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调整国有资本布局的建议

合集下载

国有企业改革中的突出问题及建议

国有企业改革中的突出问题及建议

国有企业改革中的突出问题及建议摘要:国有企业改革是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热点话题之一。

本文通过分析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探讨了改革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主要问题包括企业治理不规范、市场化程度不高、人才引进难度大等。

建议采取多种措施,如加强企业治理、深化市场化改革、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以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更好的成效。

关键词:国有企业改革,企业治理,市场化,人才引进正文: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有企业改革成为焦点话题。

虽然改革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首先是企业治理不规范。

由于诸如官员任职、老板百姓变换等原因,企业执行管理制度混乱,缺乏透明度,药丸的健懈感明显,甚至存在严重的腐败问题。

因此,为了加强企业治理,我们建议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明确企业职责,建立严格的监管制度,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

其次是市场化程度不高。

在国有企业改革进程中,市场化程度仍然不高,私人资本难以进入,企业创新活力不足。

因此,我们建议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清理特权,引入多元化管理,并优化企业资源配置,以达到进一步深化市场化改革的目的。

最后是人才引进难度大。

国有企业由于其机构性质和规范性质,人才引进及培养一直是一个瓶颈。

虽然国有企业拥有前依然流量和不俗资源,但是在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方面,一直缺乏有效的办法。

因此,我们建议加强对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形成合理的激励机制,吸引高水平的人才加入国有企业。

总之,国有企业改革是一个漫长而繁琐的过程。

虽然目前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通过加强企业治理、深化市场化改革、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措施,才能在国有企业改革的道路上迈出更大的步伐。

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改革关系到我国整个经济体系的发展。

本文探讨如何应用国有企业改革中的突出问题及建议,以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更好的成效。

首先,国有企业改革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企业治理不规范。

关于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

关于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

关于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若干意见》(国发〔2015〕63号)精神,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切实确立国有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推进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转变,适应市场化、现代化、国际化新形势和经济发展新常态,理直气壮地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为全省深入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实现“两个跨越”作出贡献。

(二)基本原则。

市场导向,权责明晰。

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理顺政府与国有企业的出资关系,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依法确立国有企业市场主体地位。

统筹安排,重点突出。

以资本为纽带,以产权为基础,依法行使国有股东权利,优化国资布局、规范资本运作、提高资本回报、维护资本安全,激发企业改革发展的动力和创新转型活力。

分类监管,放管结合。

实行分类监管和考核,提升国有资本监管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按照权责明确、监管高效、规范透明的要求,依法放权,科学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分步实施,有序推进。

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坚持先行试点、分步实施,突出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系统性、协调性,有序推进相关配套改革,充分调动企业家和职工的积极性。

二、大力推进我省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转变(三)明确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的职责定位。

全省各级国有资产监管机构根据政府授权,代表本级人民政府对监管企业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遵循公司法和以管资本为主的原则,科学界定国有资产出资人监管的边界,专司国有资产监管,不行使政府公共管理职能,不干预企业自主经营权。

发挥国有资产监管机构专业化监管优势,逐步推进国有资产出资人监管全覆盖。

进一步推动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战略性调整.

进一步推动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战略性调整.

进一步推动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战略性调整----国资委负责人就《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答记者问来源:国资委宣传工作局近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国资委负责人就此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我们知道,国资委的一项重要职责是指导和推进全国国有企业改革。

国资委成立三年多来,经国务院同意,国务院办公厅先后转发了国资委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的两个文件。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又转发了《指导意见》,请问主要基于什么考虑?答: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加快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大方针。

近些年来,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力度加大,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在实践中积累了不少经验。

但从整体上看,要形成比较合理的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任务还很艰巨。

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一系列方针、政策,需要有一个全面的、综合性的指导文件,以明确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政策、措施。

根据《国务院关于200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发[2005]9号)工作部署,我委在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制订了《指导意见》并上报国务院,经国务院同意,并由国务院办公厅转发。

问:您刚才提到,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取得重要进展,但任务还很艰巨。

能否就这方面情况作个简要介绍?答:可以。

要说进展,我首先从整体上列举一些数据:2002年到2005年,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户数从15.9万户减少到12.7万户,减少了20%,职工人数从4679.6万人减少到3819.1万人,减少了18.4%,但国有资产总量从6.4万亿元增加到8.6 万亿元,增长了34.4%;销售收入从8.3万亿元增加到14.2万亿元,增长了71.1%;实现利润从3764.3亿元增加到9682.8亿元,增长了157.2%;上缴税金从6794.6亿元增加到11919.3亿元,增长了75.4%。

开展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的建议

开展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的建议

开展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的建议开展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的建议引导语:作为政府与国有企业的界面或隔离层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其在功能定位、股权关系、公司治理、运营机制等方面与一般商业投资公司、现有的企业集团公司等存在一定差别。

