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核医学成像(医学影像技术)

合集下载

核医学成像-完全版

核医学成像-完全版

第七章核医学成像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核医学成像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第三节γ照相机第四节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仪第五节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设备第一节概述一、核医学成像原理核医学成像的过程是先把某种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在药物上,形成放射性药物并引入人体内,当它被人体的脏器和组织吸收后,就在体内形成了辐射源。

用γ射线检测装置可以从体外检测体内放射性核素在衰变过程中放出的γ射线,从而构成放射性同位素在体内分布密度的图像。

核医学成像的特点⑴核医学成像是以脏器内、外,或脏器内各部分之间的放射性浓度差别为基础,显示的静态和动态图像。

图像不仅能反映人体组织、脏器和病变的位置、形态和大小,而且还提供了包括整体或局部组织功能,以及脏器功能的每个微小局部变化的差别。

⑵核医学成像具有多种动态成像方式。

由于脏器对放射性药物的摄取、吸收、排泄等作用,使脏器、病变的血流和功能情况得以动态且定量的显示出来。

⑶一些放射性核素具有向脏器或病变的特异性聚集,由此而获得的核素成像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可显示不同组织类型的肿瘤、各种神经受体、炎症、转移灶等组织器官的影像。

而这些单靠形态学检查常常难以实现。

二、核医学成像的发展1、20世纪30年代后期,人们借助131I开始研究甲状腺病症;2、50年代,核医学设备开始问世。

1951年,美国加州大学的卡森(Cassen)研制出第一台自动γ闪烁扫描机,通过逐点打印获得器官的放射性分布图像,促进了显像的发展,1952年纽厄尔(Newell )等设计出扫描机的聚焦型准直器。

但这些早期的成像设备只能对放射源逐点扫描,成像速度很慢;3、1957年,安格(Hal O. Anger)研制出第一台γ照相机,称安格照相机,使得核医学的显像由单纯的静态步入动态阶段,并于60年代应用于临床。

1959年,他又研制了双探头的扫描机进行断层扫描,并首先提出了发射式断层的技术,从而为日后发射式计算机断层扫描机—ECT的研制奠定了基础;4、70年代后期,研制出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成像设备(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PET),和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成像设备(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总称为发射型计算机体层(Emission Computed tomopraphy,ECT)。

临床医学核医学成像医学影像技术课件

临床医学核医学成像医学影像技术课件

应用范围有限
核医学成像技术的适用范围相对较小 ,主要适用于某些特定的疾病诊断和 监测。
示踪剂限制
核医学成像技术需要使用示踪剂,而 这些示踪剂可能会对身体产生影响, 如过敏反应等。
05
核医学成像技术的未来发展
技术创新与改进
新型探测器材料
利用新型材料如超导材料、高分子材料等,提高成像的敏感度和 分辨率。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21世纪初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的发 展,核医学成像技术在肿瘤、心血 管、神经等领域的应用逐渐广泛。
核医学成像技术的分类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
利用放射性药物标记的示踪剂在体内发射的单光子进行成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
利用放射性药物标记的示踪剂在体内发射的正电子进行成像。
X线计算机断层成像(CT)
利用X线束对人体某一部位进行扫描,并通过计算机重建图像。
磁共振成像(MRI)
利用磁场和射频脉冲对人体内部组织进行成像。
02
核医学成像技术的原理
放射性示踪剂
放射性示踪剂是核医学成像技术的核 心,通过引入放射性物质,使目标组 织或器官在放射性衰变过程中产生可 探测的信号。
示踪剂的合成与标记技术是关键,需 确保其安全、稳定、有效,并能够实 现快速体内清除,以减少对其他正常 组织的辐射暴露。
多模式成像
核医学成像技术可以与其他医 学影像技术(如X射线、CT、 MRI等)结合使用,提供更全
面的诊断信息。
缺点
辐射暴露
核医学成像技术涉及放射性物质的使 用,存在一定的辐射暴露风险,需要 严格控制剂量和操作规范。
成本高
核医学成像技术需要专业的设备和操 作人员,因此成本较高,通常只在大 型医疗机构中得到应用。

