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7单元 利用平移解决问题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7单元 利用平移解决问题

第课时利用平移解决问题1.学生掌握运用平移的方法解决简单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问题的策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通过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运用平移的方法解决简单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问题,加深对“平移”这种图形变换方式的理解。

3.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

【重点】运用平移的方法解决简单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问题。

【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平移的理解。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方格纸。

请画出小树向右平移4格后的图形。

(让学生说一说,平移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参考答案】方法一出示:师:同学们想一想,怎样去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预设生1:长方形周长=(长+宽)×2或长×2+宽×2;长方形面积=长×宽。

生2:正方形周长=边长×4;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揭示课题:如果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图形,我们怎样求它的周长和面积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利用平移来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利用平移解决问题)回顾了旧知识,唤醒了学生的记忆,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后面的学习。

方法二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平移的一些知识,利用我们学习的平移知识,还能解决一些图形面积计算问题。

下面我们来做进一步的研究。

(板书课题:利用平移解决问题) 通过简单的谈话,直接揭示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简单明了地直接导入新课。

教学例4,利用平移的知识解决面积问题。

1.提出问题。

师:现在在方格纸上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图形,你能够知道它的面积是多少吗?2.提出要求,独立解决。

师:请你自己求一求这个图形的面积,可以在图上标一标,写一写,画一画。

(学生自己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选取典型案例)3.讨论交流。

师:这里有几位同学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一起来看看。

预设生1:数方格的方法。

数一数这个图形占有多少个方格,当数到不是整个格时,要拼一拼。

生2:算一算的方法。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第七单元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单元导语数学·四年级下册在二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日常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有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能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这里是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本单元教材先设计了画对称轴,观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的活动,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从而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探索新知识。

例 1、例 2 的教学是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进行安排的。

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会画对称轴,本课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深要求,目的是从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引进,让学生在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好事物的过程中, 进一步感受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例3是在方格图中画出平移后的图形;例4是借助方格图求出简单的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这里的方格图不仅仅可以提供给学生简单的数据提示,以便成功地发现规律,还能够帮助学生在计算的基础上建立图形的表象,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使学生在掌握轴对称图形和平移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进行画图和平移,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提升已有的经验,培养学生的概括、分析和比较的能力,为后面学习较难的旋转和平移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渗透“转化”“引申”的思想方法;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究所研究的知识之间有什么联系,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1课时轴对称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材第82页、83页的例1、例2和“做一做”。

内容简析本课时是在学生已有的对称的知识基础上,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进行安排的。

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会画对称轴,本课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深要求,目的是从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引进,让学生在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好事物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目标1.会画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掌握画图的方法和步骤:先画出几个关键的第七单元对称点,再连线。

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第七单元教案(含单元计划)

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第七单元教案(含单元计划)
教具:PPT,三角尺。
教学过程
修改意见
一、创设情境出示轴对称图片
师:这些图片好看吗?为什么好看?
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因为对称而让人觉得美的物体,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些美丽的对称图形。(板书:轴对称图形)
二、复习旧知
1、你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
2、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3、看书中图片,画出对称轴。
课后反思
教案
教材内容
练习二十
总课时
6
第2课时
教学要求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对称轴,识别并确定对称轴。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识别并确定对称轴,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教学难点:识别并确定对称轴,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教具:PPT,三角尺。
教学过程
修改意见
(2)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2、在方格纸上平移图形的方法步骤
(1)找出原图形的关键点(如顶点或端点)
(2)按要求分别描出各关键点平移后的对应点
(3)按原图将各对应点顺次链接
3、平移的特点:形状,大小不变,位置变。
三、巩固应用:P87做一做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吗?
五、作业
练习二十一的1、2题。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不规则图形经过平移制作成规则图形的过程。
教学难点:借助方格纸,有条理地表达并画出图形平移的变换过程。
教具:PPT,三角尺。
教学过程
修改意见
一、复习:
1、复习上节课学过的平移知识。
2、引入新课。
二、练习:
1、把小船向右平移4格后得到的图形涂上颜色。
2、分别画出将梯形向上平移3格、向左平移8格后得到的图形。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统计》数学教案设计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统计》数学教案设计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统计》數學教案設計教案设计: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统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方法。

