为德国《高技术战略2020》十大未来项目之一。

美国于2011年提出“先进制造伙伴计划”,并于2012年出台了“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

英国于2011年发布了《英国发展先进制造业的主要策略和行动计划》。

日本亦出台过类似的协同式机器人与无人化工厂发展计划。

2011年4月6日,我国工业与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等5部委以工信部联信〔2011〕160号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合作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要推动生产装备智能化和生产过程自动化,加快建立现代化生产体系。

3 “工业4.0”关键技术3.1 RFID技术(射频识别)RFID是种无线通信自动识别技术,通过无线电识别目标读写数据,无需识别系统与目标间接触,适用各种恶劣环境。

优点在于操作简单快捷,可识别多个标签的高速物体。

3.2 无线传感网络技术(WSN)WSN是大量静止或移动的传感器以自组织和多跳的方式构成的无线网络,以协作地感知、采集、处理和传输网络覆盖地理区域内被感知对象的信息,最终把这些信息发送给网络的所有者。

【图解】德国工业4.0战略对我国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启示

【图解】德国工业4.0战略对我国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启示

【图解】德国工业4.0战略对我国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启示『导读:德国工业4.0战略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全新的工业蓝图,深入分析其愿景与要点,可以洞察德国提出工业4.0的目的与战略意图。

在新的发展背景下,将信息化的时代特征与我国工业化历史进程紧密结合起来,把两化深度融合作为主线,为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注入新的动力,从而在向工业化迈进的过程中占得先机,这是4.0战略对我国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启示。

』“工业4.0”的概念源于2011年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其初衷是通过应用物联网等新技术提高德国制造业水平。

在德国工程院、弗劳恩霍夫协会、西门子公司等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大力推动下,德国联邦教研部与联邦经济技术部于2013年将“工业4.0”项目纳入了《高技术战略2020》的十大未来项目中,计划投入2亿欧元资金,支持工业领域新一代革命性技术的研发与创新。

随后,德国机械及制造商协会(VDMA)等设立了“工业4.0平台”,德国电气电子和信息技术协会发表了德国首个工业4.0标准化路线图。

德国政府认为,尽管德国拥有强大的机械和装备制造业,但中国对德国工业构成了竞争威胁,美国也在通过各种计划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因此,制定“工业4.0”战略的目的就是为了“确保德国制造的未来”。

当前,正值我国大力推动两化深度融合、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德国推行“工业4.0”战略的理念、内容和做法等诸多方面,都值得我们认真关注、学习并给出积极回应。

“工业4.0”战略愿景与要点与美国流行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说法不同,德国将制造业领域技术的渐进性进步描述为工业革命的四个阶段,即工业4.0的进化历程(图1)。

工业1.0。

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通过水力和蒸汽机实现的工厂机械化可称为工业1.0。

这次工业革命的结果是机械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经济社会从以农业、手工业为基础转型到了以工业以及机械制造带动经济发展的模式。

工业2.0。

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初,在劳动分工的基础上采用电力驱动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可称为工业2.0。

工业4.0概念

工业4.0概念

概念:“工业4.0”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在工业互联网的基础上形成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s,简称CPS),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与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以快速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实现动态的商业与生产过程,有效提高资源生产率与效率,同时为创造价值与新的商业模式提供新的途径。

[概念的来源]: 工业4.0是2011年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提出的概念,其初衷是提高德国制造业水平,提高德国制造业的竞争力。

若您想详细了解工业4.0战略的要点,请参考以下内容:德国“工业4.0”战略的要点可概括为:建设一个网络、研究两大主题、实现三项集成,实施八项计划。

(一)建设一个网络:信息物理系统网络。

信息物理系统就是将物理设备连到互联网上,让物理设备具有计算、通信、精确控制、远程协调和自治等五大功能,从而实现虚拟网络世界与现实物理世界的融合。

信息物理系统可以将资源、信息、物体以及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创造物联网及相关服务,并将生产工厂转变为一个智能环境。

这是实现工业4. 0的基础。

(二)研究两大主题:智能工厂和智能生产。

“智能工厂”是未来智能基础设施的关键组成部分,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生产设施的实现。