《医学影像技术PPT课件》

《医学影像技术PPT课件》
MRI成像特点
多参数、多序列、多方位成像,软组 织分辨率高,无电离辐射,可重复性 强。
常见MRI检查方法介绍
01
02
03
常规MRI检查
包括T1加权、T2加权、质 子密度加权等多种序列, 用于观察组织形态、结构、 信号特点等。
功能MRI检查
包括弥散加权成像 (DWI)、灌注加权成像 (PWI)、磁共振波谱分 析(MRS)等,用于评估 组织功能状态。
缺点
辐射剂量较高,对人体有一定损害;对软组织分辨率较低,难 以显示细微结构。
03
CATALOGUE
CT检查技术
CT成像原理及特点
CT成像原理
利用X射线束对人体某部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由探测器接收透过该层面 的X射线,转变为可见光后,由光电转换变为电信号,再经模拟/数字转换器转 为数字,输入计算机处理。
D型超声
多普勒超声,利用多普勒效应检 测血流速度和方向,常用于心血
管疾病的诊断。
Hale Waihona Puke 超声诊断优缺点分析优点
实时动态成像,可观察脏器运动状态;无创无辐射,安全性高;价格相对较低,易于普及;便于床旁检查, 适用于急诊和重症患者。
缺点
对气体和骨骼的显示效果不佳;受操作者经验和技术水平影响较大;对于某些复杂疾病的诊断准确性有待 提高。
《医学影像技术 PPT课件》
目 录
• 医学影像技术概述 • X线检查技术 • CT检查技术 • MRI检查技术 • 超声诊断技术 • 核医学诊断技术 • 医学影像技术新发展动态与趋势
01
CATALOGUE
医学影像技术概述
定义与发展历程
定义
医学影像技术是利用各种物理学原理, 通过特定的成像设备获取人体内部组 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信息,以图像 形式表达出来的技术。

核医学成像原理及设备课件

核医学成像原理及设备课件

多模态成像技术
总结词
多模态成像技术是核医学成像的另一个重要 发展趋势,通过结合多种成像模式,能够提 供更全面的医学信息,有助于医生更全面地 了解患者的病情。
详细描述
多模态成像技术是利用多种成像模式进行医 学影像获取的方法。这种技术能够结合不同 模式的成像特点,提供更全面的医学信息, 有助于医生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情,提高
和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分子成像技术在核医学成像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
06 核医学成像设备安全与防 护
辐射防护原则
辐射防护三原则
防护、隔离、减量。
辐射防护最优化
在满足诊断和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患者 和医务人员的辐射剂量。
剂量限值
根据不同人群和不同照射情况,设定合理的剂量 限值,确保辐射安全。
肿瘤治疗
核医学成像设备还可以用于肿瘤 的治疗,如放射性碘治疗甲状腺 癌、骨转移瘤的放射性核素治疗 等。
心血管疾病诊断
冠心病诊断
核医学成像技术可以检测心肌缺血和 心肌梗死,通过心肌灌注显像和代谢 显像等方法,评估心脏功能和诊断冠 心病。
心功能评估
核医学成像设备可以评估心脏功能, 通过放射性核素心室造影等技术,测 定心脏射血分数等指标,了解心脏的 收缩和舒张功能。
规定。
个人剂量监测
为医务人员配备个人剂量计,实时 监测和记录个人辐射剂量,保障医 务人员健康。
环境辐射监测
对核医学成像设备周围的环境进行 辐射监测,确保环境安全。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核医学成像的优点
无创、无痛、无辐射,能 够提供人体生理和病理过 程的详细信息。
核医学成像的应用
在肿瘤、心血管、神经系 统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价值。

核医学成像课件

核医学成像课件

核磁共振成像(MRI)
总结词
一种无辐射的成像技术
详细描述
利用磁场和射频脉冲使人体内的氢原子发生共振,从而产生信号并形成图像,主要用于脑部、关节和软组织疾病 的诊断。
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CT)
总结词
一种结构成像技术
详细描述
通过X射线扫描人体并利用计算机重建断层图像,能够清晰显示人体内部结构,广泛应用于肿瘤、骨 折和肺部疾病的诊断。
成本高
核医学成像技术通常需要昂贵 的设备和专业的技术人员,导
致其成本相对较高。
时间延迟
由于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较长 ,核医学成像可能需要等待一
段时间才能获取图像。
空间分辨率有限
相对于其他医学成像技术,如 MRI和CT,核医学成像的空间
分辨率可能较低。
05 核医学成像的未来发展
技术创新与进步
新型探测器技术
核医学成像的分类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
利用单光子发射的射线进行成像,常用于心血管和脑部显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
利用正电子发射的射线进行成像,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的优点,常用于肿瘤、神经系统 和心血管疾病的诊断。
核磁共振成像(MRI)
利用磁场和射频脉冲对组织进行检测,能够提供高分辨率和高对比度的图像,常用于脑部 、关节和肌肉等软组织的显像。
核医学成像技术利用放射性核素发出的射线与人体组织相互 作用,产生信号并被显像仪器接收,经过处理后形成图像。
核医学成像的原理
01
放射性核素发出的射线与人体组 织中的原子相互作用,产生散射 和吸收,这些相互作用导致能量 损失和方向改变。
02
显像仪器通过测量这些散射和吸 收的射线,并利用计算机技术重 建图像,显示出人体内部结构和 功能。