2. 能够用条形图、折线图等图形来表示数据,理解其意义。

3.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会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

难点:理解并掌握条形图、折线图等图形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统计,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统计。

(二)新课讲解1.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师可以通过实例讲解如何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例如,可以让全班同学说出自己的年龄,然后将这些数据记录下来,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这就是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2. 数据的表示接着,教师可以用表格或者条形图的形式将刚才收集的数据表示出来,让学生理解不同的表示方式。

3. 条形图和折线图的理解教师可以进一步讲解条形图和折线图的含义,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这两种图表的使用场景和特点。

(三)课堂练习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如制作一张关于班级同学身高的条形图,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堂小结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数据收集、整理和表示的重要性,以及条形图和折线图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布置一些实践性的作业,如让学生回家统计家庭成员的年龄,然后制作成条形图或者折线图。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统计的知识。

同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统计的实际应用,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第四课时 整理和复习 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第四课时 整理和复习 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第四课时整理和复习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形成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继续学习数学的动力。

二、教学内容1. 本单元所学知识点的回顾与总结。

2. 针对本单元的重难点进行讲解与练习。

3.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讲解实例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知识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教学新课(1)知识点回顾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知识点,包括:整数的认识、加减法、乘除法、混合运算、简便计算等。

(2)重难点讲解与练习针对本单元的重难点,如乘除法的运算顺序、简便计算方法等,进行讲解与练习。

(3)课后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3.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重点知识,提醒学生注意易错点。

4. 课后作业学生独立完成课后作业,家长签字确认,教师及时批改并反馈。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测试成绩:通过单元测试,了解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

4. 家长反馈: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学习情况,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

五、教学策略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 适时进行课堂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和操作图形,掌握图形的平移、旋转、翻折的基本方法。

2.能够绘制直线的平移、旋转、翻折后的图形。

3.能够解决问题中有关图形变化的具体计算。

二、教学重点
1.图形的平移、旋转、翻折。

2.绘制平移、旋转、翻折后的图形。

三、教学难点
1.理解平移、旋转、翻折的概念及实现方法。

2.解决问题中的具体计算。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
教师出示一个图形,并让学生想象图形做不同的动作,引出图形的运动概念。

2. 学习平移
1.讲解图形的平移概念和方法。

2.示范如何进行平移操作。

3.练习平移的相关题目。

3. 学习旋转
1.讲解图形的旋转概念和方法。

2.示范如何进行旋转操作。

3.练习旋转的相关题目。

4. 学习翻折
1.讲解图形的翻折概念和方法。

2.示范如何进行翻折操作。

3.练习翻折的相关题目。

5. 综合练习
让学生通过综合练习,将平移、旋转、翻折运动结合起来,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堂作业
1.完成课堂上的练习题。

2.拓展练习:在纸上绘制一个图形,进行平移、旋转、翻折操作,并计
算每次的移动距离和角度。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图形的运动方法,并能够解决相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动手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以上教案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适当调整和拓展。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七单元第3课时 画平移后的图形|人教版(共14张PPT)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七单元第3课时 画平移后的图形|人教版(共14张PPT)
7 图形的运动(二)
第3课时 画平移后的图形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一、新课导入
二年级时我们已经认识了生活中的平移 现象,你还见过哪些平移现象?
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 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平移。
一、新课导入
一、新课导入
一、新课导入
下列各个对应点,平移后与平移前的距离都相等。这 个距离,也叫车子的平移距离。
所以要找图形的平移距离,就是找对应 点的平移距离。也就是说图形的平移,实质 上是点的平移。
平移前的鼻子到平移后的鼻子的距离。
平移前的尾灯到平移后的尾灯的距离。 平移前的前轮到平移后的前轮的距离。
二、例题讲解
画出平移后的 图形,再数一 数,填一填。
A′·
4格
A
·
向上平移4格
7格
·
向(左)平移( 6 )格
向右平移7格 向(下)平移( 4 )格
二、例题讲解
如何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呢? 1.选点。在原图形上选择1个点。这一点一般在最上面或最 右、最下、最左边。 2.移点。也就是按要求把选择的点向规定的方向平移规定 的格数。 3.把图形移到点所在的位置。
三、新知应用
1.连一连。
哪两个图形 可以通过平 移重合?
三、新知应用
2.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再数一数,填一填。(P86做一做)
9格
·
·
平移(9)格
5格
平移5格
·
三、新知应用
3.把 向右平移 4 格后得到的 色。(P88第1题)
涂上颜
三、新知应用
4.分别画出将 形。 (P88第2题)
向上平移3格、向左平移8格后得到的图
·
8.先根据对称轴补全下面这个轴对称图形,再画出这个轴对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2024年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2024年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理解单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异同,能在统计图上用复式条形表示相应的数据。