“智能生产”的侧重点在于将人机互动、智能物流管理、3D打印等先进技术应用于整个工业生产过程,从而形成高度灵活、个性化、网络化的产业链。

生产流程智能化是实现工业4.0的关键。

(三)实现三项集成:横向集成、纵向集成与端对端的集成。

“工业4.0”将无处不在的传感器、嵌入式终端系统、智能控制系统、通信设施通过信息物理系统形成一个智能网络,使人与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以及服务与服务之间能够互联,从而实现横向、纵向和端对端的高度集成。

“横向集成”是企业之间通过价值链以及信息网络所实现的一种资源整合,是为了实现各企业间的无缝合作,提供实时产品与服务;“纵向集成”是基于未来智能工厂中网络化的制造体系,实现个性化定制生产,替代传统的固定式生产流程(如生产流水线);“端对端集成”是指贯穿整个价值链的工程化数字集成,是在所有终端数字化的前提下实现的基于价值链与不同公司之间的一种整合,这将最大限度地实现个性化定制。

“工业4.0”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效果——基于德国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工业4.0”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效果——基于德国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工业4.0”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效果——基于德国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李春梅【期刊名称】《《科技管理研究》》【年(卷),期】2019(039)014【总页数】9页(P128-136)【关键词】“工业4.0”; 德国经济; 信息物理系统【作者】李春梅【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112.21 研究背景及文献述评2011年在德国举办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开幕式中,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负责人和执行总裁沃尔夫冈·瓦尔斯特尔教授首次提出“工业4.0”这个概念。

之后德国以提高工业竞争力为主要目的,成立了“工业4.0”工作组,并于2013年4月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发布最终报告《保障德国制造业的未来:关于实施工业4.0战略的建议》,简称“工业4.0”战略[1]。

德国想通过此举继续保持德国在世界范围内制造业具有的传统优势,并进一步促进本国国内新一轮革命性的工业企业在高科技方面的研究与开发,并开辟创新领域的源泉与现实应用。

“工业4.0”战略提出之后便引起了大量学者的关注。

由于“工业4.0”概念相对较新,其实施效果和在企业和产业层面的实践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观察和摸索,目前其还处于理念和战略思考阶段,还不是现实[2]。

尽管如此,围绕“工业4.0”产生了一系列的解释和界定,如“信息物理系统(Cyber Physical System, CPS)”、“工业互联网”“智能工厂”及“智能制造”等。

“工业4.0”是一个在营销技术角度上来说十分高效的概念,其传播速度快到令人诧异,同时这个概念含义不清,有多种解释也并非坏事 [3]。

尽管如此,学者和社会实践所共同认同的最核心的是“工业4.0”的“智能化”特点,并且“智能化”能够实现并付诸实践的最重要的支撑就是CPS,它是紧密结合互联网与用户,并由计算机算法检测和控制的一种机制。

根据CPS的实践运行和学者们的定义,CPS能够实现计算(Computation)、通信(Communication)与控制(Control)的集成和融合(如图1),在此过程中,需要物理层面、网络层面及信息层面的支持。

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的比较及启示

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的比较及启示

二、背景与框架的比较
(一)背景 20世纪80年代初起,世界发达国家开始了一股学界称为“再工业化”的浪潮。美国在2009 年至2012年的三年间,先后推出了《重振美国制造业框架》(2009年12月)、《先进制造业伙伴计
划》(2011年6月)与《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2012年2月),旨在借助这些规划的实施,巩 固美国制造业在全球的领先地位,优化制造业结构,增强制造业在全球的竞争力。日本政府也高度
上的延续性和大背景的相同性,“中国制造2025”也就被有些人看成了中国版的“工业4.o”。 (二)框架 “工业4.o”对全球制造业未来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而“制造2025”则对中国制造业的 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制造2025”与“工业4.O”是否有着关联?比较这两个重要文献的框 架就可以有基本判断(如图1、2所示)。
严重;缺少世界著名品牌,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这表明,中国将要在制造业 水平还不很先进、制造技术还较落后的基础上实施“制造2025”,跻身制造强国的行列。 在框架上,“工业4.o”突出了行动策略,即所谓的供应和市场双重策略;“制造2025”则强调
了行动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工业4。o”一直强调要建立一个物理系统,即所谓的CPS(Cyber—
合成材料、分子生物等取得重大突破,科学技术有力推动了人类生产力的进步,形成了所谓的第三 次工业革命。三次工业革命,德国人分别将其称之为“工业1.o”国人心中,此次的制造业技术革新是制造领域的颠覆性革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堪为第四次工 业革命,故称之为“工业4.o”。
略的建议》[1](简称德国“工业4.o”,后文简称“工业4.o”),其目的是借助发挥德国制造业的传 统优势,掀起新一轮制造技术的革命性创新与突破。报告的推出立即引起全球的广泛关注,产生了

