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大气环境监测布点方法
关于环境大气监测布点方法与意义探究
![关于环境大气监测布点方法与意义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5fa576c4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97.png)
关于环境大气监测布点方法与意义探究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气污染日益加剧,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环境大气监测的布点方法和意义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究环境大气监测布点的方法和意义。
环境大气监测布点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区域选择:根据地理位置和气象条件,选择监测点位于污染源附近和污染物扩散途径上的区域。
同时要考虑到城市规模、地形地貌、人口密度等因素,以综合评估环境大气污染的分布情况。
2. 网格化布点:通过在整个监测区域内设置网格,使各个监测点均匀分布在各个网格内。
这样可以保证监测点的代表性和采样数据的准确性,并可以更好地反映整个地区的大气污染情况。
3. 分层监测:根据大气污染物的特性和分布规律,将监测点按不同高度分层次设置,以研究大气污染的垂直分布和变化规律。
1. 监测数据支撑:环境大气监测可以提供准确的大气污染数据,为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可以及时掌握大气污染物的浓度、组成、来源和排放状况等信息,为制定环境污染防治策略和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2. 趋势分析:通过长期的监测数据可以分析大气污染物的时空分布变化趋势,预测未来的污染发展情况。
这有助于及早发现和预防大气污染的出现,为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指导。
3. 环境评估:通过大气监测可以对环境质量进行评估,包括评估大气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人体健康的风险等。
这能够帮助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减少大气污染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4. 网络监管:通过建立环境大气监测网络,可以实现远程监控和数据共享,提高监测效率和准确性。
这样可以更好地全面而及时地掌握大气污染的状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排放管控。
环境大气监测布点的方法和意义是相互关联的。
合理和科学地选择监测点位,可以提供准确和可靠的数据,为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而环境大气监测的意义主要体现在数据支撑、趋势分析、环境评估和网络监管等方面,可以为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有力支持。
环境监测大气布点方法及优化
![环境监测大气布点方法及优化](https://img.taocdn.com/s3/m/1b0e411e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c4.png)
环境监测大气布点方法及优化◎周磊(作者单位:黑龙江省黑河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大气环境监测涉及颗粒状污染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物质的监测。
为确保监测结果准确性需在综合考虑气象变化、污染源、监测区域等信息的基础上合理布点。
近年来,我国相关专家非常重视环境监测大气布点的研究,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为环境监测大气布点提供了有价值的指导。
一、环境监测大气布点原则环境监测大气布点时为达到预期的监测效果,一般应遵守以下几项原则:(1)布点应注重全面性。
布点时应结合监测地区污染程度,在低、中、高三个污染程度的区域进行布点,确保监测数据的完整性。
(2)布点应具代表性。
布设监测点时不能随心所欲,而应确保其具有较好的代表性,能客观、准确的反映大气污染及变化情况。
一般情况下,将采样点布设在盛行风向的下风向。
另外,在污染程度严重、人口密集的位置适当增加采样点数量。
而且布点环境应比较开阔,确保采样口水平线和附近建筑角度夹角不超过30°,采样点附近避开局部污染源以及具有吸附能力的树木及建筑物。
(3)采样数据应具有可比性。
设置采样点时为确保采样数据的可比性,设置采样点的条件应保持一致,而且一旦采样点确定后,不能随意变动。
另外,设置采样点的高度应合理。
一般情况下依据实际情况及监测目标对采样点的高度加以确定。
例如,当研究大气污染给人带来的影响时,应将高度设置在1.5~2.0m 范围内。
二、环境监测大气布点方法及优化1.环境监测大气布点方法。
环境监测大气布点方法有多种,其中功能区域分布点、网格分布点以及同心圆、扇形分布点方法。
不同的方法接下来逐一进行分析。
(1)功能区域布点法。
该种方法是大气环境监测应用率较高的布点方法,布点过程中需对监测区域的功能进行全面的规划、认真分析,而后依据相关的规范标准及一定的原则进行布点。
(2)网格布点法。
如监测区域的污染源分布比较规律,此时可采用网格分布点法。
即,将布点位置选择在网格中污染源纵向或横向直线交点位置。
大气环境监测布点的有效方法
![大气环境监测布点的有效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4d184ab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64.png)
我国十四个五年规划提出,要持续推进环保工程,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有效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中,大气环境治理是重要内容,而要想做好大气环境治理,就必须科学开展大气环境监测工作。
下面结合实际,主要就大气环境监测中的布点问题做具体分析。
一、大气环境监测点布设原则为保证大气环境监测结果的真实性、全面性,在进行布点时要严格遵循各项原则,按照相关要求规范布点,从而保证最终的监测结果能客观反映出监测区域的大气环境质量。
具体来说,在开展大气环境监测布点工作时,应当遵循可比性、代表性、整体性以及目的性、层次性与前瞻性、稳定性等原则。