2、能看懂复式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有关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判断,体会数据的作用。

3、能从复式条形统计图中找出尽可能多的信息。

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在体育课上同学们都玩过投球游戏(投影两张投球),根据你们的经验,投球时单手的投的远,还是双手投得远一些?怎样可以知道我们班的情况?(举手统计)很好刚才我们统计出了两个数据,根据这个数据我们很清楚地知道我们班同学单手投球远的同学更多一些。

那么其它班是不是这种情况呢?我们怎样可以知道?(去统计每个同学的两种投球方式的投球距离;去统计一下每种远的人数)下表是六(1)班一组同学投球情况的统计表(出示)从这个表格中你能比较出结果吗?有没有更直观更直观的方法?你认为该怎么画,同学们可以先想一想?(二)尝试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1、学生独自在方格纸上画一画,教师巡视。

2、展示学生的作品,完善复式条形统计图。

(三)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1、观察这张统计图和以前学习的条形统计图有何不同?为什么要有图例?2、说一说从这张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四)、练习:说说下面的统计图缺少了什么?从这幅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1、这幅图缺少什么?这样行吗?2、从这幅图中你可以知道哪些信息?为什么会这样?3、小结我们刚才一起认识了复式条形统计图,为什么分析刚才的这些数据要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呢?它有什么好处(五)应用复式条形统计图1、试一试1995――1999年我国旅游业发展很快,城乡居民平均每年旅游的消费迅速增长。

下表是1995――1999年我国居民国内旅游人均消费情况。

2、从这个统计图你能知道哪些信息?3、小组合作制作一张全班同学身高统计图(书本65页)A、合作要求:小组长分工,先收集数据填写在统计表中,再制成统计图;B、说说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平移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平移人教版

2平移本小节内容包括教材P86~89的2个例题和练习二十一。

本小节由两个例题组成。

例3是通过在方格纸上画出不同方向、不同格数平移图形的活动,使学生了解平移的两个参量:移动的方向、移动的距离。

例4是在方格纸上运用平移的知识解决面积问题,同时让学生感受转化的思想。

1.掌握图形平移的两个关键要素,一是平移的方向,二是平移的距离;能按要求画出简单的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2.掌握运用平移的方法解决简单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问题的策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运用平移的方法解决简单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问题,加深对“平移”这种图形变换方式的理解。

4.养成思考的习惯,学会多角度地思考、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探索的热情和勇于挑战的精神。

【重点】理解并掌握平移的特征。

【难点】按要求画出简单的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利用图形的平移解决数学问题。

第课时平移1.学生结合实例,进一步感知平移现象。

2.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在探究式的教学活动中,培养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精神,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重点】平移的特点和图形平移的两个关键要素。

【难点】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方格纸。

下面的运动是平移吗?如果是,在后面的括号里面画上“√”,不是的画“✕”。

升旗时国旗的运动()钟摆的运动 ()在算盘上拨珠()电梯的运动 ()风扇叶片的运动()火车的直线运动()光盘在电脑里的运动()飞机的螺旋桨转()【参考答案】√✕√√✕√✕✕方法一课件演示:一个图形在方格图中从左往右平移。

师:图形做的是什么运动?预设生:平移。

师:往哪个方向平移的?预设生:往右平移。

师:为了能看清平移的情况,用实线表示平移前的图形,虚线表示平移后的图形,用箭头表示平移的方向。

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图形变换的另一种形式:平移。

(板书课题:平移)[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出一个图形的运动,调出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会很轻松地回答出这个图形的运动是平移,从而创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老师讲解的普查和抽样的概念。

