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实验步骤

合集下载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探索植物的根和茎的作用实验目的:1、了解植物的根和茎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

2、通过实验观察,记录和分析根和茎在吸收和运输水分和养分过程中的作用。

实验材料:1、植物的根和茎。

2、培养皿。

3、纸巾。

4、墨水或染料。

5、放大镜或显微镜。

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材料。

将植物的根和茎分别放入两个培养皿中,加入足够的水,使水完全覆盖根和茎。

2、在另一个培养皿中放入纸巾,用墨水或染料浸泡,制作成“染色纸”。

3、将染色纸放在植物的茎旁边,以便在后续的观察中对比。

4、每天观察并记录根和茎的情况,使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根和茎的内部结构。

5、在实验进行一周后,取出染色纸,观察纸巾上的染色情况,并与植物的根和茎进行对比。

实验结果:经过一周的观察,我们发现植物的根和茎在吸收和运输水分和养分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染色纸的对比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植物的茎部没有染色,而根部分布着一些染色的痕迹,这说明水分和养分是通过根部分布到植物各部分的。

实验结论:植物的根和茎在吸收和运输水分和养分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根部的特殊结构使其能够有效地吸收水分和养分,而茎部则负责将吸收到的水分和养分输送到植物的其他部分,以维持植物的生长。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植物的生命过程和生长规律,也让我们更加敬畏自然的奥妙和伟大。

同时,这个实验也让我们认识到科学探究的重要性,它能帮助我们揭示事物的本质,解答我们的疑问,让我们对世界有更深刻的认识。

此外,实验过程中的细致观察和记录也是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对比和分析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到更为准确和具有说服力的结论。

总的来说,这次实验让我们对植物的生长过程有了更为直观和深入的了解,也增强了我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信心。

希望通过这样的实验,我们能更加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指导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指导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指导(四十二)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学生经常用放大镜.但是不一定知道正确的使用方法。

课文资料中.提示了正确使用放大镜的方法。

观察方法一: 让放大镜靠近观察的物体.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然后移动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方法二: 放大镜尽量靠近眼睛。

放大镜不动.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自制放大镜的方法:(1)广口瓶.玻璃杯.烧瓶.烧杯.塑料碗等.这些圆柱形和球形的无色.无纹路和花纹的透明器皿装上水有放大的功能;(2)塑料袋装水后也能起放大作用;(3)凸透镜状或碗状的冰块.水滴有放大作用;(4)透明玻璃球也能放大。

(5)不同倍数的老花眼镜片组合起来可制作显微镜。

(四十三)制作晶体实验目的:指导学生用白糖.食盐.碱面在玻璃片上制作晶体。

实验材料:食盐.味精.白糖.碱的晶体玻片各25个.烧杯.滴管.载玻片.放大镜.显微镜各25个制作方法及注意事项:晶体是美丽的.也是非常有用的.在生产.生活及科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大多数物质的晶体是用肉眼看不见的.我们只有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甚至X光才能看到。

自然界中有的晶体从溶液中诞生.如海水蒸发得到盐的结晶。

有的晶体是在一定压强和温度下形成的.如火山喷发岩浆冷却后形成矿物的晶体。

我们指导学生制造晶体的方法可以有减少水分和降低温度两种。

减少水分法.也就是把某种溶液风干即使其水分蒸发.使物质重新析出;降低温度.即先把某种物质的溶液加热制成饱和溶液.然后冷却.使物质重新析出。

课本上介绍的制作的方法是蒸发法.即先制作物质的溶液.然后滴一滴在玻片上.让其自然蒸发。

用这种方法制作的晶体比较小.教科书上还介绍了一种制作比较大的晶体的方法。

用一只大的玻璃杯.多放些水和食盐.直到食盐全部溶解为止。

用漏斗过滤溶液.将过滤后的溶液注人一只清洁的玻璃杯内.在杯中悬吊一根细线.一端拴上一小块食盐晶体浸泡在溶液中.然后静置数天。

【精选】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6课时《古代生物的多样性》重要知识点总结

【精选】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6课时《古代生物的多样性》重要知识点总结

【精选】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6课时《古代生物的多样性》重要知识点总结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远古时期,地球上存在着不同的生物。

(2)有些古代生物已经不复存在,一些现存生物与古代生物相似。

(3)化石保留了古代生物的相关信息。

2.探究目标
(1)能够通过观察化石推测古代生物的特征,认识古代生物。

(2)能够通过观察比较、查阅资料等方法收集证据,推测一些古代生物与现存生物的关系。

二、知识梳理
1.远古时期,地球上存在着不同的生物。

有些古代生物已经不复存在,一些现存生物与古代生物相似。

化石保留了古代生物的相关信息。

2.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

是由于某种原因被掩埋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

3.科学家通过分析不同年代的地质层中保留的生物化石,推断各个年代地球上生存的生物种类。

通过观察生物化石,认识古代生物,了解古代生物的多样性。

4.1999年由我国科学家在云南发现的昆明鱼化石是至今发现的最古老的鱼类,是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脊椎动物。

5.猛犸象又名毛象,是一种适应寒冷气候的动物。

6.地球上现存的生物都是由古代生物进化来的,科学家借助化石研究古代生物及它们生活的环境。

三、实验解析
1/ 3。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全)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全)

