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第一二三节课件内容

合集下载

能源安全PPT课件

能源安全PPT课件
3
伴随着人类社会对能源需求的增加,能源安 全逐渐与政治、经济安全紧密联系在一起。
法国前总理克莱蒙梭曾说:“一滴石油相当 于我们战士的一滴鲜血。”
4
第一节 战争始于能源之争
一、能源安全源于战争 能源是世界上许多战争的焦点,尤其是石油。 战争历史即社会发展史,在一定意义上,战争
史就是能源资源的争夺史。 能源作为一种商品与国家战略、全球政治和实
8
②英国
1942年12月中旬,英国船用燃料只够用大约两个月, 为了保证能源供应,英美建立大西洋强大运输线。
9
③德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采取重点措施,控制罗马 尼亚的普什蒂油田、巴库和其他高加索油田丰富的石 油资源。
普什蒂油田因被长期空袭导致减产,德军占领高加索 油田意图的失败,直接导致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期能源匮乏。
19
(1) 建立战略石油储备的原因
20世纪70年代前期,阿拉伯国家对西方国家实施 禁运,导致美国石油产品供应紧缺,使美国经济 陷入长时期的严重衰退。1975年12月22日,美国 总统福特签署了能源政策和储备法,对美国能源 市场起到保护和缓冲作用。
美国政府从1977年7月21日正式开始储备石油, 当时决定的储备目标是10亿桶,后来最终形成的 储备能力为7亿桶。
科威特主权和“反恐”,实际上是美国为了控制 石油市场。 2001年美国9.11事件,恐怖主义分子主要是来自 中东的伊斯兰教徒,美军对塔利班和本·拉登发动 了代号为“持久自由”的军事行动,两个月,塔 利班武装被瓦解。 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推翻了萨达姆政权, 控制了伊拉克的局势。
15
第二节 世界主要国家及地区的能源安全政策
力紧密地交织在一起。
5
楚国与秦国争夺盐矿的战争

新闻采访与写作课件第五章新闻发现

新闻采访与写作课件第五章新闻发现

记者的“前发现”状态,不但决定着记者能否发现新闻事实,而且也 决定着记者的报道取向。
第三节 新闻发现的动态过程
二、新闻发现的关键节点 记者新闻发现的思维过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
灵感阶段、印证阶段。 (一)新闻发现的准备阶段 积累深厚或者说对新闻的“前发现”状态好的记者,即便面对别人
新闻的首次发现和再次发现,也是指记者面对某些重要事实时,不断开 掘新的传播价值,不断发现并形成新的报道的思维过程。
【案例】2009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一周年之际,《参考消息》在 《汶川地震周年祭:活着》的通栏标题下,通过转载西方媒体的报道,传 递了对汶川地震受灾人群的特殊关注。
思考与练习:
1.列举你印象最深的、本月网上的10篇非突发性事件新闻,并分别指 出这些报道中记者发现的传播价值是什么? 2.发现一个事实的新闻价值与搜寻一个报道的最佳表达方式之间是什 么关系? 3.请挑选出近期报纸上刊登的5篇报道中的悟性事实,并说明理由。
题)。这里的求证指的也是两层意思:求证事实真相+确认传播价值(报 道主题)。预设和求证大致可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首先要对线索中的事实真相加以预测。预测真相的依据是, 根据线索的可靠性和采访者自己的经验判断推理。
第二步,对预测的事实真相的传播价值(报道主题)进行一系列大胆 的价值预设。
第三步,在预测真相和预设传播价值(报道主题)的基础上暂定报道 选题,进入采访求证阶段。
第三节 新闻发现的动态过程
(三)不同情感对新闻发现的影响 记者对事实信息作新闻价值评价时,时常还会受到自身情感的影响。 在新闻实践中,面对不同的新闻事实,记者势必会引发不同的情感。 1.记者的情感对其新闻价值评价可以产生的有利影响是: 首先,记者的情感对信息接受和选择发挥着过滤作用,从而影响并决 定着发现的导向。 其次,记者的情感常常可以激发出记者的感知能力、职业能力、理解 能力、体验能力和判断能力。