2.能够观察和记录周围环境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统计工作。

3.能够通过统计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普查和抽样的概念。

2.能够通过观察和记录,进行简单的统计工作。

三、教学内容1.什么是统计?2.普查和抽样的区别。

3.认识不同种类的物体并进行数数。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实物物品进行统计。

2.准备黑板、粉笔或白板标,以便记录学生活动。

五、教学过程1.开学前:复习上一课时学过的内容,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导入:通过观察周围的物品,引导学生认识统计的概念。

3.教学:讲解普查和抽样的区别,让学生明白两者的作用。

4.操练:让学生到周围物品统计数量,加深认识。

5.引申:通过不同类别物体的统计,引导学生进行分类和比较。

6.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

六、教学板书设计•统计•普查和抽样的区别•数数不同物品的数量七、课堂练习1.王老师要统计班里男女生人数,她应该进行普查还是抽样?2.请统计一下班里有多少个学生喜欢体育课。

3.将下面的图案分类统计:△□●△□△●△□□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认识统计的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加深理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引导,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观察力,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以上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第一课时)的教案设计,希朿能够对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2020-2021新部编人教版小学4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设计

2020-2021新部编人教版小学4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教材)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人教版教材(新版)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第五单元三角形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第八单元统计营养午餐第九单元数学广角第十单元总复习全册教材的整体分析教学内容包括:四则运算,观察物体(二),运算定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三角形,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图形的运动(二),统计,营养午餐,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总复习等。

全册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理解平均数,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5.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让学生经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7.进一步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会画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

教学难点:图形的运动,三角形是本册的教学难点。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单元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对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第7单元图形的运动》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第7单元图形的运动》教案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他们提出了不少图形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子,这让我感到很欣慰。通过讨论,学生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还学会了如何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但同时,我也意识到,对于一些开放性问题的引导还不够充分,今后我需要提前准备更多引导性问题,以便更好地启发学生思考。
最后,我认识到,教学反思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通过反思今天的课堂教学,我可以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以期在今后的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效果。我会继续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数学的世界里快乐地学习和成长。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如“你们在哪里见过平移和旋转的例子?”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平移的方向和距离不变,以及旋转的中心和角度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例如通过动手操作教具,展示平移和旋转的过程。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图形运动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在方格纸上平移一个图形,或者如何通过旋转得到特定的图案。
本节课将结合具体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理解和掌握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现象,提高对平面图形运动的认识。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能够准确描述图形的运动过程,阐述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调查的概念,了解调查和统计的关系。

2.能够进行简单的调查并用统计图表展示调查结果。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通过统计,培养学生的对现实生活更加关注和积极思考的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调查的概念。

2.统计图表的绘制。

难点:1.能够正确使用统计图表展示调查结果。

2.学生之间如何协作进行调查并整理数据。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入“调查”和“统计”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出问题(5分钟)•设计一个简单的问题,如“班级里大家最喜欢的运动项目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

3. 调查准备(15分钟)•学生组成小组,讨论如何进行调查,列出调查问题并准备调查问卷。

4. 调查进行(20分钟)•学生小组分工合作,进行调查并记录数据。

5. 数据整理(10分钟)•学生根据调查结果整理数据,准备绘制统计图表。

6. 统计图表绘制(20分钟)•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绘制柱状图或饼图展示调查结果。

7. 分析与讨论(10分钟)•学生观察统计图表,分析数据,讨论调查结果,找出有趣的现象。

四、课堂小结(5分钟)•总结当天课堂所学内容,强调调查和统计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推荐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或热爱进行一个小小的调查,并用统计图表展示结果。

六、板书设计•调查与统计•调查问题•统计图表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这样一堂生动有趣的课程,对调查和统计这一数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与体会。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第三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第三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第三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够理解和掌握统计的基本概念;2.能够运用适当的方法对一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3.能够正确运用统计图表展示数据。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物品数量和属性,学会如何进行统计;2.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积极参与统计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3.运用图表和图形辅助理解和展示数据,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注重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敏感度和洞察力;2.培养学生对数据真实性和客观性的重视;3.引导学生尊重不同的数据结果,培养学生的客观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掌握统计的基本概念;2.运用统计图表展示数据。