临床医学核医学成像医学影像技术

临床医学核医学成像医学影像技术

临床医学核医学成像医学影像技术xx年xx月xx日CATALOGUE 目录•临床医学核医学成像技术总览•核医学成像技术基础•临床核医学成像技术细分领域•核医学成像技术在临床实践中的案例分析•展望未来:核医学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前景与挑战01临床医学核医学成像技术总览核医学成像技术是一种利用核素示踪技术和现代医学影像设备,对机体组织结构和功能进行显像的技术。

核医学成像技术定义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可进行功能显像等优势,为临床医学诊断提供了重要手段。

核医学成像技术特点核医学成像技术的定义与特点1核医学成像技术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23利用核医学成像技术检测肿瘤标志物、肿瘤细胞代谢等,有助于早期发现肿瘤并判断其恶性程度。

肿瘤诊断通过核医学成像技术评估心脏功能、检测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疾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心血管疾病如骨龄测定、甲状腺疾病、肾功能评估等,为临床医生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其他领域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核医学成像技术将朝着更高效、更安全、更便捷的方向发展。

挑战核医学成像技术仍面临一些挑战,如设备成本高、操作复杂、对工作人员要求高等。

此外,放射性污染和辐射防护问题也需要得到更好的关注和处理。

核医学成像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挑战02核医学成像技术基础同位素衰变同位素发射出粒子和射线,这些粒子和射线被探测器捕获并形成图像。

核磁共振利用强磁场和射频脉冲使原子核自旋能级跃迁,检测产生的信号并形成图像。

核医学成像的基本原理通过探测放射性同位素发出的γ射线,形成平面图像。

γ相机利用γ相机进行三维成像,可观察放射性示踪剂在体内的分布情况。

SPECT利用正电子发射示踪剂,通过探测器进行三维成像,可观察生物分子代谢和功能情况。

PET 核医学成像的常用设备与仪器核医学成像的常用示踪剂与药物18F-FDG葡萄糖类似物,用于PET成像,观察肿瘤、神经系统病变等。

11C-choline用于观察前列腺癌、肺癌等恶性肿瘤的病变情况。

核医学成像

核医学成像

国内核医学还存在以下问题:
1.地区发展不平衡
2.人才素质尚不高,基础与临床研究以 仿造跟踪为主,缺乏创新性
3.核医学仪器国产化不足(如SPECT 国内350台全部进口)。
推荐资源
➢中国核医学专业网: /
➢书籍: 临床核医学,谭天秩 Physics in Nuclear Medicine, Sarenson JA Nuclear Medicine, Thrall JH
➢ 依靠放射性核素发射的射线杀死病变细胞
核医学治疗的优点
➢短射程的α 、β射线 ➢放射性核素局限在靶器官,对正常组织
损伤小
核医学治疗的一些项目
➢ 甲状腺疾病:131I ➢ 骨转移瘤:89Sr、153Sm、32P ➢ 肿瘤放射免疫治疗(RIT):标记抗体
– α核素、β核素、俄歇电子及内转换电子核素
SPECT-- single photo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γ相机---发射,平面图像(透射X平片) ➢SPECT---发射,断层图像(透射CT)
– γ相机探头绕人体旋转
• 获得各个方向的投影(平面)像
– 图像重建---滤波反投影、迭代
• 获得断层图像
– 图像重建算法---使图像更接近真实
性质 解剖结构 解剖结构 解剖、功能
代谢功能 代谢功能 代谢功能 和解剖
SPECT、PET——ECT(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核医学内容
核医学发展的两大支柱
➢放射性药物---诊断、治疗
– 关键点是特异性 – 其次是稳定性
如: 11C-胸腺嘧啶 - DNA合成金标准,不稳定; 18F-FLT 氟标胸腺嘧啶。稳定,但由于3‘端

医学影像成像原理——核医学

医学影像成像原理——核医学

四、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一、原子核与核外电子
原子的结 构是由位于 原子中心的 原子核及按 一定轨道围 绕原子核运 行核外电子 组成。
原子的结构
neutrons
nucleon
+
electrons
protons
K LM
shell
-
Atom
图1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
图2
Z
z AX
→z-1
AY
+
+ β
+ v + Q
经β+衰变后,子核质量数不变,原子 序数减1。
图10
3、电子俘获
( 1 )定义:放射性核素的原子核在 衰变时不放出粒子,由核外俘获一个 轨道电子而变成另一种原子核的放射 性转变过程称为电子俘获。
电子俘获是核内 中子数不足时从核 外靠内层的电子轨 道(即K层)上俘获 一电子,使核内一 个质子转化为中子, 同时放射出一个中 微子的过程。
1Bq表示:放射性核素在一秒内发生一次核衰变。 即 1Bq=1S -1 Bq衍生单位有MBq、GBq、TBq
(2)居里(Curie,符号Ci)
Ci是放射性活度的旧有单位。 1Ci表示:放射性核素在1秒内发生3.7×1010 次核衰变。 1Ci=103mCi=106μCi
居里与贝可的换算关系:
1Ci=3.7×1010Bq=37GBq
三核衰变的类型及规律?一核衰变的类型?二核衰变规律?三核射线及其性质?四放射性活度及其单位一核衰变的类型11衰变22衰变衰变衰变电子俘获33衰变和内转换放射性核素自发地释放出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射线并转变为另一种核素的过程称为核衰变
医学影像成像原理