2011汉诺威国际物流展览会明年5月拉开序幕 中国展团力拓海外市场气势高昂

2011汉诺威国际物流展览会明年5月拉开序幕 中国展团力拓海外市场气势高昂
信息流 自动化 等高新技术加 以学 习,
国物流技术装备业的复苏不可逆转 。面 对竞争 日益激烈的 国内
市场 ,出口成为企业发展壮大 的新选择 。国 内物流企业将抓住
难得的后危机时代抢先 占领市场 ,汉诺 威物流展则 当之无愧地
节 中的技术水平 。
与此同时 ,上届展会首次推 出的
将 于 明年 进 一 步扩 大展 示 规 模 。 对 于 要
会 ( 简称 :汉诺威物流展 ) 将于2 1 年5 - 日再次 拉开 大 0 月2 6 1 幕, 在德 国汉诺威 展览 中心隆重举行 。从汉诺威 工业博 览会 中
台励福 、大连 叉车等都 已报 名参展 ,并 最新产 品与技术 高调亮相 ,展品包括祈 与车 间设备 、内部 物料系统 与软件等。
成 为了他 们的推广平 台之一 。多年来 , 国 内物流 产品 以价 格
低 、性价 比高 的优 势横扫 国际市 场 ,许多企业 已经将 主要 市 场放在 了国外 。
然后将 货物运送到 周边 区域 的港 口操作 成 为重 中之重 。这 意味着要 在港 口物涌 术 的使 用。同期 举行的港 口论 坛将汇雾 行业最新 趋势。另一重量级同期论坛一 首次 由国际领 先的德国物流协会主办 ,
展 会预 告

11 ・
和专业人士将围绕物流可持续发展这 一话题 展开讨论 ,焦点 关 注于中国 、美国 、俄罗斯 、巴西和 印度 。 目前 良好 的展 会 招 商让 主 办 方 对于 明年 展 会 态势 表 示
相 当 乐观 ,并相 信 ,作 为全球 最具 影 响力 的 内部 物流 领 先盛 会 ,
诺威 工业博览会 。虽然离展会开幕还 有半年 之久 ,但 本届风能 展 已有赶超上届之势 。截至 目前 ,主办 方已收到 来 自世界 顶级

炼化企业“两化”融合浅谈

炼化企业“两化”融合浅谈

炼化企业“两化”融合浅谈现代工业或制造业经历了以蒸汽机为驱动的机械制造、以电力驱动的大规模生产,以及通过电子信息技术驱动实现的自动化制造历程。

制造业强国德国将这一工业化过程描述为机器代替人工的工业1.0时代、流水线生产的工业2.0时代、高度自动化生产的工业3.0时代。

近年来,伴随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上述技术对制造业产业形态的深度影响,德国在2011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提出了工业4.0的概念,并将这一概念伴随的制造业强国政策上升到国家战略。

与此同时,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家均提出了适合自身工业制造业发展特征的国家制造业升级战略规划。

我国在2015年也推出了《中国制造2025》——中国版的“工业4.0”规划,规划提出了中国制造强国战略,同时围绕制造强国这一战略目标,在《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明确了9项战略任务和相关的重点发展领域。

比较与其他国家的制造业强国战略,中国制造2025结合我国工业制造业实际,特别强调了要通过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融合来引领和带动整个制造业发展,以及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的战略思路。

标签:物联网;智能制造;智能炼厂;”两化”融合1.“两化”浅析1.1工业化工业化的基础是自动化,自动化领域发展了近百年,理论,实践都已经非常完善了。

特别是随着现代大型工业生产自动化的不断兴起和过程控制要求的日益复杂应运而生的DCS控制系统,更是计算机技术、系统控制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结合的产物。