在布设点位时,要使监测数据能进行空间上的对比,对同类型的监测点,布设时要将其置于相似或相同条件下,从而使最终的监测结果更为准确与合理。
在布点时,要从监测区域内大气环境污染物浓度、空间分布等需求出发,确保最终的监测结果有一定的代表性。
除此之外,开展大气环境监测布点工作时,要对监测区域以及整个城市的环境状况、自然地理条件以及人口分布、工业布局、气象特征、功能区划分、大气污染来源等各因素做综合分析。
从全局、整体的角度出发,有机协调、统筹兼顾,确保最终监测结果全面、真实、精准、合理。
布点时要按照具体的监测目的与目标进行,并且在监测点的位置确定后就不应随意变更,要保证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时间上的连续性与空间上的可比性。
二、大气环境监测点布设要求在进行大气环境监测点布设时,要保证各监测点能满足不同的监测要求。
具体如,如果大气环境监测工作主要是针对已建成的城区开展,那么监测点要布设在城区内,点与点之间的位置关系、距离关系要合理,监测点在空间分布上不能出现不均衡的情况。
利用模拟法对城市建成区各污染物浓度的总体平均值进行计算时,该数值要能代表城市建成区所有网格的污染物浓度计算得到的总体平均值,且同一时期内,两者的相对误差不能超过10%。
对于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区域点、背景点,在布设时要严格控制点与主要大气污染源以及建成区之间的距离,两者不能相距过近。
大气环境监测布点方法探究
![大气环境监测布点方法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d64098c6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4e.png)
大气环境监测布点方法探究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猛发展,大气污染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严重问题。
为了实现对大气环境的全面控制和管理,需要对大气环境进行监测,以便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本文将探究大气环境监测布点方法。
首先,为什么需要大气环境监测?大气环境监测是对大气环境质量的科学评估和监测,主要评估空气中的各种污染物的浓度和分布情况,并对其所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和分析。
大气环境污染明显的可能引起人体健康风险、交通事故、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
因此,利用大气环境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大气污染的来源、风险分析等问题,为相应的环境管理和防治措施提供专业支持,促进社会经济的合理发展和公共安全。
针对大气环境监测布点,以下是可依据的方法:1. 根据大气污染源分布进行布点大气污染源指的是大气污染物的来源,根据大气污染源的分布情况可以进行大气环境监测的布点。
在污染严重的城市中,一些重要的污染源如工业园区、化工厂、交通枢纽等,应该成为大气环境监测的重点区域,其周边的空气质量也应该被关注。
2. 根据人口密集区进行布点人口密集区的空气质量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附近的工厂、车辆排放等,因此在人口密集的地区应特别注意空气质量问题,据此进行监测。
在城市中心、商业区、住宅区等区域应该优先考虑。
3. 根据风向进行布点风向是大气污染物扩散的一个重要因素,在风向转换的地区,空气污染就容易累积并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
因此,在风向转换地区进行监测更有必要。
此外,风向有周期性变化,每一段时间都会有特定的主导风向,需要将重点监测区域安排在相应的风向上。
4. 根据地形进行布点地形是大气环境形成的重要因素,从而影响空气污染物的分布和扩散。
标高越高,大气污染物越容易集聚,影响范围也越广。
因此,在山区、丘陵区等高海拔地区进行监测更有必要。
5. 合理分布的布点大气环境污染的扩散无处不在,无法完全依靠上述方法来监测大气环境。
因此,应该对城市的所有区域进行适当分配,并根据监测数据分析及时调整监测点位。
解析大气环境监测布点方法
![解析大气环境监测布点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418b4d5d15abe23482f4da0.png)
科技 一向导
◇ 环保科技◇
解析大气环境监测布点方法
宋 锁 伟 ( 汝阳县环境 监测 站 河南 汝 阳
4 7 1 2 0 0 )
【 摘 要】 大气环境监测是预防大气污染、 进行 大气保护 的前提 , 大气环境对人类 生活的质量甚至安全有着直接影响 , 大气环境监测的主要
内 容有 选择监测项 目、 选择监测布点、 试样采集、 项 目分析 、 处理监测数据 , 文章重点分析 了大气环境监测布点的方法。
【 关键 词】 大气环境监测 ; 大气保护 ; 布点方法
大气环境监测 主要是 对环境 中的污染 物按照实 际需要 进行定 时 定点观测 . 观测不 同种类污染物的分布规律 . 进而进行环境评估 、 预报 和研究 。 通过大气环境监测 。 对大气环境 进行判 断 , 评估是否符合 国家 标准 , 对外 预报大气环境质量 , 分析大气污染发展的趋势 , 为环境质量 状况研究提供依据 。大气环境监测的对象主要是大气 中的氮氧化物 、 硫氧化物 、 碳氧化 物、 臭氧 、 挥发性有机物等分子状污染物和可 吸人 颗 粒物 ( P M1 0 ) 、 总悬 浮颗粒物 、 细颗粒物等颗粒状污染物 。在我 国的监 测历史并不太长 . 从学 科角度来看 . 大气环境监测属 于环境科学 的分 支学科 , 对 环境科 学的发展具有基础性 的作用 。 预测及合理 的紧急处 理 . 同时对 于不 同的大 气污染物 . 根 据不 同扩 散 系数 , 对 布设 的点 位进行适 当的调整 。按 照功能区进行布点方法 的优 点是充 分体 现了经济性原则 。 能 够对工业 区域 进行 合理有效 的监测 和 预报 . 在大城市里 具有 明显 的优势 。 缺点 是不太适合 城市外 的其他 地 区, 不能提供有效的判断监测 数据 , 无法保证检测 数据 的精确 性。 ( 2 ) 网格布点法 。网格布点法 即在综合考虑区域 的重要性 、 大气污 染物的污染程度 、 工业化发展水平 的高低 的基础上 . 对所在 区域进行网 格划分 , 在 网格的交点处设立监测点位。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充分考虑代 表性 、 一致性原则 , 能够确保判断监测数据的有效性和精确性 . 同时能 够绘制该区域不同时段污染物扩散的趋势 .有利于对污染物控制进行 科学决策 , 在污染物均匀 区域、 多污染 源区域实用度很高。网格布点法 的缺点是对 污染物浓度高的区域缺乏必要 的点位监测 . 不能反映高浓 度污染物的实际浓度 , 同时在点位布设的经济性方 面存在 一些不 足 ( 3 ) 扇形布点法。 根据不 同目的, 在污染源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侧 或季节 主导 风向的下风侧 .划 定 3 ~ 5个 方位 的不 同距离处设置采 样