《医学影像技术》ppt课件

《医学影像技术》ppt课件

超声检查方法与技巧
检查前准备
了解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探头和检查模式,调节仪器参 数等。
检查方法
患者取合适体位,充分暴露检查部位,涂耦合剂,轻放探 头,避免过度加压或滑动。
检查技巧
掌握不同部位和病变的扫查方法和技巧,如纵切、横切、 斜切等;注意探头方向和角度的调整;观察病变的形态、 大小、边界、内部回声等特征。
多模态融合
将不同模态的医学影像数据进行融合,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
智能化辅助诊断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医学影像数据进行自动分析和诊断,提高诊 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医学影像技术前沿动态
光声成像技术
结合光学成像和超声成像的优点,实现高分辨率、深层组织成像 。
超高分辨率显微成像技术
利用超高分辨率显微成像技术对细胞和组织进行精细观察和分析。
科研与教学
医学影像技术为医学研究 和教学提供了重要的手段 和工具。
医学影像技术分类及应用领域
X射线成像
包括普通X射线、CR、DR等, 广泛应用于骨骼系统、呼吸系 统、消化系统等领域的检查。
超声成像
包括B超、彩超、三维超声等, 主要应用于腹部、妇产、心血 管等领域的检查。
核磁共振成像
包括MRI、fMRI等,对软组织 分辨率高,广泛应用于神经系 统、肌肉骨骼系统等领域的检 查。
MRI检查方法与技巧
1 2
检查前准备
核对患者信息,询问病史及过敏史,去除金属物 品,向患者解释检查过程及注意事项。
检查方法
根据检查部位选择合适的线圈和扫描序列,设置 相关参数,进行预扫描和正式扫描。
3
扫描技巧
针对不同部位和病变选择合适的扫描体位和角度 ,优化扫描序列和参数,提高图像质量和诊断准 确性。

核医学成像原理及设备ppt课件

核医学成像原理及设备ppt课件

一般来说,核医学成像系统只检测能量大干50kev的光子 (γ射线)。
精选课件PPT
10
这种信息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无法由其他的成像技术提供
用放 射性 同位 素成 像
获得一些和相关病理变化的前兆 有关的生理和生化信息
可了解其生物学功能或者确定某些疾病所在位置
有效的放射性化学药物拥有的特性大致上分为三种:
▪ P E T / C T的问世, 为肿瘤诊断、 良恶性病 变的鉴别诊断提供了极重要的信息, P E T / C T已成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不可缺少的方 法, 经多年应用, 已为肿瘤学家、 放疗学家 和内外科各类专家共识。
▪ P E T / C T的机型主要为 G E 、 S i e m e n s和 P h i l i p s公 司 的 D I S C O V E R Y 、 B I O G R A P H Y和G E ME N I , 分 别占 5 9 %、 3 2 %和 9%
23
γ照相机性能指标
▪ 分辨率 ▪ 灵敏度 ▪ 均匀性 ▪ 线性 ▪ 能量分辨率 ▪ 最大计数率 ▪ 死时间 ▪ 有效视野 ▪ 象限数
精选课件PPT
24
γ照相机的临床应用
▪ 可对脏器进行平面显像、动态显像、门控 显像和全身显像。动态显像和门控显像主 要用于心脏血管检查,平面显像和全身显 像有甲状腺显像、脑显像、肺显像、肾脏 显像、肝胆显像和骨全身显像等。
精选课件PPT
39
补充:生产正电子药物的加速器
▪ 拥有加速器的 P E T / C T单位,并能就 地生产除 1 8 F以外的其他正电子药物 , 如 1 1 C 、 1 3 N甚至 1 5 O等, 则能 进一步开展 1 1 C等显像, 对肿瘤的鉴 别诊断更有帮助 。

医学成像(影像)技术类型及其原理

医学成像(影像)技术类型及其原理

医学成像(影像)技术类型及其原理
随着科技的进步,医学成像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

医学成像是指医学影像数据的形成过程,也指形成医学成像(现代医学成像)的技术或装置。

医学成像技术是借助于某种能量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提取生物体内组织或器官的形态、结构以及某些生理功能的信息,为生物组织研究和临床诊断提供影像信息的一门科学。