DCS的理念是分散控制,集中管理。

虽然自动设备全部联网,并能在控制中心监控信息而通过操作员来集中管理。

但操作员的水平决定了整个系统的优化程度。

有经验的操作员可以使生产最优,而缺乏经验的操作员只是保证了生产的安全性。

是否有办法做到分散控制,集中优化管理?这就需要通过物联网技术根据所有監控信息,通过分析与优化技术,找到最优的控制方法。

这是物联网可以带给传统工业的最大变革。

工业4.0解释

工业4.0解释
德国学术界和产业界认为,“工业4.0”概念即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或革命性的生产方法。该战略旨在通过充分利用信息通讯技术和பைடு நூலகம்络空间虚拟系统—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2]相结合的手段,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
“工业4.0”项目主要分为两大主题,一是“智能工厂”,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二是“智能生产”,主要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以及3D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等。该计划将特别注重吸引中小企业参与,力图使中小企业成为新一代智能化生产技术的使用者和受益者,同时也成为先进工业生产技术的创造者和供应者。
工业4.0(Industrie4.0),源于2011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是德国政府《高技术战略2020》确定的十大未来项目之一,并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旨在支持工业领域新一代革命性技术的研发与创新。“工业4.0”概念包含了由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增强型控制的基本模式转变,目标是建立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传统的行业界限将消失,并会产生各种新的活动领域和合作形式。创造新价值的过程正在发生改变,产业链分工将被重组。

德国第四次工业革命

德国第四次工业革命

第四次工业革命不会是一个从今天到明天,一下子抛弃全部已有设备的突变,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2020年—2030年)。

德国第四次工业革命文/张海平“第四次工业革命”(Industrie 4.0)最早由三位大学教授在2011年汉诺威博览会上提出。

这是一场有组织的革命,制造业在德国的国民经济中占26%,作为提升传统制造业的战略发展方向,项目研究组在2012年10月2日向德国联邦政府负责此项目牵头的教育科研部(BMBF)、经济部(BMWi)和内政部(BMI)提交了实施建议报告。

德国政府已拨款2亿欧元作为第一步的研发经费。

德国的机械设备制造协会(VDMA)、电子工业中央联盟(ZVEI)和信息通讯新媒体协会(BITKOM)有史以来第一次搭建了一个联合工作平台,并于2013年4月开始工作,任务之一就是协调已有的和准备开始的研究项目。

德国如何划分工业革命在德国,工业革命是如此认定划分的:第一次,机械化。

从18世纪末开始,蒸汽机逐步取代人力。

当时,机器采用集中动力驱动,动力从上空的动力轴通过皮带传给机器。

机械制造之前已开始有分工,但直到采用新动力方式,才开始如今天的动态。

第二次,流水线生产。

始于1913年,当时美国人福特采用流水线制造汽车,规格化生产,成本大大下降。

但同时也大大地放弃了个性化。

机器和流水线开始逐步由电驱动,更易控制。

第三次,自动化。

始于1974年,当时在德国一个小地方Neuhausen imEnzkreis的一个小企业Klaschka GmbH研发出由集成电路制成的PLG(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控制逻辑,相对继电器组成的控制器,可以更方便、更灵活地更换或修改,迈出了微处理器控制工业应用的第一步。

但当时正值冷战时期,没人想到这个小东西会给工业生产带来如此大的变化,以致值得称之为“革命”。

之后,硬件水平、集成度不断提高,采用了C语言和更高级的编程语言,不仅可以描述简单的语言或逻辑关系,还可以描述各种复杂的控制策略,比如PID、自适应、自学习等,现在已被广泛使用,几乎无处不在。