解析大气环境监测的应用及布点方法
![解析大气环境监测的应用及布点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2718c7cfd0a79563d1e727c.png)
解析大气环境监测的应用及布点方法摘要:本次研究结合自身大气环境监测工作实践,对分布点的布置原则、大气监测的应用及布点方法等进行了系统概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大气环境;检测;布点方法前言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大气污染也越来越严重。
为了能够及时保护碧水蓝天,我们必须建立相应的措施来保护大气环境。
大气污染主要是以分子状污染物、固体颗粒污染物为主,这些污染物会对人体造成很严重的损害。
只有对大气环境进行有效的检测,才能科学地防治大气污染,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1大气污染环境监测的具有的重要意义如果人们对大气污染没有引起的重视,任凭它肆虐下去将会威胁到人类的生产和发展。
伴随着大气污染,这些年来先后出现了雾霾、光化学烟雾、臭氧层空洞等严重的环境问题,严重地影响着人类的生存环境。
由于人类无节制的工业生产所产生的大量有害气体,导致了全球出现了温度变暖的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使南北极温度变暖,让海平面逐渐上升,让人类的生存土地不断地减少。
同时大气污染严重破坏了自然气候,导致了很多沙尘暴、海啸、台风的发生,给人们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
大气污染所产生的有毒气体,会对人类的健康造成极大的损害。
由于空气的恶化,人们在呼吸的时候有可能将空气中有害的污染物吸入呼吸道中,比如硫化物、一氧化碳等,这些气体都会对人体有巨大损伤,长此以往将会大大提高人患肺癌、气管癌的概率。
另外,大气污染还会造成农作物大面积减产,甚至会导致农作枯萎。
由大气污染而引起的恶劣天气会产生冰雹,冰雹会对农作物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由于大气污染所引起的巨大危害,因此我们对大气污染进行防治是十分必要的。
对于已经出现大气污染的地区,应该对该地区进行及时的大气监测。
只有及时行动起来,采取各种预防措施,才能避免大气再次受到工业废气的污染。
大气污染监测在现阶段有两大重要意义:首先,大气污染监测通过在一个合理的时间周期内进行监测,可以得到一个科学合理的数据。
大气环境极坐标布点法
![大气环境极坐标布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af3999f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23.png)
大气环境极坐标布点法大气环境极坐标布点法是一种常用的大气环境监测方法,通过在极坐标系下进行布点,可以全面了解大气环境的变化情况。
本文将对大气环境极坐标布点法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其原理、应用和优势。
一、大气环境极坐标布点法的原理大气环境极坐标布点法是基于极坐标系的一种布点方法。
极坐标系是一种二维坐标系,由极径和极角两个参数确定。
在大气环境监测中,我们可以将监测点的位置表示为(r,θ),其中r表示距离中心点的距离,θ表示与参考方向的夹角。
大气环境极坐标布点法的原理是将监测点均匀地分布在一个圆周上,通过调整圆心和半径的位置,可以实现对不同区域的监测。
例如,如果我们将圆心设置在一个城市中心,半径设置为10公里,那么我们可以在半径为10公里的范围内均匀地布置监测点,以了解该城市的大气环境状况。
大气环境极坐标布点法广泛应用于大气环境监测和研究中。
通过在不同地点设置监测点,可以全面了解不同地区的大气环境状况。
具体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城市环境监测:大气环境极坐标布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城市不同区域的大气污染情况。
通过在城市周围设置一系列监测点,可以实时监测空气质量、气体浓度、颗粒物污染等指标,为城市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2.工业区环境监测:对于工业区的大气环境监测,大气环境极坐标布点法同样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在工业区周边设置监测点,可以及时发现并监测工业废气排放、烟尘扬尘等污染源,保护周边居民的健康和环境的安全。
3.农村环境监测:大气环境极坐标布点法也适用于农村环境监测。
通过在农村地区设置监测点,可以了解农村地区的大气污染情况,监测农田燃烧、农药使用等对大气环境造成的影响,为农村环境保护提供数据支持。
三、大气环境极坐标布点法的优势与传统的网格布点法相比,大气环境极坐标布点法具有以下优势:1.布点更加均匀:大气环境极坐标布点法可以保证监测点在空间上的均匀分布。
通过合理调整圆心和半径的位置,可以使监测点在不同地区的分布更加平衡,提高监测的全面性。
关于环境大气监测布点方法与意义探究
![关于环境大气监测布点方法与意义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c150f841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a2.png)
关于环境大气监测布点方法与意义探究环境大气监测是指对大气环境中各类污染物进行实时、连续、自动的监测和控制。
大气环境质量是人们健康、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条件。
大气环境监测布点方法与意义探究对于提高环境监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环境大气监测布点方法1.站点布设原则环境大气监测站点的选择一般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代表性原则。
监测站点应当布设在具有代表性的区域,以确保监测结果对该区域的大气环境质量具有有效的反映。
代表性原则要求监测站点应当根据地形、气象条件、人口密集程度、工业结构等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布设。
(2)地理分布均匀原则。
大气监测站点的地理分布应当相对均匀,覆盖范围广,以保证各类污染物在不同区域的分布情况可以得到全面的监测。
(3)易于监测原则。