建立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来运营国有资本,是实现以管资本为主深化国资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途径,也是未来国企改革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但是,对于这类公司如何定位,如何建立,这类公司如何才能有效运转,它们和政府之间的关系应当如何安排,我们都还缺乏足够的经验。

这就需要先进行试点,总结经验后再推广。

一、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定位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与一般商业性投资公司和行政化的出资人机构相比,在机构属性、与政府关系、目标定位、法律形式、资产运营、公司权能等方面有所不同。

(一)机构属性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本质上是市场化主体,作为市场化出资人机构,没有行政职能,受政府委托以市场化方式运营国有资本,既不是行政化的婆婆,也不是行政化的老板。

(二)与政府关系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是国有资本委托代理链条中的关键环节,政府通过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以:股东身份依法(包括《公司法》、章程、委托协议等)参与该类公司的治理和管理,不再用传统管企业的方式来管理这类公司,也不再向这类公司所投资的实体公司延伸管理,不与实体公司保留行政关系、出资人关系,切实把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作为实现政企分开的界面和隔离层。

(三)法律形式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按《公司法》设立,以国有独资公司为主,一些市场化程度高的可以发展成混合所有制经济。

(四)目标定位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可分为商业类投资运营公司和政策类投资运营公司两类。

前者目标单一,以追求资本收益为主;后者有政策性目标,但必须有严格的财务约束,保证投资效率,可追求一定的投资收益。

(五)资产特征与运营方式商业类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运营竞争性领域的国有资本,这类资本是中性的“无差别资本”,它对产业和企业没有特殊的控制偏好,不承担国家要发展某类产业和控制某类企业的战略责任,主要依据市场原则调整投资组合,动态地从低回报资产退出,寻找高收益的投资机会。

国资国企改革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国资国企改革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国资国企改革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加剧,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在实现企业效益和国家利益之间的平衡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为了推进国资国企改革,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和运营,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我们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1. 坚持市场化改革,加强国有资产的规范管理。

国有资产作为公共财富,必须在市场化的前提下进行管理,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确保国有资产的合理流转和有效运营。

2. 推动国有企业的战略转型,加强核心竞争力。

在市场竞争中,国有企业必须以提升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不断进行战略调整和转型升级,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资源,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3. 深化股权改革,引入社会资本,促进国有企业的市场化运作。

国有企业应该充分发挥市场化的机制,逐步引入社会资本,推动企业的股权改革,实现国有资产的多元化运营。

4. 完善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强化监管和问责机制。

国有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监督、考核和问责机制,严格落实企业治理的各项规定和制度,确保企业在市场化运作的同时,履行社会责任和公共使命。

5. 促进国有企业的创新发展,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

国有企业应该加强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和管理,在企业内部建立创新机制和创新文化,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综上所述,国资国企改革是一个系统性和复杂性工程,需要政府
和企业共同努力,通过市场化改革、战略转型、股权改革、治理结构完善、创新发展等方面的措施,不断提升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化运作水平,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国有资产资本化的现存问题与对策建议

国有资产资本化的现存问题与对策建议

国有资产资本化的现存问题与对策建议作者:石颖来源:《产权导刊》2020年第10期[内容提要]国有资产资本化是提升国资国企改革成效的重要抓手。

“十三五”以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由“管资产”转向“管资本”,中央企业资本化提速明显,地方国企资本化步伐加快,以“管资本”为主成为国企改革的重要特征。

然而,当前国有资产资本化仍存在边界不够清晰、分拆上市带来的严重公司治理问题以及国有资本经营与资本市场两张皮等难题。

为此,需要从明确政策导向、推进整体上市、纳入市场化考核、发挥政策引导作用等四个方面着力,加快国有资产资本化,提升国资国企改革成效。

[关键词]国有资产资本化国有资本证券化管资本“管资本”是解决长期困扰国有企业体制性矛盾的一把金钥匙。

“十三五”以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由“管资产”转向“管资本”,以“管资本”为主成为“十三五”期间国企改革的重要特征。

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下一阶段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目标是提升国资国企改革成效。

而加快国有资产资本化,用市场手段解决国企改革难题,有利于促进政企分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调整国有资本布局,是新时代国有企业走社会主义市场化道路的重要改革探索,将成为“十四五”乃至更长一段时间提升国资国企改革成效的重要抓手。

1 国有资产资本化的重大意义国有资产资本化是通过股份制改造,将国家所有者转变成股东,将国有企业改制成股权多元化的公司,将有价资产进行财务量化,以价值经营形态为特征,通过流动、重组、调整等多种经营方式形成资本形态,最终实现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和有效流动,上市证券化是国有资产资本化的高级形式。

1.1 国有资产资本化的战略意义一是促进政企分开,有利于理顺政府、企业与市场之间的关系。

国有企业盈利能力不强问题的核心在于政企不分。

国有资产资本化为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创造了条件。

证券化具有上市融资属性,改革阻力相对较小,通过发行股票、企业债、可转换债券、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等可以实现增资降杠杆的目标,是政府愿意接受的方式。