六年级【2 】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空造就皿无变化无变化无变化无变化无变化有锈点
清水里无变化无变化无变化有锈点锈面增大锈面又大
食盐水里无变化有锈点有锈点锈面增大锈面占半几乎全锈
结论:我以为在有水有空气的情况里,铁钉要生锈,越是腐化性强的,铁钉生锈越快.
指点教师:评定等级:★优良☆优越□合格
○待改良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黉舍年级六年级试验者
时光2016.05.11 试验名称建一个“星座”模子
试验器材:硬纸板.尼龙线.橡皮泥.直尺.铰剪.投影仪及屏幕
我的猜测:构成星座的各个星星,大小不一,没有接洽,看到的星座只是在地球上不雅察的外形
步骤:1.在边长50厘米的正方形硬纸板上,按图打上7个小孔【图一】
2.在1~7号小孔上,分别挂上15cm.12cm.15cm.17cm.27cm.
27cm.14cm长的细线,并在细线下端挂上雷同大小的橡皮泥小球【图二】
图一图二
3.用投影机的光从侧面照耀它们,不雅察记载小球在屏幕上的影子
不雅察到的现象:会看到形成的影子是我们在地球上不雅察到的“北斗星”
的外形;从不同的侧面照耀,形成的影子会不同;在其它星球上不雅察
“北斗七星”,构成的图形就会不同.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2.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学设计二、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把小苏打和自在玻璃杯中进行混合,会发生什么变化?1、实验材料白醋、小苏打、汤勺、玻璃杯、玻璃盖片2、实验步骤①取一只玻璃杯,倒入三匙醋,然后小心地倒入一匙小苏打。

注意:小苏打和白醋比例为1:3②马上盖上一块玻璃片,观察变化。

注意:观察时可以用看、听、摸等多种方法,并将实验现象记录下来。

③用手触摸集气瓶外壁,感知混合前后瓶身温度的变化。

3、实验现象①产生气泡,有“嘶嘶”声。

②集气瓶外壁有点凉。

③集气瓶底部有白色沉淀。

④瓶子里还有无色透明的液体。

三、产生了什么气体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大量气体,这是什么气体呢?1、实验材料小苏打和白醋产生的气体、火柴、蜡烛2、实验与观察①将燃烧的细木条伸进玻璃杯中,观察到什么现象?这和把燃烧的细木条伸进一个空玻璃杯里的情况一样吗?注意:不要伸到液体中现象:火柴上的火熄灭了准备实验材料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准备实验材料实验观察通过实验,知道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知道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结论:这种气体不支持燃烧②像倒水一样,把玻璃杯中的气体倒在蜡烛的火焰上,会有什么现象呢?注意:不要把玻璃杯中的液体倒出来现象:蜡烛熄灭了3、讨论(1)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讨论:这种气体比空气重还是轻?明确:重(2)通过上面的实验,我们能知道这种气体的什么特点?明确:①无色透明、无味、无毒。

②这种气体不支持燃烧(能使燃着的火焰熄灭)。

③这种气体比空气要重。

(3)从上面的现象中,我们能知道这是什么气体吗?明确:虽然我们的实验证据还不足以判明产生的是什么气体,但是,科学家经过大量的研究,己经确定这种气体是二氧化碳。

【资料】4、小结二氧化碳是空气的组成部分。

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①二氧化碳气体能使燃着的火焰熄灭。

②我们喝的一些饮料中,就含有二氧化碳气体,当打开汽水瓶盖时,冒出的气泡就是二氧化碳。

六年级科学下册课件-实验分析 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课件-实验分析 教科版
7
食盐 食盐 味精
白糖 白糖
它们分别是什么样的? 同种物质的颗粒形状都
大致一样吗?
8
● 观察到的现象: ● 不同物质的晶体,形状是不同的。 ● 结 论: ● 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不同,晶体形状就不同。
9
实验三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 实验目的 ● 学习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并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 实验准备材料 ● 显微镜、小刀、镊子、培养皿、 烧杯、碘酒、 载玻片、 盖玻片 、滴管、清水
13
实验四 生物细胞的观察
●实验目的 ●不同的生物体,细胞的形态多种多样,是 不同的。
●实验准备材料 ●显微镜,玻片标本1套(叶片气孔装片、 口腔黏膜细胞装片、人血细胞装片)
14
●步 骤:
●1、安放好显微镜,对光,调焦 ; ●2、将要观察的叶片气孔装片,放到 载物台上,对准镜头 调焦,得到清晰 的图像; ●3、将要观察的口腔黏膜细胞装片, 放到载物台上,同样调焦,对光 观察 细胞的结构; ●4、同样的方法,观察人血细胞装片。
5
实验二 美丽的晶体
实验目的 晶体的细微颗粒和肉眼观察的形状有不同之处
实验准备材料 放大镜、食盐、白糖、碱面、味精
6
步 骤: 1、肉眼观察食盐、白糖、碱面、味精颗 粒,它们是什么样的? 2、用放大镜观察食盐、白糖、碱面、味 精的晶体:
食盐的晶体用放大镜观察它的小颗粒是正方体; 白糖的晶体是合起来的两个梯形,类似长方体; 碱面的晶体是扁片状的小颗粒; 味精的晶体是长柱体,长的两端有尖。
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分析
1
2
实验一 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实验目的: ●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比较用肉 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1—4单元实验操作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1—4单元实验操作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1—4单元实验操作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实验操作一:观察水中的微生物实验器材:显微镜、池塘水、滴管、载玻片、盖玻片、脱脂棉;实验过程:1、制作装片1)准备好一块载玻片;2)在玻片中央放少量脱脂棉纤维;3)在池塘水中取一滴水滴在棉纤维上;4)轻轻盖上盖玻片;5)用吸水纸吸去多余水分;2、观察显微镜下的微生物1.将装片放到载物台上中心部分对准通光孔中央;2.调整好镜筒的高度,使视野里出现清楚的物体影像;3.辨别是否是生物;实验结论:水中有微生物。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实验操作一:白糖的加热实验实验材料:汤匙、蜡烛、火柴、糖实验过程:1、取一小匙白糖用蜡烛加热;2、白色固体颗粒白糖先化成液体白糖;3、继续加热颜色逐渐加深,直至炭化,闻到焦味,甚至燃烧;实验结论:白糖加热过程中先发生物理变化,然后发生了化学变化。