第五章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PPT课件完整版

第五章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PPT课件完整版

三、思维的基本形式
(二)判断和推理
判断是肯定或否定事物之间或事物与它们的特征之间的 联系的思维形式。 比如,老鼠是一种动物;蝴蝶不是鸟;鱼会游水等。
推理是从已知的判断(前提)推出新的判断(结论)的 思维形式。推理分为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和类比推理。
类比推理:
橙子:橘子
A.土豆:马铃薯
B.桃子:水蜜桃
(一)直觉行动思维
2.特点
(1)直观性与行动性
感知 动作
二、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
(二)具体形象思维
指依靠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来进行的思维。
幼儿期典型的思维形式
二、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
(二)具体形象思维
2.特点
(1)思维动作的内隐性 (2)具体形象性(表面性)
比如,爷爷总是长着花白胡子,杵着拐杖,戴着老花眼镜的人; 穿着军装的就是“解放军”;兔子总是“小小的兔,且是白色的兔 子”等。
GRADUATE
第五章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第五章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第一节 思维概述 第二节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 第三节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第一节 思维概述 一、思维的概念及其基本特点 二、思维的种类
三、思维的基本形式
一、思维的概念及其基本特点
(一)思维的概念
思维是借助动作、表象或语言实现的, 对客观事物概括性和间接性的认识, 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把同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特征,以及事物之间的 联系和关系加以概括,得出结论。
它反映的是事物间的规律性联系,
把握的是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
而不仅限于个别事物的给别特征
(二)思维的基本特点 思维是对经验的重组
已知
未知

第五章 艺术接受 (《艺术学概论》PPT课件)

第五章 艺术接受  (《艺术学概论》PPT课件)

(古希腊)《断臂的维纳斯》(雕塑)
思考题
• 1.马克思认为人脑掌握世界有哪几种基本方式?试列举并 简要阐述。
• 2.什么是接受主体的主观条件? • 3.“审美无利害”说是怎样形成的? • 4.马克思说:“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
大众———任何其他产品也都是这样。因此,生产不仅为 主体生产对象,而且也为对象生产主体。”如何理解这段 话? • 5.20 世纪艺术理论有哪些新的变化? • 6.什么是接受美学?接受美学吸收了马克思主义的什么思 想资源? • 7.什么是“期待视野”? • 8.怎样理解艺术接受的差异性?为什么说艺术接受是一种 再创造性活动?
• 有了审美期待,艺术鉴赏过程便可谓准备就绪,接 受活动就要进入审美感知阶段,开始其初步的历程 了。审美感知是以直觉的方式进行的,而直觉是作 为艺术接受主体的审美判断力而发挥作用的。艺术 直觉能使人刹那间暂时忘却一切,聚精会神地观赏 艺术对象,全身心地沉浸审美愉悦。
4.审美体验
• 在艺术鉴赏过程中,有了对作品的审美感知,更深 的审美体验就要接踵而至了。艺术鉴赏中的审美体 验首先是一种情感活动,但也需要想象和联想的参 与。借助于想象,艺术鉴赏者才能进入质的欣赏境 界,才能发挥出再创造性,充实作品的形象,生发 作品的意义。
(三)接受主体对艺术史建构的参与性
艺术发展是一个生命过程,要遵循新陈代谢的规律,这 一代艺术与上一代艺术之间既有遗传,又有变异,但变 异是以遗传为前提。遗传规律反映到艺术领域,便形成 了艺术发展的历史继承性,即上一代的艺术影响下一代 艺术,下一代艺术保留和吸收以前时代的艺术成果。艺 术发展的历史继承性是由艺术创作和艺术接受共同造就 的。
(一)接受主体对艺术接受的主导性
艺术接受是接受主体调动其生理和心理因素进行的审美 实践活动,因此,在艺术接受活动中,接受主体始终占 据主体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第五版)课件第5章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第五版)课件第5章

