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命科学教材中修改处汇总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必修一新旧版教材内容变化——马老师

高中生物必修一新旧版教材内容变化——马老师

高中生物必修一新旧版教材内容变化编撰:马琪翔时间:2019年12月4日目录一.教材知识框架分析 (3)二.情景式话术 (4)三.具体内容更替 (4)四.内容更替说明 (7)1.蓝细菌的表述更加准确 (7)2.肽键的准确表示方法 (7)3.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1种 (8)4.内质网参与了分泌蛋白的合成 (9)5.水有两种运输方式 (9)6.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统称转运蛋白 (9)7.ATP的表述及作用方式 (10)8.NADPH也能提供能量 (10)9.细胞全能性的定义 (11)10.ATP水解释放的能量 (11)11.着丝点改为着丝粒 (11)12.胞吞胞吐的范畴相关变化 (12)13.格式相关变化 (12)14.增加的知识点 (12)15.实验探究的改变 (13)16.章节和顺序的改变 (13)附表一:高中生物+必修一新教材对旧试题的影响统计表 (14)附表二:高中生物+必修一新教材对知识树的影响统计表 (14)高中生物必修一新旧版内容变化新教材是由《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修订而来,修订的主要依据是《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

在修订过程中,吸收了高中生物实验教材的优点,在继承的基础提升了教材价值。

一.教材知识框架分析总体上看必修一新旧教材思路没有变化,以前的内容基本都可以使用,只有部分内容略微调整(下图为新旧教材知识框架),总体上来说是“三删一改一增加”删除3 个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操作难度大,效果不理想),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实验材料不容易得到,效果不理想),、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需要耗费大量的实验材料,实验的价值也不高)。

其中“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改为“思维训练运用模型作解释”,保留了该实验的思维训练价值。

更改了一个实验: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将“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调整为“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可行性更强了。

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部分变化总结

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部分变化总结

• 第六章 • 增加:细胞分化中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非洲爪蟾的核移植实验。 • 脐带血干细胞” • 细胞自噬 • 年龄与细胞衰老的关系 • 改变:着丝点改称为着丝粒。 • 有丝分裂仅指分裂期 • 无丝分裂的知识:改为小字,弱化了这一知识点。 细胞衰老:将“自由基学
说”和“端粒学说”升级为正文内容,显示了这一知识的重要性。 细胞死亡: 明确指出包括凋亡和坏死两种方式。
• 细胞全能性的定义:修改为“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或 分化成其它各种细胞的潜能和特性”。并明确指出“受精卵也是具有全能性的。 龙胆紫:改称为甲紫溶液。
• 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改为“思维训练
• 删减:细胞癌变(调整到了必修二)
一.《遗传和进化》教材总体变化
1增加了部分内容:表观遗传、生物进化的证据 2.删除了原教材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 删减: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的实验
• 第4章
• 增加: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

物质跨膜运输方式
• 变化:协助扩散:也叫易化扩散。

水分子的跨膜运输:明确水有两种运输方式,更多是协助扩散 胞吞与胞
吐:改为正文,强调其意义。明确胞吞胞吐属于跨膜运输,需要膜蛋白的参
与。
• 删减:删除了流动镶嵌模型,移到到了第三章—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
• 第一章变化部分:血浆成分表 • 血浆缓冲物质 模拟生物体维持PH相对稳定的机制的实验材料有变化 • 第二节标题由“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改为“内环境的稳态” • 增加:缓冲对、尿毒症
• 第二章 • 增加了外周神经系统并附一图片 • 新增一节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 脑神经,脊神经,躯体运动神经,内脏运动神经,自主神经系统,交感副交感神经 • 神经胶质细胞 • 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 • 递质受体复合物 神经递质的降解和回收 • 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 • 大脑皮层与躯体运动的关系

高一生物新教材改动后发现的问题

高一生物新教材改动后发现的问题

1、第一章第二节中关于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的内容涉及染色体、核糖体、细胞核等知识,觉得放在第三章第三节细胞核后面讲更好处理些。

2、第二章的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在顺序上放到本章最后更合理3、线粒体、叶绿体的详细结构在第三章第二节细胞器中完成较好;4、第三章第一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觉得将细胞膜的成分、结构按先后顺序进行,在第四章主要是对细胞膜功能的学习更有利于教学。

5、第四章:物质跨膜运输实例和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揉和为一节更好些好。

之间隔着一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很别扭!6、某些知识叙述不够详细,如: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具体实例、原因。

7、课本上71页出现了“矿质元素”一词,不知道是否需要补充详细的概念。

8、教参:按课程标准制定每章节的参考教学目标;某些知识应在教参上有较详细阐述,如: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具体实例、原因;如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能否选择淀粉酶、淀粉,应选择怎样的试剂,为什么?9、教材和教参对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曲线中,减半的时期有明确的表示(末期),应该说更科学了,但是很多题目当中依然沿用原来的曲线命题。