向德国工业4.0学习借鉴什么

向德国工业4.0学习借鉴什么

李火林
幅提高的同时所造成的生产灵活 性的丧失.消费者的参与感、体验 感、成就感将达到前所未有的水 平。工业4.0不仅仅是德国应对信 息经济蓬勃发展所带来的挑战、确 保德国制造业领先乃至经济强国 地位的国家战略.而且揭示了人类 社会生产方式变革的大趋势.预示 着人类社会历史一个大变革。工业
4.0是继第一个自动纺织机、第一
本刊特稿
口中共浙江省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
浙江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 重要关口。这些年来,省委省政府 坚持以“八八战略”为总纲.坚定不 移地打好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产 业转型升级迈出了扎实的步伐.取 得了明显的成效.但转型升级之路 十分崎岖、任务异常艰巨,对我省 而言远没有完成。我省产业转型升 级如何在现有的工作基础上不断 向前推进.如何沿着正确的轨道、 朝着正确的方向走得更稳更快,尤 其是面广量大的传统制造业向哪 里转.如何转?这是摆在我们面前 必须回答的问题。德国工业4.0为 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式和路 径。 第一.德国工业4.0是发展趋 势。我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必须深 察大势、把准方向。德国工业4.0概 念问世于2011年4月在德国举办 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成型于2013 年4月德国工业4.0工作组发表的 名为《保障德国制造业的未来:关 于实施工业4.0战略的建议》的报 告.进而于2013年12月19日由 德国电气电子和信息技术协会细 化为工业4.0标准化路线图。目前, 工业4.0已经上升为德国的国家战 略.是德国面向2020年高科技战 略行动计划的十大未来项目之一。 德国工业4.0是以信息物理系统为 基础的智能化生产.其主要特征就 是综合利用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 革命创造的“物理系统”和第三次 工业革命带来的日益完善的信息 系统.通过两者之间的融合。实现 智能化制造、个性化定制、柔性化 生产。工业4.0的核心是智能制造 与智能工厂.而它又会超越其技术 本身.将在商业模式、人际交往和 思维方式、经济社会形态,乃至政 治经济体系上产生颠覆性的变革。 在工业4.0时代.人与机器、机器与 零件则能借助智能网络随时随地 交换信息。整体虚拟世界与物理世 界都会融会一体,网络化、智能化 的生产和生活将席卷全球。未来的 智能工厂将实现网络化生产,采用 数字化程度更高的预测型制造模 式.以及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型制造 模式。智能工厂不仅会实现大规模 的个性化定制生产.还能让智能机 器人与最终用户实现全程无缝对 接。工业4.0有效地克服了前几次 以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为标志 的工业革命在带来社会生产率大

德国工业4.0对我国的启示

德国工业4.0对我国的启示

如何将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如何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成为中国 政府和企业的一大任务。
二、德国工业4.0对我国的启示
提出中国制造2025的背景
国际金融危机,凸显实体经济的重要性
美国、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纷纷提出以重振制
人口成本 上升
从事制造业意愿 降低
造业为核心、以信息网络技术、数字化制造技术应
中国创造 中国质量
制造强国、绿色制造
智能制造
中国品牌
二、德国工业4.0对我国的启示
德国工业4.0 VS 中国制造2025
中国制造2025
相同点:
都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针对制造业发展提出的一个重要战略举措。
不同点:
德国:直接实施工业4.0 仅与《中国制造2025》中的智能制 造规划、两化融合规划相当 是瞄准新一轮科技革命制订的措施 具有强大的技术基础,产业技术比较 好。在两化融合,在信息化推动“互 联网+”各方面具有优势。 中国:工业2.0、3.0和4.0同时推动。 更加复杂、更加艰巨 既要实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还要实现高端领域的跨越式发展 始终贯穿应对新科技革命、推动两化 融合的思想理念和措施。需要顾及规 模庞大的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整个 产业的创新能力的提升。
一、德国工业4.0
•德国一些企业已经开始实施工业4.0
二、德国工业4.0对我国的启示
大国战略
当“工业4.0”上升为德国的民族战略、由默克尔总理亲自代言, 并把这一概念迅速风靡全球时,中国工信部正在狠狠推动“中国制造
2025”,李克强总理也担任了“中国制造2025”的超级推销员,五次出
访累计带回了近1400亿美元的大单。
一、德国工业4.0
工业发展历程

德国“工业4.0”及其影响

德国“工业4.0”及其影响

德国“工业4.0”及其影响经济走势跟踪Macroeconomic trend monitor中国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运行与政策模拟实验室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决策科学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宏观经济与政策跟踪》课题组2014年第13期(总第1430期)2014年2月19日(星期三)[导读:2013年12月19日,德国电气电子和信息技术协会发布德国“工业4.0”标准化路线图。