第三节 熔断器 1
熔断器广泛用于低压供配 电系统和控制系统中。当电路 发生短路或严重过载时,熔断 器自动熔断,从而切断电路, 起到保护作用。
熔断器结构简单,体积小 巧,工作可靠,是电气设备重 要的保护元件之一。
二、熔断器的保护特性及主要参数
第三节 熔断器 2 1. 熔断器的保护特性 表明流过熔体的电流大小与熔体熔断时间之间的关係特性。
第四节 交流接触器1
接触器是一种用途最为广泛的开关电器。它利用电磁、 气动或液动原理,通过控制电路来实现主电路的通断。接触 器具有通断电流能力强,动作迅速,操作安全,能频繁操作 和远距离控制优点,但不能切断短路电流,因此接触器通常 需与熔断器配合使用。接触器的主要控制对象是电动机,也 可用来控制其他电力负载,如电焊机、电炉等。
护。例如接触器、控制继电器、主令电器、起动器、电磁阀等。 (3)按触点动力来源分为手动电器和自动电器。
二、低压电器的性能参数 1.额定绝缘电压 电器最大的额定工作电压 2.额定工作电压 长期工作时能保证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值。 3.额定发热电流 长期工作时各部分的温度不超过极限值时流过的最大电流。 4.额定工作电流 能保证电器正常工作的电流值。 5.通断能力 电器在规定的条件下,能可靠接通和分断的最大电流。
第六节 继电器2
一.电磁式继电器 电磁式继电器可分电压继电器、电流继电器和中间继电器三种。电磁
式继电器结构、工作原理与接触器相似。
第六节 继电器3
二、时间继电器 1.时间继电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它在电路中起着使控制电路延时动作的作用,即当继电器的感测机构接
收到外界动作信号后,要经过一段时间延时后触点才动作并输出信号去操纵 控制电路。
它由瓷质底座、瓷帽、瓷 套和熔体组成。螺旋式熔 断器具有较好的抗振性能, 灭弧效果与断流能力均优 于瓷插式熔断器,被广泛 用于机床电气控制设备中

第五章 五代两宋时期史学 (《中国史学史》PPT课件)

第五章  五代两宋时期史学  (《中国史学史》PPT课件)

第三节 编年体史书的代表性著作《资治通鉴》
二、《资治通鉴》的“资治”思想 “资治”的撰述思想决定了其书的内容以
政治、军事、民族关系为主。 司马光认为,历史上盛衰治乱之变的根本
原因在于“君臣”的政治见识、能力和举 措。 在司马光看来,决定“国家盛衰”“生民 休戚”的首要因素是君主的修养和能力。 司马光特别强调“官人”即选用人才对于 政治统治的重要性。
第五节 两宋史学的其他成就
一、本朝史的撰述
关于本朝的撰述,除官修者外,南宋时期涌现出大量的私修本 朝史,数量之多,水平之高,都令人惊叹,这是宋代史学一个 突出的特点和成就。
宋代本朝史撰述主要有两个重点:一是北宋史,以探求、总结 北宋灭亡的历史教训;一是南宋初期“中兴”历史的回顾和总 结。
在蔚为大观的本朝史撰述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三部巨著:李 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李心传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新唐书》主持修撰者为欧阳修。《新唐书》本纪、志、表之序,以及《选举志》《仪卫志》出自欧 阳修,列传为宋祁所撰,范镇作志,吕夏卿制表。《新唐书》同样贯穿着欧阳修师法《春秋》的思想 旨趣,他所撰写的本纪,如同编年大事记,并有一定书法以寓褒贬。《新唐书》编修时得以参考的唐 朝文献以及后人撰修的唐史著作要远远超过《旧唐书》。
郑樵“会通”思想的理论价值,反映在历史观方面,是强调重 古今之相因,极古今之变化;反映在历史文献学方面,是提出 广搜博览,然后能成一家之言的原则。
马端临《文献通考》是继《通典》之后又一部典制体通史巨著。 马端临将历史的“会通因仍之道”分为“理乱兴衰”“典章经 制”两个层面。
第四节 纪传体史书的“会通”之作《通志》
第五章 五代两宋时期史学

《思想道德与法制》课件+第五章

《思想道德与法制》课件+第五章

误 思 潮
虚无论
认为中国传统道德从整体上来说在今天 已经失去了价值和意义,必须从整体上 予以全盘否定。
二、发扬中国革命道德
(一)中国革命道德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革命道德,是指中国共产党人、人民军队、一切先进分子和人民 群众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所形成的优秀道德,是马克思主义与 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华民族极其宝 贵的道德财富。
(三)社会主义道德是崭新类型的道德
社会主义道德是人类道德合乎规律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人类道 德发展史上的一种崭新类型的道德,与以往社会的道德形态相比, 具有显著的先进性特征。
• 首先,社会主义道德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的反映。
• 其次,社会主义道德是对人类优秀道德资 源的批判继承和创新发展。
• 最后,社会主义道德克服了以往阶级社会 道德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坚持以为人民服 务为核心,坚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展现 出真实而强大的道义力量。

一、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二、发扬中国革命道德

三、借鉴人类文明优秀道德成果
一、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传统道德的含义 传统道德是历史上不同时代人们的行为方式、风俗习惯、价值 观念和文化心理的集中体现,是对道德实践经验的提炼总结。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一)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
(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道德作为维系社会稳定、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对巩固
道 特定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作 用 道德作为激励人们改造客
表 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一种
现 精神力量,也是提高人的
有 哪 些
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 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第五章 人格的特质理论PPT课件