处理起来很麻烦。

10、对一些原教材中没有的新内容,尽量多些介绍。

如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的具体的实例多列举一些会更有助于老师们的把握。

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死亡到底属于哪种?白细胞吞噬病菌后死亡属于哪一种?记得炎症的发生就是白细胞过多死亡导致的,可是课本124页拓展题又说是凋亡,老师们有些拿不准怎样处理!11、老教材中细胞质流动性的实验在新教材中删除了,细胞质流动性的知识也没有提及。

觉得这部分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细胞的物质交换,和生命在于运动的科学思想的形成。

删掉可惜了!其它都挺好,尤其是增加了问题探讨、资料分析、思考讨论等栏目,还增加了一些实验,可以更好的挖掘学生的探究能力。

本册书与实际生活联系的较多,并且给出了大量的阅读资料,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对高中生物必修教材部分实验的改进

对高中生物必修教材部分实验的改进

对高中生物必修教材部分实验的改进xxxx高中生物新教材中增添了许多实验内容,意在通过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科技创新能力以及探索科学知识的方法技巧。

这非常好也非常必要。

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教材中一些实验材料、操作跟本校实际情况不太相符,需加以改进和创新,使之更适合本校师生的实验活动的开展,同时也培养了师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下面就高中生物教材中实验材料试剂和实验方法步骤作如下改进:一、实验材料试剂的选择由于季节的错位和学校某些实验器材的配备不足,我们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对教材中有关实验材料试剂的选取作了些改进。

例如:1.“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教材上做“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是选择紫色的洋葱鳞片叶表皮,但洋葱的出售有季节性的限制,且本地市场上出售的洋葱绝大多数是白色洋葱。

改进:我们用荷包兰叶片的紫色表皮,实验效果也很好。

荷包兰在本地栽培广泛,全年可采,本校区就种植很多,取材容易,既节省经费,又不受季节限制。

2.“xxxx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1).教材中取材用新鲜的菠菜叶片提取色素,我们讲授光合作用的时间大约在每年的九月底,在本地,菠菜在十二月份才上市。

(2).教材中用丙酮作为色素提取液,层析液成分中也有丙酮,但丙酮易挥发且有一定毒性,而实验室的通风设施不佳。

改进:(1).我们用澎蜞菊成熟叶代替菠菜叶进行提取色素的实验,校园里有很多澎蜞菊取材方便,实验效果也较好。

(2).我们考虑到实验的安全性问题,故改用95%乙醇作为提取液,93#汽油作为层析液,效果不错。

3.“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教材中取材用洋葱或蒜的根尖,但洋葱的出售有季节性,且洋葱长出的根不多,不能满足多个班级实验的需求。

改进:我们改用市售青葱于湿沙再培养一周左右,长出的新根多且粗壮,实验效果比用洋葱根尖的效果更好。

二、实验方法步骤的改进1.鉴定还原性糖的实验在鉴定还原性糖的实验中用斐林试剂验证还原性糖的存在,操作中用水浴加热至煮沸1min,结果不但要等很长时间,且可能得不到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而得到黑色氧化铜沉淀。

2019版 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修改细节与解读

2019版 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修改细节与解读
更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
内容调整
必修一删除“6-4细胞的癌变”一节,移至必修2基因突变的一节中。
内容调整
将原“2-5细胞中的无机物”的内容调整后元素和化合物一节后,蛋白质一节前。
许多教师在以前的教学中也是这样做的。
术语修改
蓝藻
蓝细菌
“蓝细菌”?“颤蓝细菌”?是不是很不习惯 ?可能要适应一段时间了。支持这样修改,更有利于学生与其它藻类相区别。
所有教辅资料中的解释和习题都要修改,不改就会被人骂,心疼今后的教辅资料编写者。

P112有丝分裂有图太漂亮了!
新教材的图真是太漂亮了,无可挑剔!
术语修改
着丝点
着丝粒
着丝点又称动粒,指附着的一些蛋白质组成的结构,着丝粒指部分染色质,显然“着丝粒”更准确。详见新教参。
术语修改
龙胆紫
甲紫溶液
细胞分化
P118的图,随机选取了四种动物细胞
细胞凋亡
细胞凋亡也被常常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
细胞凋亡是一种程序性死亡。
描述更准确。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细胞坏死
修改了细胞坏死的概念。
细胞自噬
以小字的形式介绍了细胞自噬现象。
新增知识点
红细胞的发育
P130章本习题中描述了红细胞的发育过程。
以上是读完新版教材时做了一些记录和思考,由于时间关系,若有疏漏之处,欢迎指正交流广州市铁一中学 彭金刚。
增加实验材料,试图让学生从真实实验的逻辑分析后得出结论。加强对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
光合作用
【H】的形成过程讲解更详细,示意图也作了修改。
加深了难度。
关于硝化细菌
化能合成作用
只以小字形式对硝化细菌的代谢进行描述,不再使用“化能合成作用”的术语。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学新教材注意加强科学史教育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学新教材注意加强科学史教育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学新教材注意加强科学史教育一直倍受关注的高中生物学新教材,经过几轮试验和修改之后,目前已基本定型。