监测站点应当布设在易于实施监测工作的地点,比如易于接入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地区。
(1)站点布设技术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遥感技术、环境数学模型等。
(2)通过GIS技术可以对监测站点进行优化选择,包括站点地理位置、环境因素、监测对象等进行分析和评价,以确定最佳的监测站点布设方案。
(3)遥感技术可以借助卫星、飞机等高科技手段对监测站点周边环境进行实时监测,以保证监测站点的有效性。
(4)环境数学模型可以通过数学模型对监测站点进行评价,并进行实时的监测数据修正,以满足监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要求。
1.提高监测准确性通过科学合理的监测站点布设,可以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采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对监测站点进行优化选择,可以有效地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保证监测结果的可信度。
2.保证监测有效性3.实现大气环境监测全覆盖4.提高环境监测工作效率5.促进大气环境治理科学合理的监测站点布设可以促进大气环境治理工作。
通过环境大气监测布点方法的研究,可以为大气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为有针对性的大气环境治理提供数据支撑。
环境大气监测布点方法与意义探究对于提高环境监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环境大气监测布点方法与意义探究
![关于环境大气监测布点方法与意义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8c922b33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27.png)
关于环境大气监测布点方法与意义探究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大气污染成为一个急需关注和解决的难题。
在这种情况下,环境大气监测成为了至关重要的工作,因为只有了解大气环境的实时状况,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改善和保护环境。
而环境大气监测布点方法则是确保监测能够全面、准确地进行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探讨环境大气监测布点方法与其意义。
一、环境大气监测布点方法1.布点原则环境大气监测布点是根据环境大气监测目的和需要,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选择合理的监测点位,并进行布设。
布点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代表性原则:监测点的设置应尽可能地代表监测区域的大气环境状况,反映区域内气象、地形、人口分布、工业分布等因素的整体特征。
(2)均匀分布原则:监测点应尽可能地均匀地分布在监测区域内,以保证对整个区域的监测覆盖。
(3)重点监测原则:根据环境大气监测的重点和重要性,对重点监测对象进行优先布设监测点。
2.布点方法(1)固定点法:根据监测需要和区域特点,选取固定的监测点位,布设大气监测仪器和设备。
(2)流移点法:根据监测需要和环境变化情况,选择不固定的监测点位,并及时进行移动,以保证监测的全面和及时性。
(3)联合监测法:将多种不同类型的监测点位组合起来,形成一个联合监测网络,以满足对不同监测对象的监测需求。
3.布点依据(1)监测对象:根据监测对象的种类和种数,选择合适的监测布点方法。
(2)区域特点:根据监测区域的地形、气候、人口分布、工业分布等特点,选择适合的监测布点方法。
1.实时监测环境大气监测布点的最大意义在于能够实时监测大气环境的状况。
只有了解实时的大气环境数据,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环境、预防污染。
2.准确评估通过布设合理的监测点位,可以准确评估大气环境的状况。
监测数据可以为环境保护部门、决策者和公众提供准确的参考,帮助他们了解大气环境状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改善环境。
3.科学研究布点的监测数据可为科学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大气监测布点方法
![大气监测布点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fb66725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ab.png)
大气监测布点方法
大气监测布点方法有多种,一般可以根据以下几个因素考虑:
1. 监测目标:根据大气污染的特点和监测需求,确定监测目标,比如固定源排放、移动源排放、大气扩散等。
2. 空气质量指标:确定监测的空气质量指标,如PM2.5、PM10、SO2、NO2、O3等。
3. 环境背景:考虑监测点周边的环境背景,如城市、工业区、交通枢纽等,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点。
4. 局域特征:考虑局域特征,如地形、风向、人口分布等因素,选择在不同区域、不同环境下的监测点。
5. 公众利益:考虑监测点是否对公众有重要意义,如位于居民区、学校、医院等人群密集地区。
6. 设备布置:根据监测点的特点,确定监测设备的布置方式,如站点数量、高度、布局等。
7. 数据协调:考虑监测点的布点是否能够满足数据协调和对比分析的需求,如
覆盖不同区域、不同环境的监测点。
8. 维护和管理:考虑监测点的维护和管理难易程度,如设备的易损性、远程监测能力、数据传输等。
环境大气监测布点的原则和方法
![环境大气监测布点的原则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c5d19eb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44.png)
环境大气监测布点的原则和方法大气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已威胁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做好大气环境监测工作,提高大气环境监测质量刻不容缓。
介绍一下环境大气监测中采样点的布置原则以及具体的布点方法和意义,希望能够提高环境大气监测的质量。