一、医学成像(影像)设备的共同特征
能量发射源、效应组织、探测器、处理器、显示器
二、医学成像(影像)技术的类型
(1) X 射线影像(2)核磁共振成像(3)核素显像(核医学成像技术) (4)超声成像(5) 阻抗成像(6) 热、微波成像(7) 光学成像
前四种用途最广泛,容易推广普及,称为四大医学成像技术。

不同类型的医学影像具有优势互补作用
三、各种医学成像(影像)原理
1 、X 线成像原理
1895 年伦琴发现了X 射线(X-ray),这是19 世纪医学诊断学上最伟大的发现。

X-ray 透视和摄影技术作为最早的医学影像技术,直到今天还是使用最普遍且
有相当大的临床诊断价值的一种医学诊断方法。

X 线成像系统检测的信号是穿透组织后的X 线强度,反映人体不同组织对X 线吸收系数的差别,即组织厚
度及密度的差异;图像所显示的是组织、器官和病变部位的形状。

2、磁共振成像原理
磁共振(MRI)成像系统检测的信号是生物组织中的原子核所发出的磁共振信号。

原子核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接受特定射频脉冲时会发生共振现象,MRI 系。

第十一章-核医学成像(医学影像技术)

第十一章-核医学成像(医学影像技术)
PET改变了影像核医学的现状和未来,也成为了影像 核医学与其它医学影像学竞争的有力武器,具有巨大的发 展潜力。
2020/1/3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非直管附属医院:市医院核医学科 李华
14
1.PET的结构
图像采集系统(探头)、断层床、计算机系统、显示系统组成
2020/1/3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非直管附属医院:市医院核医学科 李华
22
特性:
1. 放射性 2.无过敏反应、无细菌、无热源。 3.符合药检所规定必需的质量控制标准,具备相关的 批准手续才能生产使用。
放射性显像剂
放射性核素 标记化合物
2020/1/3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非直管附属医院:市医院核医学科 李华
23
一、医用放射性核素
(1)理想的核物理特性
1.放射性核 素的要求
15
2.工作原理
2020/1/3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非直管附属医院:市医院核医学科 李华
16
பைடு நூலகம்
3.PET采集的计数类型
(1)单个计数 (2)真符合
2020/1/3
(3)随机符合
(4)散射符合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非直管附属医院:市医院核医学科 李华
17
4.PET的采集模式
透射扫描
2020/1/3
发射扫描
2D采集 3D采集。
2
本章所属节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 核医学设备 第三节 放射性显像剂及特点 第四节 核医学显像的原理和临床应用
2020/1/3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非直管附属医院:市医院核医学科 李华
3
第一节 概论
定义:核医学(nuclear medicine),是研究核素及核射 线在医学诊断、治疗以及医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应用的一门 学科。

医学影像学的核医学影像

医学影像学的核医学影像

医学影像学的核医学影像
医学影像学是现代医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学科之一,而核医学影像作为其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就核医学影像在医学影像学中的地位、原理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核医学影像是指通过核素介入,利用核医学技术对人体内部进行影像检查和诊断的一种方法。

核医学影像与常规医学影像相比具有独特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对生理、代谢等功能信息的获取方面。

常见的核医学影像检查包括放射性核素骨扫描、甲状腺功能检查、心脏负荷试验等。

核医学影像的原理主要是利用生物分子将放射性核素牢固地与目标器官或组织结合,通过检测放射性核素的衰变释放的射线来获取人体内部的功能信息。

通过核医学影像检查,可以观察人体器官或组织的生理代谢情况,了解病变部位的功能状态,为临床诊断提供更为全面的信息。

在临床应用方面,核医学影像在癌症诊断、心脏病诊断、骨科疾病诊断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肿瘤诊断中,通过PET-CT等核医学影像技术可以观察肿瘤组织的代谢情况,判断病变的恶性程度,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

在心脏病诊断中,核医学影像可以评估心脏功能状态、心肌灌注情况等,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心血管疾病。

在骨科疾病诊断中,骨扫描等核医学影像技术可以观察骨骼病变的情况,辅助医生诊断骨科疾病。

总的来说,核医学影像在医学影像学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相信核医学影像技术将在临床医学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医生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全面的信息和支持。

医学影像学的未来发展将离不开核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完善。

核医学成像

核医学成像

卫生管理学院08级发学二班穆建雨学号:20086470079核医学成像摘要:核医学成像技术是进行现代医学诊断的手段之一,它测量的是人体内的放射性浓度分布,这些放射性药物用对人体无毒的放射性同位素经过标志并通过静脉注射到人体组织的,这些具有放射性的示踪的药物根据它们的生理特性被自动浓集在被测脏器上,从而实现对人体组织的功能成像。

核医学的优势是对这些放射性示踪剂的定量分析。

这是核技术和医学相结合的一门新兴学科,也是人类和平利用原子能的一个重要方面。

关键词:核医学成像γ照相机放射性核素核医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1948年Ansell和Rotblat研制出了逐点扫描的核医学成像装置,并用于甲状腺的测量。