正在全国十个省(市)试用的必修课程教材的试验修订本,的确令人耳目一新。

教材存有许多应该津津乐道的新变化,这里仅就其中有关科学史内容方面的变化,谈点学习心得。

1.教材增加了科学史方面的内容新教材比较特别注意对生物学史方面内容的挑选出,不仅被提及的生物学家的名字存有30个左右,而且对他们的工作特别就是一些关键的生物学辨认出都存有适度的表明了解。

下面略举几例予以表明:例一:新教材在《绪论》中,以较大的篇幅简明扼要地介绍了生物科学发展史中的几个主要阶段及其代表性的成就,这是现行教材所没有的。

新教材将这几个主要发展阶段概括为:描述性生物学阶段→实验性生物学阶段→分子生物学阶段,并就生物科学史上的重要事件和当代生物学的新进展作了适当的介绍。

新教材的这一变化,使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能大致了解生物科学发展的脉络。

例二:新教材在第三章“生物的新陈代谢”中加设了“酶的辨认出”的教学要点,分别了解了五位科学家所搞的贡献。

意大利科学家斯巴兰使尼(l.spaiianzani)设计了一个精妙的实验,辨认出胃具备化学性消化的促进作用;德国科学家施旺(t.schwann)在1836年,从胃液中抽取出来了具有消化促进作用的某种蛋白质;美国科学家萨姆纳(j.b.sumner)在1926年,从刀豆种子中抽取出来脲酶的结晶,并通过实验辨认出脲酶也就是一种蛋白质;步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国科学家切赫(t.r.cech)和奥特曼(s.aitman)辨认出少数生物的某些rna也具备催化作用。

从酶的辨认出史,我们可以窥见概念构成的思维过程。

值得注意的就是,现行教材将酶定义为“活细胞产生的具备生物催化作用的一种特定蛋白质”,新教材则将“蛋白质”’改成“有机物”。

由此可见,科学家对酶本质的重新认识也就是不断深入和不断修正的。

例三:在第二章中教材还增加了“光合作用的发现”教学要点,也分别介绍了五位科学家所做的工作。

最新-新版高中生物教材改动一览表 精品

最新-新版高中生物教材改动一览表 精品

新版高中生物教材改动一览表新版高中生物教材改动一览表新版页码(旧版页码) 修改内容绪论第2页(2) 图3增加“茶渍衣”。

第3页(3)应激性的概念中“发生”改为“产生”。

第3页(3)小资料中将“在生物学方面的辉煌成就”改为“在农学和医药学方面的研究成果”。

第5页(5)将“石油草”改为“以甘蔗、玉米秸秆等为原料生产用作汽车燃料的酒精”。

第7页(7)学习方法原分4点现在合并2、3两点,内容不变。

第一章第10页(10)增加了一个旁栏思考题。

第10、12页(10、12)去掉了“原生质”和它的概念第11页(11)“化合物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改为“化合物在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

第13页(13)细胞中的阳离子举例中删掉了Fe2+、Fe3+。

第13页(13)原为“无机盐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这对维持细胞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非常重要”改为“无机盐必须保持一定的量,这对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非常重要”。

第14页(14)将“脂类”改为“脂质”。

第16页(16)多肽的定义变了。

由原来的“由3个或3个以上氨基酸分子”改为“由多个氨基酸分子”。

第17页(17)下面的小字注释中关于还原性基团除了醛基外,还增加了酮基。

第17页(17)原为“可溶性糖中还原糖”改为“糖中的还原糖”。

第二章第20页(20)第一行:“除了病毒以外”改为“除了病毒等少数种类以外”。

第20页(20)第一段中“都是通过细胞进行的”改为“都是在细胞内进行的”。

第24页(24)最上面的一句话,“……大都不是静止的”改为“……大多数不是静止的”。

第24页(24)自由扩散的定义中“被选择吸收的物质”改为“物质”。

而且图2-5中还加了小字注释“此图以物质进入细胞为例”。

第25页(25)增加了关于白细胞吞噬细菌等的小问题第27页(27) 叶绿体中基粒的结构,把"垛叠"改成"堆叠".第29页(29)溶酶体部分内容中增加“(图2-2、图2-3中未标注出名称的细胞器)”。

高中生物新改动,必看

高中生物新改动,必看

高中生物新改动,必看新教材知识内容的变化情况:考虑课程标准关于必修的内容要求没有根本性的变化,原实验教材使用十多年来一线师生普遍认可其总体框架结构,因此必修教材的总体框架结构不做颠覆性的改变。

同时,考虑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有少量调整,也考虑一线师生对原实验教材的意见和建议,教材章节内容做局部微调、优化。

选择性必修三个模块跟原有教材相应内容比则有较大的变化。

原《稳态与环境》模块被拆为两个模块——《稳态与调节》和《生物与环境》,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学时翻一倍,内容有增加,因此这两本教材的内容都需要进一步充实。