由于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对大气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大气污染问题严重,已经成为制约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问题。
因此,监测环境大气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环境大气监测的必要性在当今社会经济环境下,大气监测是非常有必要的。
当前,随着大气环境构成的变化,大气污染不断加深,出现了光化学烟雾、雾霾等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
与此同时,动植物也受到了环境污染的影响,造成生物多样性锐减、农作物减产。
这就需要进行环境大气监测,通过监测数据分析大气环境问题的成因,为下一步的治理工作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采样点的布置原则大气监测中采样点的布置原则主要有:①布置大气监测采样点要以当地的人口密集程度和城市工业区的污染情况为基础。
对于污染源集中、污染物排放较多、人口数量或流动量较大的区域,应该设置更多的采样点。
②要掌握区域风向和污染来源。
采样点的设置要与特定地理空间内大气环境污染的变化规律相一致,从而更好地反映特定地理空间内的大气污染情况。
例如在季风的上风向设置较少的采样点,而在季风的下风向要设置更多的采样点,以便清晰、直观地反映当地区域内大气环境的破坏情况。
③以大气环境的破坏程度为依据对采样点进行分层,将采样点分为低、中、高三个级别,对应不同污染程度和污染层次的监测地区。
④注意采样点的设置高度要符合监测目标的需求,例如要测试大气污染物对周围居民造成的影响,采样点的高度应该与人体高度相一致,处于L5~2m之间。
⑤要在地形开阔平坦的地区设置采样点,并控制四周建筑物与采样口水平线的夹角,最好将其控制在30。
以内,以免影响大气环境中的空气流通。
另外,要保障监测点的周围没有高大的建筑物、具有吸附功能的树木及其他的污染源。
分析大气环境监测的应用及布点方法
![分析大气环境监测的应用及布点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fce9a34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33.png)
分析大气环境监测的应用及布点方法摘要:文章首先介绍了大气环境监测运用要点,然后探讨了大气环境监测点分布方法,如功能布点法、扇形布点法、网格布点法以及同心圆布点法,以期为日后提高大气环境监测应用综合效果提供依据。
关键词:大气环境;监测方法;布点方法近几年,随着全球温度逐步变暖,各地火灾、地震以及海啸等问题不断增多,许多生物因丧失生存空间而面临灭绝危机,人类必须反思以牺牲生态环境谋取经济发展造成的恶劣影响。
当前,PM2.5指数不断上升,大气内的污染源从原本的粉尘颗粒、CO2慢慢增加为CO、SO2、NO2等各种污染源。
随着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大气环境监测显得十分关键。
大气环境监测一般是检测研究大气内的污染物,以系统掌握监测范围大气环境。
监测某地方的大气环境时,应根据地理位置、附近自然环境、人文背景与大气污染物类型等多种因素整体分析。
监测项目多、流程繁琐、参考指标多,不管是单项指标或者综合指标均要满足国标规定。
由此,需要系统分析与研究大气环境监测的执行与监测点分布方法,如此可以充分体现大气环境监测优势。
1、大气环境监测运用要点1.1用于监测移动排污源伴随国家对工业治污力度的持续加大,许多工业企业排出污染物时均会先做好无害化处理。
除此以外,人们生活中同样会有很多没有通过无害化治理的污染物,尽管个人形成的污染物很少,但国内人口较多,所以严重影响环境质量,由此出现了移动排污监测[1]。
采用移动排污监测以前,员工先要了解监测地区及目标,再在该地区或目标中选取可能变成移动污染源的成分,并根据移动污染源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设备追踪监测,用最后的监测结果为后期治理带来信息依据。
1.2用于对比监测自然环境内的污染物类型与含量都不同,经大气环境监测能够精准明确掌握大气污染物主要参数,经研究污染物参数可以判定污染物来源,严格管控污染源,并且还能够优化大气污染管理计划。
为更好提高大气环境监测的合理性,实践中环境监测中心要体现自身作用,保证大气环境监测的精准性,使监测结果真实,且在监测结束后及时将结果提交给上级。
大气环境监测布点方法及优化分析
![大气环境监测布点方法及优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13c7f14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59.png)
1.3 合理性原则所谓的大气环境监测布点,是为了进行大气环境污染程度数据的获取。
该数据的获取,不单单是为了对下一步的工业生产布局与发展规划进行纲领性的指导,也是为了对现阶段大气污染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的程度进行一个较为精确的分析与研究。
在进行相关大气环境污染的监测点分布时,要遵循合理性原则来进行布点。
所谓的合理性原则指的是相关监测点的分布,应当要考虑到人体的实际身高,然后在过高的地方进行大气环境的监测布点,其所测得的数据结果与实际可能对人体造成的伤害是有较大出入的。
因此合理性原则也是进行大气环境监测布点的过程中务必要遵循的有关原则之一。
1.4 可比性原则这里所谓的可比性原则,指的是同一区域内不同分布点的数据对比。
从相关的数据对比中可以看出相关区域内可能出现的最优质空气质量以及最恶劣空气质量。
这对进行城市功能分区的结构优化,以及城市工业生产模式的调整都是能够起到正面影响的。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不同区域内的空气样本收集与制备的过程中,应当使用控制变量的原则来对目标对比点的空气质量进行分析与比较。
倘若两个地点的空气质量不是在同一条件下来进行分析与对比的,那么相关对比数据也就没有进行讨论的意义。
因此从这个方面来看,对比性原则也是进行大气环境监测布点的重要原则之一,如果不遵循这一原则,那么对有关数据的探讨与分析就没有科学依据。
2 相关优化措施分析想要使得未来的大气环境监测布点能够变得更加科学合理,获得的数据更加精准完善,就应当针对现阶段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大气环境监测布点的进一步优化。
下文将对有关方法与措施进行研究与分析。
2. 1 使用网络布点法所谓的网络布点法,用构建网络的方式,将所有目标监测区域至于网络构建的模式下,然后将处在焦点位置的区域设置为监测点。
使用这种方式来进行监测点的设置,监测点之间的距离相等,所有目标监测区域内的监测点密集程度相等。