德国“工业4.0”是德国政府确定的面向2020年的国家战略,在2013年4月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发布《实施“工业4.0”战略建议书》。

我们正处在一个由“中国制造”加紧向“中国创造”转变的时代,已经进入“创造”时代的德国及其他发达国家的动向值得我们关注。

]1、德国工业4.0的内涵德国是全球制造业中最具竞争力的国家之一,其装备制造行业全球领先。

这是由于德国在创新制造技术方面的研究、开发和生产,以及在复杂工业过程管理方面高度专业化使然。

德国拥有强大的机械和装备制造业、占据全球信息技术能力的显著地位,在嵌入式系统和自动化工程领域具有很高的技术水平,这些都意味着德国确立了其在制造工程行业中的领导地位。

因此,德国以其独特的优势开拓新型工业化的潜力——工业4.0(Industry 4.0),并开始推进这个产官学一体项目的新一代工业升级计划。

作为全球工业实力最为强劲的国家之一,德国在新时代发展压力下,为进一步增强国际竞争力,从而提出了该概念。

制造业的数字化、虚拟化正在彻底改变人们制造产品的方式。

为此,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以及美国都打算大幅提升工业产值。

美国的通用电气(GE)于2012年秋季提出了“工业互联网”(Industrial Internet)概念,这是一个将产业设备与IT融合的概念,目标是通过高功能设备、低成本传感器、互联网、大数据收集及分析技术等的组合,大幅提高现有产业的效率并创造新产业。