难点1.统计数据的分析和解读;2.统计图表的绘制和应用。

三、教学准备1.教材教辅: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2.教学工具:黑板、图形卡片、计数器等;3.教学环境:整洁、安静的教室。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复习统计的基本方法;2.提出本节课学习的目标和重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讲解1.介绍统计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统计以及为什么需要统计;2.演示统计的基本方法,并讲解如何用图表展示统计数据。

第三步:实践1.小组合作统计班级学生的身高数据,并绘制柱状图展示;2.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个统计问题,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第四步:总结1.对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进行总结,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统计的基本概念;2.引导学生反思统计的应用场景,并展示统计图表的重要性。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而且培养了合作精神和数据分析能力。

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各种数据信息。

六、作业布置1.练习册相关练习题;2.反思今天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收获。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对待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第七单元 第3课时 利用平移解决问题(课件)四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

第七单元 第3课时 利用平移解决问题(课件)四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

2m

(26 – 2) ×(16 – 2)
16 – 2 =24×14

=336(m²)
2m
答:花坛的实际面积是336 m²。
26 – 2
将②先向上平移2 m,再向左平移2 m,就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探究新知
presentation
归纳总结:
➢ 观察图形的特点,利用平移的性质,把不规则的图形转化 为规则的图形。从而求得图形的周长或面积。
20×10=200(cm) (200+180)×2=760(cm) 答:这个楼梯的截面周长是760厘米。
达标练习
practice
5. 下面的长方形土地是由两块边长为4 m的正方形土地拼成的,蓝色部 分种茉莉花,每平方米种8棵。一共能种多少棵茉莉花?
4×4=16(平方米) 16×8=128(棵) 答:一共能种128棵茉莉花。
第3课时 利用平移知识求不规则图
形的面积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RJ
01. 学习目标 Leaning objectives
通过运用转化思想,把不规则图形转化为规则 1 图形,并能用平移的知识解决不规则图形的面
积的问题。
在剪一剪,移一移的过程中,渗透转化是思想, 2 灵活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这个图形有两条边 都是曲线。
图形凸出来的部分 与凹进去的部分面 积相等。
探究新知
presentation
下面这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1 cm
用学过的图形运动 的知识试一试。
小组合作:怎样求这个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呢?
探究新知
presentation
下面这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1cm
√√ √ √ √√

第七单元 第1课时 轴对称(教学课件)-四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

第七单元 第1课时 轴对称(教学课件)-四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
3.“连”,按照原图形的形状顺次 连接这些对称点,得到轴对称图 形的另一半。
探究新知
presentation
轴对称图形画法并不难,找准关键点是关键。 点轴距离要按格算,才能找得准对称点。 依次连接各对称点,轴对称图形准确现。
学习任务四
达标练习,巩固成果
达标练习
practice
1. 说一说,轴对称图形有哪些特点? 答:轴对称图形沿着对称轴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
课前导入
Lead
in
知识链接
knowledge link
观察这些物体,你能发现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特征?
它们都是一类特殊的 图形——轴对称图形。
这些图案中蕴含着哪些 数学知识,今天我们来 了解更多轴对称的知识!
学习任务一
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 对称轴
探究新知
presentation
看一看、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
力,发展空间观念。
3 让学生在活动中欣赏图形的变换美,进一步感受 轴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
02. 重点难点 Leaning points 学习重点 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学习难点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核心素养 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在操作中理解规 律,感受知识间的联系。
达标练习
practice
8.你能画出下面图形的另一半吗?试一试。
A′ A
B C
(1)找出图形中每条线段的端点,分 别命名为A、B、C、D。
其中A、D两个端点在对称轴上,分别 与其对称点位置重合。
D′ D
教材第82页“练习二十”第7题
达标练习
practice
8.你能画出下面图形的另一半吗?试一试。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小数的加减法运算,能够灵活运用小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

•灵活运用小数进行实际问题的计算。

2.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能够正确运用小数进行复杂的计算。

三、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小数加减法的实例及解析。

2.工具:计算器、小数运算练习册。

3.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整洁,学生桌椅整齐摆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向学生展示几道小数加减法的例题,让学生回顾一下小数的基本概念。