实验操作二: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实验实验材料:小苏打、白蜡、玻璃杯、小勺、木条、火柴、蜡烛实验过程:(1)、取一只玻璃杯,倒入(3)匙醋,然后小心地倒入(1)匙小苏打;我们会听到(嗤嗤的响声),看到( 冒气泡),说明(有气体产生);(2)、盖上一块玻璃片;用手触摸玻璃壁外壁,感觉(有点凉);(3)、将燃烧的细木条伸进玻璃杯中,看到(火焰熄灭);把玻璃杯中的气体倒在蜡烛的火焰上,会看到(蜡烛的火焰熄灭),说明产生的气体可以(灭火);(4)、杯中的液体是(醋酸钠);实验结论: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新物质——二氧化碳,这个变化是化学变化;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

实验操作三:铁生锈实验研究的问题:铁生锈与空气有关吗?我们的假设:铁生锈与空气有关;因为我们发现铁钉暴露在空气中的部分已经生锈,钉在木板中的部分没有生锈;实验材料:3个盘子、3枚铁钉、水、菜油;实验方法:1、用同样大小的盘子,其中两个分别装上水、菜油;2、把一枚铁钉放在空盘子中与空气接触,另一枚铁钉完全浸没在菜油里,还有一枚铁钉一半放在水里;实验现象:铁钉在空盘子中有点生锈,在油盘子中没有变化,在水盘子中锈更多;实验结论:铁生锈与水和空气有关;原因分析:空气中有水分,水中也有空气,铁钉在空盘子和水盘子中都生锈了,所以铁生锈与水和空气有关。

(2024更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总览

(2024更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总览

(2024更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总览实验1: 植物的光合作用- 目标:通过观察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作用,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 材料:小苗、太阳能灯、黑纸、透明塑料袋、水、测量器。

- 实验步骤:1. 将小苗放在太阳能灯下,测量并记录其初始高度。

2. 在小苗的一半叶片上覆盖黑纸,放在太阳能灯下,测量并记录其高度。

3. 将小苗放在透明塑料袋中,放在太阳能灯下,测量并记录其高度。

4. 分析实验结果,比较不同条件下的小苗生长情况,得出结论。

实验2: 水的固态、液态和气态- 目标:观察和了解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探究水的固态、液态和气态。

- 材料:冰块、水、锅、火源、温度计、玻璃杯。

- 实验步骤:1. 将冰块放在玻璃杯中,测量并记录其温度。

2. 加热锅中的水,观察水的状态变化,并记录温度。

3. 继续加热,观察水的状态变化,并记录温度。

4.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规律。

实验3: 磁铁的吸引与排斥- 目标:观察和了解磁铁的吸引和排斥现象,探究磁性的基本原理。

- 材料:磁铁、纸片、铁钉、铜钉。

- 实验步骤:1. 将磁铁静置在桌面上,观察并记录其属性。

2. 使用纸片将磁铁的一极标记出来,放置在桌面上。

3. 将铁钉靠近磁铁,观察并记录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4. 将铜钉靠近磁铁,观察并记录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5.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磁铁的吸引和排斥规律。

实验4: 音的传播- 目标:观察和了解声音的传播,探究声音的基本特性。

- 材料:玻璃杯、水、锤子、弦。

- 实验步骤:1. 拿起锤子敲击玻璃杯,观察并记录声音的传播情况。

2. 用手指沾湿水后轻轻摩擦玻璃杯边缘,观察并记录声音的传播情况。

3. 拨动弦,观察并记录声音的传播情况。

4.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声音的传播方式和特性。

实验5: 电的通路- 目标:通过搭建电路实验,了解电的通路和导体的特性。

- 材料:电池、电灯泡、导线、开关。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全)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全)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全)实验名称:放大镜的特点实验器材:放大镜1只、玻璃塑料瓶1个、圆柱玻璃杯1只、烧杯1只、烧瓶1只、保鲜膜3张、透明塑料绳2米实验目标:探究放大镜的特点和原理。

步骤:1.比较放大镜和平板玻璃的差异:放大镜的中间鼓起,周围较薄,而平板玻璃厚度均匀,没有放大功能;2.在圆柱玻璃杯、烧杯、烧瓶中灌上清水,透过瓶体观察物体,发现比直接观察看到的图像要大;3.再次比较圆柱烧杯和烧瓶,发现圆烧瓶比烧杯放大的倍数要大。

观察到的现象:放大镜的镜片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具有放大图像的功能。

结论:放大镜的镜片特点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凡是和放大镜镜片具有同样特点的器物,都具有放大功能。

指导教师:评定等级:实验名称:晶体形状的观察实验器材:放大镜2只、食盐20克、白糖30克、碱面20克、味精10克实验目标:探究不同物质的晶体形状的差异。

步骤:1.用10倍放大镜观察食盐的晶体,发现它的小颗粒是正方体;2.观察味精的晶体,发现它是长柱体,长的两端有尖;3.观察白糖的晶体,发现它是合起来的两个梯形,类似长方体;4.观察食用碱面的晶体,发现它是扁片状的小颗粒。

观察到的现象:不同物质的晶体,形状是不同的。

结论:晶体物质都有它们各自的几何形状,物质不同,晶体形状就不同。

指导教师:评定等级:实验名称:制作晶体实验器材:放大镜2只、食盐20克、白糖20克、碱面20克、味精20克、滴管4支、玻璃片4片、100ml烧杯4只实验目标:观察小颗粒和大颗粒的晶体形状是否相同。