《生物技术与工程》主体内容是原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中除了生态工程之外的全部内容,加上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有关微生物利用的内容,以及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发酵工程的部分内容,因此,新教材需要将有关内容进行整合。

教材知识内容方面主要有以下变化。

(1)《分子与细胞》模块在维持基本框架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微调。

第1章“走近细胞”,删除了“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并将“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提前到第一节,充分阐述了细胞学说建立的意义。

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内容略有调整,修订后的5节按照知识从易到难的顺序安排,依次是:细胞中的元素及化合物、细胞中的无机物、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教材中关于水、蛋白质的内容略有增加,阐述更为透彻。

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将原实验教材第4章“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移到了“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一节,将细胞膜的功能和结构整合在一起。

这样既符合教师的教学习惯,也能更好地体现结构与功能观。

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原实验教材流动镶嵌模型的内容移走后,重新组织的两节分别为“被动运输”“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

阐述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的具体内容有一定的更新。

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四节顺序依旧,但是具体内容,包括关于ATP、细胞呼吸、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和光合作用的原理的内容等,都有更新。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新旧教材变化梳理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新旧教材变化梳理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新旧教材变化梳理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前沿科学家访谈:换成了“与袁隆平院士一席谈”,介绍了杂交水稻。

第一章:1.章扉页说明了“基因最早的名字就是遗传因子”。

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明确了自交的定义:两性花的自花传粉、单性花的同株传粉。

豌豆的7对性状中豆荚颜色说明了是“未成熟”。

人工异花传粉示意图替换了,流程更清晰明确。

增加说明了“分离定律的普遍性”,强调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相对性状的遗传、性状分离现象等。

强调学会“用假说-演绎法进行科学探究”,理解这种科学方法的原理、过程并能用此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

3.将所有旧教材中的“叫做”改为了“叫作”。

4.旧教材的“实验”专栏改为了“探究实践”,符合学科素养培养5.“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节首的问题探讨替换:豌豆的两对性状讨论,更适合本节课的引课。

旁栏思考增加:得到YyRr的亲代可以有哪些类型?(理解本质)整合了“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以及“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放在了一个小标题之下。

提出“表现型”也叫“表型”这一概念,“基因工程”也叫“遗传工程”。

增加了一整个小标题内容:“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应用”,要求学生理解遗传规律的本质并学会应用(杂交育种、医学实践上的医用)。

6.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介绍了育种工作者:就业单位、主要任务、工作方式、具备素质、职业乐趣。

将旧教材第六章第1节的节后内容调整到了此处。

第二章: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节首的问题探讨中增加了果蝇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

内容顺序做了调整:先介绍精子、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再给出减数分裂的概念。

将“着丝点”改为“着丝粒”。

提出了减数分裂Ⅰ(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分裂Ⅱ(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概念。

减数分裂部分删除掉了旧教材中的两个“相关信息”栏目,替换了部分旁栏思考题。

“与社会的联系”中说明了不良环境会影响生殖细胞的形成,让学生有健康生活意识。

高中生物必修一新旧教材变化梳理

高中生物必修一新旧教材变化梳理

高中生物必修一新旧教材变化梳理第一章1.在“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中加入了“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概念,并在书后题中以图片形式介绍了病毒,引导思考病毒为什么离不开细胞。

2.调整了知识顺序,先讲述了细胞学说,接着介绍了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最后强调了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3.将细胞学说建立过程的标题改为“思考、讨论”,而不再是“资料分析”。

4.修改了细胞学说的内容,改为“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

5.更新了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图片,使用了初中生物教材中的图片。

6.更新了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的课本图片。

7.将蓝藻图片改为“色球藻”,并更新了细菌图片,增加了鞭毛。

8.在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一节旁栏思考题中增加了更深入的内容,探讨了真原核生物的本质和进化角度分析二者的区别。

9.生物科技进展更贴近生物研究的前沿。

10.书后题更偏向于用文字表述去答题,强调了归纳、分析和知识应用,并要求学生掌握概念图绘制。

第二章1.在细胞中的元素一节中添加了思考讨论:“比较组成玉米和人体细胞的元素及含量”,以直观分析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说明不同生物细胞中元素种类相同,含量不同。

占细胞干重最多的元素为C。

2.删除了旧教材中元素在细胞鲜重、干重的饼状图。

3.在组成细胞的化合物一节中,删除了表格和大括号图,增加了饼状图,并更新了各种化合物的含量数据。

同时,增加了与生活的联系:食物合理搭配。

4.在生物组织检测实验中,还原糖去掉果糖,只剩下葡萄糖。

脂肪的观察方法减少,只剩下花生子叶临时切片观察,并删除了苏丹四的染色结果。

实验材料有变化,苏丹三染液给出了具体浓度配制。

同时,删除了淀粉的检测和观察,并增加了三个实验的结果图片,使实验结果更加清晰明了。

5.调整了知识顺序,将细胞中的无机物调整为第二节,将糖类和脂质调整为第三节,将蛋白质调整为第四节,将核酸调整为第五节,并按照难度进行了调整,符合学生研究认知规律。