•引导学生讨论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讲解(15分钟)•老师讲解小数加减法的规则,并通过几个简单的例题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分析学生常犯的错误,并纠正。

3. 练习与讨论(25分钟)•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练习,解决一些小数计算题。

•老师在练习过程中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经验。

4. 拓展(10分钟)•老师出示一些应用小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解答。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5. 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老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围绕小数的加减法展开,通过导入、讲解、练习、拓展等环节,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小数加减法的正确认识和运用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在后续教学中,还需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导学案(精推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导学案(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导学案(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导学案第【1】篇〗设计意图:幼儿在区角中、科学活动中,常出现将物品进行分类后,数了数量,比较了多少。

由于没有记录,所以数了也会忘记。

条形统计图浅显易懂,能力较弱的幼儿可以通过不断点数记录,在形成完整的统计后可以清晰的看出数量、比较多少,对于能力较强的幼儿可以帮助其形成较为规范的统计概念及方法,对其终身发展也有一定的价值所在。

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做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学习分类与统计,并通过看图表感知数量的多少。

3、敢于尝试和探索,愿与同伴合作。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1、 4个小货架、7个购物篮、条形统计图范例3张、投影仪。

2、幼儿人手一份:水彩笔、白纸、条形统计图。

3、小组操作材料:餐具、食品、服饰及其他类(钟、表、书、花)等实物。

浆糊、字卡、条形统计图活动过程:㈠、以开“小朋友超市”引题,激发幼儿兴趣。

㈡、学做条形统计图。

1、尝试⑴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法统计超市中货架与购物篮的数量。

⑵、交流与讨论: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记录下货架和购物篮的数量?教师用投影仪展示幼儿的记录方法。

2、观察条形统计图⑴、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图上内容所表示的意义。

⑵、教师小结。

3、探索、尝试自己制作条形统计图。

⑴、提出要求:先画好标记再数数货架购物篮的数量,最后再用直条表示数量。

⑵、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⑶、引导幼儿在屏幕上分别对照分类的标记、数量、表示数量的直条进行评价。

㈢、幼儿将所学的数量统计法,对货品进行分类与统计。

1、交代制作要求。

2、幼儿分小组合作、制作统计图,并将货品陈列到货架上。

3、汇报交流统计结果。

活动反思:数学能为幼儿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情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协调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
一、单元教学内容
图形的运动(二)P82——P89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能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2、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探索图形平移的特征和性质,能利用图形的平移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3、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轴对称或平移变换成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4、经历运用轴对称或平移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轴对称和平移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并运用图形的平移解决数学问题。

5、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并学会欣赏数学美。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能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知道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知道图形平移的特征和性质,能利用图形的平移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四、单元教学安排
图形的运动(二)……………………………………………………2课时
第1课时轴对称
一、教学内容:轴对称P82——P83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3、通过轴对称图形的变换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难点: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方格纸、尺子。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授
1、课件出示教材第82页的轴对称图形。

学生欣赏。

师:这些图形漂亮吗?它们有什么特征?
师生交流后明确:这些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2、你们知道它们的对称轴在哪里吗?你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学生动手在教材上分别画出这些图形的对称轴。

学生画出对称轴后,课件演示画出对称轴的过程,明确沿着对称轴对折,两边的图形能完全重合。

3、对于轴对称图形,大家在之前就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今天我们再来深入研究这些图形有什么特征和性质。

板书课题:轴对称。

(二)探索发现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教材第82页例1主题图。

提出问题: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你是怎样判断的?它的对称轴在哪?如果沿着对称轴对折,A点会与哪个点重合?
组织学生比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反馈时,教师重点说明:如果沿着对称轴对折,A点会和A’重合。

我们把像这样对折后能重合的一组点叫对应点。

师:你还能在图形中找出其他的对应点吗?学生完成后反馈。

(2)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探究以下问题:
①数一数,看看轴对称图形中每组对应点有什么特点。

②画一画,连接每组对应点,看看每组对应点的连线与对称轴有什么关系。

学生交流后,全班反馈。

反馈小结:轴对称图形中每组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每组对应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