第五章 人格的特质理论PPT课件

(二)卡特人16项人格因素问卷
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测验(简称16PF)是美国 伊利诺州立大学人格及能力测验研究所卡特尔 教授经过几十年的系统观察和科学实验,以及 用因素分析统计法慎重确定和编制而成的一种 精确的测验。这一测验能以约四十五分钟的时 间测量出十六种主要人格特征,凡具有相当于 初三以上文化程度的人都可以使用。
以下是每一项性格因素不同得分者的特征。每 项因素得分在8分以上者为高分,3分以下者为 低分。测试者在各项因素上得分不同,其适宜 的职业也不同。请综合参考各项因素的测评结 果,再总体权衡你自身的性格适宜哪些职业类 型。
三、人格动力
卡特尔把动力特质分为两种:能 1、能(本能); 2、外能(来自环境及外界因素)。
二、人格结构
(一)特质及其分类
1、个别特质与共同特质 某个人才具有的特质称 为个别特质,在一个群体成员所共同具有的特质 叫做共同特质。但是个人身上强度不一样,在一 个人身上不同时间也不一样。
2、表面与根源特质 表面特质一个人外部表现的 特点;根源特质是一个人行为的根本原因;根源 特质制约着表面特质。人身上的根源特质的量或 强度会影响此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如读什么书, 与什么样的人交往。卡特尔确定出16种根源特质 。
羞怯
缺乏朋友 回避聚会 喜欢独处 不参加
(二)特质的种类 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
主要特质和次要特质
核心特质
三、人格动力
机能自主性是指一个成人现在进行某一 活动的原因不是他原来要求行动的那些 原因。也就是说,过去的动机与现在的 动机并没有机能性的联系,过去的已经 过去,一个人今天的动机是机能自主的。
任何人都处在该连续体上的某一位置。
只有相当少的人的分数是极高或者极低的,大多数人处于这一 分布的中间部位。

美育理论第五章--科学技术美ppt课件

美育理论第五章--科学技术美ppt课件

二、技术美学的内容
• 根据技术美学当前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趋势, 技术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大致可以概括为两个方 面:一是研究人类的基本实践活动,即劳动生产 中的美学问题,也就是与人的劳动生产过程及与 成果相关的美学问题;二是物质产品的艺术设计 问题,也就是国际上流行的“迪扎因”的美学问题。
• 人是按照美的规律来改造客观世界的,并通 过生产劳动创造出符合人的审美理想的物质产品 和精神产品。
.
(1)产品的功能结构。实用功能是产品存在
的前提。一个产品若功能不好,徒有华丽的外表
是毫无美感的。
.
(2)产品的材料结构。新材料的运用必然要
突破原有的结构,这是构成产品美的物质基础。
.
(3)产品的有机体结构。产品应该是一个和
谐统一的有机整体。
.
(4)产品的形式结构。形式美本身并不能成
为产品美,形式美只有在产品的整体结构中才能
二、综合性
• 科学技术美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因科学 技术的先进性特点决定了科学技术是最先 进生产力的代表,体现了多学科高度融合、 相互渗透的特点。尤其是现代科学技术更 是集中地体现了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 例如,高度发达的现代通信业,就溶入了 电子、机械、管理等学科。
三、实用性
• 科学技术美与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 的表现形态有所不同,其中最大的区别在 于它异常强调实用意义。科学技术美的前 提是其实用性,如一件产品其美观的外表, 要建立在高质量的基础上才有意义。法国 美学家查 ·拉罗对产品美的结构从5个方面提 出了具体要求:
第二节 科 学 美
一、科学研究的动力来自于 对美的追求
.
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是自然界,所以科学美
和自然美有着相同的本源。二者的区别在于:自

第五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和任务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PPT课件)

第五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和任务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PPT课件)
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特征
政治性
在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都力图用一定的思想观念、 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来影响社会成员,使社会成员 形成符合一定社会需要的思想政治品质。
目的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需要与教育目的相一致的知 识、理论、观点、实际材料等内容,通过教育者与 受教育者共同认识、体验、实践才能实现。
科学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确立的依据
(一)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人的全面发展主要包括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充分发展、 人的才能的多方面发展、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人 的主体性的全方位发展,以及人的社会关系的多角 度发展等,集中表现为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 质和身心健康素质的全面发展。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 最终目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人的 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一、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确立的依据
(二)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
教育方针是党和国家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关 于教育发展的总方向和指导思想,是对教 育的性质、目的、任务、功能以及实现途 径的总规定和对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
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就是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思 想政治教育及其创新发展的根本宗旨。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科学性,从根本上说,就是思 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来源于实践,并经过实践的检验 是正确的。
系统性
多层次、多内涵的体系,有理论内容与实际内容; 有历史内容、现实内容和时代内容;有政治教育、 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 不同领域的内容;有主导性内容与多样性内容等。
时代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的时代、 不同的社会条件下,对教育内容有不同的要求,那 就是要体现时代性,紧紧把握时代脉搏,不断赋予 思想政治教育鲜明的时代特征,思想政治教育才富 有活力与生命力。