地方国资国企改革向国家的意见建议

地方国资国企改革向国家的意见建议

地方国资国企改革向国家的意见建议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地方国资国企改革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

国家对地方国资国企改革需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加强监管和约束,推动国有资本布局调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此基础上,我将对地方国资国企改革提出以下几点意见建议。

首先,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

要根据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的需要,适时调整国有资本在各个行业的布局比例,合理调整地方国企之间的产权关系,提升整个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同时,继续深化国有企业间的产权制度改革,减少政府在企业决策方面的过多干预,确保企业能够按照市场规律运行。

其次,完善国有资产监管机制。

要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的监管体系和评估机制,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浪费。

同时,要强化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监管,提高经营者的责任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推动国有企业实现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

第三,加强国有企业的内部治理。

要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在国有企业内部推行公司治理结构,完善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选任和问责机制。

同时,要加强国有企业的内部监督和审计工作,确保企业决策的透明度和合法性,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竞争力。

第四,推动国有企业的转型升级。

要加强对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产品升级和管理改进的引导和支持,为国有企业提供更多研发投入和技术支持。

同时,要通过市场化的方式,鼓励国有企业与社会资本合作,引导资本市场为国有企业提供更多融资支持,加快国有企业的转型升级步伐,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第五,加强国有资本的社会责任。

国有资本作为国家财富的代表,应当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企业经营发展的同时,承担社会关注和社会责任。

要加强国有企业的环境保护、劳动保障、社会慈善等方面的工作,建立健全企业社会责任制度,推动国有企业成为社会信用和责任感兼具的示范者。

总之,地方国资国企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需要国家采取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来推动。

国有企业发展建议(精简版)

国有企业发展建议(精简版)

国有企业发展建议国有企业发展建议国有企业发展建议:国有企业发展建议一、国有企业改制:含义、基本情况及需要解决的问题何为国有企业改制对国有企业改制有多种理解:改变企业形态,改变企业股权结构,改变企业的基本制度,国有企业发展建议。

改变企业形态即改变规范企业资本组织关系、治理结构的企业法律形式,如按企业法规范的企业变为按公司法规范的独资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变为股份公司。

改变企业股权结构即引入新股东或改变企业股权比例。

股权结构变化的另一含义是可以安排股东权利不尽相同的股东,如可有黄金股股东、优先股股东等。

企业法律形式变化有时是企业股权变化的前提。

更广义的企业改制还包括企业内部制度的广泛变革,如改变经营者激励制度、劳动工资制度等。

这些方面的变化未必是狭义的企业改制的基本要素,但它往往是企业改制的诱因或结果或条件,与企业改制密切相关,是进行企业改制时,尤其是以激励效应为主要目标的改制时,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

基本情况:主要推动因素和现状国有企业改制,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就已开始,但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主题,是90年代以后的事。

推动国有企业改制的因素涉及政治政策、地方、资本市场和企业经营者多个方面。

十六大明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特别是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十五大、十五届三中全会直至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央推动国有企业改制的基本方针日益明确。

中央的政治决策为有关方面出台有关政策,地方、企业推进国有企业改制提供了前提性的政治基矗十四大以后国家有关部门出台的政策则从操作层面为国有企业改制逐步明确了相应规范。

地方在国有企业改制方面走得较快。

这有两个背景:一是90年代以后,许多地方国有企业经营困难、难以为继,二是地方希望政府投入很少,但有较大潜力的企业能更快发展。

为解困和发展,地方政府认为最重要的政策就是鼓励企业改制。

资本市场在中国的发展,特别是90年代初沪深股市开张,及以后的海外上市,极大地推进了国有企业改制的进程。

关于进一步搞好国企改革的对策建议

关于进一步搞好国企改革的对策建议

关于进一步搞好国企改革的对策建议一、引言国有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国内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进一步搞好国企改革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强国家竞争力的关键任务。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一系列有助于进一步搞好国企改革的对策建议,涵盖多个重要方面,以期望为国企改革的深入推进提供全面而有效的参考。

二、优化国企治理结构(一)完善现代企业制度1. 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权限。

股东会应真正成为企业的最高权力机构,确保国有资本的出资权益得到有效体现。

董事会要发挥决策中心的作用,提高外部董事比例,建立健全独立董事制度,加强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建设,如战略、审计、薪酬等委员会,提高董事会决策的科学性和独立性。

监事会要强化监督职能,确保对企业财务状况、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履职情况的有效监督。

经理层要负责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建立健全市场化的选聘、考核和激励机制。

加强公司章程的制定和执行。

公司章程是企业治理的根本大法,要根据企业的特点和发展战略,详细规定各治理主体的权利义务关系、议事规则等内容。

在实践中,要严格按照公司章程进行企业运营,避免内部人控制等问题。

2. 推进产权多元化积极引入非国有资本。

通过混改的方式,鼓励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

在混改过程中,要根据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混改模式。

例如,在竞争性行业,可以采用整体上市、设立合资企业等方式,实现国有资本和非国有资本的深度融合。

这不仅可以带来新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还能优化企业的股权结构,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探索员工持股计划。