这就是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和特征。

(板书) 2、教学例2。

课件出示教材第83页例2主题图。

(1)猜一猜。

课件出示轴对称图形的一半,让学生看图猜一猜这是什么图形。

师:你能猜出这是什么图形吗?为什么这样想?
师生交流后明确:这个图形可能是五角星。

再引导学生根据对称轴想象出图形的另一半。

(2)画一画。

你能画出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吗?引导学生思考:
①应该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②每条线段应该画多长?
师生交流后明确:可以先找到一些关键点,然后根据对称轴画出它们的对应点,最后连接各对应点。

(3)说一说。

组织交流:我们可以按以下步骤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①根据对称轴来确定一些关键点的位置。

②数出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③在对称轴的另一侧找到关键点的对应点。

④根据这个图形的形状,连接各对应点。

(三)巩固发散
1、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3页“做一做”。

课件出示题目后,让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时说一说自己是如何又好又快地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的。

2、巩固提高。

拿出方格纸,根据今天的学习内容,设计一个美丽的图案。

①动手设计。

②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并说一说你是如何设计的。

(四)评价反馈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生互动后总结:今天,我们更深入地学习了轴对称,知道了每组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每组对应点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还学会了画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五)板书设计
轴对称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折痕所在直线叫做对称轴。

轴对称图形:每组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每组对应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

六、教学后记
第2课时平移
一、教学内容:平移P86——P87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性的系列活动,能按要求画出简单的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掌握平移的特征。

2、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能利用图形的平移运动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3、在探究式的教学活动中,培养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精神,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平移的特征。

难点:利用图形的平移解决数学问题。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直尺。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授 1、活动:
课件演示:一个图形在方格图中从左往右平移。

师:图形做的是什么运动?(平移)
往哪个方向平移的?它向右平移了几格?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同答) 2、说明:
为了能看清平移的情况,用实线表示平移前的图形,虚线表示平移后的图形,用箭头表示平移的方向。

3、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图形变换的另一种形式:平移。

板书课题:平移。

(二)探索发现 1、教学例3。

(1)探究平移的特点。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关于平移的小游戏,看哪个小组的同学最聪明,能迅速找到变化和没变的地方。

出示教材第86页例3主题图。

引导学生观察:平移前后的两个图形,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师生交流后明确:“箭头”始终没有发生变化(板书:形状、大小不变);“箭头”的位置变化(板书:位置发生变化)。

(2)平移的“二要素”。

师:大家真聪明,一眼就看出了“箭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那谁能说一说它是怎样变化的?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组内交流。

反馈总结:“箭头”分别向右平移了7格;向上平移了5格。

师:在平移时要说清楚平移的两个要素:向哪个方向平移了几格,即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师:回忆一下,我们以前是怎样数平移的格数的?师生交流后明确:可以抓住图形上的关键位置上的点或线。

教师利用图形进行演示:根据图形上一组对应的关键点,数出两个对应点之间的格数就是平移的格数。

(板书:关键点)
继续出示例3主题图。

师生共同完成,然后进行反馈。

反馈时让学生说一说这时“箭头”又分别向哪个方向平移了几格。

(3)即时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6页“做一做”
引导学生将图中的“三角形”先向右9格,再向下平移5格。

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平移的,又是如何画出平移后的图形的。

2、教学例4。

(1)出示教材第87页例4主题图。

提出问题:这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2)交流探讨。

师:这个图形有两条边都是曲线,怎样计算它的面积呢?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指导。

(3)组织反馈。

师生交流后反馈:我们用平移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即先把左边这部分的“半圆形”剪下来,再向右平移6格,这样就将这个图形转化成了长方形。

长方形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所以长方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即原图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

(4)即时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7页“做一做”。

课件展示题目后,让学生画一画,量一量,再算出这个火箭的面积。

反馈时,说一说计算的方法:即把右边的三角形平移到左边,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后,再求它的面积。

(三)巩固发散
1、让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中见到的平移现象。

2、在方格纸上利用图形平移的知识设计美丽的图案。

学生动手画一画,小组交流展示。

(四)评价反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生交流后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平移必须具有两个要素:一是平移要有方向,二是平移要移动一定的距离;还学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经过平移后的图形。

(五)板书设计
平移
平移的特点:图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没有改变。

平移二要素:方向、距离六、教学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