步骤:1.将四只烧杯中分别放入50ml的清水;2.分别加入食盐、白糖、味精、碱面,搅拌,使其溶化;3.分别用滴管汲取它们的饱和溶液,滴在玻璃片上,让水分自然蒸发;4.用放大镜观察玻璃片上晶体的形状。

观察到的现象:这四种晶体的几何形状是不同的。

结论:不同物质的晶体颗粒的形状是不同的,同种物质的大小颗粒,晶体的形状是相同的。

指导教师:评定等级:3、观察其他标本,重复以上步骤观察到的现象:不同生物的细胞形态和结构都不同,例如洋葱表皮细胞呈现出砖墙状,叶表皮细胞则有气孔,蓖麻叶细胞呈现出蜂窝状,血液细胞则有不同种类,口腔上表皮细胞则呈现出多边形,苔藓类植物细胞呈现出不规则形状。

【新版+知识梳理及精典考题】六年级科学下册4-2产生气体的变化(教科版)

【新版+知识梳理及精典考题】六年级科学下册4-2产生气体的变化(教科版)

【新版知识梳理及精典考题】六年级科学下册4.2产生气体的变化(教科版)基础知识梳理实验:产生气体的变化●实验器材:瓶盖、烧杯、密封袋、小勺、食盐、白砂糖、小苏打、水和白醋。

●实验步骤:探究一:观察有气体产生的变化。

探究二:收集产生的气体。

①在密封袋中装入白醋、小苏打(用瓶盖盛放)。

②让小苏打与白醋混合,产生气体并收集。

●实验现象:①白砂糖、食盐、小苏打能够溶解在水中。

②加入白醋的白砂糖或食盐无明显现象。

③小苏打加入白醋后,有气泡冒出,发出哧哧声。

●实验结论:小苏打和白醋混合能够产生新物质,这种变化是化学变化。

1.日常生活中,还有一些物质可以和白醋产生气体,如鸡蛋壳、贝壳、岩石等。

在这些变化中,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白醋浸泡过的鸡蛋壳白醋浸泡过的贝壳2.认识二氧化碳(1)三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二氧化碳比空气重,能够溶于水。

(3)固态的二氧化碳叫干冰,干冰可以用来制冷。

(4)二氧化碳无毒,但不能供给动物呼吸,是一种窒息性气体。

(5)二氧化碳气体不支持燃烧,可以用来灭火。

★常考题型★判断题1.小苏打和白醋的反应是化学变化。

( √ )2.醋是生活中用得较多的酸性调味品。

( √ )3.与食盐不同,小苏打在水中是不能溶解的。

( × )4.小苏打可用作食品制作过程中的膨松剂。

( √ )解析:小苏打加热后,会产生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让面团变得蓬松、多孔、柔软、有韧性。

5.少量的小苏打与白醋混合,气体释放完后可以观察到绿色沉淀。

( × )选择题1.下列属于小苏打特点的是(A)。

A.白色、粉末状颗粒B.白色、立方体颗粒C.蓝色、晶状颗粒2.下列属于白醋特点的是(B)。

A.具有甜味、白色液体B.具有酸味、无色液体C.具有甜味、无色液体3.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大量气体是(C)。

A.氢气B.氧气C.二氧化碳4.把燃烧的细木条伸入小苏打和白醋混合的杯中,细木条会( B)。

A.继续燃烧B.马上熄灭C.火苗变大,燃烧速度加快5.如图所示,将白醋与小苏打混合后产生的气体倒向装有蜡烛的烧杯,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A )。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主题,探究水的沸点和凝固点。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水的沸点和凝固点,了解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过程。

实验材料,水、温度计、烧杯、火源、冰块、容器。

实验步骤:1. 将适量的水倒入烧杯中。

2. 将温度计放入水中,记录水的初始温度。

3. 将烧杯放在火源上,加热水直至水开始沸腾,记录水的沸点温度。

4. 将温度计放入另一个容器中,加入适量的冰块,观察并记录水的凝固点温度。

实验结果:1. 水的初始温度为25摄氏度。

2. 水的沸点温度为100摄氏度。

3. 水的凝固点温度为0摄氏度。

实验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发现水的沸点和凝固点分别为100摄氏度和0摄氏度。

这也印证了我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即水在100摄氏度时会沸腾成水蒸气,而在0摄氏度时会凝固成冰。

这些温度是水状态改变的临界点,也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水的沸点和凝固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水的状态变化来进行一些实际操作,比如烹饪食物、制冰等。

同时,也让我们对科学知识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激发了我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实验注意事项:在进行实验时,要注意安全,避免烫伤和其他意外发生。

同时,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实验器材,保持实验环境整洁。

实验延伸:可以通过改变水的温度和环境条件,进一步探究水的状态变化规律,或者进行其他相关实验,拓展我们对水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学到了水的沸点和凝固点,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们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科学精神,为我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希望我们能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保持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实验题总结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实验题总结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实验题总结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题复一、加热白糖实验:实验内容:观察白糖的变化实验目的:探究白糖的变化过程实验仪器:铁勺子、火柴、蜡烛、白糖实验步骤:1.手握勺子顶端;2.在外焰加热;3.保持一定距离观察;4.加热结束后不要用手触摸加热部分;5.把勺子放在盘子里;6.在观察白糖变化的同时观察蜡烛的变化。