在符合条件的国有企业中推行员工持股计划,让员工成为企业的股东,将员工利益与企业利益紧密结合起来。

在设计员工持股计划时,要明确持股范围、持股比例、股权流转等规定。

例如,优先选择对企业发展有重要贡献的核心员工持股,持股比例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同时要建立规范的股权流转机制,防止员工持股的短期行为。

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推动市属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和重组的实施意见

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推动市属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和重组的实施意见

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推动市属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和重组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9.10.14•【字号】泸市府办发〔2019〕64号•【施行日期】2019.11.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经济体制改革正文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推动市属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和重组的实施意见泸市府办发〔2019〕64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园区管委会,市级有关部门,市属国有企业: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决策部署,进一步优化国有资本配置,促进市属国有企业转型发展,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中央企业结构调整与重组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56号)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动省属企业结构调整和重组的实施意见》(川办发〔2018〕66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经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和市八届人民政府第6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就推动市属国有企业结构调整与重组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八届五次、六次全会决策部署,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为目标,以优化国有资本配置、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率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大股份制改革上市力度,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我市国有资本向白酒、电子信息、新兴产业等三大千亿产业以及公用事业、金融、基础设施等板块集聚、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集聚、向企业的核心主业集聚,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提升市属国有企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发挥市属国有企业在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的引领作用和保障全市经济健康发展的骨干作用。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服务全市发展战略。

市属国有企业结构调整与重组,要服务全市发展目标,落实全市产业政策,推动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重大产业项目实施,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资监管,不断推动国有资本优化配置,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建议

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建议

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建议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有资本的规模和重要性不断增强。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作为国有资本经营活动的管理工具,对于提高国有资本配置效率、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我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还存在一些不足,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对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提出一些建议。

我们需要清楚地认识到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重要性。

国有资本的规模庞大,直接关系到国家战略安全和国民经济的命脉。

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不仅是一项财务管理的问题,更是一项政治和战略问题。

要加强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重视,将其纳入国家战略发展规划的重要议题。

关于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具体建议,在深度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一是明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编制原则和程序。

具体而言,可以明确预算编制的依据、流程、责任主体和监督机制,确保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二是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内容和指标体系。

当前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内容和指标体系相对单一,往往局限于财务指标,需要在预算中增加绩效指标、风险评估指标等,以实现全面的预算管理。

三是加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执行和监督机制。

不仅要规范预算执行的程序和要求,还要加强预算执行的效果评估和监督,确保预算落地生根,发挥应有的作用。

在广度上,关于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建议可以涉及更多的相关领域。

可以结合国有企业改革的实际情况,提出建立国有资本投资和运营的长效机制,促进国有资本增值和增效。

可以结合金融改革的趋势,提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融资体系的衔接机制,以促进国有资本运营与金融市场的有机结合。

可以结合国有企业国际化发展的需求,提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国际化经营的配套政策,以增强国有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

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需要深度思考和广度视野。

不仅要明确预算制度的基本原则和程序,还要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2023关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意见

2023关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意见

2023关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意见2023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意见一、背景介绍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指国家对国有资本的支出和收入进行计划、安排和管理的预算。

2023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国家经济发展和国有资本运营提供有力支持。

本文将围绕2023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意见进行探讨。

二、加大国有资本投资力度为加快推进国有资本流动性和市场化,2023年将加大国有资本投资力度。

国家将通过增加投资额度、完善投资机制、优化投资结构等措施,促进国有资本市场化运作,并进一步提升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三、优化国有资本经营结构2023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将注重优化国有资本经营结构。

国家将对不同行业和企业的资本需求进行精准调整,加强国有资本配置和优化,提高国有资本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四、加强国有资本经营监管为确保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合理性和规范性,2023年将进一步加强国有资本经营监管。

国家将完善监管机制,加大对国有资本经营活动的监督力度,确保国有资本使用的透明度和合法性,防范各种风险和不正当行为。

五、推进国有资本运营改革2023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将进一步推进国有资本运营改革。

国家将加强对国有资本运营机构的监管和指导,推动国有资本运营机构创新发展,提高运营效能和盈利能力,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

六、加大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为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2023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将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

国家将通过设立专项资金、提供贷款支持、优化税收政策等方式,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题,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七、加强国有资本经营信息公开为保障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2023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将加强信息公开工作。

国家将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发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相关信息,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和评议,确保国有资本运营的公开透明。

八、加强国有资本经营的风险防控为防范国有资本经营风险,2023年将加强风险防控工作。

如何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如何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如何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当前,我们正在加大力度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并将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努力取得新的发展。

改革内容大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大力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

从整体上看,国有经济分布仍然过宽,产业布局和企业组织结构不尽合理,一些企业主业不够突出,核心竞争力不强,必须抓紧解决。

一是按照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原则,推动国有资本更多地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