Anger在50年代研制出了商业化的γ相机。

70年代Kuhl等人完成了SPECT的商业化。

PET的思想在1951年由Wrenn等人提出,60年代末期出现临床应用的设备。

γ照相机亦称闪烁照相机,是对体内脏器中的放射性核素分布进行一次成像,并可进行动态观察的核医学仪器。

利用γ射线作为探测手段,通过脏器内外或脏器内的正常与病变组织之间的放射性浓度差别揭示人体的代谢和功能信息。

先让人体接受某种放射性药物,这些药物聚集在人体某个脏器中或参与体内某种代谢过程。

对脏器组织中的放射性核素的浓度分布和代谢进行成像。

核医学影像不仅能得到人体脏器的解剖图像,还可得到生理、生化、病理过程等功能图像。

发射型计算机断层(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ECT) 是在体外从不同角度来采集体内某脏器放射性分布的二维影像,而后经计算机数据处理重建,并显示出三维图像。

可以分为SPECT和PET。

PET是目前成像最为精确的核医学设备。

核医学成像的特点是:诊断依据为人体内的放射性强度分布;可以探测生理参数,进行癌症的早期诊断;空间分辨率不够,不能精确地确定病灶的解剖位置。

为了克服核医学设备分辨率不高的缺点,研究人员将SPECT、PET与CT结合在一起,解决核医学图像不清楚的缺陷,同时采取X-CT图像进行全身能量衰减校正。

《核医学影像》课件

《核医学影像》课件

无创无痛
核医学影像检查通常是无创、无痛、无辐射的,对患者的 身体损伤较小。
多模式成像
核医学影像可以结合多种成像模式,如单光子发射计算机 断层成像(SPECT)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提 供更丰富的诊断信息。
定量分析
核医学影像能够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有助于医生更准确 地评估病情。
缺点
辐射剂量
核医学影像有助于心脑血 管疾病治疗效果的评估和 预后判断。
04
详细描述
通过核医学影像技术,可 以监测心脑血管疾病在治 疗过程中的变化情况,评 估治疗效果,为调整治疗 方案提供依据。同时,核 医学影像还可以用于心脑 血管疾病复发的监测和预 后判断。
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案例
01 总结词
核医学影像在神经系统疾病诊 断中具有重要价值,能够提供 准确的定位和定性信息。
详细描述
核磁共振成像是一种基于原子核磁性的医学影像技术,利用射频脉冲激发人体内的氢原子核,通过测量其共振频 率和弛豫时间来获取影像。该技术无辐射,具有高分辨率和多参数成像的特点,能够提供丰富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信息。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总结词
无创、高灵敏度、定量检测
详细描述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是一种利用正电子标记的示踪剂进行医学影像的技术,通过检测示踪剂在体内的 分布和代谢来反映器官和组织的生理和病理状态。该技术无创、高灵敏度,能够实现定量检测,广泛 应用于肿瘤、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等疾病的研究和诊断。
内分泌系统
核医学影像在内分泌系统疾病 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如甲状腺疾病、肾上腺疾病 等。
其他应用
除了上述应用外,核医学影像 还应用于神经科学、移植医学
、骨关节疾病等多个领域。
02

医学影像学的核医学影像

医学影像学的核医学影像

医学影像学的核医学影像医学影像学是一门研究利用各种成像技术对人体结构、功能及代谢进行非侵入性观察和评估的学科。

核医学影像学是其中的重要分支,它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进行标记,通过放射性同位素的荧光来观察人体内部的代谢活动和疾病情况。

本文将对核医学影像学的原理、应用和未来发展进行论述。

一、核医学影像的原理核医学影像的原理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的高能射线产生的光电效应或荧光效应来进行成像。

常用的放射性同位素有碘-131、锗-68和氟-18等。

这些同位素在人体内发生自发放射,通过观测其放射线的能量和强度,可以了解人体各个器官和组织的新陈代谢情况。

核医学影像通过这些放射性同位素的荧光信号来获取人体内部的信息,从而达到诊断疾病和评估治疗效果的目的。

二、核医学影像的应用核医学影像在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核医学影像可以用于癌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评估。

通过注射放射性同位素来观察肿瘤的新陈代谢情况和转移情况,可以更早地发现肿瘤并评估治疗效果。

其次,核医学影像还可以用于心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

通过观察心脏的血液供应情况和心肌的代谢活动,可以评估心血管疾病的程度和风险。

另外,核医学影像还可以用于骨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如骨质疏松症和骨折等。

通过观察骨骼的代谢情况和血液循环,可以评估骨骼疾病的程度和治疗效果。

三、核医学影像的未来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核医学影像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