实验记录:首先,白糖在加热的情况下变成了液体,然后继续加热,白糖的颜色逐渐变深,最后全部炭化。

实验结论:加热白糖的过程中,先发生物理变化——白糖的熔化,随后发生了化学变化——白糖的炭化。

二、淀粉和碘酒的实验:实验目的:观察淀粉遇碘酒的变化实验仪器:米饭、淀粉、碘酒、培养皿、滴管实验步骤:1.把米饭或淀粉放在洗净的培养皿里。

2.用滴管滴入少量碘酒。

3.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米饭或淀粉遇到碘酒后,颜色会变成蓝色。

这种变化是化学变化。

三、小苏打与白醋的实验:实验内容:观察小苏打遇白醋的变化实验目的:探究小苏打遇白醋的变化过程实验仪器:小苏打、白醋、烧杯、玻片实验步骤:1.将适量的小苏打倒入烧杯中,然后倒入白醋,盖上玻片。

2.插入燃烧的细木条,木条熄灭。

3.把玻璃杯中的气体倒在蜡烛的火焰上,火焰熄灭。

实验结论:小苏打遇白醋时,会产生大量气泡,听到嗤嗤声。

用手触摸玻璃杯的外壁,感觉比原来凉了一些,会降温。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一种新物质——二氧化碳,这种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四、铁生锈与空气的关系:研究的问题:铁生锈与空气有关吗?我们的假设:铁生锈与空气有关。

实验材料:3个同样大小的盘子,3枚同样的铁钉、水、菜油实验方法:1.用同样大小的盘子,其中两个分别装上水、菜油。

2.把一枚铁钉放在空盘子中与空气接触,另一枚铁钉完全浸没在菜油里,还有一枚铁钉一半放在水里。

每天观察记录一次。

观察到的现象:时间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空盘子无变化无变化无变化有点生锈水盘子水变色生锈锈多了更多了菜油盘子无变化无变化无变化无变化实验结果:铁钉在空盘子里会生锈,但是生锈的速度很慢;铁钉在菜油盘子中没有生锈;铁钉在水盘子中生锈的速度很快,而且生锈的量也很多,现象很明显。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铁生锈了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铁生锈了
3、每天观察记录一次。
观察到的现象:
1、放在菜油里面的铁钉基本没有生锈 2、放在空气中的铁钉有一些生锈
3、一半放在水里,一半在空气中的铁钉严重生锈
实验结果:水和空气能使铁生锈
编辑课件
教材35页
14
总结
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
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铁生锈与水和空气有关。
编辑课件
15
铁生锈了

编辑课件
1
前节知识复习
A、科学家把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后能 产生新物质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这样的反应称为化学反应。。
B、二氧化碳是无色透明、比空气重、能熄灭火 焰的气体。
编辑课件
2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的实验记录表
实验方法 ①在玻璃杯里倒入三匙的白醋
(实验过程) ②再倒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一匙小苏打
编辑课件
12
编辑课件
13
研究的问题: 铁生锈与空气有关吗? 我们的假设: •铁生锈与空气有关。
实验材料: 3个盘子、3枚铁钉、水、菜油 实验方法:
1、用同样大小的盘子,其中两个分别装上水、菜油。 2、把一枚铁钉放在空盘子中与空气接触,
另一枚铁钉完全浸没在菜油里, 还有一枚铁钉一半放在水里,一半在空气中。
实验现象
③盖上玻璃片。 用肉眼观察:发现反应激烈,产生大量气泡。
用手触摸杯壁:感觉 比原来凉。
初步结论 把白醋和小苏打混合后,它们有明显的变化,有新物质产生。
新物质检测实验 当我们把盖在杯子口的玻璃片移开时,迅速用点燃的竹棒或火 柴伸进杯子口,发现火焰立即熄灭。
这种新物质是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是无色透明、比空气重、能熄灭火焰。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全)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全)

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学校时间实验器械:放大镜年级实验名称1 只、玻璃塑料瓶1六年级实验者放大镜的特色个、圆柱玻璃杯 1 只、烧杯 1 只、烧瓶1 只、保鲜膜 3 张、透明塑料绳 2 米我的猜想:放大镜能放大是因为它不一样于一般玻璃,形状与平板玻璃有较大差异。

步骤: 1、比较放大镜与平板玻璃:放大镜的中间鼓,四周较薄,而平板玻璃厚度平均,没有放大功能;2、在圆柱玻璃杯、烧杯、烧瓶中灌上清水,透过瓶体观察物体,发现比直接观察看到的图像要大;3、再次比较圆柱烧杯和烧瓶,我们发现,圆烧瓶比烧杯放大的倍数要大。

观察到的现象:放大镜的镜片是透明、中央厚、边沿薄,拥有放大图像的功能结论:我以为放大镜的镜片特色是透明、中央厚、边沿薄,凡是和放大镜镜片拥有相同特色的器物,都拥有放大功能。