6.在细胞中的水一节中,增加了水分子的结构模型图,并提出了水分子之间靠“氢键”结合。

几个常见的高中生物实验的改进

几个常见的高中生物实验的改进

几个常见的高中生物实验的改进高中生物新教材中增添了许多实验内容,意在通过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科技创新能力以及探索科学知识的方法技巧:这非常好,也非常必要。

但在学生具体操作过程中,发现教材中有些实验在操作过程中不能较好的达到预期效果。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笔者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认真探究,不断摸索,并聆听过很多优秀教师的指导和建议,所以对教材中的有关实验大胆改革,不断创新,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并优化了课堂结构,为原来在课堂45 min难以完成的实验节省了时间,并提高了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反复实验验证,发现教材中一些实验操作不太合理,需加以改进和创新。

现就选取几个常见的教学实验作以简单的改进探讨。

在“渗透作用与水分流动的演示实验”中,教材选用的是一种半透膜一玻璃纸即羊皮纸,这种羊皮纸目前很难找到,备选的替代材料很多,如花生种皮、猪肠衣、鱼鳔及鸡卵的卵表膜,而花生种皮小,易破;不透明,直观性差;猪肠衣要将猪小肠的浆膜剥离才能得到,操作麻烦,不干净;鱼鳔虽好,但很滑,不易与玻璃管捆绑;替代材料鸡卵的卵壳膜效果较好,剥取一个完整的卵壳膜的方法是,将生鸡蛋放在稀盐酸浸泡3~4h,取出后,将鸡蛋的钝端打开一个小洞,去掉蛋清和蛋黄,很容易就剥取到一个又大又有韧性的卵壳膜,实验操作非常方便。

在“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的实验中,脂肪的鉴定需要做切片,要求刀口向内,与花生断面平行以均匀的动作,自左前方向右后方快速拉刀,滑行切片,如此连续动作,切下一些薄片(最薄处最好只有1~2层细胞)。

这种操作技术对学生要求很高,即使有些学生动作符合要求,切下来的薄片也很厚。

有些学生怕切到手,干脆像切菜一样,切出的薄片就更厚了,实验基本失败。

有两个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一还是做切片,选用的是双片刀片,把两片刀片合并在一起进行切片,这样在两片刀片之间很容易得到薄片,但还是有些学生怕切到手,不敢做。

第二个方法改做涂片,学生只需要用刀片在花生断面上轻轻刮取一些粉末,做成涂片,经过染色后,在显微镜下很容易找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使得实验能够顺利的。

高中生物新教材实验改进与创新

高中生物新教材实验改进与创新
83 期
Teaching Res earch for P rimary and Middle S chools
高中生物新教材实验改进与创新
陈永群
( 瑞安市第七中学, 浙江 瑞安 325211)
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 物学教材的一个很大特点就是比以前注重实验教学, 增 加了很多的实验内容, 并有相当部分设计成探索型实验。 这当然有利于我们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创 新能力, 并使他们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但是我们在实际 操作中也发现这套教科书中的个别实验设计还存在一些 不足之处, 有些实验过程太繁杂; 有些实验过程安排过于 死板, 没有留给学生太多创新的余地; 有些实验器材的安 排也不是非常恰当; 部分实验步骤不易操作, 甚至会因此 而不能取得很好的实验效果。经过摸索, 笔者试着对必修 Ⅰ中的几个实验做了如下改进和拓展。
课标教材 ( 3) 切片
对于脂肪的检验, 我们可以简化。实验要求学生徒手 切片, 由于学生操作很难规范, 容易发生伤害事故, 另外, 实践证明也不会有太多的学生能成功切出符合要求的薄 片。因此 , 我们认为还是 用 “ 刮”的方法比较可靠可行 , 浸 泡过的花生用刀片切出一个平面, 再用刀片轻轻刮下些 许细屑, 或者可以干脆把这个平面在载玻片上涂抹几下。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室.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 必修) 生物第一
册[ 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聂建初, 吴国利, 张翼伸等.生物化学简明教程[M].北京: 高等教
育出版社, 1988. [3]汪小兰.有机化学[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
( 责任编辑: 符 洁)
粗, 甚至有些弯, 是不是必须重来呢? 细线的宽度到底会 不会影响实验结果呢? 为此, 我们也做了一个实验, 把细 线画成 5mm 宽,结果还是能够得到明显的 4 条色素带。