第05章--融资管理概论-(2)ppt课件

第05章--融资管理概论-(2)ppt课件

第一节 企业融资的动机和原则
定义:
企业筹资是指企业根据生产经营和其 他方面的需要,通过筹资渠道和金融市场 并运用一定的筹资方式,经济有效地筹措 所需资金的财务活动
一、企业筹资的动机(或目的、必然性) P169
(一)企业创建的需要 法律对企业资本金的要求
为了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维持 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我国《公司法》对投资 者出资的最低限额作了规定。
模型:y=a+bx
假设:资金需要量与销售量(额)成线性关

a y b x
n
b
n xy x y n x2 x 2
y——某一时期短期资金需要量
a——固定型短期资金(一定的经营范围内不随销售额 变动的资金)
b——变动型短期资金(随销售额变动而变动的资金)
x——销售额
测算步骤:

股票筹资
银行借款

债务
发行企业债券 融资租赁
部 筹 资
商业信用融资
第三节 企业融资的类型
一、短期融资和长期融资
按所融资金的使用和归还期限的长短
二、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
按所筹资金的来源
三、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按融资时是否借助于金融中介机构
四、权益融资和债务融资
按资金来源的性质
第四节 资金需要量的测算
(1)确定a和b的值
(2)根据自变量(x)求出因变量(y)的值
确定预计的留存收益额
预计留存收益=当期留存收益+预计留存收益增加额
=当期留存收益+预计销售额×销售净利率×(1-股利支付 率)
四、直线回归法
直线回归法运用数理统计中最小平方的原理, 通过确定一条能正确反映一个自变量(x)与因变 量(y)之间误差平方和最小的直线(即回归直线)

第五章-上市ppt课件(全)

第五章-上市ppt课件(全)

第一节 两地上市和第二上市
一、两地上市
(二)两地上市的模式 我国企业的两地上市主要以在大陆和香港上市为主,因此下面主要介 绍A + H模式。 1.“A + H 同时” 模式 为了配合股权分置改革,证监会自 2005 年 6 月起暂停了A 股、 B 股的首发和再融资发行。 2.“先 A 后 H” 模式 2004 年 12 月 9 日,某通讯集团在香港上市,开启了先 A后 H 发行 模式的先河。
第一节 两地上市和第二上市
一、两地上市
(三)两地上市的利弊 1.两地上市的优点 对于上市公司的有利之处: (1)每一个国际性证券交易所都拥有自己的投资者群体 (2)对其产品营销起到良好的推动效果。 (3)降低首次公开发行的风险。 (4)使股价有更好的市场表现。 (5)为公司的国际化管理创造条件,有利于公司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第二节 分拆上市和整体上市
二、整体上市
(二)整体上市的模式 1.换股IPO模式
换股IPO模式是指集团公司与所属上市公司公众股东以一定比例换股 ,吸收合并所属上市公司,同时发行新股。 2.换股并购模式
换股并购模式即将同一实际控制人的各上市公司通过换股的方式进 行吸收合并,完成公司的整体上市 3.定向增发收购模式
第一节 两地上市和第二上市
二、第二上市
(二)第二上市的模式 1.筹资的第二上市和不筹资的第二上市 根据第二上市实施中是否含有再筹资内容,可将其分为筹资的第二上 市和不筹资的第二上市。 2.独立流通的第二上市和相互流通的第二上市 我国现有境外上市公司所采用的主要为不筹资和相互流通的第二上市
第一节 两地上市和第二上市
第二节 分拆上市和整体上市
一、分拆上市
(三)分拆上市的作用 1.拓展融资渠道 促使企业融资格局多元化,满足那些发展前景广阔的高科技子公司的 持续融资需求,增强自我发展后劲,并为风险投资提供有效的退出通 道。 2.提高公司经营业绩 分拆上市后,公司经营业绩有可能大幅度的增长。 3.消除企业盲目扩张所带来的负效应 目前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着扩张的内在冲动,无论是规模性扩张还是多 元化经营扩张。。