使用该方式来进行大气环境的监测布点,不仅可以使得该区域内重度污染部分在监测过程中表露无遗,各监测点还互为邻近监测点的刻度地标,能够清晰的显现出有关污染物的扩散趋势以及0 引言使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大气环境的监测布点,不仅能够使得相关工作人员在第一时间获知当前阶段的大气环境污染状况,还能够从环境保护层面对工业生产发展模式进行较为先进的理论指导。
大气监测的布点方法与适用条件
![大气监测的布点方法与适用条件](https://img.taocdn.com/s3/m/fc33b253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42.png)
大气监测的布点方法与适用条件大气监测是指对大气环境中的污染物质进行监测和评估,以保护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重要工作。
布点方法是指在大气监测中,如何选择合适的监测点位进行布设,以获取准确可靠的监测数据。
本文将从布点方法和适用条件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布点方法1. 区域布点法:根据监测目的和监测要求,将监测区域划分为若干个相对均匀的监测网格,然后在每个网格内选择一个代表性监测点进行布设。
这种方法适用于监测目标较为均匀分布的区域,如城市、工业园区等。
2. 网格布点法:将监测区域划分为若干个网格,然后在每个网格内均匀布设若干个监测点。
这种方法适用于监测目标分布不均匀的区域,如工业污染源周边、交通干道等。
3. 热点布点法:根据大气污染源的分布情况,在污染源周围设置监测点,以获取该区域的污染情况。
这种方法适用于大气污染源较为集中的区域,如工业区、火力发电厂等。
4. 标志物布点法:根据大气污染源的特点,选择与之相关的标志物进行监测。
例如,选择二氧化硫作为火力发电厂的标志物进行监测。
这种方法适用于特定污染源的监测,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该污染源的排放情况。
5. 合理布点法:根据监测目的、监测要求、监测技术和经济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监测点位进行布设。
这种方法是一种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布点方法,能够在保证监测数据准确可靠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成本和工作量。
二、适用条件1. 监测目标明确:需要明确监测的大气污染物种类和浓度范围,以及监测目的和要求。
只有明确了监测目标,才能选择合适的布点方法。
2. 监测区域确定:需要确定监测区域的范围和特点,包括污染源分布情况、地形地貌、气象条件等。
只有了解了监测区域的特点,才能选择合适的布点方法。
3. 监测技术可行:需要根据监测目标和监测要求,选择适用的监测技术和设备。
只有监测技术可行,才能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
4. 经济条件允许:需要根据经济条件和人力资源的情况,选择适合的布点方法。
大气环境监测布点及优化方法分析
![大气环境监测布点及优化方法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869317b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0e.png)
大气环境监测布点及优化方法分析摘要:大气环境监测布点方法是否足够准确决定了该监测结果是否能够帮助有关部门制定相关的环境治理策略,大气环境污染监测结果还可以作为政府依法对污染物质排放超标企业的惩处依据,因此大气环境监测结果的质量必须得到保障。
大气环境监测布点的位置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选择布点位置之前必须合理考察附近环境中是否存在降低布点监测结果的因素,只有提高布点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才能通过大气环境监测保证生态环境的不被破坏。
关键词:大气污染;监测;优化研究1. 大气环境监测的意义大气环境监测可以直接得到区域范围内空气质量的监测结果,该结果可以详细展示空气中的污染浓度、污染物质类别、污染程度变化趋势以及大气环境质量与国家标准是否一致。
因此,大气环境监测在提供相关数据参考以及提供环境保护和治理策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准确的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结果可以在污染程度越来越严重的时候及时让有关部门警醒环境保护已经迫在眉睫。
如果大气环境监测不具有实际意义,则大气环境质量越来越低也不会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等到大气环境质量降低到影响居民正常生活时再进行治理已经为时已晚,此时需要投入数倍的人力、物力、资源才能将大气环境质量恢复至正常水平。
2. 大气环境监测方法2.1 物理监测法大气环境监测之物理监测法是指利用人工和仪器直接对空气质量进行检测,该方法得到的大气环境监测结果主要受人工操作质量以及检测仪器精度的影响。
过去大气环境监测人工操作质量能够得到保障,但是检测仪器的质量精度迟迟得不到提升,导致大气环境监测结果不具备参考价值,最终只能采用其他质量监测精度更高的检测方法。
而如今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检测仪器设备的精度也能满足大气环境监测的要求,因此物理监测法成为最简单且最实用的方法之一[2]。
2.2 化学监测法大气环境监测之化学监测法指的是利用化学实验原理对常见的污染物质种类及浓度进行检测,经过简单的实验操作之后即可得到精确度较高的大气环境监测结果。
大气监测的布点方法与适用条件
![大气监测的布点方法与适用条件](https://img.taocdn.com/s3/m/a7ae41d3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e5.png)
大气监测的布点方法与适用条件一、引言大气监测是研究大气环境质量和变化规律的重要手段,对于维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而大气监测的布点方法与适用条件则直接影响了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从布点方法和适用条件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布点方法1. 常规布点法常规布点法是根据空间分布特征和监测目的,在城市、工矿区、交通要道等区域选取监测点位。
这种方法适用于监测大气环境质量和评估污染源的排放情况。
常规布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可以较全面地了解大气环境质量的整体状况。
但缺点是无法反映区域内的局部污染情况。