指导教师:评定等级:★优异☆优异□及格○待改良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学校年级六年级实验者时间实验名称放大镜下的晶体形状实验器械:放大镜 2 只、食盐 20 克、白糖 30 克、碱面 20 克、味精 10 克我的猜想:晶体的细微颗粒和肉眼观察的形状有不一样之处步骤:1、观察食盐的晶体:用10X 的放大镜观察,它的小颗粒是正方体2、观察味精的晶体:味精的晶体是长柱体,长的两头有尖3、观察白糖的晶体:白糖的晶体是合起来的两个梯形,近似长方体4、观察食用碱面的晶体:碱面的晶体是扁片状的小颗粒观察到的现象:不一样物质的晶体,形状是不一样的结论:我以为晶体物质都有它们各自的几何形状,物质不一样,晶体形状就不一样指导教师:评定等级:★优异☆优异□及格○待改良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学校年级六年级实验者时间实验名称制作晶体实验器械:放大镜 2 只、食盐 20 克、白糖 20 克、碱面 20 克、味精 20 克、滴管 4 支、玻璃片 4 片、 100ml 烧杯 4 只我的猜想:小颗粒的晶体形状和大颗粒的形状应当是相同的步骤:1、将四只烧杯中分别放入50ml 的清水,2、分别加入食盐、白糖、味精、碱面,搅拌,使其熔解3、分别用滴管汲取它们的饱和溶液,滴在玻璃片上,让水分自然蒸发4、用放大镜观察玻璃片上晶体的形状观察到的现象:这四种晶体的几何形状是不一样的结论:我以为不一样物质的晶体颗粒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同种物质的大小颗粒,晶体的形状是相同的指导教师:评定等级:★优异☆优异□及格○待改良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学校年级六年级实验者时间实验名称做个简略显微镜实验器械:不一样倍数的放大镜镜片2--3 件、纸筒 4 个、剪刀 2 把、胶带卷 1卷我的猜想:用我们自制的显微镜能够观察更细微的物体的细节步骤:1、调整两个放大镜镜片的距离透过两个镜片观察到的图像最清楚时,量出两个镜片的距离2、固定镜片用胶带和纸筒把两个镜片固定下来,两个镜片的中心在一条直线上3、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物体观察到的现象: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物体,与放大镜对比,放大倍数增添了很多倍,物体的细微之处更清楚、构造更明确了结论:我以为指导教师:显微镜比放大镜放大的倍数更大、观察的更仔细评定等级:★优异☆优异□及格○待改良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学校年级六年级实验者时间实验名称正确使用显微镜以及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器械:显微镜 1 台、小刀 1 只、镊子 2 把、培育皿1只、烧杯 1 只、碘酒10ml、载玻片 2 片、盖玻片2片、滴管 1 支我的猜想:洋葱表皮细胞的样子,和罗伯特·胡克发现的细胞构造应当是相同的步骤:一、制作洋葱表皮标本装片1、把洋葱从中间纵切两半,取此中一块,在内表皮上,用小刀划“#”字,用镊子撕取“ #”字中间的表皮;2、用镊子把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到载玻片的中央,展平,从一端搁置盖玻片,把气泡排出,3、在标本的边沿滴上稀释的碘酒,并用吸水纸吸去剩余的水。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A.涂上油漆
B.放在干燥处
C.放入水中
2. 在烧杯中放入一枚铁钉,使其一半在水面以下, 一半在水面以上然后置于空气中,铁钉最容易生锈的部
位是( C )。
A.水面下的铁钉 B.空气中的铁钉 C.水与空气交界处的铁钉
生活中,人们怎样防止铁生锈、减缓铁生锈的速度?思 考其中的科学道理。
擦干水分
菜刀、铁锅用完后及时擦干水分可以防止生锈。
怎样防止、减缓铁生锈
生活中,人们怎样防止铁生锈、减缓铁生锈的速度?思 考其中的科学道理。
覆盖搪瓷
将无机玻璃质材料通过 熔融凝于金属上并与金属牢 固结合在一起。
Hale Waihona Puke 怎样防止、减缓铁生锈铁生锈的快慢
思考: 在什么情况下铁容易生锈? 影响铁生锈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是不是水越多,铁生锈越快? 是不是空气越多,铁生锈越快?
铁生锈的快慢
实验方法:对比法。
示例
实验目的:研究铁在空气中、潮湿处、水中、
和盐水中生锈速度的快慢。
实验猜想:铁钉在潮湿环境比在干燥环境下生
锈的速度更快。铁钉在盐水中比在潮湿环境和干燥
科学讨论会
化学家们证明:在绝对没有水的空气里,铁放几年也不 会生锈,然而光有水,没有空气,铁也不会生锈。人们曾试 验过,把一块铁放在煮沸的、密闭的水瓶里,铁也不会生锈。 只有当空气中的氧气溶解在水里,才会使铁生锈。
科学讨论会
原因分析: 空试管中的铁钉暴露在空气中,空气中含
有少量的水分,铁钉生锈了,但速度慢 ;水 试管中的铁钉与水和空气都接触了,生锈很快, 说明空气和水共同作用能够让铁钉很快生锈; 油试管中没有空气和水,铁没有生锈。
结论:铁在潮湿处、盐水里和空气中生锈的 速度最快。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课题
月相的成因
实验类型
演示实验
实验目的
了解月相变化的成因
实验器材
三球仪、电灯[强光源]、皮球
实验步骤
1、把皮球举在空中,使“阳光”照在“月球”上,此时看到月球明亮部分是什么形状?
2、使“月球”围绕“地球”地转一周,观察“月球”明亮部分的变化。
3、填实验报告册,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
月相变化是因为月球国围绕地球公转形成的。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课题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1]了解洋葱表皮细胞的制作方法
[2]观察细胞的结构,培养学生探究生物结构的秘密
实验器材
洋葱、小刀、镊子、显微镜、载玻片、碘酒、吸水纸、9滴管、培养皿
实验步骤
1、用小刀将洋葱表皮剥下一薄层,用显微镜观察。
2、制作洋葱切片:先取下一小片,用镊子取下,轻放在滴了碘酒的载玻片上,用盖玻片从右向左滑动放在切片上,再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水。
4、 制完氧气后先将导气管从水槽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
5、 检验氧气的性质:
[1]将燃烧着的木炭慢慢放入集气瓶中,木炭剧烈燃烧。
[2]将烧红的铁
实验课题
光的传播[小孔成像]
实验类型
演示实验、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1]正确组装小孔成像模型
[2]知道光的传播路线,让学生探究小孔成像的秘密
实验器材
细直筒、电灯、大小刚好能套在一起的两个纸盒
实验步骤
1、光的传播路线:用纸卷一个细直简,通过直筒看电灯光;把细直筒弯折,通过直筒还能看见电灯光吗?
2、小孔成像:
[1]将大纸盒底部正中扎一个小孔;去掉小纸盒的底,粘一张半透明的白纸作屏幕;将大小两个纸盒套在一起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实验步骤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实验步骤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一、放大镜(分组)1.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眼睛不动(1)移动放大镜(2)移动物体2.放大镜的特点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