首先,新的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将会提高核医学影像的分辨率和灵敏度。

目前已经出现了一些新的放射性同位素,如铌-64和镓-68等,它们具有更短的半衰期和更高的放射能量,可以更准确地观察人体内部的代谢活动和疾病情况。

其次,核医学影像的图像处理技术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改进。

目前,核医学影像在获取图像后需要进行复杂的图像处理才能得到准确的结果。

未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图像处理的速度和效果将会得到大幅提升,从而更好地满足临床的需求。

最后,核医学影像与其他成像技术的结合将会成为未来的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滤波反投影
(2)有序子集最大期望值法
2013-8-18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非直管附属医院:市医院核医学科 李华
19
四、PET-CT
PET-CT中文全称为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和计算机体 层摄影技术。 于2001年成功地将PET与CT作为一体机应用于临床, 完成了真正功能影像与解剖影像的统一。
2013-8-18
二、放射性显像剂的特点
1.具有放射性。 2.放射性显像剂的生理、生化特性 取决于被标记的 化合物的生理、生化特性,被标记的化合物的生理、生化 特性在标记前后特性不能改变。 3.具有特定的物理半衰期和有效使用期 。 4.放射性显像剂的脱标与辐射自分解 。
5.放射性显像剂的计量单位与普通药物不同 放射性 显像剂以放射性活度作为计量单位。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非直管附属医院:市医院核医学科 李华
20
PET-CT装置及移动检查床
2013-8-18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非直管附属医院:市医院核医学科 李华 21
第三节 放射性显像剂及特点
放射性药物
凡是分子结构含有一个或多个放射性核素原子用于诊断 或治疗的药物。
2013-8-18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非直管附属医院:市医院核医学科 李华
22
特性:
1. 放射性
2.无过敏反应、无细菌、无热源。 3.符合药检所规定必需的质量控制标准,具备相关的 批准手续才能生产使用。
放射性核素 放射性显像剂 标记化合物
2013-8-18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非直管附属医院:市医院核医学科 李华 23
一、医用放射性核素
(1)理想的核物理特性
1.放射性核 素的要求
2013-8-18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非直管附属医院:市医院核医学科 李华
14
1.PET的结构
图像采集系统(探头)、断层床、计算机系统、显示系统组成
2013-8-18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非直管附属医院:市医院核医学科 李华
15
2.工作原理
2013-8-18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非直管附属医院:市医院核医学科 李华
2013-8-18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非直管附属医院:市医院核医学科 李华
4
影像核医学(nuclear medicine imaging)又称为 放射性核素显像,是利用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进行 医学成像,从而完成疾病诊断及医学研究的一门学 科。是临床核医学与医学影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3-8-18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非直管附属医院:市医院核医学科 李华
一、核医学显像的原理 1.基本原理
核医学显像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放射性核素示踪剂在人 体内正常或病变组织内血流、功能、代谢等方面的差异而 进行体外观察的过程。将放射性药物引入体内,由于其标 记化合物的生物学特性与天然化合物的生理活性相同,能 够参与体内的正常或异常的代谢过程,能够选择性地聚集 在特定的组织、脏器内部,在体外通过探测装置探测所观 察脏器或组织放射性浓度的差异,并以一定的方式成像, 可以获得有关脏器或病变组织的大小、形态、位置、功能 代谢情况的核医学影像。
第十一章 核医学成像
2013-8-18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非直管附属医院:市医院核医学科 李华
1
本章学习目标
一、掌握内容 核医学定义、影像核医学定义。γ相机的组成;SPECT、 PET工 作原理。放射性显像剂的定义;医用放射性核素的特性;放射性显像 剂的特点。核医学显像的原理;核医学的显像方式。
二、熟悉内容
2013-8-18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非直管附属医院:市医院核医学科 李华 7
三、影像核医学的展望 随着医学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放射性示踪技术与 其他先进的技术不断地结合与创新,影像核医学得到迅猛 地发展,实现了一个个其它影像学技术不能完成的脏器功 能、代谢、分子显像。随着新的放射性药物的问世,逐步 完成了核素肿瘤显像,并朝核素受体显像、核素基因显像 方面发展。核医学显像仪器也从单光子γ相机发展到单探 头、多探头SPECT,并进一步发展到PET,目前PET- CT已经应用于临床,解决了功能显像与解剖定位的真正 融合,是今后影像核医学的发展方向。
6
2013-8-18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非直管附属医院:市医院核医学科 李华