2. 网格布点法网格布点法是将监测区域划分为若干个网格,然后在每个网格中设置监测点位。
这种方法适用于大范围区域的大气监测,可以较全面地反映不同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
网格布点法的优点是监测结果具有代表性,可以划分出污染源的空间分布特征。
但缺点是布点数量较多,监测成本较高。
3. 反向模拟布点法反向模拟布点法是根据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分布特征,通过数学模型反推出污染源的位置和排放量,在这些位置布置监测点位。
这种方法适用于监测特定污染源的排放情况,可以较准确地确定污染源的位置和排放量。
反向模拟布点法的优点是监测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但缺点是需要准确的污染物浓度数据和数学模型的支持。
三、适用条件1. 监测目的明确大气监测的布点方法需要根据监测目的来选择合适的方法。
如果是为了了解大气环境质量的整体状况,常规布点法是较为合适的选择;如果是为了研究特定污染源的排放情况,反向模拟布点法是较为合适的选择。
2. 监测区域划分合理监测区域的划分应考虑到大气污染源的分布特点和环境影响因素。
如果污染源分布较均匀,可以采用网格布点法;如果污染源分布较集中,可以采用常规布点法;如果需要精确研究污染源的排放情况,可以采用反向模拟布点法。
3. 监测点位选择合理监测点位的选择应考虑到环境背景、人口密度、交通情况等因素。
监测点位应尽量避开环境背景较高的地区,以免影响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同时,应选择人口密度较高、交通情况较繁忙的地区,以更好地反映大气污染情况。
关于环境大气监测布点方法与意义探究
![关于环境大气监测布点方法与意义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785056bc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d5.png)
关于环境大气监测布点方法与意义探究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大气环境作为我们每天所处的环境之一,其质量对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对大气环境的监测成为了当今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大气监测布点方法和其意义对于有效的大气环境监测至关重要。
一、大气监测布点方法大气监测布点方法是指在某一区域内,根据环境目标的需求和监测项目的要求,合理选择监测站点,进行大气监测的方法与方案。
大气监测布点方法要求根据监测目标的不同和监测项目的需求,进行全面、合理、科学的布点。
1. 根据环境目标和监测项目需求确定布点区域大气监测布点的第一步是要根据环境目标和监测项目的需求确定布点区域。
这一步骤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不同的监测项目对监测区域的需求是不同的。
某些项目可能只需要监测城市中心区域的大气污染情况,而另一些项目则可能需要监测整个城市范围甚至是周边地区的大气环境。
在确定布点区域时,需要充分综合考虑环境目标和监测项目的需求,合理划分监测区域。
2. 利用GIS技术确定监测站点确定了布点区域之后,下一步是通过GIS技术来确定监测站点。
GIS技术是一种通过电子地图来显示和分析地理信息的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在地图上精确地标出监测站点。
通过GIS技术,可以充分考虑到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象条件、人口密集度等因素,从而确定出最合适的监测站点。
3. 合理分布监测站点在确定了监测站点之后,还需要进行合理的站点分布。
监测站点的分布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例如避免重复监测、保证各区域监测均衡等。
合理的站点分布可以保证监测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大气监测布点的意义是非常深远的,它直接关系到了大气环境监测数据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也关系到了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1. 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大气监测布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可以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合理的监测布点可以避免因摸索不当或监测盲区而导致的监测数据错误,可以提高监测数据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大气环境监测布点方法
【摘要】大气环境监测是预防大气污染、进行大气保护的前提,大气环境对人类生活的质量甚至安全有着直接影响,大气环境监测的主要内容有选择监测项目、选择监测布点、试样采集、项目分析、处理监测数据,文章重点分析了大气环境监测布点的方法。
【关键词】大气环境监测;大气保护;布点方法
大气环境监测主要是对环境中的污染物按照实际需要进行定时定点观测,观测不同种类污染物的分布规律,进而进行环境评估、预报和研究。
通过大气环境监测,对大气环境进行判断,评估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对外预报大气环境质量,分析大气污染发展的趋势,为环境质量状况研究提供依据。
大气环境监测的对象主要是大气中的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碳氧化物、臭氧、挥发性有机物等分子状污染物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总悬浮颗粒物、细颗粒物等颗粒状污染物。
在我国的监测历史并不太长,从学科角度来看,大气环境监测属于环境科学的分支学科,对环境科学的发展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1.大气环境监测的意义
2007年国家环保总局公告《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试行)》实施以来,我国的大气环境监测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程度的不断推进,我国大城市的大气环境问题不容乐观,已经影响到了人民的健康水平,对我国的大气环境监测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进行大气环境监测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对人的意义。