高中生物课本初步修改意见浙科版必修3精编版

高中生物课本初步修改意见浙科版必修3精编版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3说明(必修1、2在市级培训资料里)P15:细胞外液概念后加上“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之后的三个细胞外液均改为“组织液”;P19:删除第二段最后一句“轴突从……到轴突末鞘”,图2-4中蓝色部分为骨头;P23:图2-8中的注解“肌膜、肌质、肌浆、肌纤维核”分别改为“肌细胞膜、肌细胞质、肌细胞浆、肌细胞核”;P25:在图2-9的传入神经中间加上一个神经节的图示;P26:删除下面四行中的“如图2-10所示……和顶枕沟之间的顶叶。

”;P27:删除第一段最后一行“白质内……称为基底核。

”;P35:图2-16“前部”右边对应位置加上“后部、垂体后叶”;P39:图2-18右边增加代表图,对应文字改为“组织细胞”;删除倒数第三行中的“增加心肌收缩力”;删除倒数第二行中“可以直接作用于”中的“直接”;P42:删除倒数第四行开始的“这两部分……交感神经支配”;P50:“特异性免疫的作用”内容的最后加上“哺乳动物B淋巴细胞的发育场所可能在骨髓。

”;P52:图3-2个别内容有修改;P53:删除“体液免疫”第一段第二行至第三行的“所有的抗体……结合位点。

”;P54:图3-3个别内容有修改;P65:删除第六行中的“对人类来说,这三个时期各占生命的1/3。

”;P72:表中的“浑浊计”改为“比浊计”;P76:删除图4-5中的“生殖潜力、环境阻力”及旁边的箭头;P78~79:删除各图中的灰鹭等卡通动物装饰图;P85:删除图5-1中的各种动物;P97:第四行“……大量有机质和生命的胚种,如孢子和种子等。

”改为“……大量有机质和有生存能力的孢子、种子等。

”;P107:图6-7有问题,参考陈阅增“普通生物学”;P109:删除图6-8中的“迁入鼠、分解者和其他消费者”,“鼬”分在原迁入鼠的位置;P111:图6-10中磨菇下的叶去掉;P113:图6-12工厂上的红色部分修改为代表能量的图形;P114:图6-13中的“深海沉积”改为“浅海沉积”,“氮化细菌”改为“氨化细菌”;P129:删除图中的蓝鲸图;P130:删除第四行“又一”两字。

高中生物新教材对旧教材的改动

高中生物新教材对旧教材的改动

高中生物新教材对旧教材的改动必修一1 着丝粒取代着丝点新教材以着丝粒代替着丝粒,与时俱进,力求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

在过去,着丝粒或着丝粒常用于染色体上纺锤体丝的附着区。

着丝粒主要出现在遗传学文献中,着丝粒主要出现在细胞学文献中。

现在,着丝点这一术语逐渐被动粒取而代之;着丝粒这一术语则被沿用下来。

着丝粒和动粒都是染色体结构的重要部分,两者紧密联系,位置关系固定,结构成分相互穿插,功能密切相关。

着丝粒是染色体主缢痕的染色质部位,能够把两个姐妹染色单体连在一起并在后期分离。

动粒是纺锤丝附着位点,与染色体移动有关,在前期和中期每一个染色体有两个动粒位于着丝粒两侧。

2 脂肪必修1旧教材中没有关于脂肪概念的描述。

必修1 新教材26页∶脂肪是由三分子脂肪酸与一分子甘油发生反应而形成的酯,即三酰甘油(又称甘油三酯)。

评析∶旧教材提到脂肪,但没有脂肪的概念,学生对脂肪不甚了解,经常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提出疑问。

新教材中给出了脂肪的概念,教材旁边还加了一张图。

这种做法有助于学生了解脂肪的构成,降低学习难度。

3 蛋白质变性必修1旧教材中没有明确提出蛋白质变性的概念。

必修1新教材32页∶蛋白质变性是指蛋白质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某特定的空间构象被破坏,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活性丧失的现象。

评析∶新教材给出的概念中,更明确了蛋白质变性后蛋白质空间结构的破坏,生物活性的丧失,更好区分蛋白质变性和蛋白质盐析。

4 被动运输必修1旧教材70页∶物质进出细胞,既有顺浓度梯度的扩散,统称为被动运输。

必修1新教材65页∶物质以扩散方式进出细胞,不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称为被动运输。

评析∶旧教材在被动运输概念中侧重顺浓度的重要性,新教材在被动运输概念中则侧重不消耗能量的表述。

5 自由扩散必修1旧教材70页∶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叫做自由扩散。

必修1新教材66页∶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叫作自由扩散,也叫简单扩散。

高中《生物》几个实验的改进

高中《生物》几个实验的改进

高中《生物》几个实验的改进一、“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实验药品的改进)此实验中,脂肪的鉴定,教材中给出的实验药品是苏丹Ⅲ染液,染色时间2分钟至3分钟,实验现象是橘黄色。

但市场上不容易购到苏丹Ⅲ,容易购到苏丹IV染液,如果用苏丹IV染液,由于后者与脂肪的亲和力更强,染色时间比较短,一般为一分钟左右,实验现象为红色。

二、“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实验材料的改进)教材建议的实验材料是藓类和菠菜,这两种实验材料不太理想之处主要是比较难取材,或者取材受季节限制,实验证明韭菜是比较理想的观察叶绿体的实验材料。