国有资本应主要向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重大基础设施和重要矿产资源,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支柱产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集中,进一步增强国有经济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对不属于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国有资本,按照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原则,实行依法转让。

二是推进国有企业调整重组,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做大做强。

要依法推进国有企业强强联合,积极推动应用技术研究院所与相关生产企业的重组,提高企业的规模效应,形成合理的产业集中度,加快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特大型企业集团。

同时,加大对亏损企业国有资本的调整力度;围绕突出主业,积极推进企业非主业资产重组;加快国有大型企业内部的重组,简化企业组织机构,原则上将管理层次控制在三级以内。

第二,着力推进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革。

国有大型企业改革远没有结束,要继续加快改革步伐。

一是加快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革步伐。

继续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制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除了涉及安全的企业、必须由国家垄断经营的企业和专门从事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的公司外,国有大型企业都将逐步改制为多元股东的公司。

对已经实行股份制的企业,应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投资风险控制机制和内部监督管理机制,进一步转变企业经营机制。

二是继续引进国内外战略投资者。

引进战略投资者要有利于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产品的档次和水平,改善经营管理,促进企业持续发展;以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产业安全为前提,防止产生垄断,切实保护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推动企业开发新产品;既要继续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也要重视引进国内战略投资者,对境内外投资者一视同仁;要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不要过多干预,不能代替企业谈判,也不能对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做出期限规定,使企业在谈判中处于不利地位,牺牲企业和国家利益。

国有企业改制推动国有资本布局优化结构调整

国有企业改制推动国有资本布局优化结构调整

国有企业改制推动国有资本布局优化结构调整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下,国有企业改制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通过改革,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管理体制和财务制度等方面得到了不断完善和优化。

而国有企业改制也正是为了推动国有资本布局的优化和结构调整,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一、国有企业改制的背景和必要性国有企业改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旨在解决国有企业存在的管理、运营效率低下等问题,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在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发生了变化,需要进行深化改革,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二、国有企业改制的核心目标国有企业改制的核心目标是推动国有资本布局的优化和结构调整。

通过改革,优化企业内部资源配置,提高资本利用效率;同时,通过结构调整,引导国有资本向具有发展潜力、战略性重要的领域和企业倾斜,提高国有资本的综合竞争力。

三、国有企业改制的具体措施1. 混合所有制改革:通过引入非国有资本,与国有资本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改变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和管理模式,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 股权多元化:通过股权多元化,引入社会资本,改善国有资本布局,增加资本的市场化运作,优化企业的股权结构,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

3. 优胜劣汰机制:通过引入市场化的竞争机制,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管,优胜劣汰,激发其活力和创新能力,推动国有企业向高效盈利、具备市场竞争力的方向发展。

四、国有企业改制的意义和作用1. 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益:通过改制,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

2.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通过国有企业改制,引导国有资本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倾斜,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3. 提高国有资本的综合竞争力:通过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和结构调整,提高国有资本的市场竞争力,打造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国有企业集团。

五、国有企业改制的推进路径和方式国有企业改制应该坚持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强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对国企改革的意见和建议

对国企改革的意见和建议

对国企改革的意见和建议一、优化国有资本布局1.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优化国有资本布局。

2.鼓励国有企业根据市场变化,动态调整投资策略,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率。

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1.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权限和运作机制。

2.建立有效的制衡机制,加强内部监督,提高公司治理的透明度和效率。

三、深化人事制度改革1.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建立市场化的人才引进和退出机制。

2.优化绩效考核体系,建立以业绩为导向的薪酬制度,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四、健全激励机制1.完善股权激励等长期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2.建立健全员工福利制度,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五、加强风险管理1.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提高风险防范和应对能力。

2.加强内部控制,规范业务流程,降低经营风险。

六、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1.鼓励国有企业通过引入民间资本、战略投资者等方式实现股权多元化。

2.探索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制度,激发企业活力。

七、提升自主创新能力1.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和创新活动。

2.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八、促进企业转型升级1.鼓励企业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和高端制造业。

2.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

九、加强企业文化建设1.培育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弘扬企业家精神和企业社会责任。

2.倡导诚信经营,加强道德建设,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国有企业资本运营问题及对策

国有企业资本运营问题及对策

资本运营效率低下
投资决策不科学
一些国有企业在投资决策过程中,缺乏科学、严谨的评估 机制,容易导致投资失误,损害企业利益。
资产管理不善
部分国有企业对资产管理不够重视,存在资产闲置、浪费 等问题。这不仅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制约了企业的 可持续发展。
资本运营人才匮乏
国有企业普遍缺乏熟悉资本市场运作、具备良好资本运营 能力的专业人才。这使得企业在资本运营过程中难以制定 和执行有效的策略,影响了资本运营效率。
国有企业资本运营问题及对策
汇报人: 2023-11-21
contents
目录