(发现圆柱形及球形的装满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放大镜:透明,中间凸起,所以也叫“凸透”镜。

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二、放大镜下的晶体--制作晶体(实验室分组)1.观察晶体用放大镜观察盐、白糖、碱面、味精等的形状,并画在P7方框。

2.制作晶体(1)烧杯、盐、水——浓溶液(2)用滴管滴几滴在玻璃片上(3)点燃酒精灯(4)用酒精灯慢慢烘干玻璃片上的水(玻璃片需远离火焰用火焰上方的热量烘)(5)待水分蒸发后用放大镜观察它们在玻璃片上留下的痕迹,即食盐晶体(6)将观察所得画在P9上三、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室分组)1.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1)在一个干净的载玻片中间滴一滴清水2)取洋葱一小块,撕掉薄膜,用镊子把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到载玻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标本要平展开,不能折叠。

)3)用盖玻片倾斜着盖到标本上面(放盖玻片时,先放一端,再慢慢放下另一端,注意不要有气泡。

)4)从标本的边缘滴一滴稀释的碘酒,并把玻片微微倾斜,再用吸水纸吸掉多余的水。

2.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洋葱表皮(1)先用肉眼观察洋葱表皮,将看到的画在书上13页(2)用放大镜观察洋葱表皮将看到的画到书上。

(3)交流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到的有何不同。

3.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1)出示显微镜,介绍交流各部分的名称、功能及使用方法。

(2)每2人一个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不会使用的同学可根据13页的提示进行操作。

(3)将显微镜下的发现画到书上。

(4)交流我们在显微镜下的发现(洋葱表皮由一个个比较规则的多边形组成。

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细胞。

四、生物细胞的观察(实验室分组)(1)出示显微镜,复习各部分的名称、功能及使用方法。

(2)每2人一个显微镜观察分别观察人血细胞装片/口腔粘膜细胞装片/叶表皮细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
一、放大镜(分组)
1.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眼睛不动(1)移动放大镜(2)移动物体
2.放大镜的特点
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

(发现圆柱形及球形的装满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
放大镜:透明,中间凸起,所以也叫“凸透”镜。

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二、放大镜下的晶体--制作晶体(实验室分组)
1.观察晶体
用放大镜观察盐、白糖、碱面、味精等的形状,并画在P7方框。

2.制作晶体
(1)烧杯、盐、水——浓溶液
(2)用滴管滴几滴在玻璃片上
(3)点燃酒精灯
(4)用酒精灯慢慢烘干玻璃片上的水(玻璃片需远离火焰用火焰上方的热量烘)
(5)待水分蒸发后用放大镜观察它们在玻璃片上留下的痕迹,即食盐晶体
(6)将观察所得画在P9上
三、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室分组)
1.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1)在一个干净的载玻片中间滴一滴清水
2)取洋葱一小块,撕掉薄膜,用镊子把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到载玻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标本要平展开,不能折叠。


3)用盖玻片倾斜着盖到标本上面(放盖玻片时,先放一端,再慢慢放下另一端,注意不要有气泡。


4)从标本的边缘滴一滴稀释的碘酒,并把玻片微微倾斜,再用吸水纸吸掉多余的水。

2.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洋葱表皮
(1)先用肉眼观察洋葱表皮,将看到的画在书上13页
(2)用放大镜观察洋葱表皮将看到的画到书上。

(3)交流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到的有何不同。

3.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
(1)出示显微镜,介绍交流各部分的名称、功能及使用方法。

(2)每2人一个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不会使用的同学可根据13页的提示进行操作。

(3)将显微镜下的发现画到书上。

(4)交流我们在显微镜下的发现
(洋葱表皮由一个个比较规则的多边形组成。

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细胞。

四、生物细胞的观察(实验室分组)
(1)出示显微镜,复习各部分的名称、功能及使用方法。

(2)每2人一个显微镜观察分别观察人血细胞装片/口腔粘
膜细胞装片/叶表皮细胞。

(3)将显微镜下的发现画到纸上。

(4)交流我们在显微镜下的发现。

五、观察水中的微生物(实验室分组)
1.制作装片
(1)准备好一块载玻片
(2)用滴管取一滴鱼缸里的水,放在载玻片上
(3)盖上盖玻片
(4)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边缘吸去多余水分
2.观察显微镜下的微生物
1)调整好显微镜
2)将装片放到载物台上将要观察的中心部分对准通光孔中

3)调整好镜筒的高度,使视野里出现较清楚的物体影像
4)移动装片,搜索装片上的生物
5)找到生物后继续调整镜头高度使镜头下的生物图像更清

6)初步辨别是否是生物(动物会动,生物一般都有较规则、完整的个体)
7)画下观察到的微生物
两个学生一组,将观察到的微生物画在科学记录本或18页上。

8)辨别认识微生物
对照18页,22-24页的资料,辨认所观察到的是什么生物。

如果与资料提供的生物不相符,课外再找资料查证。

六、物质发生了变化--混合沙和豆;观察白糖的变化
(实验室分组)
1.混合沙和豆
(1)将杯中的沙和豆子倒在白纸上,观察它们的特点
(2)将杯子中的沙倒入装豆子的杯子,混合、搅拌
(3)观察沙和豆子是否发生变化?
(4)用筛子分离沙和豆子,观察沙和豆子是否发生变化。