具体实验步骤是:选取绿色饱满、新鲜的最好是露生的韭菜叶片,用刀片在叶背面横切一下,用镊子从此处撕取下表皮,用刀片取稍带绿色叶肉的一小段,放于载玻片的清水滴中,盖盖玻片。

在低倍镜下找到装片上叶肉细胞重叠少,即颜色稍浅的部分,此处容易观察到叶绿体(叶绿体大部分分布在叶肉细胞边缘)。

再换高倍镜观察。

用韭菜做实验材料的好处是:取材容易,不受季节限制,观察到的叶绿体多而清晰。

三、“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材料和实验步骤的改进)1.实验材料的改进。

教材中给出的实验材料是洋葱,经过多年的实验比较,发现用大蒜代替洋葱容易生根而且生根量是洋葱的许多倍,这样既节省开支又方便实验。

2.实验步骤的改进。

⑴“剪取2—3mm根尖”步骤的改变。

教材中装片制作过程: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其中在解离这一步骤就将根尖切取2一3mm,在以后的几个步骤当中都要用镊子取放2—3mm的根尖,因为根尖太短小给操作带来很多不方便。

为此可在解离这一步骤将根剪取长一些,比如Icm左右到制片这一步,将染过色的Icm左右的根放到载玻片上,再把它切成2-3mm,加清水。

用镊子尖把洋葱根尖弄碎,盖盖玻片……(后边的步骤可以按教材上做,也可以按后边提供的改进方法做),这样改变一下,实验做起来既方便又容易成功。

(2)“装片制作”过程第四步“制片”的改进。

也谈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几个实验材料和实验试剂的改进

也谈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几个实验材料和实验试剂的改进

将 洋 葱 鳞 片 叶外 表 皮 紫 色较 深 的 细胞 改为 切 开 后 光照保 湿 培养 2 3d的洋 葱鳞 片 叶 内表皮 细胞 。在 ~
不均匀 , 可能导致残 留在试管壁不容易清洗。
的这 株受 害铁树 , 是属 于这 种情 况 。 就
具有 材料 易找 , 使用 方 便 , 果 良好 的特 点 , 于铁树 效 适
另外 , 用种子繁殖铁树 , 一般要 到当年 8 9月才  ̄ 开始萌发, 叶较迟 ; 发 一些 当年移栽的铁树 , 发叶也较 迟, 故要 特别 注 意防 止 曲纹紫 灰蝶 对 这些 铁树 造 成危 害。
37 对 曲纹 紫灰蝶 来源 的推测 . 根据 网络信 息 , 国各 地 的部 分 地 区也有 关 于 曲 全 纹 紫 灰蝶 的 报 道 ,9 9年 台湾 地 区首 先 发 现 曲纹 紫 18 灰蝶 危 害铁树 , 又称 东 升苏 铁小 灰蝶 。后逐 渐 扩散 故 到广 东 、 福建 等地 , 由于绿 化 美化 城市 的需 要 , 量 苏 大
萌发 新 叶期 间 的观察 、 检查工 作 , 发现 害虫 及 时 防治 , 以减 轻 曲纹 紫 灰蝶 幼虫 对我 地铁 树造成 的危害 。
蝴蝶能翩翩起舞 , 是美丽的化身 ; 也能传授花粉 , 为生 物 的繁衍 立下不 可磨 灭 的功 劳 , 是地 球 上生 物大 家族 中不可或缺的成员, 谁也没有资格开除它们的球 籍; 但它的幼虫大多数 以植物为食 , 特别 当群集为食
11 检 测 生物 组 织 中蛋 白质的 实验 材料 改进 .
将 豆 浆或 鸡蛋 清溶 液改 为煮 熟 的鸡 蛋 白 。 操作 过
程 中不需要使用试管 ,直接将蛋 白块放在培养皿中 ,
先 加 双缩 脲 试剂 A液 , 加 B液 , 再 即可直 接 观察 实 验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3)中几处细节的商榷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3)中几处细节的商榷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3)中几处细节的商榷摘要:高中生物教材是高中生物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依据和根本,是命制各类试题及其参考答案最依赖、最直接的资料。

因此,教材应具有高度的科学性、知识性、权威性、规范性等显著特点,这是最基本的要求,然而作者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教材(必修3)有几处细节是不规范、不准确的,值得商榷,现予以提出,供同行探讨。

关键词:内环境突触前膜抗体生态系统营养级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教材自2004年初审通过以来,使用已有十一周年,对我国高中生物教学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在新教材的使用过程中,笔者感触颇深:新教材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为教师自主处理教材、进行个性化教学留下了更大的余地。