• 国有企业资本运营概述 • 国有企业资本运营存在的问题 • 国有企业资本运营问题的原因分析 • 国有企业资本运营问题的对策建议 • 结论与展望
01
国有企业资本运营概述
国有企业资本运营的定义与意义
定义
国有企业资本运营是指通过运用 国有资本,实现国有资产的优化 配置和增值,以推动国有企业的 可持续发展。
请注意,上述扩展内容仅为一种可能性,实际撰 写时可根据需求进行调整和补充。
02
国有企业资本运营存在的问题
资本结构不够优化
高负债经营
国有企业普遍依赖于高负债经营,即债务资本在资本结构中所占比重过高。这 种经营方式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一旦市场环境发生变化,企业可能面临偿 债困难。
股权结构单一
很多国有企业的股权结构过于单一,缺乏多元化的投资主体。这导致企业决策 容易受到单一股东的影响,不利于形成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
03
国有企业资本运营问题的原因 分析
体制机制束缚
产权制度不清晰
国有企业产权制度通常较为复杂 ,产权归属不清晰,导致企业决 策效率低下,资本运营效率受到

国资委工作思路和工作措施

国资委工作思路和工作措施

加强监督检查
加大监督力度
加强对企业重要决策、财 务状况、重大投资、安全 生产等方面的监督检查, 确保企业规范运作。
强化联合监督
建立健全联合监督机制, 加强与审计、税务、纪检 监察等部门的沟通协调, 形成监督合力。
推进信息化监督
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监 督检查平台,提高监督检 查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有 效性。
未来将继续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完善制度建设并加强监督。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1 2 3
优化国有资本布局
加强对国有资本的规划和管理,推动国有资本向 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 领域集中。
调整国有资本结构
积极推进国有资本的结构调整,加大对新兴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力度,推动国有资本向这 些领域转移。
加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管理
建立完善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管理机制,加强对 国有资本的投资决策和运营管理,提高国有资本 的使用效益。
建立创新激励机制
建立创新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加强 创新团队建设,提高创新能力和水 平。
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01
02
03
简化审批程序
简化国有企业的审批程序 ,减少审批环节和时间, 提高企业效率。
加强市场监管
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力度, 打击不正当竞争和违法行 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 环境。
优化服务体系
建立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 ,为企业提供人才培训、 技术咨询、市场开拓等方 面的支持和服务。
国有企业人才队伍建设
01
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
加大对国有企业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力度,建立完善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
制,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国有企业。
02
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浅析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施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浅析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施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浅析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施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作者:严士锋来源:《财经界·上旬刊》2017年第09期摘要: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对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监管体制改革提出新的要求,成立国有资本运行平台(公司),鼓励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促进国资运营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优化国有资本布局,调整国有企业发展思路,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运行产生重大影响。

关键词:国有资本预算预算考评激励约束机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内容之一,是财政体制改革的一项创新,是推动国有改革的主要举措,通过研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编制、收益收取、支出管理,以及监督考评等方面的内容,进一步完善我国资本经营预算制度,为我国国有资产管理创新提供技术保障,对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研究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国有资本管理体制改革,及改促进政府的宏观调控等方面具有深远意义。

一、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成效初显(一)理顺了国有资本管理体系,促进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将国有资本经营运算纳入财政预算体系,明确政府公共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分离,以及国有资本所有者与经营者的权限,体现国有出资人职责。

进一步加强对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强化了对国有企业的监督,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二)深化了国有企业的改革,增强了国企发展动力和活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解决了国有企业的历史遗留问题,包括国有企业棚户区改造、中央企业厂办大集体改革支出、医药费补助等,一方面减轻国有企业的负担,另一方面减少国有企业改革的阻力。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实施必将进一步促进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扩大国有资本财政资金的集成效用,发挥国企在推动政府重大战略实施、产业发展,以及国有企业并购重组、股份制改革等国企混改起引领示范作用,增强国有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三)提高了国有资本整体使用效益实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后,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财政部门的相互制约机制,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益纳入政府监督范围,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一步调整国有资本布局的建议上世纪末,针对我国国有经济战线太长、国有资本分布太散的问题,国家提出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的程度在增强,但布局过宽过散的问题依然存在,一般性领域的国企竞争力在持续弱化,公共服务和产业引领等政策功能也没有有效发挥。

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体制上缺乏国家所有权政策,也缺少布局调整主体,国有资本还存在“逐浪”性和“逐利”性。

未来调整国有资本布局,既要充分考虑国有资本的“逐浪”“逐利”特性,让不同类型的国企及国有资本实现不同的功能,同时也要探索利用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加快存量国有资本的调整。

本世纪以来我国国有资本布局调整的主要特征(一)通过增量投资调整,国有资本不断向基础行业、重化工业和社会服务业集中,但布局仍过于分散本世纪以来,按照十五届四中全会确定的国有经济需要控制的四个领域,国有资本不断向基础行业、重化工业和社会服务业集中。