二、影像核医学的临床应用
影像核医学与传统影像医学不同,它所显示和分析的是 机体内脏器的功能、代谢、血流、受体分布和基因的分布 和动态的过程。
首先可以做功能性显像 其次可以做分子显像 特点 第三可以做动态显像 第四是能进行定量分析
2013-8-18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非直管附属医院:市医院核医学科 李华
33
9.骨显像剂 99mTc-MDP用于骨断层、骨三相、全身骨 显像。
10.骨髓显像显像剂 99mTc-硫胶体、111mIn-氯化 铟、59Fe-枸缘酸铁、52 Fe-枸缘酸铁。
11.淋巴显像剂 99mTc-硫化锑、99mTc-硫胶体、 99mTc-脂质体、99mTc-右旋糖苷。
2013-8-18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非直管附属医院:市医院核医学科 李华 36
2.显像剂在机体组织器官中的聚集机制 显像剂在机体组织器官中的主要的聚集机制如下: (1) 合成代谢 (2) 细胞吞噬 (3) 循环通路 A:血管灌注 B:流经通道 C:暂时性栓 塞 (4) 选择性浓聚 (5) 选择性排泄 (6) 化学吸附 (7) 特异性结合
99钼99Mo66.02hβ
-99锝99Tc6.02hγ
2013-8-18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非直管附属医院:市医院核医学科 李华 25
Hale Waihona Puke 反应堆3.放射性核 素的来源
核裂变
放射性核素发生器
回旋加速器
2013-8-18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非直管附属医院:市医院核医学科 李华
26
医用回旋加速器外观图
2013-8-18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非直管附属医院:市医院核医学科 李华 27
11
3.SPECT的分类
①单探头SPECT ②双探头SPECT ③ 三探头SPECT ④环状探测器式SPECT
(1)由探头的数目可以分为
(2)按功能可以分为
①单独的SPECT ②双探头符合线路SPECT ③ SPECT/CT
2013-8-18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非直管附属医院:市医院核医学科 李华
12
2
本章所属节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 核医学设备
第三节 放射性显像剂及特点
第四节 核医学显像的原理和临床应用
2013-8-18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非直管附属医院:市医院核医学科 李华
3
第一节 概论
定义:核医学(nuclear medicine),是研究核素及核射
线在医学诊断、治疗以及医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应用的一门 学科。
5
1949年
γ闪烁功能仪 第一张甲状腺扫描图
1951年
Benedict Cassen
一、 核 医 学 发 展 史
1952年
聚焦准直器
1958年
Anger
单晶体γ相机 第一台SPECT。
1979年 20世纪80 2001年 2002年
Kuhl等
国内
引进了SPECT PET/CT一体机
国内
PET/CT
2013-8-18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非直管附属医院:市医院核医学科 李华
31
5.循环系统显像剂 (1)99mTc-MIBI、201Tl用于心肌灌注显像、99mTc-PYP, 用于心肌阳性显像。 (2)99mTc -红细胞(RBC)、99mTc-人血清白蛋白 (HSA),用于心血池显像。 6.肝胆动态显像显像剂 (1)肝胶体显像:99mTc-植酸钠 、99mTc-硫胶体。 (2)肝血流、血池显像:99mTc-RBC。 (3)肝胆显像显像剂:99mTc-EHIDA、99mTc-HIDA, 99mTc-PMT等。
双探头SPECT装置及移动检查床
2013-8-18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非直管附属医院:市医院核医学科 李华 13
三、PET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是影像核医 学发展的另一个里程碑。 PET从分子代谢水平揭示了细胞的代谢活性,一经出 现,便在肿瘤的诊断中显示出优于其他检查方法的敏感性 与特异性,在肿瘤方面得到迅速且广泛的应用。在心血管、 脑神经系统方面的应用中也显示了突出的优势。 PET改变了影像核医学的现状和未来,也成为了影像 核医学与其它医学影像学竞争的有力武器,具有巨大的发 展潜力。
影像核医学的临床应用。SPECT的分类、性能优势;、PET采集 的计数类型。临床常用的显像剂。显像剂在机体的聚集机制。
三、了解内容
核医学发展史; 影像核医学的展望。PET的图像重建技术。影像核 医学常用放射性核素。常规核医学显像方法。
2013-8-18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非直管附属医院:市医院核医学科 李华
2013-8-18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非直管附属医院:市医院核医学科 李华
28
三、临床常用的放射性显像剂
1.神经系统显像剂 (1)脑血管动态显像剂常用99mTcO4。
(2)脑血流灌注显像剂临床较常用99mTc-HMPAO与 99mTc-ECD。
(3)123I-IMP用于脑血流灌注显像。
2013-8-18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非直管附属医院:市医院核医学科 李华
29
2.甲状腺显像剂
(1)Na131I 、99mTcO4—用于甲状腺静态显像。 (2)99mTc-MIBI、201Tl(氯化铊)用于甲状腺癌阳性显 像。 (3)甲状旁腺显像剂:201Tl、99mTcO4-、与99mTc- MIBI。 3.肾上腺皮质显像剂 131I-6-碘代胆固醇、131I-6-碘甲基 胆固醇(NM-145)、131I-19-碘化胆固醇(NM-145)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