第五章政务内网ppt课件(全)

第五章政务内网ppt课件(全)

二、政务内网的平台与功能
(二)政务内网的功能
1.规范部门管理 政务内网的建设实现了政府部门从单纯的公文业务处理向政府系统的办公信 息综合处理的转变,在这一过程中,政务内网对于规范政府部门管理起到了 促进作用。
2.提高办事效率 政务内网为建立高效能政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与支撑。政务内网的发展进一 步推进了办公自动化水平,以电子智能协助日常工作,优化政府工作流程。 同时,实现了信息的内部共享,保证信息的上传下达,各级领导可以在网上 及时了解、指导和监督各部门的工作,并做出各项指示,极大地提高了政府 内部的办事效率、质量和标准。
电子政务在提供电子邮件、文档共享等异步协作的手段的基础上,提供 在线感知和讨论等实时同步协作的手段。同时,提供对移动通信设备无线 接入访问的支持,具有进行移动办公;提供短讯提醒等功能。
三、政务内网的发展与问题
(二)政务内网的发展趋势 3.数字化
利用3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 系统RS)在建设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同时,深度开发、整合 和应用各种办公业务信息资源、政府信息资源,使得电子政 务系统成为“数字城市”、“数字中国”、“数字地球”大 家族的重要成员。 4.提供网上培训、远程教学
三、政务内网的发展与问题
(三)政务内网的问题
2.我国政务内网发展模式存在一定问题。如“重电子、轻政 务;重硬件、轻软件;重网络、轻应用”的现象,导致信息 开发使用滞后,信息共享不足。信息开发利用是信息基础设 施建设投资增值的最大引擎,从国外信息化进程的成功经验 看,往往是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二分的数据。久而久之, 就会形成信息开发使用滞后,信息共享不足,电子政务服务 水平低下的状况。
二、群体办公自动化
(一)公文处理

第五章-社会美PPT课件

第五章-社会美PPT课件
社会实践成果:指人类社会实践的对象化形态,包括人文环境、人类文化遗 存、文化传统等等可成为社会美的对象。(人类的创造性、智慧)
社会实践主体:人的美。(人的内在和外在两方面的美。)
2021/7/24
6
2021/7/24
图1.米勒《拾穗者》
7
一、社会美的范围
社会美的范围扩大:人类的实用活动与审美出现了相互融渗的趋向。 实用器物的意义在于其实用性,即与人的生活之间的关联。 实用器物的审美化实际上反映出人的生活世界的审美化以及人自身的审美化, 它代表着实用性、功利性开始成为现代技术条件下审美活动的内在需求,这无疑 预示了一个新的审美时代的来临。
第五章 社会美
2021/7/24
1
内容概要
第一节 社会美的范围与特征 第二节 社会交往与人物美 第三节 日常生活与节日欢庆
2021/7/24
2
第一节 社会美的范围与特征
一、社会美的范围 二、社会美的特征
2021/7/24
3
第一节 社会美的范围与特征
和其他审美形态相比,社会美与人的关系最为密切、最为直接,对社会美的 研究在美学研究中也具有特殊意义。
2021/7/24
8
2021/7/24
图2.现代生活中的木制餐具
9
二、社会美的特征
首先,社会美是人类社会实践产物的最直接的物质存在形式。 其次,社会美直接体现了人的自由自觉的特性。 第三,社会美具有较为直接的功利性,体现出明显的价值取向。不同民族由 于社会历史、地域、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也会形成不同形式、不同追求的社 会美,体现出社会美的民族性特质。 第四,社会美的形式感从属于其直接的美的内容。
2021/7/24
18
图7.古希腊人体雕塑