小结:类似豆子和沙子的实验,在混合和分离的前后没有变化,没有变为或产生新的物质,我们称为物理变化。

如同上节课我们的易拉罐和水结冰等的变化,都是物理变化。

2.观察白糖的变化
(1)蜡烛放玻璃上,点燃备用
(2)戴隔热手套,用长柄金属汤匙取一小勺白糖,小心地移到蜡烛火焰上,慢慢加热
(3)加热结束,熄灭蜡烛
(4)把汤匙放到桌子中间的盘子里冷却
(5)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小结:像白糖加热从白色的糖变为黑色的炭一样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就称为化学变化。

融化时是物理变化,后期才是化学变化。

七、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实验室分组)
1.会变味的米饭
(1)品尝米饭
(2)思考:米饭是甜的么?说明了什么?刚吃的时候怎么不是,后来怎么又甜的呢?
(3)试尝馒头或面包1~2分钟,什么味道?你觉得它们的甜味与什么原因有关。

(4)阅读课本30页。

认可淀粉的存在、唾液的作用。

2.米饭、淀粉和碘酒
(1)观察米饭、淀粉。

(2)用滴管取一滴碘酒,观察碘酒(滴管头不能碰到实验品)
(3)用滴管分别滴碘酒在米饭、淀粉上,观察并记录到P30。

(4)小结:米饭、淀粉遇到碘酒,颜色变为蓝色,这是一种不同于米饭和淀粉的新物质,这是一种化学变化。

八、寻找淀粉的踪迹(实验室分组)
1.取出自带的蔬菜、水果,并用壁纸刀剖开
2.用滴管分别滴碘酒在蔬菜水果上,观察是否变为蓝色
3.将蔬菜水果进行分类(是否含淀粉),并记录到P31
九、制作神秘信件(实验室分组)
1.用毛笔蘸淀粉调制的液体,在白纸上写神秘信件
2.晾干,送给同学
3.用滴管取碘酒滴在白纸上,让字显示出来
十、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实验室分组)
1.观察小苏打和白醋
(1)取小苏打:观察特点,描述,记录特征。

(2)取白醋,观察描述,记录特征,判断。

2.混合小苏打和白醋实验
(1)取一只玻璃杯
(2)倒入三匙醋,然后小心地倒入一匙小苏打
(3)盖上一块玻璃片
(4)用手触摸玻璃杯外壁,有什么感觉?
(5)将发生的现象和触摸到的感觉记录在P33
3.验证产生的气体
(1)燃烧的细木条放杯内,看到什么现象?
(2)蜡烛放在玻璃块上,点燃,将收集气体倒在正在燃烧
的蜡烛上面(注意不要把玻璃杯中的液体倒出来)。

看到什么现象?
(3)小结:根据以上我们验证的两个特点,经过科学家的大量研究证明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一种新物质——二氧化碳,这样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十一、铁生锈了(实验室分组)
1.观察铁片和铁锈,比较颜色、手感等
2.用羊角锤轻轻敲击铁片和铁锈,有何不同变化?
3.自制电路检测器,分别连接铁片和铁锈,有何不同现象?
4.用条形磁铁分别吸引铁片和铁锈,有何不同?
5.将以上观察和实验的结果记录在P35
十二、观察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实验室分组)
1.认识硫酸铜溶液:天蓝色。

2.用镊子夹住洁净的铁钉,浸入溶液中约2分钟,观察它们的反应,记录下来,注意不要全部浸入溶液,这样可以和铁钉的远原样进行比较。

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P36
3.小结:可以从溶液的颜色以及铁钉颜色的变化看出发生了化学变化。

十三、控制铁生锈的速度(实验室分组)
1.根据P38实验,思考铁生锈与什么有关。

2.观察将铁钉放在(1)空气中(2)潮湿处(3)水中(4)盐水里和空气中,四种环境,生锈速度如何?完成P39表格。

十四、制作饮料(实验室分组)
1.橙汁饮料
(1)橙子,去皮,榨橙汁
(2)加入少量水
(3)加勺糖
2.柠檬汽水
(1)一杯水,加入两勺糖、少量柠檬酸
(2)再加入一小勺小苏打
(3)自制冒泡柠檬汽水,成功!
十五、我们来造环形山(分组)
1.喷水法:将注射器连接胶管并把胶管插入沙子底部,用力将注射器中的水推出,观察现象。

2.撞击法:用玻璃球砸向沙堆,观察现象并记录……
十六、行星的排列(分组)
1.按比例缩小太阳和八大行星
2.用橡皮泥捏太阳和八大行星
3.根据各个行星与太阳的距离,用铁丝制作行星轨道
4.将太阳系模型带到操场模拟太阳系运行
十七、北斗星座模型(分组)
1.正方形纸板(边长50厘米),按图P57打7个小孔
2.在1~7号小孔上分别挂上15cm、12cm、15cm、17cm、27cm、27cm、14cm长的细线,并且细线下端挂上大小相同的橡皮泥小球。

3.用手电光从侧面照射它们,记录下橡皮泥小球在屏上的影子。

十八、填埋垃圾模拟实验(分组)
1.广口瓶,放3cm厚干净的细石子
2.加入清水,加到石子的一半高
3.镊子夹几团浸过墨水的纸巾,放瓶中靠瓶壁处
4.细石子埋住
5.再慢慢地喷水
6.观察瓶子底部水的颜色和清澈度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