但是,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教材(必修3)中仍存在一些值得商榷之处。

1.图示有误。

人教版必修3第5页图1-3“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中,淋巴和组织液的关系是单向的,组织液可以进入毛细淋巴管,而淋巴则不可以进入组织液,应将毛细淋巴管自上而下的第三个箭头去掉,这样更准确,如图1。

2.人教版必修3第19页在介绍“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的原因”中写道:“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由图2可知,突触小泡存在于突触小体中,而不是存在于突触前膜中,突触小体与突触前膜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突触小体指的是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呈杯状或者球状的部分。

突触前膜指的是突触小体膜,突触前膜只是突触小体的一部分。

因此,建议教材将此句改为“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这样应该更符合事实。

3.人教版必修3第37页在介绍“记忆细胞”中写道:“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

高中生物 教学大纲修改情况素材

高中生物 教学大纲修改情况素材

高中生物教学大纲修改情况2001年底,教育部组织专家对《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试验修订本〕》进行了认真修改。

主要修改之处如下:1.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基本精神,对大纲中的课程目的和目标作了修改,如将课程目的中“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改为“发展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又如将课程目标中“增强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改为“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在文字方面也做了多处修改,使之更科学和严谨。

2.在“课程安排〞中删去了“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是在义务教育初中生物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的表达。

3.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审视,作了较大的删减和其他调整。

〔1〕在必修课中,删去了9个知识要点,如基因的连锁与交换定律、生物进化的简要过程和界级分类、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生物群落的概念、内环境的稳态、自然保护区、环境污染的危害、环境污染的防治等。

其他调整如将“生态环境的保护〞单元改为“人与生物圈〞,其知识要点改为“生物圈的稳态、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酸雨等全球性环境问题〞;将“内环境的稳态〞移到选修课中等。

有些难度较大的知识要点降低了教学要求。

对可行性差或相对陈旧的实验作了如下调整:删去了3个实验:“观察果蝇唾腺染色体装片〞、“人类染色体组型分析〞、“模拟DNA分子杂交鉴定人猿间的亲缘关系〞;将观察叶绿体和观察细胞质流动两个实验合为1个;将“影响酶活性的实验〞调到选修课中;将研究性课题“收集自然保护区的信息〞换为选修课中的“收集有关生态农业的信息,设计一个农业生态系统〞。

〔2〕在选修课中,删去了“人与生物圈〞单元,其中个别难度不大又有价值的内容调到必修课中;删去了难度较大的知识要点2个:“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删去了与初中有些重复的知识要点1个:“营养与健康的关系〞;将必修课中“内环境的稳态〞移至选修课中;教学要求由必学改为选学的知识要点2个:现代免疫学的应用、酶工程简介。

高中生物教学内容调整

高中生物教学内容调整

生物在必修模块中,针对课程标准中没有作出明确要求,而在部分版本教材中增加延伸的内容进行了删减;针对教材中超出课程标准难度要求的内容提出了降低难度的建议;对实际教学中如何把握课程标准的难度和学习范围,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对选修模块中的部分内容和实验,提出选学或者不作教学要求的建议。

下列表格中没有列出的教学内容,按照课程标准要求进行教学。

生物1内容标准调整意见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改为选做。

人教版“从生物圈到细胞”,不作教学要求。

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实验中,“观察线粒体”,改为选做。

说明细胞呼吸,探讨其原理的应用。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改为选做。

细胞的代谢。

“化能合成作用”,不作教学要求。

生物2内容标准调整意见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并模拟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交叉互换,不作教学要求。

概述伴性遗传。

“ZW型性别决定”,不作教学要求。

举例说出基因重组及其意义。

基因重组来源中,染色体之间交叉互换内容,不作教学要求。

关注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基因工程原理”,不作教学要求。

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拉马克进化理论”,不作教学要求。

生物3内容标准调整意见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

“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实验,不作教学要求。

概述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免疫调节部分“过敏反应”,不作教学要求。

选修1内容标准调整意见尝试植物的组织培养。

“月季花药培养”实验,不作教学要求。

尝试PCR(DNA多聚酶链式反应)技术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用某一DNA片段进行PCR扩增操作”实验,改为选做。

尝试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

实验操作部分,不作教学要求。

选修2内容标准调整意见简述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部分,不作教学要求。

举例说出发酵与食品生产。

发酵生产过程,不作教学要求。

选修3内容标准调整意见简述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命科学教材中修改处汇总所有资料均由上海科技出版社责任编辑吴玥老师提供:
2008年10月
2009年3月
2009年7月
2009年7月《高级中学课本生命科学》修订记录
2009年3月
2010年2月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生命科学高中第一册(试用本)
责任编辑:吴玥修改日期:2010-2-25
生命科学练习部分高中第一册(试用本)
责任编辑:吴玥修改日期:2010-2-25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生命科学高中第二册(试用本)
修改日期:2010-2-25
责任编辑:吴玥
生命科学练习部分高中第三册(试用本)
修改日期:2010-2-25
责任编辑:吴玥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生命科学拓展型课程(试用本)
责任编辑:吴玥修改日期:2010-2-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