而日本的各企业也在推进M2M和大数据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展团
展团名单
名单
展馆号展位号公司
E08-1 济南中船设备有限公司
E08-2 宁波优迈工贸有限公司
E08-3 东莞市鑫愉宝传动科技有限公司
E08-4 浙江美力弹簧有限公司
E08-5 浙江精恒铜业有限公司
E08-6 宁波埃弗勒斯壳体有限公司
E08-7 威海松和机械加工有限公司
E08-8 荣成荣佳电机有限公司
E08-9 广州市溢滔橡胶有限公司
E08-11 山东永和精密金属有限公司
E08-14 大连亚友工业品贸易有限公司
E08-17 东营洛斯特精密铸造有限公司
E08-18 山东泰丰清洗科技有限公司
E08-19 山东通利机械进出口有限公司
E08-20 东营嘉扬精密金属有限公司
E08-21 东营高曼商贸有限公司
E08-22 宁波市新丰轴承有限公司
E08-25 北京霍兰德贸易有限公司3
E22/1 东莞长腾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9 F18/1 沃达弗(北京)传媒广告有限公司
B62/1 上海兰宝传感器有限公司
B46/2 宁波宁兴恒骐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F44-1 厦门德利兴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F44-2 青岛鼎信通讯有限公司
11
F44-3 浙江永盛仪表有限公司
C18 上海九志电气有限公司
D56/1 北京利德华福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D56/2 西安永兴发展科技有限公司
D76/1 乐清市思高美进出口有限公司
E55 三信国际电器上海有限公司
F12 深圳市皮特电子有限公司
F12/1 北京维通利机电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F16 上海良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F21 正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12
F39 东莞市协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F39/1 宁波速普电子有限公司
G11 宁波名亿德进出口有限公司
G50-1 温州奥来电器有限公司
G50-3 浙江迪克森电器有限公司
G50-5 常安集团有限公司
G50-6 安德利集团有限公司
G50-7 上海康比利仪表有限公司
G50-8 浙江科都电气制造有限公司
G50-9 上海埃瑞卡电缆附件有限公司
G50-10 宁波舜利高压开关科技有限公司
G50-11 温州美高电气有限公司
G50-15 温州创伟永吉电气有限公司
G50-16 温州飞龙电器有限公司
G50-17 浙江启星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G50-18 浙江加西亚电子电器有限公司
G50-19 上海雷普电气有限公司
G50-20 长城电器集团浙江进出口有限公司
G50-21 浙江宏泰电器有限公司
G50-22 恒一电气有限公司
G50-23 温州海博电器有限公司
G50-24 浙江科瑞普电气有限公司
G50-25 浙江恒大科技电气有限公司
G50-26 温州好惠电子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G50-27 浙江天虹电气金具有限公司
G77 陕西宝光真空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F91 上海永星电子开关有限公司
13
G66 慈溪凯峰电子有限公司
J42-1 希望森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J42-2 闽东东明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J42-3
远东测振(北京)系统工程技术有限
公司
J42-4 深圳市英威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14
K36 大连普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46-1 福建巨龙电机有限公司
F46-2 福安远东华美电机有限公司
15
F46-3 丹东山川电机有限公司
17 B32 河南欧帕工业机器人有限公司
19
C09 上海上力重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D24-1 上海天阳钢管有限公司 D24-2 东莞市新志密封技术有限公司 D24-3 上海天示机械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D24-4 余姚市三力信电磁阀有限公司 D24-5 宁波龙液液压件制造有限公司 D24-6 余姚市仪表四厂
D24-7 广州市龙辉龙滤网有限公司 D24-8 枣庄金通胶管有限公司 D24-9
江阴商骏精密钢管有限公司 D24-10 瓦房店承大轴承制造有限公司 D24-12 浙江博莱科技有限公司(三门密封件厂)
D24-13 苏州市永祺瓷业有限公司 E23-1 苏州环球集团有限公司 E23-2 浙江省新昌县承恩轴承有限公司 E23-3 山东华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E23-4 无锡德力液压有限公司 E23-5 盛瑞传动股份有限公司 E23-6 山东力久特种电机有限公司 20
E23-7 宁波橡胶有限公司 B03-1 瓦房店轴承集团有限公司 B03-2 环驰轴承集团有限公司 C04-1
宁波贝递同步有限公司 C04-2 山东哈临轴承实业有限公司 C04-3 江苏南方轴承股份有限公司 C04-4 宁波市慈溪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 C04-5 镇江宝成轴承有限公司 22
C04-6
镇江亨威轴承有限公司 C03-16 新昌县容刚轴承有限公司 B7-1 大连冶金轴承集团有限公司 B7-2 浙江金龙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B7-3 东莞市TR 轴承有限公司 B7-4 大连瑞世轴承研制有限公司 B7-5
浙江明星轴承有限公司
B7-6 瓦房店东旭非标准轴承集团有限公司
B7-7 瓦房店冶矿轴承制造有限公司 B7-8 宁波德迈机电有限公司
B7-9 瓦房店工业冶金轴承制造有限公司 24
B07-10 瓦房店远大轴承制造有限公司
B07-12 六安滚动轴承有限公司 B07-13 江苏赫夫特齿轮制造有限公司 B07-14 安徽泰尔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B07-15 沈阳康普森传动机械有限公司 B07-16 上海锑美轴承技术有限公司 B07-17 宁波思创磁铁有限公司 B07-18 宁波慈光同步带有限公司 B07-19 无锡市滚动轴承有限公司 B07-20 瓦房店冶金轴承集团有限公司 B07-21 慈溪飞马轴承有限公司
B07-22 哈尔滨健力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B07-23 杭州中德传动设备有限公司 B07-25 福达轴承集团有限公司 B07-26 无锡市朗力机械有限公司 B07-27 赫拓传动系统(上海)有限公司 B07-28 宁波东洲传动件有限公司 B07-29 上海红庆传动件有限公司 B07-30 杭州永利百合实业有限公司 B07-31 南京翔天工贸实业有限公司 B07-32 上海仲谋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B07-33 河北奥润特贸易有限公司 C30-1 成都瑞迪机械实业有限公司 C30-2 山东伊斯兰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C30-3 瓦房店电力轴承制造有限公司 C30-4 临西县金鑫轴承厂 C30-5 浙江迪邦达轴承有限公司 24 C30-6 闽东凯发电机有限公司 A08 杭州中昌贸易有限公司 25
G25 杭州东华链条集团有限公司 A44 上海康可尔压缩机有限公司 A65/1 上海超滤压缩机净化设备有限公司 C04/2
杭州汉克净化设备有限公司 C81 上海斯可络压缩机有限公司 C82/1 无锡佳龙换热器制造有限公司 D08/1 上海格什特螺杆科技有限公司 26 D82 上海信然压缩机有限公司 C37 山东瑞其能电气有限公司 J02
中材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K83 东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L55 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27 L01/2
福州英特达贸易有限公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