人作为社会活动主体最基本的权利是生存权,大城市的大气环境在无形中对人的身体产生极大的影响,恶劣的大气环境甚至威胁人的生命,因此,对大气环境进行日常监测是保证人的生存权的最基本的要求。
第二,对动植物的意义。
动植物动过光合作用或呼吸作用来存活,在这个过程中与空气进行融合;空气中的污染物对周围环境,如土壤、水等的不良影响也会导致动植物受害,甚至导致动物大批死亡,植物大量枯萎。
第三,对社会环境的意义。
大气污染物通过对人、动植物的影响,最终会导致活动的承受体——社会环境不断恶化,大气监测最后是通过对社会环境的监测观察来实现,通过对社会环境中不同时空、不同种类污染物的浓度进行监测,最后有利于对污染浓度进行有效控制,保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大气环境监测布点的方法
监测点的布设,应尽量全面、客观、真实反映评价范围内的环境空气质量。
大气环境监测布点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污染物浓度、环境人口的密集度、工业发展水平、重要动植物分布、河流水源地的重要程度、监测地形、监测地气候环境等等进行监测布点分析和选择。
2.1大气环境监测布点点位选取的原则
(1)代表性原则。
代表性是指当前所选取的点位要能够真实有效的代表点位所代表区域的真实情况,对于该区域主要污染物浓度进行重点监测,并能够对未来发展趋势做出有效的判断。
(2)一致性原则。
一致性是指当前布点监测的大气污染物种类和浓度能够与周围保持一致。
无论从监测地形,还是监测地气候环境来看,保持一致性是对监测数据进行合理性分析和判断的基础和前提。
(3)经济性原则。
经济性是指在保证大气环境监测数据有效科学合理的基础上,对监测点位加以科学分配,争取做到在污染物严重地区多布点,在工业化程度不高,如农村地区进行少量布点,将有效的资源尽可能用到重点区域。
(4)科学性原则。
根据污染物的不同,布设大气环境监测布点的时,结合实际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如果监测对人体有较大危害的气体污染物时,监测点位的高度尽量控制在1.5米到2.0米之间,或者选取一个适当的参考值1.7米;如监测对植物有重大影响的大气污染物时,监测点位高度应该尽量与植物的中心叶面保持一致。
2.2大气环境监测布点方法
(1)照功能区布点法。
这种方法是在大气环境监测初期经常采用的布点方法,功能区主要是根据一个城市的工业区域、教育区域、商业区域等等的不同而设立不同的点位,是在工业区域设置较多点位,特别是污染物排放较多的企业所在点。
在对不同功能区进行布点时,应尽可能考虑布点的观测有效性、合理性,对应急状况能够进行有效的预测及合理的紧急处理,同时对于不同的大气污染物,根据不同扩散系数,对布设的点位进行适当的调整。
按照功能区进行布点方法的优点是充分体现了经济性原则,能够对工业区域进行合理有效的监测和预报,在大城市里具有明显的优势,缺点是不太适合城市外的其他地区,不能提供有效的判断监测数据,无法保证检测数据的精确性。
(2)网格布点法。
网格布点法即在综合考虑区域的重要性、大气污染物的污染程度、工业化发展水平的高低的基础上,对所在区域进行网格划分,在网格的交点处设立监测点位。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充分考虑代表性、一致性原则,能够确保判断监测数据的有效性和精确性,同时能够绘制该区域不同时段污染物扩散的趋势,有利于对污染物控制进行科学决策,在污染物均匀区域、多污染源区域实用度很高。
网格布点法的缺点是对污染物浓度高的区域缺乏必要的点位监测,不能反映高浓度污染物的实际浓度,同时在点位布设的经济性方面存在一些不足。
(3)扇形布点法。
根据不同目的,在污染源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侧或季节主导风向的下风侧,划定3~5个方位的不同距离处设置采样点。
扇形布点法适用于单个污染源的情况,根据污染源所处区域,不同季节的不同风向,不同污染物种类的扩散系数而设立的一种大气环境监测方法。
这种方法能够有效的对单个
重要点源进行监测,并对其产生的影响进行科学的划定,从而判断是否对污染气体点源周围的环境及居民生产生活造成影响。
在布设时以主风向为轴线,根据实际需要在不同角度设置不同数量的布设点位,同时在上风向也应设置相应的参照点位。
扇形布点法的优点是适合单个重要点源,同时能够经济有效的利用资源,同时保证监测数据的精确,不足之处在于不适合大范围使用这种方法,同时对风向的把握及利用的要求较高。
(4)同心圆布点法。
同心圆布点法是在地势平坦的区域,有多个污染物点源存在的情况下,在确定污染区位置的同时,以此污染源作为圆心,画出不同半径的同心圆,然后画出不同的轴线,轴线与同心圆的交点即为布设点位。
同心圆布点法的优点在于能够较多地的布设监测点位,布点分布均匀,适用于有多个污染源的地区,同时满足代表性原则、一致性原则、经济型原则、科学性原则,能够对多个污染源进行有效监测。
同心圆布点法的缺点是周围环境,例如风向等对监测结果及监测点位的布设有较大影响,对于主导风向明显的地区较为适用。
3.结语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加剧,大气污染物对人体、动植物及社会环境的影响日益严重,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大气环境监测工作越来越重要。
当今,公众对大气环境质量要求的日益提高,特别是2012年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颁布之后,细颗粒物(PM2.5)及雾霾等名词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对现有的大气环境监测点进行重新合理的规划和布局,已经成为环保部门的一项重要日程。
合理布设大气环境监测点有利于环保部门对大气污染事件作出及时有效的响应。
在进行大气环境监测布点的时候,应该综合考虑各个因素,如污染物浓度、环境人口的密集度、工业发展水平的不同、珍惜动植物分布等等,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大气环境监测点点位的布设,在进行规划时,以某种方法为主,结合其他方法和实际需要进行大气监测布点,以保证大气环境监测数据的科学性、有效性、精确性。
[科]
【参考文献】
[1]邓奕球.大气环境监测布点方法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
[2]王秀梅,张淑红.大气环境监测的应用及布点方法[J].北方环境,2011(07).
[3]赖剑文.大气环境监测布点研究初探[J].科技与企业,2013(06).
[4]徐琦.关于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思考[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