首先,航空、铁路、公路、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国有资本增长速度显著高于总体增长速度,在国有资本总量中的比重由1999年的11.9%上升到2014年的13.8%;其次,煤炭、石油石化、电力、冶金等四个重化工业,国有资本规模快速增长,由1999年的1.72万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9.13万亿元,2010年之前在总量中的比重一直在30%以上;第三,社会服务业的国有资本投入大幅增长,在总量中的比重由1999年的2.9%上升到2014年的21.3%;第四,除纺织工业外,所有领域的国有资本都保持了不同幅度的增长,表明国有资本在各行业间的结构变化主要得益于增量投资,而非存量调整。

尽管过半国有资本布局于基础行业和重化工业,但仍有40%多的国有资本处于一般生产加工业和商贸服务业。

几乎所有国民经济行业都有或多或少的国企存在,工业领域如皮革制品、纺织服装、家具制造等一般加工业,仍有占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1%左右的国企。

一些行业的国资规模不大,但国企数量众多,如商贸餐饮业,2014年全国仍有2.44万家国企,占全部国企的15.2%,而从业人员和资产仅占6.0%和5.4%。

(二)国有资本在一些重要行业中的比重大幅下降,在具有垄断地位的行业中仍保持着极高控制力在2006年国务院国资委确定的国有经济要保持较强控制力的钢铁、有色、装备制造、建筑、化工等重要行业中,国有资本的比重已大幅下降,如钢铁行业,1999年国企收入占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收入的比重为76.2%,2014年下降到31.3%。

在煤炭开采、石油天然气开采、烟草制品、石油加工、供电供水等工业领域及电信、民航、铁路、港口等服务业,国有资本仍保持着极高的控制力,如石油天然气开采领域,1999年国企占行业收入比重为99.8%,2014年仍高达87.3%。

国有资本在上述领域保持极高比重主要基于行政垄断。

目前,电信、民航、石油、电力及部分市政公用事业改革虽已启动,但只是实现了政企分离、形成或初步形成国企之间的相对竞争、初步建立了行业监管的框架,在放宽市场准入、允许更多国有与非国有企业参与竞争等方面,改革仍不到位,非国有资本难以进入(见表1)。

(三)国企总体效益有所改善,但与其他企业间的差距在扩大,尤其是一般性行业的国企竞争力持续弱化纵向比较,国有工业企业业绩指标有较大幅度改善,以利润总额测算的净资产收益率由2000年的7.4%,提高到2014年的10.3%(见表2)。

横向与其他企业比较,2000—2014年间,外资和私营工业企业分别由11.6%提高到18.9%、11.4%提高到23.6%,均远高于国企。

这一特征与国有资本大量布局在重资产行业有关,但同时也表明国企与其他企业间的效率差距在扩大,尤其在食品制造、纺织服装、家具制造等一般性行业,甚至钢铁、煤炭等重要行业,国企经济效益和竞争力持续弱化。

以食品制造和钢铁行业为例,1999年规模以上食品制造业企业中,国企总资产收益率接近行业平均水平,2006年下降到平均水平的一半,2014年又下降到仅有三分之一。

钢铁行业也是如此,2014年规模以上国有钢铁企业总资产贡献率为3.2%,私营钢铁企业则高达14.3%。

(四)国有资本未能有效发挥公共服务、整合调整产业和引领产业发展等政策功能的作用首先,国有资本更多向竞争性领域集中,公益性领域有增长,但较为缓慢。

2003—2007年间,公益性领域的国有资本增长较快,但2008年之后,基本与总量增长同步,所占比重稳定在13%左右。

这表明国有资本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并没有国家和社会所希望的那样好,至少从资本投入增量来看,这一功能并未有效发挥。

其次,国有企业在大部分行业中并没有发挥促进产业整合、改善产业组织结构的功能,过多集中于产能严重过剩行业。

截至2014年底,在国家发改委认定为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的上市公司中,国有资本比重高达90%。

这说明国有资本不仅大量布局在了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而且还缺乏退出、整合的机制与功能。

第三,国有资本没有明显发挥引领新兴产业发展的功能。

得益于举国体制、需求垄断等因素,国有资本在航空航天、高铁、核电等少数领域发挥了引领作用,但在其他大多数新兴领域,国有资本规模小、企业数量少、技术力量弱。

以创业板上市公司为例,2014年末我国创业板上市企业总资产共计5660亿元,国企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总资产约190亿元,占比仅有3.19%。