宏观经济学第五章AD-AS模型ppt课件

宏观经济学第五章AD-AS模型ppt课件

LM曲线方程: ky hr M P
IS曲线方程: y a e d r 1b 1b
得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均衡国民收入:
y
a
d
e
(ykh( a1ddeb)hMP)Mh( kh
(1khd
b)1
d
b )
1 P
这就是总需求函数
价格保持不变,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使得LM曲线如何变化? 如果物价水平下降,实际货币余额增加,LM曲线如何变化?
② 实际工资水平决定劳动需求和劳动供给,决定实际工资的货币工资和价 格水平具有完全弹性。当劳动力市场处于短暂失衡时,能够在较短时间 内完成调整。
③ 劳动者对自己的工具具有充分信息,因此,不存在货币幻觉,不会因为 货币工资的高低和价格水平的涨落而改变预期。
36
古典总供给曲线的推导
37
古典总供给曲线的推导
最后,价格水平上升,会使人们的名义收入 增加,名义收入增加会使人们进入更高的纳 税档次,从而使人们的税负增加,可支配收 入下降,进而使人们的消费水平下降。
二、总需求AD曲线的推导 r
y
a d
e
(k h
1 d
b )
M h
(k h
1
d
b )
1 P
r1
E1
r2
思考:价格水平的变化对IS曲线的0源自位置有无影响?38
3、理性预期学派(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 总供给曲线
从形态上看,理性预期学派的总供给曲线与新凯恩斯主义 的模型已经区别不大,都是向右上倾斜的一条直线,只是 纳入了预期这一概念。
他们的观点认为,从整体和长期看,人们的预期是理性的, 因此,在总供给模型中增加了预期变量。
由于理性预期学派假定货币工资和价格水平是可以灵活变 动的,市场机制能够使供求相等从而保证市场均衡,这与 古典主义相同,所以它又称为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第五章 国家基本制度(《宪法学》PPT课件)