创业板企业是我国最活跃的高科技企业群体,这表明国有资本在战略性新兴领域的布局非常少,未充分发挥产业引领功能(见表3)。

国有资本布局调整产生上述特征的内在机制(一)由于缺乏明晰的所有权政策,出资人机构推动国有经济布局调整不顺畅国资委作为出资人代表,担负着国有经济布局调整的职能。

2006年,国务院国资委提出了国有资本的“四个集中”,明确了国有资本需要绝对控制和保持较强控制力的领域。

但由于缺乏明晰的国家所有权政策,国资委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并不顺畅。

首先,由于缺乏更高级别的决策或“命令”,国资委调整国有经济布局的动力和意愿均显不足;其次,国资委作为一个行政机构,很难成为一个“积极股东”来直接操盘出售国有股权,并将所得资金投向需要国有资本投入的领域,更多是通过行政划拨推进国企之间的合并和整合;第三,相比庞大的国有资本存量来说,利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整布局力量太小,如2014年中央用于国有经济结构调整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为615.1亿元,不到当年国有资本存量的0.2%;第四,国有资本投向的决策权实际上在国企自身,而在以“保值增值”为核心的业绩考核和“做大做强”的指挥棒下,国企一般不可能从已有的成熟业务退出,转而去发展高风险的环保、科技、战略性新兴产业等。

(二)国有资本与其他资本一样,具有“逐浪”和“逐利”的特性本世纪以来,我国产业结构中重化工业、房地产和金融业比重提高,国有经济内部也出现了相应的结构变化,体现出了与其他资本同样的“逐浪”性和“逐利”性。

首先,在工业领域的国有资本中,煤炭、石油石化、冶金、电力、机械等重化工业的占比一直都非常高,保持在70%以上,中间几年还有较大幅度上升。

国企之所以能抓住重化工业化带来的高速增长机遇,除了在一些领域具有行政垄断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有长期的历史积累,先发优势显著。

其次,城市化快速推进使得房地产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引擎,国有资本在房地产领域进行了大量布局,从2001年的1500多亿元上升到2014年的3.27万亿元,13年增长了21倍,在总量中的比重也由2.4%上升到7.8%。

尽管国家三番五次要求大多央企都退出房地产,但国企仍趋之若鹜,根本原因就是房地产具有诱人的高额利润。

第三,国有资本大量布局金融业同样也体现出了国有资本的“逐浪”和“逐利”性。

大型国企,尤其是央企,基本都将金融作为主要业务,对企业的利润贡献率非常大,如宝钢集团,很早就将金融业务确定为重点发展的非钢业务,利润贡献率一直保持在20%以上。

(三)一些过去由国企主导的重要行业逐渐被非国企主导非国企的异军突起,使大量国企竞争力弱化而退出,国企在各行业中的地位普遍下降。

以国企在行业内规模以上企业中的主营收入比重来衡量,国企收入比重超过30%的行业,1999年有23个,2014年仅有12个。

非国企能够占主导的行业,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相对下降的行业,如轻纺等一些传统制造业,国企没有优势,大量退出让位于非国企;二是新成长的行业,如仪器仪表、通讯设备制造等,对国企和非国企来说都是蓝海,但非国企更具有冒险精神、创新精神,从而占据了主导地位;三是在国企具有资源优势、资金优势和装备优势的行业,由于破除了行政垄断、允许非国有资本进入,非国企的地位越来越强,如电解铝行业,过去一直由国企主导,但随着政府管制的取消及民营资本的壮大,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进入这个行业,国企主导地位随之丧失。

(四)发展新兴产业,国有企业没有优势,非国企占主导发展新兴产业,国企没有老本可吃,也没有先天优势,甚至还有转换成本过高、风险容忍度低等劣势。

资本投入方面,民营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同样可以获得充足的资金;技术来源方面,新兴产业都是全球性产业,技术来源多样化,国企过去的技术积累可能无用武之地,甚至还可能阻碍新技术应用;人力资源方面,国企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缺乏吸引力。

由于一些新兴产业有可能改变甚至颠覆原有产业格局,大企业转换成本高,对新兴产业会本能地抵触。

同时,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保值增值”压力下,国企风险容忍度很低,很难承受发展新兴产业的风险。

实践中,国有资本在新材料、新能源、电子通讯等新兴领域的布局相对较少,仅有的一些国企,竞争力也不高,基本都由非国企主导着产业发展,譬如在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领域,中国电子等国企尽管规模比较大,但竞争力远不如华为。

进一步调整国有资本布局的建议十八届三中全会已明确了国有资本战略布局调整方向,要求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提供公共服务、发展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保障国家安全”,这个方向不仅是国有资本增量投资的方向,也是存量调整的方向。

为此,国有资本应尽快从那些成熟的、产能过剩产业逐步退出,转而投向公共服务领域,投向能引领未来的战略性领域,措施上要借鉴过去的一些经验和教训,明确不同类型的国企及国有资本实现不同的功能。

(一)商业性国企实现彻底市场化,放弃商业性国企的产业引领功能要求商业性国企承担经济以外的功能,如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引领升级等,既没必要也无可能。

如前所述,国有资本与其他资本一样,在市场化条件下必然会“逐浪”和“逐利”,商业性国企更是如此。

如果要求商业性国企承担产业调整和引领功能,企业会无所适从,事实上商业性国企也不会遵从这一“指挥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