第五章 国家基本制度(《宪法学》PPT课件)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对于宪法所规定的分配制度,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
1.按劳分配为主体
按劳分配是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为唯一标准来分配个 人消费品,实行按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
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收入分配 制度的一大特点。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实质就 是按对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是指在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同时,允许按照生产要素分 配。
(二)我国政党制度的形成发展、显著特征和重要作用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马克思主
义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与中国具 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 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发展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在长期革命和建 设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合作 共事的产物。
(二)政治制度与宪法的关系
宪法与政治制度密切相关,有的西方学者甚至直接以宪 法来指称政治制度。实际上,二者有明显的区别。
在我国,以宪法规定为基础建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 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构成了我国政治制度的核心内 容和基本框架,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特 色。
第三,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并用原则。直接选举是由 选民直接投票选举代议机关代表或其他公职人员的选举; 间接选举是由选民先选出代表或选举人,再由代表或选举 人投票选举上一级代表机关代表或其他公职人员的选举。
第四,无记名投票原则。无记名投票原则,又称秘密 选举原则,其基本含义是:在选举中,选民不用署名,一 般须亲自书写选票并将已填好的选票。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有以下几方面 含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条件(人口与劳动力、城镇居民点、政府职能)
第五章第一二三节课件内容
(三)工业生产与布局的特点(与农业相比较)
1.主要是物化过程,较少受自然条件限制
–农业:生物生命运动过程,严重依赖自然条件
• 2.受人工调节程度较大-受原材料、设备、劳动力、技 术条件影响
• 农业: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人工干预受自然规律制约
第五章第一二三节课件内容
(二)技术条件
1.导致工业布局向新的广度和深度领域发展
技术进步→能源革命(水能—蒸汽机—电力—核能)→工业布局解放与变化
•2.使工业生产工艺流程更加复杂,使工业布局模式更加 多样化
技术进步→工艺流程复杂化→专业分工与地域分工→紧密经济 联系→工业布局多样化
•3.使工业生产对自然资源质和量的物耗不断调整,使工 业布局不断优化
•钢铁工业:炼1t铁需铁矿∶焦动力煤因技术进步使布局由移铁
就煤到移煤就铁
第五章第一二三节课件内容
(二)技术条件
•4.使原料制约工业布局日趋弱化,为资源短缺画家和地 区发展原材料加工工业提供机遇
运输技术→变资源不平衡分布为资源区位流动-沿海布局型工业
•5.高科技诞生,高技术工业雨后春笋,高科技工业园区 大量涌现
3.生产过程的多阶段性,但可以不连贯(可间断)、不 依次(可交错),可以分散异地独立运作(可游离)
–农业:连续性、依次性
第五章第一二三节课件内容
二、工业布局的因素条件
(一)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 ( 二 ) 技术条件 ( 三 ) 经济条件 ( 四 ) 社会条件
第五章第一二三节课件内容
(一)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
• 1.野生动植物资源 •合理利用,可再生
2.矿产资源
•有限性,不可再生,节约,综合利用 •GDP增长对于矿产品“使用强度” •工业布局物质基础 •评价内容:矿种、储量、品位、赋存、开发条件及地域组合
第五章第一二三节课件内容
重要名词
矿产资源(mineral resources)
–指赋存于地下或地表的,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呈固态、 液态或气态的具有现实或潜在经济价值的天然富集物
新技术革命→软要素成为布局主导因素→高科技工业园区
第五章第一二三节课件内容
(三)经济条件—原有经济基础评价
1 农业
– 对工业:粮、副食及劳力;原料;市场 – 农工发展与布局协调
2 运输业
– 降低运费是区位论重要研究内容 – 对工业:建设项目确定;规模、专业化程度;基础产业先行 – 工业与运输业相互作用,动态发展
《經濟地理學》
《Economic Geography》
产业布局
第五章第一二三节课件内容
学习目标
了解工业布局特点与制约因素条件 掌握工业部门的不同划分方法以及工业部门之间的内在联系 理解并掌握开采工业、原材料工业、制造工业和高科技工业的
布局趋向,掌握工业部门(行业)结构的内在联系 掌握工业地域组织形式的类型、划分依据及其相互联系 理解工业区位论的基本思想以及韦伯区位论中关于运输成本、
第五章第一二三节课件内容
第五章 第二产业布局
序言 第一节 工业布局特点与制约因素
– 一、工业生产与布局的特点 – 二、工业布局制约因素条件
第二节 工业部门结构与布局 第三节 工业地域结构与类型 第四节 工业布局理论研究总述 作业题
第五章第一二三节课件内容
学习要点
1.工业生产与布局特点
等,铈shì族元素、钇yǐ族元素,锗zhě、镓jiā、铟yīn、铀yóu等
⑤冶金辅助原料:熔剂用石灰岩、硅石、菱镁矿、耐火粘土、萤石 等
⑥化工原料非金属:硫铁矿、岩盐(池、井)、钠硝石、天然碱、 磷灰石、钾盐等
⑦特种非金属:金刚石等
⑧建材及其他非金属:水泥用石灰岩、玻璃用砂、陶瓷粘土、云母 等
–与农业生产相比较,总结工业生产与布局的特点
基本概念 基本特征
2.工业布局制约因素条件
– 结合第三章条件知识进一步了解工业布局影响条件,特别要注意工业再布 局概念及内容,思考我国资源性城市或地区工业再布局
自然资源与自然条件(野生动植物资源、矿产资源和水资源)
技术条件
经济条件(农业、运输业、商业、原有工业基础-工业再布局)第五章第一二三节课件内容•一、回顾第二产业概念
指对自然物质资料(农产品和采掘业产品)及工 业品原料进行加工的产业
第五章第一二三节课件内容
二、工业布局(工业分布、工业配置和工业 区位)概念及性质
工业在地域上静态表现形态和动态布局演变过程 性质和形态取决于生产方式-生产力发展-科技进步制约 布局研究经济发展战略性课题
第五章 第二产业布局
序言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作业题
工业布局特点与制约因素 工业部门结构与布局 工业地域结构与类型 工业布局理论研究总述
第五章第一二三节课件内容
第五章 第二产业布局
序言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作业题
工业布局特点与制约因素 工业部门结构与布局 工业地域结构与类型 工业布局理论研究总述
劳力成本和集聚指向的分析 掌握我国工业布局理论研究成就
第五章第一二三节课件内容
重点与难点
重点
▪ 工业生产的特点 ▪ 工业布局影响因素,特别注意矿产资源对工业布局影响 ▪ 工业部门结构和工业地域结构 ▪ 韦伯工业区位论
难点
–韦伯区位论中关于运输成本、劳力成本和集聚指向的分析
第五章第一二三节课件内容
矿产资源的“使用强度” 矿产资源储量
–指由地质勘探部门提供,并经政府有关权威部门审核 批准的矿量
第五章第一二三节课件内容
重要名词
矿产资源的品位 边界品位 工业品位 矿产资源的赋存条件
第五章第一二三节课件内容
GDP增长与矿产资源的“使用强度”关系
人均GDP800美元以下,矿产品需求尚处于低增长阶段 800-3500美元阶段,矿产品使用强度处于高峰时期,
正是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 超过3500美元时,需求又趋于平衡增长甚至负增长
第五章第一二三节课件内容
【矿种分类知识】按其工业用途和利用特征分类
①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等 ②黑色金属:铁、锰、铬gè、钒fán等 ③有色金属及贵金属:铜、铅、锌、铝、镍、钴gǔ、钨、锡、钼mù、
铋bì、汞、锑tī、铂bó族金属、金、银等 ④稀有、稀土、分散、放射元素:钽tǎn、铌ní、铍pí、锂、锆gà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